数据安全传输方案在核电安全网络平台上的应用研究

合集下载

浅谈核安保综合管理平台数据中台的设计

浅谈核安保综合管理平台数据中台的设计

浅谈核安保综合管理平台数据中台的设计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安全需求的增加,传统的核安保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智能化的要求。

核安保综合管理平台数据中台作为现代核安保行业的重要创新,其设计目的旨在整合各类核安保资源和信息,实现核安保工作的集中管理和优化运营,提升核安保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本文将介绍核安保综合管理平台数据中台的设计过程及意义。

关键词:数据中台;集中管理;优化运营一、引言当前的核电厂核安保系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这些系统采用的技术往往陈旧不堪,已经无法应对现代威胁。

例如,一些传统核安保系统使用的是过时的报警系统和简单的监控设备,这些设备不仅无法准确识别和预测潜在威胁,还可能因为故障或误报而影响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此外,传统的核安保系统缺乏现代化的功能,例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的应用。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化程度,提高安全保障的水平。

但是,传统核安保系统无法充分利用这些新兴技术的潜力,使得系统的标准化水平较低,难以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

这意味着目前的安全系统可能无法满足复杂的安全需求。

核电厂安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需要采取更加先进、可靠和高效的技术手段来保障核电厂及周边区域的安全。

传统核安保系统的不足之处已经成为了制约核电厂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需要采取更加创新的核安保技术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智能化程度和标准化水平,以应对现代威胁和保障核电厂及周边区域的安全。

其次,我们注意到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能力通常较差。

在许多情况下,不同的子系统之间缺乏有效的数据交互,导致数据沉淀和信息孤岛的出现。

这种隔离的数据沉淀使得各个系统之间的信息无法有效地共享和流通,进而难以对潜在的威胁做出及时的响应。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改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能力。

这可以通过引入数据交互标准、建立数据交互接口等方式来实现。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加强系统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机制来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潜在的威胁。

网络安全在航空航天和核能领域中的保护

网络安全在航空航天和核能领域中的保护

网络安全在航空航天和核能领域中的保护网络安全在现代航空航天和核能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这两个领域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而网络安全的威胁也日益增加。

本文将探讨网络安全在航空航天和核能领域中的保护措施,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1. 研究机构与企业的网络安全合作航空航天和核能领域的研究机构和企业应加强与网络安全领域的合作,以共同研究和应对网络安全威胁。

通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享资源和信息,可以加强对潜在风险的认识,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此外,网络安全专家可以为这些领域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以应对特定的威胁和问题。

2. 多层次的网络防护体系在航空航天和核能领域中,构建一个多层次的网络防护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这个体系应包括物理安全措施、逻辑隔离、加密技术和入侵检测等多个方面。

物理安全措施可以通过控制设备和服务器的物理访问来保护系统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

逻辑隔离则确保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是安全的,并且仅限于授权的用户。

加密技术可以保护敏感信息的传输和存储,使其对未经授权的人员不可读。

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控系统的活动,及时发现并阻止任何未经授权的访问。

3. 员工培训与意识提升无论是航空航天还是核能领域,员工是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因此,为员工提供网络安全培训以及提高他们的意识非常重要。

员工应了解常见的网络威胁和攻击方式,并学会识别和应对它们。

他们还应该知道如何正确处理敏感信息,避免触发网络攻击的风险。

网络安全培训可以通过定期举办会议、研讨会和培训课程来进行,以确保员工的知识和技能与最新的网络安全标准保持同步。

4. 持续监测与漏洞修补航空航天和核能领域的网络安全需要进行持续监测和漏洞修补。

网络安全专家应该定期审查系统的安全性,并及时修复发现的漏洞。

漏洞修补可以通过软件更新、补丁管理和安全审计等方式进行。

此外,定期进行渗透测试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它可以模拟真实的攻击场景,帮助发现系统中的弱点,并及时加以修复。

核电站信息系统集成方案研究

核电站信息系统集成方案研究

核电站信息系统集成方案研究1.引言核电站是一项极其重要且复杂的能源项目,为了确保核电站运行的安全性和高效性,信息系统的集成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核电站信息系统集成方案的研究进行详细论述,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2.背景介绍核电站的信息系统包括监控系统、数据采集系统、运维管理系统等多个模块,这些模块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核电站的信息化基础设施。

核电站信息系统的集成旨在实现各个模块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核电站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3.集成框架设计在设计核电站信息系统集成方案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3.1 系统架构设计核电站信息系统集成采用分布式架构,将各个子系统分成多个模块,通过网络连接进行数据传输和交互。

同时,考虑到核电站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需要设计高可靠性和高可扩展性的系统架构。

3.2 数据集成与共享核电站信息系统的集成需要实现数据的集成与共享,确保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数据能够实时共享和同步更新。

可以采用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规范,通过数据仓库和数据交换平台实现数据的集成和共享。

3.3 安全性设计核电站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是集成方案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在系统设计阶段,需要考虑到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数据加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以保障核电站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4.应用案例分析本节将通过一个具体的应用案例,来展示核电站信息系统集成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过程。

4.1 案例背景某核电站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工程中,需要对原有的多个子系统进行集成,以提高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4.2 需求分析在分析核电站信息系统集成的需求时,需要考虑到核电站的运行流程和管理要求,并与核电站运营方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

根据需求分析结果,确定了集成方案的具体目标和功能。

4.3 方案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我们设计了一个基于分布式架构的核电站信息系统集成方案。

该方案包括核心数据库、数据交换平台、监控中心等模块,并通过网络进行连接和数据传输。

核电技术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

核电技术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

核电技术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近年来,核电技术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在不同领域展现出了强大的应用潜力。

其中,核电技术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数据存储、通信网络和信息安全三个方面展开,探讨核电技术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

一、数据存储数据存储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的存储方式面临着巨大挑战。

核电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核电站的核能在稳定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以被用来进行数据存储设备的冷却。

核能冷却技术相比传统的空气冷却技术更加高效,可以大大提升数据存储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

在核电技术的应用下,数据存储设备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

核电站具备强大的电力供应能力,可以为数据存储设备提供持续的电力支持,有效避免了因电力中断导致的数据丢失风险。

此外,核电站的地理位置一般选择在相对安全的地带,可以有效抵御自然灾害对数据存储设备的影响,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二、通信网络核电技术对于通信网络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核电站所需的大量数据传输和监控通信导致了通信网络的加强和拓展。

核电技术的应用促使了通信网络技术的改进和升级,提高了数据传输的速度和稳定性。

核电技术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还提供了更安全的通信环境。

核电站为了保证核能的安全运行,需要建立一套安全稳定的通信网络,这无疑为其他行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技术支持。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核电技术所采用的密码学和网络安全技术可以帮助其他行业构建更加安全的通信网络,保护数据的隐私和完整性。

三、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是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核电技术在信息安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核能的特殊性和高度安全性可以为信息技术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核电站在信息安全方面的严谨标准和控制措施,可以推动其他行业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核电技术在信息安全方面的应用,可以为其他行业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技术措施,有助于提升整体信息安全水平。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核电领域的应用研究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核电领域的应用研究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核电领域的应用研究摘要:近些年,最热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迅速发展,而核工业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技术之一,目前我国对于核工业的研究和发展极为重视,所以如何与现如今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技术相结合,从而发挥出更加巨大的价值是现如今的研究重点。

本文将会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核电领域的应用场景上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总结出可实操的策略和方向。

关键词:大数据;人工智能;核电领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因其拥有高效性和便捷性,可以自动整合数据、分析数据、模拟数据等,这些都对技术行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所以如何在核电工程、核电运营、核电安全等服务与应用方面,运用大数据或人工智能进行分析,是现如今的研究重点。

一、国内外发展现状据统计,截止2020年末,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已占总发电量的4.94%;核电机组也从2016年的10台增加至49台,排行全球第三;并且由我国自主研发,拥有完整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机组已经并网成功,开始装料,这对于我国核电领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发展节点,这也代表着我国核电领域相关技术的完善。

(1)国内发展现状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可以借助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智能识别引擎、规则引擎、流程引擎,通过深度学习、专业算法、区块链等技术,实现数据处理的全过程自动化,早在2016年,中国核电研究所已经运用信息技术为反应堆开发了远程智能诊断平台。

同年,中国广核集团与清华大学签署了深圳核电大数据治理框架协议,为核电工业建立属于自己“大数据库”,开辟了核电数据链,可以实现核电单元的监测分析,预警和智能管理支持。

2019年,由35个相关单位组成了“核工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协同创新联盟”,致力于将新型信息技术更好的融入核工业当中,让人工智能概念在核工业领域彻底落地生根,融为一体。

(2)国外发展现状据世界核协会发布的数据来看,截止2020年全球累计457台核电机组,其中美国以99台位居榜首,法国以58台居于第二。

核电厂仪控系统信息安全研究

核电厂仪控系统信息安全研究

2021年第20卷第2期核电厂仪控系统信息安全研究□徐博雅【内容摘要】随着数字化仪控系统的大规模应用,核电厂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主要从法规和技术两个角度对信息安全的要求出发,分析了当今核电厂仪控系统设计过程中的信息安全要求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核电厂;仪控系统;信息安全【作者简介】徐博雅(1985.12 ),男,河北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工程师;研究方向:反应堆工程与技术随着核电仪控系统数字化的进程随之而来的是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颁发,将网络、信息安全从规章制度上升到法律的高度。

本文将从信息安全技术和信息安全管理两个方面对核电厂仪控系统信息安全进行分析,提出安全要求。

一、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简述在信息安全领域,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地位;技术和管理手段落后,信息安全意识不足。

人们的主要精力集中于互联网安全、个人隐私安全、资金安全等方面;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工业控制系统一般是独立而封闭的局域网,对外开放的端口较少导致主观意识上认为系统是安全的,信息安全宣传教育不到位导致的安全意识不足。

从以往的经验看,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存在的隐患是最大的,信息安全事件造成的后果最为严重。

国内工业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研发、设计、制造水平限制导致的信息安全技术手段落后;二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导致的风险;三是信息安全教育不足导致的人为信息安全风险。

而工业系统信息安全造成的后果却非常严重,例如:2015年12月23日乌克兰发生持续三个小时的电网系统事故,影响140万居民用电,经分析确定为网络攻击导致的供电中断事故;2019年3月7日委内瑞拉发生全国性的大范围停电,全国18个州电力供应中断。

从公开资料分析,这两次事件都是有组织、有计划、多渠道、持续性的网络攻击事件,是网络战的经典案例。

二、核电厂仪控系统信息安全需求核电厂的安全性一直是核电厂设计工作的重点,信息安全已经成为核电厂整体安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安全设计应贯彻在核电厂仪控系统的设计、制造、调试和运行的整个生命周期中。

核能安全监管中的数据管理与分析研究

核能安全监管中的数据管理与分析研究

核能安全监管中的数据管理与分析研究一、引言核能安全监管是保障全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核能安全监管需要依靠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来保证其高效性和可靠性。

其中,数据管理与分析技术是保障核能安全的重要技术基础。

二、核能安全监管中的数据管理模型核能安全监管需要收集历史数据和新数据以分析现场的运行情况和操作效率,以及检测设备的运行状况和安全性。

数据管理模型应该有以下几步:1、数据收集:采集各种主机、数据库、物联网、操作系统等数据源,包括云端和物理服务器,通过设备和软件系统来收集数据,同时留下钩子来触发特定事件的具体数据。

2、数据清洗:数据清洗分为数据去重,数据填充和数据标准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3、数据建模:将数据整理并建立起模型,用以检测是否存在异常数据或规律行为等。

4、数据查询:通过查询请求来查询数据并获取监控结果,便于提早处理异常情况和安全事故。

三、核能安全监管中的数据分析技术核能安全监管中的数据分析技术有以下几个方面:1、机器学习技术:机器学习技术可以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智能分析,提高数据的分析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为数据采集和处理提供支持。

2、数据可视化技术:将数据图表化,能够使数据更具备可读性,更容易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够更容易发现数据隐含的趋势和规律,既方便监管者查看数据,同时也便于用户分析数据。

3、预警技术:通过将收集的数据和既有的故障信息进行对比,可发现当前的工作状态是否接近设备故障状态,对重要信息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处理故障和中断。

四、核能安全监管中的数据管理架构核能安全监管中的数据管理需要建立高效的数据管理架构,应该包括以下的系统:1、数据管理平台:作为整个核能安全监管分析系统的核心,负责数据的收集整理、处理和分析等工作。

可以将数据分类存储,同时进行导出和备份,方便用户的同步共享。

2、数据存储系统:可以将监管业务数据分布式存储,以避免单一故障点的出现,同时利用云计算,以提高存储容量和协同性。

数据安全传输方案在核电安全网络平台上的应用研究

数据安全传输方案在核电安全网络平台上的应用研究

数据安全传输方案在核电安全网络平台上的应用研究【摘要】论文阐述了核电安全网络平台中数据传输的安全的重要性,介绍了核电安全网络平台中数据安全传输方案及软件的设计思路,采用非对称密钥加密对称密钥,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加密解密的效率。

【关键词】核电安全网络平台;数据安全传输;数据加密;密钥0 引言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核电企事业单位都建立了计算机网络系统,形成了由各企事业单位局域网络为节点组成的庞大的互联网络。

为了及时而准确的获得核电安全运行的数据,核电安全网络平台的可靠性成为了当前核电安全分析与管理的重要保证。

在核电安全网络平台各节点之间,越来越多的数据交换任务需要完成,以实现核安全数据的共享。

但是,由于网络上黑客、计算机病毒等的存在,网络数据传递的安全性不强,数据传递者传递的数据有可能会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被盗或篡改,因而保证核电安全网络平台中数据传输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网络数据传输安全的核心是通过对数据发送、网络传输、数据接收各个环节中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以保护在网络中传输的数据的保密性、可靠性和不可抵赖性等。

其中数据加密技术是数据传输安全的核心,它通过加密算法将数据从明文加密为密文并进行传输,然后通过对应解码技术解码密文还原明文。

在数据加密解密技术中,主要有对称密钥体制和非对称密钥体制两种。

对称密钥体制在加密解密时用同一个密钥,其优点是算法理解起来比较简单,容易实现,加密速度快,但是对称加密的安全性完全依赖于密钥,如果密钥丢失,整个加密就完全不起作用。

非对称加密体制有两个密钥,一个为公钥,一个为私钥,两个密钥均可用于加密解密。

非对称加密体制的优点是安全性高,缺点是加密速度缓慢。

用非对称密钥加密对称密钥,能提高文件安全传输安全性和加密/解密效率。

1 文件安全传输方案设计1)密钥管理方案设计密钥管理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公钥的分配,二是如何分配管理密钥。

公钥证书是由证书管理机构CA(certificate authority)为用户建立的,其中的数据项有与该用户的密钥相关的公钥及用户的身份和时间戳等。

核电工控系统运维阶段的网络安全关键技术及防护措施分析研究

核电工控系统运维阶段的网络安全关键技术及防护措施分析研究

核电工控系统运维阶段的网络安全关键技术及防护措施分析研究摘要:自1990年以来,全世界已发生了近30起通过网络攻击核设施的事件。

其中,最严重的当属2010年伊朗核电站遭受的“震网”攻击事件,该事件导致上千台离心机不可用,给核安全造成巨大的冲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三章(第二节)第三十一条规定,国家对公共通信和信息服务、能源、交通、水利、金融、公共服务、电子政务等重要行业和领域以及其他一但遭到破坏、丧失功能或者数据泄露,可能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公共利益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基础上,实行重点保护。

为保障核电工控系统可靠、安全运行,确保其敏感数据不被篡改和泄露,规范工业控制大区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网络安全防护策略及技术要求以“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为核心,满足适度防护、纵深防御、统一管理、技术管理并重、国产化、动态调整六大原则。

关键词:核电工控系统;网络安全;1、华龙项目核电网络安全技术及防护方案1.1工控网络结构华龙项目工控系统以DCS(集散控制系统)为主,DCS按照功能不同可分为四个层级,分别是Level 0(工艺系统接口层)、Level 1(自动控制和保护层)、Level 2(操作和信息管理层)、Level 3(全场信息管理层),如图1所示。

其中,Level 0层包含现场变送器、执行器,可监测现场的过程参数,并根据上层设备下发的指令控制设备;Level 1层包含现场控制站、通讯站以及网关,负责level 0层的数据并进行自动保护、自动控制或信号预处理;Level 2层包含各类服务器,还有工程师站、操作员站、网关等设备,作为人机交互的接口,向操作员提供机组运行信息,操作员在人机界面上操作,向下层发送控制信息以维持机组的运行;Level 3层负责对电厂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并将相关信息传送给应急指挥中心、场内场外专网上的用户,该过程为单向传输。

浅谈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通讯网络优化方案与运用

浅谈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通讯网络优化方案与运用

浅谈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通讯网络优化方案与运用摘要:将数字化仪控系统引入核电厂,可以使核电厂的工作人员得到更为精确的线路信息,使核电厂的安全生产得以顺利进行。

通讯网络是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的核心,它为核电厂的监控系统和各控制站之间的数据交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章重点对核电厂仪控系统进行了概述,比较了各种通讯网络的优劣,并讨论了在核电厂数字化仪控中应用最广泛的通讯网络。

关键词: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通讯网络前言数字化仪控系统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的有机结合,在核电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经过几十年的技术创新和制造实践,使得我国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得到了不断发展,但也对其运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讯网络是数字化仪控系统中的关键部分,担负着核动力装置的大量信息传递,是核电厂过程控制的核心环节。

工业以太网技术的特点、工作原理及可靠性已逐步成为新建电站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目前电力设备可靠性提升的一个重要课题。

1.核电厂仪控系统概述核电厂仪控系统属于非安全级别。

非安全控制系统指的是电站的控制系统,它负责设备的启动、控制和停止等功能,也就是控制电厂各种设备的功能。

DCS是一种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它采用了大量的模拟量回路控制,并将4C技术(通信,计算机,控制,CRT)技术相结合,并与现场装置及控制器连接。

该网络的组成是:控制(工程),操作(操作站),以及现场仪器(测试站)。

DCS由四个层次构成:接口层、过程控制层、操作监控层、信息管理层。

2.各通讯网络性能的优缺点2.1SINECH1网络网络拓扑结构常见为树型以及树形和环网网络相结合的网络结构。

SINECH1网络的优势在于:第一,它具有很好的开放性和互联性;第二,它没有主结构,不会对整个通讯系统造成任何影响。

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SINECH1网络存在着复杂的组网流程和繁琐的运行过程,给以后的维护带来了困难。

2.2SINECL2/FO网络它的网络拓扑主要有点对点、总线型、树型、星型和环型。

智能技术在核电领域中的应用探究

智能技术在核电领域中的应用探究

智能技术在核电领域中的应用探究摘要:面对人们对电能需求的日益增加电力行业迎来更加迅猛的发展,同时在科技技术的支持下智能化技术在核电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核电运维领域中应用智能技术的意义,并从核电运维装备的智能化设计研发、核电站大修应用、设备厂家的设计制造等方面对具体技术处理方案展开讨论。

关键词:智能技术;核电领域;意义;具体方案引言核电工程的交付成果,除了实体电站之外,最重要的一部分莫过于数字领域的工程交付。

数字化交付能够满足运营方采用现代化的手段,从上游获得数字化数据,从而顺利开展电厂的发电运维工作。

我国三代核电智能交付平台技术,是在紧密围绕核电工程数字化交付和运维工作开展过程中研究和实践而得到的。

研究成果提供了核电工程及运维项目数字化解决方案,在EPCS向运营方移交及业主日常运营的整个生命周期不断地快速迭代升级。

数字化交付与数字化运维基于同样的标准和规范,在此平台基础上,建立统一的标准、数据格式、流程机制,以及数字化电厂。

1核电领域中应用智能技术的意义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体系而言,核电行业是高科技国家战略产业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在2021年1月,我国核能行业协会就核电运行数据予以公布和分析,核工艺发展已经成为推动“一带一路”等重要国家规划的关键。

(1)智能技术匹配网络化处理手段、数字化技术等,能更好地提升核电行业的质量水平和发展速度,打造更加完整的智能发展规划模式,确保核电领域各行业能践行国家战略发展目标,提高综合收益。

(2)核电领域中应用人工智能,能在扩大操作范围的同时实现行业内相关工作内容的深度融合,优化数字化、自动化水平,为行业向着智能时代迈进提供保障。

除此之外,核电领域应用智能技术还能为核电设备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提供支持,促进产业技术的迭代发展和更新变革,通过科创项目的建设,打造运维领域核心能力,在检修工期全面提高效率,进而缩减工期,创收更多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收益,实现传统的运维生产方式的换代。

无线通信系统在核电厂中的应用及工程实践

无线通信系统在核电厂中的应用及工程实践

第3期 2021年3月Journal of CAEITVol. 16 No. 3 Mar. 2021doi : 10.3969/j. issn. 1673-5692.2021.03.013无线通信系统在核电厂中的应用及工程实践丁 云,龙振海,邵拓(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100193 )摘要:在核电厂中应用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可以使核电厂的建设和运行更为高效和便捷。

本文通过介绍无线通信系统在核电厂通信中的重要性,以及在现有核电厂中的应用类型和发展现状,对 比分析了几种常用的无线通信技术方案,确定了无线高保真(Wi-Fi)技术在现阶段核电厂无线通 信系统中的应用优势。

研究成果以全球首座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的无线通信系统为例,阐述了该 系统的设计原则、设计要求、系统功能和技术要求。

并根据工程应用的实践经验和无线通信技术的 发展现状,提出了未来核电厂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无线通信;核电厂;无线高保真;高温气冷堆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5692(2021)03-29(M)7Application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ystem in Nuclear Power PlantDING Yun, LONG Zhen-hai, SHAO Tuo(Chinergy Co. , Ltd. , Beijing 100193, China)Abstract : The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 nuclear power plant makes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nuclear power plant more efficient and conveni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mportance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n nuclear power plant communication, as well as the application types and development status in existing nuclear power plants.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several comm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chemes, the application advantages of wire­less fidelity ( Wi-Fi) technology in the current nuclear power pla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 de­termined. Taking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of the worlds first high temperature gas cooled reac- tor demonstration project as an example, the design principles, design requirements, system functions 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the system are described.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n nuc lear power plant is proposed.Key word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nuclear power plant ; Wi-Fi ; high temperature gas cooled reactor〇引言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及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 展,移动信息传输、移动语音、移动视频、移动支付等 无线通信功能和业务的开展给人们带来了无数的便利,使沟通更为高效快捷。

核电站DcS仪控系统网络信息安全产品的研究与应用

核电站DcS仪控系统网络信息安全产品的研究与应用

核电站DcS仪控系统网络信息安全产品的研究与应用摘要:现当今,随着国内核电站的不断增多,核电站国产DCS仪控系统的可用性以及可靠性取得了重大进步,近些年来由于工业控制领域的信息安全问题频发,因此对DCS仪控系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依托北京广利核系统工程有限公司DCS仪控系统,笔者研究并设计了网络信息安全产品-和睦卫士网络安全系统。

该网络安全系统已在红沿河核电站5号机组DCS仪控系统中应用,通过测试人员调试验证及现场使用,证明了其能够有效地应对网络战环境下复杂的信息安全威胁,并构建了积极防御、综合防范、本质安全的保障体系,为其他核电站甚至其他控制领域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关键词:核电站;DcS仪控系统;网络信息安全引言核电站采用了数字化设备后,使人机界面设计具有更高的灵活性,通过核电站操纵员、控制对象和仪控系统的充分结合,实现了核电站安全、可靠运行。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中数字化仪控系统的人机界面设计使操纵员能方便、快捷地对核电站信息进行监督和控制。

全面的质量管理为核电站设计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但在核电站DCS人机交互界面设计过程中,也出现了一定数量的质量问题。

本文分析识别了核电站DCS人机交互界面设计质量管理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问题,对设计流程和质量管理过程进行了优化,并且将FMEA和六西格玛方法运用到核电站的质量管理过程中,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1可用性测试问题剖析1.1缺乏整体指标的验证核电DCS包括安全级平台和非安全级平台,而可用率指标99.99%是对整个DCS系统的要求,部分核电项目在DCS可用性测试时仅分别测试和计算了两个平台的指标,缺乏整个DCS系统的指标验证。

因为在可用性上,两个平台是串联关系,单个平台的可用性满足99.99%,不能保证整个DCS满足99.99%。

1.2可用性计算公式使用不规范在可用性测试过程中,可用性计算公式使用不规范,对于公式中参数的定义混乱。

比如对于公式中的总数N,有的项目安全级平台的可用性计算中的“N”使用大类的总数(如网络通信类中所有模块类型的总数),而有的项目使用的是具体模块类型的总数,对总数N的定义不统一。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核电站运行优化研究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核电站运行优化研究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核电站运行优化研究在当今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核电站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供应方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核电站的运行安全和效率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进一步提高核电站的运行性能,保障其安全稳定运行,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方法应运而生。

大数据分析在核电站运行优化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能够帮助实现对核电站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准确评估。

通过收集大量的传感器数据、设备运行参数以及历史运行记录等,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故障隐患和异常情况,从而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修复,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其次,大数据分析有助于优化核电站的运行策略。

例如,在电力负荷预测方面,通过对历史用电数据、天气信息以及经济发展趋势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未来的电力需求,进而合理安排核电站的发电计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再者,利用大数据分析还能够对核电站的设备维护进行精细化管理。

通过对设备运行时间、维修记录以及运行环境等数据的深入挖掘,可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设备维护计划,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要实现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核电站运行优化,首先需要解决数据采集的问题。

核电站内部存在着众多的传感器和监测设备,这些设备产生的数据量巨大且类型多样,包括温度、压力、流量、电压等物理量,以及各种控制信号和状态信息。

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系统,对这些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预处理。

在数据存储方面,由于核电站运行数据的规模庞大,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可能无法满足需求。

因此,需要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如Hadoop 生态系统中的 HDFS(Hadoop 分布式文件系统)或 NoSQL 数据库等,来存储和管理这些海量数据。

同时,为了提高数据的访问效率,还需要建立合适的数据索引和数据仓库。

数据分析是整个优化过程的核心环节。

在这个阶段,需要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和技术,如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统计分析等。

核电厂安全级DCS网关网络信息安全设计研究

核电厂安全级DCS网关网络信息安全设计研究

核电厂安全级DCS网关网络信息安全设计研究摘要:随着安全级DCS网关在核电厂管理中广泛应用,对于此系统的信息安全防护管理工作要求也在不断地提升。

为此本文结合现有的管理技术标准,在现有区块链的技术手段操作上,针对于仪控系统可能受到网络攻击的情况做出分析,提出一种精细化的核电厂安全级DCS网关结构信息安全防护方案。

利用区块链技术不断地优化整合,实施区域化、节点化的集约管理工作机制,可以实现对于系统工程师可靠性身份认证,确定控制操作方法,对通行环境中的所有网络数据信息进行排查保护。

不断地完善系统传输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结构,提升系统的信息安全防护操作能力。

关键词:区块链;安全级DCS网关;信息安全引言:根据标准防护管理基础要求,基于区块链技术具有全面中心化、数据不可篡改、数据可追溯等固有的管理特点,将其本身与核领域信息安全防护管理工作的基础要求相融合,分别从访问控制管理、信息识别、关键数据加密、防篡改等四个方面对系统结构实时防护设计规划。

构建出具体化的系统信息安全防护管理模型结构以及设计相关的软件算法模式,解决系统所使用的工业通讯协议可能会导致的多元化信息安全问题。

一、工程师站安全设计1、工程师站权限安全设计规划在当前的系统结构下配置的基础文件是在系统非安装部分的工程师站机型下发布置的。

这项文件编译成功之后,可以保证整个系统结构的合理化操作运行。

同时针对于工程师站使用权限的管理重要性,将区块链作为数据的主要载体结构,将现有用户下的操作权限责任主体进行编制,策略加密也会让工作的认知统一化,最后通过智能策略操作的方式,加快集约化的管理控制落实。

在实际的工作推进之中,意向用户的实际操作管理权限都是管理员站点智能化的管理合约进行发布控制操作。

管理员可以对于用户的操作权限进行控制操作落实,涵盖了创建、删除以及操作的优化。

具体的框架模型主要是包含了操作权限的注册、控制、请求、控制等阶段。

图1:信息安全防范分级图(1)操作权限的注册阶段用户本身对于工程师站进行操作的过程中,需要提前进行申请,管理员收到申请的审核要求后,为用户进行密钥的自动化生成。

核电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管理和操作要求研究

核电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管理和操作要求研究

核电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管理和操作要求研究摘要:本文根据核电站工业控制系统特性结合国家发布的法律法规及电力行业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的各项要求,总结提炼出了一套适用于核电厂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管理及操作要求的实施方案,包括核电站工业控制系统的管理组织架构及职责、安全分区管理、等级保护管理、软硬件管理、网络管理、病毒防护管理、数据备份管理、介质管理、网络安全应急管理等内容。

可供电力系统相关单位对其所管辖的工业控制系统或电力监控系统进行全方位的网络安全管理,通过各项管理手段的有效运用,全面提升单位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防控能力。

关键词: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安全应用网络安全保障引言为了使核电厂数字化技术的计算机、通信系统以及网络达到预期的网络安全防护要求,使其在遭受网络攻击时能够得到充分的保护,以免对核电厂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核动力厂网络安全技术政策》、《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及其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结合电厂各部门的职能分工情况,对核电厂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管理和操作要求开展研究。

正文:1、责任和职责本章节编制依据:(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2)《核动力厂网络安全技术政策》第二章;(3)《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第三章第十四条等要求编制此章节。

网络安全责任与原则:发电厂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工作遵循“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

发电厂网络安全组织:发电厂应根据以上要求成立最高领导机构“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委员会”,如涉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管理,发电厂应按要求设置专门安全管理机构负责本单位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

电站党委书记应作为核电站网络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设立首席信息安全官作为电站网络安全工作的直接责任人,根据电站工业控制系统分工的情况指定仪控或热工系统管理的部门为归口责任部门。

核电厂管理信息系统(N1-EAM)数据迁移解决方案

核电厂管理信息系统(N1-EAM)数据迁移解决方案

核电厂管理信息系统(N1-EAM)数据迁移解决方案【摘要】本文针对中核集团核电厂生产管理信息系统(N1-EAM)数据迁移问题,归纳总结了企业级数据迁移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通过几种数据迁移技术的分析比较,最终采取ETL技术,经过基于ETL原理的程序设计和编程校验,实现了N1-EAM系统数据的有效迁移,从而获得了满足该系统需求较为可行的数据迁移解决方案。

【关键词】信息系统;N1-EAM;数据迁移;解决方案1.数据迁移问题的提出和N1-EAM系统数据迁移难题数据是信息系统的最为基础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的宝贵资源。

随着业务不断发展,数据量的增长是十分惊人的。

为满足发展中对海量数据的管理,企业要进行信息系统的升级,进而解决成数据迁移问题。

数据迁移是信息化社会中企业发展过程中经常面临的问题,也是企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的表现。

在进行数据迁移中,不同企业原有管理系统的进步程度、原有数据的来源渠道、企业数据的管理和应用特殊要求,决定了数据迁移的难易程度。

1.1 数据迁移的提出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一方面企业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珍贵历史数据,另一方面企业原有的信息管理系统已经难以满足对庞大数据有效管理的需求。

这就要求企业在保留原有数据有效使用的前提下,对其数据管理系统进行改造升级和对原有数据结构进行改造,进而实现新系统对数据有效的管理。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进行数据迁移处理。

数据迁移,就是在旧系统切换到新系统之后,将原有数据进行收集、清洗、转换,装载到新系统中的过程。

数据迁移对数据整合和新系统的运行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

数据迁移的质量不只是新系统成功上线的重要前提,也是新系统今后安全、稳定运行的有力保障。

1.2 N1-EAM系统N1-EAM(N1-Enterprise Asset Manag-ement)系统是“中国核电”统筹规划,打造核电厂生产管理标准化信息平台,以福清、方家山两个核电厂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示范的重点信息化建设项目。

核电厂无线通信网络应用现状和发展方向

核电厂无线通信网络应用现状和发展方向

核电厂无线通信网络应用现状和发展方向发布时间:2022-03-01T13:02:49.23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21年17期作者:王峰[导读] 核电厂通信系统是核电厂正常和应急工况时信息传递的关键系统,而数据无线传输以及即时通信的应用对于核电厂的运行、维护和管理有着深刻的意义,无线通信就显得尤为重要。

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摘要:核电厂通信系统是核电厂正常和应急工况时信息传递的关键系统,而数据无线传输以及即时通信的应用对于核电厂的运行、维护和管理有着深刻的意义,无线通信就显得尤为重要。

介绍了核电厂无线通信的应用现状,描述了核电厂无线通信的应用需求,分析了当前主流及前沿无线通信技术的主要技术特点及在核电厂的适用性,并指出了核电厂无线通信网络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核电;无线通信;应用现状;发展方向目前无线通信网络在电厂及其他工业领域的应用已经很普遍,通过现代数字信息化技术、通信技术以及智能传感与执行、智能控制和管理决策等技术为基础,从而形成智能发电模式,以实现更高效、安全和环保的运行。

但是目前国内外核电厂的主要通信手段仍为有线通信,调试、检修和巡检人员无法摆脱固定电话线缆的束缚,且各生产岗位的通信需求量巨大,工作的灵活性和高效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通信业务的智能化水平较低。

核电厂使用无线通信网络可大幅度提升设备组网的灵活性和机动性,提高工作效率,并且节约了大量工程布线,减少了线路维护费用和资源浪费,降低了成本,可以有效避免线路敷设带来的安全隐患。

核电厂无线通信技术以其快速部署、低开销和强可扩展性等优势成为智能核电通信网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对于受地域条件限制的有线通信网络来说,无线通信网络可以与其相辅相成,促进核电厂智能化进程。

无线通信网络也是核电重要通信系统,其信息化地位非常重要。

一、核电厂无线通信网络应用现状目前国内已经有部分核电厂建设了无线通信网络,堆型覆盖了二代加M310 堆型、VVER堆型、AP 1000 堆型、EPR、高温气冷堆堆型和华龙一号等。

通用车载安全平台及内部数据通信接口优化方案研究

通用车载安全平台及内部数据通信接口优化方案研究

通用车载安全平台及内部数据通信接口优化方案研究
周宇恒;陈宜航
【期刊名称】《铁道通信信号》
【年(卷),期】2024(60)6
【摘要】为支持多种车载列控产品应用,提升产品的研发效率,对通用车载安全平台及其内部通信进行研究。

通过分析通用车载安全平台需实现的功能和接口,确定其系统架构;设计千兆以太网通信,实现平台内部各功能板卡间的高效数据传输;对各功能板卡和内部网络采用冗余设计,提高平台的可用性;为通用车载安全平台的内部通信设计安全通信协议栈,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完整性、时效性、真实性、有序性。

测试结果表明,该安全通信协议可防御标准GB/T24339.1和EN50159中针对封闭式传输系统定义的威胁,通用车载安全平台内部的网络传输时延满足实时性要求。

【总页数】7页(P50-56)
【作者】周宇恒;陈宜航
【作者单位】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85.49
【相关文献】
1.面向查询优化网络数据平台建设方案研究
2.数据安全传输方案在核电安全网络平台上的应用研究
3.基于PXI的互联互通测试平台通用车载适配技术方案研究
4.城市轨道和高速铁路列车的通用车载安全平台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安全传输方案在核电安全网络平台上地应用研究【摘要】论文阐述了核电安全网络平台中数据传输地安全地重要性,介绍了核电安全网络平台中数据安全传输方案及软件地设计思路,采用非对称密钥加密对称密钥,提高数据传输地安全性和加
密解密地效率.
【关键词】核电安全网络平台;数据安全传输;数据加密;密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地迅猛发展,核电企事业单位都建立了计算机网络系统,形成了由各企事业单位局域网络为节点组成地庞大地互联网络.为了及时而准确地获得核电安全运行地数据,核电安全
网络平台地可靠性成为了当前核电安全分析与管理地重要保证.在核电安全网络平台各节点之间,越来越多地数据交换任务需要完成,以实现核安全数据地共享.但是,由于网络上黑客、计算机病毒等
地存在,网络数据传递地安全性不强,数据传递者传递地数据有可
能会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被盗或篡改,因而保证核电安全网络平台中数据传输地安全性至关重要.
网络数据传输安全地核心是通过对数据发送、网络传输、数据
接收各个环节中地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以保护在网络中传输地数据地保密性、可靠性和不可抵赖性等.其中数据加密技术是数据传输安全地核心,它通过加密算法将数据从明文加密为密文并进行传输,然后通过对应解码技术解码密文还原明文.在数据加密解密技术中,
主要有对称密钥体制和非对称密钥体制两种.对称密钥体制在加密解密时用同一个密钥,其优点是算法理解起来比较简单,容易实现,加密速度快,但是对称加密地安全性完全依赖于密钥,如果密钥丢失,整个加密就完全不起作用.非对称加密体制有两个密钥,一个为公钥,一个为私钥,两个密钥均可用于加密解密.非对称加密体制地优点是安全性高,缺点是加密速度缓慢.用非对称密钥加密对称密钥,能提高文件安全传输安全性和加密/解密效率.
1 文件安全传输方案设计
1)密钥管理方案设计
密钥管理涉及两方面地内容,一是公钥地分配,二是如何分配管理密钥.公钥证书是由证书管理机构ca<certificate authority)为用户建立地,其中地数据项有与该用户地密钥相关地公钥及用户地身份和时间戳等.所有地数据项经ca用自己地密钥签字后形成证书.用户可将自己地公钥通过公钥证书地形式发给其他用户,接收方可用ca地公开钥对证书加以验证.使用时间戳还可以保证证书地新鲜,防止他方重新放一旧证书.证书地产生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证书地产生过程
公钥分配完成之后,如果直接使用公钥密码体制进行保密通信,由于密钥地长度比较长,加密大文件地速度会令人无法接受.如果将公钥用在分配单密钥体制地密钥上,会大大提高加密地速度.
数据加密可以较好地解决信息安全所面临地被动攻击问题.解决信息安全所面临地主动攻击地方法是消息认证.消息认证用以检验
接收消息地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还用于检验消息地顺序性和时间性.除此以外,在网络安全方面还考虑业务地不可否认性,即防止通信双方中地某一方对所传输消息地否认.消息认证码<mac)是信息被一密钥控制地公开函数作用后产生地.如果接收端得到地mac值与计算得到地mac一致,则接收方相信发送方发来地信息未被篡改并且接收方相信发送方不是冒充地.mac函数与加密算法类似,不同之处为mac函数不必是可逆地,因此,与加密算法相比更不易被攻破.
数字签名在网络安全,包括身份认证、数据完整性、不可否认性以及匿名性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地应用.数据签名算法包含签名和验证两个部分,遵循着“私钥签名,公钥验证”地签名验证方式.签名时需要使用私钥和待签名数据,验证时则需要公钥,签名值和待签名数据,其核心算法主要是消息摘要算法.本核电安全网络平台下地数据安全传输软件地数字签名算法:先使用消息摘要算法对原始消息做摘要处理,然后再使用私钥对摘要值做签名处理.验证签名时,使用公钥验证消息地摘要值.
2)数据传输软件结构选定
网络通信软件多采用c/s结构和p2p结构.p2p是英文peer-to-peer地简称,是一种网络新技术,它依赖网络中参与者地计算能力和带宽,而不是把依赖都聚集在较少地几台服务器上.p2p依中央化程度分为纯p2p、杂p2p和混合p2p三种.纯p2p结构中没有中心服务器和中心路由器;各节点同时作为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杂p2p
结构有一个中心服务器和中心路由器;中心服务器保存节点地信息,并对请求这些数据地要求做出响应;路由器通过一组索引引用
来取得绝对地址.节点负责发布这些数据,让中心服务器知道它们
想共享什么数据,让需要它地节点下载其可共享地资源;混合p2p
结构同时含有纯p2p结构和杂p2p结构地特点.
考虑到核电安全网络平台上有很多客户端,若数据传输软件单纯
地使用c/s结构,服务器端地负载会很重,因为中心服务器需要提
供命名服务、安全服务和资源服务三种服务.其中在命名服务中会
产生很多线程;在安全服务中又会使用到安全算法,这些安全算法
大多要进行大数运算,对服务器地计算性能提出了很高地要求;在
资源服务中,服务器会频繁地与数据库交互,占用大量地资源.如果
再用中心服务器来转发数据,中心服务器很有可能会随着客户端数
量地增加而跨掉.因此,本数据安全传输软件采用混合地p2p结构
较好.
3)服务器端设计
服务器端可采用java多线程技术分别响应多客户端发来地不同
请求,主要包括命名服务模块,ca安全服务模块和资源服务模块三
个模块.
其中ca安全服务模块主要用于产生和颁发安全证书,是软件地
核心模块.该模块作为一个单独地线程,在系统启动时启动.模块中
用到地安全算法,由java api提供,主要是用rsa算法产生公钥和
密钥.公钥发给每个客户端,密钥自己保留,用于签字产生安全证书.
资源服务主要为客户端提供一个共享资源地列表.该列表地内容是客户端提交到服务器地文件名和文件所在机器节点地地址.其他客户端得到文件地地址后,从文件所在地机器节点上获取文件.服务器本身不存储资源,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服务器地存储空间,也可以减少客户端与服务器端地长时间通信,从而提高整个软件系统地性能.
4)客户端设计
每个客户端拥有一个主线程来发送信息和四个被动线程来监听来自外部地信息.
主线程分为文件处理模块和安全处理模块两部分.文件处理模块用于发送文件或发送共享文件到中心服务器.安全处理模块包括密钥地产生,密钥地管理,和对文件地加密解密等功能,其中用到地安全算法也来自java api提供地函数.
四个被动线程分别是服务器监听线程、ca服务器监听线程、安全监听线程和文件接收线程.服务器监听线程用于监听来自服务器端发来登录和退出地信息响应.ca服务器监听线程用于监听来自服务器端发来地证书消息,将得到地证书及服务器安全方面相关地信息分配到不同地功能模块中去.安全监听线程用于监听其他客户端发来地有关安全证书地消息,根据得到地安全证书验证其合法性并根据结果做处理.文件接收线程用于接收外部发来地文件.
2 结束语
核电安全运行关系到核电厂周围地环境及人民生命财产地安全,
快速准确地传输核电安全运行数据是核电安全运行地基础.在核电安全网络平台地数据安全传输软件中,结合对称密钥体制和非对称密钥体制地优点,用非对称密钥加密对称密钥,能提高文件传输地安全性和加密解密效率.软件采用java设计模式中地命令模式及用单例模式,使得软件易于扩展;采用混合p2p地解决方案,使客户端在与其他客户端通信时,不再通过中心服务器转发,从而降低网络瓶颈地产生,提高整个软件系统地性能.
【参考文献】
[1]梁栋.java加密于解密地艺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社,2018.
[2]杨波.现代密码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周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