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

合集下载

通信原理-第8章-多路复用技术

通信原理-第8章-多路复用技术

后的线性叠加码片序列的和。将其与某一发送站 码片序列进行归一化内积运算,则可恢复出该站 发送的数据。 设接收站接收到的码片序列和为S,接收站要听 码片序列为C的站发出的数据,并设站A发送1,站 B发送0,站C发送1,则接收站计算C站发出的数 据为:
S C (A B C) C A C B C C C 0 0 1 1
DWDM 传输(常用在干线上传输)
8 2.5 Gb/s 1310 nm 0 1 2 3 4 5 6 7 1550 nm 1551 nm 1552 nm 1553 nm 复 1554 nm 用 1555 nm 器 1556 nm 1557 nm
1550 nm 1551 nm 1552 nm 分 1553 nm 用 1554 nm 器 1555 nm 1556 nm 1557 nm 0 1 2 3 4 5 6 7
推 论

1 m ST SiTi 0 m i 1
可推知:
1 m ST Si T i 0 m i 1 1 m 1 m SS Si Si 1 S S m Si S i 1 m i 1 i 1
CDMA 接收
CDMA接收时,接收站从空中收到多站发送信号
波分多路复用 (续)
波分多路复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WDM) 是光的频分复用。不同的信源使用不同波长的光波来传输 数据,各路光波经过一个棱镜(或衍射光栅)合成一个光 束在光纤干道上传输,在接收端利用相同的设备将各路光 波分开。这样复用后,可以使光纤的传输能力成几倍几十 倍的提高。
波分多路复用 (续)
密集波分复用 Density Wave Division Multiplexing,DWDM:

多媒体通信的技术与应用

多媒体通信的技术与应用

多媒体通信的技术与应用从过去到现在,通信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全球化,也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

多媒体通信技术便是其中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定义,分类以及应用。

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定义多媒体通信技术就是在数据传输中利用多种形式的媒体来传输信息。

这些多媒体可以包括图像、声音、文本和视频,视情况而定。

通常情况下,多媒体传输使用的媒体出自同一网络,可以包括因特网传输协议和LAN等。

很明显,多媒体通信技术的主要作用就是拓宽信息传输的范畴。

在过去,传输电话和传输文字传输的方式十分单一,远远不能满足现在人们对信息的需求。

因此,多媒体通信技术便得以诞生。

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分类1. 实时通信实时通信意味着信息是即时传递的。

例如,当你进行视频通话时,一方说话时另一方几乎马上能听到相应的声音。

实时通信的例子包括视频通话和语音通话。

2. 非实时通信非实时通信代表数据不需要马上传输。

比如,你发送一封电子邮件,可以等待收件人不为手机响应时获得其回复。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这种延迟会越来越短,但这还是非实时通信。

3. 储存转发(store-and-forward)通信储存转发通信是非实时通信的一种形式,其传输方式是在数据发送到另一个设备之前,先缓存(储存)数据。

数据被缓存后,再从缓存中转发(forward)数据。

在这种通信形式中,传输数据的速度很慢,因为传输数据之前需要缓存一段时间,以等待分发给接受者的接口变得空闲。

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1. 远程医疗远程医疗是指医疗服务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传输而实现,从而使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身体距离变得不重要。

它通过处方、诊断等方式为患者提供医学服务。

利用多媒体通信技术,就可以通过视频通话的方式,让医生随时向病人提供远程医疗服务,为全球范围的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 视频会议视频会议是一种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可以让两个或多个人通过网络连接进行实时的面对面交流。

它可以让来自不同地区、国家甚至不同的时区的人在同一个会议室开会。

第3章《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练习思考题答案

第3章《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练习思考题答案

第1章《多媒体技术概论》思考练习题答案填空题:1、国际电讯联盟(ITU)将媒体分为五大类,分别为感觉媒体、表示媒体、表现媒体、存储媒体、传输媒体。

2、多媒体技术中所说的媒体一般指感觉媒体,图像编码应属表示媒体。

3、多媒体信息的主要特点包括信息媒体的多样性、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还有数据的海量性、媒体信息表示的空间性和方向性等。

4、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启蒙发展阶段、标准化阶段、普及应用阶段。

5、ISO和ITU联合制定的数字化图像压缩标准主要有JPEG标准、MPEG系列标准、H.26X 标准。

简答题:1、什么是多媒体?答:从多媒体技术专业角度讲,可理解为:多媒体的“多”是其多种媒体的表现,多种感官的作用,多种设备的使用,多学科的交汇,多领域的应用;“媒“是指人与客观世界的中介;“体”是言其综合、集成一体化。

2、什么是多媒体技术?答:是指多媒体信息的数字化、设计与制作技术、及各种媒体集成一体化,经数据压缩处理和存储,并由新传播媒介发布的具有交互性的多媒体信息技术。

3、JPEG标准(ISO/IEC 10918标准)?答:适用彩色和单色、多灰度连续色调、静态图像压缩国际标准。

4、MPEG-1(ISO/IEC 11172标准)?答:用于数字运动图像,其伴音速率为1.5Mbps的压缩编码。

5、我国国家信息产业部批准成立的数字音频视频的编码技术标准工作组(A VS)的主要工作是什么?答:开展具有自主产权的数字音视频产业的共性基础标准的研究。

并面向我国的信息产业需求,制定数字音视频的压缩、解压缩、处理和表示等共性技术标准A VS,服务于数字音视频产业应用。

第二章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复习思考题答案填空题:1、多媒体数据能不能被压缩,关键是多媒体数据中是否存在“_____”,即“多媒体数据压缩的可能性”。

答:数据冗余2、“信息量”与“数据量”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

答:信息量=数据量-冗余量3、多媒体数据冗余信息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像区域的相同性冗余、其它冗余。

多媒体通信复习答案

多媒体通信复习答案

多媒体通信复习答案第1章概述1.多媒体计算机与普通计算机区别的技术特征多媒体计算机增加了对包括伴音在内的活动图像的处理、存储和显示的能力,解决了停机存储、读取和显示两个时间上紧密相关的数字信号(即伴音信号和图像信号)时,如何在时间上保持同步的问题。

2.多媒体技术的特征是什么?信息媒体的多样化和媒体处理方式的多样化,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3、多媒体产生的技术背景是什么?多媒体技术产生的技术背景: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和解码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大容量数字存储技术的发展4、多媒体系统的基本类型是什么?独立商亭式系统多媒体信息检索与查询多媒体会议与协同工作多媒体即时通信点播电视5、三网融合是指哪三网?电话服务的固定和移动通信网提供数据服务的计算机网提供电视服务的广播电视网第2章视觉特征和彩色电视信号1、图像对比度图像相邻区域或相邻点之间的亮度差别,对比度C=Imax/Imin2、视觉阈在给定的某个亮度环境下,人眼刚好(以50%的概率)能够区分两个相邻区域的亮度差别所需要的最低对比度3、对比度灵敏度视觉阀的倒数4、空间频率物理量在单位空间距离内周期性变化的次数fx=dφ(x)/dx5、色度学研究彩色的计量和计算的科学第3章数据压缩1、数据压缩方法分为哪几大类?基于像素的第一代图像压缩编码方法依赖于人类视觉特征的第二代图像压缩编码方法2、信息量I信息多少的量度 I=log(1/p)3、熵H熵实在平均意义上表征信源总体特征的一个物理量 H(X)=5、下取样、上取样下取样:由高取样率的样值去推算低取样率样点数值的技术上取样:由低取样率的样值去估计较高频率的取样点上的数值的技术6、DPCM差分脉冲编码调制简称为DPCM,是对模拟信号幅度抽样的差值进行量化编码的调制方式。

这种方式是用已经过去的抽样值来预测当前的抽样值,对它们的差值进行编码。

7、运动估值的主要方法块匹配方法和像素递归方法8、帧间预测方法有哪些?前向预测后向预测双向预测9、离散余弦变换选择不同的正交基向量,可以得到不同的正交变换。

北交gsmr教案第8章rach和pch信道控制

北交gsmr教案第8章rach和pch信道控制

PCH信道控制技术实现
寻呼过程
01
寻呼过程包括终端检测寻呼消息、解码寻 呼消息和响应寻呼消息三个步骤。
03
02
当网络需要通过寻呼信道(PCH)向终端发送 消息时,会启动寻呼过程。
04
寻呼机制优化
为了提高寻呼效率和降低终端功耗,需要 对寻呼机制进行优化。
05
06
优化措施包括采用寻呼压缩技术、减少寻 呼频次以及采用智能寻呼策略等。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01
PCH信道是寻呼信道,用于传输 寻呼消息,即网络向移动台发送 的信息,通知移动台有未接呼叫 或者有新的短消息。
02
PCH信道是下行信道,由基站向 移动台方向传输信息。
PCH信道特点
PCH信道具有广播性质,即所有在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移动台都能接收到该信道的信 息。
PCH信道的信息传输速率较低,因此可以传输较大的数据量,适合传输寻呼消息和 短消息。
RACH信道控制主要包括以下 步骤: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生成、 传输、检测和冲突解决。
RACH信道控制原理
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生成采用伪随 机码生成算法,以确保不同UE的 接入前导码相互独立。
冲突解决机制用于处理多个UE同 时发起接入请求时可能出现的冲 突,通常采用退避算法和重试机 制。
传输过程中,UE根据系统带宽和 扩频因子等参数对前导码进行扩 频处理,以降低码间干扰。
PCH信道控制原理
寻呼消息的生成采用特定的编码 和格式,以确保消息的有效性和 可靠性。
PCH信道控制还涉及寻呼消息的 调度和重复发送机制,以确保UE 能够及时正确地接收寻呼消息。
传输过程中,基站将寻呼消息映 射到相应的物理资源上,并通过 下行链路发送给所有UE。

网络多媒体技术(西电版)第8章 流媒体技术

网络多媒体技术(西电版)第8章 流媒体技术
网络多媒体技术(西电版)第8章 流 媒体技术
1
流媒体技术是多媒体和网络领域的交叉学科。多媒体技术 使PC机能够将声音、视频、文字等多种信息整合成多媒体信 息,并实现方便的交互,从而给人们的工作和娱乐带来丰富多 采的变化,只是这些多媒体信息的数据量比传统的文本文件要 大得多。当人们不再满足只在单机上看到丰富的声、文、图等 多媒体信息,而是希望能从网络中获得多媒体信息的时候,网 络的数据传输压力大大增加,因为即使下载一个很短时间的视 /音频文件也需要用户等待很长的时间。形成这种等待的主要 原因是多媒体文件需要从服务器上全部下载到客户端后才能播 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流媒体技术应运而生。本章对流媒体 技术从概述、传输协议、关键技术、开发平台以及P2P流媒体 技术几个方面进行全面介绍。
一个流媒体系统应至少包括以下三个组件。
17
图8-2 流媒体系统基本结构
18
1.编码器(Encoder)
它用于将原始音/视频转换成流媒体格式的软件或硬件。 要传送的多媒体数据应先进行预处理,将多媒体文件经过压缩 编码,处理成流媒体文件格式。这种格式的文件尺寸较小,并 且加入了流式信息,适合在网络上边下载边播放。常用的流媒 体文件格式有*.wma、*.wmv、*.avi、*.rm、*.mp3、*.mov等 。前面章节曾介绍过,有多种不同的压缩编码方法可以将原始 音/视频压缩成能够在Internet上传播的流格式文件。
22
8.2 流媒体传输协议
流媒体采用流式传输方式在网络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传输 数据。流式传输的实现需要合适的传输协议。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Force,因特网工程任务组)制定的很多协议可 用于实现流媒体技术。
23
8.2.1 实时传输协议

《多媒体技术基础》PPT课件

《多媒体技术基础》PPT课件

8.2.4 数据压缩技术
数字化了的视频和音频信号的数量之大是非常惊人的。 带来的问题
占用存储容量 降低通信干线的信道传输率 影响计算机的处理速度和播放效果 问题的解决:数据压缩 数据压缩:一般可以分为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两种。
数据压缩技术的性能指标
① 压缩比:指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比。 ② 图像质量:对于有损压缩,失真情况很 难量化,只能对测试的图像进行估计。而无损压缩 不存在这一问题。 ③ 压缩/解压速度:在静态图像中,对压 缩速度的要求没有对解压速度的要求严格;在动态 图像中,压缩、解压速度都有要求,因为需实时地 从摄像机或其他设备中抓取动态视频。 ④ 硬软件系统:有些压缩/解压工作可用 软件实现,在设计系统时必须充分考虑如下两个因 素:比较复杂的算法,压缩或解压过程比较长;比 较简单算法,压缩比和压缩效果比较差。
2.常用图像文件格式
•BMP和DIB格式文件 设备无关的位图格式文件,Windows环境中经常使用.
•GIF格式文件 Internet上的重要文件格式之一,最大不超过64 KB, 256色以内,压缩比较高,与设备无关。
•JPEG格式文件(.JPG) 利用JPEG方法压缩, Internet上重要文件格式之一, 适用于处理256色以上、大幅面图像。
例1分钟的数字视频容量
分辨率
采样深度 帧/秒
640×480 ×3 ×30 ×60 =1 658 880 000字节
时间
常用视频文件格式
•AVI(Audio-Video Interleaved)文件 将视频与音频信息交错地保存在一个文件中,较好地解决了音频 与视频的同步问题,已成为Windows视频标准格式文件。 •MOV文件 利用它可以合成视频、音频、动画、静止图像等多种素材。 •MPG(.mpg)文件 是按照MPEG标准压缩的全屏视频的标准文件。 •DAT文件 是VCD专用的格式文件,文件结构与MPG文件格式基本相同。

第8章 第四代(4G)移动通信系统

第8章 第四代(4G)移动通信系统
将TD-LTE与FDD-LTE对比可以知:TD-LTE省资源而FDD-LTE的速 度快。正因如此,TD-LTE 适合热点区域覆盖,FDD-LTE适合广 域覆盖。
8.1.1 4G的两种制式
两种制式为何会不同呢?接下来将做具体介绍。
1.TDD与FDD设计中的不同 由于TDD以时间区分上下行,FDD以频率区分上下行。因此二
8.1 4G概述 值得注意的是,它其实不符合国际电信联盟对下一代无
线通讯的标准(IMT-Advanced)定义,只有升级版的LTE Advanced才满足国际电信联盟对4G的要求。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 在多址方式方面选择了下行采用OFDMA,上行采用SC-FDMA (单载波频分多址),舍弃了3G核心技术CDMA。LTE系统在 性能和数据速率上有所提高,在系统容量和覆盖率上进行提 升,不管在用户面或是控制面上都减小了时延,支持更多的 业务类型,在建设和运营方面都降低了成本。
了减少UE的功率消耗。在DRX状态下,UE会为每一个下行HARQ进程 开启一个HARQ RTT定时器,这个定时器长度为UE期待收到重传数 据需等待的最小子帧数。当HARQ RTT定时器未过期时,UE不可进 入睡眠状态,以避免遗漏接收重传数据。
(2)半持续调度过程
LTE中存在动态调度和SPS(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半持 续调度)两种分组调度方式。SPS方式下,无线资源的分配在一 段较长的时间内半静态地分配给UE,适合于如VoIP等数据分组小, 时延要求高且数据传送具有一定周期性的业务。
①HARQ过程的定时关系
从图8.l中可看出,子帧i收到的ACK/NACK信息总是对应于在 子帧i-4发送的数据。另外,对于下行异步HARQ,收到ACK/NACK后 数据的重传或新数据的发送与之前的数据发送没有确定的对应关 系;而对于上行同步HARQ,重传数据或新数据总是在i+4时刻发送。

第8章宽带网络通信

第8章宽带网络通信

接入网概述
1. 接入网在电信网中的位置
❖ 目前流行的电信网划分形式如图8-1所示。 (1)电信管理网(TMN) ❖ TMN是一个综合、智能、标准化的电信管理系统,其提供
一个有组织的网络结构,以取得各种类型的操作系统之间、 操作系统与电信设备之间互联。 (2)核心网 ❖ 核心网包含了交换网和传输网的功能。
返回
8.2.1 接入网概述
❖ 接入网指端局本地交换机(或远端交换模块)至用户之间的 部分,由传统的用户环路(从电话端局交换机到用户终端设 备之间)发展而来,已经从功能和概念上替代了传统的结构, 成为通信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接入网分为有线接入网和无线接入网。接入网的投资比重约 占整个电信网的50%。
光纤接入
(3)光网络单元(ONU) ❖ ONU位于ODN和用户设备之间,为光纤接入网提供直接
的或远端的用户侧的电接口。其功能也分为三部分: ① 核心部分:提供用户和业务复用、传输复用、ODN接口
等功能; ② 业务部分:为用户端口配置和信令转换; ③ 公共部分:包括供电和操作管理维护功能。
光纤接入
返回
8.1.1 宽带通信网的发展
1. 数据宽带网络的发展
❖ 数据业务将超越话音业务 ❖ 宽带网络建设进入新阶段 ❖ 业务种类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 新一代网络技术
宽带通信网的发展
2. 电信宽带网络的发展
❖ ISDN ❖ ATM ❖ ATM/IP平台 ❖ 宽带IP网络
宽带通信网的发展
3. 下一代网络
❖ 下一代网络(NGN)的基本思路为:具有统一的IP通信协议 和巨大的传输容量,能以最经济的成本灵活、可靠、持续地 支持一切已有和将有的业务和信号。其上层联网协议将是 TCP/IP,中间层是IP或ATM,基础物理层是波分复用 (WDM)光传送网。该构架可提供巨大的网络带宽,保证 可持续发展的网络结构、容量和性能以及廉价的成本,支持 当前和未来的任何业务和信号。 返回

第8章 Internet与Inatranet

第8章 Internet与Inatranet

第8章Internet与Inatranet技术 Internet与Inatranet技术
16
8.3.1 接入 接入Internet的准备工作 的准备工作
2. 选择 选择ISP的原则 的原则 • • • • • • 服务:本地化、技术支持、培训 速率:主干、国际出口、接入 网络可靠性:高 中继线数量:多 费用与方式:费用低,连接简单 漫游服务:有
第8章Internet与Inatranet技术 Internet与Inatranet技术
2
8.1
Internet概述
Internet是国际互连网,Internet是采用了TCP/IP通信 协议、由世界上许许多多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主机和网络组成的 一个当今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特大型国际性网络,是成千 上万信息资源的总汇,这些资源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数千万台计 算机上。Internet上的信息资源浩如烟海,其内容涉及****、 经济、文化、科学、娱乐等各个方面。将这些信息按照特定的 方式组织起来,存储在Internet上的计算机中,人们可以利用 各种搜索工具来检索这些信息。 对于Internet,美国联邦网络理事会给出如下定义: Internet是一个全球性的信息系统;它是基于Internet协议 (IP)及其补充部分的全球的一个由地址空间逻辑连接而成的 信息系统;它通过使用TCP/IP协议组及其补充部分或其他IP 兼容协议支持通信;它公开或非公开地提供使用或访问存放于 通信和相关基础结构的高级别服务。简而言之,Internet是指 主要通过TCP/IP协议将世界各地的网络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 享、提供各种应用服务的全球性计算机网络,我们一般称之为 因特网或国际互连网。
第8章Internet与Inatranet技术 Internet与Inatranet技术

第8章 多媒体通信

第8章 多媒体通信

2.宽带网络组成与结构 多媒体宽带通信网主要由干线传输网、交
换网和接入网三部分组成,宽带干线传输 网用来解决多媒体信息的大容量、长距离 可靠传输;宽带交换网则支持各种业务条 件下的高速大容量交换,实现网络中的任 意两个或多个用户之间以及用户与服务提 供者之间的相互连接;而接入网提供最终 用户接入通信网的手段,完成用户终端与 宽带网系统的连接。
多媒体通信网 人类社会正在从工业化社会进入信息化社
会,原来传统分散的信息通路很难满足信 息传播的需求。为了适应这一发展的大趋 势,打破传统的信息传递模式和行业界限, 各国纷纷开展国家信息基础结构的建设, 目的是建立一个宽频带、高速率的公用信 息网络,把通信、广播电视、计算机、多 媒体等各种信息服务业务纳入统一的网络, 高速度、高效益地满足社会对信息的需求。
2.多媒体通信对通信网的服务质量需

–(1)带宽 –(2)延时和延时抖动 –(3)等时性 –(4)差错率
8.2多媒体通信系统中的同步技术
1.同步机制的参考模型 多媒体同步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而同步机制的四层参考模型则为该问 题的系统研究提供了可以依循的参照 和思路,其重要之处在于规定了同步 机制所应具有的层次以及各层所应完 成的主要任务。层的核心是时域定义方案,其接 口为用户提供了使用时间模型描述多媒体数据 时域约束关系的工具,如同步编辑器 (synchronization editor)、多媒体文档编 辑器(Multimedia Document Editor)和著 作系统(Authoring Systems)等。规定层产 生的描述数据和定时要求经由对象层的适当转 换后进入由对象层、流层和媒体层所构成的同 步机制。
入技术 3. HFC接入网 4.无线接入技术 5.基于以太网的局域网接入

计算机文化基础(高职高专版 第8章

计算机文化基础(高职高专版 第8章

2020/3/21
计算机文化基础
8
8.1.2 数字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4. 实时性 实时性是指在人的感官系统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的多媒体的处 理和交互。当人们给出操作命令,相应的媒体能够得到实时控制。 各种媒体有机组合,在时空上紧密联系,同步、协调而成为一个 整体。例如,声音及活动图像是实时的,多媒体系统提供同步和 实时处理的能力,这样在人的感官系统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多媒体 交互,就好像面对面一样,图像和声音都是连续的。实时多媒体 分布系统是把计算机的交互性、通信的分布性和电视的真实性有 机地结合在一起。
2020/3/21
计算机文化基础
7
8.1.2 数字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3. 交互性 交互性是指在多媒体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可实现人对信息的主
动选择、使用、加工和控制,不再像传统信息交流媒体那样单向、 被动地传播信息。交互性是多媒体技术有别于传统信息媒体的主 要特性。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为用户选择和获取信息提供了灵活 的手段和方式。例如,传统电视系统的媒体信息是单向流通的, 电视台播放什么内容,用户就只能接收什么内容;而交互电视的 出现大大增加了用户的主动性,用户不仅可以坐在家里通过遥控 器、机顶盒和屏幕上的菜单来收看自己点播的节目,且还能利用 它来购物、学习、经商和享受各种信息服务,进一步引导我们走 向“足不出户可做天下事”的更为理想的境界。
计算机文化基础
5
8.1.2 数字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多媒体技术所处理的文字、声音、图像、图形等媒体是 一个有机的整体,而非单个分离的信息类的简单堆积,多 种媒体间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存在着的联系,因 此,多媒体技术的关键特性如下:

通信专业综合能力(中级-答案)

通信专业综合能力(中级-答案)

通信专业综合能力(中级-答案)第一章电信职业道德一、单项选择题1.通信科技劳动是将基础科学的一般原理和通用性技术的理论,运用于解决电信生产的设备技术问题的一种(物化性)劳动。

2.通信科技劳动过程同用户的(使用)过程同时进行。

3.热爱专业、忠于职责,是科技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科技人员从事科技劳动的基本的(道德要求)。

精品财会,给生活赋能4.勤奋求知、严谨治学,是科技工作者向大自然进取的最重要的基本功和(品格修养)。

5.(造福人民、振兴祖国)是科技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科技工作者进行科技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6.(勤奋)是获得知识的根本途径。

7.探索就是人们认识、掌握、利用(客观规律)的方法和过程。

8.本位主义是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出发,不顾大局、不顾整体、不顾别的部门的不良思想作风,是放大了的(个人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1.数字化就是在通信网上全面使用数字技术,包括(数字传输、数字交换、数字终端)。

2.电信通信全程全网的特点决定了电信科技人员必须从社会团体利益的高度出发,正确对待电信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交流、传播)和创造创造。

3.每个人都要(爱国度、爱企业、爱岗位),培养敬业意识,认真负责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屈凡的贡献,博得社会的恭敬和群众的爱戴。

4.讲文明、讲礼貌,就是要做到(诚恳、谦恭、和善、有分寸)。

5.通信企业从业人员在工作中,一定要充分尊重群众的(通信自由、秘密),维护客户的正当利益。

6.电信职业道德体现了电信通信(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服务方针。

7.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科技人员的根本任务就是在自己所从事的专业范畴里(有所钻研、有所创新、有所创造、有所发现)。

8、XXX职业道德体现了电信通信(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服务方针。

9、从世界范围看,通信发展的特点是(宽带化、个人化、智能化、数字化、综合化、标准化)10、以下属于通信科技人员职业道德的有(树立服务意识,不图名利;全程全网,反对本位主义;服从社会整体利益,不图谋技术垄断)11、通信科技人员,保密制度必须做到:ABCDA.对工作中接触到的通信内容以及其他需要失密的内容、科技资料、图纸等,都要守口如瓶,严格保管失密,不得随意泄露;B.在测试、维修通信设备时,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的程序作业,不得任意更改;C.严防调错、插错电路、设备,防止电路设备间串音串话;D.进步警惕,防止别有用心的人盗窃机密,如拦截通信信号、窃听通信内容等。

第八章INTERNET及应用技术

第八章INTERNET及应用技术

FTP访问机制:
严格:帐号用户访问控制
非严格:匿名用户访问控制
2020/1/16
23
2020/1/16
24
8.4 远程登录TELNET
远程登录TELNET是一个简单的远程终端协议。 用户用TELNET就可在用户的主机,通过TCP连 接注册(即登录)到远地的另一个主机上(使用主 机名或IP地址)。成为远程主机的一个虚拟终端。
现在由于PC机的功能越来越强,用户就较少使 用TELNET了。
图9-7说明了NVT的意义。
2020/1/16
25
2020/1/16
26
9.4 电子邮件
一. 概述
电子邮件(e-mail) 是因特网上使用得最多的和最 受用户欢迎的一种应用。电子邮件将邮件发送到 ISP 的 邮 件 服 务 器 , 并 放 在 其 中 的 收 信 人 邮 箱 (mail box)中,收信人可随时上网到ISP的邮件服 务器进行读取。
·撰写。
·显示。
·处理。
邮件服务器是电子邮件系统的核心构件。邮件服务器需 要使用两个不同的协议。一个协议用于发送邮件,即 SMTP协议,而另一个协议用于接收邮件,即邮局协议 POP (Post Office Protocol)。
2020/1/16
30
电子邮件由信封(envelope)和内容(content)两 部分组成。
•根域名服务器:用来管理顶级域,并不直接对顶 级域下的所有二级域名进行转换,但是通过它能够 找到下面的所有二级域名的域名服务器。
•授权域名服务器:一般本地域名服务器就是授权 域名服务器。授权服务器能将其管辖的主机名转换 成该主机的IP地址。各个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 况将本单位的域名划分为若干个域名服务器管辖区, 并在各管辖区设置相应的授权服务器。

网络应用技术开篇-第08章 网络多媒体

网络应用技术开篇-第08章 网络多媒体

* MPEG-1、 MPEG-2


MPEG-1的压缩算法,我们可以将一部120分钟长 的电影压缩到1.2GB左右,因此,它被广泛地应用 于VCD制作和一些视频片段的下载,目前90%以上 的VCD都是用MPEG-1格式压缩的 MPEG-2可以提供一个较广的范围改变压缩比,以 适应不同画面质量、存储容量和带宽的要求。它在 与MPEG-1兼容的基础上实现了低码率和多声道扩 展:MPEG-2可以将一部120分钟长的电影压缩到 4~8GB(它提供的是我们通常所说的DVD品质)
*哈夫曼(Huffman)编码
7X2+6X2+5X2+3X3+1X3=48
*关于压缩:MPEG

MPEG的全称是Moving Pictures Experts Group(即动态图像专家组),由ISO(国际 标准化组织)与IEC(International Electronic Committee)于1988年联合成立,致力于运 动图像(MPEG视频)及其伴音编码(MPEG音频) 标准化工作。
*关于压缩——MP3(MP3的全称MPEG1 Layer-3音
频文件)


MP3是目前最为流行的多媒体格式之一。 它是将WAV文件以MPEG2的多媒体标准 进行压缩,压缩后体积只有原来的1/10 至1/15(约每秒lM),而音质基本不变。 MP3光碟除了在电脑上播放外,一些 HIFI也纷纷开发出支持MP3的机型。这 给MP3开通了一个走进家庭AV系统的广 阔天地。
8.1.2 多媒体作品的特点


交互性 数据量大 数据结构复杂 时序性、实时性
多媒体作品的特点——交互性


交互就是用户在某种程度上的参与。用户通 过操作,来改变多媒体作品的过程或某些特 征。 交互性是影视作品和多媒体作品的主要区别。 多媒体作品是通过硬件和软件及用户的参与 这三项来共同实现的。

计算机网络课后题答案第八章

计算机网络课后题答案第八章

第八章因特网上的音频/视频服务8-1 音频/视频数据和普通文件数据都有哪些主要区别?这些区别对音频/视频数据在因特网上传送所用的协议有哪些影响?既然现有的电信网能够传送音频/视频数据,并且能够保证质量,为什么还要用因特网来传送音频/视频数据呢?答:区别第一,多音频/视频数据信息的信息量往往很大,第二,在传输音频/视频数据时,对时延和时延抖动均有较高的要求。

影响如果利用TCP 协议对这些出错或丢失的分组进行重传,那么时延就会大大增加。

因此实时数据的传输在传输层就应采用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而不使用TCP 协议。

电信网的通信质量主要由通话双方端到端的时延和时延抖动以及通话分组的丢失率决定。

这两个因素都是不确定的,因而取决于当时网上的通信量,有网络上的通信量非常大以至于发生了网络拥塞,那么端到端的网络时延和时延抖动以及分组丢失率都会很高,这就导致电信网的通信质量下降。

8-2 端到端时延与时延抖动有什么区别?产生时延抖动的原因时什么?为什么说在传送音频/视频数据时对时延和时延抖动都有较高的要求?答:端到端的时延是指按照固定长度打包进IP 分组送入网络中进行传送;接收端再从收到的IP 包中恢复出语音信号,由解码器将其还原成模拟信号。

时延抖动是指时延变化。

数据业务对时延抖动不敏感,所以该指标没有出现在Benchmarking 测试中。

由于IP 上多业务,包括语音、视频业务的出现,该指标才有测试的必要性。

产生时延的原因IP 数据包之间由于选择路由不同,而不同路由间存在不同时延等因素,导致同一voip的数据包之间会又不同的时延,由此产生了时延抖动。

把传播时延选择的越大,就可以消除更大的时延抖动,但所要分组经受的平均时延也增大了,而对某些实时应用是很不利的。

如果传播时延太小,那么消除时延抖动的效果就较差。

因此播放时延必须折中考虑。

8-3 目前有哪几种方案改造因特网使因特网能够适合于传送/音频视频数据?答: 1.大量使用光缆,是网络的时延和时延抖动减小,使用具有大量高速缓存的高数路由器,在网上传送实时数据就不会有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电信联合会(ITU)制定了有关ATM网络QoS参数, 它允许用户指定 如下的参数: ·峰值信元速率(PCR): 用户发送信元的最大瞬间速率。 ·长期承受信元速率(SCR): 经过一个长时期测量到的平均信元速率。 ·信元丢失率(CLR): 在信元传输过程中丢失的信元所占的百分比。 ·信元传输延迟(CTD): 一个信元从进入网络到离去所经历的延迟。 ·信元延迟变化范围(CDV): CTD的变化范围。 ·突发容许(BT): 允许以PCR发出的最大突发长度。
第8章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
8.1.1 QoS参数体系结构
应用层
Q
传输层
O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S
•图 8.1 QoS参数体系结构
第8章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
• 1. 应用层 表 8.2 一个视频QoS分级的例子
QoS级 视频帧传输速率/(帧/秒) 分辨率/% 主观评价
5
25~30
65~100
很好
4
15~24
•⑴RSVP为单播和多点到多点组播应用进行资源预留,对多播组员关系的变化及路由 的变更进行动态地适应。 •⑵RSVP是单工的,即数据流的接收器为单向数据流进行预留。 •⑶RSVP是面向接收器的,即由数据流接收器发起和维护用于该流的资源预留。 •⑷RSVP在路由器和主机中维持软状态以对多播组员关系的变化提供合适的支持,并 对路由器的变更进行自动的适应。 •⑸RSVP本身不是路由协议,要通过现有的路由协议来工作,RSVP通过查询路由来获 取信息的变化。 •⑹RSVP传送和维护不透明的业务控制参数。 •⑺RSVP提供几种预留模式或“类型”以适应各种应用。 •⑻RSVP能够透明地通过不支持RSVP的节点,无须采用额外的隧道技术。不支持 RSVP的路由器将通信信息包当作普通的信息包传送给接收方。 •⑼RSVP对IPv4和IPv6均支持。
• 理解多媒体信息在Internet网上的传输技术。
第8章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
引言
• 多媒体通信的网络技术是实现多媒体通信的重要基础,无论哪种多媒体 应用系统都必须利用网络技术将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媒体终端、服务 器等设备连接起来,并使得这些设备相互之间能够进行所需要的多媒体 信息的传输。
• 由于多媒体通信的集成性,使网络所传输的信息由传统的单一媒体信息 (如语音、图象、数据等)转变成多种媒体信息。这些信息是语音、图象和 数据等多种信息组成的综合信息,而且这些信息不是简单地组合在一起, 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因此多媒体通信网络必须能够将这种有机 结合于一体的多媒体信息进行有效的传输和交换,才能达到通信的目的。
50~64

3
6~14
35~49
一般
2
3~5
20~34
较差
1
1~2
1~9

损害程度 细微 可察觉 可忍受
很难忍受 不可忍受
第8章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
2. 传输层
传输层协议主要提供端到端的、 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服务。 通常, 这种面向连接的服务能够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和顺序性, 但以较大的网络带宽和延迟开销为代价。 传输层QoS必须由支持 QoS的传输层协议提供可选择和定义的QoS参数。 传输层QoS参 数主要有: 吞吐量、端到端延迟、端到端延迟抖动、分组差错率和 传输优先级等。
网络层协议主要是IP协议, 其中IP v6可以通过报头中优先级和流标识 字段支持QoS。 一些连接型网络层协议, 如RSVP和 STⅡ等可以较好地支 持QoS, 其QoS参数通过保证服务(GS)和被控负载服务(CLS)两个QoS类来 定义。它们都要求路由器也必须具有相应的支持能力, 为所承诺的QoS保 留资源(如带宽、 缓冲区等)。
第8章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
4.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协议主要实现对物理介质的访问控制功能, 也就是解决如 何利用介质传输数据问题, 与网络类型密切相关, 并不是所有网络都支持 QoS, 即使支持QoS的网络其支持程度也不尽相同。 各种Ethernet都不支持 QoS。 Token Ring、 FDDI和100VG-AnyLAN等是通过介质访问优先级 定义QoS参数的。ATM网络能够较充分地支持QoS, 它是一种面向连接的 网络, 在建立虚连接时可以使用一组QoS参数来定义QoS。
第8章多媒体通信网络技 术
2020/11/27
第8章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
教学目标
• 掌握QoS的概念,了解多媒体网络系统必须提 供QoS参数定义和相应的QoS管理机制。
• 理解多媒体通信的体系结构和各种多媒体通信 协议的概念、格式和原理。
• 了解分布式多媒体应用系统,包括多媒体会议 系统、远程教育系统、远程医疗系统。
• 在多媒体通信网中,网络的带宽、信息的交换方式以及高层协议直接决 定着信息传输和通信服务的质量。
• 多媒体通信网并不是一个新建的专门用于多媒体通信的网络,目前绝大 部分的多媒体业务都是在现有的各种网络上运行,多媒体通信网是按照 多媒体通信的要求对现有的网络进行改造和重组后的网络。
第8章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
第8章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
对象长度
对象类编号 对象内容
对象类型
•图8-4 RSVP对象格式
对象长度:以字节表示的对象长度,且必须是4的倍数,占用16bit。
对象类编号:标识对象类,每个对象类有一个对象名,且必须是大写, 常用的对象类有:SEESION(会话)、RSVP_HOP(RSVP字段)、 TIME_VALUES(时间值)、STYLE(风格)、FLOWSPEC(流说明)、 FILTER(过滤器说明)、SENDER_TSPEC(发送者传送说明)、 ERROR_SPEC(差错说明)、INTEGRITY(完整性)、SCOPE(作用范围)、 RESV_CONFIRM(保留确认)等,占用8bit。
• 区分服务规定了一个网络内部转发报文组的传输特性,这些特性 可以用定时或静态项来指定,如吞吐量、丢失率、延时及延时抖动等; 也可以用访问网络资源的相对优先级项来指定。
• 实现一种区分服务的要素是:该服务是提供给一个流量聚集的; 调节功能和PHB用于实现服务;DS字段用于标记报文分组,以选择一 个PHB;特定节点实现PHB机制。
对象类型:通常和对象类编号一起使用,定义了对象类型,占用8bit。
对象内容:定义了对象的内容,最大长度为65528字节。
第8章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
8.3.3 RSVP协议原理
•1.RSVP协议基本框架
•应用
•主机
•RSVP 处理
•决策控制
•RSVP •应用
•节点
•RSVP 处理
•决策控制
•分类控制
•接纳控制
8.1 网络服务质量
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 QoS)是一种抽象概念, 用于说明网 络服务的“良好”程度。由于不同的应用对网络性能的要求不同, 对网络所提供的服务质量期望值也不同。这种期望值可以用一种 统一的QoS概念来描述。在不同应用系统中, QoS参数集的定义方 法可能是不同的, 经常使用吞吐量、差错率、端到端延迟、延迟抖 动等网络性能参数来定义QoS。对连续媒体传输来说, 端到端延迟 和延迟抖动是两个关键的性能参数。多媒体应用, 特别是交互式多 媒体应用对延迟有严格的限制, 不能超过人所能容忍的极限, 否则 将会严重地影响服务质量。同样, 延迟抖动也必须维持在严格的界 限内, 否则将会严重地影响人对语音和图像信息的识别。
第8章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
8.3 RSVP协议
•8.3.1 RSVP的基本概念

RSVP(Resource Reserve Protocol)是一个资源预约协议。提供一种
有效的资源预约方式,可以有效地描述应用程序对资源的需求。
流(flow):以单播或多播方式在源宿间传输的数据码流,它为 不同服务提供类似连接的逻辑通道。
第8章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
8.2 因特网的多媒体体系结构
为了实现多媒体通信,需要使用一些新的协议。图8-2是因特网 的多媒体体系结构。这些协议可分为三类,即直接传送声音或视 频数据的协议、与服务质量有关的协议以及与信令有关的协议。 按层次来看,应用层新增RSVP、DiffServ、RTP等协议,网络层 新增MPLS等协议.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86年颁布的ISO/OSI 8072标准中明 确地定义了传输层QoS参数:
第8章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
·建立连接延迟: 用户发出连接请求到接收到连接确认之间的时间间隔。 ·建立连接失败率: 在最大建立连接延迟内不能建立连接的可能性。 ·吞吐量: 每秒接收的用户数据字节数。 ·传输延迟: 发送方发出数据到接收方接收到该数据所经历的时间间隔。 ·固有差错率: 在取样时间段内丢失和出错的信息数占总信息数的比率。 ·传输失败率: 在数据传输阶段因各种原因所造成失败的信息占总信息数的比
第8章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
•1.DS字段定义
DS CodePoint
CU
•图8-6 DS字段
DS CodePoint(DSCP)占6位,用于指定该报文分组在各个节点上的PHB; CU(Currently Unused)占2位,为系统保留,支持DS的节点将忽略CU值。
第8章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
8.3.2 RSVP报文格式
版本号 标志 报文类型 报文校验和
报文生存期
保留
报文长度
•图8-3 RSVP报文公共首部格式
版本号:说明RSVP协议的版本号,占用4bit。 标志:目前尚未定义标志位,占用4bit。 报文类型:目前定义了7种报文:1=Path,2=Resv,3=PathErr, 4=ResvErr,5=PathTear,6=ResvTear,7=ResvConf,占用8bit。 报文校验和:用于保证报文传输的正确性,占用16bit。 报文生存期:发送报文所使用的IP生存时间值,占用8bit。 报文长度:以字节表示的RSVP报文总长度,占用16bi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