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新技术论文新
采矿工程中采矿方法的创新探讨
采矿工程中采矿方法的创新探讨摘要:面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逐渐增加,能源供求日益紧张。
矿产资源开发水平要进一步提高,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推动矿产工程的不断发展。
矿产资源的开发离不开先进技术方法的支撑。
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充足的矿产资源,这满足了现代社会的能源需求,也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就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现状而言,实际情况不容乐观,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采矿环境对矿产资源的顺利开采有重大影响。
采矿工程应积极研究具体工作的新方法,同时兼顾采矿和资源开采方面的技术创新。
关键词:采矿工程;采矿方法;创新探讨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加快,矿产资源需求不断增加,供需矛盾不断加剧,大量铜、铁、铝、铅等矿物金属不得不依赖进口,资源匮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
同时,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也受到大规模开采、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的限制[1]。
目前,传统的采矿方法非常落后,因此我国的矿产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科学家学者得出的采矿理论不再根据具体的采矿条件进行更新,导致采矿过程中大量矿产资源被浪费,在采矿过程中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并造成环境破坏等问题,水污染和土壤侵蚀等问题[2],故而本文由此展开,介绍采矿工程中对于采矿方法的创新探讨,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士些许启发。
1对于采矿方法进行积极创新的实际意义相关人员要在采矿方法上不断创新,以更好地保证采矿项目的质量。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采矿方法的创新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1我国政策的行动呼吁在对于矿产资源开采的政策中,我国强调要始终保持科学创新和进步。
因此,需要合适的人员不断强化创新意识,结合矿产资源实际情况,对矿产资源进行综合勘探分析,同时根据适用技术提出适当的矿山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并持续推广和应用一系列新技术,以更好地保证整个采矿项目的效率。
同时,要继续加强新材料、新能源的应用,同时研究开发一定的海洋矿产资源,继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采矿工程中新型采矿技术在矿产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采矿工程中新型采矿技术在矿产资源开发中的应用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新型采矿技术在矿产资源开发中的应用,通过对技术概述、现状与需求、主要特点以及应用案例的详细分析,揭示了新技术在提高效率、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性方面的卓越表现。
高效性能与资源利用、环保与可持续性、自动化与智能化成为新型采矿技术的三大关键特点。
通过成功案例的实证,展现了自动化采矿系统在澳大利亚铁矿区的成功应用,以及不同技术在地质条件下的比较。
新技术的综合应用为矿业注入新活力,将矿产资源开发推向更先进、更可持续的阶段,为未来矿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关键词:新型采矿技术;矿产资源开发;高效性能与资源利用引言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新型采矿技术正成为矿产资源开发的引领者,为传统矿业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新技术在矿产资源勘探、开采和管理中的创新应用,探讨其在提高效率、实现环保与可持续性、推动自动化与智能化方面的潜力。
通过对技术概述、现状与需求、主要特点以及成功应用案例的分析,我们将揭示新型采矿技术对矿业领域的深刻影响,为未来矿产资源开发的可持续路径提供有益启示。
一、新型采矿技术概述(一)技术定义与分类新型采矿技术是指在传统矿业采矿工程的基础上,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通过创新的方法和设备实现矿产资源的高效开采。
这些技术涵盖了从勘探到采矿过程的各个环节,以提高采矿效率、降低成本、减少环境影响为目标。
根据其应用范围和原理,新型采矿技术可分为多个类别,包括但不限于智能采矿、无人机勘探、激光测量技术、数字孪生技术等。
智能采矿技术通过集成传感器、数据分析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矿井内的智能化管理和操作,提高矿工作业安全性和效率。
无人机勘探利用无人机平台进行高精度的矿区勘探,可以获取大范围的地质数据,有助于更准确地了解矿产分布。
激光测量技术则通过激光雷达等设备进行精准的地下三维测绘,提供精细化的地质信息。
数字孪生技术模拟矿区的物理过程,为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采矿工程中采矿新模式的研究论文
采矿工程中采矿新模式的研究论文采矿工程中采矿新模式的研究论文一、采矿业存在的问题1.采矿工程中的技术问题采矿技术会给采矿作业效率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影响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
当前,我国采矿工程中应用的技术相对较为落后,导致开采过程中浪费现象严重。
另外,为了提高开采产量不得不花费大量资金引进新的设备,但是由于未掌握新设备使用和维修的核心技术,开采过程中一旦出现故障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给煤矿开采的正常顺利进行造成不良影响。
总之,采矿工程中的技术问题是阻碍我国采矿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想彻底改变这一现状,改变传统粗放式的开采模式,应尽快从技术上寻求突破。
2.采矿工程中的安全问题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采矿业较之前不管是技术还是开采效率得到了明显改观,但是仍需要借助采矿工人作业。
实际开采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极易引起安全事故发生。
例如,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瓦斯突出、透水事故等往往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给采矿企业和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3.采矿工程中的政策问题煤炭资源供应紧张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为此很多投资者将投资目光转向了采矿业,以求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大利润,结果市场出现了采矿的小团体。
为了规范采矿业发展秩序,国家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方针和政策,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采矿环境,但是和当前复杂的形势相比,国家付出的努力略显不足,制定的方针和政策中存在缺陷,导致部分人为了尽快获取利润不顾开采中的资源浪费和采矿人员的安全。
二、采矿工程中的新模式国家的发展和强大离不开能源的支撑,因此能源的开发与合理利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尤其是我国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比较匮乏,更应寻找新的模式,以满足人口日益增长对能源的需求。
1.采矿工程新模式(1)注重可再生形式的开发。
我国矿产资源日益减少,给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针对我国矿产资源使用量不断增加的情况,应尽量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为了处理矿产开采和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关系,我们应将目光集中在寻找两全其美的解决思路上。
煤矿采矿的新技术及开采方法的探讨
煤矿采矿的新技术及开采方法的探讨摘要: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同时对于自然资源的索取也更加严重,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在现有环境下已经成为了我们努力要实现的目标。
作为煤矿采矿行业,科学的开采方法与先进采矿技术的不断结合,才能不断促使煤矿资源的合理开采。
该论文,主要分析我国目前的采矿技术,探讨采矿方法。
关键词:煤矿采矿技术方法安全1 我国煤矿资源现状我国的煤炭资源相当丰富,在我国的一次性能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然而,我国的石油和气的资源却非常贫瘠,因此,我国对于煤矿资源具有较大的依赖。
我国的一次性能源中,煤炭资源一直都处于基础、主导的地位。
然而,由于对于煤炭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多,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地下水有毒矿物质含量超标,土地沙化,农作物受到污染,土地塌陷,等等。
逐渐恶化的环境对人们的生存带来了一定的威胁,必须要对煤矿的开采进行一定的改善。
所以,在煤矿资源的开采中,采取合理的开采技术,运用科学的开采方法,才能够促进采矿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能够让最新的科技水平在采矿技术中得到应用,煤矿业也需要不断对于煤矿的开采制定中长期的研究开发,不断探究采矿中的新的技术。
同时,也要提供现金技术的配套设置,是采矿技术能够在煤矿开采用发挥优势,同时也能够促进采矿业的良好发展。
2 我国煤矿开采中的新技术探讨我国目前的煤矿资源开采中,存在不少的困难,表现在煤矿的生产力小,地质构造复杂引起煤层赋存变化较大等等。
然而,为了能够有效地克服煤矿开采中的困难,提高煤矿开采的效率,就需要对现有的开采技术进行分析和开发,促进技术的发展。
现阶段而言,在煤矿开采中,比较成熟的方法是单一长壁采煤方法,放顶采煤技术、小阶段爆破落煤等技术也是煤矿开采中主要发展的方法。
2.1 炮采放顶煤技术在采矿中的运用该技术针对的是煤层厚度大于5?m的情况,并且煤层出现倾斜和急倾斜。
其滑移顶梁包括两个部分,顶梁和支柱。
支架需有一定数量的液压单体柱进行支撑,顶梁和前梁上面的弹簧帮必须要能够与导向槽进行连接。
关于采矿工程论文精选3篇
关于采矿工程论文精选3篇摘要:采矿工程处在一个十分特殊的时期。
机遇与挑战并存,总体来说机遇大于挑战。
但采矿工作者不可忽视挑战的存在,要具有忧患意识。
努力奋斗、实现国家采矿事业的高速发展和辉煌!关键字:采矿机遇挑战大学生通过这学期对《采煤概论》的学习,使我对采矿工程专业有了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
在高考结束后的志愿填报中,报考采矿工程专业完全出于长辈的建议。
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在我大体了解了这个专业之后,我很庆幸当时我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1.采矿工程专业介绍采矿工程专业地矿类专业,主要研究学习矿床开采的理论和方法,发展矿业新技术。
采矿工程专业自西方起步比较早,在西方产业革命期间便已初具规模。
我国在清末也已开始设立采矿工程专业,现在已有好多高校设立此专业,为我国的采矿事业输送了大批人才。
采矿工程专业涉及岩体力学、工程力学、采矿学、矿井通风与安全、电工与电子技术、采矿机械、矿山企业管理与技术经济分析等多个学科。
此外,地质学、考古学、科学技术史也在采矿工程专业中有所渗透。
1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采矿技术突飞猛进,发展极为迅速。
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
但是,繁荣的表面依然没能够掩饰住背后的诸多问题和挑战。
作为这个专业的大学生一定要抓住机遇,实现自己的价值。
为祖国的煤炭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采矿工程的发展现状多年来,采矿界的工作者奋战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大批科研成果的问世在具体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采矿工程向自动化、安全化、高效化的方向迈进。
涌现出一大批诸如钱鸣高教授(中国矿业大学教授,著名采矿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韩继馨教授(中国矿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鲜学福教授(重庆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等优秀人才,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大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相继问世,对中国采矿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奠定了采矿业的高质量高素质发展的基础。
采矿工程中采矿方法的创新探讨
采矿工程中采矿方法的创新探讨摘要:在众多资源能源的开发与开采中,煤矿始终是中国利用最广和最普遍的资源能源之一,且煤矿开采及相关的煤矿企业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在煤矿开采中,技术与方法是其关键,开采技术与方法甚至关系到煤矿企业的存亡。
为了中国煤矿产业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也为保证其的持续发展,煤矿开采技术与方法需不断进行创新。
目前无论是机械性的开采还是人工开采,开采技术与方法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
就煤矿采矿技术与方法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采矿工程;采矿方法;创新探讨引言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煤矿工程的发展也日新月异。
在不同的能源资源之中,煤矿能源始终是使用量最大、占比最多的能源资源类型,但是煤矿开采的难度较其他能源来讲更大,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也更高,从而严重限制了我国煤矿开采行业的发展。
煤矿开采企业当前在开采技术和方法上的掌握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从而导致在效率和安全上都不能满足煤矿行业发展的需要,煤矿开采企业想要实现经济效益,更好的满足市场需要,就必须要加强煤矿开采新型技术和方法的掌握,从多角度、全方面提高煤矿开采的水平。
1我国煤矿情况分析虽然我国在油气资源方面较为贫乏,但是,我国的煤炭含量很高,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占有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的71%左右。
在长期发展中,煤矿资源的开采规模逐渐增加,然而,在开采工作中,经常受到传统技术方式的影响,出现严重的生态问题,不能保证煤矿煤炭开采效果,难以建立多元化的管理机制,甚至影响国家煤矿资源的利用率。
同时,在煤矿开采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建筑物与农田破坏的现象,且在煤矿堆积的情况下,河流与山川等都会受到污染,且地下供水资源也会出现污染问题,土地沙漠化逐渐恶化。
在地下水中,矿物质资源含有较多有害物质,如果不能合理选择煤矿开采方式,将会导致地下水出现严重的污染现象。
因此,在我国煤矿采矿工作中,应使用新技术与开采方式,预防环境恶化问题,增强技术应用效果,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
采矿业中的创新技术与科学研究进展
采矿业中的创新技术与科学研究进展采矿业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产业,一直以来都在不断探索和应用创新技术,以及进行科学研究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并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一些近年来采矿业中的创新技术和科学研究进展。
一、无人机在采矿业中的应用近年来,无人机技术在采矿业中的应用逐渐增多。
无人机可以通过搭载高清相机或多光谱相机来对矿区进行航空摄影与测量,提供高精度的地理信息数据。
这种技术可以帮助采矿企业更好地了解矿区的地质地貌,优化采矿方案,减少资源浪费。
此外,无人机还可以搭载热成像仪,用于监测采矿设备的运行情况。
通过对设备的热态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故障,并采取预防性维护措施,避免停工造成的经济损失。
二、3D打印技术在采矿业中的应用3D打印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具有快速制造、个性化定制的特点,近年来也开始在采矿业中得到应用。
采矿设备的零部件通常需要长周期的定制生产,而采用3D打印技术可以大大缩短生产周期。
同时,3D打印技术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提高设备的适应性和效能。
此外,采矿行业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3D打印技术可以制造出轻便耐用、具有防护功能的个人防护装备。
这些装备可以提供更好的保护,减少工作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大数据分析在采矿业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矿企业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潜藏着宝贵的信息。
而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从这些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来指导经营决策。
例如,通过对历史采掘数据、地质勘探数据以及市场需求数据的分析,采矿企业可以制定更科学的开采方案和销售策略,提高效益。
同时,大数据分析还可以帮助预测矿区内矿物资源的分布情况,提高开采的成功率。
四、环境保护在采矿业中的科学研究进展在现代社会中,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采矿业作为一个资源开采行业,其对环境的影响尤为突出。
因此,开展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是当务之急。
近年来,采矿业中的环境保护研究主要集中在减少废弃物产生、降低尾矿堆放对环境的污染、改善水质等方面。
煤矿开采技术论文两篇(2)
煤矿开采技术论文两篇(2)煤矿开采技术论文篇二煤矿开采新技术摘要:基于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提出,可将保证覆岩主关键层不破断失稳作为建筑物下采煤设计的基本原则。
为了保证建筑物下采煤既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又确保地面建筑物不受到损害,关键在于根据具体条件下覆岩结构与关键层特征来研究确定合理的减沉开采技术及参数。
确定覆岩中的关键层位置,掌握其离层与破断特征参数,是注浆减沉技术应用可行性分析、钻孔布置与注浆工艺设计及减沉效果评价的基础。
关键词:煤矿开采;绿色开采技术一、煤与瓦斯协调开采技术1. 我国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低透气性瓦斯是吸附在煤炭上难于采集、资源密集度低的伴生资源。
利用必然要进行的井下工程先采瓦斯而后采煤以及利用岩层受采动形成的裂隙场采集释放的瓦斯是最经济而有效的办法。
对瓦斯的认识过程如下:瓦斯是灾害――煤矿重大灾难源是瓦斯,因此对瓦斯的定义是:矿井中主要由煤层气构成的以甲烷为主的有害气体。
瓦斯是能源――1m3瓦斯的发热量为35.6MJ,相当于1.2Kg标煤,可发电3-3.5Kwh.在陆上烟煤和无烟煤田中,埋深在300-2000米范围内的资源有31.46万亿m3,相当于天然气储量。
低透气性瓦斯是吸附在煤炭上难于采集、资源密集度低的伴生能源---瓦斯不同于天然气,大部分吸附于煤炭(80-90%),游离瓦斯仅占5-12%.大部分煤层透气性低(0.005-0.1m2/mpa2.d)很难抽离。
以瓦斯含量20m3/t煤计,相当于1000Kg中含有24Kg标煤,全部发电价值仅为30-50元的伴生物,比吨煤的价值低几十倍。
我国是世界上煤层瓦斯资源储量巨大的国家之一。
据2006年国土资源部油气中心对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结果,我国煤层气资源量居世界第三位,与我国陆上天然气资源量相当,资源量36.81万亿m3,可采资源量10.86万亿m3。
2. 我国煤层气赋存的特征我国煤层渗透率较低,平均在0.002~16.17毫达西。
采矿科技论文
采矿科技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在煤矿采矿实际的工作中,运用新技术和新开采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能够减少事故的发生,提高煤矿采矿的效益,促进整个煤矿采矿的发展。
今后在实际工作中,要围绕煤矿采矿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开采技术和开采方法,进而带动煤矿采矿的变革,提高煤矿采矿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促进现代煤矿采矿的高产和高效,提高煤矿企业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煤矿采矿技术发展现状一、我国煤矿业的发展现状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矿占一次性能源的70%左右,煤矿行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大局。
煤矿在储量上,保守估计一万亿吨左右,发展煤炭工业具备资源条件。
但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煤矿分布不均衡,结构多样性,这就决定了采煤方法五花八门,种类繁多。
开采煤矿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如何适应现代化的发展,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开采煤矿技术的发展将会带动开采工艺各个环节的变革。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更新,各行各业对煤矿产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高。
目前,采煤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产业,但是不相协调的是采煤技术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快速的发展。
世界对矿品需求逐渐增多,价格也在逐年攀升,为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很多煤矿公司都加大了采取量,希望满足各个行业日渐增大的消费水平。
在这样的情况下,煤矿采矿新技术对煤矿业来说,无疑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能安全、快速地进行煤矿开采,一直是煤矿行业最为关注的问题。
二、我国煤矿适用的技术根据我国历史上相关资料记载,我国从宋代起,就已经有了相对来说比较完善的采煤工艺。
所以说,我国的煤炭开采技术是有着很深厚的基础的。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煤矿开采技术必须要面向经济建设。
要想煤矿采矿得到高效高采的发展,必须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理念,建立科学合理的煤矿开采技术方法。
现代采煤工艺已经朝多元化发展,但是为了保证提高工作的单产和高产,提高煤矿高产技术,为建设安全和高效集一体的技术水平,提高工作效益,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要不断在实践中进行探究。
采矿论文范文
采矿论文范文矿产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采矿论文,供大家参考。
采矿论文范文一:采矿工程爆破新技术研究摘要:采矿工业中,爆破的新技术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使采矿工程整体的质量得到了提升,本文通过爆破技术的概述、采矿中相关爆破技术的原理来分析爆破新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爆破新技术;采矿工程应用1前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在采矿工程中,越来越多的新的爆破技术被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本文就对爆破新技术在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2爆破技术的概述在采矿开山、修建铁路、公路时都需要钻爆法来开凿隧道,钻爆法就是爆破方法中的一种,它就是利用炸药爆炸释放出的能量去破坏一些东西原本的结构,而且在不同的工程中所采用的药包布置和起爆方法的也是不同的的一种技术。
这种技术涉及到的学科面非常的广,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工程地质学等多种学科都在其中。
目前我国在采矿作业中,爆破采用的炸药中硝铵类的炸药是应用的最为广泛,其它类型的炸药还有硝化甘油炸药、水胶炸药等,在我国起爆的常用器材有电雷管、导爆索以及导爆管。
3爆破技术的原理3.1光面爆破技术光面爆破就是炸药包在爆炸时在经过空气间隙的缓冲后,使得产生的深孔压力得到显著降低,在周围孔壁上已经不能够再在产生粉碎区,所以它只能沿少数光面孔的连线方向形成的裂缝,对需要崩落的那一侧岩石产生破碎的作用,从而使平整的破裂面通过孔与孔之间的缝隙贯通而形成。
目前的话,有两种光面爆破的技术措施:一种是在边坡线或轮廓线打孔,然后在炮孔中装入威力较低的小药卷,使药卷与孔壁间能够保持合适的空隙,而且还要事先预留一层岩层,这层岩层的厚度为炮孔间距的1.2倍左右,采取这样的爆破技术,在爆破后,孔壁面上会留下半个炮孔痕迹;另一种方法就是预裂爆破,预裂爆破就是先在边坡线或轮廓线上钻出一些与壁面平行的密集炮孔,这样的起爆能够形成一个沿炮孔中心线的破裂面,这样就能够使主体爆破时产生的地震波的传播得到阻拦,同时应力波对保留面岩体的破坏作用也能得到阻挡。
采矿工程中的新技术、新材料与新工艺研究
采矿工程中的新技术、新材料与新工艺研究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资源需求的持续增长,采矿工程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出现和应用,不仅提高了采矿效率和安全性,还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新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1、数字化矿山技术数字化矿山技术是将矿山的各种信息,包括地质、采矿、设备、人员等,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整合和管理。
利用三维建模、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实时监测系统等技术,实现对矿山生产过程的全面监控和优化决策。
例如,通过建立精确的矿山地质模型,可以更准确地评估矿产资源储量和分布,为采矿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实时监测系统能够及时获取井下设备的运行状态、环境参数等信息,提高生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自动化采矿技术自动化采矿技术是指通过机械设备的自动控制和远程操作,实现采矿过程的无人化或少人化。
例如,无人驾驶的矿用卡车、自动化凿岩台车和铲运机等设备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减少了人员在危险环境中的作业时间。
此外,自动化采矿技术还可以降低人为因素对生产的影响,提高作业的精度和稳定性。
3、智能通风与安全监测技术在采矿过程中,通风系统和安全监测至关重要。
智能通风技术通过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算法,实现对通风系统的自动调节,确保井下空气质量符合要求。
同时,先进的安全监测技术,如瓦斯监测、火灾监测和地压监测等,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发出预警信号,为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争取时间。
二、新材料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1、高性能支护材料在采矿过程中,为了保证巷道和采场的稳定性,需要使用支护材料。
高性能的支护材料,如高强度锚杆、锚索和新型喷射混凝土等,具有更高的强度和耐久性,能够有效提高支护效果,减少顶板事故的发生。
2、耐磨材料采矿设备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容易磨损,使用耐磨材料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
例如,在选矿设备中使用耐磨的衬板和叶轮,在输送设备中使用耐磨的输送带和托辊等。
煤矿采矿新技术
煤矿采矿新技术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国内市场对煤矿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各行各业均是如此。
因此,不断改进采煤技术,广泛地应用采煤新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立足于我国煤矿的基本特点,结合我国传统采煤技术的发展状况,详细的对现代采煤新技术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对促进煤矿采矿新技术的广泛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诸多产业对于煤矿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大。
如今,煤矿开采已发展成为全球化的产业,然而采煤技术的发展却没能跟上时代的进步,不协调的因素已经开始出现。
国际上对煤资源的需求逐步增大,价格也不断上升,为赶上时代进步的步伐,诸多煤资源企业均需增大开采量,从而满足各行业对煤炭资源的需求。
在这种条件下,探索和研究采煤新技术就显得极为重要,是当今急需解决的问题。
对于采煤行业来说,如何在采集过程中保障安全性和高效性一直是采煤行业研究的重点。
1.当今我国煤矿采矿行业现状我国地大物博,各种能源比较丰富,然而在各种一次性能源当中,仅仅煤矿资源就占了其中的70%以上。
我国煤资源储量相当丰富,已探测出的已高于一万亿吨,这为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
然而因我国地域很广,煤资源的分布很不均匀,导致我国各地采煤技术种类繁多,各不相同。
煤矿的开采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行业,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如何探索采煤新技术以适应当今的社会条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的采矿技术的推广及发展势必会对开采工艺各环节带来一定的影响。
2.我国传统的煤矿采矿技术煤矿开采历史悠久,经多年发展,我国采煤技术基础已比较雄厚。
传统采煤技术正向多元化发展,为提高采煤效率及安全性,我们继续探索研究采煤新技术,然而这种探索必须建立在传统采煤技术的实践当中。
2.1 现代硬顶板采煤技术该技术即针对于埋深较浅,低压较小的一种控制技术,利用倾斜顶板等技术,快速处理,随采随冒,顶煤矿的回收率较高。
2.2 缓倾斜薄煤层采煤技术该技术即研发体积较小,功率较大的薄煤层采煤机及刨煤机等,探索适于薄煤层配套技术。
采矿技术论文
现代化采煤的形式下,煤矿开采技术的进步和完善始终是采矿学科发展的主题。
在发展现代采煤工艺的同时继续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采煤工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采煤工艺理论。
我XX煤方法已趋成熟放顶煤采煤的应用在不断扩展应用水平和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提高。
本文就对煤矿开采技术作了分析。
一采煤方法和工艺开发煤矿高效集约化生产技术、建设生产高度集中、高可靠性的高产高效矿井开采技术以提高工作面单产和生产集中化为核心以提高效率和经济效益为目标研究开发各种条件下的高效能、高可靠性的采煤装备和工艺简单、高效、可靠的生产系统和开采布置生产过程监控与科学管理等相互配套的成套开采技术发展各种矿井煤层条件下的采煤机械化进步改进工艺和装备提高应用水平和扩大应用X围提高采煤机械化的程度和水平。
〔一〕开发“埋深浅、硬顶板、硬煤层高产高效现代开采成套技术〞主要解决以下技术难题。
硬顶板控制技术研究埋深浅、地压小的硬厚顶板控制技术主要通过岩层定向水力压裂、倾斜深孔爆破等顶板快速处理技术使直接顶能随采随冒提高顶煤回收率且基本顶能按定步距垮落既有利于顶煤破碎又保证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硬厚顶煤控制技术研究开发埋深浅、支承压力小条件硬厚顶煤的快速处理技术包括高压注水压裂技术和顶煤深孔预爆破处理技术使顶煤体能随采随冒提高其回收率。
顶煤冒放性差、块度大的综放开采成套设备配套技术研制既有利于顶煤破碎和顶板控制。
又有利于放顶煤的新型液压支架合理确定后部置输送机能力。
两硬条件下放顶煤开采快速推进技术研究合适的综放开采回采工艺优化工序缩短放煤时间提高工作面的推进度实现高产高效。
(二)缓倾斜薄煤层长壁开采主要研究开发:体积小、功率大、高可靠性的薄煤层采煤机、刨煤机研制适合刨煤机综采的液压支架研究开发薄煤层工作面的总体配套技术和高效开采术。
(三)缓倾斜厚煤层一次采全厚大采高长壁采应进一步加强完善支架结构与强度加强防倒、防滑、防止顶梁焊缝开裂和四连杆变、防止严重损坏千斤顶措施等的研究提高可靠性缩小其与中厚煤层采高 3m 左右产高效指标的差距。
中国煤矿智能开采科技创新与发展论文
中国煤矿智能开采科技创新与发展论文引言近十年来,为了实现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国内开展的有关煤矿开采科技创新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已使得我国煤炭开采水平接近或部分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真正实现完全智能开采还局限在薄煤层工作面m。
对综采技术方面,利用陀螺仪对采煤机位置进行三维检测跟踪定位0,在原有记忆割煤、过载保护、自动调高等功能基础上新增加了红外摄像、雷达探测防机械碰撞和煤岩分析检测功能,这些技术大部分处在研究阶段,与国际最高水平相比仍有_定差距,而有_些开采技术也是国内外煤炭行业所共同面临的难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研究新技术尤其是光电技术在煤矿开采中的快速应用。
笔者通过分析国外煤矿先进的开采技术,对我国未来几年影响煤矿开采的新技术进行重点研究,提出智能开采的关键技术体现在智能探测、智能导航和智能控制方面,对其中较成熟的技术进行了初步试验,对具有应用前景的技术进行了分析展望,目的是争取在国家‘‘十三五”期间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煤矿开采水平,以使我国由世界第一煤炭开采大国变为第一煤炭开采强国。
1、国外智能开采技术现状进入21世纪以来,国外煤矿开采追求“安全、高效、简单、实用、可靠、经济”的原则,其智能开采的技术思路是:通过钻孔地质勘探和掘进相结合的方式,描绘工作面煤层的赋存分布,通过陀螺仪获知采煤机的三维坐标,两者结合实现工作面的全自动化割煤。
该思路可避开煤岩识别难题,以地质条件为载体,顶层规划自动化采煤过程H。
1.1工作面自动化LASC系统2001年7月,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承担了ACARPAustralianCoalAssociationResearchProgram,澳大利亚煤炭协会研究计划设立的综采自动化项目,开展综采工作面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研究。
到2021年该项目通过采用军用高精度光纤陀螺仪和定制的定位导航算法取得了3项主要成果,即采煤机位置三维精确定位误差±10cm、工作面矫直系统误差±50cm和工作面水平控制,设计了工作面自动化LASC系统,并首次在澳大利亚的Beltana矿试验成功。
采矿工艺技术论文
采矿工艺技术论文篇一采矿工艺技术分析【摘要】在能源需求增加的同时,提高了对采矿工艺技术的要求,也带动了矿业的不断发展。
论文分析了目前几种常见才采矿工艺技术方法,包括空场法、充填法、崩落采矿法,同时结合新形势下我国矿业的发展,提出了采矿工艺技术的改造要求,力求提高我国采矿的效率与经济收益。
【关键词】采矿;工艺技术;分析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带动了工业的发展,也加速了对矿物资源的需求。
因此,开始了对采矿工业技术的进一步探讨,逐渐呈现出机械化、标准化特点。
一、采矿工艺技术的现状随着新技术设备的开发,为我国的采矿业带来极大的发展空间。
但是就目前我国采矿工艺技术方法来讲,都是比较简单的,包括空场法、充填法、崩落采矿法等[1]。
(三)崩落采矿法:无底柱2分段崩落法在冶金矿山的使用率最大,由于其安全高效特点,应用比例达到80%,也是我国采矿业中使用最久的方法之一[3]。
它的发展从小到大,每次矿山的崩落量都有所增加,降低了量与成本,收获了高效的经济质量收益。
这样的采矿工艺技术,也将长久的被应用于采矿业。
二、采矿工艺技术的改造分析工业的快速发展给采矿工艺技术提出了严峻要求,为了迎合采矿业的发展,必须对采矿工艺技术做巨大的改造,以便为采矿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保障。
而现在的采矿工艺都朝着高产、高效、安全、可靠的大方向前进,促进采矿工艺技术的发展,实现高新技术与采矿业的紧密结合已势在必行[4]。
(一)优化矿业开采布局。
在新的矿业开采理念中,高效节省成为主要目标,对于矿业开采技术的优化更新更能满足开采水平的提升。
而在提高矿业开采效率的同时,从开采布局上进行优化完善是必要前提,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实现高产高效。
首先在矿业的开采通道上进行优化布局,将采矿地质由专家分析评估后,做出优化匹配的合理方案,是保障矿业开采的重要步骤。
其次利用采矿集中回采的核心技术,能够有效的降低采矿巷道的挖掘进度,增加回采量,减少毛石的含量。
最后还要重点处理毛石,能够做到低能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等,将矿业的生产系统进一步优化,集中有效的提高矿石开采。
采矿工程中采矿方法的创新探讨
采矿工程中采矿方法的创新探讨【摘要】本文探讨了采矿工程中采矿方法的创新。
在传统采矿方法的局限性中,我们提到了传统方法存在的效率低、安全隐患大等问题。
随后介绍了现代采矿方法的发展趋势,包括数字化、自动化等技术的应用。
接着着重介绍了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技术的采矿方法创新,阐述了这些技术在提高采矿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安全性方面的优势。
在我们总结了创新采矿方法的优势,包括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安全性等。
探讨了未来发展方向,指出采矿工程将更加数字化、智能化。
我们对全文进行总结回顾,为采矿工程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采矿工程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采矿工程、采矿方法、创新、传统方法、现代方法、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技术、优势、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采矿工程作为矿业领域的核心工作之一,是指利用各种采矿方法来开采矿石、矿矿、常出、处的矿产的过程。
随着矿产资源日益枯竭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传统的采矿方法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如资源浪费、环境破坏、安全隐患等。
为了促进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采矿工程领域亟需创新采矿方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和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在采矿工程领域,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也为采矿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智能化的机器人和算法,实现对采矿作业的自主调控和智能化管理;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采矿企业对矿山地质信息、设备状态等进行全面分析和实时监控;虚拟现实技术则可以为矿山工作人员提供更直观、真实的训练和作业环境。
探讨和研究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和虚拟现实技术的新型采矿方法对于推动采矿工程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创新采矿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采矿效率、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1.2 研究意义采矿工程中采矿方法的创新是当前矿业领域的重要课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 矿区概述1.1.1 矿井位置、交通、地形地貌1、矿井位置夹河煤矿位于徐州市西北九里区境内,距徐州市约11km,以夹河矿主井为中心,其地理座标为东经11705/13//,北纬34018/47//,地理标高+37.0∽+43.0m。
1.1.2 交通井田内铁路、公路均有,矿井生产的煤炭除经铁路、公路可运往全国各地外,还可经徐州港利用驳船运输,直达江浙各地,水陆交通甚为便利(见图1-1-1)。
铁路:西陇海铁路干线从井田西南通过,矿铁路专用线在夹河寨与西陇海干线接轨;公路:矿专用公路与徐州市三环、徐沛公路干线和西部矿区公路连接成网;水路:井田东侧15km左右有京杭大运河,常年可通航50t驳船。
图1-1-1 矿井交通位置图1.1.3地形地貌本区为故黄河泛滥形成的冲积平原,地势较为平坦,地面标高一般为+37.0~+43.0m,西南略底,地形坡度为0.15%。
该区东南边缘沿东北方向分布有九里山、琵琶山、大小孤山,西南有霸王山,其中九里山最高,山顶绝对标高+173.2m.由于区内地势平坦,地表径流条件好,大气降水以蒸发及地表径流为主要形式排泄外,余下部分滞缓地渗入地下。
1.1.4 气象、气候1 ,蒸发量:本区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748.59mm,最高为2279mm(1978 年),最低为1457.9mm。
1988年6月最大为287.9 mm ,1988年最低为50.24mm。
2、降雨量:本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33.33mm,其中6、7、8三个月为主要降水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8.7%。
最高降水量为1297.0mm(1958年);最低降水量为50.6mm(1988年),日最大降水量为273.3mm(1997-07-17)。
3、风力、风向:风向随季节而转变,春季多东南风,夏季多东风,秋季多东北风,冬季多西北风。
全年平均风速2.9m/s。
最大风速为23.4m/s,风向为西北(1952-06-07)。
4、霜雪:霜期一般在10月至次年4月,最大连续积雪日数36日,积雪最大深度为247mm,降雪一般在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下旬;冻结深度最大达29cm。
5、相对湿度:本区多年逐月平均为69.52%,7~8月最高约在76%~83%左右,3~6月最低为62%~65%,年平均最高为1952年76%,年平均最低为1988年62%。
湿润系数约为0.5,故本区属半湿润区。
6、气温:本区多年平均气温为14.3 0C,最高气温为40.6 0C,最低气温为-22.6 0C。
一年最高气温在36~39 0C,最低气温在-9~-13 0C。
1.1.5 矿井人口分布、工农业发展情况居民分布比较多,但达到设计能力时需要迁移的村庄有河头和解场,其户数,面积及人数见表1-1-1。
表1-1-1 村庄情况村庄名称房间数目面积户数人数河头216 3524 60 280解场756 9745 180 864本区农业发达程度一般,矿井的生产对农田破坏大,做好赔偿工作。
1.2 井田地质特征1.2.1 井田的勘探程度夹河煤矿先后由一六九煤田勘探队和徐州矿务局地质勘探队以及安徽省煤田地质物探测量队和江苏省煤田物探测量队在井田内进行过钻探和地震勘探工作。
1.2.2 煤系地层特征的综述夹河井田位于徐州煤田九里山向斜南翼。
石炭、二叠系地层是其含煤地层,在井田内均被第四系冲积层覆盖。
井田内钻孔和井巷工程揭露的含煤地层主要有石炭系的本溪组(C2)、太原组(C3)、二叠系的山西组(P11)、下石盒子组(P12)、上石盒子组(P21)、石千峰组(P22)地层,各组地层的生成层序,其沉积古地理环境和岩性特征各有差异,按其沉积顺序见表1-2-1,综合地址柱状图见图1-2-1。
表1-2-1 矿井地层一览表序号地质年代(地层单位)岩层总厚度/m(平均)岩层组成及特征含煤层数及(厚度)/m1中石炭统系的本溪组(C2)12~28(25)下部为紫红色铁质泥岩,局部富集成褐铁矿团块,为古风化沉积;中部以浅灰、灰白色薄-厚层状白石、质灰岩为主,中夹薄层灰绿色泥岩或铝土泥岩,含黄铁矿;顶部以浅灰色灰岩或铝土泥岩,有时夹煤线线。
无2 上石炭统太原组(C3)147~167(159)由铝土质泥岩,灰绿色砂泥岩,深灰色泥岩,灰黑色泥岩,浅灰色泥岩、砂岩、泥岩等组成含少量动物化石,含海百合茎,单体珊瑚化石碎片。
4~10(1.56)3 下二叠统山西组(P11)88~38(118)由灰黑色海相泥岩、深灰色砂泥岩,灰色砂岩、砂质泥岩,灰-灰白色中细粒砂岩,灰色砂泥岩,深灰色泥岩,浅灰-灰白色中粒砂岩,灰色薄层、砂岩、杂色砂泥岩等组成。
并且岩层中含少量海相动物化石,偶含钙质透镜体。
1~6(3.30)4 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P12)173~250(210)由灰绿-浅灰色中-细粒砂岩,灰色含铝土泥岩、杂色泥岩,高岭土矿层,浅灰-灰白色薄层的细粒砂岩,浅灰色泥岩,浅灰色细粒砂岩,灰-深灰色砂泥岩,深灰砂泥岩,灰白色中粒砂岩,灰-灰绿色泥岩、砂泥岩、灰色细粒砂岩,杂色泥岩等组成。
2~8(5.21)5 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P21)461~607(511)下段以浅灰-灰白色中-粗粒砂岩,灰绿色细-中粒沙岩为主,夹灰色,杂色泥岩、砂泥岩组成;中段以杂色、紫红色、灰-灰绿色泥岩、砂泥岩为主,夹薄-中厚侧柏、层中粒砂岩;上段由灰-灰绿色中粗粒砂岩及灰绿色、杂色砂泥岩、泥岩组成。
无6 第四系(Q)60~142全系由砾岩、粘土砂岩、亚粘土、粉砂土组成,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厚。
无灰白砂岩细--中粒,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含菱铁质条带及黄铁矿,泥质胶结,夹碳纹及泥质条带。
含砂不均,下部夹砂岩条带,呈波状/透镜状,具斜层理,含植物化石碎片。
灰黑砂页岩条带状结构,块状结构,内生裂隙发育,充填方解石脉。
煤层变化大1.8-4.0米,上部局部厚0.9-1.2米顶板常有一层铝土页岩。
局部为页岩,含植物化石碎片,煤层变薄时,底部常有一层铝土页岩。
局部相变为砂岩或互层。
条带状结构、块状结构,不稳定,局部赋存,不开采。
细粒,石英为主,夹碳纹,层理明显,局部为直接顶板。
含砂均匀,偶见薄层砂岩。
中--细粒,石英、长石为主,含煤屑及绿黑色矿物等,泥质胶结,夹泥质条纹。
以灰色为主,少见绿色,中--细粒,长石为主,泥质胶结。
局部为页岩,含砂不均匀局部变相为21线变砂岩。
条带状结构,块状结构,内生裂隙发育,充填方解石脉。
以灰色为主,含植物化石。
含砂不均,呈波状/透镜状,具斜层理,含植物化石碎片。
以灰色为主,并含有灰褐色,乳白色杂色是一层有用矿物层。
黑煤深灰砂页岩黑煤深灰黑灰黑灰灰灰灰灰白灰白煤砂页岩页岩砂页岩砂岩砂岩砂页岩砂岩高岭土柱 状 图(1:500)层号层厚()累厚()颜色岩石名称岩 性 描 述硬度ⅣⅠ--ⅡⅢⅣⅢⅤⅣⅣⅤⅡⅣⅢⅣⅤ图例煤层图1-2-1 综合柱状图地 层 单 位古生界二叠系下二叠统石盒子组山西组高岭土砂页岩页岩砂岩1, 中石炭系本溪组(C2)属浅海相沉积,假整合于奥陶系地层之上。
全层厚约25m,下部为紫红色铁质页岩,为古风化壳沉积,以次与下伏地层分界,中部为灰绿色铅土页岩,中部以浅灰灰白色薄-厚灰岩为主,中夹薄灰绿色页岩或铅土页岩,以顶板浅灰色灰岩或铅土页岩与上覆太原组地层分界。
2 上石炭系太原组(C3)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
属海相陆交互相沉积,整合于本溪组地层之上。
地层沉积旋迥清晰,标志层明显,由石灰岩、页岩、砂页岩和砂岩组成。
夹灰岩13层,含煤4-10层,总厚约159m3、下二叠系山西组(P11)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
属浅海河湖沼泽相沉积,整合于太原组之上,含煤1-4层。
主要有深灰色页岩、砂页岩,灰白色中-细砂岩,杂色砂页岩组成。
全厚116m,沉积旋迥比较明显。
4、下二叠系下石盒子组(P12)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
属陆相沉积,整合于陕西组之上,含煤1-8层,由深灰色、杂色页岩,砂页岩及灰白色砂岩组成,全厚200米。
5、上二叠系上石盒子组(P21)为陆相沉积,整合于下石盒子组之上,由杂色、灰绿色、灰色页岩、砂页岩及灰绿色、灰色、灰白色细-中粒砂岩组成。
中下部常夹0.2-0.5m炭质页岩或薄煤1-2层,本区施工钻孔未穿全组,所揭露最大厚度530m。
6、第四系(Q)不整合于各时代地层之上。
由砾岩、粘土砂岩、亚粘土、粉砂土组成,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厚。
1.2.3 井田地质构造及分布夹河井田位于徐州复背斜九里山向斜南翼中段。
井田总体为一走向略有变化的斜构造。
地层产状沿走向、倾向变化较大,且F1号断层上下两盘地层产状有差异。
F1号断层下盘:15~24线地层走向NE60,24线以西渐转至近SN向,地层倾向NW,沿倾向方向地层倾角变化大。
以2煤层为例:-150m水平以上地层倾角35~85;-150m~-250m水平25~35,-300~-350m水平5~10,-400~-800m水平16~35,-800m水平以下至F1号断层5~20,因此F1号断层下盘煤层由浅至深在剖面上大致呈台阶状,其它煤层具体台阶所处水平不完全与2煤层一致,但总体形态相似。
F1号断层上盘地层走向18~19线NE400,19~23线的浅部由NE700渐转为NE200,深部为NE600,23~27线NE600,27~29线总体NE200。
地层倾向NW,地层倾角15~250。
1、褶皱井田内无大型褶皱,在F1号断层上盘和下盘各有一个不完整的次级褶皱。
其产状要素简述如下:①F1号断层下盘17~18线有极不完整的次级向斜构造,轴向近EW,侧伏角度100~180,E端翘起;②F1号断层上盘21线附近有不完整的次一级向斜构造,轴向为NE350左右侧伏角为120~200,ES段翘起;③局部因受断层的牵引使地层或煤层产状发生变化,在断层附近往往发育有小型不完整的次级褶皱。
2、陷落柱本井田内陷落柱不发育,仅在23线山西组、太原组煤层露头处,有一较小的在水平切面上呈椭圆形的陷落柱。
3、断层井田内断层比较发育,落差在20m以上的有8条,而且小断层比较发育,是影响矿井生产的主要因素,设计中留用的主要断层见表1-2-2。
表1-2-2 矿井主要断层一览表序号名称性质断层面走向断层面倾向倾角(0)落差(m)1 F1逆NE200-500NWW-NW 40-70 50~2202 F1-1逆NE450NE 40-70 6~603 夹1 正NE300-550NW 50-70 0~604 夹9 正NE300-550NW 60-70 0~305 SF33 逆NE100-600SE 40-60 0~1806 SF10 正NE350-550NW 60-80 0~257 SF11 正NEE SSE 60-80 0~208 SF22正NE NW 60-80 0~209 SF6正NEE SSE 60-80 0~810 SF31正NE NW 60-80 0~1211 SF71正NE NW 60-80 0~812 SF30正NNW SWW 60-80 0~813 SF34逆NEE NEE 40-60 0~1214 SF37正NWW NWW 60-80 0~1015 SF15正NNE NNE 60-80 0~816 SF28正NE NE 60-80 0~12 1.2.4 井田水文地质情况1、水系及其状况本区地表河流不发育,但农田灌溉渠道纵横交错,天然水系仅有故黄河,其流向由北西向南东横穿井田流入京杭大运河,该河道于1988年冬季重新进行了开挖,新开挖的河道宽度50m左右,河槽标高为+37.0~+38.0m,河堤标高为+43.0~+44.0m,河床在塌陷区范围内宽度则在450~850m 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