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行甲:离开清华园的日子
“70后网红”陈行甲:告别官场 “实验”开始
出生年代: “70后”陈行甲出生于1971年,今年 46岁 年度感受:开启新征程,满怀信心,充满希望, 充满干劲,新时代来了,开启新篇章,满怀激 情,温暖,幸福 年度味道:甜 年度色彩:五颜六色
有一批能够代表主旋律的个人和机构去 参与,我多年在基层工作,作为一个党培 养多年的干部,看到了这个时代的呼唤。 所以,我来了。”在陈行甲看来,转场到公 益领域,可以做的事情很多,社会并不完 美,看清仍然热爱,知难仍然行动,应该 成为公益人的宿命和使命。
今年6月9日,陈行甲从刘正琛手中 的模式,推进医保制度的不断完善,从 留言,读到感人的字句,他会流下眼泪。
接过聘书的那天,恰好是新阳光的15周 根子上解决因病致贫这个社会难题”。 已经有好几个朋友说过他泪点低,他觉
岁生日。自带“网红流量”的陈行甲的这 陈行甲说,由于这件事以前没人做过, 得作为一个男人,这算不得一个好标签,
域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人才、资
现在,陈行甲的忙碌程度一点儿都 是流泪了。这一次的泪点,是刘正琛的一
金的问题,但自己并不会害怕这些困难, 不亚于他担任县委书记的时候,但他说, 句话:一个好汉三个帮,在公益领域已经
人了。
刘正琛是阳光骨髓库和北京新阳光
陈行甲的微信朋友圈,标记着2017 “公益新兵”知难而进
慈善基金会的发起人,今年正月初七,盖
年他在公众视线中的“沉”与“浮”。去年
人生下半场专职从事公益,是陈行 茨基金会中国区负责人李一诺拉了一
52 小康 INSIGHT CHINA
个微信群,介绍他和陈行甲认识。转天 一个局面。”2017年11月初的一天,陈行 陈行甲满怀期待地认真整理思路、准备
农村出生长大,成长的经历让我对服务
于草根的公益有一种渴望感,觉得这就
“网红书记”陈行甲
“网红书记”陈行甲作者:暂无来源:《华声·观察》 2016年第8期王铭俊/整理做人也好、为官也罢,陈行甲觉得没必要藏着掖着,也没必要憋屈,他仍然该说的说,该做的做。
见人见事,直呼其名,直切要害。
近日,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湖北省巴东县县委书记陈行甲就其出镜演唱歌曲做出回应:为了推介巴东的旅游,我愿意像个小丑一样唱歌给大家听。
去年在被评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受到习近平接见后不久,陈行甲曾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做了一场“个性演讲”。
演讲中,他自称“土掉渣的老校友”。
事实上,陈行甲一面被视为文艺青年,一面却被视为不按常理出牌、特立独行的官员。
推介旅游“我愿意像个小丑一样唱歌给大家听”2015年6月30日,中组部表彰了102名优秀县委书记。
陈行甲名列其中。
在巴东甚至在湖北,“优秀县委书记”陈行甲都算小有名气。
他以一系列不寻常的言行,给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官场注入了新气象。
2015年开始,陈行甲为推介当地旅游,两次出镜演唱歌曲并录制MV。
2015年,陈行甲发布了自己的首支MV《美丽的神农溪》,网络点击量达73.5万次、社交网络转发量高达12万次以上。
今年4月26日,当地再次推出他演唱的歌曲《巴东之恋》,推介巴东的旅游。
“巴东虽远,景是美的;吾声虽low,心是真的。
”陈行甲说。
有人争议他太出风头,甚至说他“不务正业”。
对此,陈行甲回应:“我不需要大家点赞,就是希望大家到巴东玩,我不想我们美丽的巴东这么孤独地美着。
所以,我愿意像个小丑一样唱歌给大家听。
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我知道有人看不惯我这么特立独行,但是那又怎么样呢?他看不惯是他的事,和我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一点都不care。
”不过,别以为这位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只有亲切、平和、书生、文艺的一面,MV画面之外的陈行甲,被人们更多地评价为“不按常理出牌”——除了党代会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报告外,他会亲自撰写每一篇发言稿。
到巴东后陈行甲取消了“县委通告”这个文种,每次讲话后的视频、讲话稿都会立即上网,他在公开场合点名批评“为官不为”和违规违纪的领导干部,面对查了4个多月却没有任何进展的案子,他也会对下属的官员们发火——虽然这样的发怒并不常见。
别太把自己当根葱
别太把自己当根葱作者:陈行甲来源:《党员文摘》2016年第08期编者按:湖北省巴东县委书记陈行甲在被评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后不久,回到他的母校清华大学,出席2015年夏季毕业典礼,并在毕业典礼上为即将毕业的清华学子作了演讲。
以下是他演讲的主要内容:老师们安排我这个土得掉渣的老校友今天来和同学们交流,估计是看中了我这个基层代表的身份,可以帮同学们、特别是还没实质性迈出过校园的学术研究生们接接地气。
所以,我今天主要和同学们分享一些基层工作的体会。
不妥之处,敬请老师和同学们批评指正。
坚持做一个有信仰的人黑格尔说过:信仰是完全属于一个人自己的内在的确定性。
他揭示了信仰的特点,就是完全自觉自愿、不讲条件地相信。
人总要在内心里相信些什么,给自己一个活下去和奋斗的理由,从而赋予自己人生的希望和向上的力量。
我是1995年11月入党的,20年过去了,当初党旗下的神圣庄严感仍然在心底。
我从内心里相信党,认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人活着要吃饭,但是人活着不是仅仅为了吃饭,能够为他人活着,为需要你的人活着才有价值。
我是2001级公共管理学院首届公共管理硕士,那时,全国唯一的一个脱产班就设在我们学院。
入学前,我是湖北省兴山县水月寺镇镇长,是班上极少的来自最基层的同学。
在学校里,我学习认真努力,各门功课都是优秀成绩。
我们毕业时,69个同专业毕业生仅有三个人的毕业论文被评为校级优秀,我是其中之一。
京外的同学基本都选择了留京工作,我也拿到了一个很体面的单位的Offer,但是我最终选择了回到家乡。
我觉得召唤我的最大的力量就是在乡镇工作时基层群众让我感受到的被需要的感觉。
就是这种感觉,让我愿意有所放弃。
这些年,我历任湖北省兴山县县委常委、宜昌市政府副秘书长、中国百强县宜都市市长,现在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湖北省巴东县县委书记。
11天前,我作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代表,有幸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总书记的接见。
同学们马上踏入社会,或者说回到社会,你们一定会遇到很多在校园里想象不到的困局,会遇到很多的选择。
“优秀县委书记”陈行甲炼成记
清风涤荡润巴东:记民族地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陈行甲发布时间: 2015-07-14 15:49:17来源:湖北省民宗委网站【关闭】今日热点:∙房地产税立法初稿已成形税率或由地方自决∙湖南祁东留守儿童1天仅吃两顿暑假比上学还辛苦∙江西女毒贩挺“大肚子”贩毒被捕生孩子后再贩毒∙400客服来电?都是假的!网购后遭遇连环骗局∙女童被园长遗忘车内9小时死亡幼儿园停业整顿∙焦作一单位为女职工怀孕制定时间表囧坏职场妈大江东去,清风涤荡。
在大面山上俯瞰整个恩施州巴东县城,让人遥襟甫畅,逸兴遄飞,渴望如雄鹰翱翔而下,搏击长空。
2011年10月,清华大学硕士、有过留学经历的少数民族地区干部陈行甲,调任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巴东县委书记。
如大江一样执着前行,让清风抚遍这方山水。
在不到四年时间里,这位知识型、开放型兼备的主政者始终夙夜在公,无畏担当,情系百姓,励精图治,一个生机勃勃的巴东在长江三峡中部崛起。
天下风云出我辈,丹心自与岁月飞。
昨日,中央组织部对在县(市、区、旗)委书记岗位上取得优异成绩的102名同志授予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陈行甲名列其中。
干净为本,清明廉洁正巴东明镜高悬,铁权镇江,曾任巴东县令的北宋名相寇准留下铁腕治县的佳话。
一到巴东,陈行甲声明从自我的干净做起,干净做人、做官、做事,引领一方清明廉洁之风气。
陈行甲追求政治生态的干净,坚决服从中央、省、州的指示精神,上任伊始就出台了“巴东县关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五个严禁’规定”,从细节和小事上严管干部。
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六条意见”出台后,又出台了“四个不准”等规定,干部作风得到根本好转。
去年7月,群众举报国家投资4500多万元的平阳坝河堤工程存在重大质量问题。
他亲自指挥,打掉巴东工程领域的“中标大王”,并查处9名重要岗位涉足工程的科级干部。
今年3月2日,陈行甲在县纪委五次全会上抨击腐败现象,揭露了一系列案件。
中国纪检监察报以《“问题报告”引发改变—湖北巴东推动主体责任落实调查》为题,头版头条进行了报道。
陈行甲的新生活
陈行甲的新生活作者:来源:《新传奇》2019年第08期离开官场后,陈行甲有了两个新身份——深圳市恒晖儿童公益基金会创始人、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理事长。
转场做公益,他依然能把事业做响,个人也收获了许多认可。
2017年起,他先后被凤凰网评为“年度十大公益人物”;被《中国慈善家》杂志评为“中国十大社会推动者”;2018年12月,公益时报评选出“年度中国公益人物”,陈行甲依然在列。
背双肩包的“公益新兵”决定去深圳做公益后,陈行甲像是回到了大学时代。
他整天背着双肩包穿梭在各种学术会议、课堂和论坛上,把自己的公益项目一步步丰富立体。
为了得到资金支持,他要去见大大小小的企业家,说服别人投钱出力。
做一县之长时,手中的权力允许他签字批准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项目。
而现在,陈行甲需要为每一笔资金四处奔走。
很多次,他激情四射地讲完,换来的却只是一句鼓励,合作的事再没下文。
他只能去找更多人,作更多尝试。
一次谈完项目挤地铁回家的路上,陈行甲感觉异常疲惫。
装有电脑和资料的包仿佛有千斤重,他背着包,双手紧紧抓住头顶的栏杆,直到换乘站才找到空座。
坐下来的那一刻,他全身瘫软,脑海中闪现出半年多前当县委书记时的情景,一瞬间有些恍惚:“我这是在哪儿?我这是在干什么?”成立一个新的公益组织,辛苦程度不亚于一次创业。
尽管走得很艰难,陈行甲始终没有停下脚步。
让他备感欣慰的是,自己的从政经历为公益事业带来不少资源。
“过去好官的形象是值钱的,做公益,大家信我。
”听说陈行甲辞官后,一位企业家找上门来,给他开出400万的年薪,邀请他加入自己的公司。
陈行甲真诚地告诉对方,自己并不想从商赚钱,而是要做更有意义的事。
企业家听了更为感动,直接拿出1000万元人民币,嘱咐他放开手脚大胆去做。
陈行甲没有让对方失望。
2017年初,他创立深圳市恒晖儿童公益基金会,将“贫困地区儿童的大病救助和教育关怀”作为服务方向。
后来,他又被聘为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理事长,与其他几家公益组织共同发起“联爱工程”,致力于“让因病致贫从现代中国消失”。
陈行甲的人生“上半场”
陈行甲的人生“上半场”作者:梁建强黄豁来源:《时代邮刊·上半月》2017年第07期“中场调整结束,下半场公益人生开始了。
”曾被评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湖北省巴东县委原书记陈行甲更新了自己的朋友圈。
他的“下半场”,是前往深圳国际公益学院,从事公益社会政策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在那个集边远山区、贫困地区、三峡库区、少数民族地区为一体的地方,曾经的“一把手”陈行甲的人生“上半场”,值得回望。
痛心疾首的现实“你给我马上回来!”电话里,2011年初任巴东县委书记的陈行甲厉声说。
电话那边是巴东的一位商人。
半小时后,他回到陈行甲办公室,灰溜溜地拿走了一个悄悄放下的盒子。
那是一个衬衣包装盒,盒内装有厚厚一沓港币。
“面值1000元,总共20万。
”陈行甲说,“我以前在一个经济发达的县级市任市长,也算见过钱的,但调到巴东当县委书记后,开了眼界。
”一次,有个人来陈行甲办公室谈工作。
临走时说,“陈书记,我送你个‘时间’吧。
”他拿出一块表递给陈行甲。
陈行甲一下变得脸色铁青:“你自己拿走!”还有人给陈行甲送来金条,也被他拒绝。
上任伊始的2011年10月,陈行甲在干部见面会上公开宣布了“四不”承诺——不搞个人说了算、不搞小圈子、不搞另起炉灶、不收钱收礼。
与送礼者一掷万金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巴东,还有大量的贫困人口,50万人中一度有17万未脱贫。
“巴东这么穷,这些人还这么没有底线、没有节操。
”在全县的干部大会上,陈行甲说起官场腐败的问题,痛心疾首。
官风不正,民风难淳。
过去连续多年,巴东俨然沦为恶性事件频发的“火药桶”。
从2009年的“邓玉娇事件”、2010年的“水布垭沉船事故”,到2011年利川市原反贪局局长冉建新在巴东县看守所死亡事件,巴东几乎每年都出大事、怪事。
“不会无缘无故就发生轰动全国的极端事件。
”他说,风起于青萍之末,这里的“末”是什么呢?就是社会生态,以及其背后的政治生态。
“要改变这样的状况,必须把扭转‘官风’提上日程,提振干部状态,重塑巴东政治生态、社会生态。
陈行甲人生行记 读书笔记
《陈行甲人生笔记》读后感《陈行甲人生笔记》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作品,它以陈行甲的亲身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如何通过不懈努力和坚持,走向成功的人生轨迹。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人生的不易,同时也领悟到了许多关于成长、奋斗和追求的道理。
陈行甲的人生充满了曲折和挑战。
他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他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在备考清华大学的过程中,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汗水,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地付出努力和汗水,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在陈行甲的工作生涯中,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不为权势和利益所动摇。
他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价值不应该仅仅取决于他的职位和地位,而应该取决于他的人生信仰和价值观。
我们应该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仰,不为利益和权势所诱惑,做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
陈行甲在巴东任职县委书记期间,面临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他没有被这些困难所吓倒,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和行动去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这让我深刻地领悟到,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行动,勇敢地去迎接挑战,不断地超越自己。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陈行甲的人生经历所感动。
他的人生充满了坎坷和挑战,但他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心态和行动,不断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信仰。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旅途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信仰,就一定能够走向成功的彼岸。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以陈行甲为榜样,不断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信仰。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我都会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行动,勇敢地去迎接挑战。
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走向成功的彼岸。
同时,我也会将陈行甲的人生理念融入到我的工作和生活中,做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
荐书陈行甲人生笔记—在峡江的转弯处。
荐书陈行甲人生笔记—在峡江的转弯处。
这可能是一篇很长的文章,但我希望你有耐心读完。
它可能不会改变你的命运,但至少给你迷茫的人生点亮一盏灯。
01如果你晚上做了一个梦,醒来之后把梦告诉身边人,它就会成真。
这不是荒谬,而是现实。
这一切,都因为你是县委书记。
你坐在这个位置上,全县50万人口都在仰你鼻息,他们能帮你把一切不可能变为可能。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有人会吃遍山珍海味,享尽荣华富贵。
有人会大兴土木,净做政绩工程,把位置当跳板,继续升官进爵。
有人也许会谨慎小心,战战兢兢,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求安稳过渡。
可有人,却做出了其他的选择。
视功名利禄为草芥,走了极为崎岖的那条路。
当一切荆棘铲除,当所有天路变为坦途,他却华丽转身,选择清零过去重新开始。
02他就是陈行甲。
全国优秀县委书记。
他头上的桂冠不止这一顶。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硕士,我是演说家全国总冠军,深圳市恒晖儿童公益基金会理事长。
他以真实的人生写了传记《在峡谷的转弯处》。
从童年岁月写起,写了和母亲的亲情、和妻子相濡以沫的爱情,自己的成长、求学、工作之路。
他用鲜活的故事和大量的细节讲述了一个普通人的爱与成长,以及如何在世事变幻中守住内心和实践的知行合一。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戏剧,陈行甲显然已经活成了经典。
03他写和母亲的感情,对母亲的爱,像对神明,像对国家。
母亲仁厚,宽容。
是一个时代里,淳朴善良勤劳勇敢女性的代表。
生活虽然艰苦,可母亲依然干净且讲究,灶台锅碗明亮,日子过得一丝不苟。
这些仪式感让他回忆起童年的时候,总觉得充满了明快和温暖。
山谷的野花,在盛大的春天里,依旧怒放。
而且,在困顿的日子里,母亲身处泥潭,却依旧在努力帮助别人。
把自己唯一一件体面的衣服送给邻居,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穷,依然在兼济天下。
父母是最好的老师,这在陈行甲幼小的心里,也种下了良善的种子。
而这些,其实都是铺垫。
看了这些,你对多年之后,他在工作和事业做出的不可思议的选择,对社会理想矢志不渝的坚守有了充分的理解。
“网红县委书记”陈行甲投身公益
“网红县委书记”陈行甲投身公益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考版)》2017年第30期近日,湖北巴东县原县委书记、“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获得者陈行甲透露了自己人生下半场的起点——深圳国际公益学院。
辞去县委书记职务之后,“网红县委书记”回归公众视野。
陈行甲大学毕业就回到山区工作,期间曾参加全国统考,全脱产到清华大学念了两年硕士,作为当年的优秀毕业生,他最终选择了回到家乡。
而这次离开行政系统去做公益,他认为这也是一次回归,心情和当年从清华毕业回故乡湖北兴山是一样的,“我觉得我做这个选择的根本原因还是自己的草根理想”“精准扶贫已是国家战略,党和政府在拼尽全力,也极其需要社会公益的广泛参与”。
在辞职之前,他表示人生就像足球比赛一样,分上下两个半场,自己的上半场过得很精彩,下半场要换个场。
这种高调是陈行甲主政巴东期间的一贯姿态。
他曾宣布:“我是个不收钱的县委书记。
”事实证明,他是知行合一的。
据公开资料显示,他主政巴东5年中,有87名干部和老板“落马”,其中局长9个,县级干部4个。
他还主动为巴东旅游代言,先后出演MV《美丽的神农溪》,演唱并发行歌曲《巴东之恋》。
2016年6月,为了推广翼装飞行世界杯巴东分赛,陈行甲更是手持巴东旅游的宣传旗帜,从3000米高空跳伞。
【适用主题】高调做人、心灵的选择、角色转换、挑战……【抢分速记1】陈行甲的“下半场”,转投公益领域,除了教书外,他还与伙伴们合作运作一个儿童公益基金会,探索实现区域内贫困儿童白血病的免费治疗方案,以及主导一个乡村建设试验计划。
与人们所熟知的官员离职大多选择从商有所不同,他的选择需要更大的勇气,也在客观上对之前的“作秀”指责作出了回应:他在寻求人生价值、追求事业高度,或者是處理人生重大抉择时,并不过多拘于世俗评价,也不过多为官、为物所累,任尔众声喧哗,我自保持信念,矢志不渝,呈现初心。
【抢分速记2】陈行甲在任内曾经发表过关于政府扶贫思考的文章——《精准扶贫中,自我感恩教育要跟上》。
陈行甲:从“网红”县委书记到“公益草根”
2017.5F面孔**Face 红”县委书记到“公益草根”陈行甲:从“网红”县委书记到“公益草根”辞职后沉寂半年,近日朋友圈宣布投身公益“中场休整结束。
”5月6日,陈行甲,这位曾走红网络的前湖北巴东县委书记,沉寂半年后,在朋友圈宣布自己将投身公益,并自诩为“公益草根”。
陈行甲曾向记者引用“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的看法,称人生就像足球比赛一样,分上下两个半场。
他觉得自己的上半场过得很充实——“我从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出来读书,读到县城,读到武汉,读到北京,还读到美国去了,回来有机会这么一步一步,做50万人的县委书记。
”现在,陈行甲的下半场开始了。
他透露,进入深圳国际公益学院任教的他将从事农村公益,关注贫困地区的儿童教育问题。
人物介绍陈行甲,1971年1月生,湖北兴山人。
从湖北大学毕业后回到兴山县做公务员。
10年后考入清华大学脱产攻读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
2011年10月起,履职中共湖北省巴东县委书记,2016年12月辞职,2017年5月6日宣布投身农村公益。
051走红县委书记的激情与愤怒陈行甲进入公众视线,是因为一篇发言稿。
2015年3月,在湖北巴东县纪委五次全体会议上,陈行甲作了一场“很另类”的讲话。
后来,这篇发言稿以《县委书记陈行甲的激情与愤怒》为题在社交媒体上被传开,并被《人民日报》微信公号等转载。
这篇文章中,他措辞严厉,罗列管理辖区内的不良风气,点名批评当地官员。
很快,文章阅读量24小时内就突破了10万。
事实上,平素的陈行甲总是脸带笑意,穿白衬衣,一副书生模样。
有同事笑言,“一看就是城里来的”。
了解陈行甲的人透露,他是“文艺青年”,弹吉他,记日记,写诗,还喜欢唱英文歌。
陈行甲事后告诉记者,写这篇讲话稿时,心情既激动又愤怒。
也正是这篇文章,后来将他卷入舆论漩涡。
对他的言论,有人点赞,有人称他“作秀”。
但他没有停下脚步。
为拉动巴东旅游业发展,陈行甲亲自代言。
他说,巴东太穷了,广告费出不起,要学格力的董明珠,不请明星,自己做代言人。
网红县委书记陈行甲辞官半年的经历
网红县委书记陈行甲辞官半年的经历网红县委书记陈行甲辞官半年的经历“面试”进入尾声,“面试官”陈行甲突然问“考生”——一个打算从北京市某机关辞职加入其团队的副处级干部:“家人支持你来这里做公益吗?”这是陈行甲颇为担心的问题。
半年前,这位主政湖北巴东、红遍互联网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宣布辞职,从事儿童白血病免费救助。
对他而言,这一举动除了引发新的争议,一切光环都消失了。
46岁的他开始租房子,挤地铁,赶公交,个人档案也像无数应届生那样,被塞进了人才市场。
“ 领导这个词已经从我的字典里删除了。
”“草根”出身又回归“草根”后,陈行甲不断重复着,“我现在是普通老百姓,不是官员了,我要找很多政府官员办事情。
我的态度也摆得很正:我说我是学生,我恭恭敬敬地去请教,去报告,去请你支持。
”中年创业是想做公益不到20平方米的活动室,没有麦克风,没有讲桌,没有主席台。
连陈行甲坐的塑料折叠椅都是临时搬来的。
坐在旁边的刘正琛比他小7岁。
刘正琛原来是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理事长、秘书长,是一名白血病患者。
15年前患病之后,这个当时的北大学生建立了大陆第一家民间脊髓库,并发起成立前述基金会。
2008年,中国派了10名代表赴希腊迎接奥运圣火,其中就有他。
当天,在新阳光基金会,陈行甲将参加发布会,兼职接替理事长职位。
现场来了20个记者。
在官场,陈行甲以不怕媒体著称。
2015年,巴东发生案件,一家市场化媒体急赴当地。
“我听说了,赶紧叮嘱宣传部不要进村惊扰记者采访。
”陈行甲回忆说,接着,他给记者发短信,约时间见面,亲自介绍情况。
湖北有关部门彼时总结了两条舆情应对经验:一是县委书记主动出面,及时公开;二是陈行甲平时在舆论场上“积累了正能量”,让舆论在关键时刻没有瞬间否定巴东政府,为事件解决争取了时间。
陈行甲确实在互联网备受追捧。
主政5年零两个月,他拿下4名县领导、9名局领导、一批工程老板。
在县纪委全会上,他又点名痛批贪官,自曝受人威胁。
发言8000字全部上网之后,这位个性官员名声大噪。
《在峡江的转弯处》序:我的“奇葩”同学陈行甲
《在峡江的转弯处》序:我的“奇葩”同学陈行甲2005年我在美国留学期间和本文作者肖立在大海边我第一次觉得行甲奇葩还是在我们认识十五年以后。
那时他刚刚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匪夷所思地放弃进中央国企的机会,选择回到他的家乡,位于长江三峡边的湖北省兴山县。
从我们进入大学的第一次班会互相认识开始,他好几次改变了我对他的一些固有看法。
比如说他一个大山里来的孩子,一进大学就加入学校诗社积极投入诗歌创作,比我这个来自省城武汉的文青还文青。
另一个我难以理解的就是他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山里的故乡。
那个时候正是改革开放初见成效的时候,大城市越来越成为机会的中心,大家都以留在武汉为目标。
有些人还想去北上广,甚至出国去搏一把。
他当时逐渐浮出水面的女朋友,也是我们的同班同学,就是去了广东。
而他却出人意料地回到山里,似乎把机会和爱情都放弃了。
不过除了时常让我大跌眼镜之外,他是一个非常真诚,热情和阳光的人。
我们虽然背景很不同,他来自贫困山区,我来自大城市,但我们的兴趣爱好很一致。
毕业时我们已经是无话不说的朋友,在之后彼此天各一方的近三十年里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九二年大学毕业之后,时代的大潮带着机遇扑面而来。
我很快离开了毕业分配去的工厂,先是南下深圳,然后又北上去了北京,踩着机遇的大潮,以跨国公司雇员的身份在全国各地闯荡,并最终选择出国。
从毕业到出国的近十年里,我不断地在体会“人生更加完整了”。
而行甲,却似乎和时代大潮无关。
他一直在兴山县做公务员,离机会的中心遥不可及。
在弄潮儿的时代,他看起来像个孤独的隐士。
出国前,我去他那里和他告别。
他那时去了更偏远的水月寺镇当镇长。
大山为伴,清灯孤守就是他当时的生活写照。
他还是和当年一样真诚,热情和阳光,好像昨天才刚刚大学毕业。
让我有点吃惊的是他宿舍里的一堆考研的书。
我当时的反应是他似乎有点开窍了。
随后我们再次天各一方,不久知道他顺利考上了清华。
然后就是前文所提到的两年后他从清华毕业,再次回到山里。
陈行甲的书读后感
陈行甲的书读后感读完陈行甲的书,就像跟一个特实在、特热血的哥们儿聊了一场通透的天儿。
陈行甲这人啊,那经历简直就像一部充满反转和惊喜的大片。
他在书里写自己的成长历程,从一个小地方摸爬滚打出来,那些小时候的故事读着就特别亲切。
他没有藏着掖着,什么家里穷啊,求学时候的磕磕绊绊啊,都一股脑儿地倒出来,感觉就像身边一个发小在跟你唠家常,说“兄弟,你看我以前就这么过来的”。
再说到他当官那事儿,可真是刷新了我对官员的一些刻板印象。
他在官场里,不是那种老油条,不是光想着往上爬、保住自己的乌纱帽。
他心里装着老百姓,真的是一门心思地想为大家干实事儿。
看到他为了改善当地的教育、医疗等状况,和那些个不好的现象斗智斗勇,我都忍不住为他捏把汗,又忍不住想给他鼓掌叫好。
他就像一个穿着铠甲的勇士,可这铠甲不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私利,而是为了守护他心里的那片正义之地,那片老百姓的安乐窝。
而且这本书还特别感人。
不是那种故意煽情的感人,而是那种真诚到骨子里的情感流露。
他写对母亲的敬爱,对妻子的感激,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浓浓的爱。
就感觉他是一个特别重情重义的人,在官场的风风雨雨中,家人就是他的港湾,他在外面拼搏累了,回到这个港湾汲取力量,然后又雄赳赳气昂昂地出去为人民战斗。
读他的书,还让我觉得自己得活得更有劲儿点。
人家在那么复杂的环境里都能坚守自己的初心,咱在自己这小日子里,遇到点小挫折就垂头丧气的可不行。
他就像一盏明灯,让我看到在这个有时候略显浮躁和功利的世界里,还是有人在坚定地走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不管前面有多少荆棘。
总的来说,这本书读完,我像是被注入了一股清流,心里有了更多的力量和希望,也对这个社会上那些默默奉献、坚守初心的人有了更多的敬意。
我想啊,要是多几个陈行甲这样的人,这世界得多美好啊。
陈行甲人生笔记有感
陈行甲人生笔记有感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我们常常忙碌于琐碎的事务,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去聆听一个人的人生故事,去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
然而,当我翻开陈行甲的人生笔记,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门,一个充满了挑战、坚持和理想的世界。
陈行甲,这个名字或许对于一些人来说并不熟悉,但他的人生经历却足以震撼人心。
他的故事并非是那种一帆风顺、功成名就的传奇,而是充满了曲折、挫折和不懈的奋斗。
在他的人生笔记中,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在面对生活的重重困难时所展现出的坚韧。
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没有优越的背景和资源,但他却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执着,一步步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道路。
他在求学的道路上经历了无数的艰辛,然而,他从未放弃过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憧憬。
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我深感敬佩。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有时候会觉得走投无路,想要放弃。
但是陈行甲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同时,陈行甲的人生也是一个充满理想和信念的旅程。
他在从政的道路上,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初心,不为权力和利益所动摇。
他敢于与腐败现象作斗争,敢于为了人民的利益挺身而出。
他的这种勇气和担当,让我对“责任”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会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选择妥协,选择逃避。
但是陈行甲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只有敢于担当,敢于面对,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才能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陈行甲的人生笔记还让我感受到了他对人民的深厚感情。
他在工作中,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他不辞辛劳,四处奔波。
他深入基层,了解人民的需求,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心系人民的情怀,让我深受感动。
我们常常说要为人民服务,但在实际行动中,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呢?陈行甲用他的一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让我们明白,只有真正关心人民,为人民着想,我们的工作才有意义,我们的人生才有价值。
陈行甲的书读后感
陈行甲的书读后感《<陈行甲的书>读后感》最近读了陈行甲的书,让我感触颇深。
这可不是那种随便翻翻就放下的书,而是能直直撞进你心里,让你忍不住反复琢磨的作品。
陈行甲在书中讲述的那些经历,就像是一部精彩绝伦的纪录片,每一帧画面都无比清晰且生动。
他所经历的那些困难与挑战,那些坚持与奋斗,仿佛让我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人在命运的浪潮中奋力搏击。
记得书中有一段,他讲到在基层工作时,为了推动一个扶贫项目的落实,那真叫一个艰辛。
当时那个村子交通极为不便,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
陈行甲为了能真切了解情况,亲自徒步走进村子。
那路啊,坑坑洼洼,石头子儿到处都是,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好几次差点崴了脚。
到了村子里,看到村民们贫苦的生活状况,他心里那个不是滋味儿哟!房子破破烂烂的,下雨天还漏雨,村民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种点庄稼,却换不来几个钱。
陈行甲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他下定决心要改变这一切。
他跑上跑下,找资金,找项目,磨破了嘴皮子,累弯了腰。
可这中间的阻碍一个接着一个,有些人不理解他,觉得他是在瞎折腾;有些人呢,则为了自己的私利,给他使绊子。
但陈行甲是谁啊?他是那种认定了一件事,就绝不回头的人。
他一次次碰壁,又一次次重新站起来,继续往前冲。
为了让项目尽快落地,他天天守在施工现场,跟工人们一起吃住。
那条件艰苦得哟,住的是临时搭建的简易棚子,夏天热得像蒸笼,冬天冷得像冰窖。
吃的也是简单的粗茶淡饭,有时候忙起来,连口热乎饭都吃不上。
可他一点儿都不在乎,一门心思都在怎么把这个项目做好,怎么能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
终于,经过不懈的努力,项目完工了。
新修的公路通到了村子里,农产品能运出去卖了,村民们的收入渐渐增加了,脸上也有了笑容。
陈行甲看着这一切,心里别提多欣慰了。
他知道,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读着陈行甲的这些经历,我就在想,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啊!换做是我,可能早就打退堂鼓了。
可他没有,他就像一个战士,勇往直前,毫不退缩。
陈行甲的人生笔记的读后感
陈行甲的人生笔记的读后感《<陈行甲的人生笔记>读后感》在繁忙的生活间隙,我翻开了《陈行甲的人生笔记》这本书,没想到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仿佛跟随陈行甲经历了他那跌宕起伏又充满意义的人生。
陈行甲的人生,那可真是丰富多彩,充满了挑战与坚持。
他在书中讲述的那些经历,让我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真实而又坚定的人物形象。
他在基层工作时,面对的困难可不是一般的多。
就说那复杂的人际关系吧,有的人一心只想着自己的利益,对工作敷衍了事,而陈行甲却坚守着自己的原则,不与他们同流合污。
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定力啊!他不害怕得罪人,只为了能把事情做好,为百姓谋福利。
我仿佛能看到他在那些充满争议的会议上,挺直了腰杆,据理力争,只为了让正确的决策能够推行下去。
还有他在扶贫工作中的那些点点滴滴,真的让人感动。
他深入到贫困的山村,走家串户,了解每一个家庭的困难和需求。
他没有高高在上地指挥,而是实实在在地和老百姓一起想办法、找出路。
记得书里提到一个贫困家庭,家里的老人病了没钱治,孩子上学也成问题。
陈行甲不仅帮忙联系了医院,还为孩子找到了资助,让这个家庭重新燃起了希望。
他在描述这些的时候,没有用什么高大上的词汇,就是普普通通的话语,却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他那颗炽热的心。
书中还写到他在工作中遭遇的种种挫折和误解。
有时候,他的好心被人当成了别有企图,他的努力被人恶意中伤。
可是,他没有因此而退缩,反而越挫越勇。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那些小挫折,和他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每次我觉得自己受了点委屈就想放弃的时候,想想陈行甲,就觉得自己太没出息了。
陈行甲的爱情故事也让我心生羡慕。
他和他的爱人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在困难的时候携手前行。
他们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浪漫情节,但就是那种细水长流的陪伴和关爱,让人觉得温暖又踏实。
不像现在有些所谓的爱情,充满了功利和算计,真的是没法比。
读完这本书,我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陈行甲的人生经历让我明白,一个人只要有坚定的信念,有对正义和善良的追求,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开清华园的日子
(陈行甲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开学典礼上的演讲)
敬爱的江院长和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感谢学院召唤我回来参加2019年新生开学典礼。
我是2001级公共管理硕士,是学院的开门弟子,当年我们的开学典礼就是学院的成立典礼。
估计学院请我这个大师兄来跟大家分享,是因为大家从我身上能看到我们学院的历史感。
这些年每次来北京出差,我都会抽时间回学院看看,听听老师的教诲,蹭蹭课,在忙碌的间隙给自己的心灵吸个氧。
毕业十六年了,我觉得从心灵上我从来没有离开过清华,我相信这是众多校友的共同感受。
从学弟学妹们兴奋的眼中,我看到了十八年前的自己。
今天是开学典礼,作为过来人,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清华对我意味着什么,但愿对你们接下来几年的学习生活有所帮助。
其实我并不是一个典型的清华人。
可以说从小到大我都是一个“胸无大志”的人,从没想到过有朝一日竟然会站在这里给学弟学妹们讲我的故事。
我出生在偏远山区,一直生长在一个非常闭塞的环境里,到十几岁都还没见过红绿灯,每天接触的是淳朴的乡亲和他们辛勤的劳作,生活贫苦又满足。
但有一点我始终觉得自己是个幸运的人,那就是我从来不缺少爱和因爱而生的赤子之心。
当然,这也是我离开家乡多年后才悟出的东西。
我在村里念小学,乡里念初中,县城念高中,省城上大学,一步步离家越来越远,但自信心也一步步被打击。
我发现城里的孩子知道那么多的东西,世界上有那么多新奇的事物,而我都知之甚少或与我无关。
大学毕业的时候正赶上改革开放的
好时机,同学们都纷纷留到大城市,而我义无反顾地回到山里。
这里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我对家乡的留恋,但也必须承认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的不自信。
回到了山里,我工作很努力,希望能回报周围的乡亲,而不自信却让我不敢走出舒适区,走出自己的路。
这两者的纠结伴随了我很久,直到我考上清华。
我当年是极少的来自贫困县基层的学生,被录取的感觉就像做梦一样。
我非常感谢清华能给我这个机会,但我最想感谢的是之后在清华几乎是“日行千里”的两年看到的东西,其意义在我离开清华之后才逐渐显现出来。
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离开清华十六年里我的三个瞬间。
第一个瞬间
2005年的10月,那一年湖北省在全省选拔三十名干部公派出国留学,条件是在四十五岁以下副处级以上干部中考试选拔,这个基数约三千人,百里挑一。
我们经过了四轮考试,最后挑选出来的三十人出国前在华中科技大学外语系封闭培
训了两个月,培训结束后最后一轮考试直接上的英语专八试卷。
那次考试我是第一名,而我们这三十人里有六位本科是外语学院或外语系的。
出国前一直跟班授课的华科外语系许主任给我们送行,他走到我面前轻声对我说“行甲,从你身上我还是能看出清华并非浪得虚名”。
很多年过去了,我至今记得那一刻眼眶湿润的感觉。
当年我考进清华是踩着线进来的,英语基础和其他同学比起来low得很,进校时王有强老师的《公共财政》全部是用英文授课,杨燕绥老师的《劳动与社会保障国际比较》每周都是一打英文阅读作业,每天看书看得头昏脑涨,听课听得满头大汗,看着好些同学神采飞扬地用英语和老师讨论问题,我好着急。
作为同学中的笨鸟,我每天都把学习时间用一个小本本排到了小时,用来叮嘱自己哪怕一点时间都不容浪费。
一般晚上图书馆和自习室的熄灯时间,就是我起身收拾书本的时间。
在清华园的两年里,每个周末我都在各种班恶补英语。
最后一个学期,由于已经没什么合适的班可报了,我甚至报了超难的同声传译班。
由于课程远超自己可以跟上的水平,听课听得七荤八素痛苦万分,但是我也硬挺着坚持不缺一课地听完了一学期。
对于我这种侥幸考进清华的人来说,清华就像一个华贵的母亲,而我只是一个褴褛的孩子。
虽然母亲从不这么想,她温暖地爱着每一个她所生的孩子,但是我总是在怕自己配不上这么好的母亲,辱没了母亲的门庭。
所以,我一直用尽全力地奔跑。
只有在奔跑的汗水中,我才不会怀疑自己的身世。
这也是为什么离开校园两年后许老师的那句话,差点让我流下泪来的原因。
第二个瞬间
我在县委书记的任上。
有一次一个重要领导给我打电话,说介绍一个很有实力的企业家,也是他的好朋友来我县里考察,要我好好接待,对此我当然是热烈欢迎的。
但是,这个所谓的企业家其实就是想到我们县里来搞工程的,见我的第一面,
就在我面前拿出了一大堆钱。
在那一瞬间,我明白了背后的含义,我知道他背后是我的领导。
我想跟大家说的是,当时我没有丝毫的犹豫。
虽然我知道这种拒绝可能带来的后果是什么,但是,我宁愿承受这种后果也不入他的圈,不站他的队。
因为我更难接受的是一个违背内心的自己。
这里要特别跟同学们交代一句的是,这个领导后来被组织处理了。
这种坏领导,不是多数。
之所以把这个故事拿出来和大家分享,是因为我丝毫不怀疑学弟学妹们会有足够的能量去面对未来事业道路上的困难,可有时候我们不只要学会面对困难,更要学会面对诱惑。
清华两个字带给我们光荣的同时,也带给我们责任——既是有所为的责任,也是有所不为的责任。
第三个瞬间
转场公益领域之后。
从任期届满大半年之前开始萌生辞职投身公益的念头,到这几年的公益项目实践,我都得到了王名老师的热情鼓励和悉心指导。
我的公益人生能有一个还算顺利的开局,跟王名老师的心血是分不开的。
从上学期开始,我也参与到王老师的课程教学中,配合王老师一起讲社会创新这堂课。
今年六月,王老师跟我说“行甲,你从事公益这几年我们的深入交流不下十次了。
我最欣慰的是,你永远谈的是社会问题,是怎么推动这个社会问题的解决。
你从来、从来没有跟我谈到过一次怎么塑造你行甲的个人品牌,从来没有跟我谈到过怎么打造你恒晖公益基金会的品牌……”王老师的这句话于我是醍醐灌顶的,我没有跟老师说过这个话题,是因为我真的没想到这上面去。
可是,王老师的这句表扬又何尝不是一句提醒和预警呢?有许多人,出发的时候可能是纯粹的,但是走着走着就忘了初心。
讲完清华对我的意义,估计学弟学妹们都很想知道:十八年前的我,究竟在清华园里看到了什么?
将要看着你们迎风奔跑的东操西操,将要陪伴你们静心思考的荷塘月色,将要见证你们青春风采的清华学堂,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皆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清华园的无边风物任由你们在今后的校园岁月中细细品尝。
这些,不是我想跟你们分享的重点。
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当年我在校园里听过的那些大师课,我经历的那些难度大的严格考试,我参与的那些闪耀着火花的热烈讨论,我学到的那些evidence-based的思考方法,我领略到的行胜于言的精神,我体会到的明德为公的风骨……正是我看到的这些,让青春的我感受到了一种召唤,让我看到了未来的自己。
也就是说,我在这里看清楚了自己最终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还记得我们当年开学典礼上,时任学校党委书记陈希老师的一句话:当有一天你离开了清华园,忘记了在学校里学到的具体的知识,这时,学校沉淀在你身上的,才是学校真正给你的东西。
所以,我想跟学弟学妹们说的是,清华对于你们将来人生的意义,不是一块金字招牌或者豪华跳板,带着你们直上云霄,走上人生巅峰;而是在清华的所学所思,会慢慢变成你们的肉和骨头,让你们在今后的人生中面对诱惑时不苟且,面对邪恶时不妥协,面对挫折时不气馁,面对打击时不沉沦,始终记得你的珍贵,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做真实的自己。
最后,让我们一起重温一遍《无问西东》中梅贻琦老校长的话吧:什么是真实?你每天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这就是真实。
这就是我这个大师兄想跟学弟学妹们分享的话了,祝愿你们在书香萦绕的清华园里度过充实快乐的学习生活,Justenjoyyourstay!
来源:“深圳市恒晖儿童公益基金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