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氨中毒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技术方案
氨中毒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一、目的为提高我公司应对氨中毒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员工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公司生产、储存、运输、使用氨等过程中发生的氨中毒事故。
三、事故原因1. 氨泄漏:设备故障、操作不当、安全设施失效等导致氨泄漏。
2. 氨气浓度超标:通风不良、密闭空间作业、设备维护保养不及时等导致氨气浓度超标。
3. 人员误操作:操作人员缺乏培训、违章操作等导致氨中毒事故。
四、应急处置原则1. 生命至上,以人为本,确保人员安全。
2. 快速反应,有序救援,降低事故损失。
3. 科学处置,防止次生、衍生事故。
五、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氨中毒专项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2. 指挥部下设以下几个小组:(1)现场指挥小组:负责现场指挥、调度、协调各项工作。
(2)医疗救护小组:负责伤员的救治、转运等工作。
(3)安全防护小组:负责现场安全防护、警戒等工作。
(4)物资保障小组:负责应急救援物资的调配、供应等工作。
(5)通讯联络小组:负责现场通讯联络、信息报送等工作。
六、应急处置程序1. 事故报告:发现氨中毒事故后,立即向指挥部报告,并启动本预案。
2. 现场警戒:设立警戒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3. 人员疏散:迅速组织现场人员疏散至安全区域。
4. 伤员救治:立即对伤员进行急救,同时联系医疗机构进行转运。
5. 氨气泄漏处理:关闭泄漏源,加强通风,降低氨气浓度。
6. 现场清理:对泄漏区域进行彻底清理,消除安全隐患。
7. 事故调查:查明事故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七、预防措施1. 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2.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3.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防止违章操作。
4. 加强通风设施建设,确保通风良好。
5. 定期检测氨气浓度,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
八、附则1. 本预案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3. 如遇特殊情况,可由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氨急性中毒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氨(NH3)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对人体呼吸系统、眼、皮肤和呼吸道黏膜具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急性氨中毒是指在短时间内吸入较大量氨气引起的以呼吸系统损害为主全身性疾病,常伴有眼、皮肤和呼吸道黏膜灼伤。
为有效预防和应对氨急性中毒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对氨急性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降低事故危害;2. 确保事故发生后迅速、有序、有效地进行救援和处置;3. 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氨急性中毒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负责全面领导和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2. 指挥部下设以下小组:(1)现场救援组:负责事故现场的人员搜救、伤员救治和现场安全;(2)环境监测组:负责对事故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评估污染情况;(3)物资保障组:负责提供救援物资和设备,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4)宣传报道组: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及时向公众通报事故进展;(5)后勤保障组:负责事故现场的物资供应、人员住宿、交通保障等。
四、应急处置流程1. 现场发现氨泄漏,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报告指挥部。
2. 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启动应急响应,组织相关小组开展救援工作。
3. 现场救援组:(1)立即疏散周边群众,设立警戒线;(2)对伤员进行初步救治,迅速转移至安全区域;(3)对事故现场进行封锁,防止人员进入。
4. 环境监测组:(1)对事故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评估污染情况;(2)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环境治理措施。
5. 物资保障组:(1)调配救援物资和设备,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2)提供救援人员所需的防护装备和医疗用品。
6. 宣传报道组:(1)收集事故信息,及时向公众通报事故进展;(2)做好舆论引导,稳定人心。
7. 后勤保障组:(1)提供救援人员所需的住宿、交通保障;(2)保障事故现场的物资供应。
8. 事故处理结束后,指挥部组织各小组进行总结评估,完善应急预案。
氨气急性中毒现场处置方案#(精选.)

氨气急性职业中毒现场处置方案1、健康危害:吸入后对鼻、喉和肺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和哮喘等;重者发生喉头水肿、肺水肿及心、肝、肾损害。
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
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口服灼伤消化道。
慢性影响:反复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支气管炎;可致皮炎。
2、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3、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4、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5、泄漏应急处理:1、应急处理:①急救人员必须配戴好个体防护用品(配以P-K-3滤毒罐或4#滤毒罐),必要时须配戴空气呼吸器,防化学品防护服、护目镜等。
②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300m,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从上风处进入现场。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
或使其通过三氯化铁水溶液,管路装止回装置以防溶液吸回。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③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6、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导管式防毒面具,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酸碱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氨区事故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提高氨区事故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氨区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氨区发生液氨泄漏、氨气中毒等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三、事故分级根据事故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氨区事故分为以下三级:1. 一般事故:造成1人以下轻伤或财产损失较小的氨区事故。
2. 较大事故:造成1人以上轻伤或较大财产损失的氨区事故。
3. 重大事故:造成多人重伤、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氨区事故。
四、应急组织与职责1. 应急指挥部成立氨区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氨区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几个小组:(1)现场救援组:负责事故现场的救援工作。
(2)警戒疏散组: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和人员疏散工作。
(3)医疗救护组:负责事故受伤人员的救治工作。
(4)物资保障组:负责事故应急物资的调配和保障工作。
(5)信息联络组: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上报和发布工作。
2. 各小组职责(1)现场救援组:负责事故现场的救援工作,包括人员搜救、伤员救治、事故原因调查等。
(2)警戒疏散组: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和人员疏散工作,确保事故现场周边安全。
(3)医疗救护组:负责事故受伤人员的救治工作,包括现场急救、送往医院治疗等。
(4)物资保障组:负责事故应急物资的调配和保障工作,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5)信息联络组: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上报和发布工作,确保各部门信息畅通。
五、应急处置措施1. 液氨泄漏事故(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应急指挥部及各小组。
(2)现场救援组迅速到达事故现场,进行人员搜救、伤员救治、事故原因调查等工作。
(3)警戒疏散组对事故现场周边进行警戒,并组织人员疏散。
(4)医疗救护组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并将伤员送往医院治疗。
(5)物资保障组调配应急物资,保障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2. 氨气中毒事故(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应急指挥部及各小组。
(2)现场救援组迅速到达事故现场,进行人员搜救、伤员救治、事故原因调查等工作。
医院常见急性化学中毒应急预案范文

医院常见急性化学中毒应急预案范文一、目的为了提高我院对急性化学中毒的应急救治能力,确保在发生急性化学中毒事件时,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救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接收的急性化学中毒患者的救治,包括门诊和住院患者。
三、应急组织架构1. 成立急性化学中毒应急指挥部,由院长担任指挥长,分管副院长、医务科主任、护理部主任、急诊科主任、中毒科主任等为成员。
2. 设立急性化学中毒救治小组,由中毒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外科、眼科、皮肤科等相关科室医护人员组成。
3. 建立急性化学中毒救治专家库,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四、应急响应流程1. 发现急性化学中毒患者后,立即报告急性化学中毒救治小组和应急指挥部。
2. 急性化学中毒救治小组迅速到达现场,进行初步判断和处理,确定中毒原因、途径和程度。
3. 紧急启动中毒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等相关部门和科室,准备好相应的救治设备和药品。
4. 将患者迅速转运至中毒科或急诊科进行进一步救治。
5. 救治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6. 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救治进展,协调相关部门和科室提供支援。
7. 病情稳定后,将患者转入相关科室继续治疗。
8. 总结经验,完善应急预案。
五、救治措施1. 迅速脱离中毒环境,防止继续接触毒物。
2.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治疗。
3. 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对症治疗和特效解毒药物。
4. 监测生命体征,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5. 针对中毒原因,给予相应治疗。
6. 做好护理工作,防止并发症发生。
7. 心理疏导,安抚患者及家属情绪。
六、培训和演练1. 定期组织急性化学中毒救治培训,提高医护人员救治水平。
2. 定期开展急性化学中毒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实际效果。
3. 及时总结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完善应急预案。
七、宣教和舆论引导1. 加强急性化学中毒预防知识的宣教,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
急性氨气中毒应急处置预案

一、预案背景氨气(NH3)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对人体呼吸系统、皮肤和眼睛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急性氨气中毒是指在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的氨气引起的以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为有效应对急性氨气中毒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确保中毒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2. 最大限度地减少氨气泄漏对周边环境和人员的影响;3. 保障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应急处置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由当地政府、卫生健康部门、公安部门、环保部门、消防部门、应急管理等部门组成,负责统筹协调、指挥调度和应急处置。
2. 应急救援队伍(1)医疗救护组:负责中毒人员的救治、转运和医疗救治保障;(2)现场处置组:负责氨气泄漏现场的调查、控制、监测和隔离;(3)环境监测组:负责对泄漏区域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确保空气质量;(4)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救援物资的调配、供应和保障;(5)宣传报道组:负责应急信息的发布和舆论引导。
四、应急处置流程1. 接报与响应(1)接到氨气泄漏或中毒事件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2)应急指挥部迅速了解事件基本情况,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 现场处置(1)现场处置组立即赶赴现场,对泄漏源进行控制,防止氨气进一步扩散;(2)对泄漏区域进行隔离,设置警示标志,引导周边人员撤离;(3)对中毒人员进行现场救治,同时联系医疗机构进行转运。
3. 医疗救护(1)医疗救护组对中毒人员进行现场救治,根据病情给予合理吸氧、解除支气管痉挛、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等治疗;(2)对重症患者进行转运,确保救治及时、有效。
4. 环境监测环境监测组对泄漏区域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确保空气质量达到安全标准。
5. 后勤保障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救援物资的调配、供应和保障,确保应急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6. 应急信息发布宣传报道组负责应急信息的发布和舆论引导,及时向公众通报事件进展和应急处置情况。
氨气中毒窒息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防止氨气中毒窒息事故的发生,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企业内部氨气中毒窒息事故的应急处置。
三、事故发生原因1. 氨气泄漏:氨气在生产、储存、运输等过程中,由于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氨气泄漏。
2. 通风不良:作业场所通风不良,氨气浓度过高,导致人员吸入氨气中毒。
3. 人员操作不当:操作人员未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导致氨气泄漏。
四、应急预案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氨气中毒窒息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救援小组:负责现场救援、事故调查、人员疏散等工作。
3. 医疗救护组:负责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
4. 信息联络组:负责收集、整理、上报事故信息。
五、应急处置措施1. 事故发生初期(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小组迅速赶赴事故现场。
(2)迅速切断氨气泄漏源,降低氨气浓度。
(3)组织人员撤离危险区域,确保人员安全。
2. 中毒人员救治(1)对中毒人员进行急救,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2)迅速将中毒人员转移至空气新鲜处,进行进一步救治。
(3)对严重中毒人员,立即进行吸氧、抗过敏、利尿等治疗。
3. 事故调查(1)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发生原因。
(2)对责任人进行追责,追究相关责任。
4. 事故善后处理(1)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恢复正常生产秩序。
(2)对中毒人员给予关心、慰问,协助其恢复健康。
(3)总结事故教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六、预防措施1. 加强设备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减少氨气泄漏风险。
3. 加强通风设施建设,确保作业场所空气流通。
4. 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5. 建立应急演练制度,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七、附则1. 本预案由企业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氨气中毒应急处置措施

氨气中毒应急处置措施
氨气中毒是一种严重的急性中毒,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
害甚至危及生命。
在发生氨气中毒的紧急情况下,需要立即采取相
应的应急处置措施来保护受害者的生命安全。
以下是针对氨气中毒
的应急处置措施:
1. 确保自身安全,在进行任何救援行动之前,首先要确保自己
的安全。
穿戴防护装备,包括呼吸器、防护服和手套等,以免受到
氨气的侵害。
2. 迅速撤离受害者,将受害者迅速从氨气泄漏的现场撤离到安
全地带,避免继续暴露于有害气体之下。
3. 呼叫急救人员,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120),告知医护人
员有关氨气中毒的情况,并提供详细的现场信息,如受害者的症状、氨气泄漏的位置等。
4. 紧急处理受害者,对受害者进行紧急处理,包括进行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以维持其生命体征的稳定。
5. 提供新鲜空气,将受害者移至通风良好的地方,并向其提供新鲜空气,以帮助其呼吸,并减少体内氨气的浓度。
6. 保持体温,如果受害者体温过低,应该给予保暖措施,如覆盖毯子或衣物,以防止体温过低引起的并发症。
7. 不进行口服或灌肠,在未经专业医护人员指导下,不要给受害者口服任何药物,也不要进行灌肠等处理。
总的来说,氨气中毒是一种严重的急性中毒事件,需要及时、迅速的应急处置措施。
在处理氨气中毒的紧急情况时,务必要保护好自己的安全,同时迅速采取措施救助受害者,并尽快呼叫急救人员到达现场进行进一步的救治。
希望这些信息能对你有所帮助。
氨中毒应急救援措施

氨中毒应急救援措施
氨气中毒是一种严重的急性中毒症状,如果发现有人中毒,需要立即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1. 保护自己:先确保自己的安全,避免接触氨气,要穿戴好防毒面具、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设备。
2. 疏散人员:尽快将受到氨气威胁的人员疏散到开阔的地方,并迅速通风。
3. 呼叫急救:拨打急救电话,告知中毒情况及所在的位置,请求专业医援。
4. 保持呼吸道通畅:将中毒者移至通风良好的地方,松开其领扣、腰带等,保持呼吸道通畅。
5. 清除污染源:切勿盲目接触、清除氨气泄漏源,以免加重危险。
应等待专业人员到场处理。
6. 实施人工呼吸:如果中毒者已停止呼吸,由熟悉急救技术的人员实施人工呼吸,并及时进行心脏复苏术。
7. 提供氧气:为中毒者提供氧气以恢复呼吸,如果有氧气瓶或其他供氧设备,应立即使用。
8. 寻求医疗帮助:即使中毒者恢复了呼吸和意识,也应立即送往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治疗。
重要提示:以上措施仅供参考,面对氨气中毒时必须及时呼叫急救电话,并等待专业人员到场进行救援。
切勿擅自冒险救援,以免造成更大伤害。
氨_应急救援预案演练

一、演练背景氨作为一种有毒气体,广泛应用于化工、制冷、制药等行业。
氨泄漏事故一旦发生,将对人员健康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提高我公司应对氨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援,特制定本演练方案。
二、演练目的1. 提高员工对氨泄漏事故的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2. 检验氨泄漏事故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3.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4. 为公司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三、演练组织机构1. 演练领导小组:负责演练的组织、协调和指挥工作;2. 演练指挥组:负责演练的具体实施和现场指挥;3. 演练救援组:负责事故现场救援工作;4. 演练警戒组:负责现场警戒和人员疏散;5. 演练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的救治和转运;6. 演练后勤保障组:负责演练所需的物资、装备和场地保障。
四、演练场景1. 演练时间:XX年XX月XX日;2. 演练地点:公司氨储罐区;3. 演练情景:某公司氨储罐区发生氨泄漏事故,泄漏氨气扩散至周边区域,造成部分员工中毒。
五、演练内容1. 事故报警:发现氨泄漏事故后,现场人员立即报告演练指挥组;2. 应急响应:演练指挥组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救援组、警戒组、医疗救护组等;3. 现场救援:救援组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对泄漏点进行封堵,切断泄漏源;4. 人员疏散:警戒组负责现场警戒和人员疏散,确保周边人员安全;5. 医疗救护:医疗救护组对中毒员工进行救治和转运;6. 演练总结:演练结束后,召开总结会议,对演练过程进行评估和总结。
六、演练步骤1. 演练准备阶段:成立演练组织机构,制定演练方案,进行人员培训和物资准备;2. 演练实施阶段:按照演练方案进行演练,各小组按照职责分工执行;3. 演练总结阶段:召开总结会议,对演练过程进行评估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七、演练要求1. 演练前,各部门要充分了解演练方案,明确职责分工;2. 演练过程中,各小组要密切配合,确保演练顺利进行;3. 演练结束后,要全面总结演练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氨事故救援预案

一、预案背景氨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食品等行业。
然而,氨泄漏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为有效应对氨泄漏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氨泄漏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三、事故分类及分级1. 事故分类:(1)氨泄漏事故;(2)氨中毒事故;(3)氨火灾爆炸事故。
2. 事故分级:(1)一般事故:造成人员轻伤、财产损失较小;(2)较大事故:造成人员重伤、财产损失较大;(3)重大事故:造成人员死亡、重伤,财产损失巨大;(4)特别重大事故:造成人员大量伤亡、财产损失极其巨大。
四、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救援指挥部(1)负责指挥、协调、调度应急救援工作;(2)决定应急救援措施,下达应急救援指令;(3)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监督检查。
2. 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1)负责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实施;(2)协调各部门、单位开展应急救援工作;(3)负责现场应急救援力量的调度。
3. 应急救援专业队伍(1)负责现场救援、搜救、疏散、消防等工作;(2)负责现场医疗救护、防疫等工作。
五、应急救援措施1. 事故报告与响应(1)事故发生后,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2)应急救援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启动应急救援机制;(3)现场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制定救援方案。
2. 人员疏散与隔离(1)根据事故情况,组织受威胁人员疏散至安全区域;(2)对事故现场周边区域实施隔离,防止事故扩大;(3)设立警戒线,确保救援人员安全。
3. 事故处置(1)切断事故源,防止事故扩大;(2)对泄漏的氨进行收集、处理;(3)对受污染区域进行消毒、清洗。
4. 医疗救护(1)对中毒人员实施现场救治,转送至医院;(2)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治,确保生命安全;(3)对事故现场周边居民进行健康监测。
5. 环境监测与保护(1)对事故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确保环境安全;(2)对受污染区域进行环境治理,恢复环境原貌。
急性中毒救援预案范本

急性中毒救援预案范本一、背景介绍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中毒事件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因此,建立完善的急性中毒救援预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预案旨在规范急性中毒事件的处理流程,提高救援效率,最大限度地保护被中毒者的生命安全。
二、应急救援组织与指挥1. 急救组织机构(1)中毒事件应急救援指挥部:主要负责组织协调急救救援工作,统一决策。
(2)现场救援组:主要负责实际执行救援任务,包括救护人员、消防人员、警察等。
(3)后勤保障组:主要负责提供后勤保障,如食品、饮水、通讯设备等。
2. 急救指挥体系(1)指挥部设在现场,由指挥长、政治指导员、总指挥等担任。
(2)指挥人员需具备一定的急救经验和指挥能力。
三、急救预先准备1. 救援装备及物资(1)急救包:包括医药用品、急救器材等。
(2)防护用具:口罩、手套等。
(3)通讯设备:无线对讲机、手机等。
2. 紧急联系人及通讯方式(1)卫生部门:12320急救电话。
(2)公安机关:110报警电话。
(3)消防机关:119报警电话。
(4)急救组织:救援指挥部。
四、急救救援流程1. 接警及现场评估(1)接到紧急求助电话后,立即核实事发地点和中毒者人数。
(2)指挥部根据情况派遣现场救援组前往现场,同时通知卫生部门、公安机关和消防机关。
(3)救援组抵达现场后,迅速评估现场情况,判断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2. 中毒者救治(1)将中毒者迅速转移到安全区域。
(2)核实中毒原因并排除危险源。
(3)立即进行基础生命支持,包括呼吸道通畅和心肺复苏。
(4)根据中毒者的症状,及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5)确保中毒者稳定后,及时联系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救治。
3. 现场清理与调查(1)将中毒现场进行隔离,防止其他人员继续暴露。
(2)进行现场清理,包括清除可能存在的危险物质及其残留物。
(3)对中毒事件进行详细调查,查明中毒原因,以便后续处理和防范。
五、协同配合与处置延伸1. 卫生部门:负责中毒者的救治和病情监测,同时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
医院氨气应急预案

医院氨气应急预案在医疗机构的日常运营中,氨气作为一种常用的制冷剂和消毒剂,其安全管理不容忽视。
一旦发生氨气泄漏,不仅会对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还可能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社会影响。
因此,制定一份详细的医院氨气应急预案,对于防范和应对此类紧急事件至关重要。
预案的制定需要建立在对氨气特性充分了解的基础上。
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对人体呼吸系统具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性。
高浓度的氨气暴露可导致呼吸道灼伤、肺水肿甚至死亡。
同时,氨气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易发生爆炸,给医院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
应急预案应明确应急组织架构及职责分工。
成立专门的应急指挥小组,由院领导担任组长,成员包括安全管理部门、后勤部门、医务部门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
各成员需明确自己的职责,如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现场的安全评估和风险控制,后勤部门负责提供必要的物资支持,医务部门负责伤员的救治工作等。
再次,预案中应包含具体的应急措施。
一旦发生氨气泄漏,首先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切断相关区域的电源和火源,防止引发次生灾害。
同时,立即疏散人员至安全区域,并对受影响区域进行隔离。
应急队伍需穿戴专业防护装备进入现场,评估泄漏情况并采取封堵、通风等措施控制泄漏源。
对于受伤人员,要迅速进行分类救治,并根据伤情严重程度及时转送至专业医疗机构。
预案还应涵盖事后的事故调查和整改工作。
事故发生后,应立即组织事故调查小组,查明事故原因,评估事故损失,并提出整改措施。
针对此次事故暴露出的问题,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医院应对类似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定期的演练和培训。
医院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氨气泄漏应急演练,通过模拟实战环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员工的应急能力。
同时,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应急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急处置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氨中毒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技术方案氨(NH3)是一种刺激性气体。
急性氨中毒是指在短期内吸入较大量氨气引起的以呼吸系统损害为主全身性疾病,常伴有眼、皮肤和呼吸道粘膜灼伤。
1概述氨在常温常压下是具有辛辣刺激性臭味的无色气体,易液化成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和乙醇,其水溶液为氨水。
人接触氨气浓度达到140mg/m3~210mg/m3时可明显感到不适,553mg/m3可立即出现强烈的刺激症状,3500mg/m3~7000mg/m3浓度下可立即死亡。
氨主要经呼吸道吸入进入人体,氨水也可经消化道吸收。
接触氨的常见机会有:输氨管道、储氨钢瓶或储槽意外破损爆裂,或在检修过程中造成液氨外逸;硫铵、碳酸氢铵、尿素、氨水等多种化肥制造;制碱、制药、鞣皮、塑料、树脂、染料、炸药、合成纤维等各种有机化学工业;用作冷冻剂、防冻剂和石油精炼、炼钢等工业;偶见于喷洒氨水。
2 中毒事件的调查和处理2.1 现场处置人员的个体防护现场救援时首先要确保工作人员安全,同时要采取必要措施避免或减少公众健康受到进一步伤害。
现场救援和调查工作要求必须2人以上协同进行,并应携带通讯工具。
进入氨气浓度较高的环境内(如出现昏迷/死亡病例或死亡动物的氨气泄漏核心区域,或现场快速检测氨气浓度高于360mg/m3),必须使用供气式空气呼吸器和A级防护服,并佩戴氨气气体报警器;进入氨气泄漏周边区域,或现场快速检测氨气浓度在30mg/m3~360mg/m3之间,选用配有4号/4L号滤毒罐(灰色标志/灰色+白道标志)或者4号滤毒盒(灰色标志)的全面型呼吸防护器(参见GB 2890-1995),并佩戴氨气气体报警器,穿戴C级防护服、橡胶手套和防护靴。
进入已经开放通风,且现场快速检测氨气浓度低于30mg/m3的环境,一般不需要穿戴个体防护装备。
现场洗消人员在给液氨/高浓度氨气灼伤病人洗消时,应使用配有4号/4L号滤毒罐(灰色标志/灰色+白道标志)或者4号滤毒盒(灰色标志)的全面型呼吸防护器、C级防护服、橡胶防护手套和防护靴。
医疗救护人员在现场医疗区救治中毒病人时,可戴乳胶手套和防护眼镜。
2.2 中毒事件的调查调查人员到达中毒现场后,应先了解中毒事件的概况。
现场调查内容包括现场环境状况、气象条件、通风措施、生产工艺流程等相关情况,并尽早进行现场空气氨气浓度测定。
同时,就事件现场控制措施(如通风、切断危害源等)、救援人员的个体防护、现场隔离带设置、人员疏散等向现场指挥提出建议。
调查中毒病人及相关人员,了解事件发生的经过,人员接触毒物的时间、地点、方式,中毒人员数量、姓名、性别、工种、中毒的主要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抢救经过。
同时向临床救治单位进一步了解相关资料(如抢救过程、临床治疗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对现场调查的资料作好记录,进行现场拍照、录音等。
取证材料要有被调查人的签字。
2.3现场空气中氨气浓度的检测现场空气中氨气快速检测设备均带有采气装置,要尽早对现场的空气进行检测。
检测方法推荐使用检气管法或便携式氨气检测仪法(附件1和附件2)。
2.4中毒事件的确认和鉴别2.4.1中毒事件的确认标准a)中毒病人有氨接触机会;b)中毒病人短时间内出现以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常伴有眼、皮肤粘膜的灼伤;c)中毒现场空气采样氨气浓度增高,或有明确的氨暴露证据。
同时具有以上三点,可确认为急性氨中毒事件。
2.4.2 中毒事件的鉴别应注意与氯气、二氧化硫、一甲胺等其他刺激性气体所导致的中毒事件鉴别。
2.5 现场医疗救援现场医疗救援首要措施是迅速将中毒病人移离中毒现场至空气新鲜处,脱去被污染衣服,松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
当出现大批中毒病人,现场医疗救援资源相对不足时,应首先进行现场检伤分类,优先处理红标病人。
2.5.1 现场检伤分类a) 红标,具有下列指标之一者:肺水肿;昏迷;窒息;面颈部、会阴部、角膜灼伤。
b) 黄标,具有下列指标之一者:呼吸困难;皮肤灼伤。
c) 蓝标,具有下列指标者:流泪、畏光、眼刺痛、流涕、呛咳等。
d) 黑标,同时具有下列指标者:无自主呼吸,大动脉搏动消失,瞳孔散大。
2.5.2 现场医疗救援红标病人要立即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地塞米松10mg~20mg 肌内注射或稀释后静脉注射。
窒息者,立即予以开放气道,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面颈部、会阴部、角膜和皮肤、粘膜灼伤者,立即以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灼伤部位15分钟以上;心跳呼吸骤停者,立即予以心肺复苏等对症支持治疗。
黄标病人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有条件可给予吸氧,及时采取对症治疗措施。
蓝标病人在脱离环境后,暂不予特殊处理,观察病情变化。
2.5.3 病人转送中毒病人经现场急救处理后,应立即就近转送至综合医院或中毒救治中心继续观察和治疗。
3 中毒样品的采集与检测3.1 采集样品的选择在中毒突发事件现场,空气样品是首选采集的样品。
此外,可根据中毒事件的现场调查结果,确定应采集的其它样品种类。
3.2 现场检测样品的采集方法使用检气管法或便携式氨气检测仪,采样方法见仪器说明书。
3.3 实验室检测3.3.1 样品的采集方法在现场选择的采样点,将两只装有5.0ml吸收液(硫酸溶液,0.005mol/L)的大型气泡吸收管串联,以0.5L/min流量采集15min 空气样品。
3.3.2 样品的保存和运输采样后,封闭吸收管的进出气口,置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
样品应在48小时内测定。
3.3.3 推荐的实验室检测方法车间空气中氨的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测定方法(参见GBT/T160.29-2004)4 医院内的医疗救援4.1 病人交接中毒病人送到医院后,由接诊医护人员与转送人员对中毒病人的相关信息交接,并签字确认。
4.2 诊断和诊断分级救治医生向中毒病人或陪患人员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确认中毒病人的诊断,并进行诊断分级。
诊断分级a) 观察对象对接触氨气后仅有一过性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肺部无阳性体征或偶有散在性干啰音,胸部X线无异常表现者,b) 轻度中毒具有下列之一者:i 临床符合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表现;ii 一至二度喉水肿。
中度中毒具有下列之一者:i 临床符合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水肿表现表现,动脉血气分析常呈现轻度至中度低氧血症;ii三度喉水肿。
c) 重度中毒具有下列之一者:i临床符合肺泡性肺水肿表现,动脉血气分析呈现重度低氧血症;ii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iii 四度喉水肿;iv 并发较重气胸或纵隔气肿;v 窒息。
d) 眼或皮肤灼伤轻、中、重度急性中毒均可伴有眼或皮肤灼伤,其诊断分级参照GBZ54-2002或GBZ51-2002。
4.3 治疗接收医院急诊科对所接收的中毒病人确认诊断和进行诊断分级后,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将病人送往不同科室进行进一步救治。
观察对象可在观察室留观至少24~48小时,轻、中度中毒病人送入普通病房住院治疗,重度中毒病人立即送至危重症监护病房抢救。
4.3.1 一般治疗中毒病人保持安静,卧床休息,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
误服者给饮牛奶、豆浆等,选择洗胃时应慎重,以防止穿孔。
出现眼部刺激症状时,可用生理盐水冲洗,然后交替用抗生素眼药水和可的松眼药水滴眼,睡前涂以红霉素或金霉素眼膏。
4.3.2 合理氧疗可采用鼻塞、鼻导管或面罩给氧,使动脉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
发生严重肺水肿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及时给予机械通气。
使用正压给氧时应十分慎重。
4.3.3 防治肺水肿a)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应用原则是早期、足量、短程。
通常选用地塞米松,每日10mg~40mg,静脉或肌内注射,一般连用3~5天。
病情严重者可加大剂量至每日60mg~80mg。
b) 维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喉水肿或痉挛发生,可给予支气管解痉剂和药物雾化吸入。
如有支气管粘膜脱落,应及时进行吸引,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咳泡沫痰者,可使用消泡剂10%二甲基硅油(消泡净)喷雾吸入。
c) 其他:可使用东莨菪碱或654-2改善微循环和减少分泌。
慎用利尿剂,一般不用脱水剂。
4.3.4 防治并发症急性氨中毒易发生纵隔气肿、皮下气肿及自发性气胸,除避免剧咳及屏气动作外,纵隔气肿可取坐位将气体引至颈部皮下慢慢吸收,气胸轻时可自行吸收,重者可行胸腔穿刺或闭式引流。
4.3.5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加强营养、合理膳食,注意口腔、咽部护理,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防治继发感染,保护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等。
5 应急反应的终止中毒事件的危险源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已被消除或有效控制,未出现新的中毒病人且原有病人病情稳定24小时以上。
附件1检气管法定性、半定量测定空气中的氨气1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疑有氨气存在的情况下,采用相应检测范围的检测管,检测气体样品中氨气浓度。
方法为定性和半定量测定。
2 原理将用适当试剂浸泡过的多孔颗粒状载体填充于玻璃管中制成,当被测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此管时,被测组分与载体表面的试剂发生显色反应,根据生成有色化合物的颜色深度或填充柱的变色长度确定被测气体的浓度。
不同反应原理的检气管,颜色变化不同,参见检气管说明书。
3 方法重要参数3.1 测定范围:可选用以下两种检气管低浓度2mg/m3~50mg/m3。
高浓度10mg/m3~300mg/m3。
3.2 准确度:当测试气体浓度在检气管测定范围的1/3以下时,测定值的相对误差在应±35%以内;当测试气体浓度在检气管测定范围的1/3以上时,测定值的相对误差应在±25%以内。
3.3 精密度:RSD≤10%。
3.4 全程测定时间:15s至3min。
3.5 工作温度:-20℃~50℃。
3.6 环境湿度(RH):≤85%。
3.7 干扰:当被测气体中存在碱性气体,以及异丙胺和三乙胺时有干扰。
4 试剂和仪器检气管、采样泵。
5 操作步骤5.1 使用气体快速检测管时,必须使用与之配套的手段采样。
一种气体检测管具有不同测量浓度范围的多种检测管,应用时可选择不同测量浓度范围的管子。
5.2 割断检测管两端封口。
5.3 将检测管插在采样器进气口上,注意进气方向。
5.4 采气100ml,待检测管中指示颜色变化终止,即可从色柱所指示刻度,读出数据。
6 质量控制6.1 检气管使用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操作,尤其是注意采样时间及检气管的有效期。
6.2 观察检测管时光线应充足,使用浅色的背景,与未用过的检测管进行比较。
6.3 采气时拉动采样器要用力均匀,保证检气管反应界面清晰、均匀,并使反应界面呈线形。
附件2便携式氨气检测仪定量测定空气中的氨气1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疑有氨气存在的情况下,采用相应检测范围的传感器,检测气体样品中氨气浓度。
方法为定量测定。
2 原理内置采样泵,插入式电化学传感器。
气体在电化学传感器上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相应的电子信号,通过记录电信号的强度来估算氨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