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白俄罗斯企业动机比较

中国与白俄罗斯企业动机比较

中国与白俄罗斯企业动机比较

现代世界的文化相互依存性日益明显,在人类活动的诸多方面,特别是在职

业领域,文化相互依存性表现更为明显。在组织文化领域,针对中国和白俄罗斯企业文化中的人员动机,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比较研究仍然不够充分。目前,分析不同的文化以及相关特点的动机模型和研究范式很多,然而研究中国和

白俄罗斯的组织文化和人员动机以及它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比较研究仍然匮乏。为揭示中国和白俄罗斯的企业员工动机特点,研究基于霍夫斯塔德文化维度理论、格尔奇科夫动机理论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以期揭示企业文化与组织动力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白俄罗斯和中国企业的相似之处有助于两国顺利开展合作,

从而增强员工动机;而差异性则会引起两企业国间误解甚至冲突,从而导致效率低下。依据霍夫斯搭德文化维度理论,研究发现白俄罗斯和中国的企业文化都存在高权力距离。通过基于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的深入分析,我们发现负面高权力距离导致与公司动力企业文化存在相关性,具体表现为高层次体系交流渠道不畅,反馈不足。与管理者的不和谐关系会降低工作满意度,不畅的沟通渠道、反馈缺乏以及责任感缺失和事业失败都是刺激动力停止增长的因素。

由此研究识别出相似性主要涉及问题领域与化解过程。基于霍夫斯塔德文化维度理论的分析显示,差异性包括中国社会集体主义与男性化属性以及白俄罗斯社会中更多的个人主义与女性气质;基于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的分析表明,白俄罗斯和中国企业分析显示,不同的动机类型导致了两国在激励、支付形式、领导力、与员工关系和期望激励行为等方面的诸多差异。因此,为了创造最佳企业激励机制,两国企业都有责任解决面临的类似问题,了解并处理好相关差异。在此基础上,研究为组织机构提供了些建议:建立共同企业文化建立代表团体;完善反馈与沟通渠道;创造职业成长体系;进行货币激励和冲突管理。

企业并购中的八种主要方式

导读:企业间的兼并重组互相吸收已经是现在经济活动中常见的事情了,尤其在资本市场包括新三板市场中企业间的并购行为也是经常发生,本文从并购交易的主要方法入手,分析日常并购交易中经常出现或可能出现的交易方式做一些归纳总结. 企业间的兼并重组互相吸收已经是现在经济活动中常见的事情了,尤其在资本市场包括新三板市场中企业间的并购行为也是经常发生,本文从并购交易的主要方法入手,分析日常并购交易中经常出现或可能出现的交易方式做一些归纳总结. 1、购买企业与购买企业财产 虽然企业购并通常被理解为企业的买卖,但在现实中,存在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最终交割的是企业,一种最终交割的是企业资产,收购企业和购买资产不仅在法律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财务、税务,操作程序中亦有很大区别. 从法律角度看,所谓购买企业就是将企业或公司作为一个整体来购买.作为法人,企业或公司不仅拥有一定法人财产,同时也是多种契约的承担者,购买企业不仅是法人财产产权的转让,也是有关契约之权利、责任的转让.购买资产一般只包括企业的固定资产、工业产权、专有技术、经营许可、营销网点等.购买财产时,契约的转让要经过认真选择.若收购过程中,法律评价认为该企业在某些合同或契约中处于不利地位,可能会导致法律纠纷或涉及诉讼,买方就应该选择购买财产而不是购买企业.购买财产后重新注册一家公司即可有效规避与原公司相关的法律诉讼. 从税务角度来看,购买企业与购买资产的主要差别在印花税和所得税上.若购买企业,原则上可享受原来的累计亏损,以之冲减利润,减少现期所得税支出.在我国,所购买企业若保留法人地位,则其累计亏损要用以后多年经营利润抵补,而不能用收购企业的利润抵补,因此,所得税方面的好处不能在现期实现.购买企业和购买资产的印花税在国外按不同税率执行,前者很低,一般为价格的0.5%,后者则高达5%~6%.在我国,两者均为万分之零点五.将来企业或资产的再出售需缴纳增值税,国内外两者之间区别不大.在我国,企业资产评估的增值部分在产权转让中形成的净收益或净损失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征收所得税.此外,折旧计提基数的

企业并购动因及效应

一、企业并购的动因分析 企业作为一个资本组织,必然谋求资本的最大增值。而企业并购作为一项重要的资本经营活动。它产生的动力主要源于追求资本最大增值的动机,以及源于竞争压力。但就单个企业的并购行为而言,又会有不同的动因。不同企业根据自己的发展战略,确定并购的目的,实现并购的价值。并购的具体动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可以充分利用目标企业的资源优势和制度优势, 实现规模效应 通过并购充分利用目标公司的制度优势和资源优势,从而使其规模迅速扩大,随着企业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单位成本呈下降趋势,进而企业的利润能够不断得到提高。因此,企业出于经济上理性的思考,追求企业不断地做大做强。 2.可以以迅速占领目标市场, 获取竞争优势为目的为了开拓自身在该地域的市场领域,占领目标市场,甚至达到控制某行业市场的目的,收购公司需要迅速进入目标市场,并购正是收购公司进入目标市场的捷径。 同时,一些较晚进入目标市场的收购公司,为了在短时间内缩小同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快速进入目标市场,特别愿意采取并购的方式。因为这可以使他获得竞争优势,增强其竞争实力。 3.可以获取各方面的协同效应并购重组可以实现协同效应,增强企业进入壁垒,建立优势的竞争地位。因此,企业在不断的并购中完成企业的战略布局,通过扩大企业规模以及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给同行业的竞争者或后进入者设置了障碍。由于地方保护及消费者偏好的问题存在,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并购一个地区的企业,可以赢得市场的准入条件,以及地方政府优惠的投资政策支持,进而可以控制市场资源,包括市场网络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以及 关系资源,这些优势资源是企业实现低成本、高效益、大规模的 必要保障。 二、企业并购带来的效应 企业并购,对于目标公司绩效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一)企业并购带来的正面效应 1.企业并购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及战略性调整 首先,企业并购有助于改变市场结构。通过整合产业链,整合市场参与者,减少和避免资本重叠和资本分散,将不断使市场结构趋于合理最终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其次,并购有利于企业产权结构的调整.从而最终会带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地区结构的调整 2.企业并购有利于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 收购公司通常拥有当今较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纯熟的经营管理方法、 垄断性的专利和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这些都可以注入到并购后的目标企业,加速目标企业的技术进步,同时可以分享收购公司的整个市场渠道在经营上形成更好的渗透,使公司能够借助收购公司的品牌优势、市场优势和管理机制,促进技术、产品、管理更好地融合,迅速提升核心竞争力。 3.企业并购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企业在并购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各类经济资源重组的过程。一方面它可以充分组合收购公司和目标企业的各种有利资源,通过优势互补,联合发展。提高经济资源特别是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收购公司对企业并购,能够快速壮大企业经济实力,增强企业资金、 技术能力、人才等优势。4.企业并购可以获得规模效应 收购公司通过并购企业可以实现以下几方面的规模效应:一是生产方面。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产量将会大幅度增加,投 作者简介:伍艳芳,湖南省娄底市烟草专卖局(公司)。 企业并购动因及效应分析 伍艳芳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市场经济的伴生现象-企业并购也应运而生并逐步发展。企业并购可以促进存 量资产的优化组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增强实力。本文笔者就当前企业并购的动因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企业并购提供理论借鉴。关键词:企业并购;动因;财务决策 伍艳芳:企业并购动因及效应分析 24··

一带一路峰会中国和参加国家又哪些合作

一带一路峰会中国和参加国家达成了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5大类,共76大项、270多项具体成果。 一、推进战略对接,密切政策沟通(一)中国政府与有关国家政府签署政府间“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包括蒙古国、巴基斯坦、尼泊尔、克罗地亚、黑山、波黑、阿尔巴尼亚、东帝汶、新加坡、缅甸、马来西亚。 (二)中国政府与有关国际组织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包括联合国开发计划 署、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人口基金、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世界卫生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刑警组织。 (三)中国政府与匈牙利政府签署关于共同编制中匈合作规划纲要的谅解备忘录,与老挝、柬埔寨政府签署共建“一带一路”政府间双边合作规划。 (四)中国政府部门与有关国际组织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包括联合国欧洲 经济委员会、世界经济论坛、国际道路运输联盟、国际贸易中心、国际电信联盟、国际民航组织、联合国文明联盟、国际发展法律组织、世界气象组织、国际海事组织。 (五)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希腊经济发展部签署《中希重点领域2017-2019年合作计划》。 (六)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捷克工业和贸易部签署关于共同协调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合作规划及项目实施的谅解备忘录。 (七)中国财政部与相关国家财政部共同核准《“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八)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发布《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实践与中国的贡献》、《推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愿景与行动》、《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农业合作的愿景与行动》、《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等文件。

企业并购的动机分析

企业并购的动机分析 管理学院2009001094 李静 摘要:企业并购是企业资产重组的重要方式, 对我国国有资产的战略性调整具有重大意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并购行为扩大企业规模、重置资产,以增强企业自身实力,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从常见的企业并购动机和企业并购的综合动机两个方面对企业并购动机理论进行较系统的多层次分析。 关键字:企业并购并购动机 企业并购是企业的兼并与收购的简称,并购根据所涉及的行业分为横向、纵向和混合并购三种形式。从企业产生至今,企业并购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过,只不过并购活动有时比较集中,出现并购浪潮,有时比较分散,表现得不很明显。 并购动机理论的出发点是竞争优势理论。并购是企业间的竞争行为, 离开了竞争就无所谓并购。把竞争优势理论作为并购动机行为的出发点, 基于以下三方面的考虑: 第一, 并购的动机根源于竞争的压力。由于企业一切经营活动的基本动机在于利润的最大化, 资源的稀缺性决定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并购在竞争中通过消除或控制对方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第二, 企业竞争优势的存在是企业并购产生的基础。现实的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的市场, 来自于产品、技术、优化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使企业间竞争优势的差异成为现实。如果竞争优势为特定企业所拥有, 其他企业又不能在其自身内部产生该项优势, 那么, 就只能通过并购从外部获得。第三, 并购动机的实现过程是竞争优势的双向转移过程, 并产生新的竞争优势。值得一提的是, 竞争优势是相对的, 即使是处于劣势的企业, 它也一定具有某一方面的优势, 并购方在选择目标企业时正是针对自己所需的目标企业的特定优势。而在我国“优吃劣”的并购行为中存在着优势单向转移的观点, 如“企业兼并可以使优势企业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扩散到劣势企业中去”, 这种单向转移的结果极有可能拖跨优势企业, 产生的是1+ 1= 0 的转移效应。 一、常见的并购动机 1、扩大市场占有率 市场占有型并购动机,顾名思义就是指以扩大企业市场占有率为目标,实施对目标企业的并购。这种并购动机在企业并购浪潮的早期较为常见。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值市场经济发展成熟期,国外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各种资本已找不到更好的投资去处,于是各种外资纷纷涌向中国。此时我国的市场发展不完善,尤其是资本市场不成熟,在这种背景下,外资很快在一些行业找到了合资对象。这是典型的以市场占有率为导向的并购动机案例。 2、追求规模经济,以期低成本优势规模经济是指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使单位成本下降。企业可以通过吸收式并购或控股式并购,达到规模内部经济。并购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生产规模,更多的销售渠道。产能一旦扩大,根据规模经济理论,成本优势也就突显出来。并购形成的规模内部经济也同样符合内部化理论。内部化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市场是不完全的,各种交易障碍和机制的缺陷妨碍了许多交易及大量贸易利益的取得,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交易活动改在公司所属的企业之间进行,从而形成一个内部市场,部分地取代外部市场,借以克服市场交易障碍和机制缺陷,以获得更大的贸易利益。内部化理论是交易费用经济学在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领域的应用,对跨国投资产生的市场内部化做出了很好解释。 3、价值低估观点 “价值低估观点”认为企业并购的动因在于目标企业价值的低估。除外部因素外,目标

中国与白俄罗斯企业动机比较

中国与白俄罗斯企业动机比较 现代世界的文化相互依存性日益明显,在人类活动的诸多方面,特别是在职 业领域,文化相互依存性表现更为明显。在组织文化领域,针对中国和白俄罗斯企业文化中的人员动机,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比较研究仍然不够充分。目前,分析不同的文化以及相关特点的动机模型和研究范式很多,然而研究中国和 白俄罗斯的组织文化和人员动机以及它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比较研究仍然匮乏。为揭示中国和白俄罗斯的企业员工动机特点,研究基于霍夫斯塔德文化维度理论、格尔奇科夫动机理论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以期揭示企业文化与组织动力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白俄罗斯和中国企业的相似之处有助于两国顺利开展合作, 从而增强员工动机;而差异性则会引起两企业国间误解甚至冲突,从而导致效率低下。依据霍夫斯搭德文化维度理论,研究发现白俄罗斯和中国的企业文化都存在高权力距离。通过基于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的深入分析,我们发现负面高权力距离导致与公司动力企业文化存在相关性,具体表现为高层次体系交流渠道不畅,反馈不足。与管理者的不和谐关系会降低工作满意度,不畅的沟通渠道、反馈缺乏以及责任感缺失和事业失败都是刺激动力停止增长的因素。 由此研究识别出相似性主要涉及问题领域与化解过程。基于霍夫斯塔德文化维度理论的分析显示,差异性包括中国社会集体主义与男性化属性以及白俄罗斯社会中更多的个人主义与女性气质;基于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的分析表明,白俄罗斯和中国企业分析显示,不同的动机类型导致了两国在激励、支付形式、领导力、与员工关系和期望激励行为等方面的诸多差异。因此,为了创造最佳企业激励机制,两国企业都有责任解决面临的类似问题,了解并处理好相关差异。在此基础上,研究为组织机构提供了些建议:建立共同企业文化建立代表团体;完善反馈与沟通渠道;创造职业成长体系;进行货币激励和冲突管理。

企业并购的动机与历程

更多资料请访问.(.....) 提纲: 近年来,部分国外跨国公司通过并购方式进入国内市场,国内并购市场日益活跃,我国企业界将面临激烈的并购竞争。但目前我国企业并购在理论研究、方法策略和操作程序上与国外相比有很大差距,而财务问题是企业并购中各种问题的核心和焦点。因此,研究我国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问题,对引导我国企业并购行为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企业并购的概念 (一)合并 (二)并购 二、企业并购的动机 (一)并购能给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效应 (二)并购能给企业带来市场权力效应 (三)并购能给企业带来交易费用的节约 三、企业并购的发展历程 四、企业并购在我国的发展 五、我国企业并购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并购动机失误 (二)忽略并购的财务风险 (三)忽略并购整合或执行失误,无法产生协同效益 六、我国企业并购的应对策略 (一)企业应树立以价值创造为目的理性的并购动机 (二)强化企业的价值管理

(三)建立价值链分析体系 (四)实施有效措施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 (五)实施有效的整合 (六)重视并购绩效控制 七、对我国企业并购的思考

企业并购问题研究 【摘要】: 在市场竞争中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是企业成长的基本规律。企业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不断发展壮大。企业的发展壮大一般有两条主要途径:一是企业的自我滚动式发展;二是外部扩张式发展,即实施并购。当一家企业用其货币资本来购买比他自己直接投资兴建的成本更低时,购买企业就显得十分必要且经济可行。企业并购是一项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的商业行为,许多企业希望通过并购达到转嫁产业危机,规避投资风险,化解企业债务,降低劳动力成本,扩张企业规模的目的。然而,尽管当今企业并购浪潮汹涌,但与振奋人心的高并购金额和数量巨大的并购案例相比,企业并购的成功率并不高。并购失败的重要原因是忽视并购中的管理整合。对一个行将实施并购战略的公司来说,培养管理整合能力比培养资本实力更为重要,不具备优秀的管理整合能力却热衷于进行并购的公司,将付出高昂的没有回报的代价。本文针对我国企业并购整合的实践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进行研究;最后,提出了解决企业并购整合现有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并购动机 【正文】: 公司并购问题,在国外也有百余年的历史,而在我国则是行之时间不久,很多问题在学习和探索之中,国情不同,一些思路和财务问题则不相同。在我国现阶段,企业改革的呼声渐高,政府对企业放开管理,以适应经济市场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鼓励企业自主化良性发展。在当代,股份有限公司渐渐增多,与有限责任公司一起成为企业形式的主导。许多企业集团,甚至跨国集团的出现,使企业的并购问题显的更加突出。 一、企业并购的概念 公司并购是指企业并购是指公司兼并和公司收购,一个公司以持有股票或股份等方式,取得另一个公司的控制权或管理权。公司收购的结果有两种,第一是收购公司拥有目标公司的全部的股票或股份,从而将其吞并,第二是只获得目标公司较大部分的股票或股份,从而过到控制目标公司的目的,还可以是仅拥有目标公司少部分股票或股份,只成为目标公司的股东之一。 (一)兼并 指通过产权的有偿转让,把其他企业并入本企业或企业集团中,使被兼并的企业失去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的经济行为。通常是指一家企业以现金、证券或其他形式购买取得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他企业丧失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并取得对这些企业决策控制权的经济行为。兼并是合并的形式之一,等同于我国《公司法》中的吸收合并,指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而存续,被吸收公司解散。 (二)收购 收购是指买方企业从卖方企业购入资产或股票以获得对卖方企业的控制权。 收购是企业资本经营的一种形式,既有经济意义,又有法律意义。收购的经济意义是指一家企业的经营控制权易手,原来的投资者丧失了对该企业的经营控制权,实质是取得控制权。从法律意义上讲,我国《证券法》的规定,收购是指持有一家上市公司

白俄罗斯共和国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相互承认学位证书的协议

白俄罗斯共和国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关于相互承认学位证书的协议 白俄罗斯共和国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以下简称“双方”),以致力于保持和进一步发展学术交流,在培养和评定高级科研人员方面继续开展合作的愿望为目的,达成以下协议: 第一条 本协议适用于白俄罗斯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授权机构颁发的国家标准式样的学位证书。 第二条 白方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授权机构颁发的国家标准式样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证书。 第三条 中方承认白俄罗斯共和国授权机构颁发的国家标准式样的学士、硕士、科学副博士(哲学博士)和科学博士学位证书。 第四条 双方将相互通报第一、二、三条所述的白俄罗斯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授权机构的名单及其以后的变化情况。 第五条

为执行本协议,双方将交换上述学位证书的样本。 第六条 本协议所规定的对各类学位证书的承认将保证上述证书持有者在双方国家境内进一步深造时享有同等权利,但不能解除对证书持有者在双方国家境内进一步深造的其它一般性要求。 第七条 双方将相互通报各自在学位证书的名称及其颁发标准方面所发生的变化。 第八条 本协议不影响双方以前所签署并业已生效的其它国际条约所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 第九条 双方经协商,可对本协议文本加以修改和补充。 第十条 白俄罗斯共和国国家最高学位证书评定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可就与执行本协议的有关问题签订相应的议定书。 第十一条

双方如对本协议的执行或解释发生争议,可通过磋商和谈判来解决有关问题。 第十二条 本协议自签字之日起生效。如缔约任何一方欲终止其效力,应以外交照会形式通知另一方。协议自另一方收到照会之日起六个月后失效。 十三条 本协议终止后,其各项规定将继续适用于协议终止前颁发的上述条款所提及的证书,以及在此之前抵达白俄罗斯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学习深造者。其所获学位证书将按照本协议有关条款予以承认。 本协议2000年7月26日签署于明斯克,一式两份,每份都用白俄罗斯文、中文和俄文写成,三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如双方对本协议条款的解释发生分歧时,则以俄文文本为准。

企业兼并与重组-复习要点B

并购重组复习题 缺第5、13、14、15章四章的内容。负责这几章的同学请速将任务成果发到我的个人信箱:jxzhang@https://www.360docs.net/doc/7b11329666.html, 第1章公司并购的基本概念 远程学院06级会计三四班姚晓楠王俏俏 名词解释 1合并:是指两个或多个公司结合而成一个新公司,在新公司形成的过程中所有参加联合的法人实体都解散。 2收购:收购者用现金,债券或股票购买另一家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权或资产以获得该企业的控制权但目标公司的法人地位仍保留。 简答 1并购的特点:企业并购是一种企业控制权的交易 企业并购是一种产权交易行为 企业并购引起的直接结果是被并购企业的法人地位被取消或法人实体的改变 企业并购是一种投资行为 2重组形式:剥离分拆上市分立 论述 1兼并与收购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交易动机相同交易对象相同交易场所相同交易基本特征相同实施效果相同从一定程度看二者是一种从属关系 都反应了市场规律的本质要求 区别:对企业的控制权不同承担的义务不同操作程序不同价值计算不同所处环境不同 2收购的形式 收购者用现金,债券或股票购买另一家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权或资产以获得该企业的控制权但目标公司的法人地位仍保留 收购的两种形式:资产收购和股份收购 资产收购是指一家公司购买另一家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资产,而收购方无须承担被收购方的债券与债券, 股份收购是指一家公司直接或间接购买另一家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份,从而成为被收购公司的股东

第2章 名词解释: (一)财务协同效应:主要是指兼并给企业在财务方面带来的种种效应,这种效应的取得不是由于效益的提高引起的,而是由于税法、会计处理惯例以及证券交易等内在规定的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纯金钱上的效益。 (二)效率理论:认为公司并购活动能够给社会收益带来一个潜在的增量,对交易的参与者来说能提高各自的效率。 简答题: (一)经营协同效应的来源:1 扩展规模经济。 2 扩大经济范围。 3 节约交易成本。 (二)公司的市场价值被低估的原因: 1 公司的经营管理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潜力。 2 收购公司拥有外部市场所没有的有关目标公司真实价值的内部信息。 3 由于通货膨胀造成了资产的市场价值与重臵成本的差异,而出现公司价值被低估的 现象。 论述题 1,公司并购的理论有那些? 答案:第1题答案: (一)效率理论,可细分为五个子理论。 1.效率差异化理论 2.非效率管理理论 3.经营协同效应理论 4.多元化理论 5.策略性结盟理论 (二)信息信号理论 (三)代理理论,包括: 1.一般代理理论 2.管理者主义 3.骄傲假说 4.自由现金流量假说 (四)不完全市场理论,包括: 1.交易费用理论 2.价值低估理论 (五)市场势力理论

企业并购的主要动因.doc

企业并购的主要动因- 企业并购的根本动机是企业逐利的本性和迫于竞争压力而采取的主动行动。寻求扩张的企业面临着依靠内部扩张和通过并购谋求发展的选择。内部扩张往往需要经过一个缓慢而不确定的过程,通过并购发展则可迅速达到预期目标,同时也会带来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并购交易的支持者通常会以达成某种协同效应(Synergy)作为支持特定并购活动的理由。并购产生的协同效应概括为经营协同效应(Operating Synergy)和财务协同效应(Financial Synergy)两个方面。就具体业务而言,并购的动因可归纳为以下方面: 1.扩大经营规模,降低成本费用。通过并购,企业规模得以扩大,能够形成有效的规模效应。规模效应能够带来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降低生产、管理、原材料供应等环节的成本费用。 2.提高市场份额,提升行业战略地位。企业规模的扩大,伴随着生产力的提高、销售网络的完善以及市场份额的提升、从而确立企业在行业中的领导地位。 3.取得充足廉价的原材料和劳动力,增强企业竞争力。通过并购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大,成为原料供应商的主要客户,能够

极大增强企业的谈判能力,从而为企业获得廉价的生产资料提供可能。同时,高效的管理、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企业知名度的提高,都有助于企业降低劳动力成本,提升整体竞争力。 4.实施品牌营销战略,提高企业知名度,以获取超额利润。品牌是价值的动力,同样的产品,甚至是同样质量的产品,名牌产品的价值远远高于普通产品。并购能够有效提升品牌知名度,提高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获得更高利润。 5.通过并购取得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经营网络、专业人才等各类资源,实现公司发展战略。并购活动收购的不仅是企业的资产,而且获得了被收购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资源、技术资源、销售资源等,这些都有利于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根本提升,推动公司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6.通过收购跨入新的行业,实施多元化战略,分散投资风险。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企业通过混合并购等方式对其他行业进行投资,不仅能够有效扩展企业的经营范围,获取更广泛的市场空间,而且能够分散因本行业竞争激烈而带来的风险。

企业并购的动因分析

摘要:本文对企业并购的具体动因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我国企业并购提供理论借鉴。关键词:企业并购;动因;财务决策前言:作为市场经济的伴生现象,企业并购有着悠久的历史。企业并购可以促进存量资产的优化组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增强实力。与国外100多年的并购史相比,我国企业并购还只有20多年的历史,各方面的经验和动机都比较缺乏和不成熟,而我国又迫切需要通过并购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可国内并购成功的案例不多。且重大并购的失败对企业未来发展打击甚大,本文就企业并购的动因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企业并购提供理论借鉴。企业作为一个资本组织,必然谋求资本的最大增值。而企业并购作为一项重要的资本经营活动。它产生的动力主要源于追求资本最大增值的动机,以及源于竞争压力。但就单个企业的并购行为而言,又会有不同的动因。不同企业根据自己的发展战略,确定并购的目的,实现并购的价值。并购的具体动因有如下几个方面:一、通过企业并购实现合理避税由于股息收入、利息收入、营业收益与资本收益间的税率差别较大,在并购中采取恰当的财务处理方法可以达到合理避税的效果。在税法中规定了亏损递延的条款。拥有较大盈利的企业往往考虑把那些拥有相当数量累积亏损的企业作为并购对象,纳税收益作为企业现金流人的增加,可以增加企业的价值。企业用多余资金收购目标企业,对企业和股东都将产生一定的纳税收益,较之企业将现金用于发放红利、投资有价证券、回购股票等能更好的降低成本,增加企业的盈利。另外,在换股收购中,收购公司既未收到现金也未收到资本收益,因而这一过程是免税的。企业通过资产流动和转移,使资产所有者实现追加投资和资产多样化目的。并购方还可以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换取目标企业的股票,这些债券在一段时间后再转换成股票。这样发行债券的利息可先从收入中扣除,再以扣除后的盈余计算所得税。同时,企业可以保留这些债券的资本收益直至其转换为股票为止,资本收益的延期偿付可使企业少付资本收益税。二、通过企业并购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企业与市场是两种可以互相替代的资源配置手段,运用企业组织交易较之通过市场进行交易,其交易成本或费用要低,这些费用包括交易进行前选择合作对象,交易过程中发生的选择交易方式和监督交易进行的费用。企业通过并购可以节约交易费用表现如下:第一,企业通过研究和开发的投入获得知识,在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的情况下,知识的市场价值难以实现,即使得以实现,也需要付出高昂的谈判成本。此时,如果通过并购使知识在同一企业内使用,就达到了节约交易费用的目的;第二,有些企业的生产需要大量的中间产品投入,而中间产品的市场存在供给的不确定性、质量难以控制。企业通过并购,将合作者变为内部机构,可以消除上述问题; [!--empirenews.page--] 第三,企业通过并购,形成规模庞大的组织,使组织内部的职能相分离,形成一个以管理为基础的内部市场体系。一般而言,用企业内的行政指令协调内部组织活动所需的管理成本,较市场运作的交易成本要低。三、通过企业并购增加企业的营业收入并购必须讲求一定的经济效益,一项成功的企业并购活动,可产生扩大生产规模,增强对市场进入新行业或新市场等多种协同效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可在特定的市场(如产权交易市场、证券市场)上作为买卖的对象。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史蒂格尔教授在研究中发现。世界大的500家企业全都是通过资产联营、兼并、收购、参股、控股等手段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并购已成为企业超常规发展的重要途径。并购的重要原因是因为整合后的企业可能会有更多的总营业收入,营业收入的增加主要来源于市场营销、战略优势和对市场控制力的增强等。首先,在市场营销上。并购后会改善以前效果欠佳的广告薄弱的分销网络和不平衡的产品系列等情况;其次,某些并购能获得技术和行业的战略优势。也能增加未来经营柔性;最后,企业并购能增大其市场力量,使之对市场的控制能力增强,通过减少竞争而增加实质上的垄断性质收入。 四、通过企业并购实现企业的多角经营一个企业处在某一行业的时间越长,其承受的风险压力越大。由于同业间竞争越发激烈,产品的存在周期越发缩短,替代产品的不断

中国与外国缔结领事条约(协定)一览表

中国与外国缔结领事条约(协定)一览表 (以签署日期为序) 序号条约(协定)名称签署日期生效日期1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徳意志民主共和国领事条约1959. 1. 27 已失效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领事 条约 1959 .6. 23 已终止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领事条约1960. 5. 7 已终止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领事条约1980.9.17 1982.2.18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领 事条约 1982.2.4 1982.11.26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波兰人民共和国政府领事条 约 1984.7.14 1985.2.21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领事条 约 1985.11.26 1986.7.2 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徳意志民主共和国领事条约 1986. 5. 31 (重签) 已终止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匈牙利人民共和国领事条约1986.6.3 1986.11.28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意大利共和国领事条约1986.6.19 1991.6.19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蒙古人民共和国领事条约1986.8.9 1987.2.7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领事 条约 1986. 9. 10 (重签) 已终止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墨西哥合众国领事条约1986.12.7 1988.1.14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领事条约1987.5.6 1988.1.2 1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领 事条约 1988.9.5 (重签) 1989.7.5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土耳其共和国领事条约1989.3.6 1991.8.2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领事条约1989.10.8 1991.4.6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伊拉克共和国领事条约1989.10.27 1991.7.3 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拉伯也门共和国领事条约1990.3.4 1998.3.18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古巴共和国领事条约1990.8.28 1993.1.3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根廷共和国领事条约1990.11.15 1993.4.8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罗马尼亚领事条约1991.1.16 1992.6.28

公司并购的动机

公司并购的动机 首先,我们可以先从并购涉及到的利益主体来看并购形成的动因。并购涉及到的主体主要是股东、经营者和政府。 (一)股东——追求股东收益最大化 公司是由出资人(股东)入股组成的法人团体,在其法人财产的基础上营运,因而历史上真正的企业并购都是公司制企业之间进行的。 对于公司制企业,企业的目标是使股东在企业中的财富价值最大化。也就是说,企业普通股价格即企业市场价值的最大化。企业是出资者(股东)投资创办的,出资者之所以出资创办企业是让企业为其创造财富。而出资者财富的衡量标准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就是股票价格。股票价格反映了股东及其潜在的投资者对企业(上市公司)价值做出的评价。股票价值也是衡量公司业绩好坏的评价指数。 证券市场上的运动规律提供了股票价值的明确目标模式。经营较优的企业有了较高的股票价值,便能以更有利的条件获得追加资金,便有实力向目标公司挑战,以比目标公司股市价格更高的价格提出并购,甚至能取得目标公司的股东或经理的承认和支持。资金流入股票价格较高企业的倾向,有利于股东资本增值和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经理——谋求管理层利益最大化 公司经理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公司的决策经营权,尤其是在股权分散的大型上市公司中,经理几乎享有公司经营管理和发展的一切决策权。 在股份公司中,公司目标(股东目标)与管理者目标(经理目标)在许多地方不一致。 经理的主要目标是谋求公司的快速发展,而并非获得利润的最大化。原因是公司的发展会使得经理获得更高的工资和地位,更大的权力和职业保障。目前发展的相当迅速的公司,是最有可能进行兼并收购的,同时规模庞大的公司也不易被别人兼并收购。

并购扩大了企业规模,提高了企业发展速度,扩大了企业资源,经理能控制更大范围的资产、更多的职工、更多的产供销渠道,从而扩大了经理的权利空间,巩固了经理的宝座和更多的工资报酬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即实现了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三)政府——在垄断与竞争中寻求平衡点 对于市场经济国家,其政府的作用就是在垄断与竞争中寻求一种平衡。 市场集中度,是反映市场垄断和竞争程度的最基本指标。市场集中度是指某一特定市场中,少数几个最大企业(通常是前四名或前八名)所占市场总销售额的比重。一般来说,市场集中度越高,少数最大企业在市场中的支配势力就越大,市场竞争程度就越低。政府对企业并购控制应该越严,企业并购的活动发生就越少,反之亦然。 一般来说,市场集中度的提高,主要是通过企业兼并与收购形成的。市场集中度越高,企业对市场的垄断能力越强,从而其垄断利润就越多,企业兼并收购的效益就越好。当然兼并收购的竞争也越激烈。因此,政府政策的制定既要保证市场经济的适度竞争,同时也要照顾到市场的集中度水平。尤其是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政府常常实行鼓励企业并购的政策。 然后,可以从并购的好处看并购的动因。企业并购的最大动机就是为了进行企业的扩张,促进企业的成长。兼并与收购是外部扩张的主要途径,能够帮助企业通过外部发展,迅速扩大规模,节约交易成本,实现多样化经营。这些都是公司进行并购的动因。以下,就从这四个方面阐述在促进企业成长方面,公司进行并购的动因。 (一)企业外部发展优势论 企业通过外部发展,即兼并收购的方式发展企业,比考内部累积的方式不仅速度快,并且效率也高。所以,这成了企业进行并购的动机之一。 第一,兼并可以减少投资风险和成本,投资见效快。投资新建企业,投资周期长,不仅涉及新的生产能力,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财力获取稳定的原料来源,寻找合适的销售渠道,开拓新的产品市场,树立新的产品形象,因此带

“一带一路”下的中国与白俄罗斯

62国际人才交流2019·10文、图/李俊翔 2019年4月,中国记者“2019白俄罗斯媒体 行”活动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和格罗德诺州成功举 行,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 中央媒体以及中国甘肃省、江苏省和四川省的地方媒 体共16名中国记者参加了本次活动。记者团参观了 “巨石”中白工业园、“牛奶世界”奶制品生产厂以 及白俄罗斯的几所著名高校,并专访了白俄罗斯教育 部第一副部长伊琳娜·斯塔罗沃伊托娃和新闻部第一 副部长帕维尔·廖赫基等政府官员。“巨石”中白工业园 “巨石”中白工业园于2010年由中白两国领导 人共同确立,是白俄罗斯与中国最大的合资项目,也 是目前中国在海外开发面积最大的经贸合作区,被誉 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明珠”。园区距离白俄罗斯 首都明斯克市25公里,邻近明斯克国际机场,区位 优势十分明显。截至2019年年初,已有来自8个国家 的43家企业入驻中白工业园,投资总额达到11亿美 元。据中白工业园管委会第一副主任伊戈尔·列谢诺 克介绍,园区为入驻企业设立了一站式服务大厅,多 个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这里现场办公,为企业办理 登记注册、申请许可等手续,大大节约了企业的时间 成本。据了解,园区一期入驻企业全部投产后,将有 望为当地创造4000多个就业岗位。目前,工业园内 除了企业厂房外,还在加紧建设一栋职工住宅楼,建成后,将为园区内的企业职工提供156套住房。据中白工业园开发公司总经理李海欣介绍,随着入园企业的不断增加,今后还将建设更多的员工公寓,并兴建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使各国员工在园区内的工作和生活变得更加舒适和便利。感受“牛奶的力量” 白俄罗斯是一个非常注重农业发展的国家,在明 斯克郊区随处可见大片的农场,记者团到访的时候正值初春,绿油油的麦苗刚刚发芽。可以想见,再过几个月,成片的金黄麦田必将铺满明斯克郊区的土地。除了农业以外,白俄罗斯的畜牧业也非常发达,生产的奶制品品质一流。在白俄罗斯新闻部的组织下,中国记者团在格罗德诺州到一家名为“牛奶世界”的奶制品生产厂采访。该厂创立于1938年,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在当地和整个白俄罗斯都享有盛名,其生产的奶制品涵盖牛奶、奶酪、黄油、冰淇淋、酸奶油等八个大类的100多个品种。采访期间,记者首先注意到公司广告牌上两个醒目的单词——“сила молока”,意为“牛奶的力量”。此后,中国记者团参观了整条奶酪生产线,看着大块的半成品奶酪从生产线上下来,很像中国刚出锅的热腾腾的豆腐。记者猜想,也许奶酪在白俄罗斯的受欢迎程度“巨石”中白工业园干净整洁的园区 “一带一路”下的中国与白俄罗斯

企业并购动因及问题分析

企业并购动因及问题分析 摘要:在当今中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并购已经成为企业扩大规模以预期实现企业规模效应的重要方式,不同行业的企业并购动因不同,本文主要从企业进行规模经营、多元化经营、获得竞争优势、提高企业及个人知名度四个方面进行企业并购动因分析,并对在企业并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字:规模效应企业并购市场分割协同效应 正文: 文献综述: 企业并购动因研究:(一)规模经济动机论,企业并购的规模经济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方面的规模经济。即由生产技术所决定的最佳产量规模。二是管理经营上的规模经济。主要表现在:企业并购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和销售成本、增强研究开发实力等。很多规模较小的企业通过并购实现了规模经济。(二)战略动机论,战略驱动并购的原动力是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或者是股东价值的最大化及企业盈利能力的持续稳定上升。新古典经济学从利润最大化的传统假设出发,将并购看成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的行为,在现实并购中,管理层的并购决策应该符合股东利益最大化。具体战略动机表现在:一是能力转移动机。威斯通等认为,兼并是为了转移或获得行业专署管理能力(横向兼并或相关兼并),转移或获得一般管理能力及财务协同(混合兼并)。二是战略重组动机,通过兼并实现分散经营,同时扩充管理技能。K.D.Brouthers等(1998)认为在并购的战略动因中包括提高竞争力、追求市场力量和获取稳定的利润增长率等。(三)协同动机论,一些经济学家(Arrow,1975;Alchain,Craw fordandKlein,1978;Williamson,1975)通过对第二次并购浪潮的研究后认为,企业的纵向联合通过避免相关的联络费用和交易成本使得不同。发展水平间的企业实现了经营的协同;同时,利用并购企业向被并购企业管理的溢出使双方企业的管理水平也得到提高,实现了管理上的协同。此外对市场协同、财务协同、技术协同和采购协同的寻求也是促使企业并购的重要动因。(四)金融创新推动和潜在价值低估论,金融创新对并购的推动是与潜在价值低估相联系的,Tobin(1977)q理论和Jensen(1986)的自由现金流假说为这种动因做出了很好的解释。[1]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分担经营风险、提高市场占有率,纷纷通过一系列的纵向整合、风险投资、兼并重组等进入一些相关业务或不相关业务实现多元化经营。毫无疑问,在企业进入多元化的过程中,并购无疑是非常有效的途径。企业并购

企业兼并的主要动机

企业兼并的主要动机 一、水平兼并的动机 1.追逐市场势力。追逐市场势力对水平兼并来讲是一个明显的动机。如果某一企业兼并了同一产业中的其它所有企业,那么,幸存者就在该产业中处于独家垄断地位,它将能够通过限制产量来控制产品的垄断价格,至于控制到什么程度将依赖于该产业的进入成本和政府对该产业的管制力度。当某一企业只兼并了其所在产业中某些而不是所有的企业时,兼并对市场势力的影响是比较复杂的。如果兼并后的企业成为所在产业中的主导厂商,并且该产业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那么兼并企业就具有一定程度的市场势力。 2.获得多工厂经济的好处。即兼并多个企业可获得多工厂规模经济与专业化和标准化生产所带来的竞争优势的好处。通过兼并多个企业,企业将能够充分利用多工厂营运中可利用的经济资源和便利条件,并通过经营多个工厂,企业可以将固定管理成本分摊到一个大的产量中,促使产品的边际成本随着产量的增长而趋低,这是一种多工厂的规模经济。但这种多工厂规模经济存在一个规模临界点,超过该点,企业规模变得如此之大,以致于经营者会失去管理控制。现实生产经营中,常常存在适合这种多工厂经营的特定产品经济。 3.消除过剩生产能力。同一产业中不同企业成本不同往往是妨碍企业成功合谋(或联合)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如果一个寡头垄断市场是为了追求联合利润的最大化,那么,联合利润最大化必定要求低效率的企业接受低市场份额,且最没有效率的企业可能不得不要求被关闭,而独立的企业将会拒绝或不愿意接受这样的条件或做法。但假如一个企业通过水平兼并控制许多企业,那它将能够关闭最旧且最没有效率的企业。因此,水平兼并是消除同一产业过剩生产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是一种将低效率企业的控制权转移到高效率企业经营管理者手中的机制。在面对市场需求持续紧缩的产业中,这一点显得尤其重要。 4.利用企业生命循环中成熟阶段的优势效应。一个企业从事于水平兼并的倾向将随着它的寿命的不同而变化。当一个企业还处于“青壮年期”时,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它从事兼并的可能性很小。因为新生企业缺乏知名度,金融市场将会对它所借的每一笔资金索取一个风险补偿金,这些资金包括那些用于兼并的融资。一个新生企业也很少有可能产生足够的现金流量去支撑内部化的兼并,至少对大规模的兼并是这样。由于它的资本成本要比成熟企业大,所以它可能很少去进行兼并。此外,尽管任何一种扩张或发展活动都代表了一种索取稀缺经营管理资源的要求,但一个新生企业将有许多其它扩张的机会,而不立即倾向于兼并。但当某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确立了一个有保障的市场地位时,它的经营者将会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尽可能把可利用的资源都集中于内部化的企业扩张。 二、垂直兼并的动机 1.弥补有限理性的不足。著名管理学家西蒙认为,人类天性的一个主要方面是有限理性,即人类只具有有限的能力去处理信息和决策。由于世界是复杂的和不确定的,所以,并非所有的不测事件都能被预期到。如果一个企业的主要投人品和产出品是依靠市场的途径来购买和销售,那么,企业不能完成预定交易的任何不确定性环境就可能出现,通过垂直兼并和在企业内建立投入产出的重要关系,该企业就能够获得一个在市场关系中极难得到的稳定且“柔性化”的交易方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人类有限理性的不足。但另一方面,有限理性也限制了垂直兼并管理控制范围的边界。

(金融保险)保险公司兼并收购动因分析

保险公司兼并收购动因分析 保险公司兼并收购,即指两家公司的资源与资源控制权被合并到一起,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看,如果兼并收购是合理的,即改善了资源配置效率,那幺就意味着兼并收购是“帕累托改善”。从国外保险公司兼并收购的方式和结果看,当保险公司需要发展壮大出许多保险公司都是采取兼并收购其它公司的形式,特别是在跨国经营或投资中尤其如此。 随着知识经济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到来,我国保险市场将面临着多种并购压力: (1)经济上,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将更加完善,市场化改革将更加深入,优胜劣汰正在成为市场经济的法则; (2)体制上,政府将进一步转变职能,由以往过度保护国内保险公司转为对内外资保险公司实行国民待遇; (3)财政上,政府财政的重点将转为公共财政,投资将主要集中于公共项目,不可能再向竞争性行业进行大量投资; (4)产权上,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其进入金融保险业限制的放宽,非公有制投资主体参股投资、兼并收购现有保险公司的可能性增加,混合所有制保险公司的诞生将在我国保险业中实现产权制度上的创新; (5)开放上,国内保险市场将全面开放,监管法律和方式将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全面接轨,来自外资保险公司入市争夺保险市场的压力将陡增; (6)业务上,为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趋势,放松管制,允许混业经营将成为可能,国内保险公司将受到来自国内外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影响,其中来自国内银行为设立“金融超市”的压力最甚,保险业决不应安于现状;

(7)产业上,产业结构调整是“十五”期间的重大任务,而结构调整最快捷的方式之一就是兼并收购; (8)机构上,保险公司为生存和发展,自身具有兼并收购的内在动力,而且为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压力,保险公司希望将机构做大,在资金和规模上同外资保险公司竞争。因此,我国保险业的兼并收购将会或迟或早,不可避免地发生,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必须早做准备,未雨绸缪,因势利导,积极应对。 分析保险公司兼并收购的合理性,可以从下列动因得到解释: 技术互补性。20世纪中叶后,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技术领先的保险公司在保险市场中占据着非常有利的地位,甚至可以在一定时期内,获得超额利润,领导某一领域的潮流,形成暂时的市场垄断。这也是近年国际金融保险兼并收购有别于以往兼并收购在技术层面上最大的区别。但大小保险公司都具有自身的技术特点,通过兼并收购实现公司间的技术互补和优势互补,这种情况在近期的兼并收购案中屡见不鲜。随着保险业发展,兼并收购的对象将可能扩展至非金融领域,如网络公司、IT行业机构等,这对于提高保险公司的技术含量大有裨益。 制度互补性。随着我国保险业对外开放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保险公司产权制度会发生很大变化,非公有制投资主体将进入保险业,保险公司的投资主体会变得多元化。非公有制投资主体将严格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监督被投资主体的经营,保险业中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格局终将形成。进而,国有保险公司和股份制保险公司或混合制保险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差异会很快地显现出来,这种差异性决定了存在制度互补的可能性。另外,外资保险公司的入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制度互补的可能性,而这种制度创新恰恰是我国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