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识:方剂八法常用治疗方剂

合集下载

治疗八法是何人归纳总结的

治疗八法是何人归纳总结的

治疗八法是何人归纳总结的治疗八法是古代医学家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归纳总结的。

这八法包括汗法、吐法、下法、温法、清法、补法、攻法和导法,通过对人体的病理研究和对药物性能的分析,张仲景总结出了这八种治疗方法,为中医治疗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原则。

一、汗法汗法是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促使病人排出大量的汗液,达到发散表邪、解表散寒的目的。

汗法广泛应用于感冒、发热等外邪属表的疾病治疗中,其中代表性的汗法有桂枝汤和麻黄汤等。

二、吐法吐法是通过药物刺激胃肠道,诱导呕吐,以清除胃内积聚的有害物质,通利气血。

吐法常用于食物中毒、中暑等病症的治疗,代表性的吐法如半夏泻心汤。

三、下法下法是通过引导药物通便,促使大便排出,以清肠胃积滞,解除腹痛的方法。

下法适用于腹胀便秘、痰湿阻滞等疾病的治疗,其中代表性的下法有大承气汤和大黄的应用。

四、温法温法是通过温热药物或其他方法,加强体内阳气的运行,以祛寒、温经活络的治疗方式。

温法适用于寒湿内凝、经脉痛痹等疾病的治疗,常见的温法有当归生姜汤和小建中汤等。

五、清法清法是通过寒凉药物或其他方法,清热解毒,以清除热邪、抑制病毒繁殖的治疗方式。

清法多用于感染性疾病、发热等症状的治疗,其中典型的清法有银翘解毒片和黄连解毒汤等。

六、补法补法是通过滋补养护身体,提高体质,以促进机体自身的恢复和抵抗能力。

补法多用于体虚乏力、产后虚寒等病症的治疗,常见的补法有补中益气汤和八珍汤等。

七、攻法攻法是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以强烈刺激体内的病理因素,如肿块、积聚等,以促进病灶的消散或排出体外。

攻法适用于小肠梗阻、瘰疬等疾病的治疗,其中代表性的攻法有葱蒜研究治疗瘰疬。

八、导法导法是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引导有害物质排出体外,以清除堵塞、排毒的治疗方式。

导法适用于尿路结石、黄疸等疾病的治疗,代表性的导法有通淋丸和小柴胡汤等。

综上所述,治疗八法是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归纳总结的一套中医治疗方法。

这些方法根据病理变化和药物性能而总结出来,通过发汗、吐泻、温补等手段,以调和体内阴阳、平衡气血的变化,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中医治病“八法”

中医治病“八法”

中医治病“八法”中医治病“八法”是指中医学中的八种治疗方法,包括辨证论治、方药治疗、针灸疗法、中药煎剂、按摩推拿、饮食疗法、气功疗法以及外治法。

这些方法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可有效改善和治疗各种疾病。

一、辨证论治:辨证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即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苔、脉搏等进行诊断,并根据辨证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辨证论治强调个体化的治疗,不同患者在同种疾病的治疗上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和药物。

二、方药治疗:方药治疗是中医学中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方药是指中药配方的组合,由多种中药组成。

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选择一种或几种中药组合成方剂,通过服用调理患者的机体,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三、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学中的独特治疗方法,通过将细针插入穴位刺激人体特定部位,调节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疗法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功能和免疫调节等多种作用,对多种疾病有显著疗效。

四、中药煎剂:中药煎剂是将中药饮片研磨成粉末,配制成煎剂,供患者口服的一种治疗方法。

中药煎剂具有剂量准确、易于吸收和发挥药效迅速的特点,广泛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五、按摩推拿:按摩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手法的压、揉、捏、按等手法,刺激人体经络穴位,调整气血运行,改善疾病症状。

按摩推拿能调整人体的气血循环,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排泄,增强免疫力,改善机体的抗病能力。

六、饮食疗法:饮食疗法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通过调整食物的种类、配伍和烹调方法,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中医学认为,饮食有助于调节脏腑功能,治疗疾病。

通过食物的选择和烹制方法,可以调理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疾病症状。

七、气功疗法:气功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养生和治疗方法,通过调节呼吸和身体姿势,修炼气功功法,调和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气功疗法包括静功和动功两种形式,静功是运用意识调节呼吸和体位,动功是通过身体运动和动作的练习来调整气血运行。

中医方剂学常见考点大汇总

中医方剂学常见考点大汇总

中医方剂学常见考点大汇总1.《医学心悟》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2.方剂的变化形式:(1)药味增减的变化——逍遥散和黑逍遥散(2)药量增减的变化——四逆汤和通脉四逆汤(3)药味加减与药量增减变化的联合应用——大承气汤与小承气汤;半夏泻心汤与生姜泻心汤。

3.君药和主要功效来命名的是:龙胆泻肝汤、桃核承气汤、半夏泻心汤、黄连解毒汤、苏子降气汤。

4.火郁发之:清胃散、普济消毒饮。

5.以泻代清:凉膈散。

6.辛开苦降:左金丸、麦门冬汤、小陷胸汤、半夏泻心汤。

7.应用高良姜的方剂:天台乌药散8.生姜、干姜同用的方剂:厚朴温中汤、实脾散。

9.桂枝汤:桂枝与芍药用量相等;药后“啜热稀粥”。

10.小青龙汤:治疗外寒里饮证。

其中干姜、细辛温肺化饮;全方体现“散中有收”。

11.九味羌活汤:细辛善止少阴头痛,白芷善解阳明头痛,川芎长于止少阳、厥阴头痛。

12.银翘散:“辛凉平剂”13.麻杏石甘汤:石膏倍于麻黄。

14.败毒散:佐药人参——扶助正气,鼓邪外出。

15.大承气汤:主治①阳明腑实证。

②热结旁流证。

——体现“通因通用”③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

16.大黄牡丹汤: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

17.大陷胸汤:主治——水热互结之结胸证。

18.温脾汤: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主治:阳虚寒积证。

腹痛便秘,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不温等。

19.麻子仁丸:主治肠胃燥热,脾约便秘证。

大便干结,小便频数。

20.济川煎:主治:肾阳虚弱,精津不足证(肾虚便秘)。

大便秘结,小便清长等。

21.小柴胡汤:用量最大的是柴胡;人参的作用是①扶正祛邪;②益气实里。

22.蒿芩清胆汤:功用——清胆利湿,和胃化痰;主治——少阳湿热证。

23.四逆散:主治——①阳郁厥逆证。

②肝脾气郁证。

柴胡为君,透邪升阳以舒郁;与白芍疏肝理脾;与枳实一升一降,舒畅气机,升清降浊。

24.逍遥散:薄荷的意义:疏散肝经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遏之热——疏肝散热。

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

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

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中医方剂是中医药的重要表现形式,是通过各种中药的组合使用,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制成的具有特定疗效的药物。

下面将介绍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

1.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是用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具有益气养阴、利水消肿的作用,常用于湿热下注、腹胀便溏等症状的治疗。

2.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用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脾虚胃弱、气虚脱陷等症状的治疗,具有益气健脾、升阳固表的作用。

3.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用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肾阴不足、腰膝酸软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滋阴补肾、益精生髓的作用。

4.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汤是用当归、桂枝、生姜、炙甘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寒邪侵袭、阳气不足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

5.十全大补丸十全大补丸是用人参、黄精、当归、白术、甘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气血不足、面色苍白等症状的治疗,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胃的作用。

6.温胆汤温胆汤是用胆组合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胆囊寒凝、胆石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温胆通腑、化石消肿的作用。

7.逍遥散逍遥散是用中药组合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心神失常、躁狂等症状的治疗,具有安神定志、清热解毒的作用。

8.赤芍当归汤赤芍当归汤是用赤芍、当归、川芎、白芍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血瘀络阻、经血不畅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作用。

9.四逆汤四逆汤是用人参、干姜、大枣、炙甘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寒邪困脏腑、阳气不足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温阳散寒、调理气机的作用。

10.茵陈蒿合剂茵陈蒿合剂是用茵陈、蒿子秆、凌霄花、五味子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湿气内盛、小便不利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清热利湿、解毒通便的作用。

11.前胡败酱散前胡败酱散是用前胡、败酱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风寒郁闭、头痛感冒等症状的治疗,具有舒散风寒、解表止痛的作用。

中医治病“八法”

中医治病“八法”

中医治病“八法”
中医治病“八法”是中医学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八种治疗疾病的方法和
原则。

这八法分别是汗、吐、下、和、温、清、补、攻。

在中医治疗中,医生会根据患者
的病情和体质特点,综合运用这八种治疗方法,以期达到调理身体、恢复健康的效果。


面我们将对这八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汗法
汗法是指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津液,使体内的一些毒素、寒邪等排出体外,达到解表、解时的目的。

通过汗法可以暂时清除体内的寒湿,改善气血运行,增强抗病能力。

在中医
治疗中,常用的汗法有温室汗法、药物汗法、针灸汗法等。

二、吐法
吐法是指通过调整人体的胃气,疏通气机,排出腑气滞阻的方法,达到清胃火、降逆
安胃、散邪和胃的作用。

在中医治疗中,常用的吐法有药物吐法、针灸吐法等。

三、下法
下法是指通过通便、利小便等方式,使体内的寒邪、湿凉、热邪、火毒等排出体外,
达到解结、利水、清热、除湿的目的。

在中医治疗中,常用的下法有药物下法、针灸下法等。

四、和法
和法是指通过调和气血、调整气机,达到协调内外、阴阳的目的。

在中医治疗中,和
法常常用于治疗气血不足、气机失调的病症。

以上八种治病方法和原则,构成了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框架。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医
生会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期取得
最佳的治疗效果。

了解和掌握这八法对于中医医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患者来说,也
可以通过了解这些方法,更好地理解中医治疗的原理和方法,从而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方剂学名词解释

方剂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一、总论方剂:方剂是在辩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方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的。

方剂学: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科学,是中医学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

治法: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

常用治法“八法”:汗、和、下、消、吐、清、温、补汗法: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在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类治法。

吐法:吐法是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类治法。

下法:下法是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停留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类治法。

和法: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类治法。

温法:温法是通过温里祛寒的作用,以治疗里寒证的一类治法。

清法:清法是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清除里热之邪的一类治法。

消法: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渐积形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类治法。

补法:补法是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以主治各种虚弱证候的一类治法。

七方:大、小、缓、急、奇、偶、复十剂: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君药:即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有两种意义。

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2.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有三种意义。

1.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2.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3.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物格拒。

使药:有两种意义。

1.引经药,即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2.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中医治疗八法

中医治疗八法

中医治疗八法中医治疗八法中医治法的八法内容极其丰富,是中医学家们在长期的诊断分析、治病救人过程中总结出来的。

现在中医上使用的治病方法很多就是从这八法演变而来,所以说八法是我国传统中医的一块宝藏。

中医学的治病八法具体内容如下:(1)清法。

清法主要是治疗里热证的一种方法,它所用的是寒凉的药物,一般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清法根据里热证不同的种类而产生很多治疗方法,比如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气血两清、清热解毒等,这些方法在治疗温热病时的效果最佳。

清法经常和生津、益气的药物配用,因为里热病容易伤津耗液、伤气;清法还经常和滋阴等方法并用,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2)补法。

补法是对身体进行补养的治疗方法,一般是补充体内气血阴阳、脏腑的虚损。

补法以补虚为主,还能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

经常采用的补法为补气、补血、补阳、补阴、气血双补和阴阳双补等。

(3)汗法。

汗法是通过身体的排汗而把外感六淫之邪排出体外,除此之外,还可以治疗麻疹初起、疹点隐隐不透、疮疡初起、水肿等病症。

汗法经常和一些别的方法一起使用,因为汗法有辛温和辛凉的区分,而疾病和病人的体质也有所不同。

(4)和法。

和法是一种使用比较广泛的治疗方法,通过运用和解或调和的方法,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和解主要是治疗一些处于半表半里的疾病,而调和是指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和机能,所以能够治疗的疾病种类比较多,比如肝脾不和、气血阴阳不和、肠胃不和、营卫不和等。

(5)消法。

消法主要是治疗体内气、血、食、水、疾、虫等聚集而成的瘀结,并通过提高人体的消化能力来治疗这些病症。

由于消法主要治疗处于经络、脏腑、肌肉之间的积块,而这些疾病的来势比较缓慢,所以用消法治疗疾病需要有耐心和毅力。

(6)下法。

下法是通过大便或小便的排出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它所采用的药物主要有润下、泻下、攻逐的作用,使积聚于肠内的宿食、瘀结、瘀血、实热和水饮等得以排出。

人们一般把下法和消法配合使用,因为二者所运用的原理比较相似,配合使用又能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中医治疗八法的具体内容

中医治疗八法的具体内容

中医治疗八法的具体内容
中医八法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基本方法之一,它包括下面的八种治疗方法:
1. 解表法:主治表浅的热病,如感冒、发烧等。

通常采用辛凉发汗或清热解毒的药物。

2. 祛风法:主治风邪入侵引起的疾病,如头痛、关节疼痛等。

通常采用祛风透疹、活血通络的药物和针灸疗法。

3. 祛湿法:主治湿邪困滞引起的疾病,如风湿病、水肿等。

通常采用祛湿利水、化湿化痰的药物和针灸疗法。

4. 清热法:主治内热外热等热病,如疮疡、热淋等。

通常采用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药物。

5. 消积法:主治脾胃虚弱造成的消化不良、腹胀、便秘等症状。

通常采用健脾开胃、消积化滞的药物。

6. 止血法:主治各种出血症状,如鼻出血、咯血、便血等。

通常采用收敛止血的药物和针灸疗法。

7. 安神法:主治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如失眠、焦虑、抑郁症等。

通常采用安神定志、镇静安眠的药物、针灸疗法和气功。

8. 补虚法:主治各种气血亏损引起的虚证,如贫血、萎缩性疾病等。

通常采用补气养血、滋阴添精的药物和养生保健措施。

以上八种治疗方法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医生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同时,延伸出的中医“十法、十二法、十六法”,也是中医治疗常用的方法之一。

中医知识:方剂八法常用治疗方剂

中医知识:方剂八法常用治疗方剂

中医知识:方剂八法常用治疗方剂方剂八法常用治疗方剂是方剂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也是考试常见内容,今天就脉腧穴的定位和主治给大家进行简单梳理。

方剂和治法,皆为中医学理、法、方、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方剂是在治法指导下,按照组方原则配伍而成的药物有序组合;治法则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的基础上所制定的。

即“方从法出”,“法随证立”。

只有治法与病证相符,方剂的功用与治法相同,才能使邪去正复,药到病除。

方剂八法常用治疗方剂是其重要的理论基础。

【常用方剂】清代医家程钟龄《医学心悟》之“八法”,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

1.汗法是使在表的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麻黄汤、麻黄加术汤、越婢汤、越婢加术汤、桂枝汤,均属汗法范畴。

2.吐法是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以及毒物等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病邪在上,通过呕吐以排除病邪。

“其高者,引而越之。

”吐法用之不当,易伤正气,目前中医临床上用吐法的不多,瓜蒂散属吐法。

3.下法是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停留在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有形积滞从大便而出的一种治法。

病邪结在里之实证,宜用下法。

“其下者,引而竭之。

中满者,泻之于内。

”一般实热相结证,用寒下,如大承气汤。

停痰留饮,瘀血内蓄等证,须去旧生新,如下瘀血汤、大黄䗪虫丸之类。

4.和法邪在半表半里或证属寒热错杂,宜用和法。

和法包含着和解和调和两种治法。

常用的方剂为小柴胡汤为代表。

5.清法是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使在里之热邪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

多用于热证。

“热者寒之”,“治热以寒”。

白虎加人参汤、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白头翁汤均属清法。

6.温法通过祛寒的方法,使在里之寒邪得以消散的一种治法,“寒者热之”,“治寒以热”。

另外,痰饮为阴邪,易阳气,而阳能运化,寒饮自除,故“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完整版)方剂学一类方总结

(完整版)方剂学一类方总结

方剂学组成见方解和方歌绪言1.方剂:在中医辩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选择适宜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方基本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2.方剂学的概念: 在辩证审因、决定治法之后,选择适宜的药物,按照组方原则,酌定用量、用法及剂型,妥善配伍而成3.方剂学的发展简史:1)先秦时期: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是现存最古老的方书。

全书共有医方283个,涉及临床各科病证100余种。

诸方用药242种,有不少品种是《神农本草经》中所未收载的。

2)两汉时期:(1)方剂学的基础理论,主要集中地反映在《黄帝内经》的七篇大论之中。

此书在治则和治法方面,较全面而系统地总结了“谨察阴阳,以平为期”,“治病必求于本”,“治求期属”以及整体治疗、标本缓急、三因制宜等有关治则的理论。

书中总结的大量治法内容无一不是后世立法组方的理论基础;在制方的基本结构方面,提出了“君、臣、佐、使”的组方理论,并对君药、臣药、佐使药的含义作了概括性的界定,提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为使。

”此书虽是专门阐述中医基本理论的经典之作,还有13首方剂(2)张仲景以《内经》理论为基础,完成了当代最高水平的临床巨著——《伤寒杂病论》。

创造性地将理、法、方、药融为一体。

此书经晋•王叔和及宋•林亿等先后整理编辑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使之得以广为流传。

《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和略》载方245首,不计两书并见的重复方,计有323个方剂。

《伤寒杂病论》历来被推崇为“方书之祖”。

3)魏晋南北朝时期:《肘后备急方》(《肘后救卒方》),为东晋著名医家葛洪所撰。

4)隋唐时期:( 1)《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是唐代医药大家孙思邈的力作。

《千金要方》共30卷,132门,载方5300余首。

《千金翼方》亦为30卷,载方2200余首,用以羽翼前书。

( 2)《外台秘要》唐代又一部大规模的方书和临床医学著作。

全书计40卷,1104门,收方6800余首。

方剂学所有方子的整理,很齐,很完整

方剂学所有方子的整理,很齐,很完整

总论八法:汗与下消吐清温补组成原则:君、臣、佐、使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2)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1)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2)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3)反佐药,病重邪盛,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防止药病格据。

使药:(1)引经药,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2)调与药,具有调与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变化形式:药味加减(桂枝汤——咳+杏仁、厚朴,胸闷--芍药)、药量增减(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剂型更换(汤,可加减,急;丸,易带,缓)重点方剂(辛温解表)【组成】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功用】解肌发表调与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恶风发热,汗出头疼,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辛温解表)【组成】麻黄桂枝干姜细辛半夏甘草芍药五味子【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外寒内饮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咳喘,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辛凉解表)【组成】银花连翘苦桔梗薄荷竹叶芥穗牛蒡子淡豆豉生甘草【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主治】温病初期。

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寒下)【组成】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功用】峻下热结【主治】(1)阳明腑实证。

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2)热结旁流证。

下痢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脘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寒下)【组成】大黄牡丹桃仁冬瓜仁芒硝【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

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

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

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中医方剂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下面将介绍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并对其功效和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1. 温胆汤:温胆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胆虚寒症状,如胆囊寒痛、胆汁淤滞等。

该方剂由黄连、半夏等药物组成,具有温胆祛寒、理气开郁的功效。

2. 茵陈蒿汤:茵陈蒿汤是治疗寒湿痹证的经典方剂,由茵陈、蒿子、生姜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祛寒湿、温经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寒湿痹痛、腰腿冷痛等症状。

3. 四逆散:四逆散是中医经典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寒邪侵袭引起的寒证,如寒疟、寒冷等。

该方剂由附子、干姜等药物组成,具有温阳散寒、驱寒止痛的功效。

4. 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是治疗中气不足的经典方剂,由黄耆、白术、党参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作用,适用于中气不足导致的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5. 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中医常用的健脾益气方剂,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健脾益气、补养气血的作用,适用于脾气虚弱导致的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6. 四逆加人参汤:四逆加人参汤是中医常用的治疗阳气不足的方剂,由附子、干姜、人参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温阳散寒、益气固表的作用,适用于阳气不足导致的畏寒、乏力等症状。

7. 四物汤:四物汤是中医常用的补血方剂,由当归、熟地、川芎、白芍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补血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血虚导致的月经不调、经痛等症状。

8. 四妙丸:四妙丸是中医常用的消炎止痛方剂,由黄连、黄芩、苦参、半夏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适用于热毒引起的口腔溃疡、痈肿等症状。

9. 温经汤:温经汤是中医治疗寒凝症状的方剂,由艾叶、独活、川芎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寒凝引起的痛经、闭经等症状。

10. 走湿散:走湿散是中医常用的祛湿方剂,由荆芥、石膏、白附子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祛湿散寒、化痰止咳的作用,适用于湿邪困阻引起的感冒、咳嗽等症状。

中医治疗八法详解

中医治疗八法详解

中医治疗八法详解八法中医:中医8大法及其代表方全方位诠解!中医治法丰富多彩,常用治法是“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正如《医学心悟》说“论病之倚,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病之方,则义以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尽之。

”汗法:是通过发汗以祛除外邪的治疗方法。

用于治疗外感表证及麻疹、疮疡、水肿初起兼有表证者。

其代表方为麻黄汤、桂枝汤、银翘散等。

吐法:是通过引起呕吐祛除病邪的一种治疗方法。

用于治疗痰涎、宿食或毒物停留在胸膈之上,而病情急剧、实邪壅塞的病症。

代表方为二圣散、瓜蒂散等。

下法:是通过泻下便以祛除病邪的一种治疗方法。

用于治疗实邪积滞肠胃,大便秘结不通的里实病证。

代表方为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柴胡汤等。

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作用以消除病邪的一种治疗方法。

用于治疗邪在少阳或脏腑失调的症证。

代表方为小柴胡汤。

温法:是通过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等作用,使寒去阳复的一种治疗方法。

用于治疗中焦虚寒、亡阳厥逆、寒凝经脉等里寒病证。

代表为四逆汤、独参汤等。

清法:是通过清解热邪的作用以祛除里热病邪的一种治疗方法。

用于治疗热在气分、热在营血以及热在脏腑等病证。

代表方为白虎汤、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丸等。

消法:是通过消导和散结的作用,对气、血、痰、食、水、虫等所结成的有形之邪,使之渐消缓散一种治疗方法。

用于治疗食积、痞块等病证。

代表方为桃红四物汤、膈下逐瘀汤、消食导滞丸等。

补法:是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一种治疗方法。

用于治疗人体的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各种虚弱病证。

代表为四君子汤、四物汤、生脉饮、六味地黄丸、当归补血汤等。

由于八法是常用治法,而病情比较复杂,往往不是单用一法所能适应,因此,八法及其他治法,常数种方法结合运用,才能全面。

正如古人所云:“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

中医治病八法中医临症上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巧妙运用「理、法、方、药」四点:理-就是透过八纲四诊的辨认,找出病因与病理变化,以及处理的理由;法-是根据诊断立出治病法则;方-是依照治疗法则,制定或选用适当、合宜的方剂;药-是选择对症的药物,巧妙地运用在方剂中。

中医治病八法

中医治病八法

中医治病八法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治疗疾病的同时平衡全身的阴阳五行,强调预防为主的理念。

而在中医治疗中,八法是治疗方法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治病的八法。

一、解表法当病人出现感冒、发热等表象外的早期症状时,中医普遍采用解表法治疗。

解表法主要通过发汗使体内邪气排出,达到解表散寒的目的。

常用的解表法包括汗法、泻法以及通过汤、丸、散等中药剂型进行治疗。

二、清热法清热法主要用于治疗病人体内的热邪引起的症状,如高烧、咽喉发炎等。

清热法可通过清热药物的使用,帮助病人排出体内的火气,达到解毒清热的效果。

清热法常用的治疗方式包括清热降火法、清热解毒法等。

三、泻下法泻下法是中医治疗消化道疾病的常用方法。

当病人出现便秘、消化不良等症状时,中医常常会采用泻下法进行治疗。

泻下法通过通便、润肠,帮助病人排出体内的湿气、毒素等有害物质,达到清肠胃、宽中通腑的目的。

四、利水法利水法是中医治疗水肿、浮肿等症状的重要手段。

通过利尿、排尿帮助病人排除体内的湿气,达到行水利水的目的。

常用的利水方法包括舒张血管、调整水盐平衡等。

五、攻下法攻下法主要用于治疗病人肝胃失调、积食等症状。

攻下法通过刺激肠胃,帮助病人排除体内的积食,达到通肠利便的目的。

常用的攻下方法包括灌肠、泻下等。

六、温里法温里法主要用于治疗寒邪引起的病症,如寒疮、胃寒等。

温里法通过使用温热的药物帮助病人温养内脏,达到温里行寒的效果。

常用的温里法包括温药法、灸法等。

七、活血化瘀法活血化瘀法是中医治疗血液循环不良、淤血等症状的重要方法。

活血化瘀法通过活化血液循环,帮助病人排解体内的瘀血,达到活血化瘀的效果。

常用的活血化瘀方法包括针灸疗法、捏按疗法等。

八、祛痰法祛痰法主要用于治疗病人痰湿引起的症状,如咳嗽、胸闷等。

祛痰法通过使用祛痰药物或针灸疗法,帮助病人排除体内的痰湿,达到祛痰的效果。

常用的祛痰方法包括吐痰法、化痰法等。

总结:中医治病八法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它们在不同的疾病治疗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中医方剂学知识点归纳,课堂笔记

中医方剂学知识点归纳,课堂笔记

第一单元总论(一)方剂与治法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方从法出,法随证立2.常用治法(1)汗法: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在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

汗法不以汗出为目的,主要是通过出汗,使腠理开、营卫和、肺气畅、血脉通,从而能祛邪外出,正气调和。

汗法主要治疗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的表证,凡是腠理闭塞,营卫郁滞的寒热无汗,或腠理疏松,虽有汗但寒热不解的病证,皆可使用汗法治疗。

由于病情有寒热,邪气有兼夹,体质有强弱,故汗法又可分为辛温发汗、辛凉发汗,或与补法、下法、消法等配合使用。

使用汗法要注意:辨清病邪的性质;中病即止,慎勿过量;兼顾兼夹病证;不宜久煎。

(2)吐法吐法是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以及毒物等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适用于中风痰壅,宿食壅阻胃脘,毒物尚在胃中,痰涎壅盛的癫狂、喉痹,以及干霍乱吐泻不得等,属于病位居上,病势急暴,内蓄实邪,体质壮实之证。

使用吐法要注意:因吐法易伤胃气,体虚气弱、妇人新产、孕妇等均应慎用;吐后应调养脾胃。

(3)下法:下法是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停留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类治法。

凡邪在肠胃而致大便不通,燥屎内结,或热结旁流,以及停痰留饮、瘀血积水等形症俱实之证,均可使用。

由于病情有寒热,正气有虚实,病邪有兼夹,所以下法又有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之别,并可与其他治法结合运用。

使用下法要注意:辨清病情之属性;中病即止,顾护正气。

(4)和法:和法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

和法既能祛除病邪,又能调整脏腑功能,且无明显寒热补泻之偏,性质平和,全面兼顾,适用于邪犯少阳、肝脾不和、肠寒胃热、气血营卫失和等证。

和法的分类较多,其中主要有和解少阳、透达膜原、调和肝脾、疏肝和胃、分消上下、调和肠胃等。

(5)温法:温法是通过温里祛寒的作用,以治疗里寒证的一类治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知识:方剂八法常用治疗方剂
方剂八法常用治疗方剂是方剂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也是考试常见内容,今天中公卫生人才网就脉腧穴的定位和主治给大家进行简单梳理。

方剂和治法,皆为中医学理、法、方、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方剂是在治法指导下,按照组方原则配伍而成的药物有序组合;治法则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的基础上所制定的。

即“方从法出”,“法随证立”。

只有治法与病证相符,方剂的功用与治法相同,才能使邪去正复,药到病除。

方剂八法常用治疗方剂是其重要的理论基础。

【常用方剂】
清代医家程钟龄《医学心悟》之“八法”,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

1.汗法
是使在表的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麻黄汤、麻黄加术汤、越婢汤、越婢加术汤、桂枝汤,均属汗法范畴。

2.吐法
是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以及毒物等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病邪在上,通过呕吐以排除病邪。

“其高者,引而越之。


吐法用之不当,易伤正气,目前中医临床上用吐法的不多,瓜蒂散属吐法。

3.下法
是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停留在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有形积滞从大便而出的一种治法。

病邪结在里之实证,宜用下法。

“其下者,引而竭之。

中满者,泻之于内。


一般实热相结证,用寒下,如大承气汤。

停痰留饮,瘀血内蓄等证,须去旧生新,如下瘀血汤、大黄䗪虫丸之类。

4.和法
邪在半表半里或证属寒热错杂,宜用和法。

和法包含着和解和调和两种治法。

常用的方剂为小柴胡汤为代表。

5.清法
是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使在里之热邪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

多用于热证。

“热者寒之”,“治热以寒”。

白虎加人参汤、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白头翁汤均属清法。

6.温法
通过祛寒的方法,使在里之寒邪得以消散的一种治法,“寒者热之”,“治寒以热”。

另外,痰饮为阴邪,易阳气,而阳能运化,寒饮自除,故“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苓桂术甘汤、肾气丸、大乌头煎、通脉四逆汤均为温法。

7.消法
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所结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

消法多用于邪结在里而未尽实者。

“坚者削之”,“结者散之”。

鳖甲煎丸、枳术汤亦是消法。

8.补法
是通过补养的方法,恢复人体正气,以治疗各种虚证的一类治法。

“虚则补之。


黄芪建中汤、酸枣仁汤、肾气丸、当归生姜羊肉汤均属之。

补法一般在无外邪时使用,以免“闭门留寇”之弊。

以上所述的方剂八法常用治疗方剂,为中医常见考点,希望大家重点掌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