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古代建筑看传统艺术之美

合集下载

西安钟楼鼓楼古建筑的瑰丽之美

西安钟楼鼓楼古建筑的瑰丽之美

西安钟楼鼓楼古建筑的瑰丽之美西安钟楼鼓楼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展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

这两座古老的建筑宏伟而壮丽,彰显了古代建筑师在构思和设计方面的智慧和技艺。

本文将从建筑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等方面探讨西安钟楼鼓楼古建筑的瑰丽之美。

一、历史背景西安钟楼和鼓楼分别位于西安城中心的东西南北主干道上,建于明朝初期。

钟楼和鼓楼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代表着城市的中心和焦点。

钟楼是用于显示时间和指挥民众的设施,而鼓楼则是用来宣布时间和传播消息的场所。

两座建筑的存在使得古代城市的秩序更加井然有序,也显示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和文化繁荣。

二、建筑风格西安钟楼鼓楼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汉、回、秦、唐等多种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古韵风格”。

钟楼和鼓楼都是木构结构,采用了古代中国建筑的传统技术和工艺,体现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精髓和魅力。

同时,在建筑的装饰上,钟楼和鼓楼的壁面镶嵌了大量的彩色琉璃瓦和精美的浮雕,形成了精细的图案和丰富的艺术味道。

这些装饰元素不仅美化了建筑,还体现了汉民族对美的追求和审美情趣。

三、文化内涵西安钟楼鼓楼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它们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艺术的理念。

钟楼和鼓楼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象征着秩序和权威。

其次,钟楼和鼓楼所处的位置也是政治和经济中心,体现了古代城市的重要地位。

最后,钟楼和鼓楼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代表着尊重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精神。

通过这些古建筑,我们可以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面貌。

总结西安钟楼鼓楼古建筑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杰出代表,展现了非凡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建筑艺术魅力。

其瑰丽之美不仅体现在宏伟壮丽的建筑形态上,更融合了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和审美元素。

这些古老的建筑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建筑师的智慧和技艺,也代表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艺术的巅峰成就。

钟楼和鼓楼的存在使得西安这座千年古城更加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欣赏和探索它们的瑰丽之美。

故宫建筑的建筑美学与审美

故宫建筑的建筑美学与审美

故宫建筑的建筑美学与审美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之一,其建筑美学与审美价值一直为人所称赞与赞美。

它是中国古代皇宫建筑的代表,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艺术的精华,展示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审美观念。

本文将探讨故宫建筑的建筑美学与审美特点,带领读者一起探索这座宏伟建筑的魅力所在。

一、对称与平衡的建筑美学故宫建筑以对称与平衡为核心美学原则,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宫中有宫,院中有院”思想。

它以中轴线为基准,在布局和空间划分上秉持对称与平衡的原则。

例如,宫殿大门的两侧会对称设置雕刻精美的石狮子,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而主殿的两侧会对称摆放石狮,突出了宫殿的威严气势。

这种对称与平衡的布局,赋予了故宫建筑宏伟而庄重的气魄,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皇宫建筑的权威和尊贵。

二、韵律与节奏的建筑美学故宫建筑以韵律与节奏的美感为基调,展现了优美的线条、层次和比例。

在故宫的建筑中,每一根柱子、每一个门窗、每一扇屋檐都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安排,使得建筑整体呈现出和谐的韵律感。

这种韵律与节奏的设计,使得故宫建筑看起来非常和谐、流畅,给人一种宁静而庄严的审美体验。

三、色彩与装饰的建筑美学故宫的建筑色彩丰富多样,以黄、红、绿为主色调,充满了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黄色象征着皇室的尊贵和权威,红色象征着吉祥和繁荣,绿色象征着自然与希望。

这些色彩的运用给人一种热烈而活力的感觉,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艺术。

此外,故宫建筑还通过雕花、彩绘和瓦当等细致的装饰,使建筑更加精美细腻,提升了整个建筑的审美价值。

四、寓意与象征的建筑美学故宫建筑中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和象征,通过建筑结构和装饰物展示了中国古代皇权神圣与权威的象征意义。

例如,故宫的“九龙壁”就是以龙这个神圣动物作为装饰,体现了皇权的统治与神圣的象征;而庭院中的一株孔雀紧紧抱住了一棵樱花树,则寓意着皇家家族世世代代的繁荣与兴旺。

这些寓意与象征的设计给人以思考和遐想的空间,增加了故宫建筑的艺术层次。

以故宫为例浅谈建筑美

以故宫为例浅谈建筑美

现代保护
新中国成立后,故宫成为 博物院,对公众开放,并 得到了全面的保护和修缮。
故宫的文化内涵
皇家文化
故宫是皇家的象征,体现 了中国古代皇家文化的特 点,如尊卑有序、礼仪庄 重等。
建筑艺术
故宫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 术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 术的精华,如斗拱、雕梁 画栋等。
传统哲学
故宫的布局和建筑命名体 现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如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等。
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故宫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体现了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为现代建筑在规划设计时考虑环境因 素提供了借鉴。
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
故宫建筑中注重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如采用自然采光、通风等设计,为现代建筑在可持续发展方 面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06 结论
CHAPTER
对故宫建筑美的总结
目的和意义
目的
通过分析故宫的建筑美,深入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意义
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借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传承与发展。
02 故宫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CHAPTER
故宫的历史沿革
01
02
03
明朝时期
故宫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 作为皇家宫殿,见证了明 朝的兴衰。
清朝时期
清朝继续沿用故宫作为皇 宫,并进行多次扩建和修 缮。
故宫的价值和地位
历史价值
故宫是中国古代历史的见 证,是研究明朝和清朝历
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艺术价值
故宫的建筑和装饰艺术具 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中
国传统艺术的瑰宝。
文化价值
故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代表,展现了中华文明
的独特魅力。
世界遗产
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具有世界性的重要地位。

古代东方建筑审美:汉唐建筑之美与传统文化的传承

古代东方建筑审美:汉唐建筑之美与传统文化的传承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汉唐建筑更是代表着中国古建筑的巅峰之作。

在建筑设计、施工技术、装饰艺术等方面,汉唐建筑展现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造诣。

同时,汉唐建筑也承载了许多文化和价值观念,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汉唐建筑的美学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整体性:汉唐建筑注重整体性,建筑物的各个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这种整体性的构造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重要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对称性:汉唐建筑在设计上非常讲究对称性,建筑物的左右、前后、高低等方向的对称构造,使建筑物看起来更加和谐、平衡、稳重。

这种对称构造的美学价值在现代建筑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装饰艺术:汉唐建筑的装饰艺术非常精美,不仅在建筑外部采用了雕刻、彩绘等技法,许多建筑内部也采用了雕刻、绘画等手法进行装饰。

这些装饰不仅具有美学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及人民的文化和生活状况。

四、自然环境融合:汉唐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充分利用周围的山水、花草、水泉等自然元素,将自然环境与建筑物完美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空间美感。

汉唐建筑的审美价值不仅体现在建筑本身,更重要的是承载了许多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

比如,汉唐建筑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敬爱;在建筑设计中讲究整体性、对称性等原则,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追求和谐、稳重、平衡的审美趣味;同时,汉唐建筑中的许多装饰图案和造型艺术也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如龙凤图案、吉祥花卉等。

这些文化元素让汉唐建筑更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发展,汉唐建筑虽然已经成为历史遗迹,但它所承载的传统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仍然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许多现代建筑也借鉴了汉唐建筑的审美思想和设计原则,使得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同时,在现代人们对于环保和自然生态的重视下,汉唐建筑所强调的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也可以为现代城市规划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及文化内涵。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及文化内涵。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及文化内涵一、引言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深远的文化内涵。

它承载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哲学、文化、美学等方面的精髓,成为了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进行简述,以揭示其独特的魅力。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1.木结构为主: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通过榫卯、斗拱等结构形式,实现了建筑的承重和装饰功能。

这种木结构形式不仅轻巧灵活,而且具有很高的装饰性。

2.布局严谨:中国古代建筑注重整体布局,讲究中轴线对称,追求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建筑的布局、空间和尺度都经过精心设计,以实现建筑的功能和美学要求。

3.建筑与园林的结合:中国古代建筑注重与园林的结合,通过园林的景观和建筑的空间布局,创造出优美的自然环境。

园林中的山、水、石、植物等元素相互呼应,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层次和景观效果。

4.色彩丰富: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丰富多样,常用红、黄、蓝、绿等颜色进行装饰。

不同色彩的运用有着深刻的寓意和文化内涵,体现了古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

5.雕刻装饰:中国古代建筑的雕刻装饰丰富多样,包括木雕、石雕、砖雕等多种形式。

雕刻的内容广泛,包括花卉、鸟兽、人物等,通过雕刻手法细腻地表现了古代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内涵1.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古代建筑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

这种思想体现在建筑的布局和设计上,如院落的层次和叠落、建筑的高低错落等,都表现出了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顺应。

2.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古代建筑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注重礼制和秩序。

建筑的布局和空间设计都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尊卑有序、等级分明等思想,表现出对社会伦理道德的追求。

3.道家文化的影响:道家文化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也十分深远。

道家追求自然之美,强调无为而治。

这种思想体现在建筑的园林设计中,追求自然之美和生态平衡,表现出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和思考。

紫禁城宫殿建筑艺术之美

紫禁城宫殿建筑艺术之美

紫禁城宫殿建筑艺术之美紫禁城为明清宫殿建筑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经过历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曾取得非常辉煌的成就,明清时期到达了中国传统建筑最后一个高峰,建筑风格呈现出形体简练、细节繁琐的形象。

其由低级发展到高级,由粗朴到精美,在世界建筑史上的位置非常重要。

中国古典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追求天人合一。

每当人们看到那些飞檐翘角,雕粱画栋的古典建筑物就会心旷神怡,神清气爽,疲劳顿消。

无论何种艺术都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古今中外艺术的发展绝对离不开当地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与历史。

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艺术形式,建筑这没艺术形态也不会例外。

中国宫殿建筑之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方面是组群建筑的艺术处理之美。

建筑组群采用院落重叠纵向扩展,与左右横向扩展配合,大组群的建筑形象,高低起伏的变化,通过不同封闭空间的变化来突出主体建筑,如一幅幅中国的手卷画。

第二个方面是单体建筑的艺术加工之美。

明清建筑具有明显的复古取向,单体建筑从整个形体到各部分构件的艺术加工,由于形式上斗拱比例缩小,出檐较短,屋顶柔和的线条轮廓消失,建立起严肃、拘谨而硬朗的基调,从而达到建筑的功能、结构与艺术的统一。

第三是建筑的室内外装修之美。

建筑的室内外装修作为建筑整体的一部分,在清代,许多门窗棂格图案已发展为套叠式,门窗棂格图案更为繁杂,有的奢侈繁细,有的质朴简洁,已经成为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是建筑的色彩。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体现于墙体、屋面以及最能反映古代建筑色彩特点的建筑彩画。

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它体现了历代宫殿建筑的特点,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

紫禁城占地72万平方米,城墙高10米,前三殿、后三宫为轴线布局,左右六宫分列,总体布局以轴线为主,左右对称;四面各开一门,正阳门、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等一系列的门制,形成五门之制。

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

根据需要,分为南北两部分,形成了宫殿建筑外朝、内廷的布局。

中国传统建筑对称之美的理解和感悟

中国传统建筑对称之美的理解和感悟

一、传统建筑对称的起源及意义我国传统建筑对称之美源远流长,古代我国人从建筑、古典家具、园林到衣着、礼仪等各个方面都倡导对称之美。

此举旨在表达我国人对宇宙秩序的理解,以及对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的追求。

通过对称的形式,传达出世界的和谐与平衡之美,同时也代表了社会秩序和政治意识的折射。

二、对称之美的具体体现1. 建筑结构上的对称我国古代建筑结构多以轴线对称为主,建筑中轴线的对称配比往往采用了奇数间隔,如“三间五间”的对称布局,使建筑看似平衡中透着一种层次分明的美感。

从整体到细部,包括门窗、梁柱、斗拱等构件都以对称的形式呈现,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内外修身的理念。

2. 园林景观中的对称我国传统园林中的对称之美更加注重对天地人的关系的表达,通过水池、假山、花木等元素的对称布置,在有限的空间内再现天地万物和谐相处的景象。

而在园林中的建筑构件和装饰上也遵循着对称之美的设计理念,例如园门、长廊、桥梁等。

3. 室内装饰中的对称传统家具和室内装饰品也大量运用了对称设计,例如镜框、匾额、瓷器等的对称图案,传达了我国古代文人对宇宙秩序和生活品位的追求。

三、对称之美的审美意义1. 表达神韵和谐我国传统建筑对称之美,通过建筑、园林、装饰等形式的对称设计体现了我国人对宇宙神韵和谐之美的向往,折射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和阴阳平衡理念。

这种形式上的对称不仅是外在的美感,更是对我国传统哲学思想和文化精神的体现。

2. 突显社会秩序和价值观传统建筑对称之美也表达了我国古代社会的秩序和价值观念。

在尊重传统礼仪和社会等级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严密而稳重的建筑形式,彰显了当时社会的稳定和有序,强调了人们的共同价值观和规范。

3. 体现文化审美趣味我国传统建筑对称之美在表现形式上追求内敛、克制、清雅,通过对称的形式展现出我国传统文人的审美趣味,显示出一种深邃而美丽的文化内涵。

这种审美趣味也深刻地影响了我国古代文人在文学、绘画等艺术领域的创作。

四、对称之美的当代价值1. 传承民族文化对称之美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体现,对称之美的传承和发扬有助于巩固我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传统建筑之美故宫的亭台楼阁艺术

传统建筑之美故宫的亭台楼阁艺术

传统建筑之美故宫的亭台楼阁艺术传统建筑之美故宫的亭台楼阁艺术传统建筑始终扮演着文化传承的角色,并且独具风采。

在众多的传统建筑中,故宫以其独特的亭台楼阁艺术而著称。

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故宫的亭台楼阁艺术,以展示传统建筑之美。

亭台楼阁,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构成,是中式建筑中的一种特色建筑形式。

在故宫的建筑中,亭台楼阁群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体现皇家尊贵的象征。

亭台楼阁的建筑风格、造型和布局,都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美学。

首先,故宫的亭台楼阁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故宫作为一座宫殿式建筑,其选址和布局充分考虑了自然风光,使得建筑与自然美融为一体。

亭台楼阁被精心布置在山水之间,以山作屏障、以水作景观,营造出一种和谐优美的宫廷环境。

亭台楼阁通过自然景观的渲染,使得整个故宫都散发出一种宁静、庄严和神秘的氛围。

其次,故宫的亭台楼阁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严谨和对称美。

亭台楼阁的布局和建筑风格都符合中国古代建筑的规范。

从大门到殿堂,从天安门到乾隆花园,每一座亭台楼阁都以对称的方式呈现。

这种对称美不仅在建筑外观上表现出来,更体现在建筑内部和空间分隔上。

无论是殿堂内外,走廊上下,都能感受到对称美所带来的平衡和谐。

此外,故宫的亭台楼阁还注重色彩和材质的搭配。

传统建筑在色彩和材质的选择上,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美学理念。

亭台楼阁的屋顶采用黄色琉璃瓦,墙壁则采用红色砖石。

这种色彩的组合不仅彰显出古代帝王的尊贵地位,还能在不同光线下呈现出变幻多样的美景。

同时,亭台楼阁采用的材质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和丰富想象力。

红木、黑檀木、绿松石等宝贵材料的运用,为亭台楼阁增添了一丝奢华的色彩。

最后,故宫的亭台楼阁彰显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亭台楼阁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文化象征。

在故宫的每座亭台楼阁中,都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例如,太和殿、保和殿等重要的宫殿建筑,都是皇帝举行重要宴会和政治决策的地方。

皇家建筑的瑰丽之美故宫建筑的艺术价值

皇家建筑的瑰丽之美故宫建筑的艺术价值

皇家建筑的瑰丽之美故宫建筑的艺术价值皇家建筑的瑰丽之美——故宫建筑的艺术价值故宫,位于中国北京市中心的紫禁城,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

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美的装饰和丰富的历史内涵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具耐人寻味的皇家建筑之一。

故宫建筑以其瑰丽之美,彰显出深厚的艺术价值。

首先,故宫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

故宫采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典型特征,如黄色琉璃瓦、飞檐翘角、斗栱牌楼等,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每一座宫殿都被精心设计和装饰,细致的雕刻和华丽的颜色使其成为视觉上的一场盛宴。

无论是琉璃瓦上的细节,还是朱红色的大门,都展现出建筑的华贵和优雅。

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表达了中国古代皇家建筑的独特美学,同时也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其次,故宫建筑凝聚了丰富的历史内涵。

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故宫见证了数百年的王朝盛世和风云变幻。

它承载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见证了中国的政治和文化发展。

每一座宫殿都有着自己的历史故事和文化背景,从建筑设计到宫廷礼仪,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政治和文化内涵。

通过参观故宫,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发展的轨迹,感受到中国古代皇宫建筑的庄严和气势。

此外,故宫建筑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价值。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故宫以其精心设计的宫殿布局、精致的装饰和卓越的工艺,展现了中国建筑艺术的高度。

宫殿之间的对称布局、宫廷花园的精心规划以及建筑构件的巧妙运用,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追求和谐平衡的设计理念。

此外,故宫还以其独特的艺术绘画、书法和雕刻作品著称。

壁画、石雕和木雕等装饰物融合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精髓,为故宫增添了无尽的艺术魅力。

总之,故宫作为皇家建筑的代表,凭借其瑰丽之美展现了深厚的艺术价值。

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精湛的工艺,使其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和重要旅游景点。

通过欣赏故宫建筑,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之美,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形容中国古建筑之美

形容中国古建筑之美

形容中国古建筑之美中国古建筑已经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原始建筑虽然简陋,但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迄今为止,中国的古代建筑已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之一,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湛的工艺技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令人叹为观止。

其实,中国古建筑之美,其最为基本的特点就是“天人合一”,即人们信仰天神,期求长生不老和祥瑞承运的也能体现自然美的完美结合。

中国古建筑最为基本的构造方式也是采用方格、圆形等自然的构造形式,包括建筑的平面布局、形式特征、建筑结构等等都受到了自然规律的影响。

在这些方面,中国古建筑可以说是另一种形式的艺术。

中国古建筑风格独特、姿态优美、材质精湛。

中国古建筑讲究意境、精益求精,这一点,可以从中国古代的建筑文化中得到完美体现。

在建筑材料上,中国古代的建筑材料大都采用石、木、泥、瓦等天然材料,制作工艺上更是讲究精细、细致。

甚至在泥塑的制作中,大师们仅凭手感、经验来完成。

中国古代的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工匠精神,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

在中国古代的建筑中,建筑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

古代的宫殿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尊卑等级制度,大量采用了黄色的颜色,黄色被认为与皇权有关。

而在寺庙建筑中,由于其具有信仰色彩,所以其建筑风格显得更为神秘而古怪,大致体现了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历程。

又如在园林建筑风格中,则充满了自然之美,富有意境。

这些风格各有特色,互相交错与迭加,最终形成了一幅色彩斑斓,姿态各异的艺术图景。

中国古建筑的艺术价值还在于塑造了中国传统人文精神。

中国古代建筑有时会覆盖一个较大的文化背景,如建筑的语言、符号或者铭文,这些对当时的人们有着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往往也会借鉴自然美,通过对大自然的艺术表现来表达人们对宇宙万物的敬畏和爱慕之情。

中国古建筑也代表了一种对人类自然放逐、和谐共生,精神资源的最佳诠释之一。

中国古建筑之美,已经成为人们强烈追求的体现,其建筑风格以及所表现的文化语言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国古代文化之美

中国古代文化之美

中国古代文化之美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哲学和艺术遗产。

这篇文章将为您介绍中国古代文化的美,从建筑、绘画、音乐、诗词、礼仪等多个角度展示其独特魅力。

一、建筑之美中国古代建筑是独具特色的,其形制、结构和装饰元素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内涵。

著名的古代建筑如万里长城、紫禁城、故宫等,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

这些建筑注重对称、均衡和谐的设计,融入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理解。

二、绘画之美中国古代绘画以山水画、人物画和花鸟画为主要形式,追求以极简的笔触表现出浓厚的意境和深邃的哲思。

中国古代画家追求"写意",以寥寥数笔勾勒出山川河流、人物面容等,使观者在零碎的线条中感受到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三、音乐之美中国古代音乐以丝竹乐器为主要表达工具,弦、竹和铜器的和谐搭配体现了中国古代音乐的独特美感。

古代音乐注重韵律上的规律和节奏感,使人们在欣赏音乐时能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和舒缓。

四、诗词之美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以优美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思想和情感。

唐代是中国古代诗词的全盛时期,杜甫、李白、王维等众多诗人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这些作品以其雄浑的豪情和细腻的感受打动了世人的心。

五、礼仪之美中国古代礼仪严谨,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尊重。

无论是国家事务还是日常社交,都有严格的礼仪规范。

通过尊重与谦和的言行,中国古代人追求和谐相处,彰显了社会秩序和个体修养方面的美德。

六、陶瓷之美中国古代陶瓷工艺享誉世界,其制作工艺精湛,图案丰富多样。

著名的汉白玉、青花瓷、景德镇瓷等都代表了中国古代陶瓷的辉煌成就。

陶瓷工艺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对于美的追求和对艺术的推崇。

七、服饰之美中国古代服饰以丝绸为主要材质,注重颜色和款式的搭配。

华丽的龙袍、盛装的汉唐服饰都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对于服饰美感的追求。

服饰的设计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总之,中国古代文化之美体现在各个方面,无论是建筑、绘画、音乐、诗词、礼仪、陶瓷还是服饰,都彰显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智慧。

简述中国古建筑艺术审美之——和谐美

简述中国古建筑艺术审美之——和谐美

简述中国古建筑艺术审美之——和谐美摘要:我国古建筑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此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其中封建社会是形成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阶段。

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不论在结构还是形式风格上我国建筑始终保持着一贯的独有性和完整性。

虽同是东方世界,我国建筑鲜明的特色与日本、韩国等地的建筑有着很大的差异。

我国古建筑很早就运用了韵律、和谐、对比、对称、轴线等设计手法,使建筑在保持功能合理的同时达到最佳的观赏效果。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地区之间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也不相同,因此这些元素直接影响我国建筑的材料、构造与装饰,使建筑呈显出丰富多彩的式样,又因民间流传下来的建筑手法常常被采用,使那些带有民间特色的形式传承下来,形成其特有的风格。

一座建筑不论建在哪里,只要看外观就可知道是哪个民族的特色建筑。

构成一个美观又合乎使用功能的空间,是人们的最终目标。

材料的组合过程是经过人们加工制作实现的,人们的思想在制造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建筑被誉为能够以实物表达人们思想过程的产物。

我国建筑的布局形式多以群组方式横向为主,对建筑的高度不做过多的要求。

建筑总体主要呈显著横平的线条,自两汉之际佛教传入我国,楼阁式佛塔类建筑得以盛行。

也使建筑组群出现横竖结合的立体布局,但除塔类建筑外很少有其他建筑采用这样的布局方式,中华民族的务实精神在建筑领域彰显的淋漓尽致。

关键词:形式风格;功能合理;思想过程但凡艺术,尤其是高品质的艺术,其特质就是一个“美”字。

印度的泰戈尔说:“艺术是以美的象征表现人对世界的征服。

”法国的雨果说:“艺术多种用处就多一种美。

”鲁迅说过:“真与美是构成一件成功的艺术品的两大要素。

”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同时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

而建筑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则主要表现在建筑形式、装饰和艺术上。

中国传统建筑之美与技艺

中国传统建筑之美与技艺

中国传统建筑之美与技艺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无论是古代宫殿、庙宇,还是传统民居,都展现出独特的美感和精湛的技艺。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和文化的传承。

一、建筑的整体布局与风格中国传统建筑注重整体的布局和风格,追求天人合一的理念。

它们通常以中轴线为基础,左右对称,形成了独特的空间感。

这种布局方式不仅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平衡与和谐。

古代宫殿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范之一。

例如,紫禁城就是一座典型的宫殿建筑,它以中轴线为中心,左右对称地布置了一系列建筑和庭院。

这种布局方式使得整个宫殿显得庄严肃穆,给人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

另外,中国传统建筑还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在山水之间,人们建造了许多庙宇和园林。

这些建筑通常依山傍水,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

例如,苏州的拙政园和北京的颐和园,都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作品,它们的建筑和自然景观相得益彰,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

二、建筑的材料与结构中国传统建筑注重材料的选择和结构的精巧。

在古代,人们通常使用木材、石头和砖瓦等天然材料来建造建筑。

这些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还能够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也非常精妙。

例如,传统的屋顶采用檐角翘起的形式,形成了独特的飞檐翘角。

这种结构不仅能够有效排水,还能够增加建筑的美感。

此外,中国传统建筑还广泛使用斗拱、梁架等结构形式,使得建筑更加坚固和稳定。

三、建筑的装饰与细节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非常丰富多样,注重细节的雕琢。

建筑的门窗、梁柱、屋脊等部分都可以进行精美的装饰,以展现建筑的美感和气派。

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通常采用彩绘、雕刻和瓷砖等工艺。

例如,北京的故宫和承德避暑山庄,它们的门窗上都有精美的彩绘,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和细腻。

另外,中国传统建筑还广泛使用木雕、石雕和瓷砖等装饰材料,以增加建筑的艺术价值。

中国古代建筑之美介绍

中国古代建筑之美介绍

中国古代建筑之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布局之美:中国古代建筑讲究整体布局,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庭院设计,都有一定的规律和法则,使得整体效果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

2. 造型之美:中国古代建筑的造型丰富多样,有台榭、楼阁、宫殿、园林等多种形式。

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但都强调飞檐翘角的曲线美和稳重大气的整体美。

3. 雕刻之美:中国古代建筑的雕刻技艺精湛,形式多样。

无论是木雕、石雕还是砖雕,都注重细节处理,刻画生动逼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雕刻内容丰富多彩,既有花草鱼虫等自然元素,又有人物故事等文化元素,展示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

4. 色彩之美:中国古代建筑注重色彩搭配,善于运用红、黄、蓝、绿等多种颜色,使得建筑外观显得五彩斑斓,极具艺术美感。

在色彩的运用上,不仅考虑到审美效果,还具有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的功能。

5. 装饰之美: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手法多样,采用壁画、彩绘、挂件等多种形式进行装饰。

装饰内容丰富多样,既有传统的吉祥图案和寓意象征,又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和民族风情,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和悠久历史。

总之,中国古代建筑之美表现在布局、造型、雕刻、色彩和装饰等多个方面,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和卓越成就,也为世界建筑艺术宝库增添了宝贵的财富。

我国的古代建筑有多厉害?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之美与精妙绝伦的工艺智慧

我国的古代建筑有多厉害?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之美与精妙绝伦的工艺智慧

我国的古代建筑有多厉害?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之美与精妙绝伦的工艺智慧中国古代建筑,是世界上最具有魅力和特色的建筑之一,以美丽的形式和精湛的工艺感动着世界。

古代中国建筑的特点是对自然的尊重、追求和谐,注重审美与实用的结合,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和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古代中国建筑采用了许多独特的设计和构造方式,其中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其几何形式的完美和整齐,并大量地运用了木材、竹子、石材、泥土等传统的建筑材料。

中国古代建筑的另一个特点是其对自然环境的高度尊重。

在中国的古代建筑中,会发现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完美融合,主要表现在建筑的布局和风水原理的运用上。

古代建筑将大自然视为神圣,坚持取天地之灵气,将建筑和自然环境和谐地相融合。

古代中国建筑的大门和内部布局也是其独特的特点之一。

在古代中国建筑中,常常会看到宽敞高大的门廊,代表着主人家的尊贵和钦佩。

而在内部布局上,古代中国建筑非常讲究“天人合一”和“阴阳调和”的原则,为居住者营造出富有灵性和和谐感的居住环境。

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之美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形式上采用了众多的民族元素和独特的风格,因此它拥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古代中国建筑的奇妙之处在于其完美的对称与和谐的布局。

大宗土木和木结构,并且使用各种精美的木雕、石雕、泥塑等装饰品,使建筑物更加唯美而优美。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也体现在精湛的工艺和艺术风格上。

古代建筑工匠们注重每一个细节的处理,从选材、技法到雕刻、彩绘都有着高水平的技艺,他们在人类历史上开创了许多传统的工艺与技巧。

中国的古代建筑也注重色彩的搭配和运用。

古代建筑很少使用强烈的色彩,主要运用柔和的色彩来提高建筑物的美感。

这些颜色一般是自然而然的,不经过过度处理,给人自然和谐的感觉。

中国古代建筑的工艺智慧中国古代建筑的工艺技术非常繁复而且精湛,采用了许多独特的设计和施工技术。

其中,木结构是古代建筑的代表性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处处可以看到精致的木结构,从屋瓦到梁柱,从悬挂的梁柱到鼓楼,都是由各种形状的木材组成的。

传统建筑之美故宫的回廊艺术

传统建筑之美故宫的回廊艺术

传统建筑之美故宫的回廊艺术传统建筑之美:故宫的回廊艺术故宫,又称紫禁城,位于中国北京市中心,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之一。

作为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故宫以其宏伟壮丽的建筑、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回廊艺术而闻名于世。

回廊是故宫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建筑技术和审美理念,更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一、回廊的构造与特点回廊是故宫建筑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围绕故宫内城的四周延伸,形成了如同一条环绕内城的长廊。

回廊的主体结构由一系列相连的房间组成,这些房间一般较小,相互连接,形成了一条连绵不断的走廊。

回廊建筑一般呈长方形,带有屋檐和柱廊,外立面采用琉璃瓦、彩画、雕刻等装饰,犹如一道绚丽的风景线。

与其他建筑相比,回廊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线性廊道:回廊的设计十分注重线性廊道的呈现,它们串联起了整个故宫的各个部分。

无论是主殿还是花园,游客都可以在回廊之间流连忘返,同时感受到建筑的庄严和宁静。

2. 穿透廊道:回廊的墙壁通常由红色砖石砌成,然而,回廊并非封闭的空间,而是由柱廊和墙壁共同构成的。

柱廊由一排排柱子支撑,空隙之间可以透过眺望到室内或外部的景色,形成了一种通透感,给人以开阔的感觉。

3. 丰富的装饰:回廊的外立面以及柱子和梁上都装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和雕刻。

这些装饰既具有美观的效果,又富有文化内涵。

图案中常见的龙、凤、花鸟等元素,象征着吉祥和美好的寓意,彰显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审美理念。

二、回廊艺术的历史渊源回廊作为一种建筑形式,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建筑的早期阶段。

在唐代和宋代,回廊已经成为宫殿建筑中常见的构件。

然而,真正将回廊艺术发展到巅峰的是明代的故宫。

明代是中国建筑艺术的鼎盛时期,故宫的建造便是明代建筑工艺的杰出代表。

回廊在故宫中得以充分发展和表现,成为了整个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代的回廊装饰富丽繁复,图案雕刻细致入微,艺术效果极其出色。

这些回廊不仅起到了连接宫殿的作用,更成为了故宫整体建筑风格的标志性元素。

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和魅力古代建筑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勤劳,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卓越文明。

在历史长河中,古代建筑艺术创造了众多的典范,它的特点和魅力仍然吸引着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具有较为严格的比例和构造体系。

在建筑的比例和构造方面,古代建筑艺术注重整体性,遵循着严格的规律和准则,具有比例协调、结构稳定等特点。

其次,古代建筑艺术强调材料的选用和加工技艺。

在古代建筑中,使用的材料多种多样,包括木材、石料、砖瓦、泥土、竹子等等。

这些材料经过精心选用和加工,才能构建出坚实耐用的建筑。

另外,古代建筑艺术还注重建筑的造型。

凭借着设计师的巧思和匠人的精湛工艺,古代建筑在造型上形式各异、富有变化,从而展示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古代建筑艺术的魅力值得我们去探究。

首先,它展示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古代建筑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卓越文明。

其次,古代建筑艺术体现了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古代建筑是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的一种体现,是人类智慧和勤劳的结晶,它凝聚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劳动成果。

再次,古代建筑艺术具有观赏性和实用性的结合。

古代建筑既注重建筑的实用性,又强调建筑的观赏性,使人们在欣赏建筑美景的同时,还能体验其实用性和功能性。

古代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也是几千年的。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已经出现了原始的建筑形态。

随着历史的演变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建筑艺术也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古代建筑艺术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例如,商周时期的建筑主要以祭祀和宗教性质的建筑为主;而秦汉时期则注重城市和宫廷建筑,如秦始皇陵和汉代长安城;到了唐宋时期,则为建筑艺术的高峰,如大觉寺、泰山神庙、汉阳陵等。

古代建筑艺术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形式。

古代建筑艺术对于我们当代人来说,仍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描写中式建筑的唯美句子(精选两篇)

描写中式建筑的唯美句子(精选两篇)

描写中式建筑的唯美句子(篇一)中式建筑,凝聚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了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文化传承。

它以独特的建筑风格、精美的工艺和丰富的象征意义,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辉煌。

下面是我为您带来的70句描写中式建筑的唯美句子,让我们一同领略其中的魅力。

1. 亭亭而立的红墙黛瓦,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2. 园门上方斑驳的木雕,展现出岁月的沧桑与韵味。

3. 复杂而精致的斗拱,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4. 线条简练的抱厦,仿佛是一只巨大的蓮花在水面上盈盈绽放。

5. 园林中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给人以心灵的净化与慰藉。

6. 硕大的牌坊拔地而起,彰显着中式建筑的威严与庄重。

7. 精巧的雕花窗户,宛如万花盛开,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

8. 玲珑剔透的琉璃瓦,散发出丝丝古香,承载着主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9. 珍贵的红木家具,细腻的纹路记录着主人一丝不苟的生活态度。

10. 碧绿的琉璃瓦与红墙相互映衬,彰显着中式建筑的和谐之美。

11. 精雕细琢的石雕门楣,散发出一股古老而庄重的气息。

12. 晶莹剔透的琉璃明窗,透出几分幽幽的温馨气息。

13. 冷回纹的黑色栏杆,与红墙白塔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

14. 独特的斗拱设计,使整个建筑展现出弯曲的流线美。

15. 蜿蜒曲折的廊道,如同一位婀娜多姿的美人,在绿意盎然的园林中徜徉。

16. 翘首挑拨的飞檐,为建筑增添了一丝灵动与神秘。

17. 内部上下错层的面阁,彰显着中式建筑奇妙的空间感受。

18. 倚门而望的百鸟松,给整座建筑增添了一抹自然的悠闲。

19. 天边浓云背景下的寺庙尖顶,如同仙境中的建筑,不可一世。

20. 祥云纹饰勾勒出屋脊的细节,仿佛一条金色的流水,在阳光下闪烁。

21. 精锐的照壁散发着独特的文化气息,仿佛一本悠久的历史书卷。

22. 雕梁画栋的大厅,荡漾出文人雅士的气息和淡雅的生活情趣。

23. 精美的青砖与古色古香的窗棂交相辉映,在阳光下闪耀着属于它们的光芒。

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价值

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价值

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价值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凭借其独特的设计理念、精湛的工艺技巧以及与自然和谐融合的表现形式,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崇高的声誉。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价值,并从建筑设计、文化体现以及审美表达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建筑设计的艺术价值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充满智慧与美感,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生活、自然和宇宙的认知。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均衡和谐的布局,追求整体的平衡与对称,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

例如,古代宫殿建筑常常采用“对称轴线”的布局,各个建筑元素在空间中呈现出左右对称的美感,使人感受到安定与庄严。

古代建筑还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中国园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古人将山水、建筑和植物巧妙地融为一体,创造出别具特色的园林景观。

这种融合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谐与人文精神的追求,使人沉浸其中,感受到一种宁静与舒适的美感。

此外,中国古代建筑在细节上的雕琢也是其独特之处。

从屋顶的琉璃瓦到门楣的雕刻以及室内的装饰,都融入了丰富的艺术元素。

这些细节雕琢既彰显了建筑的精致与美观,也传承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文化体现的艺术价值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通过对古代建筑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信息。

首先是中国古代建筑所体现的建筑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天人合一”的理念,将人们与自然、宇宙相融合,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这种哲学思想在古代建筑中得到了完美的呈现,以宏伟的寺庙、宫殿和园林为代表。

通过研究这些建筑,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人的哲学思想与人文精神。

其次是中国古代建筑所体现的社会文化。

古代建筑是社会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反映了不同朝代的政治、经济和宗教等方面的特点。

例如,明清时期的木质建筑以及黄土与砖瓦结构的民居,不仅体现了当时的建筑技术水平,还反映了社会等级、阶层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信息。

建筑设计教案二:探究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之美

建筑设计教案二:探究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之美

建筑设计教案二:探究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之美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设计教学中,探究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之美,有助于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审美能力、提高设计水平。

本教案将结合理论和实践,分为三个部分: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表现与意义、中国传统建筑的实践探究。

一、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悠久,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房基、竹木结构屋顶,经过长期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风格。

在中国古代社会,建筑不仅是人们的居所,还是宗教、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重要场所。

因此,传统建筑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代表之一。

中国传统建筑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理环境下,中国传统建筑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例如,在南方地区,由于气候湿热,建筑多采用木结构和挂脚砖等材料,形成了具有江南特色的建筑风格;而在北方地区,由于气候寒冷,建筑多采用砖石和土木结构,形成了具有北方特色的建筑风格。

同时,中国传统建筑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背景,建筑的形式、布局、风格等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哲学、宗教、艺术等方面的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结构与装饰相统一。

传统建筑强调“梁柱之间空间有序”,建筑结构十分严谨,几乎所有的建筑构件都有固定的名称和用途。

同时,在建筑装饰上,中国传统建筑注重质感、形式和色彩的统一,不同的装饰元素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例如,在神话传说中,飞檐翘角可以驱除魔鬼、瑞兽饰物可以保佑家宅平安、画龙点睛可以凸显建筑形态等等。

中国传统建筑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

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和施工,往往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建筑被视为一种具有生命力的存在。

建筑中的门窗、柱子、梁和瓦当等构件,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具有精神内涵的象征。

传统建筑的设计和修建过程,往往受到宗教信仰和人文精神的影响,充满了意义和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中国古代建筑看传统艺术之美
11级语文教育6班
刘琦琦02011106 21
内容提要:
建筑,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符号,它是除却语言、文字之外的第三大文明印记。

建筑艺术与绘画、雕塑、工艺美术一道,共同组成了美术的四大基本内容。

虽然在学科划分上,建筑同时又属于工程学——工科,但就外观造型、结构形式与空间环境的设计而言,它又具有浓厚的美术特征。

于是,各类建筑也就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一定的审美思想影响,从多方面折射出中国古代传统艺术的审美观念。

关键词:
建筑审美观念政治伦理价值思想意识
正文:
一、中国传统美学思想
我们都知道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国美学的起点是从老子美学开始。

这数千年以来,有大量的哲学家、艺术家、美学家在这一领域进行不断探索,从而形成了玄机独具,博大精深的中国美学体系,而这些都可以带给我们丰富的美学思想,激发创作的激情。

这些可谓是巨大的精神财富。

中国传统美学更强调“整体意识”,具体思想表现就是“以和为美”。

中国美学中的这种整体意识是建立在哲学的整体观之上的。

譬如古人追求的“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正是整体意识的体现。

对“和”的重视是由孔子那里传下来的。

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

”这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学的出发点,中心就是探讨审美和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二、中国古代建筑环境造物艺术
中国建筑艺术是中华文明之树中特别美丽的一枝。

中国最早的史前建筑,诞生于距今约10000年的旧、新石器时代之交,即原始农业开始出现,人们的定居要求开始增强的时候。

而最早显现出初步的关于美的,则出现于公元前4000年新石器时代中期。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成熟自秦汉,鼎盛于唐宋,绵延至明清,无论是宫殿建筑、民居建筑、宗教建筑都已相当发达且自成体系,这些建筑以土木砖石为主材,尤其将砖木的材料特性发挥运用到了极致,追求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显示出的“天人合一”的时空意识以及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与整合,造就了独特的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品格风貌。

三、中国建筑的艺术之美
从早期先民的穴居,到以后历代帝王的豪华宫室,城
市建筑、宫殿建筑、寺观建筑以及园林建筑构成了我国古代建筑文明的四道亮丽风景线。

这些建筑物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丰碑,而且是艺术的大宗遗产。

1、城市建筑
城是中华文明的特色之一.城的规模与范围不一。

以都城而言,汉长安城周长45里,东汉魏晋洛阳城周长30里,明南京城周长63里,明北京城周长62里。

隋唐长安城周长7 3.4里,当是古代中国和世界规模最为宏大的一座城。

2、万里长城
长城是城的延伸,把城墙的范围加以扩大,建筑到过界、边境上,就是边堡或称长城,主要是为防御外族人入侵而建。

万里长城,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是中国悠久
文明历史的见证,是中华民族勇敢、智慧和创造力的丰碑。

3、宫殿建筑
宫殿建筑经常呈现一种对“宇宙图案”的感觉,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而臻于天时、地利、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宫殿建筑运用了高超的艺术手段,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宗法观念和等级制度,充分显示出帝王的威严和皇权的至高无上。

4、陵寝建筑
陵寝建筑是古代帝王以其后妃的安葬之地,是帝王后嗣子孙缅怀其功绩的圣地。

在我国,陵寝建筑历来有“筑陵以
象山”、“因山为陵”或“依山为陵”的风尚。

5、园林建筑
造园艺术是中华文明之风流儒雅的标志之一,它以独特的空间艺术语言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平和协调、淡泊宁静的精神。

6、石窟建筑
石窟艺术不仅仅是单纯的建筑艺术,它把建筑、雕塑、书法、绘画等多种艺术手段融为一体,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奇观。

四、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
1.丰富的造型语言
2.特定的环境要求——自然环境和社会氛围
3.深邃的象征表现力
象征手法:具象的象征手法
抽象的象征手法
两种手法合一
象征的含义:
A.时代精神的象征(欧洲古代至现代建筑的代表作)
B.民族文化的积淀(中国建筑的艺术性格——温柔敦厚)
4、类型:
个人情感的表现中国传统建筑以汉族建筑为主流,主要
包括如城市、宫殿、坛庙、陵墓、寺观、佛塔、石窟、园林、衙署、民间公共建筑、景观楼阁、王府、民居,长城、桥梁大致十五种类型。

5、艺术特色
从古代文献记载,绘画中的古建筑形象一直到现存的古建筑来看,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

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

家中主要人物,或者应和外界隔绝的人物(如贵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

宋朝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字句,古人曾以“侯门深似海”形容大官僚的居处,就都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

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

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故宫的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

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

它最便于根据封建的
宗法和等级观念,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在住房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别。

6、色彩的运用
北方的宫殿、官衙建筑中,很善于运用鲜明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经常可以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

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

朱红色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

7、春秋战国的建筑为例
春秋时代,因数百年来战争互相吞并之结果,仅余强大诸侯十国。

因物力人力渐集中,诸侯如晋平公、齐景公皆营建渐侈。

虽远在南服之吴王夫差,亦“次有台榭陂池焉”。

偏近西戎之秦国亦当戎王“使由余观秦,秦缪公示以宫室积聚。

由余曰…使鬼为之,则劳神矣!使人为之,亦苦民矣!‟”
中国为崇奉祖先之宗法社会,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其宗庙建筑,均有一定制度。

有违规逾制者,则见于史传。

其中如鲁庄公“丹桓宫之楹而刻其桷”,“子太叔之庙在道南,其寝在道北”等皆此例。

卿大夫住宅“唯里人命次”,规则尤严,故当鲁文公欲弛孟文子及郤敬子之宅,皆以违礼不敢闻命。

自营居室,如赵文子“斫其椽而砻之”,张老见而责其”贵而忘
义,富而忘礼”,而惧其“不免”。

智襄子“为室美”,智伯亦曰:“美则美矣,抑臣亦有惧也”。

当时盛游猎之风,故喜园囿。

其中最常见之建筑物厥为台。

台多方形,以土筑垒,其上或有亭榭之类,可以登临远眺。

台之纪录,史籍中可稽者甚多。

至战国之世,仅余七雄,诸侯已均“高台榭,美宫室”。

苏秦且说齐涽王“厚葬以明孝;高宫室大苑囿以明得意”。

对建筑之观念,不若前此之简朴。

且自周中世以降,尤尚殿基高巨之风,数殿相连如赵之丛台,即其显著之一例。

今日燕故都巍然之台址,犹有三十余所。

关于此期建筑式样之资料,仅有少数器皿上所画之建筑物可供参考。

故宫博物院藏采桑猎钫上有宫室图,屋下有高基上为木构。

屋分两间,故有立柱三,每间各有一门,门扉双扇。

上端有斗拱承枋,枋上更有斗拱作平坐。

上层未有柱之表现。

但亦有两门,一门半启,有人自门内出。

上层平坐似有四周栏干,平坐两端作向下斜垂之线以代表屋檐,借此珍罕之例证,已可以考知在此时期,建筑技术之发达至若何成熟水准,秦汉唐宋之规模,在此凝定,后代之基本结构,固已根本成立也。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在渭水流域秦亘古未有之建筑活动,自此萌芽,古代工程闻名于世界之万里长城,于战国之世亦已由各国分段兴筑。

结语: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灵活便利的木框架结构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理性与智慧,若从理论上,将这一问题阐释的十分清楚,还需要大量考证发掘与旁征博引的功夫。

但无论如何,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中西方传统建筑各有其最可宝贵的优点。

西方建筑的优越之处大家谈论的比较多了,而中国建筑以其灵活便利的木框架结构,更易于创造灵活多变的空间;用可以再生,且不会造成污染的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更具有环境的可持续性;建筑物的两山与北面是厚重的墙,而面临庭院的正面是轻盈的门窗格栅,房屋的进深十分适中,这样的格局,既阻挡了西北风的侵袭,也接纳了充足的阳光与空气,还用坡屋顶防止了夏日的暴晒,其中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理性与智慧。

参考资料:《中华文明读本》李楠
《文艺美学》胡经之
《中国建筑美学》侯幼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