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园的饲养与管理
动物园动物饲养管理制度

动物园动物饲养管理制度一、引言动物园作为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和教育场所,承担着保护野生动物、推广环保意识以及提供娱乐和教育的责任。
为了确保动物们能够得到良好的照顾和管理,动物园动物饲养管理制度应运而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动物园动物饲养管理制度的相关要求和实施措施。
二、动物园动物饲养管理制度的目的和原则动物园动物饲养管理制度旨在确保动物在园区内得到适度、安全、健康的饲养,且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本制度的实施以以下原则为指导:1. 动物福利优先:尊重动物权益,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和照顾;2. 科学、合理用药:合理使用药物,确保动物饲养健康;3. 定期健康检查:定期进行动物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4. 严格落实防疫措施:建立科学有效的动物疫病防控措施;5. 监测和记录:监测和记录动物饲养、繁殖等相关数据,提供科学参考。
三、饲养管理要求1. 动物场馆和设施建设1.1 动物场馆:为每种动物建立相应的场馆,确保其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隐私空间;1.2 温度和湿度:根据不同动物的需要,维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1.3 环境模拟:创造尽可能接近自然的饲养环境,提供合适的植被、水源等;1.4 安全保障:设置安全栏杆、护栏等设施,确保动物和游客的安全;1.5 消防设施:建立完善的消防设施,及时应对紧急情况。
2. 饲料和水源2.1 饲料选择:根据动物的营养需求,选择适宜的饲料,并确保新鲜、干净;2.2 饲料贮存:合理储存饲料,避免发霉等问题;2.3 饮水设施:为动物提供干净的饮水设施,并定期清洁和更换水源。
3. 动物疫病防控3.1 防疫检疫:对进入动物园的新动物进行严格的检疫和隔离,确保没有传染病;3.2 病害监测:定期进行动物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疾病和异常情况;3.3 预防接种: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必要的疫苗接种,预防常见疫病的发生;3.4 疫病应急处置:建立疫病应急预案,及时采取措施处理疫情。
4. 动物行为管理4.1 社会结构:了解动物的社会结构和行为特点,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4.2 刺激和丰富环境:为动物提供丰富多样的刺激,例如玩具、游戏等,以促进其活动和保持其行为习性;4.3 行为调整:根据动物特点,适当进行行为调整和训练,以便日常管理和参与互动活动。
野生动物保护法对动物园管理有何要求

野生动物保护法对动物园管理有何要求动物园作为野生动物的展示和保护场所,在满足人们观赏需求的同时,也承担着重要的保护和教育责任。
而野生动物保护法对于动物园的管理提出了一系列明确且严格的要求,以确保动物的福利、保护野生动物的物种多样性以及促进公众对野生动物的正确认知。
首先,野生动物保护法要求动物园具备合法的资质和许可。
这意味着动物园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获得合法的运营资格。
在申请过程中,动物园需要展示其具备适宜的场地、设施、专业人员以及合理的动物饲养和保护计划。
只有满足这些条件,动物园才能合法地开展运营活动。
在动物的获取和引进方面,野生动物保护法有着严格的规定。
动物园不得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所有引进的动物都必须有合法的来源证明,且来源渠道应符合法律规定,确保动物不是通过非法捕猎、走私等途径获得。
同时,对于濒危物种的引进,需要经过更为严格的审批程序,以防止对濒危物种的生存造成威胁。
动物的饲养和照料是动物园管理的核心环节,也是野生动物保护法重点关注的内容。
法律要求动物园为动物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包括充足的空间、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
食物的供应也必须符合动物的天然食性和营养需求,保证动物能够获得均衡的饮食。
此外,动物园还需建立健全的医疗保健体系,定期为动物进行健康检查、疾病预防和治疗,确保动物的健康状况良好。
对于一些特殊的动物,如繁殖期的动物、老年动物或者有疾病的动物,需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和照顾。
在动物的展示和表演方面,野生动物保护法也做出了约束。
展示动物时,应遵循动物的天性和行为特点,不得强迫动物进行违背其自然习性的表演。
展示方式应以教育和科普为目的,让公众更好地了解动物的生态特征和保护意义,而不是单纯为了娱乐观众。
同时,动物园应避免过度展示动物,以免给动物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和伤害。
野生动物保护法还强调了动物园在动物繁殖方面的责任。
动物园应积极参与野生动物的繁殖计划,特别是对于濒危物种,要通过科学的繁殖技术和管理措施,增加物种的数量,提高其遗传多样性。
野生动物园管理总结范文

一、前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休闲娱乐的需求日益增长,野生动物园作为一项重要的旅游项目,在我国各地纷纷兴起。
为了确保野生动物园的有序运营,提高游客的参观体验,本文将对野生动物园管理进行总结。
二、野生动物园管理的主要内容1. 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1)加强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严格执行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确保野生动物的生存权益。
(2)对野生动物进行科学的饲养、繁殖和繁育,提高野生动物的生存率和繁殖率。
(3)对野生动物进行定期体检,确保其身体健康。
2. 场地管理(1)对野生动物园场地进行合理规划,确保游客参观游览的便利性。
(2)加强场地绿化,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3)定期对场地进行清洁、消毒,确保游客的参观卫生。
3. 游客服务与管理(1)提高游客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的参观环境。
(2)加强游客引导,确保游客在参观过程中遵守园区规定。
(3)设立游客咨询台,为游客提供咨询服务。
4. 安全管理(1)加强安全防范意识,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
(2)定期对园区设施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设施安全。
(3)设立安全警示标志,提醒游客注意安全。
5. 员工管理(1)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
(2)建立健全员工考核制度,确保员工工作质量。
(3)关心员工福利,提高员工满意度。
三、野生动物园管理成果1. 野生动物保护成效显著,部分濒危物种得到有效繁育。
2. 场地环境优美,游客满意度不断提高。
3. 游客服务优质,游客投诉率逐年下降。
4. 安全管理到位,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5. 员工队伍稳定,员工满意度较高。
四、不足与改进1. 部分野生动物饲养条件有待改善,需进一步优化饲养环境。
2. 游客参观路线有待优化,提高游览体验。
3. 员工培训力度需加强,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4. 安全管理需进一步细化,确保游客和员工安全。
五、结语野生动物园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为野生动物保护事业贡献力量。
动物园饲养管理制度

动物园饲养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动物园饲养管理,保障动物福利,促进动物健康,确保游客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保护法》、《动物园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动物园内所有动物的饲养、护理、展示、保护和管理。
二、饲养管理(一)动物园应按照动物分类和习性进行科学饲养,根据不同动物的食性、生活习性和环境需求,制定合理的饲养方案。
(二)动物园应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动物饲养的法律法规,对动物实行科学、规范的管理,确保动物福利和健康。
(三)动物园应建立健全饲养档案,对动物的饲养、护理、展示、保护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四)饲养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五)动物园应定期对饲养场所进行消毒、除虫、灭鼠等工作,保持环境卫生。
(六)动物园应定期对动物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或其他异常情况。
(七)动物园应严格执行兽药使用规定,严禁使用禁用药物。
(八)饲养人员应定期与动物交流,观察动物的行为和情绪变化,确保动物心理健康。
三、展示管理(一)动物园应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合理设置动物展示区域,根据动物的习性和环境需求进行布局。
(二)展示区域内应配备相应的设施和设备,如饲料和饮水设施、消毒设备等。
(三)展示区域内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和清理。
(四)动物园应对展示区域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控制游客数量和流量,避免对动物造成不良影响。
(五)动物园应加强对游客的教育和管理,引导游客文明观赏动物,不干扰动物正常生活。
(六)在展示过程中,动物园应及时向游客传递动物养护知识和注意事项,提高游客对动物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七)动物园应定期对展示区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设备的完好和安全。
(八)对于具有攻击性或危险性的动物展示,动物园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安全警示标识,确保游客安全。
四、保护管理(一)动物园应积极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加强濒危物种的保护和研究。
(二)动物园应积极参与国际和国内野生动物保护合作与交流,推广先进的保护技术和管理经验。
动物园内野生动物饲养管理探讨

动物园内野生动物饲养管理探讨摘要:野生动物生活环境随着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也发生着改变,人类对生态资源的过度消耗,造成部分野生动物处于濒危时期,为了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繁衍生息,将野生动物迁至动物园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本文结合实际调研情况,针对野生动物饲养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因素进行深入探讨,为动物园饲养野生动物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动物园;野生动物;饲养管理;对策;野生动物由生态环境向动物园环境转变过程中,其饲养管理具有特殊性。
由于不同物种的生活习性与生活规律不同,动物园需要制定不同的饲养管理方法与饲料配比方案,更好地适用于不同野生动物的营养需求。
1.饲养管理的特殊性分析1.1饲料种类多样化野生动物栖息环境复杂,且种类繁多,不同野生动物对食性的需求也不同。
动物园必须在了解不同野生动物食性的基础上,加强营养均衡发展,更科学地对其饲料进行合理化配比,充分满足野生动物营养均衡,使野生动物更快适应动物园环境同时健康地繁衍后代。
1. 2 日粮配置根据多年的驯养与研究,部分野生动物的饲养标准都已达到了专业水准,如梅花鹿、鸵鸟、天鹅、东北虎等,但还有部分珍稀动物与濒临灭绝的物种目前还没有针对性的日粮配置标准,由于野生动物的驯养程度与家禽家畜无法相较,需要动物园在野生动物日常生活反映中对其进行反复观察与试验,结合其总食物摄入量与总排量,对动物的采食性、健康面貌和生育状况等进行祥细记载,并以此制定精确的日粮标准,促进日粮配比的不断完善[1]。
1. 3 不同野生动物饲喂方式不同不同的野生动物食性决定其饲喂方式也不同,动物园在饲养过程中,需依据野生动物的不同种类,在满足其营养的同时对每日食量、饲养时间进行有效把控。
以哺乳类和草食类为例,对于哺乳类动物,将精饲料混合之后,可将其蒸成团状,按标准的投喂量进行发放。
而对于草食动物,管理人员可以在其草类饲料中,根据不同草食动物的需求发放颗粒料等精饲料的饲喂,促进其营养均衡。
动物园工作人员如何进行动物园的动物饲养计划和管理

动物园工作人员如何进行动物园的动物饲养计划和管理动物园是一个供人们观赏各种动物的场所,而动物饲养计划和管理是动物园工作人员必须面对的重要任务。
合理的饲养计划和科学的管理能够确保动物的福利和安全,提供给游客们一个良好的观赏环境。
本文将介绍动物园工作人员如何进行动物园的动物饲养计划和管理。
一、了解动物的需求在制定饲养计划和管理策略之前,动物园工作人员首先需要了解每种动物的生活习性、饮食需求、寿命和繁殖特性等方面的信息。
这样可以确保动物在园中得到适当的照顾和管理,促进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二、制定饲养计划基于对动物需求的了解,动物园工作人员需要制定合理的饲养计划。
饲养计划应包括每日的饮食安排、饲养环境的建设和日常护理等方面。
此外,工作人员还应考虑到动物园的预算和资源,确保饲养计划的可行性。
1.饮食安排:根据动物喜好和所需营养,制定每个动物的饮食安排。
确保提供充足的食物供应,并调整饮食结构,以满足动物的生理需求。
2.饲养环境的建设:根据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合理设计动物的饲养环境。
提供适当的栖息地、游泳池、爬树架等,以满足动物的运动和行为需求。
3.日常护理:制定动物的日常护理计划,包括清洁、消毒、疫苗接种和医疗监测等。
确保动物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三、管理动物园管理动物园是饲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动物的保护和游客的安全。
1.保护动物:动物园工作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每个动物的健康状况,并及时采取措施处理疾病和受伤。
此外,动物园还应加强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工作,推动种群繁殖并参与野外保护项目。
2.游客安全:确保游客在动物园的参观过程中安全无虞也是工作人员的职责之一。
通过设置牢固的围栏、制定参观规则和安排专业的导游,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游客的安全。
四、科学研究和教育动物园还扮演着科学研究和教育的角色。
工作人员可以配合科学机构进行动物行为研究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动物园也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场所,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展览、讲解和互动活动,向公众传递有关自然保护和野生动物保护的知识。
野生动物园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野生动物园安全管理,保障游客、动物及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维护野生动物园的正常运营秩序,特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管理组织机构1.成立野生动物园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本制度。
2.设立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三、安全管理职责1.安全管理领导小组:(1)制定、修订和完善野生动物园安全管理制度;(2)监督、检查、指导各部门安全管理工作;(3)处理重大安全事故,确保事故调查、处理、整改及时、到位。
2.安全管理办公室:(1)负责制定、实施、监督本制度的具体措施;(2)负责对各部门的安全工作进行定期检查、考核;(3)负责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4)负责收集、整理、上报安全事故及安全隐患信息。
3.各部门:(1)贯彻执行本制度,确保本部门工作安全、有序;(2)落实本部门的安全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安全职责;(3)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4)及时报告安全事故及安全隐患。
四、安全管理制度1.游客安全管理:(1)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提醒游客注意安全;(2)对游客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提高游客安全意识;(3)加强对游客的疏导、引导,防止拥挤、踩踏等事故发生;(4)设置安全通道,确保游客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疏散。
2.动物安全管理:(1)加强动物饲养管理,确保动物健康成长;(2)定期对动物笼舍、设施进行检查、维护,防止动物逃逸;(3)设置隔离区域,防止动物攻击游客;(4)对动物进行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
3.工作人员安全管理:(1)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2)明确各岗位的安全职责,确保工作人员遵守操作规程;(3)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4)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4.设施设备安全管理:(1)定期对设施设备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2)加强对设施设备的监控,防止设备故障引发安全事故;(3)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提醒游客和工作人员注意安全。
野生动物饲养了解各类野生动物的饲养技术和环境要求

野生动物饲养了解各类野生动物的饲养技术和环境要求野生动物饲养:了解各类野生动物的饲养技术和环境要求野生动物是自然界中的珍贵资源,它们对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保护这些珍稀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物种多样性,人类开始采取野生动物饲养的方法,以保持它们的种群数量和保护生境。
本文将探讨各类野生动物的饲养技术和环境要求。
Ⅰ. 哺乳动物的饲养技术和环境要求哺乳动物包括大象、狮子、熊、猴子等。
这些动物对于饲养环境的要求比较高,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1. 动物栖息环境模拟:饲养地要尽量模拟野生环境,提供适宜的栖息地,包括植被、水源等。
例如,大象需要有较大的空间供其自由行动,并且要提供合适的植物作为食物。
2. 饮食需求满足:了解哺乳动物的食性特点,为其提供合适的饲料。
比如狮子是肉食动物,需要提供新鲜的生肉,而猴子则需要提供水果和蔬菜等植物性食物。
3. 疾病防治: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保证动物的健康。
定期对动物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同时,运用合适的防护设施,避免动物之间的传染。
Ⅱ. 鸟类的饲养技术和环境要求鸟类是常见的野生动物,一些珍稀鸟类也被饲养在人工环境下。
在饲养鸟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笼舍设计:根据不同鸟类的习性和体型,设计合适的鸟舍。
舍内应有合适的栖木、巢穴等设施,模拟野外的栖息环境。
2. 饮食提供:了解不同鸟类的食性习惯,提供适宜的饲料。
一些鸟类需要补充额外的营养物质,如钙粉和鸟胡萝卜素等。
3. 温度和光照控制:为了保持鸟类的生理平衡,控制好鸟舍的温度和光照条件,确保其在适宜的环境下生活。
Ⅲ. 爬行动物的饲养技术和环境要求爬行动物主要包括蛇、龟、鳄鱼等。
这些动物的饲养要求有别于哺乳动物和鸟类,需要特别关注以下问题:1. 栖息环境营造:营造适合它们栖息的环境,包括水池、草地和温度适宜的遮阳区等。
例如鳄鱼需要提供水源,而蛇则需要根据具体种类提供合适的温度和湿度。
2. 饮食供应:根据爬行动物的食性特点,提供合适的食物。
动物园动物饲养指南

动物园动物饲养指南动物园是一个让人们近距离接触野生动物的地方,为了保证动物在园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饲养人员需要遵循一定的饲养指南。
本文将从动物的栖息环境、饲料摄取、活动与锻炼等方面,为您介绍动物园动物饲养指南。
一、栖息环境在动物园中,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栖息环境对动物的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动物的栖息环境需求和相应的饲养技巧。
1. 狮子狮子是草原动物,对开放空间有较大的需求。
在饲养狮子时,应提供一个宽敞的地盘,并且需要有足够的遮蔽物供其休息和避雨避寒。
为了模拟其自然栖息环境,可以在园区中植被丰富的地方种植草坪和树木。
2. 老虎老虎是适应森林环境的动物,对于足够的隐蔽空间和高处观望的能力有很高的需求。
在饲养老虎时,需要为其提供一个有足够面积的树林区,以及一个可以爬上观察台的平台。
3. 熊猫熊猫是喜欢竹子的动物,因此,在饲养熊猫时需要提供充足的竹子供其食用。
此外,熊猫对于高处观望和攀爬的需求较大,因此,园区中应设置具有攀爬功能的装置和树木。
二、饲料摄取每种动物都有其特定的饲料摄取需求,饲养人员需要了解并掌握合适的饲养技巧。
1. 鱼类在饲养水生动物时,主要以鱼类为例。
对于不同种类的鱼类,饲养人员需要根据其口齿结构以及食物习惯,选择合适的饲料。
一般来说,鱼类食物包括饲料颗粒和生鱼肉,对于某些肉食性鱼类,还可以适量添加活鱼。
2. 食肉动物对于食肉动物,饲养人员需要提供新鲜的肉类食物。
根据动物的品种和习性,可以选择鸡肉、牛肉、鱼肉等进行喂养。
3. 食草动物食草动物主要以植物为食,饲养人员需要提供新鲜的草料和植物。
在园区中,可以适当种植一些草坪和草本植物,供食草动物食用。
三、活动与锻炼除了饲料摄取外,动物在动物园中也需要进行适当的活动和锻炼,以保持其身体健康。
1. 游泳一些水生动物,如海狮和海豚,需要进行游泳来保持其肌肉发达和身体灵活性。
因此,在饲养这些动物时,应提供一个足够大的水域供其游泳。
2. 牵引有些动物在自然环境中需要进行长距离迁徙,如大象和角马。
动物园动物喂养管理制度

动物园动物喂养管理制度动物园作为一个展示野生动物的场所,担负着保护和喂养动物的责任。
为了确保动物的健康和幸福,建立一套完善的动物喂养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析和讨论动物园动物喂养管理制度的内容和重要性。
一、饲养员培训和监督首先,动物园应对饲养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他们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来照顾动物。
培训内容包括动物营养学知识、行为观察技巧、饲料和药物管理等。
培训旨在提高饲养员的专业素养,使其能够有效地进行动物喂养和管理。
此外,动物园应定期进行饲养员的监督和评估,确保他们按照制度和规定进行工作。
监督机制可以通过定期考核、观察和记录饲养员的行为来实施。
任何违反规定或不当对待动物的行为都应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二、营养饮食的制定和执行动物的营养饮食是其健康和生存的基石。
动物园应制定具体的饲养计划和饲料供应制度,确保动物获得均衡、适宜的饮食。
饲养计划应根据不同动物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
饲养员应准确记录动物的进食量和喂食情况,并及时调整饲料供应以满足其能量和营养需求。
为了确保饲料的质量和安全性,动物园应与专业的饲料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饲料供应商应提供符合动物健康需求的各种饲料,保证无任何有害物质和细菌的污染。
三、环境和设施的优化动物的生活环境和设施直接影响其健康和福祉。
动物园应确保动物的栖息地合理、舒适,并根据动物的习性和需求进行设计和改进。
栖息地应提供足够的空间,以满足动物的活动和休息需求。
同时,应提供合适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以确保动物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设施的设计和布局应考虑到动物的自然行为和需要。
例如,为大型草食动物提供足够的食物供应点和饮水设施,为展示类动物提供可以观察游客但不致干扰动物的观赏区域。
四、行为观察和疾病管理动物园应有一套行为观察制度,旨在监测动物的行为变化和健康状况。
饲养员应经常观察动物的食欲、精神状态和活动水平,并记录相关数据。
任何异常行为或健康问题都应及时报告给兽医部门。
野生动物园饲养管理制度

野生动物园饲养管理制度在野生动物园中,为了确保野生动物的安全和福祉,制定了一套严格的饲养管理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野生动物园的饲养行为,保护动物的权益,同时为游客提供安全、有趣的观赏体验。
一、动物健康管理1. 动物饲养环境:野生动物园应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包括合适的栖息地、温度、湿度等条件。
饲养环境应经过定期检查,确保符合动物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2. 饲养计划:野生动物园应根据动物的特点和需求,制定饲养计划,包括适宜的饮食、运动和繁殖安排。
饲养计划应遵循科学、健康、平衡的原则。
3. 动物营养:野生动物园应提供均衡和适宜的饮食,确保动物获得足够的营养。
饲养员应定期调整饲料类型和数量,以适应动物的生长和发育需求。
4. 动物医疗保健:野生动物园应设立专业的兽医团队,负责动物的医疗保健工作。
兽医团队应定期检查动物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采取预防措施,如免疫接种和驱虫,以防止疾病传播。
5. 动物繁殖管理:野生动物园应设立合适的繁殖计划,以保护濒危物种和维持动物种群的多样性。
繁殖计划应考虑动物的遗传、行为和健康因素,确保繁殖的成功和幼崽的健康成长。
二、动物行为和福利管理1. 人工交流:饲养员应与动物建立信任和紧密的联系。
通过正面的人工交流方式,如训练、游戏和奖励,提高动物的社会能力和适应能力。
2. 活动与刺激:野生动物园应提供丰富多样的刺激和活动,使动物能够表达其天性和行为。
例如,提供设施和设备,使动物能够攀爬、游泳和搜索食物等。
3. 社交和群体行为:对于群居动物,野生动物园应当提供适宜的社交环境,使其能够进行自然的社会行为。
应避免孤独的情况发生,保证动物的心理福利。
4. 自然模拟:野生动物园应尽可能模拟动物的自然栖息地和生活方式。
例如,提供丛林、草原或河流等适合动物生活的区域,并保证动物可以在其中自由活动。
5. 观察和监测:饲养员应定期观察和监测动物的行为和生理指标,以评估其福祉状况。
如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来改善。
动物园管理制度

动物园管理制度一、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动物园的管理制度,确保动物园的正常运营和动物的福利。
动物园作为一个独特的场所,需要特定的管理措施来保护动物的安全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动物园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动物饲养、安全管理、游客服务等。
二、动物饲养管理1. 动物饲养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动物的特点和需求有深入了解。
2. 动物园应建立适宜的动物饲养环境,包括合理的栖息地、饲料供应和水源等。
3. 动物的饮食应符合其营养需要,并定期进行体检和防疫措施。
4. 饲养人员应定期记录和报告动物的饲养情况,包括饲料使用情况、动物健康状况等。
三、安全管理1. 动物园应制定紧急预案,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动物和游客的安全。
2. 动物园应加强对动物栖息地和设施的安全检查和维护,及时修复和更新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
3. 动物园应严格控制游客参观区域,防止游客进入动物禁区或对动物进行不当干扰。
四、游客服务1. 动物园应提供清晰的导览图和标识,方便游客的参观和导航。
2. 动物园应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增加游客对动物的了解和保护意识。
3. 动物园应设立咨询台和投诉热线,及时回答游客的疑问和解决游客的问题。
4. 动物园应提供舒适的休息区域和食品服务,以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
五、执法和监管1. 动物园应遵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动物饲养和管理符合法律要求。
2. 相关执法和监管部门应定期对动物园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3. 通过建立动物园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不断提高动物园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六、总结本文档概述了动物园管理制度的各个方面,包括动物饲养、安全管理和游客服务等。
遵守这些管理制度,能够保障动物园的正常运营,保护动物的生活质量,提供给游客一个安全和愉快的参观体验。
动物园管理部门将根据本文档的规定,持续改进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野生动物园游览安全管理制度

野生动物园游览安全管理制度野生动物园作为一个具有特殊风险的场所,为了确保游客的安全和动物的福利,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游览安全管理制度。
本文将介绍野生动物园游览安全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并探讨在实际运行中的一些应对策略。
1. 野生动物园游览安全管理制度概述野生动物园游览安全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障游客和动物的安全,管理园区内的各项活动,防范各种潜在的风险和安全隐患所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该制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游览安全水平,保障游客和动物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 游览前的准备工作2.1 人员培训为了确保游客的安全,园区应对员工进行全面的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基本的野生动物知识、应急处理方法、游客引导和指引等。
全体员工必须参加并通过培训,取得合格证书方可上岗。
2.2 安全设施和装备检查游览前,必须对游览区域的安全设施和装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完好无损。
例如,安全围栏、观景台、紧急救援设施等。
3. 游览期间的安全管理3.1 游客须知在园区入口处和游览线路的起点设置明显的游客须知牌,告知游客游览期间的注意事项和安全警示。
游客须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保持安静、不喂食动物、不随意触摸野生动物等。
3.2 游览人流管控为了避免游客过量聚集,导致安全隐患,应设置必要的人流引导设施,如标识牌、导览员等,引导游客有序游览。
同时,根据不同的游览区域设置合理的游览人数限制,并进行监控和管理。
3.3 动物饲养管理野生动物园作为保护动物福利的场所,必须对动物饲养和管理进行严格监控。
饲养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并按照规定的饲养方案进行操作。
同时,动物饲养区域应安装安全围栏,并设置相应的警示标志,提醒游客注意保持安全距离。
3.4 应急预案面对突发事件,野生动物园应具备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但不限于火灾、动物逃脱、游客受伤等。
预案应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规定应急处理流程和联系方式,并进行定期演练和检查。
4. 游览后的安全管理4.1 游览区域维护游览结束后,必须对游览区域进行清理和检查,确保环境安全和整洁。
野生动物驯养繁育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野生动物驯养繁育管理,保障驯养繁育人员、野生动物及公众安全,维护生态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区域内所有从事野生动物驯养繁育的单位和个人。
三、管理职责1. 野生动物驯养繁育单位应建立健全野生动物驯养繁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的职责。
2. 野生动物驯养繁育单位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日常安全管理及安全检查工作。
3. 野生动物驯养繁育单位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四、安全管理措施1. 饲养场地安全管理(1)饲养场地应选择远离居民区、交通要道,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场所。
(2)饲养场地应具备稳定的水源、电源供应,确保野生动物正常生长。
(3)饲养场地应设置隔离设施,防止野生动物逃逸。
2. 野生动物安全管理(1)根据野生动物种类、习性,合理配置饲养设施,确保野生动物生活需求。
(2)定期对野生动物进行健康检查,发现疾病及时隔离治疗。
(3)禁止非法猎捕、买卖野生动物,禁止将野生动物放生至野外。
3. 人员安全管理(1)驯养繁育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
(2)驯养繁育人员应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自身安全。
(3)加强消防设施建设,定期进行消防演练。
4. 应急预案(1)制定野生动物逃逸、疾病爆发、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确保应急物资储备充足,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五、监督检查1. 野生动物驯养繁育单位应定期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管理部门应加强对野生动物驯养繁育单位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六、附则1. 本制度由XX野生动物驯养繁育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动物园管理员的工作职责与管理技巧

动物园管理员的工作职责与管理技巧动物园是一个让人们近距离接触野生动物的地方,而动物园管理员则是管理和照顾这些动物的重要人员。
他们不仅需要熟悉动物的习性和需求,还需要运用一系列管理技巧来确保动物园的正常运营。
本文将探讨动物园管理员的工作职责以及管理技巧。
一、动物园管理员的工作职责1. 动物饲养管理:动物园管理员负责确保动物的饲养环境舒适和健康。
他们需要按时给动物提供食物和水源,并确保食物的品质符合动物的需要。
此外,动物的饲养场所需要保持干净,以防止细菌滋生和疾病传播。
2. 动物行为观察与记录:为了确保动物的健康和幸福,动物园管理员需要细心观察动物的行为和习性,并及时记录下来。
通过观察动物的行为,他们可以判断动物是否生病或受到了其他的困扰,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 动物医疗护理:动物园管理员应具备一定的兽医基础知识,以提供基本的动物医疗护理。
他们应熟悉常见的动物疾病和常规治疗方法,并配合兽医为动物提供必要的治疗和护理。
4. 动物展示和教育:作为动物园的重要一环,动物园管理员负责管理动物展示和教育活动。
他们需要合理安排动物展示,提供相关知识给游客,并保证游客的安全和动物的舒适。
5. 动物园安全管理:保证动物园的安全是动物园管理员的首要职责。
他们需要制定并执行紧急疏散计划,定期检查动物栏和其他设施,并确保游客不会对动物造成伤害。
二、动物园管理员的管理技巧1. 团队合作:动物园管理员往往需要和其他员工一起工作,因此良好的团队合作技巧至关重要。
他们需要与兽医、饲养员、教育工作者等协作,共同为动物园的运作共同努力。
2. 沟通能力:与游客、同事和上级的有效沟通是动物园管理员的关键技巧之一。
他们应善于倾听并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意见,并能够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要求。
3. 应急处理能力:突发事件时,动物园管理员需要快速做出决策并采取行动。
他们应具备应急处理能力,能够稳定局势、确保人员和动物的安全。
4. 知识更新:由于动物科学的不断进步,动物园管理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相关知识。
野生动物保护法对野生动物园的规定有哪些

野生动物保护法对野生动物园的规定有哪些野生动物园作为人们亲近和了解野生动物的重要场所,在提供娱乐和教育价值的同时,也需要在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框架下规范运营。
那么,野生动物保护法对野生动物园究竟有哪些规定呢?首先,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规定了野生动物园引进野生动物的严格程序和要求。
野生动物园想要引入新的野生动物物种,必须经过相关主管部门的严格审批。
这一审批过程旨在确保引入的野生动物来源合法,并且其引进不会对原有的生态平衡和物种保护造成负面影响。
同时,对于引进的野生动物,野生动物园需要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和生活条件,以保障它们的健康和福利。
在动物的饲养管理方面,法律要求野生动物园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
这意味着要根据不同物种的生态需求和习性,提供恰当的饮食、住所和活动空间。
例如,对于肉食动物,要保证其有足够的捕猎和运动机会;对于草食动物,要提供充足的优质牧草和水源。
此外,定期的健康检查和疾病防控也是必不可少的,以预防和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疾病,保障动物的生存质量。
对于动物的繁殖,野生动物保护法同样有着明确的规定。
野生动物园进行动物繁殖活动,必须以保护物种、促进物种繁衍为目的,而不能仅仅出于商业利益的考量。
在繁殖过程中,要遵循动物的自然繁殖规律,不得采用强制或不人道的手段。
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的繁殖,更是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制定详细的繁殖计划,并上报相关部门审批。
在动物的展示方面,法律规定野生动物园应当以尊重动物福利和保护动物为前提。
不能为了追求观赏效果而强迫动物进行违背其天性的表演或展示。
展示区域的设计要尽量模拟动物的自然栖息地,减少动物的压力和不适感。
同时,对于一些特别珍稀或敏感的物种,可能会限制其展示的方式和时间,以确保其得到充分的保护。
野生动物保护法还强调了野生动物园在动物保护教育方面的责任。
野生动物园不仅是一个娱乐场所,更是一个教育基地。
它有义务通过各种方式,如设置科普标识、举办讲座、开展互动活动等,向公众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的知识和重要性,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动物保护意识。
野生动物保护法对动物园管理有何要求

野生动物保护法对动物园管理有何要求关键信息项1、动物园资质与许可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许可证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许可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有效期:____________________2、野生动物种类与数量动物名录:____________________动物数量:____________________保护级别:____________________3、动物福利保障饲养环境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医疗保障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心理与行为需求满足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4、安全管理措施人员培训与资质:____________________设施设备安全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应急处理预案:____________________5、教育与科研责任科普活动计划:____________________科研项目与成果:____________________11 动物园资质与许可动物园必须依法取得相关的资质和许可,方可从事野生动物的饲养、展示和保护工作。
许可应明确规定动物园可以饲养和展示的野生动物种类、数量以及许可的有效期限。
在许可范围内,动物园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不得超范围经营。
111 动物园的设立应符合相关的规划和标准,具备适宜的场地、设施和专业人员。
场地应满足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需求,设施应保证动物的安全和福利。
112 定期对许可证进行审查和更新,确保动物园的运营条件和管理水平持续符合要求。
如有变更事项,应及时办理相关手续。
12 野生动物种类与数量动物园应准确记录所饲养的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并按照保护级别进行分类管理。
对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应采取更为严格的保护措施。
121 建立详细的动物档案,包括动物的来源、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信息,以便进行科学管理和保护。
动物园规章制度

动物园规章制度作为一处饲养、展示和保护野生动物的场所,动物园面临许多管理和安全的挑战。
为了确保游客的安全、动物的福利以及保持良好的秩序,动物园必须制定和执行一系列规章制度。
本文将介绍一个典型的动物园的规章制度。
一、入园须知1. 游客须购买有效的门票,所有门票在购买后当日有效。
2. 游客需自觉遵守动物园的规章制度,尊重动物和其他游客。
3. 禁止携带食物、饮料、玻璃器皿等对动物或其他游客的安全有威胁的物品进入动物园内。
二、游览安全规定1. 游客需按照指定路径游览,不得进入禁止游览区域。
2. 禁止与动物进行直接接触,如喂食、触摸等行为。
3. 游客需保持良好的秩序,不得大声喧哗、奔跑或扔掷物品。
4. 禁止攀爬动物围栏、护栏或其他设施。
三、动物保护规定1. 游客不得使用闪光灯等会对动物造成恐惧或伤害的设备拍摄照片。
2. 禁止向动物投掷、喂食非法物品或有害物质。
3. 游客需保持安静,不得向动物敲打或制造噪音。
四、紧急情况处理1. 在火灾、地震等紧急情况下,游客需听从工作人员指挥,共同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2. 案发地点附近的游客应立即离开,并在指定地点聚集,等待进一步指示。
五、游客责任1. 游客应妥善保管个人财物,如有遗失应及时向工作人员报告。
2. 游客应爱护动物园的花草树木以及其他设施,禁止损坏或乱扔垃圾。
六、工作人员责任1. 动物园工作人员应接待游客、解答咨询并维护游客秩序。
2. 工作人员应及时发现和处理游客违规行为或紧急情况,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游客的安全。
3. 工作人员需善待和保护动物,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和医疗保健。
总结:动物园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场所,需要确保游客的游览安全和动物的福利。
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是确保动物园正常运营和保护动物的关键。
游客和工作人员应共同遵守规章制度,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游览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生动物的饲养管理与安全生产第一节动物饲养管理基础知识一、安全生产与安全操作安全生产就是为了饲养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制定的安全制度。
安全操作是为了提高科学饲养管理水平,使饲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而对饲养管理工作的程序做的一些具体规定。
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饲养工作必须遵守安全生产法、安全操作规程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与安全操作是统一不可分的。
只有作到安全生产,才能保证饲养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安全生产与安全操作规程是几十年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换来的,甚至可以说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因此我们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安全操作,在实际饲养管理工作中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与安全操作规程,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它,更好地为饲养管理工作服务。
饲养的野生动物,由于产地、种类、凶猛程度、生活习性等的不同,所需要的设备条因此各种动物的安全生产规定和安全操作规定也不一样,现将总的要求归纳如件也不一样。
下:1. 主管饲养员每天上班后,首先检查兽舍门锁、设备是否有损坏,兽舍及运动场内有无异物,室内温度是否合乎要求,动物的精神、大小便、饮食、睡眠等是否正常,同时清点动物的头数,确保动物、游客、饲养员的安全。
如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并向有关领导汇报,问题解决后再操作。
2.大型动物、凶猛动物以及一些不应接近的中小型动物,串笼后方可进行清扫冲刷。
狮、虎、象、犀牛等大型凶猛动物串笼时要坚持二人操作。
串笼后确定无误方可进入兽舍或运动场操作。
有的动物平时可以接近,但在发情季节要特别注意。
3. 在串动物前,首先要检查准备串往的兽舍或运动场,以及产箱是否有异物,是否有动物,确定无疑方可进行操作。
对于小型鸟、兽可以直接进舍清扫,但要随手关门、上栓,以防逃笼、合笼事故的发生。
4. 每操作完毕一间立即锁门,全部操作完毕做一次全面的检查。
5. 进兽舍或运动场的操作过程中兽舍钥匙由主管饲养员随身携带,不准交给实习生或外地学习人员.操作完毕妥善保管。
6. 徒工在主管饲养员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7. 饲养员给动物喂食、饮水时精神集中,细心观察动物的表情和行为,以防抓伤咬伤。
进入食草动物的兽舍或运动场时随时注意动物用角顶或用蹄踢等。
8. 狮、虎、豹、熊的幼仔.在三月龄内,饲养员可接触饲喂,三月龄以上的幼兽按成年兽进行管理操作;大熊猫一岁以上不得直接接近,十岁以上的公象要串笼操作。
动物的驯化必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接触动物。
9. 各种动物的输出输入、调整兽舍、进行串笼或捕捉保定,有关人员应制定具体方案,经主管领导同意后方可进行。
大中型动物的串笼、保定.事先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并有专人指挥,确保人、兽安全。
10. 每天操作完毕后,各饲养点有人值班看守,劝阻游客投喂、投打、恫吓动物,禁止进入参观栏杆内,确保饲养员、游人和动物的安全。
11. 严格执行值班看守制度,注意观察动物的情况,记录动物日志,坚持交接班制度。
12. 清洁用具及各种工具放到指定地点,以防动物损坏、误食或其他事故的发生。
要准备好应付突发事件的工具,必须放在指定地点。
13. 喂饲料时和清扫时,细心检查饲料和地面是否有异物,以防动物误食。
14. 未经允许非饲养人员不准进入兽舍或运动场。
野生动物可能对饲养人员造成伤害及途径(一)鸟类1 走禽:在繁殖期好斗、攻击人,尤其是食火鸡,常用爪、胸来蹬、撞饲养人员。
2 游禽:在捕捉时要防止被咬伤或被翅膀打伤。
3 涉禽:多数嘴长且锋利、腿长,常啄人或蹬人。
4 猛禽:较凶而灵活。
嘴、爪都能伤人,尤其是小型种类。
5 雉鸡类:捕捉时要防止雄鸡距刺伤或刮伤。
也有用嘴啄伤饲养人员。
6 攀禽:常用嘴、爪伤人。
(二)食草动物部分食草动物的攻击方法:1.奇蹄目:马属动物和貘会攻击捕捉保定人员,特别是马属动物会踢人,操作中捕捉保定人员切忌站在马属动物身体的后面。
2.偶蹄目:(1)猪科:用嘴咬,尤其是雄性的獠牙,都会给捕捉保定人员造成严重的损伤。
(2)河马科:在幼年时饲养员可以接触,一旦体型稍大即会冲击和猛咬。
(3)骆驼科:这一家族成员,会把胃液混加食物向靠近的人喷射,地方狭小时还会咬和践踏,特别是骆驼不但会踢会咬,有时还会试图用自己巨大的身体将人压在腹下。
(4)鹿科:雄性会用头上的干角去顶、挑和用蹄蹬踏,雌鹿还会立起用双前蹄拍打。
要注意,中大型鹿科动物在发情期和产仔时是非常凶险的,此时饲养人员不宜直接接触。
(5)牛科:是指牦牛、野牛、羚牛、各科羚羊和多种长角羚,它们有共同的攻击方式,就是用其头上宽大、坚硬的双角顶撞、挑高、抵刺和蹄踢来防卫和攻击试图靠近的人。
(6)长颈鹿科:会用前后蹄踢,用头颈击打。
(7)犀科:体力强大,顶、靠、踏是非常危险的,通常是将对手撞倒后挑起、践踏或以角深刺和咬。
3.长鼻目:象在动物园之中是很可爱也最具危险性的动物,国内外动物园、驯兽团均不乏伤人的纪录。
它的长牙和长鼻是主要武器,象身躯庞大,而活动灵敏,自身聪明,记忆力强,任何对人的袭击都是致命的。
象可用各种方式伤人,通常是用鼻子抽打、卷拉、猛吹、用脚踢,以及踩踏、身体挤靠,用象牙刺、戳。
由于象体型巨大,我们必须随时注意象的精神变化,脚和身体的位置,有时即使象是无意的,也会造成伤害。
所以在我们日常操作中。
第一:饲养员与象要建立好的感情。
第二:平时要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养成规范的饲养操作规律。
第三:根据饲养环境设备条件,每天进行必要的驯化工作,以利于日后对动物饲养管理。
(三)食肉动物1 犬科:狼、狐、狗等具有特别锋利的犬齿,足以咬穿肌肉,而其臼齿可以咬碎骨头。
尤其是狼,操作中要注意其行为的日常规律,否则一点小的失误都会给饲养人员造成重大的伤害。
2 浣熊科:中小型动物,捕捉时会咬伤、抓伤捕捉人员。
3 熊科:大型的食肉动物,其潜在的危险性乃同类之首,强有力的前掌及锋利的牙齿都会使近距离的人难以生存。
4 猫科:大型猫科动物动作异常敏捷且力量强大,其尖锐的爪和锐利的牙齿都是最有效杀伤武器。
小型猫科动物在捕捉保定时方法不得当也会咬伤、抓伤捕捉人员。
5 大熊猫:国宝,憨厚,十分可爱,看似笨拙,但反应灵敏,行动快捷,其爪和牙齿特别易伤人。
别忘记它随时食肉动物。
(四)杂食动物1.有袋目(有袋的动物)(1)袋鼠科:大型的能以尾立起用后足猛蹬。
各种袋鼠在捕捉时都会咬、抓,并用前脚猛踢,后足猛蹬。
(2)袋熊科:追人而咬,在捕捉时会踢、蹬。
2.翼手目(蝙蝠类)蝙蝠类:大多数很小,但有尖锐、锋利的牙齿。
3.灵长目(1)猩猩科:所有的大型猿都十分强壮,给饲养人员造成的伤害,不死亦重伤。
为了便于操作和对动物的健康保健起见,对隔离的动物,鼓励近身接触驯化,但陌生人与动物接触尽可能的减少,隔着铁栏咬伤人的事件也有发生。
(2)猴科:大型猴类具有危险性,小型猴类对人造成严重伤害较少,但被咬伤抓伤的却是常见的,攻击的速度之快往往是人所不能反应的。
(3)狐猴科:与其它小型猴一样会咬人,集体袭击时对人的伤害很大,也是十分危险的。
(4)懒猴科:大多数体型较小,动作缓慢,但捕捉时会咬伤捕捉者,并往往咬住后不松嘴。
4.啮齿目豪猪科:体型较大的跑动迅速,其长而尖硬的刺能穿过靴子等物而伤及皮肉,个别还有倒钩的刺,穿入身体后很难取出。
体型较小的象刺猬一样亦防咬伤人。
(五)两栖爬行动物1 扬子鳄是以咬和尾部抽打来攻击目标。
2 大鲵是以咬和逃脱来避开威胁。
3 毒蛇是以咬伤中毒和喷毒液来攻击目标。
4 蟒蛇攻击目标主要使用咬、缠、勒等方式。
5 鼋主要是以咬来攻击目标。
6 巨蜥是咬、用尾部抽打来攻击目标。
7 蛤蚧用咬和断尾巴逃跑来对付目标。
四、饲养员的基本安全守则1.主管饲养员每天上班后,首先检查兽舍门锁、设备是否有损坏,兽舍及运动场内有无异物,动物的精神、大小便、饮食、睡眠等是否正常,同时清点动物的头数,如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或汇报有关领导,问题解决后再操作。
2.大型动物、凶猛动物以及一些不应接近的中小型动物,串笼后方可进行清扫冲刷,狮、虎、象、犀牛等大型凶猛动物串笼时要坚持两人操作。
串笼后确定无误方可进入兽舍或运动场操作。
有的动物平时可以接近,但在发情季节和产仔后哺乳期要特别注意。
3.在串动物前,首先要检查准备串往的兽舍或运动场以及产箱是否有异物,是否有动物,确定无疑方可进行操作。
对于小型鸟、兽可以直接进舍清扫,但要随手关门、上栓,以防逃笼、合笼事故发生。
4.每操作完毕一间立即锁门,全部操作完毕做一次全面的检查。
5.进兽舍或运动场的操作过程中兽舍钥匙由主管饲养员随身携带,不准交给实习生或外地学习人员,操作完毕妥善保管。
6.徒工和学习人员应在主管饲养员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不准随意进入动物兽舍。
7.饲养员不准抚摸猛兽,喂食、饮水时精神集中,细心观察动物的表情,以防抓伤咬伤。
进入食草动物的兽舍或运动场时随时注意动物的攻击行为,防止用角顶或用蹄踢等。
8.狮、虎、豹、熊的幼仔,在三月龄内,饲养员可接触饲喂,三月龄以上的幼兽按成年兽进行管理操作;大熊猫一岁以上不得直接接近,十岁以上的公象要串笼操作。
9.各种动物的输出输入、调整兽舍、进行串笼或捕捉保定,有关人员应制定具体方案,经主管领导同意后方可进行。
大中型动物的串笼、保定,事先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并有专人指挥,确保人、兽安全。
10.每天操作完毕后,各饲养点有人值班看守,劝阻游客投喂、投打、恫吓动物,禁止进入参观栏杆内,确保游人和动物的安全。
11.严格执行值班看守制度,注意观察动物的情况,记录动物日志,坚持交接班制度。
12.清洁用具及各种工具放到指定地点,以防动物损坏、误食、有碍园容或其它事故的发生。
13.喂饲料时和清扫时,细心检查异物,以防动物误食。
14.未经允许非饲养人员不准进入兽舍或运动场。
复习思考题:1. 鹿科动物用什么方式攻击人?2. 饲养人员的安全守则是什么?五、野生动物的捕捉工具(一)两栖爬行动物的捕捉工具1.网抄:用于捕捉在水池中的扬子鳄、鼋、鳖、大鲵、蝾螈等动物。
不易伤到动物和人,操作方便。
捕捉扬子鳄、鼋、鳖、大鲵等动物网抄制作方法:用直径0.8 cm钢条制成直径45 cm左右的圈,配上直径3.5 cm,长约140 cm的木制手柄,网兜使用普通、结实的编织袋。
捕捉大鲵和鼋、鳖,使用尼龙窗纱布或细绳编织的网子,网兜部分可以浅一些。
捕捉蝾螈网抄制作方法:用8号或再细一点的铁丝制成直径15-20 cm的带有手柄的圈,网兜使用略粗一点的尼龙窗纱布或编织的网子,深度约6-7 cm就可以了。
2.形钩子:用于捕捉大部分毒蛇、无毒蛇和一些中小型蜥蜴等动物。
按压住动物的颈部和挑起动物都比较方便。
制作方法:用直径0.6 cm的钢条,将前端制成钝锥形并弄成形,安装一根轻质材料制成的,长度约135 cm 左右(除捕捉毒蛇外,其它的长度可以略短一些),直径2.2 cm左右的手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