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度中国网络安全分析报告》之全球简析篇.doc

合集下载

2006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oc

2006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oc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6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目录第一部分调查背景 (2)第二部分调查内容 (2)第三部分相关说明 (3)第四部分调查结果 (4)一、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的宏观概况 (4)二、网民行为意识调查结果 (12)(一)网民个人信息 (12)(二)网民对互联网的使用情况及满意度 (15)(三)网民对互联网热点问题的回答 (18)第五部分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 (22)前言 (22)内容摘要 (23)一、中国互联网络宏观状况 (25)二、网民特征结构 (37)三、网民上网途径 (50)四、网民上网行为 (55)五、非网民状况 (60)六、中国互联网发展差异分析 (66)七、互联网热点应用状况 (71)第六部分调查方法 (73)一、域名数、网站数调查 (73)二、网上联机调查 (73)三、电话抽样调查 (74)第七部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调查支持单位 (77)2005年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 (79)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6/7)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一部分调查背景中国网民人数、网民分布、上网计算机数、信息流量分布、域名注册等方面情况的统计信息,对国家和企业动态掌握互联网络在中国的发展情况,提供决策依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997年,经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联合互联网络单位来实施这项统计工作。

为了使这项工作制度化、正规化,从1998年起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决定于每年1月和7月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统计报告发表后,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被国内外广泛引用。

本次为第18次调查。

该项工作得到了信息产业部等国家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各互联网单位、调查支持网站以及媒体等也对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工作给予了支持与配合,保证了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部分调查内容2006年6月第1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的主要内容为:(一)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的宏观概况包括:中国网民人数中国上网计算机数中国域名数及其地域分布中国网站数及其地域分布中国IP地址总量及其地域分布中国国际出口带宽总量(二)中国网民的相关情况包括:网民基本特征(如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收入状况等)网民对互联网的使用情况及满意度网民对互联网热点问题的认知与行为第三部分相关说明1.网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对网民的定义为:平均每周使用互联网至少1小时的6周岁以上中国公民。

计算机安全-2.1 病毒

计算机安全-2.1 病毒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第 二十八条:" 二十八条:"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 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 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10:51 14
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基本特征 传染性
自我复制,通过多种渠道传播
潜伏性
感染后不一定立刻发作; 依附于其他文件、程序、介质,不被发现
可触发性
触发条件:日期、时间、文件类型
破坏性
破坏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破坏数据的保密性 系统和资源的可用性。
15
10:51
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其它特征 非授权可执行性 寄生性
寄生于其它文件、程序、
隐蔽性
程序隐蔽、传染隐蔽; 不易被发现
5、干扰键盘、喇叭或屏幕,适应胡无法正常操作
病毒干扰键盘操作,如响铃、封锁键盘、换字、抹掉缓 存区字符、输入紊乱等。许多病毒运行时,会使计算机 的喇叭发出响声。病毒扰乱显示的方式很多,如字符跌 落、倒置、显示前一屏、打开对话框、光标下跌、滚屏、 抖动、乱写等。
10:51 22
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
6、攻击CMOS,破坏系统硬件 、攻击CMOS,破坏系统硬件
在机器的CMOS中,保存着系统的重要数据,如系统时钟、 在机器的CMOS中,保存着系统的重要数据,如系统时钟、 磁盘类型和内存容量等,并具有校验和。有的病毒激活 时,能够对CMOS进行写入动作,破坏CMOS中的数据。例 时,能够对CMOS进行写入动作,破坏CMOS中的数据。例 如CIH病毒破坏计算机硬件,乱写某些主板BIOS芯片, CIH病毒破坏计算机硬件,乱写某些主板BIOS芯片, 损坏硬盘。

2006年中国网络安全分析报告之国内网络安全现状篇-read

2006年中国网络安全分析报告之国内网络安全现状篇-read

《2006年度中国网络安全分析报告》之国内网络安全现状篇《2006年度中国网络安全分析报告》(简称《报告》)是中国民间组织——黑客联盟,针对中国互联网安全现状发布的分析报告。

该报告从全球网络及中国网络安全简析、国内网络安全现状、国内计算机病毒现状、国内黑客攻击事件分析、国内网络安全产品以及、网络安全服务等方面,就目前信息安全状况进行了详尽分析和解读。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生产的安全与稳定,风险的控制与防范,是CIO目前最关注的问题。

此次刊登的是《报告》的第二部分——国内网络安全现状篇。

全篇的主要结论是:o网络扮演角色越多,安全问题越大,机会也多;o公共网络安全:网民似乎已经无法自己找到解决之道;o企业网络安全:统安全性问题是主流;o金融网络安全:安全是制约网银发展的主要因素;o教育网络安全:既是攻击发源地,又是极易被攻破的网络。

《2006年度中国网络安全分析报告》第一部分:2006年第38个世界电信日暨首个世界信息社会日的主题是“Promoting Global Cybersecurity”:推进全球网络安全。

这充分体现了人们已经意识到,网络安全已经不是一个潜在的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信息社会现实存在的重大问题;网络安全的问题不能依靠一个国家、一个企业或一种技术来解决,需要全世界范围共同努力来推进和保障。

当前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涵盖网络自身安全、网络运维安全、网络信息安全以及有害信息过滤和溯源在内多个层面。

除涉及用户、网络运营商和国家以外,还涉及互联网上的内容提供商、应用提供商等其他实体。

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互联网发展中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

此外随着下一代电信网的建设、新业务的开展以及网络的开放,传统电信网也不像最初那样安全了。

网络扮演角色越多,安全问题越大,机会也多当前网络已经不仅仅是一个通信平台,同时也扮演了虚拟社会、重要媒体、商务平台、娱乐平台以及知识共享平台等角色。

随着应用的不断开发,未来网络可能会扮演更多的角色。

2006中国信息安全报告与展望630

2006中国信息安全报告与展望630

• 安全漏洞数量明显增多
漏洞报告5990个,日均超过15个,较上年上升58.47% 微软公布了48个安全漏洞,是上年的1.4倍
• 病毒传播仍十分突出
截获的新病毒数量达到72836个,比上年增长一倍多 通过即时通信工具传播的病毒高达270万次,居首位 “间谍软件”感染率剧增,由上年的30%激增到90%
2020/5/12
4
(一)互联网安全威胁日益加剧
• 网络攻击事件频发
境外有22万台主机曾对我国大陆地区发起攻击 我国被篡改网站的总数达到13653 个,其中政 府网站被篡改的数量占14.8%
• “僵尸网络”成为新的安全威胁
共发现67个较大规模的“僵尸网络”,平均每 天发现3万多个活跃的“僵尸”程序
7
(三)网络违法犯罪仍处于上升期
• 利用互联网侵财性类案件较为突出,约占 案件总数的22.3%,较2004年上升近一倍 一是网络诈骗案件; 二是网络盗窃案件; 三是敲诈勒索案件; 四是侵犯知识产权案件 。
2020/5/12
8
(三)网络违法犯罪仍处于上升期
• 网上危害社会管理秩序案件呈现新特点
淫秽色情案件下降一倍,网络赌博案件上 升2倍
2005年,我国自主可控的信息安全产品市场 占有率已达50%
信息安全生产企业近千家,产值超过1亿的 已逾20家
2020/5/12
18
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初具规模
截止到2005年底,教育部共批准46所本科 院校开设信息安全专业,比上年增长一倍 38所专科院校开设了信息安全专业,比上 年增长近12倍
全国高校信息安全专业本科生在校生比上 年增长27.97%
• 完成《信息安全条例》送审稿的起草工作, 信息安全法立法重大问题研究和调研工作 将取得新的成果

关于我国信息化发展状况分析(doc 71页)(正式版)

关于我国信息化发展状况分析(doc 71页)(正式版)

我国信息化发展状况分析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2008年4月正文目录一、对信息化的基本理解---------------------------------------------------- 11.1 信息化的内涵与目标---------------------------------------------------- 11.1.1 信息化的内涵-------------------------------------------------------- 11.1.2 信息化的目标-------------------------------------------------------- 3 1.2 我国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4 1.3 我国信息化的分类与7要素体系------------------------------------- 5 1.4 我国信息化的管理体制------------------------------------------------- 6 1.5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71.5.1 信息化与工业化道路的选择-------------------------------------- 71.5.2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9 1.6 信息化与信息服务业--------------------------------------------------- 111.6.1 信息服务业的涵义及其与电信业的关系---------------------- 111.6.2 信息化与信息服务业--------------------------------------------- 13二、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状况----------------------------------------- 152.1 我国信息化发展状况的总体判断----------------------------------- 15 2.2 国民经济信息化-------------------------------------------------------- 182.2.1 信息化与传统产业改造------------------------------------------ 182.2.2 信息化与发展现代服务业--------------------------------------- 20 2.3 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 232.3.1 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情况------------------------------------ 232.3.2 电子商务发展的基本情况--------------------------------------- 25 2.4 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建设----------------------------------------- 26 2.5 社会信息化-------------------------------------------------------------- 29 2.6 农村信息化-------------------------------------------------------------- 312.7 我国信息化制度环境-------------------------------------------------- 32三、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363.1 国际上的信息化评价体系-------------------------------------------- 363.1.1 部分国际组织制定的信息化评价体系------------------------ 403.1.2 各种评价体系的异同点分析------------------------------------ 42 3.2 我国信息化评价体系-------------------------------------------------- 433.2.2 中国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信息化测评中心--------------- 443.2.3 “信息化发展指数”(IDI)-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 46 3.3 重点信息化领域的评价----------------------------------------------- 483.3.1 电子商务评价体系------------------------------------------------ 483.3.2 电子政务评价体系------------------------------------------------ 493.3.3 制造业信息化指数------------------------------------------------ 50 3.4 中印信息化发展情况比较-------------------------------------------- 51附录: --------------------------------------------------------------------------- 531. 世界经济论坛NRI体系 ----------------------------------------------- 532. 各国制定的信息化评价体系 ------------------------------------------ 533. 中印NRI指数比较 ----------------------------------------------------- 54一、对信息化的基本理解1.1 信息化的内涵与目标1.1.1信息化的内涵“信息化”一词最早由日本学者参照“工业化”于1967年提出,多在亚洲使用,欧美国家较少使用信息化,而一般使用ICT(信息通信技术)或IT一词。

互联网分析报告:网民上网行为(20067)

互联网分析报告:网民上网行为(20067)

互联网分析报告:网民上网行为(20067)四、网民上网行为随着中国互联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互联网,网民队伍日益壮大,同时,经济条件逐步提高,互联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以及工作、学习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

通过分析网民使用互联网的行为习惯,可以较好的了解网民上网的一些基本特征以及互联网与人们日常学习、工作、生活的结合程度,从而更准确的了解和把握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现状。

1.网民使用互联网的时间段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一天中使用互联网时间的差异较大:凌晨1点至早上7点是网民上网比例最低的时间段,从早上8点起上网的比例急剧攀升,在上午10点达到一天当中的第一个小高峰,有31.6%的网民在这一时间上网,11点小幅回落;从12点开始继续攀升并一直持续到下午15点,达到一天当中的第二个高峰,此时上网的网民比例为42.3%,此后上网网民比例再次回落;从晚上19点开始上网人数开始激增,晚上21点达到一天的第三个高峰,也是当日最高点,有60.9%的网民在这一时间上网;21点以后网民上网比例快速回落,回落态势一直持续到凌晨5点达到最低点,此时上网网民比例只有4.1%(如图5.45所示)。

图5.45 网民通常使用互联网的时间与去年同期相比,各个时间段上网的网民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增幅最大的时间段是9~17点,均增加4个百分点以上;其余时间段上网的网民比例的增幅都在3个百分点以内。

由于网民的绝对数量、网民在各个时间段内上网比例、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均是呈增长趋势的,所以网民上网的时间段日趋集中,上网高峰日趋凸显,对互联网的需求也日益扩大(如图5.46所示)。

图5.46 与上年同期相比网民通常使用互联网的时间2.网民上网时间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网民平均每周上网16.5小时。

与去年同期相比,网民每周平均上网时间增加2.5小时,增幅为17.9%。

从CNNIC近几次的同期调查数据来看,网民每周上网时间的起伏较大。

【金山:中国互联网2006年度信息安全报告(节选)】什么叫互联网时代.docx

【金山:中国互联网2006年度信息安全报告(节选)】什么叫互联网时代.docx

【金山:中国互联网2006年度信息安全报告(节选)】什么叫互联网时代2006年度,国内的互联网环境因接踵而至的信息安全事件一再掀起了波澜。

作为国内领先的信息安全厂商,金山毒霸同数千万国内用户一起见证了对病毒、对流氓软件发出的各种绝击杀手锏。

据金山毒霸全球病毒疫情监测系统的数据,2006年,金山毒霸共截获新增病毒样本总计240156种,主要类型所占的比例如下图所示:回顾刚刚过去的2006年,安全形势具有如下特点:(见表1) 1.2006年电脑病毒的感染率呈爆炸式增长:由于制作工具的泛滥,病毒变种增多。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病毒的制作也逐渐呈现商业化的运作。

某些制作者小组甚至可以根据使用者的要求为其提供针对特定目标的专门版本。

病毒程序的模块化使得病毒制作的门槛降低,很多具备一定计算机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其自行组合。

因此2006年病毒的变种迅速增加,以典型的“灰鸽子”木马为例,高峰时期几乎每天增加10余个不同变种,迄今为止共出现了五、六万余种种变种。

而且这类木马往往通过自我升级功能频繁的进行更新以对抗被杀病毒软件。

病毒制作产业化的趋势在病毒的传播范围上也有所反映,2006年病毒制作者不再追求大面积的传播,而是特定的有针对性的小面积爆发。

同时,制作者通过采用新技术,如不断为其病毒加壳来躲避反病毒软件的查杀。

(见表2) 2.偷:网游,网银盗号现象愈演愈烈:综合2006年的信息安全形势,“经济利益”毫无疑问已经成为病毒制造者最大的驱动力,病毒制造者已经不再是以炫耀自己的技术为目的,也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结成了团伙,有的人负责盗取银行或网游帐号,有的人负责销赃,从而形成了其专有的分工合作模式。

在国际互联网上,向专门发送垃圾电子邮件的出售一个“垃圾邮件包”即可获利――无怪乎各类盗号病毒层出不穷。

这类病毒的传播不再是漫无目的的,而是具有鲜明的指向性。

例如通过游戏网站、网游外挂网站传播木马病毒、盗取用户的相关信息。

简析国际安全形势发展与我国国际安全应对对策探讨论文.doc

简析国际安全形势发展与我国国际安全应对对策探讨论文.doc

[论文摘要]从国际权力结构和大国关系的角度看,新兴大国的地位明显上升,而随着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国际安全形势也进入新的时期,中国也需要作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文章将就国际安全形势的变化及我国国际安全对策的变化进行探讨。

[论文关键词]国际政治国际安全我国国际安全对策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国际安全形势也不断的发生变化。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中东局势动蕩的加剧,以及欧洲债务危机的不断扩大,国际安全形势也日趋复杂化。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新兴国家的兴起,大国间的关系也面临新定位,国际政治秩序也正在不断的调整,整个国际安全形势也随大国间关系的变化,而出现新的趋势。

下文将就国际安全形势的变化,以及我国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行探讨。

一、国际安全形势的发展(一)大国关系发生结构性变化最明显的变化是:西方大国陷入金融危机,影响力明显下降,而新兴大国的地位明显上升。

举例而言,美国深陷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欧洲各国陷入金融危机,它们掌控世界事务的能力被削弱;同时,G20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论坛,为新兴大国的地位的提高提供国际舞台。

在这样的变化进程中,新兴大国在国际关系中的话语权不断增强。

同时,新兴大国各自以积极的外交为解决国际热点问题发挥独特的影响,尽管就当前的形势看,这种结构性变化仅限于经济领域,不过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新兴大国的经济实力和地位的上升必然会逐步延伸到安全领域,尤其是非传统安全领域。

这些新趋势,构成了世界政治多极化的重要表现。

(二)我国地位凸显,中美关系成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在西方饱受经济危机困扰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受到的影响明显比较小,并且继续保持了很高的增长速度。

我国不仅在GDP的数字上表现突出,而且在应对经济危机的过程中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高速火车等新兴产业,在质的方面也有很大的飞跃。

在这种此消彼长的态势下,美国完全支配世界事务已经力不从心,而作为新兴大国代表的我国则成为解决世界经济和全球问题的关键角色之一。

五、手机上网网民分析截止2006...

五、手机上网网民分析截止2006...

五、手机上网网民分析截止2006年12月31日,中国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人数为1700万人,占网民总数的12.4%。

尽管这个数量在13700万人的网民总数中所占比例并不是很高,但这个数据有着深远的意义,这代表着中国网民上网方式、上网终端设备的多样化发展。

1.性别特征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中,男性网民占67.8%,女性网民占32.2%(如图5.53所示)。

与整体网民的性别比例相同,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中,男性占据网民主体,这个比例也高于整体网民中男性网民的比例(如图5.54所示)。

相比较于女性网民,男性网民更加喜欢尝试使用新的上网方式和上网设备。

图5.53 使用手机上网网民性别分布图5.54 整体网民与使用手机上网网民的性别比较2.婚姻状况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中,未婚网民占66.0%,已婚网民占34.0%(如图5.55所示)。

整体网民中,未婚网民占网民的主体,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中婚姻状况的分布亦如此,且在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中未婚的网民更加集中(如图5.56所示)。

图5.55 使用手机上网网民婚姻状况分布图5.56 整体网民与使用手机上网网民婚姻状况比较3.年龄分布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中,18~24岁的网民所占比例最高,为41.7%;其次是25~30岁的网民,所占比例为24.6%;再次是18岁以下的网民,所占比例为16.9%;31~35岁的网民比例为8.2%;36~40岁的网民比例为5.5%;40岁以上的网民所占比例为3.1%(如图5.57所示)。

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年龄分布与整体网民的年龄分布基本情况一致,并且在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中30岁以下的网民更加集中,所占比例高达83.2%(如图5.58所示)。

可见,手机上网这种年轻的上网方式在年轻人中更为普遍。

图5.57 使用手机上网网民年龄分布图5.58 整体网民与使用手机上网网民的年龄分布比较4.网民职业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中,企业单位工作人员所占比例最高为31.5%;其次是学生,所占比例为30.9%;排在其后的是自由职业13.6%;事业单位工作人员8.2%;无业5.9%;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工作人员4.0%;学校教师及行政人员3.3%;其他职业和农民所占比例较小(如图5.59所示)。

人类重大风险评估思路与治理方法——2006—2021年《全球风险报告》综述

人类重大风险评估思路与治理方法——2006—2021年《全球风险报告》综述

人类重大风险评估思路与治理方法——2006—2021年《全球风险报告》综述■ 李 明从2006年开始,世界经济论坛发布《全球风险报告》,至今已有16年。

科技的“两用性”凸显,全球经济、地缘政治等传统风险呈现新样式,环境和社会领域的风险更具全球性,推动了人类在文明进程中对于风险的反思、批判和治理探索,《全球风险报告》顺应需求而生,为人们认知全球风险的全面性、系统性、关联性以及风险治理学习提供了观点、知识和方法。

中国风险治理实践和智慧既为《报告》贡献了中国方案,也可以从《报告》中获得所需的借鉴。

2021年1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并发表题为《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的特别致辞,强调解决时代课题,必须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月19日,世界经济论坛曾发布2021年《全球风险报告》(下称《报告》),全面表述了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世界经济衰退、地缘政治恶化、社会生活极化、科技两面性凸显、人类挑战空前的风险状况和解决路径。

我们借助历年《报告》,对重大风险评估思路与治理方法进行综述和反思。

全球风险领域与背景世界经济论坛从本世纪初开始每年发布的《报告》,有着当代风险发展的历史背景。

从上世纪下半叶开始,在世界各领域频发的全球性、长期性、系统性重大风险和特别重大事件,为人类社会风险状况敲响了警钟,也开始让人类社会认识、评估重大风险,并思考治理思路。

1971年,克劳斯•施瓦布创建了“欧洲管理论坛”,1987年更名为“世界经济论坛”,成为全球最大的探讨世界经济问题的非官方全球性平台,重大风险也成为历年关注的热点话题。

从2006年开始至今,世界经济论坛以专题报告形式,对未来10年的全球风险状况进行全面探讨,主要基于全球经济、地缘政治、环境、社会和科技五大领域发展背景。

首先,在历次工业革命中,为人类带来显著福祉的科学技术,在近几十年来开始日益显现其“两用性”,尤其是风险方面的特征。

2006年全国信息网络安全状况暨计算机病毒疫情调查活动

2006年全国信息网络安全状况暨计算机病毒疫情调查活动

2006年全国信息网络安全状况暨计算机病毒疫情调查活动
主办单位: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
承办单位:新浪网
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
国家反计算机入侵和防病毒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
各地信息网络安全协会
安博士、东方飞塔、冠群金辰、江民、金山、卡巴斯基、NAI、趋势科技、瑞星、赛门铁克(按拼音排序)
2006年全国信息网络安全状况暨计算机病毒疫情调查表
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制
1、网络安全事件是指:针对计算机或网络发起的、能对网络中的数据或系统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造成损害的攻击事件,如网络攻击和传播计算机病毒等。

2、第二部分11题:各种杀毒软件杀毒后的结果报告文件名,建议用户使用“开始/查找/文件或文件夹”对硬盘进行搜索找出该文件。

瑞星(ScanRecord.txt、瑞星查毒结果.txt)
江民(当天查毒日期.log、kv32.log、kvd.log)
kill2000(infect.log)
乐亿阳Kaspersky Anti-virus(\program files\kaspersky labs\kaspersky anti-virus personal\report)
熊猫(panda.rpt 、pavrpto.rpt)
金山(kingsoft/kav2000/logs目录下的*.log)
趋势科技(interscan for nt:iscan.log、interscan for linux:/etc/iscan/virus.log)。

国信办发布《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6》

国信办发布《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6》

国信办发布《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6》国信办发布《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6》3月17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发布了《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6》(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对2005年我国信息化发展所取得的重要成效和突出进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总结,并对2006年我国信息化发展进行了展望。

“报告”全文5万余字,包括“十五”期间我国信息化发展状况、经济领域信息化、社会领域信息化、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安全、信息化环境、2006年我国信息化展望10个部分。

据介绍,有120多位专家、44个部委、47个地方信息化主管部门以及一些企业也参与了参与本次“报告”的编写工作。

与去年7月发布的《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5》相比,本“报告”在材料的选择上更加注重战略指导思想的落实以及各项工作实际效果的反映;同时,“报告”也更加注重“用数据说话”,全文引用具体数据达到689个。

此外,“报告”还引用了大量有代表性以及现实意义的实例,突出了亮点,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意义。

《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6》已由中国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来源:中国信息界网)信息化办公室举行发布会总结我国信息化发展成绩随着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和信息化“十一五”专项规划的贯彻实施,我国信息化发展已取得重要成效和突出进展。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1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总结了我国经济领域信息化、社会领域信息化、电子政务、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成绩。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信息化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提升产业竞争力方面的作用逐步显现。

推广信息应用技术日益成为破解“三农”问题、振兴装备制造业、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促进节能降耗的重要手段。

全国97%的地市和80%的县级农业部门都设有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机构、农业信息员发展到18万人,初步建立了从上到下的农业信息化队伍。

在教育、文化、劳动和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和灾害预警等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工作的建设日益完善:逾九成的高校、约6%的中小学和35%的中职学校基本建成校园网;我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建成开通并试运行,接入了近70所高校;“大学数字博物馆建设工程”已完成了18家大学的数字博物馆建设;数字化藏品资源总量已超过10万件,对高校教学、科研和社会科普起到了很好的支持服务作用;网络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和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05年底,网络高等教育累计注册420多万人;“十五”期间,全国每天接受气象服务的公众超过十亿人次,手机气象短信用户已达3300万。

最新电子商务论文参考文献【7篇】

最新电子商务论文参考文献【7篇】

最新电子商务论文参考文献【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最新电子商务论文参考文献【7篇】一段充实而忙碌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我们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我们该怎么去写毕业论文呢?下面是本店铺辛苦为大家带来的最新电子商务论文参考文献【7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世界病毒排行

世界病毒排行

世界病毒排行在世界,病毒多得数不胜数,危害也甚大,下面由店铺给你做出详细的介绍,介绍下世界病毒排行!希望对你有帮助!NO1. CIH病毒最有名的当然是CIH了.CIH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是Internet和电子邮件,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会通过软盘或光盘的交流传播他的破坏方式是:CIH病毒只感染Windows 95/98操作系统,从目前分析来看,它对DOS操作系统似乎还没有什么影响,所以,对于仅使用DOS的用户来说,这种病毒似乎并没有什么影响,但如果是Windows 95/98用户就要特别注意了。

正是因为CIH独特地使用了VxD技术,使得这种病毒在Windows环境下传播的实时性和隐蔽性都特别强,使用一般反病毒软件很难发现这种病毒在系统中的传播。

CIH病毒“变种”在每年4月26日(有一种变种是每月26日)都会发作。

发作时硬盘一直转个不停,所有数据都被破坏,硬盘分区信息也将丢失。

CIH病毒发作后,就只有对硬盘进行重新分区了。

再有就是CIH病毒发作时也可能会破坏某些类型主板的电压,改写只读存储器的BIOS,被破坏的主板只能送回原厂修理,重新烧入BIOS。

CIH病毒破坏哪一类BIOS?当然,CIH对BIOS的破坏,也并非想像中的那么可怕。

现在PC机基本上使用两种只读存储器存放BIOS数据,一种是使用传统的ROM或EPROM,另一种就是E2PROM。

厂家事先将BIOS 以特殊手段“烧”入(又称“固化”)到这些存储器中,然后将它们安装在PC机里。

当我们打开计算机电源时,BIOS中程序和数据首先被执行、加载,使得我们的系统能够正确识别机器里安装的各种硬件并调用相应的驱动程序,然后硬盘再开始引导操作系统。

他的防止方式是:现在PC机基本上使用两种只读存储器存放BIOS数据,一种是使用传统的ROM或EPROM,另一种就是E2PROM。

厂家事先将BIOS以特殊手段“烧”入(又称“固化”)到这些存储器中,然后将它们安装在PC机里。

2006网络安全

2006网络安全

• QQ病毒 : • 状态:防火墙关闭,摄像头打开
• 利用GOOGLE查看网络上的摄像头
• 只用打开 关键词为:inurl:"ViewerFrame?Mode="
• 看到TTL值为 128 • TTL值为32 • TTL值为255/64
Windo
6. 病毒表现的特征(1)
(1). 出现系统错误对话

被攻击的用户,如果 病毒攻击失败,则用户的 电脑会出现 LSA Shell 服务异常框,接着出现一 分钟后重启计算机的“系 统关机”框”。
6. 病毒表现的特征(2)
(2). 系统日志中出现 相应记录 如果用户无法 确定自己的电脑是否出现 过上述的异常框或系统重 启提示,还可以通过查看 系统日志的办法确定是否 中毒。方法是,运行事件 查看器程序,查看其中系 统日志,如果出现如图所 示的日志记录,则证明已 经中毒.
7. 病毒的运行过程(1)
该病毒利用了Windows LSASS的一个已知漏洞(MS04-011),这是一 个缓冲溢出漏洞,后果是使远程攻击者完全控制受感染系统。 感染系统:WinNT/Win2000/WinXP/Win2003 病毒长度:15872字节 1、生成病毒文件 病毒运行后,在%Windows%目录下生成自身的拷贝,名称为 avserve.exe,文件长度为15872字节,和在%System%目录下生成 其它病毒文件。例如: c:\win.log : IP地址列表 c:\WINNT\avserve.exe : 蠕虫病毒文件本身 c:\WINNT\system32\11113_up.exe : 可能生成的蠕虫文件本身 c:\WINNT\system32\16843_up.exe : 可能生成的蠕虫文件本身

行政

行政

网络安全问题摘要计算机和通讯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效率。

网络的快速发展都得益于互联网自身的独特优势:开放性和匿名性。

然而也正是这些特征,同时还决定了网络存在着不可避免的信息安全隐患。

本文主要通过介绍目前在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主要安全威胁并提出构建网络安全的防护体系,从而对网络安全的防护策略进行探讨。

网络己成为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方面的重要资源,成为国家软实力的象征。

网络安全事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等各个领域,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如果一个国家不能保证网络信息在采集、存储、传输和认证等方面的安全,就不可能获得信息化的效率和效益,其社会经济生话也难以健康有序地进行,国家安全更无法保障。

当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现状不容乐观。

人们要正确对待信息化进程中所引起的负面影响,采取积极对策,保障我国网络信息的安全。

关键词:网络、安全、对策1、网络安全的内涵2、网络安全的现状据最新统计,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中国的网民总人数为13700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中国网民总人数一年增加了2600万人,增长率为23%。

可以看出中国的网民总数呈快速的发展趋势。

但目前国内使用的操作系统和信息处理芯片等软硬件的核心技术几乎都由国外掌握,各种后门、安全隐患普遍存在,近年来计算机系统漏洞的发现速度加快,大规模蠕虫攻击不断爆发,因此对我们的网络安全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

1、计算机病毒日益猖獗计算机病毒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源于美国。

1984年美国国家计算机安全会议演示了计算机病毒试验,提出了“病毒”这个术语。

1988年的“Internet网络事件”发生后,才开始了大规模的反病毒技术研究。

有资料统计:现己有上万种计算机病毒在全世界广泛流传。

计算机系统自身的结构造成计算机病毒的产生,而信息共享却是病毒生存和传播的基础和手段。

计算机病毒是一段程序,它通过修改其它程序,将自身嵌入即实现对其它程序的传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度中国网络安全分析报告》之全球简析篇《2006年度中国网络安全分析报告》(简称《报告》)是中国民间组织——黑客联盟,针对中国互联网安全现状发布的分析报告。

该报告从全球网络及中国网络安全简析、国内网络安全现状、国内计算机病毒现状、国内黑客攻击事件分析、国内网络安全产品以及、网络安全服务等方面,就目前信息安全状况进行了详尽分析和解读。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生产的安全与稳定,风险的控制与防范,是CIO目前最关注的问题。

此次刊登的是《报告》的第一部分——全球简析篇。

全球简析篇的的主要结论是:•两部法规正式实施对于信息安全产业产生了标志性的影响;•流氓软件的数量成倍翻番,基本上形成了完整的黑色产业链;•“僵尸网络”通过宽带影响着中国五分之一的台式电脑系统;•内容安全产品水平参差不齐,阻碍相关市场健康形成;•垃圾邮件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

2006年10月,《InformationWeek》研究部和埃森哲咨询公司(Accenture,下称埃森哲)合作进行了第九年度“全球安全调查”,调查全面揭示了商业计算环境所面临的各种威胁。

在受访者当中,有57%的美国公司表示在过去一年中曾遭受病毒攻击,34%曾受到蠕虫的攻击,18%经历了拒绝服务(Denial-of-Service, DoS)攻击。

另外,网络攻击和身份窃取发生的比例分别为9%和8%;而中国的情形更差一些,有23%的公司表示其客户数据安全受到威胁,另有27%的公司遭受了身份窃取形式的攻击。

因此,受访的2193名安全专家和商业科技经理中有48%的人表示:对安全的复杂性进行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2005 年和2006年对全球首席信息官(CIO)的两次调查都显示,信息安全始终在CIO关心的问题中排名首位。

IBM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企业信息系统基础架构业务大中华区技术总监周国祥分析说:“调查结果表明,生产的安全与稳定,风险的控制与防范,是CIO目前最关注的问题。

”事实上,企业面对的信息安全问题正在变得复杂化。

从便携设备到可移动存储,再到基于Web的协作应用,乃至基于IP的语音技术(VoIP),每一类新产品都有新的安全问题与之相伴而生。

系统在面临着日趋复杂的威胁的同时,遭受攻击的次数也日益增多。

对此,安全专家和业务技术人员列出了企业所面临的一长串挑战,按比例依次为:提高用户意识(41%)、加强安全策略(36%)、加强对系统访问的控制(26%)、以及获取更多的资源(23%)。

超过半数的业务技术专家表示,当企业现有和以前的雇员企图危及系统安全时,安全技术、政策和培训在阻止其制造安全漏洞方面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

与其他国家相比,内部威胁对美国公司来说更成问题。

去年,将近四分之一的美国公司表示,授权用户和雇员是引起攻击的原因之一,印度公司、中国公司和欧洲公司的相应比例为22%、15%和11%。

其实完全依靠金钱堆砌出来的信息安全防线看似固若金汤,但可能只是外强中干的“马其诺防线”。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信息管理中心主任武骏说:“企业应该有信息安全的规划,按年度逐步实施。

安全更多的是管理层面的问题,不是软件技术所能够全部解决的。

”安全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因此与花费昂贵的硬件产品相比,对内部员工进行良好的安全教育和风险管理事半功倍。

美讯智网络安全有限公司中国区销售总监谢旭东说:“安全教育的手段非常多样,没有一个定式,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发挥创新思维。

”比如,在入职培训时进行系统访问安全、密码安全、电子邮件使用、上网指南、软件安装、防病毒、加密、备份等基本安全知识培训;编写员工安全指南和安全期刊等。

谢旭东说:“事实上,最大的安全元素还是人,企业要激励员工参与到整体安全策略当中。

”2006年的信息安全领域,看上去波澜不惊。

某种程度上说,今年的安全行业延续了去年的沉默,不过在这种看似平静得外表之下,还是有许多事件和现象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例如:僵尸网络大行其道、恶意软件标准艰难出台、内容安全浮出水面、图片垃圾邮件大行其道、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开始试点以及萨班斯法案的出台等,这些算不上标志性的安全事件,或许正在不经意间,为将来的安全行业发展写下了伏笔。

据调查显示,2006年我国网络信息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病毒危害正在不断加剧,同时,隐藏和逃避技术更加高级、金钱利益成为更大的驱动力、隐私和机密数据面临风险提高。

而且,安全威胁已经不限于删除数据,更多的是以金钱为目标的犯罪行为;安全攻击也不再一味追求大规模、大范围,而是向小型化发展,且大多是钓鱼欺骗、数据窃取和犯罪行为。

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僵尸网络,因为这已经成为散布垃圾邮件和钓鱼信息、传播间谍软件和广告软件、集体攻击组织团体、盗取机密信息的重要手段。

1、等级保护与萨班斯法案在2006年,两部法规的正式实施对于信息安全产业产生了标志性的影响,一部是国内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另一部是美国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它们都以法规的形式敦促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对在美国上市的公司提供了合规性要求,使上市公司不得不考虑控制IT风险在内的各种风险。

国内众多在美国上市的公司都纷纷动了起来,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各大电信运营商对人、财、物的投入都非常巨大。

今年,国家积极推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以最大限度避免系统安全漏洞和低级庸俗内容带来的信息安全风险。

这一强制性的安全要求,形成了一种合规性要求,必将逐步带动实际需求并形成持续投入的动力。

作为“十一五”计划的开局年,2006年是国家各机关部委及企事业单位规划五年发展计划的第一年,又适逢国家“等级保护”法案实施、萨班斯(SOX)法案的推行,无论从产业发展阶段、国家政策、外部环境来看,还是借鉴国外的发展规律,都预示着我国的信息安全产业将由此迈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2、流氓软件2006年,流氓软件的数量成倍翻番,并且越来越多地采用电脑病毒的技术,从入侵手段到危害方式上,几乎和恶性电脑病毒无异,其危害也几乎可以和病毒相提并论。

并且,绝大多数流氓软件厂商,采用更为恶劣和隐蔽的办法,大量采用电脑病毒的技术,甚至直接利用病毒来传播、隐藏自己,形成了完整的黑色产业链。

流氓软件已经成为业界打击清理的重点。

9月初,奇虎360安全卫士曾联合其公开征集的“督导委员会”,正式对外公布了一个“恶意软件标准”以及“恶意软件的退出及加入机制”。

该标准定义了恶意软件的两大底线“强制安装”和“无法卸载或者卸载后仍然活动”。

11月,互联网协会组织了30余家公司与机构的代表,对恶意软件的标准进行了商讨,随后颁布了在恶意软件标准草案。

这些都为有效治理和打击流氓软件,提供了理论依据。

3、僵尸网络2006年,“僵尸网络”开始扎根于中国的宽带网络中,影响着中国五分之一的台式电脑系统,威胁着政府、金融机构以及其他行业的计算机安全。

这不是危言耸听。

据全球著名反病毒软件商赛门铁克公司日前发布的《第10期互联网安全威胁报告》显示,根据今年上半年监测的数据,中国拥有的“僵尸网络”电脑数目最多,全世界共有470万台,而中国就占到了近 20%。

而据国内不完全统计,中国拥有的“僵尸网络”电脑数量达到120万台。

由于僵尸网络特有的“隐蔽”特性,对传统的防病毒软件业提出了挑战。

随着我国在诸如“僵尸网络”等内容安全方面威胁的不断加剧,也给与其相关的安全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众多安全厂商纷纷加大了在内容防护、Web过滤、身份管理等方面的投入。

4、内容安全网络内容安全开始成为继防火墙、IDS、网络防病毒之后,安全领域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甚至有人认为内容安全已经成为第二代网络安全产品,其代表的是使用性安全,与其相对的是防火墙等可用性安全产品。

网络内容安全的持续升温让很多软件厂商趋之若鹜,相关产品层出不穷。

但是内容安全产品有相当高的技术门槛,需要较长时间的技术积累,所以有些临时加入该阵营的产品无论从功能上、性能上或是稳定性上都存在相当大的缺憾。

这些产品的存在打击了一些用户对网络内容安全产品的信心,阻碍健康的内容安全产品市场的形成。

5、垃圾邮件自从SMTP协定制定以来,垃圾邮件(Spam)就一直紧跟着电子邮件,成为令全球用户头痛不已的问题,尽管各国政府、组织与IT 厂商,长年致力于立法治理反垃圾邮件、垃圾邮件过滤、身分认证拦劫等法律与技术的设立开发,为此,大家对前景都看好,甚至比尔.盖茨亦乐观地预测,2006年会是垃圾邮件威胁最小的1年,但是,在强大的商业利益,以及僵尸网络攻击的强力灌顶下,不但不会有任何减弱的倾向,甚至还有愈演愈烈之势。

随着AOLSPF(SenderPolicyFramework)、YahooDomainKeys、微软SenderID等身分认证过滤技术的提出,以及当红的行为特征侦测技术,带动反垃圾邮件由静态走向动态过滤的发展趋势,再加上各国政府致力于制定反垃圾邮件法,致使反垃圾邮件的声势不但因此大盛,甚至许多厂商与专家都对打击垃圾邮件的成效,抱持极度乐观的看法。

在2004年年初,比尔.盖茨甚至预测指出,2006年,垃圾邮件将不再成为令人头痛的可怕威胁。

事实果真如此吗?垃圾邮件对于人们所造成的威胁,远比恶意程序来得更加直接,频率也更高,所以,面对已然来临的2006年,垃圾邮件问题到底严不严重?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非常明确的答案。

商业与金钱利益诱惑不断垃圾邮件问题依旧严重就积极面来看,人们对于反垃圾邮件的意识与觉醒程度的确高涨,反垃圾邮件也成为各国政府与各产业一致努力的目标,而垃圾邮件过滤技术的拦劫率,也不负期望地大幅增长,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ederalTradeCommission;FTC)近期的研究报告甚至指出,当前垃圾邮件过滤技术的拦劫率,已可达到96%的极高水准。

但是,反垃圾邮件的发展仍有其悲观的一面,前不久Sophos 公司提出的一份垃圾邮件统计报告,即可看出,垃圾邮件仍然是人们日常生活上最常见的一大困扰。

该报告指出,网络用户每天收到30封以下垃圾邮件的比例达39%,30~60封有32%,100封以上,也有15%之多。

报告指出,每位用户平均1年至少要耗费30小时,来进行垃圾邮件的删除工作。

再来就当前垃圾邮件的内容性质来看,根据调查统计指出,其中以情色类最高(87%),其次依序为网路购物类、投资理财类、瘦身美容类;而就Sophos公司2005年年度安全威胁报告的内容来看,药品推销(40%)成为2005年垃圾邮件之冠,情色类邮件则居次。

此外,股票投资类邮件则是增长最快的垃圾邮件类别,其中,尤以股票诈骗邮件最具威胁性,证据显示,骇客借由这类邮件来炒作哄抬股票,并从中获利成为一大趋势。

由此看来,不论药品、色情或诈骗,都与商业与金钱利益有着纠葛不清的利害关系,而这也是当前垃圾邮件持续危害的最大动力来源之一,绝非藉由过滤技术就能完成根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