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柜布线与查线方法

合集下载

电气控制柜的布线要求

电气控制柜的布线要求

电气控制柜的布线要求1.控制柜布线应考虑电路的功能需求及设备的布局,合理划分布线区域。

常见的电气设备包括电源开关、电能计量仪表、保险丝、断路器、继电器、PLC、变频器等,应根据设备种类和功用合理布置其位置。

同时,应预留足够的空间以方便后续的维修和检修工作。

2.控制柜布线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如国家电工标准、工业规范等。

布线过程中应注意线缆的选用、连接方式、绝缘处理等。

线缆的选用应根据具体电流、电压和信号要求来选择。

各个线缆之间不应有交叉或纠缠,以免导致干扰和故障。

3.控制柜布线应尽量使电气线缆与控制柜的金属架构保持良好的接地连接,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安全性。

对于一些特殊场合,还应配备综合保护装置,如过电压保护、漏电保护、短路保护等。

此外,应避免电路和设备之间的干扰,为敏感设备提供独立接地。

4.控制柜布线应有明确的标识,以便于操作与维护。

可以采用颜色编码、编号、图形标识等方式,将每个线缆与其相应的设备或终端进行关联标识。

在布线过程中应保持清晰、整齐,以便于查找和排除故障。

5.控制柜布线应避免过于密集或拥挤,要保持一定的间距以方便空气循环和散热。

尤其是对于高功率和频繁运行的设备,应留出足够的空间进行散热和冷却,以避免过热导致设备故障。

6.控制柜布线应考虑电缆的绕线半径和最小弯曲半径,以保证电缆的寿命。

过小的弯曲可能会导致电缆导体损伤和绝缘破裂。

通常应保持电缆的绕线半径不小于电缆直径的10倍。

7.控制柜布线应注意防火和防水措施。

布线区域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并应配备相应防火设施。

对于潮湿或有水汽的场所,应采用防水措施,如选用防水电缆、布置防水套管等。

综上所述,电气控制柜的布线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合理划分布线区域,注意电气设备的布局和位置。

布线过程中应注意线缆的选择、连接方式、接地处理等,保证电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还应注意标识、散热、线缆弯曲半径、防火防水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合理的布线设计和施工,可以提高控制柜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

控制柜布线规范

控制柜布线规范

控制柜布线工艺总体规定一、线槽1、保证主干线槽横平竖直,布放过线槽时保证线槽间接缝要对齐2、线槽要布局合理、美观,布放按“目”字排列;3、线槽用自攻螺丝固定期力矩要合适,不得将线槽拧变形。

4、线槽盖板切缝应垂直整洁,无毛刺和划伤,缝隙不不小于1mm 。

5、1800*800*600 旳控制柜,采用5080 旳线槽600*400*200 旳控制柜,采用3550 旳线槽门上采用2535 旳线槽二、模块布置1、同类型模块要布放在一起,左右、上下要排列整洁,;2、不一样模块间布放要留有一定旳间隔,以减少其互相间干扰,同步也是对各模块单元旳划分;3、不一样种类旳模块如高度或宽度不一样,布放时在不影响其功能旳前提下取两种模块旳中线对齐。

4、模块布放安装时,应尽量将高度相似旳部件放到一排,一是为了美观,二是为了布放线槽和接线时以便。

5、控制柜采用前维护式,所有模块应考虑到后来拆卸更换。

三、接线端子排1、接线端子排一般排放在控制柜或控制台旳最下方,如有接地铜条则接地铜条安装在最下方;2、每排接线端子应有上下两条过线槽;(一般指信号线和控制线)3、接线端子在所有线都接完之后要将空接线端子排上旳螺丝拧紧,以免在运送过程中丢失,4、接线端子在安装时应留有10%-15%旳余量。

四、线号管1、同一线径旳线,采用同线径旳线号管,如两根共用一种号码管可合适加粗;2、线号管文字方向遵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旳规则;3、在接完所有线之后要将同一单元内所有套管对齐,文字朝外,以便与检修。

4、所有号码管统一长度为18mm,动力线字号为4 号字,信号线为3 号字。

五、线缆1、动力线动力线要根据接触器电流选择合适旳线径,三相线路按黄、绿、红次序排放,零线使用蓝色。

2、信号线1.线缆走向要横平竖直,两端必须将冷压头(又名插针)压上;2.线缆布置时要顺滑,防止硬拉乱扯,不能对器件产生拉扯力,为后来维修提供以便。

3.不在线槽内旳线用缠绕管将其缠起来,保证外面只能看到标号、接头部份;4.信号线和电缆线应尽量防止重叠,以免产生干扰。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范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范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范一、元器件安装1.1前提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

●适用条件●需要的灭弧距离●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对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1.2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1.3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1.4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1.5必须按图安装(如果有图)1.6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下1.7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1.8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

元件名称安装高度(m):●指示仪表、指示灯 0.6-2.0●电能计量仪表0.6-1.8●控制开关、按钮0.6-2.0●紧急操作件00.8-1.6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操作方便。

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维修容易。

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 4.4 条的规定。

●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1.9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

1.10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矩。

1.11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1.12对于发热元件(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 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

额定功率率为75W 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

下图为错误接法:1.13所有电器元件及附件,均应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板上,不得悬吊在电器及连线上。

1.14接线面每个元件的附近有标牌,标注应与图纸相符。

除元件本身附有供填写的标志牌外,标志牌不得固定在元件本体上。

(1)端子的标识1.15 标号应完整、清晰、牢固。

标号粘贴位置应明确、醒目。

(2)双重的标识1.16 安装于面板、门板上的元件、、其标号应粘贴于面板及门板背面元件下方,如下方无位置时可贴于左方,但粘贴位置尽可能一致,(3)门上的器件1.17 保护接地地连续性⏹保护接地连续性利用有效接线来保证。

电控柜设计及布线安装指南

电控柜设计及布线安装指南

电控柜设计及安装指导资深主任工程师TSC 王兆宇引言EMC是电控系统质量重要的方面。

直接影响电气设备的运行可靠性;¾直接影响电气设备的运行可靠性¾影响设备生产的连续性及安全性;¾影响调试时间的长短;¾对电控系统的品质有很大影响。

此PPT的建议基于¾最佳实践和施耐德柜体OKKEN和Blokset柜的生产经验;¾专为设计、盘厂和安装人员使用;¾EMC 安装规范;目录电气原理图设计、元器件选型柜体装配、布局设计、电控设备安装母排安装,一、二次回路接线、出厂调试现场接线现场调试交付客户1电气原理图设计2.电子元器件选型和附件选型3. 电控柜安装、抽屉装配46一次二次回路接线4.母排装配5. 主要元器件安装、布局6. 一次、二次回路接线7.EMC 安装指南8. 网络通讯接线9. 电气测试现场调试10.设备安全性能1.电气原理图的设计2.4电子元器件选型和附件选型3. 电控柜安装、抽屉装配4. 母排装配5. 主要元器件的安装、布局6. 一次、二次回路接线7. EMC 安装指南8. 网络通信的接线99. 电气测试10. 设备安全性能元器件安装指导原则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与图纸是否相符、有无损坏 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保证操作方便、维修容易保证操作方便维修容易标号应完整、标号粘贴位置应明确、醒目元器件安装指导原则续对于发热元件(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 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

额定功率为75W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符合元件规定额定功率为75W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 安装因振动易损坏的元件时,应在元件和安装板之间加装橡胶垫减震保护接地连续性保护接地连续性利用有效接线来保证。

电气控制柜二次回路布线工艺(一)2024

电气控制柜二次回路布线工艺(一)2024

电气控制柜二次回路布线工艺(一)引言概述:电气控制柜作为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正常运行离不开合理的回路布线工艺。

本文将从布线工艺的角度出发,分析电气控制柜二次回路布线的相关内容,包括线缆选择、回路设计、接线方式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电气控制柜的布线工艺。

正文:一、线缆选择1.1 考虑工作环境:根据不同工作环境的需求,选择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要求的线缆。

1.2 电流容量选择:根据回路所需的电流容量确定线缆的截面积,避免线缆过载或电流不足的情况。

1.3 绝缘材料选择:根据使用环境和安全要求选择合适的线缆绝缘材料,确保线缆的绝缘性能。

二、回路设计2.1 需求分析:明确回路的功能和要求,综合考虑设备连接、信号传输等因素,进行回路设计。

2.2 回路划分:根据设备的功能和控制要求,将回路分为不同的部分,进行细化设计。

2.3 回路连接方式:根据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如并联连接、串联连接等。

2.4 信号隔离设计:对需要进行信号隔离的回路进行设计,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性。

2.5 确定回路编号:为了方便维护和管理,为每个回路分配唯一的编号,确保回路的准确标识。

三、接线方式3.1 接线端子选择:根据回路的电流和电压要求,选择合适的接线端子,确保接线的安全可靠性。

3.2 接线方式选择:根据回路的复杂程度和布线空间的限制,选择合适的接线方式,如集中接线、分布接线等。

3.3 接线顺序安排:根据回路的功能和便于排查故障的考虑,合理安排各个回路的接线顺序。

3.4 接线标识:为了方便维护和排查故障,为每个接线点进行标识,避免接线错误或混乱。

四、布线标准4.1 设备安装要求:根据设备的安装要求进行布线,如设备的间距、散热要求等。

4.2 回路隔离:对不同功能的回路进行合理的隔离,避免干扰和相互影响。

4.3 防护措施:为了防止线缆被外界物体损坏,采取合适的防护措施,如使用护套、保护管等。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范、方法(图解)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范、方法(图解)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范(图解)以下是一个图文并茂的配电柜接线工艺规范教程1 元器件安装1.1 前提: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

适用条件需要的灭弧距离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对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1.2 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1.3 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1.4 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1.5 必须按图安装(如果有图)1.6 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1.7 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1.8 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元件名称安装高度(m)指示仪表、指示灯0.6-2.0电能计量仪表0.6-1.8控制开关、按钮0.6-2.0紧急操作件0.8-1.6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操作方便。

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维修容易。

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4.4 条的规定。

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1.9 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

1.10 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距。

1.11 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1.12 对于发热元件(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 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

额定功率为75W 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

下图为错误接法1.13 所有电器元件及附件,均应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板上,不得悬吊在电器及连线上。

1.14 接线面每个元件的附近有标牌,标注应与图纸相符。

除元件本身附有供填写的标志牌外,标志牌不得固定在元件本体上。

a) 端子的标识1.15 标号应完整、清晰、牢固。

标号粘贴位置应明确、醒目b) 双重的标识1.16 安装于面板、门板上的元件、其标号应粘贴于面板及门板背面元件下方,如下方无位置时可贴于左方,但粘贴位置尽可能一致,c) 门上的器件1.17 保护接地连续性保护接地连续性利用有效接线来保证。

控制柜布线规则范文

控制柜布线规则范文

控制柜布线规则范文1.保持整洁和清晰:控制柜内的布线应该整齐、清晰且易于识别。

电缆和线缆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和布线路径排布,以减少混乱和容易发生故障的可能性。

2.预留足够的空间:在控制柜内布线时,需要预留足够的空间以便于维修、更换和增加设备。

电缆和线缆的长度应允许设备进行延伸和搬移,且不应造成过多的拉力。

3.使用合适的电缆和线缆:控制柜布线应使用符合规定和标准的电缆和线缆。

这些电缆和线缆应具有足够的耐火性、耐磨损性和绝缘性能,以确保安全和可靠的电气连接。

4.分门别类:控制柜的布线应按照不同的功能和系统进行分类和组织。

这样可以方便维修和故障排除,同时也可以减少干扰和故障的可能性。

5.使用合适的颜色标识:为了便于识别和辨认不同的电缆和线缆,可以采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识。

例如,红色可以用于主电源线路,绿色可以用于接地线路,黄色可以用于信号线路等。

6.避免干扰:控制柜内的布线应避免互相干扰和产生电磁干扰。

可以采取屏蔽措施或妥善地布置信号线和电源线,以减少干扰和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7.可靠接地:控制柜内的所有金属部件和设备应进行可靠的接地。

这可以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防止触电和其他电气事故的发生。

8.注意电缆和线缆的容量:控制柜内电缆和线缆的容量应根据设备的功率和电流需求来确定。

过高的电流密度可能会导致过热和火灾的危险,而过低的电流密度可能会降低系统的效率。

9.定期检查和维护:控制柜内的布线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这包括检查电缆和线缆的接头、绝缘和固定情况,以及清理控制柜内的灰尘和杂物。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行业和应用领域的控制柜布线规则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具体布线设计,并确保具备一定的电气安全知识和技能。

电气控制柜(箱)安装接线配线规范

电气控制柜(箱)安装接线配线规范

电气控制柜(箱)安装接线配线规范2014年5月设计文件名称安装接线配线规范文件代码产品型号、名称电气控制柜(箱)共12页。

电气控制柜(箱)安装接线配线规范1.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公司生产的各种低压电气控制柜(箱)、仪表盘及非标准电器产品的安装、接线、配线。

2.目的规范电气控制柜(箱)的安装、接线、配线,提升产品品质。

3.参照标准GB5226.1-2002/I E C 60204-1:2000GB 14048.1-2006GBT 14048.7-2006GBT 14048.8-20064.电控柜(箱)电器元辅件安装规范4.1.电控柜(箱)电器元器件安装规范:4.1.1按产品电气原理图进行安装;根据电气原理图和电气元件清单领取元器件等各类材料。

4.1.2元器件和辅件的代用,须经技术部门同意,并办理代用手续后,方可用于装配。

4.1.3安装前仔细检查元器件是否完整无损,并经入厂检验合格,具有产品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的方可进行装配。

装配过程中如果发现元器件有问题,凡能修复的应及时修复,不能修复的应更换新的元器件。

4.1.4元器件安装和布置必须考虑到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维修容易,牢固可靠,对称一致,整齐美观。

4.1.5装配元器件时,安装件应轻拿轻放,避免震动磕碰变形油漆脱落,所有电镀件的镀层(包括元件本身的电镀件和紧固件)不得有起皮、脱落、发黑、发霉及生锈等现象;4.1.6仪表板、元件板安装,应先衬橡胶条,后上仪表板、元件板;装配板件时允许用木锤轻轻敲打,不允许用铁器猛击。

4.1.7一般大型器件应安装于条架或角钢上,小型器件应安装于座板或板条上。

4.1.8所有元件应按照其制造厂的安装条件(包括使用条件所需的飞弧距离,拆卸灭弧装置需要的空间等)进行安装,对于手动操作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

4.1.9所有电器件(除电阻外),应牢固的固定在滑架或支架上,不得悬吊在其它电器的端子或连接上。

4.1.10安装主回路元器件时,一般应保证上、下器件的B 相接点对正,器件之间应有母线安装的足够距离,数量多的同一型号规格的元器件须安装一致。

电气控制柜连接和布线

电气控制柜连接和布线

电气控制柜连接和布线1、一般要求电气接线和电气连接必须可靠,所采用的连接手段(如接插件、连接线、接线端子等)应能承受所规定的电(电压、电流)、热(内部或外部受热)、机械(拉、压、弯、扭等)和振动的影响。

所有连接,尤其是保护接地电路的连接应牢固,防止意外松脱。

连接方法应适合被连接导线的截面积和性质。

导线和带电的连接件按规定使用时,不应发生过热、松动或造成其他危险的变动。

对铝或铝合金导线及接线端子,要特别考虑电蚀问题。

只有专门设计的端子,才允许一个端子连接两根或多根导线,但一个端子只应连接一根保护导线。

只有提供的端子满足焊接工艺要求才允许焊接连接。

接线座的端子应清楚做出与电路图上相一致的标记。

识别标牌应清晰、耐久,适合于实际环境。

软导线管和电缆的敷设应使液体能排离该装置。

当器件或端子不具备端接多股芯线的条件时,应提供拢合绞芯束的办法。

不允许用焊锡来达到此目的。

屏蔽导线的端接应防止绞合线磨损并应容易拆卸。

接线座的安装和接线应使内部和外部配线不跨越端子。

2、导线和电缆敷设导线和电缆的敷设应使两端子之间无接头或拼接点。

使用带适合防护意外断开的插头/插座组合进行连接,对本条而言不认为是接头。

例外:如果在接线盒中不能提供(接线)端子(例如,对活动机械、带长软电缆的机械;电缆连接超长,使电缆制造厂做不到在一个电缆盘上提供电缆;电缆的修理时由于安装和工作期间机械应力等情况)可以使用接头或拼接。

为满足连接和拆卸电缆和电缆束的需要,应提供足够的附加长度。

电缆端部应夹牢,以防止导线端部的机械应力。

只要可能就应将保护导线靠近有关的负载导线安装,以便减小回路阻抗。

3、不同电路的导线不同电路的导线可以并排放置,可以穿在同一通道(如导线管或电缆管道装置),也可以处于同一多芯电缆中,只要这种安排不削弱各自电路的原有功能。

如果这些电路的工作电压不同,应把它们用适当的遮栏彼此隔开,或者把同一管道内的导线都用最高电压导线的绝缘。

例如,相对相电压用于不接地系统,相对地电压用于接地系统。

电气控制柜二次回路布线工艺,超实用!(一)2024

电气控制柜二次回路布线工艺,超实用!(一)2024

电气控制柜二次回路布线工艺,超实用!(一)引言概述:电气控制柜二次回路布线工艺在电气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布线工艺可以确保电气回路的正常运行,减少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本文将介绍电气控制柜二次回路布线的工艺,并探讨其实用性。

一、合理规划布线路径1. 根据回路的功能和运行要求,确定布线路径。

2. 考虑回路之间的相互干扰,避免信号受干扰导致控制错误。

3. 考虑后续维护和排障的方便性,合理划分布线区域。

二、选用合适的导线和标准1. 根据电流负载和回路长度等因素,选择适当规格的导线。

2. 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导线,确保电气安全和可靠性。

3. 严格控制导线的长度,避免过长导线引起的线损和功率降低。

三、合理安排回路的连接方式1. 选择适当的连接器和接线端子,确保连接可靠性和稳定性。

2. 采用分段连接的方式,便于故障排查和维修。

3. 使用标准的接线图和标识,方便确认回路的连接状态。

四、进行回路的绝缘保护1. 在布线过程中加装绝缘套管或套管帽,保护导线免受机械损伤。

2. 采用绝缘胶带或热缩管对连接处进行绝缘处理。

3. 定期检查和维护绝缘保护措施,确保其有效性。

五、进行回路的接地处理1. 确保回路的接地符合国家标准和安全要求。

2. 使用合适的接地导线,并保证其连接可靠性。

3. 定期检查和测试接地系统,确保其良好的接地效果。

总结:电气控制柜二次回路布线工艺对于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合理规划布线路径、选用合适的导线和标准、合理安排连接方式、进行绝缘保护以及正确接地处理都是确保布线质量的关键。

只有在布线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才能保证电气回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电气控制柜(箱)安装接线配线规范

电气控制柜(箱)安装接线配线规范

WORD格式电气控制柜(箱)安装接线配线规范2014年5月安装接线配线规范设计文件名称文件代码产品型号、名称电气控制柜(箱)共12页。

电气控制柜(箱)安装接线配线规范1.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公司生产的各种低压电气控制柜(箱)、仪表盘及非标准电器产品的安装、接线、配线。

2.目的规范电气控制柜(箱)的安装、接线、配线,提升产品品质。

3.参照标准GB5226.1-2002/IEC60204-1:2000GB14048.1-2006GBT14048.7-2006GBT14048.8-20064.电控柜(箱)电器元辅件安装规范4.1.电控柜(箱)电器元器件安装规范:4.1.1按产品电气原理图进行安装;根据电气原理图和电气元件清单领取元器件等各类材料。

4.1.2元器件和辅件的代用,须经技术部门同意,并办理代用手续后,方可用于装配。

4.1.3安装前仔细检查元器件是否完整无损,并经入厂检验合格,具有产品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的方可进行装配。

装配过程中如果发现元器件有问题,凡能修复的应及时修复,不能修复的应更换新的元器件。

4.1.4元器件安装和布置必须考虑到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维修容易,牢固可靠,对称一致,整齐美观。

4.1.5装配元器件时,安装件应轻拿轻放,避免震动磕碰变形油漆脱落,所有电镀件的镀层(包括元件本身的电镀件和紧固件)不得有起皮、脱落、发黑、发霉及生锈等现象;4.1.6仪表板、元件板安装,应先衬橡胶条,后上仪表板、元件板;装配板件时允许用木锤轻轻敲打,不允许用铁器猛击。

4.1.7一般大型器件应安装于条架或角钢上,小型器件应安装于座板或板条上。

4.1.8所有元件应按照其制造厂的安装条件(包括使用条件所需的飞弧距离,拆卸灭弧装置需要的空间等)进行安装,对于手动操作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

5.器件阻外牢固的固定在滑架或支 架上,吊在的端接上。

6.安装主回路元,上、下器件的B 相正,器安装距离,数量多的 同一格的元安装一致。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范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范

操纵柜接线工艺标准教程1.元器件安装1.1前提: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

适用条件需要的灭弧距离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关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1.2组装前首先瞧明图纸及技术要求1.3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1.4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1.5必须按图安装(要是有图〕1.6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1.7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1.8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元件名称安装高度〔m〕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操作方便。

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维修轻易。

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4.4条的。

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1.9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外表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坦后再涂敷导电膏。

1.10关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重相应的扭距。

1.11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以如下面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1.12关于发热元件(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

额定功率为75W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

以如下面图为错误接法1.13所有电器元件及附件,均应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板上,不得悬吊在电器及连线上。

1.14接线面每个元件的四面有标牌,标注应与图纸相符。

除元件本身附有供填写的标志牌外,标志牌不得固定在元件本体上。

a)端子的标识1.15标号应完整、清楚、牢固。

标号粘贴位置应明确、醒目b)双重的标识1.16安装于面板、门板上的元件、其标号应粘贴于面板及门板反面元件下方,如下方无位置时可贴于左方,但粘贴位置尽可能一致,c)门上的器件1.17保卫接地连续性保卫接地连续性利用有效接线来保证。

控制柜布线与查线方法

控制柜布线与查线方法

控制柜布线与查线⽅法控制柜控制设备布线规范1. 控制柜型号的选择⽬前⽤到的机柜是两种型号,⼀种是⼭东恒源⽯化PLC项⽬的⽹络机柜,尺⼨为600*600*1900mm。

⼀种是洛阳宏利PLC项⽬控制机柜,尺⼨为800*600*2100mm。

可以根据PLC点数的多少和其他元器件多少选择不同的机柜,我们⼀般选⽤800*600*2100 控制机柜。

下⾯主要讨论控制机柜的布线规范,做⼀个统⼀的标准。

2. 主要电⽓元器件的功能与安装说明元器件的布置通常我们⽤到的原件⼤概为以下⼏种:1、开关电源2、⼩型断路器3、PLC模块4、安全栅5、继电器6、接线端⼦7、导轨8、线槽9、导线下⾯就以上原件的作⽤,型号,尺⼨,布置⽅式做⼀下说明。

⼩型断路器我们选⽤的断路器型号⼀般为DZ47系列,品牌主要有德⼒西和正泰。

DZ47系列⼩型断路器是⼀种具有过载与短路双重保护的限流型⾼分断⼩型断路器,适⽤于交流50Hz/60Hz,额定⼯作电压230V / 400V,额定电流⾄63A及以下的电路中,作为线路过载和短路保护之⽤。

DZ 47 -63/□极数壳架等级额定电流设计代号塑料外壳式断路器按极数分类有:a、单极(1P)断路器b、⼆极(2P)断路器c、三极(3P)断路器d、四极(4P)断路器按额定电流分有:6A、10A、16A、20A、25A、32A、40A、50A、63A。

额定⼯作电压:单极为230V/400V,⼆极、三极、四极为400V。

我们⼀般选⽤⼆极断路器,但如果机柜空间⼩的时候,也可以考虑使⽤单极断路器,可以节省空间和成本。

⼩型断路器的尺⼨:断路器⼀般安装在控制柜正⾯第⼀⾏左侧,上下离线槽的距离为50mm。

开关电源:开关电源主要有5V、12V、24V,我们⽤的开关电源是24V 的,主要就是把AC220V交流电转换成DC24V直流电,给控制设备供电。

开关电源主要有明纬开关电源和SIEMENS SITOP电源。

选⽤的电源输出电流⼀般为10A和20A,10A20A开关电源⼀般放在控制柜正⾯第⼀⾏的右侧,上下离线槽的间距为50mm。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范完整版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范完整版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范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范一、元器件安装前提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

适用条件需要的灭弧距离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对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必须按图安装(如果有图)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下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

元件名称安装高度(m):指示仪表、指示灯电能计量仪表控制开关、按钮紧急操作件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操作方便。

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维修容易。

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条的规定。

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

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矩。

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对于发热元件(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

额定功率率为75W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

下图为错误接法:所有电器元件及附件,均应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板上,不得悬吊在电器及连线上。

接线面每个元件的附近有标牌,标注应与图纸相符。

除元件本身附有供填写的标志牌外,标志牌不得固定在元件本体上。

(1)端子的标识标号应完整、清晰、牢固。

标号粘贴位置应明确、醒目。

(2)双重的标识安装于面板、门板上的元件、、其标号应粘贴于面板及门板背面元件下方,如下方无位置时可贴于左方,但粘贴位置尽可能一致,(3)门上的器件保护接地地连续性保护接地连续性利用有效接线来保证。

电气控制柜二次回路布线工艺(二)2024

电气控制柜二次回路布线工艺(二)2024

电气控制柜二次回路布线工艺(二)引言:电气控制柜二次回路布线工艺是在电气控制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电气控制柜内部各个元器件的正确连接和布线方式。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电气控制柜二次回路布线工艺的相关内容。

一、合理规划布线路径1. 根据电气控制柜的功能和布局确定布线路径。

2. 考虑电气控制柜内元器件的连接关系,合理划分布线区域。

3. 避免布线路径交叉,减少信号干扰和电磁干扰的发生。

二、选择适当的导线和接线端子1. 根据电气控制柜的功率和电流要求选择合适的导线。

2. 选择品质可靠、安全性好的接线端子。

3. 采用正确的接线方法,确保导线与接线端子之间的牢固连接。

三、正确连接元器件1. 根据电气控制柜的功能要求,正确连接开关、继电器、断路器等元器件。

2. 注意元器件的输入端和输出端,避免接反。

3. 使用正确的连接方法,确保连接稳定可靠,避免短路和接触不良现象。

四、细致标注和整理布线1. 细致标注导线的编号和终端接线图,方便日后维护和排查故障。

2. 使用整洁的导线束整理,避免导线乱纷纷、绕在一起的现象。

3. 注意导线的长度和弯曲度,避免拉扯和损坏。

五、进行安全检测和调试1. 在布线完成后,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测,确保电气控制柜内部没有短路、接触不良等问题。

2. 进行电气参数的调试,保证电气控制柜的正常运行。

3. 在调试过程中,记录关键参数和调整过程,方便以后的维护和改进。

总结:电气控制柜二次回路布线工艺的正确实施,对保证电气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合理规划布线路径、选择适当的导线和接线端子、正确连接元器件、细致标注和整理布线,以及进行安全检测和调试,都是保证布线工艺质量的关键步骤。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可以提高电气控制柜的使用寿命,减少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柜控制设备布线规范
1. 控制柜型号的选择
目前用到的机柜是两种型号,一种是山东恒源石化PLC项目的网络机柜,尺寸为600*600*1900mm。

一种是洛阳宏利PLC项目控制机柜,尺寸为800*600*2100mm。

可以根据PLC点数的多少和其他元器件多少选择不同的机柜,我们一般选用800*600*2100 控制机柜。

下面主要讨论控制机柜的布线规范,做一个统一的标准。

2. 主要电气元器件的功能与安装说明
元器件的布置
通常我们用到的原件大概为以下几种:
1、开关电源
2、小型断路器
3、PLC模块
4、安全栅
5、继电器
6、接线端子
7、导轨
8、线槽
9、导线
下面就以上原件的作用,型号,尺寸,布置方式做一下说明。

小型断路器
我们选用的断路器型号一般为DZ47系列,品牌主要有德力西和正泰。

DZ47系列小型断路器是一种具有过载与短路双重保护的限流型高分断小型断路器,适用于交流50Hz/60Hz,额定工作电压230V / 400V,额定电流至63A及以下的电路中,作为线路过载和短路保护之用。

DZ 47 -63/□
极数
壳架等级额定电流
设计代号
塑料外壳式断路器
按极数分类有:
a、单极(1P)断路器
b、二极(2P)断路器
c、三极(3P)断路器
d、四极(4P)断路器
按额定电流分有:
6A、10A、16A、20A、25A、32A、40A、50A、63A。

额定工作电压:
单极为230V/400V,二极、三极、四极为400V。

我们一般选用二极断路器,但如果机柜空间小的时候,也可以考虑使用单极断路器,可以节省空间和成本。

小型断路器的尺寸:
断路器一般安装在控制柜正面第一行左侧,上下离线槽的距离为50mm。

开关电源:
开关电源主要有5V、12V、24V,我们用的开关电源是24V 的,主要就是把AC220V交流电转换成DC24V直流电,给控制设备供电。

开关电源主要有明纬开关电源和SIEMENS SITOP电源。

选用的电源输出电流一般为10A和20A,10A
20A
开关电源一般放在控制柜正面第一行的右侧,上下离线槽的间距为50mm。

西门子PLC模块
下表为PLC模块尺寸参数,其它参数及接线方式详见PLC模板规范。

型号宽(mm)高(mm)深(mm)重量(g)CPU312 40 125 130 270
CPU314 40 125 130 280
CPU315-2DP 40 125 130 290
CPU317-2DP 80 125 130 460
CPU315-2DP/PN 80 125 130 460
CPU317-2DP/PN 80 125 130 460
CPU319-3DP/PN 120 125 130 1250
I/O模块40 125 120
电源2A 80 125 130 750
电源5A 80 125 130 740
电源10A 120 125 130 1100
CP340 40 125 120 300
CP341 40 125 120 300
CP343-1 80 125 120 600
IM365 40 125 120 580
IM360 40 125 120 225
IM361 80 125 120 505 以后控制柜PLC导轨一律选用530导轨,在小型网络机柜,模块较少时可以选择480导轨。

选用530导轨的优点是不存在选用模块放不下的问题。

◆安全栅(型号待定)
◆继电器
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

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之间的互动关系。

通常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运作的一种“自动开关”。

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最常用的就是OMRONG中间继电器MY2NJ。

继电器的宽度为20mm,每个导轨最多安装20个继电器。

◆接线端子
接线端子就是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一种配件产品。

我们选用素朴和菲尼克斯接线端子较多。

素朴端子的厚度为5.0mm,菲尼克斯端子的厚度为6.0mm。

每一排导轨最多可放置70个接线端子。

导轨:
我们定制的导轨都是TH35-75(1.0) 1米的,这样可以截成两端,每段0.5米。

◆线槽:
以后统一选用50*80的线槽。

◆导线:
导线颜色和直径的规定GB2681-81
名称颜色直径(mm)
220V电源相线红色 1.0
220V电源中性线淡蓝色 1.0
安全接地线黄绿双色 1.0
直流电源正棕色0.75
直流电源负深蓝色0.75
信号线黑色0.75
3. 电气元件相邻间距的规定:
PLC与线槽距离40-60mm
开关电源与线槽的距离40-60 mm
段子排与线槽距离40-60 mm
小保险与线槽的距离40-60 mm
空开如果被线包围住.其与线槽距离40-60. mm
开关电源与空开,接触器,热继电器之间距离80-100. mm
PLC据开关电源与空开,接触器,热继电器之间距离至少100. Mm
控制柜箱查线步骤
1:核对柜体/箱体表面布局
比对台面/箱体表面、侧面的按钮仪表等的实际布局与图纸中的布局。

注意检查:标牌、按钮、旋钮及灯的数量颜色等是否相同;标识内容是否一致;按钮、旋钮和灯的类型是否一致。

(不同的部分注意用笔在图纸上或者柜体上标出)
2:核对柜内/箱内主要元件的布局
检查柜内或箱内PLC、空开、电源、插座等主要元件的数量、型号、布局和图纸上的情况是否一致。

(不同的部分注意用笔在图纸上或者柜体上标出)
3:较对柜内/箱内主电路接线(220V、24V供电)
1)柜内/箱内220V电源供电进线端子上口到第一个空开上口(一般为2P空开,有1和3端)的连接,220V电源供电进线端子上口到220V电源指示灯的连接。

2)第一个空开下口(一般为2P空开,有2和4端)到端子(该端子用于其他220V空开的供电)上口的连接,该端子下口到其他220V 空开上口(一般为2P空开,有1和3端)及部分220V端子上口的连接。

注:一般情况下相邻几个220V供电的2P空开的L端会用短接线短接,N端也会用短接线短接,以实现空开之间的并联。

同时注意检查220V是否有短路,如果有短路应立即排除。

3)2)中提及的其他220V空开下口(一般为2P空开,有2和4端)到与之相连的端子上口的连接;2)中提及的其他220V空开下口(一般为2P空开,有2和4端)到PS407、PS307、明伟电源及三眼插座的L 和N端的连接。

PS407、PS307、明伟电源、三眼插座的PE与接地母排的连接。

4)PS407、PS307电源模块24V的L+、M-与IM153接口模块的L+、M-的连接;
给PLC模块供电的明伟电源24V的+与PLC模块的上部的空开
上口(一般为1p的1)的连接,给PLC模块供电的24V明伟电源的-与M-端(接地母排)的连接;空开(与给PLC模块供电的明伟电源24V的+连接的那些空开)的下口与PLC模块上的需要接24V+的点的连接;PLC模块上需要接24V-的点与M-端(接地母排)的连接;
给现场的仪表,阀门,交换机等供电的明伟电源24V的+和与仪表、阀门、交换机等需供24V的设备连接的空开的上口(一般为1p 的1)的连接,给现场的仪表,阀门,交换机等供电的明伟电源24V 的-与M-端(接地母排)的连接;这些空开(仪表、阀门、交换机等需供24V的设备连接的空开)的下口与相应的端子连接,给现场的仪表,阀门,交换机等供电的明伟电源24V的-与相应端子的连接。

4:较对柜内/箱内控制信号接线(220V、24V供电)
输入部分:
1)端子(引24V+电源,给外设传感器供电,与24V空开下口相接)与对应空开下口的连接。

2)端子(与外设传感器下口相接的端子相连接的端子)与PLC 模块上输入点的连接。

3)按钮、旋钮等与PLC模块输入点的连接。

检查旋钮、按钮时得有个人按下钮去,顺便检测按钮的好坏。

如果检测连接不通,有可能是线路连接有问题;也有可能是按钮、旋钮有问题,如旋钮背后的触点选择有误(触点该用常闭的,不小心用成常开的);还有按钮后面的螺丝没有拧紧,导致按钮动作时,触点行程不到位,致万用表检测电路仍然显示不通
4)备用端子与PLC模块上输入点的连接。

输出部分:
1)PLC输出点与24V指示灯上口的连接;24V指示灯下口与M-端(接地母排)的连接。

2)PLC输出点与输出继电器线圈上口的连接;输出继电器线圈下口与M-端(接地母排)的连接。

3)输出继电器常开触点上口与24V电源+的连接;输出继电器线圈下口与端子(准备用于接外部被控设备的端子)的连接。

4)PLC模块上输出点与备用端子的连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