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9 秦兵马俑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组19秦兵马俑同步练习(小学语文-有答案)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组19秦兵马俑同步练习填空题1. 根据意思写词语。
例:从高处往下看(俯视)①从高处往低处看________②向四周看________③从低处往高处看________④注意地看________2. 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________领(jiānɡ jiànɡ) 身________短甲(zháo zhuó)匀________(chēnɡ chèn)________上征程(tā tà)________乎(sì shì) 俑________(kēnɡ kānɡ)3. 比一比,再组词。
靡________ 搏________ 魁________磨________ 博________ 魄________4. 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无论……都…… 不仅……而且……如果……就…… 既……又……①兵马俑________规模宏大,________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②________是谁,看到万里长城,________会惊叹这项工程的的伟大。
③________没有太阳,________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现代文阅读阅读短文,完成练习莫高窟①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她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沙丘林立,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
②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
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
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
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③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lún)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mó)自然风光的。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19《秦兵马俑》词语解释新人教版(最新整理)

《秦兵马俑》词语解释【魁梧】(身材)强壮高大.文章指的是将军佣身材魁梧,给人一种冷峻威严的感觉。
【举世无双】人世间没有第二个。
形容极其罕见。
【所向披靡】比喻力量所达到之处,敌人溃散或一切障碍皆被消除。
所向,指风所吹到的地方。
披靡,草木随风倒伏的样子。
【昂首挺胸】仰着头,挺着胸。
形容坚定英勇的样子.【若有所思】好像在思考着什么似的.若,好像。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传神。
【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各地,经历了许多战斗.【久经沙场】形容经历了许多战斗,作战经验丰富.沙场,战场。
【神态自若】神态安详、镇定,充满必胜的信心。
【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一试,在文中是形容战马准备出征的样子。
【殊死拼搏】打仗时拼着性命,竭尽全力。
【绝无仅有】世界罕见,在全世界没有第二处。
【乘】读“shèng”,古时称四匹马拉的车一辆为一乘.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9.秦兵马俑【新版】

鸟瞰.(gǎn) 长征.(zhēng) 搏.(bó)击
统.(tóng)一 风靡.(mǐ) 匀称.(chèn)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guān
②guàn
冠军( ② ) 衣冠( ① ) 皇冠( ① ) ①sǎ ②sā
撒谎( ② ) 播撒( ① ) 撒种( ① ) ①chéng ②shèng
乘法( ① ) 乘除( ① ) 千乘之国( ② )
课文主旨
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 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 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和强烈的 民族自豪感。
推荐阅读 秦将军俑
我曾托人从咸阳捎回秦俑的复制品,保存至今。 这是一尊站立着的将军俑,长约20厘米,宽约7到8 厘米,一只铁皮铅笔盒大小。将军四方脸,浓眉大眼, 唇上有一丛浓密的胡子,修剪得十分整齐,且微成八字 状,上翘,为他的脸平添了一种威武。他微皱双眉,紧 闭嘴唇,像在思考着什么重大问题,也许是在斟酌一项 作战计划吧。将军的双手平直地放在腹前,紧握着,虽
然略显激动却仍不失成竹在胸的风采。这大约是一场激战 前从容不迫的将军们所特有的神情吧。
将军头戴云冠,冠中间插着一根束发的簪子,身着一 件长过膝盖的衣服。这衣服有些像长袍,只是下摆比较宽 大。衣服外面罩了一件短袖铠甲,前甲过后腰收为三角 形,遮挡住膝盖,后甲齐腰。铠甲十分厚,大约是用于保 护人体主要部分,不受敌方武器伤害吧。虽然铠甲看上去 显得笨重,却十分漂亮,前甲上还装饰着粗犷的“菱格 纹”和“云涡纹”。将军的颈上有一个装饰结,系在脖子
南征北战: 到处出征作战,形容经历的战斗很多。 造句:解放战争时期,彭德怀将军常带领军队南 征北战。
所向披靡: 比喻力量所到之处,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造句:我军英勇无敌,所向披靡。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秦兵马俑

跪射俑
跪射俑与立射俑一样,出土于二号坑 东部,所持武器为弓弩,与立射俑一 起组成弩兵军阵。立射俑位于阵表, 而跪射俑位于阵心。跪射俑身穿战袍, 外披铠甲,头顶左侧挽一发髻,脚登 方口齐头翘尖履,左腿蹲曲,右膝着 地,上体微向左侧转,双手在身体右 侧一上一下作握弓状,表现出一个持 弓的单兵操练动作。在跪射俑的雕塑 艺术中,有一点非常可贵,那就是他 们的鞋底,疏密有致的针脚被工匠细 致地刻画出来,反映出极其严格的写 实精神,让后世的观看者从秦代武士 身上感受到一股十分浓郁的生活气息。
(1)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描写了 兵马俑规模宏大?
(2)作者是怎样写出兵马俑规模 宏大这一特点的?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 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 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在 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 南北宽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坑里的 兵马俑也最多,共有六千多个。一号坑上 面,现在已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 走进大厅,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马俑 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 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 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
珍品。仔细端详,神态各异:有的颔首 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 配合,战胜敌人;有的目光炯炯,神态 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 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好像 在听候号角,待命出征;有的凝视远方, 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它们的 身旁,似乎能感受到轻微的呼吸声。
跪射俑是所有出土的兵马俑中,惟一 的发现时就极其完整的兵马俑。他身 后的铠甲上还残留有红色涂层,十分 珍贵。[16]
nǔ
弓弩俑
弓弩俑在秦俑中是一个较 为特殊的兵种,出土于二号坑 东部,所持武器为弓弩,与跪 射俑一起组成弩兵军阵。弓弩 俑位于阵表,身着轻装战袍, 束发挽髻,腰系革带,脚蹬方 口翘尖履,装束轻便灵活。此 姿态正如《吴越春秋》上记载 的“射之道,左足纵,右足横, 左手若扶枝,右手若抱儿,此 正持弩之道也。”立射俑的手 势,与文献记载符合,说明秦 始皇时代射击的技艺已发展到 很高的水平,各种动作已形成 一套规范的模式,并为后世所 承袭。
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秦兵马俑》教案及反思

第19课《秦兵马俑》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积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规模宏大、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神态自若、跃跃欲试、若有所思、惟妙惟肖”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秦兵马俑的规模、类型和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并应用相关资料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秦兵马俑的规模、类型和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1.师生搜集秦兵马俑相关图片,文字资料,有条件可制作课件。
2.学生课前朗读课文三至五遍,不懂的词语查一查字词典。
教学方法:自学指导法教学过程一、以预习为起点,让学生畅谈预读的感受1.了解学情,研读课题。
从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人手,营造初读交流的氛围:从你们的眼睛和神情看,预读了课文19课《秦兵马俑》(板书课题),一定有感受要说,是这样的吗?先引导学生读题(可相机出示挂图),并让学生说出对课题的理解(注意弄清“俑”的意思),再交流预读的突出感受。
2.畅谈感受,板书词语。
在交流感受时,可让学生板书自己概括的重点词语,如“举世无双、享誉世界、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世界第八大奇迹”等。
从整体上基本把握课文。
老师在学生充分畅谈的基础上因势点化,抓住“举世无双、世界第八大奇迹”等相关词语切人,引学生自主探读课文。
3.从读强化,检查识字。
可用生字卡片了解并巩固识认。
检查中,注意引导学生对多笔画字(如“瞰、率、靡、魁”)辨形认读,要求读正确。
二、以自读为重点,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精彩1.读出理解(重在读懂):鼓励学生选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读书,并提示学生用好工具书和相关资料、图片等信息读懂课文,注意发现并积极向自己提出问题。
在充分自读中主动找同学交流互助。
2.读出见解(重在品味):点拨学生在读中注意图文结合,并在自己认为印象深刻和最能吸引自己的句段处多读多品多想,对精妙的词句要读出自己的见解与发现。
如“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是承上启下句、概括了课文主要内容、其中三个词点出了秦兵马俑的突出特点);又如第九自然段中的排比句;再如“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中的“绝无仅有”等。
小学语文四年级人教版上册《秦兵马俑》

一、初读课文
默读课文,标出课文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
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用“—”画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
词语关
享誉世界 神态自若 所向披靡 殊死拼搏
鸟瞰 久经沙场 跃跃欲试 惟妙惟肖
统率 南征北战 若有所思 身材魁梧
词语解释
举世无双:人世间没有第二个。形容极其稀有。 鸟瞰:从高处往下看。 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各地,经历了许多战斗。 所向披靡:在文中指秦军力量强大,征战所到之处, 十分顺利,战绩辉煌。 魁梧:(身材)强壮高大。 昂首挺胸:仰着头,挺着胸。形容坚定英勇的样子。
课文通过对秦兵马俑____的介绍和对兵
马俑____、____的描述,生动的再现了 秦军____、___的宏伟气势。
课文通过对秦兵马俑宏大规模的介绍和
对兵马俑众多类型、鲜明个性的描述, 生动的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 的宏伟气势。
二、学习课文
1、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课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神态各异的兵马俑
神态各异的兵马俑
三、总结升华
秦兵马俑的工艺之复杂,技艺之卓绝,体现
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无论是一个个 形神兼备的官兵,还是一匹匹跃跃欲试的战 马,都是那么个性十足,形态逼真,富有生 气,充满了艺术之美,更展示了中华民族的 强大力量与英雄气概,怎能不让所有中国人 为之骄傲与自豪呢?
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横线画出相关语句。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二、学习课文
2、兵马俑的“个性鲜明,类型众多”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4-7自然段,找一找你能发
现多少种兵马俑。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9课《秦兵马俑》教学设计和精品教案

19、秦兵马俑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8个字只要认识不要求会写。
认识一个多音字“乘”。
能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为: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出示图片,师:同学们,知道图片上画的是什么吗?2、有谁去亲眼看过秦兵马俑?说说你参观后的印象。
师随机点拨:“俑”——古代用木头、泥土等制成的人像,供陪葬用。
3、1974年春天,陕西临潼县的农民在打井时,意外发现了兵马俑的秘密,从此,这支沉睡了两千多年的地下军阵终于重见天日。
(出示课文第一段)齐读。
读了这段话,你收集到什么信息?(给“举世无双、享誉世界”换词,积累同类词。
)4、秦兵马俑的发现轰动了中国,震惊了世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轻轻走近这神秘的军阵,看看它们的庐山真面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思考作者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兵马俑?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2、交流:作者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兵马俑?一方面:规模宏大。
指名读相关段落。
一方面: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指名读相关段落。
这两个方面是用那句话连接起来的?(齐读第3段,体会承上启下的作用)3、2-8小节具体介绍了兵马俑的情况,大家再读读第1和第9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以此分段。
三、聚焦“规模宏大”1、默读,圈圈划划,哪些地方读出规模宏大?2、交流。
体会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列数字、类比、举例子)3、朗读,体会词语意思“鸟瞰(句式“站在山顶向下鸟瞰,站在鸟瞰。
)南征北战、所向披靡”。
第2课时一、品味“类型众多,个性鲜明”1、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课第5单元17 长城18 颐和园19 秦兵马俑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 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 望不到头。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 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万寿山
地图
长廊
昆明湖
大门
长廊 万寿山脚下 万寿山 昆明湖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秦兵马俑在我国西安的临潼出土, 它举世无双,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 文物。
秦兵马俑在我国西安的临潼出土, 它举世无双,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 文物。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文物名称:秦兵马俑 信 息 卡
❖ 占地总面积:_____________ ❖ 兵马俑总数量:___________ ❖ 一号坑总面积:___________ ❖ 一号坑长:_______________ ❖ 一号坑宽:_______________ ❖ 一号坑兵马俑数量:_______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 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 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万寿山上看白塔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 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 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 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 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 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 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 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 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 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步
跪
兵
射
俑
俑
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仔细端详,神态各异:有的颔首低眉,若有 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人; 有的目光炯炯,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 誓为秦国统一天下做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 拳,好像在听侯号角,待命出征;有的凝视 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它们 的身旁,似乎能感受到轻微的呼吸声。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9课

8.自学3~9自然段,完成问题:
• 读一读,画出描写兵马俑外貌、神态、动 作的词。
• 议一议,你喜欢哪一类兵马俑,为什么? • 演一演,根据书上的描写摆一个造型,其
他同学猜猜演的是什么俑。
将军俑
将军俑身材魁 梧,头戴鹖冠,身披 铠甲,手握宝剑,昂 首挺胸.那神态自若 的样子,一看就知道 是久经沙场、重任 在肩。
返回
1.这篇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介绍 兵马俑的?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
课文着重介绍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和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两方面的内容。这 两部分是通过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即“兵 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 明”连接起来的。
2.画出兵马俑描写外貌、神态、动 作的词句。
①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鹖冠,身披铠 甲,昂首挺胸,神态自若,久经沙场,肩负重 任,沉毅多谋;②武士俑体格健壮,体形匀称, 身穿战袍,披挂铠甲,脚蹬战靴,目光炯炯, 威武凝重。刚烈豪爽;③骑兵俑上身着短甲, 左手持弓箭,勇猛善战,坚毅顽强;④马俑形 体健壮,肌肉丰满,跃跃欲试,神气活现,斗 志昂扬……
返回
3.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独具匠心地 选择了恰当的观察视角,运用这样的表 达方式的好处?
作者选用恰当的观察角度,运用恰 当的表达方式,让我们能从中读出中华 民族的伟大,悟出中国人民智慧的伟大。
4.作者在文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有 什么作用?
作者运用了打比方、排比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加以细描,仿佛让我们看到,那 一个个神武的勇士威武不屈地拼死沙场的 高大形象;仿佛让我们倾听到,那一个个威 猛将士思乡念亲的凄婉心声;仿佛让我们感 受到,那一个个兵马俑背后的血泪与辛 酸……
kuí
bó
zhuó
魁梧 拼搏 匀称 身着短甲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秦兵马俑》课文原文

课文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
兵马俑规模宏大。
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50多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
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
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
一号坑上面,现在已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
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形象鲜明。
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站在队伍前列,像是在指挥身后的军吏和士兵行进。
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的高级将领。
武士俑高1.8米左右,体格健壮,体态匀称。
身上穿着战袍,套着铠甲,脚上蹬着前端向上翘起的战靴,头发大多挽成了偏向右侧的发髻。
它们有的握着铜戈,有的擎着利剑,有的拿着盾牌。
个个目光炯炯,双唇紧闭,神态严峻,好像一场大战就在眼前。
骑兵俑上身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足蹬长筒马靴,右手执缰绳,左手持弓箭,随时准备上马冲杀。
车兵俑则分为驭手和军士,驭手居中而立,驾驭着战车,军士分列在战车两侧,保护着驭手。
弓手个个张弓搭箭,两眼盯着前方,或立,或跪,随时准备将利箭射出去。
马俑与真马一般大小,一匹匹形体健壮,肌肉丰满。
那跃跃欲试的样子,好像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踏上征程。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仔细观察,它们神态各异:有的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秦兵马俑》优质课件

这一自然段运用排比句式具体描写 兵马俑的神态各异,个性鲜明。
重难点解析
有的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好 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 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在 暗下决心,誓为秦国同意天下做殊 死搏斗;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 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 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
重难点解析
重难点解析
重难点4
自由朗读第4—7自然段,作者主要抓住 哪些类型作重点介绍的?
主要抓住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和 陶马作重点介绍。
重难点解析
将军俑: 神态自若 武士俑:手持兵器, 整装待发
重难点解析
骑兵俑: 随时准备上马冲杀 陶马:与真马一般大小, 形体健壮,肌肉丰满
重难点解析
重难点5 学习第8自然段,了解兵马俑鲜明的个性。
运用: 段落第一句话确定为中心句,后面利用 一系列其他的说明 秦 兵 马 俑 分 述 总结 举世无双
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绝无仅有
古代劳 动人民 智慧的 结晶
拓展延伸 与名胜古迹有关的诗句
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 ——唐 徐凝《观浙江涛》
梦里相逢西子湖,谁知梦醒却模糊。 ——明 张煌言《忆西湖》
课下作业
1.搜集关于兵马俑的故事,并与同学们分 享。
2.请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来描述一下你的 学校,可以从学校的规模、环境、设施等方面 着手描述。
重难点6 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 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 形象得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 概。 这句话高度概括了秦兵马俑在世界雕塑 史上的重要价值。
写作手法
巧用中心句
含义: 文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例如第 2段“兵马俑规模宏大”是中心句,后 面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和合 理想象的写法。形象的描述了兵马俑的 规模之大。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拼音课文19《秦兵马俑》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拼音课文19《秦qín 兵bīng 马mǎ俑yǒng》秦qín 兵马俑bīngmǎyǒng 在zài 我国wǒguó西安xīān 的de 临潼líntóng 出土chūtǔ,它tā举世无双jǔshìwúshuāng,是shì享誉xiǎngyù世界shìjiè的de 珍贵zhēnguì历史lìshǐ文物wénwù。
兵马俑bīngmǎyǒng 规模guīmó宏大hóngdà。
已yǐ发掘fājué的de 三sān 个gè俑yǒng 坑kēng,总面积zǒngmiànjī近jìn 20000平方米píngfāngmǐ,差不多chàbuduō有yǒu 五十wǔshí个gè篮球场lánqiúchǎng 那么nàyāo 大dà,坑kēng 内nèi 有yǒu 兵马俑bīngmǎyǒng 近jìn 八千bāqiān 个gè。
在zài 三sān 个gè俑yǒng 坑kēng 中zhōng,一yī号hào 坑kēng 最大zuìdà,东西dōngxī长cháng230米mǐ,南北nánběi 宽kuān 62米mǐ,总面积zǒngmiànjī14260平方米píngfāngmǐ;坑kēng 里l i 的de兵马俑bīngmǎyǒng 也yě最多zuìduō,共有gòngyǒu 六千liùqiān 多duō个gè。
一yī号hào 坑kēng上面shàngmian,现在xiànzài 已yǐ盖gài 起qǐ了l e 一yī座zuò巨大jùdà的de 拱形gǒngxíng 大厅dàtīng。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秦兵马俑备课教案

对呀,那一匹匹战马,似乎让我们闻到了浓浓的硝烟味。让咱扪连起来读读这句话。
6、古代的工匠们把一个个兵马俑制作得像真的一样,作者又写得如此栩栩如生,那同学们也要读得活灵活现。全班齐读4~8小节。
7、哪里看出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相机理解:鸟瞰,统率,南征北战,所向披糜。
师:当我们站在巨大的兵马俑坑前,放眼一览那威武军阵时,都会为之惊叹!你能读出自身的这种情感吗?
2、出示: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
3、齐读李光耀先生的这句话。
板书设计:
教后记(教后感):
错例分析(相当于作业情况分析):
课题
19*秦兵马俑
主备教师
教材分析
《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说明性散文,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8个字只要认识不要求会写。认识一个多音字“乘”。能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同学汇报:
出示第3段:
兵马俑不只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3、指名读:
说说“宏大,鲜明”的意思。
(宏大:巨大,宏伟。鲜明:鲜活。)
三、研读主要内容
1、课文哪里介绍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哪几段介绍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同学汇报。
3、过渡:
让我们先睹为快,一起走进兵马俑,去仔细看看这些神态各异的兵马俑吧!老师这里有个要求:
(出示课件)
读: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读4~8小节。
思:想想这几段共介绍了几种兵马俑?
议:向同桌说说你印象最深的是哪种?为什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秦兵马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秦兵马俑的不朽艺术价值,激起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秦兵马俑的特点。
突破方法:让学生在课外搜集资料,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难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法与学法师:引导法。
生:读、议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974年,在陕西临潼县东南秦始皇的骊山陵东侧,发现了三个兵马俑陪葬坑,从中出土了大量刻画精致、形态逼真的兵马俑。
这便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秦兵马俑,被人们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今天,我们也去参观一下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
1、出示课件1,播放图片: 说说你看了图后有什么感受?2、带着你的这种感觉,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
二、初读全文,了解大意 1、快速阅读全文,想想全文主要介绍了兵马俑的什么?找找哪一段是对全文内容的概括。
2、学生汇报: 出示课件2:第3自然段: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3、指名读,说说“宏大,鲜明”的意思。
(宏大:巨大,宏伟。
鲜明:鲜活。
)4、课文哪部分介绍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哪部分介绍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学生汇报。
三、自主探究,学习课文1、出示课件3:自学要求:(1)再自读课文:抓住“规模宏大”一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一下,哪些词句体现了这一特点。
作者采用什么方法介绍的?(举例、列数字)结合理解“统率、所向披靡”(2)再轻声读3——7自然段,感受类型众多: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类型的兵马俑?(3)出示课件4表格:四人小组完成填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秦兵马俑》课后作业
一、拼一拼,写一写:下面的生字你能会写吗?
Gǒng lìxuē guìkuòfén
( )形;军( ); 战( );下( );轮( ); ( )墓
二、读一读,选一选:下面生字的读音你能拿得准吗?
金冠(guān guàn)匀称( chèn chéng)千乘( chéng chèng)之国
着( zhuó zháo )装特殊(shū chū )摩天大厦( xià shà )
三、想一想,填一填:下面的词语搭配你会填吗?想一下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 )的气势;( )的工艺;( )的个性;( )的身材
( )的体格;( )的神态;( )的体态;( )的刀片
四、填一填,读一读:四个字组成的词语是汉语的瑰宝,在文章中运用可以使文章有气势,有韵味,读起来很是舒畅,给人以想象和美感。
在这两篇课文之中就有大量的四个字组成的词语,有的还是成语。
请你先填一填,再读一读,体会一下,然后请你再尝试写一写你积累的词语,写在横线上,看谁写得多。
( )模宏大,所向披( ),类( )众多,( )首挺胸,神态自( )
久经( )场,( )负重任,体态匀( ),张弓( )箭( )空而起
神态各( ),( )兵百万,( )无仅有,( )对碧空,巍然( )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仿一仿,写一写:我们的汉语中有一些词语是有规律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分类来记忆、积累。
请你按照样子和提示写一写你积累的词语。
1、表示很有名气的词语(如,享誉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间含有一对反义词的词语(如,南征北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叠词:(1)、如,惟妙惟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目光炯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跃跃欲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联系课文,写一写:同学们,我们学习课文,不仅要读懂课文的内容,还要善于从课文中学习一些写作的知识和方法,使我们读与写的能力同步发展。
下面我们一起来一试身手吧?
1、这两篇课文所介绍的是我们中国和埃及这两大文明古国中的两处珍贵历史遗产,同学们读完之后一定会有很多感受。
下面就请你回忆一下,想一想你在读这两篇课文的时候都想到了什么?请你把他写下来,写成一段连贯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兵马俑》一文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写____________,另一方面是写_____________。
这;这两方面内容是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连接起来的,这句话在文章中起到了__________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