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格涅夫《门槛》及赏析
门槛-梦屠格涅夫

梦的特点
梦通常是无序的、模糊的、 跳跃的,有时难以回忆和 理解。
梦的功能
梦被认为有多种功能,如 释放情绪、处理日常生活 的记忆、促进大脑神经元 的连接等。
梦的心理学解释
弗洛伊德学派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潜意识 的欲望和冲动的表达,通 过梦境的形式来满足这些 欲望和冲动。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梦是大 脑在睡眠中的一种信息处 理过程,有助于巩固记忆 和学习。
05 门槛-梦的解读
梦与现实的界限
梦境与现实之间的模糊边界
01
屠格涅夫的《门槛》描绘了一个梦境般的世界,其中现实与梦
境的界限变得模糊,使得读者难以区分两者。
梦境对现实的影响
02
通过梦境的描绘,屠格涅夫展示了梦境如何影响人们的情感和
行为,甚至改变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知。
梦境作为潜意识的表达
03
梦境常常被视为人们潜意识的表达,而《门槛》中的梦境则揭
屠格涅夫的创作生涯跨越了19世纪中叶到晚期,他的作品反映了俄国社会转型时期 的社会矛盾和民族问题。
《门槛》的创作背景
《门槛》是屠格涅夫晚年的作品,创 作于1877年。
屠格涅夫通过《门槛》表达了对勇敢 追求真理的女革命家的敬意,同时也 揭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黑暗和腐朽。
当时俄国正处于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的封 建残余势力仍然十分强大,加上资本主义 的进一步发展,使得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成长与蜕变
通过对小说中人物成长 的描绘,启示人们要不 断学习和成长,实现自 我蜕变和提升。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思想启示
《门槛-梦》所传达的思想启示,如对个人命运的关注、对自由和真 理的追求等,对现代读者仍有启示意义。
门槛

门槛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版)《语文》第三册第19课一、课文解读:《门槛》是屠格涅夫晚年作品中思想境界较高的一篇。
作者与革命家一直有来往。
1878年1月,俄国发生了女革命家刺杀彼得堡总督的事件,同时,屠格涅夫受到女革命家彼洛夫斯卡娅活动的影响,受到女友伏列夫斯卡献身精神的感染,对那些俄国的解放事业不惜牺牲一切的英雄钦佩不已。
于是,集她们于“俄罗斯的姑娘”之一身,通过虚幻的梦境,讴歌了俄国社会现实中的优秀分子,着力表现她们的崇高信仰和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
这篇散文诗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门槛”的象征意义以及体味深沉而悲壮的感情。
本文主要应用是“理智象征”与“寓言式象征”,前者是借助于艺术意象去象征抽象的观念或理念;后者是群体象征,且被固定在一个布局中,象征与被象征不必靠想象来连接,基本上是一对一的关系。
文中“一座大楼”一方面象征着俄罗斯的民主主义革命,一方面象征着人类社会中伟大而壮丽的革命事业。
“门里一片阴森的黑暗”、“散发着寒气”象征着革命者所面临的恶劣环境——沙俄专制制度下的黑暗统治。
“高高的门槛”既象征能参加革命和不参加革命,进步和落后的分界线,也可以理解为摆在革命者面前的重重艰难险阻。
“一个慢吞吞的、不响亮的声音”象征了革命者将要面临的各种严酷的考验。
“俄罗斯姑娘”象征了坚强勇敢的、敢于为自己崇高的信仰而献身的革命者。
全文用一个场景勾勒了一个简短的梦幻故事,赋予其丰富的内涵,供读者细细揣摩。
二、教学思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新《大纲》指出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想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在语文教学中用“崇高美”的美育观,引导学生在文学鉴赏中体味崇高美,以培养他们崇高的审美趣味,陶冶学生崇高的思想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使语文教学更能体现一种人文的关怀。
新课程的推进,注重引导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的亲身体验,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屠格涅夫散文诗评论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屠格涅夫散文诗评论篇一:屠格涅夫散文诗门槛门槛俄罗斯屠格涅夫我看见一座巨大的建筑正面墙上是一道敞开的狭门,门里——阴森黑暗。
高高的门槛前站立着一个姑娘——一个俄罗斯的姑娘。
那望不透的黑暗散发出寒气,随着冰冷的气流,从建筑的深处传出一个缓慢、重浊的声音。
——噢,你呀,你想跨过这门槛,你可知道,是什么东西在等待着你?——知道,——姑娘回答。
——寒冷、饥饿、憎恨、嘲笑、轻蔑、监牢、疾病,还有死亡本身?——知道。
——完全的隔绝,孤独?——知道……我准备好了。
我能忍受一切痛苦,一切打击。
——不仅来自敌人——而且来自亲人,来自朋友?——对……即使来自他们。
——好。
你准备去牺牲?——对。
——去做无名的牺牲?你会死掉——而没有人……甚至没有人知道,他尊崇地纪念着的是谁!……——我既不需要感激,也不需要怜惜。
我不需要声名。
——你准备去犯罪?姑娘垂下了她的头……——我也准备去犯罪。
那声音没有立即再重新提问。
——你可知道,——它终于又说话了,——你可能放弃你现在的信仰,你可能认为你是受了骗,是白白毁掉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我也知道。
反正我想要进去。
——进来吧!——姑娘跨过了门槛——于是一幅重重的帘子在她身后落下。
——傻瓜!——有人从后面咬牙切齿地骂过来。
——圣人!——从某个地方传来这一声回答。
作者简介: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是19世纪俄国有世界声誉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和“现实主义作家”。
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诗人和剧作家,早期写诗(《帕拉莎》《地主》等)。
1847~1852年发表《猎人笔记》,揭露农奴主的残暴,农奴的悲惨生活,因此被放逐。
在监禁中写成中篇小说《木木》,对农奴制表示抗议。
以后又发表长篇小说《罗亭》(1856年)、《贵族之家》(1859年),中篇小说《阿霞》《多余人的日记》等,描写贵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好发议论而缺少斗争精神的性格。
屠格涅夫门槛的基本表现手法虽

屠格涅夫门槛的基本表现手法虽
然保持了文学的真实性,但也具有一定的艺术加工。
下面是屠格涅夫门槛的基本表现手法:
1. 手法一:真实细致的描写。
屠格涅夫门槛以描写细腻入微、真实而又富有生活感的方式表现人物、场景和情感。
他通过对细节的描写来塑造形象,使读者感同身受。
2. 手法二:暗示和寓意。
屠格涅夫门槛的作品中常常包含一些隐含的意义和象征,通过隐喻、反讽等手法来暗示小说中的主题和深层含义。
3. 手法三:幽默和讽刺。
屠格涅夫门槛的作品中常常运用幽默和讽刺的手法,揭示社会现象、人性弱点和人际关系的荒谬和矛盾,让读者在笑声中领悟到生活中的一些真理。
4. 手法四:情感和心理描写。
屠格涅夫门槛擅长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话来展现人物的喜怒哀乐,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
综上所述,屠格涅夫门槛的基本表现手法主要包括真实细致的描写、暗示和寓意、幽默和讽刺以及情感和心理描写等。
他将这些手法融入作品中,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提供了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入思考。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之《门槛》考点精解

《门槛》 屠格涅夫 课⽂知识要点提⽰ 1.作家作品 本诗选⾃19世纪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散⽂诗集》。
屠格涅夫是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屠格涅夫是以写⼩说⽽著称的,共发表长篇⼩说6部,其中《贵族之家》《罗亭》和《⽗与⼦》都是其长篇代表作,的中短篇杰作有:《⽊⽊》《阿霞》《初恋》等,《散⽂诗集》是他晚年最后⼀部作品,1882年出版。
《门槛》⼀诗就收录在该诗集中。
2.象征⼿法 全诗在结构和表现⼿法上主要采⽤了梦幻和象征⼿法。
这部作品所表现的主旨思想是赞颂19世纪70年代末俄国民粹派⾰命家为⾰命事业勇于献⾝的崇⾼精神。
70年代末,俄国⾰命处于低潮。
民粹派反对农奴制改⾰后的俄国⾛资本主义道路,为推动民族解放运动的继续,他们主张采取个⼈恐怖主义⼿段(暗杀)*沙皇专制统治。
这样的⽃争必然要付出⾎的代价。
作者屠格涅夫钦佩民粹派⾰命家这种⼤⽆畏的精神和勇⽓,因此写下了这⾸散⽂诗。
但处于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免受迫害,作家只能以较为隐晦的艺术表现⼿法来表达他的思想。
⽽从⽂学本⾝来说,尤其是诗歌作品,它追求⾔简意深、耐⼈寻味的艺术境界,因此它的主题,要通过象征性形象和意象来表现出来。
梦幻和象征⼿法的运⽤使《门槛》这部作品意蕴丰富。
诗⼈⽤阴森⿊暗、散发着寒⽓的“⼤楼”和⾼⾼的“门槛”表现了俄国当时⿊暗恐怖的社会背景以及⾰命事业所⾯临的重重困难,暗⽰了⾰命者投⾝⾰命事业所要付出的代价和牺牲。
这就更能表现作品中所歌颂的那位⼥⾰命者⼤⽆畏的⾰命精神和崇⾼的品格。
整个作品意境深远,形象鲜明、⽣动感⼈,耐⼈寻味,这样的艺术效果与象征⼿法的运⽤是密不可分的。
3.象征意义 诗中“门槛”象征着⾰命征途上的艰难险阻;“⼀座⼤楼”象征着伟⼤⽽壮丽的⾰命事业(或当时的俄国民族解放运动);“⼀个俄罗斯姑娘”则象征着勇于献⾝的⾰命者。
全诗⽤这⼀组象征形象,反映了当时俄国⼈民为*沙皇专制统治、争取民族解放和民主⾃由⽽英勇⽃争的情景,赞颂了⾰命者勇于献⾝的崇⾼精神,揭露了专制社会对⾰命者的残酷迫害,痛斥了惧怕专制强权、诬蔑⾰命事业的庸⼈和帮凶。
门槛屠格涅夫阅读答案

篇一:门槛屠格涅夫阅读答案篇二:门槛屠格涅夫阅读答案.“一座大楼”象征壮丽而崇高的革命事业.“门槛”像征革命征途上的各种艰难险阻.“一位姑娘”象征一往无前、勇于献身的革命战士.47 .《门槛》是散文诗.散文诗是诞生于散文和诗歌交界处的一种边缘性文学体裁.分行排列,似散文;重在抒情,有意境,似诗歌.篇三:门槛屠格涅夫阅读答案门槛屠格涅夫 1.文章连续三次写俄罗斯女神“我知道”这样的答语,是针对什么样的答话而作出的回答?概括这三次问话的内容.2.指出下列词语的含义.(1)“你还准备去犯罪?”——————_百度作业帮门槛屠格涅夫 1.文章连续三次写俄罗斯女神“我知道”这样的答语,是针对什么样的答话而作出的回答?概括这三次问话的内容.2.指出下列词语的含义.(1)“你还准备去犯罪?”——————————(2)“我也准备去犯罪”(犯罪这两个字)——————————3.文中的“门槛”“姑娘”“我”深刻的象征意义,请分别指出.4.试分析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5.俄罗斯女郎跨入“门槛”后,门外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你怎样看待这两种评价?各位哥哥姐姐们没得文化真可怕!0.0 语文笨蛋淘纸8ta22014-10-23 通过象征手法写一个姑娘跨进大楼的对话,赞颂了革命者的崇高献身精神,斥责了诬蔑革命事业的庸人和帮凶.反映了当时俄罗斯人民为争取民主自由而英勇斗争的情景,同时也揭露了专制社会对革命者迫害的罪恶.1、在看到门槛之前先看到的是什么?(大楼),那大楼象征的是什么?①象征了伟大而壮丽的革命事业大楼②象征了在沙皇专制统治下的社会2、暂且搁置一下这个问题的讨论,不管大楼象征了什么,总之大楼前的那个高高的门槛隔断了两个世界,下面大家就来讨论这是通往怎样的世界的一个门槛,门槛内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明确:这是通往寒冷,饥饿,憎恨,嘲笑,蔑视,侮辱,监狱,疾病,甚至死亡的世界,在这里你会遇到跟人们疏远,完全的孤独,等等一切的痛苦,而且,这些痛苦不仅来自敌人,还会来自亲人,朋友,不仅如此,也许还会有无名的牺牲,甚至你死去了也没有一个人知道他尊敬地怀念的是谁,甚至还会是犯罪,更甚至于,在将来你会不再相信现在这个信仰,会觉得自己受了骗,白白的毁了年轻的生命.这就是门槛内的世界.这个门槛内的世界就是大楼所笼罩的世界,那么到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大楼象征的是什么了,是——伟大而壮丽的革命事业.3、门槛象征的是什么呢?明确:象征横阻在革命者面前的一切艰难险阻.也可以理解为参加革命与不参加革命、进步与落后的分界线.4、艰难险阻有怎样的内在联系?明确:逐层叠加,逐渐加深.从肉体的痛苦到精神的折磨.从事革命事业后,不可避免的是饥饿,憎恨,嘲笑,蔑视,侮辱,监狱,疾病,甚至死亡,但⑴为什么一个人投身于革命后,会遭到“跟人们疏远,完全的孤独”?明确:这必须结合具体历史条件来理解.革命者是为了解放人民群众而献身的.然而可悲的是革命者的高尚行动,不一定会被解放的人民群众所理解,甚至还有人会对他们抱怀疑和敌视的态度.另一方面,作为革命者本人,在那个具体的历史时代,他们头脑中的指导思想还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他们并不理解革命必须深入群众、联系群众、动员群众和自己一同斗争.他们当中甚至还有人视群众为“群氓”,把自己当作给人民恩赐幸福的超人,因此,他们脱离群众,为群众所不理解,往往是势所必然的.这是一种双重的历史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给革命者和群众所造成的客观实际.那么,当一个革命者毅然投身于革命后,他必须暂时“跟人们疏远,完全的孤独”也就可以理解了.⑵问:在那门内的声音对俄罗斯姑娘进行层层推进,步步紧逼的考验中,它所提出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你知道吗,将来你会不再相信你现在这个信仰,你会认为自己受了骗,白白地毁了你的年轻的生命?”明确:这里的“会”原意是“有可能”,而不是“一定会”.这是一个假设性的提问,一方面固然是有某些半途而废的落荒者和变节者的教训成为提出这种假设的思想基础;而另一方面,那门内的声音主要还是想进一步考验一下这位俄罗斯姑娘的革命决心,看她坚决到怎样的一个程度,要求她在最后跨越门槛之前再从内心里检验一下自己对革命的认识和思想准备,而决不是怀疑她终究会否认知己的信仰、会因自己投身革命而悔恨.5、面对这逐层叠加的艰难险阻,俄罗斯姑娘还是跨进了门槛,问:俄罗斯姑娘象征了哪一类人?(女革命者).她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这些性格特征是通过哪些描写表现出来的?明确:语言描写问语——声音慢吞吞、不响亮,语调冷冰冰,语句长,陈述一切苦难,从反面表现正义事业的艰难,衬托出女主人公的坚强性格.答语——简短,坚决,果断,直接表现出女主人公的坚强性格评语——表现出女主人公品格的伟大,也暗示出这种人物性格不被广泛理解造成的悲剧性.神态描写仅一句,“姑娘埋下了头……”忍受着屈辱,显示出女性特有的坚强.心理描写贯穿在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之中.女主人公表现出性格的一致性,还伴随着心理活动的波澜,即在表现坚强的性格的同时,又有忍受屈辱、复又更坚强这一插曲.渐次高昂之中,有间歇、转折和新的起点,避免了平铺直叙.环境描写面对阴森黑暗的大楼,俄罗斯姑娘还是毅然跨进了门槛,可见其性格的坚强.八、归纳拓展:屠格涅夫在《门槛》中大量运用了象征手法,使得一系列原本很抽象的事物被很形象地呈现到读者面前,如:用“门槛”象征横阻在革命者面前的一切艰难险阻等等.通过这篇散文诗的学习也让我们明白了象征手法的特点就是借助对于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的描写来体现某种抽象思维以及情感.它能使形象性的艺术与抽象性的思想概念相沟通.在作者所描绘的深远的意境中,读者思绪的触角会随着文中那些具体、生动的象征性形象的轨迹而延伸,读者的心灵也会因此受到陶冶和感染.如果不看本文的写作背景,“门槛”可以象征两种选择的分界线,人们心灵中矛盾的标尺,前进或后退,坚持或放弃,都需要人们做出选择,跨过一道“槛”,而姑娘的可贵之处也就可以宽泛地理解为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对信念的坚定不移.篇四:门槛屠格涅夫阅读答案门槛(俄国)屠格涅夫我看见一所大厦。
屠格涅夫散文诗门槛

门槛俄罗斯屠格涅夫我看见一座巨大的建筑正面墙上是一道敞开的狭门,门里——阴森黑暗。
高高的门槛前站立着一个姑娘——一个俄罗斯的姑娘。
那望不透的黑暗散发出寒气,随着冰冷的气流,从建筑的深处传出一个缓慢、重浊的声音。
——噢,你呀,你想跨过这门槛,你可知道,是什么东西在等待着你?——知道,——姑娘回答。
——寒冷、饥饿、憎恨、嘲笑、轻蔑、监牢、疾病,还有死亡本身?——知道。
——完全的隔绝,孤独?——知道……我准备好了。
我能忍受一切痛苦,一切打击。
——不仅来自敌人——而且来自亲人,来自朋友?——对……即使来自他们。
——好。
你准备去牺牲?——对。
——去做无名的牺牲?你会死掉——而没有人……甚至没有人知道,他尊崇地纪念着的是谁!……——我既不需要感激,也不需要怜惜。
我不需要声名。
——你准备去犯罪?姑娘垂下了她的头……——我也准备去犯罪。
那声音没有立即再重新提问。
——你可知道,——它终于又说话了,——你可能放弃你现在的信仰,你可能认为你是受了骗,是白白毁掉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我也知道。
反正我想要进去。
——进来吧!——姑娘跨过了门槛——于是一幅重重的帘子在她身后落下。
——傻瓜!——有人从后面咬牙切齿地骂过来。
——圣人!——从某个地方传来这一声回答。
作者简介: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是19世纪俄国有世界声誉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和“现实主义作家”。
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诗人和剧作家,早期写诗(《帕拉莎》《地主》等)。
1847~1852年发表《猎人笔记》,揭露农奴主的残暴,农奴的悲惨生活,因此被放逐。
在监禁中写成中篇小说《木木》,对农奴制表示抗议。
以后又发表长篇小说《罗亭》(1856年)、《贵族之家》(1859年),中篇小说《阿霞》《多余人的日记》等,描写贵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好发议论而缺少斗争精神的性格。
屠格涅夫《门槛》及赏析

屠格涅夫《门槛》及赏析屠格涅夫《门槛》及赏析门槛译:巴金我看见一所大厦。
正面一道窄门大开着,门里一片阴暗的浓雾。
高高的门槛外面站着一个女郎……,一个俄罗斯女郎。
浓雾里吹着带雪的风,从那建筑的深处透出一股寒气,同时还有一个缓慢、重浊的声音问着:“啊,你想跨进这门槛来作什么?你知道里面有什么东西在等着你?”“我知道。
”女郎这样回答。
“寒冷、饥饿、憎恨、嘲笑、轻视、侮辱、监狱、疾病,甚至于死亡?”“我知道。
”“跟人们的疏远,完全的孤独?”“我知道,我准备好了。
我愿意忍受一切的痛苦,一切的打击。
”“不仅是你的敌人,就是你的亲戚,你的朋友也都要给你这些痛苦、这些打击?”“是……就是他们给我这些,我也要忍受。
”“好。
你也准备着牺牲吗?”“是。
”“这是无名的牺牲,你会灭亡,甚至没有人……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尊崇地纪念你。
”“我不要人感激,我不要人怜惜。
我也不要名声。
”“你甘心去犯罪?”姑娘埋下了她的头。
“我也甘心……去犯罪。
”里面的声音停了一会儿。
过后又说出这样的话:“你知道将来在困苦中你会否认你现在这个信仰,你会以为你是白白地浪费了你的青春?”“这一层我也知道。
我只求你放我进去。
”“进来吧。
”女郎跨进了门槛。
一幅厚帘子立刻放下来。
”“傻瓜!”有人在后面嘲骂。
“一个圣人!”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传来了这一声回答。
《门槛》赏析之一《门槛》是屠格涅夫晚年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由于晚年的屠格涅夫的自由主义幻想和对民主主义渐进论的信念,已被19世纪下半叶沙皇俄国和西欧旧世界的现实碰得粉碎,同时,他又远离祖国,身患重病,生活艰难,因而情绪更加消极悲观。
他的82篇散文诗,大都是低沉的、忧郁的。
然而,《门槛》却犹如他晚年沉闷作品中的一股清泉,回响着作者青年时代热情追求、探索的余音。
这主要应归功于屠格涅夫即使在晚年处于悲观状态,也仍然保持着对俄国社会敏锐的观察力。
屠格涅夫创作《门槛》这篇散文诗时,正当俄国发生了“五十人案”“一百九十三人案”和薇拉·查苏里奇(女民粹主义者)刺杀彼得堡总督事件,同时,屠格涅夫受到女革命家索菲亚·彼洛夫斯卡娅活动的影响,受到女友尤·伏列夫斯卡娅献身精神的感染,对那些为俄国的解放事业不惜牺牲一切的英雄钦敬不已。
无名的英雄有形的力量--《门槛》赏析

无名的英雄有形的力量--《门槛》赏析朱凯我看见一座很大的建筑物。
正墙一道狭窄的门敞开着;门里边--一片阴森森的黑暗。
在高高的门槛前,站着一个姑娘……一个俄罗斯姑娘。
那咫尺莫辨的黑暗里,散发着阵阵寒气;同时,随着冰冷的气流,从建筑物深处传出一个缓慢、喑哑的声音。
“啊!你呀,想跨进这道门槛,你可知道等待着你的是什么吗?”“我知道,”姑娘回答说。
“知道寒冷、饥饿、憎恨、嘲笑、蔑视、侮辱、监狱、疾病,甚至死亡吗?”“我知道。
”“知道你会跟人世隔绝,完全孤零零一个吗?”“我知道……我准备好了。
我愿意经受一切苦维,一切打击。
”“知道这些打击不仅来自敌人--而且也来自亲人,来自朋友吗?”“是的,……即使来自他们。
”“好吧。
你情愿去牺牲吗?”“是的。
”“去作无名的牺牲吗?你将会死去,而且任何人……任何人也都不会知道,要悼念的是什么人!……”“我既不需要任何感激,也不需要任何怜悯。
我不需要名声。
”“你情愿去犯罪吗?”姑娘低下了头……“我情愿去犯罪。
”那声音没有马上再发出自己的提问。
“你知道吗,”那声音终于说道,“你可能不再相信你现在正在信仰的东西,你可能会领悟到你是受了骗,白白地毁灭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这我都知道。
可是,我仍要进去。
”“进来吧!”姑娘跨过了门槛--随后,在她后边落下了沉重的门帘。
“一个傻瓜!”有人在后边咬牙切齿的骂了一句。
“一个圣女”从某处却传来了一声回答。
( 俄国屠格涅夫黄伟经译 )赏析:这是屠格涅夫生前没有发表,谢世后才得以和读者见面的散文诗作的名篇。
屠格涅夫是一位忧郁的诗人,但他却能把握时代的脉搏,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俄国激烈的斗争,触及到了当时俄国社会生活中的许多重大问题。
文章短小精悍,巧于构思。
精于布局。
首先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两个不同的世界:门里和门外。
然后以对话的形式,诗一般的语言,塑造了一个无畏的俄罗斯女英雄形象。
她不畏生活的艰难,愿意经受一切苦难,哪怕是“寒冷、饥饿”;她不畏人世的炎凉,尽管是“嘲笑、蔑视、侮辱”;她不畏生命的折磨,勇敢面对“监狱、疾病、甚至是死亡。
门槛阅读答案

篇一:门槛阅读答案小时候,我喜欢坐在我家的门槛上。
我家的门槛真高,比我的小登子还要高。
那时候,我要踩在小凳子上才能跨上门槛。
娘在门边削红苕、捡猪菜;我坐在门槛上看天,看黄泥巴围墙外的行人和那棵很大、很孤独的苦楝树。
坐门槛怪脏的,娘说。
娘要我坐凳子。
娘真高,轻轻一脚就能在门槛上跨进跨出。
我不坐凳子,我要坐门槛,(a)门槛高,看得远。
后来就不坐门槛了,也不坐小凳子了。
后来我回家,发现门槛其实很矮,轻轻一脚就跨过去了,就像娘那样。
围墙依旧是黄泥巴的,苦楝树依旧很大,很孤独。
只是,娘却矮多了。
娘坐在门槛上,像童年的我。
娘说,(b)门槛高,看得远。
1、画“____”的句子是比喻句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2、作者说“我家的门槛很高”,后来又发现“门槛其实很矮”,这样写矛盾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3、a、b两句一样,含义相同吗?试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4、文章的题目为“门槛”,但文中并非描写门槛。
那么,你认为作者以门槛为载体表达了对什么问题的思考与感悟?从中你读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不是,比喻句是不能两个同类事物相比较的。
2.不矛盾。
小时候因为个子矮小,感觉门槛高;后来长大了,感觉门槛低了。
门槛梦屠格涅夫读后感

门槛梦屠格涅夫读后感
这篇文章可真是短小精悍,却像一颗威力巨大的小炸弹。
它讲的那个门槛的意象,就特别酷。
那个姑娘站在门槛前,就像是站在命运的岔路口,一边是安稳舒适的“老样子”,一边是充满未知、可能满是荆棘的新征程。
我就感觉这个姑娘简直酷炸了。
她面对门里那阴森森的声音描述的种种恐怖,什么寒冷啊、孤独啊、污蔑啊,眼睛都不眨一下。
这让我想起那些超级英雄,不过她更真实,因为她没有什么超能力,靠的就是那股子坚定的信念。
我在想,要是我站在那门槛前,别说那些恐怖的东西了,可能门槛里吹来一阵冷风,我就打退堂鼓了。
屠格涅夫写得也特别妙。
他没有长篇大论地去说教,就是简单地通过对话,就把这个姑娘的勇气和决心,还有她所面临的巨大挑战都给刻画出来了。
我读的时候,就感觉自己像个偷听的小老鼠,在旁边大气都不敢出,就怕打扰了这场伟大的灵魂对话。
而且啊,这个门槛不仅仅是姑娘面临的选择,我觉得它也像是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时刻。
比如说,当我们想要去追求一个梦想的时候,那就是一道门槛。
梦想前面的路可不像想象中那么美好,可能会有家人朋友的不理解,就像文章里的污蔑一样;会有很长时间自己一个人奋斗的孤独感;还可能会面临物质上的窘迫,这可不就是寒冷嘛。
但是这个姑娘的态度就给了我很大的鼓舞,要是想跨过去,就得有勇气接受这些可能发生的糟糕事。
这篇文章读完,我就觉得自己不能再那么胆小怕事了。
下次再遇到生活里的“门槛”,我就会想到这个勇敢的姑娘,然后深吸一口气,咬咬牙,说不定就跨过去了呢。
它就像个警钟,时不时在我脑袋里敲一下,提醒我勇敢点,别总是缩在自己的小舒适圈里。
门槛屠格涅夫

门槛屠格涅夫门槛我梦见一幢大楼。
正墙上一道窄小的门敞开着;门里阴森森的、黑沉沉的。
高高的门槛前站着一位姑娘......一位俄罗斯姑娘。
阵阵寒气从茫茫冥色中飘了出来;随着这一阵阵冷飕飕的寒气,从大楼深处传来一个缓慢、低沉的声音。
“你呀,想要跨进这道门槛,——你知道是什么在等待你吗?”“知道,”姑娘回答道。
“是寒冷、饥饿、仇恨、讥笑、蔑视、屈辱、监狱、疾病、甚至死亡,知道吗?”“知道。
”“远离尘世、孤苦伶仃呢?”“知道。
我已作好准备。
我能够承受一切苦难、一切打击。
”“不仅能承受来自敌人的打击,而且也能承受来自亲人、来自朋友的打击吗?”“是的......也能承受来自他们的打击。
”“好。
你准备作出牺牲吗?”“是的。
”“去作无名的牺牲吗?你一旦死去,任何人......甚至任何人都不会知道,该悼念的是何许人!”“我既不需要感激,也不需要怜悯。
我不需要出名。
”“你准备犯罪吗?”姑娘低下了头......“对犯罪我也作了准备。
”那声音没有马上追问下去。
“你知道吗,”那声音终于说道,“你可能会放弃现在的信仰,你可能会认识到自己受骗上当,白白毁掉了自己的青春年华?”“这我也知道。
不过我还是要进去。
”“进来吧!”姑娘跨进了门槛,一道沉甸甸的门帘在她身后落了下来。
“傻姑娘!”有人在后面咬牙切齿地说。
“圣女!”不知从哪儿传来这样的回答。
(张铁夫译)像珍珠那样玲珑优美——谈屠格涅夫《门槛》的象征手法肖旭屠格涅夫晚年的杰作《门槛》,在艺术上有许多特点,它有精选的场景,有紧凑的情节,有哲理性的概括,有四个仅闻其声不见其貌的人物构成的形象体系,有对立面的矛盾和冲突,有品味不尽的诗意,也有舒畅的散文美。
然而,特别值得一提的,还要算它所富有那种贯穿全篇的浓郁的象征气氛。
这象征手法,具有寓意深刻、发人深省、耐人寻味的特点。
象征是散文诗体裁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手法。
法国象征派作家波德业尔、兰波、马拉美等人都喜欢写散文诗,屠格涅夫显然是受过他们的影响的。
《门槛》屠格涅夫阅读答案

《门槛》屠格涅夫阅读答案《门槛》屠格涅夫阅读答案《门槛》讲述的是别里科夫阻止姑娘跨进门槛的故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门槛》屠格涅夫的文章阅读以及相关的阅读答案,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门槛》屠格涅夫原文阅读我看见一座大楼。
正面一道窄门敞开。
门里一片阴森的黑暗。
高高的门槛前站着一位姑娘……一位俄罗斯姑娘。
望不透的黑暗中散发着寒气,随着寒气从大厦里面传出来一个慢吞吞的不响亮的声音:“啊,你要跨进这道门槛来,想做什么?你知道有什么在等着你?”“我知道。
”姑娘这样回答。
“寒冷、饥饿、憎恨、嘲笑、蔑视、侮辱、监狱、疾病,甚至于死亡?”“我知道。
”“跟人们疏远,完全的孤独?”“我知道。
……我准备好了。
我要忍受一切的痛苦,一切的打击。
”“这些痛苦,这些打击不仅来自你的敌人,而且来自你的亲戚,你的朋友?”“是,……就是从他们那里来的我也要忍受。
”“好,你准备牺牲吗?”“是。
”“你准备着无名的牺牲吗?你会灭亡——没有一个人……甚至没有一个人会尊敬地怀念你。
……”“我不要感激,不要人怜悯。
我也不需要名声。
”“你还要准备犯罪吗?”“我也准备犯罪。
”声音停了一会儿,然后又问下去。
“你知道吗?将来你会不再相信你现在这个信仰,你会认为自己受了骗,白白地浪费你的年轻的生命?”“这我也知道。
然而我还是要进来。
”“进来吧!”姑娘跨进门槛——一幅厚的门帘放下来掩住了她。
“傻瓜!”有人在后面咬牙切齿地咒骂。
“一位圣人!”不知从什么地方传来了这个回答。
1878年5月《门槛》阅读习题(1)“一位俄罗斯的姑娘”是作者塑造的19世纪俄国革命者的形象,从她的三个“我知道”两个“是”中表现出她具有的崇高精神是什么?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联系《装在套子里的人》和本文内容以及作品的时代背景,回答下列问题:①称姑娘为“傻瓜”的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
门槛[中学语文课件 PPT课件 教学课件]3
![门槛[中学语文课件 PPT课件 教学课件]3](https://img.taocdn.com/s3/m/d990eb1a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ea.png)
象征一位已经投身革命的先行者。
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 用一问一答的对话表现人物性格。
一、女郎在门槛前面表达革命决心的誓言。 《门槛》是屠格涅夫晚年的作品,是为了纪念俄罗斯女革命家薇拉扎苏里奇而写的。 一、女郎在门槛前面表达革命决心的誓言。 扎苏里奇于1878年行刺彼得堡行政官,不幸被捕牺牲。
象征一个立志献身反抗沙皇专制统治的革命青年。
了革命的大门,便是参加革命 一、女郎在门槛前面表达革命决心的誓言。
用一问一答的对话表现人物性格。
活动-----反对黑暗势力斗争的 当时,屠格涅夫正旅居国外,消息传来,他悲痛万分。
《门槛》是屠格涅夫晚年的作品,是为了纪念俄罗斯女革命家薇拉扎苏里奇而写的。 不是一般的门槛,它是由普通生活过渡到革命生涯的一个界限,踏进这个门槛,便是走进了革命的大门,便是参加革命活动-----反对黑
生活过渡到革命生涯的一个界 《门槛》是屠格涅夫晚年的作品,是为了纪念俄罗斯女革命家薇拉扎苏里奇而写的。
《门槛》是屠格涅夫晚年的作品,是为了纪念俄罗斯女革命家薇拉扎苏里奇而写的。 本文通过人物对话,给我们塑造了一位决心献身于理想,在艰苦斗争中探求真理的革命家的形象。
限,踏进这个门槛,便是走进 用一问一答的对话表现人物性格。
开始。 暗势力斗争的开始。
象征一位已经投身革命的先行者。
俄罗斯 象征一个立志 女郎: 献身反抗沙皇
专制统治的革 命青年。
门槛里的 象征一位已 问话者: 经投身革命
的先行者。
1.象征的表现手法。 2.梦境的设计。 3.用一问一答的对话表现人物性格。
本文通过人物对话,给我们塑造了 一位决心献身于理想,在艰苦斗争 中探求真理的革命家的形象。
《门槛》ppt课件(20页)

牺牲而无名,这是最朴实、最 高贵、最伟大的牺牲,展现了革 命者崇高无私的精神境界。
(3)文章最后两句话有什么含义?
那个远远地躲在后面“咬牙切 齿地咒骂”的人,是当时社会中 一批庸人和市侩的代表。赞语 “一个 圣人”象征着人民群众对 革命者的崇敬,代表整个社会和 历史对这些英勇无私的革命志士 唱出了歌颂的最强音。
2、品味文中语言描写的句子,想一想女主 人公有哪些优秀品质,作者对她寄予了 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中的语言描写有三类:一类是问话,声音慢 吞吞、不响亮,语调冰冷,语句长,陈述一切苦 难,表现正义事业的艰难,衬托女主人公坚强的 品质;另一类是答语,简短、坚决、果敢、有力, 直接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坚强品质;最后一类是评 语,“疯子”“圣人”截然相反,表现女主人公 品格的伟大,也暗示出这种人物性格不被广泛理 解造成的悲剧性。
在塑造女主人公 形象时,作者寄托了 对女主人公由衷的赞 美和颂扬之情。
3、揣摩相关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一个人投身革命后,会 “跟人们疏远,完全的孤独” ?
先驱者因思想超前,因而不被理 解,甚至被误解,这样就会“跟 人们疏远,完全的孤独”。
(2)“ 你准备着无名的牺牲吗?你会死去, 没有一个人……甚至没有一个人会知道, 他 尊 敬 地 怀 念 的 是 谁 ……” “无名的牺牲”有什么特点?
朗读指导
1、注意人物的情感 2、注意逻辑重音 3、注意语调、语速在表达感情上 的作用
课文分析
1、 文中为我们呈现的是怎样一个环境? 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象征意义?对表 现女主人公的形象又有什么作用?
大楼、窄门,门里一片黑暗,望不透的黑暗中 散发着寒气,一幅厚帘子掩盖了所有的凶险。 这阴森恐怖的环境象征着当时俄国严酷的社会 环境和严峻的革命形势。这个阴森恐怖的环境 是人物活动的背景,是人物形象凸现的底色。
《门槛》赏析

《门槛》赏析象征手法的绝妙运用——屠格涅夫散文诗《门槛》赏析屠格涅夫(1818—1883)是19世纪俄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
他的主要成就是在小说创作上,特别是他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最著名的有《父与子》和《前夜》。
屠格涅夫晚年才从事散文诗的创作,他以深邃的思想和隽永的语言写下了82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散文诗的典范。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是诗歌的一个部类。
它是用散文的形式表现诗的内容。
它不分行,也不押韵,不太讲究节奏,写法很像散文;但篇幅很短,具有强烈的感情,丰富的想象,深刻的寓意和诗的意境,因此又是诗的一种。
散文诗一般不描写人物和事件,内容多是抒情(多写对社会生活的独特感受),与抒情散文的界限不严格,优秀抒情散文也可以看作散文诗。
如鲁迅的《野草》就是一部散文诗集,其中有不少动人篇章。
如《雪》描绘的雪景。
在诗人笔下,它丝毫没有冬天的那种冷漠。
南国的雪景是那么美丽,那么充满生机,预示着春天的消息。
它反映了作者在严寒中的愉悦、开朗、奋进的心情。
它是散文,同时又是诗。
还有高尔基的《海燕》也是有名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飞鸟集》和《新月集》是著名的散文诗集。
在屠格涅夫的散文诗中,尤以《门槛》一章最为使人难忘。
在《门槛》里,屠格涅夫通过一个富于诗意的“梦”刻画了一位具有崇高牺牲精神的俄罗斯女英雄的形象,虔诚地歌颂了为真理和正义而献身的精神。
诗中的俄罗斯姑娘,为了人民的幸福和解放,她可以忍受任何痛苦和折磨。
“寒冷,饥饿,憎恨,嘲笑,蔑视,侮辱,监狱,疾病,甚至于死亡”和“完全的孤独”,以及来自敌人以至亲友的“一切的痛苦,一切的打击”,都不能动摇她为真理而斗争的决心。
《门槛》写的虽然是一个梦境,却丝毫没有梦境通常所有的那种虚幻朦胧的色调。
作者用第一人称的写法,通过梦境的描绘,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真切、生动、具体的形象,使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我看见一座大楼。
正面一道窄门敞开。
门里一片阴森的黑暗。
对《门槛》一文中几个省略号的解读

对《门槛》一文中几个省略号的解读摘要:本文通过对《门槛》一文中的五个省略号的课堂解读,考察省略号背后传达的信息,把省略号作为一个体察人物巨大精神力量的窗口,进而让学生从整体把握全文的象征意义,指导他们进行成功的诵读。
关键词:省略号象征抗争朗诵一、《门槛》传统教学方式《门槛》一文是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晚年的作品。
屠格涅夫被人称为“小说家中的小说家”,描绘了众多俄罗斯女革命家的英勇形象,而此文更是浓缩了了众多女英雄的形象。
全文短小精悍,朴实无华,给人以巨大的精神震撼。
笔者在设计教案的时候往往也会把目光集中到文章的象征意义,把文章象征意义告诉学生后,教学过程也走到了结尾。
本人在上《门槛》一文时,一开始也是走上了这条老路:介绍背景,听取朗诵录音,让学生进行诵读,分角色朗读。
但是在朗读时,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在几个省略号出现的时候,学生继续以既定的节奏读下去,没有停顿,影响了朗读的效果,也不利于理解文章内容。
为此,笔者尝试让学生理解省略号的意义从而理解全文。
二、解读省略号第一个省略号出现在文章第2小节“高高的门槛前站着一位姑娘……一位俄罗斯姑娘。
”此处省略号,学生认为是话还没有说完,意犹未尽。
而后,笔者引导学生发现此省略号和“俄罗斯姑娘”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发现省略号让“俄罗斯姑娘”的形象更加突出,醒目。
第二个省略号出现在第9小节“我知道……我准备好了。
我要忍受一切的痛苦,一切的打击。
”此处省略号的作用,归纳为说话的断断续续,不连贯。
于是,笔者问:“文章中‘我’知道了什么,‘我’准备好了什么,‘我知道’与‘我准备好了’有何区别?”以此教导学生,综合联系上下文,理解“我知道”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而“我准备好了”却是在深入思考所有困难阻碍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并已经作出了选择,是一个女革命者战胜各种困难后的一种心灵的抉择,这是“俄罗斯姑娘”面对的第一道门槛。
第三个省略号出现在第11小节,“是……就是从他们那里来的,我也要忍受。
门槛阅读答案屠格涅夫

篇一:门槛阅读答案屠格涅夫.“一座大楼”象征壮丽而崇高的革命事业.“门槛”像征革命征途上的各种艰难险阻.“一位姑娘”象征一往无前、勇于献身的革命战士.47 .《门槛》是散文诗.散文诗是诞生于散文和诗歌交界处的一种边缘性文学体裁.分行排列,似散文;重在抒情,有意境,似诗歌.篇二:门槛阅读答案屠格涅夫篇三:门槛阅读答案屠格涅夫门槛屠格涅夫 1.文章连续三次写俄罗斯女神“我知道”这样的答语,是针对什么样的答话而作出的回答?概括这三次问话的内容.2.指出下列词语的含义.(1)“你还准备去犯罪?”——————_百度作业帮门槛屠格涅夫 1.文章连续三次写俄罗斯女神“我知道”这样的答语,是针对什么样的答话而作出的回答?概括这三次问话的内容.2.指出下列词语的含义.(1)“你还准备去犯罪?”——————————(2)“我也准备去犯罪”(犯罪这两个字)——————————3.文中的“门槛”“姑娘”“我”深刻的象征意义,请分别指出.4.试分析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5.俄罗斯女郎跨入“门槛”后,门外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你怎样看待这两种评价?各位哥哥姐姐们没得文化真可怕!0.0 语文笨蛋淘纸8ta22014-10-23 通过象征手法写一个姑娘跨进大楼的对话,赞颂了革命者的崇高献身精神,斥责了诬蔑革命事业的庸人和帮凶.反映了当时俄罗斯人民为争取民主自由而英勇斗争的情景,同时也揭露了专制社会对革命者迫害的罪恶.1、在看到门槛之前先看到的是什么?(大楼),那大楼象征的是什么?①象征了伟大而壮丽的革命事业大楼②象征了在沙皇专制统治下的社会2、暂且搁置一下这个问题的讨论,不管大楼象征了什么,总之大楼前的那个高高的门槛隔断了两个世界,下面大家就来讨论这是通往怎样的世界的一个门槛,门槛内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明确:这是通往寒冷,饥饿,憎恨,嘲笑,蔑视,侮辱,监狱,疾病,甚至死亡的世界,在这里你会遇到跟人们疏远,完全的孤独,等等一切的痛苦,而且,这些痛苦不仅来自敌人,还会来自亲人,朋友,不仅如此,也许还会有无名的牺牲,甚至你死去了也没有一个人知道他尊敬地怀念的是谁,甚至还会是犯罪,更甚至于,在将来你会不再相信现在这个信仰,会觉得自己受了骗,白白的毁了年轻的生命.这就是门槛内的世界.这个门槛内的世界就是大楼所笼罩的世界,那么到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大楼象征的是什么了,是——伟大而壮丽的革命事业.3、门槛象征的是什么呢?明确:象征横阻在革命者面前的一切艰难险阻.也可以理解为参加革命与不参加革命、进步与落后的分界线.4、艰难险阻有怎样的内在联系?明确:逐层叠加,逐渐加深.从肉体的痛苦到精神的折磨.从事革命事业后,不可避免的是饥饿,憎恨,嘲笑,蔑视,侮辱,监狱,疾病,甚至死亡,但⑴为什么一个人投身于革命后,会遭到“跟人们疏远,完全的孤独”?明确:这必须结合具体历史条件来理解.革命者是为了解放人民群众而献身的.然而可悲的是革命者的高尚行动,不一定会被解放的人民群众所理解,甚至还有人会对他们抱怀疑和敌视的态度.另一方面,作为革命者本人,在那个具体的历史时代,他们头脑中的指导思想还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他们并不理解革命必须深入群众、联系群众、动员群众和自己一同斗争.他们当中甚至还有人视群众为“群氓”,把自己当作给人民恩赐幸福的超人,因此,他们脱离群众,为群众所不理解,往往是势所必然的.这是一种双重的历史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给革命者和群众所造成的客观实际.那么,当一个革命者毅然投身于革命后,他必须暂时“跟人们疏远,完全的孤独”也就可以理解了.⑵问:在那门内的声音对俄罗斯姑娘进行层层推进,步步紧逼的考验中,它所提出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你知道吗,将来你会不再相信你现在这个信仰,你会认为自己受了骗,白白地毁了你的年轻的生命?”明确:这里的“会”原意是“有可能”,而不是“一定会”.这是一个假设性的提问,一方面固然是有某些半途而废的落荒者和变节者的教训成为提出这种假设的思想基础;而另一方面,那门内的声音主要还是想进一步考验一下这位俄罗斯姑娘的革命决心,看她坚决到怎样的一个程度,要求她在最后跨越门槛之前再从内心里检验一下自己对革命的认识和思想准备,而决不是怀疑她终究会否认知己的信仰、会因自己投身革命而悔恨.5、面对这逐层叠加的艰难险阻,俄罗斯姑娘还是跨进了门槛,问:俄罗斯姑娘象征了哪一类人?(女革命者).她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这些性格特征是通过哪些描写表现出来的?明确:语言描写问语——声音慢吞吞、不响亮,语调冷冰冰,语句长,陈述一切苦难,从反面表现正义事业的艰难,衬托出女主人公的坚强性格.答语——简短,坚决,果断,直接表现出女主人公的坚强性格评语——表现出女主人公品格的伟大,也暗示出这种人物性格不被广泛理解造成的悲剧性.神态描写仅一句,“姑娘埋下了头……”忍受着屈辱,显示出女性特有的坚强.心理描写贯穿在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之中.女主人公表现出性格的一致性,还伴随着心理活动的波澜,即在表现坚强的性格的同时,又有忍受屈辱、复又更坚强这一插曲.渐次高昂之中,有间歇、转折和新的起点,避免了平铺直叙.环境描写面对阴森黑暗的大楼,俄罗斯姑娘还是毅然跨进了门槛,可见其性格的坚强.八、归纳拓展:屠格涅夫在《门槛》中大量运用了象征手法,使得一系列原本很抽象的事物被很形象地呈现到读者面前,如:用“门槛”象征横阻在革命者面前的一切艰难险阻等等.通过这篇散文诗的学习也让我们明白了象征手法的特点就是借助对于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的描写来体现某种抽象思维以及情感.它能使形象性的艺术与抽象性的思想概念相沟通.在作者所描绘的深远的意境中,读者思绪的触角会随着文中那些具体、生动的象征性形象的轨迹而延伸,读者的心灵也会因此受到陶冶和感染.如果不看本文的写作背景,“门槛”可以象征两种选择的分界线,人们心灵中矛盾的标尺,前进或后退,坚持或放弃,都需要人们做出选择,跨过一道“槛”,而姑娘的可贵之处也就可以宽泛地理解为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对信念的坚定不移.篇四:门槛阅读答案屠格涅夫9、门槛——梦屠格涅夫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9、门槛——梦屠格涅夫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
屠格涅夫《门槛》赏析(译:巴金)

姑娘,对这一切都“知道”,并“准备好了”。其坚毅与果决已经着实令人钦佩了。可更深一层
从肤觉的感受来说,黑暗中散发着“寒气”。
从听觉的角度来说,大厦里传出来一个“慢吞吞的不响亮的声音”。然后是一连串的对答……
随着阅读进程的展开,读者从多种感官中体验着这首散文诗对心灵的撞击。屠格涅夫似乎把每个人都带到了这座令人颤栗的“门槛”前,来聆听那近乎严酷考验式的问询。然而,令人感受最深的莫过于那“门槛”内传出的“寒冷,饥饿,憎恨,嘲笑,蔑视,侮辱,监狱,疾病,甚至于死亡?”的信息。此外,还有“疏远”、“孤独”和“准备牺牲”。作家极尽渲染之能势,几乎用尽人们可以想象到的所有表现残酷的词语。其目的却在于衬托那位站立在“门槛”前,就要走进来的俄罗斯姑娘。
“不仅是你的敌人,就是你的亲戚,你的朋友也都要给你这些痛苦、这些打击?”
“是……就是他们给我这些,我也要忍受。”
“好。你也准备着牺牲吗?”
“是。”
“这是无名的牺牲,你会灭亡,甚至没有人……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尊崇地纪念你。”
“我不要人感激,我不要人怜惜。我也不要名声。”
我看见一所大厦。正面一道窄门大开着,门里一片阴暗的浓雾。高高的门槛外面站着一个女郎……,一个俄罗斯女郎。
浓雾里吹着带雪的风,从那建筑的深处透出一股寒气,同时还有一个缓慢、重浊的声音问着:
“你甘心去犯罪?”
姑娘埋下了她的头。
“我也甘心……去犯罪。”
里面的声音停了一会儿。过后又说出这样的话:
“你知道将来在困苦中你会否认你现在这个信仰,你会以为你是白白地浪费了你的青春?”
“这一层我也知道。我只求你放我进去。”
“进来吧。”
女郎跨进了门槛。一幅厚帘子立刻放下来。”
初中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门槛》.doc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门槛》“你家米了?”什么事几乎都能先知先、赶在潮浪尖之上的新新一族近一期常挂在嘴的句,大多数人感觉无缘无故,不知道“米”是何方“神圣”。
北京国周上,“米”与智能、等字眼并肩摆列,再加上出生各媒体好一“米”,人“米”不过其名殊不知其。
地,“米”是一种极细小的度位,一米等于十分之一米,也等于千分之一微米,大是三四个原子的度。
米科技是90年月初快速展起来的新科技,其最目是人依据自己的意志直接操个原子、分子,制造出拥有特定功能的品。
米科技以空前的分辨率我揭露了一个可的原子、分子世界。
表示,人正愈来愈向微世界深入,人、改造微世界的水平提升到了亘古未有的高度。
有料示,2010年,米技将成次于芯片制造的第二大。
⋯⋯当更多的商家“米”予愈来愈多的关注,并将米作一档色牌取消者,人也清醒地看到“米”的不可熟之:一是米品当前能够是混,趁多人不大认识相关知,有些品就硬往“米”上套;而国内外在也缺少真实威的机构,没法行有法律效劳的。
别的,其实不是全部的家用器或其余品都合适采纳米技。
最后,要提示消者注意的是,因为成本的加大,凡沾上“米”的西都会比同品价钱高一些。
比如米空比同品一般空10%到15%,消者此要居心理准备。
阅读题:1.人类研究纳米科技的目的是什么?2.请依据上下文解说下边两句话的含义。
①不知道“纳米”是何方“神圣”。
②刚出生时各媒体好一阵“热炒凉拌”。
3.指出“一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也等于千分之一微米”一句的说明方法,并说说使用这类说明方法的作用。
“纳米”有哪些不可熟之处?5.如何理解近似纳米的新兴科技在发展中的“不可熟”?参照答案:1.这段光景描绘,既是实写,又是虚写,“安静”之处以后不安静了,有示意作品矛盾的作用。
从时空上有所寄寓。
本段虽为一般交待,但从几方面为故事情节的睁开蓄势。
2.寓意是:用“门槛”寓指阻挡社会发展,不合时代节拍的传统的旧思想。
手法是双关。
门槛锯掉意味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这是必定的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屠格涅夫《门槛》及赏析屠格涅夫《门槛》及赏析门槛译:巴金我看见一所大厦。
正面一道窄门大开着,门里一片阴暗的浓雾。
咼咼的门槛外面站着一个女郎个俄罗斯女郎。
浓雾里吹着带雪的风,从那建筑的深处透出一股寒气,同时还有一个缓慢、重浊的声音问着:“啊,你想跨进这门槛来作什么?你知道里面有什么东西在等着你?”“我知道。
”女郎这样回答。
“寒冷、饥饿、憎恨、嘲笑、轻视、侮辱、监狱、疾病,甚至于死亡?”“我知道。
”“跟人们的疏远,完全的孤独?”“我知道,我准备好了。
我愿意忍受一切的痛苦,一切的打击。
”“不仅是你的敌人,就是你的亲戚,你的朋友也都要给你这些痛苦、这些打击?”“是……就是他们给我这些,我也要忍受。
”“好。
你也准备着牺牲吗?”“阜”是。
”这是无名的牺牲,你会灭亡,甚至没有人……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尊崇地纪念你。
”我不要人感激,我不要人怜惜。
我也不要名声。
”你甘心去犯罪?”姑娘埋下了她的头。
我也甘心去犯罪。
”里面的声音停了一会儿。
过后又说出这样的话:你知道将来在困苦中你会否认你现在这个信仰,你会以为你是白白地浪费了你的青春?”这一层我也知道。
我只求你放我进去。
”进来吧。
” 女郎跨进了门槛。
一幅厚帘子立刻放下来。
傻瓜!”有人在后面嘲骂。
一个圣人!”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传来了这一声回答。
门槛》赏析之门槛》是屠格涅夫晚年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由于晚年的屠世纪下半叶沙皇俄国和西欧旧世界的现实碰得粉碎,同时,他又远离祖国,身患重病,生活艰难,因而情绪更加消极悲观。
他的82 篇散文诗,大都是低沉的、忧郁的。
然而,槛》却犹如他晚年沉闷作品中的一股清泉,回响着作者青年格涅夫的自由主义幻想和对民主主义渐进论的信念,已被19时代热情追求、探索的余音。
这主要应归功于屠格涅夫即使在晚年处于悲观状态,也仍然保持着对俄国社会敏锐的观察力。
屠格涅夫创作《门槛》这篇散文诗时,正当俄国发生了“五人案” “一百九十三人案”和薇拉•查苏里奇(女民粹主义者)刺杀彼得堡总督事件,同时,屠格涅夫受到女革命家索菲亚•彼洛夫斯卡娅活动的影响,受到女友尤•伏列夫斯卡娅献身精神的感染,对那些为俄国的解放事业不惜牺牲一切的英雄钦敬不已。
于是,集他们于“俄罗斯的姑娘”之一身,通过虚幻的梦境,讴歌了俄国社会现实中的优秀分子,着力表现他们的崇高信仰和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
从“俄罗斯的姑娘”身上,人们可以看到索菲亚式的革命者水晶般纯洁的灵魂。
门槛》作为屠格涅夫散文诗中的代表作,在艺术上集中表理,情、景、理、事配合默契,既含蓄,又明晰,既连贯,又跳跃,使人读后回味无穷。
现了作者所写散文诗的特点:简单而又深刻,素而富有哲第一,象征手法运用得很好。
象征这种艺术手法能借助一个或一组具体、生动的形象,暗示出一种思想或事物的某些本质的东西来,它能使形象性的艺术与抽象性的思想概念相沟通。
屠格涅夫的《门槛》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
文章的开头,作者就通过自己虚幻的梦境(《门槛》的副标题是“梦” ),推出了一组象征性形象:座大楼” ,象征着人类社会生活中伟大而又壮丽的事业革命;门里一片阴森的黑暗”,“发散着寒气” ,象征沙俄专制制度的黑暗统治和革命者所处的恶劣环境;高高的门槛” ,象征横阻在革命者面前的一切艰难险阻。
站在这“高高的门槛前”的,是“一位姑娘位俄罗斯的姑娘”。
这个姑娘,象征索菲亚式的女革命家。
作品开头几句把读者的思路从梦境一下子带到现实的俄国,引起人们对现实中的“俄罗斯的姑娘”的联想;“一个慢吞吞的、不响亮的声音”,象征革命事业对有志者提出的考验;最后两行的“傻瓜”和“圣人” ,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揭示出市侩主义者和革命人民之间的尖锐对立。
只要循着这些具体、生动的象征性形象的轨迹进入屠格涅夫给你描绘的意境,你就会豁然开朗,这篇散文诗的寓意是多么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恩格斯说:“作者的见解愈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愈好些。
象征性手法的运用,使《门槛》的主题比较隐蔽,但是,毫不含混。
尽管作者直到最后一行,才用“圣人”两字对他笔的英雄表示了赞美,但通篇都在为这个结论酝酿气氛,字里行间给你的感觉正是这谜底似的两个字。
这也是作者纯熟地运用象征手法所达到的艺术境界。
第二,风格冷峻、凝重,结构严谨、自然。
屠格涅夫素以擅长描写女性著称,在他的许多作品中,曾经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富于理想色彩的进步的女性形象。
但是,纵观“屠格涅夫家的姑娘们” (人们的戏称),从《罗亭》的娜泰丽雅到《贵族之家》的丽莎,《前夜》的叶琳娜,女地》的玛丽安娜等,作者都是以清丽的文笔,抒情地、富有诗意地加以描绘、塑造的。
只有《门槛》中的女革命家形象,描写的风格是冷峻的、凝重的。
这位女革命家,从出现在“高高的门槛前”到“跨进了门槛” ,没有姑娘的动人微笑,也没有女性的脉脉柔情。
然而,作者通过她沉静的回答、坚毅果敢的态度和无私无畏的选择,不加任何评判,非但不失其可爱和魅力,反而更能震撼人心,令人肃然起敬,使这位“俄罗斯的姑娘”的形象不同于屠格涅夫一生中塑造的其他任何女性,气质非凡,独放异彩。
由于《门槛》的主题是通过梦境来表现的,所以,从表面上看,全文自始至终给人以虚幻、朦胧的感觉,正如人们在梦中所能见到的那样。
结尾处用了“有人”和“不知从什么地方”两个不确定的词,似乎“傻瓜”和“一个圣人”这两个声音是山谷里飘来的回声。
这些与全文的象征手法融为体,使文章的结构严谨、协调自然。
第三,内容浓缩、凝练,语言朴素、精当。
门槛》全文共四百来字,短小精悍,朴素无华,分纯净。
没有任何修饰,连描绘性的词藻都很难找到。
全部笔墨只用来勾勒出一个决心跨越“门槛”的女革命家形象,充分显示出她为事业献身的内在的壮美。
中间部分,也是重点部分,作者着力表现艰难困苦是多么严峻,俄罗斯女郎的决心却又是何等坚定!考验通过“一个慢吞吞的、不响亮的声音”传出来:“寒冷,饥饿,憎恨,嘲笑,蔑视,侮辱,监狱,疾病,甚至于死亡?”“跟人们疏远,完全的孤独?”每一个词都是一幅怵目惊心的图画! 至于回答,那更是简单之极:三个“我知道”个“我也知道” ,两个是”。
简单重复,斩钉截铁,没有一个多余的字。
然而,她勇于为革命事业捐躯的崇高形象,却已生动地矗立在读者面前。
这里的奥秘在于屠格涅夫充分信任他的读者,相信只要他写出了作品的“灵魂” ,他就把理解作品的钥匙交给了读者,没写出来的部分读者自己是会加进去的。
另外,《门槛》避开了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过程,只写心理活动的结果,这也大大浓缩了作品的内容。
例如,当问到“你还准备犯罪”时,作者只写了结果:“姑娘埋下了头……” 如此果敢无畏的女郎竟然埋下了头,其痛苦抉择时的心理是多么复杂就不待细说了。
屠格涅夫语言的简洁、朴素,并不意味着单调、枯涩,而是紧凑、凝练又不失其细腻,清新淡雅又不失其含蓄。
难怪列宁在列举俄罗斯语言大师时,让屠格涅夫名列首位。
再来谈谈屠格涅夫贵族自由主义的政治立场和悲观主义宿命论的哲学观点在《门槛》中留下的印记。
其一,屠格涅夫只希望如1861 年那样温和的改革,而不能接受车尔尼雪夫斯基所倡导的那种轰轰烈烈的革命,以至从内心深处感到革命、流血、暴力,是一种应该感到内疚的“犯罪”行为,这大概可以作为女郎“埋下了头”的解释,尽管他对革命民主主义者、革命家本身钦佩备至,分尊敬,因为他隐约意识到,他们才是历史前进的路标,如果这样的人没有了,那么历史这本书就该永远合上了” 其二,虽然作者由衷地赞美女郎对自己信仰的坚定、真诚和自我牺牲精神,但屠格涅夫自己却不具有、也不赞成那种信仰。
他认为用木犁浅翻处女地的工作成效甚微,几乎等于白白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甚至认为姑娘将来会否认自己现在这个信仰” 。
这在女郎光彩照人的崇高形象背后投来了悲剧的阴影。
用如此悲观的眼光去看女郎跨过的门槛后面那所巨大的建筑里所有的,当然只有黑沉沉的昏暗了。
作者在他所描绘的未来中,几乎没有一点光明、温暖和希望,虽然他不得不承认她是“一个圣人” 这就是这位贵族知识分子的狭隘和偏见,也是屠格涅夫自己始终没能跨过“门槛”的原因。
门槛》赏析之二从视觉形象来说,这里有“一座大楼” ,有一道敞开的“窄门”,门里有“阴森的黑暗” ,有“高高的门槛” ,还有一位俄罗斯姑娘” 。
从肤觉的感受来说,黑暗中散发着“寒气” 从听觉的角度来说,大厦里传出来一个“慢吞吞的不响亮的声音”。
然后是一连串的对答随着阅读进程的展开,读者从多种感官中体验着这首散文诗对心灵的撞击。
屠格涅夫似乎把每个人都带到了这座令人颤栗的“门槛”前,来聆听那近乎严酷考验式的问询。
然而,令人感受最深的莫过于那“门槛”内传出的“寒冷,饥饿,憎恨,嘲笑,蔑视,侮辱,监狱,疾病,甚至于死亡?”的信息。
此外,还有“疏远” 、“孤独”和“准备牺牲” 。
作家极尽渲染之能势,几乎用尽人们可以想象到的所有表现残酷的词语。
其目的却在于衬托那位站立在“门槛”前,就要走进来的俄罗斯姑娘。
姑娘,对这一切都“知道” ,并“准备好了” 。
其坚毅与果决已经着实令人钦佩了。
可更深一层的痛苦:亲戚、朋友的打击,姑娘也能“忍受” 。
为了把姑娘的形象刻划得更深刻,文章写道:“你准备着无名的牺牲吗?你会灭亡没有一个人……甚至没有一个人会尊敬地怀念你。
”但无论如何,姑娘还是要走进这革命的“门槛” 。
她真的走进来了,随之而来的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评判(当然这是意料之中的)。
我们说,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姑娘,又的确是一位真真正正的圣人”啊! 这是作家的赞叹, 也是每一个读者的由衷的赞叹。
象征,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其表现含蓄与深刻的功力简直是无可限量的。
作家对象征性物象的选择显示着作家所独有的了两种人生;一个“门槛”考验着革命者的勇气和真诚;个“门槛”检验着一个战士对世界的认知和对生命价值的判启示给人们的联想与想象,当是无法穷尽的。
象征具有着强 烈的艺术魅力。
围绕着“门槛”作家还设计出一系列的象征 符号,诸如“女郎” 、“重浊的声音” 、“犯罪”、“傻瓜”、“圣 人”等,也都赋予了相应的含义。
因此,整篇散文诗的意韵 解读屠格涅夫的散文诗《门槛》 白鼎心门槛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信仰的一切障碍。
那个“缓慢的重浊的声音” 与女郎的回答, 其实是她思想矛盾的过程, 心灵斗争的历程。
正是在这种矛盾斗争中她得到了一次升要坚持自己认为美好的但又不为现行思想法律制度风俗习 惯所容的信仰,就必须付出代价。
怎样的代价?一切的肉体 的精神的痛苦与磨难:必须承受寒冷,饥饿,憎恨,嘲笑, 轻视,侮辱,监狱,疾病,甚至于死亡;必须承受跟现行不创造性。
个“门槛”隔开了两个世界;一个“门槛”隔开定。
“门槛”作为一个可视而又寓含深广的象征符号,它所华,真正地坚强又结实地迈出了自己渴望又犹豫的那 f 匕 步。
合理的法律、制度以及一切的不合理斗争的残酷;必须承受别人给予的疏远孤独痛苦和打击,甚至是朋友亲人给的;必须承受为信仰献身后却不被理解承认的失落与不平衡;必须承受信仰忠诚的考验;必须承受可能的失败后的惆怅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