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教学文档
初中语文课文诗词鉴赏教案

初中语文课文诗词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静夜思》。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义,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了解作者李白的生平背景及诗歌创作的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面意义和意境的把握。
(2)朗读和背诵诗歌。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意象分析和表达技巧的理解。
(2)诗歌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李白画像,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李白。
(2)简介李白的生平背景及诗歌创作的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面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分析诗歌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5. 朗读和背诵:(1)让学生齐读诗歌,增强语感。
(2)鼓励学生背诵诗歌,提高记忆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静夜思》。
2. 结合课后注释,深入了解诗歌的字面意义。
3. 撰写一篇关于《静夜思》的诗歌鉴赏心得体会。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同时,引导学生从中汲取人生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古诗词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词鉴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包括诗、词、赋、散文等体裁,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能力,学会欣赏古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古诗词的阅读与欣赏方法。
2. 教学难点:古诗词的深层含义和审美特征,古代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品。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文学流派。
2. 读书指导法:引导学生阅读古诗词,分析诗歌手法技巧。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古诗词,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美。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古诗词教材、参考资料、PPT等。
2. 学生准备:提前阅读教材中的古诗词,了解诗歌手法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古诗词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文学流派,分析诗歌手法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古诗词,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美。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形式和特点,学习《静夜思》、《登鹳雀楼》等简单诗作。
2. 第二课时:讲解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学习《江雪》、《春晓》等诗作,分析其韵律美。
3. 第三课时:探讨古诗词的意象和意境,学习《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等诗作,体会其意境美。
4. 第四课时:解析古诗词的情感表达,学习《赋得古原草送别》、《登高》等诗作,理解其情感美。
5. 第五课时:介绍古代文学流派,学习《孟子·告子下》、《庄子·逍遥游》等散文作品,了解其思想内涵。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古诗词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如韵律、对仗、意境等。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 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的基本特点:韵律、对仗、意境。
2. 分析古诗词的方法:了解背景、品味语言、感悟意境、体会情感。
3. 鉴赏古诗词的技巧:抓关键词、分析意象、品味韵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感悟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古诗词,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鉴赏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教学内容,准备相关案例和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古诗词,了解作者和背景。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介古诗词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如韵律、对仗、意境等,并分析经典案例。
3. 实践:让学生尝试分析自己喜欢的古诗词,体会鉴赏方法的应用。
4.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鉴赏心得,互相学习和交流。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鉴赏方法,布置课后作业。
七、教学案例1. 李白《静夜思》分析:这首诗具有明显的韵律美,对仗工整,意境深远。
通过品味关键词“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2. 杜甫《春望》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遭受战乱的忧虑。
通过分析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
九、课后作业1. 请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运用所学鉴赏方法进行分析。
古诗词赏析之赏析语言教案

古诗词赏析之赏析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语言风格;(2)学会分析古诗词中的意象、炼字、修辞等手法;(3)能够独立赏析简单的古诗词作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2)学会从意象、炼字、修辞等角度分析古诗词;(3)提高学生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词的美,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古诗词的兴趣;(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语言风格;(2)分析古诗词中的意象、炼字、修辞等手法;(3)独立赏析古诗词作品。
2. 教学难点:(1)古诗词中意象、炼字、修辞等手法的深入分析;(2)如何准确表达自己对古诗词的感悟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古诗词为例,进行分析讲解;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古诗词教材、参考资料、PPT等;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古诗词,了解作者背景等;3. 教学环境:教室、多媒体设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古诗词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的价值和意义。
2. 基本概念:(1)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语言风格;(2)介绍意象、炼字、修辞等手法的概念和作用。
3. 案例分析:(1)选取一首古诗词,进行分析讲解;(2)引导学生从意象、炼字、修辞等角度进行分析。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首古诗词进行赏析;(2)讨论并分享各自的赏析心得和感悟。
5. 课堂总结:(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知识点;(2)强调古诗词赏析的方法和技巧。
6. 课后作业:(1)请学生选取一首古诗词进行赏析,写在作业本上;(2)鼓励学生多读古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古诗词鉴赏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词鉴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分类,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3、通过古诗词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掌握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学会分析古诗词的语言特色和艺术风格。
2、教学难点体会古诗词中含蓄深沉的情感表达。
对古诗词中的意象和典故进行准确解读。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和节奏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2、讲授法: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鉴赏方法和技巧,为学生的鉴赏活动奠定基础。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古诗词中的疑难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比较法:将不同诗人、不同时期的古诗词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优美的古典音乐,展示几幅精美的古代诗词书法作品,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古典文化氛围。
提问学生:“在你们的印象中,古诗词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古诗词的初步感受。
2、知识讲解介绍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如韵律、对仗、意境等。
讲解古诗词的分类,如边塞诗、田园诗、送别诗、思乡诗等,并举例说明。
讲授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知人论世、把握意象、品味语言、分析手法等。
3、作品赏析选取几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如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山居秋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鉴赏方法和技巧,对古诗词进行赏析。
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思考,然后分组讨论,最后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赏析成果。
教师对学生的赏析进行点评和总结,补充和完善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4、拓展延伸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用自己的语言将其改写成一篇现代文。
组织学生开展古诗词朗诵比赛,让学生在朗诵中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5、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内容,强调古诗词鉴赏的重要性和意义。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古诗词鉴赏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古诗词鉴赏教学案例分析小学语文备课教案——古诗词鉴赏教学案例分析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古诗词鉴赏教学,学生将能够:1. 学习并理解一首古诗词的主旨和情感表达;2. 掌握古诗词的基本内涵和元素,如比喻、夸张、对仗等;3.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修养。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登鹳雀楼》这首古诗词。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针对《登鹳雀楼》的背景知识及作者介绍的教学PPT;- 杂志、报纸上的鹳雀楼图片;- 集体备课参考资料。
2. 学生准备:- 语文课本;- 纸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教学PPT投影《登鹳雀楼》的鹳雀楼图片,激发学生对景物的兴趣,引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好奇心。
2. 导入活动(10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登鹳雀楼》的作者、背景等基本情况,同时请学生了解鹳雀楼所在的地方、鹳雀楼的样子等方面的信息。
学生可以通过课本、搜索引擎或事先准备的杂志、报纸等途径获取信息。
3. 朗读鉴赏(15分钟)老师朗读《登鹳雀楼》,学生可以适当跟读。
在朗读过程中,老师要注意语调和节奏的把握,帮助学生感受到诗词的韵律之美。
4. 鉴赏分析(20分钟)(1) 老师针对《登鹳雀楼》的诗句进行分段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义,并引导学生分析句子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仗等。
(2) 老师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诗词:- 诗人通过《登鹳雀楼》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有哪些句子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为什么?5. 听课表演(25分钟)分组进行小品表演,每一组选择一段诗句或整首诗进行表演,通过表演展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感悟。
同时,其他学生可以进行点评,分享自己的感受。
6. 总结归纳(10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提醒学生再次强调诗词鉴赏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多读古诗词,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
五、巩固与拓展1.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登鹳雀楼》并完成相应的习题。
《迢迢牵牛星》古诗鉴赏与创作教学方案

《迢迢牵牛星》古诗鉴赏与创作教学方案《迢迢牵牛星》是一首充满浪漫色彩和深厚情感的古诗,以下是对该诗的新课学习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素、章、盈、脉”等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b.掌握五言律诗的节奏及其韵味,了解诗中叠音词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2.过程与方法:a.通过反复朗诵,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b.通过点拨,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欣赏牛郎织女凄美的爱情故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品味诗歌语言之美、形象塑造之巧,体会诗人对爱情的赞美和向往。
b.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华,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a.掌握叠词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b.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体会牛郎织女凄美的爱情故事。
2.教学难点:a.品味诗歌语言之美,感受诗歌所营造的意境。
b.理解诗歌背后的社会背景,体会诗人借牛郎织女故事抒发的人间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a. 2.借助美丽的星空图片或引人入胜的星空视频,可以有效地引出中国传统的牛郎织女民间故事。
在浩瀚璀璨的星海中,通过辨识天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生动地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b. 3.提问:你们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吗?这个故事与《迢迢牵牛星》这首诗有什么关系?当学生看到牵牛星和织女星时,他们会联想到牛郎织女的传说。
而《迢迢牵牛星》这首诗,正是这个传说的完美诠释。
诗中描绘了织女星在银河彼岸独自承受着相思之苦,而牵牛星则在河的另一边默默地凝望着她,却无法相聚。
这种遥不可及的距离和无尽的思念,正是牛郎织女传说所传达的情感。
2.初读诗歌,整体感知:a.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个体被鼓励进行自主、自由的朗读实践,这是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韵味的基础环节。
要求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准确无误地读出每个字词的音节,尤其要注意那些生僻字、多音字以及带有地方口音的词语,确保每一个发音都符合普通话的标准。
b.指名朗读环节,教师会选取几位具有代表性的学生,分别朗读诗歌,其余同学则需聚精会神地聆听,并在听后分享各自的感受和建议。
古诗词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诗词鉴赏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诗词鉴赏教案教学设计1古诗词鉴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知识和方法;2. 能够运用古诗词的鉴赏技巧进行欣赏和赏析;3.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读懂一些经典的古诗词;4. 能够了解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培养文学素养和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古诗词鉴赏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1. 前置知识梳理通过对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初步了解,思考和讨论以下问题:1)你认为古诗词有什么独特魅力?2)你觉得古诗词的词汇和语言方式有何不同?3)你曾经读过哪些古诗词?印象最深刻的是哪首?2. 理论讲解引导学生认识古诗词鉴赏的意义和重要性,包括以下内容:1)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古诗词具有较强的文学艺术价值、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3)古诗词鉴赏是提高人文素养和文学修养的有效途径。
3. 实践操作针对古诗词鉴赏的方法进行实践操作,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古诗词的鉴赏方法和技巧,包括结构鉴赏、语言鉴赏、文化鉴赏等;2)使用个案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运用所学鉴赏技巧进行诗词赏析。
4. 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学生实践操作的情况,并进行以下评价:1)对学生诗词鉴赏能力的综合评价,包括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2)对学生诗词鉴赏的兴趣和能力的评价,包括对于古诗词文化的积累和应用能力的评价。
四、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和提问,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促进学生对于古诗词鉴赏方法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促进学生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交流,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3. 个案分析法:通过个案分析,让学生能够深入分析古诗词中的文化内含,锻炼学生分析和批判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前期准备通过课前探究调研,搜集一些古诗词的鉴赏案例,并选择一些经典名篇,准备一些教学名句和解析,为后期课堂使用做准备。
古诗宋词鉴赏课程设计

古诗宋词鉴赏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鉴赏古诗宋词,让学生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深刻哲理。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古诗宋词的基本知识,包括文学背景、作者生平等。
能够识别和分析古诗宋词中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宋词的鉴赏能力,能够正确理解和解读诗词,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通过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古诗宋词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智慧和人生哲理,提升个人品德和修养。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选取经典的古诗宋词作品,包括唐诗、宋词等。
教学大纲将根据学生的年级和接受能力进行安排,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1.诗歌的基本知识:介绍诗歌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诗歌的基本构成要素。
2.诗词鉴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人词人的作品,进行深入的鉴赏分析,解读诗词的意象、韵律、修辞手法等。
3.诗词创作:引导学生尝试自己创作诗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4.诗词文化:介绍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教师对诗歌的基本知识和诗词鉴赏技巧进行系统的讲解。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3.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具体诗词作品的分析,引导学生掌握诗词鉴赏的方法。
4.创作实践:鼓励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出版的古诗宋词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拓展阅读和深入研究。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词。
小学语文古诗词赏析教案

小学语文古诗词赏析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 诗词背景介绍- 诗词语言赏析- 诗词意境感悟- 诗词创作启示教学步骤1. 诗词背景介绍- 介绍作者:介绍诗词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等。
- 解读题目:分析诗题,引导学生了解诗词的主题。
2. 诗词语言赏析- 字词解析:分析诗词中的生僻字、关键字,解释其含义。
- 句式分析:分析诗词的句式结构,如对仗、排比等。
- 修辞手法:讲解诗词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诗词意境感悟- 描绘画面:引导学生想象诗词中的画面,感受诗人的情感。
-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验诗人的情感,如喜悦、忧伤等。
- 价值观探讨:引导学生思考诗词中的价值观,如爱国、敬业等。
4. 诗词创作启示- 写作技巧:分析诗词中的写作技巧,如构思、用词等。
-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尝试创作古诗词,培养文学素养。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诗词创作实践等方面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 诗词文本:选取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古诗词。
- 参考资料:有关诗词背景、作者生平等的资料。
- 教学工具:投影仪、黑板等。
教学建议-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指导。
-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习兴趣。
- 创设情境: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诗词学习的氛围。
以上为小学语文古诗词赏析教案,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优秀教案古诗鉴赏和赏析:鉴赏是指从古诗诃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古诗词鉴赏,掌握了这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要领古诗词鉴赏,就能很好地理解和阅读古诗词,提高的赏析能力。
古诗赏析是从个人对古诗词情感角度进行理解和个性化解读,表达自己的对古诗词独特的观点审美进行分析。
古诗原文及赏析:书湖阴先生壁宋代: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译文长把茅草屋檐扫干干净净无鲜苔,花木规整成行成垅是你亲手培栽。
一条流水护着田将丛绿缠绕如带,两山排列矗立把碧清的翠色送来。
赏析这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
诗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古诗词鉴赏;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
全诗既赞美了主人朴实勤劳,又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与平民交往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
前两句是庭院之景,干净无苔是由于主人的“长扫”,“花木成畦”是由于主人的“自栽”,写景又写人。
后两句写自然环境之美,水“将绿绕”,山“送青来”,自然山水如此有情,也表现了主人爱好山水的情趣。
描写景物亦以表现人,写景见人,人于景中,表现了客观景物的美,又写出了人的美,颇有一箭双雕的感觉。
什么是古诗词鉴赏什么是古诗词鉴赏就是对古诗词中的语言、形象、手法、意境等进行赏析.按高考考试说明的说法,就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其中,“形象”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神情面貌和性格特征,诗歌中的“形象”可理解为诗歌的“意象”.“语言”通常指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含蓄性和凝炼性,以及语言的总体风格及其艺术魅力.鉴赏“表达技巧”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作品中起了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等.“思想内容”是指作品表现的具体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人生观,作品反映的时代特征、社会习俗、人物形象及其社会意义等.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字用得好,好在哪?这就是鉴赏语言.如何赏析古诗如何赏析古诗古诗词鉴赏方法: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诗词鉴赏,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古诗词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词鉴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指定的古诗词。
(2)能够分析古诗词的韵律、意象、情感等元素。
(3)能够运用古诗词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背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古诗词的结构、韵律、意象等元素,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通过模仿、创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古诗词的基本概念与特点(1)古诗词的定义与分类(2)古诗词的语言特点(3)古诗词的意象与情感2. 第二单元:古诗词的韵律与节奏(1)古诗词的韵律类型(2)古诗词的节奏与停顿(3)韵律与情感的关系3. 第三单元:古诗词的意象分析(1)意象的定义与作用(2)常见意象的分类与特点(3)意象与情感的关系4. 第四单元:古诗词的情感表达(1)情感的分类与表达方式(2)情感与意象、韵律的关系(3)情感的感悟与共鸣5. 第五单元:古诗词的创作与鉴赏(1)古诗词的创作技巧与方法(2)古诗词的鉴赏方法与步骤(3)鉴赏古诗词的实践与反思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词的基本概念、韵律、意象等知识点。
2. 互动法:分组讨论、问答、表演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实践法:朗读、背诵、创作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4.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古诗词,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古诗词的魅力。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互动表现、实践能力等。
2. 终结性评价:检查学生对古诗词的背诵、理解、创作等情况。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的古诗词教材,提供丰富的古诗词素材。
《夏日山中》古诗鉴赏中国风教育教学

山日中
夏日山中
唐代:李白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壹贰叁肆
古诗赏析 古诗注释 古诗译文 创作背景
01.创作背景
《夏日山中》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唐代李白创作的一 首五言绝句。诗中描写的夏日中生活的场景,真实、 贴切地展现了夏日山中和山中夏日的景象。
02.古诗译文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由于是夏天,所以有“白羽扇”;由于在山中,天气更凉快所以有 扇而懒得摇。山林中过往的人烟稀少,诗人敢于脱去头巾,表现出 悠然自得,不拘礼法的形象。句中通 过“懒”、“裸”,突出了诗 人在山中夏日乘凉的悠闹乐趣描画了一幅生动的夏日消闲图画。
04.古诗赏析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诗人解下头巾,挂在山中的石壁上,多么凉快宜人。袒胸露顶,居住 林下,大有解除尘累,反归自然的乐趣。通过“脱”、“露”,来表 达诗人无拘无束,向往自然的心情。“任”体现了诗人豪爽不羁,任
凭山风从头上吹过,表现出一种豁达、爽快的感觉。
04.古诗赏析
全诗写出了作者在山林无拘无束,旷达潇洒,不为礼法所拘的形象,有魏晋风度。 诗人忘情沉醉于“夏日山中”,悠悠然一种自乐自足的逍遥,特别是对个人情感的放 纵与宣泄,可以说到达了极点。在《夏日山中》羽扇可以不摇,衣履可以不穿。“裸 体青林中”,“露顶洒松风”更体现出诗人悠然自得,靠近自然的心情诗通过对诗人 自身状态的描写,来突出夏天的炎热。同时借夏天炎热的环境,表达诗人无拘无束, 在山林间豪爽自如的状态。诗中在夏天炎热的环境下,对诗人状态的描写生动,别有
懒得摇动白羽扇来祛暑,披散头发悠然自得的呆在苍翠树林中。将解 下的头巾挂在石壁上,任由松树间的凉风吹过头顶。
古诗鉴赏文档

古诗鉴赏引言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被誉为“国粹”。
古诗以其精炼的语言、优美的韵律和深刻的意境,给人以深深的感动和思考。
在古诗中蕴含着作者对自然、生命、人情世故的感悟,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思想文化。
本文将针对几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作品展开鉴赏,从诗歌结构、意象运用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作者:李白诗歌结构这首诗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有着简洁明快的韵律和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
整体结构为四句,每句五个字,构成了朴实无华的韵律。
李白以朗朗的明月和仿佛染上霜的光线开篇,构造了一个静谧的夜晚氛围。
明月和地上的霜暗示着秋季的到来。
接着,作者通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明月照耀下的夜晚,使得思念更加浓烈。
作者的情感表达通过这短短的四句诗,李白将自己身处异地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静夜、明月、故乡三者的结合,显露出作者对故乡的无尽思念和留恋之情。
这种深深的思乡之情,使人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孤寂和渴望。
二、《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作者:王之涣诗歌结构《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篇,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首名作。
整首诗由四句组成,每句五个字,构成了完美的五言绝句的韵律。
王之涣以壮丽的自然景观开篇,通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两句,表达了大自然壮观景象的氛围。
这里的自然景色形象生动,给人一种宽广博大的感觉。
接着,作者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表达对人生追求、进取的理想。
欲穷尽千里目,需要登上更高的楼层,这象征着人们对更高层次、更广阔的世界的探索和追求。
作者的情感表达王之涣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深情表达了作者壮观景色下的情感。
诗中所表达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人类向理想追求的自然需求,也是作者自己追求进步和提高的自信心和毅力。
这种情感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坚定意志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古诗欣赏教案

古诗欣赏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古诗欣赏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素养。
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及具体教学步骤等内容,旨在帮助教师有条理地进行古诗欣赏教学。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古诗的基本特点和常见体裁,了解古诗创作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敏感性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古诗,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三、教学重点1. 掌握古诗的基本特点和常见体裁。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引导学生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展示一幅古代诗人的图像或播放一段与古诗相关的音乐,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读一首经典古诗,并解读其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
3. 合作学习法:教师分组给每个小组发放一首古诗,要求学生合作阅读、解读和欣赏,并进行小组展示。
六、教学步骤1. 导入- 展示一幅古代诗人的图像或播放一段与古诗相关的音乐,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 引发学生思考:你们对古诗有什么了解?你们最喜欢的一首古诗是什么?2. 正文- 教师示范朗读一首古诗,并解读其中的态度、意境和表达方式。
- 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和解读一首经典古诗,并尝试自己朗读和解读。
- 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放一首古诗,要求小组成员合作阅读、解读并欣赏该首古诗。
-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组内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3. 拓展- 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和欣赏更多的古诗,可以组织学生自由朗读和分享。
- 引导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古诗,并进行小组交流和分享。
4. 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 引导学生思考:古诗欣赏对我们的成长和生活有什么启示?七、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以学生的诗歌解读和表达能力为主要依据。
古诗欣赏教案

古诗欣赏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古诗,培养学生对古文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 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
2. 学生对古诗中的意境和感情表达的理解和分析。
教学难点:
学生对古诗意境的理解和分析。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多种风格的古诗;
2. 准备诗词鉴赏的相关知识讲解。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张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鼓励学生描述图片所表达的意境和感受,并引出古诗的能力。
Step 2 欣赏古诗(15分钟)
教师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朗读,并组织学生进行欣赏。
通过让学生感受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并请几位学生为大家朗读古诗。
Step 3 学生表达(15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看法,并给出理由。
Step 4 诗词鉴赏知识讲解(10分钟)
教师讲解古诗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并结合具体的古诗进行解析和讲解。
Step 5 练习(15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古诗,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阅读和思考。
之后,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并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课堂教学设计古诗词鉴赏

课堂教学设计古诗词鉴赏课堂教学设计古诗词鉴赏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文学艺术中的瑰宝。
古诗词的鉴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本文将结合古诗词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一节丰富有趣的古诗词鉴赏课堂教学。
一、引入环节在课堂开始之前,可以以一首经典的古诗词作为引子,通过朗诵或者音乐演奏来渲染气氛,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比如选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通过这首词的引入,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墨客的儿女情长和豪情壮志,进而激发起对古诗词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二、背景知识讲解在引入之后,可以简要讲解一下所选古诗词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简介、作品创作背景等。
通过讲解背景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增加对古诗词的认知和理解。
三、诗词鉴赏接下来,可以进行具体的古诗词鉴赏活动。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古诗词作品,并向学生介绍其特点和韵味。
在介绍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对比的方式,将古诗词与现代文学进行对比,并让学生自主发现其中的区别与共通之处。
在鉴赏活动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语言表达:引导学生分析古诗词的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帮助他们理解其中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2. 音乐韵律: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音乐韵律,让他们感受其中的节奏和韵律之美。
3. 感悟思考: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古诗词中蕴含的人生智慧和文化内涵,与学生共同解读其中的思想和情感。
四、互动讨论在鉴赏活动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深入思考和交流。
比如,可以提问“你觉得古诗词中的哪一句最能打动你?为什么?”或者“你觉得古诗词中传达的思想和情感与现代社会有什么关联?”通过互动讨论,可以激发学生们的思考和创造力,同时也能够促进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结语在课堂快要结束时,可以以一首优美的古诗词作为结语,为这堂课增添美好的结束。
古诗词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包括诗、词的分类,词牌、韵律等。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学习古诗词,引导学生领略祖国山河的秀美,感受诗人真挚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的分类及特点2. 诗词的基本结构3. 词牌与韵律4. 诗词的表现手法5. 诗词的意境与情感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方法。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词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心得,提高鉴赏能力。
4.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创作古诗词,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古诗词资料,包括诗词文本、注释、译文等。
2. 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3. 学生分组,准备进行讨论和交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古诗词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学新课: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诗词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交流心得,提高鉴赏能力。
5. 课堂练习:让学生动手创作古诗词,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让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鉴赏,写一篇短文,分析其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古诗词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鉴赏能力和合作精神。
3.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消化吸收情况,以及他们的独立鉴赏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诗词朗诵会,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对古诗词的热爱。
2. 开展诗词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文学才华。
3. 邀请诗人或专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八、教学资源1. 诗词文本、注释、译文等资料。
2. 相关诗词的多媒体素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古诗文赏析(期考必考)
【考查内容】
九年级上册古诗,包括附录的十首
可以借鉴《精析精练》的阅读品味
【指点迷津】
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这类题目的一般特点为: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作一些理解分析;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主观分析题(包括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
一、复习指要
(一)鉴赏字词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其一》刘禹锡)
(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3)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二)品鉴思想情感
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
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三)赏析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抒情,这其中描写、抒情是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
3.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二、解题指导
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析等题型,在概括填空、简答、品味分析表述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从关键词语上着手。
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品味赏析作答。
②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
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③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
分析含义,探究作用。
④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着手。
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⑤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着手。
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⑥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炼)着手。
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三)诗歌赏析题整体解题方法
①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②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
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境”,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
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像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③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