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第五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目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全国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规划教材。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精简了理论性知识,加强了实践教学内容,突出了职业能力的培养。
全书编写体例力求新颖,结构清晰,理论联系实践,既便于教师教学,又有利于学生自学。
全书共分四个模块,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学前儿童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学前儿童活动心理的发展。
《全国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规划教材: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本科院校举办的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型本科、成人教育、五年制高职、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材,也可供学前教育_[作者和幼儿园教师参考。
第一部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第一章绪论【基础理论】第一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和意义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第三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操作指南】观察法在学前儿童心理研究中的运用【实践活动】【思考练习】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基础理论】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概述第二节生命的孕育第三节婴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第四节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操作指南】一、婴儿动作发展的测评指标二、婴儿动作发展的测评方法【实践活动】【思考练习】第二部分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第三章学前儿童注意和感知觉的发展【基础理论】第一节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操作指南】一、学前儿童注意和感知觉的测量与评估二、促进学前儿童注意和感知觉发展的活动方案【实践活动】【思考练习】第四章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的发展【基础理论】第一节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操作指南】一、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的测量与评估二、促进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发展的活动方案【实践活动】【思考练习】第五章学前儿童思维和言语的发展【基础理论】第一节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操作指南】一、学前儿童思维和言语的测量与评估二、促进学前儿童思维和言语发展的活动方案【实践活动】【思考练习】第六章学前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基础理论】第一节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操作指南】一、学前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测量与评估二、促进学前儿童智力和创造力发展的活动方案【实践活动】【思考练习】第三部分学前儿童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第七章学前儿童情感和意志的发展【基础理论】第一节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操作指南】一、学前儿童情感和意志的测量与评估二、促进学前儿童情感和意志发展的活动方案【实践活动】【思考练习】第八章学前儿童气质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基础理论】第一节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操作指南】一、学前儿童气质和自我意识的测量与评估二、促进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活动方案【实践活动】【思考练习】第九章学前儿童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基础理论】第一节学前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行为的发展【操作指南】一、学前儿童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测量与评估二、促进学前儿童尉伴关系和移情能力发展的活动方案【实践活动】【思考练习】第四部分学前儿童活动心理的发展第十章学前儿童游戏心理的发展【基础理论】第一节学前儿童游戏心理概述第二节游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价值第三节学前儿童游戏心理的发展【操作指南】一、学前儿童游戏心理的测量与评估二、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游戏方案【实践活动】【思考练习】第十一章学前儿童学习心理的发展【基础理论】第一节学前儿童学习心理的概述第二节学前儿童的学习方式和心理特点第三节学前儿童音乐和美术活动心理【操作指南】学习障碍——多动症儿童的测量与评估【实践活动】【思考练习】参考文献。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形式操作阶段(11岁以后)
在形式操作阶段,儿童开始能够运用假设、推理和演绎等高级思维方式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鼓励儿童提问和讨论问题可以帮助他们理解问题的多角度性,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能力。例如,可以让儿童讨论关于环保的问题,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提供适应的教材和活动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提供适应的教材和活动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例 如,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可以使用简单的图画书和玩具来帮助他们理解基本概念;对于 年龄较大的儿童,可以提供更复杂的书籍和活动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能力 注重家庭教育
儿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
02
和嗅觉等感知器官来获取对周围事
物的认知
这个阶段的儿童往往会进行简单的
03
探索,比如拿起东西、丢东西、摸
一摸等,以增加对事物的理解
PART.2
前操作阶段(2-7岁)
前操作阶段(2-7岁)
x
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能够使用符号来代表 事物,进行基本的想象和模仿
他们开始能够理解事物的固有属性, 例如形状、颜色和大小等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汇报人:xxxx
日期:20XX
2 -
01
02
03
04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一个复 杂而有序的过程,从皮亚杰的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来看,学前 儿童的思维发展主要经历了以
下几个阶段
PART.1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01
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感知和运动活 动来获得对世界的初步理解
-
THANKS
感谢观看
XXX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特征和发展重点。作为教 育者,我们应该根据儿童的不同阶段特点,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 思维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通过感知和运动活动来获取对世界的初步理解。因此,提供丰富的 感知刺激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可以让儿童接触各种不同质地、颜色、形状和声音的物品 ,以增加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二、学前儿童思维方式的发展
(一)思维方式的发展
❖ 直观行动思维 → ❖ 具体形象思维 → ❖ 抽象逻辑思维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1.直观行动思维
⑴3岁前儿童思维的主要方式。 ⑵这种思维的主要特点是:①思维是在直接感知中进行的, 不能离开直观的事物; ②思维是在实际行动中进行的,离 开了行动关于该动作的思维也就停止了。 ⑶直观行动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在2~3岁儿童身上表 现最突出。 ⑷直观行动思维活动的典型方式是尝试错误。
❖ 2.具体形象思维 ⑴具体形象思维是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或事物在 头脑中形成的表象的联想进行的思维。
⑵★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具体形象思维举例
❖ 1.2+3=5的计算,幼儿虽然可 以进行,但实际上他们在计算的 时候并非对抽象数字进行分析综 合,而是依靠头脑中再现的事物 表象,如2个苹果加上3个苹果, 或者2个手指加上3个手指,再 数数结果是5个苹果或手指才算 出结果的。
❖ 对于3~6岁的儿童来说,要求分析的环节越少, 相应的概括就完成得越好。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二)学前儿童比较的发展 ❖ 1.比较是在思想上把各种事物进行对比,并确定他们的异同。
比较是分类的前提,通过比较才能进行分类和概括。 ❖ 2.学前儿童比较的2个特点和发展趋势 ❖ ①逐渐学会找出事物的相应部分:小班的儿童还不善于找出物
弃那些可变的次要特征。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一、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总体特点和趋势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总体特点: ❖ 1.儿童思维的形成是在2岁左右。 ❖ 2.幼儿期(3~6、7岁)是思维开始发展的时期。 ❖ 3.在幼儿末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 4. 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它是在
第五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PPT课件完整版
三、思维的基本形式
(二)判断和推理
判断是肯定或否定事物之间或事物与它们的特征之间的 联系的思维形式。 比如,老鼠是一种动物;蝴蝶不是鸟;鱼会游水等。
推理是从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出新的判断(结论)的 思维形式。推理分为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
橙子:橘子
A.土豆:马铃薯
B.桃子:水蜜桃
(一)直觉行动思维
2.特点
(1)直观性与行动性
感知 动作
二、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二)具体形象思维
指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进行的思维。
幼儿期典型的思维形式
二、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二)具体形象思维
2.特点
(1)思维动作的内隐性 (2)具体形象性(表面性)
比如,爷爷总是长着花白胡子,杵着拐杖,戴着老花眼镜的人; 穿着军装的就是“解放军”;兔子总是“小小的兔,且是白色的兔 子”等。
GRADUATE
第五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五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一节 思维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第三节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第一节 思维概述 一、思维的概念及其基本特点 二、思维的种类
三、思维的基本形式
一、思维的概念及其基本特点
(一)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借助动作、表象或语言实现的, 对客观事物概括性和间接性的认识, 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把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以及事物之间的 联系和关系加以概括,得出结论。
它反映的是事物间的规律性联系,
把握的是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
而不仅限于个别事物的给别特征
(二)思维的基本特点 思维是对经验的重组
已知
未知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是指0-6岁儿童从感知、认知到概念的逐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
下面将从感知、认知和概念三个方面来详细介绍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
一、感知的发展1.外界刺激的感知:出生后的婴儿会通过感官器官对外界的刺激进行感知,例如听到声音、看到物体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界的感知也会逐渐增强,能够感受到更多种类的刺激。
2.运动感知的发展:随着儿童的生长和运动能力的发展,他们能够通过运动感知到自己的身体及周围环境的变化。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躲避障碍物、抓住物体等运动行为来感知到物体的位置和性质。
3.空间感知的发展:学前儿童会逐渐对物体的空间位置、方向和大小等进行感知,例如能够分辨前后、上下等基本方位关系,并能够根据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进行分类和比较。
二、认知的发展1.图象思维的发展:学前儿童主要通过图象来进行思维活动,他们会将所见所闻的事物通过图象的方式进行表达和思考。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图象思维能力逐渐增强,能够进行一些基础的图象概括和推理。
2.语言思维的发展:学前儿童在语言的帮助下,逐渐开始进行语言思维活动,能够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思维。
他们能够通过语言的学习和运用,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逻辑思维的发展:随着儿童的年龄增长,他们开始建立起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比较、推理等认知活动。
例如,他们能够分辨出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区别,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推测和验证事物之间的关系。
三、概念的发展1.感性概念的发展:学前儿童的概念是基于感性经验形成的,他们通过感知和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材质等特征来区分和识别不同的物体。
2.数量概念的发展:学前儿童逐渐能够理解和使用数字来表示物体的数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例如加减法、比较大小等。
3.语言概念的发展:通过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学前儿童逐渐能够理解和使用一些基本的语言概念,例如时间、空间、颜色、大小等,并能够进行一些语言的运用和表达。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后练习第五章儿童想象思维的发展-教师资格幼儿园教师综合素质试卷与试题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后练习:第五章儿童想象、思维的发展试卷总分:68答题时间:90分钟一、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映。
参考答案:表象:是指当事物不在眼前时,在头脑中形成的对该事物的稳定形象。
参考答案:直观行动思维:是指直接与物质活动相联系的思维,也叫做感知运动思维,是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它的主要作用是协调感知和动作。
参考答案:元认知: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反映或调节人的认知活动的任一方面的知识或者认知活动,即“对认知的认识”。
它涉及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监测、自我调节。
二、选择题三、填空题想象[3分]1.表象[3分]2.直观行动思维[3分]3.元认知[3分]4.根据语言或如图画等非语言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是( )。
[2分]-----正确答案(C)1.无意想象A 有意想象B 再造想象C 创造想象D 幼儿想象的主要形式是( )。
[2分]-----正确答案(C)2.无意想象A 有意想象B 再造想象C 创造想象D 思维的核心特征是( )。
[2分]-----正确答案(A)3.概括性A间接性B逻辑性C直接性D3岁前的儿童思维主要是( )。
[2分]-----正确答案(A)4.直观行动思维A 间接性思维B 具体性思维C 抽象性思维D 根据想象有无目的性可分为 无意想象 和 有意想象 。
[每空2分]1.思维具有 概括性 、 间接性 、 逻辑性 等主要特征。
[每空2分]2.0~3岁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 产生了词的概括 、 存在显著的年龄特征 。
[每空2分]3.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主要表现为 相对具体性 、 不可逆性 、 自我中心 。
[每空2分]4.儿童形成数的概念,经历了 口头数数 、 给物说数 、 按数取物 、掌握数概念 四个发5.四、简答题参考答案:(1)学前儿童有意想象逐渐得到发展,但主要还是无意识想象;(2)学前儿童在再造想象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创造想象;(3)想象从完全脱离现实到合乎客观逻辑。
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概述
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概述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是指在孩子一到六岁的阶段,他们如何理解世界、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逐步发展。
学前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这一阶段经历了从具体操作到抽象思维的过渡。
下面是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概述。
1.感知和运动阶段(一到两岁):在这个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官和运动来认识世界。
他们开始学习感知和区分形状、颜色和大小。
他们通过触摸、探索和运动来理解物体的属性和关系。
2.前操作阶段(两到四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发展出了一些基本的思维能力。
他们能够使用象征性的符号来代表物体,比如玩具蜡笔可以代表笔。
他们也能够使用想象力来解决问题,比如在大脑中模拟一种情境并寻找解决方案。
3.具体操作阶段(四到六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他们能够理解量和数量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数学操作。
他们能够根据已有的信息进行分类、排序和比较。
他们还能够发展出对时间、空间和因果关系的理解。
除了这些发展阶段,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还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能力:随着语言的发展,儿童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他们可以使用语言来解决问题、思考抽象概念和与他人进行合作。
2.知觉和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儿童的感知和记忆能力得到了提高。
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信息,并能够将其应用于新的情境中。
3.注意力和集中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注意力和集中力得到了提高。
他们能够更长时间地保持专注,并能够在多个任务之间切换。
4.创造性思维:儿童在学前阶段表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他们能够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够在玩耍和探索中展示创造性思维。
总之,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涉及认知、语言、注意力和创造力等多个方面。
他们从感知和运动阶段开始,逐渐发展出更复杂的思维能力,包括使用象征性符号、解决问题、思考抽象概念和开展创造性思维。
这个阶段的思维发展为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第五章学前儿童思维和言语的发展
❃(三)思维的分类
(一)根据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内容可分为:动 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二)根据思维活动的方向和思维成果的特点可分 为:集中 (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三)根据思维的新颖性、独创性可分为:常规思 维和创造思维。 (四)根据思维是否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可分为: 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五)根据思维是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还是科学概念 可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请根据思维的特性分析思维与 感觉、知觉、记忆等心理活动之 间关系?(案例分析)
• 案例:幼儿看到蚂蚁搬家,这是感知过程, 是对蚂蚁搬家的直接反映。但同时幼儿由 此知道天快要下雨了,这是幼儿由看见蚂 蚁搬家而抽想出来的,就是间接的反映, 是思维。至于孩子为什么能从蚂蚁搬家想 到天快下雨,则是因为幼儿过去多次有这 样的感性经验。久而久之,“蚂蚁搬家” 和“天下雨”两件事就连接起来,以后再 看到蚂蚁搬家,他就可以利用这种概况化 了的经验去间接推知大雨将到。
3.幼儿理解事物的特点
幼儿理解事物的水平不高,不深刻,常受外部条件的限制。
(1)对事物的理解常是孤立的,不能发现事物之间的内 在关系。如让幼儿看一幅画,年龄越小幼儿经常看到的 是个别的人或物。
(2)对事物的理解主要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如幼儿听 故事时,常需要图形或失误来辅助。
(3)对事物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不能理解事物的内部 含义。如一个小朋友想上厕所,其他幼儿也要去,教师 生气地说“去,去,去,都去!”,这时幼儿根本不理 解教师的意思,反而高高兴兴地一拥而去。
分类是在头脑中根据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把 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维过程。
抽象是在头脑中把同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 征抽取出来,并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第一节 学前儿童的思维
例:
知道“花”、“草”、“树”,却不知“植物”; 知道自己是妈妈的“女儿”,不知“妈妈”也是“女儿”。
能理解“天黑暗了”;却不能理解“黑暗的旧社会”、“这人真
黑”。
精品课件
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派生出幼儿思维的自我中心化、泛灵性、经验性、 表面性等特点。
自我中心化:以自己的身体和动作为中心,从自己的立场认识事物。 ------典型实验:皮亚杰的“三山实验”。
特点:
把各种信息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正 确的或最佳的方案。
求同。
②发散思维: 含义:
特点
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 方向,寻求多样答案的思维。
求异。 (如:一题多解)
精品课件
3、根据思维创造性的不同:
①常规思维:根据已有知识经验,用现成的或惯用的方式 来解决问题。
②创造思维:用新异、独创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中班幼儿:已能在概括水平上指出某一些实物的比较突出的特征。
特别是功用上的特征。 (初涉内涵)
大班幼儿:开始能指出某一实物若干特征的综合,但还不能区分本质
和非本质特征。 (外延、内涵扩展)
精品课件
(3) 对数概念的初步掌握 幼儿数概念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对数量的动作感知阶段(2-3岁) 如:手口一致点数;基数和序数不能互换……
例二: 依靠路标 辩方位
精品课件
例三: 因A﹥B 且B﹥C 则A﹥C
(二)幼儿对概念的初步掌握和分类能力的发展
1.幼儿对概念的初步掌握
(1)幼儿概括的特点与对概念的掌握 概念是人脑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概念用词来表示:如:玩具、笔……
概念有内涵和外延。
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主要处于形象概括的水平,它有以下两个特点: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三节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一、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思维是指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是瑞士的心理学家,在21岁时就获得了自然科学博士学位,是生物学家、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儿童心理学家,一生论着丰富。
他把观察法、询问法、测验法和实验法综合起来研究儿童智力的发展,揭示人类认识发生的规律,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论与思维发展过程(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二)前运算阶段(2~6、7岁)(三)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四)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1.客体永久性: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2.延迟模仿:能够对已经不存在的模式进行模仿•3. 直觉行动思维指儿童在动作中进行的思维直觉行动思维•直觉行动思维指儿童在动作中进行的思维。
儿童的思维活动离不开自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是依靠对物体的直接感知和动作进行的思维,是思维的最低级形式。
•婴儿的思维是典型的直觉行动思维只有在直接感知具体事物时才能进行思维婴儿的思维只有在活动中才能进行,婴儿不会先想好了再行动,而总是边做边想(英格取苹果)思维依赖一定的情境•2-3岁托班和3-4岁小班的幼儿直观行动思维非常突出和明显。
离开实物和玩具就不会游戏。
•因此,应该提供充分的玩具材料。
感知运动阶段思维特征–直观性和行动性(看见才能想,边做边想)–间接性和概括性(客体永久性、延迟模仿)–缺乏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思维的片面性(即不守恒,把面团压扁,问和刚才那面团是否一样多,认为不一样多)。
–形象性(爷爷都是白胡子、奶奶都是花白头发、穿军装都是解放军、兔子就是小白兔)(二)前运算阶段(2~6、7岁)•具体形象思维:指思维活动主要依靠具体事物的表象以及表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即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思维。
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概述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六)感知运动智慧 的综合时期(18―24 个月)
这个阶段是感知运动阶段的 最后一个阶段和向前运算阶段过 渡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儿童 不仅能通过许多行为方式的联系 产生新的手段、解决新的问题, 还产生了对不在当前的物体的意 象,开始出现象征行为。即在实 际行动之前,儿童能在头脑中思 考动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思维概述
三、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一)直观行动思维
直觉行动思维,就是指学前儿 童在动作中进行的思维活动。儿童 在进行直观动作思维时,只能反映 出自身动作所能触及的具体事物, 依靠动作进行思考。由于直观行动 中思维与感知和动作的不可分割性, 直觉行动思维一开始就表现出狭隘 性和表面性。但这种思维的发展, 使儿童的动作协调起来,为高级思 维形式的发展奠定基础。
思维的概括性使人的认识活动摆脱了具体 事物的局限,这不仅扩大了人们的认识范围, 还对加深人们对事物的了解有重要作用。
二十四节气
思维概述
二、思维的过程
(一)分析与综合
1.分析
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 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各个方 面或个别特征并加以思考的过 程。例如,我们可以把几何图 形分解成点、线、面、角、体; 把动物分解为头、尾、足、躯 体;把一篇文章分解为段落、 句子和词语等。
根据学生的年龄差异和不同的思维发展水平,分类的水平也不尽相同。 学前儿童大多能对颜色、形状、结构、状态及方位进行分类;小学生往往根 据事物的外部特征和事物的功能进行分类;少年期的学生已经能够把事物的 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并列来进行分类;青年期的学生则会熟练地按事物的 本质特征进行分类。
思维概述
二、思维的过程
思维概述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ppt课件
佛洛依德认为人格有三个层次,分别是:本我、自我和
超我。
意识
与外界接触
前意识 超我
自我
潜意识
本我
第一章绪论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管材垂直角切断管材,边剪边旋转,以保证切口面的圆度,保持熔接部位干净无污物
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理论及方法
儿童心理和行为发展的五个渐次阶段
第一章绪论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管材垂直角切断管材,边剪边旋转,以保证切口面的圆度,保持熔接部位干净无污物
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理论及方法
(五)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
1
❖ 探讨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
2
❖ 强调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心理学
3
❖ 提出坚持在教育实践中研究中
1.口腔期(出生-1岁) 2.肛门期(1-3岁) 3.性器期(3-6岁) 4.潜伏期(6-11岁) 5.两性期(12岁以后)
第一章绪论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管材垂直角切断管材,边剪边旋转,以保证切口面的圆度,保持熔接部位干净无污物
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理论及方法
2.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也称生理发展,是指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
生理成熟依赖于种系遗传的成长程序,有一定的规律性。 生理成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作用是使心理活动的出现或
发展处于准备状态。
第一章绪论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管材垂直角切断管材,边剪边旋转,以保证切口面的圆度,保持熔接部位干净无污物
三、研究意义
(一)为辨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为一切从事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实际工作者提供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五章想象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五章想象想象力是学前儿童发展中重要的心理能力之一,它对儿童的认知、语言、社交和情感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章将重点介绍想象力的定义、发展过程以及对儿童的意义和影响。
一、想象力的定义想象力是指通过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脑海中产生和创造各种视觉、感官和情感的体验。
想象力包括了儿童的幻想、虚构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通过想象力,儿童能够创造出新的事物和场景,并通过角色扮演、幻想游戏等方式来表达和体验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二、想象力的发展过程儿童的想象力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简单到复杂,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
以下是儿童想象力发展的主要阶段:1.视觉意象阶段(2-4岁):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能够通过想象力在脑海中产生简单的视觉图像,比如想象自己是一只飞鸟或者一条鱼。
他们通常通过幻想游戏和角色扮演来表达自己的想象力。
2.情感意象阶段(4-7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能够通过想象力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他们可能会创造出一些虚构的角色和情节,比如想象自己是一位超级英雄或者一位公主。
他们也会通过画画和故事书来表达自己的想象力。
3.故事意象阶段(7-11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想象力进一步发展,他们开始能够创造和理解更复杂的故事情节。
他们通过书写和口头表达来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想象力,并能够理解他人的想象力和意图。
三、想象力的意义和影响想象力在学前儿童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对他们的认知、语言、社交和情感发展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以下是想象力的主要意义和影响:1.认知发展:通过想象力,儿童能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想象力还能够帮助他们发展观察、推理和分类的能力,以及创造和理解符号系统的能力。
2.语言发展:想象力为儿童提供了丰富的话题和故事情节,促进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的发展。
通过创造和讲述故事,儿童能够扩展自己的词汇量,提高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3.社交发展:想象力能够帮助儿童理解和参与社会互动,培养他们的合作和分享能力。
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征)
(五)儿童(认知)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 (4)具体逻辑思维: 假定A>B,B>C,问A与C哪个大? 如果是三个具体的人则不同;
(五)儿童(认知)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
•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 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的;能够明确判断真 假的陈述性语句
(一)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和间接
的反映。
(一)思维的概念(举例说明)
当你早晨醒来,推开窗门一看, 发现地面上湿漉漉的,你就会得出昨 天已经下过雨的结论.
(一)思维的概念(举例说明)
四个人在屋子里打麻将,突然警察 来了,把他们都带走了。请问,这是 为什么?
答案:因为被 打的那个人的 名字叫着“麻 将”。
固定性——幼儿思维的具体性使幼儿的 思维缺乏灵活性。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常常 “认死理”。
两个小朋友在抢一个玩具,成人拿出一 个同样的玩具,让他们各玩一个,两人非要 原来那一个。
(三)具体形象性思维的派生特点:
近视性——只考虑眼前的关系,不会思考 事情的后果。幼儿打人的动作,常常没有控 制,即使是大人,不小心被一个幼儿打几下 的时候也可能会觉得很痛,甚至难以忍受。
(五)幼儿思维发展与语言的关系
小班儿童在拼图之前往往说不出要拼什 么。他们拿到拼图板后马上动手摆弄。偶尔 拼凑出一种图形,就非常惊奇或者好像突然 有所发现地喊:“哈!雨伞!我拼了把雨 伞!”“机器人!”拼出来的图形像什么,就说 是拼了什么,说不出是怎样拼成的。
(五)幼儿思维发展与语言的关系
中班儿童在开始行动之前,只能笼统地 说出想要拼什么,拼的过程中常常有言语活 动伴随,边拼边说。拼成之后,能比较完整 地说出自己拼的是什么,但却不能详细地说 明拼的过程。
学前心理学第周第五章 学前儿童的想象
学前心理学第周第五章学前儿童的想象什么是想象想象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进行创造性构思的心理能力,是人类认知、语言和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之一。
想象可以表现为一种虚构、模拟、推演的思考方式,它能够通过复制、转化、合并和替代等各种方式构造出新的思维内容。
儿童的想象能力是每个阶段都有所不同,而幼儿时期的想象能力特别值得注意。
学前儿童的想象能力非常的丰富,他们可以通过想象创造出全新的世界,这对于他们的认知和智力的发展非常重要。
学前儿童的想象特点1. 图象化思维学前儿童还没有完全发展出语言,所以他们的思维模式与大人不同。
他们的想象往往建立在直觉、感觉和图象化思维基础之上。
比如,当幼儿看到火车和轿车的车头形状相似的时候,他们会想到“这两种车是一起跑的”。
这种图象化的思维模式是学前儿童特有的想象方式。
2. 想象具有鲜明的主观性学前儿童的想象往往带有强烈的主观性,他们善于把一件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构造出自己的独特场景。
比如,幼儿可能会想到在高楼上飞翔,海里有一只会说话的鲸鱼等等。
3. 想象常常带有变幻特征学前儿童的想象常常具有时间、空间和对象的变幻特征。
他们可以在同一个场景中加入不同的角色和角色的变化,创造出充满想象力的故事。
比如,幼儿可以想像自己变成蚂蚁,穿过一排排高楼,探索城市的秘密。
学前儿童的想象对认知和智力发展的重要性1. 想象能够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想象无疑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它需要幼儿利用多个感官,对不同的场景、对象、过程进行概念化和联想化的思考。
相应地,想象能够锻炼幼儿的注意、记忆、分类、归纳、推理和创造等多个认知能力。
2. 想象能够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想象的创造性和创新性,既有意外和惊奇之美,又有意义之美和道德之美,这种美,往往是引发幼儿智力范畴扩大和延伸的原动力。
想象能够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未来他们的学习和工作中,将会更加出色。
如何促进学前儿童的想象能力发展1. 提供创造性的游戏场所和教育环境通过提供安全、和谐、有趣且具有创意的游戏和学习环境,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学前心理学 (7):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概述
学前心理学概述
思维概述
一、思维的概念与特征
2.概括性 (二)思维的特征 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将同一类事物共同 的本质特征以及事物间的必然联系抽取出 来加以概括并得出结论的特性。例如,尽 管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的大小和内角角度不同,但它们都属于三 角形;在严格了解太阳运行周期的情况下, 我国总结出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即“二十四节气”。 思维的概括性使人的认识活动摆脱了 具体事物的局限,这不仅扩大了人们的认 识范围,还对加深人们对事物的了解有重 要作用。
(一)思维的发生标 志着学前儿童认识水 平的提高
思维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是在感知觉和记忆等心理过程的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得较晚。人类的各种认识活动都 是在出生后逐渐养成的,思维的发生标志着人类的认识过程已经基本齐全, 思维的发生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其他认识过程的质变。 在思维的指导下,知觉已经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在特征,还能够进一 步地理解事物所包含的意义。例如,在思维形成之前,学前儿童看到钟表 的指针一圈圈地旋转会觉得很有趣,思维的出现使他们理解了时间的概念, 知道短针指向12的时候是12点,短针指向5的时候是5点。在思维的参与下, 人类的各种认知水平都会有进一步的提高。
二十四节气
学前心理学概述
思维概述
二、思维的过程
1.分析 (一)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 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各 个方面或个别特征并加以思 考的过程。例如,我们可以 把几何图形分解成点、线、 面、角、体;把动物分解为 头、尾、足、躯体;把一篇 文章分解为段落、句子和词 语等。
学前心理学概述
思维概述
二、思维的过程
2.综合 (一)分析与综合 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和各种特征结合起来进 行考虑的思维过程。例如,学生把无序的词语组成句子;教师在观察某学 生的品行、才智、性格等方面的基础上将他的各个方面联系起来,由此形 成对这个学生的总体评价;我们在购买商品的时候,会对该商品的价格、 性能等方面做总体了解,然后选择性价比较高的商品购买,这些都属于综 合过程。 分析与综合是同一思维进程中过程相反而又紧密联系的过程。分析与 综合是辩证统一的,只有把分析与综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们才能发现 事物间的联系,才能更好地认识事物。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及规律ppt课件
可编辑ppt
3
思维在幼儿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 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已经齐全。
▪ 思维的发展是其他认识过程产生质变。
▪ 思维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幼儿感情、意志、和社会性的发展 。
▪ 思维的发生标志着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出现。儿思维发展的趋势
1、直觉行动思维(0~3岁左右) 2、具体形象思维(3~6、7岁左右) 3、抽象逻辑思维(6、7岁以后)
思维:
▪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反映的是客 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联系。思维是人类认识的高级 阶段,它是在感知基础上实现的理性认识形式。
可编辑ppt
2
思维的特点
1、间接性
思维的间接性指思维对感官所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借助某些媒介与 头脑加工来进行反应。
2、概括性
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思维所反应的是一类事物所具有的共性,反应的是 事物之间普遍的必然的联系。由于这一特性,人能通过事物的表面现 象和外部特征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可编辑ppt
19
思考题
1.学前儿童思维的三个发展阶段?各个的年龄阶段? 2.学前儿童的思维最主要是哪个阶段,有什么特征? 3.今天学习的理论是否和你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情况相符?对此你有何见解?
可编辑ppt
20
谢谢大家
可编辑ppt
21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可编辑ppt
14
由于表象功能的发展,幼儿思维逐渐从动作中解脱出来,也可以从直接感知的客体中 转移出来,从而比直觉行动思维有更大的概括性和灵活性,但思维仍有较大的局限性 。皮亚杰将这一阶段幼儿的思维称为前运算阶段。此阶段幼儿思维的特点表现为幼儿 普遍存在的泛灵论和自我中心主义。幼儿的泛灵论是指幼儿将一切物体都赋予生命的 色彩。例如,幼儿认为在采摘植物时植物会受到伤害。植物也会感到疼痛。在整个前 运算阶段,幼儿思维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不可逆性,幼儿不理解逻辑运算的可逆性 。例如,4岁的幼儿不能理解当A>B时,则B<A。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教案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教案教案主题: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教学目标:1.了解学前儿童的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阶段。
2.掌握适合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活动和方法。
3.培养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
2.适合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活动。
3.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学习材料、互动工具等。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思维发展的概念(15分钟)1.引入教学主题,引发学生思考。
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故事情节,让学生谈论他们的想法和理解。
2.解释思维发展的概念,指出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是指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的逐渐成熟和提高。
Step 2: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25分钟)1.介绍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包括感知发展、语言发展、逻辑思维发展等。
2.讨论学前儿童的思维特点,如对于符号的理解能力比较差、思维运转比较简单和表达能力的局限等。
Step 3:适合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活动(30分钟)1.介绍适合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活动,如拼图游戏、角色扮演、手工制作等。
并举例说明这些活动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
2.组织学生参与一种思维发展活动,例如给出一些形状的卡片,让学生用这些卡片拼成一个特定的图案。
Step 4:培养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30分钟)1.讨论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例如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等。
2.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思考多个解决方案和运用创造性思维等。
3.组织学生进行一种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的活动,比如给学生一些废旧材料和工具,让他们制作一个有创意的手工作品。
Step 5:总结和展望(10分钟)1.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培养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重要性。
2.展望下节课教学内容,介绍更高阶段的思维能力和发展活动。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已经初步介绍给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图片、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 具体运算是运算思维的初期阶段,经过了这个阶段才能进入成熟的、正 式的运算思维阶段。
(二)象征性思维与感知运动思维的区别
• 在感知运动思维阶段,儿童将每个事物、每个刺激都当做彼此孤立的存在,没有 什么能相互代表、代替。而在象征性思维阶段,儿童开始认识到单个感知运动经 验中,有一些相似的东西,就尝试用眼前的事物去代表某个不在眼前但有些相似 之处的东西。
(三)象征性思维的进步
• 最初,婴幼儿不能正确地用一件事去代表另一件事,因为他无法认识到不同事物 之间多方面的特征、本质的特征(如将一群麻雀当做一群鸽子)。这在2~4岁的 幼儿中很常见。
第五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一节 思维概述 • 一、思维的概念
• 通俗地说,思维就是一个人的思考活动。 • (1)思维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内容。 • (2)间接地、概括性地反映客观事物。 • (一)解决问题是思维的体现方式 • (二)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 思维能力的实质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 二、思维活动的形式
• (一)具体运算思维
• 具体运算思维是指运用概念认识具体的客观事物的思维过程。在这个阶 段,儿童开始理解事物某一特征变化时,其他特征不一定也发生变化; 而某一特征没有变化时,其他的特征不一定没有变化。
• (二)具体运算阶段与前运算阶段的区别
• 幼儿在前运算阶段的思维的局限性集中体现在守恒问题上。守恒是指个 体能认识到当物体的外形或形状发生改变时物体固有的本质属性不随其 外在形态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皮亚杰设计的守恒问题包括数量守恒、体 积守恒、长度守恒、重量守恒等。
• “自我中心”还表现在学前儿童在和别人对话时,常常只管说自 己的,不管别人是不是在听,也不管别人说的是否是同一个话题。
• 思维的“自我中心”可以通过社会交往的经验而得以减弱。
• 三、单维度思考
单 维 度 思 考 即 在 思 考 一 件 事 物 或 事 情 时 , 只 注 意 了 它 的 某 个 方 面 的 特 征 , 而忽略其他方面的特征,“以偏概全”。
•四、正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 这一时期的儿童及以后的成年时期,能够真正进行抽象性、逻辑性的思 维活动了,能够对他们并没有亲身经验过的事情进行合乎规律的推理。 这 种 思 维 水 平 也 被 称 为 抽 象 逻 辑 性 思 维 。 虽 然 一 般 可 在 11 ~ 1 2 岁 以 后 观 察到这种形式的思维活动,但有人早些,有人晚些;有些人多些,有些 人少些。成年人中抽象思维的能力也仍有差异。
• 这一阶段与具体运算阶段的一个显著差别在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思 考的是“事情”“事件”,而在正式的运算阶段里,则有了思考“想 法”、思考“思想”的能力。这种能力使人可以认识和解决复杂而抽象 的问题,如科学问题、社会问题等。
第三节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 一、超越感知运动阶段
• (一)脱离了“此时此地”的束缚 • (二)从个别活动转向交往活动
• 七、逻辑思维的萌芽
• 在学前儿童中后期,虽然还是以具体的、自我中心的、情绪化的思维 为主要特征,但已能观察到学前儿童在开始尝试进行逻辑性思维了。
• 学前儿童尝试使用一些分类的概念,尝试进行正式的归纳性或演绎性 推理,发展起逻辑性思维的形式。但由于经验和知识有限,他们往往 会得出错误的结论。Leabharlann 第四节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与教育
前 运 算 阶 段 的 学 前 儿 童 难 以 同 时 照 顾 着 事 物 的 多 个 方 面 , 他 们 总 是 将 注 意力放在最吸引自己的那个单个的特征上,从而作出一些不正确的判断。
• 四、具体形象的思维
这 个 时 期 的 学 前 儿 童 在 接 触 一 些 抽 象 性 较 强 的 概 念 时 , 也 是 将 它 们 具 体 化、形象化地去理解。
• 人的思维活动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 (一)概念 • (二)判断 • (三)推理
• 三、思维活动的品质 (一)敏捷性 (二)深刻性 (三)灵活性 (四)流畅性 (五)新异性 (六)监控性
第二节 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
•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 (一)感知运动性思维 • 感知运动性思维即依靠自身的感知运动活动去了解世界、
• 一、理解与引导
• (一)理解 • 理解即要理解学前儿童期思维发展的诸多特征,以此来分析学前
了解自己,这时的思维活动就是人脑对直接的内、外部 刺激的反映。
• (二)感知运动阶段的特征 • 通过感知运动,儿童逐渐了解了自己周围的各种事物,
能将自我与客体分开,感知自己能做些什么去与外界发 生联系。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一)象征性思维
• 前运算阶段的思维就是在一个个感知运动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象征”的 功能,即用一件事去代表另一件事,如把一块积木当饼干去喂娃娃等。
• 二、“自我中心”式的思维方式
• 这个“自我中心”不是道德品质上的“自私自利”,而是指学前 儿童在思考问题、理解事物的时候,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很 难了解和接受他人的观点和感受,不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上去理解 和思考。
• 学前儿童的这种思维方式,使他认为这个世界上的一切就是像他 所理解的那样,而其他的每个人,也都和他的理解完全一样。
• 五、思维的情绪化
这 时 的 学 前 儿 童 还 没 有 将 他 们 的 意 愿 与 客 观 世 界 的 现 实 分 得 很 清 楚 , 认 为客观世界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安排,这其实也是“自我中心”化思 维的另一个表现形式。
• 六、简单转换式的推理
• 学前儿童已开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具体的事件出发,进行因果 推理。但这个时期的推理,往往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因为学前儿童 的推理属于一种简单转换式的推理。从这一件事推到另一件事,只是 因为它们同时出现,或有某种相似之处,或有某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