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检验技师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2017年练习题第六章沉淀反应

初级检验技师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2017年练习题第六章沉淀反应
初级检验技师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2017年练习题第六章沉淀反应

第六章沉淀反应

一、A1

1、免疫比浊实验属于

A、中和反应

B、凝集反应

C、沉淀反应

D、补体结合反应

E、溶血反应

2、免疫固定电泳的英文缩写是

A、ECL

B、RIE

C、RIA

D、IFE

E、IEP

3、对流免疫电泳的原理是

A、单向免疫扩散与电泳相结合的定向加速的免疫扩散技术

B、双向免疫扩散与电泳相结合的定向加速的免疫扩散技术

C、单向免疫扩散与两相反向的规律改变的电流相结合的免疫扩散技术

D、双向免疫扩散与两相反向的规律改变的电流相结合的免疫扩散技术

E、抗原抗体反应与电泳相结合的定向免疫扩散技术的统称

4、能够定量测定待检标本的免疫学试验是

A、间接凝集试验

B、协同凝集试验

C、单向扩散试验

D、双向扩散试验

E、对流免疫电泳

5、免疫比浊法对抗体的要求不正确的是

A、特异性强

B、效价高

C、亲和力强

D、使用H型抗体

E、使用R型抗体

6、免疫比浊法的基本原则是

A、反应体系中保持抗原过量

B、反应体系中保持抗体过量

C、反应体系中保持抗原抗体为最适比例

D、抗体特异性强

E、抗体亲和力强

7、直接影响絮状沉淀实验的因素是

A、抗原分子量

B、抗体分子量

C、抗原抗体比例

D、反应体系的PH

E、反应体系的例子强度

8、免疫沉淀法目前应用最广、定量比较准确的主要是下列哪种方法

A、免疫比浊法

B、絮状沉淀试验

C、单向扩散试验

D、双向扩散试验

E、棋盘滴定法

9、关于双向扩散试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用于抗原抗体定性分析

B、抗原或抗体相对分子量的分析

C、可用于抗原纯度分析

D、可用于抗原抗体半定性分析

E、可用于抗体效价的滴定

10、关于免疫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说法正确的是()。

A、应将凝胶扩散置于交流电场中

B、抗原及抗体在一定条件下离解成为带正电或负电的电子,在电场中向同相电荷的电极移动

C、电子所带净电荷量越多、颗粒越小,泳动速度越慢

D、电流会阻碍抗原、抗体的运行速度,延长两者结合的时间

E、多种带电荷的物质电泳存在,抗原决定簇不同的成分可得以区分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免疫电泳技术的实质是在直流电场作用下的凝胶扩散试验

B、对流免疫电泳是将双向扩散试验与电泳相结合的定向加速的免疫扩散技术

C、火箭免疫电泳是将单向扩散试验与电泳相结合的免疫扩散技术

D、免疫电泳是区带电泳和免疫单向扩散相结合的一种免疫化学技术

E、免疫固定电泳是区带电泳与免疫沉淀反应相结合的技术

12、免疫电泳技术的实质是

A、在直流电场作用下的凝胶扩散试验

B、在交流电场作用下的凝胶扩散试验

C、在直流电场作用下的双扩散试验

D、在交流电场作用下的双扩散试验

E、在交流电场作用下的沉淀试验

13、免疫固定电泳是下列哪两种技术的结合

A、区带电泳+免疫沉淀反应

B、区带电泳+免疫凝集反应

C、免疫双扩散+区带电泳

D、免疫单扩散+区带电泳

E、免疫双扩散+免疫凝集反应

14、免疫电泳技术的实质是

A、在直流电场作用下的凝胶扩散试验

B、在交流电场作用下的凝胶扩散试验

C、在直流电场作用下的双扩散试验

D、在交流电场作用下的双扩散试验

E、在交流电场作用下的沉淀试验

15、以下哪种类型不属于沉淀反应

A、双向免疫扩散

B、单向免疫扩散

C、对流免疫电泳

D、血清蛋白电泳

E、火箭电泳

16、关于免疫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说法正确的是()。

A、应将凝胶扩散置于交流电场中

B、抗原及抗体在一定条件下离解成为带正电或负电的电子,在电场中向同相电荷的电极移动

C、电子所带净电荷量越多、颗粒越小,泳动速度越慢

D、电流会阻碍抗原、抗体的运行速度,延长两者结合的时间

E、多种带电荷的物质电泳存在,抗原决定簇不同的成分可得以区分

1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免疫电泳技术的实质是在直流电场作用下的凝胶扩散试验

B、对流免疫电泳是将双向扩散试验与电泳相结合的定向加速的免疫扩散技术

C、火箭免疫电泳是将单向扩散试验与电泳相结合的免疫扩散技术

D、免疫电泳是区带电泳和免疫单向扩散相结合的一种免疫化学技术

E、免疫固定电泳是区带电泳与免疫沉淀反应相结合的技术

18、下列哪一项不是与免疫浊度法测定密切相关的因素

A、抗原抗体的比例

B、抗体的质量

C、抗原抗体反应的溶液

D、增浊剂的应用

E、佐剂的应用

19、双向琼脂扩散试验中,若抗原抗体含量相同,但抗原的分子量比抗体大,则沉淀线应为

A、靠近抗原孔,且弧线弯向抗原侧

B、靠近抗原孔,且弧线弯向抗体侧

C、靠近抗体孔,且弧线弯向抗原侧

D、靠近抗体孔,且龅线弯向抗体侧

E、居于抗原孔和抗体孔中间,且弧线弯向抗原侧

20、免疫沉淀法目前应用最广、定量比较准确的是下列哪种方法

A、免疫比浊法

B、絮状沉淀试验

C、单向扩散试验

D、双向扩散试验

E、棋盘滴定法

21、免疫比浊的基本原则是在反应体系中

A、保持有电解质溶液

B、保持在37℃进行

C、保持抗原过量

D、保持抗体过量

E、保持抗原抗体比例合适

22、下列有关沉淀反应第一阶段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A、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B、几秒钟至几分钟内即完成

C、可用散射比浊测定反应结果

D、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线或沉淀环

E、肉眼见不到免疫复合物

23、下述抗原抗体反应中,不属于沉淀反应的是

A、单向琼脂扩散试验

B、双向琼脂扩散试验

C、免疫比浊

D、抗球蛋白试验

E、免疫电泳

24、参加沉淀反应的抗原可以是多糖、蛋白质、类脂等,但其物理性状必须是

A、颗粒状的

B、可溶性的

C、脂溶性的

D、不溶性的

E、长条形的

25、沉淀反应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A、溶液的pH

B、溶液的离子浓度

C、抗体的质量

D、抗原抗体的比例

E、温度

26、以下哪种类型不属于沉淀反应

A、双向免疫扩散

B、单向免疫扩散

C、对流免疫电泳

D、血清蛋白电泳

E、火箭电泳

二、B

1、A.单向扩散法

B.双向扩散试验

C.对流免疫电泳

D.免疫电泳

E.火箭免疫电泳

<1> 、待测抗原从局部向含有相应抗体的凝胶内自由扩散,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二者在比例适当处出现白色沉淀环,沉淀环的大小与抗原浓度呈正相关()。

A B C D E

<2> 、将区带电泳和双向免疫扩散相结合的免疫化学分析技术()。

A B C D E

<3> 、实质上是将单向免疫扩散与电泳相结合,在直流电场中加速定向扩散的单向免疫扩散技术()。

A B C D E

<4> 、将抗原和抗体溶液分别加在同一凝胶板的不同孔内,让两者在凝胶中向四周扩散,彼此在相遇处特异性结合,形成白色沉淀线()。

A B C D E

<5> 、实质上是将双向免疫扩散与电泳相结合,在直流电场中加速定向扩散的双向免疫扩散技术()。

A B C D E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免疫比浊实验本质上属于液体内沉淀反应。

【答疑编号100917297,点击提问】

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免疫固定电泳(immunofixation electrophoresis,IFE)

【答疑编号100917296,点击提问】

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对流免疫电泳的原理是双向免疫扩散与电泳相结合的定向加速的免疫扩散技术。

【答疑编号100917295,点击提问】

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单向扩散试验的两种定量计算方法:1、Mancini曲线:适用大分子抗原和长时间扩散(>48小时)的结果,沉淀环直径的平方(d2)与抗原浓度(c)呈线性关系:c/d2=k。2、Fahey曲线:适用于小分子抗原和较短时间扩散的结果处理,用半对数纸画线,浓度对数logC与扩散环直径(d)呈线性关系:logc/d=k(其中c为抗原浓度,d为沉淀环直径,k为常数)。

【答疑编号100917294,点击提问】

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免疫比浊法根据抗血清来源的动物种类不同,分为R型抗体和H型抗体。R型抗体是指以家兔为代表的小型动物被注射抗原免疫后制备的抗血清。这类抗血清的特点是亲和力较强,抗原抗体结合后不易发生解离,H型抗体是指以马为代表的大型动物注射抗原后制备的抗血清,这类抗血清的亲和力弱,抗原抗体结合后极易解离。

【答疑编号100917293,点击提问】

6、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免疫比浊法的基本原理就是在反应体系中保持抗体过量,如形成抗原过量则造成测定的准确性降低。

【答疑编号100917292,点击提问】

7、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抗原抗体溶液在电解质的存在下结合,形成絮状沉淀物,这种絮状沉淀受抗原和抗体比例的直接影响,因此常用来作为测定抗原抗体反应最适比例的方法。

【答疑编号100917291,点击提问】

8、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免疫比浊法的校正曲线比较稳定,并可进行抗原过量的检测。

【答疑编号100783402,点击提问】

9、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双向扩散试验,在琼脂内抗原和抗体各自向对方扩散,在最恰当的比例处形成抗原抗体沉淀线,根据沉淀线的位置、形状以及对比关系,可对抗原或抗体作出定性分析。

【答疑编号100783401,点击提问】

10、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免疫电泳技术实质上是在直流电场作用下的凝胶扩散试验。它的原理是将凝胶扩散置于直流电场中,在一定的条件下,抗原及抗体离解成为带正电或负电的电子,在电场中向异相电荷的电极移动,所带净电荷量越多、颗粒越小,泳动速度越快,反之则慢。由于电流加速了抗原、抗体的运行速度,缩短了两者结合的时间,加快了沉淀现象的产生。当有多种带电荷的物质电泳时,由于静电荷不同,而区分成不同区带,使抗原决定簇不同的成分得以区分。

【答疑编号100783400,点击提问】

1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免疫电泳的原理是区带电泳和免疫双扩散相结合的一种免疫化学技术。故D选项说法错误。【答疑编号100783399,点击提问】

1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免疫电泳技术实质上是在直流电场作用下的凝胶扩散试验。

【答疑编号100783398,点击提问】

1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免疫固定电泳技术是一种包括琼脂凝胶蛋白电泳和免疫沉淀两个过程的操作。检测标本可以是血清、尿液、脑脊液或其他体液。

【答疑编号100783397,点击提问】

14、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免疫电泳技术实质上是在直流电场作用下的凝胶扩散试验。

【答疑编号100783396,点击提问】

15、

【正确答案】 D

【答疑编号100783389,点击提问】

16、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免疫电泳技术实质上是在直流电场作用下的凝胶扩散试验。它的原理是将凝胶扩散置于直流电场中,在一定的条件下,抗原及抗体离解成为带正电或负电的电子,在电场中向异相电荷的电极移动,所带净电荷量越多、颗粒越小,泳动速度越快,反之则慢。由于电流加速了抗原、抗体的运行速度,缩短了两者结合的时间,加快了沉淀现象的产生。当有多种带电荷的物质电泳时,由于静电荷不同,而区分成不同区带,使抗原决定簇不同的成分得以区分。

【答疑编号100783388,点击提问】

17、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免疫电泳的原理是区带电泳和免疫双扩散相结合的一种免疫化学技术。故D选项说法错误。【答疑编号100783387,点击提问】

18、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与免疫浊度法测定密切相关的因素有:抗原抗体的比例,当比例合适时二者充分结合,形成的沉淀最多;抗体的质量,如抗体的特异性、效价、亲和力以及抗体类型等;反应溶液的pH、离子强度等;增浊剂,可促进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答疑编号100783386,点击提问】

19、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沉淀反应中,沉淀线靠近抗原孔,提示抗体含量大;靠近抗体孔,提示抗原含量多。抗原抗体在琼脂内扩散速度受分子量的影响,分子量小的扩散快。由于速度慢者扩散圈小,局部浓度大,形成的沉淀线弯向分子量大的一方。

【答疑编号100783385,点击提问】

20、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免疫比浊法的校正曲线比较稳定,并可进行抗原过量的检测。

【答疑编号100783384,点击提问】

2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免疫比浊是在过量的抗体中分别加入递增量的抗原,经一定时间后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用浊度计测量反应液体的浊度,并由此推算样品中的抗原含量。

【答疑编号100783383,点击提问】

2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沉淀反应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几秒到几十秒即可完成,出现可溶性小的复合物,肉眼不可见;第二阶段为形成可见的免疫复合物,约需几十分钟到数小时才能完成,如沉淀线、沉淀环。

【答疑编号100783382,点击提问】

2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可溶性抗原和相应特异性抗以合适的比例结合,在反应体系中出现不透明的沉淀物,这种抗原体反应称为沉淀反应。包括单向免疫扩散、双向免疫扩散、对流免疫电泳、免疫电泳、免疫比浊。

【答疑编号100783381,点击提问】

2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沉淀反应中抗原有蛋白质、多糖、血清、毒素等可溶性物质。

【答疑编号100783380,点击提问】

2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沉淀反应只有在抗原抗体比例合适的时候才能发生。

【答疑编号100783379,点击提问】

26、

【正确答案】 D

【答疑编号100783378,点击提问】

二、B

1、

【正确答案】 A

【答疑编号100783391,点击提问】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免疫电泳是区带电泳和免疫双扩散相结合的一种免疫化学技术。

【答疑编号100783392,点击提问】

【正确答案】 E

【答疑编号100783393,点击提问】

【正确答案】 B

【答疑编号100783394,点击提问】

【正确答案】 C

【答疑编号100783395,点击提问】

临床免疫学试题及答案

单选题: 1、人类中能引起强而迅速得,针对同种异体移植物排斥反应得抗原就是( ) A、组织相容性抗原 B、移植抗原 C、白细胞抗原 D、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E、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2、人类HLA-I类抗原β链编码基因得染色体定位就是( ) A、第15号染色体短臂 B、第6号染色体长臂 C、第9号染色体长臂 D、第2号染色体短臂 E、第6号染色体短臂 3、TNF得编码基因位于( ) A、HLA-I区; B、HLA-B区 C、HLA-II区 D、HLA-III区 E、HLA-DR区 4、对人而言,HLA抗原属于( ) A、异种抗原 B、改变得自身抗原 C、同种异型抗原 D、隐蔽抗原 E、异嗜性抗原 5、HLA-I 类抗原得主要功能就是( ) A、向TH细胞提呈外源性抗原肽; B、向Tc细胞提呈外源性抗原肽; C、向TH细胞提呈外源性抗原肽; D、向Tc细胞提呈内源性抗原肽; E、向γδ+Tc细胞提呈内源性抗原肽 6、APC细胞与T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受MHC-II类分子限制得就是( ) A、病毒感染细胞与TH细胞; B、病毒感染细胞与Tc细胞; C、单核-巨嗜细胞与TH细胞; D、肿瘤细胞与TH细胞; E、肿瘤细胞与Tc细胞 7、与TH细胞表面CD4 分子结合得部位就是( ) A、MHC-I类分子得β链; B、MHC-II类分子α1β1区 C、MHC-II类分子α2β2区; D、MHC-I类分子α链α1、α2区; E、MHC-I类分子α3区; 8、人HLA-DO基因位于( ) A、第6号染色体; B、第17号染色体; C、第2号染色体; D、第15号染色体; E、第22号染色体; 9、HLA抗原多态性得原因就是( ) A、HLA基因重组 B、HLA基因得突变; C、HLA得基因转换; D、HLA基因呈共显性 E.以上均对 10、乳糜泻病人与下列哪种HLA抗原呈关联( ) A、HLA-B17 B、HLA-B8 C、HLA-DR2 D、HLA-DR3 E、HLA-B35 11、肿瘤细胞表面( ) A、HLA-1类抗原显著减少; B、HLA-I类抗原显著增加; C、HLA-II类抗原显著增加; D、HLA-II类抗原显著增加; E、HLA- I与II类抗原表达均降低; 12、多次接纳同一血液供体输血得病人发生得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与哪种抗体有关( ) A、ABO血型抗体; B、抗Ig抗体; C、Rh血型抗体; D、抗白细胞与血小板HLA抗体; E、抗核抗体; 13、单元型指得就是( ) A、控制一个HLA特异性得基因,如HLA-A或HLA-DP B、同一家族中细胞表面所有得同种异型特异性得一半 C、同一家族中在一个孩子而不就是其它孩子身上发现得基因 D、由一条染色体上基因决定得一组抗原表现型得特异性 E、人类第六号染色体一串基因 14、下列哪一个HLA功能区在人类中具有相同得抗原性( ) A、胞浆区; B、HLA穿膜区; C、肽结合区 D、Ig样区; E、以上均不就是 15、HLA基因复合体中等位基因数最多得就是( )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B1型题)_1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B1型题) 1、既具有抗原吞噬能力又有抗原提呈能力的细胞是 A.纯化的T细胞 B.纯化的B细胞 C.纯化的红细胞 D.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E.单核细胞 2、既不表达HLA-Ⅰ类抗原又不表达HLA-Ⅱ类抗原的细胞是 A.纯化的T细胞 B.纯化的B细胞 C.纯化的红细胞 D.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E.单核细胞 3、应用CDC方法检测HLA-DR抗原所使用的待测细胞为 A.纯化的T细胞 B.纯化的B细胞 C.纯化的红细胞 D.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E.单核细胞 4、PHA刺激法可用于 A.测定Tc细胞的效应功能 B.IgG测定 C.可溶性细胞因子测定 D.T细胞亚群测定 E.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5、免疫比浊法可用于 A.测定Tc细胞的效应功能 B.IgG测定 C.可溶性细胞因子测定 D.T细胞亚群测定 E.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6、流式细胞仪可用于 A.测定Tc细胞的效应功能 B.IgG测定 C.可溶性细胞因子测定 D.T细胞亚群测定 E.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7、细胞毒试验可用于 A.测定Tc细胞的效应功能 B.IgG测定 C.可溶性细胞因子测定 D.T细胞亚群测定 E.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8、测定抗体生成细胞数 A.免疫印迹法 B.细胞毒试验 C.反向溶血空斑试验 D.E花结试验 E.PHA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9、测定T细胞数量 A.免疫印迹法 B.细胞毒试验 C.反向溶血空斑试验 D.E花结试验 E.PHA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10、测定NK细胞的杀伤活性 A.免疫印迹法 B.细胞毒试验 C.反向溶血空斑试验 D.E花结试验 E.PHA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11、测定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 A.免疫印迹法 B.细胞毒试验 C.反向溶血空斑试验 D.E花结试验 E.PHA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12、白血病儿童从骨髓库中得到别人捐献的骨髓,属 A.自体移植 B.同种移植 C.异种移植 D.同系移植 E.胚胎组织移植 13、试验性将猪心移植给猴,属

免疫共沉淀实验原理与方法

免疫共沉淀实验原理及方法 免疫共沉淀(CoIP)概述及原理 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是研究蛋白-蛋白间相互作用的经典方法,属于免疫沉淀技术的一类,常被用于鉴定特定蛋白复合物的中未知蛋白组分。免疫共沉淀的设计理念是,假设一种已知蛋白是某个大的蛋白复合物的组成成员,那么利用这种蛋白的特异性抗体,就可能将整个蛋白复合物从溶液中“拉”下来(常说的“pull-down”),进而可以用于鉴定这个蛋白复合物中的其他未知成员。免疫共沉淀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两点,第一是天然状态,第二是蛋白复合物。 免疫共沉淀的优势: 与其他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技术(如GST-Pull down、酵母双杂交等)相比,免疫共沉淀鉴定的相互作用蛋白是在细胞内与目的蛋白发生的天然结合,避免了人为的影响,因此符合体内实际情况,得到的蛋白可信度更高。 免疫共沉淀的局限性和注意事项: 1. 免疫共沉淀是建立在蛋白复合物成员间彼此紧密结合的基础上,意味着松散结合的蛋白组分很可能检测不到; 2. 由于蛋白质形成复合物以后,某些表位就会被掩盖,因此可能导致使用某一种pull-down抗体,无论怎么增加抗体浓度,也极少能将不到一半的目标蛋白复合物沉淀出来,如有必要最好使用多种不同抗体分别进行CoIP;

3. 由于检测的是天然状态,因此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处理下,CoIP拉下来的蛋白复合物都可能是不同的,当然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得到的蛋白复合物成员也会越来越庞大; 4. 如果使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的蛋白复合物中的目标蛋白,则需要在试验前进行预测,具有一定的冒险性;当然如果将蛋白复合物直接进行质谱分析就不存在上述问题,但需要得到较高纯度和浓度的蛋白复合物样品也非易事,并且成本较高; 5. CoIP鉴定得到的蛋白间相互作用可能是直接作用也可能是间接作用,进一步区分还需要进行GST-Pull down等实验检测; 6. 为了保证CoIP实验的可靠性和严谨性,需要使用复合物的不同成员分别独立进行CoIP实验,并且结果应该能够彼此验证,因为原则上使用复合物的任一成员进行CoIP都会得到其他所有成员[1] 免疫共沉淀的一般操作流程(中英文对照):

临床免疫学题库(仅限借鉴)

一、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与特异性细胞免疫有关: A.单核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 2.下列哪项与特异性体液免疫关系最大: A.B淋巴细胞 B.T淋巴细胞 C.巨噬细胞 D.补体 E.干扰素 3.有关免疫球蛋白的描述中哪项不正确: A.IgG可以通过胎盘 B.母体IgM可进入胎儿血液中 C.IgE与变态反应有关 D.新生儿脐血中IgD含量极微 E.SIgA是粘膜局部抗感染的重要因子 4.下列哪项不属于特异性免疫成分: A.T细胞 B.B细胞 C.细胞因子 D.免疫球蛋白 E.补体系统 5.T细胞免疫功能测定不包括: A.T细胞亚群 B.T细胞功能 C.四唑氮蓝还原试验 D.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 E.外周血象和淋巴细胞计数 6.关于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下列哪项有误: A.细胞免疫缺陷患者比体液体免疫缺陷者的感染更为严重 B.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已知的病因有遗传因素和宫内感染两大因素 C.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中以细胞免疫缺陷病发生率最高 D.体液缺陷病包括全丙种球蛋白低下血症和选择性Ig缺陷症 E.原发性非特异性免疫缺陷包括补体缺陷和吞噬细胞缺陷 7.免疫功能的检测与评估应除外: A.血沉检测 B.补体检测 C.T细胞功能检测 D. B细胞功能检测 E.吞噬细胞功能检测 8.小儿免疫功能检测中的过筛实验项目应除外: A.NBT还原试验 B.B细胞功能检测 C.血清C3含量测定 D.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 E.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 9.关于免疫缺陷病的论述中,下列哪项不正确: A.由于免疫系统的器官.细胞.分子等构成成份缺陷所致 B.抗感染能力低下 C.免疫监测功能异常 D.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E.可通过主动免疫来纠正 10.女,10个月,因反复呼吸道感染就诊,疑为婴幼儿暂时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以下检查中哪一项最有助于诊断: A.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 B.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C.B细胞计数 D.T细胞亚群 E.血清IgG.IgM.IgA含量测定 11.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最主要临床特点是: A.胸腺缺如 B.肝脾肿大 C.消瘦 D.反复感染 E.淋巴结肿大 12.患全丙种球蛋白低下血症时最易感染下列哪类病原体: A.细菌 B.病毒 C.真菌 D.原虫 E.以上均易感 13.联合免疫缺陷病时对下列哪些病菌易感: A.细菌 B.病毒 C.真菌 D.细菌、病毒、真菌、原虫 E.以上都不是 14.提示患原发性免疫缺陷的主要临床特征: A.腹泻 B.先天畸形 C.体格发育迟缓 D.反复和慢性感染 E.皮疹 15.关于选择性IgA缺陷症的描述中哪项不对: A.常伴自身免疫性疾病 B.常伴过敏性疾病 C.常伴有IgG亚类的缺陷 D.常有家族倾向 E.很少存活至壮年或老年 16.细胞免疫缺陷是指: A.B细胞功能缺陷 B.T细胞功能缺陷 C.单核细胞功能缺陷 D.粒细胞功能缺陷 E.单个核细胞的功能缺陷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学)高级职称试题及答案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学)高级职称试题及答案 所含题型:单选题、多选题、案例分析题 一、单选题 1.CH50试验中,一个CH50U是指( ) A.引起50%溶血所需要的最小补体量 B.引起100%溶血所需要的最小补体量 C.引起50%溶血所需补体的最高稀释倍数 D.引起100%溶血所需补体的最高稀释倍数 E.以上均不对 答案:A 2.下列关于补体活化的MBL途径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激活起始于急性期蛋白产生前 B.MASP具有与活化的C1q同样的生物学活性 C.C3转化酶是C4b2b D.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感染的早期发挥作用 E.C反应蛋白可激活C1q 答案:A 3.B细胞膜表面主要Ig是( ) A.IgG和IgA B.IgA和IgM C.IgD和IgM D.IgD和IgE E.IgG和IgM 答案:C 4.下列哪项为非抗原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抗球蛋白检测技术( ) A.PEG比浊法 B.C1q固相法 C.mRF凝胶扩散试验 D.Raji细胞法 E.超速离心法 答案:C 5.3~6个月婴儿易患呼吸道感染主要是因为哪类Ig不足( ) A.IgG B.IgM C.SIgA D.IgD E.IgE 答案:C 6.识别抗原抗体复合物的补体是( ) A.C1q B.C1r C.C1s D.C2

E.C1qrs 答案:E 7.补体蛋白约占人体血清总蛋白的( ) A.2% B.5% C.10% D.15% E.25% 答案:C 8.具有刺激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的补体裂解片段是( ) A.C3a B.C3b C.C5b D.C4b E.C2a 答案:A 9.下列CH50不降低的疾病是( ) A.急性炎症 B.SLE活动期 C.RA D.严重肝病 E.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答案:A 10.Raji细胞是( ) A.由淋巴瘤患者分离建立的K细胞株 B.由淋巴瘤患者分离建立的B细胞株 C.由宫颈癌患者分离建立的B细胞株 D.由淋巴瘤患者分离建立的NK细胞株 E.由淋巴瘤患者分离建立的T细胞株 答案:B 11.能抑制C1r和C1s酶活性的物质是( ) A.C8bp B.DAF C.C1INH D.S蛋白 E.C4bp 答案:C 12.IgA、IgD和IgE不能与C1q结合的原因是( ) A.分子结构简单 B.Fc段无补体结合点 C.Fab段结构与补体相差甚远 D.VH无补体结合点 E.VL无补体结合点 答案:B

凝集性试验

第十章凝集性试验 学习要点: 凝集试验的概念、原理、分类,以及常用的凝集试验类型。沉淀试验的概念、原理、分类,以及常用的沉淀试验类 由于所用抗原的性状不同,出现的现象也不同: 1、细菌、红细胞或表面带有抗原的乳胶颗粒等不溶性颗粒抗原,当与相应抗体结合,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凝集团块,即(agglutination)。 2、病毒、蛋白质等可溶性抗原与抗体结合,在两者比例合适时,可形成较大的不溶性免疫复合物,在反应体系中出现不透淀反应(precipitation reaction)。 第一节凝集试验(agglutination test) 细菌、红细胞或表面带有抗原的乳胶颗粒等不溶性的颗粒抗原,当与相应抗体结合,在有电解质存在时,抗原与抗体结合形凝集试验。凝集试验中的抗原称为凝集原(agglutinogen),抗体称为凝集素(agglutinin) 一、凝集试验的一般原理 通常,细菌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在悬液中带弱负电荷,周围吸引一层与之牢固结合的正离子,外面又排列一层松散的负子层,使颗粒相互排斥。 当特异抗体与相应抗原颗粒互补结合时,抗体的交联作用克服了抗原颗粒表面的电位,而使颗粒聚集在一起。 二、凝集试验的发生分两阶段 1、抗原抗体的特异结合; 2、在电解质的参与下,出现可见的凝集颗粒。 三、凝集试验的用途

凝集试验方法简便,敏感度高,因而在临床检验中被广泛应用。 1、可用于定性的检测,即根据凝集现象的出现与否判定结果阳性或阴性。 2、也可进行定量检测,即将标本作一系列倍比稀释后进行反应,以出现阳性反应的最高稀释度作为滴度。 四、凝集试验的分类 1、直接凝集试验(direct agglutination) 细菌、螺旋体和红细胞等颗粒抗原,在适当电解质参与下可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凝集。 直接凝集试验分为:玻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 (1)玻板凝集试验:为定性试验方法 ①用已知抗体作为诊断血清、与待检颗粒抗原悬液各加一滴在玻板上,混匀; ②数分钟后即可用肉眼观察凝集结果:出现颗粒凝集的为阳性反应 此法简便、快速,适用于:细菌分离株的鉴定与分型;红细胞ABO血型的鉴定。 (2)试管凝集试验:为定量试验方法 ①常用已知抗原液与一系列稀释的受检血清混合; ②保温后观察每管内抗原凝集程度;以产生50%凝集的最高稀释度作为血清中抗体的效价,亦称为凝集价、滴度。

风湿与临床免疫学题库3-2-10

风湿与临床免疫学题 库3-2-10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女性,25岁。多关节肿痛1年来诊,包括双腕、双手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双膝关节,伴晨僵2小时,查体见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梭形肿胀,双腕关节肿。此患者的诊断最可能是()。 A.A.强直性脊柱炎 B.银屑病性关节炎 C.系统性红斑狼疮 D.类风湿关节炎 E.反应性关节炎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女性,25岁。多关节肿痛1年来诊,包括双腕、双手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双膝关节,伴晨僵2小时,查体见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梭形肿胀,双腕关节肿。进一步检查提示RF3001Uml,抗CCP抗体阳性,ESR50mmh,为明确患者病情,还应该做何种检查()。 A.A.双手、双腕X线检查 B.补体检测 C.肝功能检测 D.肾功能检测 E.免疫球蛋白检测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女性,17岁。因高热、口腔溃疡、多关节痛10天来诊,伴劳累后胸闷气短,查体见面部蝶形红斑,手指指端红色痛性结节,浅表淋巴结轻度增大,双肺无干湿啰音,心率70次分,心律齐,肺动脉区第二心音亢进,无杂音,双下肢无水肿。抗核抗体1:1000阳性,抗dsDNA阳性。对该患者应首先进行的药物治疗是()。 A.A.免疫抑制剂 B.生物制剂 C.糖皮质激素 D.非甾体类抗炎药 E.丙种球蛋白 (天津11选5 https://www.360docs.net/doc/7b265535.html,)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女性,17岁。因高热、口腔溃疡、多关节痛10天来诊,伴劳累后胸闷气短,查体见面部蝶形红斑,手指指端红色痛性结节,浅表淋巴结轻度增大,双肺无干湿啰音,心率70次分,心律齐,肺动脉区第二心音亢进,无杂音,双下肢无水肿。抗核抗体1:1000阳性,抗dsDNA阳性。治疗后患者体温正常,3次尿蛋白定量结果1.0g天,首先应采取下列哪种治疗措施()。 A.A.加用丙种球蛋白 B.甲泼尼龙冲击治疗 C.血浆置换 D.加用生物制剂 E.加用免疫抑制剂

临床免疫学检验习题2

71.高滴度的抗RNP抗体为下列何种疾病所特有 正确答案是:( ) A.干燥综合征(SS) B.MCTD C.风湿性关节炎(RA) D.SLE 72.抗RO(SS-A)抗体和抗La(SS-B)抗体主要见于 正确答案是:( ) A.SS B.MCTD C.RA D.重症肌无力 73.类风湿因子(RF)是最先在下列何种疾病中发现的 正确答案是:( ) A.SS B.MCTD C.RA D.SLE 74.在下列何种疾病病人血清中可检出抗乙酰胆碱受体(AchR),其效价基本上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正确答案是:( ) A.MCTD B.RA C.SLE D.重症肌无力 75.多发性骨髓瘤是属于下列何种细胞的恶性免疫增殖病 正确答案是:( ) A.T细胞 B.B细胞 C.裸细胞 D.单核细胞 76.甲说:“单克隆丙球蛋白病是一组以浆细胞过度增殖为特征的免疫增殖病,患者血清中常出现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乙说:“这种异常的Ig理化性质十分均一,为研究Ig分子结构和功能,为制备Ig类和亚类抗血清提供了良好的天然材料。""谁对 正确答案是:( ) A.甲对乙不对

C.甲乙都对 D.甲乙都不对 77.甲说:“单克隆丙球蛋白病又称M蛋白血症。""乙说:“单克隆丙球蛋白病也称副蛋白血症。""谁对 正确答案是:( ) A.甲乙都对 B.甲乙都不对 C.甲对乙不对 D.甲不对乙对 78.甲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见临床表现为贫血、溶骨性骨质损害、反复感染和肾损害等。""乙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主要免疫学特征为血清及尿中常发现副蛋白,血清中非骨髓瘤蛋白的Ig含量明显降低及骨髓中不成熟浆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谁对 正确答案是:( ) A.甲对乙不对 B.甲不对乙对 C.甲乙都不对 D.甲乙都对 79.甲说:“凝溶蛋白只能在轻链病患者血及尿中出现。""乙说:“凝溶蛋白在骨髓瘤患者中也较常见""。谁对 正确答案是:( ) A.甲对乙不对 B.乙对甲不对 C.甲乙都对 D.甲乙都不对 80.甲说:“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浆细胞恶性肿瘤,恶性浆细胞可在骨髓中查见。""乙说:“浆细胞白血病是多发性骨髓瘤的一个变异型,恶性浆细胞不仅见于骨髓中,而且可在血液中出现""。谁对 正确答案是:( ) A.甲对乙不对 B.乙对甲不对 C.甲乙都对 D.甲乙都不对 81.甲说:“Waldenstr?m巨球蛋白血症患者骨质损害不常见,但血中存在大量单克隆IgG。""乙说:“大多数比病患者临床症状与血液的高粘度有关""。谁对 正确答案是:( ) A.乙对甲不对 B.甲对乙不对

临床免疫学检验试题

临床免疫学检验试题 一、选择(每题1分) 1、下列疾病中临床的诊断与治疗需要免疫学检验:() A. SLE B. 哮喘 D. 类风湿性关节炎 C. 肿瘤 E. 以上都是 2、目前临床检测M蛋白的最有效免疫学检测方法是:() A.ELISA法 B.免疫固定电泳 C.补体结合试验 D.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E.以上都可以 3、下列与血清M蛋白增加的疾病是:() A.多发性骨髓瘤 B.重链病 C.轻链病 D.恶性淋巴瘤 E.以上都是 4、下列选择的肿瘤相关抗原标志中针对前列腺增生或肿瘤的是:() A.AFP B.CEA C.PSA D.NEC E.上述都不是 5、下列疾病中其发病机制属Ⅰ型超敏反应的是:() A.结核病 B.ABO溶血 C.肾小球肾炎 D.花粉症 E.以上都是 二、填空(每空格1分) 1、临床选择肿瘤标志物监测的两项主要原则是,相关性的指标()应用,针对出现的阳性指标可以()观察。

2、目前临床免疫学检测的主要自身抗体有(),()和()等。 3、机体的免疫学功能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即()和()。 三、名词解释(第1题2分,第二题3分) 1、肿瘤标志物 2、M蛋白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 E 2. B 3. E 4. C 5. D 二、填空题:1、联合,动态/跟踪2、抗细胞核抗体,抗细胞浆成分抗体,类风湿因子或抗组织细胞抗体二、名词解释:1、肿瘤标志物是指肿瘤细胞所产生或分泌的某种蛋白质,它们的出现与肿瘤的存在和发 展有密切的关系。 2、M蛋白是一种异常的免疫球蛋白。由一种单克隆B淋巴细胞异常增殖而产生的,它们 的结构或分子特性等与相应的免疫球蛋白相似,但不具有抗体活性功能。 1. 沉淀反应第一阶段: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几秒钟至几分钟内即完成、可用散射比浊测定反应结果; 2. 采用试管凝集试验方法的实验有:肥达氏试验、外斐试验、输血交叉配血试验; 3. 正向间接凝集试验是用已知抗原检测相应抗体、临床是主要用于检测自身免疫病患者抗体; 4. 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是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辅助指标; 5. 待测孔最后显示的颜色深浅与标本中的待测抗原或抗体呈正相关的是:双抗体夹心法、双位点一步法、间接法测抗体; 6. 凝集反应是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7. 用已知抗体检测抗原的方法有:ELISA(夹心法)、免疫荧光技术(直接法和间接法); 8. 外斐试验原理:变形杆菌属中的某些特殊菌株如X19、X2、XK的菌体抗原与某些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成分,可代替立克次体作为抗原与某些立克次体病串者血清作凝集反应,以辅助诊

临床免疫学检验分章节练习试题及答案 (2)

【职称考试】临床免疫学检验【一】分章节试题(60题) 第一章概论 一、A1 1、IgM的结构为()。 A、单体 B、二聚体 C、三聚体 D、四聚体 E、五聚体 2、某部位黏膜受抗原刺激后,无抗原诱导的其他粘膜部位是否同样产生抗原活化细胞()。 A、同样产生 B、不产生 C、不一定 D、微量产生 E、部分产生,部分不产生 3、乳汁中富含抗体,初乳中含量最高的抗体是()。 A、IgA B、IgE C、IgM D、IgG E、IgD 4、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低的免疫球蛋白是()。 A、IgM B、IgA C、IgD D、IgE E、IgG 5、下列关于NK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NK细胞形态具有异质性,所有的LGL细胞均为NK细胞 B、NK细胞发源于骨髓干细胞,其发育、成熟依赖胸腺微环境 C、具有非特异杀伤作用,无MHC限制性 D、对所有肿瘤细胞均有作用 E、NK细胞不具有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6、BCR基因表达区别于TCR最大的特点是()。 A、同种异型排斥 B、共显性 C、同种型排斥 D、具有更多的N-插入 E、高频率体细胞突变 7、关于初次免疫应答的显著特点错误的是()。 A、诱导潜伏期长 B、最先产生IgM C、抗体滴度低 D、维持时间短 E、抗体滴度高 8、补体系统的激活必须有下列哪种成分参与()。 A、C1q B、B因子 C、C3 D、C4 E、C567 9、人类T细胞不具备的受体是()。 A、E受体 B、IgGFc受体 C、C3b受体 D、DHA受体 E、IL-2受体

10、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可表现为()。 A、细胞免疫功能缺陷 B、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低下 C、体液免疫功能低下 D、巨噬细胞缺陷 E、NK细胞活性低下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IgM为五聚体,主要存在于血液中,是Ig中分子量最大者。 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某部位黏膜受抗原刺激后,与无抗原诱导的部位可以分布数目相似的抗原活化细胞,说明这种免疫共享不是由抗原分散刺激引起,而是由淋巴细胞迁移引起的。 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乳汁中富含抗体,初乳中含量最高的抗体是IgA。分泌型IgA(SIgA)性能稳定,主要存在于胃肠道、支气管分泌液、初乳、唾液、泪液中,局部浓度大。 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IgE为单体结构,正常人血清中IgE水平在5类Ig中最低,仅为0.1~0.9mg/L。IgE为亲细胞抗体,介异Ⅰ型超敏反应,与变态反应关系密切,在特异性变态反应和寄生虫早期感染患者血清中可升高。 5、

实验五 凝集反应—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

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 实验五凝集反应 由长沙达尔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整理

【文章介绍】 实验是映证理论,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培养科学研究能力的手段。BioRike博瑞克根据《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一书系统整理了14个实验项目,每个实验说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方法,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希望广大师生能够从中有所收获。 BioRike简介:BioRike(中文简称“博瑞克”)是长沙达尔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产品品牌,由旗下专业的生命科学实验室BioRike博瑞克研发和生产。BioRike是一家致力于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高科技实验室,专门从事以Elisa试剂盒、抗体、细胞因子、免疫检测试剂盒、血清等免疫学产品为主的生物试剂的研发与销售。 【实验目的】 1.了解凝集反应的原理、基本类型及其用途。 2.熟悉玻片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间接凝集试验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 【实验用品】 1. 材料试剂:伤寒杆菌、大肠杆菌18~24小时琼脂斜面培养物、伤寒杆菌H血清、伤寒杆菌H菌液、待测孕妇尿液、HCG阳性孕妇尿液、1:10稀释伤寒杆菌诊断血清、ABO血型标准血清、类风湿免疫诊断试验(用变性IgG致敏的乳胶颗粒)、HCG致敏乳胶试剂、兔抗HCG诊断血清、待测血清、生理盐水。 2.器材:洁净载玻片、巴氏吸管、乳胶皮头、接种环、酒精灯、特种铅笔(或记号笔)、小试管、牙签、采血针、75%酒精棉球、无菌干棉球、试管架;1ml、5ml刻度吸管、37℃恒温箱(或37℃/56℃水浴箱)、显微镜。 【内容和方法】 一、玻片凝集试验(slide agglutination) 1.原理 玻片凝集试验(slide agglutination)是将已知的抗体直接与未知的颗粒性抗原物质(如细菌、立克次体、钩端螺旋体等)混合,在有适当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如两者对应便发生特异性结合而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物,即为阳性;如两者不对应便无凝集物出现,即为阴性。此法属定性试验,主要用于检测抗原,如ABO血型鉴定、细菌鉴定和分型等。 2.方法 (1)取载玻片一张(平置实验台上),用特种铅笔或记号笔划分为3格,并标明1、2、3。 (2)取巴氏吸管一支,套上乳胶皮头后,吸取1:10 稀释的伤寒杆菌诊断血清1~2 滴于第1、2 格内,另取巴氏吸管一支,吸取生理盐水1~2 滴于第3格内。 (3)将接种环在酒精灯火焰上烧灼灭菌,冷却后取少许伤寒杆菌菌培养物与第1、3格内的诊断血清、生理盐水混合并涂抹成均匀悬液。然后用同样方法取少许大肠杆菌培养物与第2格内的的诊断血清混合并涂抹成均匀悬液。静置数分钟后观察结果。 3.结果观察与判定

(完整版)2019学位考试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复习题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哪种技术极大提高了免疫学检测的特异性? A. 标记技术; B.单克隆抗体技术; C.计算机技术; D.分子生物学技术; 2、人中枢免疫器官包括 A. 胸腺和脾 B.骨髓和淋巴结 C.胸腺和淋巴结 D.骨髓和胸腺 3、最早用于标记免疫测定的标记物是 A. 荧光素 B.放射性核素 C.酶 D.化学放光物质 4、抗原抗体结合力中作用最大的是 A.静电引力B.范德华引力C.氢键结合力D.疏水作用力 5、用已知抗原或抗体来检测相对应的抗体或抗原,是由于抗原抗体反应具有 A.特异性B.比例性C.可逆性D.亲和性 6、抗原抗体反应比例不合适出现的沉淀物减少的现象称为 A.前带B.后带C.带现象D.等价带 7、抗原抗体结合反应最终出现肉眼可见沉淀现象,其原因是 A.从亲水胶体变为疏水胶体 B.从疏水胶体变为亲水胶体 C.抗原抗体结合反应导致蛋白变性所致 D.抗原抗体结合作用和盐析作用共同作用所致 8、下列哪类抗体与相应抗原表位的亲和力最强

A.IgG类B.IgM类C.IgA类D.IgE9、要从组织和细胞匀浆中粗提某种蛋白抗原,最常用又简便的分离方法是 A. 盐析法 B.凝胶过滤法 C.离子交换层析法 D.免疫亲和层析法10、鉴定抗体的效价,常用下列哪一种方法 A.间接凝集试验 B.单向免疫扩散法 C.双向免疫扩散法 D.免疫亲和层析法 11、完全佐剂的组成为 A.液体石蜡+羊毛脂 B.羊毛脂+氢氧化铝 C.液体石蜡+卡介苗+氢氧化铝 D.卡介苗+液体石蜡+羊毛脂 12、直接抗球蛋白实验用于检测 A.血清中结合的抗体 B.血清中游离的不完全抗体 C.红细胞表面结合的不完全抗体 D.红细胞表面结合的完全抗体 13、协同凝集试验所用的载体是 A.新鲜红细胞 B.洗涤红细胞 C.醛化红细胞 D.金黄色葡萄球菌14、关于正向间接凝集抑制试验说法错误的是 A.检测标本中抗原 B.出现凝集为阳性 C.抗体为诊断试剂 D.抗原致敏载体15、单向琼脂扩散法可用于: A.抗体定性B.抗体定量C.抗原定性D.抗原定量 16、双向琼脂扩散试验中,抗原含量较大,反应沉淀线应: A.靠近抗原孔B.靠近抗体孔C.在两孔之间D.沉淀线弯向抗原孔17、三角孔型模式双向琼脂扩散试验,若沉淀线为二条直线交叉,说明两种受检抗原性质: A.完全相同,抗体系双价;B.完全不同,抗体系双价; C.完全相同,抗体单价;D.完全不同,抗体单价;

临床免疫学题库12-0-8

临床免疫学题库12-0- 8

问题: [单选]ELISA中最常用的酶是() A.葡萄糖氧化酶和辣根过氧化物酶 B.β-半乳糖苷酶和辣根过氧化物酶 C.葡萄糖氧化酶和碱性磷酸酶 D.脲酶和碱性磷酸酶 E.辣根过氧化物酶和碱性磷酸酶

问题: [单选]从免疫血清中粗提γ球蛋白最简便的方法为() A.亲和层析 B.离子交换层析 C.凝胶过滤 D.超速离心 E.硫酸铵盐析

问题: [单选]为消除非特异性显色导致的本底偏高,酶免疫技术中将抗原抗体包被后需再进行封闭的是() A.15%~25%牛血清白蛋白 B.10%~15%牛血清白蛋白 C.10%牛血清白蛋白 D.1%~10%牛血清白蛋白 E.1%~5%牛血清白蛋白 出处:森林舞会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b265535.html,;

问题: [单选]鉴定单克隆抗体性质最常采用的方法是() A.放射免疫法 B.ELISA法 C.溶血空斑试验 D.玫瑰花环形成试验 E.免疫荧光技术

问题: [单选,A1型题]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细胞包括() A.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巨噬细胞、Th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C.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Th细胞 D.Th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 E.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巨噬细胞、Th细胞、B细胞 特异性IgE抗体是使机体致敏的主要物质,其产生所涉及的免疫细胞与其他体液免疫应答大致相同,主要包括抗原呈递细胞如巨噬细胞、Th细胞和B细胞。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具有IgEFc受体,它们能与特异性IgE抗体结合而处于致敏状态。当致敏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即可通过脱颗粒,释放多种生物活性介质,产生相应临床症状。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考试题(含答案)-2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复习练习试题及答案 301.检测SmI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采用间接荧光免疫法或酶免疫组化法 B.间接荧光免疫法时,应选用高效价、高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的荧光 C.采用酶免疫组化法时,可选用酶标记的多价抗人Ig抗体 D.间接荧光免疫法检测时,B细胞膜表面呈现的荧光有多种荧光着色形式 E.间接荧光免疫法检测时,B细胞膜表面荧光着色的观察时间应不超过1小时答案:ABCD 302.关于溶血空斑试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典溶血空斑形成试验是用来检测动物抗体形成细胞的功能 B.经典溶血空斑形成试验中,每一个空斑中央含一个抗体形成细胞,其大小表示抗体形成细胞产生抗体的多少 C.经典溶血空斑形成试验直接法所测到的细胞为IgM类抗体形成细胞,而其它类抗体形成细胞需用间接法检测 D.被动溶血空斑试验是非红细胞抗体性溶血空斑试验,可检测SRBC上抗原相应的抗体形成细胞 E.反向间接溶血空斑实验可用于检测人类IgG形成细胞,与抗体的特异性无关答案:ABCDE 303.选择素分子膜外区组成部分包括( ) A.补体调控蛋白(CCP)结构域 B.C型凝集素(CL)结构域 C.IgV样结构域 D.表皮生长因子(EGF)样结构域 E.IgC样结构域 答案:ABD 304.在淋巴细胞转化实验中,属于非特异性刺激物的是( ) A.PHA B.ConA C.PWM

D.PPD E.LPS 答案:ABCE 305.与RZ值有关的是( ) A.酶含量 B.酶活性 C.酶的组成 D.酶的理化性质 E.酶的底物 答案:ACDE 306.理想的分离技术应具备的条件( ) A.简便易行,适于大批量样品分析 B.分离完全,快速,非特异结合低 C.试剂来源容易,价格低廉,稳定性好,可长期保存 D.不受外界因素和样品中其他组分的干扰,对标准品和待测抗原分离效果相同 E.适合自动化分析的要求 答案:ABCDE 307.以下关于整合素分子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 A.由α、β两条肽链组成 B.多数分布广泛 C.表达水平可随细胞分化和生长状态发生改变 D.其配体主要是细胞外基质 E.主要介导同型粘附作用 答案:ABCD 308.下列关于双参数直方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双参数直方图是一种细胞数与双测量参数的图型A B.通常采用对数信号 C.通常采用设置十字门来区分细胞信号 D.纵、横坐标分别代表被测细胞的两个测量参数

免疫学实验-凝集试验

实验一凝集试验 颗粒性抗原(细菌、螺旋体、红细胞等)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有适量电解质存在下,抗原颗粒可相互凝集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块,称为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 reaction)或凝集试验。参与凝集反应的抗原称为凝集原(Agglutinogen),抗体称为凝集素(Agglutinin)。 细菌或其它凝集原都带有相同的负电荷,在悬液中相互排斥而呈现均匀的分散状态。抗原与相应抗体相遇后可以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降低了抗原分子间的静电排斥力,此时已有凝集的趋向,在电解质(如生理盐水)参与下,由于离子的作用,中和了抗原抗体复合物外面的大部分电荷,使之失去了彼此间的静电排斥力,分子间相互吸引,凝集成大的絮片或颗粒,出现了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根据是否出现凝集反应及其程度,对待测抗原或待测抗体进行定性、定量测定。 凝集反应包括直接凝集反应和间接凝集反应两大类,本实验主要介绍直接凝集反应。 [目的要求] 1. 掌握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的操作方法。 2. 掌握凝集试验的结果判定及判定标准。 3. 熟悉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所需材料和试剂。 [材料与试剂] 1. 玻板,载玻片,试管(1cm x 8cm),试管架,刻度吸管,滴管,微量可调加样器,滴头(tip头),牙签或火柴棒,记号笔。 2. 灭菌的生理盐水,灭菌的0.5%石炭酸生理盐水。 3. 布氏杆菌病试管凝集抗原,布氏杆菌病平板凝集抗原,布氏杆菌病虎红平板凝集抗原,布氏杆菌病阳性血清,布氏杆菌病阴性血清,被检血清(牛、羊或猪)。 4. 鸡白痢平板凝集抗原,鸡白痢阳性血清,鸡白痢阴性血清,被检鸡血清。[实验内容及操作方法] (一)试管凝集试验 以牛布氏杆菌病试管凝集试验为例。 1. 试管准备:每份血清用试管4支,另取3支试管作为对照,作好标记,置试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实验具体方法及步骤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实验具体方法及步骤 在保持组蛋白和DNA联合的同时,通过运用对应于一个特定组蛋白标记的生物抗体,染色质被切成很小的片断,并沉淀下来。 IP是利用抗原蛋白质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以及细菌蛋白质的“prorein A”特异性地结合到免疫球蛋白的FC片段的现象活用开发出来的方法。 目前多用精制的prorein A预先结合固化在argarose的beads上,使之与含有抗原的溶液及抗体反应后,beads上的prorein A就能吸附抗原达到精制的目的。 一、细胞的甲醛交联与超声破碎(第一天) 1. 取出1平皿细胞(10 cm平皿),加入243 ul 37%甲醛,使得甲醛的终浓度为1%(培养基共有9 ml)。 2. 37℃孵育10 min。 3. 终止交联:加甘氨酸至终浓度为0.125 M。450 ul 2.5 M甘氨酸于平皿中。混匀后,在室温下放置5 min即可。 4. 吸尽培养基,用冰冷的PBS清洗细胞2次。 5. 细胞刮刀收集细胞于15 ml离心管中(PBS依次为5 ml,3 ml和3 ml)。预冷后2 000 rpm 5 min收集细胞。 6. 倒去上清。按照细胞量,加入SDS Lysis Buffer。使得细胞终浓度为每200ul含2x106个细胞。这样每100 ul溶液含1x106个细胞。再加入蛋白酶抑制剂复合物。假设MCF7长满板为5x106个细胞。本次细胞长得约为80%。即为 4x106个细胞。因此每管加入400 ul SDS Lysis Buffer。将2管混在一起,共800 ul。 7. 超声破碎:VCX750,25%功率,4.5 s冲击,9 s间隙。共14次。 二、除杂及抗体哺育(第一天) 1. 超声破碎结束后,10 000 g 4℃离心10 min。去除不溶物质。 2. 留取300ul做实验,其余保存于-80℃。 3. 300 ul中,100 ul加抗体做为实验组;100 ul不加抗体做为对照组;100 ul加入4 ul 5 M NaCl(NaCl终浓度为0.2 M),65℃处理3 h解交联,跑电泳,检测超声破碎的效果。

风湿与临床免疫学题库1-2-10

风湿与临床免疫学题 库1-2-10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表现是多发性和对称性增生性滑膜炎,导致此炎症反应的原因是()。 A.血循环中的RF B.存在于关节的RF C.关节中的11-1 D.关节中的TGF-B E.EB病毒 类风湿关节炎(RA)的病因尚不清楚。RA的主要表现是滑膜炎,血循环中的RF(A项)在本病发生中的意义尚不清楚,但存在于关节的RF(B项)被认为是导致炎症反应的原因。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关于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多数药物起效较慢,急性期需要联合应用非甾体抗炎药 B.有预后不良因素者应早期联合应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 C.生物制剂起效快,不属于改善病情抗风湿药 D.使用过程中需要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E.可以改善和延缓病情进展 生物制剂起效快,同时也具有减轻和防止关节破坏的作用,故也归类于改善病情抗风湿药。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关于Schober试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用来检查胸椎活动度的试验 B.用来检查枕墙距的试验 C.用来检查腰椎活动度的试验 D.用来检查泪液分泌功能的试验 E.用来检查骶髂关节的试验 腰椎活动度检查常用Schober试验。方法:患者直立,在背部正中线髂嵴水平作一标记为0,向下作5cm标记,向上作10cm标记,令患者弯腰(保持双腿直立),测量上下两个标记间的距离,增加少于4cm者为阳性。 (约会 https://www.360docs.net/doc/7b265535.html,/)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关于糖皮质激素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较大剂量才能控制关节炎症状 B.能迅速缓解关节炎症状,可以常规使用 C.可以替代非甾体抗炎药 D.不需要合并使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 E.关节腔内注射一年内不宜超过3次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不常规应用激素,只有在非甾体抗炎药控制关节肿痛效果欠佳的情况下才考虑应用小剂量激素,剂量一般不超过泼尼松10mg/d,需要合并使用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为避免类固醇结晶性关节炎,关节腔内注射一年内不宜超过3次是正确的。

《临床免疫学检验》练习题与考试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 一、单项选择题(共100题,每题1分) 1、免疫学的现代概念是(E)[单选题] A、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 B、机体清除自身损伤、衰老细胞的一种功能 C、机体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对机体都是有利的 D、机体消除和杀灭自身突变的细胞 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物质的功能 2、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后果是(A)[单选题] A、易发生肿瘤 B、易发生超敏反应 C、易发生感染 D、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E、易发生免疫耐受 3、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的功能称为(A)[单选题]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识别 4、检测抗红细胞不完全抗体可使用的凝集反应为(D)[单选题] A、协同凝集反应 B、间接凝集反应 C、间接血凝试验 D、Coombs试验 E、直接凝集反应 5、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D)[单选题]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反复感染 E、免疫增生病 6、免疫系统的组成是(D)[单选题] A、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B、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黏膜免疫系统 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D、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E、胸腺和骨髓

7、颗粒性抗原在适当的电解质参与下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出现凝集的试验称为(C)[单选题] A、正向间接凝集反应 B、反向间接凝集反应 C、直接凝集反应 D、协同凝集法 E、间接凝集机制反应 8、抗原过量(B)[单选题] A、前带 B、后带 C、比列合适 D、不存在此现象 E、等价带 9、实验动物新生期切除胸腺后(E)[单选题] A、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受损 B、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C、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体液免疫功能缺乏 D、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E、细胞免疫功能缺乏,体液免疫功能受损 10、具有抗原提呈作用的细胞是(B)[单选题] A、T淋巴细胞 B、B淋巴细胞 C、NK细胞 D、TIL E、LAK细胞 11、B淋巴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受体是(D)[单选题] A、E受体 B、IgFc受体 C、C3受体 D、mIg E、IgE Fc受体 12、临床中进行肥达试验最常采用的方法为(D)[单选题] A、正向间接凝集反应 B、反向间接凝集反应 C、玻片凝集法 D、试管凝集法 E、间接凝集抑制反应 13、APC处理过的内源性抗原与MHC结合后提呈给(B)[单选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