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罕见不良反应
干扰素有哪些副反应?.docx

干扰素有哪些副反应?
干扰素作为一种免疫促进剂在临床上使用已日趋广泛,目前是治疗丙型和乙型肝炎的一线药,在肿瘤治疗方面亦起到相应效果。
有些人认为,干扰素是免疫促进剂,使用它可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其实任何药物都会有副作用,干扰素的不良反应不仅很常见,而且还多种多样。
早期不良反应用药一周内几乎所有患者都会出现流感样表现,如发烧、畏寒、身痛、头痛、出汗、恶心、呕吐等。
症状较轻时可不予治疗,只须适当多喝些开水、卧床休息,一般10日左右症状便可消失。
症状重者则须服用些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
中期不良反应用药1个月后有的病人会出现消化道症状、皮肤“过敏样”症状或精神症状,如食欲不振、嗳气、恶心、呕吐;注意力不集中,眩晕、判断力障碍、嗜睡或失眠,甚至产生悲观厌世等精神症状。
如果患者原有抑郁、狂躁病史,则可能会使原发病加重或复发。
一般消化道反应较轻者,经2~4周可自行缓解,重者则宜服用促消化药。
皮肤过敏反应一般一周左右可自行消退,不须特殊处理,但应注意避免刺激皮肤。
失眠较重者可服用弱镇静剂,精神症状较重时则应立即减药,或停用干扰素。
部分患者在用药两个月后可出现脱发,大剂量用药时可提前发生,小剂量时可于3个月后发生,女性较男性更明显。
此外还可导致一过性蛋白尿及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下降等骨髓抑制现象,个别患者原有的糖尿病、心脏病可能加重。
虽然干扰素的不良反应在停药后可以逆转,副反应的轻重每个人并不一样,也不一定都会发生,但作为开方用药的医生,在使用干扰素前一定要给病人讲明利弊,病人一旦用药,就要有迎接不良反应的思想准备。
网址: 第 1 页,共 1 页。
打干扰素的副作用有哪些

打干扰素的副作用有哪些
干扰素,是一种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用于抑制病毒发展的抗病毒剂。
它属于非处方药物。
主要用于在抗病毒、抗菌方面。
因此,在生活中用处比较广泛。
不过很多人反应在用过干扰素之后都会有一些不良反应,那么干扰素的副作用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服用干扰素后,有的患者2到6小时内体温可升至38-40℃,6到12小时达到高峰,有些患者还可出现鼻塞、流涕、头晕、
尿急等,一般24小时内均能恢复,如症状不减,则需及时咨询
医师。
2、用干扰素治疗4个月的患者,会有轻中度脱发现象,有
些患者躯干和四肢会出现暂时性的斑丘疹等其他皮肤过敏现象。
如比较严重,则需要注意。
3、用干扰素治疗的患者,骨髓得到一定的抑
制,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白细胞在用药后数小时至数日减少。
建议服用养血饮、复方阿胶浆等来纠正。
4、精神异常是干扰素的副作用之一,表现为抑郁,妄想、焦虑等精神病症状。
如干扰素导致如此症状,则需要密切关注,必要时停止干扰素治疗。
5、干扰素的副作用也包括影响消化系统。
体外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泄泻、味觉异常、腹胀等。
以上这些都是使用过干扰素之后有可能出现的副作用,除此之外,患者还有可能出现全身无力、肌肉酸痛的感觉,所以要切记,一旦出现任何不舒服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停止用药,严重的话去正规的医院就诊。
干扰素有什么不良反应?

干扰素有什么不良反应?
很多药物在治疗的时候都会出现不良反应,尤其是那些治疗范围越
广的药物,不良反应越多。
那么,干扰素有什么不良反应?
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
主要用于带状疱疹、小儿病毒性肺炎及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脑膜炎、慢性活动性乙肝、
丙肝等,还可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
干扰素有什么不良反应?
1.注射干扰素后少数患者可出现发热、寒战、乏力、肌痛、厌食。
2.注射部位出现红斑以及脱发。
3.出现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等骨髓抑制现象。
4.可有低血压和转氨酶升高。
5.长期大量应用会使中枢神经系统出现毒性反应。
最新患者知情同意书(干扰素

患者知情同意书病友:经检查,您患有,有使用α-干扰素的指征。
α-干扰素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少数几个能有效抗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的药物之一,主要用于慢性乙型肝炎及急、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临床使用有效率达80%左右,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下列不良反应:1.感冒样症状:治疗初期常见。
表现为发热、寒战、乏力、肌痛和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2.骨髓抑制:出现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减少,一般停药后可以自行恢复。
3.神经系统症状:如焦虑、抑郁、兴奋、易怒,精神病。
4.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甲亢、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5.罕见的不良反应:癫痫、肾病综合征、间质性肺炎、心律失常等。
为了及早发现上述不良反应并得到及时处理,用药过程还需要您做到以下几点:1.开始治疗后的第1个月,应每1-2 周检查1 次血常规,以后每月检查1 次,直至治疗结束;2.生化学指标,包括ALT、AST 等,治疗开始后每月1次,连续3次,以后随病情改善可每3个月1次;3.病毒学标志,治疗开始后每3个月检测1次HBsAg、HBeAg、抗-HBe 和HBVDNA;4.其他:每3个月检测1次甲状腺功能、血糖和尿常规等指标;如治疗前就已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最好先用药物控制甲状腺功能异常,然后再开始干扰素治疗,同时应每月检查甲状腺功能;治疗前已患糖尿病者,也应先用药物控制糖尿病,然后再开始干扰素治疗;5.定期评估精神状态。
您还应当了解:目前几乎所有的药物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我们医务人员会尽我们所能,采取相应措施为患者祛除病痛,但是不可能保证绝对的安全、有效。
如您对上述情况了解知情,能够配合医生的治疗并愿意承担因此带来的风险,请您或您的代理人在此签字。
患者签字:身份证号:代理人签字:身份证号:同患者关系:谈话医生:年月日。
乙肝干扰素的副作用及处理 docx

乙肝干扰素的副作用及处理 docx乙肝干扰素的副作用及处理docx乙型肝炎干扰素的副作用及治疗最常见的是发热及流感样综合征,患者体重减轻、脱发、情绪激动,骨髓抑制致血细胞、血小板减少,轻度贫血,偶可发生神经系统损伤,影响内分泌系统功能,亦有产生干扰素抗体者。
其副作用及处理方法列述于下:1)流感样综合征:患者有发热、寒战、全身不适、肌痛、头痛,有时还有鼻塞、流鼻涕、头晕、尿急,最常见的是发烧。
无论用药途径和剂量如何,患者都可能出现发烧,通常在首次注射后2-6小时出现。
体温可上升至38-40℃,在6-12小时内达到峰值,但可在24小时内自然消退。
如果体温不高,就不需要特殊治疗。
36度的人应该多喝开水,卧床休息。
但是,如果发烧很高甚至很高,则应进行物理降温;你也可以口服布洛芬0.2g,直肠注射消炎痛栓剂0.5-1次,体温会迅速下降。
乙型肝炎患者保健教材2)造血系统改变:抑制骨髓,降低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白细胞减少通常发生于用药后数小时至数日。
用药第一周,白细胞减少至40%-60%,而后趋于稳定。
停药或间歇5天以上用药,白细胞可迅速恢复。
主要是干扰素能可逆性地阻断白细胞从骨髓释放的缘故。
长期应用可导致血色素性贫血,引起免疫介导的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但极少见。
通常可口服养血饮、复方阿胶浆等来纠正,亦可服利血生、鲨肝醇及氨肽家等药以升高白细胞及血小板。
3)消化系统反应:如食欲不振、味觉异常、恶心、呕吐、腹泻、腹胀等。
剂量越大,症状越频繁,但一般不需要治疗。
更严重的病例可以对症治疗。
在严重情况下,应考虑减少或停用药物。
4)皮肤反应:用药超过4个月者的最常见副作用是轻、中度脱发,偶有停药后更严重者。
斑丘疹多发生于躯干和四肢,但多为暂时性的;还有发生潜在特异性反应,表现为弥漫性红斑及荨麻疹等。
轻度皮疹多呈自限性,不必处理;严重者应考虑停药或减量,并给抗过敏治疗。
5)肾脏损害:最常见的是轻度蛋白尿,很少>0.1g/天,血浆蛋白没有减少。
干扰素少见且严重的不良反应

干扰素少见且严重的不良反应中国新药杂志 1999年第7期第8卷药物不良反应作者:王笑梅兰孟东单位:(中国预防医科院北京地坛医院,北京 100011)随着干扰素(IFN)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尤其在大剂量及长疗程使用时,其不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多。
现将近10年来国际药物不良反应中心收录的IFN不良反应及国内有关报道综述如下,其中有很多不良反应少见且很严重甚至威胁生命,提醒广大临床医生注意。
1 常见不良反应除流感样综合征外,还有脱发,牛皮癣加重,体重下降;偶见间质性肺炎,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亢进,但病情较轻,对机体影响小。
2 少见且严重的不良反应2.1 血管病变国外报道有4例,患者出现头痛,视野模糊,雷诺病加重[1]。
1例46岁男性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应用IFN-α2b 5 MU/d,5 d/周,28个月后出现指趾雷诺病症状,2个月后发展成数个手指,脚趾坏死,有证据表明为动脉闭塞所致。
1例62岁男性丙肝患者注射IFN-α出现多形紫斑并左腿感觉异常,停用后症状持续加重以致不能行走。
皮肤及神经肌肉活检示血管炎、嗜酸细胞浸润及神经肌肉纤维样坏死[2]。
2.2 心血管系统IFN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发病率为3.2%,包括心律不齐、心肌缺血、心肌病变、低血压及心包炎;室上性心动过速或房颤以及严重的心脏表现如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均有报道[3],但后者比较少见。
2.3 消化系统可致肝损害加重及诱发潜在性自身免疫性肝炎,儿童急性胰腺炎及缺血性结肠炎。
Wenner[4]报道1例7岁女孩应用IFN-α治疗丙肝,1.5 MU/d,3次/周,5周后出现严重肠出血,肠镜示多灶性结肠炎。
2.4 泌尿系统国外报道有6例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及肾病综合征[5]。
肿瘤及肝炎患者均可发生,时间早在35 d,晚至1.5年以后,IFN-α 3~6 MU/次,3次/周,累积剂量90~1 050 MU,男女均可发生,年龄26~72岁,未显示与IFN的累积剂量有关。
干扰素不良反应

临床处理
(1)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α-2a产品说明书指出,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0.75×109/L者须调整IFNα剂量, 而<0.5×109/L者须停止IFNα治疗。Soza等研究表明,虽 然18%IFNα长期治疗者发生细菌感染,但与中性粒细胞 计数下降无显著相关性,故认为中性粒细胞下降者可使用 升白细胞药物而无须停药。但Puoti等队列研究发现中性 粒细胞下降与呼吸道感染相关,中性粒细胞下降的CHC患 者使用升白细胞药物较降低IFN剂量疗效更佳。因此,推 荐中性粒细胞显著下降者可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 子(rhG-CSF)注射液,也可口服升白细胞药物,尤其对 于免疫功能低下或抑制者,G-CSF的应用可能更加重要。
临床处理
(1)对所有IFNα治疗者,尤其是CHC患者,在IFNα治疗 前均须进行甲状腺功能TPoAb和TGAb检测,并结合甲状 腺B超进行甲状腺疾病的诊断; (2)在IFNα治疗前有甲状腺功能异常者应在内分泌专科医 师指导下,在IFNα治疗前进行相应治疗,在甲状腺功能异 常得到有效控制后再开IFNα治疗; (3)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同时监测TPoAb和 TGAb,若发现TPoAb和(或)TGAb阳性,建议继续监 测甲状腺功能及临床症状;
其他少见不良反应
间质性肺病 (1)概述与机制: IFNα诱发间质性肺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 确,可能与自身免疫和变态反应相关。IFNα治疗相关的肺 部并发症较少见,但为严重不良反应之一,应引起高度重 视。 (2)临床表现:IFNα治疗中常出现干咳和气促等呼吸系统 症状,发生率分别为24%和26%。少数患者结合相应影像 学和肺功能检查可诊断为间质性肺炎、结节病等弥漫性肺 病。IFNα治疗CHC而诱发间质性肺炎常见于IFNα治疗初 始12周内,多见于老年患者。
干扰素的副作用

干扰素的副作用干扰素具有抑制细胞分裂、调节免疫、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作用。
不过它有一些对我们不好的副作用!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打干扰素的副作用相关信息,希望大家喜欢。
打干扰素的副作用干扰素的副作用一:对于打完干扰素的乙肝患者,会在2-5小时内出现发热、恶心、浑身乏力、头晕、头痛等类似于发烧症状,体温可高达38℃~40℃,多在24小时后症状消失。
干扰素的副作用二:干扰素还可影响乙肝患者的消化道功能,使得乙肝患者患者恶心、呕吐、厌油腻、无食欲、腹胀腹痛等现象。
干扰素的副作用三:长期打干扰素治疗还可抑制乙肝患者的骨髓组织,使得血液中血小板以及白细胞含量降低,引发造血异常病症。
干扰素的副作用四:一般在干扰素治疗3个月后,乙肝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发,更为严重的患者可出现轻度皮疹等现在。
干扰素适应症干扰素是病毒侵入细胞后产生的一种糖蛋白。
由于几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如水痘、肝炎、狂犬病等病毒引起的感染,因此它是一种抗病毒的特效药。
此外,干扰素对治疗乳腺癌、骨髓癌、淋巴癌等癌症和某些白血病也有一定疗效。
目前使用干扰素治疗的主要对象是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的病人,而且在乙型肝炎病人中,有以下情况应用干扰素治疗反应较好,1.治疗前血清ALT或AST有反复波动或酶的活力持续升高者;2.治疗前血清HBeAg的P/N值偏低(P/N 5~8)或HBV DNA水平低(<100Pg/ml)者;3.病程较短者;4.肝脏病理有活动性炎症病变(如有碎屑样坏死)者疗效佳;5.无重叠感染者(如丙型、丁型肝炎等);6.无HIV感染或免疫抑制剂治疗者;7.肝组织内含铁量低者;8.治疗期间血清中无干扰素中和抗体产生者;9.女性患者疗效比男性为佳。
急性丙型型肝炎病人因有一半以上的人会发展为慢性丙型肝炎,一般认为应该用干扰素治疗,此外,有的病人不宜使用干扰素治疗如:1) 肝病病情严重的病人。
2) 白血球和血小板低于2.0-3.0×109/L的病人。
干扰素不良反应及防治

干扰素不良反应及防治作者:刘士敬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0年第02期常见不良反应及其产生机制干扰素(IFN)是机体细胞对病毒感染或各种生物诱生作用反应而产生并分泌的一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
流感样症状患者一般可于注射IFN 2~5小时内开始发热,体温可高可低,有时可达40℃,高热时可伴有寒战,一般在发热3~4小时后自行退热。
注射3~5次后多数患者不再发热或呈低热。
发热时常伴有头痛、肌痛、关节痛、乏力等,称为感冒样综合征。
IFN≥3.0×107 U/次时,>70%患者会发生此类不良反应。
可采用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对症治疗,亦可于IFN注射0.5~1小时前服药,以预防和减轻发热等症状。
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接受IFN治疗过程中,约20%的患者可能出现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计数轻到中度减少,但极少引起感染或出血。
一般停止IFN治疗后,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能很快恢复至正常水平。
白细胞计数通常在开始应用IFN的2周内即迅速下降,其中,中性粒细胞水平的减低程度大于淋巴细胞水平的减低程度,一般在随后的4~6周可逐渐趋于平稳,停药后可迅速回升至基线水平;IFN可使血小板计数下降10%~50%,往往在注射后24小时即出现,并持续整个疗程。
少数肝硬化患者治疗前即有明显血小板水平减低,应用IFN后其血小板计数可能降至警戒线(30 000~50 000/mm3)以下,从而影响IFN的应用。
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应用IFN期间,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达13%~60%,多为轻度,不影响治疗;症状严重者不足10%,但可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导致IFN治疗终止的最常见原因。
乏力和虚弱是最常发生的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其他包括眩晕、共济失调、锥体外系症状、视觉定向障碍、意识模糊、嗜睡、幻觉、昏迷、味觉减退、食欲缺乏、性欲减退、抑郁、易怒,甚至自杀行为等。
干扰素的副作用

干扰素的副作用
干扰素是一种使用广泛的生物制剂,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多发性骨髓瘤等。
尽管干扰素在治疗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1. 易疲劳:干扰素的使用可能导致疲劳感,这可能是因为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导致了身体疲倦的感觉。
2. 发热和寒战:干扰素的使用会导致发热和寒战,这是因为干扰素可以激活免疫系统,在此过程中释放的细胞因子会引起体温升高和寒战等反应。
3. 皮肤反应:使用干扰素可能引起一些皮肤反应,如皮疹、瘙痒、红斑等,一般情况下这些反应是轻微和可逆的。
4. 消化系统反应:干扰素的应用可能导致一些消化系统不适,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这些反应一般是暂时性的,不会对身体造成持久影响。
5. 心血管系统反应:使用干扰素可能导致一些心血管系统反应,如高血压、心律不齐等。
这些反应一般是可逆的,但在使用干扰素期间需要密切监测心脏健康状况。
除了上述常见的副作用,干扰素的使用还可能引起其他不良反应,如抑郁情绪、肌肉酸痛、关节痛等。
因此,在使用干扰素治疗期间,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自身的身体反应,并及时向医生报告,以便及时处理和调整治疗方案。
打干扰素六针有副作用吗

打干扰素六针有副作用吗干扰素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剂,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多种疾病。
其中,干扰素六是一种重要的干扰素类型,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乙型肝炎、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癌等。
然而,像所有药物一样,干扰素六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那么,打干扰素六针有副作用吗?接下来,我们将对干扰素六的副作用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干扰素六的作用机制。
干扰素六是一种蛋白质,主要由免疫细胞产生,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因此,干扰素六常被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和肿瘤等疾病。
然而,干扰素六的使用也会引起一系列的副作用。
常见的干扰素六的副作用包括,发热、乏力、肌肉酸痛、头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
这些副作用一般在使用干扰素六后的数小时内出现,持续数天至数周不等。
另外,长期使用干扰素六还可能引起免疫抑制、甲状腺功能减退、心血管系统损害等严重的副作用。
对于干扰素六的副作用,我们需要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认识。
首先,患者在使用干扰素六前,应该向医生详细地告知自己的病史和过敏史,以便医生能够评估患者是否适合使用干扰素六,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其次,患者在使用干扰素六期间,应该密切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不适,应该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正在使用干扰素六。
最后,患者在使用干扰素六期间,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使用药物,并避免自行减量或停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总之,打干扰素六针有副作用,这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只要我们充分了解和认识干扰素六的副作用,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干扰素六的副作用对患者的影响,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加大家对干扰素六副作用的了解,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干扰素a2b副作用

干扰素a2b副作用
干扰素α2b是一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尽管它在治疗疾病方面有一定的疗效,但是也存在一些副作用。
主要的副作用包括:疲劳、发烧、白细胞减少、肌肉疼痛、抑郁和焦虑等。
首先,干扰素α2b使用后常常会出现疲劳和发烧等反应。
这是因为干扰素α2b能刺激免疫系统,增加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但这也会耗费大量的能量,造成身体的疲劳。
同时,干扰素α2b还可以导致发烧,通过增加体内的温度来提高免疫反应。
其次,干扰素α2b还可以引起白细胞减少。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负责抵抗感染和疾病。
然而,使用干扰素α2b后,会抑制骨髓中白细胞的产生,导致白细胞数量减少,从而使机体抵抗病原体的能力下降。
此外,干扰素α2b还可能导致肌肉疼痛。
这是因为干扰素α2b
能够对肌肉产生直接的刺激作用,引起肌肉的不适和疼痛感。
另外,干扰素α2b还存在一些心理方面的副作用,如抑郁和焦虑等。
这是由于干扰素α2b可能会影响脑内多种神经递质的平衡,导致心理状态的改变。
一些研究还显示,使用干扰素α2b
的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会出现抑郁和焦虑等症状。
然而,虽然干扰素α2b的副作用存在,但大部分患者仍可以忍受和适应。
此外,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已经出现了一些降低干扰素α2b副作用的联合治疗方法,如联合使用其他药物或改变剂量等。
总之,干扰素α2b的副作用包括疲劳、发烧、白细胞减少、肌肉疼痛、抑郁和焦虑等,这些副作用会对患者的生活和治疗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使用干扰素α2b治疗疾病时,需要医生的指导和监控,以减轻副作用并确保疗效。
干扰素的不良反应及防治

龙源期刊网 干扰素的不良反应及防治作者:李兴旺来源:《保健与生活》2007年第06期老刘患有丙型肝炎。
近些年来,他的肝功能一直不太正常,到医院检查后发现丙肝病毒RNA呈阳性。
医生建议他使用干扰素治疗,但他听说干扰素的副作用较大,一直不敢使用。
最近检查时,医生发现他的肝病已经发展成了早期肝硬化。
其实,干扰素作为目前治疗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一线药物,临床应用已经多年。
但由于其疗效的局限性和较多的不良反应,使人们一直无法把它看做能攻克病毒的“青霉素”。
虽然干扰素有多种不良反应,但总体上看还是一种比较安全的药物。
干扰素治疗的早期不良反应主要为流感样综合征和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1)流感样综合征:是早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几乎所有患者在使用的最初1周都会出现。
主要表现为发热、畏寒、乏力、肌肉和关节酸痛、头痛、鼻塞等。
发热反应多发生于给药后4~8小时,可持续4~12小时。
一般前1~2次给药时最严重,随后症状逐渐减轻,大约10天后症状便可消失。
如果每周应用3次,有部分患者在间隔2天后再次给药时仍会有轻度症状。
一般患者只需多饮水,症状重者则可在使用干扰素的同时服用一些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
这种反应一般不影响治疗的进行。
(2)血液系统不良反应:表现为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减少,可发生于首次给药后,一般在治疗后第1周下降最明显,尔后多趋于稳定。
大部分患者下降并不严重,但有部分患者显著下降,以至于不得不停用干扰素,这是早期终止干扰素治疗最常见的原因。
一般停药后血细胞数在短期内会恢复正常。
另外,干扰素治疗还有中长期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症状、皮肤过敏样症状或精神症状。
消化道症状有食欲不振、嗳气、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精神症状有注意力不集中、眩晕、判断力障碍、嗜睡、抑郁或失眠等。
一般消化道症状、皮肤过敏样症状比较轻,1~2周即可自行消退。
部分患者在用药2个月后可出现脱发,女性较男性更明显。
用药后如出现黄疸甚至发生重型肝炎,则应停用干扰素。
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处理α干扰素应用于抗乙肝病毒治疗已有近20年的历史,由于其HBeAg/抗HBe血清转换较高,且不易发生病毒变异,获得疗效后复发率低,从而使α干扰素成为最常见的抗病毒药物之一。
但由于其为生物制剂,对全身各系统都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又影响其临床应用,因此详细了解α干扰素的不良反应,并及时正确的处理十分重要。
指南对此有一定的介绍,本文就此作更为详细的解读。
一.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1.流感样副作用:为发生率最高的不良反应,表现为发热、寒战、头痛、肌肉酸痛和乏力等,个别病人可有恶心,呕吐症状。
反应的强烈和病人的体质、剂量大小有关,大多发生在开始注射的1~3针,个别病人第3针后仍有此类反应,其中第1针反应最为强烈,大多发生于注射后3~6小时。
预防的方法可选择在睡前注射干扰素α,或在注射干扰素同时服用解热镇痛药,以减轻流感样症状。
也可视出现症状的轻重酌情处理,如出现较重,给予解热镇痛药,如较轻给予多饮水,多休息即可。
一般随疗程进展,此类症状可逐渐减轻或消失。
大多病人能渡过这个时期,完成整个疗程,个别反应强烈而不能耐受者,应考虑改用其他抗病毒药物。
2.血液系统作用:也是发生率较高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 和血小板减少,对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较小,其发生的机理大多为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往往见于用药2周~2个月内,3个月后则趋于稳定,故在使用干扰素的初期,应当每2~4周检测血象,必要时1周检测一次,甚至2~3天复查一次。
是否预防性应用升白细胞药物尚有争议,如血象低于正常值,但中性粒细胞计数>1.0 x 109/L,血小板计数>75 x 109/L,可加强升白细胞、或升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同时严密监测血象,干扰素剂量和用法不变。
如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1.0×109/L,血小板< 50×109/L,应降低干扰素α 剂量;1~2 周后复查,如恢复,则逐渐增加至原量。
丙肝干扰素的副作用,不良反应很常见

丙肝干扰素的副作用,不良反应很常见丙肝也叫丙型肝炎,是由丙型病毒感染引起的,这一疾病的传染率是很高的,而且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很大威胁,要及时治疗,治疗丙肝常见方法是使用丙肝干扰素,但是也会引起一些副作用。
★一、丙肝干扰素的副作用多医生表示,治疗肝病的药物干扰素,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
它可引起发热、头痛等类似流感的症状,一般可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减轻、消失,还可能出现皮疹、白细胞减少、脱发、抑郁、甲亢等,治疗过程中需定期复查;利巴韦林在开始应用的几周内可引起溶血,还可导致胎儿发育异常,因此育龄女性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采取避孕措施。
同时,在出现这些不良反应时,应该及时就医,因为自行用药、或用药不当容易加重肝脏的损伤。
★二、治疗方法1.抗病毒治疗方案在治疗前应明确患者的肝脏疾病是否由HCV感染引起,只有确诊为血清HCVRNA阳性的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才需要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目前得到公认的最有效的方案是:长效干扰素PEG-IFNα联合应用利巴韦林,也是现在EASL已批准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的标准方案(SOC),其次是普通IFNα或复合IFN 与利巴韦林联合疗法,均优于单用IFNα。
聚乙二醇(PEG)干扰素α(PEG-IFNα)是在IFNα分子上交联无活性、无毒性的PEG 分子,延缓IFNα注射后的吸收和体内清除过程,其半衰期较长,每周1次给药即可维持有效血药浓度。
2.一般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疗(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有确切证据提示干扰素治疗能够降低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慢性化比率,可在HCV感染急性肝炎发作后8-12周进行,疗程为12-24周。
最佳治疗方案尚未最终确定,但早期治疗对于基因1型高病毒载量(>800000logIU/ml)的患者更为有效。
(2)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应在治疗前评估患者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肝功能反复异常者或肝穿组织学有明显炎症坏死(G≥2)或中度以上纤维化(S≥2)者,易进展为肝硬化,应给予抗病毒治疗。
干扰素不良反应探讨

干扰素不良反应探讨发表时间:2012-05-18T16:03:14.923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2012年4期供稿作者:杨小红[导读] 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抑制细胞增殖以及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作为病毒性疾`及肿瘤有效生物体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病毒性疾病杨小红(湖北省红安县中医院 438400)【关键词】干扰素;不良反应;抗病毒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抑制细胞增殖以及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作为病毒性疾`及肿瘤有效生物体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病毒性疾病。
但某些患者在应用中,除了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热畏寒,肌肉疼痛,头痛,疲乏,纳差,恶心)外,还可能出现一些少见的,严重的不良反应。
1 血糖增高患者,男,因慢性乙型病毒肝炎入院。
既往无糖尿病,肾病,心脏病,甲状腺病,精神病史及药物和食物过敏史,其父亲有糖尿病史。
入院时,空腹血糖4.6 MMOL\L,餐后血糖7.2 MMOL\L,B超:肝脏弥漫性损伤.予以@干扰素(利分能)300 万U肌注,每日一次,1 月以后改为隔日1 次,治疗到第6 个月末时出现口渴,消瘦,查空腹血糖16.8 MMOL\L,肝功能正常。
停用干扰素,予普通胰岛素10 U,6 U 和8 U每日三餐前皮下注射。
1 周后空腹血糖6.7 MMOL\L餐后血糖7.8 MMOL\L但胰岛素不能减量,否则出现血糖易常。
患者无其他用药史,故考虑可能是因干扰素引起血糖升高。
2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男,61 岁,乏力,胸闷1 年余,加重7 D入院。
1 年前因乏力胸闷曾住某院,当时不发热,心肺无异常,怀疑为骨髓纤维化.经用干扰素(商品名赛若金),羟基脲,力抗栓等治疗18 D 出院,出院时血红蛋白91 G\L,红细胞3.51 X1012\L,白细胞18.0X109\L,中性粒细胞0.71,血小板585X109\L。
出院后单用干扰素治疗,每次300 万U,IM,QD,共2 个月,其后隔日1 次,共1 个月,然后隔2~3 D1次,共7 个月,7 D前后1 次注射干扰素,因胸闷,心慌来院。
干扰素的副作用有哪些

干扰素的副作用有哪些干扰素的副作用有哪些目前通用的分类方法将干扰素分为三型:Ⅰ型:有IFN-α和IFN-β,其中IFN-α有二十余个亚型,IFN-β仅有一个亚型。
Ⅰ型干扰素具有抑制病毒复制、抗寄生虫、抑制多种细胞增殖、刺激免疫细胞的杀伤活性、参与免疫调节、抗肿瘤等作用。
Ⅱ型:只有IFN-γ,且只有一种亚型,除具有抗病毒、抗增殖活性外,其主要生物学活性为免疫调节作用。
Ⅲ型:即IFN-λ1(IL-29)、IFN-λ2(IL-28a)和IFN-λ(IL-28b)。
IFN-ω属于IFN-α家族,其结构和大小与其它IFN-α稍有差异,但抗原性有较大的不同。
自80年代以来,许多研究显示,干扰素(尤其是α-干扰素及γ-干扰素)除具有抗病毒、免疫调节的作用外,还具有明显的抗细胞增殖作用。
因此,目前干扰素已被用于治疗多种白血病。
1. 天然IFN根据国际干扰素命名委员会的建议,天然IFN一般首先按动物________分类,例如人干扰素(HuIFN),牛干扰素(BovIFN)等,然后再按IFN的抗原特异性和分子结构分成不同的型别,加以命名。
天然干扰素种类繁多,分子量也不同,亦有不同的抗原性。
目前了解由人的不同细胞产生的干扰素至少有三种不同的抗原成分:白细胞干扰素抗原(Le),人成纤维细胞干扰素抗原(F)和T淋巴细胞干扰素抗原(T)。
事实上,人白细胞产生的干扰素有99%为Le,1%为F,人成纤维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占80-99.9%;而由Namalva细胞系(为一种由Burkitt淋巴瘤患者所得的类淋巴细胞系)产生的干扰素中有85%为Le,15%为F. 唯有T淋巴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则因应用不同诱生剂而不同,如以短小棒状杆菌诱导,主要为Le(95%); 如果用PHA或诱导,则主要产生T(80%).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统一个名,将人细胞所产生的几种干扰素,按其抗原性不同分为α、β和γ三类,Le干扰素即为α-干扰素(IFN-α),F干扰素为β干扰素(IFN-β)。
干扰素治乙肝的副作用及其处理方法

干扰素的副作用及其处理方法现在位置:主页-肝病知识-干扰素知识干扰素作为抗病毒与抗肿瘤制剂,目前已较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但其毒副作用却是普遍存在的。
最常见的是发热及流感样综合征,患者体重减轻、脱发、情绪激动,骨髓抑制致血细胞、血小板减少,轻度贫血,偶可发生神经系统损伤,影响内分泌系统功能,亦有产生干扰素抗体者。
兹将其副作用及处理方法列述于下:1.流感样综合征:患者发热、寒战、全身不适,肌痛、头痛等,有时还可出现鼻塞、流涕、头晕、尿急等,而以发热最为常见。
不论应用途径及剂量大小,患者均可有发热,一般在第一次注射后2-6小时发生,体温可升至38-40℃,6-12小时达到高峰,但24小时内均能自然消退。
若发热不高,可不必特殊处理,36度者多喝开水,卧床休息,但若发热较高甚或高烧者,则应给予物理降温;亦可给布洛芬0.2克口服,消炎痛栓0.5-1枚直肠给药,体温便会很快下降。
2.造血系统改变:,抑制骨髓,降低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白细胞减少通常发生于用药后数小时至数日。
用药第一周,白细胞减少至40%-60%,而后趋于稳定。
停药或间歇5天以上用药,白细胞可迅速恢复。
主要是干扰素能可逆性地阻断白细胞从骨髓释放的缘故。
长期应用可导致血色素性贫血,引起免疫介导的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但极少见。
通常可口服养血饮、复方阿胶浆等来纠正,亦可服利血生、鲨肝醇及氨肽家等药以升高白细胞及血小板。
3.消化系统反应:如食欲不振、味觉异常、恶心、呕吐、泄泻、腹胀等。
药量越大,症状越频繁,但一般不需治疗,较重者可对症处理。
严重者应考虑减量或停药。
4.皮肤反应:用药超过4个月者的最常见副作用是轻、中度脱发,偶有停药后更严重者。
斑丘疹多发生于躯干和四肢,但多为暂时性的;还有发生潜在特异性反应,表现为弥漫性红斑及荨麻疹等。
轻度皮疹多呈自限性,不必处理;严重者应考虑停药或减量,并给抗过敏治疗。
5.肾脏损害:最常见者为轻度蛋白尿,少有>0.1克/日,亦不伴有血浆蛋白的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治疗 病毒性肝 炎 已有 2 0余 年 的历史 , 然而在 用药 过程 中极 易发生不 良反应 , 如 流感样症状 、 骨髓抑 制 、 神经精 神症 状 以 及 甲状腺疾病等。前瞻性研究 显示 , 接受
血 糖 升 高
舒生虎 报 道 , 患者, 男, 因慢 性 乙 型病毒性肝炎入 院, 既往无糖 尿病 、 肾病 、
引起血糖升高 。
干扰素 已被广泛 地用 于慢性病 毒性肝
炎 的抗病毒治疗 , 且疗 效确切。但其不 良
c H c患者 中 , 男女 各 1 1例 , 年龄 3 9~7 6
岁, 平均 5 4 . 7岁 ; 肺 部 并发 症 出现 时间 2—3 6周 , 平均 1 1 周; I P发 生于 I F N治疗 1 2周内 7 1 %。出现 呼吸 困难 8 3 %, 呈持
I F N仅治疗的丙型肝炎患者 , 有1 5 %发展
成临床 甲状 腺 疾病 , 有 4 0 % 产生 甲状腺
心脏病 、 甲状腺病 , 精 神病史 及药 物 和食
物过敏史 , 其父亲有糖 尿病史。入院时空 腹血 糖 4 . 6 mm o l , 餐后 血糖 7 . 2 m m o l 。B 超: 肝脏弥漫性 损伤 。予 以 干扰素 ( 利 分能 ) 3 0 0万 U肌 注 , 1 7 欠 /日, 1个月后改 为隔 日 1 次, 治疗 到第 6个 月末 时出现 口
杂志 , 2 0 0 9, 2 5 ( 2) : 1 5 9 .
药, 无 明显 好转 。体 重 下 降 8 k g , 期 间未
用其他特殊药物。经查 体、 辅检及肌电 图
2 边春香 , 张颖. 0 【 一2 b干扰 素引起 过敏性 紫 癜 1例 [ J ] . 中国误诊 学杂 志 , 2 0 0 6 , 6( 1 )
一
间质 性 肺 炎
干扰素联合 利 巴韦林 已广泛 用 于治 疗慢性 丙 型肝 炎 ( C H C) , 其 肺 部并 发 症 较罕 见 。纪 泛 扑 等 研 究 发 现 J , 2 2例
正常 。停 用干 扰素 , 予普 通胰 岛 素 I O U, 6 U和 8 U每天 3餐 前皮下 注射 1周后 空 腹血糖 6 . 7 r l f mo 1 , 餐后血糖 7 . 8 m mo l , 但 胰岛素不能减量 , 否则 出现血糖异 常。患 者无其他用药史 , 故考虑可能是 因胰 岛素
续性 干 咳 7 2 %, 出 现 不 同 程 度 的 发 热
反应也不容 忽视。值 得注意的是 , 在 一
干扰素应用 1 个月 以上 的长时期治疗 时,
可 现少 数严 重 的 不 良反 应 , 如: 间 质 性 肺
炎、 视 网膜损害 、 骨髓功能抑制 、 甚至严重
干扰素广泛用于临床 , 但在应用 过程
综 述
c H i N 琶 s E C 0 M M u N t T Y D 0 C T O R s
干 扰 素罕 见不 良反 应
孙 占军 ’ 裴 萍 0 1 4 0 1 0内 蒙 古 包 钢 医 院 0 1 4 0 3 2内蒙 古 一 机 医 院
d o i : 1 0 3 .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6 1 4 x . 2 0 1 3
边春香 , 张颖 在干扰素临床应用 中发 现 1 例 过敏 性 紫癜 。患者 , 男, 4 7岁 。 患慢性 乙型肝炎接受抗病毒治疗 , 治疗 方 案为重 仪一2 b干 扰 素 ( 凯 因益 生 ) 3 ml U
隔天 1 次, 肌 肉注 射 。 在此 期 间 患者 未 用
慢性肝炎致肺纤维化 2例 [ J ] . 临床肝 胆病
者, 男, 4 4岁 , 因 四肢 无力 2个月余 , 2 0 0 4
年 9月 2 7日入 院。4年前诊 断“ 乙肝 ” , 5 个月前外 院予 聚乙二 醇干扰 素 d一2 a治 疗, 1 8 0  ̄ g , 皮 下 注射 , 每 周 1次。2个 月 前始 出现 四肢无力 , 逐渐加重 , 抬手 、 行走 困难 , 无发 热 、 肌 肉疼 痛等 , 4 O天前 停 该
1 9 6 .
治 疗 过敏性紫癜
5 6 %, 其他表现还包括乏力 、 食纳差 、 体重
减轻 、 肌 肉关节酸痛等 。肺部可 闻及 哕音 8 7 %, 主要为吸气末 中、 小湿 哕音 。
多发 性 肌 炎
素部分罕见不 良反应 , 其他 干扰 素的不 良 反应如精神 神经 系统症状 、 耳聋性 、 急性 骨髓造血 功能停 滞等也 有报 道。作 为开
处方 用药 的 医 生 , 在 制 定 周 密 的 治 疗 方 案
蒋 阳昆报道 了 1 例 多发性肌炎 , 患
同时 , 还应在使用干扰素前给患者讲 明利 弊, 患者一旦 用药 , 就要有 承受 不 良反 应 的心理准备。
参 考 文 献
l 刘英 辉 , 尹洪 竹 , 赵彩 彦. 长 效干扰 素治 疗
中不 良反应 时有 发生 。本 文归 纳 了干扰
抑郁状 态。这些不 良反应 的发 生机制 不 清楚 , 且个体差异大 。早期 的临床表现多
无特征性 , 但应追踪观察患者用药前后 的 症状征 , 要关 注患 者的主诉 , 及 时作 相应 的辅助检查 … 。本文 收集 整理相关 文献 对干扰素不 良反进行综述 , 以便在今后 的 应用 中 提 起 注 意 , 避 免 由 于 误 诊 延 误
渴, 消 瘦 。查 空 腹 血 糖 1 6 . 8 m m o l , 肝 功 能
关 键 词 干 扰 素
罕见
不 良反 应
抗体 。干扰素诱 发 的甲状腺 炎得到 了临
床医生的普遍关注 。
干扰素是一种 具有 广谱抗 病毒 活性 的多功能蛋 白质 ,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干扰 素 多为通过 大肠杆 菌和酵母 菌基 因工程 重组而得 。包括 、 P 、 / - 三种亚 型 , 其中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