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生物学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类型及其案例分析

生物学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类型及其案例分析

生物学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类型及其案例分析吴举宏(东南大学附属中学,江苏常州 213002)探究是主动学习的核心,探究性学习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因为生物学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刚刚起步,大家的理解不统一,本文拟以实践为基础,从活动的心理机制角度,对生物学探究性学习的类型做一点探究。

一、实证探究型(一)案例设计课题名称:茎背地生长的因素探究。

课题背景:在学习高中生物学“植物的激素调节”内容时,对“植物幼苗横放时,引起茎背地生长的因素到底是什么?”的问题,学生有两种观点:有的学生认为,这是由于地心引力造成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而使茎背地生长;有的学生却认为,幼苗横放时,近地侧无光,这是远地侧的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而使茎背地生长。

双方各执一词,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是通过实验来证明正误。

活动目标:设计实验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从而达到说服公众的目的;运用实验手段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疑问和观点冲突,避免无休止的争论;确立科学实验在问题解决中的重要地位。

活动过程:按照不同观点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将适量玉米粒在适宜条件下培育成幼苗;将玉米幼苗等量分成两组,横放在室外空旷的潮湿土壤上,一组暴露在阳光下,另一组放置在暗箱中;观察并且记录实验现象);实验分析、总结与交流。

(二)简要说明实证探究型学习包括基于科学实验的研究和基于科学调查的研究两种类型,上面的案例就是一种基于科学实验的研究事例,而高中教材中的“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和“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等研究性课题则隶属于基于科学调查的研究类型。

实证探究型的主要特点是把科学实验或科学调查作为问题解决的主要手段。

二、逻辑推演型(一)案例设计课题名称: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演示实验:教师在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清水和苋菜叶片;给其中一只烧杯加热。

学生观察烧杯中清水颜色的变化。

教师提问:为什么没有加热时,清水是无色的?而加热以后就变成红色了呢?这就需要我们探讨细胞膜的结构。

幼儿园探究性学习实践案例 幼儿园学习实践案例

幼儿园探究性学习实践案例 幼儿园学习实践案例

幼儿园探究性学习实践案例一、概述幼儿园是孩子们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其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中,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方式,能够促进孩子的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将结合一个幼儿园的学习实践案例,来探讨幼儿园探究性学习的意义和实践方法。

二、幼儿园探究性学习的意义1. 促进孩子的综合能力发展探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孩子的观察、思考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从而促进他们的综合能力的发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需要观察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采取实际行动来解决问题,这样做有助于促进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智力发展。

2. 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探究性学习,孩子们能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导孩子提出问题,让他们自己探索、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方法。

3. 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探究性学习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探究性学习更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使其乐于学习。

三、实践案例某幼儿园在探究性学习实践中,开展了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主题活动。

活动的具体步骤如下:1. 确定主题教师与孩子共同讨论水资源的重要性,并确定了“珍惜水资源,从我们做起”的主题。

2. 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孩子讨论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提出“我们平时使用水的场景有哪些?”、“你们知道如何节约水资源吗?”等问题,激发孩子的兴趣。

3. 实地观察带领孩子走进学校的花园,观察植物生长和浇水的情况,引导孩子发现水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4. 自主探索在教师的指导下,园区内设置了“浪费水”的情景模拟,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感受了解浪费水资源的后果,并尝试提出节约水资源的方法。

5. 制定行动计划孩子们通过讨论与展示,提出了节约水资源的行动计划,如每天用水的量进行记录,每日进行节水宣传等。

6. 实施行动计划孩子们将自己的行动计划付诸实践,通过实际行动来节约水资源。

物理教育中探究性学习的模式分类及案例研究

物理教育中探究性学习的模式分类及案例研究
二、 探究性 学 习案例分 析
为切入 点 , 革学生 的学 习方式 , 变 建立 以学 生主体 活动 为 中心 的 多
自主探 究 为主的学 习方式 。它是 指学 生通过 类似科 学家 科学 探究 活动 的方式 去获得科 学知 识 , 在这个 过程 中 , 并 学会 科学 的 方法和
技能 、 科学 的思维 方式 、 成科学 的观 点和科 学的精 神 。 形
把学生 作 为活 动 的主体 。 立足于 学生 的学 , 以学生 的主体 活动 为 中
心 来展 开教 学过程 。在探 究性 学 习中 , 师只是作 为一个 组 织者 、 教 指导者 和参 与者 。 () 究 性。 探 究性 学 习是 学 生必 不可 少 的 学 习的最 基 本形 2探 式 。 生正是在 充 满对未知 世界 的好奇心 和探 究欲 的前提 下 , 不 学 在 断的探 索发现过程 中获 得发展 ,探 究性学 习正是 适应 了 学生个体
2 探 究性 学 习的特征 .
在 课 堂教 育 中 ,探 究 性 学 习的 过程 一 般 是 学 生 围绕 学 科 性
探 究 性学 习具有 主体 性 、 探究 性 、 实践 性 、 动性 、 程 性 、 互 过 超
问题 , 出假 设 , 计 探 究思 路 和程 序 ; 集 、 提 设 收 处理 、 释证 据 ; 解 验
探 究性学 习是 由英文 “ q i L enn ” 译而 来 的 , 人们 I u n  ̄ a ri 翻 g 是
在总结 发现式 学 习和有意 义学 习的经验 基础 上提 出的一 种 以学生
然 不适应 现代 社会对 创新 性人才 的需 求。 因此 , 以实施 探 究性学 习
元 化创 新学 习体 系 , 是全 面推进 创新教 育 的重点 。也正 因 为如此 , 探 究性 学 习在 课堂 教育 中显得 日趋重 要 。

如何实施探究性课堂教学——探究性教学课堂实录和案例评析课件

如何实施探究性课堂教学——探究性教学课堂实录和案例评析课件
石蕊 酚酞 甘蓝汁
酸性
酸性
碱性
白醋
A
(模拟)
B
酸雨
石灰水
C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教师要有目的地创设情境,营造 一种兴趣盎然,大胆猜想,主动探究, 积极交流,积极合作,相互启发的多 种情境。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经受磨 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如何实施探究性课堂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二、探究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探究 三、精心设计教学,提高探究效率 四、学生是课堂探究学习的主人 五、探究教学中的“引导——探究” 六、现代化教育技术辅助探究教学 七、课堂探究教学的延伸 八、实施探究教学的误区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 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 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 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就为探究性教学的 实施提供了心理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创设诱 人深入的探究性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产生探 究欲望,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 动中去。教师将探究的情境创设得越巧妙,学 生探究的动机就越强烈,探究的欲望就越高涨, 探究的收获也就越大。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研究思路
反应原理 反应物及 化学反应 的方程式 反应物的状态 和反应发生的 条件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利用气 体的化 学性质 验证、验满方法
气体的密 度、溶解 性以及气 体是否与 水反应
探究活动1:探究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
议一议:
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 能否用于实验室里制 取二氧化碳及理由 不能;制得气体可能不纯
分析原因

初中科学教育中的探究性学习与实践案例

初中科学教育中的探究性学习与实践案例

初中科学教育中的探究性学习与实践案例在初中教育阶段,科学学科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而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积极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初中科学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

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相比,探究性学习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勇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初中科学教育中,探究性学习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展开。

例如,实验探究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得出科学结论。

例如,在学习“氧气的制取”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不同的制取方法和条件对氧气产生速率和纯度的影响。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不仅能够掌握氧气制取的原理和方法,还能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此外,观察探究也是一种重要的探究性学习方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生物的生长发育、物质的变化等,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

比如,在学习“生物的多样性”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或周边的自然环境中观察不同的生物种类,记录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探讨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保护措施。

通过观察探究,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科学的魅力,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问题探究也是初中科学教育中常用的探究性学习方式之一。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探究。

比如,在学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如何解决能源危机?”“怎样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等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够了解能源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培养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实践案例来进一步了解探究性学习在初中科学教育中的应用。

数学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案例分析

数学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案例分析

连线互相垂直 。
2 2
隐 去 结 论 , 编 成 :椭 圆 改 “
45 2 0
+ = 是 连 线 相 互垂 直 ? 若存 在 , 出 该 点 ; 不 存 在 , 求 若 说 明 理 由。 ” 即成 为 一 道 探 索题 。 再 接 着 将 条件 变 换 , :是 否 对 任 意 椭 圆都 存 在 一 点 , 问 “ 它 与 两 个 焦 点 的连 线 互 相 垂 直 ? ” 即改 为 一 道 开 放 题 。 上 面这 个 案 例 , 得 学 生 在 学 习 中渗 入 了主 动 探 索 , 利 使 有 于 创新 精 神 和创 新 能力 的 培养 。 这 道题 目主 动 采 用 开 放 式 教 学 模 式 , 开 放性 问题 引 入 课 堂 , 以让 不 同层 次 的学 生都 能 把 可 以探 索 者 的姿 态 出现 , 体 验 创 造 成 功 的 感 受 , 以此 培养 发 去 并 现 问 题 、 出 问 题 、 析 问 题 和解 决 问 题 的 能 力 , 探 究 性 教 提 分 把 学结合到课堂教学中。 2 提 倡 合 理 猜 想 . 行 探 究性 课 堂教 学 。 . 2 进 猜 想 是 对 研究 的 对 象 或 问 题 进 行 观 察 、 验 、 析 、 比 、 实 分 类 归 纳 的 基 础 上 依 据 已 有 的 材 料 和 知 识 作 出符 合 一 定 经 验 与 了 解 的推 测 性 想 象 的 思 维 方 法 。下 面 我 们 从 类 比猜 想 和 归 纳 性 猜 想具 有代 表 性 的 方 法举 出 案 例 ,阐 述 合 理 猜 想 在 探 究 性 课 堂 教 学 中 的 重要 作 用 。 221 比猜 想 在 探 究 性 教 学 中 作 用 。 .. 类 类 比是 提 出新 问 题 . 出新 发 现 的重 要 源 泉 。 比性猜 想 作 类 在 数学 教 学 过 程 中起 着 举 足轻 重 的 作用 。 在 探究 性学 习 过 程 中 常会 用 到 类 比性 的思 想 方 法 , 种 方 法 很 容 易 被 学 生 接 受 。 这 类 比性 猜 想 的方 式 可 以充 分 激 发 学 生 的 主动 性 。增 加 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 强 学生 的创 新 精 神 和 创 新 能 力 的 培养 。 种探 究 加 这 活 动 能 培 养 学 生 对 数 学 的 情 感 和 兴 趣 .培 养 学 生 的创 新 精 神 和 创 新 能 力 , 强 学 生 的主 题 意 识 。 增 2 .归 纳 性 猜 想 在探 究 性 教 学 中 的运 用 。 .2 2 归 纳 是 从 个 别 事 实 或 现 象 中 概 括 出 一 般 原 理 的 科 学 方 法。 它分 为完 全 归 纳 法 与 不 完 全 归 纳法 。 从 不 完全 归 纳 法 出 我 发 , 出一 个 案 例 对 探 究 性 教 学 进 行分 析 。 举

幼儿园科学小实验:探究式学习案例分享

幼儿园科学小实验:探究式学习案例分享

标题:幼儿园科学小实验:探究式学习案例共享在幼儿园教育中,科学小实验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天,我将通过共享一个幼儿园科学小实验的案例,探讨探究式学习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1. 实验主题:水和油的分离实验在这个实验中,老师准备了一瓶装有水和油的混合液体,然后让幼儿们尝试分离水和油。

幼儿们用试管和滴管进行实验,发现水和油是不可混合的,并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出了水和油的分离方法。

2. 实验过程及观察:通过实验观察,幼儿们发现了水和油的不同性质。

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了简单的实验器材,如试管和滴管,进行了一系列有趣的实验。

在实验中,他们观察到水和油是两种不同的液体,无法混合在一起,水比油更重,且水在油上面。

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幼儿们积累了实验经验,并培养了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验结果及共享:幼儿们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了水和油的分离方法:可以通过倒立的试管沉淀法,将水和油分离开来。

在实验结果共享环节,幼儿们积极共享了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展现了独立思考和表达意见的能力。

4. 学习价值和反思:这个实验案例充分体现了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

通过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幼儿们不仅增强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们积极探索,自主发现,并通过实验结果共享,提升了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5.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深信,科学小实验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参与科学小实验,幼儿们可以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锻炼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式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总结:通过共享这个实验案例,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幼儿园科学小实验的重要性和价值,还可以深刻理解探究式学习对幼儿教育的积极影响。

希望通过这样的实践案例,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幼儿园教育的重视,关注幼儿的成长和发展。

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案例(3篇)

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本案例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通过趣味数学课堂,探索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二、案例描述1. 课堂情境设计(1)导入环节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有趣的数学图片,如“动物排队”、“数字猜谜”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数学课堂。

(2)新授课环节教师以游戏的形式引入新知识,如“数字接龙”、“找规律”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新知识。

(3)巩固练习环节教师设计一系列趣味性强的练习题,如“数学接龙”、“数字迷宫”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2)游戏教学法利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学效果(1)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通过趣味数学课堂,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在趣味数学课堂中,学生通过参与各种游戏和活动,提高了自己的数学素养,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3)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在趣味数学课堂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数学知识,还培养了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等综合素质。

三、案例分析1. 案例成功之处(1)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兴趣本案例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关注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2)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3)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趣味数学课堂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数学知识,还培养了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等综合素质。

小学数学新课标优秀案例

小学数学新课标优秀案例

小学数学新课标优秀案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标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探究性学习以及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以下是一些符合小学数学新课标的优秀案例:1. 生活化数学案例:- 案例描述:通过设计一个“超市购物”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模拟购物的过程中,学习货币的计算、比较价格、计算找零等。

-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货币单位,掌握基本的加减法运算,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2. 探究式学习案例:- 案例描述:在“图形的面积”单元,教师不直接教授面积公式,而是提供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学生通过拼贴、剪切等活动,自行探索和发现面积计算的方法。

-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跨学科整合案例:- 案例描述:结合美术课程,让学生在绘制图案时,学习对称、比例等数学概念,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学原理。

- 教学目标:促进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 信息技术应用案例:- 案例描述: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如通过电子表格软件处理班级学生的身高、体重数据,学习数据的整理和图表的绘制。

-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工具,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5. 合作学习案例:- 案例描述:在解决“植树问题”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不同的植树方案,通过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植树计划。

-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6. 情境模拟案例:- 案例描述:设计一个“时间管理”的情境游戏,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一系列任务,如整理书包、准备午餐等,同时记录所用时间。

-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时间的流逝,学习时间管理,培养时间观念。

7. 数学文化渗透案例:- 案例描述:通过讲述数学家的故事、数学的历史发展等,让学生了解数学文化的丰富性和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教学目标: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认识,培养数学文化素养。

这些案例展示了小学数学新课标下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美术教学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实践分析

小学美术教学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实践分析

小学美术教学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实践分析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引入探究性学习方式,提倡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性的学习来获取知识和培养创新思维。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在小学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通过对小学美术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实践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探究性学习对学生美术学习的促进作用。

一、探究性学习对小学美术教学的意义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美术作为一门艺术课程,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探究性学习可以通过调研、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观察生活中的美,从而培养学生对细节的敏感度和观察力。

同时,通过自主创作、讨论和展示作品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2.提升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思考能力,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艺术作品的特点,提升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艺术作品中的构图、色彩运用等艺术手法,培养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方式学习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尝试不同的创作方式、材料和主题,发现新的美术表现形式,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方式1.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设定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自主探索,例如:如何利用不同的线条表达动态感?如何通过色彩搭配传达情感?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探索和尝试,逐渐形成自己的美术观点和创作方式。

2.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与材料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美术教学资源与材料。

例如展示不同艺术家的作品,介绍不同的绘画、雕塑、陶艺等艺术形式,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和体验艺术。

同时,提供多样化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引导学生进行实地探索和创作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观察,例如参观美术馆、艺术展览或者户外写生等。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案例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案例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案例标题: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案例,研究水果产量与季节的关系引言:数学是一门需要灵活思维和实践探索的学科。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给予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机会,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以一个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案例为例,介绍如何通过研究水果产量与季节的关系,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数学知识,进行探究性学习。

一、目标:通过研究水果产量与季节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教学步骤:1.引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家乡的水果有哪些?这些水果在不同的季节里是否都能够产出?为什么?2.学生观察并记录数据学生分组到不同的水果种植地参观,记录不同季节下各种水果的数量和产量。

3.数据整理与分析将学生记录的数据整理成表格和图表,每位学生分析一种水果在不同季节的产量变化情况,并总结规律。

4.解决问题学生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回答以下问题:哪种水果在春季产量最高?夏季呢?秋季和冬季呢?为什么?根据你的数据,可以预测其中一种水果的产量可能会在哪个季节增加或减少?5.深入探究学生根据已有数据和问题的启发,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例如:水果产量与气温的关系、水果产量的预测等。

三、教学评价:1.学生数据整理与图表绘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学生对数据分析和规律总结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3.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否合理。

4.学生深入探究的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和合理性。

四、教学评价的方法:1.观察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对问题的回答。

2.学生小组报告的评价,包括数据整理和图表绘制的正确性和清晰性,问题解决的合理性和完整性。

3.学生书面报告,评价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的深度。

五、拓展应用:1.将探究性学习案例拓展到其他领域,如蔬菜产量与季节的关系、游戏得分与时间的关系等,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

2.引导学生设计自己的探究性学习项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生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典型案例

学生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典型案例

学生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典型案例
以下是一个学生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典型案例:
1. 发现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发现课本中对于某一概念的解释不够清晰,导致自己和其他同学对该概念的理解存在困惑。

2. 提出假设:学生认为,如果能够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概念,那么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它。

于是,他提出了一个假设:通过实验探究这个概念,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它。

3. 设计实验:学生开始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步骤等。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4. 实施实验: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实验安全和实验准确性。

5. 分析数据: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一致,那么学生可以得出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不一致,那么学生需要重新审视假设和实验方案,并重新进行实验。

6. 得出结论:学生得出结论,并通过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对该概念的理解。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效果,也培养了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这个案例
也表明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假设,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并得出结论,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究课程案例分析

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究课程案例分析

标题:探究式教学在幼儿园中班科学课程中的应用一、概述幼儿园中班阶段是孩子们认知发展的重要时期,科学教育在幼儿园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幼儿园中班科学课程的实施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案例分析1. 课程主题:生活中的物质变化本次科学探究课程的主题为“生活中的物质变化”。

通过这一主题,孩子们可以在自然生活中观察和感知物质的变化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课程设计(1)激发孩子的兴趣在课程开始之前,老师可以通过引入生活中的有趣故事或现象,来引发孩子们对这一主题的兴趣。

通过小实验展示水的变化过程,让孩子们对物质的变化有直观的认识。

(2)自主探究在课程中,老师应该引导孩子们自主探究物质的变化,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实验环节,让孩子们动手操作,亲自观察和记录变化过程,并在观察后对变化原因进行讨论和总结。

(3)跨学科融合科学课程的设计应该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比如在语言中,可以通过描述物质变化的过程来培养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在美术中,可以让孩子们通过绘画的方式表现物质变化的场景,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三、教学效果评估通过对课程的实施,孩子们在观察、思考、实验的过程中,提高了他们对物质变化的认知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课后评估中,孩子们也能够通过口头描述或绘画展示,表达对物质变化的理解,表明他们对这一主题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

四、个人观点在幼儿园中班阶段,科学课程的实施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目标。

探究式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发展。

五、总结通过这次科学探究课程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出探究式教学在幼儿园中班科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老师们应该在课程设计和实施中,充分发挥探究式教学的特点,提高幼儿园中班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家长也应该对孩子们进行科学知识的启蒙,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在教育中,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将继续关注探究式教学方法在科学课程中的应用,为孩子们提供更多有益的学习资源。

二年级数学探究式案例

二年级数学探究式案例

二年级数学探究式案例(总7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探究式案例-----《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案例一、导语在新课程改革和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向学生机械地灌输知识的传统教育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新的课程观要求课堂上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阔性和创造性,注重学生主体的发展,而其中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培养又是不可忽视的部分。

二、案例背景“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研究的活动,在摄取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究获取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发展创新素质的一种学习方式。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设计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

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从中获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呢?下面我就谈谈《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三、案例分析:(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问题是一种探索前的意识,是创造的开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的这种“根深蒂固”的心理需求,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探究性学习”打基础。

1、揭题提问:(学生观看录像,从中获取信息。

)师:你知道了哪些商品的价格?出示数据,师:你能用这些数字来比较大小吗?这些问题一出就激起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欲望,创设了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氛围,学生都能以积极的姿态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究中去。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并获取结论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观念上,它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注重学生探索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在方式上,它以学生合作学习的形式来组织教学。

幼儿园小小研究员:探究性学习与手工实验案例

幼儿园小小研究员:探究性学习与手工实验案例

幼儿园小小研究员:探究性学习与手工实验案例1. 前言在幼儿园教育中,探究性学习和手工实验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幼儿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培养探究精神和创造力。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探讨幼儿园小小研究员的探究性学习和手工实验,以及其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

2. 案例一:种植小花草在一所幼儿园,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一次种植小花草的活动。

在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实际动手的方式,学习了种植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他们用小铲子挖土、播种、浇水,并且每天都会关心观察花草的生长情况。

通过这个案例,我深刻理解了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获取了更加深刻的知识。

3. 案例二:制作简易风车另一个案例是幼儿园的手工实验课程,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了风车。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习了有关风的知识,还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

他们动手制作,体会到了实验的乐趣,也深入了解了制作风车的原理。

这个案例让我深刻理解了手工实验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4. 总结与回顾通过上述的两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探究性学习和手工实验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

这种教学方法使幼儿在实践中学习,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也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所学的知识。

幼儿园小小研究员的探究性学习和手工实验是非常有益的。

5. 个人观点与理解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探究性学习和手工实验不仅仅是幼儿园教育的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培养孩子们综合能力的途径。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仅获取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造力,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结语:通过对幼儿园小小研究员的探究性学习和手工实验案例的深入探讨,我对于这种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幼儿园教育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幼儿的实践学习,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快乐学习中茁壮成长。

幼儿园的探究性学习和手工实验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为孩子们提供了多种学习方式和经验,而不仅仅是传统的课堂教育。

尝试探究性学习之案例分析

尝试探究性学习之案例分析

尝试探究性学习之案例分析【摘要】探究性学习,是当今国内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重点内容,是新时期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本文立足于"教学做合一"理论, 通过对作者本人上的一节赛教课进行案例分析,进而对探究性学习进行再认识,从而对探究性教学有所助益。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案例认识《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是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与参与,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与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 感受成功。

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发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主动探究、大胆实践, 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是摆在广大英语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探究性学习的意义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作为语言的输入者,然后让学生操练,套用语言句型结构以达到巩固的目的。

这对于学生来说,属于接受性学习方式。

这样的教学,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气氛较沉闷,学生较易感到枯燥乏味。

因此,我想将探究性学习方式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让学生发现语言规则,巩固规则、运用规则,从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

二、探究性学习的定义“探究性学习”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中心,研究为手段,实践为途径,过程体验重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目的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是三个相互交叉推进的阶段——进入问题情景、实践体验、表达,这和交流外语教学“3P模式”(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是相通的。

三、教学实践中对探究性学习的理解下面就以我参加赛教的一节英语听说课简单谈谈我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一些得失。

首先在Presentation这个阶段中,我从身边的事物出发,创设情景,引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并归纳总结。

(即发现、探究问题)。

本课主题“环保”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很大的主题,在准备该课时我就从网上收集了大量的相关材料,但到着手设计教学时,对于Presentation到底从什么地方切入成了我遇到的第一个难题。

英国探究性课程的案例分析

英国探究性课程的案例分析

年 10
态 度 自信 与 自重 交 友 行 为 与 自控 自我 照 料 团

、 、 、

基 月 又 出版 了 《 础 阶段 学 习 规 划 》首 先 阐 明 了 课 程
体 意 识 ;( 2 ) 语 言 文 字 与 交 流 ( C L L ) 包 括 用 于 交 流


规 划 ( 课 程 内容 选 择 ) 的 目的 是 为 使 儿 童 的 学 习,
字 计 算 图 形 空 间 及 其 测 量 ;( 4 ) 知 识 与 对 世 界 的
、 、
外的未知领域


其后 美 国著名教育家杜 威 的哥 白


理 解 (K UW ) 具 体 有 调 查 与探 索 设 计 与操 作 技 能
, 、

尼 式 的教 育 以 学 生 为 中心 关 注 获 得 的 实 践 性 知
, ,


应 用 工 具 与 材 料 ;( 6 ) 创 新 性 发 展 ( C D ) 包 括 尝 试 应

而 新 知 识 的产 生 又 为 新 的探 究 提 供 了 基 点 这 样 得
用 媒体 与材 料 音 乐 想 象 对 经 验 做 出应答 及 表 达

、 、
到 的知 识 才会 有 用 才会 持 久
+
项 目 来源

中 国 高 等 教 育 学会 十




教 育 科 学研 究 规 划 课 题 《 校 教 师 教 育 理 科 专 业 研 究 性 学 习 模 式 研 究 ( 项 目 编 高
“ ”


0 6 A IJ 0 0 7 0 1 1 3

《DNA的结构》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案例

《DNA的结构》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案例

《DNA的结构》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案例DNA是指的是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是构成细胞遗传物质的重要分子。

DNA的结构理解对于学生学习生物学和遗传学知识非常重要。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DNA的结构,我设计了以下的探究性学习案例。

一、学习目标:1.理解DNA的基本结构。

2.探究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3.理解DNA双螺旋结构与遗传信息传递的关系。

二、学习过程:1.前期准备:准备实验室材料:纸带、铅笔、剪刀、胶带。

2.案例引入:向学生展示一段DNA的片段,并提问:你们了解DNA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吗?你们能用纸带和铅笔模拟出DNA的结构吗?3.实验探究:(1)将纸带折叠成长方形,并用剪刀剪去一端的角,模拟DNA的磷酸二酯键结构。

(2)将两条纸带用胶带固定在一起,并用铅笔将两条螺旋的位置标注出来。

其中,纸带上的凹凸表面分别对应脱氧核苷酸链中的磷酸基团和碱基。

(3)将两条纸带分别用手转动,并观察两条螺旋的相对位置。

引导学生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4.知识探究:(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引导学生总结出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2)分析DNA双螺旋结构与遗传信息传递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DNA的双螺旋结构是如何保证遗传信息的稳定传递的。

5.小结总结:让学生围绕DNA的结构进行小组讨论,学生自主总结DNA的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教师适时给予点拨,确定正确答案。

6.拓展延伸:以DNA剪刀结构和DNA重复序列的特点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DNA结构的进一步探究。

三、教学效果分析:通过本案例的探究过程,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理解DNA的结构。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自主思考,学生能够总结出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并认识到DNA的双螺旋结构是如何保证遗传信息的稳定传递的。

通过小组讨论和思维碰撞,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高。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案例的探究教学,学生对于DNA的结构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大学教案中的探究性学习案例

大学教案中的探究性学习案例

大学教案中的探究性学习案例在大学教育中,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大学教案中的探究性学习案例。

案例一:生物学实验在生物学课堂上,教师设计了一个探究性学习实验。

学生们被要求观察不同温度下细胞的反应。

他们先制备了细胞溶液,然后将其分别放置在高温、低温和常温的环境中。

学生们记录下每种温度下细胞的变化,并进行了初步的数据分析。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在不同温度下的反应原因,并让他们自己提出进一步的实验设计和假设。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细胞的特性,还培养了自主学习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案例二:历史研究在历史学课程中,教师布置了一个探究性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深入研究一个历史事件,并撰写一篇关于该事件的研究报告。

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历史事件,并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

他们需要回答一系列问题,如事件的起因、经过和影响等。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教师充当着指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

最终,学生们完成了一份深入的研究报告,同时也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研究能力。

案例三:工程设计在工程学课程中,学生们接受了一个探究性学习的挑战:设计一个能够承受地震的建筑物。

教师提供了一些基础知识,并向学生展示了一些成功的案例。

然后,学生们组成小组,开始设计并制作他们的建筑物模型。

他们需要考虑到材料的强度、结构的稳定性和地震中的振动等因素。

在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们不断尝试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最终,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成果,并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通过这个项目,学生们锻炼了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同时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大学教案中的几个探究性学习案例。

通过这些案例,学生们能够在实践中探索和学习,并培养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教师在其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

探究性学习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还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性学习案例分析
“统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实验教材第93页例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体验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初步学会统计的方法。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统计的意义,能进行简单的统计,会看统计图。

教学具准备:课件、水果标牌(有几个组就做几个)、水果奖章若干、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明确探究的目的:
1、教师谈话:你们喜欢猴子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猴子的照片,想看吗?
2、电脑播放:猴子照片(伴音乐)
3、猜一猜:
(1)你们也觉得猴子很可爱,是吧?猜猜看,今天饲养员给猴子吃的什么?
(2)生说。

(3)师小结:猴子喜欢吃的东西很多。

可今天吃的是饼干。

4、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平常我们吃的饼干有哪些?
设计说明: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出饼干的形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设疑激趣,提出问题:电脑播放:猴子吃饼干。

(速度较快)
问:(1)猴子吃的饼干有哪些?
(2)他一共吃了多少块?
(3)每种形状的饼干各吃了多少块?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随意贴出奖章)
师小结:要记住每种形状的饼干各吃了多少块?这样记是挺难的。

记不住。

想一想:用什么办法就可以记住呢?
设计说明:有意创设矛盾冲突的情境,“每种形状的饼干各吃了多少块?”学生凭直觉记忆很难记准确,从而有效地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引导学生独立探究、获得数学思维的方法(初步体验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
1、学生初步记录:
(1)电脑播放:猴子吃饼干(速度较慢)
(2)学生边看,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3)小组交流记录情况。

2、全班展示多种不同的记录方法,并把记录单贴在黑板上。

设计说明: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设计出多种不同的记录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评价:(1)学生评价:这几种方法,你喜欢哪种呢?为什么?
(2)师评价:用简单的符号进行记录,这确实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说一说:除了这些符号,你还想用什么符号?
电脑显示:(1)符号记录。

(2)统计表(师生共同填写)
师小结,揭示课题。

师:像这样,把水果的个数记录下来并且数出来的过程,其实就是在进行统计。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统计。

生齐读。

设计说明:充分展示评价的多元化,通过学生评、教师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从而选择记录的优化方法,这也是新课标提倡的理念之一。

三、合作交流、增强合作意识(认识统计图):
(一)初步学会读图
1、电脑显示:根据前面的记录,绘制的统计图。

2、取图上信息: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3、组内互相说一说。

师小结:小朋友们有这么多发现,都是我们通过统计得到的。

通过统计,我们一下子就清楚地知道了小猴吃各种形状饼干的块数以及吃哪种形状的饼干最多、哪种形状的饼干最少等类似的一些情况。

设计说明:统计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很广泛的作用。

统计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这里引导学生读图,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统计的作用。

(二)初步学会绘图。

1、电脑显示:书第93页例1主体图。

2、说一谘:怎么涂色?
3、生涂色、交流:先统计好的,可以小组内交流一下,也可以下位去
和其他小组的小朋友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统计的?
4、交流:(1)说一说:是怎样统计的?
(2)统计的结果是多少?
5、评价:(1)生自己评价:你觉得涂得怎么样?
(2)其他学生评价:你们认为怎么样?
(3)教师评价:第一次就涂得这样准,这样清楚,已经很不错了。

6、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图:看了这幅图,你能告诉大家什么呢?
7、师小结:我们用统计的方法知道了小猴吃饼干的情况,了解了打扮校园花的颜色和盆数。

可见统计的作用真不小。

设计说明:初步培养学生绘图的能力,通过交流、展示、评价,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四、实践运用增强、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一)统计生日
1、师谈话:小朋友们今天真能干,已经学会统计的方法了。

现在我们就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统计咱们的生日,好不好?
2、介绍书上图的填法:
(1)读横线下面的月份(1—12月)
(2)记录方法:边听边在横线上面的表格中用喜欢的符号进行记录。

3、生统计,然后把结果填在书95页下面的表中。

4、生展示、汇报。

(二)统计奖章
1、师谈话:今天的冠军组是哪一组呢?有什么办法知道?
2、5生上前统计:一生念,两人一组记录。

其他人可以看他们统计,也可以自己在下面统计。

3、师:统计结果出来了,今天的冠军组是组,祝贺他们!其他小组也不错,也为自己鼓掌吧!
设计说明: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数学教学应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这里的两个练习内容都是联
系学生的生活实例,既增加趣味性,又再现了统计过程中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增强了应用意识。

(三)课后实践:
1、师:今天学习了统计,我们来回顾一下,课后你还想统计什么?
2、生说。

3、师小结:其实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可以进行统计,课后小朋友们可以选一样自己喜欢的进行统计,然后咱们再来交流,好不好?
设计说明:通过课后统计,使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形成于课堂,发展于课外。

五、进行评价、获得情感体验(略)
统计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

统计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

传统上比较注重统计图表等知识和根据统计图表回答问题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

因此,这节课的设计力求贯彻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尊重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学生只有在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创新才能。

因此,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师生间的平等关系尤为重要。

而尊重学生则表现在每一堂课中,每一个细小的教学环节中。

这节课无论是探索记录的方法、选择交流的对象,还是课堂上多元化的评价,都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在这样的环境,学生学得主动,探究的欲望高、兴趣浓。

二、课堂教学中评价的多元化,充分体现评价的民主性。

评价学生,不仅在期末,而且在课堂教学中,同样可以渗透评价的功能。

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参与程度和情感体验的发展,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发展功能。

在这节课中,教者多处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通过这些评价,促使学生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完善,从而得到发展,真正实现评价的激励作用。

三、学生提供了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于课堂,发展于课外。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上就应给学生提供从事探索活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这节课中,多种记录方法以及较优记录法是学生自主探索得出的,这远远比教师直接给出一种记录法要有意义得多,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此外,如果在统计生日的练习中,能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也许学生的兴趣更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