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课程设计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智能窗帘硬件设计开题报告

智能窗帘硬件设计开题报告

智能窗帘硬件设计开题报告智能窗帘硬件设计开题报告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家居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

智能家居通过将各种设备和系统连接到互联网,使得人们能够通过手机或其他智能设备来远程控制和管理家居设备。

智能窗帘作为智能家居的一部分,具有自动控制、智能化的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本文将围绕智能窗帘硬件设计展开讨论。

二、背景传统窗帘需要手动操作,不仅不够方便,而且也不符合现代人们对高效、便捷生活的需求。

而智能窗帘通过加入电机和传感器等硬件设备,实现了窗帘的自动控制,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其他智能设备随时随地控制窗帘的开合和调节。

三、设计目标本次智能窗帘硬件设计的目标是实现以下功能:1. 远程控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或其他智能设备,随时随地远程控制窗帘的开合和调节。

2. 光线感应:窗帘能够根据室内光线的强弱自动调节开合程度,以实现节能的效果。

3. 温度感应:窗帘能够根据室内温度的变化自动调节开合程度,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4. 定时控制:用户可以设置定时开合窗帘,以满足不同时间段的需求。

5. 手势控制:窗帘能够通过识别用户的手势,实现开合和调节功能。

四、硬件设计1. 电机:选择高性能、低功耗的电机,以实现窗帘的平稳开合和调节。

2. 传感器:集成光线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实现光线感应和温度感应功能。

3. 无线通信模块:采用Wi-Fi或蓝牙等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与智能设备的远程通信。

4. 手势识别模块:通过摄像头或其他传感器,实现对用户手势的识别和控制。

五、软件设计1. APP开发:开发一款用户友好、操作简单的手机APP,实现远程控制、定时控制和手势控制等功能。

2. 算法设计:设计合适的算法,实现窗帘根据光线和温度的变化自动调节开合程度。

六、预期效果通过本次智能窗帘硬件设计,预期实现以下效果:1. 提高生活便利性: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或其他智能设备来远程控制窗帘,方便快捷。

循迹机器人控制器的硬件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循迹机器人控制器的硬件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循迹机器人控制器的硬件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循迹机器人是现代机器人技术中的一项重要应用,可以被广泛用于自动导航、智能巡航、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循迹机器人的基本结构为一个小车和配备在小车底部的感光传感器,通过感光传感器采集路面信息,小车控制器根据路面信息对小车的运动轨迹进行控制,以达到“自动驾驶”的目的。

循迹机器人控制器是循迹机器人的核心部件,通过控制器可对循迹机器人进行自动驾驶、巡航等操作。

因此,本文将研究循迹机器人控制器的硬件设计与实现,旨在提高循迹机器人的自动控制和智能化水平。

二、研究内容本文研究内容为循迹机器人控制器的硬件设计和实现。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循迹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系统结构研究2. 循迹机器人控制器的主要功能与指标研究3. 循迹机器人控制器电路设计4. 循迹机器人控制器PCB设计5. 循迹机器人控制器硬件测试和验证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文研究方法主要为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 理论研究: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循迹机器人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循迹机器人控制器的主要功能和指标。

2. 硬件设计:根据循迹机器人控制器要求和功能需求,进行电路设计。

电路设计主要包括电源电路设计、感光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设计等。

3. PCB设计:根据电路设计,进行PCB设计和布线,制作出循迹机器人控制器的PCB板。

4. 硬件测试和验证:对循迹机器人控制器进行硬件测试和验证,验证循迹机器人控制器的功能和性能是否满足实际需求。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文的研究,预计可以实现以下几点成果:1. 掌握循迹机器人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和系统结构2. 实现循迹机器人控制器的硬件设计和实现3. 验证循迹机器人控制器的功能和性能,推广循迹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五、进度安排本文的研究计划为一个学期,预计研究进度安排如下:1. 第一周:查阅相关文献,确定研究方向和内容2. 第二周至第四周:进行理论研究和方案设计,制定实验方案3. 第五周至第七周:进行电路设计和PCB设计4. 第八周至第九周:制作出循迹机器人控制器的PCB板5. 第十周至第十二周:进行循迹机器人控制器硬件测试和验证6. 第十三周至第十四周:整理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7. 第十五周至第十六周:编写开题报告六、参考文献1. 杨伟民,刘传明, 循迹机器人及其控制技术,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06年06期2. 潘强,刘怀苗, 基于AVR单片机的循迹小车控制算法研究,计算机应用,2011年S1期3. 王旭红,李亚平,孙云峰,基于ARM的循迹智能小车设计,电子技术应用,2014年02期。

教育机器人硬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的开题报告

教育机器人硬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的开题报告

教育机器人硬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教育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正在逐渐被推广和应用。

其中,硬件系统是教育机器人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实现机器人动作控制和信息交互的基础,也是提升机器人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

随着教育机器人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多的相关需求和技术挑战逐渐浮现。

二、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教育机器人硬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提高教育机器人的硬件性能和用户体验,同时优化机器人的控制算法和交互设计,为教育机器人的应用和推广提供更加有效的技术保障。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对教育机器人硬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进行深入探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教育机器人硬件系统的需求分析:分析教育机器人的应用需求和用户需求,明确硬件系统的设计目标和规格要求。

2. 教育机器人硬件系统的设计与制造:基于需求分析,设计并制造教育机器人的硬件系统,包括机械结构、电子电路和传感器等。

3. 教育机器人控制算法的优化:针对机器人控制算法的复杂度和精度等问题,设计和优化机器人动作控制算法,提高机器人运动的流畅性和稳定性。

4. 教育机器人交互设计的优化:通过用户行为分析和用户评估,优化教育机器人的交互设计,提升用户体验和互动效果。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践验证相结合的方法,重点集中在设计和实现教育机器人硬件系统的各个方面。

具体方法包括:1. 针对教育机器人的硬件系统进行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和制造实践。

2. 结合模型设计和实验测试,对控制算法和交互设计进行优化和验证。

3. 结合实际应用和用户评估,对教育机器人的性能和用户体验进行评估和改进。

五、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能够实现如下目标:1. 设计和制造出一套稳定、可靠且符合用户需求的教育机器人硬件系统。

2. 提高教育机器人的动作控制和交互设计效果,增强机器人的智能感知和自主决策能力。

3. 探讨教育机器人的控制算法和交互设计的优化方法,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硬件开题报告模板

硬件开题报告模板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专业名称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填表日期年月日一、选题依据及意义电工参数一般包括电压、电流、功率、频率、功率因数等。

在电网调度自动化设备中,需要配置多只测量、显示上述电工参数的镶嵌式面板表。

如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等等,其一般均为指针式面板表,精度低,可视距离近,数据需要人工抄录,浪费人力资源,数据管理不便,容易出错。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特别是单片机的应用,正在引起测量、控制仪表领域新的技术革命。

智能化微机测量和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

不但国防技术、航空、航天、铁路、冶金、化工等产业,就连在日常生活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发展较早的是模拟式仪表,其主要有动圈式和自动平衡式两种。

它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但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第一、进一步提高仪表精度十分困难,动圈式仪表目前只能做到一级,自动平衡式仪表结构相对复杂,精度一般在0.5级,若采用闭环结构虽可以提高精度,但随之而来的却是结构相当的复杂,成本也会大幅提高。

第二、模拟仪表测量的速度受到了限制,对于被测参数变化极快的测量和显示,模拟智能交流电压表的研究仪表儿乎无法适应。

第三、采用模拟仪表不利于信息处理和加工,无法满足现代化生产的要求。

与模拟仪表相对应,智能化数字仪表精度高、灵敏度高、无读数误差而且方便数据传输和处理,适应现代化生产生活的需要。

本着改造传统面板式仪表的目的,采用单片机作为测量仪器的主控制器,设计出可与上位计算机进行通信的新型智能交流电压表。

以单片机为主体的新型智能仪表将计算机技术与测量控制技术结合在一起,在测量过程自动化,测量结果数据处理以及功能的多样化方面将有所进步。

本设计研究的智能交流电压表可用于成套电器的电压信号的测量和显示,代替传统的指针式面板表,读数直观、准确,并具有和计算机通信的能力。

性能价格比高,是新一代的智能型仪表,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硬件课程设计开题报告

硬件课程设计开题报告


基于C5409系列DSP的笔迹识别系统硬件课程设计实验开题报告
课题:基于TI C5409系列DSP的笔
迹识别系统
班级:通信工程0901
作者:李涛郭强贺睿
~
学号:U1 U2 U9
指导老师:汪小燕
课设评价:
课设成绩:
,
本系统为一基于DSP微处理器的嵌入式系统,属信号处理领域。

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检测屏幕上的一组笔划信号
从笔划输入提取有效信息
识别笔划信息的特征
~
系统技术特征是DSP处理器、内外存、总线、触屏、端口与PCB板。

由DSP统一协调器件之间的关系,总线连接各器件传递信息,PCB承载所有器件。

系统可用于通过笔迹识别鉴别身份。

为保密要求,可以做成需要密码的形式。

四、系统
"
框图
此项目的关键技术就是笔迹识别算法。

其一般流程如下图所示:
五、关键
技术及
实施方

实施方案
I 观测输入
通过定时读取屏幕状态或利用中断的方式能够观测输入笔迹,规定两笔之间的最大时间间隔
以避免停顿后丢失笔划的现象;规定最大写入点数以避免内存溢出。

II 预处理
#
预处理包括归一化与去噪。

其中去噪声算法可以采用线性滤波算法与非线性滤波算法;归一
化算法可采用水平垂直方向上的投影法。

III 特征提取与匹配
特征提取与匹配方法较多,可以先选用一种方法,以后为提高精度再逐步增加算法。

从大类
上来分由易到难主要有三类:
①基于纹理的笔迹鉴别方法;
②基于频谱的笔迹识别算法;
③基于汉字骨架的笔迹识别算法。

基于FPGA的EPON ONU硬件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基于FPGA的EPON ONU硬件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基于FPGA的EPON ONU硬件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宽带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纤接入已经成为了当前最为普遍、最为常见的一种接入方式。

EPON(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是一种以太网无源光纤接入网络技术,目前在数字电视、千兆宽带接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EPON网络中,终端设备的ONU(Optical Network Unit)是连接用户客户端和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网络之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实现光纤接入的能力。

本选题旨在通过FPGA硬件设计与实现,实现一款基于EPON ONU 的硬件设备。

通过该设备,用户可以使用光纤网络在线服务,实现多媒体应用、图像、语音等高速数据通信。

同时,在终端设备实现更高速的数据传输,进一步提升了EPON网络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二、研究内容和思路本选题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EPON ONU硬件设计和实现本选题主要采用FPGA技术设计和制作EPON ONU终端设备,利用FPGA资源实现EPON ONU相关协议的处理和解析。

设计的EPON ONU 终端设备可以接收来自光纤网络的信号,实现网络数据的接收、传输和发送,从而实现光纤网络的高效率使用。

2. EPON ONU终端设备的性能调优为了实现EPON网络的更高性能,我们需要对EPON ONU终端设备进行性能调优。

通过对EPON ONU终端设备的性能进行分析,确定性能限制因素,然后对相关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算法进行优化和改进,从而实现EPON网络的更高速度、更高效率。

3. EPON ONU终端设备的测试和应用为了进一步验证设计和制作的EPON ONU终端设备的性能和有效性,需要对终端设备进行多种测试。

在测试阶段,我们将对接收和发送的数据、设备的吞吐量、设备的稳定性、设备的功耗等多个方面进行测试分析。

同时,在测试的基础上,还需要对EPON ONU终端设备进行应用实践,进一步强化设备的实用性和实际应用效果。

指纹识别系统硬件设计开题报告

指纹识别系统硬件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1.1 设计目的和意义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社会公共信息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安全方式,如钥匙、密码、IC卡以及“用户ID+密码”等,它们全部存在着丢失、遗忘、被复制或被盗用等诸多不利因素,越来越满足不了人们对安全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近几年生物识别技术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并逐渐被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1]。

其中,由于指纹具有稳定性、唯一性以及易于采集的特性,一直被认为是最可靠的利用生物特征进行身份鉴定的依据之一。

指纹识别的优点是指纹作为人体独一无二的特征,它的复杂度可以提供用于鉴别的足够特征,具有极高的安全性[2]。

指纹识别同时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可行性。

1.2 国内外发展历史及目前常用的方法在20世纪末期,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还是一个带有科幻色彩的概念,人们习惯于在电影里面看见特工们通过指纹、虹膜、掌纹进入到核心保密区。

进入21世纪,随着技术的成熟,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逐渐从神秘的研究室中走出来,开始渗透到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指纹识别为代表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已经在金融、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开始应用。

指纹识别技术是最早的通过计算机实现的身份识别手段,它的应用最为广泛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过去,它主要应用于刑侦系统[4]。

近几年来,它逐渐走向市场更为广泛的民用市场。

19世纪中叶开始了对指纹在科学意义上的研究,并产生了两个重要的结论:没有任何两个手指指纹的纹线形态一致;指纹纹线的形态终生不变。

这些研究使得一些政府开始使用指纹进行罪犯鉴别。

在现代的科学研究领域,指纹的识别属于“模式识别”。

该系统的核心是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

通过CMOS摄像头提取指纹,然后输入计算机,再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指纹识别算法,现代技术就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任何人的身份识别认证。

硬件课设开题报告

硬件课设开题报告

华中科技大学硬件课程设计基于MSP430的实时监控以及控制系统开题报告院系: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组员一:孙若寒通信工程1305班学号U201313765组员二:陶林伟通信工程1305班学号U201313757组员三:王思鸿通信工程1305班学号U201313772指导老师:汪小燕摘要:为了实现对家居智能化控制以及实时监控房间内部的情况,在对智能家居的相关技术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本系统实现了基于MSP430 单片机的一套智能家居实时监测以及语音控制系统,使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方便、快捷。

系统利用Zigbee 协议实现智能家居内部的通信,通过wifi模块实现系统和安卓手机app的联系。

系统具有操作方便、低成本、实用性强、可靠性高等特点。

关键词:MSP430;智能家居;实时监测;语音控制项目概述:本系统主要实现两个主要功能。

第一个是基于超声波发射模块的室内实时监控功能,在房门处,窗口处放置超声波模块,依据超声波模块所测数据的实时变化,判定是否有人闯入室内,如果判定有人闯入室内,在安卓端的app上会有显示,用户可以通知小区物业或者寝室楼栋管理员。

第二个功能是基于语音识别模块的自动开关灯系统。

用户可以通过发出“开灯”,“关灯”语音,来实现相应的开关灯操作。

其余功能有室内湿度检测,并且可以把湿度信息实时显示在液晶屏上,除此之外,用户可以通过安卓客户端选择开启或者关闭某项服务,如开启或者关闭实时监测功能。

项目功能指标:①对于室内实时监控功能,要做到人以正常速度通过传感器的时候,安卓app上可以实时通报有人闯入室内的信息。

②对于语音控制电灯开关功能,要做到当人以正常音量正常语速说出”开灯”,“关灯”词语时,可以实现电灯的自动开闭。

③对于室内湿度监控以及通过安卓客户端控制开启或者关闭某项服务的功能,直接进行实际操作来验证功能是否可以实现。

(其余测试指标会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系统框图:关键技术以及实施方案:①智能家居系统内部的通信:本系统采用Zigbee协议进行智能家居系统内部的通信,在每个传感器以及主控板上放置Zigbee芯片用于进行系统内部的数据传递。

计算机专业学生硬件开题报告

计算机专业学生硬件开题报告
3、将单片机串口与计算机串口相连,并设计相关协议。
4、硬件组装,软件开发。
5、调试系统,使系统能正确的工作。最终完成系统。
五、预期成果:
做出这样一个系统,运用单片机及温度传感器作为信息的采集,并在自身的单片机系统上数字显示出来;同时利用串口将信息传至计算机,并让计算机作进一步的数据处理。
六、完成的内容及时间安排:
学生开题报告表
课题名称
计算机串口通信
课题来源
预演
课题类型
BX
导师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一、调研资料准备情况:
利用图书馆及网络,查阅相关的资料。主要的资料有,《PC机与单片机&DSP数据通信技术选编》、《PC机及单片机数据通信技术》、《单片机Keil Cx51应用开发等。
二、设计目的:
通过对单片机系统工程的设计,了解计算机与单片机串口通信的工作原理。同时能完成上位机及下位机的软件开发,最终实现一个完整的系统。
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课题类型:(1)A—工程设计;B—技术开发;C—软件工程;D—理论研究;
(2)X—真实课题;Y—模拟课题;Z—虚拟课题
(1)、(2)均要填,如AY、BX等。
1、查询单片机及传感器方面的内容,并完成开题报告及计划书。(2周)
2、边学习,同时完成系统分析,即软件系统及硬件系统的任务分配。(1周)
3、边学习相关的内容,同时完成系统的设计工作,完成雏形。(5周)
4、查阅资料,对系统进行功能扩充和完善。(3周)
5、根据毕业设计内容,完成论文的撰写。(2周)
指导
教师
三、设计要求:
1、资料查询,对在分析和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能通过查询相关内容来解决。

OS-Ⅱ的PLC硬件设计及驱动研发的开题报告

OS-Ⅱ的PLC硬件设计及驱动研发的开题报告

基于μC/OS-Ⅱ的PLC硬件设计及驱动研发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工业自动化的飞速发展,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应用日趋普遍,已经成为各类生产线控制的基础设施之一。

PLC 的硬件结构包含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模块、通信模块等组成,而软件方面,通常采用实时操作系统(RTOS)来实现任务调度、线程管理等功能。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 RTOS 有μC/OS、FreeRTOS、VxWorks 等,其中μC/OS-Ⅱ作为一种经典的 RTOS,具有体积小、易于扩展、高效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嵌入式系统中。

本项目旨在基于μC/OS-Ⅱ系统,设计一款具有高可靠性和良好可扩展性的 PLC 硬件平台,并实现相应的驱动程序,为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提供可靠的控制基础。

2. 研究内容和方法2.1 研究内容本项目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PLC 硬件设计。

设计基于μC/OS-Ⅱ系统的 PLC 硬件平台,包括 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模块、通信模块等。

(2)μC/OS-Ⅱ驱动程序设计。

基于μC/OS-Ⅱ系统,实现针对PLC 硬件平台的驱动程序,完成任务调度、线程管理、IO 控制等功能。

(3)测试和应用实现。

测试 PLC 硬件平台和驱动程序的功能性和可靠性,并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进行应用实现。

2.2 研究方法本项目采用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硬件设计和驱动程序实现的实验,对 PLC 硬件平台和μC/OS-Ⅱ系统进行测试,并优化驱动程序,达到高可靠性和良好的可扩展性。

通过理论研究,深入研究μC/OS-Ⅱ系统的任务调度、线程管理、IO 控制等功能原理,并结合实验结果,为后续系统优化提供理论支持。

3. 预期成果与意义本项目主要预期实现以下两个方面的成果:(1)PLC 硬件平台的设计与制造。

设计一款基于μC/OS-Ⅱ的PLC 硬件平台,具有高稳定性和良好的可扩展性。

(2)μC/OS-Ⅱ驱动程序的实现和优化。

一款滑盖手机的硬件设计的开题报告

一款滑盖手机的硬件设计的开题报告

一款滑盖手机的硬件设计的开题报告
一、背景介绍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用户对于手机的设计和功能需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手机设计已经不能满足用户需求,滑盖式手机作为一种新兴的手
机设计形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需求。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一
些滑盖式手机的产品,但是存在着一些缺陷,例如耐用性差等问题。

因此,开发一款具备高质量,高稳定性的滑盖式手机成为了刻不容缓的任务。

二、研究意义
一款高质量的滑盖式手机不仅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更能提升企业在
市场的竞争力。

在智能手机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一款高质量的滑盖
式手机也可以成为企业的一个特色设计,进一步提升品牌在市场的认知度。

三、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围绕滑盖式手机的硬件设计展开,研究内容包括:
1. 滑盖式手机的设计流程;
2. 滑盖式手机的关键技术以及存在的问题;
3. 细节设计,例如:材料的选择、测试以及外观设计;
4. 滑盖手机与其他手机的对比以及优缺点分析;
5. 滑盖手机的市场定位与分析
四、预期成果
本研究将设计出一款基于硬件的高质量滑盖式手机。

设计内容包括:整体设计、细节设计(包括材料选择、测试以及外观设计等)、市场分
析以及竞争分析等。

该超级手机可实现智能手机所有功能,且设计稳定,外观漂亮,耐用性高,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使用体验。

开题报告硬件环境

开题报告硬件环境

开题报告硬件环境开题报告硬件环境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计算机硬件环境也在不断演进。

在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计算机硬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计算机硬件环境的发展和应用。

一、硬件环境的定义和作用计算机硬件环境指的是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设备,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等。

这些硬件设备通过相互连接和协作,实现计算、存储和显示等功能。

硬件环境是计算机系统的基础,决定了计算机的性能和功能。

硬件环境在科研、教育、娱乐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科研领域,计算机硬件环境可以支持大规模的数据处理和模拟实验,帮助科学家们进行复杂的计算和分析。

在教育领域,计算机硬件环境可以提供多媒体教学和在线学习的平台,拓展了教学的方式和范围。

在娱乐领域,计算机硬件环境可以支持高清视频播放和沉浸式游戏体验,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娱乐选择。

二、硬件环境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硬件环境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早期的计算机硬件环境非常简单,主要由机箱、主板、电源等组成。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硬件环境逐渐演化为现代化的形态。

第一阶段是个人计算机的兴起。

20世纪70年代,个人计算机开始进入市场,成为人们工作和学习的重要工具。

个人计算机的硬件环境逐渐完善,出现了桌面计算机和笔记本电脑等多种形态。

第二阶段是移动计算的时代。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移动计算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硬件环境不断升级,实现了更高的性能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第三阶段是物联网的发展。

物联网将各种智能设备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络。

物联网的硬件环境包括传感器、智能家居设备等,可以实现智能化的生活和工作。

三、硬件环境的挑战与机遇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硬件环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首先是性能提升的挑战。

随着应用需求的增加,人们对计算机硬件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硬件制造商需要不断创新,提升硬件性能,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其次是能耗和散热的挑战。

实用家庭报警系统的硬件设计 开题报告

实用家庭报警系统的硬件设计   开题报告
5李广弟.单片机技术[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
6李刚等编.51系列单片机系统设计与应用技巧[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1
7张迎新.单片机微型计算机原理、应用及接口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3年.
8雷旭,何万强.新型家用防盗报警系统[M].现代电子技术,2003
2、远红外线防盗探测器
采用远红外线传感器作为防盗信号检测手段,具有价格便宜、抗干扰性能好、工作范围广等优点。该电路所产生的盗情信号接到89C51的INT1外部中断输入端,当检测范围内有人体活动时,检测电路输出一系列脉冲信号,引起INT1中断,系统执行盗情中断服务程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该传感器可安装于需要监控的任何地方,并可通过开关设定为监控和监控解除2种工作状态。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图3中断信号连接示意图
当现场温度或烟雾出现超过设定值,或是有键盘操作时,触发INT0中断,协调执行火灾及键盘中断服务程序,在中断服务程序中查询PT2.0和PT2.1,若P2. 0 = 0, P2. 1 = 0,说明发生火灾,则转入火灾处理程序,进行火灾报警;若P2.0 = 0,P2.1 = 1,表示温度异常,则转入温度处理程序,进行高温预警;若P2.0 = 1,P2.1 = 0,表示烟雾异常,则转入烟雾处理程序,进行烟雾预警;若P2.0 = 1,P2.1 = 1,表示有键盘操作,则转入键盘处理程序,对用户输入的报警号码等数字信息进行显示后存储。
家庭报警主机一般都同时具有几个有线防区和无线防区,分别用于连接有线报警探头和无线报警探头。对于房间内已装修的用户来说无线报警探头至报警主机无需线缆连接,安装方便且不影响美观,但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系统误报率相对于有线系统为高。有线报警系统误报率较低但由探头至报警主机需要有线缆连接,这对未预先埋设线缆的用户来说,明敷的线缆会影响室内装修的美观。所以在系统设计时应预先考虑这个问题。家庭电子安防系统的设置和日常操作十分简便。对于新安装的系统通过家庭报警主机对系统进行初始化设置,主要包括,对所有前端感应器进行分区设置防区类型可归纳为下面三类:①不可撤防防区:任何时候触发都有效。如紧急按钮、消防的烟雾传感器和气体泄漏传感器等。②可撤防不延时防区:家庭成员回家后可撤防,离家时布防;一触发立即有效。如防盗的红外线传感器、窗磁传感器等。③可撤防延时防区:家庭成员回家后可撤防,离家时布防;当触发后延时一段时间才有效,在这段时间内可撤防。如防盗的门磁传感器;针对每个分区预先录制报警语音提示;设置报警电话号码序列;设置系统控制密码等。对系统的日常操作一般是通过随身携带的遥控器进行。当用户离家时对系统设防,回家时先用遥控器撤防以免开门引起报警。对于用户忘记带遥控器或离家时忘记布防的情况,用户可以通过电话对系统远程布防和撤防。

智能小车硬件设计开题报告

智能小车硬件设计开题报告

智能小车硬件设计开题报告福建工程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1(本课题所涉及的问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综述:智能小车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自动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

它集中的运用了计算机、传感器、信息。

通信、导航、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是典型的高新技术综合体。

1、国外智能车辆的现状研究国外智能车辆的研究历史较长,始于上世纪50年代,它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是智能车辆研究的初始阶段。

1954年美国Barrett Electronic公司研究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自主引导车系统,该系统只是一个运行在固定路线上的拖车式运货平台,但它却具有了智能车辆最基本的特征即无人驾驶。

早起研制该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仓库运输的自动化水平,应用领域仅局限于仓库内的物品运输,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智能车辆的研究不断得到新的发展。

第二阶段:从80年代中后期,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对智能车辆开展可卓有成就的研究,在欧洲,普罗米修斯项目于1986年开始了在这个领域的探索,在美洲,美国于1995年成立了国家自动高速公路系统联盟,其目标之一就是研究发展智能车辆的可行性,并促进智能车辆技术进入实用化,在亚洲,日本与1996年成立了高速公路先进巡航/辅助驾驶演剧协会,主要目的是研制自动车辆导航的方法,促进日本智能车辆的整体进步。

进入80年代中期,设计和制造智能车辆的浪潮席卷了全世界,一大批世界著名的公司开始研制智能车辆平台。

第三阶段:从90年代开始,智能车辆进入了深入、系统、大规模的研究阶段。

最为突出的是,美国卡内基-梅陇大学机器人研究所一共完成了Navlab系列的自主车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目前,智能车辆的发展正处于第三阶段,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代表了当前国外智能车辆的主要发展方向。

2、国内智能车辆的现状研究相比于国外,我国开展智能车辆技术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而且大多数研究尚处于针对某个单项技术研究的阶段。

一种智能调光系统硬件的研制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一种智能调光系统硬件的研制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一种智能调光系统硬件的研制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舒适、高品质的居住环境的需求不断增加。

而照明作为居室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传统的灯具只能实现开关式的控制,无法满足不同时段、不同场景的照明需求。

因此,智能调光系统应运而生。

智能调光系统是基于计算机控制、光电探测、通信技术和智能算法等技术,能够实现对灯具亮度和颜色的精确控制,并且可以自动调节光线亮度和色温,以适应不同场景下的照明需求,实现舒适、节能的智能照明系统。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设计一种智能调光系统硬件,并实现其相关功能,包括:1. 实现对灯具的远程控制和调光;2. 实现光线亮度和色温的自动调节,并根据环境变化自适应调节;3. 支持多种控制方式,包括APP、语音、遥控器等;4. 具备安全、可靠、节能等特点,保证用户使用体验。

三、项目计划1. 需求调研:了解市场上各类智能调光系统的设计和工作原理,确定本项目的要求和目标。

2. 系统设计:设计系统硬件架构和电路图,选择合适的单片机、传感器等硬件设备。

3. 系统实现:进行硬件连接和程序开发,实现系统的各项功能。

4. 调试测试:对系统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调整和优化系统参数,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 产品生产:根据定制化需求制作实际产品,进行批量生产。

6. 售后服务:提供软硬件技术支持和维护服务,满足用户的需求。

四、项目所需资源1. 硬件设备:单片机、传感器、执行器、通讯模块、电源供应等。

2. 软件:开发板、编译器、调试器、模拟仿真软件、设计工具、测试工具等。

3. 人力资源:硬件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电子工程师、用户体验专家、销售人员等。

4. 资金:硬件设备采购费用、产品制造费用、运营管理费用、市场推广费用等各种费用。

平板球实验系统—硬件设计开题报告

平板球实验系统—硬件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平板球实验系统-硬件设计学院专业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孙伟华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1.国内外的发展现状针对板球控制系统的研究,目前国内研究的状况如下:清华大学模糊控制教研组于2000 年前后开始对板球控制系统进行研究,提出了 T-S 多变量模糊控制方案,并在仿真环境下进行了轨迹规划和跟踪实验。

之后开发了基于视觉的板球控制系统仿真平台,设计模糊控制器,实现了对板球实验平台的稳定控制。

大连理工大学的李洪兴教授及其研究生设计了变论域模糊控制器,在 simulink 环境下进行仿真,相对位置式 PID 和增量式 PID 有较好控制效果,最后在自己研发的仿真平台上实现了小球对正方形和圆形的轨迹跟踪,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

吉林大学的田彦涛教授及其研究生设计了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状态观测器,对板球控制系统中摩擦力状态进行了在线实时估计,并对估计后的摩擦力进行分析,得到与摩擦力相关的因素,推导出摩擦力的数学模型,最后设计了摩擦力补偿器对摩擦力进行补偿,并在基于视觉的板球控制系统中进行验证,2009 年前后,设计了板球系统的参数自调整反步控制,考虑控制量受饱和特性限制而引入的约束条件,利用遗传算法优化模糊规则,降低了镇定控制中的位置超调和偏差。

中南大学张修如教授及其研究生对板球控制系统的视觉系统进行了研究,获取了小球的实际位置。

另外上海交通大学开发了台面球系统利用气缸伺服控制机构进行控制,以及台湾的成功大学 C.C.Ker 采用接触式的控制面板构建了板球实验平台,并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控制。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国内很多大学都建立了自己的板球控制系统的实物仿真平台,不再只是基于 simulink 仿真的研究,并在板球系统上验证控制算法。

在国外伊朗德黑兰大学的 Carolucas 等人在 CE151 板球实验平台上,设计基于遗传内插算法的模糊控制器,实现了小球的定位控制。

1992 年,美国著名的控制理论专家Hauser.J 应用线性化理论,对板球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变量进行局部线性化得到了其简化的线性模型,在板球控制系统上获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

嵌入式门禁系统硬件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嵌入式门禁系统硬件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嵌入式门禁系统硬件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门禁系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传统的门禁系统在安全性、便捷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和局限性,如密码易泄露、卡片可复制等问题。

为了解决传统门禁系统的问题,嵌入式门禁系统应运而生。

嵌入式门禁系统是一种基于嵌入式技术的智能门禁系统,其具备高可靠性、高精度性、高度安全性等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课题旨在设计和实现一种嵌入式门禁系统,以提高门禁系统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同时拓展嵌入式技术的应用领域。

二、研究内容本课题将重点研究以下内容:1. 嵌入式门禁系统的硬件设计,包括系统的整体框架、主要硬件元件、硬件接口等。

2. 嵌入式门禁系统的软件设计,包括系统的基本功能、流程设计、数据库设计等。

3. 基于无线通信技术实现门禁系统的远程控制功能。

三、预期目标1. 设计和实现一种具有较高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嵌入式门禁系统,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2. 利用嵌入式技术为门禁系统提供更为灵活和多样化的功能,如条码识别、声音识别等。

3. 将无线通信技术引入门禁系统,实现门禁系统的远程控制功能,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四、研究方法本课题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文献调研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当前嵌入式门禁系统的技术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

2. 系统分析法:通过对门禁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技术特点进行全面分析,设计出整体系统结构和硬件元件布局等方面的信息。

3. 软件设计法:根据系统需求,设计针对门禁系统的软件系统、流程设计和数据库设计等。

4. 硬件实现法:根据嵌入式门禁系统的硬件元件,进行硬件设计、原理图设计和 PCB 设计,并进行实际硬件调试和测试。

五、论文结构安排本课题报告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介绍课题研究背景、选题意义和目标以及研究方法等。

第二章:相关技术和理论研究介绍嵌入式门禁系统的相关技术和理论背景,包括嵌入式技术、门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

基于FPGA硬件设计和仿真方法探索与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FPGA硬件设计和仿真方法探索与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FPGA硬件设计和仿真方法探索与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FPGA是一种可编程逻辑器件,它可以通过配置其内部的可编程逻辑单元,实现任何数字电路的功能。

因此,FPGA通常被用于数字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实现。

随着FPGA技术的发展和进步,FPGA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工具,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硬件设计、信号处理、图像处理、通信系统等领域。

本课题基于FPGA硬件设计和仿真方法,探索研究数字电路的设计和实现。

本课题通过研究FPGA的内部结构和原理,掌握FPGA的硬件设计和仿真方法,实现数字电路的设计和实现。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 FPGA的内部结构和原理的研究。

2. FPGA的硬件设计和仿真方法的探索和研究。

3. 数字电路的设计和实现。

二、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FPGA的硬件设计和仿真方法,探索数字电路的设计和实现,达到以下目的:1. 掌握FPGA的内部结构和原理,深入了解FPGA的工作原理。

2. 了解FPGA的硬件设计和仿真方法,提高数字电路设计和仿真的效率。

3. 实现数字电路的设计和实现,研究其在计算机硬件设计、信号处理、图像处理、通信系统等领域的应用。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3.1 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FPGA的内部结构和原理、FPGA的硬件设计和仿真方法探索和研究以及数字电路的设计和实现。

1. FPGA的内部结构和原理的研究(1)FPGA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FPGA的逻辑单元和寄存器的结构和功能。

(3)FPGA的编程方式和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2. FPGA的硬件设计和仿真方法的探索和研究(1)FPGA硬件设计开发工具的使用。

(2)FPGA硬件仿真开发工具的使用。

(3)FPGA的RTL设计和Verilog语言的掌握。

3. 数字电路的设计和实现(1)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和数电基础知识。

(2)数字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流程。

(3)数字电路的实现和调试方法。

3.2 研究方法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资料查阅和实验研究。

智能电饭煲的硬件和软件设计的开题报告

智能电饭煲的硬件和软件设计的开题报告

智能电饭煲的硬件和软件设计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家电产品已经从简单的工具逐渐升级到智能化的产品,一款智能电饭煲自然也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电饭煲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家居用品,而智能电饭煲不仅具备传统电饭煲的功能,还加入了智能控制、自动保温等功能,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适。

本项目的目标是设计一款基于微控制器控制的智能电饭煲。

具体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

硬件设计主要是电路设计和电饭煲壳体设计,而软件设计主要是控制程序的设计。

二、项目内容(一)硬件设计1.电路设计智能电饭煲的电路设计包括电源电路和控制电路。

电源电路主要是负责提供电饭煲所需的电源,而控制电路主要是负责控制电饭煲的各种功能。

电路设计的主要任务是选择适合智能电饭煲的元器件,为智能电饭煲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源和精确控制的线路。

2.电饭煲壳体设计智能电饭煲的外观设计需要结合实用性和美观性,同时也需要考虑到生产成本。

设计要素包括电饭煲壳体材料、外观设计、人机交互界面等。

(二)软件设计1.控制程序设计控制程序的设计是智能电饭煲最核心的部分。

本项目将采用微控制器控制,主控芯片采用STM32,程序工具采用Keil。

2.界面设计本项目还需要设计智能电饭煲的人机交互界面,使得用户可以通过电饭煲上的显示屏和按键与电饭煲进行交互。

三、预期成果本项目的预期成果是一款完整的智能电饭煲,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它能够稳定的运行,并支持多种功能,并可以提供方便易用的交互界面。

四、可行性分析本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主要从技术可行性和市场可行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技术可行性方面,本项目基于STM32作为主控芯片,采用Keil作为开发工具,可以保证项目的技术可行性。

市场可行性方面,由于家用电饭煲已经成为生活必需品之一,而智能电饭煲可以提供更多的便利和舒适度,且智能电饭煲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因此,本项目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五、研究方法本项目主要采用文献调查、实验研究、模型推导等方法,为实现智能电饭煲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提供支持。

硬件设计开题报告

硬件设计开题报告

硬件设计开题报告硬件设计开题报告引言:在当今科技发展的时代,硬件设计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从智能手机到电脑,从家电到汽车,硬件设计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着产品的竞争力和用户体验。

本文将探讨硬件设计的重要性、研究目标和方法,并介绍一个具体的硬件设计项目。

一、硬件设计的重要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硬件设计在各个领域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无论是消费电子产品还是工业设备,都需要经过精心的硬件设计才能实现高性能和稳定的运行。

良好的硬件设计可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易用性,增加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二、研究目标本次硬件设计项目的目标是设计一个智能家居控制器。

随着智能家居的兴起,人们对于家居设备的控制需求也越来越高。

该控制器将能够通过Wi-Fi或蓝牙与各种家居设备进行通信,实现远程控制和自动化操作。

通过该控制器,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或语音命令控制家中的灯光、温度、安防等设备。

三、研究方法为了实现智能家居控制器的设计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硬件选型:通过调研市场上的各种硬件设备,选择适合本项目的处理器、传感器、通信模块等关键组件。

考虑到成本、功耗和性能等因素,我们将进行综合评估并做出最佳选择。

2. 电路设计:基于所选硬件组件,我们将进行电路设计。

这包括原理图设计、PCB布局和布线。

我们将确保电路设计达到可靠性、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的要求。

3. 软件开发:硬件设计离不开软件的支持。

我们将开发嵌入式软件来实现控制器的功能。

这包括编写驱动程序、通信协议和用户界面等。

我们将采用现代化的软件开发工具和方法,以确保软件的质量和可维护性。

4. 测试和验证:在硬件设计完成后,我们将进行各种测试和验证。

这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可靠性测试等。

我们将使用专业的测试设备和方法来评估控制器的性能和稳定性。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次硬件设计项目,我们预期能够设计出一个功能完善、性能优越的智能家居控制器。

该控制器将具备以下特点:1. 多种通信方式:支持Wi-Fi和蓝牙等通信方式,以便用户可以方便地使用手机或其他智能设备进行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C5409系列DSP的笔迹识别系统硬件课程设计实验开题报告
课题:基于TI C5409系列DSP的笔
迹识别系统
班级:通信工程0901
作者:李涛郭强贺睿
~
学号:U1 U2 U9
指导老师:汪小燕
课设评价:
课设成绩:
,
本系统为一基于DSP微处理器的嵌入式系统,属信号处理领域。

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检测屏幕上的一组笔划信号
从笔划输入提取有效信息
识别笔划信息的特征
~
系统技术特征是DSP处理器、内外存、总线、触屏、端口与PCB板。

由DSP统一协调器件之间的关系,总线连接各器件传递信息,PCB承载所有器件。

系统可用于通过笔迹识别鉴别身份。

为保密要求,可以做成需要密码的形式。

四、系统
"
框图
此项目的关键技术就是笔迹识别算法。

其一般流程如下图所示:
五、关键
技术及
实施方

实施方案
I 观测输入
通过定时读取屏幕状态或利用中断的方式能够观测输入笔迹,规定两笔之间的最大时间间隔
以避免停顿后丢失笔划的现象;规定最大写入点数以避免内存溢出。

II 预处理
#
预处理包括归一化与去噪。

其中去噪声算法可以采用线性滤波算法与非线性滤波算法;归一
化算法可采用水平垂直方向上的投影法。

III 特征提取与匹配
特征提取与匹配方法较多,可以先选用一种方法,以后为提高精度再逐步增加算法。

从大类
上来分由易到难主要有三类:
①基于纹理的笔迹鉴别方法;
②基于频谱的笔迹识别算法;
③基于汉字骨架的笔迹识别算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