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数据库的存储结构
(第二讲)数据库(第二章: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类型 char(10) char(10) char(2) Int char(4) 学号,主码 姓名:字符类型
说明
性别:只能为男或女 年龄:整形 所在专业编号,外码,参照专业表
4. 选课表(XK_Tab):记录学生的选课结果,对于任意一门课,每 个学生一年最多只能选一次,因此用课程编号、学号和年份联合作为 选课表的主码。选课表通过学号参照学生表,通过课程编号参照课程 表。
2. 课程表(KC_Tab):存放多门课程,主码为课程编号。
表2-4 课程表(KC_Tab)
列名 KC_Id KC_Name KC_KC_Id KC_Point
类型 char(4) char(50) char(4) Float
说明 课程编号,主码 课程名称 先修课课程编号 课程的学分
3. 学生表(XS_Tab):记录学生的基本信息,主码为学号,通过专业 编号参照专业表。
2.3 关系模型规范化
关系模型规范化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存储异常,减少数据冗余, 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存储效率。 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是要满足一定的规范化要求的。对于不 同规范化程度,可以使用“范式”来衡量。满足最低要求的为I范 式。。在I范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一些要求的为II范式,以次 类推。一般情况下,在实践中关系模式满足3范式就基本可以。
元素的每一个值 di 叫作一个分量。关系模型中要求每一 个分量必须属于某种基本数据类型,如整形或字符串型。
关系:笛卡尔积的子集就是一个关系。
R( D1 , D2 ,, Dn )
这里R表示关系的名字,n是关系的目或度。
例: 我们给出如下三个域: D1 =导师集合。导师={王新,赵阳} D2=专业集合。专业={计算机,通信} D3=学生集合。学生={(张三,101),(李四,201)} 则笛卡尔积为: D1XD2XD3={(王新,计算机,张三,101), (王新,计算机,李四,201),
oracle 数据库物理结构
数据文件和表空间有着密切的关系,Oracle 数据 库至少要包含一个数据文件,并且数据文件是表 空间的物理组成元素,一个表空间可以包含多个 数据文件,并且每个数据文件只能惟一地属于某 个表空间。 关于“表空间”在后面会给大家详细介绍。
但如果执行介质恢复(例如数据文件意外丢失) ,则必须要用到归档日志。归档日志是非活 动重做日志的备份,数据库只有处于 ARCHIVELOG 模式时才会生成归档日志,并且 每次日志切换都会生成归档日志。
如图所示:
假定数据库只包含两个日志组,并且处于 ARCHIVELOG 模式。初始阶段LGWR 会将事务 变化写入到日志组一,当日志组一写满之后 ,LGWR 会将事务变化写入到日志组二中, 并且会促使ARCn 进程将日志组一的内容保存 到归档日志中,依此类推。
2.6.1 连接和建立会话
当客户应用需要执行SQL 语句时,首先要建立用户进程 ,同时在服务器端会自动为该用户进程派生一个新的 服务进程。默认情况下,用户进程与服务器进程是一 一对应的关系。 当客户端运行SQL 语句时,用户进程会通过网络将该 SQL 语句发送到对应的服务进程,并且由服务进程执行 该SQL 语句,服务器进程在执行了SQL 语句之后,会将 SQL 语句的结果通过网络返回到用户进程。
2.5.3 区(Extents)
数据区间简称为区,区是为段分配空间的逻辑单位 ,Oracle 在分配空间时,并不是以块为单位进行的 ,而是将多个连续的块一次性的分配给数据库对象 。这些连续的块在回收存储
空间时,也一起回收。这些连续的数据块就是数据 区间。 当创建一个数据库对象时,Oracle为这些对象创建一 个段,并分配初始区。当段中的初始区的存储空间 使用完毕后,Oracle会为段自动分配新的区,每个区 的大小不要求相同
数据库的结构层次
数据库的结构层次一、概述数据库是指存储、管理和组织数据的系统,它用于有效地存储和检索数据。
在数据库中,数据以结构化的方式进行组织和存储,以便用户可以方便地访问和管理数据。
数据库的结构层次是指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组织和管理方式按照一定的层次结构进行划分和管理。
本文将从底层到顶层,介绍数据库的结构层次。
二、物理层物理层是数据库结构的最底层,它定义了数据在物理存储介质上的存储方式和组织结构。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是将逻辑层的数据映射到磁盘上,并提供数据的存储和访问接口。
在物理层中,数据以文件和页的形式进行存储,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文件系统来管理这些文件和页。
三、存储层存储层是数据库结构的中间层,它定义了数据在内存中的存储方式和组织结构。
存储层的主要任务是将物理层的数据加载到内存中,并提供数据的读写接口。
在存储层中,数据以数据块的形式进行存储,每个数据块包含一定数量的数据记录。
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缓冲区管理器来管理这些数据块,以提高数据的访问效率。
四、逻辑层逻辑层是数据库结构的中间层,它定义了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组织方式。
逻辑层的主要任务是将存储层的数据组织成表、视图、索引等逻辑结构,并提供数据的查询和操作接口。
在逻辑层中,数据以表的形式进行组织,表由多个字段组成,每个字段存储一个数据项。
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查询处理器来解析和执行用户的查询请求,以获取所需的数据。
五、模式层模式层是数据库结构的中间层,它定义了数据的整体结构和组织方式。
模式层的主要任务是将逻辑层的数据组织成模式,模式是数据库的逻辑结构的描述,它定义了表、视图、索引等逻辑结构之间的关系。
在模式层中,数据以模式的形式进行组织,模式包含了数据库的所有表、视图、索引等逻辑结构的定义。
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字典来管理和维护模式的信息。
六、外部层外部层是数据库结构的最顶层,它定义了用户对数据库的视图和访问权限。
外部层的主要任务是将模式层的数据组织成用户的视图,视图是用户对数据库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第二章 数据块、区段和段(Oracle概念中译本)
第二章数据块、区段和段2、数据块、区段和段这一章描述了Oracle数据库服务器中逻辑存储结构的本质和相互关系。
本章包含下列内容◆ 介绍数据段、区段和段◆ 数据块概述◆ 区段概述◆ 段概述介绍数据块、区段和段Oracle为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分配逻辑数据库空间。
数据库空间的分配单位是数据块、区段和段。
图2-1显示了这些数据结构之间的关系:图 2-1 段、区段、数据块的关系Oracle保存数据的最小颗粒是数据块(也叫逻辑块、Oracle块或页)。
一个数据块对应于磁盘上特定数量的物理数据库空间。
逻辑数据库空间的下一个层次是区段。
一个区段是特定数目的连续数据块,用来保存特定类型的信息。
区段之上的逻辑数据库存储层次叫段。
段是一系列的区段,每个区段都分配为一个特定的数据结构,段中所有的区段都保存在同一个表空间上。
例如,每个表的数据都保存在它自己的数据段中,但每个索引数据都保存在索引段中。
如果表或者索引被分区,每个分区都保存在它自己的段中。
Oracle为段分配空间的单位是区段。
当一个段中现有的区段充满时,Oracle为这个段分配另一个区段。
因为区段是按需分配的,段中的区段可能在磁盘上并不连续。
一个段或它的所有区段都保存在一个表空间上。
在一个表空间内,一个段可以包含来自多个数据文件的区段;就是说,段可以跨数据文件。
虽然如此,每个区段只能来自于一个数据文件。
虽然你可以分配额外的区段,但它的数据块是单独分配的。
如果你为一个特定的实例分配一个区段,块会立刻分配到可用列表中。
如果一个特定的实例没有分配区段,当高水位线移动时,会自动分配数据块。
高水位线是段中可用空间和不可用空间的界线。
数据块概述Oracle管理数据库的数据文件的存储空间的分配单位叫数据块。
数据块是数据库使用的最小数据单位。
相比之下,在物理的操作系统层次上,所有数据都保存为字节。
每个操作系统都有一个块大小。
Oracle访问数据是按Oracle数据块的倍数,不是操作系统块的倍数。
数据库的存储结构
第五章数据库的存储结构5.1数据库存储介质的特点●内存容量低(一般只有几百M,最多一两个G),价格高,速度快,数据易丢失(掉电、当机等)。
一般做DBMS(或CPU)和DB之间的数据缓冲区。
实时/内存数据库系统中使用内存存放实时数据。
●硬盘容量高(一般有几十G,多到一两百G),价格中,速度较快,数据不易丢失(除非物理性损坏)。
一般做用来存放DB。
实时/内存数据库系统中使用硬盘存放历史数据库。
●移动硬盘(USB接口)容量高(一般有几十G),价格中,速度较快,数据不易丢失(除非物理性损坏)。
一般做用来做备份。
●光盘容量低(一般650M/片,但光盘可在线更换,海量),价格低,速度中,数据不易丢失(除非物理性损坏)。
一般做用来做备份。
●磁盘(软盘)容量低(一般有几M,优盘多到一两百M),价格中,速度较慢,数据不易丢失(除非物理性损坏)。
一般数据库不使用磁盘。
●磁带容量低(但可在线更换,海量),价格低,速度最慢,且要按顺序存取,数据不易丢失(除非物理性损坏)。
一般做用来做备份。
按速度从高到低:内存、硬盘、USB盘(移动硬盘和优盘)、光盘、软盘、磁带。
按在线容量从大到小:硬盘、移动硬盘、内存、光盘、磁带、优盘、软盘。
物理块:512byte/1K/2K/4K/8K原因:(1)减少I/O的次数;(2)减少间隙的数目,提高硬盘空间的利用率。
ORACLE逻辑块与物理块(init.ora中db_block_size定义逻辑块大小)缓冲块和缓冲区(即SGA中的Data Buffer Cache)延迟写(delayed write)技术/预取(Prefetching)技术(ORACLE中由DBWR进程完成数据的读写)5.2记录的存储结构5.2.1 记录的物理表示1.Positional Technique2.Relational Technique3.Counting Technique5.2.2 记录在物理块上的分配不跨块组织(unspanned organization)跨块组织(spanned organization)5.2.3 物理块在磁盘上的分配1.连续分配法(continuous allocation)2.链接分配法(linked allocation)3.簇集分配法(Clustered Allocation)4.索引分配法(Indexed Allocation)5.2.4 数据压缩技术1.消零或空格符法(null suppression)如:#5表示5个空格,@6表示6个零等。
第二章 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
第二章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将需求分析得到的用户需求抽象为信息结构(即概念模型)的过程就是概念结构设计。
它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步骤。
本章主要介绍以下内容:•数据模型。
•概念模型。
•概念结构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第一节数据模型一、数据数据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也是数据模型的基本元素。
1.数据在数据库中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是存储的基本对象。
计算机是人们解决问题的辅助工具,而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对问题存在条件及环境参数的正确描述,在现实世界中人们可以直接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世界,为了把这些描述传达给计算机,就要将其抽象为机器世界所能识别的形式。
例如,我们在现实世界中用以下语言来描述一块主板:编号为0001的产品为“技嘉主板”,其型号为GA-8IPE1000-G,前端总线800MHz。
如果将其转换为机器世界中数据的一种形式则为:0001,技嘉主板,GA-8IPE1000-G,800MHz。
因此从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到机器世界中的符号记录形式的数据,还需要一定的转换工作。
2.数据描述在数据库设计的不同阶段都需要对数据进行不同程度的描述。
在从现实世界到计算机世界的转换过程中,经历了概念层描述、逻辑层描述及存储介质层描述三个阶段。
在数据库的概念设计中,数据描述体现为“实体”、“实体集”、“属性”等形式,用来描述数据库的概念层次;在数据库的逻辑设计中,数据描述体现为“字段”、“记录”、“文件”、“关键码”等形式,用来描述数据库的逻辑层次;在数据库的具体物理实现中,数据描述体现为“位”、“字节”、“字”、“块”、“桶”、“卷”等形式,用来描述数据库的物理存储介质层次。
二、数据模型模型是对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对象、过程等客观系统中感兴趣的内容的模拟和抽象表达。
如一座大楼模型、一架飞机模型就是对实际大楼、飞机的模拟和抽象表达,人们从模型可以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
数据模型也是一种模型,它是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
数据模型一般应满足三个要求:一是能比较真实地模拟现实世界;二是容易被人们理解;三是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
数据库的存储原理
数据库的存储原理数据库的存储原理是指将数据按照特定的结构和组织方式存储在存储介质上的一种方法。
不同类型的数据库可能会使用不同的存储原理,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数据库存储原理。
1. 层次存储原理:层次存储原理是最早的数据库存储结构之一,它将数据组织成一棵层次树的结构。
这种存储原理通过建立父子关系(一对多关系)来描述数据之间的关系。
优点是操作简单高效,但是数据的层次结构是静态的且存在冗余。
2. 网状存储原理:网状存储原理是一种比层次存储原理更加灵活的存储结构,它允许任意两个数据项之间建立联系。
这种存储原理通过指针相互关联,形成复杂的网状结构。
优点是能够灵活地表达数据之间的关系,但是存取效率较低,维护复杂。
3. 关系存储原理:关系存储原理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数据库存储结构,它将数据组织成以表为基础的关系型结构。
这种存储原理通过使用行和列的结构来表示数据实体和属性,并利用关系代数对数据进行操作。
优点是结构清晰简洁,查询效率较高,但是关系型数据库的规范化设计对数据的冗余和一致性有一定要求。
4. 面向对象存储原理:面向对象存储原理是一种将数据封装为对象的存储结构。
这种存储原理通过将数据和操作封装为对象,支持继承、多态等面向对象特性。
优点是能够更好地反映现实世界的复杂关系,但是面向对象数据库的性能和成本相对较高。
5. NoSQL存储原理:NoSQL存储原理是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存储结构,它强调高可扩展性、高性能和灵活的数据模型。
这种存储原理可以使用键值对、文档、列族、图等不同的数据模型来存储数据。
优点是能够应对大规模和分布式环境下的数据处理需求,但是灵活性较强的数据模型可能导致数据一致性和查询复杂性的问题。
这些存储原理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开发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存储原理来建立和管理数据库。
第二章 数据结构与数据库技术
机械CAD/CAM
三、栈和队列 (一)栈 栈 (stack) 是限制线性表中元素的插入和删除只能在线性表 的同一端进行的一种特殊线性表。允许插入和删除的一端, 为变化的一端,称为栈顶 (Top) ,另一端为固定的一端,称 为栈底(Bottom)。 根据栈的定义可知,最先放入栈中元素在栈底,最后放入的 元素在栈顶,而删除元素刚好相反,最后放入的元素最先删 除,最先放入的元素最后删除。
机械CAD/CAM
3.数据结构(data structure) 是按某种逻辑结构组织起来,按一定的存储表示方式把 组织好的数据存储到计算机中,并对之定义一系列操作运算 的数据的集合。 具体来说,数据结构包含三个方面内容,即数据的逻辑 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物理结构)和对数据所施加的运算。 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和对数据所施加的运 算三个方面的关系: (1)数据的逻辑结构独立于计算机,是数据本身所固有的。 (2)存储结构是逻辑结构在计算机存储器中的映像,必须 依赖于计算机。 (3)运算是指所施加的一组操作总称。运算的定义直接依 赖于逻辑结构,但运算的实现必依赖于存储结构。
机械CAD/CAM
存储地址
内存排列
位置序号 0 1 2 … i … n … maxlen-1
b b+d … b+(i-1)×d „ b+(n-1)×d
a1 a2 … ai … an …
图 顺序存储结构示意图 2-2 顺序存储结构示意图
机械CAD/CAM
(二)线性表的物理结构-顺序存储结构实现的运算 存储 读取 修改 { int j; for(j=L.len;j>=i;j--)
什么是数据库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
什么是数据库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
数据库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
一、数据库物理结构:
1、数据文件:用来存放数据的文件,是数据库的核心部分;
2、索引:用来加快检索和排序的结构,以某个或者多个特定的数据列为关键字;
3、字典表:数据库的描述,存放表定义信息、索引定义信息、登录用户信息等;
4、日志文件:用来记录数据库发生的事件,比如创建新表、修改表结构等;
5、控制文件:控制数据库恢复操作,存放当前数据库的状态信息。
二、数据库存储方式:
1、%行存储方式:存储一行记录在一个块内,每一行包括一个字段;
2、集体存储方式:根据所查找的数据类型,将数据按照索引键组织存储;
3、哈希存储方式:将数据以哈希方式存放,用一个固定大小的独立块存储;
4、树存储方式:采用树形结构存储,将相关的数据组织为一个树的枝叶;
5、网络存储方式:采用基于记录指针网络模型,把可能关联的数据都归类到一个网络中。
《数据结构》课件
第二章 线性表
1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
2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使用数组来存储元素,
可以快速随机访问元素。
3
线性表的常见操作
4
线性表支持常见的操作,包括插入、删除、 查找等,可以灵活地操作其中的元素。
线性表的定义和实现
线性表是一种数据结构,它包含一组有序的 元素,可以通过数组和链表来实现。
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
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使用链表来存储元素, 支持动态扩展和插入删除操作。
第三章 栈与队列
栈的定义和实现
栈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只能在一 端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遵循后进 先出的原则。
队列的定义和实现
队列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只能在 一端进行插入操作,在另一端进行 删除操作,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栈和队列的应用场景和操作
哈希表是一种高效的查找数据结构, 通过哈希函数将关键字映射到数组 中,实现快速查找。
排序算法包括冒泡排序、插入排序 和快速排序等,可以根据数据规模 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算法。
结语
数据结构的学习心得 总结
学习数据结构需要掌握基本概念 和常见操作,通过实践和练习加 深理解和熟练度。
下一步学习计划的安 排
在掌握基本数据结构的基础上, 可以进一步学习高级数据结构和 算法,提升编程技能。
相关学习资源推荐
推荐一些经典的数据结构教材和 在线学习资源,如《算法导论》 和LeetCode等。
栈和队列在计算机科学中有许多应 用,如函数调用、表达式求值和作 业调度等。
第四章 树与二叉树
树的定义和性质
树是由节点和边组成的一种非线性数据结构,每个 节点可以有多个子节点。
二叉树的遍历方式
二叉树的遍历方式包括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 遍历,可以按不同顺序输出节点的值。
试述数据库物理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试述数据库物理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数据库物理设计是数据库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如何将逻辑设计转化为物理存储和管理的实现。
具体而言,数据库物理设计包括以下内容和步骤:
1. 数据库的存储结构设计: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包括数据表、索引、视图、存储过程等,需要设计它们的物理存储结构,包括数据的存放方式、存储格式、数据组织方式等。
2. 数据库的分区与存储策略设计:为了提高数据库的性能,需
要对数据进行分区存储,可以根据数据的访问频率、访问方式等因素进行分区,同时需要制定存储策略,如数据备份、恢复、压缩等。
3. 数据库的安全设计:数据库需要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包括对
数据进行加密、身份验证、访问控制等,需要设计安全策略和措施,确保数据不被非法访问和篡改。
4. 数据库的性能优化设计:数据库的性能优化是数据库物理设
计的一个重要方面,需要考虑到查询性能、并发性能、事务处理性能等因素,设计相应的优化方案。
5. 数据库的容错与可用性设计:当数据库出现故障时,需要设
计容错和恢复策略,以保证数据库的可用性和数据完整性,如数据备份、故障转移、自动恢复等。
以上是数据库物理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步骤,通过合理的物理设计,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安全性和可用性,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数据库试题及答案
数据库章节试题及答案第二章-关系数据库理论一.名词解释:1.关系的数学定义:笛卡尔积D 1×D 2×…×Dn 的子集叫做在域D 1,D 2,…,Dn 上的关系,用R (D 1,D 2,…,Dn )表示。
2.关系模式:关系模式是对关系结构的描述和定义,表示为:R (U ,D ,DOM ,F )。
其中,R 为关系名,U 为该关系的属性名集合,D 为U 中属性的域,DOM 为属性向域的映像集合,F 为属性间数据的依赖关系集合。
简记为:R(U)=R(A1,A2,…An)3.候选码和主码:关系中的某一属性组的值能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则称该属性组为候选码,可有多个。
主码属于候选码,1个关系只能有一个。
4、主属性和非主属性:候选码的所有属性;不包含在任何候选码中的属性,因此也理解为非码属性。
6、关系代数:一种抽象的查询语言,采用关系运算来表达查询,是支持关系数据库理论的数学工具。
关系代数的运算对象、运算结果都是关系。
7、元组关系演算:以元组变量作为谓词变元的基本对象的关系演算,典型语言是:ALP HA 语言。
ALPHA 语言语句基本格式如下:操作语句 工作空间名(表达式):操作条件8、域关系演算:以域变量作为谓词变元的基本对象的关系演算方法。
典型:QBE.二、试述关系数据语言的特点和分类。
三.试述等值连接与自然连接的区别和联系。
答:(1)等值连接:比较运算符θ为“=”的连接运算,其结果是从笛卡儿积R ×S 中选取A 、B 属性值相等的那些元组。
(2)自然连接:一种特殊的等值连接,要求将等值连接结果中重复的属性去掉。
四、设教学数据库TeachingData 中有3个基本表。
学生表 S(SNO,SNAME,SEX,CLASS)选课表 SC(SNO,CNO,SCORE)课程表 C(CNO,CNAME,TEACHER)试写出下列查询语句的关系代数表达式。
(1)查询老师"张三"所授课程的课程号和课程名(CNO,CNAME)。
数据结构简答题
数据结构简答题第⼀章绪论1、数据结构是⼀门研究什么的学科?数据结构是⼀门研究⾮数值计算的程序设计问题中,计算机操作对象及对象间的关系和施加于对象的操作等的学科。
2、数据存储结构有哪⼏种类型?存储结构可分为顺序存储、链式存储、索引存储和散列存储。
3、数据逻辑结构包括哪⼏种类型?逻辑结构包括线性结构和⾮线性结构。
更细分的话可以说,逻辑结构包括集合、线性结构(线性表、栈、队列等)、树形结构和⽹状结构。
4、数据结构与数据类型有什么区别?答:数据结构这⼀术语有两种含义,⼀是作为⼀门课的名称,⼆是作为⼀个科学的概念,⽬前尚⽆公认定义,⼀般认为,数据结构包括三个⽅⾯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数据的运算。
⽽数据类型是值的集合和操作的集合,可以看做是已实现了的数据结构,后者是前者的⼀种简化情况。
5、数据类型和抽象数据类型是如何定义的?⼆者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抽象数据类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使⽤抽象数据类型的主要好处是什么?数据类型和抽象数据类型是如何定义的?⼆者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抽象数据类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使⽤抽象数据类型的主要好处是什么?答:数据类型是程序设计语⾔中的⼀个概念,数据类型是值的集合和操作的集合,可以看做是已实现了的数据结构抽象数据类型指⼀个数学模型及定义在该模型上的⼀组操作。
抽象的意义在于数据类型的数学抽象特性。
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仅取决于它的逻辑特性,⽽与其在计算机内部如何表⽰与实现⽆关。
⽆论其内部如何变化。
只要它的数学特性不变就不影响它的外部使⽤。
抽象数据类型和数据类型实质上是⼀个概念,但是抽象数据类型的范围更⼴,它已不再局限于机器已定义和实现的数据类型,还包括⽤户在设计软件系统时⾃⾏定义的数据类型。
使⽤抽象数据类型定义的软件模块含定义,表⽰和实现三部分,封装在⼀起,对⽤户透明(提供接⼝),⽽不必了解实现细节。
6、名词解释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在计算机科学中指所有能输⼊到计算机并能被计算机程序处理的符号总称。
列举常见的数据存储结构
列举常见的数据存储结构
常见的数据存储结构有:
1.顺序存储结构:数据元素在存储器中按顺序依次存放,每个数据元素占用一段连续的存储单元。
顺序存储结构的特点是逻辑上相邻的数据元素在物理位置上也相邻。
2.链式存储结构:数据元素在存储器中不是依次存放,而是由每个结点中的指针来相互连接。
链式存储结构的特点是逻辑上相邻的数据元素在物理位置上不一定相邻。
3.索引存储结构:除建立存储结点信息外,还建立附加的索引表来标识结点的地址。
索引存储结构的特点是数据元素的存储位置与关键码之间建立确定对应关系。
4.散列存储结构:根据数据元素的键值直接计算出该数据元素的存储地址。
散列存储结构的特点是数据的查找速度快,但可能会存在冲突,即不同的键值可能映射到同一地址。
以上是常见的数据存储结构,每种存储结构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存储结构。
数据库课后习题(第一至四章)
第一章1.1 名词解释(1) DB:即数据库(Database),是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DB能为各种用户共享,具有最小冗余度,数据间联系密切,而又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2) DBMS:即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的建立、查询、更新及各种数据控制。
DBMS总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可以分为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面向对象型DBMS。
(3) DBS:即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即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
(4) 1:1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的每个实体最多只能和实体集E2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那么实体集E1对E2的联系称为“一对一联系”,记为“1:1”。
(5) 1: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而E2中每个实体至多和E1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那么E1对E2的联系是“一对多联系”,记为“1:N”。
(6) M: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那么E1对E2的联系是“多对多联系”,记为“M:N”。
(7) 数据模型: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
在数据库技术中,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类型间联系的模型称为“数据模型”。
它可分为两种类型:概念数据模型和结构数据模型。
(8) 概念数据模型:是独门于计算机系统的模型,完全不涉及信息在系统中的表示,只是用来描述某个特定组织所关心的信息结构。
(9) 结构数据模型:是直接面向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现实世界的第二层抽象。
这类模型涉及到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所以称为“结构数据模型”。
结构数据模型应包含: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完整性约束三部分。
数据库的存储结构
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最常见的数据库存储结构有以下几种:1.关系型数据库存储结构:关系型数据库采用表的形式来存储数据。
每个表由多个列组成,每一行称为一个记录。
关系型数据库的存储结构主要包括数据文件、索引文件和日志文件。
-数据文件:用于存储表的数据,通常是以页为单位进行管理。
数据文件会根据表的大小进行动态扩展或收缩,以适应数据的增长或删除操作。
-索引文件:用于加快数据的检索速度。
索引文件是基于其中一列或多个列的值进行排序和组织的,可以通过索引文件快速定位到需要的数据记录。
-日志文件:用于记录数据库的操作历史,包括事务的提交和回滚操作。
日志文件的作用是保证数据库的一致性和可恢复性。
2.非关系型数据库存储结构:非关系型数据库(NoSQL)采用不同的存储结构来存储数据,其存储结构更加灵活和自由。
常见的非关系型数据库存储结构有键值存储、文档存储、列存储和图存储。
-键值存储:将数据存储为键值对的形式,每个键对应一个值。
键值存储具有高性能和扩展性,适用于快速查询和存储简单结构的数据。
-文档存储:将数据以文档的形式进行存储,通常使用JSON或XML格式。
文档存储适用于存储结构复杂的数据,并支持灵活的查询和索引。
-列存储:将数据以列的形式进行存储,每一列存储一个属性的所有数据。
列存储适用于需要快速查询指定属性的数据,且支持高效的数据压缩。
-图存储:将数据以节点和边的形式进行存储,用于表示实体和实体之间的关系。
图存储适用于存储具有复杂关系的数据,并支持高效的图遍历和路径查询。
3.内存数据库存储结构:内存数据库将数据存储在内存中,以提高数据的访问速度。
内存数据库的存储结构通常基于哈希表或跳表实现。
-哈希表:将数据存储在一个由哈希函数进行散列操作后得到的地址空间中。
哈希表具有快速的插入和查找速度,适用于存储大量数据,并支持高并发操作。
-跳表:将数据按照一定的顺序存储在多层链表中,每一层链表都是下一层链表的子集。
跳表通过快速定位到需要的数据,从而实现快速的查询和插入操作。
数据库存储的说明书
数据库存储的说明书字数:1500字一、引言数据库是一种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的系统。
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数据库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说明书将详细介绍数据库存储的基本概念、技术原理以及应用场景。
二、数据库存储的基本概念1. 数据库概述数据库是按一定数据模型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系统。
它通过将数据进行结构化存储,实现数据的高效访问和管理。
2. 数据库存储结构数据库存储通常由数据文件和索引文件组成。
数据文件用于存储实际的数据记录,索引文件则用于加速数据的检索。
3. 数据库存储引擎数据库存储引擎是对存储结构进行管理和操作的软件模块。
常见的数据库存储引擎包括InnoDB、MyISAM等,每种引擎都有其特定的优缺点。
三、数据库存储的技术原理1. 存储结构设计数据库存储结构设计是指如何将数据组织成更高效的存储形式。
常用的存储结构包括B树、哈希表等,不同的结构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2. 数据存储与读取数据库将数据存储在磁盘上,并通过读取磁盘上的数据文件实现数据的访问。
读取操作通常采用随机访问方式,以确保数据的高效检索。
3. 数据库缓存管理数据库缓存管理是指将磁盘上的数据加载到内存中,并通过缓存提高数据的访问速度。
通过合理管理缓存大小和替换策略,可以有效减少磁盘IO次数,提升数据库性能。
四、数据库存储的应用场景1. 企业管理系统数据库在企业管理系统中被广泛应用,如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
它们通过数据库存储实现对企业数据的统一管理和高效访问。
2. 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平台需要存储大量的商品信息、用户信息等数据。
数据库存储能够提供高效的数据管理和检索功能,满足电子商务平台的需求。
3. 大数据应用大数据应用中,数据库存储可以将海量的数据进行结构化的存储和管理。
通过数据库的分布式存储和并行处理,可以实现大规模数据的高效存取和分析。
五、结论数据库存储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说明书对数据库存储的基本概念、技术原理以及应用场景进行了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据库存储技术。
数据库的存储结构
数据库的存储结构
一、字段层:
字段层是数据库存储结构中的最基本层,在该层中,定义了一组有关信息的字段,例如一个学生信息表,字段可能包括: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等。
这些字段是数据库中用来保存和处理信息的最基本层次。
二、文件层:
文件层是数据库存储结构中的第二层,通过将字段按照分类存放,形成一个文件,每个文件都是由一组字段组成的。
例如在一个学生信息数据库中,可以有一个学生文件,该文件可以包含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字段;另外还可以有一个班级文件,该文件可以包含班级名称、班主任姓名等字段。
三、数据库层:
数据库层是数据库存储结构的第三层,它是由文件层中形成的文件组成的,每个文件中存放的是一组特定的字段,这些字段构成了数据库中各个文件中的有关信息。
在一个学生信息数据库中,可以创建一个数据库,该数据库可以包含学生文件、班级文件等文件,每个文件中的字段可以构成该数据库中的有关信息。
四、集成层:。
《数据库的存储结构》课件
通过优化查询语句,减少数 据检索量,提高查询效率。
1
索引优化
合理使用索引,加速数据检 索速度,减少数据库的I/O操
作。
分区优化
将大表分成小表,提高查询 和管理效率。
并行处理优化
通过多线程或多进程方式, 同时处理多个查询请求,提 高数据库的整体性能。
数据库的安全保护
用户权限管理
对不同用户设置不同的权 限级别,限制对数据的访 问和修改。
数据库的作用
数据库是信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主要用于存储、检索、更新和管理大 量数据,满足各种应用的需求。
数据库的类型
关系型数据库
基于关系模型的数据库,通过表 和列来组织数据,使用SQL语言 进行数据操作。
非关系型数据库
不基于关系模型的数据库,如键 值存储、文档存储、列存储等, 具有灵活的数据模型和可伸缩性 。
非关系型数据库的设计原则
面向数据类型设计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如字符 串、整数、日期等。
数据冗余最小化
通过合理的数据结构设计,减少数据冗余, 提高数据一致性和可靠性。
数据分区
将数据按照一定规则分区存储,提高数据访 问效率和可扩展性。
数据副本
设置数据副本,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容错性 。
非关系型数据库的管理和维护
增量备份与全量备份
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备份方式, 全量备份完整覆盖数据,增量备 份只备份发生变动的部分。
恢复方法
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快 速恢复到正常状态,减少损失 。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数据库的存储结构》ppt课件
目录
• 数据库概述 • 数据库的存储结构 • 关系型数据库 • 非关系型数据库 • 数据库的优化和安全
数据库中的数据存储与检索技术
数据库中的数据存储与检索技术数据库中是存放和组织数据的关键组件,数据存储和检索技术是数据库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数据存储主要涉及数据的存储结构和存储方式,而数据检索技术涉及如何高效地在数据库中查询和访问存储的数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数据库中的数据存储和检索技术。
1. 数据存储技术1.1 数据库存储结构数据库可以采用不同的存储结构来组织数据。
最常见的存储结构包括层次结构、网络结构、关系结构和对象结构。
其中,关系结构是当前最流行的存储结构,它使用表格和行来组织数据。
每个表格代表一个实体类型,而每一行代表一个实体。
通过表格之间的键关联,可以建立表格之间的关系。
关系结构具有简单、灵活和易于管理的特点,因此成为了主流的存储结构。
1.2 数据存储方式数据存储方式指的是数据在物理设备上的存储方式。
常见的数据存储方式包括顺序存储、索引存储和散列存储。
顺序存储是将数据按顺序存放在物理设备上,优点是简单高效,但缺点是查询效率较低。
索引存储则是通过建立索引表来加快数据的检索速度。
索引表由关键字和对应数据的位置组成,可以快速定位和访问数据。
散列存储是根据数据的关键字计算散列地址,在物理设备上直接存放数据。
散列存储具有快速访问的优势,但数据的插入和删除操作相对较慢。
2. 数据检索技术2.1 查询语言数据库通常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进行数据的检索和操作。
SQL具有简单易懂的语法,可以完成复杂的数据查询任务。
SQL中的基本操作包括SELECT、INSERT、UPDATE和DELETE。
SELECT语句用于查询数据,INSERT语句用于插入新数据,UPDATE语句用于修改数据,DELETE语句用于删除数据。
2.2 索引技术索引是提高数据检索效率的重要手段。
数据库中的索引通常建立在关键字上,通过快速定位到对应的关键字所在位置,从而加快数据的查询速度。
常见的索引类型包括B+树索引、哈希索引和全文索引。
B+树索引是最常见的索引类型,它使用一种平衡树结构来组织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本章学习目标本章主要介绍了基本的文件组织方式及各自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DBMS系统所采用的倒排表、索引链接文件与多重链表文件索引、B+树等快速文件查找处理方法。
通过本章学习,读者应该掌握以下内容:●●顺序文件、链表文件、随机存取文件、索引组织文件等文件组织方式的特点●●倒排表的操作●●B+树的组织结构与基本操作在数据库系统设计时必须考虑如何在机器上实现的问题,要求能将各种数据存储在机器内,而且要能反映各种数据之间的联系;要求存储、维护尽可能方便高效;要求检索、使用数据操作简单,运行效率高。
为此要讨论各种存储组织结构和各类索引结构。
数据库是利用文件系统来完成数据的存取的,数据及相关联系可在一个文件中存放,也可分别存放;文件有顺序文件,随机文件等不同类型;顺序文件又有按某个码排序的文件及按记录录入先后次序存放的文件等不同。
2.1基本文件组织2.1.1顺序文件组织在顺序文件中,记录被物理地按地址次序排列,排列顺序为按某一码值的升或降序,也可为记录录入的先后次序。
按码值排序时,其顺序还与存储方式有关。
有按二进制数和ASCII码存储两种形式,如按前者,根据码值数值大小排序。
如按后者,可视为字符串,对二个字符串比较时,从左边第一个字符起进行比较,直到对应字符不相同为止,此时该二字符的ASCII码值较大者对应的字符串较大。
例如“ABCDEF”和“ABZ”二个串,第三个字符对应不相同,其左边各字符对应都相同,则因“ABZ”的第三个字符的ASCII码值较大,这个串的值也就较大。
采用这类排序文件,优点是在查找时可利用二分法,插值算法和分区算法等方法加快查找速度,缺点是在进行数据录入,修改、删除时要花费大量时间用于排序,非常耗时。
而且,对于数据库数据的检索要求将是多方面的,例如按姓名查找某个人,或者按专业来查找一批人,或者按姓名与专业来查找一批人等,不可能按每一种检索要求生成一个排序文件,因为那样做占据空间太多,维护也无法进行。
因此一般维护工作量大或检索内容较多的系统,都采取按记录录入先后次序安排记录的方式顺序存放数据。
再利用索引文件加快查找速度。
VFP数据表文件就采用顺序文件组织方式,同时提供多种索引方式以利于数据查找和使用。
2.1.2 链表结构文件组织链表结构组织的文件的基本特点是数据在物理上可以任意存放,利用指针表现数据间的逻辑关系。
指针又分为单链表,环链表,双向链表等不同形式。
在数据库中,这种结构的优点是记录的增删容易实现,其主要问题在于只能按指针顺序检索,速度较慢。
IMS数据库中记录不等长,采用链表结构组织数据,检索时一般从根片段值开始,根据根片段值的关键字大小进行查找。
利用顺序文件和其他结构文件相结合进行存储,例如采用顺序文件ISAM和溢出顺序文件OSAM或顺序文件ISAM和虚拟存储文件VSAM两个文件来存放数据,将所有记录开始部分划分成等长的一段,在ISAM中按顺序方式存放;每条记录剩余部分按先后次序存放于第二个文件中,第一个文件中数据通过指针与第二个文件相联系。
由于在第一个文件中每个记录取出部分均等长,因此可较容易计算欲检索内容的大致存放位置,从而大大加快检索速度。
例如图1.4 数据存储结构如图2.1所示。
这类结构可以实现从头开始循链表查询上述问题,这是层次数据库组织数据的方法之一。
在关系数据库VFP中,设计有备注字段(M)和通用字段(G)两种数据类型,前者用于存放如履历、文件内容、使用说明等这样一些数据。
后者用于存放如相片、图片、数值文件等内容,各条记录中这类数据内容可有可无,长度相差甚远,如用等长方式存储,则占用存储空间太多,许多是空的,不便管理也影响效率。
在VFP中采用DBF、FPT、TBK三种文件分别存放一般数据、备份字段数据、通用字段数据,在DBF文件中,相应的备注(M)型和通用(G)型数据单元中只存放指针,指向相应在FPT和TBK文件中的内容。
在DBTG网状数据库中,“系”结构采用了双向链表和环链表结构两种指针结构。
使用单向链表从系主查找成员比较方便,但要查找每个结点的前趋结点则困难。
使用双向链表,每条记录有一个指针指向按顺序它的下一个结点,同时又有一个指针指向其前趋结点,这样就可解决上述二个问题,删除操作也将变得容易。
环链表是一个首尾相接的线性表,查找时可以从任意一个单元开始直至遍历整个环,也易于从一个环进入到另一个环。
DBTG网状数据库还采用了指针阵列,指向系主记录的物主指针等结构。
2.1.3随机存取文件组织(Hash文件组织)这类文件组织利用散列(Hash)函数Y=F(X)把码值映射成记录存储地址,直接存取。
其中X为码值,y为地址。
知道码值立即可算出地址,一般说来查找效率很高。
影响这类存储方法效率的关键在于冲突发生的频率,所谓冲突,是指多个记录计算后取得的存储地址相同,必须采用一定的算法处理其存储位置。
采用这类文件组织需要设计恰当的Hash函数,以求尽可能减少冲突并设计发生冲突时的算法。
为减小冲突,常利用“桶”作为编址的基本单位。
把若干存储单元作为一组并以同样的地址加以标识。
例如图2.2所示,一个有N个桶的Hash文件,每个桶可装K条记录,当桶已装满后按溢出处理方式处理。
上述存储结构也是IMS采用的一种存储结构。
2.2索引文件组织记录按录入先后次序存储,数据维护比较方便,但检索速度较慢。
其原因之一是因为数据库的数据量比较大,在对它处理时,一般需经过多次内外存数据交换,多次访问磁盘与寻道的速度远较机内数据传送和CPU处理速度要慢得多,检索速度一般决定于读写盘次数,访问次数越多,检索速度就越慢。
每次读写盘交换的最大数据存储区称为块,在块内数据检索时间常可忽略不计。
其二,是因为对检索内容未予排序,只能采用顺序查找方式。
若供查询记录数为N时,平均查找到一条记录约需N/2次比较。
采用排序文件在数据库系统中一般不具实用性,因为排序文件与原文件规模相同,不可能对各类检索――生成排序文件。
为此数据库常采用索引文件组织,目的在于提高检索效率。
2.2.1 索引文件用户检索要求总是针对某一个属性或某几个属性进行。
例如查找姓名为王平的记录是针对姓名检索;求年龄大于25的学生记录是针对年龄检索;求姓王且年龄大于25的学生记录是针对姓名和年龄检索。
我们称查找针对的属性或属性组为查找字。
索引项由查找字值和指针组成,结构为:(查找字值,指针)。
由索引项构成、并按查找字排序的文件称索引文件。
对每条记录生成一个索引项的索引文件又称稠密索引。
由于索引项远小于一般记录长度,因此索引文件规模远小于原文件。
如果内外存交换数据的单位为块,一个索引文件的大小大于块的大小,不能一次将索引文件调入内存,可再建立高一层索引,可以将原索引文件分段,取每段最末一个索引项的查找字值及其在索引文件中的地址指针构成该级索引项,这样构成的索引文件称稀疏索引。
可以一级级建下去直到索引文件的大小不超过块大小为止。
在检索时,首先从最高层索引查起,找到欲查记录在下一级索引的哪一块中,再一级级查下去,直到查到欲查记录(或证实文件中无欲查记录),从原文件中取出检索结果。
这样将使内外存互访次数降至最小,读盘次数借助直接存取技术可小到等于索引级数加1。
索引文件规模小,容易维护,在VFP中有二类索引文件,独立索引文件(.IDX文件)和复合结构索引文件(.CDX文件)。
使用独立索引文件前要求先打开索引文件。
如在打开索引的情况下,对原表进行录入、修改、删除等操作,索引文件均会自动更新。
如在对数据维护之前未打开索引文件,则在数据维护完成后必须重建索引或更新索引。
在VFP中可将多个索引保存在一个文件中,其文件名与表名相同,后缀为CDX,称为复合结构索引文件,在使用表时,该文件中索引将被自动打开。
复合结构索引文件在建库或修改库结构时建立。
VFP中索引有四种类型:1.主索引,每个表只能建一个主索引。
其索引关键字中不允许有重复值。
2.候选索引,每个表可建多个候选索引,其索引关键字中不允许有重复值。
3.唯一索引,允许出现重复值,但利用它只保存重复值第一个值的索引项。
4.普通索引,允许出现重复值,可决定记录处理顺序。
无任何索引打开时,显示或处理的顺序按存入先后次序,称物理顺序。
若有索引打开,显示或处理顺序按当前索引排序顺序,称为逻辑顺序。
2.2.2 非关键字索引文件如果查找字值是无重复的,利用上述索引文件可以很快查到记录。
但是许多查找内容的值是可以重复的,如班级名称,专业名称,职务,性别等,在一个表中会有许多相同的取值;还有一些查找内容,检索目标涉及多个属性,例如查询计算机专业全体班干部数据,就涉及专业和职务两方面属性。
这时采用前述索引文件查询的速度仍较慢,为此需设计其它索引结构。
1.索引链接文件与多重链表文件索引。
索引链接文件由非关键字索引构成的索引表及若干个链接文件构成。
非关键字索引的索引项由查找字和一个指针组成,每个索引项的指针指向其范围内第一条记录的地址,该范围内其他记录由指针顺序相连,如图2.3所示,查找字是职称。
这种索引链接文件对于每一个查找字可关联多条记录,用于非关键字索引查找有较高效率。
例如上例中,查有哪些老师是教授,共有多少名教授,所有教授的数据等这类问题。
使用索引链接文件就比较方便,循第一条链查就可以了。
实际问题又往往涉及二个以上检索条件,例如查所有男教授数据等。
可建立多个索引,多个链表,这类文件又称为索引多链表文件。
例对职称建立一个索引链表,对性别建立一个链表,如欲查找所有男教授数据,可先查出所有教授姓名,再在性别链中查出这些教授有哪些在男性链表中,取出这些教授的数据。
参见图2.4。
循教授链查职工有{王平、李斌},再循男性链查,可以知道他们都为男教授。
上述方法对非关键字查找能提高查找效率,但是对每一个条件的查找都只能循链表进行,当链表较长时,查找并不方便。
我们还看到,查找效率与算法有关,例如上例中,如先按性别查出全体男教师记录,再查哪些为教授,需比较三次,而先查哪些为教授再查其中哪些为男性,只需比较二次。
这种方法如要查某个范围内数据也不方便,例如要查找职称为副教授以上的男教师记录,则需先查出所有男教师记录,再分别在教授、副教授等系列链表中逐一核对,算法比较复杂。
2. 倒排表倒排表索引项由查找关键字及相关记录地址(指针)构成,如图2.5所示。
由倒排表进行组合条件查询时,对每一条件在倒排表中查出满足条件的记录的地址集合,之后进行求交集的运算,找到满足组合条件的记录,之后就可从主文件中查出相应数据。
例如求工资大于1000元副教授职称以上男教工数据,则可分别得到工资为1100元的集合{1},工资1200元的集合{3} ,求得工资大于1000元教师地址集合,{1}U{3}={1,3};再求教授的集合{1,3}和副教授集合{2},求得副教授职称以上教师地址集合{1,3} U {2}={1,2,3},再由男教师地址集合{1,3,4}等三个集合求取交集{1,3}∩{1,2,3}∩{1, 3,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