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最新 人教版选修五:第三章+防灾与减灾3.3+作业+Word版含答案
第三节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课时过关·能力提升基础巩固1下列避震方法正确的是( )①在家里,可躲在床、桌子下②在影剧院,应迅速离开剧院,到室外开阔空地③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④在室外要远离高层建筑、烟囱、桥梁等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在影剧院避震,应就地躲避在排椅下。
室外避震要迅速远离高层建筑、烟囱、桥梁等,尽量到开阔的空地。
答案:D2有关家庭防震避震方案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明确疏散路线和避难地点B.将大件家具摆在墙体坚固处C.准备避难和营救物品D.适时进行家庭应急练习解析:将大件家具摆在墙体薄弱处可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答案:B地震是一种灾难性的灾害,它往往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因而有关避震、自救和互救方法尤为重要。
据此完成第3~5题。
3下列避震的做法错误的是( )A.迅速跑向开间较小的卫生间B.蜷曲身体,蹲在墙角处C.迅速冲到窗户边,跳楼逃生D.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抓牢扶手或躲在座位附近4关于震后自救与互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震对人的伤害主要是倒塌的建筑物对人的埋压和砸伤,所以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是必要的B.当人被埋压在废墟下时,要尽力呼救以寻求救援C.当人被埋在废墟下,要用毛巾、衣袖等捂住口鼻以防窒息D.在等待救援过程中,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挑战生命极限5关于震后互救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先救近,后救远②先救老人、小孩,再救其他人③先救“生”,后救“人”④要注意保护支撑物,但抢救时可以不考虑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解析:第3题,地震时跳楼不是上策,绝大多数跳楼者非伤即亡。
第4题,当人被埋在废墟下时,要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喊,尽量减少体力消耗。
第5题,地震发生后,互救应遵循的原则有:(1)先救近,后救远;(2)先救轻伤员和青壮年、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壮大救助队伍;(3)先救“生”,后救“人”。
灾害事故中的自救与互救技巧演讲稿
灾害事故中的自救与互救技巧演讲稿尊敬的主持人、亲爱的观众们: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演讲嘉宾,今天我要和大家讨论的话题是“灾害事故中的自救与互救技巧”。
在如今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灾害事故频频发生。
不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事故,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和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而当灾害降临时,自救和互救是我们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应对灾害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技巧。
首先,自救是灾害事故中最首要的任务。
在灾害发生时,我们应该首先保护自己的安全。
例如,当发生地震时,我们应该立即躲到桌子下或者寻找一个能够提供遮挡的地方,以保护头部,避免被坠物所伤。
同时,我们应该避免使用电梯和楼梯,以及远离窗户等可能造成伤害的地方。
此外,在火灾发生时,我们应该迅速逃离火源,并尽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避免吸入有毒烟雾。
然而,自救虽然重要,但互救同样不可忽视。
在灾害事故中,我们常常面临生命危险,而互救是我们共同度过难关的关键。
首先,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周围的人员,尤其是弱势群体,例如老人、孩子和残疾人等。
在发生事故时,我们应该相互帮助,确保大家的安全。
其次,沟通和协作是互救的重要手段。
互相传递信息,合理安排逃生路线,协调行动,都能提高我们的逃生成功率。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学习一些急救技能来提高自救和互救的效果。
例如,学习心肺复苏术、止血和包扎等基本急救技能,可以在事故发生时提供及时的治疗和帮助。
这些技能可以通过学习课程或参加培训来获得,大家不妨利用业余时间来提升自己的急救水平。
最后,预防和减少灾害事故的发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常怀警惕,加强安全意识。
遵守法律法规,避免违规行为,规范用电、用火等行为,都能有效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此外,我们还应该积极参与社区的防灾演练和应急预案制定,提高居民的应急避险能力。
总结一下,在灾害事故中,自救和互救是我们至关重要的能力。
自救要快速判断形势并采取相应措施,互救要密切关注周围的人员并合理协作。
灾害自救与互救实践报告(一)
灾害自救与互救实践报告(一)灾害自救与互救实践报告1. 简介灾害自救与互救是指在自然灾害发生时,个人和社区组织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减少伤害和恢复正常生活的行为。
这些实践活动可以提高个人和社区的抵御能力,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2. 灾害自救措施预防措施•定期参加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学习基本的急救技能和灾害应对知识•定期检查家庭安全设备,确保正常使用•加强建筑物结构安全性,防止倒塌和火灾等事故自我保护措施•在灾害发生时保持冷静,不要慌乱行动•迅速躲避到安全地点,避免危险区域•使用遮蔽物或避难所保护自己•遵循当地政府发布的安全指引和紧急撤离计划•准备足够的食品、水和急救用品•保持通讯工具的充电和备用电池•存放一定量的现金和重要文件的复印件•购买应对灾害的必备物品,如手电筒、防护口罩等3. 灾害互救实践灾后自救与互助组织•在灾害后,当地居民可以自发组织志愿者团队,展开搜救和救援行动•互助组织可以提供食物、水和临时住所等基本需求,帮助灾民度过难关社区救助中心•社区可以设立救助中心,为灾民提供紧急救助和庇护所•救助中心可以提供医疗救援、心理疏导和基本生活用品等支持媒体和社交网络的作用•媒体可以及时发布灾害信息,引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自救与互助措施•社交网络可以帮助人们相互传递信息和资源,组织互助行动灾害自救与互救实践是保护个人和社区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预先做好自救准备,加强灾害应对能力,并与社区和社会资源密切合作,可以在灾害发生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和恢复正常生活。
(以上报告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5. 建议与措施加强灾害教育与宣传•在学校、社区和企业等场所开展灾害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灾害自救与互救的认识和意识。
建立灾害自救与互救机制•在政府和社区层面建立灾害应对机制,制定详细的预案和行动指南,确保能够快速有效地开展自救与互救行动。
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不断提升公众自救能力,鼓励参加培训和演练,加强个人和家庭的应急准备。
自然灾害说课稿
《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一是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二是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三是其他自然灾害的自救和预防。
教材运用大量图片生动的介绍了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赋予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
纵观全书,对学生生活最有用的地理知识无疑就是自然灾害的自救与互救能力了。
因此,可以说本节内容是全书的落脚所在。
基于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受到的普遍关注,本节课重点分析地震中的自救和互救,使学生以此为例,课下再探究其他自然灾害的自救和互救手段。
2.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灾害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相关知识的储备,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防震、防洪准备工作的内容、应急措施和自救与互救的方法。
(2)使学生掌握地震时和地震后基本的自救与互救技能。
2.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结合汶川、玉树大地震,通过各种活动、小组讨论分析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逐步掌握地震的自救和互救手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高防灾意识,重视生命价值。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态度及社会责任感。
4.重点、难点重点:震后的自救与互救;洪水应急难点:避震和洪水中互救的方法和技能二、说教法1.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漫画等进行直观演示,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对知识的掌握。
另外师生互动法和讲授法等也是本课的教法。
2.小组讨论法、合作法根据导学案设置的问题,利用已有的资料,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3.活动探究法通过探究活动的形式,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能力。
三、说学法指导1.导学法根据导学案,结合给出图片、视频设置情境,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
2.讨论式、探究式学习法结合导学案提出的思考问题和学生通过预习发现的问题,小组进行探索性总结。
课时作业5:3.3 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第三节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基础过关]当地时间2010年3月2日,在智利强震发生整整三天后,救援人员在重灾区康塞普西翁市一座倒塌的大楼废墟中一次救出79名幸存者。
据此完成1~2题。
1.被埋三天后能够生还关键是有正确的自救措施。
下列关于地震后自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震对人的伤害主要是倒塌的建筑物对人的埋压和砸伤,所以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是必要的B.当人被压埋在废墟下时,要尽力呼救,以寻求援救C.当人被压埋在废墟下时,要用毛巾、衣袖等捂住口鼻以防窒息D.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挑战生命极限2.关于震后互救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先救近,后救远②先救老人、小孩,后救其他人③先救“生”,后救“人”④要注意保护支撑物,但抢救时可以不考虑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答案 1.B 2.C解析第1题,被压在废墟下时,要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喊,尽量减少体力的消耗。
第2题,灾后互救应先救近,后救远;先救医务人员、青壮年;先救“生”,后救“人”。
3.对洪水危险区和多发区的灾情大小,特别是对人员伤亡多少有决定性作用的是() A.有无防洪准备B.有无正确的洪水应急方案C.有无准确的洪水预报D.有无正确的救助方法答案A解析有无防洪准备,对洪水危险区和多发区的灾情大小,特别是对人员伤亡多少有决定性作用。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的频率高,因而在自然灾害发生的过程中,要掌握正确的救援和救助方法以及自救和互救方法。
据此完成4~5题。
4.抢救溺水者的步骤是()①清除口、鼻腔内的异物②排去呛入体内的水③救上船或陆地④送医院抢救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③②①④D.③①②④5.被洪水围困时,正确的做法是()A.抱紧电杆B.躲在巨石之下C.尽量逃向高处、大树、山丘和高坡D.水性好的人,在洪水汹涌时游泳逃生答案 4.D 5.C解析抢救溺水者首先要把其救到岸上,清除口、鼻内异物才有利于排水,紧急救助之后再送到医院。
如何在自然灾害中自救和互救
如何在自然灾害中自救和互救自然灾害是我们所无法避免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对我们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如何在自然灾害中自救和互救,是我们必须掌握和了解的技能。
本文将就如何在自然灾害中自救和互救进行详细探讨。
一、自救技能1.地震灾害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地震时很多人会情绪慌乱,无法冷静处理应对事宜。
在地震时,我们应该抱头蹲下,并在身旁寻找掩护之物,如桌子、柜子、墙角等。
若身旁没有掩护物时,我们可以用手遮住头部,以保护脑部和面部。
地震时我们需要迅速疏散到安全地点,严禁使用电梯或跑到露天场地中间,因为电梯可能停在任意楼层,场地中间可能会有落入深坑的危险。
在疏散过程中,应该注意躲避玻璃、墙角和装饰品等可能落下的破片,以及与疏散方向相反的危险区域,如楼梯间、电源设备等区域。
2.洪水灾害洪水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发生时会给周围环境和人们的生命带来极大的危害。
在洪水来临之前,我们应该及时收拾室内杂物,并将易受水浸的物品提高至较高的位置。
如果遇到被淹没的情况,应该将电器等设备关闭,并尽快撤离房屋,转移到高处以免被淹没。
对于在洪水中遇到水流过大,无法移动时,我们应该保持镇静,不要过于慌乱,尽可能借助周围的物品抓住固定的物品,等待救援。
如果周围没有固定的物品,我们应该尽可能的游泳并寻找安全的场所。
3.火灾灾害火灾是一种十分危险的自然灾害,如何自救是每个人应该掌握的技能。
在发生火灾时,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和决策正确。
如果身处室内,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将门、窗关闭,使用湿毛巾掩盖口鼻,并沿着避火通道逃离火灾区域。
逃离时,应该选择转角处、安全出口,并尽量保持站立。
如果无法逃离,应该寻找安全的地方藏身,并及时向救援人员发出求救信号。
二、互救技能1.相互帮助在任何自然灾害中,相互帮助都是最重要的,我们需要利用周围的资源来帮助我们在自然灾害中生存下来。
在地震灾害中,如果没有地震中心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先保护自己,并帮助周围的人,特别是老年人、小孩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
3.3 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第三节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课程标准1.以一二种自然灾害为例,列举适当的应对方法与应急措施。
2.结合实际,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对突发性灾害。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家庭防震避震方案内容、应急避震措施和震后自救与互救的方法。
(2)了解防洪准备事项、洪水应急措施和洪水中的救助要点。
2.能力目标(1)通过读图,使学生掌握地震后基本的自救与互救技能。
(2)通过读图,使学生掌握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技能。
3.情感目标(1)提高防灾意识,重视生命价值。
(2)居安思危,在特定时刻,生命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一是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二是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三是其他自然灾害的自救和预防。
教材运用大量图片生动的介绍了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灾害频繁。
从整个教材内容编排看,第一章是从宏观层面介绍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第二章是从国情层面介绍我国的自然灾害;第三章是从应对层面介绍防灾和减灾。
现代安全观强调以人为本,重视生命价值,视保障人的生命为第一目标。
本节内容充分体现了这一现代理念。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赋予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
纵观全书,对学生生活最有用的地理知识无疑就是自然灾害的自救与互救能力了。
因此,可以说本节内容是全书的落脚所在。
本节的重点是“震后自救与互救”和“洪水应急”,难点是“避震”和“洪水中的互救”。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杞人忧天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
说从前杞国有个人,整天胡思乱想,担心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
他越想越害怕,整天不开心。
现在我们要重新审视一下杞人的行为,其实杞人的这种忧患意识还是值得肯定的。
世界上自然灾害每天都在发生,我们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有遇到自然灾害的可能,关键是面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们当然不能像杞人那样,整天闷闷不乐,无所作为,而应该是在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发生规律的基础上,熟悉自然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常识,这样才能做到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火灾逃生时的自救与互救原则
火灾逃生时的自救与互救原则火灾是一种突发的灾害,它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面对火灾,人们需要迅速采取自救和互救的措施,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火灾逃生时的自救与互救原则,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有效应对火灾风险。
一、自救原则1. 保持镇定火灾发生时,保持冷静和镇定是至关重要的。
不要惊慌失措,要利用那宝贵的几秒钟来清晰地思考下一步的行动。
2. 判断火势迅速判断火势的大小和蔓延程度,如果火势较小且没有阻挡,应该立即采取行动逃离火场。
如果火势已经很大或者有烟雾密布,应寻找最安全的区域躲避,并封锁门窗以避免烟雾进入。
3. 选择逃生通道合理选择逃生通道是自救的关键。
首先应优先选择消防通道,如果没有消防通道,可选择离火源较远的楼梯间。
千万不要乘坐电梯逃生,因为电梯可能会在火灾过程中停电或出故障。
4. 遵循“低位逃生”原则在疏散逃生过程中,应尽量躲避烟雾的危害。
因为烟雾比火源更加危险,所以请尽量保持低姿势前行,以减少吸入有害烟雾的风险。
可以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阻挡烟雾对呼吸道的伤害。
5. 注意逃生速度火灾逃生时时间紧迫,要尽快撤离火场。
不要停留在疏散途中,也不要返身进入起火房间或走道。
如果途中遇到行动不便的人员,要尽可能帮助他们,并保持队伍的整齐和有序。
二、互救原则1. 组织人员疏散在火灾发生时,有条件的情况下,应立即组织周围的人员有序疏散。
可以利用警报器、喇叭等工具发出警报声,提醒周围人们尽快撤离。
同时,在逃生过程中,利用手势或声音指引他人前行,确保大家沿着最短、最安全的路线逃生。
2. 寻找避难点如果火势较大,无法立即疏散,应尽量寻找避难点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可以选择阳台、窗户或安全通道等处,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在等待期间,可以利用湿毛巾堵住门缝、窗缝等,减少烟雾进入。
3. 互相守望火灾逃生时,人员之间要保持互相守望。
确保所有人员都已疏散到安全地带,并相互确认。
特别是家庭成员、同事和同学等小团体,要互相照顾和提醒,避免有人被遗漏。
[高一上学期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素材第六章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高一上学期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素材第六章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一、洪涝灾害1.概念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分布(1)气候因素: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地形因素: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
3.危害(1)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水困难等。
(2)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3)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4.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以及广大山区。
5.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1)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即水系特征(水系形状、流域面积等)、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地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2)人为原因:主要从植被破坏、围湖造田方面考虑。
(以长江流域为例) 二、干旱灾害1.干旱与干旱灾害干旱是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
2.旱灾频发地区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其中以非洲最严重。
3.旱灾的危害(1)易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甚至绝产;(2)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3)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甚至影响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
(4)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4.我国旱灾的成因及分布(1)成因:东部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
(2)多发区: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尤以华北地区最频繁、影响最严重。
5.我国旱灾的类型及成因三、台风灾害1.概念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2.结构由内至外可分为:台风眼、旋涡风雨区和外围大风区。
3.危害(1)狂风能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2)暴雨会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并危害近海养殖;(3)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
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教学目标1、掌握家庭防震避震方案内容、应急避震措施和震后自救与互救的方法。
2、理解防洪准备事项、洪水应急措施和洪水中的救助要点。
3、了解风灾自救的重点及遭遇滑坡、泥石流灾害及大雾和沙暴天气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认识并掌握地震和洪水灾害中的逃生常识教具:多媒体投影仪及相关图片、示意图等教学方法:实践演练法,图示法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世界上自然灾害每天都在发生,几乎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有遇到某种自然灾害的可能性。
自然灾害固然可怕,然而更可怕的是人们对这些危险的漠视和心存侥幸。
将地震中的救助放在第一个标题来讲,这是因为地震是最猛烈、最突然和造成人员伤亡最多的自然灾害种类,也是人类最为恐惧的自然巨变,且地震预报尚未达到十分准确的地步,因而普通民众只有在灾前提高防灾意识,掌握救助常识,才能最大限度的创造震中生存的机会。
通过一段地震视频导入/show/lgE8N6rmJNTFztF8.html。
一、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1、防震准备(通常以家庭为单位)怎样做好防震准备?2、避震方法(1)、抓住12秒预警时间:是跑还是躲,瞬间抉择(2)、室内避震:“伏尔待定”室外避震:尽量到开阔空地,降低重心,保护头部思考:想一想,如果发生地震时你在家里,或者在车上、在学校、在商店、在公共场所、在剧院、在体育场馆,你应该怎么做?3、震后自救与互救震后自救的基本措施:震后互救的基本原则:当堂检测1.下列避震方法,正确的是()①在家里,可躲在床、桌子下②在影剧院,应迅速离开剧院,到室外开阔地③在教室里,可躲到书桌下或墙角处④在室外要远离高层建筑、烟囱、桥梁等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2.地震时,若不幸被压埋在混凝土废墟下,下列自救方法正确的是()A.不停的大声呼救 B.努力扒开废墟,直到成功C.点燃蜡烛消除寂寞 D.用毛巾、衣袖捂住口鼻二、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1、洪水前期应做好哪些准备?2、洪水到来做哪些应急措施?3、洪水中有哪些救助措施?三、其他自然灾害的自救和预防阅读课本p83阅读材料,了解集中自然灾害的特点,掌握相应的自救预防措施。
火灾逃生时的自救与互救原则
火灾逃生时的自救与互救原则火灾是一种常见的突发灾害,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威胁。
在火灾发生时,正确的火灾逃生自救与互救原则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我们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火灾逃生时的自救与互救原则,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应对方法。
一、自救原则火灾发生时,个人的安全是最重要的。
因此,我们需要遵循以下自救原则:1. 保持冷静:火灾发生时,尽量保持冷静,不要慌乱。
镇定的心态有助于我们做出明智的判断和应对。
2. 迅速报警:一旦发现火灾,要立即向消防部门报警。
及时报警可以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来扑灭火源。
3. 判断逃生路线:在火灾逃生时,我们需要判断合适的逃生路线。
如果有烟雾,应低姿态尽量靠近地面前进,避免吸入有毒烟雾。
4. 尽量避免乘坐电梯:火灾发生时,电梯可能会失去供电,陷入危险境地。
因此,逃生时尽量选择楼梯,而不是电梯。
5. 掩护呼吸:在火灾中,空气中可能充满有毒气体和烟雾。
我们可以用湿毛巾等物品捂住口鼻,降低受到有害气体的影响。
6. 逃生时防火意识:逃生时,我们要留意防火门、扶梯和其他消防设施的位置,尽量靠近这些设施,避免受火势威胁。
二、互救原则除了自救外,互救也是在火灾发生时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互救原则的一些关键点:1.互相提醒:在火灾中,互相提醒是非常重要的。
当我们发现其他人还未察觉到火灾时,应提醒他们立即采取逃生行动。
2.合作逃生:在逃生过程中,我们需要与他人合作,互相帮助。
可以牵手排队,确保每个人都能有序地通过狭窄的逃生通道。
3.注意弱势群体:在火灾中,弱势群体(如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的自救能力较弱,需要特别关注和帮助。
我们可以提前了解周围的弱势群体,以便发生火灾时给予更及时的援助。
4.互相支持:在逃生时,有些人可能会产生恐慌或受到惊吓,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情绪上的支持和安慰,帮助他们保持冷静。
5.集中地点:在安全逃离火灾发生地之后,我们应该指定一个安全的集中地点,以便及时清点人数,确定是否有人还未逃离。
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3.3 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教学目标】1.在原有生活常识的基础上,认识地震和洪水灾害中的逃生常识。
2.了解风灾自救的重点及遭遇滑坡、泥石流灾害及大雾和沙暴天气应该注意的问题。
3.结合自己家乡所在地或出行地的情况,说明自救和互救的内涵和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并掌握地震和洪水灾害中的逃生常识【基础知识】(一)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1.震前——防震准备——通常以家庭为单元2.震中——避震(1)黄金12秒预警时间:是跑还是躲,瞬间抉择(2)室内避震——“伏而待定”:就地躲避,利用三角空间,蹲或趴下,护住头部。
(3)室外避震——尽量到开阔的空地,降低重心,护好头部。
3.震后自救与互救(1)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地震对人的伤害主要是倒塌的建筑物对人的埋压和砸伤,所以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是必要的。
(2)保护好呼吸系统,尽量减少体力消耗。
(3)要有顽强的毅力和旺盛的求生意识——最重要的一点。
(二)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1.防洪准备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关注汛期天气预报;二是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三是准备逃生物资。
2.洪水应急措施:①尽量逃向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山丘和高坡等,②如果不能逃脱,要借助家中的木制家具或尽可能抓住木板、树干等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
③警惕和防止被毒蛇、毒虫咬伤以及倒塌电杆上电线的电击。
3.洪水中的救助洪水中救助的重点在于互救,因为洪水的发生具有可预报性和一定的滞后性,转移过程中的互救显得尤为重要。
(三)其他自然灾害的自救和预防①风灾自救的重点是不要外出,尽快回家,隐蔽在室内或地下,或野外的低洼处。
②滑坡、泥石流大多发生在持续暴雨后,山区、半山区的村庄,在暴雨过后应格外警惕滑坡现象的发生。
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
泥石流的面积一般不会很宽,可根据现场地形,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逃避。
发生地震如何进行自救与互救
发生地震如何进行自救与互救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一旦发生,不仅会给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威胁,还会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困扰。
因此,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与互救知识,以应对地震的突发情况。
本文将介绍发生地震时如何进行自救与互救,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自救1.在地震中,首先要保持镇静,不要惊慌失措。
短暂的惊慌可能会带来更大的伤害。
2.如果在室内,请尽快躲到桌子下或其他遮蔽物下,以此来避免被砸中头部或其他重要部位。
3.如果在户外,不要逃跑或往建筑物里面冲,而应尽快远离建筑物和危险地区,避免受到落石和垮塌建筑的威胁。
在远离的过程中,不要跑得太快,以免绊倒、摔倒,更不要瞎闯。
4.如果被埋在废墟下,不要慌张,要保持呼吸通畅,避免因缺氧而死亡。
可以用手机、哨子、敲打物、大声喊叫等方式吸引救援队的注意,等待救援。
5.如果躲避时受伤了,应该及时用纱布、绷带等物品进行止血处理,以避免失血过多导致昏迷或死亡。
如果受伤严重,应尽快寻找救援。
同时,要注意保护伤口,避免感染。
二、互救1.地震发生后,首先要尽可能迅速地寻找能够支援的队伍,协商行动方案,明确责任和任务,科学投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救援行动方案。
2.如果有人被困在建筑物里,要尽快组织救援队伍,使用专业救援工具进行搜寻和救援,避免造成二次伤害,并注意起火和瓦斯泄漏等情况。
救援队伍的成员应该都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受到落石、倒塌建筑等的伤害。
3.在救援中,应该注意场所、地形、环境和时间等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策略和方案,加强沟通交流,提高救援效率,以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如果遇到人员或财产损失,应该优先考虑安全,尽快报警并呼叫救援队伍,同时用最快的方式进行救援,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物质损失。
在救援过程中,应该要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以避免二次灾害伤害。
总之,地震是一种极为危险的自然灾害,当它来临时,我们必须尽快采取行动,进行自救与互救,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3__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探究二、地震发生时应该怎样有效避震?
(1)地震发生时,如果此时你恰好在家里,那么要视 情况而定是躲还是逃。如果你家是平房或一楼,可迅速 到达院内开阔地的话,则迅速跑到室外;如果你家是位 于高层楼房,那么还是应该“伏而待定”,选择室内结 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同时注意 保护好头颈、眼睛,掩住口鼻。等地震过后,迅速离开 房间到达安全的开阔地;倘若无法离开,则积极地等待 救援。 (2)在行驶的电(汽)车内,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 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小结
(3)在学校,如果正在上课,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 躲在各自的课桌下;等地震平息后再有组织地撤离,必要时应在 室外上课。如果恰巧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 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 (4)在商店、书店、展览馆等公共场所,应选择结实的柜台、 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 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 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物或悬 挂物。 (5)在影剧院、体育场馆、候车室等处,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 脑,利用所处的条件,就地躲避,千万不要乱跑。如果距应急出 口很近,可迅速夺门而出。如果不能快速离开的话,最好的办法 是躲在排椅下。在大运动场内,最明智的选择应该是先向运动场 中央空旷处撤退,然后再选择合适时机撤离。但撤离时一定要注 意避开人流,避免拥挤跌倒。总之,在公共场所遇到地震,不要 乱喊乱叫,更不要乱挤乱拥。
地震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措施有哪些
地震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措施有哪些地震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它往往在瞬间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威胁。
在地震发生时,掌握正确的自救和互救措施至关重要,这能够大大提高生存的几率。
地震发生时的自救措施:首先,要保持冷静。
地震来临时,人们很容易陷入恐慌,但恐慌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
保持冷静的头脑,能够让我们更清晰地思考和行动。
如果身处室内,要迅速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并用坐垫、枕头等柔软物品保护好头部和颈部。
在地震的强烈震动阶段,不要试图往外跑,因为这时建筑物可能会倒塌,楼道也可能会被堵塞,贸然行动反而更加危险。
如果来不及躲在桌子下面,就应该靠在墙角,用手臂护住头部和颈部,蜷缩身体,减小被砸伤的面积。
当震动稍微减弱后,如果房屋没有倒塌,要迅速撤离到室外安全地带。
撤离时要注意,不要使用电梯,因为地震可能会导致电梯故障。
要选择楼梯,并且要用手扶好楼梯扶手,防止摔倒。
如果身处室外,要远离建筑物、大树、电线杆、广告牌等可能倒塌的物体,前往开阔的空地。
在地震发生时,如果正在开车,要尽快减速并将车停在路边,不要停在桥梁、隧道、高楼下面,避免被掉落的物体砸中。
被困时的自救:如果不幸被困在废墟中,首先要保持镇定,树立生存的信心。
要尽量节省体力,不要大声呼喊,以免消耗过多的体力和氧气。
可以用石块、木棍等敲击周围的物体,发出求救信号,让救援人员能够听到。
要注意观察周围的环境,寻找可以利用的物品,比如水、食物、药品等,维持生命。
如果有伤口,要尽量进行简单的包扎处理,防止伤口感染。
用衣物或其他物品遮住口鼻,防止灰尘进入呼吸道。
尽量扩大和稳定自己的生存空间,避免身体被挤压。
地震发生后的互救措施:地震发生后,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应该积极参与互救行动。
互救时,要先救近处的人,不论是家人、邻居还是陌生人,只要在能力范围内,都应该伸出援手。
要先救容易救的人,比如年轻人、身体状况较好的人,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得到及时的救助。
火灾逃生中的自救与互救技巧与策略
火灾逃生中的自救与互救技巧与策略火灾是一种毁灭性的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在火灾发生时,如何做好自救与互救,是保护自己和他人生命安全的关键。
下面将介绍一些火灾逃生中的自救与互救技巧与策略。
一、自救技巧与策略1.保持冷静:火灾发生时,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
迅速判断火势是否可控,如果无法控制,应及时采取逃生措施。
2.全身湿润:在火灾发生时,用湿毛巾或浸泡在水中的衣物捂住口鼻,阻挡烟雾。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将全身湿润,减少烟雾的伤害。
3.防止被困:如果门窗被火封锁或无法正常打开,可以用湿毛巾密封门缝,阻止烟雾渗透。
不要随便打砸窗户,以防玻璃碎片伤及自己。
4.找准逃生路线:提前了解家中或办公场所的逃生通道和出口位置,判断最短、最安全的逃生路线。
火灾发生时,尽量选择不被火势直接侵袭的通道逃生,避免烟雾和高温。
5.闪光救援:如果被困无法逃生,可以利用任何可以发光的物品,如手电筒、手机屏幕等,向窗户外面示意救援,并大声呼救。
二、互救技巧与策略1.众志成城:在火灾发生时,团结在一起,相互支持,共同应对危机。
相互打电话或大声呼喊,确保每个人都能收到警报,并及时采取行动。
2.组织疏散:若有组织或管理者在场,应迅速组织人员疏散,并确保每个人都能顺利离开火灾区域。
根据逃生计划,分配任务,提高疏散效率。
3.两人帮助:若有弱势群体无法独立逃生,可以采取两人一组的互助方式,互相搀扶、抱住、护送到安全区域。
4.集中点会合:在火灾逃生过程中,设置集中点会合,确保所有人员能够在安全区域内相互联系、确认安全。
5.急救与救助:火灾逃生过程中,如果有人员受伤或受困,应及时呼救并展开急救工作。
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给予受伤者的救助,增加生存几率。
三、火灾逃生注意事项1.预防为主:火灾逃生的核心是预防,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定期检查家中电器、熄灭烟蒂、不乱扔垃圾等,都是预防火灾的基本措施。
2.疏散演练:定期进行火灾逃生演练,提高人员的逃生意识和行动能力,熟悉逃生通道和逃生路线。
小学生八灾安全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面临的安全问题日益复杂。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我们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
以下将从八种常见灾害类型入手,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一、地震灾害1. 地震发生时的自救方法(1)保持冷静,不要慌张;(2)迅速躲到坚固的家具下面或墙角处;(3)用书包或柔软物品保护头部;(4)不要乘坐电梯,走楼梯逃生;(5)不要靠近玻璃窗、外墙等易破碎的物体。
2. 地震后的自救与互救(1)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快离开危险区域;(2)遇到被困人员,不要轻易破坏建筑物,以免造成二次伤害;(3)保持通讯畅通,及时向外界求救;(4)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物中毒。
二、洪水灾害1. 洪水发生时的自救方法(1)保持冷静,不要慌张;(2)迅速寻找高处,如屋顶、树顶等;(3)用绳索、救生圈等物品进行自救;(4)不要游泳逃生,以免体力耗尽;(5)远离电线杆、变压器等高压设施。
2. 洪水后的自救与互救(1)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快离开危险区域;(2)协助被困人员逃生;(3)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物中毒;(4)关注天气预报,预防下一次洪水。
三、火灾灾害1. 火灾发生时的自救方法(1)保持冷静,不要慌张;(2)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逃生;(3)迅速关闭电源、燃气等设施;(4)不要乘坐电梯,走楼梯逃生;(5)遇到浓烟,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贴近地面逃生。
2. 火灾后的自救与互救(1)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快离开危险区域;(2)协助被困人员逃生;(3)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物中毒;(4)关注天气预报,预防下一次火灾。
四、雷电灾害1. 雷电发生时的自救方法(1)保持冷静,不要慌张;(2)远离高大树木、电线杆等物体;(3)不要在空旷地带行走;(4)不要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5)关好门窗,防止雷击。
2. 雷电后的自救与互救(1)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快离开危险区域;(2)协助被困人员逃生;(3)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物中毒;(4)关注天气预报,预防下一次雷电。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5:3.3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学案
3.3 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导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如何做好防震准备。
2. 掌握避震及震后自救和互救的方法技巧。
3.理解掌握如何做好防洪准备及洪水中的应急措施及救助。
【重点难点】认识并掌握地震和洪水灾害中的逃生常识。
【知识链接】一、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地震是①____________、最具②________的自然灾害之一。
1.防震准备实施地区 地震③________ 实施单元 家庭 实施方法 定期或不定期召开④__________具体内容制定具体、切实可行的对策;树立防震意识;清楚震时逃生途径;掌握⑤__________方法2.避震(1)最可宝贵的自救机会:开始感到晃动到⑥____________的十几秒时间。
(2)地震发生时,选择最佳的避震方法,往往能减小灾害损失。
室内 平房或一楼 选择“⑦____” 现代高层建筑 ⑧__________,防止被坠物砸伤室外室外空旷地方活动 到⑨____________躲避街上行走 迅速远离高层建筑物和危险物行驶的汽车 抓牢扶手,降低重心,⑩____再下车百货商场选择结实的柜台或柱子边,避开玻璃门窗、橱窗或柜台3.震后自救与互救(1)自救⎩⎪⎨⎪⎧ 学会⑪ 的基本方法谨防烟尘呛闷窒息的危险尽量减少⑫(2)互救⎩⎪⎨⎪⎧先救近,后救⑬先易后难先救“⑭ ”,后救“人”注意倾听⑮ 的呼救声仔细确定被困人员⑯二、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1.防洪准备⎩⎪⎨⎪⎧关注汛期⑰ 学会游泳、划船等技能准备⑱2.洪水应急能逃脱尽量逃向⑲______,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山丘和高坡等关好房门,⑳____________谨防被毒蛇、毒虫咬伤及倒塌电杆上电线的电击不能逃脱借助○21__________,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1)特点:主要在洪水○22____________进行,○23______更为重要。
(2)内容详细过程具体方法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转移到○24__________ 抛○25__________、救生衣;划船、游泳去救人如何抢救○26__________ 科学○27______;人工○28______【学习过程】一、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1.避震时间地震发生时,人们从开始感到晃动到房屋倒塌一般有十几秒的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他自然灾害的自救和预防
①风灾自救的重点是不要外出,尽快回家,隐蔽在室 内或地下,或野外的低洼处。 ②滑坡、泥石流大多发生在持续暴雨后,山区、半山 区的村庄,在暴雨过后应格外警惕滑坡现象的发生。在野 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切忌 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泥石流 的面积一般不会很宽,可根据现场地形,向未发生泥石流 的高处逃避。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底排洪的通道,以 及河道弯曲、汇合处。 ③大雾和沙暴均属于大气能见度低的灾害性天气。如果 遇到大雾天气,尽可能减少驾车出行或减速慢行;如果遇 到沙暴天气,出行时准备好防风用品,如风镜、口罩等, 用以保护眼睛和口鼻。
一、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一)震前——防震准备 (二)震中——避震 (三)震后——自救与互救 地震是最不可预知、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 地震是最猛烈、最突然和造成人员伤亡最多的自然 灾害种类,也是人们最为恐惧的自然巨变。这在现 代社会尤为如此,而且减少人员伤亡的最有效手 段——地震预报至今尚未达到十分准确、足以完全 信赖的地步。因而普通民众只有在灾前提高防灾意 识,掌握救助常识,才能最大限度地创造震中生存 的机会。
(一)震前——防震准备
——通常以家庭为单元
家庭防震避震方案主要内容
(1)明确疏散路线和避难地点,订出最快捷、最安全的路径; (2)加固并合理布置室内家具,如大件家具摆在墙体薄弱处; 桌下、床下不放杂物; (3)清楚室外环境条件; (4)准备避难和营救物品,家庭每个成员都应准备防震袋 (或避难袋); (5)准备一些简单的营救工具,如撬棍、锤子、斧子、小钢 锯等,放在震后能随手拿到的位置上; (6) 学会基本的医疗救护技能,如人工呼吸、止血、包扎、 搬运伤员和护理方法等; (7) 每人身上装一个小急救卡片,注明姓名、住址、电话 号码、血型,紧急联系人姓名等内容,便于他人营救时参 考; (8) 适时进行家庭应急演习,以弥补避震措施中的不足。
(三)震后自救与互救
• 1、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
说明:地震对人的伤害主要是倒塌的建筑物对人的埋压 和砸伤,所以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是必要的。
• 2、保护好呼吸系统,尽量减少体力消耗。 • 3、要有顽强的毅力和旺盛的求生意识——最重 要的一点。
阅读
• 震后互救的应遵循的原则
①先救近,后救远。
2.模拟一次以某自然灾害为背景的救援演习。 [提示]:活动2可按以下设计步骤进行 (1)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确立一种常发灾害 为主题的救援演习。 (2)先请有关部门的专业人员来讲解某些救助 知识和技能(如怎样抢救休克人员、怎样做人工呼 吸、怎样止血、怎样简单包扎、怎样搬运骨折伤员 等),这是学生的学习过程。 (3)将学生分配好角色,分别扮演灾中逃生者 、受伤者、指挥者等;财物可用桌椅代替。在规定 的时间内演习完毕。 (4)总结救援演习的成败之处,并写出报告。]
了解避难袋中装有的常备物 品、重量、体积要求等。
补充材料:地震前兆
地震发生前常有不少异常的自然现象发生,如 地下水的异常变化(变色、变味、变温等)、天 气和动物的异常反应、小震频繁、地壳变形、产 生地声、地光等等,这叫做地震前兆。
(二)震中——避震
抓住黄金12秒预警时间:是跑还是躲,瞬间抉择
室内避震
板书设计
§3.3自然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 一、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一)震前——防震准备—通常以家庭为单元 (二)震中——避震 (三)震后自救与互救 二、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 (一)防洪准备 (二)洪水应急 (三)洪水中的救助 三、其他自然灾害的自救和预防Fra bibliotek活动:
1.将你知道的关于灾害自救的知识向你的亲人、 朋友讲述和宣传。 [提示:活动1可按以下设计步骤进行 (1)将学生分组,以不同的灾害自救为主题, 分头搜集并撰写宣传稿。 (2)先在班里演讲和宣传,在此过程中不断修 改和完善。 (3)汇总各组的宣传稿,在班报或校园宣传栏 张贴。 (4)复印各组宣传稿,装订成册,向亲人、朋 友分发并现场宣传。]
第三节 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教学目标
• 1.在原有生活常识的基础上,认识地震和 洪水灾害中的逃生常识。 • 2.了解风灾自救的重点及遭遇滑坡、泥石 流灾害及大雾和沙暴天气应该注意的问题。 • 3.结合自己家乡所在地或出行地的情况, 说明自救和互救的内涵和重要性。
一、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二、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 三、其他自然灾害的自救和预防
思考并讨论
想一想,如果发生地震使你在家里、或在车上、 在学校、在商店、在公共场所、在剧院、在体育馆, 你应该怎么办?
点拨:(1)地震发生时,如果此时你恰好在家里,那 么要视情况而定是躲还是逃。如果你家是平房或一楼,可 迅速到达院内开阔地的话,则迅速跑到室外;如果你家是 位于高层楼房,那么还是应该“伏而待定”,选择室内结 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蹲 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同时注意保护 好头颈、眼睛,掩住口鼻。等地震过后,迅速离开房间到 达安全的开阔地;倘若无法离开,则积极地等待救援。 (2)在行驶的电(汽)车内,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3)在学校,如果正在上课,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 躲在各自的课桌下;等地震平息后再有组织地撤离,必要时应在室 外上课。如果恰巧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 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 (4)在商店、书店、展览馆等公共场所,应选择结实的柜台、 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 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 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物或悬挂物。 (5)在影剧院、体育场馆、候车室等处,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 脑,利用所处的条件,就地躲避,千万不要乱跑。如果距应急出口 很近,可迅速夺门而出。如果不能快速离开的话,最好的办法是躲 在排椅下。在大运动场内,最明智的选择应该是先向运动场中央空 旷处撤退,然后再选择合适时机撤离。但撤离时一定要注意避开人 流,避免拥挤跌倒。总之,在公共场所遇到地震,不要乱喊乱叫, 更不要乱挤乱拥。 通过思考讨论,增强人们的防震意识,掌握正确的避震方法。
(二)洪水应急 洪水应急措施:
①尽量逃向高处,登上 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 山丘和高坡等。
②借助家中的木制家具 或尽可能抓住木板、树 干等漂浮物,尽量不让 身体下沉,等待救援。
③警惕和防止被毒蛇、 毒虫咬伤以及倒塌电杆 上电线的电击。
(三)洪水中的救助
洪 水 中 的 救 助
• ①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转移到安全地带
②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员和青壮年、医务人员,以增加帮 手壮大救助队伍;
③)先救“生”,后救“人”;
④ 听仔细(注意倾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
⑤要仔细确定被困人的位置,不要盲目乱挖、乱刨,以防 止意外伤亡。
二、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
一关注汛期天气预报
(一)防洪准备
二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
三准备逃生物资。
思考:
洪水前期准备除了图中的几方面, 还可包括 哪些内容? (提示:如色彩鲜艳的衣服、一只金属哨子等)
(二)洪水应急
措施:①尽量逃向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 大树、山丘和高坡等, ②如果不能逃脱,要借助家中的木制家具或尽可 能抓住木板、树干等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 ,等待救援。 ③警惕和防止被毒蛇、毒虫咬伤以及倒塌电杆上 电线的电击。
“伏而待定”
就地躲避,利用三角空间, 蹲或趴下,护住头部。
分别介绍了在家里、在影剧院、在教室里的 避震方法。室内避震的共性是“伏而待定”。 迅速躲避到一个相对牢固的桌椅下或三角空 间处,蹲或趴下,护住头部。
室外避震
尽量到开阔的空地,降低重心,护好头部。
介绍了在行驶的公共汽车、在百货商场、在野外 的避震方法,室外避震的共性是:尽量到开阔的空 地,降低重心,护好头部。
方法:抛救生圈、救生衣等,或划船、游泳去救人。
②抢救溺水人员
最主要的方法:科学地控水和进行人工呼吸。
说明:地震中救助的重点在于自救,因为地震的 发生是瞬间的,只有先救己才能救别人;而洪水 中救助的重点在于互救,因为洪水的发生具有可 预报性和一定的滞后性,转移过程中的互救显得 尤为重要。
三、其他自然灾害的自救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