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评价火烧圆明园

合集下载

《雨果怒斥火烧圆明园》读后感450字

《雨果怒斥火烧圆明园》读后感450字

《雨果怒斥火烧圆明园》读后感450字
《雨果怒斥火烧圆明园》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欧洲的艺术家和他们所珍爱的东西被掠夺、被毁灭。

这是怎样的悲惨场景啊!这些可都是艺术精品,有许多还是无价之宝呢!这也是雨果最珍贵的东西啊!但是就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放火焚烧,大火连烧三天三夜,当大火快熄灭时,老天突然下起了暴雨,导致火势不能蔓延。

这时候,雨果走上前去对侵略者说:“你们难道没有看见过中国人民是怎样奋起反抗侵略者的吗?”但是雨果万万没有想到,他刚刚说完,两个强盗头子就拿出刀来逼着雨果给他们画画。

雨果这时心里非常气愤,心想:我一定要好好教训一下你们这些人。

这时我真想把那些侵略者痛揍一顿,你们抢走了中国的文物,如今还用武力来欺负中国人,实在是太可恶了。

所以现在我长大以后要好好学习,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的强大。

只有这样,中国才会越来越富强,人们才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每当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就会想起了祖国为我做的事情,我感到非常骄傲。

- 1 -。

雨果

雨果
走近作者
【维克多·雨果】(1802— 1885),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 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 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
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
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
暴力、以爱制“恶”。
写作背景
在英法联军劫掠中国圆明园归来后,巴
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 远征中国所谓的胜利捧场,但雨果,这位正 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反而 代表了人类的良知,写就了一封回信。
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
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
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
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
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
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探究文章可分为几部 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检查字词 赃(zāng)物 制裁(cái ) 恍(huǎng)若 珐(fà)琅(láng) 惊骇(hài) 瞥(piē)见 缀 (zhuì )满
运用了一系列的反语来形容强盗心 理,如“漂亮”、“丰功伟绩”、“收 获巨大”、“文明”、“野蛮”、“全 部赞誉”等词语,具有极其辛辣和尖锐 的嘲讽意味。 反语: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 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这种修辞 方法就叫反语,也称“倒反”、 “反话”。多用在揭露,批判,讽 刺等方面。
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 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一个外国人这 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被称 为梦幻仙境的圆明园,被称为艺术瑰宝 的圆明园,经历了莫大的耻辱:1860年 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能拿走全部拿走, 10000多名强盗个个满载而归;不能拿 走的全部毁掉,3500名强盗手持火把到 处焚烧,熊熊大火燃烧了整整三天,余 烟一个月都没散去,圆明园只剩残垣断 壁。“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

雨果关于圆明园被毁灭的名言

雨果关于圆明园被毁灭的名言

雨果关于圆明园被毁灭的名言1. 雨果赞扬船长的名言真正的强者是那种具有自制力的人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尔威船长照例走着从南安普敦到格恩西岛这条航线。

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

船长站在舰桥上,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

乘客们都进入了梦乡。

“诺曼底”号是一艘大轮船,在英伦海峡也许可以算得上是最漂亮的邮船之一了。

它装货容量六百吨,船体长二百二十尺,宽二十五尺。

海员们都说它很“年轻”,因为它才七岁,是1863年造的。

雾愈来愈浓了,轮船驶出南安普敦河后,来到茫茫大海上,相距埃居伊山脉估计有十五海里。

轮船缓缓行驶着。

这时大约凌晨四点钟。

周围一片漆黑,船桅的梢尖勉强可辨。

象这类英国船,晚上出航是没有什么可怕的。

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像一座山峰。

只见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穿破黑暗,在一片浪花中飞驶过来。

那是“玛丽”号,一艘装有螺旋推进器的大轮船,它从敖德萨启航,船上载着五百吨小麦,行驶速度非常快,负重又特别大。

它笔直地朝着“诺曼底”号逼了过来。

眼看就要撞船,已经没有任何办法避开它了。

一瞬间,大雾中似乎耸起许许多多船只的幻影,人们还没来得及一一看清,就要死在临头,葬身鱼腹了。

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过去,在它的船身上剖开一个大窟窿。

由于这一猛撞,“玛丽”号自己也受了伤,终于停了下来。

“诺曼底”号上有二十八名船员,一名女服务员,三十一名乘客,其中十二名是妇女。

震荡可怕极了。

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

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当。

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船上没有封舱用的防漏隔墙,救生圈也不够。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

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

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法国雨果对圆明园的毁灭的评价

法国雨果对圆明园的毁灭的评价

法国雨果对圆明园的毁灭的评价
法国作家雨果对圆明园的毁灭表示极度的愤慨和悲痛。

他认为圆明园是人类文明宝库中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他在《圆明园》一诗中写道:“坠花乱彩亡,褒义尽风氛。

子孙从此罕,马许哭狼痕。

”表达了他对圆明园毁灭的愤怒和悲伤之情。

雨果热爱艺术和文化,对于历史遗产的保护和珍视极为重视。

他把圆明园的毁灭视为对人类文明的不可挽回的损失,对中国人民的深深的伤害。

他的评价中强调了圆明园的独特之处和宝贵的历史意义,与许多中国人的观点相吻合。

雨果对圆明园毁灭的强烈评价,使得许多人对这一事件产生了共鸣。

他的诗歌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遗产的珍视,对破坏和暴力行为的抗议,对圆明园的毁灭表示了深切的哀悼和反思。

火烧圆明园.._《中华上下五千年》_原文_出处_内容

火烧圆明园.._《中华上下五千年》_原文_出处_内容

火烧圆明园【出处】本篇为《中华上下五千年》:清朝时期【内容】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以后,中英双方签订的《南京条约》将清政府软弱可欺的本质暴露无遗。

当时,大批西方列强都对英国在中国获得的利益艳羡不已,纷纷涌入中国,想乘机分一杯羹。

与此同时,贪得无厌的英国殖民者也想在中国谋求更多的好处。

1856年10月,英国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又一次对中国发起了战争。

因为此次战争实质上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所以便被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10月底,英军再度炮轰广州城,其后更攻入城内大肆烧杀抢掠。

就在同一时期,法国政府正借口“马神甫事件”向中国挑衅。

1853年,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潜入我国广西西林县,借着传教的名义,跟当地的官府恶霸相勾结,横行霸道,欺压百姓,强奸妇女,当地百姓忍无可忍,将其恶行上报新上任的西林知县张鸣凤,张鸣凤随即依法将马赖处死。

这便是“马神甫事件”的始末。

法国对中国觊觎已久,只是苦于找不到侵略的良机。

此次事件无疑给了他们借口,于是法国政府便开始在这件事上大做文章,英国政府乘机向法国提议联合出兵。

1857年,英法联军开始入侵中国。

除此之外,还有美国和俄国向他们提供支援。

1857年底,五千多名英法联军开始大举侵略,12月29日,广州被英法联军攻陷。

1858年3月,英、法、美、俄四国公使一同赶赴上海,随后,他们又集结军舰一路北上,直抵天津白河口。

清政府慌忙派出钦差大臣前去议和,并分别与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另外还单独跟俄国签订了《瑗珲条约》,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了俄国。

然而,四国并未就此满足。

1859年6月,英法联军炮击大沽,之后又攻占了天津,并进一步向北京城进军。

咸丰皇帝带着妻妾子女仓皇逃向承德。

10月,英法联军攻占了北京,在北京城内大肆烧杀抢掠,长达50天之久。

在此期间,英法联军将圆明园洗劫一空地处北京西北郊的圆明园始建于明朝,“圆明园”这个名字是康熙御赐的。

“圆”就是完美出众的品德,“明”就是光照千古的政绩。

雨果关于火烧圆明园的一封信

雨果关于火烧圆明园的一封信

1861年,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在给他的朋友、参加过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的巴雷特大尉的一封信中,严厉地健责了英法联军在圆明园犯下的罪行,表达了这位文坛巨匠令人尊敬的正义感和坦荡襟怀。

致巴雷特大尉1861年11月25日您很想知道我对军事远征中国一事的看法。

既然您认为这次远征是一桩豪迈而又体面的事情,那就只好劳驾您对我的看法赋予一定的意义。

在您看来,维多利亚女皇和拿破仑皇帝的联合舰队所进行的这次远征真是无上的荣耀,而且还是法兰西和英吉利共同分享的一次荣光,因此您很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次胜利是否有充分的认识。

既然您想听听我的意见,那我就来谈谈我的看法。

在地球上的一个角落里,有一个神奇的世界,这个世界就叫做夏宫。

奠定艺术的基础的是这样两种因素,即产生出欧洲艺术的理性与产生出东方艺术的想象。

在以想象为主的艺术里,夏宫就相当于以理性为主的艺术中的帕特农神殿。

凡是人民--几乎是神奇的人民的想象所能创造出来的一切,都在夏宫身上得到体现。

帕特农神殿是世上极为罕有的、独一无二的创造物,然而夏宫却是根据想象拓制出来的一个硕大的模型,而且也只有根据想象才能拓制出这样的模型。

您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

夏宫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

您尽可以用云石、玉石、青铜和陶瓷来创造您的想象;您尽可以用云松来作它的建筑材料;您尽可以在想象中拿最最珍贵的宝物,用华丽无比的名绸来装饰它;您可以借想象把它化为一座宫殿,一间闺房,一个城堡;您尽管去想象那里住的全是神仙,遍地都是宝;您尽管去想象这座建筑全是用油漆漆过的,上了珐琅的,镀金的,而且还是精雕镂刻出来的;您尽可以在想象中指令那些具有跟诗人一般想象能力的建筑师,把《一干零一夜》中的一千零一个梦表现出来;您也尽可以去想象四周全是花园,到处都有喷水的水池,天鹅,朱镂和孔雀。

总之一句话-您尽可以凭人类所具有的无限丰富和无可比拟的想象力,把它想象为是一座庙堂,一座宫殿--这样,这个神奇的世界就会展现在您的眼前了。

雨果评价英法联军摧毁圆明园——附原文

雨果评价英法联军摧毁圆明园——附原文

雨果评价英法联军摧毁圆明园——附原文1861年11月,他曾复信给一个名叫巴特勒的上尉,怒斥这桩丑行。

下面是他复信的摘要。

先生,您问我对这次远征中国的看法,您觉得这次远征值得称誉,干得漂亮,而且您很客气,相当重视我的感想。

按照您的高见,这次在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的双重旗帜下对中国的远征,是英法两国的光荣;您想知道我对英法两国的这一胜利究竟赞赏到何等程度。

既然您想知道我的看法,那么我答复如下: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

艺术有两种渊源:一为理念——从中产生欧洲艺术;一为幻想——从中产生东方艺术。

圆明园属于幻想艺术。

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荟集于圆明园。

圆明园是规模巨大的幻想的原型,如果幻想也可能有原型的话。

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

假定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宝岛,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圆明园。

为了建造圆明园,人们经历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

后来又经过几世纪的营造,究竟是为谁而建的呢?为人民。

因为时光的流逝会使一切都属于全人类所有。

艺术大师、诗人、哲学家,他们都知道圆明园。

伏尔泰亦曾谈到过它。

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

如果不能亲眼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

它仿佛在遥远的苍茫暮色中隐约眺见的一件前所未知的惊人杰作,宛如亚洲文明的轮廓崛起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一样。

这一奇迹现已荡然无存。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

从他们的行为来看,胜利者也可能是强盗。

一场对圆明园的空前洗劫开始了,两个征服者平分赃物。

真是丰功伟绩,天赐的横财!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他的口袋,另一个看见了,就塞满了他的箱子。

然后,他们手挽着手,哈哈大笑着回到了欧洲。

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历史。

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国,另一个叫英国。

对他们我要提出抗议,并且谢谢您给了我抗议的机会。

《雨果怒斥火烧圆明园》读后感450字

《雨果怒斥火烧圆明园》读后感450字

《雨果怒斥火烧圆明园》读后感450字
读了《雨果怒斥火烧圆明园》后,我感触颇深。

文中记录了雨果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野蛮行径的痛斥,可见英法联军的行为是多么恶劣就连同为国人的雨果都看不下去了。

英法联军的行为令人痛恨,更加可恨的是他们将从圆明园掠夺而来的财宝放到博物馆里展览,搞得自己就是原物主一样。

有这么一句俗话“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说得没错。

确实当时的中国远远没有现在强大,所以他们才会肆无忌惮的进入圆明园里去掠夺。

要不是政府无能,他们又怎么会掠夺完圆明园后一把火烧了圆明园。

他们烧掉的不过只是一座皇家园林,真正被烧掉是我们中国人的尊严,我们的尊严在那一刻灰飞烟灭。

雨果先生,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火烧圆明园也一样。

我们对着别人愤怒过了,也该对着自己愤怒了。

可忍一时,但不可忍一世。

清朝属于后者,忍了一世,结果把江山“忍”出去了,把文化遗产“忍”出去了,结果还把耻辱也“忍”到了中国的历史中。

如果我们当初就把愤怒的矛头对准英法联军,那会怎样?起码他们不敢到中国的地盘上如此放肆。

但清朝一再显示自己的软弱,这样不但不会引起别人的同情,相反,他们还会得寸进尺!
圆明园之所以没有重建,是为了让我们铭记国耻。

以我们现在的科技水平重建圆明园并非难事,我们要时刻记住英法联军是如何轻而易举到圆明园里去掠夺的。

在此我想说一句话:“犯我中华者,虽远
必诛!”。

雨果对圆明园的评价

雨果对圆明园的评价

雨果对圆明园的评价一、引言圆明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它曾经是中国历史上最宏伟的宫殿和园林建筑之一,但在19世纪末,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毁,成为了人类文明史上的悲剧。

而在这场悲剧中,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巨匠雨果也留下了他对圆明园的评价。

二、雨果对圆明园的评价1. 圆明园的美丽雨果在《欧洲游记》中写道:“我到过许多美丽的地方,但我从未见过如此美丽的地方。

”他称赞圆明园有着“奇妙而神秘”的氛围,每一个角落都散发出令人陶醉的芳香。

2. 圆明园的历史价值雨果认为圆明园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遗产。

他写道:“这个地方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见证者,它见证了中国帝王和百姓们几千年来辛劳、智慧和创造力。

”他认为保护圆明园是保护中国文化遗产的责任。

3. 圆明园的悲剧雨果对圆明园的评价不仅仅停留在它的美丽和历史价值上,他也深刻地感受到了圆明园被焚毁后带来的悲痛。

他写道:“当我看着这个曾经美丽而辉煌的地方变成了一片废墟时,我的内心充满了悲哀和愤怒。

”4. 圆明园的重建雨果认为重建圆明园是必要的,因为它不仅是中国文化遗产,也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呼吁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保护和重建这个世界文化遗产。

三、结论雨果对圆明园的评价充满了感性和理性。

他从美学、历史和人道主义等多个角度去评价圆明园,并呼吁全世界共同保护和重建这个世界文化遗产。

作为一位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巨匠,他深刻地感知到了圆明园被焚毁后带来的悲痛,也表达了对人类文明史上的悲剧的深切关注。

他的评价不仅是对圆明园本身的评价,更是对人类文明史上的反思和警醒。

雨果对圆明园的评价

雨果对圆明园的评价

雨果对圆明园的评价圆明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路圆明园公园内,是清朝皇家园林的主要园林之一。

该园建于1709年,由清朝康熙皇帝为其母亲所建,占地面积达到350多公顷,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

然而,圆明园在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被英法联军烧毁,成为一次世界文明遗产的巨大损失。

圆明园的荒芜遗址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对帝王霸权和人类文明破坏的象征。

1. 雨果的描述弗兰索瓦·雨果(Victor Hugo)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在他的作品中,对圆明园的描绘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他的言辞激烈且富有感情,将对圆明园的描述与对人类历史和文明的维护联系在一起。

雨果在其作品中,将圆明园化为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

他描绘了园内富丽堂皇的建筑、精心设计的园林和壮丽的水景。

在他的文字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这座园林艺术杰作的深深喜爱。

2. 雨果的评价然而,雨果对于圆明园的评价并不止于此。

他在描述圆明园的同时,也提到了其在历史上的毁坏。

在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焚烧了圆明园,并洗劫一空。

这一事件成为了对人类文明的侵略和摧毁的象征。

雨果对于这一事件深感愤怒并表示鄙视。

他将焚毁圆明园的行为视为野蛮的行径,对于一座象征文明的建筑进行摧毁是对人类历史和文化的背离。

他谴责对圆明园的破坏,以及对人类文明的无情践踏。

然而,雨果的评价并非只停留在愤怒和谴责之上。

他也将焚毁圆明园与人类历史的兴衰联系在一起,从而提出了对人类文明的深刻思考。

他认为,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经历了盛衰兴废的循环。

圆明园的毁灭代表着人类历史中不幸的一部分,但它也激发了人们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

3. 对人类历史和文明的思考雨果的评价不仅限于对圆明园事件的谴责,他更进一步思考了整个人类历史和文明的命运。

他认为,历史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人类文明的兴盛和毁灭是无法避免的。

然而,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可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并为未来提供借鉴。

对于圆明园的毁坏,雨果认为它是人类历史中的一次悲剧。

雨果对火烧圆明园的看法

雨果对火烧圆明园的看法

UNE LETTRE DE VICTOR HUGOAu Capitaine Butler,Le 25 novembre 1861Vous me demandez mon avis, monsieur, sur l’expédition de Chine. Vous trouvez cette expédition honorable et belle, et vous êtes assez bon pour attacher quelque prix à mon sentiment ; selon vous, l’expédition de Chine, faite sous le double pavillon de la reine Victoria et de l’empereur Napoléon, est une gloire à partager entre la France et l’Angleterre, et vous désirez savoir quelle est la quantité d’approbation que je crois pouvoir donner à cette victoire anglaise et française.Puisque vous voulez connaître mon avis, le voici :Il y avait, dans un coin du monde, une merveille du monde : cette merveille s’appelait le Palais d’été. L’art a deux principes, l’Idée, qui produit l’art européen, et la Chimère, qui produit l’art oriental. Le Palais d’été était à l’art chimérique ce que le Parthénon est à l’art idéal. Tout ce que peut enfanter l’imagination d’un peuple presque extra-humain était là. Ce n’était pas, comme le Parthénon, une oeuvre rare et unique ; c’était une sorte d’énorme modèle de la chimère, si la chimère peut avoir un modèle. Imaginez on ne sait quelle construction inexprimable, quelque chose comme un édifice lunaire, et vous aurez le Palais d’été. (…) Il avait fallu, pour le créer, le long travail de deux générations. Cet édifice, qui avait l’énormité d’une ville, avait été bâti par les siècles, pour qui ? pour les peuples. Car ce que fait le temps appartient à l’homme. Les artistes, lespoètes, les phiilosophes connaissent le Palais d’été ; Voltaire en parle. On disait : le Parthénon en Grèce, les Pyramides en Egypte, le Colisée à Rome, Notre Dame à Paris, le Palais d’été en Orient. Si on ne le voyait pas, on le rêvait. C’était une sorte d’effrayant chef-d’oeuvre inconnu, entrevu au loin dans on ne sait quel crépuscule comme une silhouette de la civilisation d’Asie sur l’horizon de la civilisation d’Europe.Cette merveille a disparu.Un jour, deux bandits sont entrés dans le Palais d’été. L’un a pillé, l’autre a incendié. La victoire peut être une voleuse à ce qu’il paraît. Une dévastation en grand du Palais d’été s’était faite de compte à demi entre les deux vainqueurs. On voit mêléà tout cela le nom d’Elgin, qui a la propriété fatale de rappeler le Parthénon. Ce qu’on avait fait au Parthénon, on l’a lait au Palais d’été, plus complètement et mieux, de manière à ne rien laisser. Tous les trésors de toutes nos cathédrales réunies n’égaleraient pas ce formidable et splendide musée de l’Orient. Il n’y avait pas seulement là des chefs-d’oeuvre d’art, il y avait un entassement d’orfèvreries. Grand exploit, bonne aubaine. L’un des deux vainqueurs a rempli ses poches, ce que voyant, l’autre a rempli des coffres ; et l’on est revenu en Europe, bras dessus, bras dessous, en riant. Telle est l’histoire des deux bandits.Nous Européens, nous sommes les civilisés et pour nous les Chinois sont les barbares. Voilà ce que la civilisation a fait à la barbarie.Devant l’histoire, l’un des deux bandits s’appellera la France. L’autre s’appellera l’Angletterre. Mais je proteste, et je vous remercie de m’en donner l’occasion : les crimes de ceux qui mènent ne sont pas la faute de ceux qui sont menés ; les gouvernements sont quelquefois les bandits, les peuples jamais.L’empire français a empoché la moitié de cette victoire, et il étale aujourd’hui, avec une sorte de naïveté de propriétaire, le splendide bric-à-brac du Palais d’été. J’espère qu’un jour viendra où la France, délivrée et nettoyée, renverra ce butin à la Chine spoliée.En attendant, il y a un vol et deux voleurs, je le constate.Telle est, monsieur, la quantité d’approbation que je donne à l’expédition de Chine.。

雨果怒斥英法联军的暴行

雨果怒斥英法联军的暴行

龙源期刊网
雨果怒斥英法联军的暴行
作者:
来源:《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2011年第37期
2010年是圆明园遭劫150周年,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的铜像在这年进驻圆明园,被安置在大水法遗址东侧。

北京圆明园管理处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在150年前,英法联军用坚船利炮攻破北京城,攻进圆明园,抢夺金银和文物,并放火烧毁了这座园林的时候,雨果身为法国著名作家,严厉地批判了这一暴行。

雨果雕像为全青铜制品,宽半米,高将近一米,重90公斤,由法国雕塑家娜什拉·凯努女士制作。

在雨果雕像前的一块书形石雕上,镌刻了雨果150年前谴责英法联军暴行的《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节选部分:
“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一个抢劫,一个放火,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分别叫做法兰西和英吉利……我希望有一天,法兰西能够脱胎换骨,洗心革面,将这不义之财归还给被抢劫的中国。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一年后,雨果给他的朋友、参加过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巴特勒上尉写了如上的信,在信中他盛赞圆明园是与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相提并论的东方艺术杰作,强烈地表达了他对英法联军火烧“人类幻想中的仙境”的控诉。

雨果也是世界上第一位痛斥英法联军暴行的法国大文豪。

【宋开花/供稿】。

雨果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

雨果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

雨果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圆明园,这座曾经的万园之园,凝聚着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与文化的精髓。

然而,它却在历史的长河中遭受了无法挽回的劫难。

在众多对圆明园的评价中,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评价尤为引人深思。

雨果以他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对圆明园给予了极高的赞誉。

他形容圆明园是“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

在他的眼中,圆明园不仅仅是一座园林,更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伟大结晶。

雨果赞叹圆明园建筑风格的多样与精美。

他看到了中式建筑的典雅庄重,也欣赏到了欧式建筑的华丽宏伟。

各种风格的建筑在圆明园中和谐共生,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魅力。

他说:“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

”通过这样生动的描述,我们仿佛能够看到圆明园那美轮美奂的景象。

同时,雨果对圆明园中的园林景观也不吝赞美之词。

他描绘了园内如画的山水、清幽的小径、繁茂的花木。

他说:“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这些描述让我们感受到了圆明园那如诗如画的园林之美。

然而,面对圆明园被侵略者肆意掠夺和破坏的惨状,雨果表现出了强烈的愤慨和谴责。

他称侵略者为“强盗”,严厉批判了他们的野蛮行径。

他说:“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在放火。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_5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_5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1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在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在放火。

似乎得胜了,便动手行劫,我们中国那引以为傲的圆明园就这样化为了一片灰烬……这是雨果在1861年对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的评价,是啊,这些不劳而获,肆意破坏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的侵略者简直就是猪狗不如的强盗、土匪。

虽然这把腾空而起的熊熊大火烧毁了富丽堂皇的圆明园,却毁不了我们对英法联军的痛恨;虽然这把突然而至的熊熊大火烧毁了雍容华贵的圆明园,却毁不了这些卑鄙小人的野蛮行径。

哎!这座有人文景观与西洋景观的宏伟建筑就这么在侵略者的魔爪下毁于一旦,实在令人惋惜!那金碧辉煌的殿堂;那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那热闹的“买卖街”;美丽的山乡野村;那充满诗情画意的蓬莱瑶台、武陵春色都让我们赞不绝口,圆明园汇聚天下风光,是世界园林奇迹,怎么就这样平白无故地烧毁了呢?凭什么我们那些价值连城的青铜礼器,千金难求、具有收藏意义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都被这些无耻可恨的联军们洗劫一空?为什么那些原本属于我们的稀世珍宝要损耗数不清的人力物力财力、花费巨额才能要回3件?那是古代劳动人民用血水汗水才努力得来的呀!哎!归根到底,还是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躺在丰功伟绩上睡懒觉,正所谓“落后就要挨打!”不知进取,铺张浪费,何能进步?英法联军也是趁兵不备才成功烧毁圆明园,这是一个惨痛的历史,在每位中国人心里烙下了一道深深的痕迹,这更是一次惨痛的教训。

这是第一次挨打,也是最后一次被挨打,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我国的科技也日益发达起来,火箭和神州号系列成功发射,科学家们创造出一个个能歌善舞的机器人!还有家务好帮手“扫地机”!中华民族又一次扬眉吐气地站在人们面前。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中华民族的兄弟姐妹们,我们携起手来,奋发图强,不让惨痛的历史重演!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2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我不仅仅对祖国这一颗璀璨的明珠毁灭而惋惜,还为清政府的无能和侵略者的野蛮而愤怒。

法国作家雨果对圆明园被劫文物的处理意见(转载)

法国作家雨果对圆明园被劫文物的处理意见(转载)

法国作家雨果对圆明园被劫文物的处理意见(转载)法国作家雨果对圆明园被劫文物的处理意见(转载)摩罗最近,法国一家拍卖公司宣布即将公开拍卖中国文物鼠首与兔首。

那是一百多年前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抢劫去的中国国宝。

这些中国国宝的公开拍卖,无异于对中国文物进行第二次公开抢劫。

中国外交部和中国文物局的官员,都已经发表过严正声明,强调了中国对于这些文物的主权。

中国民间人士也对这些国宝的命运极为关注,已经有八十多位律师组成志愿者团体,企图以法律的方式索回这些中国文物。

可是中国官方和民间的所有这些努力,都没有任何效果,法国方面依然要在2009年2月下旬按时公开拍卖鼠首和兔首。

一百多年前的法国人是如何看待这种抢劫和这次拍卖的呢?前一阵偶尔从一本书中,读到法国大作家雨果对于法国人抢劫圆明园的义正词严的批评。

那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灰烬未冷的时候,一位参与劫掠和纵火的法国军官给雨果写信,大概想听见一位大作家对他劫掠无数艺术珍宝之功绩的称赞。

可是有良心的雨果在1861年11月25日回信说:“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大肆劫掠,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

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国,另一个叫英国。

法兰西帝国从这次胜利中获得了一半赃物,我渴望有朝一日法国能够摆脱重负,清洗罪恶,把这些财物归还被劫的中国。

”可见,将劫掠的赃物归还原主,这是一种超时空的道义常识。

雨果的正义呼声乃是留给那些强盗的遗嘱。

一百多年过去了,雨果依然是法国最受欢迎的作家,他的著作依然拥有最多的读者。

今天的法国人读到雨果的呼喊究竟作何感想?为什么他们一边阅读雨果的遗嘱,一边依然还要对中国文物进行第二次掠夺?他们对雨果所认定的道义为什么完全置若罔闻?难道今天的法国人都是强盗的后代,而没有雨果的后代?。

集中表达雨果评价圆明园的句子

集中表达雨果评价圆明园的句子
圆 明 园 由 圆 明、 长 春、 绮 春 三 圆 组 成, 总 面 积 达 350 公 顷。 它 的 陆 上 建 筑 面 积 和 故 宫 一 样 大, 水 域 面 积 又 等 于 一 个 颐 和 园。
圆明园的南部为朝庭 区, 是 皇 帝 处 理公 务 之 所。 其 余 地 区 则 分 布 着 40 个 景 区,其 中 有50多 处 景 点 直 接 模 仿 外 地 的 名 园 胜 景, 如 杭 州 西 湖 十 景, 不 仅 模 仿 建 筑, 连 名 字 也 照 搬 过 来
——艺术价值在世界的地位、 艺术性质和成就
具体赞美圆明圆的句子
——有感情朗读第三段
——具体讲述园中之物。 (建筑材料、建筑、陈设、装饰、园林景观)
资料补充
完 整 目 睹 过 圆 明 园 的 西 方 人 把 她 称 为 “万 园 之 园” , 意 为 什 么 样 式 的 园 林 这 里 都 有。 的 确, 如 果 今 天 还 和 140 年 前 一 样 , 这 座 超 巨 型 园 林 就 是 当 之 无 愧 的 “ 世 界 园 林 之 王” 了。
该是来圆明园,天就要阴的。一阵沙尘 扑面而来,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劈头劈脸, 欢笑的人群直往外冲。剩下我一人,静静地, 在洁白的石块上坐下,对着这大水法遗址, 对着这华美残破的罗马石柱,和苍天,和这 些断壁残垣一起落泪哭泣……
断壁 残垣 的警 示
——
我们 当自 强!
作业
给雨果写封信, 谈谈你读了 本文后的感想。
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 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永不磨灭的壁画。
十年后的今日,我说,再去圆明园。对我来 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 种提醒。说出这些我不怕别人说我矫情,我就是 这样想的。

火烧圆明园表达沉痛的句子

火烧圆明园表达沉痛的句子

火烧圆明园表达沉痛的句子1. 描写火烧圆明园的句子在年前,我看过一部电影,这部电影的题目就是《火烧圆明园》,这部电影令我至今难忘…… 看完这一部令人惊心动魄的电影后作为一个中国人,谁不想看看有许多美丽传说的圆明园呢?那具有中国特色的精致的亭台楼阁,那奇异的花草树木,那价值连城的国宝……然而,这一切都不存在了,留下来的只是几根残缺不全的石柱孤零零地躺在那里,他们好像在向人民诉说着当年的痛苦、耻辱和折磨。

我上次在《上下五千年》上看过90多年前,嗜血成型的八国联军,无视中国人民的尊严,大量的占领中国国土,大肆掠夺圆明园的文物和财宝,推倒圆明园的楼台亭阁,毁坏圆明园的一花异草。

为了掩饰其罪行,他们还放活燃烧了圆明园,大伙连续少了三天三夜,他们这样强盗般的行为让我在心里唾骂日本人。

圆明园在那时变成了一片废墟…… 要是我们能早点出生在那个时代的话,我一定要拿着刀杀人本鬼子让他知道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让他们知道毁坏我们国家的东西是有代价的。

祖国的未来蓝天有待我们去描绘!我们一定要把过去的这一种耻辱——永记在心。

2. 火烧圆明园屈辱段落观《火烧圆明园》有感你知道“火烧圆明园”的事件吗?看完后,我不由的升起了烦恼与惋惜之情。

圆明园是我国着名的皇家圆林,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精美。

园中还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

在1860年10月6日时,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入圆明园。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还为了销毁罪证,在园内放火,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这帮可恶的强盗,在中国的领土上任意破坏,为所欲为。

他们毁掉的是什么?是多少年中国人民只会的结晶啊!现在却被他们一把火给毁掉了。

他们的残暴和野蛮将永远刻在我们心上,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当初你们是怎样来屈辱我们的。

我们要让你们知道我们中国是不好欺负的!这件事让我想起了在书上看到的:铜牛头,铜猴头和铜虎头。

书上说:这三样东西原本是就是圆明园中的十二生肖喷水池里的牛头,猴头,虎头啊!现在却要花数千元的价格从拍卖场上买了回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果评价火烧圆明园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艺术有两种起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和帕台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相同。

这便是一个几乎是超人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

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如同帕台农神庙那样;如果幻想能有典范的话,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请想象一下,有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物,有某种月宫般的建筑物,这就是圆明园。

请建造一个梦境,材料用大理石,用美玉,用青铜,用瓷器,用雪松做这个梦境的房梁,上上下下铺满宝石,披上绫罗绸缎,这儿建庙宇,那儿造后宫,盖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又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片片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有某种人类异想天开产生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而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这就是这座园林。

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

这座大得犹如城市的建筑物,是由世世代代建造而成的,为谁建造的?为各国人民。

因为,岁月完成的事物是属于人类的。

艺术家,诗人,哲学家,过去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谈到过圆明园。

我们常说:希
腊有帕台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东方有圆明园。

如果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大家也梦见过它。

这曾是某种令人惊骇的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如同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显出亚洲文明的剪影。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进入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

看来,胜利女神可能是个窃贼。

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破坏,由两个战胜者分担。

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中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注定又会使人想起帕台农神庙。

从前对帕台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致荡然无存。

如果把我们所有大教堂的所有财宝加在一起,也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园中不仅有艺术珍品,还有成堆的金银制品。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

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口袋,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这就是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我们是文明人,中国人对我们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将会叫法国,另一个将会叫英国。

我先要提出抗议,感谢你给了我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不会。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一半的胜利果实,今天,帝国竟然带着某种物主的天真,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陈列出来。

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赃物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现在,我证实,发生一次偷窃行为,有两名窃贼。

——维克多·雨果1861年11月25日于高城居
英法联军
英法侵略军到达圆明园后把圆明园抢劫一空。

之后,为了报复,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伯爵詹姆斯·布鲁斯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

并派遣戈登执行火烧圆明园命令,大火连烧3天3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这是人类历史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10月6日占据圆明园。

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

英、法军队洗劫两天后,向城内开进。

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政府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并杀害21名使节,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

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

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