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饮食文化礼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族饮食文化礼仪
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礼仪主要源自其所生活地区的自然环境与经济环境。
下面就让小编告诉大家满族的饮食文化礼仪有哪些吧!
满族的饮食文化礼仪:朱酒
朱酒是满族人家自制的一种米酒,又称之为米儿酒、黄酒、芦酒等。
米儿酒就是使用大黄米、小黄米制的酒,大黄米、东北人亦称之为糜子,是一种粘性的粮食,是东北的特产,早被满族人认识,并且耕种,用来食用,也可用来制酒。
芦酒是指制酒的原粮用芦粟,又称之为粘高粱。
另外还有人称之为秋酒、黄酒,秋酒是指季节,秋天新粮下来之后制酒,有资料说满族春秋都制酒,仅称为秋酒并不准确,而黄酒则指的是酒的颜色,百姓自制米酒,没有过滤的办法,酒呈淡黄色,并显得很浊,现在也是这样。
满族先民很早就会制酒(米儿酒),据说勿吉人就开始制酒。
到金代,女真人制酒已经十分普遍,有文献记载女真人“嚼米为酒”,我以为这是制作酒曲的一种办法,而《金国志》记载,金人“嗜酒好杀,酿米为酒,醉则缚之,倏其醒,不尔杀人”。
金代对酒
与盐、茶、铁等都是严格管理并收税,女真人制酒的传统流传下来。
到了清代,宁古塔地面上的酒不仅有传统的米儿酒,还有关内流人带来的烧酒(白酒),当地人称之为汤子酒。
流人的着述中多处记载,如杨宾《柳边纪略》中有“满洲烧酒曰汤子酒,斤银四分,黄酒斤银三分。
烧酒家为之,黄酒多沽饮”。
据有满族传统的黄酒(米酒),不仅自制自饮,还拿到市场去流通出售,宁古塔地面上不仅有烧锅生产蒸馏酒---烧酒(白酒),还有很多的酒铺。
有资料记载,1773年(清乾隆三十八年)城北卡伦屯就有义兴烧锅开张,并存续到1820xx年(道光八年)。
清末的大德永、义发源烧锅都很有名气。
酒对于北方民族来说是饮品中不可缺少之物。
无论节庆、祭祀、亲友相聚等都少不了酒的陪伴,这是北方的特殊气候及北方民族豪爽的性格所致,酒到兴致还要歌之舞之,甚至在满族人的喜宴时“客饮至半酣时,妇女俱出敬酒,以大碗满斟,跪于地奉劝,俟饮尽乃起。
”(《宁古塔纪略》吴桭臣着)
满族的饮食文化礼仪:茶
唐代以前茶已从各种渠道传入东北。
1320xx年前的唐代渤海国与中原有贸易往来,因此有茶叶输入。
唐代对茶叶的管理十分严格,国家设置官员来管理茶叶的流通。
金代、女真人与中原的联系较多,因此有茶叶输入,一是“宋人岁供”(《金史志第三十》食货志);二是与内地贸易,后来由于需求量大,许多都是私贩;
金章宗承安三年起设官管理,并认为茶叶是"饮食之余,非必用之物"(《金史卷四十九》),认为茶叶交易所用银钱有资助敌国之嫌,甚至不许制贩茶叶,河南等地砍倒茶树。
由于金代对茶的限制,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很少饮茶,清代流人方拱乾的《绝域纪略》“饮食”一章中说当地人“不饮茶”。
虽然女真人不饮茶,但也有自己的饮品近似于茶叶,每家每户都饮用。
满族的饮食文化礼仪:奶子茶
女真人生活在东北,而且是渔猎民族,曾饲养马、牛、羊等家畜,自然就知道,马、牛、羊的奶可以饮用,而且营养丰富。
在《中国民俗大系黑龙江民俗》一书中曾记载:女真以畜牧经济为主,长期以来,就形成了饮牲畜乳的习俗。
这种习俗无论身份如何都饮用,甚至满族入关之后,王公大臣们还要定时饮用奶茶,称其健身强体,后来随着与汉族的沟通,茶叶的输入开始出现奶茶,将茶叶泡好后加入奶一起饮用。
满族的饮食文化礼仪:糊米茶
女真人的百姓们在饮食中发现饭糊了之后加入开水,也是一种饮料,可以养胃助消化。
到了清代,满族先民们就使用粟,俗称大黄米在锅里灯糊之后冲水,可以当茶饮用,后来又发展成用铃铛麦(大麦)炒糊了就成了现在的大麦茶。
由于生活在东北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