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和社会学视野中的陈翰笙无锡调查

合集下载

20世纪前半期的中国社会变迁

20世纪前半期的中国社会变迁

20世纪前半期的中国社会变迁(1900~1949)张玉法原载《史学月刊》2006年第3期[摘要]以帕森斯的社会平衡理论来解释中国的社会变迁,工业化就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原动力。

工业化的社会需要新知识分子和科技人才,这两类人跃升为工业社会精英份子的一部分,这是社会的第一种变迁。

随着工业化而来的是工商阶层的兴起,工商业者及银行家成为工业社会的精英份子,这是社会的第二种变迁。

当工商阶层兴起以后,人口集中城市是社会的第三种变迁。

当工业化与都市化进行时,家庭制度也发生改变,由大家庭变成小家庭,且孝道也呈式微之势,这是社会的第四种变迁。

[关键词]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传统社会;现代社会Social Transformation of China in the First Half of 20th CenturyZHANG Yu-fa(Institute of Modern History ,Central Academy of Research,Taipei,China )Key Words :modern China ;social transformation;traditional society;modern societyAbstract:Using the theory of social balance to explain the socialtransformation of China ,industrialization becomes the dynamic for thetransformation.Industrialization needs new intellectuals and people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and these people become part of the elite society.This is the first transformation.With industrialization came the classesof industry and commerce,these classes and bankers became part of theelite society.This is the second transformation.With the rise of industryand commerce,population was centered in cities,which forms the thirdtransformation.When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were underway ,family system also began to change,from the big family to the smallfamily,and the virtue of filial piety declined.This is the fourth transformation.一、前言社会变迁的理论很多,有的社会学家认为一个旧的、稳定的、和谐的、整合的社会,转变成新的、稳定的、和谐的、整合的社会的过程,就是社会变迁。

陈翰笙:现代中国的土地问题

陈翰笙:现代中国的土地问题

现代中国的土地问题陈翰笙“每当权利失去均等,土地转移到少数人手中的时候,社会与政治,必起绝大的变异,中国历史显示多数朝代的覆亡,皆以此为主因。

”意大利特来贡尼(C.T.Dragoni)教授对中国土地问题这样说。

他应全国经济委员会之聘,由国联来华专意指导作现代中国农村情况的研究。

今年春季,他到湖北兵燹之区,游历一遭,观察所得,曾有郑重的报告说:“倘若新旧地主,依照旧俗,随心所欲的下去,数年之间,必将重蹈覆辙。

将来新的情况,将更恶劣,因为一切事态皆利于富人阶级掠夺穷人的土地。

我终以为这种情形,必须尽力免除。

”一贫农需要土地中国的经济构造,建筑在农民的身上,是人所周知的事实。

殊不知农村中不下于65%的农民,都很迫切地需要土地耕种,中国的经济学者以为自耕农是自给自足的,其实这是远于事实的见解,在黄河及白河两流域间,自耕农很占优势,然而大多数和别处的贫农一样,所有土地,不足耕种。

(一)土地分配不均白河流域的土地,分配的就很不平均。

河北省定县,自耕农占70%,佃农仅占5%,然而经过调查的14617农家之中,有70%的农家占有耕地不到全数的30%,其余不到3%的农家,占有耕地几当全数l/5。

定县的土地分配表(134村,1930—1931年)耕地量|农家数目|农家百分比|占有地亩|地亩百分比|每家平均数无地可耕者| 1725| 11.8|||25亩以下者| 8721| 59.7| 95139| 29.4| 10.925--49.9亩者| 2684| 18.3| 87903| 27.1| 32.850—99.9亩者| 1152| 7.9| 79035| 24.4| 68.6100--299.9亩者| 302| 2.1| 46357| 14.3| 153.5300—300亩以上者| 33| 0.2| 15481| 4.8| 469.1总计| 14617| 100 | 323915| 100 | 22.2定县是河北富庶之区,所以以保定为代表,来研究河北省的土地问题,较为合适。

“中国农村派”陈翰笙

“中国农村派”陈翰笙

“中国农村派”陈翰笙作者:雷颐来源:《财经国家周刊》2010年第12期正是以陈翰笙为代表的“中国农村派”的调查,成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和基础。

但是对他们的这一贡献,一直缺乏充分的认识和评价1929年春,从苏联返国不久的陈翰笙,被时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任命为中研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实际主持所务,展开中国农村社会调查。

当时陈翰笙聘用了包括王寅生、钱俊瑞、张锡昌、张稼夫、孙冶方、姜君辰、薛暮桥、秦柳方等一批人参加调查。

这些人后来被称为“中国农村派”,其中不少人因此渐渐成长为中国极有影响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

事实上,正是以陈翰笙为代表的这些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在30年代以现代社会学的“科学”语言和方法,以大量详细的调查数据,对中国农村所做的深入细致的社会调查和研究,公开论证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他们的努力成果,实际上成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和基础。

斯大林妻子的同事1897年2月,陈翰笙出生在江苏无锡一户书香门第之家。

1915年,18岁的他只身远渡重洋,到美国留学。

1921年获波莫纳大学(Pomona College)硕士学位,毕业后又到哈佛大学进修访问。

不久又到德国柏林大学东欧史地研究所任研究员,并于1924年获柏林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即应蔡元培之邀回国在北大历史系任教,成为当时北大最年轻的教授。

在北大期间与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相识,可说影响了他的一生。

1926年3月,陈翰笙与夫人一起参加了著名的“三•一八”反军阀政府的示威游行,成为“三•一八”惨案的见证人。

陈翰笙愤怒地写下《三•一八惨案目击记》,在《现代评论》上发表。

不久,在李大钊和苏联驻华大使加拉罕的介绍下,他秘密加入了“第三国际”,开始为“国际”的刊物写稿,也开始为“国际”做情报工作。

1927年,正在武汉任国民政府外交顾问参与对英谈判收回汉口、九江租界谈判的陈翰笙,突然接到正在北京苏联驻华使馆避难的李大钊要他回京的急电,于是借口“母病”赶回北京,秘密担任李大钊与外界的联络员。

社会调查研究知识整理

社会调查研究知识整理

社会调查研究:指人们运用特定的方法和手段,从社会现实中收集有关社会事实的信息资料,并对其作出描述、解释、预测和规范的一种自觉的社会认知活动.可运用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

社会调查研究三个阶段:1)初始阶段:选择课题、提出假设、澄清概念、确定调查单。

2)中间阶段:访谈法、问卷法、计量法、测量法、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痕迹法。

3)终极阶段:描述、解释、预测、规范的定性与定量方法.一、社会调查研究对象:社会事实特征:1)客观实在性与主观目的性的统一。

2)社会集体性与个体偶然性的统一。

3)可观测性与复杂性,流动性,模糊性的统一。

二、社会调查研究任务:通过社会生活的现象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1)通过人们的思想动机,探索出隐藏在这些动机背后的客观物质动因。

2)从大量复杂多变的偶然事件中揭示出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3)从迷离混沌、模糊不清和千变万化的社会现象中分辨出相对确实、相对明晰和相对稳定的客观事物。

三、社会调查研究功能: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1、认识功能:(1)经验认识活动回答“社会事实是什么?”(2)理论认识活动回答“社会事实为什么、怎么样、应怎样?”2、实践功能:(1)摸清社会问题,促进社会改造(2)了解现实,正确制定与执行政策(3)全面检测,推动社会计划与管理(4)解放思想,培养开拓型人才(5)纠正错误,进行思想教育(6)深入实际,转变党风与学风第二节社会研究的方法论一、整体的观点这是系统论原理在社会研究中的运用。

它要求我们把特定的对象系统的各个要素当作一个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来看待,要求我们考察对象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而具有的新的性质,要求我们考察对象系统内外各种要素之间互相作用而形成的整体效应。

1)历史动态的观点:研究某一社会事实时,把它放到历史的动态过程之中去,只有研究了历史的全部变化过程,才能研究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事实。

不奢求研究“一般社会”,而是仅研究“具体社会".2)社会层序的观点:研究某一社会事实时,把它放到社会结构之中去,只有研究了社会的多层结构才能正确研究某一结构层次上的社会事实。

改革开放以来对_中国农村派_研究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对_中国农村派_研究综述

[经济思想研究]文章编号:1003-6636(2010)01-0081-05;中图分类号:F092.7;文献标识码:A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农村派0研究综述颜敏(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1)摘要: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的破产和农村社会的动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大批知识分子深入农村,进行调查,使用新的理论方法研究农村问题。

其中,以陈翰笙为代表的/中国农村派0是一支重要的研究力量。

他们以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为载体,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生产关系入手研究农村问题,形成了鲜明的学术特色。

关键词:中国农村派;陈翰笙;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研究综述Research of th e/School of Ru ra l Ch ina0si n ce the I n trodu cti on of R efor m and O p en i ng Up Po licy:A R eviewYAN M i n(Schoo l of Econo m ics,P ek i ng U n i versity,Be iji ng100871,Ch i na)A bstrac t:In the1930s,the collapse o f rura l economy and t u r mo il i n rural soc iety i n China a ttracted g rea t attenti on.A larg enu mber of i nte llectua ls went deep i n the countrysi de and researched rural i ss ues usi ng ne w approaches.Am ong t he m was the Schoo l o f Ru ra l Chi na,an i m portant force i n research character i zed by Chen H an-sheng.U nder t he Ch i nese Soc i e t y for R ura l Econo m ics,they used basic pr i nciples of M a rx is m to st udy rural issues from the ang le of re lati ons o f producti on,f o r m ing d i sti ncti v e acade m i c features.Key w or d s:the Schoo l of R ural Ch i na;Chen H an-sheng;Chi nese Society for Rura l Econo m ics;rev ie w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的破产和农村社会的动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翰档”之憾

“翰档”之憾

“翰档”之憾一、备受尊崇的冷遇:陈翰笙学术遗产的当下境遇享年一百零八岁的陈翰笙(一八九七年二月五日二00四年三月十三日)一生跨越了三个世纪,其晚年的自传题名《四个时代的我》,本为平实描述,却令人顿感沧桑。

即使只作为一个历史的旁观者,“阅尽人间春色”的经历亦已弥足珍贵,而陈既是一个怀持共产主义理念且自觉践行的革命家,又是一个在中国农村经济与社会、亚太区域历史、政治与外交关系等领域都留下了开拓性研究业绩的渊博学者,爱泼斯坦说“他是一个文艺复兴式的人物,出现在革命蓬勃发展的年代,而且是个敢于将自己的先进思想付诸行动的人”,这是恰如其分的评价。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陈翰笙所参与的实际革命活动,有相当一部分处于隐蔽战线。

据他的学生潘维转述,陈曾说:“做地下工作的人,有些事是要带到棺材里去的。

”参与者的缄默、档案的缺失和秘藏,都为重新复原历史面貌增添了巨大困难。

虽然包括陈翰笙本人在内的一些历史当事人晚年曾披露过一些片段,一些研究者也做了发掘和考辨,但陈翰笙的“地下工作”全貌还远远没有得到呈现,一些重要的环节仍不知其详。

比较而言,作为学者的陈翰笙得到了更多关注,据叶恒《改革开放以来国内陈翰笙研究综述》一文所载,自一九八五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纪念陈翰笙从事学术活动六十周年座谈会以来,至二00五年为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和中国太平洋学会为陈翰笙召开的座谈会、纪念会、学术会和追思会至少有五次”。

如果加上二0一七年五月由数家学术机构联合召开的“纪念陈翰笙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暨陈翰笙学术思想研讨会”,可以说,对陈翰笙的学术纪念活动一直在持续进行。

与此同时,有关陈的学术工作的研究论著亦陆续出现,尤其是他所主持创建的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被公认为同领域的“马克思主义学派”。

如龚育之所说:陈翰笙是“载入了党的史册”的人物,这当然是不同于一般学者的殊荣。

但不必讳言,在“后革命”的氛围中,陈翰笙也由此被贴上了“革命”的标签,从某种意义上便意味着被视为陈旧之物,至多是已经过时了的“正论”。

安徽省巢湖一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11月检测语文试卷及答案

安徽省巢湖一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11月检测语文试卷及答案

语文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社会学自诞生之日起,就树立了注重社会调查的学术传统。

今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需要继承这一学术传统,通过社会调查走进大众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不断加深对“人”的认识和理解,在将理论创新与现实关怀融为一体的过程中,承担起建构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责任。

社会调查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枢纽环节,也是对社会的基础与本质予以理解的一种方法体系。

首先,社会调查是具象化的,社会调查扎根于特定的地域和人群,以一时一地的社会风貌为对象,试图理解和把握在具体情景中展现出来的情感、气质、风俗、社会发展进程以及变迁趋势。

其次,社会调查是历史性的。

要对一个特定资料作出有效解释,就要善于挖掘其背后的历史发展脉络,深入了解那些习以为常却又容易视而不见的背景;就要将材料置于时间..维度之下,避免片面解读或过度诠释。

再次,社会调查是整全性的。

人类社会发展既存在一般规律,也充斥着碎片化、非预期和非理性现象,社会调查就是要将这些规律和现象都纳入总体性分析框架,做到对事实本身的把握和尊重。

最后,社会调查长于共情。

在具体场景中所唤起的感性认识,可以使调查者尽可能避免成为置身事外的旁观者。

这种从情感上激发的对“人”的体恤之情,可以使事物“活”的一面被充分挖掘出来,由此提炼出的理论便有了直指人心的力量。

中国社会学自诞生之初,就深深打上了社会调查的烙印。

对“人”的理解、现实的观照、理论的创新,这三者的密切结合贯穿学术传统始终。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调查的先驱陈翰笙——读《陈翰笙文集》中的十三篇农村调查报告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调查的先驱陈翰笙——读《陈翰笙文集》中的十三篇农村调查报告

作者: 孙自俊
出版物刊名: 社会
页码: 34-35页
主题词: 农村调查;半个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调查;理论依据;社会学家;调查报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薛暮桥;中国革命
摘要: <正> 陈翰笙同志是我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

新近出版的《陈翰笙文集》将他早期的农村社会调查共十三篇列于全书之首。

这些调查尽管是半个世纪前的作品,但今天读来仍然有着极大的启发,我们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位马克思主义者的工作成果。

在具体的社会调查实践中,很难分清经济学与社会学的界限。

事实上,广义经济学的调查就是社会学调查,因为其方法首先是社会学的,调查的对象也总是作为社会现象(包括经济现象)的社会事实。

陈翰老的农村调查究竟有什么特点?对现在的社会学工作者的现实社会调查又有什么启发呢?如果把陈翰老的调查同当时其他学者所作的调查相比,就会发现这么几个特点:(1)陈翰老的调查是极为明确的“问题导向”的研究,不是简单地罗列中国社会的现状,而是竭力去说明种种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以及对具体问题的研究。

比如“现代中国的士地问题”,“中国农民的赋税问
题”等。

就是这样陈翰老的“问题导向”的研究还不局限于此,他更深化、前进了一步,就是以中国革命这个最大的现实问题作为自己调查的。

第二章 社会调查发展史

第二章 社会调查发展史

几年,我们有许多同志,包括 几年,我们有许多同志, 一些高级领导干部,大概是官 一些高级领导干部, 做大了,调查研究工作不大做 做大了, 了,或者不那么认真了;我这 或者不那么认真了; 个人就是官做大了,从前在江 个人就是官做大了, 西那样的调查研究,现在就做 西那样的调查研究, 得少了”。
——毛泽东
5
(2)马克思、恩格斯社会调查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
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服务的。 ① 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服务的。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②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6 侧重研究对革命事业具有重大意义、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③ 侧重研究对革命事业具有重大意义、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12
抗日、解放战争时期
1937年发表《 矛盾论》 1937 年发表《矛盾论》 、 年发表 实践论》 《 实践论 》 奠定了毛泽东社 会调查理论的哲学基础。 会调查理论的哲学基础。 《改造我们的学习》、《关 改造我们的学习》、《关 》、《 于农村调查》、《 》、《整顿党的 于农村调查》、《整顿党的 作风》、《 》、《关于领导方法的 作风》、《关于领导方法的 若干问题》等。——毛泽东 若干问题》 毛泽东 社会调查理论和实践进入了 成熟阶段。 成熟阶段。
三、 20世纪20年代——建国前 20世纪20年代 世纪20年代 建国前 中国的社会调查走向本土化,得到迅速发展。 中国的社会调查走向本土化,得到迅速发展。 1、建立了专门从事社会调查研究的机构. 建立了专门从事社会调查研究的机构. 北京社会调查所(陶孟和、李景汉主持) 北京社会调查所(陶孟和、李景汉主持) 南京社会科学研究所社会学组(陈翰笙主持) 南京社会科学研究所社会学组(陈翰笙主持) 清华大学国情普查研究所(陈达主持) 清华大学国情普查研究所(陈达主持)

近看改革年代的孙冶方与薛暮桥

近看改革年代的孙冶方与薛暮桥

近看改革年代的孙冶方与薛暮桥2005年05月17日13:14:24来源:中国改革本文系《中国改革》供新华网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孙冶方与薛暮桥是老一代经济学家中的"双子座",他们是兄弟俩。

然而,两个人的人生轨迹都有些非同寻常。

一个先知先觉,受尽磨难;一个后知后觉,晚年求变。

这兄弟二人所走过的道路,在老一代经济学家中颇具代表性。

经济学家的摇篮孙冶方原名"薛萼果",孙冶方是他的笔名。

无锡北郊的薛家是一户大家族,孙冶方1908年出生在玉祁镇,薛暮桥出生在稍南一点的礼社镇,比孙冶方大4岁。

按辈分,两人是叔伯兄弟。

江南出状元、出文人,在新中国,更是出了不少经济学家。

除了这兄弟二人外,有马寅初、费孝通、于光远、顾准、刘国光、高尚全、吴敬琏、厉以宁、茅于轼、董辅礽、陆学艺、陈锡文,等等。

还有长期领导党的经济工作,最早主张引入市场调节机制的陈云同志,都是江南人。

什么原因呢?吴敬琏在评价薛老时说过一句话:对二三十年代我国江浙一带发达的市场经济有切身体验。

此话当真。

譬如费孝通的成名作《江村经济》,薛暮桥的第一篇经济论文《江南农村衰落的一个缩影》,都是对自己生活过的家乡做调查后写出的。

至于他们中的许多人能与共产主义思潮结缘,除了时代大背景外,还与一位留美博士有关。

活跃在上海南京一带的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以及后来的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在留美博士陈翰笙的领导下,也是首先从陈博士自己的家乡无锡开始了遍及全国的农村经济调查。

有共产国际背景的陈翰笙对中国社会性质有自己的看法,他不同意"托派""亚西亚生产方式"以及"江南无封建"的观点。

通过同学、同乡关系,陈博士的身边聚集了一批信奉马克思主义的青年知识分子,如薛暮桥、孙冶方、钱俊瑞、骆耕漠、吴大琨、徐雪寒、王寅生、张稼夫、姜君辰、狄超白、孙晓、冯和法、石西民、吴觉民、宦乡、千家驹等,这些人都成为日后新中国左派经济学家的骨干成员。

2022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行管专科《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2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行管专科《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2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行管专科《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2022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行管专科《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说明:试卷号码:2196 适用专业及层次:行政管理;专科考试: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时间90分钟;形考手段纸质(30%);终考手段为纸质(70%)。

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 1.历时七年之久完成社区研究杰作《定县社会概况调查》的我国著名社会学家是(C)。

A.费孝通 B.陈翰笙 C.李景汉 D.陶孟和2.目前国外流行的社会调查研究的哲学理论基础主要是(B )。

A.人本主义 B.实证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逻辑主义 3.查找文献应尽可能主要采用(B)。

A.【参考文献】:^p 查找法 B.检索工具查找法C.计算机查找法 D.综合查找法 4.观察法进行调查主要是通过(C)。

A.问卷 B.访谈 C.人们的感觉器官 D.搜集文献 5.在各种调查方法中,最复杂、最高级的是(D)。

A.访谈法 B.问卷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二)多项选择题 6.探索性研究的方法主要有(BDF)。

A.确定课题 B.查阅文献 C.形成观点搜集资料 D.咨询 E.搜集资料 F.实地考察7.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ACE)。

A.直接抽样法 B.分类法 C.随机数表法D.分阶段法 E.抽签法 F.配额法 8.实验法具有的一些不同于其他调查方法的特点是(BCDEF)。

A.实验环境的特殊性 B.实验主体的实践性C.实验对象的动态性 D.实验目的的因果性 E.实验过程的可控性 F.实验方法的综合性 9.文字资料整理通常情况下的基本步骤是(CDE)。

A.收集 B.筛选 C.分类 D.汇编E.审查 F.分析^p 10.调查报告无论采取何种类型、格式,其撰写都要包括(ACDEF)。

A.确定主题、形成观点 B.收集资料 C.精选素材 D.拟订提纲 E.起草报告 F.修改定稿二、填空题 11.社会调查研究分析^p 和研究社会对人口的影响,主要是看社会的诸多方面对____的影响。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调查方法》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315)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调查方法》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315)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调查方法》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315〕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调查方法》 2023 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 1315〕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每题仅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纸上〕1.历时七年之久完成社区研究杰作《定县社会概况调查》的我国著名社会学家是( ) 。

A.费孝通B.陈翰笙C.李景汉√D.陶孟和2.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根本单位叫( ) 。

A.总体B.样本C.抽样单位√D.抽样元素3.访谈法最根本和最常用的类型是( ) 。

A.个别访谈√B.集体访谈C.非构造式访谈D.构造式访谈4.抽样存在的必要性缘于总体中所有个体之间的( ) 。

A.普遍性B.复杂性C.同质性D.异质性√5.观察法多数是非构造式观察,主要用于( ) 。

A.定性研究√B.定量研究C.问卷调查D.访谈调查6.对实验过程的干扰最多也最复杂的非实验因素主要来自( ) 。

A.实验者B.实验对象C.实验环境√D.实验方法7.频数是指分布在各组中的个体数量。

用频数表示结果的分析^p 方法属于( ) 。

A.相对指标分析^p √B.因素分析^pC.综合评价分析^pD.动态分析^p8.被称作调查报告灵魂的是( ) 。

A.真实性B.针对性√C.典型性D.时效性9.从文体性质上看,调查报告是( ) 。

A.记叙性的文体B.说明性和议论性相结合的文体C.记叙性和议论性相结合的文体D.记叙性、说明性和议论性相结合的文体10. 当前最流行和最受重视的资料分析^p 是( ) 。

A.定量分析^p √B.理论分析^pC.定性分析^pD.预测分析^p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每题至少有两个以上的答案正确〕11.一般而言,社会调查研究可以分为以下阶段,即( ) 。

A.确定课题阶段B.准备阶段√C.设计调查方案阶段D.调查阶段√E.分析^p 阶段√F.总结阶段√12. 目前,人们大都按照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的主张,将概念的详细化和操作化的过程分为以下阶段( ) 。

陈翰笙毛泽东农村调查比较研究【最新法学论文】

陈翰笙毛泽东农村调查比较研究【最新法学论文】

以下为附加文档,不需要的朋友下载后删除,谢谢。

201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白驹过隙,一转眼,我们已迎来了大学的第一个暑假,这也就意味着再等到新学期开始我们可就是学长学姐了,让我不得不再次感慨时间飞逝,是啊,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还是一个刚刚毕业的高中生而已,准备用整个暑假的时间把高中三年的压抑释放出来,而现在已然是一名大学生一年有余了(当然,如果按开学时间来算自然是不大到一年),弄不清是什么时候褪去的“新生”的外衣,但是这会儿却颇有一种“老生”的滋味。

仿佛一切都在一夜之间变老,让人猝不及防。

来不及多多回忆大一的生活,暑假伊始我就投入到另一种生活当中去了,说是辛劳却也充实,说是疲惫却也会觉得那是一种享受,是啊,付出劳动后并有所得,心总大学生论坛大学生交友是会感到些许欣慰吧!不再多言,且说这个暑假我是如何度过的吧!坦白说,本打算在暑假里到工厂找一份临时工作的,遗憾的是并没有找到,附近的工厂里都没有熟人,厂子里似乎也不缺人,远的工厂里就更不可能找到活干了(也许是不够远,后来听说许多同学都在外地打工,而没有回家,由此不免感到有些惭愧)。

倒是在一开始找了一份在饭店端盘子什么的工作,不过离家较远加之还要上夜班,所以必须得住在那儿,后来让我给推辞掉了,因为那样一来几乎天天不能在家了,而我想多陪陪母亲。

就这样一连十多天都闷在家里,没有找到任何工作。

一天接到高中同学打来的电话,说是次日七八个同学小聚一下,心想也是,毕竟一旦开学而同学又不在同一个城市,连见面都不太可能,更别说弄一个小小的聚会了,遂决定参加聚会。

事实证明,我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聚会那天中午一起吃饭喝酒的时候,大家无话不说,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有两个同学大一一年利用空闲时间自己挣了不少工资,更重要的是他们藉此锻炼了自己在社会上闯荡的能力,此外还有一个同学就在这个暑假办了一个补习班,收了五六十个即将上高中的学生,保守估计一个暑假下来净赚几千元。

其间,“社会”一词必然成为话题的重中之重,彼此交流闯荡社会的经验、趣闻,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认识,一顿饭的工夫,我觉得自己的思想已经相当落后了,自己对社会的认识恐怕多半是纸上谈兵吧!因此,我自是沉默而少言,有同学禁不住问我这个暑假没出去打工?我如实诉说,不想同学竟帮我出主意,他们比较了解我的性格,有些内向,所以出的主意多半是要我突破自己,多和人打交道,说在社会上不会交际是不行的!最后,一同学说暑假有很多商场都在搞活动,恰好他姨市某大型超市的经理,说可以帮我问问她那要不要人。

陈翰笙简介

陈翰笙简介

陈翰笙简介陈翰笙姓名:陈翰笙性别:男出生年月:1897年2月籍贯:江苏无锡县人国别:中国职务:中国当代经济学家。

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中国社会院顾问,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南亚、社会科学情报等研究所学术委员, 世界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名誉所长, 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编委会主任。

陈翰笙,原名陈枢, 1897年2月生于江苏无锡县。

中国当代经济学家。

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顾问,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南亚、社会科学情报等研究所学术委员, 世界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名誉所长, 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编委会主任。

1915年到美国麻萨诸塞州一所补习学校进行工读。

1916年考入美国波莫纳大学, 1920年毕业后升入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 专修美国宪法史。

1921年获硕士学位。

1922年去柏林大学东欧史地研究所钻研东欧史, 1924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 在北京大学任教授。

1927年, 经日本去苏联, 在莫斯科第三国际办的国际农民运动研究所任研究员。

1928年春回国, 在商务印书馆当编辑。

1929~1934年, 任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

1935年, 任苏联东方大学通讯教授, 同年5月去纽约任太平洋学会会刊《太平洋事务》杂志的编辑。

1939年5月, 在香港和国际进步人士发起成立工业国际委员会, 并担任该会秘书, 主编英文半月刊《远东通讯》。

1941年12月8日, 由香港转到桂林, 主持工业合作国际委员会桂林分会和工业合作研究所的工作, 兼任桂林师范学院西文系主任、西南商业专科学校教授。

1946年, 应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之聘任教授, 开印度历史课。

1950年底回国, 先后担任外交部顾问、外交协会副会长、中印友好协会副会长、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建设》编委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兼职教授、中亚文化研究会常委和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顾问等职。

陈翰笙是较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系统调查研究中国经济现状和进行理论分析的学者之一。

陈翰笙与中国农村研究

陈翰笙与中国农村研究

陈翰笙与中国农村研究
孙小礼
【期刊名称】《民主与科学》
【年(卷),期】2012(000)003
【摘要】八十年前,即上一世纪的30年代,陈翰笙率领一批青年学人深入农村进行调查,历时六年,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通过对大量确凿资料的分析研究,他们得出结论: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陈翰笙为什么要做大规模的中国农村调查?何以能科学地成功地进行调查,何以能对中国社会的性质做出合乎实际的结论?笔者在上一世纪80年代聆听过陈翰笙关于个人历史的几次讲述,近又阅读了他的自述和有关农村调查的文献资料,撰写成本文:从陈翰笙的学术经历和革命历程说起,概述当年大规模农村调查研究的经过,并特意简要介绍他在晚年所作的两项很有价值的后续工作。

【总页数】5页(P8-12)
【作者】孙小礼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乡村社会巨变与农村研究进路——以《乡土中国》与《新乡土中国》为范例的比较研究
2.土地、剥削与阶级:陈翰笙华南农村研究再考察
3.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研究的"双峰并峙":卜凯与陈翰笙比较略论
4.确保农业产业安全,全面推进
乡村振兴——专访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会长张红宇5.中国农村研究院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首批来源智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正直不阿的陈翰生

正直不阿的陈翰生

正直不阿的陈翰生
佚名
【期刊名称】《当代生态农业》
【年(卷),期】2004(013)002
【摘要】被称为“当代经济学家之父”的著名经济学家陈翰笙已106岁了,是我党健在的最年长的党员之一。

他生于1897年,是学术界年龄最高的人瑞。

陈老出生在江苏无锡的一个书香门第,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受蔡元培的邀请到北京大学任职,后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总页数】2页(P68-6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6
【相关文献】
1.正翰以实力纵横GPS导航市场——陈柏儒与他的正翰数码通讯 [J],
2.做"大写"的出版人——从陈翰伯一生看新时代出版人修养 [J], 张稷
3.一生求索终身不悔——访袁翰青教授 [J], 力石
4.陈翰伯同志对出版工作的重大贡献———《陈翰伯出版文集》补遗 [J], 宋木文
5.发现陈翰伯——陈翰伯与当代出版史研究再认识 [J], 张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学和社会学视野中的陈翰笙无锡调查汪效驷1,郑杭生2(1.安徽师范大学 社会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2.中国人民大学 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北京 100000)摘 要:陈翰笙领导的无锡调查是我国社会学史上一次典范的社会调查,推动了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的进程,实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从理论到实证研究的突破。

无锡调查体现了陈翰笙重实证和学科融合的治史理念,为中国近代乡村社会经济史的研究提供了范本和史料。

关键词:陈翰笙;无锡调查;社会学意义;史学价值中图分类号:C9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03(2007)02-0101-05陈翰笙(1897—2004)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在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主持工作期间,领导了对能够说明中国农村社会结构本质的江南、河北、岭南等地的大规模社会调查,其中以无锡农村调查最为突出。

此次调查具有重要的社会学意义和突出的史学价值。

本文在追踪无锡调查来龙去脉的基础上,对其史学和社会学价值进行充分挖掘,以此彰显陈翰笙对中国近现代学术作出的突出贡献。

一、陈翰笙其人和无锡调查始末陈翰笙出生于清朝末年的江苏无锡县,为实现“科学救国”的理想,于1915年赴美国勤工俭学,在芝加哥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又赴德国,在柏林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27岁的陈翰笙即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在历史系和法学系讲授《欧美通史》、《史学史》、《美国宪法史》等课程。

1929年初,陈翰笙受蔡元培的委托,担任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社会学组的组长并主持该所工作,在此期间领导了著名的三江流域农村调查;在农村调查的基础上于1933年底发起成立了左翼民间学术团体——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担任会长至1951年该会解散。

1936年,陈翰笙在美国纽约任太平洋关系学会国际部研究员、《太平洋事务》季刊编辑,40年代后期,先后在华盛顿州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任教,并在约翰・哈近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和纽约亚洲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陈翰笙也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社会活动家。

早在执教北京大学时期,他就受到李大钊的影响和感召,并由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Academic 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2007年3月第2期Mar.2007No.2其介绍加入处于国共合作时期的国民党,从此走上革命道路。

1927年,李大钊遇害后,陈翰笙被迫前往苏联,在国际农民运动研究所任研究员。

1932年,陈翰笙参与宋庆龄、蔡元培等人组织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活动,多方营救被捕的革命同志和爱国人士。

30年代后期,陈翰笙辗转去莫斯科任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特约研究员,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共产党创办的《华侨日报》工作;抗日战争期间在香港、桂林等地协助宋庆龄办理工业合作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陈翰笙受周恩来的邀请回国工作,50年代,先后任外交部顾问、外交学会副会长、中印友好协会副会长等职,多次参加外事活动,并任《中国建设》杂志编委会副主任,被遴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60年代初,陈翰笙任中国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室主任,负责世界史学科的重建和发展工作。

“文革”后,陈翰笙继续领导和从事各种学术活动直至仙逝。

无锡调查的动因可以追溯到发生在莫斯科国际农民运动研究所的一场争论。

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在共产国际内部引发了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争论。

以马扎亚尔为代表的“亚细亚生产方式”论者认为,中国共产党没有弄清中国的社会性质,因而采取了错误的革命方针和政策,导致了革命的失败。

1928年,在莫斯科出版了马扎亚尔的《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一书,对“亚细亚的社会”特征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和总结,否认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认为中国农村已进入资本主义时代[1],从而将这场争论推向高潮。

当时陈翰笙与马扎亚尔同在国际农民运动研究所工作,在中国农村、中国革命问题上,两人存在着巨大收稿日期:2006-11-12作者简介:汪效驷(1968— ),女,安徽师范大学副教授,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生;郑杭生(1936— ),男,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的分歧,“发生过几次激烈争论”。

但“由于不了解中国农村的具体情况,因而拿不出更充分的理由、实例来驳倒马扎亚尔”,这促使陈翰笙“一定要对中国的社会作一番全面的调查研究”[2]40。

这一想法在陈翰笙进入中央研究院工作后得以实现。

无锡调查得以顺利展开,是与“地利人和”分不开的。

1928年7月,陈翰笙在无锡开始组织一个45人的调查团,“调查员大多数生长无锡或邻近各县的,其中三分之一为国立北京大学、劳动大学、上海法政专门等学校,研究农业或社会经济的毕业生或肆业生,三分之一为该县高级中学的肆业生;其余三分之一为该县小学教员”[3]。

调查还得到了时在无锡进行民众教育实验人士的热情参与,后来成为调查团骨干并在经济学领域有重要建树的钱俊瑞、张锡昌、秦柳方等人就是民教实验区的基层负责人。

调查组成员或接受过专业训练,或有乡村生活的实际经历,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所得材料的可靠性约在90%以上”[2]47,也使调查具有参与式观察的“田野”性质。

调查团办事处设在无锡城中,“各组之组长、交际、文书、会计等职务,由组内调查员分别兼任”[4]7。

调查员分成4组,分别由张稼夫、钱俊瑞、刘端生、秦柳方担任组长,于1929年7月至9月在无锡县4乡选定了有代表性的22个自然村,计有1204户,进行了三个月的挨户调查,内容包括农户和生产的基本情况,以及租佃、借贷、典当、捐税负担、商业买卖、生活消费、文化教育等,挨户调查结束后又通信调查了55个自然村的概况和8个市镇的工商业。

调查工作告一段落以后,调查材料带回社会科学研究所,由陈翰笙、王寅生、钱俊瑞、张稼夫、廖凯生等七人整理,还继续补充了许多不能直接取之于农村的税捐、谷价材料及无锡地方史料。

数月之后,调查组终于完成了无锡农村调查报告。

陈翰笙进行无锡调查的目的是要弄清中国社会的性质。

他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应用阶级分析的方法,着眼于生产关系的剖析来调查和研究农村问题,得出了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论;这当然为中央研究院这样的官方研究机构所不容。

之后,无锡调查报告“被当时的中央研究院扣发了,不让发表,以后也一直没有找到这个报告的原稿”[5]前言。

所幸调查原材料得以完整保存下来,解放后,辗转至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至今。

正是基于对无锡调查重要性的认识,社会科学院经济所联合其他相关单位又进行了四次后续调查,1958年春,由孙冶方、薛暮桥主持,从第一次调查的33个自然村中选择了22个村,对其4000多农户进行了全面调查。

这次调查一方面对1929年的调查作了全面系统的补充,并对1936年、1948年、1952年作了追溯调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历史资料和数据;另一方面,又对上述村庄和农户的1957 年状况作了详细调查,形成了1957年度的详细资料和数据。

第三次调查在改革开放以后的1987年进行的。

在著名经济学家杜润生、董辅礽领导下,由经济所与国务院农发所合作,仍然以第二次调查的22个村为对象,进行了村概况调查,并以抽样的方式,对5000余户农户进行了家庭调查。

上述三次对无锡农村的抽样调查,尽管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积累了丰富珍贵的资料,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没有形成最终成果,资料也始终没有正式出版,现仍保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第四次调查开始于199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与荷兰莱顿大学合作进行。

除了继续进行大规模的农户调查、村概况调查以及多项专题调查外,还对前三次的调查资料进行了整理研究,并挑选了240户农家又进行了70年的历史追踪调查,并在上述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数据库。

因此从广义上说,无锡调查是指由陈翰笙开创的,被中国社会科学界几代学者所继承,在解放前后的无锡农村进行的系列调查。

可以预料的是,这一调查还会继续下去,在当今社会科学界的影响也会持续发酵。

二、无锡调查的社会学意义无锡调查本质上是一次社会学调查,是以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社会学组的名义进行的。

它对于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一次典范的社会调查,成为中国社会学本土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大事件,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无锡调查堪称中国社会学史上的典范调查。

第一,调查有明确的理论先导。

陈翰笙入主社会科学研究所后,对社会学的发展现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今日,科学的社会学已陷于危险的境地。

它不是偏倾于社会现象之一种无意义的分类,便只自封于种种哲学观念的一个抽象体系。

这两种情形都不能使我们了解具体的社会实质。

”因此指出:“社会学的主要工作,在使现时的社会实质进抵于科学的认识,而解释其进展的路向,不忘其一切历史的和经济的意义,分析人类的相互关系,而明了某种社会条件之下的集团意识。

简括的说,社会学是要研究社会结构之正体、反体和合体,社会意志之动作,反动和创立,以及现时的社会意志,如何受动的社会结构的决定,和此社会结构在其演进上如何接受社会意志的影响而产生新的社会意志。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之现时的实质的科学。

”进而提出“一切生产关系的总和,造成社会的基础结构,这是真正社会学的研究的出发点,而在中国,大部分的生产关系是属于农村的。

因此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社会学组就拿中国的农村研究作为它的第一步工作”[6]。

陈翰笙还认识到:“中国社会调查与统计尚在极幼稚时代。

研究社会学者苦无可靠可用之材料……目前急需从事中国社会经济之调查与统计。

”在对社会调查的现状作了批判性总结之后,决定与社会学组同人“抛弃以前政府统计之残屑,不顾一切违反中国实情之报告,而从事有意识有组织之农村经济调查”[7]7。

第二,此次调查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学科整体发展规划的组成部分。

陈翰笙作为社会学官方研究机构的负责人,对社会学的发展进行了全盘规划。

无锡是社会学组系列农村调查的第一站,此后的1930年5月至8月,社会学组组织了河北保定农村调查,以市场、村庄和农户为三级对象,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1933年11月到1934年5月,陈翰笙、王寅生、薛暮桥等人又南下广东,在宋庆龄和时任中山县县长的唐绍仪等人的协助下,展开了岭南农村的调查。

还开展了对东北难民和安徽、山东、河南烟草区的调查。

社会科学研究所在陈翰笙主持工作期间,除了农村调查的有序开展以外,“对于其他可用的现成材料,如个人谈话及观察,个人通信,官署案卷,地方志,各种机关报告,个人著作及当代书报等,亦未尝忽视”。

研究所就某些课题出版了专刊,如《中国黑龙江流域农民与地主》、《难民的东北流亡》,还编制出版了《封建社会的农村生产关系》、《台湾的租佃制度》和《近代农村经济的趋向》等参考资料,“以提倡农村经济研究的兴趣,并以助研究者容易了解资本主义的、前资本主义的及现代殖民地的社会结构”[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