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MWh储能系统技术方案
4MWh电池储能解决方案
4MWh电池储能解决方案概述本文档介绍了一个4MWh电池储能解决方案,旨在为您提供可靠的电力储存和管理的方法。
背景随着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导致电网供需不平衡的问题。
电池储能系统的引入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并提供持续稳定的电力供应。
电池储能解决方案本解决方案采用4MWh电池储能系统,具备以下主要特点:1. 容量:系统总容量为4MWh,可实现大规模储能和供电需求。
2. 可再生能源配套:电池储能系统可以与太阳能或风能发电设备配套使用,利用可再生能源充电。
3. 快速响应:电池储能系统具备快速响应能力,可以在电力需求高峰时段快速释放储存的电能,提供稳定的电力支持。
4. 可调度性:系统可以通过智能控制和调度,根据电力需求进行灵活供电,并在电力供应不足时提供备用电力。
5. 长寿命:采用高品质的电池技术和管理系统,确保长时间的可靠运行和寿命。
6. 节能环保:电池储能系统具有零排放特性,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了环境污染。
应用领域这种4MWh电池储能解决方案适用于以下应用领域:1. 城市电网:可用于平衡电力供需,提供备用电力和应急供电。
2. 风电场和太阳能电站:可用于平滑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提供稳定的电力输出。
3. 工业领域:可用于峰谷电力调整,节约能源和成本。
总结4MWh电池储能解决方案是一个可靠、可调度、环保的电力储存和管理方法。
它可以与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配套使用,解决电力系统的供需不平衡问题。
同时,该解决方案适用于多个应用领域,并能提供持续稳定的电力供应。
化工公司企业级峰谷储能电站系统解决方案
电价峰值区—电价平值区=1.112—0.667=0.445元/kWh
本峰谷储能电站每天完成2个充放电循环,即完成在低电价区蓄电、高电价区放电的过
程。
本项目的峰谷储能电站的装机功率为500kW,装机容量为4MWh,储能系统预期使用寿
Q/GDW 564-2010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
Q/GDW 676-2011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测试规范
Q/GDW 696-2011储能系统接入电网运行控制规范
Q/GDW 697-2011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监控系统功能规范
1.2设计概述
目前江苏省电网的电力价格模型见下表1-1:
表1-1江苏省电力价格政策(大工业非优待类10kV)
直流侧输入断路器。
图3-1储能电站系统电气主连接图
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命5000次。
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分布式能源与微电网储能系统解决方案领导者
二、系统电气拓扑图
本储能电站系统的设计装机容量为4MWh,装机功率为500kW。
本方案设计500kW GES-500/500-4×125型4通道的储能双向变流器1台,每1条通道分
别接入1MWh单元储能模块(BMS系统+电池系统),总计4MWh电池储能系统。
九、项目经济收益分析.................................................................................................................16
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mwh储能技术方案
mwh储能技术方案MWH储能技术方案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储能技术成为解决能源供应不稳定性和能源转型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MWH (兆瓦小时)储能技术方案作为一种新兴的储能技术,具有高效、环保、可靠等优点,正在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应用。
MWH储能技术方案的基本原理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储存起来,当需要时再将其转化回电能供应给电网或用户。
常见的MWH储能技术方案包括电池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等。
电池储能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MWH储能技术方案之一。
它利用电化学反应将电能储存起来,常见的电池储能技术包括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镍镉电池等。
电池储能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可以灵活应用于家庭、商业和工业等不同场景。
压缩空气储能是另一种常见的MWH储能技术方案。
它通过将电能转化为压缩空气储存起来,当需要时通过逆过程释放压缩空气以驱动发电机发电。
压缩空气储能具有储能效率高、寿命长、环境友好等特点,可以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波动性大的问题。
重力储能是一种利用重力势能储存电能的MWH储能技术方案。
它通过将电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储存起来,在需要时通过释放重物来回收电能。
重力储能具有能量密度高、可持续性强、适用于大规模储能等优点,可以应用于山区、风电场等地区的能源储存。
除了以上三种常见的MWH储能技术方案,还有许多其他的创新技术正在不断涌现。
例如,超级电容器储能技术利用电化学双层电容的原理储存电能,具有高功率密度、长寿命、可循环充放电等特点,适用于短时高功率输出的场景。
此外,燃料电池储能技术利用氢气和氧气的化学反应产生电能,具有高效、低污染等特点,可以应用于长期储能和移动储能等领域。
MWH储能技术方案的应用前景广阔。
它可以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解决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和间歇性问题,促进能源转型和碳减排。
此外,MWH储能技术方案还可以提供应急备用电源、调峰削峰等功能,为用户提供更加可靠和经济的电力供应。
储能电站技术方案设计
储能电站技术方案设计本文档旨在介绍储能电站总体技术方案,包括设计标准、系统架构、光伏发电子系统、储能子系统、并网控制子系统和储能电站联合控制调度子系统。
同时,本文档还探讨了储能电站系统的整体发展前景。
2.设计标准储能电站的设计标准应该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同时考虑到实际情况和技术水平。
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电站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环保性等方面的要求。
3.储能电站(配合光伏并网发电)方案3.1系统架构储能电站与光伏发电系统的配合需要考虑系统架构,包括光伏发电子系统和储能子系统。
光伏发电子系统负责发电,储能子系统负责储存电能并提供稳定的电力输出。
3.2光伏发电子系统光伏发电子系统是储能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光伏电池板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并通过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
3.3储能子系统储能子系统是储能电站的核心部分,它通过储能电池组将电能储存起来,并通过电池管理系统(BMS)对电池进行管理和控制。
3.3.1储能电池组储能电池组是储能电站的关键部分,它需要具备高能量密度、长寿命、高安全性和高性价比等特点。
目前常用的储能电池包括铅酸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等。
3.3.2电池管理系统(BMS)电池管理系统(BMS)是储能电池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对电池进行监测、管理和控制,保证电池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性能。
3.4并网控制子系统并网控制子系统是储能电站与电网连接的关键部分,它负责实现电站与电网的互联互通和安全稳定运行。
3.5储能电站联合控制调度子系统储能电站联合控制调度子系统是储能电站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它负责对电站进行联合控制和调度,实现储能电站的最优化运行。
4.储能电站(系统)整体发展前景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储能电站作为新能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未来,储能电站将会越来越普及,并逐渐成为新能源发电的重要支撑。
大容量电池储能系统已经在电力系统中应用了20多年,最初主要用于孤立电网的调频、热备用、调压和备份等功能。
4MWh储电系统技术方案
4MWh储电系统技术方案
1. 简介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4MWh储电系统的技术方案,该方案可以用于各种能源存储需求,包括电力系统备用电源、电网调峰平峰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平滑输出等。
2. 技术细节
2.1 储存设备
该储电系统将使用高容量的锂离子电池组作为储存设备。
锂离子电池组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以及较低的自放电率等特点,适合用于长时间储存电能。
2.2 并网逆变器
系统将配备高效的并网逆变器,用于将储存的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以供给电网使用。
并网逆变器具备高效率、高质量电能输出和保护等功能,能够实现无缝连接和平稳运行。
2.3 控制系统
系统将采用先进的控制系统,以确保储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控制系统将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电池状态、充放电速率等参数,实现对储电系统的精准控制和管理。
2.4 安全保护
系统将配备多重安全保护措施,包括过充保护、过放保护、短
路保护等,以确保储电系统的安全运行。
同时,系统还将采用高品
质的电源线路和组件,以降低潜在的故障风险。
2.5 远程监控
系统将支持远程监控和管理,以便实时获取储电系统的运行数
据和状态信息。
远程监控系统将提供实时报警、故障诊断和参数调
整等功能,以保证储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3. 总结
本文档介绍了一个4MWh储电系统的技术方案,包括储存设备、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安全保护和远程监控等方面。
该方案
具备高效、稳定和安全的特点,适用于各种能源存储需求。
200MW400MWh-储能电站项目设计方案
200MW400MWh储能电站项目设计方案1.储能系统1.1.储能必要性“双碳”战略目标下,国家明确提出构建逐步提高新能源占比的新型电力系统。
随着以风电、太阳能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逐步实现对煤电、气电等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新能源发电“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出力特征和“低惯量、弱支撑、弱抗扰”运行特性将给电力系统带来严峻挑战。
作为中东部地区的典型省级受端电力系统,近年来XX清洁低碳转型步伐明显加快,已经呈现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器件、高比例外来电“三高”电力系统特征,能源电力安全、绿色、经济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和矛盾非常突出。
构建XX 新型电力系统,形成“清洁能源+区外来电+储能”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和“源网荷储”协调互动的安全运行体系,是保障XX能源电力安全供应、清洁能源高效消纳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必然选择。
储能作为顺应能源革命最具发展前景的灵活调节资源,是实现能源电力非完全实时平衡及综合高效治理新型电力系统突出问题的最佳“缓冲器”与“减震器”,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
主要表现在:一是发挥大规模储能“顶峰”作用,保障能源电力安全供应;二是发挥储能“调峰”作用,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支撑高比例、规模化新能源接入电网;三是发挥储能有功/无功快速响应能力,提升电力系统调频、调压能力,有力支撑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1.2.储能的分类及应用1.2.1.储能的分类现阶段,在诸多储能技术中,从规模、安全性、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最成熟的技术是抽水蓄能。
除抽水蓄能外,尚没有一种储能技术在应用规模上占据绝对的优势,各自均存在发展短板,多种储能技术路线相互竞争、多元化发展的局面在短期内仍将继续保持。
1.2.1.1.机械储能抽水蓄能是电力系统中应用最广泛、最成熟的大规模储能技术,具有容量大、寿命长、运行费用低的优点。
抽水蓄能电站单位投资在3000~6000元/kW左右,连续抽水或发电时间一般可达10余小时,系统效率在75%左右。
MWh集装箱式储能系统
集装箱性能优势
保温性:集装箱侧墙、顶部、门、底部均采用80mm岩棉,保证在集装箱内外温差为60℃(青 海极限温度范围-34.4℃~24.9℃)的环境情况下,传热系数应不大于0.06W/(m2·℃)。 防腐性:集装箱整体结构框架均采用优质钢材加工而成,所有钢制零、部件均进行抛丸喷砂 预处理,喷涂富锌底漆。底漆有效厚度不小于30μm,中层底漆有效厚度不小于40μm,外层面 漆有效厚度不小于40μm,涂层有效厚度不小于110μm。钢板的涂层中均加入紫外线吸收剂。在 实际使用环境条件下,集装箱的外观、机械强度、腐蚀程度等在25年内满足实际使用的要求。 防震:集装箱屋顶的钢板有效厚度2.0mm,外壁钢板的有效厚底1.6mm,内壁钢板的有效厚 底0.8mm,均采用宝钢、武钢等国内知名钢厂生产的高品质钢板产品。集装箱出厂前会进行吊 装、承重、跑车试验,可以保证运输和地震条件下集装箱及其内部设备的机械强度满足要求, 不出现变形、功能异常、震动后不运行等故障。 防紫外线:全部钢板的涂层中均已加入紫外线吸收剂。集装箱内外材料的性质不会因为紫外 线的照射发生劣化、不会吸收紫外线的热量等。
1MWh集装箱式储能系统配置图
电池模块性能参数
参数名称 电池类型 电池成组 标称电压 标称容量 工作电压范围 充放电倍率 外观尺寸(深*宽*高) 电池系统重量 运行环境温度 存储温度范围
技术指标 LP44147272
120Ah 12S2P
38.4 240 30-43.8 0.5 639*526*320.8 120 0-45 25-35
1MWh集装箱式储能系统介绍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TIANJIN LISHN BATTERY JOINT-STOCK CO., LTD.
目录
1
1MWh储能系统集成方案
4MWh能量储存系统技术方案
4MWh能量储存系统技术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种4MWh能量储存系统的技术方案,以满足大规模能源储存的需求。
该系统将采用先进的储能技术,并结合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以及智能控制系统,实现高效、可靠的能量储存和释放。
2. 技术方案2.1 能量储存技术为了实现4MWh的能量储存容量,本系统将采用电池储能技术。
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技术评估,我们决定采用锂离子电池作为能量储存介质。
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和较低的自放电率等优点,非常适合大规模能源储存应用。
2.2 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为了实现可持续能源供应,我们将结合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与能量储存系统相互补充。
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可以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风能发电等。
通过在发电过程中将产生的多余能量储存起来,并在需要时释放,既能提高能源利用率,又能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2.3 智能控制系统为了实现对能量储存系统的精确控制和优化管理,我们将引入智能控制系统。
通过监测能量需求和供给情况,智能控制系统可以自动调整能量储存和释放的策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效率和稳定性。
同时,智能控制系统还能进行预测分析和故障检测,提前解决潜在问题,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 实施计划本系统的实施计划将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阶段一:系统设计和选型。
在此阶段,我们将进行详细的系统设计和技术选型,确保系统能够满足需求,并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
- 阶段二:系统建设和调试。
在此阶段,我们将进行系统的建设和调试工作,确保各个组成部分能够正常运行,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 阶段三:系统运行和监测。
在系统建设完成后,我们将对系统进行长期运行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阶段四:系统维护和升级。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将对系统进行定期维护和升级,以保持系统的性能和功能水平,并适应未来的技术发展和扩展需求。
4. 风险和挑战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面临一些潜在的风险和挑战,包括技术风险、成本风险和市场风险等。
5MW-MWh集装箱储能系统方案
5MW-MWh集装箱储能系统方案一、系统架构该方案的集装箱储能系统主要包括储能装置、储能控制系统和储能管理系统三个主要部分。
1.储能装置:该方案采用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组作为储能装置。
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和低自放电率等优点,非常适用于大规模储能应用。
2.储能控制系统:该系统由能量转换器、DC/DC变换器和DC/AC变换器组成。
能量转换器负责将来自电网或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的电能转换为直流电能,供给锂离子电池组进行充电储能。
DC/DC变换器用于调整电压和电流以满足电池组的充放电要求。
DC/AC变换器将储能装置存储的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3.储能管理系统:该系统实现对储能装置的监测、控制和优化管理。
通过实时监测锂离子电池组的电压、电流和温度等参数,对电池组状态进行评估和预测,确保储能系统的安全运行。
此外,储能管理系统还可以根据电网负荷情况调整储能装置的充放电策略,实现最优能量利用。
二、储能技术该方案采用的锂离子电池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是目前能量密度最高的可再生能源储存技术之一,能够提供大规模能量储存需求。
2.长寿命:锂离子电池组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可达数千个完整的充放电周期,能够满足长期运营的需求。
3.快速充放电能力:锂离子电池组具有较高的充放电速率,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大规模的能量储存和释放。
4.低自放电率:锂离子电池组的自放电率非常低,即使在长期存储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持较高的电能储存效率。
三、应用场景该方案适用于以下应用场景:1.可再生能源平滑输出:该方案可以与风力发电机、太阳能电池组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相结合,平滑其不稳定的输出功率,提高电能利用率和电网稳定性。
2.峰谷电价调峰:该方案可以在电网谷电价时段充电并储存电能,在峰电价时段放电,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成本的节约。
3.偏远地区电网支撑:该方案可以在偏远地区建立独立的微电网系统,供给当地居民用电,解决传统电网无法覆盖的问题。
安科瑞电化学储能能量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安科瑞电化学储能能量管理系统解决方案概述在我国新型电力系统中,新能源装机容量逐年提高,但是新能源比如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是不稳定的能源,所以要维持电网稳定,促进新能源发电的消纳,储能将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分布式光伏、风电等新能源消纳以及电网安全的必要保障,也是削峰填谷、平滑负荷的有效手段。
国家鼓励支持市场进行储能项目建设,全国多个省市出台了具体的储能补贴政策,明确规定了储能补贴标准和限额。
国内分时电价的调整也增加了储能项目的峰谷套利空间,多个省份每天可实现两充两放,大大缩短了储能项目的投资回收期,这也让储能进入热门赛道。
储能电站盈利模式据统计,2023年1-4月电化学储能投运项目共73个,装机规模为2.523GW/5.037GWh。
其中磷酸铁锂储能项目高达69个,装机规模为2.52GW/5.019GWh;液流电池储能项目共4个,装机规模为3.1MW/18.1MWh。
其中华东、西北和华北区域储能规模分列前三,占总规模的78.5%,分别为814.94MW、623.6MW以及541.55MW。
华东区域1-4月投运储能项目规模*大,达814.94MW/1514.2MWh,总数也*多,共26个。
从应用场景分布上看,“大储”依旧占据重要地位,电源侧和电网侧项目储能规模合计占比达98%,其中电网侧储能项目共投运24个,装机规模为1542MW/2993MWh,包括7个集中式共享储能项目。
电源侧储能项目共投运23个,装机规模为922MW/1964.5MWh,其中大部分为新能源侧储能项目,共19个,规模占电源侧的88%。
用户侧储能项目,虽然规模体量上不及“大储”,但各地电价机制改革后,尖峰电价提高,峰谷差价拉大,用电成本提高,给自身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用户侧配储可以谷时充电峰时放电,一方面可以缓解甚至解决尖峰购电压力;另一方面,富余的储能还可并网,作为用户侧参与电力市场,利用峰谷差价实现获利,储能的价值逐渐凸显。
1-4月份用户侧项目投运个数多达20个,随着投资回报率的提升,用户侧储能项目会越来越多。
4MWh储能装置技术方案
4MWh储能装置技术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种4MWh储能装置技术方案,用于储存和释放大量电能。
本方案将基于以下关键技术实现高效的储能和供电。
2. 技术实施方案2.1 储能技术本方案将采用锂离子电池作为主要储能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和快速充放电特性,非常适合用于大规模储能装置。
2.2 储能装置设计储能装置将采用模块化设计,由多个相互独立的储能模块组成。
每个储能模块具有一定的储能能力和输出能力。
通过并联多个储能模块,可以实现更高的总储能能力。
2.3 电能管理系统为了实现对储能装置的高效管理和控制,将设计一个先进的电能管理系统。
该系统将监测储能装置的电能状态,并根据需求进行充放电控制。
同时,该系统还将实现对储能装置的故障检测和维护管理。
2.4 安全措施在设计储能装置时,将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以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例如,采用防火防爆材料、温度监测和控制装置、自动断电保护装置等。
3. 预期效果通过实施本技术方案,预期能够实现以下效果:- 实现高效的电能储存和释放,满足大规模供电需求。
- 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电网故障对用户的影响。
- 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推动可持续能源发展。
4. 总结本文档提供了一种4MWh储能装置技术方案,该方案基于锂离子电池和先进的电能管理系统,能够实现高效的储能和供电。
该方案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发展前景,可为大规模能源存储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以上为技术方案概述,详细设计和可行性分析将在后续阶段进行。
MWMWh集装箱储能系统方案学习资料
M W M W h集装箱储能系统方案0.5MW/1MWh集装箱储能系统技术方案目录1.储能的应用-----------------------------------------------------------------------------------42.系统概------------------------------------------------------------------------------------5-6 2.1 系统组----------------------------------------------------------------------------------5 2.2 系统特----------------------------------------------------------------------------------52.3 系统运行原-----------------------------------------------------------------------------63.系统设------------------------------------------------------------------------------------7-14 3.1 储能变流器(PCS) ------------------------------------------------------------------7-8 3.1.1储能变流器特点-------------------------------------------------------------7 3.1.2储能变流器通信方式-------------------------------------------------------8 3.2 电池管理系统(BMS)---------------------------------------------------------------9-10 3.2.1 BMS系统架构---------------------------------------------------------------------83.2.2 BMS功能说明-----------------------------------------------------------------93.2.3 BMS电池管理系统构成及功能描述--------------------------------------------10 3.3 能量管理系统(EMS) ------------------------------------------------------------10-11 3.3.1设备监控模块----------------------------------------------------------------10 3.3.2能量管理模块---------------------------------------------------------------10 3.3.3告警管理模块----------------------------------------------------------------11 3.3.4报表管理模块---------------------------------------------------------------11 3.3.5安全管理模块--------------------------------------------------------------11 3.4监控系统---------------------------------------------------------------------------12 3.5 消防与空调系统--------------------------------------------------------------------12 3.6 电池成套系统------------------------------------------------------------------12-16 3.6.1电芯参数---------------------------------------------------------------------12 3.6.2 电池PACK及成簇-----------------------------------------------------------13 3.6.2 电池组在集装箱内的分布-----------------------------------------------------153.7 集装箱系统设计要求----------------------------------------------------------------154. 主要设备清单---------------------------------------------------------------------------161. 储能的应用图1 储能的应用(1)微电网:储能系统独立或与其他能源配合,给负载供电,主要解决供电可靠性问题。
储能技术方案模板
储能技术方案模板一、项目概述。
咱们这个储能项目啊,就像是给能量建个超级大仓库,把多余的能量存起来,等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用。
比如说,白天太阳能板发的电太多,用不完,就存到这个“能量仓库”里,晚上再取出来照亮咱们的家。
二、储能需求分析。
# (一)能量来源。
1. 可再生能源波动。
咱们这儿有不少太阳能板和风力发电机。
可这些可再生能源啊,就像个调皮的小孩,时多时少的。
太阳不可能一直高照,风也不会一直呼呼吹,所以需要储能技术把它们在多的时候存起来,少的时候再补上。
2. 用电峰谷差。
大家用电也不是一直一个样,白天工厂开工、大家都上班,用电量大得很,这就是用电高峰;晚上大家都休息了,用电量就降下来了,这就是低谷。
在低谷的时候把电存起来,高峰的时候用,能省不少事儿呢,还能让电网压力小一些。
# (二)储能容量需求。
经过仔细测算啊,根据咱们这儿的能源产生量和用电量的差值,大概需要[X]兆瓦时(MWh)的储能容量。
就好比咱们得知道这个“能量仓库”要建多大才能把该存的能量都存下。
# (三)储能时长需求。
考虑到能源波动的周期和用电峰谷的时间差,这个储能系统得能持续供电[X]小时。
比如说晚上用电高峰可能持续4 5个小时,那储能系统就得能在这段时间稳定供电。
三、储能技术选型。
# (一)锂电池储能。
1. 工作原理。
锂电池储能就像个超级电池组。
它是通过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跑来跑去来存储和释放电能的。
充电的时候,锂离子从正极跑到负极,放电的时候就反过来,就像一群小蚂蚁在两座城堡之间搬东西一样。
2. 优势。
能量密度高:小小的一块锂电池能存不少电呢,就像一个小盒子能装很多宝贝一样。
这对于咱们场地有限的地方来说特别好,不占太多地方就能存够电。
充放电效率高:它充电和放电的时候浪费的能量比较少,就像一个很会干活的小助手,效率可高了。
大部分电能都能存进去再放出来,不会偷偷溜走很多。
循环寿命长:可以反复充电和放电很多次,就像一个耐用的小玩具,玩了好多次还能接着玩。
储能设备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储能设备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应用,储能技术逐渐成为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供电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有效地应对电能供需平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稳定电网运行,本次储能设备项目旨在建设一套可靠、高效的储能设备系统,以满足电网调峰、频率调节和备用电源等需求。
二、项目目标1.建设一套储能设备系统,容量为XXXMW,储能量达到XXXMWh。
2.提高电网运行的灵活性和稳定性,提供快速响应的调峰能力。
3.优化电网资源配置,提高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三、项目设计方案1.储能技术选择:选择锂离子电池技术作为储能设备的主要技术,其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快速响应等优点。
2.设备布局设计:根据项目需求和场地条件,合理规划设备布局,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在布局设计上,应考虑容器尺寸、密封性、通风等因素,以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和长寿命。
3.储能设备系统设计:根据电网调峰和频率调节需求,设计合理的储能设备系统。
系统包括储能单元、控制单元和能量管理系统等模块,通过智能控制和监测,实现系统的高效运行和管理。
4.并网点选择和设计:根据电网接入点和需求规模,选择合适的并网点,进行电力系统的改造和设备安装。
在设计上,应充分考虑电网安全性、容量扩展性和设备故障时的切换等问题。
5.运行管理方案:建立完善的运行管理方案,包括设备运行监测、故障预警和维护保养等内容。
通过远程监控和定期巡检,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故障,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四、项目实施计划1.项目准备阶段:明确项目目标,制定详细的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场地勘察和技术论证,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设备采购和建设阶段:确定储能设备供应商,进行设备采购和建设工作,同时进行设备调试和系统集成。
3.设备试运行阶段:对建设完成的设备进行试运行,进行系统调整和优化,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正式投产阶段:设备通过验收并获得相关证书后,进入正式投产运行阶段,同时建立设备运行管理制度和技术支持体系。
5MW-MWh生态能源储能系统方案(精选)
5MW-MWh生态能源储能系统方案(精选)简介该文档旨在概述一个精选的5MW-MWh生态能源储能系统方案。
该方案通过集成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和储能技术,为可持续能源供应链提供解决方案。
技术概述该生态能源储能系统方案包括以下核心技术组件:1. 太阳能光伏发电:通过安装光伏电池板在合适的区域收集太阳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2. 风能发电:利用风能通过风力发电机转化为电能,可以在适宜的地理条件下安装风力发电机。
3. 储能技术:采用高效的储能技术,如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将电能存储下来,以便在需要时进行供应或调节电网电压频率。
4. 储能管理系统:通过储能管理系统对电能进行智能管理和优化,实现对能源调度、能量存储和供应的精准控制。
方案优势该生态能源储能系统方案具有以下优点:1. 可再生能源利用:通过集成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技术,实现对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2. 长期持续供能:通过储能技术,能够在太阳能和风能不足或不稳定的情况下提供持续稳定的能源供应。
3. 网络稳定性和调节性:储能技术可用于调节电网电压和频率,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调节性。
4. 环境友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
5. 经济效益:通过降低能源成本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部署和可行性研究在实施该方案之前,建议进行部署和可行性研究,以评估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环境可行性。
该研究可包括以下内容:1. 土地和资源评估:评估合适的土地和资源条件,确定合适的安装位置和规模。
2. 技术评估:评估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技术的技术成熟度、效率和可靠性。
3. 储能技术评估:评估不同储能技术的性能、寿命和可靠性,选择最适合的储能技术。
4. 经济评估:评估方案的建设成本、运营成本和收益预测,以确定方案的经济可行性。
5. 环境评估:评估方案的环境影响,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资源保护等方面。
6. 风险评估:评估方案的风险和应对措施,包括天气风险、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等。
MWMWh集装箱储能系统方案
MWh集装箱储能系统技术方案目录1.储能的应用-----------------------------------------------------------------------------------42.系统概------------------------------------------------------------------------------------5-62.1 系统组----------------------------------------------------------------------------------52.2 系统特----------------------------------------------------------------------------------52.3 系统运行原-----------------------------------------------------------------------------63.系统设------------------------------------------------------------------------------------7-143.1 储能变流器(PCS) ------------------------------------------------------------------7-83.1.1 储能变流器特点-------------------------------------------------------------73.1.2 储能变流器通信方式-------------------------------------------------------83.2 电池管理系统(BMS)---------------------------------------------------------------9-103.2.1 BMS系统架构---------------------------------------------------------------------83.2.2 BMS功能说明-----------------------------------------------------------------93.2.3 BMS电池管理系统构成及功能描述--------------------------------------------103.3 能量管理系统(EMS) ------------------------------------------------------------10-113.3.1 设备监控模块----------------------------------------------------------------103.3.2 能量管理模块---------------------------------------------------------------103.3.3告警管理模块----------------------------------------------------------------113.3.4 报表管理模块---------------------------------------------------------------113.3.5 平安管理模块--------------------------------------------------------------113.4 监控系统---------------------------------------------------------------------------123.5 消防与空调系统--------------------------------------------------------------------123.6 电池成套系统------------------------------------------------------------------12-163.6.1 电芯参数---------------------------------------------------------------------123.6.2 电池PACK及成簇-----------------------------------------------------------133.6.2 电池组在集装箱内的分布-----------------------------------------------------153.7 集装箱系统设计要求----------------------------------------------------------------154. 主要设备清单---------------------------------------------------------------------------161. 储能的应用图1 储能的应用〔1〕微电网:储能系统独立或与其他能源配合,给负载供电,主要解决供电可靠性问题。
mwh储能可行性研究报告
mwh储能可行性研究报告储能技术在能源行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MWH储能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储能技术,对于其可行性进行研究对推动能源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对MWH储能可行性的研究报告。
一、MWH储能技术概述MWH储能技术是一种通过储能魔方将电能转化为电磁能的技术,并通过将电磁能转化为电能来实现能量的储存与释放。
该技术具有高效、可靠、灵活、环保等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能源行业的各个领域。
二、MWH储能技术的可行性分析1. 技术成熟度:目前,MWH储能技术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商业化应用。
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技术研发,并进行试验和验证,以确保其可行性和可靠性。
2. 经济性分析:MWH储能技术具有较高的储能效率和较长的寿命,能够提供稳定可靠的储能服务。
在电力系统中,通过MWH储能技术可以减少峰谷差、调节电网频率、提供备用电源等功能,从而实现电网的平衡和优化。
虽然MWH储能技术的初投资较高,但在长期运行中可以降低运营成本,具有一定的经济可行性。
3. 环境可持续性:MWH储能技术采用电磁能的转换方式,不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对环境影响较小。
与传统的化石能源储存方式相比,MWH储能技术有更好的环境可持续性。
4. 应用前景:MWH储能技术可以应用于电力系统、新能源开发、交通运输、工业储能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和电动汽车的发展,MWH储能技术有望成为关键的储能解决方案。
三、推动MWH储能技术发展的建议1. 增加研发投入:加大对MWH储能技术的科研和研发投入,提高其技术成熟度和可靠性。
2. 制定政策支持: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来促进MWH储能技术的发展,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政策引导等。
3. 加强合作与交流:加强国内外企业、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技术的共享和进步。
4. 建立应用示范项目:通过建立MWH储能技术的示范项目,充分展示其技术优势和应用效果,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市场关注。
上海科技城MW-MWh储能项目技术设计方案
充放电效率
循环寿命
指电池储能系统充电或放电时的效率,以% 为单位。
指电池储能系统充放电次数,充放电次数越 多,寿命越短。
04
超级电容储能系统
超级电容储能技术
超级电容储能技术概述
超级电容是一种具有高功率密度、快速充电、高循环寿命和 环保性能的电化学储能技术。通过合理配置超级电容储能系 统,可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能源调度
参与电力调度,确保电力稳定供应 ;
降低电费
利用峰谷电价差,降低运行成本。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投资成本
包括电池、充电桩、电力电 子设备等设备购置费、安装 调试费等;
运行成本
包括电费、维护费、人工费 等;
经济效益
包括降低电费、节省能源、 提高供电可靠性等方面的收 益;
社会效益
包括减少碳排放、节约资源 、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等。
电力电子变换装置
电力电子变换装置是超级电容储能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它包括充电变换器和放电变换器 ,负责控制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充电变换器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储存到超级电容中,放 电变换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回馈到电网中。
电池管理系统
电池管理系统是超级电容储能系统的关键部分之一。它主要负责电池组的充放电控制、均 衡管理和安全保护等功能。在充放电控制方面,电池管理系统能够根据电池组的实际状态 ,自动调整充电和放电的电流和电压,确保电池组的安全运行。
安全检查
定期对储能系统进行安全检查,包括 设备的运行状态、安全设施的完好性 等,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培训与教育
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提 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 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采取相应的应 急措施。
4MWh储电系统技术方案
4MWh储电系统技术方案
简介
本文档提供了一个4MWh储电系统技术方案,该方案旨在满足储能需求,并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技术方案概述
本储电系统技术方案采用以下关键组件和技术:
1. 锂离子电池:选用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作为能量储存介质,确保系统具备高效的储能能力。
2. 逆变器系统:使用高效的逆变器系统,将电池储存的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以满足电网和用户的用电需求。
3. 控制系统:引入先进的控制系统,实现对储能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监控,以优化能量使用效率,并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4. 安全保护装置:在储电系统的设计中加入全面的安全保护装置,如短路保护、过载保护和温度保护等,以保证系统在任何情况
下都能安全可靠地运行。
技术方案特点
本储电系统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特点:
1. 高储能密度:采用锂离子电池作为储能介质,具备高能量密
度和快速充放电性能,实现更大规模的储能能力。
2. 高效能量转换:逆变器系统能够高效地将储存的直流电能转
换为交流电能,以满足不同用电场景的需求。
3. 智能控制与监控:引入先进的控制系统,实现对储电系统的
智能化管理和监控,以优化能量使用效率,并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
可靠性。
4. 安全可靠性:在储电系统的设计中加入全面的安全保护装置,以确保系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安全可靠地运行。
总结
该4MWh储电系统技术方案采用锂离子电池作为能量储存介质,具备高能量密度和快速充放电性能。
逆变器系统可高效地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并通过智能控制和监控系统实现优化的能量管理。
系统的设计考虑了安全保护装置,以确保系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安全可靠地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MWh储能系统设计方案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V/2目录1.系统概述 (4)1.1.总体设计原则 (6)1.2.术语和定义 (6)1.3.引采采用标准 (7)1.4.第三方认证要求 (8)1.5.系统工况以以及环境 (8)1.5.1.使采采用工况 (8)1.5.2.项目环境 (8)1.6.电池集装箱系统配置参数以以及部件说明 (8)1.6.1.储能系统整体技术参数 (8)1.6.2.储能电池系统组成以以及技术参数(磷酸铁锂电池) (9)1.6.3.直流汇流柜技术参数 (11)1.6.4.BMS技术参数 (12)1.7.电气集装箱系统组成以以及技术参数 (15)1.7.1.PCS介绍 (15)1.7.2.产品功能 (15)1.7.3.隔离变压器技术参数 (18)1.8.监控集装箱系统组成以以及技术参数 (19)1.8.1.系统配置 (19)1.8.2.计算机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 (21)1.8.3.机柜的技术要求 (26)1.8.4.供货范围 (27)1.9.系统运行环境要求(集装箱系统) (28)1.10.电池集装箱内外接口 (28)2.系统架构 (29)2.1.一次电气系统图 (29)3.设计方案 (30)3.1.电池集装箱内部布局 (30)3.2.电气集装箱内部布局 (30)3.3.储能系统通讯设计方案 (31)3.4.电气回路总体设计方案 (31)3.5.集装箱内部供电设计 (32)3.6.消防温控总体设计方案 (32)3.6.1.集装箱消防系统设计原则 (32)3.6.2.集装箱消防系统 (34)3.6.3.空调排风系统 (36)3.7.箱内视频监控系统 (41)3.8.供货清单 (42)4.运输以以及维护 (42)4.1.运输 (42)4.2.项目整体运维和保障 (42)4.2.1.安全注意事项 (42)4.2.2.维护工作与周期 (43)4.2.3.检查并更换空气滤网 (45)4.2.4.更换电子元器件 (46)5、系统成本6、投资回收1. 系统概述此方案适采采用于北京市商业采采用户侧的削峰填谷类项目。
1.2、据电费单,3月份采采用电量最低,见下表中数据。
从上面的统计数据可看出,电费占比最高的是峰值电消费,最低的是谷值消费,如果加装储能系统,可降低峰值电量消费,增加谷值电价消费,最终节约电费。
这类电消费形式符合削峰填谷储能模式的要求。
1.4、系统设计:由2017年共12个月的电费清单可看出,3月份的电量消耗最低,因此储能系统设计按照照3月份的电量消耗为依据,3月份的峰值采采用电量为97820kWh,平均每天3155kWh,储能系统的放电深度按照照85%计算,系统容量为3712kWh,系统效率按照照88%计算,则容量为4218kWh,因此储能系统至少为4218kWh,每天一次充电放电循环,保障系统效益最大化,系统容量设计为4.2MWh以内,功率设定为1MW。
1.5、系统主要设备说明:储能介质说明(电池,包含电池pack):系统电池容量为4MWh,项目电芯采采采用江苏海基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磷酸铁锂电芯(3.2V/120Ah),由江苏泰霸电源系统有限公司进行pack二次设计和成组,整个项目需432个pack,每个pack采采采用12串2并的方式,整簇为216串2并,12个电池簇为一个整体,集中放置于1台电池集装箱内。
每台电池集装箱系统电池容量为1.9906MWh。
电池集装箱说明:电池集装箱主要是采采用于放置项目全部的电池系统,集中放置集中管理,将相对动态的电气系统和相对静态电池系统进行单独隔离放置,其电池集装箱内部的温控采取保温设计和工业空调自动温控的方式。
电池管理系统(BMS):电池管理系统由电池管理单元、电池簇管理单元、电池堆管理单元以以及其电流、漏电流检测单元组成。
BMS系统具有模拟信号高精度检测以以及上传,故障告警、上传和存储,电池保护,参数设置,均衡功能,电池组SOC定标和与其它设备信息交互等功能。
电气集装箱说明:电气集装箱主要是采采用于放置项目全部的PCS以以及变压器,集中放置集中管理,将交流电气系统和直流电池系统进行隔离放置。
主监控集装箱说明:主监控集装箱主要是采采用于放置项目全部的监控系统,集中放置集中管理,将通信控制回路和动力回路进行隔离放置。
1.6、系统主要设备清单:1.7、总体设计原则本储能系统总体设计原则如下:1) 本系统采采采用单独集装箱的设计以以及存放形式。
2) 整体装配,集装箱内部配置温控系统和消防系统。
3) 系统最大化设计原则:电池选采采用磷酸铁锂电池(项目暂定为磷酸铁锂电池)。
4) AC柜和DC柜均考虑兼容性和通采采用性设计并带智能显示以以及数据采集功能。
5) 本项目最终需接入电网工作,所以整个项目的设计须遵守储能系统接入低压配电网的设计要求。
1.81.9、引采采用标准本储能系统参考以下标准进行设计:《DL/T 527-2002静态继电保护装置逆变电源技术条件》《GB/T 13384-2008机电产品包装通采采用技术条件》《GB/T 14537-199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冲击与碰撞试验》《GB/T 14598.27-2008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27部分:产品安全要求》《DL/T 478-2001静态继电保护以以及安全自动装置通采采用技术条件》《GB/T 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2423.1-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 2423.2-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 2423.3-200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GB/T 2423.8-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d: 跌落》《GB/T 2423.10-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GB 4208-20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 17626 -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GB 14048.1-2006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总则》《GB 7947-2006人机界面标志标识的基本和安全规则导体的颜色或数字标识》《GB 8702-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DL/T 5429-2009电力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 5120-2001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DL/T 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621-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GB 50217-2007电力项目电缆设计规范》《GB/T 2900.41-2008电工术语原电池和蓄电池》《IEC 61427-2005光伏系统(PVES)采采用二次电池和蓄电池组一般要求和试验方法》《IEC 61850-2004变电站通信网络与系统》《GB 21966-2008锂原电池和蓄电池在运输中的安全要求》《GJB 4477-2002锂离子蓄电池组通采采用规范》《Q/GDW 564-2010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GB 51048-2014 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规范》《NBT 33014-2014 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运行控制规范》《NBT 33015-2014 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NBT 33016-2014 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测试规程》《GBT34120-2017电化学储能系统储能变流器技术规范》《QGDW697-2011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监控系统功能规范》《QGDW1564-2014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QGDW1884-2013储能电池组以以及管理系统技术规范》《QGDW1887-2013电网配置储能系统监控以以及通信技术规范》《QGDW10676—2016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测试规范》《QGDW10696—2016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运行控制规范》《QGDW11265-2014电池储能电站设计规程》《QGDW11376-2015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设计规范》1.10、第三方认证要求电池管理系统获得第三方检测机构EMC试验报告以以及电池通过UN38.3认证,系统关键元器件通过3C强制性产品认证。
1.11、系统工况以以及环境1.11.1、使采采用工况1. 储能锂离子电池系统采采用于海拔高度≤2000米,电站内部环境温度为+5℃~+30℃条件下,储能系统按照照照设计时设定的运行曲线进行充放电。
1.11.2、项目环境1. 储能电站安装在广西省,外部环境温度参考广西气象局的参数。
2. 电池仓采采采用空调散热加循环排风系统,仓内温度保持在5~30度;电气仓采采采用风机散热系统,室内与室外温差控制在10度内。
1.12、电池集装箱系统配置参数以以及部件说明1.12.1、储能系统整体技术参数系统电池簇数量 24簇1.12.2、储能电池系统组成以以及技术参数(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电池系统电池容量为3.9813MWh ,采采采用江苏海基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磷酸铁锂电芯。
单台电池集装箱内电池参数 序号 项目描述 单元拓 扑额定电压 (V )额定容量(Ah )存储电量 (kWh )重量算 (Kg )备注1电芯3.2 120 0.3842.8磷酸铁锂电芯2电池箱 (含 B MU)38.4240 9.21610024个电芯12S 2P3电池簇(含 MBMS )691.2 240 165.888 ~200018个电池pack 串联组成1 个电池簇 4 电池堆系统 (含 BAMS)691.2 5760 3981.3 ~4800024个电池簇安装在2个集装箱内单体电芯参数Nominal Voltage 标称电压: 3.2VRated Capacity 额定容量: 120 AhMinimal Capacity 最小容量:120 AhStandard Charge 标准充电:120APeak Discharge Current 瞬间放电电流:240AContinuous Discharge 连续放电:120AFinal Discharge Voltage 放电终止压:2.5VWeight 重量: 2800g±0.02 Kg (Approx)Service Life 循环寿命: ( >5000cycles)Internal Resistance 内阻: 0.28±0.01mΩ大约(Approx)电池U箱设计采采采用10支3.2V/120Ah 磷酸铁锂电芯2P15S组成模组,2个模组组成一个标准化的储能专采采用2P10S的电池Tray 。
BMU:每2个Tray箱采采用一个20S的BMU,外挂于Tray箱体之之前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