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合集下载

胸椎肌筋膜炎的治疗方案

胸椎肌筋膜炎的治疗方案

一、引言胸椎肌筋膜炎,又称胸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疼痛疾病。

它主要表现为胸椎区域肌肉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

胸椎肌筋膜炎的病因复杂,包括肌肉劳损、外伤、姿势不良等。

针对该疾病,本文将详细介绍胸椎肌筋膜炎的治疗方案。

二、治疗方案1. 休息对于胸椎肌筋膜炎患者来说,适当的休息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在病情急性期,建议卧床休息,减少肌肉负荷。

2. 热敷热敷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患者可以使用热水袋、暖宝宝等物品进行热敷,每次热敷时间为15-20分钟,每天3-4次。

3. 冷敷在急性期,冷敷有助于减轻肌肉炎症和疼痛。

患者可以使用冰袋、冷毛巾等物品进行冷敷,每次冷敷时间为15-20分钟,每天2-3次。

4. 物理治疗(1)按摩:按摩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促进血液循环。

患者可以到专业的按摩店进行按摩,或者在家中自行按摩。

按摩时,可使用精油、乳液等辅助产品。

(2)牵引:牵引可以缓解胸椎区域肌肉紧张,改善活动范围。

患者可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牵引治疗。

(3)电疗:电疗可以通过电流刺激肌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常见的电疗方法有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和干扰电治疗。

5. 药物治疗(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萘普生等,可以缓解疼痛和炎症。

(2)肌肉松弛剂:如曲马多、美多巴等,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3)外用药:如辣椒素软膏、肌炎膏等,可以缓解肌肉疼痛和炎症。

6. 康复训练(1)拉伸训练:通过拉伸肌肉,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患者可以学习以下拉伸动作:a. 胸椎伸展:坐在地上,双手抱住膝盖,向前倾身,感受胸椎区域的拉伸。

b. 胸椎旋转:坐在地上,双手交叉放在胸前,头部向一侧倾斜,感受胸椎区域的拉伸。

(2)加强训练:通过加强肌肉力量,提高肌肉耐力,预防疾病复发。

患者可以学习以下加强动作:a. 俯卧撑:锻炼胸大肌、三角肌和肱三头肌。

b. 平板支撑:锻炼核心肌群。

激痛点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激痛点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综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软组织疼痛,多见于骨骼肌,以激痛点为主要临床特征,按压时可产生局限性及牵涉性疼痛。

现代研究已经从电生理学及细胞分子水平领域证实,肌筋膜激痛点受劳损、湿热等被活化,引起肌纤维持续性收缩造成的肌肉疼痛被称为“MPS”[1],激痛点的刺激活化是引起MPS 的重要原因[2]。

因此,激痛点的灭活被认为是本病治疗的核心。

临床上针对软组织损伤疼痛以激痛点作为靶点进行干预,临床疗效往往立竿见影。

中医在本病治疗中因疗效确切、安全、无毒副作用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通过对激痛点定义、MPS中医治疗原则、激痛点中医治疗技术与方法临床应用情况总结如下。

1激痛点的定义激痛点是肌筋膜激痛点的简称,也叫激发点、触发点或扳机点,主要存在于骨骼肌中,可被触摸到,具有高度敏感性且按压后能引起远端牵涉痛[3-4]。

激痛点是1942年由美国医生Janet Travell提出,激痛点常位于肌腹中央、肌肉肌腱交界处、以及肌肉附着于骨骼处。

根据其形成部位的不同,可区分为肌筋膜性、肌腱性、皮肤性、韧带性或骨膜性激痛点等。

目前,临床公认的激痛点的临床表现为压痛、牵涉痛、紧张带结节、抽搐反应和自发电位[5]。

2中医治疗原则MPS属中医学“痹证”“经筋病”范畴。

《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MPS的发生与肌肉筋膜长期受到寒冷、潮湿的侵袭有密切关联[6]。

《灵枢·经筋》说“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

寒和瘀是其主要的病理特点,以“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为病理基础,治则当温经散寒、活血祛瘀、疏经通络止痛。

《灵枢·经筋》提出经筋病的治疗原则为“燔针劫刺”“以痛为腧”,即选择压痛点、硬结、条索状结节进行针刺,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神经肌肉的恢复。

3激痛点中医干预技术与方法MPS临床治疗手段十分丰富。

针刺、艾灸、推拿、针刀、拔罐、刺络放血及中药治疗等,也有几种方法叠加的综合干预治疗,临床疗效肯定,且安全、无毒副作用,在临床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肌筋膜痛综合征.

肌筋膜痛综合征.

肌筋膜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关于扳机点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一】“肌筋膜痛” 的术语辨析”➢广义:包括了任何软组织源的、与肌肉压痛有关的区域性疼痛。

不推荐在广义上使用该术语,如有需要可使用“软组织痛”这一名词。

***另一个在汉语语境中被广泛使用的“肌筋膜炎”术语也需要谨慎使用,其可能伴有肌筋膜痛,但作为一个诊断,“肌筋膜炎”实质上是指肌组织的感染或炎症,并不能替代“肌筋膜痛综合征”。

肌筋膜TrP→肌筋膜痛综合征(MPS)➢狭义:➢特指由扳机点(Trigger Point,TrP)引起的疼痛。

➢推荐在狭义上使用该术语,或者干脆使用“肌筋膜TrP”表示由TrP引起的肌筋膜痛综合征。

➢目前研究认为:肌筋膜痛实际上的病变部位不在肌筋膜,而是在骨骼肌的运动终板部位,长期的肌筋膜痛会导致脊髓水平的易化改变,急性疼痛转变为慢性疼痛。

扳机点(Trigger Point,TrP)临床现象●描述:●在一条紧张的肌束上的某个局限性压痛结节,●患者可以识别加压该点所导致的疼痛就是近期体验过的疼痛。

●四个基本特征:●肌肉上的压痛结节或束;●束上高度定位的压痛点;●按压压痛点产生远隔部位疼痛;●按摩或针刺压痛点可缓解疼痛TrP诱因A:从TrP到脊髓的感觉、躯体和运动传入;B:从脊髓到TrP的由TrP激活的传出冲动;C:牵涉痛和压痛(可能不是TrP的对应脊髓节段);D:牵涉痛区喷洒止痛剂的效果;E:间接刺激对TrP的激活效应;F:TrP对内脏功能的影响;G:TrP与脊上中枢的相互作用关注肌筋膜TrP的重要性●骨骼肌➢人体最大的器官(40%体重);➢肌组织是每天活动磨损的主要靶组织;➢每块骨骼肌都会产生TrP,也能将功能障碍牵涉另一个部位。

●肌筋膜TrP:➢发生率高:每个人一生都会发生;➢对个人:虽不致命,但很痛很影响生活;➢对国家:医疗费用支出和工作日的减少;➢对医生:•可能误诊(胸肌TrP被认为是心绞痛)或漏诊(用“软组织损伤”一类的宽泛诊断来代替)。

谈谈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谈谈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保健医苑疾病康复|压肌肉某一点会痛,但没有疼痛扩散的现象,该点称为压痛点。

压痛点是由原发病灶接受物理、化学因素刺激而产生的电信号。

它常与较表浅的筋膜炎或深部的损伤部位相符合,压痛较集中、固定、明显。

如冈上肌腱炎、胸锁乳突肌炎、颈肌损伤、颈椎损伤、骨折等。

压肌肉某一点会痛,且有疼痛扩散、甚至肌肉有局部弹跳反应现象,则该点称为激痛点。

按压激痛点会出现局部的疼痛、顺着肌肉纤维生长方向触诊可以发现一条带状的条索,称为紧带区、用力压激痛点会出现局部抽搐反应、甚至牵涉痛。

若持续压着激痛点会有牵涉性自主神经兴奋现象,包括肌肉挛缩、血管收缩、流汗增加和发冷等。

触痛点、固定形式的疼痛、及肌紧张带可做为肌筋膜激痛点的可靠诊断标准,而牵涉痛和抽搐反应是肌筋膜激痛点的确认病征。

激痛点可分为活性激痛点和潜在激痛点。

活性激痛点是不论肌肉处于休息或活动状态都会产生疼痛;潜在激痛点是在身体检查触摸到的时候才会产生疼痛感。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指身体局部的肌肉疼痛,同时伴随着激痛点的产生。

触痛点、固定型式的疼痛、及肌紧张带可做为肌筋膜激痛点的可靠诊断标准,而牵涉痛和抽搐反应是肌筋膜激痛点的确认病征。

◎文/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康复中心王永慧2 201133年第期保健医苑保健医苑3年第期保健医苑疾病康复|1.去除可能病因:如抗类风湿、消炎、松解疤痕;2.改善血液循环:锻炼、按摩、热疗(红外线、激光、拔罐、针灸)等;3.消炎镇痛;4.治疗激痛点:应用微创技术松解局部粘连,可防止复发和加重。

微创治疗技术包括急性期疼痛的神经阻滞,慢性期疼痛局限者的小针刀分离。

◆肌筋膜疼痛的治疗原则◆1.局部肌肉痛:呈慢性持续性酸胀痛或钝痛,疼痛呈紧束感或重物压迫感,腰、背、骶、臀、腿、膝、足底、颈、肩、肘或腕等均可发生。

2.缺血性疼痛:局部受凉或全身疲劳、天气变冷会诱发疼痛,深夜睡眠中会痛醒、晨起僵硬疼痛,活动后减轻,但长时间工作后或傍晚时又加重,长时间不活动或活动过度甚至情绪不佳时也可加重疼痛。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

有明确的 增加 ( 遇到屏障 ) , 维持这种压力 , 直到触 将 患 者 做 舒 适 的摆 诊手 指下 面感 到 张力 已经放 松 为止 。医师 只 维持 轻
位并 充分 支撑 , 以达至 《 充分放 松 , 肌 肉的一 端 加 以 固 微 的压力 , 直 到更 多 的肌 肉 张 力 在 手 指 之 下 放 松 。
或者 患者 突 然用 力 负 荷 。最 后 , 必 须 平 顺 而逐 渐 地
作者 简介 : 张金声( 1 9 5 2一) , 男, 汉族 , 北京人 , 主任医师 , 北京医科大
冰敷按摩 : 根据应用 目的不同分为两种: ① 以间
歇 性冰 敷代 替 喷雾 冷 剂 的喷 疗 , 作 为 喷 疗 与 牵 拉 的
2 0 1 3年 7月 第 2 5卷 下半 月 第 l 4期
中国民康 医学
Me d i e a l J o u na r l o f C h i n e s e P e o p l e s He a l t h
J u 1 . 2 0 1 3
Vo 1 . 2 5 s j M N o . 1 4
l 激痛点 放 松术
1 . 2 随意性 收缩 与 放 松 的 方法
包 括 收缩 一放 松
术、 等 长收 缩后放 松 术 、 等长 收缩后 放 松术 与 交互 性
抑制的组合 、 紧持 一 放松术及肌肉能量技术。 不需要精确定位激痛点 , 只需要 1 . 3 激 痛点 压 力 放 松 术
治 疗 者 在 舒 适 的范 围 内
块按 摩代 替 。
乱弹法: 类 似深 敲击 式按 摩 , 但 手 指 必须 在 激痛 点处 、 小 结 之 上横 跨 ( 拖行 ) 紧绷肌带 , 从 肌 肉 的一

颈肩及上肢痛(二)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征

颈肩及上肢痛(二)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征
颈肩及上肢痛(二)
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征
概述
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征又称颈肩肌 筋膜炎、肌纤维组织炎、肌肉风 湿、慢性颈部肌痉挛等,累及腰 部时称腰肌筋膜炎。属于常见病, 该病易在筋膜、腱鞘、肌膜、肌 腱、骨膜和皮下组织中患病,常 常引起颈肩背痛。
颈肩肌筋膜炎
病因: 1、劳损 2、风湿,寒湿潮冷
临床表现
肩周炎
病因:
1、关节比例失调,活动范围大, 稳定性差
2、滑囊多,过劳易损 3、肩袖损伤 4、肌肉肌腱包饶周围,反复
摩擦易致损伤 5、风湿,炎症,退行性改变
肩周炎
肩周炎
临床表现:
中老年,女多于男,不一定有外 伤史,部分有肩受凉史
疼痛:部位在肩周,夜间及活动后加重,
半夜痛醒,呈持续性痛。
功能障碍:关节活动范围逐渐缩小,生活
治疗
颈肩肌筋膜炎
1、一般治疗:规律生活和工作,纠正 不良姿势,避免过劳, 积极抗炎,防寒避湿
2、痛点注射 3、神经阻滞:星节、颈丛、肩胛上 4、针灸理疗,针刀效佳 5、中药内服外治 6、手术:软组织松解(含微型松解)
疗效肯定
肩关节周围炎
概述:
因组织退变、外伤、劳损受寒等 多种因素引起软组织无菌性炎症, 发生肩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的一 组病症,成为肩关节周围炎,简 称肩周炎,因多在50岁左右发病 又称50肩、冻结肩、凝肩等。女 多于男,有自限倾向。
肋骨-锁骨综合征有哪些表现?
本病多在 20岁以后出现,妇女稍多。病人感到周期性肩胛疼 痛,向下放射到手臂内侧,严重者疼痛剧烈,为钻刺或烧灼性 疼痛,从肩胛后面向颈侧及手臂内侧、前臂及手掌放射。上肢 的伸展及外转运动,如举物、背物或提物可使疼痛加剧。而手 臂内收、屈肘时最为舒适。在尺神经分布的手臂内侧可有感觉 障碍,晚期可有肌力减退和肌肉萎缩。因锁骨下动脉受压,可 有手部皮肤发凉、苍白或青紫,胳膊上举时更为明显,并有桡 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偶有因交感神经受累而出现霍纳氏征。

中西医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中西医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中西医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属于临床常见的慢性肌肉疼痛综合征,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临床症状为出现激痛点,局部肌肉疼痛,患者经常会感觉到肌肉无力、存在关节活动障碍。

直接或间接刺激或激活激痛点,从而导致引起严重疼痛,不同肌肉激痛点疼痛模式有所不同,外伤、长期超负荷等都会对肌肉造成直接或间接损伤,也是导致引起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主要因素,下面从中西医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进行综述。

1.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病因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属于一种慢性全身心疼痛性疾病,其主要是肌肉与筋膜因无菌性炎症而产生粘连,并有激发点,常见于中老年人群,男女比例约为1:3,好发于腰背部,也是引起腰背部、肩颈痛以及关节周围痛的常见病因。

1.损伤多发生在闪伤与挫伤之后,也可发生于关节扭伤、骨折以及关节脱位后,损伤后,由于治疗不彻底,会产生粘连,并逐渐形成激发点,部分患者无明显外伤史,但是频繁的慢性劳损,如经常弯腰工作、姿势不良等,也会导致形成水肿、粘连,从而产生疼痛与激发点。

1.受寒如长期处于潮湿环境,淋雨等,体表血管便会快速收缩,深部血管反射性扩张,组织液从血管中渗出,如果受寒之后,没有及时进行处理与治疗,渗出液便会聚积,形成粘连。

当天气发生变化时,患者也会出现疼痛感,因此,也被认为是大气压力改变导致组织内部环境发生变化,引起肌肉疼痛感受器发出冲动而产生的。

2、中医治疗1.针灸疗法针刺可改善局部软组织痉挛,促进血液循环,消除局部炎性物质,此外,针刺可对大脑皮层疼痛中枢起到抑制作用,阻断神经传导,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临床治疗过程中,一般会选取反应明显的穴位进行施治,针刺操作流程简单、效果显著,且毒副作用也比较小,患者的接受程度较高。

采用针灸疗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效果非常显著,也受到了广大患者的青睐。

1.推拿疗法推拿疗法作为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能够让肌肉放松,通过肌肉牵张反射抑制痉挛,同时也能够消除疼痛,改善肌群状态,减少痉挛肌肉对神经血管产生的压迫,实施后,可使得局部发热,扩张血管,加快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减少外周致痛因子,促进体内毒素快速分解,并排出体外,也可使血液当中的内啡肽含量逐渐升高,从而起到良好的镇痛作用。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扳机点的形成机制和病理特点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扳机点的形成机制和病理特点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betweenprevalenceandperceivedeffectivenessoftreatment methodsinmyofascialpainsyndrome:resultsofacross- sectional,nationwidesurvey[J].BMC MusculoskeletDis ord,2010,11:32. [3] RAYEGANISM,BAYATM,BAHRAMIMH,etal.Compar isonofdryneedlingandphysiotherapyintreatmentofmyo fascialpainsyndrome[J].ClinRheumatol,2014,33(6): 859-864. [4] MALANGA GA,CRUZ COLON EJ.Myofasciallow back
1 MPS扳机点的形成机制
扳机点又称激痛点、触痛点、触发点,为肌肉触痛 点,可触及带状或条索状结节,按压可产生特征性的 远处牵涉痛,受累肌肉的运动和牵张范围受限,肌力 变弱[7]。扳 机 点 是 了 解、诊 断、治 疗 肌 筋 膜 痛 的 关 键[8]。关于 MPS扳机点的形成机制目前仍有争议, Simons等提出 “能量代谢危机学说”,Barnes等提出 “肌梭异常电位学说”,Hong等认为扳机点产生是脊 髓通过整合机制对终板异常的敏感神经纤维的反应。 Rickards等[9]认为 生 物 力 学 异 常 及 肌 肉 的 反 复 超 负 荷是 MPS扳机点形成的原因。谢鹏[10]认为扳机点产 生的原因为肌内神经密集区的功能紊乱、大脑微结构
中医正骨 2019年 1月第 31卷第 1期 JTradChinOrthopTrauma,2019,Vol.31,No.1 (总 037)· 37 ·

肌筋膜综疼痛合征的外治手段研究进展

肌筋膜综疼痛合征的外治手段研究进展

肌筋膜综疼痛合征的外治手段研究进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是一种慢性疼痛性病症,临床又称“肌筋膜炎”,主要是肌肉和筋膜因无菌性炎症而产生黏连所引起,多伴有一个或多个激痛点。

由于现代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本病的发病率呈不断的增长趋势,如长时间伏案工作,倚靠在过软的沙发上等,都成为了引发MPS的因素之一。

在西方医学中, MPS的病理基础为激痛点致痛,因此有效地灭活激痛点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而在中医学中, MPS可归属于“筋痹”范畴。

《素问·痹论》指出“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凝而不流;在于筋则曲不伸。

”由此可见,疼痛、活动受限是“筋痹”的典型临床表现,风寒湿邪为患、阴血亏虚、肝郁脾虚等是其病因病机,因此在治法上多以中药内服固本,中药外用驱邪为主。

下文将主要讨论MPS的外治手段。

1.物理治疗物理治疗中包括超声波、激光、体外冲击波、肌内效贴等疗法。

激光治疗是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之一,具有消炎、镇痛、消肿等作用,李真[1]等运用双波长弱激光治疗斜方肌MPS,认为弱激光照射可以降低激痛点的肌张力、减轻疼痛程度、增大颈部侧屈活动度。

超声波属于声波的一种,可以增强局部组织代谢循环,促进肌筋膜组织再生、延伸,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治疗效果。

相比前者来说,体外冲击波治疗是一项较新的技术,具有瞬时性、宽频性和高压强性等特点,在穿越人体组织时可以直接作用于人体深部组织。

介纳等[2]运用冲击波复合激痛点注射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优良率达到了91.67%。

肌内效贴是一种辅助的物理治疗手段,具有良好的弹性、丰富的力学特性和较低的致敏性等优势。

范斌等[3]运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肌内效贴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疼痛程度的治疗效果,认为肌内效贴在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疼痛方面有优势,治疗时间或随访时间越长,肌内效贴的疗效越好。

2.运动治疗单纯的运动疗法近年在我国运用较少,一是由于中医的推拿手法替代了一部分的牵张、牵拉法,二是因为运动疗法的治疗过程较痛苦而难以为患者接受。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超声研究进展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超声研究进展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超声研究进展摘要】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是一种不明原因导致运动和感觉异常的非关节性肌肉骨骼疾病,肌筋膜触发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MTrPs)是其特征性的存在。

目前,MPS的诊断仍以临床医生的手法触诊为依据,但由于手法触诊主观性较强,致使观察者间的可信度较低。

缺乏客观、准确的诊断标准是MPS诊疗所面对的最大难题。

本文通过总结归纳常规灰阶超声成像、超声弹性成像、多普勒超声成像及三维超声成像技术等超声新技术在MPS诊断及定量评估方面的应用,旨在为MPS的诊断及疗效的评估提供一种方便、客观准确的辅助检查方法。

【关键词】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肌筋膜触发点;超声;一、概述1、MPS与MTrPs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也称肌筋膜痛或肌筋膜炎,是一系列以疼痛为主的肌肉功能失调的症候群,可涉及全身痛点,以颈肩背部疼痛最为常见,患者常有有意避免疼痛的行为。

此综合征常见于老年人、运动员、公务员和电脑操作员。

尽管MPS的患病率很高,但该综合征的病因及病理生理学尚不明确。

大量证据表明,运动终板功能障碍可能触发肌筋膜疼痛触发点(MTrPs)[1-2],即肌筋膜疼痛实际上的病变部位不在肌筋膜,而是在骨骼肌的运动终板部位。

MTrPs是位于骨骼肌紧绷带(taut band,TB)内高度敏感的触痛结节[3],也称为Bmuscle绳结,是MPS的特征性存在,被认为是急性和慢性肌肉骨骼疼痛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原因。

根据其是否引起疼痛症状,可分为活动性触发点(action-MTrPs,A-MTrPs)与潜伏性触发点(latent-MTrPs,L-MTrPs),A-MTrPs多半在浅层肌肉,L-MTrPs多半在深层肌肉。

L-MTrPs与A-MTrPs具有相似的临床特征,但A-MTrPs表现为自发性疼痛,而L-MTrPs只能在用力触压时才引起疼痛。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朱灿麟(ZMS慢性筋骨痛症及运动软组织损伤专科香港九龙)【摘要】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可发生于人体多个部位,是颈肩背痛,软组织痛及关节周围痛的常见病因。

关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在过去三十年,已有正确的记述,在最近二十几年来对它的机转过程有更深一层的了解。

本文讨论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之背景、诊断、病理及各种治疗方法,从而找出有效治疗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激痛点针刺1 激痛点之特性激痛点被认为是临床征状之源头,所以有必要深入了解其分类及特性。

激痛点现象最先于1942年由Travell氏提出[1],大部份之研究都同意激痛点是位于肌肉带状物中的一个敏感部位。

而激痛点可以分为两类,分别为活跃性激痛点 (Active Trigger Point)、及隐性激痛点 (Latent Trigger Point)。

活跃性激痛点可自发地引致疼痛,而隐性激痛点则在受压下才会引起疼痛。

激痛点常在神经肌肉接合点(Neuromuscular Junction,Endplate Zone) 找到。

而激痛点的产生可以早在出生后六个月后[2]。

1.1 激痛点之分类[2]压痛点是由原病灶受到物理、化学因素刺激而产生的电信号。

当受到外力压迫时使原来的刺激增加而产生更为显着的定位疼痛感觉,即为压痛点。

它常与较表浅的筋膜炎或深部的损伤部位相符合,常位於肌肉筋膜與骨骼的附著點,压痛较集中、固定、明显。

如冈上肌肌腱炎、颈椎损伤、骨折部位等。

激痛点则是指来自肌筋膜痛的敏感点,压之可诱发整块肌肉痛,并扩散到周围或远处部位的放散痛。

激痛点的形成起初是肌肉功能失调,继之生理组织营养不良,局部代谢增加而血流相对减少,结果在肌肉中产生不能控制的代谢区,代谢物中的神经激活物质如组织胺、5-羟色胺、前列腺素等类物质使血管严重收缩,这些局部反应通过中枢或交感神经的反射作用使肌肉束紧张,并出现感觉痛区。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诊断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诊断

③ 其 它症状 : 无 法 专心 、 记 忆 不佳 、 节 有部 位不 明的 区域性 酸痛 , 很 少有 尖 锐 的 、 清楚 定 及 强 烈 的罪恶 感 ;
言语含糊 、 对建议作 出负 向反应 ; ④社交 位 的表 皮 型疼 痛 , 有 时候 仅感 觉 异常 或麻 木 , 而不 是 优柔寡断 、 障碍 : 渴望 独处 、 对喜 爱 的 活 动漠 不 关 心 、 工作 能力 疼痛。
【 专题讲座 】
肌 筋 膜 疼 痛 综 合 征 的 诊 断
韩垮垮 , 张金声 , 周维金 , 李和兴
( 1 . 北京市西城 区德外社区卫生服务 中心 , 北京 西城 1 0 0 1 2 0 ; 2 . 中国康 复研究 中心 )
【 关键词 】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诊断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0 3 6 9 . 2 0 1 3 . 1 0 . 0 6 8
1 . 7 抑郁
抑郁 由慢性疼痛所致 , 抑郁也可降低疼
激 痛 点所 引起 的肌 筋 膜疼 痛症 候 群 , 是 指 肌 肉里 局 痛 阈值 、 强化 疼痛 , 从 而形成 恶性 循 环 。叶 酸及 维 生 缺 乏 、 甲状腺 功 能低下 是 抑郁 的强 力 促成 因素 部 性 的过度 激 活 , 强 烈 地 调 整 到 中枢 神 经 系 统 的功 素 B 能, 从 而导 致某 个局 部 肌 肉疼 痛 。
含 一 般性 和特 殊性 两个 概念 。一 般 性概 念 包 括 与肌 1 . 6 本体 感 受性 障碍
不平 衡 、 眩晕 、 耳鸣 、 举 起 物
肉压 痛有关 的 、 任 何 软 组 织 起 源 的 区域 性 肌 肉疼 痛 体 时重量 感 知紊乱 。 症候群 , 牙 科 医 师们 常 常使 用 。特 殊 性 概 念 是 指 由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cial pain syndrome, MPS)是Travell在1942年通过大量的临床
观察和治疗后首先提出的,而这种疼痛综合征都是由肌筋膜触发点(Myofacial Trigger Points: MTrP)所引起的。

尽管该病近20年来被医务界广泛接受,但该病的具体发病机制
和病理机制并不清楚。

本课题通过对肌纤维收缩阈强度、最大收缩力实验、强度疲劳试验和
频率疲劳试验的研究发现:肌紧张带阈强度明显低于正常肌肉的阈强度;易疲劳、最大收缩力频率和强直频率均明显小于正常肌肉;最大收缩力和强直收缩力明显大于正常肌肉。

病理研
究也近一步证实了上述结论。

同时,通过自发性电活动(Spontaneous electrical activity, SEA)记录和免疫组织化学近一步证实了在激活MTrP大鼠存在DRG敏化及脊髓敏化,而且
这种敏化可能与A类传入纤维的参与有关。

本课题基本完成了课题的设计并取得了相应的结果。

尽管没有高质量的相关论文发表,但作为基础,获得了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资助,应准予结题。

肌筋膜疼痛综合症的诊断与治疗

肌筋膜疼痛综合症的诊断与治疗
阻滞局部神经肌肉终板, 肌肉松弛 利于自主运动撕开粘连
注射疗法特点
• 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最合理的药物,准 确的送至最需要治疗的病变部位,达到 最满意的效果。
• 操作简便易学
注射治疗技巧
• 通过最有效的治疗方案,熟练的穿刺技 巧,病灶区域的靶点注射。
• 压痛点的确立:以棉签或手指反复确定。 • 穿刺注射技巧:注射时最好复制出原有
• 目前研究认为:肌筋膜痛实际上的病变部位不在肌筋 膜,而 是在骨骼肌的运动终板部位,长期的肌筋膜痛 会导致脊髓水 平的易化改变,急性疼痛转变为慢性疼 痛。
• 肌筋膜TrP或肌筋膜痛综合征(MPS)
肌筋膜疼痛综合症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MPS
•原因: 肌筋膜局部粘连/疤痕/挛缩
剧烈点状疼痛 5. 测出某程度运动受限区
次要标准: 1. 压触痛点重复
主诉痛或感觉异常 2.横向抓触/针刺触痛点
诱发局部抽搐反应 3.伸展肌肉或注射
触痛点可缓解疼痛
治疗原则
⑴ 去因:如抗风湿,改正姿势,定时工作
⑵ 改善血供:体疗 — 抗地心引力肌肉锻炼
按摩、热疗(红外线、激光、拔火罐、针灸、 超声、湿热、喷雾、透热、经皮刺激、电针)
穿刺
目的:松解局部粘连,消灭触痛点 远期效果,防复发 / 加重
枝川阻滞 / 类固醇/ 水针 - 急性 小针刀,乙醇 / 酚甘油 - 局限 密集型温质针 – 非神经部位 肉毒素 - 痉挛性 射频热凝 – 所有,尤其神经部位
MPS微创治疗技术
注射疗法
Wall: 关键是机械破坏触痛点,不在于注什么药水
强调针尖在局部反复探索分离组织 川枝/水针:水压分离、 消炎
肌筋膜疼痛综合症 的诊断和治疗

肌筋膜触发点及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PPT

肌筋膜触发点及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PPT

临床特点
触发点(trigger point)
受累骨骼肌上能够激惹疼 痛的位置
在这个位置上可摸到一个 拉紧的带(条索样结节), 挤和触压时疼痛;并且能 引起远处的牵涉痛、压痛 和交感现象,包括临床上 所涉及到许多头颈、躯干 和四肢的疼痛。
临床特点
一块肌肉常有几个的固定疼 痛点,每一个疼痛点都有自 己固定的触发牵涉痛区域
潜在的触发点常处于休眠状态,还可引起受累的肌 无力、骨骼肌的牵张范围减小和关节运动受限,并 持续多年和被某些原因激活,例如创伤、急性过牵、 超用疲劳、劳累、受凉和反复感冒
诊断
诊断标准
首先排除疼痛是否来自器质性和其他 的病变
病史:突然发作的肌肉过用或跟随发 作的疼痛;反复和慢性过用受累肌肉 而引起的肌痛;无明原因的肌痛
一个原发疼痛点可触发另一 个邻近疼痛点,第二个疼痛 点又可触发更远处的疼痛点, 从而造成远距离牵涉痛
牵涉性的头痛可造成失眠和 精神焦虑
各个触发点引起的临床症侯 群都有各自的特征
临床特点
正常人体的每一块肌肉都可以因某些慢性损伤而引 起一个或多个潜在的触发点,这些潜在的触发点仅 有局部的疼痛
被某些原因至痛后变为活动触发点而患病,然后触 发远处的牵涉痛和局部的其他症状
冷喷雾和牵拉
治疗
随意性收缩与放松
等长收缩后放松 交互性抑制 收缩放松技术 肌肉能量技术
激痛点压力放松术
缺血性压技术 物理治疗
超声波 电刺激
治疗
激痛点注射
麻醉剂注射 干针(dry needling) 肉毒素注射
肌筋膜触发点及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美国Janet Travell教授首先发现众多的来自非器质性 神经肌纤维的疼痛综合征都是由于肌筋膜痛性触发 点所造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愈合作用 • 肉毒杆菌毒素A (botox) :可以阻断运动神经末梢的乙酰胆碱释放,进而缓解TP区域的
紧张带;一些作者已经证实用肉毒素A进行TP注射可以有效地控制疼痛;也有研究发现使 用肉毒杆菌毒素A组和使用0.5%的布比卡因组在治疗TP时没有区别意义,用肉毒杆菌毒 素A注射治疗MTrP仍需进一步的阐明 • 肌肉松弛剂的应用
• 诱因:长时间不活动或活动过度,可因劳累或季候变化而发作
体征
• 患部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点,触及此点引起疼痛和放射
精品课件
14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可发生于创伤、劳累、寒冷,潮湿、过度或肌肉长时间维持在收缩 状态之后
因慢性劳损而使肌筋膜及肌组织发生水肿、渗出及纤维性变
体内有白色纤维组织,如筋膜、肌膜、韧带、肌腱、腱鞘、骨膜及皮下组织等发生一种非特异性变化
精品课件
5
激痛点的分类及关系
➢ 1. ➢ 1、根据激痛点的部位,当然可将激痛点分
为肌筋膜激痛点、皮肤性激痛点、骨膜激痛 点、韧带激痛点等;
➢ 2、根据其是否引起疼痛症状,可分为活动 性激痛点与潜伏性激痛点;
➢ 3、根据其在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激痛 点可分为主激痛点(Key Trigger Point) 与附属激痛点(又叫卫星激痛点,Satellite Trigger Point),继发性激痛点与原发性 激痛点等。
游离钙离子增加
(+)
肌肉持续收缩
能量需要增加
钙泵抑制、致痛物质释放
自主神经和感觉神经末梢致敏
精品课件
16
• 局肌部筋疼痛膜、疼发凉痛、综麻合木、征肌的肉痉临挛床和特运动点障碍
• 疼痛常于清晨发作,活动、热敷后减轻或消失 临床表现
诱因
• 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 触及此点引起放射性疼痛
• 用普鲁卡因痛点注射后疼痛消失
• 肌腱的附着点或肌腹上有固定疼痛区及压痛点。按压疼痛点可引发区域性的不依神 经根感觉分布的分散痛
• 气温降低或疲劳时疼痛加重
• 增加肌肉血流的治疗可使疼痛减轻
• 排除局部占位性或破坏性病变
精品课件
18
➢附:激痛点的三种触诊方式:
➢ 1、平滑式触诊:适用于相当表浅的 而且只有一个表面可以做触诊的肌肉, 如伸指总肌;
复3-5次。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
➢ 2.物理治疗:
• 对肌筋膜疼痛的缓解使很有效 • 尽管热疗在控制肌筋膜疼痛方面不是很有效,但是它却是一种治疗软组织病变的重要方法, 因
为它可以改善局部的循环系统以促进愈合的过程 • 超声可以直接给TP提供额外的机械能量 • 电疗也常用于控制疼痛,因为由电刺激引起的肌肉收缩和按摩的位点相似,对TP进行电疗的
精品课件
潜伏性激痛点和活动性激痛点
早期生活的 受伤和遗传
潜伏性激痛点
肌肉在触发 点处的紧张
肌肉的受伤
其它组织的受伤
急性肌肉疼痛
慢性肌肉疼痛
பைடு நூலகம்
活动性激痛点
精品课件
激痛点处的 肌肉疼痛
➢2.潜伏性的激痛点的痛感是不活动的,只有触摸它 时,才有痛感。
➢3.活动性的激痛点多半在浅层的肌肉,是一些主要 的功能肌。
• 需要注意的几个原则:
1) 不但要训练肌力,还要训练本体感觉能力
2) 训练运动范围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定
3) 从无痛开始训练,要在无痛的状况下进行
4) 渐进方式,训练分层次,逐步加大增加训练量
精品课件
32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
4.药物辅助疗法
•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物质以及一些内分泌激素 • NSAIDS,非甾体类抗炎药 : 短期特别是急性期消炎止疼,使患者放松,并未证明具有促
药物治疗
• 消炎镇痛药:吲哚美辛、布洛芬等 • 维生素类药物: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 • 肌松剂: 如乙哌立松片 • 中药等
精品课件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
➢ 1.手法治疗
• 是肌筋膜疼痛治疗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 传统的手法治疗“喷雾和牵伸”(或是拉伸且间歇用冷敷法): 拉伸紧张的肌肉纤维(绷紧的带)可以使肌肉紧张放松并改善局 部的循环
• “深部重度按摩”:尽管控制疼痛的机制还不清楚,但是可快速
去除TP疼痛
精品课件
23
牵伸疗法
激痛点治疗根本原则是对受累肌的牵伸。根据不同肌纤维的 方向,不同部位的肌肉有不同的牵张法;治疗后让病人在家中做 医师所教的受累肌肉的牵张锻炼。
牵伸,将作用力有效的应用在短缩的肌肉上,并促进其缓慢 下一定时间的牵拉,同时配合呼吸,正常的牵拉引起的感觉是舒 适,相关的关节活动度增加,而对于已经超过生理范围的肌肉进 行牵拉将诱发出酸的感觉。
治疗原则: 1. 去除可能病因:如抗类风湿、消炎、松解瘢痕; 2、改善血液循环:锻炼、按摩、热疗(红外线、激光、 拔罐、针灸等) 3、消炎镇痛; 4、治疗激痛点:应用微创技术松解局部粘连,可防止复 发和加重;微创治疗技术包括急性期疼痛的神经阻滞, 慢性期疼痛局限者的小针刀分离等。
精品课件
➢由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与激痛点的特殊对应关系,肌筋 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的关键在于针对激痛点的处理。其中, 激痛点的治疗原则如下:
有效性已经被记入文献 • 激光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肌筋膜疼痛,它被认为是一种无需用针(无痛)的针灸治疗方法。 • 临床上TP通常是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联合治疗的
精品课件
31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
3.运动疗法
• 运动康复疗法:运动疗法目的恢复本体感受的正常感受,以及纠正运动功 能单位的薄弱环节,使运动单位的各个骨骼肌恢复正常功能,达到治愈肌 筋膜扳机点疼痛的目的。
精品课件
深部重度按压法
一般用于极端敏感的激痛点。方法是用拇指或指关节垂直 按压在每个激痛点上,将激痛点向深部按压至骨头表面,持续 约10~30秒至疼痛减轻或消失。按压力度以有适度的酸痛感但 不会引起患者肌肉紧张为度。
精品课件
肌肉能量技术(MET)
MET是让患者在治疗中按照治疗师精确控制的方向主动收缩肌肉。
肌筋膜疼痛,并不为过。
在患有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病患身上,我们往往能
检查到诸多的激痛点以及相应的牵涉痛区域和自主神经
现象。
精品课件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的术语辨析
➢广义:包括了任何软组织源的、与肌肉压痛有关的区域 性疼痛。
➢狭义:特指由激痛点(Trigger Point,TrP)引起的疼 痛。推荐在狭义上使用该术语, 或者干脆使用“肌筋 膜TrP”表示由TrP引起的肌筋膜痛综合征。
诊断性试验
查体发现
• 辅助检查:X线检查无异常,实验室检查抗“O”或血沉正

常规检查无特异性诊断意义
精品课件
17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诊断
➢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诊断要点
• 疼痛起源于肌肉或相关筋膜 激痛点是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诊断的重 要组成部分
• 有明显的激痛点或者潜在的激痛点
美国肌肉纤维疼痛综合征诊断标准
精品课件
应用此法首先要明确受累肌肉以及受 累肌肉的激痛点的位置,然后用双拇指逐 渐进行加压按摩,压力力度以患者的忍耐 程度为度,一般至少4kg以上,到达这个力 度后在此基础上进行1到2分钟的手指按摩, 压完后对受累肌肉进行放松按摩,一般7天 一个疗程。此按压的点必须是经过严密触 诊探寻的激痛点而不是一般的压痛点,根 据情况可以间隔2-3天进行一次按压。
技术简介(以肱二头肌张力过高为例)
收缩-放松(CR)
目的:放松张力过高的肌肉,恢复肌肉的感觉,评估肌肉的虚弱和疼痛。
姿势:治疗师将患者的肘关节置于休息位,即伸屈中立位,或感觉到阻力障
碍出现。
动作:治疗师握住患者的前臂并固定住肘关节,告诉患者“不要让我带动
你”,然后逐渐牵拉肘关节。患者抵抗阻力5-10秒,确保患者没有屏住呼吸并重
精品课件
➢ 三是公务员和电脑操作人员,胸 锁乳突肌、斜方肌、提肩胛肌和 斜角肌的过劳,造成颈部和手臂 无力,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精品课件
➢其中任何一种人都可以发病, 这取决于个体所保持的工作 和生活姿势,以及个体的免 疫和营养状态。
精品课件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症状
• 弥漫性钝痛,尤以两侧腰肌及髂嵴上方更为明显 • 局部疼痛、发凉、皮肤麻木、肌肉痉挛和运动障碍 • 晨起痛,日间轻,傍晚复重
精品课件
斜方肌牵伸
斜方肌自我牵伸
髂腰肌自我牵伸
精品课件
髂腰肌牵伸
缺血性按压术
缺血性按压术也叫激痛点压力放松术、指压疗法,主要应用于中央性激痛点。
它可以造成激痛点局部的对抗性刺激,通过神经反馈脊髓后角形成抑制,同时也可以通过改善局部 血液循还来发挥疗效。
要施加激痛点压力放松术,应在舒适的范围内将肌肉拉长至阻力增加之处,然后对激痛点施加 温和的,逐渐增加的压力,知道手指感觉到组织的阻抗力有明确的增加(遇到屏障)。维持这种压 力,直到触诊的手指下面感觉到张力已经放松为止。触诊手指增加压力足够到利用组织所发展出来 的松弛,直到遇到新的屏障。临床医师仍然只维持轻微的压力,直到更多的肌肉张力在手指之下放 松。在此期间可以改变压力的方向,可以重复的适用于那块肌肉之紧绷肌纤维的每一条肌带。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太和医院康复中心 华
王俊
精品课件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
是以疼痛为主的一系列肌肉功能
失调的综合症,也称肌筋膜痛、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或肌筋膜炎。
上医院的人当中感冒患者最多,肌筋膜疼痛居第二
位。人群聚集的地方可能没有感冒患者,但诉说为疼痛
所苦的人则比比皆是,断言有疼痛症状的人大部分属于
• 从骨科疼痛综合征和神经痛范围来看,颈椎病、耳大神经痛或 枕大神经痛、胸廓出口综合症、肩周炎、网球肘、腰肌劳损、 急性腰扭伤等绝大数是因为肌肉和关节周围肌的疼痛扳机点形 成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