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遨游在书海之中,而是任时光匆匆流走;学生在一起很少讨论学习和读书,对知识缺少思考和创新,对学术权威和老师讲授的内容缺乏批叛精神。
考试时临时抱佛脚,考场上夹带、抄袭,使用高科技手段作弊的事件屡见不鲜,大学生诚信缺失令人担忧。
(四)校训重复雷同校训是一个学校的核心和灵魂,是广大师生应当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它应该是每一所学校独有的办学理念和治学方针的集中表现。
但是,从中国高校现有的状况来看,校训千篇一律,不少高校在校训用词上出现严重反复,一些学校不仅用词完全一样,甚至连词的排列顺序都完全一致。
据调查统计表明,我国139所高校,在校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是“求是”,使用院校有57所,占41%;其次是“创新”一词,使用院校为54所,占38.9%;排在第三位的是“团结”、“勤奋”两词,分别为47所和46所院校使用,占33%左右。
同时“严谨”、“求是”用得院校也不少。
校训的重复雷同,无法体现出不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风格,使校训只流于形式,不能彰显出校训本身的实质作用。
三、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一)多渠道、全方位宣传校训笔者为此做过一项调查,我院大一学生中无人知晓我院的校训,大二学生知道的人寥寥无几。
仔细想想这是一个很可悲的问题,如果这项调查在世界顶级名校中开展,结果肯定相反。
北京大学“自由、平等、民主、科学”的校训体现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大学精神和雍容高雅的大学风范;哈佛大学的校训“让真理与你为友”体现出求真务实的大学文化。
而正在兴起的高职教育正日益凸显出培养高技能、高知识人才的重大作用,广大师生应当把校训作为团结全校师生、促进学校发展的强有力的重要载体,把校训作为一种大学精神深入到全体师生中去。
笔者认为,为了避免我院校训流于形式,应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络等多渠道、全方位、多形式地宣传校训,让校训中的精神内核扎根于每个西铁职院人的心中。
(二)通过教师的言行举止与模范表率传递大学精神不断扩大教师贤良品行及高尚德行的示范效应,让学生感同身受大学精神。
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在不断深化和完善。
本文将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目标、实施过程和现状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为了提升学校整体实力和声誉,增强社会影响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保障。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涉及学校的管理和教学,更是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息息相关。
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的社会栋梁之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为了使学校形成鲜明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构建积极向上、和谐宽容的校园文化氛围。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勤奋好学、诚实守信的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过程1、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制定长期规划和具体措施,明确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确定各项工作的重点和时限,使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加强文化活动组织: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类文化艺术活动、比赛、演讲等形式,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学生的视野和认知。
3、推动文化资源建设:借助领导力和资源优势,学校可以整合各类文化资源,推动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等设施建设和资源共享,让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到丰富的人文历史知识和艺术精品。
4、加强师生育人工作: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师生交流活动、文化沙龙、学术讲座等方式,提升教师和学生的育人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
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当前,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校内涌现了一大批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文化品牌。
“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可 以促 进 学 生 的 身 心 健 康 发 展 ;通 过 参 学后 , 正处 于 青 春 期 中 后 期 , 心 理 发 展 是 展 的 一 个 很 重 要 提 升 平 台 , 但 从 内 容 上 加 架 起 课 堂 与 社 会 桥 梁 的 实 践 活 动 , 大 从成熟 向不成熟转变的过渡阶段,社会发 看 , 校 园 文 化 活 动 内容 单调 、 缺 乏 独 到
大 学 生 心 理 素 质 是 校 园 精 神 文 化 发 境 ,缺 乏独 特 、典雅 、人文 的气 息 ,缺
在 校 园 文 化 发 展 的 过 程 中 , 校 园 展 的 重要 方面 ,大 学 生 心 理 素 质 的 高低 直 乏 与历 史积 淀 的融 合 。
文化 活动 给大 学生 提供 了最 佳的 实践 舞 接关系着校 园精神文化发展水平大学生是
校 区 建 成 之 后 , 规 模 是 大 了 , 但 是 新 校
第 一 ,在 精 神 文 化 层 面 , 学 生 心 理 区 在 建 成 初 期 可 以 说 仅 仅 是 面 积 的 扩
第 一 ,高校校 园文 化 建设有 利于 完 素 质 水 平 较 低 。
善学生的思维方式 。
大 , 无 法 建 出 像 老 校 区 那 样 的 人 文 环
第二 ,高校 校 园文化 建设 有利 于学 生构建合理 的知 识结 构。
学术交 . 《 《 《
以 学 生 为 主 体 ” 的 高 校 校 园 文 化 建 设 的 研 究
邵焕校 园文化建设过程 中,学生是直接的参与者,同时也是创造者 ,是建设校 园文化的主力军 , 通过他们 的言行举止使校园文
化得 以传承 ,他们身上所天然赋有的时代性推动着校园文化的演进。 【 关键词 】高校;学生;主体;校 园文化 ;研 究
以人为本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以人为本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的重要环节。
而以人为本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更注重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师管理、活动组织和艺术氛围等方面对以人为本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研究。
首先,课程设置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环节之一、以人为本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合理设置课程内容。
课程设置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
例如在选修课程的设置上,可以开设一些具有创造力和独特性的课程,如编程、设计等,以满足学生对不同实践领域的兴趣。
此外,课程设计要贴近实际,关注社会问题,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师管理是以人为本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关怀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
同时,教师要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通过定期的个别辅导和学生的课外学术交流,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个人发展目标。
活动组织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以人为本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注重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组织。
校园活动可以包括学术讲座、演讲比赛、文艺表演等。
活动组织要符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增强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
同时,活动组织可以借助社团和学生组织的力量,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供学生发展和展示自己的才能。
艺术氛围是以人为本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可以设立艺术团队,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如音乐、舞蹈、绘画等。
同时,学校可以提供专门的艺术场地,供学生进行创作和展示。
培养艺术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审美水平,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以人为本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致力于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通过合理设置课程内容、改善教师管理、丰富多样的活动组织以及培养艺术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校教育中的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教育中的校园文化建设随着高校教育的快速发展,校园文化建设逐渐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校软实力、塑造良好的教育品牌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高校教育中的校园文化建设,并提出相应的举措。
1.倡导多元文化,建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应该倡导多元化,尊重不同群体的文化特点和个体差异。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活动、艺术节等形式来展示不同学生群体的艺术才华,并组织学生参与文化交流。
例如,举办国际文化周,让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文化,并与本地学生进行交流。
这种多元文化的交流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强学校整体文化氛围。
2.加强学生宿舍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宿舍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因此,在宿舍文化建设方面,学校应给予重视。
可以通过组织宿舍文化节,举办宿舍设计比赛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归属感。
此外,学校还应加大宿舍设施的投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条件,让学生在舒适的环境中更好地发展自己。
3.注重校园公共空间的规划与利用校园中的公共空间如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等是学生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因此其规划和利用至关重要。
学校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习惯,合理规划公共空间的布局,提供方便的设施和服务。
同时,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公共空间进行各种形式的活动,如学术讲座、社团展演等,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4.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与实践相结合校园文化建设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要注重实践和创新。
学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等实践项目,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设立校园文化创意项目基金,资助学生开展校园文化相关的创新研究和实践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宣传和推广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得到全校师生的广泛关注和参与。
因此,学校应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让更多的师生了解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
可以通过校园媒体、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及时宣传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活动和成果,引导师生参与其中。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研究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研究,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
首先分析了高校校园文化的特点及其意义,进而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中的重要性。
接着深入探讨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关系,分析了影响二者互动的因素。
最后提出了优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对策。
结论部分强调了二者互动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研究可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高校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研究、特点、意义、重要性、互动关系、影响因素、对策、展望未来、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研究是当下高等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的精神灵魂和精神家园,是高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的具体体现。
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关系,对于推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如何进一步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有力支撑,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开展此项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关系,深入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质量。
通过研究,可以为高校提供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培养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优秀人才。
通过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研究,可以为高校领导和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挖掘研究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挖掘研究校园文化是高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塑造高校形象的重要内容。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挖掘研究是指通过对校园文化的深入研究和有效管理,挖掘校园文化的内涵,推动高校的文化发展。
本文将就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挖掘研究的重要性、方法、目标和未来发展进行探讨。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挖掘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校园文化是高校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反映了高校的办学理念、学术氛围以及对学生的教育理念。
通过挖掘和建设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
其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打造独特品牌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优秀的校园文化,吸引更多的学生和优秀的教师来到高校,形成良性循环。
此外,校园文化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在当前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更是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挖掘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介绍几个常用的方法。
首先,历史文化挖掘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通过研究学校的历史和传统,发掘校园文化的独特性和特色,让学生和教职工对学校的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同,增加归属感。
其次,借助各种媒体平台,进行校园文化宣传和推广。
利用校园网、校内电视台等媒体手段,向学生传递优秀校园文化的信息,同时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校园文化的宣传,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其中。
再次,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庆典,增强师生的参与感和融入感。
例如举办艺术节、文化展览、校园文化讲座等,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让校园文化更加活跃起来。
最后,鼓励学生和教职工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共同打造具有特色与个性的校园文化。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挖掘研究的目标主要有几个方面。
首先,要注重挖掘和传承学校的历史文化,使文化成为学校的精神基因。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让他们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优秀的校园文化的熏陶。
第三,要打破学科壁垒,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多元化的校园文化。
中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比较研究

中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比较研究一、本文概述《中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比较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中美两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异同点,以及这些差异背后的深层原因。
文章首先将对“校园文化”这一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和外延,为后续的比较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接着,文章将从历史、社会、教育等多个维度,分析中美两国高校校园文化形成的背景,揭示两国校园文化特色的形成过程。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重点比较中美两国高校在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以及行为文化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分析两国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的优势和不足。
文章将提出对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启示和建议,以期推动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与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增进对中美两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解,为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二、中美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中国高校校园文化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注重集体主义和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在校园文化的构建中,强调和谐、稳定与秩序,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学术氛围浓厚,重视学术研究与创新,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活动。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书法、音乐等元素也在校园文化中得到体现,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
在校园活动中,传统节日庆典、文艺比赛等形式多样,传承并发扬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美国高校校园文化则更加多元和自由,强调个人主义和创新精神。
在美国,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受到高度重视,校园文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挑战权威。
学术氛围开放,注重跨学科的研究与合作,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和研究方向。
美国高校校园文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领导力,通过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贡献社会。
在校园生活中,体育竞赛、艺术节、音乐节等活动丰富多样,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和锻炼能力的平台。
中美高校校园文化在价值观、学术氛围、活动形式等方面存在差异。
中国高校注重集体主义和传统文化传承,强调和谐与稳定;而美国高校则更加注重个人主义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自由发展和挑战权威。
校园文化建设探究精选3篇(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校园文化建设探究精选3篇校园文化建设论文校园文化建设探究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和保证,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探究:校园文化建设论文高校后勤校园管理融入与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研究摘要:高校后勤校园管理对于校园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从绿化造景提升校园文化品味;设置室外学习场所和设施,营造学习氛围;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商业环境;建立全员参与的校园管理机制,建设人文和谐的校园文化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后勤;校园管理;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后勤工作不仅是高校运作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来说,还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发挥着独特的育人作用。
后勤工作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为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身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
在高校后勤工作中,校园规划建设与校园管理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有着直接的关联。
以往关于高校后勤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大多只是在总体上探讨二者的关系,或者是关注校园规划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对于具体的校园管理工作却甚少涉及,即使有也都是集中在服务保障、职工素质这些方面。
校园管理是常规性的工作,与校园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校园管理工作不应该仅仅是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服务保障,还应该融入并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一、绿化造景提升校园文化品味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使莘莘学子沉浸学海、寓美于学,令人赏心悦目、怡然自得、心灵和谐。
景观是校园的灵魂,也是突出校园文化品位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校园造景常见的方法有建筑造景、山水造景、雕塑造景和绿化造景等。
高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高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校园文化是高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整体形象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高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高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高校注重文化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
现在的高校,不仅在学术研究和专业素质培养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还逐渐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
很多高校纷纷开设文化课程,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力图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然而,高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一些高校仍然将重点放在学术研究和专业培养上,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另一方面,一些高校的文化建设流于形式,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的要求,缺乏真正的内涵和深度。
还有一些高校在文化活动中往往过于重视形式,缺乏精神内核,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来进一步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
首先,高校应建立起全校范围内的文化建设机构或中心,负责文化建设的规划、组织和评估工作。
这样可以确保文化建设能够有系统、长期地推进,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文化学习和交流机会。
其次,高校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增加一些通识教育课程,如文学、艺术、哲学等,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宽广的视野。
此外,高校可以组织一些与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文学社、艺术展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增强对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另外,高校应注重文化建设的内涵和深度。
在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时,不仅要关注活动的形式和流程,更要注重活动的内在价值和意义。
高校可以邀请一些知名的文化人士、学者和艺术家来校园进行讲座、演出等,让学生接触到更高水平的文化艺术,提高他们对文化的认识和追求。
最后,高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通过成立文化社团、举办学生文化创作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欲望。
学校可以为积极参与文化建设的学生提供奖励和支持,给予他们更多的展示和发展的机会。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管理工作的互动机制研究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管理工作的互动机制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管理工作逐渐备受关注。
校园文化是高校的软实力,是高校特色和品牌的象征,对于培养学生的品格和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而学生管理工作则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
然而在实践中,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管理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亟需建立起有效的互动机制来促进两者的良性发展。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高校教育改革的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管理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如何更好地整合资源,运用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建立起密切的互动机制,成为高校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管理工作的互动机制进行研究,从而为高校提供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管理建议,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和提升。
1.2 研究意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管理工作的互动机制是当前高校管理和发展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治理和发展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办学质量和品牌形象。
通过深入研究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管理工作的互动机制,可以有效提升高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
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管理工作的互动机制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环节。
通过不断优化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管理工作,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竞争力的人才。
研究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管理工作的互动机制,有利于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通过探讨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管理工作的互动机制,可以为高校提供更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促进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2. 正文2.1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分析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认同研究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认同研究现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认同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高校教育的发展和进步,校园文化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文化不仅是学生学术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更是塑造学生社会认同的重要环境。
首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社会认同的重要途径。
校园文化以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为基准,通过学校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营造出一种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
这种环境促进了学生的自我认同和他们对于学校的归属感。
当学生对学校的文化有认同感时,他们会更加积极投身于学校的教育活动和社团组织,并形成一种身份认同,从而培养出更强的社会责任感。
其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情感认同。
校园文化旨在让学生对学校的整体环境和特点产生共鸣。
通过课堂教育、校园活动和社团组织,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学校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统。
这种接触可以激发学生对学校的情感认同,使他们感受到学校氛围的独特之处。
当学生对学校情感认同较高时,他们会更加乐意为学校的发展和荣誉努力付出,从而为学校创造更好的社会认同。
同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同。
校园文化是一种价值观的传播和传承的载体。
学校通过开展道德教育,向学生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校园文化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培养他们成为具有道德品质的公民。
当学生对学校的价值观认同较高时,他们会更加自觉地遵循学校的道德规范,并在社会生活中展现积极的价值观。
此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认同的研究还需要关注校园文化的多样性。
高校校园文化应该能够容纳不同文化背景、兴趣爱好和思想倾向的学生。
通过多元文化的融合,学校可以创造一个相互理解、包容和互助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社会认同。
高校应该鼓励学生参与跨文化交流和活动,提高他们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这样的校园文化建设将有助于培养开放、包容和富有创造性的全球公民。
综上所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认同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培养未来社会精英的摇篮,高校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学术研究的推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目标和实施策略。
首先,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意义重大。
高校校园文化不仅是学校的精神象征,也是学校文化软实力的体现。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提升学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此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还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为国家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其次,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多元化和全面发展。
高校校园文化应该注重多元文化的融合和传承,不仅要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还要接纳和包容多元文化元素,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跨文化素养。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艺术修养、体育素质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能力。
同时,高校还应该为学生提供各种文化交流和体验的平台,促进学生与社会的互动和交流,为学生提供全面成长的机会。
另外,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
首先,高校应该加强文化引领与建设。
要有规划地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例如文艺演出、学术论坛、艺术展览和体育比赛等,积极创造良好的学术和文化氛围。
其次,高校应该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要与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目标和学科特色相契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术热情和创新能力。
此外,高校还应该注重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与社会各界合作,共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
最后,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主体,他们的主体地位应该得到充分尊重和发挥。
高校应该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和组织,提供相应的平台和资源,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
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已逐渐成为高校工作的重点之一。
但不可忽视的是,在建设高校校园文化过程中还存在各种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1. 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存在偏差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但仍然存在一些偏差。
例如,一些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时将重点放在了艺术、体育等特定领域,而忽视了文化建设的整体性;一些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调“商业化”,将文化产业视为一个赚钱的产业,而忽视了文化建设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对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更具整体性,全面推动文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协调发展。
同时,不断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自觉,保证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2. 校园文化氛围营造的不足虽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形式上获得了极大的进步,但校园文化氛围营造上仍存在不足。
一方面,校园文化活动缺乏生气和活力,很多学生没有参与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自主文化活动缺乏支持和参与度,无法持续发展。
对策:高校应该加强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工作,打造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扩大学生参与度。
同时,支持学生自主文化活动,保障活动开展的资金和场地,提高支持力度,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
3. 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管理混乱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管理混乱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由于领导层培养文化意识的薄弱,对文化建设的管理和支持不到位,执法不严格,从而导致文化建设中出现一些不规范、不合规的现象。
对策:高校应该规范文化建设的相关法规和制度,建立健全的组织架构,减少管理混乱的问题。
加强领导层的培养,培养领导的文化观念,引导领导层关注文化建设,充分利用高校的资源,在文化建设中起到表率作用。
4. 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资金问题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资金的支持,但由于资金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文化建设的发展。
亟需解决的问题包括:资金来源单一、筹集难度大、管理不严格等。
对策:高校应该加强资金筹集和管理,建立科学完善的资金筹集体系。
浅析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本论文为提纲式论文,简单扩充就可以成为一篇完善的论文。
欢迎你使用!浅析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逐渐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方面。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包括教育理念、校园环境、文化传承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着手,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具体实施措施。
教育理念的影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第一步是从教育理念入手。
高校的教育理念不仅影响到教学质量,还会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高校应该秉持人文主义思想,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创造出优秀的人才和文化。
校园环境的打造高校校园环境对于校园文化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校园环境包括校园内部的建筑、景观、标识等方面。
要想打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需要充分利用校园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将现代与传统结合,弘扬本土文化。
另外,校园还应该注重精神文化建设,如创建文化广场、艺术长廊、演讲课堂等,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校园文化氛围。
文化传承的实现文化传承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
高校应该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结合当地的民族文化,借鉴国内外的优秀文化,创造出独特的校园文化。
文化传承的实现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如文化活动、文化传媒、文化教育等。
可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文艺比赛和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总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是通过教育理念、校园环境和文化传承三个方面的努力,创造出浓郁的校园氛围和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促进校园文化和学术文化的融合,推动高校的发展。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一、引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高校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伴随着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分析1. 现状概况随着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日趋重要。
目前,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文化建设已纳入高校发展战略近年来,高校管理者逐渐意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将其纳入学校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全国大学生艺术节、"清华之声"等文化品牌的成功举办,也进一步推动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2)校园文化建设日趋多元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已经从传统的文化教育向包括艺术、体育、科技等多领域延伸。
如不少高校现在设置了体育舞蹈团、民乐团、美术社等已成为各高校中不可少的一个部分。
3)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需求紧密相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再仅仅是为了满足学生们的兴趣爱好,更多地体现了社会的需求。
当前,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培养要求越来越高,高校也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更具有高素质人才。
2. 发展存在的问题尽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1)校园文化定位不足当前,不少高校文化建设缺失‘自己特色’, 文化建设的方向也有些模糊不清,不能有效地定位。
2)资源分配不公平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面临着极大的资源不足问题。
常常只有条件优越的一小部分学校才能提供高质量的文化建设课程。
3)文化载体缺乏创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不够多元化,多数高校的文化建设活动为简单歌舞表演或简单活动,缺乏新颖的创意。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趋势1. 多层次、多元化未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将更加注重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在传统文化基础上,更加注重新颖的文化形式,如摄影、舞蹈、电影等。
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软实力之一,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开展了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旨在了解学校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方法,针对学校师生和管理人员展开调研,主要内容包括学校文化活动开展情况、学校文化特色和学校文化对学生的影响等方面。
三、调研结果1.学校文化活动开展情况调研结果显示,学校文化活动丰富多样,但存在参与度不高、针对性不强的问题。
部分学生反映学校文化活动形式单一,需要更多创新和互动性。
2.学校文化特色学校文化特色主要体现在校园风采、传统文化和学风建设等方面,其中以校园风采最为突出。
学生和教师普遍认为学校文化特色的建设对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学校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调研结果表明,学校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但也有部分学生反映,学校文化对个人成长的指导作用不够明显。
四、建议根据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增加学校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和针对性,丰富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社会实践意识。
2.发挥学校文化特色的优势,提升学校形象和凝聚力,让学生感受到学校文化的魅力。
3.加强学校文化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人文素养,帮助其健康成长。
五、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现状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也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我们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学校文化建设将不断得到提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育质量的提升贡献力量。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研究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研究近年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
高校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场所,也是社会培训和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
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创新是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重点探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研究的问题。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首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的内在需求。
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文化氛围和精神风貌。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增强高校的凝聚力,提高学校的声誉。
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需要注重教育理念,注意学生的体验,建立一个优秀的师生交流平台。
其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高校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校作为教学和研究机构,必须具有先进且完善的设备、学术环境和教育体系,才能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
高校文化建设可以促进教育思想的转化和学校体制的变革,推进高校管理模式的改革。
最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生自身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作为学生的第二家园,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
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研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紧跟时代潮流,并适应高校不断变化的需求。
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 多样化的建设方式现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模式已经不再是老式的文化模式,推出了更多的互动方式。
比如:书法、绘画、音乐、影视等文化艺术体验项目,都成为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亮点。
此外,高校园区内的公共空间不断丰富,原来冷冰冰、没有生机的环境逐渐得到改观。
2. 引导社交互动随着社交网络的逐渐普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开始引导社交互动。
除了传统的讲座、展览、演出等活动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还包括文化体验、旅游、互动游戏等各种主题活动。
借助互联网技术,还可以通过学生的校讯通发布和宣传活动。
3. 分享文化资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研究还包括共享文化资源。
高校可以共享精神文化资源和学术研究资源等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中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中美两国的交流与合作日益紧密。
其中,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尤为重要。
不仅可以促进中美两国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校园文化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教学、师生关系、学生发展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对中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了解两国高校的文化差异,提高双方教育水平,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和教育交流合作。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研究内容
(1)中美高校校园文化的定义和特征;
(2)中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3)中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比较研究;
(4)中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借鉴。
2.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中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
(2)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对中美两国高校的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调查,了解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情况。
(3)案例研究法:选择中美两个高校进行具体的比较研究,了解两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不同之处,并进行经验借鉴。
三、预期目标和成果
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中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两国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文化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中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借鉴,为促进中美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预期成果包括学术论文、报告和建议书等,并可将成果推广到实际应用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将大力建设校园文化作为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1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内容。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4]16号2如何发挥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怎样营造有利于青年大学生健康成才的校园文化,成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和实践探索的重要内容。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和特性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内涵的厘定有必要从其上位概念文化的基本内涵解析着手。
《辞海》对文化的定义是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第1765页3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文化的基本特质的同时也具有自身特点。
高校校园文化在物理空间上以大学校园为载体,实践主体包括高校教师和广大青年学生,内核包括了师生的共同信念和价值追求。
所谓高校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工作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工作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傅安洲、万清祥: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中的作用,2005年6月1日《光明日报》理论版4高校承载着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职能,这既不同于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科研院所,也不同于以教书育人为主的中小学校,高校的重要功能和特殊使命决定了高校校园文化的独特性。
1、高校校园文化具有浓厚的知识氛围。
高校履行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职能的过程,是知识的传授和创新的过程,是培养青年大学生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师生各种思想观念相互碰撞交流,不断融合,在知识和文化传递碰撞中,不断凝聚和创造出新具有很强知识性的校园文化。
2、高校校园文化具有良好的育人功能。
高校校园先进的办学条件、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优秀的师生主体使得高校校园文化的产生基础和传播条件优于其他社会文化。
在这种优良文化氛围的熏陶感染下,高校师生在思想观念、理想信念、价值追求、人文素养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都能够得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3、高校校园文化拥有鲜活的生命力。
高校聚集着许多专业领域的学者专家,他们代表着科学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最高水平,同时高校又聚集着社会中最具潜力、最具活力、最富有创新精神的青年大学生。
在教师学生的心智交流中,大学校园文化呈现鲜活的生命力。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高校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一种价值观念极其明确的取向,必然体现着一种主体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在学校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上无时无处不存在,它对学生具有一种确定的引导作用。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81页5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刘基主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6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使青年学生在一个和谐融洽的校园气氛中自觉地接受主流价值观教育,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同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会使青年学生更好地认同社会主流文化,必然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从高校校园文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功能和目的等要素来看,高校校园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拥有共同的育人价值取向,两者之间互为因果、互相促进。
1、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对大学生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当今以90后为主体的青年大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同于以往学生的被动性而是更强调自身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传统的灌输式和说教式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不能适应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注重大学生的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管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服务与自我服务相结合,充分尊重青年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大学文化的价值,就在于把具有灌输性特征的教育转化为内含着教育意图的校园环境。
眭依凡.大学与大学文化[J].求是,2004,(8).7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优秀办学传统的沉淀和升华,它所具有的知识性、高层次性和鲜活性对青年大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生动的校园文化活动寓教于乐,能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这种崇高的价值追求、浓厚的学术氛围、优良的校园环境和丰富的文化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隐性作用。
因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供了有效载体和坚实平台。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在高校的集中体现,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大学生增长文化知识和提高人文素质,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体系。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和价值取向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指明了政治导向和提出了发展方向,而所培育和造就的优秀青年学生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人才资源。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将校园文化的核心理念融入每一位青年大学生的内心深处,青年大学生以其特有朝气和才气不断吸收时代精神,创新优秀校园文化成果。
青年大学生不仅是良好校园文化的享受者,更是传承大学精神和创新校园文化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其主体地位和自我教育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更使校园文化得以蓬勃发展和发扬光大。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当前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很多高校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提升办学水平和实现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过程中,由于受我国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想文化渗透的大环境影响以及重科技轻人文、重知识轻文化等观念未根本转变并加以践行,一些高校还存在对建设什么样的校园文化、怎样建设校园文化缺乏深入思考、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特色不够鲜明和内涵有待提升等共性问题。
1、校园文化建设形式主义现象依然存在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成熟完善的背景下,市场经济自身的特点如追求利益最大化等观念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一些消极影响,高校也难免受社会上功利主义思想的不良影响。
面临社会大环境带来的挑战,高校应当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高度高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旗帜,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功能,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现实中一些高校重视物质发展、忽视文化建设,重视教学科研、忽视校园文化的现象依然存在。
一些高校虽然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发展战略,但在具体实践中仍然未将校园文化建设落在实处,形式主义现象时有发生。
这种忽视精神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建设流于形式的行为在许多高校普遍存在,是高校文化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
这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尚处于初步建设阶段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对校园文化中精神因素的作用认识得不够全面、深入,使得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层次的建设缺乏明晰的目标段建国: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版,第273页8。
2、校园文化建设特色不够鲜明。
近年来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存在着存在着共性多、个性少、特色不鲜明的问题。
由于我国市场的公平竞争机制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高校尚缺乏较充分的自主权,办学资源还主要靠各级政府有形的手操控,高校的办学模式趋同、办学特色缺失,就是不可避免的天然产物了。
韩明涛主编:大学文化建设,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 年版,第 406 页。
9此外,一些高校忽视自身历史渊源和传统特点,对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缺乏深刻总结和深入挖掘,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趋同现象,也使得有些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存在彼此借鉴、相互套用等现象,使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感召力不强,不能在广大学生中产生共鸣。
3、校园文化建设内涵有待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作用高校育人功能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在历史的长河中得到不断积累沉淀,同样需要在特定时期深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层级。
现实中,有的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仅仅停留在视觉层面,主要在校园环境绿化、美化和文化活动设施方面开展工作,忽视了对校园深层次精神文化的提炼。
有的高校都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学生课余文化活动的开展,并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实施。
有些校园文化活动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和主题,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素质提升和身心发展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和策略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而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和适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要从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出发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以育人为导向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立足学校办学特色增强大学生的认同感和荣誉感,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和实效性。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央16号文件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10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
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确保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高度重视课堂文化的教书育人作用,切实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课堂、主渠道作用;充分利用校校园网、手机报、微博等新媒体,以广大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的重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学校改革发展取得的重要成果。
二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根本价值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