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规划纲要】牢牢把握世界科技进步方向、全球产业变革趋势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工程》,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主攻方向,以合芜蚌为依托,开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创新改革试验,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与创造潜能,创建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

【权威解读】“十三五”期间,我省将下好创新“先手棋”,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

围绕纲要,我省将持续抓好创新型省份建设“1+6+2”政策落实,强化企业创新主体,狠抓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推动科技创新与金融、人才、平台深度融合;实施好新型显示、智能语音、量子通信、智能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农业等一批科技重大专项,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实施100项科技重大专项项目、100项重点研发项目;加快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政策先行先试;加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新创业扶持力度,重点实施好创新人才培育计划;努力取得基础前沿和关键共性技术成果、高新技术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和增加值等产业成果、发明专利的应用和保护等创新成果。

——省科技厅计划处处长周晓辉
【专家评述】规划纲要提出,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科大讯飞作为省科技创新龙头企业,在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方向上取得了突出成果。

目前,“讯飞开放平台”与超过13万家开发伙伴分享科大讯飞技术;借助“讯飞开放平台”,中小企业和创业者可以获得良好的资源和技术支撑,从而助力小企业和创业者腾飞。

中国人工智能可以由语音、语言为切入点,注重机器人理解、交互和预测能力,走出自己独特的发展路径。

智能语音和机器人等是科大讯飞主要攻关项目,名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的科技重大专项,通过科大讯飞多年积累的源头基础,在未来必然会有一个爆发式的前景。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
【记者点评】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新常态下推进新发展,必须改革创新,增加创新含量,激发创新活力。

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既要抢占科技前沿,催生变革性技术;又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突出企业主体地位,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只有时刻将创新放在第一位,方能在未来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构建发展新体制
【规划纲要】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体现五大发展理念、推动“调转促”的体制机制。

【权威解读】一场场改革“重头戏”接连推出,在新常态下,有利于持续释放经济增长新动能,不断激发社会发展新活力。

未来五年,构建发展新体制包括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综合推进各类改革试点等方面。

我省要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一方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实施民营经济提升工程。

支持民营企业依法进入金融、教育、医疗、文化、体育、保障性住房建设和铁路、电力等领域,推出更多符合产业政策、有利于转型升级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

另一方面,抓好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省、司法体制改革、电力体制改革等国家级改革试点及部委单项改革试点,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改革成果。

——省发改委规划处副处长李全军
【专家评述】构建发展新体制,都是围绕着“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一主线来展开的,从逻辑上按照明确政府职责、规范国企行为、放活民间资本、激活各类要素这四大层面梯次推进。

值得关注的有两个方面:一是既强调了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又强调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和鼓励是全方位的,要打破各种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制约;对国有经济要求其不断增强活力和抗风险能力,在控制力和影响力上有所作为。

国企的控制力主要体现在关系国计民生、自然垄断的领域,影响力是要求国有资本在结构调整、创新发展上发挥好导向作用,更好体现政府宏观战略。

二是强调了金融、土地这两大要素配置机制的改革,金融改革强调了对普惠金融、股权投资发展的支持,这对于当前的去杠杆、激活民营经济具有重要意义;而土地改革则在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农业规模化经营上发挥重要作用。

——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副处长阮华彪
【记者点评】新常态下,新老问题叠加,新旧矛盾交织,迫切需要凭借改革这柄利器,劈开利益壁垒,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

因此,必须围绕市场需求和实体经济发展需要,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步伐。

“十三五”期间,坚持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构建
发展新体制,安徽定能以崭新姿态迎来新发展。

建立现代产业新体系
【规划纲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调转促“4105”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基本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到2020年,制造强省基本确立,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

【权威解读】建立现代产业新体系,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关键。

重点应突破高端制造领域,培育新型制造业。

深入贯彻《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重点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装备、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农机装备和工程机械、航空航天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电力装备等产业。

推动技术改造,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以技术、装备、产品带动企业升级和产业升级,积极开展工业基础能力提升、重大技术装备保障、智能化改造、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等重点工程,重点推动对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纺织、煤炭等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

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强化信息技术支撑作用,大力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工程总承包和供应链管理等服务模式,促进企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省经信委规划处处长王鹏飞
【专家评述】在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过程中,应注重发展品牌经济。

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开展质量标杆和领先企业示范行动,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支持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建设,培育一批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美誉度好的知名品牌。

完善质量监管体系,加大对质量违法和假冒品牌行为的打击和惩处力度。

大力推进商标品牌建设,支持企业争创驰名商标和国内国际名牌,实现“安徽品牌”向“中国品牌”升级,促进安徽企业在更多领域拥有质量标准的制定权、话语权。

——安徽工业经济联合会副会长龚仁和
【记者点评】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都必须围绕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

目的是逐步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让供给结构更好地适应引领需求。

各行各业的供给能力能更好满足百姓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需要,经济才能不断实现良性循环。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规划纲要】深入实施《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以农业生产关系调整带动农业生产力提升,以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为抓手,以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形成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推动传统农业大省向现代生态农业强省跨越。

【权威解读】建设现代生态农业强省,必须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

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

切实处理好农业结构调整和粮食安全的关系,努力实现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发展和经济实力增强有机统一、农民生产粮食和增加收入齐头并进。

重点调整优化品种品质结构、种养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农业循环经济结构等,着力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

要着力提升农业科技装备水平,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

要以增加农民收入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不断拓展农业多功能性。

要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为主线,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改革,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提供动力。

——省农委副巡视员胡桂芳
【百姓心声】农业要大发展,必须改变现在这种粗放的经营模式。

靠大量施化肥、打农药、高投入换来的高产很难持续。

一方面地力下降厉害,农产品质量安全也难以保障。

另一方面,成本高效益低,不挣钱农业就没人搞。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我理解就是转变生产方式,绿色发展,把投入降低,把效益提高。

现在我们这里在试点节水、节肥、节药新技术,种粮大户都很欢迎。

希望政府和企业加大支持力度,研发推广更多适用性强的技术;同时给种粮大户更多信贷支持,有了钱才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多投入。

——舒城县义学家庭农场负责人葛义学
【记者点评】发展现代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

“十二五”以来,我省粮食连年高位增产,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业农村经济跃上新台阶。

但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也日趋尖锐,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供给结构单一、生产方式粗放、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等。

这些问题都表明,传统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农业生产力发展,必须着眼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大力推动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建设。

拓展信息经济新空间
【规划纲要】全面实施“互联网+”安徽行动计划,加快“宽带安徽”建设,促进互联网与经济
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拓展网络民生服务新模式,提升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

【权威解读】纲要提出的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互联网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大数据开发应用等三个方面,分别涉及信息经济的基础系统、应用系统、支撑系统。

其中,加强应用是核心。

只有应用,才能发现基础和支撑不足;只有应用,才能倒逼加强基础和支撑。

因此,“十三五”要在创业创新、制造、人工智能、现代农业、智慧能源、城市管理等重点领域,进一步加快实施“互联网+”行动,特别应注重以信息惠民和信息消费为突破口,推动基于互联网的商务、就业、医疗、养老、教育、交通、旅游、气象、体育和金融等民生服务创新,全面提升经济社会的信息化水平。

如此,则能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产业转型升级和“两化融合”中的平台作用,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能让百姓感受信息经济带来的便捷和美好。

——省经信委信息化推进处处长潘峰
【百姓心声】现在,农村也有了网络,在家里就能通过网络了解外面的世界,扩大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十三五”规划提出,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信息基础设施,到2020年光纤宽带和4G 网络全面覆盖城乡。

只有农村网速尽快提起来、费用降下去,才能让更多的农民用上互联网。

建议政府加大对农民的有关培训,教农民使用电脑以及加强农村电商培训等,帮助农民发现和寻找商机,让农民有更多的增收渠道更快富起来。

——铜陵市义安区天门镇五峰村村民方修武
【记者点评】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

在发展信息经济中,应特别注重加快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

有关部门应按照规划要求,努力建设国内领先的安全测评、容灾备份、电子认证等城市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健全以等级保护、网络信任体系和应急处理机制为重点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完善信息安全监测评估、监督管理、标准认证和创新能力体系,不断促进信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规划纲要】坚持城乡统筹理念,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按照“一尊重、五统筹”的思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加快培育一批新生中小城市和新型城市,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

到202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35%。

【权威解读】抓规划引领,优化城镇化发展格局。

引导人口向资源环境承载力强、就业充分、适宜人居的地区集聚。

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加快县城发展,促进农村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

抓城市
建设,增强城市的宜居性。

加强“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鼓励绿色低碳出行,加强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

实施城市功能修补和生态修复,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公共安全设施配套,推进老旧小区整治改造,优化城市人居环境。

抓城市管理,保障城市安全有序高效运行。

适应新市民住房需求,推进房地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城乡公共资源配置均等化。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市规划处姚本伦
【专家评述】为适应“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要求,城乡规划在新时期需进行相应的变革,方向可以用“一个理念、三个转向、两个实现”来概括。

“一个理念”是指“以物为本”转向“以人为本”;“三个转向”是从关注物质空间形象转向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从围绕“生产”提供“场地”转向围绕“生活”塑造“场所”,从重城市轻农村转向城乡共荣发展。

“两个实现”由传统的城乡分割规划向城乡一体化规划转变,实现城乡空间规划全覆盖;各类规划建立在一个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实现“多规合一”。

——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刘复友
【记者点评】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城市日新月异,人口集聚能力不断增强。

但是,重政绩轻规划、重“面子”轻“里子”、重建设轻管理等不可持续的建设理念也不同程度存在。

“尊重规律,五大统筹”的思路,为“城市病”开出了“药方”。

期待一个更加美好、健康、活力的城市,让我们每一个人诗意栖居。

提升基础设施承载力
【规划纲要】按照适度超前、提质增效、集约节约、安全高效的原则,努力构建综合交通体系、现代能源体系和水安全保障体系,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保障。

【权威解读】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

“十三五”期间,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的深入实施和我省大力推进调转促“4105”行动计划,迫切需要我省在更大范围实现更高层次的互联互通,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高效的交通运输保障。

围绕联通、贯通、畅通、互通、融通的要求,我省将加快构建畅通安全、布局合理、衔接高效、绿色智能、文明和谐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通过推进重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以合肥为中心的“米”字型快速客运铁路网,完善由高速公路、国省干线构成的高等级公路网,建成“四纵八横”高速公路主骨架,实现全省所有县城联通高速公路,着力构建内畅外联的铁路网、公路网。

在水运交通网建设上,将构建“一纵两横”
高等级航道主骨架,加快构筑干支相连、江淮贯通的高等级航道网和现代港口群。

民航发展方面,将建立覆盖全省、通达全国及部分国家的民用航空网络。

同时,将大力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构建通行便捷的县乡农村公路网,全面改善农村地区交通条件。

——省交通运输厅综合规划处处长张国栋
【百姓心声】我们村海拔高,过去外出只能走一条又弯又窄的小水泥路。

去年村里的道路拓宽后,我家开的农家乐马上红火了,最近每天都有五六桌客人。

过去是盼客人来,现在是盼着能休息一下。

如今,交通条件改善了,但村里人还盼着在用水、用电、用气等方面也能更加方便,那样才能开更多的农家乐,也才能吸引更多游客到我们这里游玩、住宿,让村民们快点富起来。

——金寨县花石乡千坪村村民杜鹃
【记者点评】“十三五”期间,我省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的着力点就在于“补短板”。

面对日益拥堵的高速公路网,迫切需要加快实施高速公路主骨架道路的扩容改造,加密路网体系,优化路网结构。

农村地区的水、电、气、路和信息网络发展水平也是最为薄弱的环节,规划纲要中部署的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农村水利建设、县乡配电网改造等,都是“补短板”的硬仗和“歼灭战”。

通过创新机制,不仅让基础设施建得好,还要用起来更方便。

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规划纲要】坚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彰显特色,推动条件较好的地区保持率先、持续发展,基础较弱的地区补上短板、增强后劲,在继续推进已有区域发展平台建设的基础上,打造新的区域发展战略平台,形成协同发展、多极支撑的区域发展格局。

【权威解读】推动省内区域间资源整合、促进形成协同联动、多极支撑的区域发展格局,一是全面提升皖江示范区建设水平,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把皖江城市带打造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展带。

二是大力实施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切实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三是加快皖北崛起进程,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打造安徽发展新增长极。

四是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建成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区,创建大黄山国家公园。

五是推动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创建国家级合肥滨湖新区,加快建设合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形成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增长极。

——省发改委地区处陈波
【专家评述】我省区域协同发展的最大矛盾在皖北,突出问题在城乡。

无论是四大板块之间的差异,还是城乡统筹发展存在的问题,都可以在皖北找到注脚。

因此,必须把加快皖北“四化”协调发展作为推动我省区域协同发展的重头戏来抓。

要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一要壮大“面”,即不断做大皖北经济体量,凝心聚力加快皖北经济发展,努力实现弯道超车;二要提升“点”,即着力做好淮南、淮北等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文章,建设一批工业强县、农业强县和旅游文化名县,探索皖北新型城镇化之路,打造皖北新的增长极、增长带和增长点;三要做好“联”,即健全完善上下联动、区域联动、城乡联动的体制机制,集全省之力,聚各类要素,创新皖北发展模式,促进全省区域协同发展。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宏观与产业处处长王尚改
【记者点评】区域协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抓住主要矛盾。

区域发展水平的落差,往往可以增大发展的回旋空间,形成梯度推进和持续增长的动力。

要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促进产业有序向皖北转移,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同时也要更好发挥政府的独特作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建设绿色江淮新家园
【规划纲要】坚持标本兼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环境管理由管控污染物总量为主向改善环境质量为主转变,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权威解读】绿色成为纲要通篇主基调,体现绿色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性。

在主要目标设置上,纲要提出“1+7”的发展目标,新增“生态环境改善”作为“7”个分目标之一。

在量化指标设定上,提出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资源环境四大类33个具体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13个,资源环境类则占了10个,充分体现我省对资源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

纲要专设“建设绿色江淮新家园”篇,提出七个方面重点任务,可概括为“一个战略、四个格局、一条红线、三大体系、八项行动和四类制度”,即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设定并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建立绿色产业体系、现代能源体系、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实施污染防治、全民节能、国土绿化等八项行动,建立健全四类生态文明制度。

——省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处副处长任晓凡
【专家评述】从纲要全文看,绿色已成为核心词汇。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我省通过顶层设计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纲要围绕政府管理制度与市场制度创新,从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为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的目标,就要把“建设绿色江淮新家园”的一系列部署落到实处,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公众切实感受到环境质量的改善。

——安徽大学法学院资源环境法研究专家张辉
【记者点评】从经济社会发展看,资源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突出的短板,是躲不开、绕不过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

从公众期盼而言,由求温饱到要环保,如今人们期盼过上绿色生活:喝更干净的水,呼吸更清洁的空气,享受更良好的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按照纲要指引,我省走绿色崛起之路,就是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支撑更长时期、更高质量的发展,以生态文明建设托起山清水秀、天朗气清的美丽江淮。

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规划纲要】积极对接国家新一轮开放总体布局,加快形成东西双向互动、对内对外联动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外贸、外资、外经齐头并进,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参与国内外分工合作。

【权威解读】加快形成东西双向互动、对内对外联动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不可或缺。

口岸部门将进一步畅通对外开放大通道,大力推动合肥依托航空、港口、铁路等建设全省综合枢纽口岸,促进芜湖港、马鞍山港、合肥港等一体化发展;加快皖北、皖西、皖东南等地区内陆“无水港”建设;积极发展国际客货运,形成覆盖全省、辐射全国、通达国际的航空运输口岸群。

深化大通关协作,巩固长江经济带区域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成果,强化跨关区通关协作,合力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加大“出口直放”和“进口直通”的实施力度,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

——省口岸办主任徐滋跃
【专家评述】外贸是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重要内容。

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要把促进我省产业转型升级、拓展发展空间与国外需求结合起来,有序推动建材、汽车及零部件、钢铁、有色、能源等领域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推动外经外贸联动发展。

要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合肥、芜湖等地跨境电商平台的示范引领作用,引进和培育一批跨境电子商务国际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打造一批跨境电子商务基地和集聚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