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功能康复未来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节控制是将力矩按比例施加给手指上的每个关节,每根手指和每个关节都可以 分别控制,但是通常力矩的比例难以调节。
物体控制是控制手抓握物体的膨胀和缩小,这种方式简单,但是手指运动的范 围较小。 外骨骼方式可以直接控制每一个关节,减少反 常的手部姿势,但为了减小控制的复杂性,一 般会减少控制的关节数目和关节自由度,这被 认为是机器人康复装置训练之后并没有表现出 相对于传统训练方式优势的原因之一;
整体功能的恢复。”
► 群组训练,患者间互相对比
得分,相互激励积极训练, 形成积极康复科氛围;
创新式镜像康复疗法
创新式镜像疗法,增加触觉信息、听觉信息,形成多模态刺激脑部运动皮质;
创新式镜像疗法原理:在增强患侧肢体视觉信 息输入的同时,协同触觉信息和听觉信息的输 入,通过多模态信息协同刺激。较传统镜像疗
法能数倍提高患者肢体感知,高度还原手功能
运动真实场景,更加有效的激活中枢神经,更 有效的促进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恢复;
创新式镜像康复疗法
创新式镜像康复疗法(主从对侧训练),通过健侧神经运动数据捕捉手套与患侧仿生肌肉分指 气动手套相结合,提高该治疗的中枢干预效率; 健侧手 主动运动
双手同步运动指令
◊ 周围神经系统损伤
新生儿出生时的臂丛神经损伤,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桡神经、尺神经和正中神经损伤;
◊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脑卒中后有55%~75%的患者会遗留肢体功能障碍,而手功能障碍占到80%以上,这其中只有30%的患者能实现手功能的 完全恢复;脑卒中是中国首位致死原因,年死亡人数有170万;年新发脑卒中250万人,年发病率增长8.7%;
伸展时间:3~12秒/次; 伸展或更多强化练习手指屈曲; 训练活动度:低/中/强,默认“中”度,指手指屈伸的活动幅度; 患侧手选择:默认“左手” ,患侧手可分为“左手”和“右手”;
多感官刺激(视觉 | 听觉 | 触觉)
通过多维度的场景化训练模式,通过视、听、触等多感官交互反馈,促进患者轻松、快乐、自主 地完成各种手指功能训练;
运动模式及训练过程的多元化 康复训练过程的趣味性 手指关节活动康复的精准性 康复训练结果的精准反馈机制 “多路复用”的网络康复机器人系 统
手功能康复机器人最新黑科技
羿生TM
床边超早期手功能康复
超早期康复,可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运动功能、ADL、QOL,减少并发症;
• 预防废用综合征;
• 早期运动再学习;
手功能康复
羿生TM
手与手功能
拥有全身54%功能的双手是人类发展最本质的“工具”;
感觉功能
浅感觉、深感觉、复合感觉 精细感觉功能:痛温觉、震动觉、实体觉、两点辨别觉等;
“手功能”
运动功能
单手指屈伸、内收外展、集团屈曲及集团伸展、球形抓握、 柱状抓握等各类抓握、拇指配合下的对指、侧捏等;
功能性活动
——基于手与上肢的各项功能性结构,在中 枢调控和周围神经支配下,以感觉、运动功 能以及人体平衡和协调功能为体现的一系列 活动,是人类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手功能康复未来发展趋势
羿生TM
传统手功能康复
治疗师手把手的对患者进行一对一,患者数量多,治疗师资源匮乏;
• 劳动量大 • 费用昂贵
• 训练效率和强度难以保证
• 缺乏评价训练参数和康复效果关系的客观数据 • 难以对训练参数进行优化以获得最佳治疗方案
机器人与手功能康复
目前手部功能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仍然处于初步阶段。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 对手部功能康复机器人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手部功能康复机器人的研究和使用,有望 简化医师与患者“一对一”的繁重治疗过程,推动手功能障碍患者“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这一目 标的实现 ;
第一节:双手五个手指依次对应敲击;
第二节: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 小拇指依次敲击该手的大拇指;
第三节:双手五个手指交叉抱拳;
第四节:双手五个手指依次伸出再 依次收回;
引起手功能障碍的原因
除了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外,认知功能损伤也是手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和表现;
◊ 骨骼与软组织损伤
骨折、腱病、烧(烫)伤等; 表现为关节活动度下降、肌力减退以及疼痛等,最终引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
机器人具备 许多人类所无法比拟的
• 长期稳定的重复训练
优点
• 精确、客观的测定训练与运动参数
• 提供实时反馈 • 远程训练
刚性手功能康复机器人
按照控制的部位,刚性的手功能康复机器人分为四大类,但都有很大的局限性,无法表现出 相对传统训练方式的优势所在;
指端控制 关节控制 接触物体控制 外骨骼
将辅助力施加在手指远端,这种方式简单,可以分别控制每一根手指,但是只 能对手指远端临近的关节提供有限的控制,容易出现反常的手部运动形式。
“抗阻运动” 模式:适合肌力4~5级
主动式康复训练游戏
增强手功能康复时的沉浸感,增加治疗过程的趣味性和患者的积极性, 使康复训练成为患者的主动行为;
40%患者未坚持康复
训练游戏作用
► 增加康复趣味性;
“传统训练单一枯
燥,有时难免有痛
苦,很多患者半途 而废,最终影响了
► 增强患者康复主动性;
► 微弱的改善也可显示康复得 分增长,可不断激励患者;
谢谢大家
羿生TM 康复机器人手套
柔性手功能康复机器人
近几年由于相关材料领域技术的发展,使得柔性手功能康复机器人也成为研究的热点;
• 仿生性好
• 安全性高
• 卫生性好 • 穿戴便捷
未来手功能康复机器人的发展方向
柔性 多元化 趣味性 精准性 多路复用
未来方向
详解
康复训练运动模式及训练过程比较单一,康复训练模式还是局 限于手指的屈曲/伸展,缺乏对各手指外展/内收运动的实现,各 种训练动作种类亟待丰富; 手部功能康复机器人的训练过程单调与枯燥乏味,不利于激发 患者主动运动意念和参与训练的积极性; 手部功能康复机器人缺乏对患者手指关节角度、关节力矩和关 节速度等参数的实时精确地控制; 康复训练效果的反馈机制有待完善,还无法对训练过程中手的 姿态和力的大小等进行精确地反馈,造成训练效率低,因而影 响对康复训练的有效评估; 发展“多路复用”的网络康复机器人系统,使康复地点不再局 限于医院,提高资源利用率。
常见的功能性活动包括各种抓握、捏、够取、投掷等; 基于“上下肢一体化ULEI理论”,手及上肢的功能会影响下 肢步行能力以及整体躯干的平衡协调能力; 通过手势/手语进行信息交流和情感表达也是手功能参与日 常生活活动的重要方面;
手指健脑操
手指有很多神经连接大脑,运动手指可以充分刺激这些神经,有助增强脑功能,预防或抑 制认知障碍症的发展;
手功能康复新疗法
◊ 任务导向性训练(TOT)
具有目的性、 娱乐性,能 提高患者对 治疗性项目 的参与度;
◊ 运动想象疗法(MI)
基于心理-神经-肌肉理论,大脑中已经存储了运动计划或 流程图,且对于特定的运动任务目标而言,实际活动和运 动想象的流程图是相同的;脑卒中患者的大脑受到不同程 度的损伤,但该流程图可能仍然部分保留;通过运动想象 训练激活神经,改善运动功能;
◊ 血管与淋巴管疾病
乳腺癌患者的上肢淋巴系统的损伤,导致上肢的淋巴回流障碍,使受累上肢产生淋巴水肿,产生肢体肿胀; 表现为关节活动度受限,产生肢体沉重感,引起手功能障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慢性疾病
颈椎病、胸廓出口综合征以及慢性疼痛综合征等;如颈椎病导致上肢臂丛神经压迫,导致局部上肢的放射性 疼痛和麻木,以及相关肌肉萎缩等;
◊ 限制-诱导运动疗法
由Edward Taub发展 并应用,通过集中强 化的塑性技术、行为 技术,同时限制健侧 肢的使用克服患侧习 得性失用,达到脑功 能重组的目的;
◊ 双侧上肢训练(BATR)
由Mudie和Matyas在 1996年提出,较传统 的神经发育疗法能更 大程度的改善患侧手 与上肢功能的运动功 能;
主动数据手套
识别健侧手 运动姿态数据
多模态
刺激神经元
► 操作简单,无需康复师陪同引导; ► 有效提高中枢干预效率; ► 康复过程舒适自然,患者接受度高;
真实双手运动场景 虚拟与真实协同场景
患侧手 被动运动 双手 同步运动
被动气动手套 输出气动动力 带动患侧手被动运动
► 有助于临床学术研究进一步发展;
• 被动手部关节活动;
闭环手功能康复干预模式
“中枢-外周-中枢”闭环模式,是目前对促进手功能恢复较为先进的理论体系之一;
手功能全周期康复
SY-HR06R具有四大康复模式,满足全周期康复需求;
“被动运动” 模式:适合肌力0~1级
“助力运动” 模式:适合肌力2~3级
“主动运动” 模式:适合肌力3~4级
屈伸训练—被动屈伸柔性气动
以柔性气动人工肌肉作为动力源,通过反复充气、抽气驱使手套上的仿生肌肉膨胀、收缩,从 而驱使手套牵引手指完成手指关节的屈伸运动;
训练时长:0~30分钟,默认10分钟,通过“-”“+”进行调节; 屈曲时间:3~12秒/次; 屈曲时间参数和伸展时间参数可以设定为不同的值,
可根据患者个性化的康复状态,更多强化练习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