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
摘要:给排水系统作为住宅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系统设计是否合理,对今后住户的装修、日常使用与维护将产生重要影响。

现结合本人在住宅设计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与体会,谈谈住宅给排水系统设计中的一些特点。

关键词: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水表管道敷设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住宅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住宅条件的改善不单表现在面积的扩大,更重要的是功能的转变。

要实现这种功能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则取决于厨房、卫生间的给水排水设计。

现根据工程设计实践,结合国家规范要求,谈谈现代住宅建筑给水排水系统设计中的一些成功做法。

一、给排水系统设计
1.1给水系统
给水系统没有固定的形式,设计是根据用户的要求,结合外部给水情况确定供水方式。

对多层住宅,别墅和高层住宅低区尽量利用外部给水管网的压力直接供水。

对高层住宅,当外部管网水压不能满足整个建筑物上部用水要求时,在建筑物的底层设调节水箱和变频供水设备加压供水。

高层住宅生活给水系统的竖向水区,是根据规范要求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给水配件处的静水压力不宜大于0.35mpa的标准进行划分的,其供水方式多为下行上给式。

1.2热水系统设计
住宅内生活用热水多采用电淋浴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及锅炉集中供热等方式供给。

电加热系统和太阳能热水器供应系统在住宅设计中较多采用,设计时仅在给水管上预留安装热水供应设计的接口或每户设一独立的热水管道系统由住户自行解决热源。

对于一些较高档次小区多采有集中供应热水系统,集中供热系统已成为住宅的“卖点”之一,也是住宅档次的标准。

从住户的角度讲。

集中热水系统应是在用水点随时取用温度及压力稳定的热水,但从专业角度来讲,供水的压力平衡是设计集中热水系统首选考虑的问题。

根据建筑物的高度,热水系统必须要实行与给水系统相一致的竖向分区,并由相应的给水系统供水才能保证各用水点的冷热水压力均衡,取得良好的效果,各分区冷水和热水系统不能共用减压阀,须分别减压后供给。

为保证住宅每个用户开龙头就有热水,设计采用全循环系统,将配水干管立管和分支管上部都设有相应的回水管道。

1.3排水系统
住宅建筑室内排水系统是采用污水、废水分流还是采用污水、废水合流,应根据所在城市室外排水制度、市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及是否有利于综合利用与处理要求来确定。

当生活污水需经粪便池处理时,其粪便污水宜与生活污水分流。

当有污水处理厂时,生活废水与粪便污水宜合流排出。

深圳市、广州市都有城市污水处理厂,
生活污水在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前按地方主管部门的要求均需设化
粪简单处理。

有城市污水处理厂还要设化粪池的目的是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不能适应城市建设的要求,污水处理构筑物处于超负荷的运转,为减轻污水处理厂的负担而设置化粪池。

污、废水分流制的缺点是增加了室内的排水立管及室外检查井的数量。

对于多层住宅,目前设计多采用底层污水单独出户,以避免因排水管堵塞而造成的一层泛水的难堪局面,减少邻里的矛盾。

二层以上采用排水伸顶通气立管,对于高层住宅设计专用通气管。

目前高层住宅设计中不仅设计雨水系统。

同时还设计空调冷凝水管收集每户安设空调板上的冷凝水,这样不仅使建筑物外墙美观,而且避免了空调冷凝水随意乱流放,影响楼下行人。

冷凝水管的管底端设于距排水口300mm处既可。

地漏是排水管道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附件,功能就是排除地面积水,设计选用高水封防臭地漏。

排水立管尽量设于墙角隐蔽处,以便装修时可装饰起来美观一点。

二、给排水管道的敷设2.1给水立管敷设(1)给水立管设在建筑物外墙上在深圳市及港澳地区广泛采用水表也集中设在外墙的
水表箱内这种方式施工方便管线布置灵活从水表箱出来的给水管
排列有序。

立管用管卡固定在外墙上由卫生间或厨房处进入室内。

(2)给水立管设在管道井内对建筑外立面要求高住宅及北方寒冷地区可将立管设在上下对应的卫生间或厨房内用轻型、防腐、防潮、
阻燃板进行遮蔽。

一般与排水立管同井。

在阀门敷设高度留检修门管井的尺寸一般为500×300mm。

此种立管布置方式水表应采用自动计量水表。

2.2.给水横管敷设(1)横管敷设在现浇楼板内横管在土建专业绑扎楼板钢筋时预装随楼板浇筑混凝土埋在楼板中但在
浇筑混凝土前管道必须试压合格管道防腐也应做好此种方式要求
水暖工与土建专业密切配合施工中难度较大。

(2)管道敷设在建筑地面内作法此种方式在工程中采用的较多。

但要求建筑面层有一定厚度一般≥35mm。

(3)管道敷设在板面预留的管槽中管槽在土建施工楼板时预留管道安装完毕后用水泥砂浆抹平。

(4)管道敷设在结构板面下管道在板下阴角敷设。

建筑专业对阴角进行装饰或装饰出假梁在管道穿梁时应预留孔洞。

此种管道设置不破坏墙板施工配合容易管道安装方便不足之处在管道需经过厅房时装饰不理想影响
客厅的美观。

(5)管道敷设在隔墙内在砌隔墙时留设管槽或在隔墙上剔出管槽将管道敷设其中是最常用的暗装管道的方法应注意的
是在阀门暗装时应将阀门手柄留在墙外。

2.3排水管敷设排水支管敷设住宅室内排水横管宜设在本层套内,这样排水横管渗透时可避免污水等污染物进入邻户,管道维修时也不会影响到邻户的正常生活。

厨房内洗涤盆的排水横支管一般在本层楼板面上接入排水立管;地漏排水支管须敷设下层空间。

现在许多同行都认为:厨房地面都铺设瓷砖,清洁地在时不需用水冲洗设置地漏意义不大,故厨房内可不设地漏,这样既避免排水横支管进入邻户,又可增大厨房的使
用空间。

2.4热水管道的敷设住宅热水多采用煤气热水器制备有时也采用电热水器作为卫生间淋浴用水的热源。

有些住宅卫生间和厨房相隔较远煤气热水器多设在厨房或厨房外的阳台上每户一般只设一块煤气表需要将热水管从煤气热水器处引至卫生间。

热水管道的敷设要求与给水管道相同但应设保温措施。

目前深圳市住宅市场比较流行毛坯房对卫生间和厨房来说卫生器具和洗涤设备可全部不设或部分设置给水、热水管道按照用水点的位置预埋在墙内或楼板内在配水点出墙或出楼板处用管堵或丝堵进行封墙用户装好卫生器具后取下丝堵或管堵用蛇皮管与卫生器具连接。

三、建筑给排水常用管材
3.1塑料管
塑料管是合成树脂加添加剂经熔融成型加工而成的制品。

添加剂有增塑剂,稳定剂,填充剂,润滑剂,着色剂,紫外线吸收剂。

改性剂等。

常用塑料管有:硬聚氯乙烯管(pvc—u) ,高密度聚乙烯塑料管(pe—hd),交联聚乙烯管(pe—x),无规共聚聚丙烯管(pp —r),聚丁烯管(pb),工程塑料丙烯腈——丁二烯一苯乙烯共聚物(abs)等。

3.2金属管
常用的金属管有:镀锌钢管、铜管、铸铁管。

镀锌钢管被取代既不意味着金属管被取代,也不意味镀锌钢管在整个建筑给水领域被取代。

镀锌钢管由于价格低廉,性能优越,
防火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还将在消防给水系统,尤其是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应用。

而塑料管(承压小)则不应在消防给水系统、生活—消防、生产—消防共有系统中应用。

3.3复合管
复合管包括衬铅管、衬胶管、玻璃钢管。

复合管大多是由工作层、支承层、保护层组成。

复合管一般以金属作支撑材料。

内衬以环氧树脂和水泥为主,它的特点是重量轻、内壁光滑、阻力小、耐腐蚀性能好;也有以高强软金属作支撑,而非金属管在内外两侧,如铝塑复合管,它的特点是管道内壁不会腐蚀结垢,保证水质;也有金属管在内侧,而非金属管在外侧.如塑覆铜管,这是利用塑料的导热性差起绝热保温和保护作用。

四、水表的设置方式
现代住宅要求厨房、卫生间使用的水、电、气应做到三表计量出户。

“三表出户”的目的是便于计量、减少打扰。

为此,新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第3.4.17条规定:住宅的分户水表宜相对集中读数,且宜设置于户外;对设在户内的水表宜采用远传水表或ic 卡水表等智能水表。

在实际工程中,水表有以下几种设置方式:
4.1设置在室外的水表箱内
这种方式常用于多层单元式住宅中,分户水管沿室内管井或建筑外墙引入户内,相应水表集中在外墙的水表箱内,此种方式在南方一些地区应用很普遍。

水表的位置根据供水方式可在底层也可在
屋顶层。

建议给水管道入户后加设一个控制阀门,以便于住宅户内的管道维修,户外水表箱应加锁,由小区管理人员统一管理。

4.2设置在楼梯间处的水表间内
对高层及超高层住宅或建筑外立面有特殊要求的住宅,给水立管及水表间均设在楼梯间或走道外,由水表间至各户的给水横干管敷设在楼板下面,此种设置方式的缺点是管道的使用量增加较多,给施工和管理都增加了难度。

4.3采用ic卡(或tm卡)智能型水表,水表设置在厨房或卫生间内
此种水表应用先进科技,居民可持卡至售水处购买任意数量的“水”,然后将卡插入水表中即可打开阀门供水。

此卡具有记忆、累积、报警、断水等功能(tm卡智能更高些)。

4.4采用智能抄表系统(即电子远传水表)
对于高标准住宅小区,开发商一般采用自动计量系统,对水、电、气三表实现全自动化收费管理。

智能抄表系统是通过在水表上加装辅助装置,用导线将用水量信号传输至户外的信号收集器完成的。

五、结束语
在新世纪。

建筑给排水将担负新的历史重任,面临新的挑战。

建筑给排水将更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并将重点调整到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并重,公共建筑与居住建筑并重,冷水供应与热水供应并
重,供水的水量、水压与水质并重等方向上来,走上全面、均衡、务实、安全的发展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