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心路历程
改革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在不断发展,教育改革也不断深入。
作为一线教师,我深感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同时也体会到了改革带来的种种变化。
以下是我在改革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一、转变教学观念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
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改革课堂教学,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发展。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
3.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 多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融入课堂,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教学。
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
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课堂讨论。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优化教学评价改革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对教学评价进行优化,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1. 过程性评价。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参与度、合作学习情况等,以过程性评价为主。
2. 综合性评价。
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因素综合考虑,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
3. 个性化评价。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个性化评价。
四、加强师生互动改革课堂教学,需要加强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关心学生的成长,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演讲稿:回首课改路
教师演讲稿:回首课改路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中学的一名教师,在这里我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一同分享我在课改道路上的心路历程。
首先,我想借此演讲的机会,向所有关心教育事业的领导和同行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敬意。
回首课改路,我不禁怀着喜悦与感慨。
喜悦的是,课改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感慨的是,课改让我和我的同行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几何时,我们纷纷议论教育发展之路,探索适合学生成长的教学模式,而课改的到来让我们有了实践的机会。
真正的课堂变成了学生的主场,教师的角色也由传授知识者转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尝试着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和学生们一起探索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教育的真谛。
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和互动讨论,学生们的思考方式和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他们不再是简单地接受教师的指导,而是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积极尝试了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
例如,引入了项目制学习,让学生们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开展了课堂互动讨论,激发学生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打破时空限制,让学生们在虚拟世界中感受知识的魅力。
这些举措的结果让我深感欣慰,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成绩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当然,课改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我们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例如,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的差异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不稳定;体制机制的约束限制了课改的深入实施;教师专业发展的不足使得一些教师对课改仍然持保留态度等等。
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对教育的热爱,坚持改革的决心,就一定能够克服这些困难,不断迈向更高的教育水平。
回首课改路,我感到自豪和骄傲。
因为我看到了学生们的成长和进步,看到了他们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形象。
高中政治新课改培训的三篇心路历程
高中政治新课改培训的三篇心路历程一、初试启蒙作为高中政治新课改培训的第一步,我参加了一次启蒙讲座。
讲座由资深政治教师主持,他生动地介绍了新课改的背景和目标。
他强调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的重要性,并鼓励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次讲座让我对新课改有了初步的了解,也激发了我对政治教学的热情。
二、课堂探索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我开始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我主动寻找了一些教学资源,例如政治案例、实地考察等,以丰富学生的研究经验。
我还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小组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课堂上,我尽量避免单纯的死记硬背,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这些尝试让我感受到了新课改带来的教学效果的提升,也让我更加自信地探索更多创新的教学方式。
三、挑战与反思尽管新课改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变化,但我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一方面,新课程内容的更新和教材的不断变化需要我不断研究和更新知识。
另一方面,学生的接受程度和研究兴趣也是一个挑战,我需要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以激发他们的研究热情。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反思后,我意识到新课改需要我持续地研究和成长。
我参加了一些专业培训和交流活动,与其他政治教师分享经验和教学方法。
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尝试,我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策略,提高了教学效果。
总的来说,参与高中政治新课改培训是一次充满挑战但也充满收获的经历。
通过初试启蒙、课堂探索和挑战与反思,我逐渐成长为一名更加自信和有能力的政治教师。
我相信,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我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演讲稿回首课改路
教师演讲稿回首课改路
尊敬的领导、尊敬的同仁:
大家好!
今天,我作为一名教师演讲人,来给大家分享我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路历程。
主题是“教师演讲稿回首课改路”。
作为一名老师,我一直致力于教育教学工作。
多年以来,我也经历了不少的课改之路。
这个过程虽然艰辛,但日后却发现,它是我人生中最有收获的瞬间。
经过深思熟虑,我认为“教师演讲稿回首课改路”这一主题,并不仅仅是讲述我个人的经历,更重要的是对于所有的教师朋友们,值得深入思考的一些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正确认识课改这一概念。
课改并非是一次表面上的改革,它是一个全面系统的教育变革。
通常情况下,课改不仅仅涉及到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变,更涉及到教学理念的变革,更涉及到整个教育体系的变革。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首先要明白课改的真正含义,才能在其中扮演有效的角色。
其次,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制定课程和教学计划是我们教师的职责。
不仅如此,还应该积极参与到课改中的各个环节中去,为课改的进程贡献力量。
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地改进,才能取得更多的好处。
最后,我认为“教师演讲稿回首课改路”这一主题也意味着,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自我反思的态度。
每堂课都应该是我们教学工作中的一个小高点,我们需要不断地寻找方法,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实现教育的本质目标。
时至今日,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教学工作已经走过多年的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课改一直是我们教育行业的一个重要议题。
我相信,在我们教师的努力下,课改的进程必将继续推进,我们的教育事业必将迎来更美好的未来。
高中政治新课改培训的三篇心路历程
高中政治新课改培训的三篇心路历程第一篇:适应新课改的挑战在高中政治新课改培训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挑战。
首先,新课改带来了许多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需要我积极学习和适应。
我花了大量的时间研究新的教材和教学大纲,掌握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其次,新课改要求我们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我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但是,我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学风格,鼓励学生思考和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最后,新课改还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这需要我积极组织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虽然这增加了我的工作量,但我认为这对学生的发展非常重要。
第二篇:挖掘新课改的教学潜力在高中政治新课改培训中,我逐渐发现了新课改的教学潜力。
首先,新课改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我发现,当我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和自主学习的机会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明显增强。
其次,新课改鼓励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开始尝试采用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思考和解决。
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增强了他们的合作能力。
最后,新课改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我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模拟法庭、社会调研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以致用。
我发现,通过实践,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对知识的理解也更深入。
第三篇:反思与展望在高中政治新课改培训的过程中,我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
首先,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我将继续参加各种培训和研讨会,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其次,我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能力是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关键。
我将继续探索和实践各种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
最后,我将继续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尽量为他们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和平台。
我相信通过实践,学生将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我校十年来课堂教学改革的简要历程
我校十年来课堂教学改革的简要历程
我校十年来课堂教学改革的简要回顾
1999年,两校合并,回顾十年来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历程,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考虑两校合并之初学校扩招、教师队伍和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等实际,我们提出了班级“抓两头促中间”的教学实施策略,以此帮助教师客观分析学情,合理确定教学标高,恰当选用教学方法,重点解决好“教”的问题;
二、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考虑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学习借鉴江苏洋思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们高中教学实际和容易走入形式化的误区,确定了实施“先学后导,探究落实”的课堂教学策略,重点解决好学生“学”的问题;
三、从今秋开始,根据有效教学原理,我们感觉到教和学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谋求高效,取得实效,于是我们将课堂改革的重点投向课堂的质效上,提出了“有效教学,高效课堂,实效评价”的教学管理策略,突出解决好“效”的问题。
这三个阶段看起来是各自独立的,其实不然,充其量只能说是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侧重而已。
经过反思,我们明白:课堂教学改革首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在不断实践和反思中推进;其次是一个教与学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一个过程,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应科学体现;还有就是改革的最终目的应该统一到“效”上,改革教的方式和学的方式正是为了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我的初期课改之路
我的初期课改之路永丰县石马中学黄海江自从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的那刻起,我就深知我的梦想注定与学生连在了一起。
他们是快乐的,我才是幸福的;他们是进步的,我才是欣慰的;他们是成功的,我才是优秀的。
然而,我们所遇到的学生受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应响,真正有良好的读书习惯、有较强的求知欲的并不多。
大多数的学生都觉得学习有必要但不是很重要,不少学生甚至厌学,学校只一个长身体的场所,一个没有其他选择的选择,根本没想到自己到学校应该要学到对自己的人生有利的知识。
一系列的不利因素,要“让好学生会学,让中等生学会,让学困生能学,让全体学生乐学”举步为艰。
正在我犹豫,徘徊时,高效课堂的浪潮席卷而来,第一次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特别是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它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深深吸引了我。
我觉得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恰似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为此我在课堂教学模式上不断探索、不断追求。
从最初的“目标教学”,到学习“洋思”、“杜郎口”教学模式,再到后来的“1251”教学模式,在对这些教学模式的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因地制宜,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反思和探索,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优化了课堂教学的结构,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但,在课改历程中,我感触颇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困惑,甚至认为对在农村初中推行高效课堂改革的举措产生了怀疑:1.学生两极分化有趋向严重的趋势,我在课堂观察中发现,一节课中毫无反应的学生有近20%,似听非学的也有近20%,只听不写的有约40%,约60%的学生脸上有积极参与的神色。
原来成绩优秀的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如鱼得水,各方面能力迅速提升,尤其是表现能力。
可原来学习不自觉靠老师看管的那些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自身潜在的惰性逐渐暴露了出来,小组合作时有严重的依赖心理,展示的时候好像自己只是一个观众,极少参与。
课改背后的苦与乐
课改背后的苦与乐沁源二中王利霞尊敬的评委大家好:我叫王利霞,是沁源二中的一名英语老师。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课改背后的苦与乐》。
回首课改之路,我感触颇深。
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我有困惑、有艰辛,但更多还是丰收的喜悦。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我满怀热情地去学校报道,却被告知我所带班级没有一个学生英语及格。
我当时真的有点失望和难过。
但当我走进教室看见我可爱的学生时,无形的责任感和压力感油然而生,我不能失望,从那一刻起我心里就默默发誓一定要让孩子们从此接受良好的英语教育。
就这样我开始了付诸行动,我给孩子们买了八本字典,五人一本。
他们学会了查字典,开始用英语写日记。
我把电脑拿到学校,不时的让他们在电脑上看有关英语学习的东西,他们知道了什么是百度,他们看到了迪斯尼乐园的图片,他们听到了英文歌。
但他们的基础确实很差,为了提高他们的英语成绩,我占用了他们大多数的活动时间,我不停地给他们灌输知识,灌得越多我就越欣慰。
但一学期下来,学生们的成绩进步甚微。
就在我和孩子们都非常迷茫时,学校开始了新课程改革。
那些曾经老生常谈的“严师出高徒”“小孩不打不成材”“多背、多写、多练,就不愁学不好”等道理正在被重新审视,而未曾听到的新名词、新理论却如同清新的春雨扑面而来。
为了紧跟课改的步伐,也为了学生的进步,我积极研读《新课程理论》,上网听名师的讲课,并在学校的带领下到杜朗口中学,太谷二中,清徐二中,长子蓝泽中学等地去学习,取经。
课堂上我极力创新授课方法,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不断的摸索,不断的尝试,不断的学习中,我抓住了新课改的灵魂——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我知道了新课程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
我更加清楚课改就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此课堂不再是我一个人的滔滔不绝,而是学生的全体参与。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阅读部分是一篇关于恐龙和迪斯尼乐园的文章。
在上这一课时我没有想以前那样讲单词,讲句子,翻译课文。
课程改革实验中成长的个人心路历程
课程改革实验中成长的个人心路历程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
作为一名学生,课程改革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参加了一场课程改革实验,并且在这个实验中成长了许多。
以下是我个人的心路历程。
在2023年,全球教育正在经历一次前所未有的革命。
在课程改革实验中,我第一次接触到了课程评估、独立思考和探究学习等新概念。
我被这些新思想深深地吸引了。
因此,我开始积极地参与各种课程学习,用我新学到的技能来不断改进我的学习能力。
首先,我在课程改革实验中学会了独立思考。
过去,我们在学校中所学到的知识大多是老师教授的。
但是在新的实验中,老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而是成为了我们探索知识的引导者。
这让我感到非常开心,因为我们被赋予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机会。
我开始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勇敢地尝试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其次,课程改革实验让我学习了如何评估自己和其他人的学习。
在过去,老师经常用分数来评价我们的学习成果。
但是,在新的实验中,我们被鼓励用不同的方法来评估自己的学习进度,例如日志、作品集和学习笔记等。
这使我更加了解了自己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让我更加了解我的同学。
我们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最后,对我来说,最大的成长是在探究学习方面。
探究学习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成效的学习方法,在这种方法中,我们不仅仅是简单的学习和记忆知识,而是通过问问题和探究答案来真正理解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践。
我喜欢探究学习,因为它让我打破了传统的学习方式。
与旧的学习方式相比,这种学习方式更加有趣和具有挑战性,因为我可以探索自己未知的领域。
总的来说,通过参加课程改革实验,我成长了许多,体验到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和思考方式。
我意识到学习并不只是学习某些知识点,而是一种良好的思维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允许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探索未知和创造未来。
我相信,改革实验将会继续推动我们在学习和发展方面走向更高的境界。
拨开迷雾见晴天──我在课改中走过的路
拨开迷雾见晴天──我在课改中走过的路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学 姜莉2003年我接触到了课改,2006年我重新认识了课改。
2003年我校所在的区作为课改试验区加入了新一轮课改的浪潮中。
课改的目的是什么?到底要改成什么样?人们一时还说不清楚,或者说还不能真正领悟课改的实质。
当我看到《思想品德》(七年级上)教材时,心里想这可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呀,这样的教材到底应该怎样教呀?凭着对新课改一知半解的理解,开始了我的“课改之路”。
当时上课如果不给学生搞些五花八门的活动,就好像没有跟上新课改的步伐。
新课改要求淡化知识结构,那我们就不挖掘知识了(当时也认为教材没有什么知识内容)。
不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吗,那我们就领着学生玩吧。
那时备课的目标就是这部分内容可以搞哪些有意思的活动,能使学生玩得开心。
如在讲第一课第一框《新学校新同学》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我猜我猜我猜猜。
每个同学用一段语言描绘自己的主要特征,在这段话中不能出现自己的名字、绰号等。
把全班同学写的纸条放入盒子中,由学生轮换抽取一张纸条读给大家听,请同学们猜这个人是谁?这节课可以说上的热热闹闹,气氛好得不得了。
下课了,盒子内还有几张纸条没有猜呢,同学们都不想离开,一定要把剩下的纸条猜完不可。
我当时也自认为这是一节很成功的课,也很符合课改的精神,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各种杂志也在刊登着各式各样教学活动的案例。
在这样的氛围中,我领着学生高高兴兴玩了一年。
2004年的孩子的出世,2005年毕业班的艰辛,让我暂时忘掉了轰轰烈烈的课改。
2006年当我再一次拿起《思想品德》(七年级上)教材时,我似乎多了些思考,不再彷徨与盲目了。
新课改的实质到底是什么?我逐渐发现了“庐山真面目”。
开学伊始,在学习第一课第一框《新学校 新同学》时,我设计了同样的活动:我猜我猜我猜猜,程序一如两年前,但这个活动只用了一半的教学时间。
在活动结束后,我提出了这样四个思考问题:第一,你为什么能记住这么多的同学?第二,你为什么会被同学所认识?第三,你为什么不能记住新同学?第四,你为什么不能被新同学所认识?刚刚还热闹如市场的教室很快静了下来,同学们都在根据自己的情况对号入座,思考着答案。
教师演讲稿:回首课改路
教师演讲稿:回首课改路尊敬的各位领导、教职员工和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是××学校的一名教师,今天非常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对课改的一些思考和体会。
回首过去,我们学校自从参与到课改实验中以来,走过了一条口头上说起来轻松,实践起来却不容易的路。
这条路上既有收获,也有挫折,既有欢笑,也有泪水,但无论怎样,我坚信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首先,课改让我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学生的分数,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而如今的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
这让我重新认识到,教育的真正目标是培养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勇于创新的人。
其次,课改让我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自己的特点和潜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只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而对于一些学习速度较快或者较慢的学生,可能无法得到充分的照顾和支持。
而课改中的多样化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能。
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学生的成功不是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是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潜力去追求的。
最后,课改让我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主导的,教师扮演的角色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不是指导者和引导者。
然而,课改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并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在课改实验中,我开始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并通过讨论和交流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这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与时俱进。
回顾这段课改路,虽然充满了困难和挑战,但也带给我们丰富的收获和启迪。
我们在这条路上迈出的每一步都是为了更好地教学,更好地服务学生。
虽然实践中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我们需要坚持下去,相信课改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好的教育体验和发展机会。
我的课改成长之路
我的课改成长之路在每一个关注孩子终生发展,对教育有渴望的教师心中都有一个对教育的梦想————学生能主动快乐的学习,主动快乐的成长。
在过去这就是我心中一直期许的奢望,直到2010年,学校强势推进课改,我有机会了解了“杜郎口文化”,我的心中是一阵阵欣喜,因为杜郎口的校园实践了我的教育梦想,创造出了我一直期许的教育局面。
这让我相信了,充满生命的高效课堂不是神话,学生主动、高尚的成长可能实现。
想到这些有一种力量便在我的心中升腾,尽管此时的我在课改之路上还只是个盲童。
但我还是坚定不移的投身到了课改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中去了。
最初的临帖困难重重最开始的日子,就像要孕育一个新的生命,心中满是激动,却又毫无经验,无从下手。
不会只能从零学起,我一头扎进了最基础的理论学习中,什么小组组建方法、组员的分工、组长的职责、导学案的编写、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
此刻的我就像个无知的小学生,装着一大书包的书本,却不知如何运用。
好在这时,中国教师报的记者到我市进行”五三三“”课堂模式的现场培训。
我幸运的成为了其中的一个组员,这节课对我来说真是雪中送炭,使我对“五三三”教学模式有了初步的感知,最主要的是这节课小组合作学习的体验,让我感觉到教师在小组群学时对小组的关注,将是将是教师把握课堂的药要点和难点。
后来的实践证明,我那时的感受真的很正确。
且不说我们的导学案编了又改,改了再变了多少次。
光是对学生的培训就进行得十分艰难。
学生早已经适应了传统的课堂模式,这一颠覆性的改变,让他们也变得兴奋和无所适从。
加上教师此时也没有系统的引领的思路,课堂一下子就变得喧闹和无序了,改变最开始得从学生能大声表达、能工整的书写指导,评价的角度也比较单一,当前培养学生哪方面的习惯,就从那个方面评价。
但是一节课中需要关注的毕竟不能只是大声表达或是认真书写这一、两点,所以那时的我显得那样力不从心,那时的课堂效率也真的是比以往还低,不能不说那时的心理,也是有质疑的,好在我们的两位校长,常常深入课堂了解情况,指导我们不要心急,关注最近发展区,一步一个脚印。
探索创新,开拓进取——我的教学改革经历
探索创新,开拓进取——我的教学改革经历2023年,我有幸成为了一名教育工作者,这是我的教学改革之旅开始。
我的教学思路一直是创新,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学习,与时代同步,满足学生的需求,给他们最好的教育。
教育改革要与时俱进,以前我们讲究的是知识面广,那时是属于信息缺乏、经验不足的时代,现在技术飞速发展,信息爆炸。
在这个社会环境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用,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面,纯理论的知识也不再是最重要的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的教学改革的第一个步骤是优化教学内容。
传统的课本内容已经逐渐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我开始探索更多的途径来学习,包括网络学习,各种电子书籍,这些让我了解更多的新思想,打开了更多的视野。
我的教学改革的第二个步骤是改变教学方式。
在往常的课堂上,老师讲课,学生听课,这种方式已经越来越失去吸引力,我开始使用智能互动白板,来录制自己设计的课程,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学习,增加趣味性、活泼性和互动性,这种方式让学生学得更加轻松愉快,并且容易理解。
我的教学改革第三个步骤是加强素质教育。
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或者课外活动安排,让学生学习社会生活知识、处理人际关系技巧、开发身体功能和心理素质。
我为此特地为学生设计各种实践活动,让他们真正体验和探究生活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做到既有教学又有实践,展现出他们的多方面才能。
我的教学改革之旅并不轻松,我时刻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但是有了不断的努力和实践,我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教学方式僵硬的老师了,我的教学理念变得更加开放,更加时尚。
学生对我有了更多的关注,追随我的脚步,一起探索这个知识的世界。
这就是我的教学理念,不断探索创新,开拓进取的教育之路。
在课改中破茧成蝶
在课改中破茧成蝶——我的课改历程江苏省东海县黄川双语学校刘洪菊今年八月份我来到河南参加首届名师培训,并有幸聆听了李炳亭站长等专家的报告,和名校老师在一起进行讨论交流,真是受益匪浅,不虚此行。
尤其是李站长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话语,如重锤敲击我的心灵,如春雷唤醒我的良知,如火苗点燃我课改的热情,更坚定了我进行课改、打造高效课堂的信念。
回顾几年来所走过的课改历程,有苦涩、艰难,但更多的是收获和幸福。
我所在的黄川双语学校在2008年11月正式加入中国名校共同体,从那时起在全校强行推行杜郎口模式,学校先后三次派老师到杜郎口进行培训。
来到杜郎口学校,看到学生精彩的展示,老师精当的点拨,我十分震撼,原来课还可以这么上。
心动不如行动,回来后我就积极投入到新课改中。
在课改中遇到问题,就研读杜郎口的相关资料,和学生一起反复揣摩杜郎口教学光盘,并把学到、悟到的经验应用到实际教学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实践,我慢慢找到课改的感觉。
2008年12月底,在中国名校共同体组织的最佳课堂评选中,我班的录制的《诗词欣赏展示课》获得了第一名。
这个意外的惊喜让我尝到了课改的甜头。
也坚定了我课改的信念。
2009年4月,中国名校共同体派我到清河五中借班上课。
我没有外出作课经验,心中没有底。
上课前,刘毅主任亲切地和我交谈,并鼓励我:“刘老师,好好准备,相信你能行!”刘主任的信任给我很大的鼓舞,我抛开所有的顾虑,只想着要把课上好。
课前我和学生进行简短的交流,把任务分给组长,再由组长把任务分给组员。
上课前一天晚上,我近一点才入睡,反复推敲上课的细节,一有灵感马上记下来。
第二天上课时,面对听课的五六百名老师和学生,我开始有些紧张,稍作调整就开始上课了。
一旦进入课堂情境中,就完全放得开了。
课堂上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学生的精彩展示赢得了一阵阵掌声。
这节课受到专家、老师的一致好评。
这次外出作课经历,让我在课改的路上越走越远。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校语文课堂模式也在不断变化。
我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
我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云浮市第三中学潘天河继2011年我校承担的国家级课题“教学中学习方式的问题和对策”的研究并成功结题后,我校又在2013年承担了云浮市市级课题“展示、交流、点拨、提升”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因而我校从2013年2月份起,学校内就迅速展开了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改革,说实话,刚开始我对本次课堂教学改革充满了疑惑,持有一种怀疑的态度,认为学生面向黑板上课,纪律还保证不了,现在又要学生面对面的坐着,上课的效果如何呢?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又怎样才能得到保证呢?学生是否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呢?带着种种疑惑,我受学校领导委任,去了重庆市綦江区隆盛镇隆盛中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通过自己真实的考察与研究,我心中的疑虑慢慢的打消了,看到隆盛中学的课堂上,学生都在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各个学生都能全神贯注的去学习和聆听学生的精彩讲解,课堂效率之高,学生纪律非常之有序,课下学生们都在积极主动的讨论着问题.特别是隆盛中学的同学课堂上精彩的分析,流利的语言,扎实的基础,使我非常佩服.可以说课堂效率之高是真实的事实,真正转变了教师的教到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价值.回来后,我认真进行反思,深刻认识到学生是教学中最重要的资源,我们一定要回归学生主体地位,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教学交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发挥自己,才能迅速、高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一)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做法:1、进行小组建设,按本班实际情况把本班学生分为八个小组,每个小组6人,小组内共同协作商量,选取适合自己小组的,具有激励性的组名。
制订组规,确定组内的小组长及各学科小组长、组内成员分工,确定小组内1、2、3、4、5、6号同学,以及小组内结对,实行一帮一互助学习。
2、在班内进行学生的发动,让学生在课堂上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框架,让学生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事可干,达到的效果怎样.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行为习惯.3、制定学案,让学生自主学习,展示自我,不让一个学生无事可做。
我的课改心路历程记
我的课改心路历程记去年的三月份,我镇决定把五年级定为课改年级,我当时正好教五年级语文,听到这个消息,我心晨有许多顾虑和担心,怕自己不适应新课堂模式,怕学生成绩下滑……就像有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
随后便是外出参观、学习,渐渐对课改模式有了一定的了解:一节课基本具有四个环节:自学、互学、群学和展学。
因此,又叫“四学本真课堂”。
学生通过查资料预习课文,完成该课的导学案,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和小组成员共同商量,小组形成统一意见,再分小组展示学习成果,一个小组展示完毕,其它同学可以对其质疑和补充。
课堂都很热闹,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课堂参与率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有个别能产会道的学生仿佛如鱼得水,常常出期不意,妙语连珠。
我们听课的几个老师都为之露出了笑脸。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交流、总结,我深刻体会到课改所带来的好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大胆质疑的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课改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因为课堂上主要是学生讲,老师只需要在学生无法定夺答案或争论无果时画龙点睛地点拨几句,比起传统的课堂,老师大包大揽,苦口婆心地从头讲到尾是不是要轻松多了。
既然这是一件对于学生和老师都有利的事情,我们何乐而不为。
于是,一场新课堂改革之风在我镇五年级蔚然兴起。
师生一起分小组,搞小组文化建设,课桌拉开了,小黑板挂起来了,各种激励人心的标语贴起来了。
课改正式拉开了序幕。
对于新鲜事物,孩子们接受得是最快的,我感到自己之前的很多顾虑都是多余的。
不信,请看:自学时埋头查资料的有,冥思苦想的有,和同学唇枪舌剑,争得面红耳赤的有;展示阶段,个个情绪激动、高昂,讲解的声音清晰、响亮,就连续平时最胆小的学生——梅旗胜也上台了,他虽然显得很紧张,说话也有些结巴巴的,但仍努力把话说完,就在这时,全班都报以热烈的掌声,我想这是同学们对他最好的鼓励,他在掌声中长舒了一口气,微微。
我的课改历程
我的课改历程朱各庄镇第一小学李伟迎着雄县课堂改革的东风,我和我的学生为打造灵动高效的课堂不懈努力着。
回顾一年多的课改历程, 艰辛与喜悦并存,历练与进步同在。
作为一线教师,我深知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课堂面貌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中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的平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时机。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情景表演,课堂论辩,等等形式,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
课堂评价手段的多样化,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重,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
所有这些变化,充分的让学生在学习体验活动中取得实实在在的学习效果,真正的成为英语课堂的主人。
下面谈谈我在课改中的具体做法:一、在实践中感悟课改理念,不断反思与调整教学策略课改初,我担任着六年级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
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在班内分为10个学习小组,每组六名同学,学生座位的排布是优秀生居中,通常是1-2号对坐,中等生和学困生在两边,强弱搭配。
这样优等生与优等生可以随时交流,也便于优等生与学困生随时进行交流。
组内分正、副两名组长。
正组长主抓学习,副组长主抓纪律。
两位组长重点指导与训练5、6号学生。
开始困难很大,在自学和小组讨论的时候,纪律太乱,学生们不会自学,虽然心里明白但不会用语言正确的表达,组长也不会组织本组同学进行对学和群学,组长讲题组员不听。
在这种情况下,我和其他教师共同研究,对小组长进行定期培训,为小组提供成长的平台。
一周召开一次小组长培训会,校级培训与班级培训相结合,一月召开一次小组长经验交流会,评选出优秀小组长,并落榜公布,给予表彰,把小组建设落到实处。
如此一来,小组长明确了责任,学会了如何管理小组。
与此同时,我制定出了“高效课堂小组评价表”。
分为表一和表二,表一记录着学生的自学、展示、检测、作业情况,每节课都由学生打分,组长进行记录并汇总。
表二张贴在墙上,把每天的分数汇总并公示,评出优秀小组进行表扬。
教师的心路历程:从传统教学到三生教育的转变心得
教师的心路历程:从传统教学到三生教育的转变心得。
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在我开始从事教育工作的时候,我受到的教育理念主要是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都是知识的源泉,学生被视为被动接受者。
教师主要的作用是讲解知识点,而学生则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记忆、理解和应用。
这种教学模式在过去曾经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也存在着诸多的限制。
传统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掌握了所有的权力,而学生则要依据教师的意愿和要求进行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独立思考的机会。
同时,这种模式下的学习也往往缺乏趣味性,学生很难对学习产生兴趣和热情。
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注重知识点的堆积,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生活经验。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往往只是被要求记忆大量的知识点,而缺乏对这些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点掌握。
转变的契机尽管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种种局限性,但是一直以来,这个模式还是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现场。
然而,在我经历过一些教育实践之后,我意识到了这种模式的不足之处,并开始积极地探索更好的教育方法。
这个转变的契机,源于我在教育实践中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我曾经教授过一些较为难度的课程,而学生们对于这些内容并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的热情。
在尝试了几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之后,我开始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运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趣和参与度。
尽管这种方法在某些方面确实很有效,但是它无法真正解决传统教育模式所面对的种种问题。
慢慢地,我开始冷静思考:为什么学生对于这些课程不感兴趣?为什么他们无法对于这些知识产生认同感?在反思中,我逐渐意识到,学生或许需要的是对于更深层次问题的探索,而不仅仅是堆积知识点的学习。
进入到三生教育在对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进行深度反思之后,我开始接触到三生教育。
三生教育的核心理念在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而不只是掌握知识点。
这种教育模式在培训学生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非常有效。
积跬步,至千里——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教改路上的心路历程
积跬步,至千里—— 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教改路上的心路历程发布时间:2022-05-06T05:55:00.50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2期作者:邵明霞[导读] 我们目前整体的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语言知识点的教学,缺乏语言环境,学习缺乏层次性,缺乏结构化意识邵明霞山东省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港小学 264205摘要:我们目前整体的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语言知识点的教学,缺乏语言环境,学习缺乏层次性,缺乏结构化意识,模仿多,自主建构的机会少,缺乏基于主题意义建构的教学。
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以主题意义为主线设计单元目标,以大问题解决设计学习过程,以主题意义生成设计评价方式的单元统整设计思路。
关键词:基于主题意义建构的教学目标的确立在“教学评一致性”的英语课堂教学研究中,有迷茫,有领悟,有沮丧,也有开心,也许进步的不是很大,但自我感觉还是在一点一点地提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以下是我一年以来在“教学评一致性”课题引领下的教改之路上的心路历程:一、解迷思在整个课题的开展和研究中,我在转变观念这个环节就走了很漫长的路。
1、初识课题,云里雾里去年暑假我们区教研室组织的英语学科举行了“基于主题意义建构的教学目标的确立”的培训,区教研员姜老师一直强调我们目前整体的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语言知识点的教学,缺乏语言环境,学习缺乏层次性,缺乏结构化意识,模仿多,自主建构的机会少,缺乏基于主题意义建构的教学。
现在回头再看看姜老师当时说的话,真可谓字字珠玑,但在当时听起来却感觉云里雾里,好像这个东西离我们很远,在教学中还是觉得老路走起来更熟悉,更简单,新路走起来又生疏又麻烦,不愿做新的尝试。
2、牛刀小试,备受打击改变的步子迈得太小,就必然导致跟不上全区教改发展的步伐,所以在与兄弟学校的一次同课异构的单元设计研讨会上,我校明显是穿着新鞋走老路,表面上是打着基于主题意义建构的单元设计,实际上还是老一套的教学方式,在那次碰撞中我充分感受到我们与其他学校的差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改革心路历程
从2001年至今,课堂教学改革已走过十几年的课改历程。
很多青年教师在课改中不断摔打磨练,并迅速成长起来。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一切学生,而改革的主要落脚点是在课堂。
课堂是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主阵地,更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核心所在,甚至有的专家们提出了“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的观点。
回顾7年走过的路程,我们深刻地意识到,只有带着反思上路,不断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才能真正落实课改理念。
冷静反思,发现问题
新的课改理念让教师们激情澎湃,兴奋不已,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改工作之中,将课改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
在课改初期,教师对课改理念吃得不透,对新课改理念的认识存在不足,这使我们很快意识到:我们的课堂还没有真正体现课改理念,对课改理念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偏差。
为此,我们很快从浮躁与狂热中沉静下来,开始深刻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否真正体现了课改理念?课堂教学究竟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应如何立足课堂,彰显课堂魅力?从而让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断变得深厚,让学生的后续学习能力得到更大的发展,让学校的办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为了找出问题,我们扎进课堂,深入调研。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尚存在诸多问题,有的甚至是严重的问题。
问题1.舍本逐末,过分追求课堂形式
(1) 满堂问取代满堂灌。
追问: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提得合适吗?有没有梯度和系统?是否有思维含量?
(2)课件+表演 +讨论=自主合作学习
个别教师片面理解“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一节课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进行漫无边际的讨论或安排学生表演。
讨论中,课堂上常常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混于其中,乐得清闲”,他们多半是在谈论与课堂无关的话题;表演时,课堂上绝大多数学生是表演者的“忠实“观众,思维未参与其中;课件展示,画面美轮美奂,学生一晃而过,心中未留下多少痕迹。
这些教学,导致课堂上该凸显的教学重点未凸显出来,改突破的教学难点并未得到突破,学生该过手的知识并未过手。
这样的课堂缺乏实质性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缺乏有价值的知识的生成。
并未充分发挥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作用。
这类课程不但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还助长了学生对问题不作深入探究、不愿仔细倾听的恶习。
长此下去,势必形成学生在学习上浅尝辄止的浮躁个性。
这样的课堂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有勇于表现,口头表达能力强的优点,却缺乏扎实钻研,专注于问题独立思考的良好品质。
追问:单纯的课堂热闹就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吗?内容与形式,孰轻孰重?该如何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3)课堂评价缺乏原则,巴掌赞歌满堂飞。
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缺乏原则,一味叫好。
答得好的,究竟好在哪里并未指出;答得不好的,怕挫伤学生积极性,不予置评,误导学生。
追问:评价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改如何正确引导学生?
问题2.照“案”宣科,课堂缺乏动态调整
有的课堂教学只是在执行既定教案,缺乏对教案自觉的动态调整。
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准备了解不充分;教学目标的设定成为教案完整的一种形式。
教师想教什么与实际在教什么存在一定的脱节。
追问:教师想教什么?教师实际又在教什么?学生实际学到了什么?
问题3.缺乏专业引领的机制。
专家与教研员很少,一线教师很多,深入课堂,观察指导,与教师平等对话与交流。
教师对教学行为的判断,大多是建立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需要先进理论与先进经验的引领。
教师未经课堂观察技术的专业训练,对课堂教学缺乏反省意识,因此对一些问题会视而不见。
教师们很少被人系统的观察过,因此,他们很少收到有关如何提高他们教学效能的有价值的反馈信息或建议。
追问:建立一种什么机制,使一线教师真正在专业引领中受惠?
问题4.教师往往把课堂教学的问题归咎于学生,自身原因被忽略
人都有一种趋利避害的本性,但如果不敢于正视自身问题,受害的不仅仅是教师本人,更是误人子弟呀。
追问:如何引导教师正确反思、正视自身问题并解决自身问题?
深入思考,提出对策
发现了课堂上存在的这么多的问题,可以对症下药,我们对此感到非常高兴。
加拿大著名的教育家迈克·富兰在论及教育变革时提出:“问题是我们的朋友,因为我们只有深入到问题之中,才能够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法。
问题是通向更加深入的变革和达到更为满意的途径。
”[1]课改最终发生在课堂上,学生学有所获,教师专业成长,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都必然立足于课堂。
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以上问题,我们深入思考,经过反复论证,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一)改革课堂教学
1、教师吃透教材,精心设计问题
在备课时,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问题。
在设计问题时,注意考虑以下几点:(1)紧扣教材内容设计问题;(2)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问题,难易度适当;(3)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
设问要遵循以下原则:(1)在疑难之处提问,化难为易,领悟文旨;(2)在点睛之处提问,把握关键,明晰题旨;(3)在含蓄之处提问,变隐为显,品味深意;(3)在潜在联系处提问,由表及里,弄懂本质。
2、学生课前预习,熟悉教材内容
在课前,教师要布置预习作业,并根据学科提出相应的具体要求,并且充分利用课前3—5分钟,让学生通读所要学习的教材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熟悉所学内容,及时把握教材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听课时重点突出。
3、引进激励机制,树立学生自信
在回答问题时,学生可以不举手直接站起来,老师请最先站起来的学生回答;同时也兼顾学生差异,较容易的问题让基础稍差点同学回答,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基础好的学生回答。
当学生答对问题时,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即使没有回答正确,学生也可以通过老师的讲解,而有所收获。
在每次测验之后,对于考试成绩好的同学或进步较大的同学在全班通报表扬。
对于在竞争中获胜的小组或学生,以及考试中成绩优秀或进步较大的学生可以不做作业或减少作业。
4、引进竞争机制,激活学生思维
在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学习小组与学习小组展开竞争。
竞争的内容包括:(1)回答课堂问题;(2)学习小组提出问题;(3)纠正同学错误;(4)学习教师规定的学习内容。
由于竞争与激励配套,学生为了获得奖励,思维处于亢奋状态,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中,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解决所有问题。
由于引进了激励与竞争机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作业量减少,有的学生一学期才做几次书面作业;而学习效果却非常好,每个班有半数以上的同学达到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