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美文:仰望中华文化的诗山词海(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篇美文:仰望中华文化的诗山词海(图)一篇美文:带你仰望中华文化的诗山词海
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吸引了海外亿万中华儿女回望乡愁的目光。此前的汉字大会、成语大会、楹联大赛、灯谜大赛,一次次地让我们领略到中国汉字之趣、中华文化之美。弘扬中华文化,离不开中华诗词,它是中华文化的本根;审视中华文化,同样离不开中华诗词,它是中国文化的标本、中华文明的活化石。
汉字文化,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创造。三千多年来浩若烟海的歌谣诗词经史曲赋铭文典籍,保有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思想智慧,涵养了中华文化不尽不竭的精神源泉。中国的语言文字在抑扬顿挫平仄韵律之中,在点横撇捺篆隶楷行之间,构建了中华民族绚丽的文化图谱。
中华诗词是文化百花园中最为葳蕤芬芳的一枝,是精神源
流中最富思想力量的一脉。史志、经书、宝笈、医典、铭文、石刻、楹联、题额、戏文、歌赋、唱词、散曲、小令、灯谜、书画、碑帖等文字典籍,哪一个都离不开诗词之美。没有诗意词韵的文字是苍白无力的,失落了诗情画意的民族是没有创意和想象力的。
诗之志、歌之言、声之咏、音之律,是中华诗词的四大要素。中华诗词有高傲的颜值和尊贵的禀赋,却以平近的方式潜流在我们的血脉,滋养了中华民族高贵而纯洁的心灵。一种文化形态是否有生命力,要看它能绵延多久、流传多广,大凡断文识字的中国人,都能吟诵几句诗词作为自己人生的高点和文化的标高。中华诗词因此而成为人文精神的“基因图”、思想道德的“定盘星”、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文明皇冠上的璀璨明珠。
中华诗词承载了丰富的思想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自古以来的中华经典无一不是智慧的深泉、文化的航标、思想的峰峦。“断竹,续竹,飞土,逐宍”,简洁、明快、生动、形象,富于动感韵律的《弹歌》,
是上古歌谣,是最早的二言诗,反映了远古时期洪荒年代的先民“断竹以制弹弓,用石块击获兽肉”的渔猎生活场景,记录了历史,讴歌了创造,赞美了劳动,表达了先民最早的价值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这首唐尧时期的歌谣《击壤歌》,反映的是劳作的场景,表达的是积极健康的人生观。《诗经·蒹葭》里“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却“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表达的既是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也是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先古歌《五子歌》的“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是对历代治国理政者的警言。汉乐府《东门行》《病妇行》《孤儿行》《艳歌行》等记录了对普通人命运的嗟叹;晋南北朝诗词里的《薤露行》《短歌行》《蒿里行》《饮马长城窟行》《咏荆轲》等显示了对命运的抗争。宋·马和之《唐风图》(局部)
文心即良心,诗心乃人心。远古、先及汉作品,深刻地反映了从原始社会走向奴隶社会、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中华先民对大自然的叩问,对天人关系的探问,对人性和人类命运的拷问。这些思考有如剥茧抽丝,层层递进,提炼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的共同价值观,中华诗词也因此获得了思想的力量。
国家观是价值观的最高境界,爱国主义是中华诗词的永恒主题。从春秋楚国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仰天长叹,到战国时期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歌,再到北宋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振臂长抒;从南宋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耿耿忠心,到清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昭昭义胆,再到“问苍茫,谁主沉浮”的浩浩胸怀,爱国、为国、利国、报国是中华儿女的价值追求,也是中华诗词的思想高地。
明末少年英雄夏完淳从小随父抗清,其父阵亡后,16岁的他以一首“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表达抗争到死的决心。被俘后他宁死不屈,立而不跪,谈笑自若,英气慑人,连刽子手都战战兢兢、不敢正视,临刑时他留下“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字字忠烈,句句英武;与夏完淳几乎同时代的思想家顾炎武矢志抗清复明,屡遭败而志不移,他自比精卫填海以明心志:“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
无绝时”;与顾炎武一样境遇、一样豪情的黄宗羲,明亡后隐居著述,拒绝为满清做官,他在《卧病旬日未已,闲书所感》里自述道:“此地那堪再度年?此身惭愧在灯前。梦中失哭儿呼我,天末招魂鸟降筵”,对故国前朝的忠诚跃然笔下;一代名将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他以“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表达了驱逐外寇的英勇气概。历览前贤先烈,他们在诗词中凝聚了最浓烈、最真挚、最深沉、最持久的爱国情感。在凝成民族性格、传承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心理方面,中华诗词功不可没、无可替代。
中华诗词富含了美好的情愫
文心可雕龙,化意能绣虎。仰望中华文化的诗山词海,既有浩荡长波一泻千里的壮美,又有画龙点睛金雕玉砌的精美。《诗经》里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楚辞》里的“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辞美意美情更美。美是中华诗词的在情愫和先天本性,勤劳的美、执着的美,悲愤的美、痛苦的美,亲爱的美、抗争的美,培育了中华民族最初的审美情趣。
没有唐诗就不是唐朝。盛唐之美,不仅仅在倾国倾城之妩媚肥美,寺庵庙殿之庄严华美,更在诗行词句之瑰丽唯美。唐代卢照邻的“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骆宾王的“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杜审言的“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王勃的“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孟浩然的“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等等,他们对自心的观照,油然而生的顾影自怜与高洁孤秀,谁人能比?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与粗犷,谁不震撼?“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的隐逸与超然,谁不羡慕?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气势豪迈,谁敢争锋?白对“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怡情悦性,对当朝现世“猩猩啼烟兮鬼啸雨,我纵言之将何补”“姑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的忧虑惆怅,以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豪放气象,可谓风情万种。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