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粮食安全”内涵及要求

合集下载

简述粮食安全的概念与内涵

简述粮食安全的概念与内涵

简述粮食安全的概念与内涵
粮食安全的概念是供给要稳定,储备要充足。

调控要有力,运转要高效。

粮食供给稳定,是指执政者保障小麦、稻米等主要品种的基本供给,并避免粮食供给的大起大落。

从对象来看,人们稳定地获得粮食供给不因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方面的不同而有差异。

粮食价格要合理:
第一,从价格形成机制来看,粮食价格应该是法治前提下的“以市场导向为主、以国家宏观调控为辅”机制下形成。

第二,从民众承受力来看,粮食价格既能够使生产者因其收益良好而使其种粮积极性得以持续,又能够限定于消费者实际购买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范围之内。

国家粮食安全包括以下基本内涵:①确保粮食总量能够满足全国所有人的需要。

②确保一个国家所有人在任何时候能够获得所需要的基本粮食。

③人们获得的粮食,不仅在数量上满足,还要优质、安全 (无污染)又富有营养。

④人们获得的粮食不仅要满足吃饱,而且要满足其积极、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和食物喜好。

由此可见,FAO对粮食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20世纪70年代初对粮食安全的要求仅限于满足数量需求,而90年代对粮食安全的要求不仅包括数量,还包括质量及经济性,相当于我国提出的小康社会生活标准。

换言之,我们对粮食安全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解决饥饿问题,而应当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粮食安全观。

《2024年非传统视角下的粮食安全》范文

《2024年非传统视角下的粮食安全》范文

《非传统视角下的粮食安全》篇一一、引言粮食安全,历来是各国政府和人民关注的焦点。

传统的粮食安全视角主要关注粮食的产量、分配与储存,然而,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科技的发展,非传统视角下的粮食安全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本文将从非传统视角出发,探讨粮食安全的新内涵、新挑战及应对策略。

二、非传统视角下的粮食安全内涵非传统视角下的粮食安全,不再局限于粮食的产量与供应,而是扩展到粮食的生产、加工、储存、分配、消费等多个环节。

这一视角更加注重粮食系统的可持续性、粮食资源的公平分配以及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非传统视角下的粮食安全挑战1.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影响粮食作物的生长与产量,对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 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等日益短缺,影响粮食生产。

3. 食品安全问题:食品污染、转基因食品等问题引发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4. 国际贸易壁垒: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影响粮食的国际贸易与供应。

四、非传统视角下的粮食安全应对策略1. 推动绿色农业发展: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的抗灾能力,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2. 加强粮食储备与供应链管理:建立健全的粮食储备体系,优化粮食供应链管理,确保粮食的稳定供应。

3.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食品违法行为,保障公众食品安全。

4. 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国际粮食安全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

五、结论非传统视角下的粮食安全,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复杂问题。

我们需要从生产、加工、储存、分配、消费等多个环节入手,采取综合措施,确保粮食系统的可持续性、粮食资源的公平分配以及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应关注并参与到粮食安全的保护和改善中。

通过绿色农业的发展、食品安全的监管、国际贸易的协调以及科技力量的支持,我们有望构建一个更加稳定、可持续的全球粮食安全体系。

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内涵发生了什么

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内涵发生了什么

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内涵发生了什么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内涵发生了什么介绍如下:
新时代我国粮食安全的新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营养性”逐步成为粮食安全的核心,强调健康营养、种类多样,由原先的“吃得饱”转变为“吃得好”,吃出健康、吃出长寿;二是粮食的“可供性”,成为仅次于营养性的第二个重要内容。

但受资源禀赋的限制,我国需要以9%的全球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活近20%的人口,这决定了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必须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三是在我国经济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的背景下,“买得起”“买得到”也不再是消费者担心的问题。

在政府和市场的共同作用下,粮食安全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能够得到很好保障。

新时代我国粮食安全的内涵可概括为:以提供健康营养、种类丰富、可口美味的粮食及产品为宗旨,以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为手段,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为根本,以政府政策为保障,活跃粮食市场流通和贸易,保证每个家庭和个人随时随地都能够购买到满意的粮食及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新形势下粮食安全的新内涵

新形势下粮食安全的新内涵

新形势下粮食安全的新内涵作者:党捷,韩建平,汪福友,张海涛来源:《现代食品》 2018年第10期党捷,韩建平,汪福友,张海涛(中央储备粮沈丘直属库有限公司,河南周口466315)摘要:以往粮食安全多注重粮食数量的安全,如今更加注重质量和食品的安全,中储粮总公司应主动适应形势发展,以仓库设施建设改造、储粮科技手段革新、管理队伍素质提升,积极倡导绿色储粮发展新理念,并贯穿到轮换经营管理全过程各环节,推进粮食“保质、减损、降耗、增效”四大工程建设。

关键词:粮食安全;绿色环保;科技储粮;食品质量中图分类号:F3201 背景1.1 粮食安全的新内涵粮食连续多年增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农产品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粮食安全的内涵不仅包括量的安全、调控的安全,还包括质的安全,让所有人吃得好、吃得安全,将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发力的主攻方向和最终目标。

1.2 绿色储粮的概念绿色储粮是指采用有效的生态手段储备粮食,避免化学药剂的污染,延缓粮食陈化,确保粮食安全、卫生的综合性防治方法。

粮食在储藏过程中常受虫、霉、鼠等有害生物侵害,造成量和质的损失;此外,粮食还受到熏蒸药剂的影响,从而带有一定量的药剂残留,造成化学污染。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粮食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市场对粮食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使保持粮食品质新鲜,控制和减缓粮食品质劣变,不用或少用化学熏蒸药剂,为消费者提供新鲜、无公害、安全可靠的绿色放心食品,成为粮食储存环节的重要目标。

2 粮油承储企业在质量把控上面临的新问题2.1 卫生指标监测存在局限性目前,基层库点特别是地方收储库点,检测成本较高,或并不具备卫生指标监测的检测条件,一台真菌毒素检测仪 10 万元,一盒检测试纸 0.68 万元;同时多数质检人员和化验室不具备资质,在实际操作中不好掌控。

2.2 气调储粮项目推广存在局限性气调储粮技术对仓房气密性能要求高,大部分仓房气密性达不到要求,导致氮气气调技术的应用效果不明显;气调费用偏高,大部分承储企业由于缺乏对食品安全及科技创新的认识,选用更廉价的磷化铝熏蒸技术,导致粮食质量降低,直接影响销售价格[1] 。

新时代食品粮食安全

新时代食品粮食安全

新时代食品粮食安全的内涵和特点
特点
新时代食品粮食安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全过程管理:新时代食品粮食安全要求从生产、流通到消费进行全过程管 理,确保每个环节的安全和可靠性
新时代食品粮食安全的内涵和特点
风险管理:新时代食品粮食 安全重视风险管理,要求建 立完善的风险监测、预警和 应急机制,防范各种可能的
1
新时代食品粮食安 全的背景和意义
新时代食品粮食安全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 的加速,食品和粮食安全 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 题
同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 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还 承担着维护全球粮食安全 的重任
12
+
34
在新时代,中国作为一个大 国,必须要确保自身的食品 和粮食安全,这是实现国家 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重要基础
02
强化质量监管
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和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对食 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监管和 风险评估,确保食品安全和 质量可靠。同时,要建立健 全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和共享 机制,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 引导,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 的信任度
03
支持多元化供给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食品和粮 食领域,支持企业加强自主 创新和技术改造,推动产业 升级和发展。同时,要积极
-
XXX
感谢各位观看
xxxxxxxxx
演讲人:XXX 时间:20XX年XX月XX日
20xx
新时代食品粮食安全
新时代食品粮食安全
标题 标题
新时代食品粮食安全的背景 和意义
新时代食品粮食安全的内涵 和特点
新时代食品粮食安全面临的 挑战和机遇
新时代保障食品粮食安全的 战略措施与政策建议
新时代食品粮食安全
新时代食品粮食安全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 题,涉及到国家安全 和社会稳定。以下是 对这一话题的详细解 答

全面把握粮食安全作为“国之大者”的深刻内涵

全面把握粮食安全作为“国之大者”的深刻内涵

全面把握粮食安全作为“国之大者”的深刻内涵粮食安全作为“国之大者”的深刻内涵导语:粮食安全是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的基石,是国之大者。

本文将从粮食安全的概念、意义、国际背景、国际和国内形势、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举措等多个方面来全面分析和把握粮食安全作为“国之大者”的深刻内涵。

一、粮食安全的概念和意义粮食安全是指国家、地区或个体的粮食得以充足满足,即食物与人的需求相匹配的情况。

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意义。

首先,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充足的粮食供应,国家的稳定和安全将受到威胁。

其次,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粮食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和幸福。

另外,粮食安全还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充足的粮食供应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基础。

二、国际背景下的粮食安全在国际背景下,粮食安全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关切。

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和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

全球粮食生产面临着日益紧张的土地、水和气候资源,以及粮食贸易的不稳定性。

此外,全球粮食价格的波动也对贫困国家的粮食安全造成了威胁。

三、国际和国内形势在国际形势下,粮食安全已成为国际关系的重要议题。

各国之间的粮食合作和交流日益频繁,国际组织和机制也在加强粮食安全方面的合作。

同时,国际投资和粮食援助也得到了增加,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在国内形势下,粮食安全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农业生产的结构和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以适应人民对优质食品的需求。

其次,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的收入水平不高,导致农业发展动力不足。

此外,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的流失和粮食生产的城市化问题也对粮食安全带来挑战。

四、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举措为了保障粮食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战略举措。

首先,加大粮食生产的投入和支持,包括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技术等。

其次,加强粮食质量和安全监管,加强对农业生产的应急管理和灾害防控。

的新粮食安全观

的新粮食安全观

的新粮食安全观
粮食安全是指基本的粮食供应足以满足人民的营养需求和价格的负担能力,确保人们的饮食安全,有效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实现公平正义的要求。

新粮食安全要求科学可控,从以下方面统筹实施:
一是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强化现代农业建设,加力推进粮食大生产,加快提高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
二是加强粮食检测与检验,确保安全可靠。

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开展定期消毒,严格控制农产品添加剂的使用,确保全民的粮食安全;
三是强化质量安全意识,传播营养知识,提高粮食品质。

加大宣传力度,树立良好食品安全观念,正确引导消费者购买观念,提高粮食品质;
四是积极发展质检工作,全面保障粮食安全。

强化市场管理,推动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程粮食安全追溯,提高监督能力,保障粮食安全;
五是加强粮食灾害预警,及时采取应急措施,确保粮食供给足够。

强力提升观测能力,建立粮食灾害预警机制,及时出台严格的应急预案,保障粮食安全。

科普粮食安全知识,宣传粮食相关政策

科普粮食安全知识,宣传粮食相关政策

科普粮食安全知识,宣传粮食相关政策
粮食安全是指在保障国家和人民的粮食需求基础上,保持粮食供应稳定,粮食质量安全,同时保护农民的利益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下面是一些科普粮食安全知识和宣传粮食相关政策的内容:
1. 粮食安全意识:提高公众对粮食安全问题的认识,强调粮食是基本的生存需求,要珍惜粮食资源,减少浪费,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

2. 科学种植技术:推广科学种植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提高耕地的永续利用能力。

3. 粮食质量安全: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保护消费者的权益,防止非法添加、掺杂和伪劣产品的出现,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监控。

4. 宣传政策法规:向公众宣传国家的粮食政策、法规和法律,让公众了解国家对粮食安全的重视和保障措施。

5. 多样化粮食来源:鼓励多样化的粮食来源,包括发展多样化的农作物和食品品种,保障消费者的饮食多样性和营养均衡。

6. 粮食储备和调控:加强粮食储备和调控,建立健全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应对突发灾害和市场波动,保障国家粮食供应的稳定性。

7. 农业保险和金融支持:加强农业保险和金融支持,为农民提供风险保障和财务支持,增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和抗风险能力。

8. 增加粮食产量和提高质量:通过科技创新、农业机械化和农民培训等手段,增加粮食产量和提高粮食质量,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以上是一些粮食安全知识和宣传粮食相关政策的例子,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教育,可以提升公众对粮食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推动整个社会形成保护粮食安全的共识,并促使相关政策的有效实施。

全面把握粮食安全作为“国之大者”的深刻内涵

全面把握粮食安全作为“国之大者”的深刻内涵

全面把握粮食安全作为“国之大者”的深刻内涵粮食安全作为“国之大者”的深刻内涵是指粮食安全是国家最重要的事务之一,它关系到国家的稳定、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的福祉。

全面把握粮食安全的深刻内涵,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首先,粮食安全是国家的安全基础。

粮食是人民生存的基本需要,没有充足的粮食供应,人民的生活将无法得到保障。

同时,稳定的粮食供应也是国家政权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去的历史上,许多国家由于粮食短缺而导致社会动荡、政权更迭。

因此,保障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也是国家发展的基石。

其次,粮食安全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

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产业,粮食生产是农业的核心内容。

只有保障粮食安全,才能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确保农民的收入,增强国家的农业竞争力。

此外,粮食安全也涉及到粮食产业链的发展,包括种植、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这些环节的稳定和发展也将对国家的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再者,粮食安全与国家人民的福祉息息相关。

粮食是人民的生命之源,任何一个国家都应该确保人民的粮食需求得到满足。

保障粮食安全不仅意味着要有足够的粮食供应,还要有合理的价格,让人民能够负担得起粮食。

此外,粮食安全还与人民的健康息息相关,只有保持粮食的质量安全,才能确保人民的身体健康。

最后,粮食安全也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紧密相连。

保障粮食安全需要注重的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的农业生产。

合理的土地利用、科学的种植技术、高效的水资源管理等,都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

同时,也需要注重农民的收入保障和农村地区的发展,以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全面把握粮食安全作为“国之大者”的深刻内涵,需要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人民福祉和可持续发展等多个层面来进行考虑。

只有全面推进粮食安全工作,才能够确保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粮食安全是指国家确保人民群众足够可持续的粮食供应,保障人民群众获取到充足、安全、营养的粮食,同时也保障农民的收入和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请简述我国粮食安全的内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请简述我国粮食安全的内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请简述我国粮食安全的内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国粮食安全是国家和民众共同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粮食安全的内涵及其发生的变化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首先,要搞清楚粮食安全的内涵。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我国粮食安全的内涵涵盖了宏观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农业、消费、粮食供给和质量等多个层面。

具体来说,要确保粮食产量充足、粮食流通安全、粮食价格稳定、粮食结构调整、粮食质量安全以及粮食供需稳定等内容。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粮食安全的范畴在发生着变化。

首先,增强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是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手段,而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科技含量也在不断增加。

同时,我国政府也在大力推动“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标准化和精细化”。

这些举措释放了可持续发展农业的重要积极信号,有力地促进了粮食安全。

此外,我国粮食供求关系也在发生变化。

由于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粮食供给量大幅度提升,进而促进了粮食价格的下降,使粮食的消费更加实惠和普及。

此外,我国粮食安全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

在此之前,粮食安全主要指的是粮食的供给,即粮食的产量。

但随着工业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粮食安全发展到了产量、质量、供应链安全以及消费者需求等多维度,从而更加完善了粮食安全的内涵。

最后,我国在提高粮食质量和改善粮食供应链安全方面也做出了努力。

政府突出安全溯源管理,建立粮食质量安全整体监管体系,重视检测检疫,严格把控质量安全,加大对经营者的管理力度,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标准化。

总之,近年来,我国粮食安全的内涵及其发生的变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农业技术的发展,粮食供求关系的变化,粮食安全内涵的拓宽以及提高粮食质量和改善粮食供应链安全等多方面的举措,都有助于提高粮食安全,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及民众的生活作出了贡献。

粮食安全知识点总结

粮食安全知识点总结

粮食安全知识点总结一、粮食安全概述粮食安全是指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有足够的、安全的、营养均衡的食物供应,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需求,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合理利益的状态。

粮食安全不仅关乎个人的健康和生活,更是国家的重要战略问题之一。

粮食安全的内涵包括:粮食产量与需求平衡、粮食流通与储存稳定、粮食品质与安全保障、粮食政策与法律健全等方面。

二、粮食安全的重要性1. 人类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粮食,粮食是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条件。

2. 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人民对于粮食的需求是生存的需要。

3.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

4. 粮食安全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5. 粮食安全与全球环境和生态安全紧密相联,影响着全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国际协调。

三、粮食生产与供应1. 稳定粮食产量,提高粮食产能。

2.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灌溉效率。

3. 推广高产种植,改进农业技术。

4. 发展规模化农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5.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作物抗病、抗虫能力。

6. 完善粮食收储政策,保证粮食储备。

7. 加强粮食流通,平稳粮食市场价格。

8. 建立粮食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联系和协作。

四、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1. 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同一概念的两个层面。

2. 粮食安全是食品安全的基础,食品安全是粮食安全的延伸。

3. 粮食生产和加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控质量和安全,确保产出的食品安全可靠。

4. 食品加工、储存、销售等环节都需要符合相应的安全标准和要求,确保消费者的安全。

5.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国家的重要民生问题。

6. 食品安全关系到国家的形象和信誉,是国际交往中的一项重要议题。

五、粮食安全与环境保护1. 农业发展要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确保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

2. 农业生产过程中要积极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粮食安全内容

粮食安全内容

粮食安全内容粮食安全是指人民群众在生活中所需的粮食供应能够稳定、充足、安全的保障。

粮食安全是国家的重要基础和战略性需求,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粮食安全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保证粮食生产的安全。

粮食生产是粮食安全的基础,只有保证了粮食的充足供应,才能确保人民群众的粮食需求得到满足。

因此,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粮食生产的管理和监管,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改革,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次,要加强粮食储备和调运的安全。

粮食储备是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可以在突发事件或灾害发生后提供应急救援,保证人民群众的粮食供应。

因此,有关部门要加强粮食储备的建设与管理,做好粮食的储存和保管工作,确保粮食储备的安全可靠。

再次,要强化粮食质量和安全的监测与检验。

粮食质量和安全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对人民群众的健康至关重要。

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粮食质量和安全的监测和检验,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吃到安全、健康的粮食。

最后,要加强粮食安全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要加强对人民群众的粮食安全意识和消费观念的引导,提高人民群众对粮食安全的重视程度,促进人民群众自觉维护粮食安全。

此外,还要加强相关政策的宣传和解读,提高人民群众的政策认知和参与度,推动粮食安全工作的开展。

总之,粮食安全是国家发展和人民群众福祉的重要保障,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强粮食生产、储备和质量安全的管理,做好粮食安全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才能够实现粮食安全的目标,保障人民群众的粮食供应和健康。

新形势下的“粮食安全”内涵及要求

新形势下的“粮食安全”内涵及要求

新形势下的“粮食安全”内涵及要求新形势下的“粮食安全”内涵及对策一、粮食安全的内涵粮食安全作为国际性概念正式提出是在上世纪70年代。

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内涵和外延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在不同的时期出现了以下三种不同的表述与界定。

①1974年11月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提出粮食安全是指“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粮食”。

②198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根据世界粮食的新情况,将上述定义进行了修改,确定为“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能够买得到也能够买得起他们所需的基本食物”。

③1996年11月在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对粮食安全内涵作了新的表述:“只有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求及食物爱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

”以上三个不同的表述,表达了在不同时代人们对粮食安全由低到高的不同要求。

1974年概念的要求最低,只强调数量供给上的满足;1983年概念从买得到(数量供给满足)和买得起(购买能力具备)两个方面来衡量粮食安全状况,说明在考虑粮食是否安全的问题时,已加入了低收入人群经济购买力的因素,比1974年的概念要全面。

1996年概念则在上述基础上又加入了质量上的需求。

以上变化也说明粮食安全作为国际性概念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

总的来说,我们应从以下两个角度来理解粮食安全的概念:角度一:国家粮食安全-家庭粮食安全-营养安全粮食安全是一个包括“国家粮食安全”、“家庭粮食安全”、“营养安全”三个层次的完整概念,这三个层次既紧密相连,又呈递次发展。

其中家庭粮食安全是一国粮食安全的基础,同时也是粮食安全的基本目标;营养安全是粮食安全的最高层次,是一国粮食安全的最高追求目标;作为宏观层次的国家粮食安全则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概念,是家庭粮食安全、个人营养安全的保证。

若没有国家的粮食安全,部分低收入家庭的粮食安全就难以得到保障,更无从追求所有社会成员的营养安全。

中国的粮食安全

中国的粮食安全

中国的粮食安全今天来具体谈一谈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一个重要层面强调以人民安全为宗旨,那人民安全为宗旨的一个重要的条件是人的安全的实现,人的安全的实现关乎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的过程。

那这一过程之中也就涉及到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

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系统论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构成,其中强调人民安全是宗旨,经济安全是基础,社会安全是保障。

今天所涉及到的粮食安全是一个关乎于人民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的重大安全问题。

粮食本身是我们生存的一个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粮食的存在,它是人类生存的一个必备条件,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产品,它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奠定着基础。

粮食是人类存在的一个重要的物质基础,今天的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并称为当今世界的三大安全问题。

当然,新中国自成立以来,通过多次粮食战略的调整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但粮食安全问题仍然是对中国总体的国家安全构成重要挑战的一个领域,中国历任党和政府领导人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而言,有了粮食,人类才能够生存、生产和生活,才能够实现人的繁衍。

粮食作为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也作为最重要的基础产品,为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通常说“粮食足,天下定”、“民以食为天”,古今中外的领导人都十分重视粮食对于人民生活的保障和社会稳定所发挥的基础性作用。

一、粮食安全与粮食危机粮食安全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其存在有几十年的历史,而粮食安全这一概念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与现实问题的发展、国际环境、国际问题的突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虽然古今中外的领导人都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的问题,但这样的问题作为安全概念的出现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事情,上世纪70年代,由于连续几年的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种粮食的减产和欠收。

新粮食安全观

新粮食安全观

新粮食安全观新粮食安全观的主要内容是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碗里主要装中国粮,这是由基本国情决定的。

我国是人口大国,依靠国际市场解决吃饭问题,既不现实也不可能。

一个国家只有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公共突发事件,只有做到手中有粮,才能确保心中不慌。

粮食安全战略的措施:1、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一是藏粮于地,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同时加强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

最近18年来中国粮食连年丰收,打破了以往“两增一减一平”的怪圈,主要得益于此。

二是藏粮于技。

相比1978年,2020年粮食播种面积减少5700万亩,产量却翻了一番多,主要靠良种良法促成单产提高。

三是优化区域布局。

不同农产品往往在某些区域具有比较优势,优化布局,是降成本、提效率的重要途径。

2、保护和调动种粮抓粮积极性。

一是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确立家庭联产承包制,继取消农业税后,国家逐步建立、完善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实施生产者补贴,建立最低价收购制度,加强服务体系建设。

二是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积极性。

十八大以来,国家推进农业科研事业单位改革,实行人员聘用制度。

搭建科研成果交易平台;强化公益性职能的同时,放活经营性服务,允许科研人员和技术推广人员自主创业、持股兼职。

三是调动地方政府抓粮的积极性。

为了解决“产粮大县、经济小县、财政穷县”问题,中央财政从2005年实施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3、健全粮食储备制度,畅通粮食市场流通。

中国粮食流通经历了从统购统销、调拨包干到多渠道流通,再到粮食购销市场化的历史性转变,目前从购销到加工转化基本实现了市场调节,建立了从现货市场到期货市场、从批发市场到线上交易,市场类型齐全、交易方式多样的市场体系和四通八达的粮食物流体系。

对粮食安全的认识和理解

对粮食安全的认识和理解

对粮食安全的认识和理解
粮食安全是指人们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能够得到足够的食物,以维持其正常生活和健康发展的状态。

粮食安全是保障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的重要基础,具有重大意义和紧迫性。

对粮食安全的认识和理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粮食产量:粮食安全与粮食产量密切相关。

国家需要保障粮食的产量足够以满足人民的需求,这需要科学种植技术、合理农业政策和农业投入的支持。

2. 粮食供应:粮食安全还要求确保粮食的供应稳定和适时。

这需要国家建立健全的粮食流通体系,包括粮食收购、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的有效管理。

3. 粮食质量:粮食安全不仅仅是保证粮食的数量,还需要确保粮食的质量安全。

这包括防止粮食被污染、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进行科学的粮食加工等措施。

4. 粮食价格:粮食安全还需要保证粮食价格的稳定和合理。

过高的粮食价格会影响人们的消费能力,过低的粮食价格则会影响农民的收益,进而影响粮食的生产。

5. 动态调控:粮食安全也要求国家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供应情况进行动态调控。

制定合理的粮食产销政策,提前预测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和进口策略,以确
保粮食供应与需求的平衡。

总之,粮食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政府、农民、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种植、健全体制、加强监管等手段,建立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

粮食安全的概念和内涵

粮食安全的概念和内涵

粮食安全的概念和内涵
粮食安全的概念和内涵介绍如下:
粮食安全的概念包括:
1、确保生产足够数量的粮食;
2、最大限度地稳定粮食供应;
3、确保所有需要粮食的人都能获得粮食。

内涵是正所谓:“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粮食既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粮食安全与社会的和谐、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完善粮食应急储备体系,确保粮食市场供应.最大限度地减少紧急状态时期的粮食安全风险.是政府的职责.也是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粮食安全(或食物安全)指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必需的足够食品。

这一概念主要涉及粮食的供给保障问题,它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的演变过程。

联合国粮农组织对粮食安全的定义为:粮食安全从根本上讲指的是人类目前的一种基本生活权利,即“应该保证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够得到未来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它强调获取足够的粮食是人类目前的一种基本生活权利。

198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对这一定义作了修改,提出粮食安全的目标为“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所需要的基本食品”。

新时代粮食安全要求

新时代粮食安全要求

新时代粮食安全要求
一、引言
粮食是人民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维护国家安全和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物质保障。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于粮食的安全保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这也是新时代粮食安全的最低要求。

为了保障粮食安全,需要全面加强管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加强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等多方面的工作。

二、全面加强管理
全面加强粮食安全管理,需要从粮食生产全过程入手。

在农业生产环节,要加
强土地资源等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贯彻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发展方针,加强农业技术服务,推广科学种植技术,提高农业产能;在粮食加工环节,要完善质量检测体系,严格质量检测标准,确保合格产品入市;在运输方面,要加强物流管理,保障粮食运输安全和质量。

三、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是粮食安全保障的重要一环。

应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律制
度和规章制度,提高食品安全标准和质量监管水平。

要加强对农业生产、食品加工和市场流通环节的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的饮食安全。

四、加强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
加强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

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
改革,加强农村集体经济性质的资产管理,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

同时,要加强农村物质文化建设,增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和获得感。

五、结语
保障新时代粮食安全,需要各级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粮食安全的基本方针。

不仅
如此,还需要广大农民、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切实做好粮食安全的各项工作,不断提高粮食生产质量和效益,为建设美丽中国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新的贡献。

新时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内涵、挑战与建议

新时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内涵、挑战与建议

新时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内涵、挑战与建议
刘同山
【期刊名称】《中州学刊》
【年(卷),期】2022()2
【摘要】在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和国内粮食进口量大幅攀升的背景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受到党中央高度关注。

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支撑,新时代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内涵,包括相对需求的国内粮食生产供给能力和相对供需缺口的国外粮食平稳进口能力两方面。

我国粮食安全面临供需缺口增大及进口增加、西方势力可能会使用粮食武器、极端天气气候灾害威胁粮食供给、效益下滑打击农民种粮积极性和粮食生产面积减少等挑战。

为了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一方面需要通过增加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来提升国内粮食生产供给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农业海外投资的支持力度,创新国际农业合作机制,切实保障粮食的平稳有序进口。

【总页数】8页(P20-27)
【作者】刘同山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1.1
【相关文献】
1.新时代粮食安全:挑战、内涵及对策建议
2.新时代粮食安全:挑战、内涵及对策建议
3.新时代粮食安全观:挑战、内涵与政策导向
4.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以江苏为例关于完善粮食安全制度设计的建议5.后疫情时代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挑战及其对策建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对粮食安全的定义

中国对粮食安全的定义

中国对粮食安全的定义粮食安全是指人类获得足够的安全、高质量、适当数量的粮食,并有能力获得粮食、利用粮食和获得良好的营养健康的状态。

粮食安全是一项基本的国家战略,也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存权的必备条件,同时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

一、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粮食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中国政府始终把促进粮食生产作为重点工作之一。

在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方面,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扩大粮食生产基地、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推进现代化种养技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等等。

这些措施旨在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保障粮食供应安全粮食供应安全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存权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保障国家经济稳定的必要条件。

中国政府积极推进粮食流通和仓储体系建设,加强粮油储备和安全保障,确保人民群众获得快捷、方便、安全的粮食供应,避免因粮食短缺或供应不稳定而引发的社会不安和经济动荡。

三、保障粮食安全质量粮食安全质量是人民群众获得良好营养和健康的重要保障,也是国家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政府加强粮食安全质量监管,建立健全粮食质量标准体系,加强对种植养殖过程中农药、化肥的监管,严格控制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和其他食品安全问题,提高粮食安全质量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四、促进粮食普惠和可持续利用促进粮食普惠和可持续利用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存权的重要措施,也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农村扶贫和发展,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同时也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保障农业生态安全,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同发展。

总之,中国对粮食安全的定义包含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保障粮食供应安全、保障粮食安全质量和促进粮食普惠和可持续利用四个方面,这是中国政府在推进粮食安全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核心措施,也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存权的重要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下的“粮食安全”内涵及对策
一、粮食安全的内涵
粮食安全作为国际性概念正式提出是在上世纪70年代。

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内涵和外延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在不同的时期出现了以下三种不同的表述与界定。

①1974年11月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提出粮食安全是指“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粮食”。

②198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根据世界粮食的新情况,将上述定义进行了修改,确定为“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能够买得到也能够买得起他们所需的基本食物”。

③1996年11月在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对粮食安全内涵作了新的表述:“只有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求及食物爱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


以上三个不同的表述,表达了在不同时代人们对粮食安全由低到高的不同要求。

1974年概念的要求最低,只强调数量供给上的满足;1983年概念从买得到(数量供给满足)和买得起(购买能力具备)两个方面来衡量粮食安全状况,说明在考虑粮食是否安全的问题时,已加入了低收入人群经济购买力的因素,比1974年的概念要全面。

1996年概念则在上述基础上又加入了质量上的需求。

以上变化也说明粮食安全作为国际性概念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

总的来说,我们应从以下两个角度来理解粮食安全的概念:角度一:国家粮食安全-家庭粮食安全-营养安全
粮食安全是一个包括“国家粮食安全”、“家庭粮食安全”、“营养安全”三个层次的完整概念,这三个层次既紧密相连,又呈递次发展。

其中家庭粮食安全是一国粮食安全的基础,同时也是粮食安全的基本目标;营养安全是粮食安全的最高层次,是一国粮食安全的最高追求目标;作为宏观层次的国家粮食安全则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概念,是家庭粮食安全、
个人营养安全的保证。

若没有国家的粮食安全,部分低收入家庭的粮食安全就难以得到保障,更无从追求所有社会成员的营养安全。

因此,在粮食安全的三个层面中,“国家粮食安全”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因此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我们必须从国家粮食安全概念出发,把握我国的粮食安全。

角度二:数量安全-质量安全-生态安全
现代粮食安全的概念可包含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三层。

即在保障充足的食物供给和分配数量的同时,还要求营养全面、结构合理、卫生健康,食物的生产和获取要建立在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可持续性利用基础上。

从数量上看,要保障粮食的供求平衡,这是粮食安全第一个层次的要求。

随着贸易自由化的发展,粮食供求的平衡不再局限于一国国内,只要有足够的购买能力,各国可以通过世界市场来平衡本国国内的供求余缺。

但其基本前提是世界粮食的供求必须达到基本平衡。

只有这样全世界粮食数量的安全才能得到保障。

从质量上看,食物质量安全已经成为全球的主要焦点,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各国开始越来越关注产品的质量和营养的搭配。

植物性农产品存在的农药、重金属、化肥污染,及动物性农产品存在的抗生素、激素残留,转基因农产品的安全性。

这些都是目前食品卫生中非常突出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在未来较长时间内,质量安全将继续接受挑战。

从生态安全上看,工业化过程中生态环境的受损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无法避免的,目前不论是中国还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生态环境都在逐步恶化,主要表现在:水土的流失及水资源短缺;耕地退化及沙漠化;外来入侵生物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濒危物种的逐年增多。

这些变化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系统,削弱了食物安全的生物学基础,迫使我们减少了粮食耕地面积,由此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

(二)国际性粮食安全概念与我国粮食安全概念的区别
我国粮食安全的概念和国际性粮食安全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均有重大差别[27]。

首先,“粮食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本身就是这项工作的追求目标。

无论是世界粮农组织的概念还是粮食首脑会议的概念,都是从全世界的角度出发,考虑世界上最落后国家、最落后地区、最落后民族的贫穷与饥饿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一个追求目标。

这与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十七大以后我国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国情不同,也与我们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奋斗目标不符。

其次,这一概念的外延是限定于口粮范围内的安全,没有包括养殖业、工业及其他国民经济正常发展所需用粮的安全。

我国的粮食安全应与“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相联系,与“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紧迫感”相联系。

进一步讲,就是与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相联系,与建立和谐社会相联系,粮食安全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所以,我国粮食安全的概念还应包括养殖业、工业及其他国民经济正常发展所需的用粮安全,才符合十七大和十二五规划的战略精神。

二、粮食安全状况的评价指标
粮食安全状况可以通过一定的数量指标反映出来,因此对粮食安全状况的评估首先涉及到指标的选择。

迄今为止,FAO、世界银行以及各国学者所采用的指标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1)粮食贸易依存度
粮食贸易依存度即为满足一国粮食总需求,从国际市场净进口的粮食占国内粮食总需求量的百分比。

如果用f(s)表示一定时期一国的粮食总供给量,f(d)表示一定时期一国的粮食总需求量,则该国粮食贸易依存度Y可以表示为:
Y=(f(d)-f(s))/f(d)*100%
粮食贸易依存度从另一个角度看,则反映了粮食自给水平β,用公式表示就是
β=f(s)/f(d)=1-Y。

多数经济学家认为,Y≤5%,或者说β≥95%,即达到了足够高的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