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王诚怡公开课自然笔记简案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学习笔记 第四章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
第三节海—气相互作用[学习目标] 1.能够描述不同区域海—气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水热交换过程。
(区域认知) 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综合思维)3.运用图表资料,解释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
(综合思维) 4.结合实例,分析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目标一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1.海—气间的水分交换(1)海洋→大气:海洋通过________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
大气中约________的水汽是由海洋提供的,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
(2)大气→海洋: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______,并以______的形式返回海洋。
2.海—气间的热量交换(1)海洋→大气:海洋吸收了到达地表____________的大部分,并把其中85%的热量储存在海洋表层。
海洋再通过潜热、____________等方式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为大气运动提供能量,驱使大气运动。
(2)大气→海洋:大气主要通过______向海洋传递动能,驱使表层海水运动。
拓展延伸潜热与潜热输送潜热是指在温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物质在从某一个相转变为另一个相的相变过程中所吸入或放出的热量。
当水汽在空中受冷而凝结(凝华)时,会把这部分热量释放出来,从而提高空气的温度;空气中的水汽如果在下垫面(地面、海洋表面等)上发生凝结(凝华)时,会把潜热释放出来,提高下垫面的温度,这种地面和大气层之间通过水汽相变引起的热量交换方式称为潜热输送。
核心归纳(1)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①影响海—气间水热交换的因素②海洋对大气温度的影响(2)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①海—气相互作用与水平衡a.海洋上中低纬度大部分地区平均降水量远远小于蒸发量,呈现负值;高纬度地区蒸发微弱,呈现正值。
b.陆地各纬度带平均降水量皆大于蒸发量,呈现正值。
低纬度地区尤其明显。
②海—气相互作用与热量平衡3.全球水热平衡的途径和意义(1)途径:通过____________与大洋环流。
第4章地貌第2节地貌的观察-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必修第一(人教版)配套课件
随堂训练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2.地貌形态的观察方式
观方察式 主要方面
手段
观察顺序
定性 观察
主几空程要 何 间 度包形分等括态布地、及貌 规 切的模割、有面附选图以择或必地素要采描的用图文摄等字影方描、式述做,并剖
由于观察到的 地貌有不同的 相对等级和组 合,记录时一般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4~5题。
随堂训练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4.图中甲山峰的海拔可能为( )
A.580米 B.480米
C.380米 D.680米
5.图中四个地点最有利于观察该地地貌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4.A 5.A
解析:第4题,从等高线的数值可以看出,图中甲山峰的海拔大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1.下列关于地貌观察顺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局部到整体 B.由近及远 C.由点到面 D.从宏观到微观 答案:D 解析:地貌的观察,应当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如图为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该地夏季盛行 东南风。读图,回答2~3题。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2.下列四地中,降水最多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3.调查发现,某类植物在乙地生长好,在甲地生长差,其原因最 可能是( ) A.甲地位于阴坡,光照不足 B.甲地位于背风坡,降水少 C.乙地位于阴坡,蒸发量小 D.乙地位于背风坡,光照足 答案:2.D 3.C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1.1.1++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1.1.1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了解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并对观察到的生物进行分类。
2.进行一次观察活动,初步学会观察的方法。
3.通过观察,了解周边生物的生存环境,树立生命观念,修正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进行一次观察活动,初步学会观察的方法三、教学方法讨论法、观察法、谈话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镇海林蛙图片,提问:你认识图中的动物吗?引导学生不要盲目下结论,要通过观察、比较更深入地认识生物。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了解到镇海林蛙和日本林蛙是不同物种。
激发兴趣,为学习观察法做铺垫。
2、探究新知探究一:科学方法-观察(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6-9,并进行自主学习①如何进行观察?②什么是观察?观察的要求有哪些呢?(2)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9,同桌两人为一组进行讨论科学观察除了用肉眼,还可以借助哪些工具?科学观察有什么要求? 教师提问,学生展示思考成果,教师展示图片,加深学生的理解。
探究二、观察校园、公园或林地中的生物(1)今天我们就当一次“小小科学家”来观察校园、公园或林地中的生物。
请同学来思考进行观察的步骤有哪些?学生四人为一组进行讨论、学生代表回答,师生共同总结。
(2)教师强调注意事项:①注意安全,不脱离小组擅自行动②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能凭个人好恶取舍)③不损害植物和伤害动物,不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探究三、生物的归类通过观察,你能说出我们周边环境中有哪些生物吗?还有没有一些我们人类肉眼看不到的生物呢?请学生展示思考成果,教师展示图片讲解。
师生共同总结。
探究四、科学方法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可以提炼出生物学常用的科学探究方法一一观察。
(1)讲解观察的概述,强调关键词。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观察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目的、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观察被研究的对象,从而获得所需资料的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用的观察工具:放大镜、显微镜、照相机、摄像机、望远镜等观察工具。
富饶的物产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富饶的物产》学科领域:地理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9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物产丰富程度;(2)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我国地形区的物产分布;(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调查、分析不同地形区的物产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资源的情感,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物产丰富程度及分布特点。
2. 难点: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调查、分析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地图观察、图片展示、小组讨论、调查分析等方法进行教学;2. 运用多媒体设备,生动形象地展示地形区的物产丰富程度。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我国地形区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区的物产丰富程度;(2)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地形区的物产丰富?2. 自主学习(1)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总结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物产丰富程度;(2)教师点评并补充。
3. 地图观察(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区分布图,注意不同地形区的物产差异;(2)学生分享观察心得。
4. 小组讨论(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地形区进行调查分析;(2)小组讨论地形区的物产特点,并完成调查报告。
5. 总结提升(1)各小组汇报调查成果,教师点评;(2)引导学生总结地形区物产丰富的原因。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地形区的物产丰富程度?2.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地形区物产丰富的原因案例,如农耕区、牧区等;(2)学生分析案例中地形区的物产丰富原因。
3. 小组调查(1)教师布置课后调查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家乡的地形区物产;(2)学生分组讨论,制定调查方案。
4. 成果展示(1)各小组汇报调查成果,分享地形区物产丰富的经验;(2)教师点评,总结提升。
第2课《迪克西岛》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自然灾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活动将演示现在完成时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在教学流程中,我注意到学生在分组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较高,课堂气氛活跃。这说明通过小组合作和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在互动中更好地掌握知识。但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不够熟悉或者缺乏自信。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2课《迪克西岛》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2课《迪克西岛》教案,选自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6《Natural disasters》。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词汇:地震(earthquake)、海啸(tsunami)、飓风(hurricane)、火山(volcano)等自然灾害相关词汇。
2.语法:现在完成时(Present Perfect Tense)及其用法。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现在完成时的用法和相关词汇。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自然灾害影响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的结果。
1.1.1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活动4:思维训练(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讨论问题: 谁的问题更有价值?阐述你的理由
意义:这些不同的着生方式有助于植物充分接受阳 光,避免叶片重叠或被遮挡,从而提高光合作用的 效率。
七年级上·新课标·新教材
第一单元第一章
第一节 观察身边的生物
你认识它吗?
镇海林蛙是我国特有物种,却被叫了8年 日本林蛙。1995年,叶昌媛对比研究我国浙 江镇海和日本的日本林蛙,认为我国的原日 本林蛙应该为新种这个特有物种的发现,可 谓一波三折,充分体现我国科学家严格、严 肃和严谨探索精神。
镇海林蛙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 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观察猫和兔的双眼在头部的位置,你 能发现什么问题吗?提出你所发现的问题, 与同学交流,讨论谁提出的问题更有探究 的价值。
活动4:思维训练(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发现问题: 猫和兔的眼睛的位置不一样
提出问题:
1.为什么猫的眼睛长在前面, 兔的耳朵长在两侧? 2.眼睛的位置不一样,这与 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活动1:尝试观察和比较
你能区分出它们吗? 区分它们形态用了什么方法?
科学方法:观察法
观察法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设备,有时还需要测量。 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并做好记录;对 于耗时较长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观察过程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白头鹎又名白头翁
灰喜鹊
讨论: 2.对相同的观察对象,不同的同学可能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请举 例说出哪些因素影响了观察结果。
在观察性研究中,观察条件、观察方法、观察者的主观判断等因素 都可能影响观察结果。
2024年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5.4蜿蜒的旅行(教案)
③将食糜用漏斗灌入小肠模型的一端;
④将食糜从小肠模型的一端挤向另一端,观察发生的现象。
4.学生进行实验并做好记录。
5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及体验进行交流分享。
6.师总结:小肠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之一,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
引导学生在体验活动中,感受小肠的长度,并在模拟实验过程中,观察小肠的吸收食糜的现象,以此想象小肠的工作过程。
3.大肠把食物中的部分水分和少量营养物质进一步吸收后,会将食物残渣运送到直肠,通过肛门排出。( )
三、选择题
1.人体内,消化、吸收食物的主要场所是( )。
A.小肠B.大肠C.胃
2.小肠的长度为( )。
A.1.5米B.2~4米C.4~6米
3.探探准备做一个小肠模型,但是没有找到绒布,只找到了以下三种物品。他可以用( )制作小肠模型。
四、搜集证据(预设5分钟)
任务五:阅读——认识大肠
1.大肠是什么样子的?食物在大肠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请大家阅读课本55页中资料的3-4段。
2.通过阅读,大家获取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资料,能够从文字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将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初步了解大肠作用。
五、得出结论(预设6分钟)
任务六:分析总结
A.钢管B.软塑料管C.袜筒
4.下列关于小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小肠内、外表面都有丰富的绒毛
B.小肠绒毛上有很多毛细血管
C.小肠与食物的接触面积约有200平方米
参考答案:
1.消化食物、吸收营养
2.一部分水分、剩余营养物质、肛门
1.× 2.× 3.√
1.A 2.C 3.C 4.A
因为本节课有体验活动及模拟实验,所用时间会较长,所以习题作为备用。
跳出思维陷阱学好生物学知识
跳出思维陷阱学好生物学知识
李守玉
【期刊名称】《中学生物教学》
【年(卷),期】2011()5
【摘要】思维陷阱是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时常常面临的问题,如何来跳出这些
陷阱一直是困扰着我们生物学教学的核心问题。
本文着重从生物学学习中思维障碍产生的原因、知识点的辨析及相关解决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总页数】3页(P16-18)
【关键词】对立性;概括;选择;陷阱
【作者】李守玉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91
【相关文献】
1.克服思维定势,跳出单选陷阱——也谈高考英语单项选择“陷阱题”解题技巧 [J], 王铈强
2.统计带你跳出思维陷阱 [J], 汪为;
3.统计带你跳出r思维陷阱 [J], 汪为
4.跳出\"损失厌恶\"的思维陷阱 [J], 简七
5.跳出你的思维陷阱 [J], [美]斯科特·亚当斯;杨清波(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听课记录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能源家族》
听课记录: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能源家族》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并分类不同的能源类型,理解能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能源问题的关注,培养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导入教师行为:•情境创设:展示一系列图片或视频,包括太阳能发电站、风力发电场、石油钻井平台、核电站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设施所利用的能源类型。
•提问引导:“同学们,你们刚才看到的这些设施都是如何利用能源的?你们能将这些能源进行分类吗?”学生活动:•观看图片或视频,认真观察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小组讨论,尝试对展示的能源进行分类,并派代表分享分类结果。
过程点评:•导入环节通过直观的视觉材料,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探究兴趣。
•提问设计具有启发性,引导学生从具体现象出发,思考能源的分类问题,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过程1. 能源的定义与分类教师行为:•定义讲解:明确能源的定义,即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或过程。
•分类介绍:详细介绍能源的分类方法,包括按来源、按使用状况、按再生性等分类方式,并举例说明各类能源的特点。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
•通过举例或画图的方式,尝试自己归纳各类能源的特点。
过程点评:•教师讲解清晰,分类介绍详细,有助于学生形成对能源的全面认识。
•学生通过参与归纳活动,加深了对能源分类的理解和记忆。
2. 能源家族的探索教师行为:•案例分析:选取几种典型的能源(如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核能等),进行详细的案例分析,介绍其开发现状、优缺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就某种能源进行深入讨论,如探讨其可持续性、环境影响及应对措施等。
学生活动:•聆听案例分析,记录关键点。
•小组讨论,积极参与发言,分享自己对该能源的看法和见解。
《自然笔记:开启奇妙的自然探索之旅》笔记
《自然笔记:开启奇妙的自然探索之旅》阅读随笔目录一、内容综述 (2)1. 关于《自然笔记》 (2)2. 阅读目的和意义 (3)二、书中内容概述 (4)1. 自然探索的起点 (5)1.1 作者的童年与自然 (6)1.2 自然探索的重要性和价值 (7)2. 奇妙的自然世界 (8)2.1 植物的奥秘 (9)2.2 动物的生存智慧 (10)2.3 地貌的千姿百态 (11)3. 探索自然的方法和技巧 (12)3.1 观察与记录 (13)3.2 实验与验证 (14)3.3 文献资料的查阅与整理 (15)三、阅读心得体会 (17)1. 对自然世界的认识改变 (18)1.1 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19)1.2 自然界的平衡与和谐 (20)2. 对自然探索的热情激发 (21)2.1 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22)2.2 培养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 (23)3. 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考与行动 (24)3.1 自然保护的意义和重要性 (25)3.2 生态保护的具体行动和措施 (26)四、书中精彩片段摘抄及解析 (28)1. 精彩片段摘抄 (29)2. 片段解析与感悟 (30)一、内容综述《自然笔记:开启奇妙的自然探索之旅》是一本引领读者走进自然世界、探索自然奥秘的绝佳之作。
本书通过作者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叙述,将我们带入一个丰富多彩、充满奇幻色彩的自然世界。
书中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从宏观到微观、从陆地到海洋的各种自然现象。
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四季更迭、风云变幻、动植物生态等自然景观,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和生命的无限可能。
本书还融入了许多环保理念和生态知识,引导读者关注环境保护,珍爱自然资源,倡导绿色生活。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不仅能够增长自然知识,还能够培养环保意识,为构建和谐自然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自然笔记:开启奇妙的自然探索之旅》是一本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启发性于一体的优秀读物。
它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读者阅读,无论你是热衷于自然科学的探索者,还是渴望寻找生活乐趣的普通读者,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惊喜和感动。
整堂课思路清晰
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
学生的课堂习惯非常好,每个人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效果较好。
老师利用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起,有许多地方值得学习。
老师在教学新知时循循善诱,让学生学习起来毫不费力,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设计很好,引导得也很到位,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学生与生活的联系。
(1)整节课学生情绪高涨,兴致勃勃。
(2)充分体出了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最后环节让学生计算身高,设计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和参与率极高,特别是老师能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
老师并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给予了学生比较充分的自主探究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提升。
老师能从学生特点出发,让学生在玩活动过程中探究新知识、理解新知,人整体上来看,效果确实不错,值得学习。
8、(1)有“创新”和“创意”。
能活用教材,爱想点子。
新课改的理念体现得很突出。
(2)形成了校本特色:把数学生活化,设计好。
9、在教学设计时充分利用认知基础,组织生用论的方式比较原来学习的应用题和这节课学习的应用题有哪些地方不同,让学生明白这节课新知识“新”在由一个未知数发展到两个未知数。
10、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互相补充,让学生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
11、要求学生将掌握的方法用于解题实践.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的同时提高学生解题方法的水平。
12、课堂气氛活跃。
老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13、例题、习题的搭配合理,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
14.老师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提出问题,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得以应用。
15.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16.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怎样算比较简便?”使算法得到了更优化,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回归知识本质生成解题思路
回归知识本质生成解题思路
孙世林
【期刊名称】《中学数学研究》
【年(卷),期】2015(000)012
【摘要】解析几何知识的本质是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问题,核心思想是“数形结合”.2015年高考北京理科第19题,保持了北京卷背景熟悉、入口宽泛、解法多样的一贯风格,细细品读实感底蕴深厚,紧扣解析几何的思想精髓,堪称试题中的精品.本文从解决解析几何问题的知识本质及核心思想出发探究本题第二问解题思路的生成.【总页数】3页(P35-37)
【作者】孙世林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八十中学,10010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回归遗传规律的基本解题思路 [J], 黄琴
2.反思数学解题,回归知识本质 [J], 赵健豪
3.回归向量知识本质用非坐标形式向量解题 [J], 孙世林
4.体会思维过程回归知识本质——高三第二轮复习的实践与思考 [J], 沈海英
5.回归知识本质形成解题思路——以一道解析几何证明题为例 [J], 孙世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校本课程自然笔记教学设计
重点:自然笔记的格式
难点:自然笔记初体验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笔、尺、本子等。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我们都是大地的孩子。
提示大家观察我们的周围,都有 哪些生物。提示大家感受自然, 让心灵去旅行。
跟随老师的提示,开 始感受周围关于自然 的部分,让心宁静。
何为自然
笔记
天气、第一印象
2、尝试书写:
练习书写今日的自然笔记基本信 息
互评价。
2.完成学案,学会基 本的自然笔记格 式。
身边的自
然1展示兴趣小组的Fra bibliotek园植物观 察结果。
2、小组展示:班级的植物角。
通过教师的提示,确 定自己感兴趣的自然 笔记方向。
自然笔记
初体验
1结合本组的材料,每人绘制一 幅简单的自然笔记。(可以选 择从画一片简单的叶子开始)
介绍自然笔记以及追溯自然笔记 的历史
倾听并回答老师的问 题,加深对自然笔记 的认识。
我们的自
然笔记
1.介绍以前学生建立的自然笔记 博客。
2.展示教师和学生的自然笔记作 品。
欣赏自然笔记作品, 减弱自身的畏难情 绪,提高学习的兴趣。
自然笔记
的格式
1.小组合作:基本信息
包括:姓名、日期、地点、时间、
1.训练小组合作技 巧,白板展示,相
2、教习自然笔记中叶片的绘画 方法。
在学案上完成自己的 自然笔记作品,小组 讨论,推荐出最好的 两幅作品,投影展示 组间互评。
拓展训练 冬季的自 然笔记
提示学生可以观察的方向: 从植物、树木、天气与季节、显 微观察、自我感受这几方面入手。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确定自己《冬之歌》 自然笔记的主题,能 进行自然笔记的初体 验。获得初步的成就 感。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校入学考试复习资料以及答案英语{作文类}
A. can't B. mustn't C. needn't D. may not
28.I missed the last bus, so I ____C___ go home on foot.
A. must B. have to C. had to D. may
22. He told me ____A___ it again.
A. not to do B. don't do C. may not do D. will not do
23. I haven't seen you for a long time. Do you ___C___ teach English?
A. until B. unless C. if D. or
4.I think the room is ____C___ too small for three people.
A. quite B. very C. rather D. fairly
Part I.
In this part there are 25 incomplete sentences. For each sentence there are 4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Choose the one answer that best completes the sentence. Then mark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on the ANSWER SHEET with a single line through the center.
16. I have taken many photos. I am going to get the film ____D__.
四年级小学上研究性学习教案
四年级小学上研究性学习教案目录一、研究性学习课程介绍 (2)1.1 增强学生研究兴趣与探究能力 (3)1.2 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能力 (3)1.3 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与创新思维 (5)二、课程准备与启动 (6)2.1 课程资源准备 (7)2.2 学生分组与任务分配 (9)三、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 (10)3.1 确定研究课题方向 (11)3.2 制定研究计划 (12)3.3 收集与分析信息资料 (13)四、课堂探究活动设计 (14)4.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5)4.2 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16)4.3 分享交流,总结提升 (17)五、研究性学习课题案例解析 (18)5.1 案例一 (20)5.2 案例二 (21)六、学生研究成果展示与评价方式 (23)6.1 研究成果展示形式与内容要求 (24)6.2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式与方法介绍 (24)七、课程反思与改进建议 (25)7.1 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反思总结 (26)7.2 对未来课程改进的建议与展望 (28)一、研究性学习课程介绍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学科。
该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实践活动,探究问题背后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在四年级小学阶段,研究性学习课程将围绕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引导学生开展初步的科学探究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课程的特点在于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注重实践体验和探究过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学会提出问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和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科学研究方法,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
本课程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沟通和分享,共同解决问题。
四年级小学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将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以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践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本课程将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展开:自然环境、社会生活、科技发展、文化传承等。
《第 13 课》 知识清单
《第 13 课》知识清单一、课程主题课程的主题名称二、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核心概念 1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2、能够熟练运用方法/技能 1解决相关问题。
3、了解重要知识点 1的发展历程和最新研究动态。
三、重点知识(一)概念解析1、概念 1定义:清晰准确地阐述概念 1 的定义举例: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理解概念 1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对比分析,加深对概念 1 的独特性理解2、概念 2定义:举例: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二)原理与规律1、原理 1阐述:详细解释原理 1 的内容应用场景:列举在实际情况中原理 1 的应用场景推导过程(如有):逐步展示原理 1 的推导逻辑2、原理 2(三)方法与技巧1、方法 1步骤:分步骤说明方法 1 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指出在使用方法 1 时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展示方法 1 的效果2、方法 2四、难点突破(一)难点 11、问题描述:详细说明难点 1 的具体表现和造成的困惑2、解决思路:提供解决难点 1 的思考方向和策略3、示例演练:通过具体的题目或案例进行演练,加深对难点 1 的攻克(二)难点 2五、常见错误与误区1、错误 1表现形式:描述错误 1 通常的呈现方式原因分析:剖析导致错误 1 产生的根源正确做法:给出避免错误 1 的正确方法2、错误 2六、拓展知识1、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前沿研究进展2、实际应用案例分析:通过实际的应用案例,展示课程知识在现实中的广泛应用3、跨学科联系:探讨本课知识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点和相互关系七、课后练习1、基础练习题目:列出一些基础的练习题,巩固基础知识答案与解析:提供练习题的参考答案和详细解析2、提高练习题目:设置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练习题,提升综合应用能力答案与解析:八、参考资料1、书籍 1: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年份2、文章 1:作者,文章标题,期刊名称,发表年份3、在线资源 1:网址,资源名称。
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初中语文课堂建构思路
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初中语文课堂建构思路目录一、内容概览 (2)二、教学评一体化视角的重要性 (2)三、初中语文课堂建构思路 (3)1. 教学目标与课堂设计 (5)2. 教学内容与方法选择 (6)3. 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 (7)四、教学评一体化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8)1. 评价与教学的有效结合 (9)(1)课堂表现评价策略 (10)(2)作业完成情况评价策略 (11)(3)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策略 (12)2. 以评促教,提高教学质量 (13)(1)及时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14)(2)鼓励学生参与,激发学习热情 (16)五、课堂建构的实施步骤与关键要素 (17)1. 实施步骤 (18)(1)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19)(2)设计教学活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20)(3)实施教学,关注学生学习情况 (21)(4)评价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22)2. 关键要素 (23)(1)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能力水平 (24)(2)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参与度 (26)(3)课堂环境的营造与优化 (27)六、案例分析与实践探索 (28)1. 典型案例分析与解读 (29)2. 实践探索与成果展示 (30)七、总结与展望 (31)1. 总结教学评一体化在语文课堂中的实践效果 (33)2. 对未来初中语文课堂建构的展望与建议 (34)一、内容概览教学评一体化理论概述:介绍教学评一体化的基本概念、理论内涵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初中语文课堂建构现状与挑战:分析当前初中语文课堂建构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初中语文课堂建构思路:探讨如何将教学评一体化理念融入初中语文课堂建构中,包括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评价改进等方面。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教学案例,分析其在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方面的具体做法和成效。
实施策略与建议:提出实施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初中语文课堂建构的具体策略和建议,包括教师角色转变、学生主体地位凸显、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
2
生物校本课程《笔记大自然》简案
课程名称
பைடு நூலகம்
笔记大 自然
开课教 师
王诚怡
开课时
间
2015-1-15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什么叫自然笔记,写自然笔记的好处,以及自然笔记的格式、
准备工具等。
2. 初步绘制简单的自然笔记。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然笔记的格式
难点:自然笔记初体验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笔、尺、本子等。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我们都是大地的孩子。 提示大家观察我们的周围,都有 哪些生物。提示大家感受自然, 让心灵去旅行。
跟随老师的提示,开 始感受周围关于自然 的部分,让心宁静。
何为自然 笔记
介绍自然笔记以及追溯自然笔记 的历史
倾听并回答老师的问 题,加深对自然笔记 的认识。
我们的自 然笔记
择从画一片简单的叶子开始) 讨论,推荐出最好的
2、教习自然笔记中叶片的绘画 两幅作品,投影展示
方法。
组间互评。
拓展训练 提示学生可以观察的方向: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冬季的自 从植物、树木、天气与季节、显 确定自己《冬之歌》
然笔记 微观察、自我感受这几方面入手。 自然笔记的主题,能
进行自然笔记的初体
验。获得初步的成就
2. 完成学案,学会基
练习书写今日的自然笔记基本信 本 的 自 然 笔 记 格
息
式。
身边的自 1、展示兴趣小组的校园植物观 通过教师的提示,确
然
察结果。
定自己感兴趣的自然
2、小组展示:班级的植物角。
笔记方向。
自然笔记 1、结合本组的材料,每人绘制一 在学案上完成自己的
初体验
幅简单的自然笔记。(可以选 自然笔记作品,小组
1. 介绍以前学生建立的自然笔记 博客。 2. 展示教师和学生的自然笔记作 品。
欣赏自然笔记作品, 减弱自身的畏难情 绪,提高学习的兴趣。
自然笔记 1. 小组合作:基本信息
1. 训 练 小 组 合 作 技
的格式 包括:姓名、日期、地点、时间、 巧,白板展示,相
1
天气、第一印象
互评价。
2、尝试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