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合集下载

免疫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

免疫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

免疫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如病菌等),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一生下来就具有的,而特异性免疫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才能获得。

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免疫或固有免疫,指机体先天具有的正常的生理防御功能。

非特异性免疫作用范围广,对各种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和异物的入侵都能作出相应的免疫应答;反应快,抗原物质一旦接触机体会立即遭到机体的排斥和清除。

它还有相对的稳定性,既不受入侵抗原物质的影响,也不因入侵抗原物质的强弱或次数而有所增减。

但当机体受到共同抗原或佐剂的作用时,也可增强免疫的能力。

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包括组织屏障(皮肤和黏膜系统、血脑屏障、胎盘屏障等)、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固有免疫分子(细胞因子、酶类物质等)。

它可分为3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能够有效阻挡抗原物质的入侵,皮肤黏膜分泌物(如汗腺分泌的乳酸、胃黏膜分泌的胃酸等)也有一定杀菌作用。

若抗原物质侥幸突破第一道防线进入机体,便会遭到第二道防线如吞噬细胞的清除。

在正常体液中的一些非特异性杀菌物质,如调理素、溶菌酶、干扰素、乙型溶素、吞噬细胞杀菌素等,也有助于消灭入侵的微生物。

血脑屏障是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软脑膜、脉络膜和脑毛细管组成,可以阻止微生物等侵入脑脊髓和脑膜内,从而保护中枢神经系统不受损害。

特异性免疫一般是后天获得的,具有自动识别的能力,通常只能够防范特定的细菌、病毒感染。

例如人体通过注射乙肝疫苗,能够有效实现乙型肝炎的预防。

总体而言,特异性免疫具有后天形成、特异性、出现慢、针对性强、强度较强等特点。

在整个免疫反应的过程中,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两者的功能常常是相互交叉的。

非特异性免疫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特异性免疫所产生的免疫物质又能增强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

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免疫系统是人类身体的一道天然屏障,用于保护身体免受外部病原体的侵袭。

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两种。

这两种免疫机制在抵御疾病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讨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定义、机制和作用。

特异性免疫是一种高度特异的免疫响应,能够识别和应对特定的抗原。

抗原可以是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的表面分子,也可以是自身细胞异常表达的分子。

特异性免疫作用通过两种主要机制实现: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是一种由T淋巴细胞驱动的免疫响应。

当抗原被嗅觉到时,特异性的T细胞被激活并迅速增殖。

这些活化的T细胞会释放细胞因子,引发多种细胞免疫反应,如巨噬细胞的活化、细胞毒性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杀伤。

细胞免疫对病毒感染和肿瘤的消除具有重要作用。

体液免疫是一种由B淋巴细胞和抗体介导的免疫响应。

当抗原侵入体内时,特异性的B细胞被激活并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和释放抗体。

抗体可以与抗原结合,并通过多种机制中和病原体或标记它们以便其他免疫细胞的清除。

体液免疫是对细菌感染和毒素中和起关键作用。

相比之下,非特异性免疫是一种相对简单的免疫机制,具有广泛的应激范围。

这种免疫机制并不针对特定的抗原,而是识别一类常见的病原体模式,如细菌细胞壁上的LPS(脂多糖)。

由于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没有高度特异性,因此响应速度相比特异性免疫较快。

非特异性免疫包括多个机制,如炎症反应、发热和自然免疫反应。

当病原体侵入体内时,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会成为第一响应者,通过炎症反应引起组织红肿、局部温度升高和疼痛等症状。

此外,炎症还会激活其他免疫细胞,并改变局部环境以促进免疫反应。

发热是人体为了提高体温以抑制病原体生长而采取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此外,自然免疫反应由一类特殊的淋巴细胞,即自然杀伤细胞发挥。

这些细胞能够直接杀伤病变细胞,而无需事先认识抗原。

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在免疫系统中相互协调,以提供全面的保护。

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说一说:
(1)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能牵手、拥 抱艾滋病患者吗?
(2)艾滋病是如何致命的?
5.4 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 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






系 免疫细胞



巨噬细胞、粒细胞等 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
免疫分子抗“自己”和“异己”物质,并对“异
入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 浆细胞,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抗 记忆细胞迅速分裂产生新的 体 浆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 数 量
初次抗原刺激
二次抗原刺激
时间
抗 体 病原体入侵人体以后,刺激
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增值、分化 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和分泌的 免疫球蛋白,即抗体。
×
三、特异性免疫
初 次 免 疫 反 应
二 次 免 疫 反 应
------体液免疫
Q1:B淋巴细胞通过什么来识别抗原? Q2:B淋巴细胞膜上的受体都是相同的吗? Q3:该免疫反应通过什么来消灭抗原?
链接生活:说说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 给你哪些健康生活启示?
第二道防线:吞噬作用
皮 肤

原 体
受损细胞 释放的
化学物质
皮肤 肿胀
巨噬细 胞
吞噬病 原体
1
2
3
4
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溶菌酶的溶解作用
免疫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组成)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巨噬细胞吞噬作用、杀菌物质溶菌酶)
特点:先天,无特殊针对性
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特点:后天,特异性
• 1.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 • 2.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填空试题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填空试题

1.免疫的功能: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稳定③免疫监视2.免疫的类型: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3.非特异性免疫的构成因素:屏障作用、免疫分子(补体系统、细胞因子等)、效应细胞(吞噬细胞、NK细胞等)4.吞噬细胞的类型(主要的两种):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5.吞噬的过程(三个阶段):募集和迁移吞噬和杀菌降解和消化6.特异性免疫的主要过程:感应识别阶段增殖分化阶段效应阶段7.按参与细胞及效应成分和功能分: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8.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9.抗原的性能: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10. 木瓜蛋白酶:两个相同的能与相应抗原结合的Fab段和一个Fc段11.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1特异性识别、结合抗原;中和作用○2激活补体○3结合细胞表面的Fc受体(调理作用的概念、ADCC作用的概念、介导I型超敏反应)○4通过胎盘、参与免疫应答的调节12. 补体系统的激活:经典途径:抗原抗体激活的途径MBL途径:病原微生物早期侵入的激活途径替代途径(C3途径):早期、不需要抗体的激活途径13.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溶菌、溶细胞、抗病毒;炎症介质作用:趋化作用、过敏毒素作用;清除免疫复合物;免疫调节14. 人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人类白细胞抗原(HLA)15. HLA复合体的遗传特征:高度的多态性、单元型遗传和连锁不平衡16.HLA I类抗原:体内各种有核细胞(包括网织红细胞及血小板)表面HLA II类抗原:主要是APC细胞表面及活化的T细胞17.HLA的功能:1)参与抗原加工和提呈:与抗原形成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供T细胞的抗原受体(TCR)识别。

内源性抗原:MHC I—CD8 外源性抗原:MHC II—CD42)参与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3)约束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MHC限制性,如在T细胞活化时、活化了的CD8+T细胞杀伤靶细胞时4)参与免疫细胞的分化:T细胞在胸腺分化成熟时18.T淋巴细胞的成熟:获得功能性TCR;获得MHC限制性的抗原识别能力;获得对自身抗原的耐受性19.T细胞的表面膜分子:抗原受体 (TCR-CD3复合体)、CD4或CD8、CD2820.T淋巴细胞的亚群:CD4+:抗原识别、活化受MHC-II类分子限制,识别外源性抗原CD8+:抗原识别、活化受MHC-I类分子限制,识别内源性抗原21.B细胞的表面膜分子:BCR-CD79a/b复合体、CD80/86(B7-1/2)、CD4022.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分感应、增生分化、效应三个阶段23.外源性抗原:抗原肽—MHC II,活化CD4 T细胞内源性抗原:抗原肽—MHC I ,活化CD8 T细胞24.I型超敏反应(过敏反应速/发型超敏反应):○1全身性过敏反应:药物、血清过敏性休克。

畜禽免疫基础知识

畜禽免疫基础知识

(五)佐剂
先于抗原或同时与抗原混合注射机体, 可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的物质。
常用的佐剂有四类:
无机佐剂:如氢氧化铝,明矾等 有机佐剂:微生物及其产物 合成佐剂:多聚核苷酸 、左旋咪唑、异丙肌苷 油剂:费氏佐剂、矿物油、植物油
第三节 抗体
抗体: 抗体是机体免疫活性细胞受抗原刺激
后,在血清和体液中出现的一种能与相应 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的免疫球蛋白。
作用: 对来自血液的抗原进行免疫应答, 主要产生抗体。
免疫活性细胞
1. T细胞 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干细胞进入胸腺
后,在胸腺素的诱导和作用下,分化增殖成为具 有免疫活性的小淋巴细胞。
2. B细胞:骨髓多能干细胞分化而来
3.自然杀伤细胞
定义:直接在骨髓中由淋巴干细胞分化成熟 的一种大颗粒淋巴细胞 。 作用:自然杀伤病毒感染细胞、肿瘤细胞, 但不杀伤正常组织细胞。 杀伤机理:使靶细胞凋亡发挥抗体依赖的细 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
变态反应: 是动物机体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而发
生的病理性免疫应答,常常造成机体功能 障碍甚至组织损伤。
变态反应类型
Ⅰ型超敏反应 (速发型过敏反应) Ⅱ型超敏反应 (细胞溶解型或细胞毒型) Ⅲ型超敏反应 (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 Ⅳ型超敏反应 (迟发型超敏反应)
Ⅰ型超敏反应 特点: ① 由IgE介导,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参与; ② 发生快,恢复快,一般无组织损伤; ③ 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
免疫应答
非特异性 免疫应答
外部屏障:皮肤、粘摸 第一道防线
内部屏障:血脑、血胸、血胎
第二道防线
抗菌物质:补体、干扰素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炎症反应 淋巴结的 “过滤” 作用

医学免疫学总结

医学免疫学总结

医学免疫学第一章医学免疫学概论传统免疫的概念:免除疾病;针对病原微生物;对机体一定有利。

现代免疫的概念: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

免疫的三大功能:1、免疫防御:是机体杀死和清除病原微生物、或中和其毒素的保护性免疫,又称抗感染免疫。

2、免疫自稳:免疫系统自身精细的网络调节,使机体内环境维持相对稳定。

3、免疫监视:是免疫系统识别体内不断出现的畸变和突变细胞,并将其清除。

免疫的类型:一、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免疫)种系进化中逐步形成;可以遗传;对一切异物均发挥作用。

二、特异性免疫接触抗原后产生;仅对相应抗原有免疫;有明显个体差异;不能遗传。

其特点比较如下: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特异性性免疫应答先天后天迅速潜伏期非特异性特异性无免疫记忆有免疫记忆非特异性免疫的构成因素:(1)屏障作用a皮肤和粘膜屏障:阻挡微生物侵入(机械阻挡);化学物质抑杀微生物。

b血脑屏障:阻挡微生物或其他大分子异物从血入脑组织或脑脊液。

c胎盘屏障:阻挡母体微生物进入胎儿。

(2)免疫分子补体系统;防御素;溶酶菌;细胞因子。

(3)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效应细胞a吞噬细胞:大吞噬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小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其吞噬过程为:接触、吞入、杀灭。

吞噬作用的后果:完全吞噬——异物被消化破坏;不完全吞噬——异物不被杀灭,反而得到庇护在吞噬细胞内增殖。

B自然杀伤细胞:两种受体——杀伤细胞活化受体、杀伤细胞抑制受体。

其主要生物学效应是:1、抗肿瘤作用;2、抗病毒和胞内寄生菌的感染。

免疫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1、骨髓:各类免疫细胞的发源地;B淋巴细胞分化和成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场所2、胸腺:结构和大小随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T淋巴细胞分化和成熟的场所;形成自身耐受。

外周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定居、增殖、分化的场所。

包括:淋巴结;脾脏;黏膜免疫系统。

a淋巴结的作用:T、B细胞定居场所;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PPT课件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PPT课件
协同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在协同作用下,能够更有效地对 抗疾病,保护人体健康。例如,当特异性免疫系统识别并攻 击某种病原体时,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也会加强其防御作用, 共同消灭病原体。
05
CATALOGUE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实例分析
非特异性免疫的实例
皮肤屏障
皮肤作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能够阻挡大部分病原体侵入。
启动免疫应答。
产生抗体
特异性免疫系统能够产生针对特定 病原体的抗体,这些抗体能够与病 原体结合,从而帮助消灭病原体或 调节免疫反应。
适应性更强
特异性免疫系统能够根据不同的病 原体调整自身的反应,以更有效地 对抗不同的疾病。
两者共同维护人体健康
相互补充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在人体内相互补充,共同维护人 体健康。非特异性免疫是第一道防线,能够快速反应并阻止 病原体入侵;特异性免疫则能够针对特定病原体进行更精确 的防御。
02
CATALOGUE
特异性免疫
概念定义
总结词
特异性免疫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高度特异性和记忆性,能够针对特定病原体产生持久免疫应 答。
详细描述
特异性免疫是由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通过识别并清除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或病原体本身,以 消除感染并保护人体健康。与非特异性免疫不同,特异性免疫具有针对性和记忆性,能够针对曾经接触过的病原 体产生快速且持久的免疫应答。
吞噬细胞
吞噬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等,能够吞噬、消化和清除被感染的 细胞和病原体。
特点与功能
特点
非特异性免疫具有广谱性先天性、快速反应性和自我稳定性等特点,是机体 抵御病原体侵袭的重要防线。
功能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18章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18章

三、计划免疫 概念:有计划进行的预防接种。 1、概念:有计划进行的预防接种。
我国卫生部规定的“四苗免疫” 我国卫生部规定的“四苗免疫”
三、计划免疫 概念:有计划进行的预防接种。 1、概念:有计划进行的预防接种。 意义: 2、意义:提高人体对相关传染病的 抵抗力,是预防、控制、 抵抗力,是预防、控制、消灭传 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措施。 染病 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措施。 节日: 3、节日: ⑴、4月25日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 日 ⑵、12月5日 世界强化免疫日 月
第 三 道 防 线
体液免疫
关系
细胞免疫
抗 体
天花是最早被人类文字记载的烈性病毒性传染病, 天花 天花曾令6000万欧洲人死亡。中国古老的治法是往病人的 鼻孔里吹已患天花的人身上干缩、脱落的痂,天花虽被遏 制,但人的其他免疫力 免疫力会由此丧失殆尽。 免疫力 18世纪,天花已成为当时英国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英 国乡村医生安特爱德华詹纳 詹纳偶尔发现:乡村里的牛患了 安特 与天花相似的病,那些挤奶女工在接触到牛身上的疱疹时 受到感染,身上也会长出小一些的疱疹,这就是牛痘 牛痘。而 牛痘 感染过牛痘的人都不曾被传染上天花。詹纳发现,牛痘的 病情症状比天花轻得多,它从不曾令牛死亡,更不会令人 死亡,况且人在感染牛痘痊愈后不会留下任何疤痕。 经 过研究,他认为接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种牛痘,预防天 花,拯救了千百万人的生命。1980年5月8日,第三届世界 卫生组织大会庄严宣布:危害人类达数千年之久的头号瘟 神——的三道免疫防线 ㈠、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 ㈠、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
1、构成:皮肤和黏膜等。 构成:皮肤和黏膜等。 功能: 2、功能: 阻挡或杀死病原体,清扫异物。 阻挡或杀死病原体,清扫异物。
一、人体的三道免疫防线 ㈡、人体的第二道免疫防线 ㈡、人体的第二道免疫防线 毛 细 血 管 的一 病 原 体 人体 的 人体的 的 体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抗感染免疫 临床免疫学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抗感染免疫 临床免疫学

药物过敏性休克
青霉素最常见
血清过敏性休克
动物免疫血清最常见
三、临床常见疾病
(二)呼吸道超敏反应
吸入
花粉、尘螨、动物毛屑等
过敏性鼻炎 支气管哮喘
花粉过敏症的发生机制
三、临床常见疾病
(三)消化道过敏反应
食入
进食鱼、虾、蟹、 蛋、奶等食物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等胃肠道症状
三、临床常见疾病
(四)皮肤超敏反应
药物
食物
荨麻疹 寄生虫
冷热 湿疹
血管神经性水肿
一、预防原则
(一) 查明抗原,避免接触:
询问过敏史和皮肤过敏试验
(二)脱敏疗法:
对抗毒素皮试阳性者,采用小剂量、短间隔
(20-30min),多次注射的方法进行脱敏治疗
二、治疗原则
减敏疗法
对已查明的变应原,如花 粉、尘螨,采用小剂量、 长间隔(1周左右)、多次 皮下注射的方法。
发生机制
1、中等大小IC形成与沉积
2、中等大小IC的致病作用
激活补体→产生C3a、C5a →吸引中性粒细胞
→过敏毒素作用
引起血小板聚集和活化→微血栓
一、发生机制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常见疾病
1、血清病:
通常在初次大剂量注射抗毒素后1—2周发生。 表现发热、皮疹、关节肿痛、淋巴结肿大和蛋白尿 一过性反应
第八章 临床免疫学
超敏反应 免疫缺陷 自身免疫病 移植免疫 肿瘤免疫
超敏反应
超敏反应是指已被致敏的机体受到相同抗原再 次剌激后,引起的组织细胞损伤和(或)生理功能 紊乱,又称变态反应或过敏反应。 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称变应原 容易发生超敏反应的个体称过敏机体 分型 •Ⅰ型超敏反应 •Ⅱ型超敏反应 •Ⅲ型超敏反应 •Ⅳ型超敏反应

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的区别

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的区别

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免疫力是人体识别和排除“异己”的生理反应,有助于人体抵抗感染和预防疾病。

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它由免疫系统进行运作。

一、病原体特异性
非特异性免疫也被称为固有免疫,这种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以遗传,因此也被称为天然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可以识别一类病原体的共有组分,但无法精细区分不同的病原体,所以其作用范围广泛。

相比之下,特异性免疫则是由个体在生活过程中接触抗原物质后产生的,也被称为适应性免疫或后天免疫。

它主要包括由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和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

特异性免疫会对抗原进行精细识别,仅针对特定的抗原发挥作用。

二、发挥效应的速度
非特异性免疫在接触病原体后能够立刻发挥作用,发挥效应快,是机体抵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而特异性免疫系统在接触病原体后,需经历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产生效应分子,才能发挥免疫作用,所以发挥效应较迟。

三、有无免疫记忆
病原体的反复感染并不改变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强度,因此非特异性免疫没有免疫应答和记忆。

当特异性免疫系统再次接触相同病原体时,能产生比初次更快速、更强烈的免疫应答,因此
特异性免疫具有记忆功能。

综上所述,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对病原体的特异性、发挥效应的速度以及有无免疫记忆等方面。

在人体免疫系统中,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共同作用,形成了人体对外部病原体的防御机制。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pptx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pptx

A、防止细菌侵入
B、防止水分蒸发
C、感受外界刺激 D、调节体温
2、人体内可以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是( D )
A、呼吸道黏膜
B、淋巴细胞
C、抗体和抗原
D、吞噬细胞
3、下列现象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B )
A、唾液的杀菌作用 B、接种百白破疫苗
C、白细胞吞噬病菌 D、皮肤的屏障作用
4、免疫细胞主要是 A、吞噬细胞 C、上皮细胞
免疫功能
功能:防御 自我稳定 免疫监视
自我稳定
防御
第24页/共33页
免疫监视
后天获得的免疫力
•免疫异常
•免疫功能是不是越强越好?免疫 异常有哪些现象?
第25页/共33页
后天获得的免疫力
免疫功能异常
防御功能过强——过敏反应 排斥反应
自我稳定功能异常——自身免疫 疾病(风湿性心脏病)
免疫监视功能弱——肿瘤
第28页/共生物制 成的疫苗或其他抗原物质接种到人 体,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获得 免疫,叫接做种人抗工原免物疫质(人工主动免疫)
•分类
接种抗体或淋巴因子物质(被动)
第29页/共33页
人 第一道 组成 :皮肤 和 黏膜 。

体 的 三
防线 第二道
功能:阻挡病原体侵入,杀菌。 非特异性 组成 :杀菌物质 和吞噬细胞 。 免疫
人体的免疫
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1、什么是非特异性免疫? 2、皮肤及其分泌物、黏膜怎样对人体保护? 3、什么是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
第7页/共33页
一、 非特异性免疫
皮肤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
呼吸道黏膜上有许多纤毛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读图、分析、讨论

生理作业

生理作业

3.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由于这一电位差存在于安静细胞膜的两侧,故亦称跨膜静息电位,简称静息电位或膜电位。
原理:静息电位产生的基本原因是离子的跨膜扩散,和钠- 钾泵的特点也有关系。细胞膜内K+浓度高于细胞外。安静状态下膜对K+通透性大, K+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膜内的蛋白质负离子不能通过膜而被阻止在膜内,结果引起膜外正电荷增多,电位变正;膜内负电荷相对增多,电位变负,产生膜内外电位差。这个电位差阻止K+进一步外流,当促使K+外流浓度差和阻止K+外流的电位差这两种相互对抗的力量相等时,K+外流停止。膜内外电位差便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即静息电位。
第一章作业
免疫调节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其中非特异性免疫:第一道防线由皮肤、黏膜组成;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等组成; 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1、作用范围广。2、反应快。3、有相对的稳定性。4、有遗传性。 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1、只针对一种病原。2、后天获得。3、强度强、时间长、针对性强。
2.钠泵的本质是一种Na+-K+依赖式ATP酶。当细胞内Na+浓度升高,或者细胞外K+浓度升高时被激活,分解ATP释放能量,逆浓度梯度将细胞内的Na+泵出胞外,将细胞外的K+泵入胞内。
实际上就是Na+-K+ATP酶,存在于动,植物细胞质膜上,它有大小两个亚基,大亚基催化ATP水解,小亚基是一个糖蛋白.Na+-K+ATP酶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发生构象的变化,导致与Na+,K+的亲和力发生变化.大亚基以亲Na+态结合Na+后,触发水解ATP.每水解一个ATP释放的能量输送3个Na+到胞外,同时摄取2个K+入胞,造成跨膜梯度和电位差,这对神经冲动传导尤其重要,Na+-K+泵造成的膜电位差约占整个神经膜电压的80%.若将纯化的Na+-K+泵装配在红细胞膜囊泡(血影)上,人为地增大膜两边的Na+,K+梯度到一定程度,当梯度所持有的能量大于ATP水解的化学能时,Na+,K+会反向顺浓差流过Na+-K+泵,同时合成ATP.

特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特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特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细胞组成粘膜和上皮细胞、NK细胞、 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吞噬细胞、 NK1.1+T细胞、抗原递呈细胞γδT细胞、B-1细胞作用时效即刻~96小时 96小时后作用特点非特异性;特异性无须增殖分化,作用迅速抗原特异性细胞克隆增殖和分化无免疫记忆有免疫记忆作用时间作用时间短作用时间长————————————————————————————————免疫系统的组成一、参与天然免疫的组分及其效应(一)屏障结构体表屏障、部屏障(二)参与天然免疫的效应分子抗菌肽/防御素、补体系统、细胞因子、溶菌酶、其他效应因子(三)参与天然免疫的效应细胞吞噬细胞、NK细胞、 T细胞、B-1细胞、肥大细胞、NK1.1T细胞(一)屏障结构1.皮肤黏膜屏障(1)物理屏障作用* 多层鳞状上皮细胞、黏膜上皮细胞;* 肠蠕动;* 呼吸道上皮纤毛的定向摆动;* 分泌液和尿液冲洗作用。

(2)化学屏障作用* 黏膜和皮肤的分泌液:* 汗腺分泌的乳酸、皮脂腺分泌的不饱和脂肪酸;* 呼吸道、消化道粘液含溶菌酶、抗菌肽、天然抗体;* 胃酸(3)生物学屏障作用* 黏膜和皮肤寄居的微生物:* 口腔细菌产生过氧化氢;* 唾液链球菌形成的抗菌物质;* 肠道大肠杆菌能分泌细菌素2.部屏障(1)血脑屏障* 组成软脑膜、脉络丛的脑毛细血管壁、包在壁外的星状胶质细胞形成的胶质膜* 生物学作用阻挡血液中病原微生物及其他大分子物质进入脑组织及脑室(2)血胎屏障* 组成母体子宫膜的基蜕膜、胎儿的绒毛膜滋养层细胞* 生物学作用防止母体病原微生物进入胎儿体(二)参与天然免疫的效应分子1.defensin:α/β-defensin对细菌、真菌和有包膜病毒(包括HIV)具有广谱的直接杀伤活性。

2.complement3.cytokine4.lysozyme属不耐热碱性蛋白质,主要来源于吞噬细胞5.其他效应因子oxygen free radical、NO、脂质介质(PG、LTB4、PAF)、C-reactive protein(CRP)(三)参与天然免疫的效应细胞1.吞噬细胞(phagocyte)吞噬细胞穿越血管皮募集至感染灶细胞受体识别并结合微生物/分泌物吞噬启动胞活化信号杀菌* 杀菌机制1)氧依赖的杀菌途径:吞噬细胞激活活化胞膜结合氧化酶还原型辅酶 II(NADPH)氧化催化分子氧还原反应性氧中介物(reactive oxygen intermediate,ROI)杀伤微生物LPS 、IFN-巨噬细胞产生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使精氨酸水解为胍氨酸释放NO与吞噬细胞过氧化氢或过氧化物酶结合产生过(氧化)亚硝酸盐基(酸性环境)杀菌2)氧非依赖的杀菌途径吞噬细胞激活合成溶菌酶和多种蛋白水解酶杀菌2.NK细胞* 效应机制1)胞毒效应ADCC、分泌穿孔素、颗粒酶2)产生细胞因子IFN-、IL-12和TNF-直接、间接杀伤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组分——————————————————————————————————细胞分布作用特点靶分子功能—————————————————————————————————— T 粘膜、非MHC限制性胞菌的HSP 皮肤粘膜免疫防御上皮组织直接识别完整多肽 CD1递呈的非多肽抗原抗胞菌和病毒感染外周血抗原识别谱较窄某些磷酸化抗原的第一道防线疱疹病毒B-1 腹腔抗原识别谱较窄细菌的荚膜多糖腹腔、胸腔部位胸腔脂多糖非特异性免疫防御功能肠壁固有层肥大浆膜层、血弱吞噬作用趋化、激活补体和细胞管皮细胞致炎效应处理和递呈病原体抗原NK T 肝脏、骨髓 TCR缺乏多样性 CD1分子所提呈的杀伤靶细胞抗原识别谱较窄脂类和糖脂类抗原上皮细胞————————————————————————————————————二、天然免疫的识别机制(一)天然免疫的识别特点(二)病原相关分子模式(三)模式识别受体分泌型PRR、跨膜型PRR、信号转导型PRR* Toll样受体(TLR)分子结构特征、型别及其配体生物学功能(一)天然免疫的识别特点1.识别的抗原种类通常为微生物及其产物2.识别的靶分子结构* 微生物特异的核苷酸如病毒复制过程中产生的双链RNA(dsRNA)、细菌体的非甲基化CpG DNA序列等; * 微生物的特征性蛋白组份如N-甲酰甲硫醇多肽;* 由微生物合成的脂质复合物、碳水化合物如G-菌脂多糖(LPS)、G+菌磷壁酸、富含甘露糖的寡糖等。

4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4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2.识别 吞噬细胞表面多种受体,可识别并结合微生物 及其分泌产物,参与吞噬细胞识别作用的主要表面受体如下:
(1)甘露糖残基受体:属凝集素,可识别并结合糖蛋白及糖脂分子的末 端甘露糖和岩藻糖残基,这些残基乃微生物细胞壁的典型组分。
(2)IgG Fc受体:特异性 IgG抗体可与相应微生物结合成为复合物, 抗体的Fc段可与巨噬细胞表面的高亲和力Fcγ受体(FcγR I)结合,从而 增强巨噬细胞对致病微生物的吞噬作用,即IgG介导的调理作用。
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四)溶菌酶 溶菌酶属不耐热碱性蛋白质,主要来源于巨噬细胞,
广泛存在于各种体液、外分泌液和巨噬细胞溶酶体中。溶 菌酶可水解细菌胞壁的关键组分肽聚精,从而使细菌溶解, 并可激活补体和促吞噬。
(五)参与天然免疫的其他效应因子 巨噬细胞还可释放氧自由基、一氧化氮、脂质介质
(如前列腺素、LTB4血小板活化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等非特异性效应分子。
特异性免疫:是后天生活过程中形成的针对性很强的免疫力,作用谱窄而 不能遗传,但其组分胚胎期已形成。
注意:①天然免疫是抵御感染的第一道防线;②其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也 广泛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启动、效应和调节);③特异性免疫是由非特异性免 疫启动的,如T细胞需Mφ的激活; ③长期认为,特异性免疫才涉及对靶抗原的 特异性识别;现已证实,非特异性免疫的发生及效应也涉及复杂的专一性识别 (如TLR、B1B细胞、γδ+T细胞),也是配-受体关系。
两类吞噬细胞对入侵体内的微生物的应答均极为快速,其中巨噬细胞 的作用更为持续,是参与天然免疫晚期应答的主要效应细胞。吞噬细胞可 定向迁移、识别、吞噬和杀伤等环节,详述如下:

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细胞识别与免疫一、填空题1.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③吞噬细胞的胞吞作用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⑦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2.免疫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免疫可分为______ _免疫(包括由人体的_______、________等构成的第一道防线,以及_____ ___组成的第二道防线)和__________免疫(构成第三道防线,包括_______免疫和________免疫)。

4.能够引起人体内免疫反应的特殊外来物质都称为________,包括外源性的细菌、________、________等,以及内源性的__________细胞等。

抗原具有特异性,取决于细胞表面的______________。

5.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它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 和淋巴液等体液中。

6.当抗原经过___________处理,再经T细胞呈递给B细胞,T淋巴细胞执行的免疫称为___________免疫,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___________细胞。

7.克隆技术可以克服异体组织器官的排斥,排斥反应依赖于细胞的识别。

这种细胞识别功能的物质基础是。

8.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是。

①吞噬细胞② T细胞③ B细胞④记忆细胞⑤浆细胞⑥致敏T细胞天然免疫是指获得的免疫,属于免疫。

人工免疫主要采用的方式来进行。

狂犬病疫苗属于(活/死)疫苗,卡介苗属于(活/死)疫苗。

二、简答题1.回答有关免疫问题:(1)抗原的化学成分多为。

当B淋巴细胞膜表面的与抗原结合时,该细胞被活化,分化形成的细胞制造大量抗体,并以方式分泌到血液中。

(2)将一只A品系大鼠的皮肤小片移植到另一Array只不同品系大鼠的背部,10天后因_______反应而脱落,这是(B/T)淋巴细胞所起的作用。

(3)右图表示将抗原注射于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之间的关系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之间的关系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之间的关系生物技术083班袁勇飞 08014067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以抗病原体来说,非特异性免疫是基础,它的特点是出现快,作用范围广,但强度较弱,尤其是对某些致病性较强的病原体难以一时消灭,这就需要特异性免疫来发挥作用。

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出现较慢,但是针对性强,在作用的强度上也远远超过了没有针对性的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简介非特异性免疫又叫做先天性免疫或天然免疫,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

这种免疫的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因此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天然免疫或固有免疫。

它和特异性免疫一样都是人类在漫长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遗传特性,但是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一生下来就具有,而特异性免疫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才能获得。

比如猪瘟在猪群中传播很快,但和人类无缘。

这是因为人类天生就不会得这种病;还有炎症反应也是人一生下来就有的能力。

固有免疫对各种入侵的病原微生物能快速反应,同时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启动和效应过程也起着重要作用。

固有免疫系统包括:组织屏障(皮肤和黏膜系统、血脑屏障、胎盘屏障等);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固有免疫分子(补体、细胞因子、酶类物质等)。

1. 功能:非特异性免疫能够对各种入侵的病原微生物作出快速反应,同时在特异性免疫的启动和效应过程也起着重要作用。

特异性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是经后天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而使机体获得抵抗能力的免疫方式。

一般是在受微生物等抗原刺激后才形成的,并能与该抗原起特异性反应。

2.特点(1)作用范围广。

机体对入侵抗原物质的清除没有特异的选择性。

(2)反应快。

抗原物质一旦接触机体,立即遭到机体的排斥和清除。

(3)有相对的稳定性。

既不受入侵抗原物质的影响,也不因入侵抗原物质的强弱或次数而有所增减。

但是,当机体受到共同抗原或佐剂的作用时,也可增强免疫的能力。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4章免疫调节 学案(知识点考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4章免疫调节 学案(知识点考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第四章免疫调节第1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1 - 第2节特异性免疫.................................................................................................... - 11 - 第3节免疫失调........................................................................................................ - 22 - 第4节免疫学的应用................................................................................................ - 22 -第1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1)组成: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并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

(2)5种免疫器官的比较淋巴结遍布全身,主要集中在颈部、腋窝部和腹股沟部等处呈圆形或豆状能阻止和消灭侵入体内的微生物(3)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产生并发育成熟的地方;脾、淋巴结和扁桃体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

2.免疫细胞(1)概念: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

(2)来源: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

(3)三种免疫细胞的比较②树突状细胞: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成熟时具有分支,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

③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

(4)抗原呈递细胞:包括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

(5)抗原:能引发免疫反应的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同抗原细胞
再次 刺激
致敏T细胞 记忆T细胞
作 用
快速 增殖分化
与抗原细胞密 切接触,导致 其细胞膜通透 性增大而裂解 死亡。
分泌淋巴 因子杀死 抗原细胞
致敏T细胞 记忆T细胞
T细胞的免疫作用称为 “细胞免疫”
特异性免疫
B淋巴细胞(体液免疫)和T淋巴细胞(细胞免疫)
特点 1、特异性
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和清除具有特殊的选择性
概念:是用细菌、病毒、肿瘤细胞等制成的生物制 品,有灭活的或减毒的制剂。
活疫苗:选用毒力低或经减毒的活病原微生物制成, 如牛痘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脊髓灰质炎活疫苗 和卡介苗等。
死疫苗: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死的病原微生物制成, 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狂犬病疫苗、霍乱疫苗、 伤寒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等。
12月1日是什么日子?
2010年12月1日 是第23个世界艾 滋病日。
艾滋病最新疫情
• 11月23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最新的全球 艾滋病预测报告:截止2009年底,全球共有约 3330万人感染艾滋病毒。
• 卫生部通报截至2010年10月底累计报告艾滋病 病毒感染者和病人37万余例。2009年卫生部、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评估 结果表明:截至2009年底,估计中国现存活艾 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4万人。
体液中的抗原 (如细菌及其 毒性产物)
抗原细胞(如 感染了病毒的 细胞、移植的 异体细胞等)
作用方式 吞噬作用
产生抗体
裂解抗原细胞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是相互协作,共同构建人体的防卫体系。
天然免疫
患传染病后获得的免疫称为天然免疫。
水痘
人工免疫 用人工的方法使人体 获得免疫。
接种疫苗
注射疫苗
疫苗
C 1、下列有关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 B.抗体是一种蛋白质 C.一种抗体能消灭多种抗原 D.抗体是在抗原侵入人体后产生的
B 2、疫苗是
A.抗体 B.抗原 C.抗原和抗体 D.白细胞
讨论
1、为什么有些人在前一次感冒 刚痊愈不久,又患感冒? 2、感冒何时传染性最强?(发 病前、发病初、快好时)
2、后天获得(获得性免疫)
比较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免疫过程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比较
免疫方式 形成时间
特点 免疫细胞
作用对象
非特异性
特异性免疫
免疫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先天形成 后天形成:淋巴细胞与抗原接触后
无特异性 和记忆性
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巨噬细胞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一切抗原类 物质(如细 菌、病毒、 衰老细胞)
上海疫情
艾滋病病毒破坏的是人体的什么系统? 免疫系统的T淋巴细胞。
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2)
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 组成:皮肤和黏膜 • 功能:阻挡或杀死病原体
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 组成:巨噬细胞 • 功能:吞噬、消化病原体
机体的第三道防线
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作用过程
外源蛋白、细菌、病毒等抗原
特异抗原识别受体
B淋巴细胞
记忆B细胞
浆细胞 产生抗体
抗体消灭抗原
同一种抗原再次侵入
记忆B细胞
新记忆B细胞
新的浆细胞 产生抗体
抗体消灭抗原
初次免疫反应
抗原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的免疫反应
二次免疫反应
相同的抗原第二次入侵,记忆B细胞加快分裂产生新的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B淋巴细胞免疫过程
请解释一下为什么乙没有象 甲那样患感冒?
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反应不仅快,而且强。
T 淋巴细胞的免疫过程
抗原细胞裂解死亡
T细胞
分泌淋巴因子 杀死抗原细胞
T淋巴细胞免疫过程
抗原细胞
刺激
注:蓝色部分表示 初次免疫;红色部 分表示二次免疫。
T淋巴细胞
增殖 分化
抗体
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
分布:血液、淋巴液或组织 液等体液内
作用:杀死病原体或促使巨 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特点: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 相应的抗原发生反应
抗体的空间结构(电脑模拟图)
(体液免疫)
抗原
刺激
注:蓝色部分表示 初次免疫;红色部 分表示二次免疫。
B淋巴细胞
增殖 分化
相同抗原
再次 刺激
浆细胞 记忆B细胞
产生 分泌 快速 增殖分化
抗体
浆细胞 记忆B细胞
产生 分泌
抗体
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
想 一 想?
在教室里,甲和乙分别是丙 的邻座。有一天,丙患了感冒。 两天后,甲也患了感冒,而乙则 没有。乙说一星期前他患过了感 冒,现在已经痊愈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