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命题热点资料系列:古诗词与生态环境
古代诗词与生态环境保护(大全五篇)
古代诗词与生态环境保护(大全五篇)第一篇:古代诗词与生态环境保护古代诗词与生态环境保护【摘要】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最重要组成部分---古代诗词,无疑是这“璀璨花朵”中的灵魂与精华.古诗词中所体现出来的生态意识对于我们当今感受自然、呵护生灵、今昔对比,从而树立正确理念,无疑是值得珍视和借鉴的。
今天越来越频繁的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被人们关注,人们开始对自然环境做亡羊补牢式的保护,然而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实践与思考,我们不能不为当时先进的思想和富有远见的行为而赞叹。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最重要组成部分---古代诗词,无疑是这“璀璨花朵”中的灵魂与精华.古诗词中所体现出来的生态意识对于我们当今感受自然、呵护生灵、今昔对比、树立正确理念,无疑是值得珍视和借鉴的。
下面我就对我国古诗词中具有代表性的生态保护思想和实践做一下简单的回顾。
一、赞美自然,感受寰宇。
从“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无不体现了良好和谐的生态环境。
从歌春的杜甫《春夜喜雨》,到颂夏的苏轼《望湖楼醉书》等,从咏秋的马致远《秋思》等,到叹冬的柳宗元《江雪》,我们从分享受大自然四季中的春听鸟声,瞎听蝉鸣,秋听虫啼。
冬听雪落的情趣,欣赏烂漫的春,缤纷的夏,金色的秋,绚丽的冬,使我们对大自然的和谐生态产生感知,唤起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从“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观,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娇嘀,从“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到“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等。
大自然美不胜收,值得我们珍爱!二、赞美生命,呵护生灵。
古人开明的生态意识不仅仅表现在对青山绿水的赞誉与亲近上,还包含着对自然界各种动物的亲昵与关爱之情。
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道:“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最新中考生物热点微课一 诗词或俗语中的生物和生物圈
中考热点微课一诗词或俗语中的生物和生物圈常见诗词或俗语体现的生物学知识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环境(温度)影响生物(桃树)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环境(温度)影响生物(橘、枳)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环境(温度)影响生物(枫树)4.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生物(草)影响生物(豆苗)5.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物(蚂蚁)影响环境(堤)6.大树底下好乘凉生物(大树)影响环境7.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生物(粟)能繁殖8.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生物(莲)适应环境(水)9.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生物(黄蝶)适应环境(菜花)10.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蝉、螳螂、黄雀形成食物链1.(2020·临沂学业考)下列所描述的生命现象与其实例不符的是( C)A.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营养——螳螂捕蝉,黄雀在后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朵朵葵花向太阳C.生物能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蜻蜓点水D.生物能生长繁殖——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2.(2021·临沂学业考)下列关于生物和生态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A.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C.农田中的所有动物、植物构成了农田生态系统D.某食物链甲→乙→丙→丁中,若因某种原因丙大量减少,则短时间内乙会大量增加,丁会大量减少3.(2020·连云港学业考)谚语、俗语和古诗词中蕴含着一些生物学原理。
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C)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环境影响生物B.春雨贵如油——植物生长都需要无机盐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D.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这两种动物间是寄生关系4.(2020•巴中学业考)“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首诗突出表明了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是水。
古诗词中的环保
中国古诗词篇什众多,闪烁着先哲们洞悉世界的智慧光芒,展示了古人多姿多彩的艺术情怀。
尤其是这些诗篇所表现出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以及对自然环境的关爱之情更是难能可贵。
在国人日益重视环境保护的今天,以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的眼光来赏析这些诗词中的生态意境,有着特别的意义。
留恋春光,钟情绿色。
中国古诗词中对春光绿色的留恋、赞美可谓比比皆是。
唐人贺知章的《咏柳》便是许多人耳熟能详的一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万物复苏、绿叶满眼的春天景色。
诗篇着墨不多,却清丽淡雅,曲尽其妙。
韩愈在《晚春》中写道:"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这首诗描写的是晚春的景象,诗人没有将更多的笔墨放到描摹自然景物上,只是攫取了具有典型意义的草树、杨花、榆荚,通过对比来昭示春天即将离去。
在诗中,花草树木仿佛也有了灵性,知道明媚的春光即将离去,便以姹紫嫣红的繁花来留住春天。
而相貌普通的杨花、榆荚没有绚丽的色彩,只能如白雪般漫天飞舞。
作者渴望留住春天以及留恋春光的心情跃然纸上。
中国古诗词中吟诵春天绿色的诗句还不胜枚举。
如辛弃疾在《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中的"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中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白居易在《江南好》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均以鲜丽细腻的笔触描摹了一幅幅原生态的绿色春景。
春天孕育着希望,绿色象征着生命。
对"春"和"绿"的向往不正是我们如今环境保护所倡导、所追求的生态家园吗?亲近自然,吟咏山水。
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大凡中国古代诗词的内容多半是与自然山水有着密切关联的。
唐代诗人王维在《桃源行》中写道:"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古诗词如何引发我们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思考和行动
古诗词如何引发我们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思考和行动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赋予了自然界极高的审美价值,这种审美感受通过诗词文化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和传承。
许多脍炙人口的古代诗词,在赞美风景之余,也蕴含着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思考和呼吁。
正是这些诗词,引发和激励了无数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与热爱。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论述古诗词如何引发我们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思考和行动。
首先,诗词作为瑰宝式的文字表达形式,对自然界的描绘往往是细腻且动人。
古人通过形容山水的壮丽、花草的盛开以及鸟鸣虫吟的美妙,将自然景观与诗人的内心世界紧密结合。
这种描绘不仅仅是对美的追求,更是对自然环境脆弱性的警示。
诗词中常有对山水的歌颂,对植物的赞美,以及对动物的描绘。
这些描绘,让我们深刻感受到自然界的美与恩赐,也进一步引发我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其次,古诗词中许多作品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古人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认识到自然的恩赐需要人类的爱护和保护。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其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景观变化的感慨,也暗含着人与自然环境改变的紧密联系。
这种共生的观念让我们认识到,只有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我们才能够获得长久的、良好的生存环境。
另外,古诗词中也有一些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破坏的忧虑和呼吁保护的作品。
唐代诗人杜甫的《丹青引赏图经序》,针对自然资源开发过度的弊端进行了质疑和警示,诗中写到:“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种对环境破坏的忧虑和对保护的呼吁,激发了无数人对自然环境的思考,并诞生了一系列的环保行动。
最后,古诗词的传颂与演绎,进一步强化了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思考和行动。
古诗词经历了千百年的流传,成为了我们国家独特的文化遗产。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媒体上,我们经常能够听到、读到古代诗词的吟唱。
这种流传与演绎,不仅仅让古诗词的美得以传承,也延续了古人对自然环境的思考和呼吁。
当我们在吟诵古代诗词时,对其中对自然的歌颂和警示会更加深入,进而引发我们对自然环境的关爱,促使我们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中去。
生态环境古诗词
生态环境古诗词
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希——陶渊明
2、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
4、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
5、榆柳荫后园,桃李罗堂前。
——陶渊明
6、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杜甫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刘禹锡
8、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
9、我昔少年日,种松满东岗;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
——苏轼
10、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
1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
1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
13、手种黄柑两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柳宗元
1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1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
16、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
17、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
18、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
19、楼东一株树,枝烟拂青烟。
桃树我所栽,别来向三年。
——李白
20、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
2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校——杜甫。
倡导生态环保的古诗词
倡导生态环保的古诗词以下是几首倡导生态环保的古诗词:1.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同时也提醒人们要保护好自然环境,珍惜大自然的美景。
2.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描绘了大自然的循环和生命的延续,提醒人们要保护草原和自然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3.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环境的关注,呼吁人们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
4.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描绘了冬天江雪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独特感受,同时也提醒人们要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这些古诗词都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呼吁人们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倡导生态环保的重要性。
它们在古代就已经传达了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至今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5.《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通过描绘草原的荣枯变化,表达了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和呼吁。
6.《江南春》(唐代: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珍视和保护之意。
7.《登高壮观天地间》(唐代:杜甫)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首诗通过描绘大自然的壮美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珍视和保护之意。
8.《赋得古柏行》(唐代:杜甫)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首诗描绘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神秘,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珍视和保护之意。
9.《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所守或匪亲,化为东野松。
古诗词中的环保话题分解
• 在环境问题日渐突出的今天, • 回顾我国古代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智慧, • 仍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 • “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 • ——这是环保人的“小目标”。 • 愿我们的生态环境如诗中所言: •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
古诗词中的环保话题
“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 古人开明的生态意识不仅仅表现在对绿水 青山的赞誉与亲近上,还包含着对生灵的
呵护、对生命的赞美。 天人合一
京师地大人众,加以岁久壅底,垫 隘秽恶,聚而不泄,则水多咸卤。
• 汉长安城经历800年之后,由于垃圾、粪便 等污染环境,造成百姓不适宜继续居住的 状况。
• 殷之法,弃灰于道者,断其手。
•
——《韩非子》
•
• 释义:把灰烬这类生活垃圾倒在街道上, 被发现后将被剁手。
• 畋不掩群,不取麇夭; • 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
• • 认为要想利用自然资源,尤其是生物资源,
必须注意保护,合理开发
•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
•
• • 史书中最早的沙尘暴。
——《汉书》
• 琼岛雾锁霾封,难见真容,煤山隐于风霾 土雨,宫人隐于殿中,时有探望。
•
——《清史稿》
•
• 古时候的“霾灾”。
•
• 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堤水。
• 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
•
——《田律》
•
• 释义: 春季不准乱砍滥伐外,不得堵塞河 道,即所谓“雍堤水”;不是夏季不准焚 烧草木灰当肥料
• 六王毕,四海一,
• 蜀山兀,阿房出。
•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古诗词中的自然美与生态意识
古诗词中的自然美与生态意识自古以来,中国文化中一直有着对自然的深刻关注和崇敬。
在古代的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描绘自然美的景观和表达生态意识的诗句。
这些诗词不仅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更传递给我们当代人守护环境、保护生态的启示。
本文将从山水、花草、季节和动物四个方面来探讨古诗词中的自然美与生态意识。
一、山水描写中的自然美古人喜欢借助山水来表达自然美,他们欣赏大自然中蕴含的无限韵味,并将其融入自己的诗词作品中。
比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描绘山与水的交融之美,展示了自然景观的鬼斧神工。
这样的描写让人们对大自然产生无限遐想,也提醒着我们应该珍惜并保护这样的壮丽景色。
二、花草描写中的自然美古代的诗人们对花草也有着深深的情结,他们用诗来描绘花草的美丽而多姿多彩。
比如宋代杨万里的《晚樱》中写到:“最爱一枝红脸小,不知云外客人来。
”这句诗通过赞美樱花在它最美丽的时刻展现自然之美,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这样的描写让我们意识到,每一朵花草都是自然界的珍贵之物,应该倍加呵护和爱护。
三、季节描写中的自然美古代的诗人们崇尚自然,他们善于利用季节变化来描绘自然美。
比如元代文学家范成大的《洞仙歌·丙辰夏将暮》中写到:“天立皓月,凉风依旧,花宵道里,忍把酒瓶叩。
”这句诗通过描写夏季的凉爽与夜晚的明亮来表达自然美的感受,同时也呼唤人们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保持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四、动物描写中的自然美古代的诗人们对动物的描写也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美和生态意识的关注。
比如唐代诗人杜甫的《秋夕》中写到:“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句诗集中描绘了夜晚的场景,通过描写牵牛织女星以及萤火虫,展现了夜晚动物的美丽与神奇。
这样的描写让我们认识到动物是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应该爱护它们并共同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地球上。
通过分析古诗词中的自然美与生态意识,我们可以深刻领悟到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之心,同时也给了我们当代人很多启示。
唐诗宋词中的自然意象与生态文化
唐诗宋词中的自然意象与生态文化引言中国古代的诗词中常常出现许多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人们对自然的感悟的意象。
唐诗宋词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烙印了中国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态的关注。
本文将通过分析唐诗宋词中的自然意象,探讨这些意象背后蕴含的生态文化观念,以及它们对当代生态环境保护的启示。
自然意象在唐诗中的表现山水之美在唐代的诗歌中,山水是一种常见的自然意象。
诗人们常以壮丽的山川、奇特的峰峦和清澈的溪流来描绘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例如,杜甫的《望岳》中写道:“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高山朝来峰如削,青泥何盘盘。
”这些描绘山水景色的诗句,将人们带入一种神奇而宁静的享受中,体现了中国古人对自然山水美的追求。
花草之雅另一个常见的自然意象是花草。
唐代的诗人们经常用各种各样的花朵和草木来描绘四季的变化和自然界的美丽。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样悠然自得的描写方式,展示了中国古人对自然花草之美的感悟。
动物之情除了山水和花草,唐代的诗歌还常常涉及动物的描写。
诗人们通过描绘动物的形态和行为来表达对自然的思考和对生态的关注。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通过对鹳雀楼上白鹤飞翔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赞美。
自然意象在宋词中的表现水墨山水宋代的词人们倾向于以水墨山水的形式来表达对自然的情感。
词人们通过表现山水的深邃、变幻和宁静,来表达自己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敬畏。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道:“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段词句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展示了自然和人生不可掌控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花鸟虫鱼宋代的词中经常出现花、鸟、虫、鱼等生物形象,这些形象既可代表自然景物,又可作为写景的艺术载体,承载着词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关怀。
如何通过古诗词来表达对环境的关注
如何通过古诗词来表达对环境的关注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以其精炼而深刻的表达方式,成为人们表达对环境的关注和呼唤的强大工具。
古诗词中融入的自然意象和审美情趣,让我们能够通过古人的诗句,深入思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古诗词来表达对环境的关注。
首先,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以简洁的形式表达着丰富的意境和感情。
古人在创作诗词时,通常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的美丽、壮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表达出对环境的关注。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通过描绘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唤起人们保护环境、追求自然美的意识。
其次,古诗词也反映了人们对环境破坏的忧虑和对环境保护的呼喊。
在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远望·其一》中,写到:“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螟。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把人们身处的环境写得阴冷而凄凉,暗示了环境破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古诗词以其深邃的意境,将人们对环境的担忧与呼唤传达了出来。
古诗词还通过自然景物的描述,深化了人们对环境的感知。
诗人通过写山水、花草、春雷等自然景物,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美和神奇。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描绘了大自然景色,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自然界的辽阔和壮丽。
这样的描写提醒人们应当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使之保持原有的美好面貌。
此外,古诗词也通过情感表达对环境的关注。
古诗词中经常融入人情、爱情、离别等情感,通过情感的铺陈,表达了对环境的深切关怀。
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中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首诗以美丽的自然景色抒发了思乡之情,表达了人们对陶渊明般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环境的珍视。
古诗词作为一种优美的艺术形式,能够深入人心,唤起人们对环境的关注与保护。
通过古诗词,我们可以体会到自然美的力量和环境的珍贵,使之成为我们追求绿色环保生活的重要动力。
有关环保教育的古诗词
有关环保教育的古诗词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瑰宝,熔铸了多少脍炙人口的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诗篇,其中不乏环保教育的资源,不乏环保的意义。
一、描述良好的自然环境,感受生物多样性和和谐的生态从“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无不体现了良好和谐的生态环境。
从歌春的杜甫《春夜喜雨》,到颂夏的苏轼《望湖楼醉书》等,从咏秋的马致远《秋思》等,到叹冬的柳宗元《江雪》,我们充分享受大自然四季中春听鸟声,夏听蝉鸣,秋听虫啼,冬听雪落的情趣,欣赏烂漫的春,缤纷的夏,金色的秋,绚丽的冬,使我们对自然界的和谐生态产生感知,唤起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从“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观,到“浅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娇嘀,从“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到“风萧萧易水寒”的悲壮等。
大自然,美不胜收,值得我们珍爱!二、描述荒凉恶劣的自然环境,感受物种单一、生态萧条的状况大自然是诗人抒发情感的重要对象,恶劣的生态环境,同样会激诗人强烈的情感,引发好诗好句。
“枯藤、老树、古道、西风”虽然是天涯游子流离之情,也是生态萧条,一片肃然的体现。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则表达作者对生存环境的百般忧虑。
唐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描写的是部队远征的冷酷环境,同时也真实的描述了玉门关外春风不渡,环境恶劣的情形。
《赤壁赋》“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等记录了擅以火攻之的葛诸亮的多少次纵火造成的生态破坏。
《渡黄河诗》“河流迅且浊。
汤汤不可陵。
桧檝难为榜。
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
荒畴余故塍。
不覩人行迹。
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
此水何当澄。
”则把黄河“黄”的水体,“浊”的色度,每年泛滥的灾害的忧思表现无遗。
呜呼,能不保护环境!三、在古诗词中感受生态哲学和环保理念在李白《望天门山》、杜甫《望岳》、贾岛《寻隐者不遇》、杨万里《小池》、刘禹锡《望洞庭》、白居易《忆江南》、李商隐《霜月、温庭筠》、贺知章《咏柳》、隋朝民歌《送别》中,日出、日落、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小鸟歌唱、溪水流淌,让我们充分欣赏自然,体验自然,生态理念,油然而生。
描写生态环境的优美古诗词
描写生态环境的优美古诗词(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描写生态环境的优美古诗词在知乎看到一个很多人关注的问题——有哪些描写环境很美很有意境的古诗句。
环保相关古诗词
环保相关古诗词咱老祖宗可老早就有环保意识啦,那些古诗词里就藏着不少环保的智慧呢。
就说孟浩然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你看这画面,绿树环绕着村庄,青山在城外绵延。
这绿树青山就是大自然最美的衣裳啊。
那时候的村庄,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绿树青山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这就是一种原始的环保状态。
大家都爱护这些树木山林,才会有这样美好的景象。
要是那时候的人就乱砍乱伐,哪来的绿树村边合呀,估计就是秃树村边剩了。
还有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你想啊,在空旷的山里,刚下过雨,月亮照在松林间,清泉在石头上流淌。
这是多干净、多美好的环境啊。
那松林就像是大自然的空气净化器,清泉则是大地的血脉。
王维笔下的这种意境,要是没有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是绝对看不到的。
要是人们都在山里乱丢垃圾,乱砍松树,那清泉早就变成臭水沟,松间也照不到明月,只能照到各种垃圾了。
再看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翠柳上有黄鹂欢快地唱歌,天空中有白鹭飞翔,远处还有终年不化的雪山,门口停着远航的船。
这简直就是一幅生态画卷。
那翠柳得是生长在干净的土壤里,有清澈的水源滋润着;白鹭能在天空自在飞,说明空气也好。
要是环境被破坏了,柳树枯黄,水里都是污染物,天空灰蒙蒙的,那可就不是这个美景了,估计就变成“两个黑鸦立枯柳,一片灰霾遮青天”了。
从这些古诗词里就能看出,古人虽然没有咱们现在说的“环保”这个词,但是他们用诗词描绘的美好生活,都是建立在对自然的保护和热爱之上的。
咱们现在可不能把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给弄丢了,得向古人学习,好好保护环境,让咱们周围也能有诗里的美景。
关于生态环保的古诗词
关于生态环保的古诗词
哎呀呀,说到生态环保的古诗词,那可真是不少呢!就像唐代诗人王维写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你看,这诗里的山是多么清新,那雨后的空气仿佛都能闻到,明月在松间洒下银辉,清泉在石头上潺潺流淌,多美的画面呀!这不就是大自然最本真的样子吗?
再想想孟浩然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那绿树环绕着村庄,青山在城郭外倾斜着,这不就是我们向往的田园生活吗?这就是生态环保的美好体现呀!
还有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那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欢快地歌唱,一行白鹭直直地冲向蓝天,这是多么有生机的场景啊!如果我们不好好保护环境,以后还能看到这样的景象吗?
古代的诗人们用他们的笔触,描绘出了大自然的美好,这不就是在提醒我们要珍惜这一切吗?我们现在的生活中,有多少人真正意识到了生态环保的重要性呢?很多人还是在随意破坏环境,乱丢垃圾,浪费资源。
难道我们不应该反思一下吗?
我们不能只享受大自然的恩赐,而不去保护它呀!就像我们不能只知道索取,而不懂得付出一样。
我们要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少用一次性用品,多坐公共交通,节约水电……这些小小的举动,都能为生态环保做出贡献呢!
我觉得,生态环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践行的责任。
只有我们大家一起努力,才能让我们的地球越来越美好,才能让那些古诗词里的美景一直存在下去。
大家说是不是呢?。
写生态环境的诗句
写生态环境的诗句
嘿,朋友!你知道吗?古诗里藏着好多关于生态环境的奇妙描绘呢!就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不就是一幅生机盎然的
自然画卷嘛?两只欢快的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枝头歌唱,一队洁白的白
鹭向着湛蓝的天空飞翔。
那场景,多美呀!
再比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想想看,那莲叶一眼
望不到边,碧绿得仿佛要和天空相接,阳光下的荷花更是红得娇艳动人。
这难道不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绝美礼物吗?
还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那茫茫的群山,连一只鸟的影子
都没有,所有的道路上都看不到人的踪迹。
这寒冷寂静的画面,是不
是让你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另一种力量?
你说,古代的诗人咋就这么厉害呢?他们只用寥寥数语,就能把生
态环境的美丑、动静都刻画得如此生动!
在我看来呀,这些写生态环境的诗句,既是古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
敬畏,也是在提醒我们,要好好珍惜和保护这美好的大自然!。
生态环境古诗词
生态环境古诗词古代诗词中的生态环境意识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感叹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描绘山水田园的宁静和美丽•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陆游的江南诗•描绘江南水乡的繁盛景象•对江河湖泊的爱护和保护•警示人们不要破坏生态环境王之涣的山水诗•描绘大山大河的雄伟壮丽•强调大自然的伟力和威严•呼吁人们要保护自然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古代诗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传承生态环境保护的智慧•通过古代诗词,人们能够感受到古人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重视,从而传承并发扬这种智慧。
•古代诗词中的生态环境意识,对于今天的生态环境保护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激发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古代诗词中的生态环境描绘,能够激发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
•通过欣赏古代诗词,人们能够产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
打造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诗词中的生态环境描绘,展现了中国独特的自然风光,是打造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生态环境意识,可以更好地推动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当代诗词与生态环境的融合生态环境保护主题的当代诗词1.《渔家傲》 - 余光中2.《竹石》 - 戴望舒3.《竹石之舞》 - 戴望舒4.《到湖南省委老房子参观》 - 冯至当代诗词对生态环境的思考•当代诗词作品中,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考更加深入和细致。
•当代诗词关注现实问题,呼吁人们保护环境,转变观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当代诗词对生态环境的警示与抨击•当代诗词作品中,对生态环境破坏现象进行了警示和抨击。
•藉由对当代社会生态环境问题的思考和揭示,引发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警醒。
生态环境的未来发展和希望未来生态环境的发展趋势1.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3.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个人行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减少能源消耗,节约用水2.分类垃圾,推动可持续发展3.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才能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
关于保护环境的古诗
关于保护环境的古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
环境承载着我们的生活和发展,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环境也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因此,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任务。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1.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类需要依赖自然环境才能生存。
我们的空气、水源、食物都来自于自然。
如果环境受到破坏,我们的生存将面临巨大的威胁。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命线。
2. 生物多样性的维护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界最珍贵的财富之一。
不同的动植物物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维持着一个复杂而丰富的生态系统。
如果环境破坏导致某些物种灭绝,将会破坏整个生态平衡,对整个生物圈产生重大影响。
3. 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环境保护也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我们的资源有限,而发展的需求却无穷无尽。
如果我们不保护环境,过度消耗资源,将无法长期持续发展。
保护环境是保护我们未来发展的基础。
环境保护的措施为了保护环境,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环境保护措施。
1. 降低能源消耗能源消耗是目前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降低能源消耗,我们可以鼓励节能措施的使用,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加强能源管理和监测等。
只有减少能源的消耗,我们才能减少对环境的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减少废物排放废物的排放是另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废物分类和回收利用,控制工业废气和废水的排放,减少农业和城市生活的废弃物的产生等措施来减少废物的排放。
废物资源化利用有助于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3. 保护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为了保护自然资源,我们可以加强森林保护,控制土地开发,推广可持续农业和渔业等。
保护自然资源是保护生态平衡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4. 加强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是培养人们保护环境意识和行动的重要手段。
我们可以通过学校教育、媒体宣传、社会组织等途径加强环境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环境问题,增强环保意识,形成保护环境的共识。
生态 古诗
生态古诗引言古诗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探讨生态和环境问题有着深刻的表达和启示作用。
在古代,诗人们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通过描绘山水、鸟兽、花草等刻画生态环境,表达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对生态的关注。
本文将从古诗的角度探讨生态问题,并选取一些经典的古诗作品进行解读。
一、生态的诗意1.1 与自然共生古代诗人常常通过诗歌表达对自然的喜爱和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他们笔下的山川江河、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自然景物,描摹了一个与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壮丽的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文化进步的向往。
1.2 生态破坏的忧虑与生态共生的同时,古代诗人也表达了对生态破坏的担忧。
在古代,人与自然的关系相对和谐,但也存在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问题。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他提到了“欲穷千里目”的忧虑,揭示了人们对于环境退化和人类活动对自然造成破坏的反思。
二、诗歌中的生态环境描写2.1 山水之美中国古代诗歌中常以山水为背景来表达诗人对自然环境的喜爱。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他描绘了壮丽的山川景色:“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种描绘山川的方式,不仅仅是对自然风景的欣赏,更是一种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呼吁。
2.2 花草之美古代诗人还常以花草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生态的热爱和关注。
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他通过描绘夜晚的花草虫鱼,展现了秋夕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生态与人类命运的共同体3.1 依赖自然生态对于人类的存在和发展至关重要。
古代诗人们在描绘自然的同时,也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的依赖。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他描绘的河流奔流不息,正是为了表达人类对自然的依赖和感恩之情。
3.2 生态破坏的警示生态破坏对于人类命运的影响是深远而长久的。
古诗词里的风景 生态
古诗词中的风景和生态描写,往往展示了古代诗人对自然环境和自然美的敏锐观察和独特感受。
以下是一些古诗词中的风景和生态描写:1. 自然风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这句诗描写了春节时爆竹声声的热闹景象和春风轻轻吹拂的温暖感觉。
*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梅坡《雪梅》)这首诗通过对梅花和雪的对比描写,表现了自然景色的多样性和美丽。
*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子夜吴歌·秋歌》)这句诗描绘了秋夜长安月色的清冷和万户捣衣声的热闹交织的场景。
*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韦应物《滁州西涧》)这句诗描写了涧边幽草的静谧和深树黄鹂的鸣叫声,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和活力。
2. 动物生态:*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王维《观猎》)这句诗描写了猎场风劲的景象和将军狩猎的场景。
*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这句诗通过对猎场中的动物和景象的描写,表现了狩猎时的紧张和刺激。
3. 植物生态:*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李白《清平调》)这句诗通过对花朵的描写,表现了花朵在春风拂槛中的美丽景象。
*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王驾《雨晴》)这句诗通过对雨前雨后花朵的变化进行描写,表现了自然生态的变化和美丽。
4. 水文生态:*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刘彻《秋风辞》)这句诗描写了在汾河上泛舟的场景和水流波动的美丽景象。
* “寒色孤村幕,悲风四野闻。
”(孟浩然《宿建德江》)这句诗通过对江边孤村的描写和四野悲风的感受,表现了自然环境的萧瑟和孤独。
5. 气象生态:*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李白《子夜吴歌·秋歌》)这句诗通过对秋风和玉关的描写,表现了秋风吹不尽的思念和离愁别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与生态环境
我国古代有很多文人墨客虽然不都是生态学专家,但它们早已关注“生物与环境”的问题,并以隽永的诗篇介入了生物与环境科学研究的新领域。
或单刀直入、或旁敲侧击、或言外之意,观点鲜明,寓意深刻,情理交融。
在2010年高考来临之际,现从基本能力测试的角度解读古诗,同时以古诗词的弦外之音感召今人,暂且不去赏析其诗情画意,仅汲取科学之真,融合人文之善,以期创造和谐之美!
一、古诗词中的“种群”
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其内涵有三层意思:①一定空间和时间内(一个区域);②同种生物(一个物种);③个体的总和(一群个体)。
种群特征主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迁出等。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诗中描述的是一个典型的荷花种群。
“西湖”和“六月”是指“一定空间和时间内”;“接天莲叶”和“映日荷花”是指“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唐·杜甫《江南春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说明种群密度,“翠柳”中“黄鹂”的种群密度较小,“青天”中某一特定的区域“白鹭”种群密度较大。
北宋·晏殊的《浣溪纱·春恨》“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表明“燕子”的迁入行为,结果使种群密度加大;唐·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则恰好相反,它描述了各种“鸟”种群的迁出行为,结果导致种群密度变小。
唐·李白《蜀道难》“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所描述的“悲鸟”(杜鹃)性别比例似乎为100: 100。
二、古诗词中的“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
生物群落具有以下几个要点:①一定的自然区域内;②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③各种生物的总和。
21世纪教育网
宋·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所描述的小池中所有生物总和就是一个生物群落。
因为“小池”表示“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树”阴照水中的“小荷”,“小荷”又让“蜻蜓立上头”,表明它们“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因此“小池”中所有的“树”、“小荷”和“蜻蜓”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北宋·欧阳修《醉翁亭记》所述“禽鸟知山林之乐”、“树林阴翳,鸣声上下”表明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结构,其中生物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且生物群落中各种群相互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三、古诗词中“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活在自然界中的生物会受到温度、阳光、水分、食物等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生物的生命活动也会影响环境。
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为何出现这种现象呢?由于大气对流层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山中的温度一般比平原的温度要低,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植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可用公式表示:K=N·(T-T0)。
公式中K为有效积温(常数),N为发育历期,即生长发育所需时间,T为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T0为生物发育起点温度(生物零度)。
发育时间N的倒数为发育速率。
山中由于光照和温度的原因,桃花等植物达到有效积温所需时间就长,所以发育就慢,故而如此。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中“红杏出墙”这是一种向性运动,可使植物的茎、叶处于最适宜利用光能的位置,有利于充足接受阳光而进行光合作用。
植物向光性运动,是由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引起的。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生长素能够
促进植物细胞的伸长生长。
在单侧光线的照射下,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得多,背光一侧的细胞就比向光一侧的细胞纵向伸长得快,这样就使茎朝向光源方向弯曲。
“向阳石榴红似火,背阴李子酸掉颚”,还说明光照与“石榴”和“李”果实品质有密切关系。
唐·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中“霜叶”为什么“红于二月花”?原来是植物到了秋天,气温降低,光照减少,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叶黄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明显增加,还有利于花青素的形成。
花青素酸性液中呈红色,枫树等红叶树种的叶片细胞液此时呈酸性,于是整个叶片呈现红色。
唐·王维《红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和《淮南子》“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都说明纬度或地理位置对植物的影响。
唐·刘元载妻《早梅》“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
说明不同坡向对植被的影响。
宋·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说明温度、湿度以及植物(青草)对动物(蛙)繁殖的影响。
北宋·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中就曾用“春江水暖鸭先知”勾勒这幅早春美景,表明这个时节大自然的节气变化特点和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
四、古诗中的“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的统一整体,称之为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组成。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而形成一种联系。
生态系统总是在变化发展的,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通过一定的调节作用而保持相对稳定。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被破坏。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干预和调控越来越强。
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往往是共同作用的,人为因素可以导致自然因素的强化或弱化。
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其背景就是农田生态系统,实质上阐述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稻”是生产者;害虫以农作物为食,属于初级消费者;青蛙捕食害虫,属于次级消费者。
“稻→害虫→青蛙”构成一条食物链。
如果青蛙增加,青蛙会捕食更多害虫,那么农作物受到害虫的危害就轻。
因此只有“蛙声一片”,才能“稻花香里说丰年”。
除了农田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类型还有多种多样: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句中的“旧林”和“故渊”分别代表“森林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羁鸟”和“池鱼”分别与其特定的生态环境相适应。
汉乐府《敕勒川》“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展现出我国内蒙古高原辽阔壮丽的草原生态系统,形象逼真地描绘了草原水草肥美、牛羊成群与牧区宁静和谐的自然景观。
东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描述的是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杂草与农作物之间的关系是种间竞争。
自然状态下,农作物(栽培种)竞争不过杂草(野生种),如果人疏于管理,就会出现“草盛”而“豆苗稀”的景象。
唐·李绅《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农田生态系统中,杂草的竞争力非常强,所以农民要在中午时把它们锄掉,使之失水死亡。
同时通过松土,增加土壤通气性,加强作物根的呼吸作用,从而使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更多流入到粮食作物中,为人类造福。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明落花被微生物分解后,某些矿质元素又回到了无机环境,能够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
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不断进行着物质循环。
唐·白居易《鸟》:“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告诉我们如果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被破坏。
我们应树立生态伦理,爱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平衡。
汉代的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句中“百川东到海”是自然界中水的径流途径,主要指地表径流,它的动力是重力;“复西归”是“水汽输送”的途径,它的动力是太阳辐射能。
这就构成了生物圈中水循环。
“何时复西归”还为我们进一步研究不同水体的更新周期提出新的课题。
水是生命的源泉,宋·朱熹的《观书有感》中的两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感召人们:只有我们保护好生态环境,多植树造林、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生命之水才能清澈明净,源远流长!
原创试题
16.古代诗文中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揭示了生物之间的捕食
关系。
关于下面古诗词对应的生态环境说法不正确的是()
A.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食物链关系
B.欧阳修:“禽鸟知山林之乐”、“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是生物群落关系
C.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是环境对植物的影响
D.辛弃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是生态系统关系
16.A;A“鸟”种群迁出后导致种群密度变小,是种群关系,并非食物链关系;B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结构,其中生物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且生物群落中各种群相互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C随秋天的气温降低,光照减少,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枫树等树种的叶片呈现红色,属于环境对植物的影响;D农田生态系统,“稻→害虫→青蛙”构成一条食物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