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发展的四个阶段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发展时期
二、能源和炊餐器具有新的改进
(一)能源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用 煤做燃料的国家,汉代已用 煤来炼铁,到南北朝时,北 方的家庭已经盛行用煤来烹 制食物,唐代煤已成为全国 常用的燃料。
二、能源和炊餐器具有新的改进 (二)炊具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制器皿
秦汉以后,出现了许多火眼的陶灶、曲突和高突的灶。
二、能源和炊餐器具有新的改进
豆腐的发明是人类饮食史上的一大贡献, 相传是汉代淮南王刘安发明了豆腐;
一、烹饪原料继续拓展
在汉代,人们已经使用植物油来烹制菜肴,而此前都是 使用植物油脂,还新增了豉和蔗糖等调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烹饪时还把安石榴汁、橘皮、葱、 姜、蒜、胡椒等作为调料放入菜肴;
隋代已大量使用海味,唐代进入食谱的海产有海蟹、比 目鱼、海蜇、乌贼、玳瑁、鱼唇等。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发展时期
概述
秦汉以后,中国烹饪进入了以广泛 使用铁制炊具为标志的发展时期,这一 时期,在烹饪实践发展的基础上,烹饪 理论研究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大量烹饪 专著出现,食疗保健理论体系不断完善, 是我国饮食文化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时 期。
一、烹饪原料继续拓展
随着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汉代出使西 域,带来了胡瓜、胡豆、胡桃、胡麻、 胡椒、胡葱、菠菜等多种烹Hale Waihona Puke 原料;三、烹饪技艺显著提高
在面点制作中,《清异录》所列举的 “建康七炒”可反映当时的制作水平。 即“齑可照面,馄饨汤可注砚,饼可 映字,饭可打擦擦台,湿面可穿结带, 醋可作劝盏,寒具嚼者惊动十里人”。
即切碎捣烂的腌酸菜,均匀清洁的象镜子一样可以照出人面; 馄饨汤清的可以入砚磨墨;饼薄如蝉翼可以透过它看出下面的字; 饭煮得颗粒分明,柔韧有劲;调和好的面,筋韧如裙带,打结也 不断;醋味醇美得可以当酒,馓子香脆,嚼起来清脆打声,可惊 动十里以内的人。
简述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历程的五大阶段
简述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历程的五大阶段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及中华名称亭趣,自古以来就有其独特而古老的发展历程。
下面就介绍一下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历程的五大阶段。
第一,神话朝代时期。
开始于西周朝代,直到西汉朝代结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基础阶段,当时古代人们烹饪和饮用的是车轮形饼、面块、豆类、坚果、谷物、蔬菜和肉类食物等,饮用的是酒类和牛奶等,常有蒸、煮、焙、烤、焗等多种烹饪方式。
第二,三国两晋时期。
出现了酱料、调味料等技术手段,把烹饪技术从粗糙到精湛,各种醋汁、椒味、蒜香和油腻味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永定汁”,烹饪的菜肴更加美味,比如醋汁肉、干烧鱼、葱爆羊肉等。
第三,隋唐时期。
当时由于宗教原因,禁止了肉类食物的食用,导致以前中国饮食基本上只有谷物类,渐渐地多了豆制品等蛋白质更丰富的食物,此外,面点也出现了,尤其是馒头,受到了众多人们的喜爱,比如香饽饽、包子、馄饨等。
第四,五代时期。
那时,烹饪技术进一步发展,香味十足的菜肴出现了,很多技术手段如蒸、炒、烤、腌、熟等都相继出现,也开始出现了火锅、锅贴等菜肴,并逐渐流行开来,成为当时的佳肴。
第五,宋元明清时期。
当时饮食文化的重要发展,最显著的改变就是甜食的出现,开始了以糖代盐的时代,不仅有糖汁、糖果,而且有曲奇、冰糕、蛋糕等等,是相当具有代表性的代表着这个时期的人们喜欢吃甜食的文化。
总而言之,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历程可以分为神话朝代时期、三国两晋时期、隋唐时期、五代时期以及宋元明清时期,当中不仅有各种烹饪技术,也有各种调味料,使得中国饮食文化保存了传统,也融入了西方文化的精华,使得中国的饮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饮食文化》试卷3及参考答案
A柴米B油盐C酱醋D茶酒
2、从这些饮食思想出发,中国人选择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为饮食结构,其中“五果”是指(。)。
A.XXX、杏、枣、桃、XXX.XXX、杏、蕉、桃、XXX.XXX、杏、蕉、橘、柿D.XXX、杏、枣、桃、柿
3、从这些饮食头脑出发,中国人选择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为饮食结构,其中“五畜”是指(。)。
15、XXX“割肉奉君尽赤忱,但愿主公常腐败”的传说,指的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的(。)。A.春节B.元宵节C.腐败节D.端午节
16、“把酒赏菊”“便插茱萸”最有可能说的是我国(。)的传统节日。A.元宵节B.清明节C.端午节D.重阳节
17、我国北方地区流行吃青团的节日是(。)。
A.春节B.清明节C.中秋节D.腊八节
12、在中国比力精确的上菜礼应当是(。)。
A.汤-凉菜-热菜-主食-点心-水果B.凉菜-主食-汤-热菜-水果-点心C.凉菜-热炒-大菜-汤-主食-水果D.水果-凉菜-汤-热炒-主食-点心13、一般来讲,最不可能成为节日起源的因素是(。)。
A.天文历法B.原始崇拜C.特殊纪念D.个人爱好
14、以XXX对对联(“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的故事有关的中国传统节日是(。)。A.春节B.元宵节C.端午节D.中秋节
试卷编号:
天人相应的生态观念、食治养生的营养观念与五味调和的美食观念,强调饮食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食用养生与审美欣赏的和谐统一,讲究饮食品的色、香、味、形、器与养协调之美,既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也满足人的心理需求。
从这些饮食思想出发,中国人选择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食物结构,即以素食为主、肉食为辅。
中国饮食的起源和发展
• 二、中国饮食旳起源与萌芽
• 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始于约公元前6023年,延
朝时期、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等。 • 3、以饮食发展旳进程来分: • 萌芽时期、形成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繁
华时期等。
• 第一节:中国饮食旳萌芽时期
• 一、人类饮食旳起源
• 1、生食时期
• 猿猴习惯于在树上居住,以杂食为生,既吃植物,也吃某 些动物。早期旳人类继承了这些习性,采集植物旳果实、 嫩叶、根茎,捕获鸟兽虫鱼作食物,过着原始、生吞活剥 旳饮食生活。
• 第五章:中国筵宴文化
• 第一节:中国筵宴旳历史与名品 • 筵宴旳起源与发展; • 种类与名品
第二节:中国筵宴旳艺术与技术 • 筵宴旳有关环节与主要特征; • 艺术风格及实现措施
• 第六章:中国茶文化 • 第一节:中国茶旳历史与名品 • 茶旳起源、发展、种类与名品 • 第二节:中国饮茶艺术 • 饮茶措施、茶具、茶馆风情
1991年。
绪论
•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生存和提升身体素质旳首要物 质基础和社会发展旳前提。人类早期,人与其他动物一样, 饮与食只是它们旳天然本能。但当人类开始用火熟食、进 入文明时代,尤其是用陶器开始真正烹饪旳时候,人类饮 食品成为本身智慧和技艺旳发明,人类旳饮食便与动物有 了真正旳区别,具有了文化属性。人类饮食旳历史成为了 人类适应自然、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以求得本身生存和发 展旳历史,逐渐形成了人类旳饮食文化。
二、用火熟食时期
1、用火熟食时期旳概貌 火在地球上出现旳时间比人类早,但人类开始懂 得用火以及来制熟食物却经历了漫长旳岁月。
中国烹饪发展史
中国烹饪发展史中国烹饪的发展,大体上可划分为先秦,汉魏六朝、隋唐宋元和明清四个时期。
先秦时期是指秦朝之前的历史时期,即从烹饪诞生之日起,到公园前期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止,共约7800年。
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先秦,汉魏六朝、隋唐宋元和明清四个时期。
先秦时期:这是指秦朝以前的历史时期,即从烹饪诞生之日起,到公元前期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止,共约7800年。
此乃中国烹饪的草创时期,其中包括新石器时代(约6000年)、夏商周(约1300年)、春秋战国(约500年)三个各有特色的发展阶段。
①新石器时代的烹饪新石器时代由于没有文字,烹饪演变的概况,只能依靠出土文物、神话传说以及后世史籍的追记进行推断。
②夏商周三代的烹饪夏商周在社会发展史中属于奴隶制社会,也系中国烹饪发展史上的"初潮"。
它在许多方面都有突破,对后世影响深远。
③春秋战国的烹饪春秋战国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过渡的动荡时期。
连年征战,群雄并立。
战争造成人口频繁迁徒,刺激农业生产技术迅速发展,学术思想异常活跃。
此时烹饪中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因素,为后世所瞩目。
汉魏六朝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起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六国,上止于公元589年隋文帝统一南北,共810年。
这一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镇都有较大的发展,民族之间的沟通与对外交往也日益频繁。
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里,烹饪文化不断出现新的特色。
这一时期的后半段,战争频繁,诸候割据,改朝换代快,统治阶级醉生梦死,奢侈腐化,在饮食中寻求新奇的刺激。
由此,烹饪就在这种社会大变革中演化,博采各地区各民族饮馔的精华,蓄势待变,焕发出新的生机。
隋唐宋元时期:中国烹饪发展的第三阶段是隋唐五代宋金元,它起自公元589年隋朝统一全国,止于公元1368年元朝灭亡,共779年。
这一时期属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中期,先后经历过隋、唐、五代十国、北宋、辽、西夏、南宋、金、元等20多个朝代,统一局面长,分裂时间短,政局较稳定,经济发展快,饮食文化成就斐然,是中国烹饪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潮。
中国饮食发展的四个阶段
中国饮食发展的四个阶段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和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将探讨中国饮食发展的四个阶段,从古代到现代,展现中国饮食文化的魅力和特色。
第一阶段:古代饮食文化的形成古代中国的饮食文化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早在夏、商、周时期,中国人便开始培育各种谷物和蔬菜,并探索烹饪技艺。
古人讲究“饮食有道”,强调饮食的养生之道,如《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饮食调养的记载。
同时,古代餐桌上的食材多样,有鱼肉、蔬菜、果实等,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
第二阶段:封建时期的饮食文化在封建社会,中国饮食文化逐渐形成并发展,尤其是宋代以后,中国菜肴开始有了更多的创新和发展。
南宋时期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大量的古代菜谱和烹饪技巧,描绘了那个时代的饮食风貌。
同时,封建时期的宫廷菜肴也成为了一种独特的饮食文化,多样的烹饪方法和调味品使得中国饮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第三阶段:现代饮食文化的嬗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饮食文化也经历了一些变化。
西方文化的影响和国际化的交流,使得中国饮食更加多样化和开放化。
中国菜开始走向世界舞台,不仅在国内受到青睐,在国际上也备受关注。
同时,现代人们的饮食观念也有了一定的变化,健康饮食、绿色食品等概念开始受到重视,中国餐饮行业也在不断创新。
第四阶段:当代中国饮食文化的新特点进入21世纪,当代中国饮食文化呈现出新的特点。
互联网的兴起为中国餐饮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外卖、网红餐厅等新形式层出不穷。
同时,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饮食品质和体验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原料的品质、烹饪技巧的要求以及餐饮环境的舒适度都有了更高的追求。
中国饮食文化在不断发展和演变中,展现着其博大精深的魅力。
总结:中国饮食发展经历了古代、封建时期、现代以及当代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正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史的六个阶段
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史的六个阶段
一、稀食阶段:距今最早的时代,人们主要以野生动物和野菜为食。
二、农耕阶段:从大禹开始,中国开始进入农耕社会,普遍采用熬煮方法,以五谷杂粮为主食,并逐渐发展出不少烹饪技巧,形成原始的饮食文化。
三、炊火阶段:从周朝开始,中国逐步发展出炊火文化,把烧烤作为主要的饮食方式,也就是“凉拌”的诞生。
四、烧烤阶段:从春秋战国到汉朝,烧烤文化得到发展,引入了烤肉、烤鸡、烤鱼等烧烤烹饪方式,形成了烧烤文化。
五、炒菜阶段:进入唐朝后,炒菜文化逐渐成熟,出现了“炒菜”“烹调”“配菜”等多种新的烹饪方式,形成了炒菜文化。
六、烹饪阶段:宋朝以后,烹饪文化得到发展,出现了“烹调”“宴席”等多种新的烹饪方式,并随着汉朝文化的发展,中国饮食文化也至此完善。
中国饮食发展的四个阶段课件
(一)饮食民俗、成因、形成阶段
3、形成阶段 利用自然火
人类饮食发展史上第一次突破:180万年前 保留传播火 人工取火
人类饮食发展史上第二次突破:以盐为标志
中国饮食发展演变——四个阶段
时期 标志
时间
炊具
特点
萌芽期 火烹期
50万年前的
旧石器时代
形成期 陶烹期
1万年前的
饮料——茶、酒、奶。以茶、酒为主。
科学使用调味“四君子”
禽肉放蒜
贝类放葱
畜肉放椒
鱼类放姜
蒜能提味 禽肉放蒜 肉香味浓 易于消化
葱能祛寒 抵抗过敏 食贝避咳 也避腹痛
花椒助暖 还可祛毒 牛羊狗肉 更应多放
生姜缓寒 可解腥气 做鱼多放 可助消化
(三)饮食的惯制
1、日常生活的饮食惯制 2、岁时节日的饮食惯制 3、礼仪饮食惯制 4、信仰饮食惯制 5、私宴饮食惯制 6、健身饮食惯制
一、饮食民俗概述
(一)饮食民俗、成因、形成阶段 (二)饮食结构和类型 (三)饮食的惯制
(一)饮食民俗、成因、形成阶段
1、饮食民俗Leabharlann 指有关饮料和食物在加工、制作和食用 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习俗。
(一)饮食民俗、成因、形成阶段
2、成因
(1)经济原因——东种西牧;北方面食、杂粮,南方稻米为主 (2)自然条件——东南待客重水鲜,西北迎宾多羊馔(zhuan)
新石器时代
发展期 铜烹期
4千年前的
夏商时代
繁荣期 铁烹期 自秦汉以来
无 陶器 铜器
火烹法:食物直接在火上加热 包烹法:用草涂泥包装食物,用火烧烤 石烹法:用石板、石子传热,制熟食物
加热陶器:陶釜、陶鼎、陶鬲 盛物陶器:陶钵、陶碗、陶盆、陶盘 切割陶器:陶刀、陶斧
浅谈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哲学内涵
浅谈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哲学内涵一、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阶段1.1初始发展阶段主要是公元前6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
当时人们已学会种植谷物、水稻等农作物与饲养猪、犬、羊等家畜, 奠定了中国饮食以农产品为主, 肉类为辅的杂食性饮食结构的基础。
1.2饮食文化成形时期主要是周秦时期,在这一时期,以谷物蔬菜为主食。
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疏菜基本都有了,但结构与现在不同,当时早田作业主要是:稷、黍、麦、菽、麻、稻。
五味调和的理念开始形成,同时饮食中还反映了当时的礼乐制度。
1.3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汉代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归功于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引进石榴、芝麻、葡萄、胡桃(即核桃)、西瓜、甜瓜、黄瓜、菠菜、胡萝卜、茴香、芹菜、胡豆、扁豆、苜蓿(主要用于马粮),莴笋、大葱、大蒜,还传入一些烹调方法,如炸油饼。
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使豆类的营养得到消化,东汉还发明了植物油。
1.4饮食文化的高峰饮食文化分别在唐代和明清出现高峰。
唐代的饮食过分讲究,“素蒸声音部、罔川图小样”,最具代表性的是烧尾宴。
明清是饮食文化的又一高峰,延续和发展了唐宋的食俗,同时又混入满蒙的特点,饮食结构有了很大变化,主食:菰米已被彻底淘汰,麻子退出主食行列改用榨油,豆料也不再作主食,成为菜肴,北方黄河流域小麦的比例大辐度增加,面成为宋以后北方的主食,明代又一次大规模引进,马铃薯,甘薯,蔬菜的种植达到较高水准,成为主要菜肴。
肉类:人工畜养的畜禽成为肉食主要来源。
满汉全席代表了清代饮食文化的最高水平。
1.5 饮食的繁荣创新时期从辛亥革命至今,西方饮食进入中国,中国烹饪走向世界。
新技术、新工具、新原料、新调味品的不断增加,促进中国烹饪向着快捷、实用、重口味、重花色、重营养、重卫生的方向发展。
中国人善于把人生的喜怒哀乐、婚丧喜庆、应酬交际导向饮食活动,用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中国人善于从极普通的饮食生活中咀嚼人生的美好与意义,哲学家更是如此。
中国饮食文化的意义阅读答案
中国饮食文化的意义阅读答案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绵延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
我国的烹调技术讲究食医融合,与医疗保健存有紧密的联系,在几千年前存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观点,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制成各种美味佳肴,达至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中国饮食文化注重养育助益充任的营卫论(素食居多,注重药膳和补钙),并且讲究“色、香、味”齐备,存有五味调和的境界说道。
古代的中国人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甚至加工烹饪食物也要考虑到季节、气候等因素。
在《礼记·月令》中就有明确的记载,如春“行夏令”“行秋令”“行冬令”必有天殃;孔子说的“不食不时”,包含有两重意思,一是定时吃饭,二是不吃反季节食品;西汉时,皇宫中便开始用温室种植“葱韭菜茹”,这种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的确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
“阴阳五行”说道就是传统思想所预设的世界模式,也被指出就是宇宙规律。
制作饮食的烹调必然也必须循此规律。
因此,不仅把味道分成五种,并产生了“五味”说道,而且还削足适履地把为数众多的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列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紧固模式。
更令人惊讶的就是除了“凡尝,养育阳气也;凡甲壳类,养阴气也”(《礼记·郊特牲》),并指出只有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同,这样就可以“交还给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至“天人合一”的效果。
这种观点被后来的道教承继,沦为他们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例如指出喝食物就是减少人体阴气的,例如“五谷充体而无法益寿”“食气者寿”等,必须修练、必须赢得阳气就要尽量少喝、最佳境界就是吃,跑“辟谷”的境界。
中国人民餐桌的变化历程
中国人民餐桌的变化历程第一阶段:传统时期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以粮食为主,注重均衡营养和荤素搭配。
在古代,米饭、面食、蔬菜和豆制品是人们日常饮食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农耕时代,人们依赖农田的收成,大量耕种和手工劳作使得饮食方式相对简单,但也因地域差异而存在一定的差异。
第二阶段:开放改革时期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迎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带来了饮食结构的变化。
人们开始引进外来食材和烹饪技巧,西式快餐、咖啡和糕点等外国食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同时,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快餐店和自助餐厅的兴起使得人们更加方便地获得多样化的食物选择。
第三阶段:健康养生时期近年来,人们对健康和养生的关注日益增加,这也对中国人民餐桌上的食物产生了重要影响。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蔬菜、水果和谷物的摄入,尽量避免过多的油腻和热量。
有机食品和健康饮食理念逐渐流行,人们开始选择有机蔬菜和无公害食品。
此外,中医养生的理念也逐渐被人们接受,食疗成为一种常见的养生方式。
第四阶段:科技创新时期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食品行业也在不断创新。
人们开始使用智能家电和电子商务平台来购买食材和餐饮服务。
外卖和在线订餐的兴起使得人们能够更加方便地享受美食,满足多样化的口味需求。
同时,食品加工技术的进步也使得人们能够获得更加安全和新鲜的食品,例如真空包装、冷链配送等技术的应用。
第五阶段:文化多样时期中国的文化多样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各地的特色菜和传统美食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四川的辣椒和川菜、广东的粤菜、浙江的苏菜等,这些地方特色菜的传播使得中国的餐饮文化更加丰富多样化。
总结起来,中国人民餐桌的变化历程经历了传统时期、开放改革时期、健康养生时期、科技创新时期和文化多样时期等阶段。
这些变化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文化演变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人民的饮食习惯也在不断变化,人们对食物的选择更加注重健康和多样性。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精选】
中国饮食文化论文题目: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摘要: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饮食文化不断发展丰富多彩,各地的特色小吃多种多样,还有融合了各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传统。
他在发展过程中有几个历史阶段是饮食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在中国饮食史上占据重要的历史阶段。
现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中国饮食文化,继承与发展饮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法国一位著名的学者曾经说过:“一个民族的命运要看她吃的是什么和怎么吃”。
饮食文化是指特定社会群体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又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的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和。
一、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一枝独秀,曾博得“食在中国”的美誉。
孙中山《民生主义建国方略》:“中国近代文明进步,事事皆落人之后,唯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化各国所不及。
中国所发现之食物,固大胜于欧美;二中国烹调法之精良,又非欧美所可并驾。
”饮食文化乃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之一,内涵十分丰富,它至少包括饮食资源、烹调技术、食品制造、食物治疗、饮食民俗、饮食文艺等方面内容。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主要包括物质层次,包括饮食结构和饮食器具;行为层次,包括烹调技艺、器具制作工艺、食物保藏运输方法等;精神层次,包括饮食观念、饮食习俗以及蕴含其中的人文心理、民族特征等文化内涵。
1、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在我国历史上饮食文化出现了这么四个高峰:大约1万年前左右,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
随着种植业、养殖业和制陶业的发展,我们的祖先逐渐掌握了新的谋生手段,告别了单纯依赖自然的生活方式,经历了大约50个世纪,创造出相当灿烂的原始饮食文化。
约在4000多年前,在中原地区出现了第一个统一的奴隶制王朝一夏朝,经历商朝和周朝,统称“三代”,约延续了16个世纪,成为古代东方鼎盛的奴隶制国家。
简述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历程的五大阶段
简述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历程的五大阶段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五个大的阶段。
第一阶段:原始饮食阶段(约8000年前-商代)在这个阶段,中国的饮食文化还很原始,人们主要依靠狩猎、采集和渔猎为生。
他们以肉类、鱼类、蔬菜、水果和坚果为食物,主要的烹调方法是烤、煮和石器打碎。
对于饮食的需求主要是为了填饱肚子。
第二阶段:农耕饮食阶段(周代-唐代)随着农业文明的兴起,农耕饮食阶段开始出现。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大规模种植谷物和蔬菜,养殖家禽和牲畜。
同时,人们发展了许多烹饪技巧和方法,如炒、煎、炸、炖等,由此创造出了丰富多样的菜肴。
这个阶段还出现了饮食习俗的演变,例如宴会文化的兴盛,以及饮食禁忌的出现。
人们开始注意菜品的搭配和烹调技巧,追求饮食的美味和色香味俱全。
第三阶段:宫廷食谱阶段(宋代-清代)这个阶段是中国饮食文化的巅峰时期。
宫廷成为了烹饪技艺的推动者,各个朝代都有一批出色的御膳师,开创了诸多传世佳肴。
在这个阶段,宫廷食谱开始被广泛传播,并且对民间饮食文化的影响也愈发显著。
同时,跟随宫廷食谱的流行,民间也开始兴起一些小吃和特色菜肴,如北京的卤煮和四川的火锅,充实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多样性。
第四阶段:外来文化融合阶段(近现代以来)近代以来,中国的饮食文化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西方的烹饪技艺和食材进入了中国,开辟了新的菜系。
例如,粤菜、川菜和鲁菜等地方菜系开始融合外来成分,形成了独特的风味。
同时,中国开始受到全球化的影响,国际菜肴也进入了中国市场。
各种国际餐饮连锁品牌纷纷进驻中国,带来了不同国家的烹饪文化和风味。
第五阶段: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阶段(现代)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传统中国饮食文化得到了保护与传承。
人们重新认识到传统食材和经典菜肴的美味与健康价值。
同时,各地的传统饮食文化节庆活动得到了大力发展,如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人们通过饮食的方式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总体来说,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可以概括为原始饮食阶段、农耕饮食阶段、宫廷食谱阶段、外来文化融合阶段,以及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阶段。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以足民食, 以食为天”。
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 是从使用火时开始的。
火的使用促使人们脱离了“生吞活剥”、“茹毛饮血”的阶段, 一方面为人类烹调技术多样化创造了可能, 另一方面使人类产生了釜甄等烹饪工具, 从而饮食文化也就初现皖端。
据考古发掘, 中国早在“山顶洞人”时就已能人工取火, 说明中国饮食文化的发端较早。
其发展大致分为原始社会、先秦、秦唐、宋元明清等四个阶段。
(一)、原始社会时期原始社会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初始阶段。
当时人们以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仰韶、河姆渡等文化为代表已学会种植谷子、水稻等农作物与饲养猪、犬、羊等家畜, 这时便已奠定中国饮食的以农产品为主, 肉类为辅的杂食性饮食结构的基础。
与此同时, 人们已制造出鼎、扁、颤等烹饪陶器, 在取食器方面已出现骨匕、石刀, 从其烹饪器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烹调技术, 只有炮、炙、蒸、煮等几种初级方法。
在这个时期, 人们的饮品中已出现了酒。
在距今多年前的龙山文化的考古发掘中出土许多酒器, 说明中国人至少在仪刃多年前就已有酿造技术。
(二)、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进人真正形成时期。
经过夏商周的近两千年的发展,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特点已基本形成。
在食物原料方面, 蔬菜肉类等基本原料已比原始社会大为丰富。
出现了大量的调味品,新增了甜酸辛等辅料。
在饮食构成方面, 已出现南北分野, 出现南方的稻作文化和北方麦黍文化的饮食文化类型。
在食具厨具方面, 已有很大发展。
这一时期中国进人青铜时代, 由于其铸造技艺精湛, 其食器无论从数量上、品种上, 还是造型上都有很大的发展。
可以说, 先秦时期在烹调理论方面已初步奠定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基础。
(三)、秦汉至隋唐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封建制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时期, 特别是唐代达到封建社会的顶峰,国内外各民族相互融合、交流日见频繁, 带动丁中国饮食文化的稳步发展。
其中以张骞出使西域为代表。
隋唐时期, 由于大运河沟通中国南北方的交通, 使南北食料贸易规模、数量、品种剧增。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
餐制
所谓餐制,就是每天吃饭的数目是一日两餐的,以 适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业生活习惯。早 餐在7点左右,吃的多些,因为要应付繁重的农业 生产劳动,称为“大食”;下午三四点再吃一顿, 因为就要天黑了,不能再去劳动,所以吃得少些, 称为“小食”。但在上层社会和士人当中却实行三 餐制,并逐渐流行开来。第一餐为朝食,也就是早 食。一般在天色微明以后;第二餐为昼食,在上下 午交替之时;第三餐为飧食,在下午3-5时。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
G101001班 曹彦凌 100510114
民以食为天
《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
“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 管仲: “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能知天 之天者,斯可矣。”
中国饮食的萌芽时期
新石器时代,即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 茹毛饮血—— 燧人钻火—— 神农播谷—— 六畜:马、牛、羊、鸡、犬、豕 (shǐ )。 六谷:稷、黍、麦、菽(shū )、麻、稻。 黄帝命炊—— 仪狄初酿—— 夙沙制盐——
中国饮食的成熟定型时期的特点
餐饮器具精美绝伦
食物原料十分广博 烹饪工艺拥有较完善的体系 地方风味流派形成稳定格局 饮食市场持续兴盛 饮食著述完整系统
中国饮食的繁荣创新时期(辛亥革命至今)
以西学研究中国烹饪,出版烹饪专著近百种,《清稗类抄》、 《食品化学》、《饮食与健康》、《微生物学》等。西方的 食品、食品科学和新式的食品加工技术也大量传入中国。 同治九年(1870年),美国传教士将西洋苹果、梨、葡萄、 大樱桃等品种传入烟台。 中国烹饪大举进军世界各国,烹饪王国的初形已经显现。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烹饪以师代徒的个人传艺方式转变为专 门的学校教育,并由专门技术传授向科学、艺术、文化教育 的方向发展。新技术、新工具、新原料、新调味品的不断增 加,促使中国烹饪向着简捷、实用、重口味、重花色、重营 养、讲卫生的方向发展。 1997年,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会通过了《中国居民膳食指 南》。
中国美食的发展史
中国美食的发展史中国美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
中国美食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古代周朝时期周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同时也是中国美食的起始时期。
在周朝时期,人们已开始注重饮食的烹调技艺,将厨艺视为一种文化体现。
同时,周朝时期的诸侯们也十分喜欢宴飨,有“百宴之席”之称,宴席上的菜肴品种繁多、丰富多彩。
二、唐朝时期唐朝时期是中国美食发展的黄金时期。
唐朝时期,帝王宫廷的饮食文化十分兴盛,同时也给各地饮食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唐代美食文化以煮、炖、蒸为主,加之烧烤等多方面的技艺,使得唐代美食更加多样化而广受人们喜爱。
三、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美食历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美食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同时也形成了一系列的食文化传统。
明清时期的人们开始讲究饮食的诗、画、音乐等方面的内在含义,把饮食看作文化传承的载体。
这一时期是中国美食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我们也可以说,在今天的中国饮食文化中,明清时期所确立的饮食文化传统,早已经成为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四、现代时期中国的现代历史,经历了许多的战乱和磨难。
但是,尽管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失去了许多东西,但是我们的饮食文化却仍然在不断地发展着。
现在,中国的美食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时期,中国传统美食得到了更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传统的“三大菜系”到“八大菜系”,从街头小吃到豪华宴席,中国的美食文化已经变得十分多样化、丰富多彩。
总之,中国美食的发展历史需要我们去不断的继承与发扬,让其在不断的变化中,保留其原有的魅力与内涵。
同时,我们也希望各位美食爱好者,能够在享用美食的同时,深入地了解美食背后的人文历史和内在意义,共同繁荣中国美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
中国饮食文化形成与特点(一)饮食文化的历史大致分为六个发展阶段1、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初始阶段.当时人们已学会种植谷子、水稻等农作物与饲养猪、犬、羊等家畜,这时便已奠定中国饮食的以农产品为主,肉类为辅的杂食胜饮食结构的基础.随后燧人氏教“砖木取火",人类进入了石烹熟食的时代,把植物的种子放在石片上炒,把动物放在火上烧.神农氏发明耒耜,教人类稼穑.皇帝是最早的灶神,发明了蒸锅,使食物速熟。
2、夏商西周先秦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进入真正形成时期.经过夏商周的近两千年的发展,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特点已基本形成.在商周时期人们根据五行学说提出五昧,五味调和之说”成为后世烹调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经久不衰的原动力之一。
主副食搭配平衡膳食的理论的确立及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配" 的“五谷为养”之学说的确立,成为中国饮食文化千古不变的理论。
以“色、香、味、形”为核心的美食标准初步建立。
中国品食的首要标准为“至味”, 同时兼及“色、香、形" 在饮食礼仪方面也开始走向完善,周代在饮食内容、使用餐具、座次、入席、上菜、待客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不台礼法,当事人可以拒绝用餐。
同时夏商西周时期谷物已备,粮食作物已作为日常的食源。
夏朝非常重视帝王的饮食保健,在宫中首设食官、配置御厨,迈出了食医结合的第一步。
3、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畜牧业相当发达,不仅家畜野味共登盘餐,而且蔬果五谷俱列食谱。
汉武帝之后,独尊儒术,儒家的饮食思想也备受推崇儒家的讲究营养.注重卫生,以饮食涵养人性.完善人性等饮食观开始对中国饮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孔子的饮食简朴而平凡,认为茶淡饭一样美味。
4、秦汉秦汉时期整个中华民族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张骞出使西域后引进了石榴、葡萄、西瓜、黄瓜、菠菜、胡萝卜等,丰富了饮食文化。
豆腐也在此时被端上饭桌,据史料《本草纲目》记载是淮南王刘安首创.我现在常用的酱油、醋都是这个时期产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秦《礼记.乡饮酒义》:“乡饮酒 之义:主人拜迎宾于庠门之外,入,三 揖而后至阶,三让而后升,所以致尊让 也。”
通行的酒人礼数:
一是未饮先酹酒。指洒酒于地。在拜祭祖宗祭 山川江河时的要求。
二是饮中应干杯。端杯敬酒,讲究先干为敬。
三是酒令助兴。游戏令、赌赛令、文字令。
(三)饮酒礼俗
斟酒——先长辈、要斟满 罚酒 碰杯——轻轻同亲亲,杯口低于长辈 干杯——豪爽、够意思 劝酒——歌舞助兴、酒令助兴、猜拳助兴
(二)茶俗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是茶叶的原产地。(神农尝 百草)
是世界上饮茶和制茶最早的国家。 民间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1、中国茶文化概述
首先在于茶本身是一种素雅之物,圣洁之物。 陆羽《茶经》:“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四川民间《吃茶歌》:“茶是山中灵芝草”。 苏东坡“从来佳茗似佳人”。
其次,饮茶是一种韵事,一种雅行。 林语堂认为饮茶是一种“生活艺术”。
2、茶的品饮艺术
品茶艺术包括对茶叶、茶具、茶汤的观赏,茶味的 品评沉醉,以及对茶境茶俗的追求留恋。
品茶先选茶叶。外形必须条索紧洁,色泽光润,茶香 纯正。
品茶注重水质。“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 非真水莫显其神,非精茶曷窥其体。”
茶具本身是一种艺术品,品质优良的茶叶用精致美 观的茶具冲泡,不仅有利于茶色、茶香、茶形的体 现,而且品饮起来更增雅趣。
1、日常生活的饮食惯制
以汉族为例:
南方——一日三餐
早餐:多喝粥,外加包子、油条、馒头等 午餐、晚餐:吃大米饭,副食为蔬菜、荤菜和饮料
北方——一日两餐(农闲季节),一日四餐(农忙季节) 结论:有科学性。既有利于生产,又有利于生活。
南方晚餐
2、岁时节日的饮食惯制
如:饺子、年糕、腊八粥、元宵(汤圆)、 粽子、月饼、重阳糕、馕(nang)、手扒肉、 抓饭、酥油茶等
(7)湘菜
由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地方菜发展 而成,其特点是用料广泛,油重色浓,多以辣椒、 熏腊为原料,口味注重香鲜、酸辣、软嫩。烹调方 法擅长腊、熏、煨、蒸、炖、炸、炒。经典名菜: 腊味合蒸、东安子鸡、麻辣子鸡、红煨鱼翅、汤泡 肚、冰糖湘莲、金钱鱼
(8)闽菜
起源于福建省闽候县,以闽侯、福州、厦门、 泉州等地为代表,以海味为主要原料。特色:制作 细巧,色调美观,油味清鲜长于炒、溜、煎、煨, 注重甜、酸、咸、香,尤以“糟”味最具特色。 经典名菜:太极明虾、雪花鸡、佛跳墙、荔枝肉、 烧片糟鸡。
(2)川菜
川菜以成都风味为正宗,还包含了重庆菜、 东山菜、江津菜、自贡菜、合川菜,其特点是酸、 甜、麻、辣香、油重、味浓,注重调味,离不开 三椒(即辣椒、胡椒、花椒)和鲜姜,。 经典名菜 宫爆鸡丁、一品熊掌、鱼香肉丝、干烧 鱼翅、麻婆豆腐、怪味鸡块、回锅肉
(3)浙菜
以杭州、宁波、绍兴、温州等地的菜肴为代表 发展而成,其特点是清、香、脆、嫩、爽、鲜。 烹调技法擅长于炒、炸、烩、溜、蒸、烧。代表 菜肴:西湖醋鱼、东坡肉、龙井虾仁、叫化鸡。
(5)徽菜
以沿江、沿淮、徽洲三地区的地方菜为代表 构成,其特点是选料朴实,讲究火功,重油重色 ,味道醇厚,保持原汁原味。徽菜以烹制山野海 味而闻名。其烹调方法擅长于烧、焖、炖 、蒸 ,而少爆炒。代表菜品:红烧果子狸、火腿炖甲 鱼、雪冬烧山鸡、符离集烧鸡、蜂窝豆腐、无为 熏鸭等。
(6)粤菜
粤菜是以广州、潮州、东江三地的菜为代表 而形成的。口味讲究鲜嫩、滑爽、生脆,擅长煎 、炒、烧、烩、烤、等,菜肴色彩浓重,滑而不 腻。尤以烹制蛇、狸、猫、狗、猴、鼠等野生动 物而负盛名。经典名菜:三蛇龙虎凤大会、烤乳 猪、盐焗鸡、五蛇羹、干煎大虾碌、冬瓜盅
雄黄酒
中国民间食用酒种类
按酿造方法分
按酒精含量分
按白酒香型分
(三)酒俗
2、汉族民间的酒宴礼仪(以婚宴为例) 选日:男方长辈根据历书选黄道吉日 邀请:然后由媒人将大红的“日子帖”交给女方;
同时,通知亲友
位序:婚宴用桌、桌位、座次都有规矩 劝酒:主人鼓励客人多喝几杯 结束:时间比较灵活
(三)酒俗
3、节日酒俗 除夕——以酒祭祖,家人饮酒联欢 端午——饮雄黄酒、菖蒲酒 中秋——团圆酒 重阳——登高饮菊花酒
这些食品供应相应的节日与不同的民族食用。
饺子
3、礼仪饮食惯制
如: 生日蛋糕(生日); 长寿面(祝寿); 交杯酒、同心莲(婚礼); 豆腐饭、不可吃荤菜(葬礼)等
生日蛋糕
4、信仰饮食惯制
供奉祭祀后为活人所享用的食品(据说吃了不瞌睡,眼 睛更有精神):
——初一、十五满盛一碗米饭,供奉后再倒进饭盆里由 家里人享用;
祁门红茶、凤庆红茶
乌龙茶 半发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武夷岩茶、铁观音、大红袍、 武夷水仙、佛手
龙井
提要:绿茶中的十大名茶
⒈浙江杭州的西湖龙井 ⒉江苏吴县的太湖碧螺春 ⒊安徽的六安瓜片茶 ⒋湖南洞庭湖的君山银针茶 ⒌安徽的黄山毛峰茶
⒍河南的信阳毛尖茶 ⒎安徽的太平猴魁茶 ⒏江西的庐山云雾茶 ⒐四川蒙山的蒙顶茶 ⒑浙江长兴的顾渚紫笋茶
广东功夫茶:茶靓水滚,环境古朴、清雅与茶俗的彬彬有 礼。
四川盖碗茶:以茶具独特,冲茶技艺高超,以及茶馆的别 有风味而自立于茶饮之林。
3、茶俗分类
(1)迎客茶俗
以茶待客,泡茶献客——一份清茶,一份情意
江南人沏茶——水斟至七分上下,主人不断为客人斟茶,忌杯中茶谁见底,否则视 为失礼;
哈尼族——先敬一碗“闷锅酒”,再从火塘中取出茶罐,向客人敬浓茶; 闽西客家族——备有嫩、粗两种茶,嫩茶待客,以小茗壶冲泡嫩茶,用小杯敬茶品茗; 宁夏回族——“盖碗茶”和炸馓子 广东潮汕和福建漳泉——“工夫茶”
(4)苏菜
是由苏州、扬州、南京、镇江四大菜为代表而 构成的,其特点是浓中带淡,鲜香酥烂,原汁原 汤浓而不腻,口味平和,咸中带甜。其烹调技艺 擅长于炖、焖、烧、煨、炒而著称。烹调时用料 严谨,注重配色,讲究造型,四季有别。经典名 菜 鸭包鱼翅、清炖蟹粉、清汤火方、狮子头、松 鼠桂鱼、鸡汤煮干丝、盐水鸭、西瓜鸡、水晶肴 蹄
之后的2000多年历史中,我国酿造 出丰富多彩的名酒。
(三)饮酒礼俗
对中国人而言,生活中是离不开酒的。 无酒不成礼; 无酒不成宴; 无酒不成欢; 无酒不成交。
酒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一种文化消费,用来 表示一种礼仪,一种气氛,一种情趣,一种心境。
自古以来,酒就是民间喜爱的饮料之一
无节没有酒,无酒不成礼 酒礼酒俗,在民间饮食文化中,是最为丰富多采的。 以人的一生为线索 报生酒、三朝酒、满月酒、百日酒、周岁酒; 订婚酒、结婚酒、交杯酒; 祝寿酒; 送殡酒
东辣西酸 南甜北咸 (3)民族原因 (4)宗教信仰——“民俗是退化的宗教”。
(一)饮食民俗、成因、形成阶段
3、形成阶段
追溯历史,人类饮食民俗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
生食——生食、演变(腌制生鱼、生肉) 熟食——烤食、煮食(炒食) 烹调——主食和副食的不同配制(主食:稻米、小麦、玉米、高梁、小米等,
副食:蔬菜、禽蛋、肉类等)
……
(三)酒俗
1、现代官方宴会 (1)一般在一周或半个月前,确定规格、制定菜谱、发出邀请; 接到邀请,决定出席可以不回复,不能出席,必须事先申明婉谢; (2)桌位和座位是事先安排好的; (3)酒宴开始,主办方先致祝酒词,再举杯向主宾一一碰杯祝酒; 接着,主宾致谢;然后,饮食才正式开始…… (4)结束,以主办方和主宾起身退席为标志。
铁器
烹调器具:齐备 烹调方法:完备
(二)饮食结构和类型
饮食结构——
指日常生活中一日三餐的主食、菜肴和饮料的配制方式。与地区经济发展、生 产方式有关。
特色——地区特色和民族特色 主食——在我国,主要指粮食作物 菜肴——素菜和荤菜。
菜:蔬菜,肴:煮熟的鱼。 我国配制菜肴的原料有四类:蔬菜、鱼肉、禽蛋、调味品
问题:花茶属于哪一类散形茶?
答:花茶也属于绿茶类,只是加工时加了花熏, 制成了不同香型的花茶。
如:茉莉花茶、珠兰花茶、玉兰花茶、玫瑰花茶等
问题:饮茶与季节有何关系?
答:夏饮绿茶 冬饮红茶 春秋饮花茶
茶叶的鉴别方法
观感为主——观察茶叶外形、净度、色泽、整碎情况 外形:条索应以紧细、重实为好,松、碎为差;
宫廷菜(仿膳菜)
聚敛天下美食
官府菜
公馆菜
寺观菜 民间菜
素菜、斋菜、香食 家常、家宴
(一)八大菜系
鲁菜、川菜、浙菜、苏菜、徽菜、粤菜、湘菜、闽菜
动动手——列表比较八大菜系
1、以哪些地方菜组成? 2、擅长加工工艺? 3、特色? 4、名菜谱? 5、历史沿革或传说?
(1)鲁菜
由济南和胶东地方菜所组成, 其特点是清香、 鲜嫩、味纯而著名,十分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 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济南菜擅长爆、 烧、炸、炒,代表菜肴:糖醋黄河鲤鱼、九转大 肠、德州扒鸡。
——节日中油炸食品先供奉,后家人享用; ——端午节喝雄黄酒;
5、私宴饮食惯制(社交、联络感情)
结婚、 儿女满月、 接风、 饯行、 拜师、 谢师等
6、健身饮食惯制
如: 酒酿蛋 红枣杞子酒 莲子粥
莲 子 粥
二、中国汉族饮食民俗
(一)八大菜系 (二)茶俗 (三)酒俗
对中国菜系的认识
国内按级别分类
沏茶、观赏茶色、呷饮茶汤是一种由技术而艺术、由艺 术而晋至一种境界的奇妙历程。《红楼梦》妙玉:“一杯为品, 二杯既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强调轻唤慢饮, 细细品尝。
龙井茶:用透明玻璃杯或白瓷茶杯,溪水或矿泉水冲泡。 冲泡时要提壶高举,80摄氏度的开水自上而下冲泄入杯。
乌龙茶:讲究“高冲、低斟、刮沫、淋盖、烫罐、热杯、 澄清、虑尽。”
酒是民间礼俗的产物。
晋代江统《酒法》:“酒之所兴,酒之 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又云杜康。 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结成味 ,久蓄气 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