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欣赏雁门太守行

合集下载

雁门太守行

雁门太守行

爱祖国爱家乡
三年羁旋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回忆征程,放眼河山。 落入罗网,悲苦感叹。 由悲而壮,无限眷恋。 视死战斗,冲天豪气。
2021/4/9
7
齐诵两首诗。
布置作业:整理笔记, 翻译两首诗。背诵两首
诗。
2021/4/9
8
2021/4/9
霜重
sāi 塞满
sè 闭塞
燕脂
塞上
塞 sài 边塞
提携
本采用悲壮、慷慨之语气语调,速度稍慢。
2021/4/9
2
《雁门太守行》 ①你觉得诗人创造了一种什么样的诗歌意境?
一场边关战争的意境。 ②既写“黑云压城”,又写“甲光向日”,矛盾吗? 不一定是实写,是诗人用来造境造意的想像之词。云缝中透射一缕阳光也是可能的。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雁门太守行》 李贺,字长吉,福昌(今 河南宜阳西)人。唐代诗
人。 选自:《李贺诗歌编》
《别云间》 夏完淳,南明抗清将领、诗人。 原名复,字存古。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
选自《夏完淳集》
2021/4/9
1
读准下面的字音:
cuī níng yān 摧

sài
羁旅
zhòng
xié

③你觉得这一派边塞风光可用什么词语来形容? 壮美;苍凉、悲壮。
2021/4/9
3
④景色的描写为下面写战争渲染了一种形势? 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⑤歌颂了哪两方面的守边将士? 城内、城外。 ⑥这首诗意在歌颂什么? 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2021/4/9
4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兵临城下,紧张危急,披坚执锐,严

诵读欣赏

诵读欣赏

三、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别云间(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诗歌大意:三年来戎马倥偬(kǒng zǒng )颠沛流四方,今日反清事泄身陷罗网,风光无限 的江山都在流泪,谁还说天地之间无比宽广?我已 经知道即将面对死亡,却依依难舍生我养我的故乡 。我死后不屈的魂魄仍将归来,看到后继者高举战 旗让它在空中飘扬。
2、背景介绍 “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南朝梁 简文帝萧纲所作《雁门太守行》三首,都是 五言古诗,写边城的寒苦和征战。李贺这首 七言古诗,借用乐府旧题,描绘了一场边关 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 的英雄气概。
三、初读古诗,了解诗意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 这首诗描绘边关战争,歌颂了守 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 概,也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尽忠报国) 的决心。
六、中考链接,当堂巩固
1、《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 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 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的诗句是 (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抒发誓死报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国忠心的诗句是( ) 。 2、诗歌的颈联和尾联各用了一个典故,分别有 什么作用? 颈联用荆轲《易水歌》,表现将士们无 所畏惧,勇往直前。尾联用战国时期燕昭王 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既与战 争地点吻合,又称颂了天子对人才的重视和 将士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关于本诗,唐人张固《幽闲鼓吹》证载 一则趣闻:元和二年( 807)秋天,著名文 学家韩愈任国子博士分司东都(洛阳),李 贺带着诗歌求见韩愈。愈“送客归,极困。 门人呈卷,解带,旋读之。首篇《雁门太守 行》曰:‘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 开。’却援带,命邀之。”这首诗头两句就 打动了韩愈,难怪后人把它视为李贺的代表 作。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城欲摧”来形 容局势的危急。

八年级语文上册诵读欣赏古诗二首

八年级语文上册诵读欣赏古诗二首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教学难重点:1、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2、领悟诗词中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简介作者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

少有诗名,曾受到韩愈的赏识。

27岁病逝。

今存诗240余首,艺术上,他熔铸了前代积极浪漫主义的传统,以奇特的想象,浓艳的色彩,瑰丽奇峭的语言,形成了他幽冷浓艳、虚幻荒诞的独特风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有《李长吉歌诗》传世。

三、解题。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

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

四、分析课文1、讲解字词。

①黑云:乌云,这里兼指战云,形容敌军攻城人多势众。

②城:雁门郡城关,在今山西省西北部。

③易水:古来被称为易水的不止——处,诗人借用,不一定实指,使人联想到荆轲的《易水歌》。

2、朗读课文,感知课文《雁门太守行》诗人选取三个画面描写军旅生活:一个在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的袭击敌人。

尾联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政治立场:维护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

诗中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以色传情,作者简直就是一个高明的画家。

3、问题探究理解重点句子首联开头,“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就交织了古战场特有的悲壮。

以一个“压”字,点明边塞风云突变,恶战甫临或刚过。

再用“甲光”去印证“城欲摧”,表现出边塞将土守危城,蹈死地而愈压愈坚的英雄气概。

接下来两句,“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半”字最为传神,直陈了战争的残酷、持久。

“临易水”三字巧妙地升华了将士们慷慨抗敌的情感。

人们由此可联想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易水悲歌,这是何其悲壮、惨烈!五、全文小结李贺的诗,用词新奇、构思独特、想象丰富、色彩斑斓、风格怪异。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诵读欣赏《雁门太守行》教案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诵读欣赏《雁门太守行》教案

《雁门太守行》教案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味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难点:通过对诗歌意境的艺术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领悟诗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1.反复吟咏诵读,要求当堂背诵这首诗歌。

2.采用点拨式疏通大意,不必面面俱到,着重讲一两个可以提挚全诗的词,着重讲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上课开始,我们先玩一个抢答游戏。

请听题:①唐代②年少早逝③诗鬼”请根据提示猜一人物名。

(李贺)二、作者与背景简介: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省宜阳县西)人。

他是唐代中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年少时在诗歌创作上就已有成就。

有“诗鬼”之称。

—生抑郁, 27岁病逝。

他的诗常以描写想象中的或听说的战争场面,表达自己死国的决心和立功的壮志。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他的代表作《雁门太守行》。

《雁门太守行》:乐府旧题,多写边塞征战之事,表现爱国之情。

作此诗李贺仅17岁。

三、初读,体味韵律美。

1、请同学朗读,注意朗读节奏;点评2、教师范读,生自由朗读。

3、齐读。

四、精读,感受意境美1、诗人构思大胆,把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高度集中在一个昼夜的时间里加以表现。

诗中写了三个时间段,请你找出来?——白天——傍晚——夜里。

2、诗人分别描写了哪三个画面,请你按照时间顺序概括出来。

白天——首联:敌军压境,官军戒备森严;傍晚——颔联:激战后的惨烈;夜里——颈联:官军夜袭敌军阵地。

3、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城欲摧”这句话形容局势的危急。

首句渲染了怎样的气氛?“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以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次句写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

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

部编语文八上《24雁门太守行》[党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部编语文八上《24雁门太守行》[党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合阳县城关中学党艳萍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理解大致内容和情感。

2.学会从炼字角度赏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培养品读诗歌的能力,提升审美意趣。

重难点重点:培养品读诗歌的能力。

难点:赏析本诗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设想1.自主诵读。

2.诗意品赏 3.语言描述。

教学方法自主品读合作探究点拨引导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诗在《周亚夫军细柳》中,我们一睹了将士们被甲执兵刃,彀弓弩,严阵以待以备胡的风姿,今天我们将在《雁门太守行》这首诗里,感受两军交战的惨烈和将士们的报国豪情,请打开课本,136页。

二、自主读诗情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导学案》中的资料链接及补充资料,勾画并摘录要点信息。

2.自由朗读诗歌及其课本注释内容,了解诗歌的大致内容情感。

提示:不动笔墨不读书,手脑口并用,及时标注相关读音及重要注解3.朗读指导(1)同桌互读诗歌,注意读音节奏(2)听示范朗读,注意把握内容情感(3)放声自由朗读,注意读出战争的惨烈与将士们报国的豪情三、合作品诗韵 1. 出示名家评价:杜牧曾赞李贺:“云烟绵连,不足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其情也;秋之明洁,不足其格也;风桔阵马,不足其勇也。

”据唐张固《幽闲鼓吹》载:李贺以诗卷拜访韩愈,将此诗放在卷首,韩愈“读罢奇之,乃束带出见。

”沈德潜评价此诗:“字字锤炼而成,《昌谷集》中定推老成之作。

”2.小组合作:请从炼字角度赏析诗歌的妙处(不少于两处)3.分组反馈,并及时点评(教师注意语言的典雅凝练)预设:(1)“压、摧,甲光金鳞、开”敌军大举兵临城下,气势汹汹;我军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毫不示弱。

(2)“角声满天”从听觉角度写出战场上鼓角齐鸣,杀气干云的场面。

(3)“燕脂”“凝”“夜紫”想到“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惨烈。

(4)“鼓寒”“霜重”想到“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的边塞战地苍凉。

(5)“报君”“为君死”想到“拼将一死酬知己”的誓死报国之志。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诵读欣赏雁门太守行教案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诵读欣赏雁门太守行教案

雁门太守行一、核心指向1.理解词及其意境2.学会赏析单个诗句的思路方法:二、导学过程1. 相关积累。

2. 朗读指导3.理解。

⑴说说诗歌的大意。

⑵鉴赏诗歌思路:选词句—判形式(写法或修辞等)—鉴赏(说说色形声气等方面的表达效果: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叙描式的填补意境,叙描必须有3句以上)范例:黑云压城城欲摧“压”、“欲摧”表现黑云的低沉厚重,一场大战一触即发,营造了一种让人心跳骤然加剧让人喘不过气来的紧张气氛,表现敌军人马众多,来势汹汹,气焰嚣张,大有将城关一举踏为齑粉之势。

学生鉴赏摘录甲光向日金鳞开“金鳞”与“乌云”,色彩上一明一暗,通过铠甲上的日光,生动地刻画了守城将士们面对“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昂扬斗志:他们早已森严壁垒、众志成城,蓄势待发,决意将来犯之敌一举歼灭。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刻画战斗的惨烈场面。

“角声满天”:战斗打响,鼓角争鸣,人喊马嘶,杀声震天,直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凝夜紫”尘埃落定,战场上一片沉寂,昏黄的阳光下,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半卷”人噤声,马含枚,行动诡秘,出其不意,奇袭敌军。

“易水”直教人联想到“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日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义无反顾的铁血精神和悲壮情怀。

“霜重鼓寒”,此刻,天寒霜浓,连战鼓也好似被冻得失去了往日的雷霆振撼之声。

以恶劣的天气,突出将士们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英雄气概。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一位神采奕奕的主将形象便宛然在目:他振臂一呼,挥剑一指,所有将士无不奋勇冲杀,纵横决荡……三、小结艺术特色。

四、背诵与默写。

《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培养朗读能力。

2、反复诵读,感受、品味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语言美;3、领悟作者寄托的爱国情怀,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引1、课前预习:(1)搜集资料了解作家作品;(2)初读诗歌,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雁门太守行拼音版

雁门太守行拼音版

雁门太守行拼音版yàn mén tài shǒu xíng雁门太守行táng lǐ hè(唐)李贺hēi yún yā chéng chéng yù cuī ,黑云压城城欲催,jiǎ guāng xiàng rì jīn lín kāi 。

(xiàng rì yī zuò :xiàng yuè ) 甲光向日金鳞开。

(向日一作:向月) jiǎo shēng mǎn tiān qiū sè lǐ ,角声满天秋色里,sāi shàng yàn zhī níng yè zǐ 。

(sāi shàng yī zuò :sāi tǔ )塞上燕脂凝夜紫。

(塞上一作:塞土)bàn juàn hóng qí lín yì shuǐ ,半卷红旗临易水,shuāng zhòng gǔ hán shēng bú qǐ 。

霜重鼓寒声不起。

bào jūn huáng jīn tái shàng yì ,报君黄金台上意,tí xiéyù lóng wéi jūn sǐ !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古诗今译】战局像乌云重压要把城墙摧垮,铠甲在阳光的照耀下如金色鱼鳞一般闪耀着。

秋色中,遍地响起了号角声,凝结在塞上的深红血迹在暮色中如同紫色。

部队行进在易水边,风卷动红旗,浓霜凝住战鼓,鼓声低沉。

为了报答君王的厚爱,(将士们)甘愿高举宝剑,战死沙场。

【雁门太守行对照翻译】黑云压城城欲催,甲光向日金鳞开。

雁门太守行

雁门太守行

初读古诗之读准字音
• 雁( yàn )门 • 燕脂(yānzhī ) • 霜重( zhòng )
初读古诗之读准节奏
雁门太守行
(唐)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诵读欣赏
《雁门太守行》唐 李贺 《别云间》 南明 夏完淳
(说说这两首诗的作者和朝代)
赏析诗歌方法
• • • • 初读诗歌 初步理解诗歌 赏析诗歌 理解情感
赏析《雁门太守行》
• 李贺,其诗长于乐府, 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 的悲愤。善于熔铸词 采,驰骋想像,运用 神话传说,创造出新 奇瑰丽的诗境,在诗 史上独树一帜。他的 诗篇不只奇诡,亦且 妥帖。奇诡而又妥帖, 是他诗歌创作的基本 特色。
理解诗歌之描绘画面
概括诗歌中画面
理解诗歌之概括画面
戒备森严 边塞壮美 夜袭敌绘。
景物+修饰语+联想、想象+流畅的语言
敌军像黑云一般压向城内,城墙快要 被摧毁,可城内的守军披坚执锐,严 阵以待,日光照在战甲的鳞片上,闪 烁着金光。气氛紧张,形势危急。
赏析诗歌
• 赏析诗歌中的手法。 • 例:“黑云压城城欲摧”中的“压”, 意为压迫,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 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 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 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 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 • 释义+句子内容+手法+作用 • 小组交流,准备展示。
理解情感
理解诗歌之梳理大意
结合书中注释,梳理诗歌大意。
•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一般压向城 墙,城墙就要被破坏;可城内守军披坚执 锐、严阵以待,阳光照战甲的鳞片上,一 片金光闪烁。 • 悲壮的号角,弥漫在深秋的天空里,边塞 的泥土在晚霞的映照下凝成了胭脂色。 • 救援的军队半卷红旗,向易水河畔进发, 夜袭敌军,夜里浓重的寒霜,连战鼓也擂 不响。 • 为报君王的信任与重用,我们愿提起宝剑, 誓死保卫祖国的边疆。

李贺《雁门太守行》诗词原文赏析

李贺《雁门太守行》诗词原文赏析

李贺《雁门太守行》诗词原文赏析李贺《雁门太守行》诗词原文赏析及翻译《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使用斑驳浑融、明灭变幻的颜色描绘了苍凉宽阔的边塞景色和瞬息万变的战斗风云,传达出悲壮的效果和昂扬的爱国情怀。

下面是我为大家细心收集整理的李贺《雁门太守行》诗词原文赏析,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雁门太守行》原文雁门太守行李贺〔唐代〕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及解释译文敌兵滚滚而来,如同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耀。

号角声响彻秋夜的长空,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解释雁门太守行:古乐府曲调名。

雁门,郡名。

古雁门郡大约在今山西省西北部,是唐王朝与北方突厥部族的边疆地带。

黑云:此形容战斗烟尘铺天盖地,充满在边城四周,气氛非常紧急。

摧:毁。

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

甲,指铠甲,战衣。

向日:迎着太阳。

亦有版本写作“向月”。

金鳞:是说像金色的鱼鳞。

这句形容敌军兵临城下的紧急气氛和危险形势。

向:向着,对着。

金鳞开:(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

金: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和光泽。

开:打开,铺开。

角:古代军中一种吹奏乐器,多用兽角制成,也是古代军中的号角。

塞上燕脂凝夜紫:燕脂,即胭脂,这里指暮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

凝夜紫:在暮色中呈现出暗紫色。

凝,分散。

“燕脂”、“夜紫”暗指战场血迹。

临:靠近,到,接近。

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

易水距塞上尚远,此借荆轲故事以言悲壮之意。

不起:是说鼓声低沉不扬。

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洪亮。

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洪亮。

此句一作“霜重鼓声寒不起”。

报:报答。

黄金台:黄金台亦称招贤台,战国时期燕昭王筑,为燕昭王尊师郭隗之所。

雁门太守行李贺朗读

雁门太守行李贺朗读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

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

后称“乐府诗〞。

多介绍战争场景。

全诗如下:《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注音】雁门太守行(xíng)黑云压城城欲摧(cuī),甲光向日金鳞(lín)开。

角(jiǎo)声满(mǎn)天秋色里,塞(sài)上燕(yān)脂(zhī)凝夜紫。

半卷(juǎn)红旗临易水,霜重(zhòng)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xié)玉龙为君死。

【注释】⑴雁门太守行:古乐府曲调名。

雁门,郡名,位于山西代县。

⑵摧:毁坏。

这句形容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临危形势。

⑶甲光:铠甲迎着月亮闪出的光。

甲,指铠甲,战衣。

向日:迎着太阳。

亦有版本写作“向月〞。

向:向着,对着。

金鳞开:(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

金: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和光泽。

开:翻开,铺开。

⑷角:古代军中一种吹奏乐器,多用兽角制成,也是古代军中的号角。

⑸塞上燕脂凝夜紫:长城附近多紫色泥土。

燕脂,即胭脂,深红色。

这里写夕晖掩映下,塞土有如燕脂凝成,紫色更显得浓艳。

塞上:亦有版本写作“塞土〞。

燕脂:调脂饰女面,产于燕地,故曰燕脂,一种红色化装品。

这里指暮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

据说长城附近多半是紫色泥土。

一作“胭脂〞。

雁门太守行原文与解析

雁门太守行原文与解析

雁门太守行原文与解析雁门太守行--------题记--------朔风寒,雁门关。

青山连绵,巍峨壮丽。

此处曾经是战火连天的地方,如今却已归于平静。

雁门太守行,为我们揭开了这段历史的封印。

本文将对《雁门太守行》进行原文解析,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

--------原文--------秋日满天飞雁声,百鸟欢鸣绕殿屏。

云霞绕峰红不定,日月当空色彩明。

长城千里连苍翠,帝骑万里驰征程。

远处战鼙近吹角,响起胡笳动三军。

悬崖峭壁耸峰巅,纵使险阻无人怜。

万里戍楼黄河畔,太守镇守雁门关。

边塞苦寒却无悔,忧愁焦土劳身躯。

饥寒交迫不回顾,敌人步步逼近边墙。

--------解析--------本文所选的《雁门太守行》是一首抒发雁门太守坚守边塞、守卫国家的战斗精神的诗作。

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战争场面,诗人展现了太守忠诚守护边关的无畏精神。

首句"秋日满天飞雁声,百鸟欢鸣绕殿屏"揭示了雁门关秋天的景色。

雁群飞过,百鸟鸣唱,使得整个关隘充满生机活力。

接下来的"云霞绕峰红不定,日月当空色彩明",通过形容云霞和日月的变幻色彩,展现了雁门关的壮丽景色。

"长城千里连苍翠,帝骑万里驰征程"这两句抒发了长城的壮丽以及君臣对国家的赤诚之情。

长城绵延千里,连绵不绝,体现了国家的统一和坚固。

帝骑万里驰征程,则表达了君臣为国家忠诚不屈的精神。

"远处战鼙近吹角,响起胡笳动三军"这两句描绘了战争的场面。

战鼓和军号声此起彼伏,传递着战斗的紧张氛围。

而胡笳的声音更是动荡着整个三军,表现出边塞军民在战争中奋勇作战的英勇精神。

"悬崖峭壁耸峰巅,纵使险阻无人怜"这句描绘了雁门关的地势,高耸的悬崖峭壁使该处地势险要。

然而,太守并不畏惧这样的险阻,他守护国家的决心使得他不计个人得失。

"万里戍楼黄河畔,太守镇守雁门关"这两句则表达了太守在雁门关的岗位上坚持不懈。

第26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黄金台亦称招贤台, 战国时期燕昭王在郭隗的 协助下,在易水旁修筑黄 金台,放置干金于台上, 广招天下人才,乐毅、邹 衍、剧辛等前来投奔。 一 时间,天下贤士争相奔赴 燕国,燕国国力日益强盛。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人引用这两个典故,其实也在传达自己也想 建功报国的雄心壮志。
走进诗人,拟电影结语
从这首战争诗歌中, 我们看到了:
两军对峙一 两军对战一 援军夜袭
研读诗歌,明拍摄内容
小组合作,从三个画面(两军对峙、两军交战、援军来袭)中 选择一个,通过微电影剧本设计的方式,把握诗歌的情境。
要求: ①设计拍摄的内容,把诗歌画面内容尽量详细地进行描述; ②抓住诗句中的重点字词和修辞,发挥想象,丰富画面内容,在还原诗句 的基础上把画面描述得更加生动形象; ③可以为电影内容配上恰当的音效或背景音乐(与情境相符), 并解释所 想要呈现的意境。
雁门太守行
情境导入
为了帮助青少年们沉浸式理解古诗词,广 州电视台精选了一批经典古诗词准备拍摄成微 电影。但是,由于任务量太大了,他们的人手 不足,所以他们希望我们初二(6)班的同学们 能帮助他们完成其中一首诗《雁门太守行》的 微电影剧本制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过一把编剧的瘾吧!
诵读诗歌
雁门太守行
李贺诗歌的一大创作特色——色彩浓艳
提升诗歌的画面感,增强诗歌的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
通过视觉和情感的双重冲击,使读者能够多更加深刻地感受
到战争的残酷和战士们的英勇。
走进诗人,拟电影结语
易水
黄金台
战国时期荆轲将为燕 太子丹去秦国刺杀秦王, 在易水饯别,高渐离击筑, 荆轲和着音乐高歌:“风 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 兮不复还。”表现荆轲去 刺杀秦王时的悲壮情怀和 不完成任务誓不还的坚定 意志。

《雁门太守行》原文及注释

《雁门太守行》原文及注释

《雁门太守行》原文及注释《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

一起来看看为大家整理的:《雁门太守行》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雁门太守行》原文及注释雁门太守行唐代: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向日一作:向月)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塞上一作:塞土)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注释雁门太守行:古乐府曲调名。

雁门,郡名。

古雁门郡大约在今山西省西北部,是唐王朝与北方突厥部族的边境地带。

黑云:此形容战争烟尘铺天盖地,弥漫在边城附近,气氛十分紧张。

摧:毁。

甲光:指铠甲迎着太阳发出的闪光。

金鳞:是说像金色的鱼鳞。

这句形容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

甲,指铠甲,战衣。

向日:迎着太阳。

亦有版本写作“向月”。

向:向着,对着。

金鳞开:(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

金: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和光泽。

开:打开,铺开。

角:古代军中一种吹奏乐器,多用兽角制成,也是古代军中的号角。

塞上燕脂凝夜紫:燕脂,即胭脂,这里指暮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

凝夜紫,在暮色中呈现出暗紫色。

凝,凝聚。

“燕脂”、“夜紫”暗指战场血迹。

临:逼近,到,临近。

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

易水距塞上尚远,此借荆轲故事以言悲壮之意。

不起:是说鼓声低沉不扬。

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

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响亮。

此句一作“霜重鼓声寒不起”。

报:报答。

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

意:信任,重用。

玉龙:宝剑的代称。

君:君王。

赏析李贺的不少诗向称难解,这一首解者纷纭,却莫衷一是。

《雁门太守行》李贺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雁门太守行》李贺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雁门太守行》李贺唐诗注释翻译赏析《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唐代边塞诗的重要作品之一。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主题思想,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悲壮,以及将士们的英勇和忠诚。

全诗描绘了一幅战争的画面,通过描绘战斗的场景、氛围以及将士们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批判和对将士们的赞美。

诗的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战争的紧张气氛,黑云压城,象征着敌人的强大和气势汹汹,而“甲光向日金鳞开”则描绘了守军的坚定和英勇,金甲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显示出他们的威武和自信。

颔联“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描写了战争的激烈和残酷,角声呜呜咽咽,充满了悲伤和凄凉,而塞上的燕脂则在夜色中凝结成紫色,暗示着战斗的激烈和血腥。

颈联“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描写了援军的行动和困境,半卷红旗,显示出他们的谨慎和小心,而“霜重鼓寒声不起”则描绘了环境的恶劣和战争的艰难。

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则表达了将士们的忠诚和决心,他们为了报答君王的知遇之恩,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整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主题思想,成为了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作品之一。

诗人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悲壮,同时也表达了对将士们的赞美和敬佩之情。

此外,诗人还通过对战争的批判,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渴望。

在艺术表现方面,李贺的这首诗也具有很高的成就。

首先,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夸张的手法,使诗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例如,“黑云压城城欲摧”“角声满天秋色里”等诗句,通过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战争的紧张气氛和惨烈场景。

其次,诗人还运用了鲜明的色彩对比,使诗歌更加生动和富有表现力。

例如,“黑云”“金鳞”“燕脂”“霜重”等词语,通过鲜明的色彩对比,使诗歌更加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最后,诗人还运用了典故,使诗歌更加富有文化内涵和历史感。

例如,“黄金台”“玉龙”等词语,通过典故的运用,使诗歌更加富有文化底蕴和历史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诵读欣赏
雁门太守行
李贺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味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3、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有感情地朗诵全文并能理解诗的大意。

难点
能够赏析这首古诗,品味诗歌语言的妙处。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预习,能够正确朗读这首古诗,了解作者,并且写出自己的疑问以便课上共同讨论解决。

2、教师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与学互动过程一、释题导入
雁门太守行,乐府旧题。

后人多用题面意思,写边塞征战之事。

雁门,郡名,在现在山西省。

二、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

少有诗名,曾受到韩愈的赏识。

27 岁病逝。

今存诗240 余首,艺术上,他熔铸了前代积极浪漫主义的传统,以奇特的想象,浓艳的色彩,瑰丽奇峭的语言,形成了他幽冷浓艳、虚幻荒诞的独特风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有《李长吉歌诗》传世。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

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

三、指导朗读
1 、学生自由朗读。

(大声朗读,读出情感。


2、教师范读。

提示:(注意句读,情感。


3、指名朗读,评价。

4、学生齐读诗文。

四、诗文赏析。

1、对照注释自读课文,弄请文章的大体含义,找出不理解的地方记录下来,等会共同讨论。

2、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能够回答的放手给学生解答,不能解答的教师引导点拨。

问题:
(1)诗歌的中心主题是什么?明确:《雁门太守行》描写了边城危急的战斗形势,歌颂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

悲壮!
(2)前四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请学生学会从赏析的角度回答。

明确:前两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黑云压城,暴雨欲来,
坚固的城墙似乎要被摧垮。

“黑云”,象征敌情,“甲光”,写我方军情。

诗人以象征的手法,夸张的手段,描绘了平藩将士们出征的景象,渲染了一幅悲壮雄浑的背景场面。

三四句:“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写的是平藩队伍进军途中的景象。

这两句的意思是一派肃杀的秋色,悲壮的军号响彻原野,边塞上胭脂般的晚霞,逐渐凝成了紫色。

夜色降临,将士们还在角声中奋勇前进,表现了出征将士们的同仇敌忾和不畏艰险的战斗精神。

(3)五六句写出了战士们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明确:“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诗人抓住“红旗” “半卷” 这一军中特有的标志描写进军的速度——快。

抓住战鼓“声不起”写寒冷至极,进而写出了将士们不畏寒冷,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精神,再现了作战的地点和将士们不畏严寒英勇杀敌的情景。

(4)最后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明确: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是全篇的点睛之笔,是平藩将士们爱国情怀的正面直接抒发。

这两句诗运用典故,意思是说为了报答皇帝的恩德,将士们愿意手提宝剑效死疆场。

在这里,诗人交代了将士们不畏严寒,英勇杀敌的原因。

正所谓“身首离兮心不惩” ,“鬼魂魄兮为鬼雄”,为全篇做了一个有力的收束,同时升华了主题。

五、总结
1、写作特点:诗人运用了独特的艺术手法表现了独特的艺术想象,运用了
象征、夸张、暗示、烘托、以部分代全体等方法,抓住特征描写事物,使战斗场面有声有色,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中心:本诗有声有色地描写了从白天到夜晚的战斗全过程。

凝重,渲染了悲壮惨烈的气氛,突出将士浴血奋战的勇武形象, 报国的爱国热情。

六、朗读背诵
朗读、背诵并且默写这首诗。

板书设计
雁门太守行
李贺
白天:敌军攻城我军严守
傍晚:气氛悲壮战斗激烈
深夜:夜袭敌营风疾霜重
忠君报国浴血奋战景物鲜明,色彩歌颂将士们誓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