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理论

合集下载

文艺理论基础

文艺理论基础

绪论1、文艺理论的内容及关系①文艺理论四个要素,即艺术家、艺术品、欣赏者、社会生活。

②文艺理论五个专题,即文艺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发生发展论、鉴赏批评论、文艺本质论。

③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流动--反馈"的过程:(文艺本质论)社会生活发生发展论(文艺创作论)艺术家艺术品接受者(作品构成论)(鉴赏批评论)2、文艺理论的框架体系和发展轨迹:①作为框架体系要了解文艺理论的三大组成部分,即:中国古典文艺理论,西方文艺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②作为发展轨迹要了解代表作家和作品。

例如:中国:孔子、孟子的提法;曹丕、陆机、刘勰的作品;李渔、金圣叹、毛宗岗、脂砚斋、王国维的作品。

西方:柏拉图、亚里斯多德、贺拉斯的作品;狄德罗、莱辛、黑格尔、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理论。

第一章文艺的本质[重要名词概念]1、再现论:西方文艺史上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一种理论。

它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生活是文艺描写的对象,而文艺家的任务就是用不同的媒介(语言、画布、色彩、线条、音符等)把它再现(复制)出来。

突出的是"镜子说",代表人物有巴尔扎克和车尔尼雪夫斯基。

2、表现论:把文艺归结为文艺家心灵情感的表现,认为文艺家内在的思想感情是文艺的表现对象,而文艺从文艺家的主观自我出发,以情感和想象为主要契机。

3、能动反映说:认为一切文艺作品都是文艺家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是社会生活在文艺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在文艺作品中,既有对于社会生活的描摹,也渗透着文艺家的主观精神。

文艺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总是要比现实中的生活更集中、更理想、更典型,达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目的。

4、艺术真实:是艺术家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概括和创造性加工而形成的,相对正确地反映了生活的本质的形象和情景,它是对生活真实的选择、提炼和集中。

5、文艺的倾向性:指文艺作品中所渗透的文艺家的立场观点、意志、愿望和理想追求,是文艺家对社会生活的爱憎态度。

文艺理论第一章本章知识点

文艺理论第一章本章知识点

本章知识点本章概述: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

它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这三个分支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与渗透。

文学理论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价值取向。

文学研究的视角和方法的多样性使文学理论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和文学文化学等。

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本节概述:文学理论的性质应从三个方面来解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应有的品格。

目前,国内外文学理论界一般把文艺学区分为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个分支,这三个分支在研究的范围、对象、任务、功能上都有所不同。

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规定为五个方面:即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包括它的实践性和它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知识点1: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20世纪以来,各门科学得到迅速的发展,分工更具体、明确,不能不影响到文学学科的发展;再加之文学实践的需要,文学研究视角、方法的多样化及其成熟,文艺学终于形成了若干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而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才作为文艺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得以成立。

目前,国内外文学理论界一般把文艺学分为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个分支,这三个分支在研究的范围、对象、任务、功能上都有所不同。

文艺学所包括的三个分支虽然各有其独特的研究范围、对象、任务和功能,但又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并不是截然分开的。

文学理论要以文学史所提供的大量材料和文学批评实践所取得的成果为基础。

如果文学理论不根植于具体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文学发展历史的研究,文学理论所概括的文学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失去了存在的依据。

反过来,文学史、文学批评又必须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离开这种指导,文学史、文学批评就失去了活的灵魂,成为一堆混乱的材料的堆砌和随心所欲的感想的拼凑。

文艺理论基础

文艺理论基础

文艺理论基础绪论一、文艺包括:文学和艺术。

1、艺术分为:表演艺术;造型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即文学)。

2、文学艺术的特殊性:第一,从形象特征来看,具有间接性。

第二,从地位和影响力来看,它是一切艺术的核心因素。

第三,从文学的社会效应看,文学位居榜首。

二、文艺学包括:1、文艺史,主要对象是文艺创作。

从纵向的历时性角度。

2、文艺评论,主要对象是具体的文艺家和文艺作品。

从横向的共时性角度。

3、文艺理论,从宏观视角,总体把握。

三、文艺理论包括哪些具体内容?1、四种要素:艺术家、艺术品、欣赏者、社会生活。

2、五个专题:文艺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发生发展论、鉴赏批评论、文艺本质论。

3、艺术四要素是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和批评传统》一书中首先提出。

四、文艺理论的作用有哪些?1、指导文艺创作。

2、提高我们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趣味。

3、培养独立分析作品的能力。

五、文艺理论的框架体系:1、中国古典文艺理论。

(1)萌芽:春秋时代。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

孟子的“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

老子的“大智若愚”等。

(2)繁盛:魏晋南北朝。

曹丕写出了我国文艺史上第一篇专题性文学论文《典论.论文》。

钟嵘的《诗品》。

陆机的《文赋》。

刘勰的《文心雕龙》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古典文论形成了高峰。

(3)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

严羽的《沧浪诗话》等。

(4)元明以后:金圣叹评《水浒》、毛宗岗评《三国演义》、脂砚斋评《红楼梦》、清代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等。

(5)中国古典文论大多停留在即兴印象式的评点或简略感悟式的泛论上。

2、西方文艺理论。

分古典期和现代期。

(1)柏拉图《文艺对话录》。

亚理士多德《诗学》。

贺拉斯《诗艺》。

(2)文艺三杰: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奇罗。

(3)真正兴盛是在17世纪之后。

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

(4)西方文艺理论比较注重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

3、马克思主义理论。

与上面两种理论的根本区别:它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为指导,以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依据,以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为原则。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导论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导论

第一编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研究第一章文艺本质论一、关于文艺本质的几种观点(一)20世纪以前,除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外,西方美学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大体上有两种观点:一、“摹仿说”和在它的阻碍下所形成的机械反映论的文艺观。

亚里士多德以为艺术摹仿自然,但并没把摹仿看成是被动和机械的。

在提出艺术即仿照的同时,提出艺术即形式,以为形式是能动的制造性力量。

从文艺振兴开始,“摹仿说”慢慢变成了“镜子说”、“再现说”,以为文学艺术是对生活的复制,是对生活本来来本的“再现”,而轻忽了文艺制造的能动性。

二、艺术本质的“表现论”观点。

柏拉图以为艺术表现理念,黑格尔以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都属于表现论观点。

文艺上的表现论要紧指随着浪漫主义的产生而显现的主张文艺是作家自我表现的观点。

该理论进展到极至,产生了叔本华、尼采、柏格森、克罗齐等人以为艺术是表现人的本能的盲目冲动的理论,即艺术即直觉表现的理论。

这一理论强调作家创作个性、情感等在文艺创作中的重要性,有着“再现说”没有的优势,但由于过度夸大创作中的“自我”因素,便带有明显的非理性主义色彩。

(二)今世文艺美学研究中,关于文艺的本质问题,20世纪西方主流派都进行了探讨和解答。

前苏联美学界围绕文艺本质问题展开的讨论大体可分为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即“艺术熟悉本性论”、“艺术意识形态本质论”、“艺术审美本质论”。

我国对文艺本质的研究归纳起来有几种大体观点,一是形象反映论,二是情感特质说,三是审美本质说,四是综合说。

(三)马克思、恩格斯对文艺的本质是从两个角度来讨论的:其一、以为文学艺术是一种意识形态,具故意识形态的性质。

其二,马克思、恩格斯以为意识是把握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

二、文艺的意识形态性质1.“意识形态”的含义:“意识形态”一词最先由法国的观念论哲学家和庸俗经济学家德斯杜特·德·特拉西在1801年提出,其大体含义是观念学的意思。

他的观念学强调“感觉”在熟悉论上的作用。

中外著名文艺理论著作目录

中外著名文艺理论著作目录

中外著名文艺理论著作目录一、中国(12种)陆机:《文赋》钟嵘:《诗品》刘勰:《文心雕龙》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严羽:《沧浪诗话》王夫之:《姜斋诗话》章学诚:《文史通义》李渔:《闲情偶寄》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叶燮:《原诗》刘熙载:《艺概》王国维:《人间词话》二、西方(34种)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亚里士多德:《诗学》贺拉斯:《诗艺》布瓦洛:《诗的艺术》莱辛:《汉堡剧评》康德:《判断力批判》黑格尔:《美学》斯达尔夫人:《论文学》维柯:《新科学》泰纳:《艺术哲学》席勒:《审美教育书简》温克尔曼:《歌德谈话录》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列·托尔斯泰:《艺术论》《别林斯基论文学》克罗齐:《美学纲要》尼采:《悲剧的诞生》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格罗塞:《艺术的起源》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康定斯基:《论艺术里的精神》罗丹:《艺术论》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诺思诺普·弗莱:《批评的解剖》罗曼·英伽登:《文学艺术作品》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罗兰·巴特:《符号学原理》J·卡勒:《结构主义诗学》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佛克马、易布思:《二十世纪文学理论》伊塞尔:《阅读活动---审美反应理论》赫什:《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与实践》特雷·伊格尔顿:《当代西方文学理论》拉曼·塞尔登编:《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

马克思主义与文艺理论

马克思主义与文艺理论

马克思主义与文艺理论马克思主义与文艺理论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文艺创作的相互关系。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对文艺理论的影响以及它在文艺创作中的应用。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主要理论观点和现实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使读者对这一话题有更深入的了解。

历史背景马克思主义与文艺理论的相互关系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提出。

19世纪末,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理论,这对当时的社会主义革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他们认为,文艺作品是一种表达阶级意识形态的工具,可以引导人们的思想觉悟。

因此,他们对文艺创作的研究成为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理论观点1. 唯物史观与文艺创作:马克思主义认为,文艺创作应当服务于人民大众的利益,反映社会的现实状况和阶级斗争的发展。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因此文艺作品应当关注经济基础和阶级关系的变化。

2. 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马克思主义认为,文艺作品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

它能够描绘社会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并提供对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文艺作品应当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鼓励人们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

3. 人民大众的创造性:马克思主义认为,文艺创作应当发扬人民大众的创造性。

人民大众具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他们的观点和声音应当在文艺作品中表达出来。

文艺创作应与人民大众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为他们提供精神上的满足和鼓舞。

现实应用马克思主义与文艺理论在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文艺创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中国,文艺创作受到党的领导和意识形态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艺术家的创作自由。

然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也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中国的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强调为人民服务和社会现实反映,鼓励艺术家关注劳动人民和工农大众的生活。

许多文艺作品描绘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程,以及人民群众在这个过程中的奋斗和牺牲。

这些作品通过艺术手法唤起了人们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和信心。

文艺理论研究

文艺理论研究

文艺理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是学术界对文学艺术现象进行系统研究和理论探讨的一门学科。

它以文学艺术为研究对象,以审美理论、文艺批评理论等为研究方法,旨在探寻文学艺术作品的内在规律和审美价值,进而拓展人类文化的边界。

文艺理论研究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义。

首先,它探讨了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和艺术表现形式。

通过对作品语言、结构、意象等的分析研究,揭示了作品的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点。

其次,文艺理论研究探讨了作品的审美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通过对读者或观众的情感反应和体验的研究,探讨了艺术作品对人们情感、理智以及道德观念的影响。

再次,文艺理论研究关注了文学艺术创作的创新和发展。

通过对各个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的总结和梳理,寻求作品创新的内在原因和规律,并为当代文艺创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文艺理论研究如何把握好文学艺术的审美和人文价值是当前的重要课题之一。

面对当代多元化的文化背景和审美需求,文艺理论研究需要注重解读现实生活中的文艺现象,关注社会变革对文学艺术的影响,以及对个体心灵的震撼和激励。

在审美上,文艺理论研究应该关注作品的独特审美风格和表达方式,跳出传统审美准则的框架,以宏观的视角来审视艺术,为创新的艺术形式提供思想支持和理论支撑。

在人文上,文艺理论研究应该关注艺术作品对社会和个体生活的价值,探讨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文艺作品的写作和研究来促进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

在文艺理论研究的实践中,学者们需要潜心研究,探究文学艺术的内在规律和外在特征。

同时,要保持对时代的敏锐感知,关注当代文艺创作的发展和变化。

通过观察和分析作品,了解其背后的思想、意向和艺术风格,以便给予合理的评价和理论解释,从而促进文学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总之,文艺理论研究对于深化人们对文学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认识,推动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学者和艺术家能够加入到文艺理论研究的行列中来,共同探讨文学艺术的美学和人文价值,为推动文学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做出更多的贡献。

文艺理论基础知识

文艺理论基础知识

文艺理论基础知识文艺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和艺术的学科,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和概念,对于我们理解和欣赏文艺作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我们来谈谈文艺的本质。

文艺作品是人类表达思想、情感和体验的一种方式。

它可以是虚构的,也可以是基于真实事件的。

通过文艺,作者能够传达对世界的看法、对人性的探索以及对美的追求。

比如,一部小说可能通过虚构的人物和情节,反映出社会的现实问题;一幅画可能用色彩和线条表达出画家内心的情感。

文艺作品的构成要素也是文艺理论中的重要部分。

从文学作品来看,包括人物、情节、环境等。

人物是作品的核心,他们的性格、动机和行为推动着故事的发展。

情节则是一系列事件的串联,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它吸引着读者的注意力。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为人物和情节提供了背景和氛围。

在艺术作品中,如绘画、雕塑等,形式、色彩、线条等元素则起着关键作用。

再来说说文艺的创作过程。

创作并非凭空而来,它往往源于作者的生活积累、观察和思考。

作者通过灵感的触发,将内心的想法转化为具体的作品。

在创作中,技巧和手法的运用也十分重要。

比如,在写作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可以使文字更加生动形象;在绘画中运用透视、明暗对比等技巧可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文艺作品的风格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不同的作者有着不同的风格,这与他们的个性、经历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有的作者风格豪放奔放,有的则细腻婉约;有的注重写实,有的倾向于抽象。

比如,李白的诗歌充满了豪迈和浪漫,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反映了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疾苦。

文艺作品的接受和欣赏也是文艺理论的重要环节。

读者或观众在欣赏作品时,会带着自己的经验、价值观和情感去理解和感受。

不同的人对同一作品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评价。

而且,欣赏文艺作品还与时代背景有关。

同一作品在不同的时代可能会被赋予不同的意义和价值。

文艺与社会的关系也不容忽视。

文艺作品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反映了社会的现象、问题和价值观。

《文艺理论基础》学习心得

《文艺理论基础》学习心得

《文艺理论基础》学习心得《文艺理论基础》是一门学习艺术及文学理论的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于文艺的本质、发展及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我受益良多,下面是我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心得。

首先,在学习过程中,我对于文艺的本质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通过学习文艺的发展史及相关理论,我认识到文艺作为一种表达方式,不仅仅是艺术家个体的情感和个人体验的表达,更是一个社会群体的共同思想和情感的集合。

文艺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通常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反映出人类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和情感变化。

同时,文艺也具有一定的审美特征,艺术家通过艺术形式的运用,以表达和传递情感、思想、价值观等特定的意义和内涵。

其次,通过学习文艺理论,我对于分析和评价文艺作品有了更系统、深入的思考。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文艺理论包括主义、形式主义、意象主义、实践主义等多个学派和流派。

对于每个学派和流派,我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进行了反思。

通过学习这些理论,我认识到作品的审美价值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概念,它不仅仅是作品表面的艺术形式和技巧,更是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深度。

因此,在评价和分析文艺作品时,我们需要关注作品所表达的意义和内涵,以及艺术形式和技巧与之相结合的方式。

此外,在学习《文艺理论基础》的过程中,我也认识到文艺创作是一个关于人类生活和社会现象的探索过程。

艺术家通过创造作品,诠释人类的情感和思想,反映社会的价值观和社会问题,为人们提供了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因此,艺术创作不仅仅是艺术家个体的创造性活动,更是社会群体共同思考和交流的方式。

通过学习文艺理论,我更加意识到文艺创作是一个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艺术家需要关注社会问题和现实生活,同时也可以通过艺术表达来影响和改变社会。

最后,在学习过程中,我也深刻地认识到文艺教育的重要性。

文艺教育是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综合素质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

文艺理论

文艺理论

1.文化(1)广义的文化概念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原始文化》认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上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合体。

”(2)狭义的文化概念文化是个人的素养及其程度,包括人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掌握知识的多少、涵养的粗细等。

(3)符号学的文化概念。

德国哲学家卡西尔认为,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

2. 文学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籍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是一种文化样式;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文学是作家个体体验的凝结;文学是读者与作家,读者与读者沟通情感的渠道;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特点有意象的间接性、概括的广泛性、思想的丰富性。

3. 再现和表现再现是描绘人、事、物的客观情貌,使社会生活中事物再度呈现在文艺作品之中。

它强调了客体的一面。

叙事作品再现成份多一些,如电影、戏剧等,侧重于再现客观生活的情状。

表现是侧重于传达作家主体对社会生活的认识、看法、主张,表达他对事物、人生的主观情感。

它强调了主观的一面。

抒情作品一般表现成份多一些,如抒情诗、散文等,比较侧重于抒发诗人与作家的主观情感。

再现与表现互相包容,不能截然分开。

任何再现都是作家审美认识的结果,都打上了作家思想感情的烙印。

同样,任何表现总是来自一定的客观生活,不能脱离社会生活的再现。

再现是表现的基础和本源,表现是再现基础上的升华与创造。

文学创作对生活反映中,表现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作家对生活的表现能力决定着文学作品的价值的高低。

第3章文学话语4. 本文(文学作品)本文是指由作者写成还没有被读者阅读的文学作品。

中外文论史上,都曾有人把文学本文的构成看成一个由表及里的多层次审美结构。

本文由表及内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文学话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

5. 文本文学文本是读者阅读已经阅读,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形态。

文本不同于本文(文学作品): 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本文具有未定性,不是一个自足性的决定性的存在,它的意义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才能完成,才能成为文本(文学作品)。

文艺理论推荐书目

文艺理论推荐书目

文艺理论推荐书目(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一、文学基本理论1、(美)韦勒克、沃伦著,刘象愚等译《文学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美)韦斯坦因著、刘象愚译《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3、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教学参考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陶东风主编《文学理论基本问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二、马列文论1、陆梅林辑注《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2、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见《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6、、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4、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编《邓小平论文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5、陆梅林选编《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文选》,漓江出版社1988年版。

6、董学文、荣伟《现代美学新维度:“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论文精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7、(英)伊格尔顿《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文宝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三、古代文论与美学三、古代文论与美学1、刘勰著,周振甫译注《文心雕龙选译》,中华书局1980年版。

2、郭绍虞、王文生《历代文论选》(四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年版。

张少康等《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 张少康等《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北京大学出版社刘若愚《中国文学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年版。

4、 刘若愚《中国文学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年版。

李泽厚、刘纲纪著《中国美学史》,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5、 李泽厚、刘纲纪著《中国美学史》,安徽文艺出版社年版。

6、 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史》(三卷),上海古籍出版社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史》(三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四、西方文论与美学四、西方文论与美学1、亚里斯多德著,罗念生译《诗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文艺概论

文艺概论

文艺概论绪论文艺理论的性质内容文艺理论的功能作用文艺理论的框架体系文艺理论的发展轨迹文艺理论的学科特点文艺理论的学习方法▲关于“文艺”在通常情况下,“文艺”是“文学艺术”的合称,它包括文学和艺术两大类。

严格说来,文学又属于艺术中的一类。

▲艺术的分类按其表现形式,一般分为:1、表演艺术(音乐、舞蹈、曲艺等) 2、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建筑、书法、工艺美术等)3、综合艺术(戏剧、电影、电视等)4、语言艺术(文学)▲“文艺”并称的原因1、从形象特征来看,它同其他艺术门类具有较大的审美差异。

其他各门艺术都具有形象的直感性,可以直接为人的感官所感知。

如音乐诉诸于人的听觉;绘画诉诸于人的视觉;雕塑诉诸于人的视觉和触觉;戏剧、影视诉诸于人的视觉和听觉。

文学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形象的,它与文字符号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必须凭借读者的理解、想象来感知文学形象。

2、从文学的的艺术地位和它的影响力来看,它是一切艺术的核心因素,对其他艺术具有重大的制约作用,甚至直接成为其他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

例如“音乐”,有间接以文学为主题音诗、交响诗,有直接同文学结合的歌曲、歌剧。

3、从文学的社会效应看,各门艺术虽各有所长,不可一概而论,但从总体来看,无疑文学位居榜首。

如希腊神话、荷马史诗、莎士比亚戏剧等在西方的影响;唐诗、宋词、《西厢记》、《红楼梦》在中国的影响,任何其他艺术都是望尘莫及。

一、文艺理论的性质内容(一)文艺理论的性质文艺理论是一门研究文艺的本质性质和规律的学科。

文艺学就是研究文艺的科学。

▲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文艺史、文艺评论、文艺理论▲文艺史——按照文艺发展的脉络,从纵向的历时性角度,对各个历史时期重要的文艺家、文艺作品,以及相关的文艺状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力求寻绎出文艺发展的规律。

主要对象:文艺创作。

▲文艺评论——侧重于从横向的共时性角度,对当时具体的文艺创作和文艺现象,进行及时的分析、研究和评价,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批评意见,以便引导文艺创作的进程。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原理,对文学和艺术进行科学研究和分析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强调文学艺术作品的社会性和历史性,认为文学艺术是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人民利益、推动社会变革的强大武器。

首先,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强调文化和意识形态的重要性。

文学艺术作为社会
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必然受到社会阶级和生产关系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艺术作品应该服务于劳动人民的利益,倡导批判现实主义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反对唯美主义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对艺术的干扰。

其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注重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来源于它对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情感的深刻把握,而社会价值则表现在它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批判。

因此,马克思主义强调文学艺术作品既要有高尚的审美情趣,又要具有批判现实的社会意义,这种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是艺术创作的根本要求。

此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倡导大众化和社会主义性的文艺创作。

马克思主义
认为,文学艺术应该服务于人民大众,贴近生活、贴近人民,反对庸俗化和唯美化的文艺作品。

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要求艺术家以公共利益为导向,为人民群众创作高品质的文学艺术作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文艺创作观念和评价标准,
强调文学艺术与社会现实的联系,注重审美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提倡大众化和社会主义性的文艺作品。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有助于引导文学艺术创作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推动文化建设和社会进步。

文艺理论名词解释

文艺理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第一章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第二章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2、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3、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

必须面对20 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

随着科学的发展,20 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诸如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

第三章1、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

2、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生产劳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化了人化的自然;同时,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

3、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4、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

其中,分别够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

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

一方面是主体的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的主体化,正是在主体对象化和对象主体化的互动过程中,才生动地显示出了文学所特有的社会的和审美的本质属性。

西方文艺理论 资料

西方文艺理论 资料

1 【1 .直觉主义与意识流】概况直觉主义是20 世纪初对西方现代派文学产生极大影响的一种哲学思潮,它的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柏格森。

柏格森直觉主义中所强调的创造性、非理性,以及直觉和无意识等问题,都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反复突现的重要理论问题,而且对意识流创作手法的崛起,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n 意识流就叙事的角度由外在的观察转入内心的体验和发现而言,不妨说是柏格森直觉主义的一个延续。

此外,弗洛伊德以无意识为精神的真正实在,以梦为被压抑的本我得以被发泄的主要场所的理论,以及威廉·詹姆斯以流喻意识而强调其绵延不断的心理哲学,也是意识流的主要理论支柱所在。

理论一、直觉主义:柏格森 1 .艺术非功利,艺术是直觉。

2.绵延说,通过直觉体验到的时间,即“心理时间” ,是真正的时间。

二、意识流:以自由联想为线索,直接且自然地展现人物意识流动的叙事方法。

1 .意识流理论:威廉·詹姆斯2.意识流作家:乔伊斯《尤利西斯》,弗吉尼亚·沃尔夫《墙上的斑点》《达罗卫夫人》评价一、柏格森的直觉主义与克罗齐的“直觉一表现” 说的差别:从历史上看,克罗齐的直觉即表现即艺术的观点可以上溯到亚里斯多德心赋形式于物的传统,柏格森的直觉主义文论则更使人想起了柏拉图的诗歌迷狂说。

二、柏氏直觉主义的优缺点优点: 1 。

把艺术活动与生命现象联系起来,强调艺术的个性、不可重复性和独特性,反对任何机械化、公式化倾向,有一定合理性。

2.把主、客观交融无间的“直觉” 状态看作艺术的至境。

3.从生命的机械化来探讨喜剧性也有独到之处。

缺点:l、完全建立在生命直觉主义哲学基础上,把世界的本体归结为主体心灵,意识的绵延或生命流动,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

2、全盘否定科学和理性,鼓吹唯有神秘直觉才能把握世界的本质,更具有非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的片面性。

3.“直觉” 切断了与现实的一切功利关系,有唯美主义、形式主义之嫌。

三、意识流优缺点:优点:用意识流手法的创造和实验,对文学创作有重要的推动,其代表作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

文艺理论推荐书目

文艺理论推荐书目

文艺理论推荐书目(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一、文学基本理论1、(美)韦勒克、沃伦著,刘象愚等译《文学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美)韦斯坦因著、刘象愚译《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3、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教学参考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陶东风主编《文学理论基本问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二、马列文论1、陆梅林辑注《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2、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见《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4、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编《邓小平论文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5、陆梅林选编《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文选》,漓江出版社1988年版。

6、董学文、荣伟《现代美学新维度:“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论文精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7、(英)伊格尔顿《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文宝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三、古代文论与美学1、刘勰著,周振甫译注《文心雕龙选译》,中华书局1980年版。

2、郭绍虞、王文生《历代文论选》(四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3、张少康等《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刘若愚《中国文学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5、李泽厚、刘纲纪著《中国美学史》,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6、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史》(三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四、西方文论与美学1、亚里斯多德著,罗念生译《诗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2、章安祺编《西方文艺理论史精读文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朱光潜著《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4、康德《判断力批判》,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5、黑格尔《美学》,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6、科林伍德著《艺术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文艺理论要点

文艺理论要点

文艺理论考试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4题,共20分)1、话语:是与语言、语言系统、言语和文本等存在联系和区别的概念。

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p642、即兴:是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地创造出某作品的情况。

即兴的特点是乘热打铁。

即兴即是物化阶段语言、文字的操作方式,也是作品定型的必要手段。

p1493、推敲:是指作家在语言和文字符号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单词、调动语序,以求准确、妥帖地把形象或意念具体化的操作手段。

p1494、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

读者这种依据以阅读文本的既定心理图式,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主体呈现文体期待、形象期待与意蕴期待三个层次。

p3245、文学:文学包括广义的文化含义和狭义的审美含义。

广义的文化含义: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狭义的审美含义:文学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

p45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

6、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及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本质上是交织着各种复杂心理活动的思维。

p1307、特征化: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叫做特征化。

列宁斯大林文艺理论

列宁斯大林文艺理论

列宁斯大林文艺理论
列宁认为文艺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不仅反映人们经济、政治、社会等生活境况,而且更重要的是反映由这种生活境况所造成的社会心理。

文艺对自己时代社会心理反映的越深刻,越富有独创性,文艺就越富有开拓性的意义和价值,越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

无产阶级文艺的内容和形式,是在反映新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过程中形成的。

但是,它们的这种形成过程,又是遵循文艺认识自身的发展辩证法,沿着认识“自己构成自己的道路”实现的。

因而,无产阶级文艺的内容和形式,与以往文艺有着紧密的不可分割的扬弃关系,是以往文艺必然的合乎规律的新发展。

列宁坚持以唯物辩证原则作为意识形态的方法论,不再笼统地谈论意识形态的虚假性,而是直接强调意识形态领导权对于无产阶级的重要意义,主张开展意识形态批判的同时注重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同时呼吁对无产阶级进行意识形态的灌输。

斯大林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某些基本观点,但由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和国内外特殊环境所限,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理解与运用存在较大的偏差,使苏联意识形态话语受到禁锢和窒息,意识形态工作走向僵化道路和教条主义,为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留下了沉痛的教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2年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指导文艺理论部分88年一、填空1、中国古典戏曲四大悲剧是:《桃花扇》、《窦娥冤》、《牡丹亭》、《西厢记》;2、中国古代绘画的审美标准:在人物画方面是形神兼备,在山水画方面是气韵生动;3、艺术的社会作用在于以下三个方面:艺术的认识作用;艺术的教育作用;艺术的审美作用;4、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二、名词解释1、艺术形式~是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与形态,是语言的材料与各种艺术手段的有机结合,在文学创作中,形式创造应遵循的规律与原则是:⑴从内容出发选择与创造形式;⑵发挥形式与艺术表现的能动作用;⑶重视形式自身的独立审美价值。

2、审美活动~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指人与世界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

审美始终与艺术形态相交织、相渗透或相互融合、冲突。

三、问答1、建国后,我国传统文艺学的哲学基础是什么?它在理解艺术和生活关系上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⑴文艺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⑵文艺作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⑶文艺是一种艺术生产。

89年一、填空1、宋词的两种风格:婉约派和豪放派;前者的代表是柳咏、李清照、秦欢、晏殊等;后者的代表是苏轼、辛弃疾;2、中国现代文学继鲁迅之后论国民性被公认为最深刻的作品是:(矛盾《子夜》、老舍《骆驼祥子》、钱钟书《围城》);3、《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5、鲁迅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

二、选择司马迁《史记》吴承恩《西游记》刘勰《文心雕龙》旦丁《神曲》蒲松龄《聊斋志异》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吴敬梓《儒林外史》塞万提斯《堂·吉诃德》李伯元《官场现行记》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多夫》夏洛蒂《简爱》司汤达《红与黑》中国古代辞最高成就:李煜俄罗斯文学中,对后世西方文学产生最为深刻影响的:陀斯妥耶夫斯基。

三、名词解释1、审美活动见88年2、环境气氛文学作品环境气氛指人物所处社会背景、生活场所,也包括自然景物,它是指围绕着人物、形成其性格的、驱使其行动的一系列外部条件的总和。

四、问答1、文艺创作中的“形象思维”具有哪些特点?形象思维是文艺创作中的艺术构思过程,特点:⑴以形象作为思维运动的形式;⑵是以感情作为思维运动的推动力;⑶代表作家的个性特点。

2、亚里士多德给悲剧下定义及其所包含的六个成分是什么?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到,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句的各部分使用,模仿方式是借人物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六成分:故事情节、人物性格、语言、思想、形象(面具、服装)、歌曲。

90年一、填空1、乐府民歌产生于汉朝,诗画盛行于宋代,我国长篇历史小说奠基作是《三国演义》,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是《水浒传》;3、文艺复兴主要思潮是人文主义,其突出成就使欧洲各国在科技、文教、文学艺术三方面取得繁荣。

二、名词解释1、形象思维见89年2、符号是一个物质的对象、物质的时间或其性质,在表达或交际过程中,表达了关于客观世界或感情的、美感的、意志的等内在经验的某些思想时就成了符号。

构成符号的三要素是:能指、所指、能所联接。

91年一、填空、选择1、写出下面概念、词句或观点的提出者“绵延”——伯格森“集体无意识”——荣格“形而上学的品质”——因迦登“效果史”——迦达莫尔“纯粹的美”——康德“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死本能”——弗洛依德“美是自由的象征”——高尔基“有意味的形式”——克莱夫·贝尔2、写出下面著作的作者《古画品录》“气韵生动”——谢赫《文赋》——陆机《查拉斯图拉如是说》——尼采《日常生活的心理奥秘》——弗洛依德《恶心》——萨特《普遍语言学教程》——索诸尔《苍浪诗话》——严羽《恋人祭语》——罗兰·巴特《艺术作品的本源》——海德格尔《美的历程》——李泽厚《审美教育书简》——席勒《诗学》——亚里士多德《汉堡剧评》——莱辛《诗艺》——赫拉斯《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诗学》——巴赫金二、名词解释1、意识流严格说不是一个意识流派,而是一种创作手法。

从广义上说它可上溯到18世纪以来欧洲小说的心理描写传统;专业的意义而言,意识流是指20世纪初开始,詹姆斯·乔依斯、福克纳及普鲁斯特等一批小说家,撤出传统小说作者自我的介入,致力描述人的无意识活动,以自由联系为线索,直接展现人物意识活动的叙事手法。

理论来源于伯格森的“绵延论”、弗洛依德的“无意识”论等。

(P71“意识流”电影)2、视角也称聚焦,是形式文学理论中研究小说叙事技巧的用语,即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观察及讲述的角度。

其特征是由叙述人称决定,主要有第三人称、第一人称和其他人称叙述等,以及叙述人称和视角的变化。

三、问答1、如何考虑艺术创作与阅读欣赏的关系?92年一、填空、选择1、作品与作者《蕙风辞话》——况周熙《灯与镜》——艾布拉姆斯《审美经验现象学》——杜夫海纳《新科学》——维科《人论》——卡西尔《审美特性》——卢卡契2、观点与作者“气韵生动”——谢赫(六朝时期,衡量绘画作品品位的六个法则)“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恩格斯“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而不是……”——黑格尔二名词解释1、艺术真实文艺作品反映生活的真实面貌,揭示生活实质的正确程度,艺术真实不等于生活真实,比生活真实更集中、更典型2、组合与聚合《电影艺术辞典》P88也称聚类关系、组合关系,是电影符号学术语。

瑞士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中研究语言状态关系的两根主轴。

聚类关系也称联想关系,可以比作一种纵向的垂直关系,指某一语言元素与另一语言元素由于具有某种类似性可能在组合段内互相替代,这些语言元素构成潜在的集合体,所以聚类关系就是不在现场的要素联合称的潜在记忆系列,如在语言中,“教育”一词可以让人联想到有某种共同点的词“教书”、“教导”、“教课”等。

组合关系也称句段关系,指某一语言元素与另一语言元素同时排列在言语链条上,构成语言要素在现场的组合,如在“快来”这个句子中,“来”和“快”的关系。

在语言关系中,聚类和组合是相互依存的。

电影符号学借用这两个概念表示电影作为一门艺术的选择过程(聚类关系;从类似的元素中选择最佳方案,如仰摄、俯摄、平摄)和电影的剪辑(组合关系:镜头的组接)。

法国麦茨电影符号学主要是按照时空逻辑在叙事的段落层次上分析影片的编码,因此,研究镜头的组合关系是其重点,如他的八大组合段(非时序性组合段、顺时序性组合段、平行组合段、插入组合段、描述组合段、叙事组合段、交替叙事组合段、线性叙事组合段)。

3、俄国形式主义1930~1941在俄国出现的一种文学批评流派。

在理论研究方法上,直接受到索绪尔语言学的影响,反对只根据作家生平、社会环境、哲学、心理学等文学的外部因素去研究文学作品。

认为文学研究的对象应是文学作品本身,要去探寻文学自身的特性和规律,也就是研究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结构等形式上的特点和功能。

三、问答1、谈对艺术家社会职责的理解。

简述现实主义的流变,及其在历史现实创作中的地位和影响。

⑴现实主义:是指作家在一定世界观的指导下,按现实生活原有的样子,塑造艺术形象,真正而典型的再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

⑵起源于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发展于14~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和18世纪的欧洲的思想启蒙运动;GC是在19世纪英、法、俄的批判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起源苏联,影响中国;魔幻现实主义不属于现实主义,而是现代主义流派的一种)93年一、填空1、形象思维是毛泽东同志在致郑季翘同志的一封信中提出。

(别林斯基《智慧的痛苦》)2、对我国五六十年代文艺理论发生深刻影响的三个俄国文艺理论家是: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伯夫。

二、名词解释1、能指:符号学用语,构成三要素之一。

瑞典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作为能指的语言和所谓所指的概念的结合。

能指是符号的表示成分,组成了符号的表达方面,被理解成符号的物质方面;所指,符号的被表示成分,组成符号的内容方面,被理解为符号的意义方面。

《电影艺术辞典》P86——电影符号学术语,瑞典索绪尔的符号学核心概念是区分语言符号的两个方面。

一个是物质方面,即构成语言表达方面可被感知(视觉、听觉)的能指;另一个是观念方面,即符号中以能指为中介所表达的构成语言内容方面的所指。

法国罗兰.巴特尔从内容和形式上对能指和所指进行区分:能指是表达形式和表达实体;所指是内容形式和内容实体。

如在自然语言中,一个单词就是一组声音的组合,他就是“能指”,而单词索代表的事物就是“所指”。

(“树”这个字就是能指,树的概念是所指)。

再如诗人在安排诗的结构时,既要考虑声音(能指),又要考虑含义(所指)。

在电影中,能指包括声音的能指、画面的能指,麦茨电影符号学还专门研究剪辑的能指形式(如直接切换是“零能指”,渐显渐隐是“全能指”等)。

三、问答1、谈对审美感受的差异性、共同性的理解欣赏主体与欣赏客体,必须有某种适应性,并建立起一定的联系,才能产生欣赏,因此同一欣赏对象,由于欣赏者的主观条件存在差别,就必然形成欣赏的差异性。

差异性:阶级的差异;民族的差异;时代的差异;个人的差异;共同性:人们对同一审美对象都产生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得出相同或相近的审美评价;由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⑴不同阶级之间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存在某些利益的一致性;⑵民族的共同的生活条件,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长期影响而形成共同的心理素质;⑶审美观念的历史继承性;⑷人生经验的普遍适应性。

2、任何理解第三世界批评也是后殖民主义批评。

后殖民理论是多种文化政治理论和批评方法的集合性话语,主要是考察,昔日欧洲帝国殖民地的文化以及这些地区和世界其他各地的关系。

也就是说,主要研究殖民时期之“后”,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文化的话语权利的关系,以及有关种族主义文化、帝国主义等新问题。

其方法多样,大多采用解构主义、女权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方法,揭露帝国主义对第三世界文化霸权的实质,探讨后殖民时期东西方之间由对抗到对话的新型关系。

后殖民主义受戈兰西“文化领导权”、“文化霸权”理论的影响很大。

福柯的话语理论则成为后殖民主义思潮中的核心话题。

94年一、填空1、《林泉高至》的作者是郭熙[北宋];《艺概》的作者是刘熙载[清]2、《艺术与视知觉》阿因海姆/ 爱因汉姆“美学意味的形式……”由克莱夫·贝尔指出;3、结构主义是在文学符号学思想和叙事学交汇点上兴起的;4、现代叙事学的重要特征就是把叙事和抒情相区别。

二、名词解释1、间离效果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受俄国形式主义理论“陌生化”的影响,所创造的一种叙述体戏剧表演体系。

依照此方法,剧作家以异乎寻常的方式,表现一种生活现象或一个人物典型,以便让观众用新的眼光来观察、深入理解司空见惯的事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