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笛福_鲁滨逊漂流记_的艺术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7下半月
\·
叙事策略·
修辞艺术及其它
·
高长峰傅美莲等
试论笛福《鲁滨逊漂流
记》的艺术特色
杨天地
摘
要:丹尼尔·笛福是18世纪杰出的现实主义
作家,为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他思想开明,观念前卫,信奉勤奋、自立、坚韧,被世人尊称为“英国小说之父”。
本文主要通过对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创作背景、情节结构及艺术特色的分析歌颂了18世纪西方物质文明的胜利及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性力量。
关键词:笛福;鲁滨逊漂流记;现实主义
丹尼尔·笛福(1660-1731),18世纪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为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他思想开明,观念前卫,信奉勤奋、自立、坚韧,对所有的人,都怀有包容之心,并以增进大众福利为己任。
1660年,笛福出生于资产阶级商人家庭,本人也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代表人物,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早期资产阶级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
他主张发展资本主义,认为社会的财富有赖于贸易的发展,他还公开反对英国对非国教教徒的迫害和压制。
笛福一生周游欧洲列国,在事业上沉浮不定。
时而得到皇帝赏识,时而锒铛入狱,晚年不得不为避债而离家出走,并于
1731年客死他乡。
一、丹尼尔·笛福的文学生涯
丹尼尔·笛福著述颇丰,大小共达250部之多,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学遗产。
他一直以积极的态度投身于时代洪流,非常关注英国的政治活动,写过大量的文章和小册子,长年奔走于英格兰和苏格兰各地了解舆论情况。
1701,他发表一首题为《真正英国人》(The
Trueborn Englishman )的讽刺诗,反对贵族天主教势力,为信奉新教的威廉三世辩护。
1702年,他出版政论《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The Shortest Way with the Dissenters ),并因此被捕入狱,处以枷刑示众,判决一经宣布,他就撰写了《枷刑颂》(Hymn to the Pillory )以示抗
议,强烈讽刺法律的不公。
1704年至1713年,笛福创办并编辑《评论》(The Review ),写了许多政治、经济和宗教方面的文章,针砭时弊,宣扬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
59岁时他开始创作第一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The Life and Strange Surprising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 ),随后多部小说相继问世:《辛格尔顿船长》(Captain Singleton )、《摩尔·弗兰德斯》(Moll Flanders )、《杰克上校》(Colonel Jacque )和《罗克查娜》(Roxana )等。
这些小说大多以第
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追述主人公离奇曲折的生活遭遇,
描绘出一幅幅17世纪末、18世纪初英国中下层人民贫困、艰难的生活状况。
尽管笛福并未受过高等教育,却通晓七国语言,在作品中表现了惊人的学识;尽管他的作品没有蒲伯的古典风范,也没有斯威夫特的辛辣讽刺,却能自成一家,于平直晓畅、细枝末节中见真实,使读者不知不觉中产生一种认同感。
笛福是一位具有独创精神的天才,是英国报刊业的奠基人和重要的现实主义小说家。
二、《鲁滨逊漂流记》的创作背景及结构
《鲁滨逊漂流记》取材于真人真事:1704年,一个与船长发生冲突的名叫亚历山大·赛尔科克的苏格兰水手被抛弃在一个荒岛上,那里距离智利海岸约500公里。
在这个岛上他生活了4年,过着一种茹毛饮血的野人生活,甚至遗忘了人类语言,7年后被一个航海家发现才重返英国。
1719年《英国人》杂志刊载了这则新闻,引起社会轰动。
笛福在赛尔科克冒险经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艺术创作能力,完成了《鲁滨逊漂流记》这部举世闻名的现实主义小说。
《鲁滨逊漂流记》从内容上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讲述主人公鲁滨逊三次离家出海的经历,第二部分集中描写他在荒岛上28年的生活情形,第三部分叙述他从荒岛回来以后的事情。
主人公鲁滨逊不安于中产阶级平稳安逸的生活,一心想出海冒险,开拓别样的生活。
19岁时,他不顾家人反对,离家出海当了水手。
鲁滨逊前后四次出海,前两次航海中,他所乘坐的船只因遭遇恶劣的海上风暴而几乎船毁人亡,但他都幸免于难。
第三次出海,船只虽未遭遇风暴,但遭到摩尔人海盗的攻击,鲁滨逊也一度沦为摩尔人的奴隶。
后来,他侥幸
逃离,并在巴西定居下来。
然而,他还是未能抵制冒险的诱惑,决定再次出海,前往非洲贩卖黑奴。
不幸的是,船只再次遭遇风暴,仅他一人幸存。
他流落到南美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利用从沉船上弄回来的各种物资和工具,开始了长达28年的孤岛生活。
在孤岛上,鲁滨逊猎取野兽,建造住所,种植谷物,驯养山羊,制造各种生活用具,克服了重重困难,表现出百折不挠的勇气。
通过辛勤的劳动,生活所需的物品不但没有减少,反而逐渐增加,他将岛上发生的每一件事详细地记录了下来。
之后,他发现岛上有野蛮人入侵,他们烤食俘虏,欢庆胜利。
有一次鲁滨逊设法救出了一个俘虏,并称之为“星期五”,因为救出他的那一天正好是星期五。
在训练下,“星期五”成为鲁滨逊一个忠实的仆人和同伴。
后来,一艘英国船在小岛附近的海面上发生哗变,鲁滨逊帮助船长平息了叛乱,并搭乘这艘船回到英国。
多年后,鲁滨逊再度出海,途中特意去看了看自己生活过的小岛,他欣喜地发现岛上人丁兴旺,一片繁荣,于是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三、《鲁滨逊漂流记》的艺术特色
成书于1719年的《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具有写实风格的冒险小说。
虽然取材于真人真事,但在主人公的冒险生涯中融合了笛福本人丰富的人生阅历。
鲁滨逊是个完全不同于此前欧洲传统文学中的诸多文学形
39
/2011.7
下半月
xie zuo li lun yan jiu
写作理论研究
象的艺术典型,这种新型的冒险家、开拓者和殖民者的文学形象在此前是从未出现过的,在他的曲折冒险经历中凝聚着不屈不挠的开拓精神和进取意识。
鲁滨逊不是个安于平淡的普通人,既没有成为他父亲所希望的小私有产者,也没有成为一朝发迹便耽于享乐的资本家。
第一次的航海事故并未能阻止他冒险的决心和强烈渴望。
在第二次航海贸易中,他尝到了冒险的刺激和诱人所在。
第三次遭遇可谓是“让人欢喜让人忧”:“忧”的是遭遇意外,如途中土耳其海盗的袭击;“喜”的是他“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利用他拐带的小黑奴卖得的钱,置下一笔产业。
第四次出海的意外更是离奇曲折,鲁滨逊在沉船意外中幸免于难,在一个荒岛上开始了他的“创业”: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虽然他经历过种种磨难和考验,但还是靠自己的双手和生存智慧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其间的威胁不过是对他所积累财产保险程度的考验。
《鲁滨逊漂流记》不同于《格列佛游记》的地方在于,小说的重心不在于讲述鲁滨逊所经历的一次又一次离奇的经历,而着重于描写他在荒岛上的“创业”过程。
这段经过写得非常仔细,占全书很大篇幅,这种实干的精神显然是作者所颂扬的。
正是这种带有开拓精神和无畏勇气的新兴资产阶级形象,鼓励了不少西方历险家和殖民者去全世界拓荒,鲁滨逊不过是他们集体形象的缩影而已。
笛福坎坷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为开拓事业所进行的孤军奋战使他获得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所以才有了鲁滨逊在荒岛上艰难的“创业”历程,这源于作者对精力充沛、野心勃勃而被抛到荒岛上的鲁滨逊的生活和经历有着深刻的体会。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鲁滨逊身上,笛福倾注了自己的思想、体验和情感。
《鲁滨逊漂流记》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仅为笛福赢得了近500个头衔,而且各种译本和仿作层出不穷,多达700种。
《鲁滨逊漂流记》是西方青少年最喜爱的一部小说,卢梭就曾在《爱弥儿》中将它视为爱弥儿15岁时的必读书。
美国著名专栏作家费迪曼教授高度赞扬《鲁滨逊漂流记》:“孩童时代至少读来有趣,成人之后再去读,就会知道是不朽的杰作。
”作为现实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鲁滨逊漂流记》在艺术上具有显著的特色,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回顾主人公鲁宾逊的冒险生涯,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与可读性,从而有利于拉近主人公与读者之间的心理距离,赋予小说以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作者通过对鲁滨逊冒险经历和荒岛生活的逼真刻画,真实再现了“我”在荒岛的种种意想不到的所见所闻。
其次,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小说摆脱了古典主义文学的清规戒律,把主人公所生活的环境从华丽的殿堂或虚构的迷宫转到现实生活中来,作品的主人公已不再是王公贵族而是普通人,特别是中下层人物。
文中重视塑造人物形象的复杂性格,采用日常
生活口语,《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空间是在荒无人烟的海岛上,主人公鲁滨逊是个默默无闻的冒险家,所说的语言多是日常口语,他既不是十足的好人,也非真正的坏人,具有复杂的性格。
最后,作品最显著的艺术特点是描写的具体与逼真。
笛福不是用自己的话来说明鲁滨逊的所做所为,而是通过他的生活细节和积极的实践活动来展示他的复杂性格和矛盾心理,从而赋予人物以鲜活的内在生命力。
如书中对鲁滨逊在荒岛上求生过程的描写就是一例,特别是制作锅坛那一节描写得更为细腻,把他那由失望到惊喜、由懊恼到高兴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其它类似的内容均是通过典型的细节刻画和具体的言行描写来塑造的,使他在特定环境中的一言一行符合普通读者的心理和逻辑,显得无比真实、自然。
《鲁滨逊漂流记》一经发表即深受各阶层读者的广泛欢迎,究其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鲁滨逊的形象契合了18世纪英国的时代精神。
鲁滨逊渴望冒险,不甘平庸的生活,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代表人物。
他沦落荒岛后,遇到了诸多似乎难以克服的困难,但他以坚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决心,逐一解决了居住、食物、工具等方面的问题,为自己创造了文明生活的条件。
他十分乐观,充满了斗志,体现了自我奋斗的精神。
鲁滨逊是富有开拓进取精神的资产阶级英雄,也是充满征服欲和开疆拓土野心的殖民代表。
他在岛上一站稳脚跟便在海边竖起了登岸标记,在叙述他与“星期五”的关系时,鲁滨逊的殖民主义者形象显得尤为突出。
鲁滨逊的故事是虚构的,但笛福刻意营造出一种真实感,使读者觉得,如果处在鲁滨逊的位置,人们都会像他那样按常规去思维行事。
其原因在于:第一,《鲁滨逊漂流记》以自传体作品形式出现,笛福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讲述自己的冒险经历;第二,小说的主要内容涉及在荒岛上生存的实际问题,如鲁滨逊在选址搭建帐篷时考虑到安全、阳光、卫生等因素,非常贴近生活;第三,语言朴实无华,客观地记叙了发生在荒岛上的事件。
笛福把浸润着资产阶级个人进取精神的大胆想象与具体逼真的写实手法结合在一起,使《鲁滨逊漂流记》成为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之作。
参考文献:
[1]高继海.英国小说名家名著评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王守仁.英国文学选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
[3]蹇昌槐.西方小说与文化帝国.[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4]迪福.鲁滨逊漂流记.[M].王慧君、王慧玲译.奎屯:伊犁人民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辽宁医学院)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