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创造力——《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实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寻找创造力——《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实录
张广祥主页、中国语文名网“语文素材”小学语文教案专页
一、故事引题
师:今天我想给小朋友们讲一故事,不知你们是否喜欢?
生:喜欢。
师:什么故事呢?就是关于韩国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哲的故事。
在没有讲故事之前,我想问问小朋友,你们是否见过卖报纸,想一想他们是怎样卖报的?谁能来学学卖报的过程?你们会唱卖报歌吗?
生1:生表演。
生2:唱卖报歌。
师:你们想知道李秉哲是怎么卖报纸的吗?
(生惊讶,李秉哲也卖过报纸?)
(师开始讲述这个故事)
两个小报童在车站卖报。
一个报童卖报没有什么与众不同,卖出一份报纸,收回一份报款,卖出多少,收回多少。
另一个报童的卖报的方式却大不一样,他不停地把手中的报纸一一往候车乘客的手中塞,而并不急于收受报款,等手上报纸没了,他再一一回收报款。
同样是在车站卖报度日,不同的卖报方式似乎决定了两位报童的不同的命运。
这后一个报童不仅在车站赢得了更大一块“蛋糕”——成为国际知名大企业的老总,他就是韩国三星集团的创始人李秉哲。
师:从这一故事中,你们发现到什么?
(生回答,师暂时不做评价)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与这个小故事很相似,(师大声说)苹果里的五角星(板书课题)[李秉哲的这一故事是很感人的,也是孩子们很容易理解的生活化素材。
而李秉哲的这种卖法,中国近百年的卖报史中还没有发现,虽然没有必要学习李秉哲的这种方法,但孩子们完全能够理解李秉哲从小就善于动脑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这种特殊的卖报的方法),这也许是这一课应该让每个孩子懂得的。
从课堂上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故事把全体学生吸引过来了,所有的学生都有一种惊讶,从他们的目光中可以感觉他们感触到了李秉哲卖报的聪明智慧。
这是笔者在这篇课文教学过程中为孩子们敲的第一次锣声]
二、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读完几遍后,感觉自己没有阅读障碍了,再试试提出一些问题。
(生自由阅读课文)
师:请说出你们还不能理解的问题
生1: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
生2:我想知道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
生3: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生4:我不理解“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句话,特别是魅力一词的解释。
生5:我不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为什么说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就能理解了创造力?
……
[没有孩子们自由的读,就没有孩子独立的获取。
通过学生自由式的多读课文,其实是老师对学生的相信。
许多老师这一步骤教学是不放手让孩子自由读的,不给学生十多分钟甚至更长时间的如此
阅读,语文教学的意义也不大,这是笔者实践得出的。
而在一些公开课上,这一时间多是被许多阅读花样占据,的确看得出十分热闹,其实好多学生,特别那些特困生是难以受益的。
所以,笔者坚持放手让每个孩子自由读,而我也利用这一时间重点地指导那些特困生。
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我们可以读出孩子们已经理解了什么,还有哪些需要帮助,还有哪些获得能够共享……]
三、动手操作,练说解读
师:请同学们拿出苹果,四人一组练习切。
请同学们不要一齐切,最好先切一个,观察观察再切第二个,再观察再切第三个、第四个……
(生练切)
师:请汇报自己切的情况。
生1:我第一次拦腰切没有切出(该生举起第一次所切的苹果),因为切的偏顶了。
生2:我第一次拦腰只切出了四角星(该生举起所切的苹果),因为位置也不好。
生3:我是两次才切出来的。
……
师:请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自己切的苹果,绘制一张图谱,说明什么是拦腰切?怎样才能切出苹果。
[通过学生的亲身实验,他们明白了“拦腰切”的腰应该指的是什么地方。
许多学生第一次切,是找不准腰的,所以我让他们小组一个一个切,观察后再切。
笔者对此做过多次尝试与测量,最好是在苹果高的黄金分割点上才能切出好看的五角星。
而让学生绘制图谱也有利于学生从动手实践的角度深刻理解这种切法的魅力所在,才能与一般的切法形成对比。
让孩子动手绘制也是给学生敲的第二声锣]
师:怎么理解“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多媒体出示第5自然段,并且引导学生多读)
师:请用课文的话说说自己是如何理解的?
[全体学生进入思考状态,因为魅力这个词不好解释,而本课学习,如果每个孩子不能真实的理解这个词,孩子也很难理解本文作者告诉学生们的创造力。
所以在这点教学上,我没有忙着让孩子回答,而是要求他们反复读课文,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当然也允许学生借助有关手段来理解这个词] 生1:辞典中说魅力是“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我结合课文与辞典中的解释,感觉本文的魅力指的是拦腰切苹果发现到五角星,是许多人没有发现的,所以特别吸引人。
在第5段中“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然后又由他传给我,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
”可以看出吸引人的力量。
生2:从“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这句话中,可以读出魅力的意思就是创造力。
生3:读完这篇文章我知道,那种从顶部切到底部的切法是常用的方法,是没有魅力的,是不要传的,而因为拦腰切的人太少了,而拦腰切又能发现到五角星的人更少,所以才有魅力。
师4:我反复读了第1、2、3自然段,从邻居家的小男孩“显示显示他学会的新本领”,并且还要切亲自切苹果来显示,可以看出苹果中的五角星自身的魅力已经感染了这个小男孩。
师5:从第4、5自然段中作者发自内心的话,可以读出作者是被感染了,尤其是“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
师:听了你们的说法,看得出你们已经解决了许多问题。
怎么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请同学们自读第四自然段,我想你们一定能够自己理解。
(生读自悟)
[在这一环节教学中,我没有让任何一个同学来说自己的理解,因为我想让孩子有一份属于自己理解的秘密。
其实也不是什么秘密,因为孩子们阅读几遍后不需要老师的讲解都能理解作者所写的这句话,这也就是“恍然大悟”]
四、让每个研究起来
师:我想请同学们用研究的方法来解决“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两个问题。
[因为参考书中没有告诉这个五角星是由谁最早发现的,而了解这一问题是很重要的,也是很有意义的。
而在课前,我也没有刻意准备,所以就有了如下的上网搜索过程]
1、寻找这个极具创造力的世界名人
(学生们在搜索引擎中键入“苹果里的五角星”,回车后,很容易找到世界第一个发现这个五角星的人,孩子们非常高兴,他们知道这个人是美国迪·恩·帕金斯的儿子。
此时我问:“你知道他的儿子叫什么的吗?”学生继续上网查找结果没有找到答案。
虽然没有找到,但孩子们仍然是高兴的,因为他们已经在前面的阅读欣赏中领略到这个孩子的创造力)
2、探索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
通过学生反复的研究与不断的切苹果观察思考,孩子们有着下面的说法:
生1:不拦腰切好看。
我们把从顶端切到底部的苹果放在盘子里,就比拦腰切的苹果美观。
生2:不拦腰切能体现公平。
如果几个人来平均分一个苹果,因为苹果不是一个圆柱体,拦腰切可以一眼看出大小,谁愿意吃小的?谁好意思直接拿大的吃?而一般切法切出的苹果大小往往一样,不存在公平的问题。
生3:不拦腰切也是一种习惯,人们习惯了,也感觉到这种方法顺手。
生4:人们不会想到切苹果还会有什么创造,怎么方便怎么切。
师:(此时的我坐不住了,我的灵感来了,我大声说)亲爱地同学们,太感谢你们了!我听出来了,因为好看、美观,人们发现不到丑拙之中也有美;因为公平,人们少了发现;因为习惯,人们缺少了思考,少了创造发明……我被你们真正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而高兴,你们创造性的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感动了我。
我想请你们根据自己的发现的喜悦之情,用你特殊的那份感情,重读这篇文章。
[这是本课之中学生自己敲的最响的锣声,是震耳欲聋的锣声。
在学生重读之中,孩子们陶醉的时刻,80分钟的下课铃声响了,我没有说话,悄悄地离开教室,这是一节没有再见的课堂,在回办公室的路上,孩子们那高声诵读没有停止……]
总析:
《苹果里的五角星》是一篇简单每个孩子都能认知的文章。
自苏教版语文教材编写这篇文章以来,我听过许多老师上过这节课,也听过一些特级教师上过这篇课文,总的感觉是孩子们很快会忘记这篇文章,孩子们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
我已经记不得这篇文章被我读了多少遍,但每一时段的阅读我都有新的感觉,都有着那种冲动,来到玉峰学校,面对我的教育对象,我决定用几年积累的想法来教。
我虽然不可能让每个孩子终身运用这种思维,但与孩子的数次交流中,每个孩子是有着变化,因为这篇文章是每个孩子自己努力获得的,通过自己动手理解的。
为了上好这节课,给孩子持续的思维空间,我把两节课调在一起,这是我教这篇文章的第一步。
如此教学之后,我还就这篇文章与孩子们进行了一个星期的谈话交流、对话,在交流、对话中,孩子们很兴奋,有着许多想法,这是第二步教学。
通过笔者对语文教学的思考,自认为语文课的每篇课文都应该是教学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在过去所听的这课教学中,许多老师教成了终点,所以这课的教学之后,我始终要求孩子沿着起点走下去,一是搜集相关材料,二是观察身边的世界,三是随时记录自己的思考,自我分析自己的发现。
这是本课教学的第三步。
新课程改革要求每位老师应该有综合的理念,而我坚持用这种理念来教,时间不是一两节课,而是三个星期。
教完之后,孩子有多少变化,我没有过多的研究,因为这种变化不是显性的,而是隐性
的,不是马上显现,而是终身受益。
综合实践活动理念,是培育孩子终身学习理念的好方法,通过这一课的教学实践,我有着这样的思考。
《苹果里的五角星》太简单了,只因为简单所以难以在孩子心中留下终身型印象,这一课有两个词,一个是魅力,一个是创造力,我的这课教学理念就是让孩子有着终身的感受、终生型记忆、思考这两个特别有价值的词。
《苹果里的“五角星”》(第二课时)教案
[作者:xxz1976 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23 热★★★]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怎样做,就会有所创造,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苹果里的"五角星"》
这篇课文,请大家回想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老师已经把课文中的小故事拍成了录像片断,请大家认真、仔细地观看录像片断,
要边看边想,看完后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
3、现在,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讲读课文。
过渡:同学们看得很认真,发现了一些问题。
老师把你们想知道的问题作了归纳。
下面请你们带着问题,轻声地自由读课文。
读完后再小组展开讨论。
1、大屏幕出示问题,学生自读。
⑴小男孩是怎样把苹果里的秘密告诉我的?
⑵你从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中想到了什么?(留到后面讨论)
2、讨论第1个问题,讲读第一段。
在小男孩切苹果给"我"看时,说了些什么?"我"又是怎么回答的?请大家到课文里面去找一找。
⑴学生回答后,大屏幕出示:
小男孩大哥哥
"大哥哥,我要让你看看里面藏着什么。
""我知道里面是什么。
"
"不,你不知道的,还是让我切给你看吧。
"
"大哥哥,看哪,里头有颗五角星呢!"
⑵组织学生照小男孩的方法,切苹果。
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亲自动手找一找苹果里的五角星,并请学生上来板演切苹果的方法。
⑶请学生补充"我"讲的话,有感情地进行对话训练。
⑷请学生上台表演第一段的情节。
3、讲读第二段。
过渡:同学们演得都很精彩,那么你们平时吃苹果时是怎样切苹果的呢?你能切给大家看看吗?(学生板演)这一种切法书上是用哪个成语来形容的?(板书:循规蹈矩)小男孩换了一种新的切苹果的方法,拦腰切苹果。
文中的"我"想到了什么?请大家读课文的最后1小节。
⑴大屏幕出示最后1小节话,讨论。
①使我深有感触的是什么?(引读)
②"鲜为人知的图案"指的是什么?(板书:鲜为人知)
③你从哪句话可看出苹果里的五角星有那么大的魅力?
④"我"还想到了什么?
⑤往小处说,么是创造力?
⑥你认为什么是创造力?
⑦你们能举一些有关创造力的事例吗?
⑧你从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中想到了什么?
⑵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1小节。
三、小结。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是创造力,初步懂得了怎样做,就会有所创造。
其实创造力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你们想不想做一个有创造力的人?
四、拓展练习。
请同学们用"苹果核、秘密、孙悟空、种子、机器猫"等词语编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五、小结。
同学们,你们刚才编的故事都很好,可见同学们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希望大家把这种创造力带到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附:板书设计
17、苹果里的"五角星"创造力
循规蹈矩鲜为人知
作者:袁新华
第八册第二单元《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之一
学习目标:
知识: 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清晰”、“魅力”造句;情意: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男孩能切出“五角星”的原因,并通过这个故事受到启示,敢于质疑传统打破常规。
教学策略:指导学生紧紧围绕课后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读书圈画、讨论交流、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课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词卡
板书设计:
常客显示新本领拦腰横切
17 苹果里的{清晰看出从未见过更没想到}创造力“五角星”深有感触有魅力传秘密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
执教:江苏省高邮实验小学颜宏京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以“循规蹈矩”一词为切入口,体会文中切苹果的两种不同方法,逐步感悟“创造”的
真正含义,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过程:
一、笑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前几天,颜老师让咱们班的同学用三言两大语说说颜老师的外貌,大部分同学都这样写:我的鼻子怎样,我的眼睛怎样,我的嘴巴怎样……最后总结出:颜老师还是挺潇洒的。
可有一位同学却这样写:你认识刘德华吗?如果你见了我们的颜老师,你一定会说:刘德华这人怎
么会长那么丑呀!
这个故事让我深有感触: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写作文
的方法,或是换一种拍马屁的方法。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苹果里的“五角星”》这一课,他会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什么叫“创
造”。
板书课题,学生读题,问:你觉得题目怎样?(有意思)再读题,要读得有意思。
二、复习字词,引出“循规蹈矩”
1、听写本课五个生字,订正,认读。
2、给五个生字组词(课文中的词语),认读。
这些词语中你最难理解的是哪个词?(循规
蹈矩)
3、谁知道什么叫“循规蹈矩”?
我们理解词语有两种方法:一是查字典,二是联系上下文。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带有“循规蹈
矩”的那句话,认真地读一读。
指名读。
指名回答:什么叫“循规蹈矩”?(遵守规矩)
4、想想,生活中那些做法属于“循规蹈矩”的做法?
例:每周一升旗仪式;每天早晨起来漱口;烧饭总是白米加白开水……
三、比较做法,初步体会“创造”
5、那么,课文中“循规蹈矩”的做法是什么?找出相关的句子读。
(竖切苹果,请同学上
黑板画图示范)
6、课文中不“循规蹈矩”的做法是什么?找出相关的句子读。
(横切、或拦腰切苹果,再
请同学上黑板画图示范)
这种做法的结果是什么?(发现里面有“五角星”)
这真是一个意外的——(惊喜、发现、收获)
这也是什么的结果?(创造)
板书:创造。
齐读:创造
7、指名读3、4自然段。
利用文中插图指导朗读。
8、你觉得第一次这样切苹果的人怎样?
他怎么会想到这样切的呢?(用表示估计的一个词:也许)
四、读悟感触,深入领会“创造”
9、作者对这件事最深的感触是什么?(找出关键的一句话)
反复指名读这句话。
读懂了吗?懂得什么了?什么叫往小处说?往大处说呢?
10、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老师有过:通常人们炒蔬菜不放酒,也许是出于无意,也许是出于好奇,有一次我炒蔬菜放了点儿酒,竟然发现炒出来的蔬菜更加碧绿、更加可口。
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
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炒蔬菜的方法。
学生照着老师讲的自由说,先练说,再指名说。
五、练习造句,实践总结“创造”
11、回过头来理解“清晰”和“魅力”,并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注意:当学生造的句子雷
同时,要提醒学生:创造。
)
12、总结语:生活中,创造无处不在,无处不需要创造。
愿我们每一个同学从小敢于创造,
学会创造,将来用你们善于创造的双手去改造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