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汇造林技术规定(试行)
碳汇造林主要技术措施
碳汇造林主要技术措施黄礼祥碳汇造林应根据不同的地类和立地情况,进行合理分类,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清山、整地、施基肥和保水措施,从技术上保证造一片林绿一片地。
一是采用人工造林方法,即采用植苗方法,对宜林荒山荒地、无立木林地和其它土地等重新造林,恢复森林植被和森林景观,加强碳汇林的培育。
二是采取低效林改造方法,即利用碳汇效果好的阔叶树种,采取疏伐、皆伐等方式对疏残林、低效纯松林、低效桉树林进行改造,增强森林碳汇。
一、林地清理为减少碳排放,林地清理不允许炼山或全垦,采用水平带或垂直带状清理的方法,清理带宽为1.0米,并保留原有乡土乔木树种。
相邻种植带之间设立保留带,保留带上的植被不能清除。
清理的杂草等可在带间堆沤让其自然腐烂分解,以改善土壤性状。
二、整地采用明穴整地。
挖穴时把穴土挖出置于穴的两旁,表层土和心土分两边堆放,以便回土时把表土放入穴底。
挖穴应在造林前的冬季进行,让清出的穴土有一段自然风化、熟化的时间,有利于杀死有害的病虫并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的肥力。
植穴规格均为40×40×40cm。
植穴按照垂直行布设,两行植穴呈“品”字形分布,对部分地段可根据实际情况(如避开原有树木、石头等)局部位移,采取不规则式随机布设,但要确保规划的造林密度。
三、造林密度根据林地植被现状以及立地条件,包括留存乔木,一般密度为89株/亩。
四、回土与基肥在春季造林前一个月回穴土,回土要打碎及清除石块、树根,先回表土后回心土,当回土至50%左右时,基肥与穴土充分混匀后回填至高出穴面10厘米;回土后,穴面开蓄水小穴,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根据立地条件,基肥标准为:复合肥0.15kg/穴或磷肥0.25kg/穴。
五、苗木要求采用一年生、高50cm以上、地径0.5厘米以上,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根系发达且木质化充分的Ⅰ级容器苗。
此外,尽可能通过就地育苗或就近调苗,以减少长距离运苗等活动造成的碳泄漏,有效保证苗木质量和新鲜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公告2019年第19号——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公告2019年第19号——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试行)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生态环境部•【公布日期】2019.05.29•【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公告2019年第19号•【施行日期】2019.05.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公告2019年第19号为推动践行低碳理念,弘扬以低碳为荣的社会新风尚,规范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现发布《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试行)》。
特此公告。
生态环境部2019年5月29日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动践行低碳理念,弘扬以低碳为荣的社会新风尚,规范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所称大型活动,是指在特定时间和场所内开展的较大规模聚集行动,包括演出、赛事、会议、论坛、展览等。
第三条本指南所称碳中和,是指通过购买碳配额、碳信用的方式或通过新建林业项目产生碳汇量的方式抵消大型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第四条各级生态环境部门根据本指南指导大型活动实施碳中和,并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典型案例的经验交流和宣传推广。
第五条鼓励大型活动组织者依据本指南对大型活动实施碳中和,并主动公开相关信息,接受政府主管部门指导和社会监督。
鼓励大型活动参与者参加碳中和活动。
第二章基本要求和原则第六条做出碳中和承诺或宣传的大型活动,其组织者应结合大型活动的实际情况,优先实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再通过碳抵消等手段中和大型活动实际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碳中和。
第七条核算大型活动温室气体排放应遵循完整性、规范性和准确性原则并做到公开透明。
第三章碳中和流程第八条大型活动组织者需在大型活动的筹备阶段制订碳中和实施计划,在举办阶段开展减排行动,在收尾阶段核算温室气体排放量并采取抵消措施完成碳中和。
第九条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计划应确定温室气体排放量核算边界,预估温室气体排放量,提出减排措施,明确碳中和的抵消方式,发布碳中和实施计划的主要内容。
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造林技术暂行规定完整版
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造林技术暂行规定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附件3:中国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造林技术暂行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中国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的造林技术,提高造林质量,取得预期效益,依据《全国造林技术规程》,并参照《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下造林再造林模式和程序》和《森林多重效益项目设计标准》等国内外技术标准和规则,结合我国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指导中国绿色碳基金资助的碳汇项目。
第三条碳汇项目应当保证在最大限度地获得碳汇的同时,与项目所在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土保持等相结合。
坚持适地适树,提倡多树种、多林种结合。
第四条碳汇项目应当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按标准检查验收。
第五条碳汇项目的计入期(或项目周期)确定为20年。
在项目计入期内,必须保证项目成果得到维护。
第六条碳汇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少或避免由于项目活动本身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
这些活动排放可能来自于使用机械整地、汽车运输苗木和施肥等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
在可能导致排放的项目活动不可避免时,应当按照附件1《造林项目碳汇计量所需参数记录表》要求,详细记录相关情况。
第二章项目地点选择、调查和设计第七条碳汇项目造林应当以营造生态公益林为主。
项目实施地点应当在注重适地适树原则下,优先考虑生态区位重要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如大江大河源头、重要水库周围、西部风沙源、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石油、煤炭开采矿区等。
第八条根据第七条的基本原则,选择实施碳汇项目造林的地点应当满足以下具体条件:1. 2000年1月1日以前或2000年1月1日以来的无林地。
2. 不具有商业竞争力、存在一定造林技术难度、不具备天然更新能力的土地。
3. 适宜树木生长,相对集中连片,预期能发挥较大的碳汇功能。
4. 有助于促进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控制水土流失、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多种效益。
碳汇造林主要技术措施
碳汇造林主要技术措施摘要:碳汇造林是指通过植树造林,以吸收和储存大量二氧化碳,以达到减缓气候变化的目的。
本文将探讨碳汇造林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选择适宜树种、合理规划种植面积和密度、科学施肥养护、采用生物技术提高树木生长等方面。
一、选择适宜树种树种的选择是碳汇造林的关键。
树种应具备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特点,同时还要能够快速生长、吸收大量二氧化碳。
在选择树种时,应综合考虑树种的生长适应性、经济价值和碳吸收能力。
常见的适宜树种包括杨树、松树、柏树等。
二、合理规划种植面积和密度种植面积和密度的规划对于碳汇造林的效果至关重要。
种植面积的大小应考虑到当地土地面积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并根据需求和投资能力进行调整。
种植密度的选择应根据树种特点、地力和管理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
适当的密度可以保证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树木生长,提高碳吸收效果。
三、科学施肥养护科学的施肥养护是碳汇造林的重要措施之一。
合理的施肥可以提供充足的养分,促进树木生长。
施肥时应根据树种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进行适当调整,同时注意施肥量的控制,避免过量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另外,定期对树木进行修剪和防治病虫害也是保证树木健康生长的重要环节。
四、采用生物技术提高树木生长生物技术在碳汇造林中具有潜力。
通过基因改造或遗传育种技术,可以提高树木的生长速度、抗病虫害能力和二氧化碳吸收能力。
例如,科学家们通过引入具有高光合效率基因的植物品种,可以增加光合作用效果,提高碳吸收效率。
生物技术的运用可以进一步推动碳汇造林的发展。
结论:碳汇造林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是减缓气候变化的有效举措。
本文探讨了碳汇造林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选择适宜树种、合理规划种植面积和密度、科学施肥养护、采用生物技术提高树木生长等方面。
通过科学的技术措施,可以提高碳汇造林的效果,达到减缓气候变化、保护环境的目的。
国家或地方技术规范:城市绿化碳汇造林计量与监测技术规程(一)
国家或地方技术规范:城市绿化碳汇造林计量与监测技术规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重,如何提高城市绿化的碳汇效益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和地方制定的技术规范对于城市绿化碳汇造林计量与监测技术进行了明确规定。
本文将会针对这一技术规范进行详细介绍。
一、技术规范简介《国家或地方技术规范:城市绿化碳汇造林计量与监测技术规程》简称《规程》,是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的一项技术规范。
该规范针对城市绿化碳汇进行了制定,旨在规定城市绿化碳汇造林计量、监测和管理的技术要求,推动城市绿化碳汇的有效管理和利用。
二、技术规范内容1、计量信息的获得方式《规程》规定,城市绿化碳汇的计量信息可以通过自主监测、委托监测、数据统计、记录整理等多种方式获得。
同时,相关机构需要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和判定,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样地设置和测量样地是城市绿化碳汇计量工作的基本单位,因此在设立样地时需要考虑地形、土地利用类型、树种组成及年龄结构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测量样地时需要严格按照规程的要求操作,并保持样地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3、计量参数《规程》规定,城市绿化碳汇的计量参数应包括碳汇容量、碳汇量、碳汇密度、碳汇增长速率、碳储量等多个方面,同时涉及到的计量指标还包括土壤碳含量、树种生长量等。
4、监测和评估城市绿化碳汇的监测应该以实地调查、数据分析和统计为基础。
相关机构要定期开展监测评估工作,并且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相关管理措施,保障城市绿化碳汇在长期内的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
三、技术规范的意义《规程》的制定对于加强城市绿化碳汇管理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方面,这一技术规范为城市绿化碳汇计量和监测提供了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操作指南,推动了城市绿化碳汇信息的准确获取和分析处理;另一方面,规范化的检测方法和流程也能够及时发现城市绿化碳汇管理中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最终,该规范的实施可以实现城市绿化碳汇的有效运营和管理,进一步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
附件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国家林业局2011年2月前言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对地球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产生了明显而深远的影响。
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
森林作为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全球最重要的碳贮存库,是大气CO2重要的吸收汇。
毁林是仅次于化石燃料燃烧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源。
林业活动(造林、森林管理、减少毁林、植被恢复等)是大气温室气体增汇减排、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为此,《京都议定书》允许将这些林业活动获得的增汇减排,按一定的规则用于抵偿工业化国家承诺的温室气体减限排目标。
同时《京都议定书》确定了清洁发展机制(CDM),允许工业化国家通过在发展中国家的项目活动获得的碳减排量或增汇量来抵偿其承诺的减限排指标。
造林和再造林项目活动是第一承诺期合格的CDM林业项目。
在未来承诺期,林业活动预计仍将在温室气体减排增汇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于2007年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明确了到2010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领域及其政策措施,林业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国家林业局2009年也对外公布了《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其中就明确将扩大植树造林面积、增强森林碳汇作为未来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碳汇造林是指在确定了基线的土地上,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的、并对造林及其林分(木)生长过程实施碳汇计量和监测而开展的有特殊要求的营造林活动。
为规范碳汇造林项目的计量与监测方法,推进碳汇造林项目计量与监测工作的开展,确保项目产生的碳汇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查,受国家林业局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林业局气候办”)委托,中国林科院牵头编制了《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本“指南”不仅适用于碳汇造林项目的计量和监测,也可作为其它类似造林项目的碳汇计量和监测的参考。
本“指南”在国家林业局气候办的指导和组织协调下编制完成。
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
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版本号V01)2013年10月编制说明竹林作为一种特殊的植被类型,是我国重要的森林类型之一。
我国竹子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上竹类分布最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在竹子栽培、利用等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被誉为“竹子王国”。
竹子造林是我国重要的造林类型之一,而现有的CDM造林再造林项目方法学不适于竹子造林。
本方法学在传统CDM造林再造林方法学的基础上,增加了竹产品碳库;提供了可供项目参与方选择的新的基线情景识别和额外性论证程序;提供竹子造林碳计量方法。
目录第I部分. 来源、定义和适用条件11. 来源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定义14. 适用条件3 第II部分. 基线和碳计量方法51. 项目边界52. 土地合格性53. 碳库和温室气体排放源选择64. 计入期选择75. 基线情景识别和额外性论证76. 碳层划分87. 基线碳汇量88. 项目碳汇量99. 泄漏1910. 项目减排量19 第 III部分.监测程序 201. 项目实施监测202. 抽样设计和碳层划分 213. 精度控制和校正254. 不需监测的数据和参数(采用的缺省值或一次性测定值) 255. 监测的数据和参数356. 参考文献39 附件:竹子生物量方程 41第I部分. 来源、定义和适用条件1.来源本方法学参考了下述CDM执行理事会批准的程序、方法学工具和指南:•CDM造林再造林项目活动基线情景识别和额外性论证的组合工具(V01, EB35);•CDM造林再造林项目活动监测样地数量的计算工具(V02.1.0, EB58);•CDM造林再造林项目活动导致的生物质燃烧引起的非CO2温室气体排放的估算工具(V04.0.0, EB65);•CDM造林再造林项目活动导致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估算工具(V01.1.0, EB60);•CDM造林再造林项目活动林木和灌木碳储量及其变化的估算工具(V03.0.0, EB70);•CDM造林再造林项目活动枯死木和枯落物碳储量及其变化的估算工具(V02.0.0, EB67);2.规范性引用文件除参考上述CDM执行理事会批准的最新版本的程序、方法学工具和指南外,下列文件及其更新版本对于本方法学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发改气候[2012]1668号)•国家林业局. 碳汇造林技术规定(试行)(办造字[2010]8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毛竹林丰产技术(LY1059-92)•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主要技术规定(林资发[2004]25号)3.定义本方法学及其应用采用下述定义:竹林:是指连续面积不小于1亩、郁闭度不低于20%、成竹竹秆高度不低于2米、竹秆胸径(或眉径)不小于2厘米的以竹类为主的植物群落。
碳汇造林技术规定(试行)
碳汇造林技术规定(试行)XXX (Trial)1.ScopeThis n sets technical XXX。
n and n design。
tree species n。
n methods。
land n and planting。
n nurturing。
n and acceptance。
and file management for carbon XXX.XXX China.2.XXXXXX to in this n and e part of it。
For reference documents with a specified date。
all XXX do not apply to this n。
However。
it is encouraged that the latest ns of these documents be used bythe parties who reach agreements based on this n。
For reference documents without a specified date。
the latest n applies to this n.GB/T -2006 XXXLY/T 1607-2003 XXXGB/T .3 Ecological Public XXXGB 6000-1999 Quality Grading of Major Tree XXXGB 7908 Quality Grading of Forest SeedsLY/T 1000 XXX3.XXX and ns3.1 BaselineA representative status of carbon XXX in this n refers to the n of surface n。
land use。
human activities。
and carbon pools before carbon XXX。
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
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版本号V01)2013年10月编制说明为进一步推动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的的造林活动,规范国内碳汇造林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和碳汇计量监测工作,确保碳汇造林项目所产出的中国核证减排量(CCER)达到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要求,推动国内碳汇造林项目的自愿减排交易,特编制了《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版本号V01)。
本方法学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有关清洁发展机制(CDM)下造林再造林项目活动的最新方法学为主体框架,在参考和借鉴CDM 造林再造林项目有关方法学工具、方式和程序,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和《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优良做法指南》、国际自愿减排市场造林再造林项目方法学和有关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碳汇林业做法和经验,经有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利益相关方反复研讨后编制而成,以保证本方法学既遵循国际规则又符合我国林业实际,注重方法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本方法学同已有的类似方法学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 本方法学更符合中国林业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的实际情况。
本方法学参考引用的规范性文件,除了遵循CDM有关项目方法学及其相关程序和规则的基本要求外,主要参考了我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碳汇造林技术规定(试行)》、《碳汇造林检查验收办法(试行)》、《造林技术规程》等行业规范性文件和标准。
例如:对于土地合格性的要求,本方法学要求至少是2005年2月16日以来的无林地,以区别于CDM再造林项目方法学所要求的1990年1月1日以来的无林地。
2. 本方法学基于中国林业的有关国家和行业标准,充分考虑中国林业工作者实际操作和表达习惯,对CDM方法学有关内容进行了调整和补充。
例如使用习惯术语“碳汇量”取代“温室气体汇清除”、使用通用术语“项目减排量”取代“项目人为净温室气体汇清除量”等。
3. 本方法学对CDM项目有关过程和步骤进行了优化和简化,使本方法学更具有可操作性和成本有效性,更有利于本方法学的推广应用。
碳汇造林检查验收办法
碳汇造林检查验收办法碳汇造林检查验收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碳汇造林管理,提高造林质量,加强碳汇造林实施成效监测和评价,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检查验收的依据。
(一)《碳汇造林技术规定(试行)》(二)GB6000-1999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三)GB7908-1999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四)GB/T15776-2006 造林技术规程(五)LY/T1000-1991 容器育苗技术第三条碳汇造林检查验收实行县级自查、省级复查和国家级检查验收的三级检查验收方式。
第四条县级自查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抽调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全面检查;省级复查和国家级检查验收分别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具有相应资质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抽样检查。
第二章县级自查第五条自查内容碳汇造林实施单位所在的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在造林后一年内,对碳汇造林地块进行全面自查;应在林木生长稳定后开展碳汇造林的保存情况自查。
内容包括:(一)是否按照批复的碳汇造林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文件、计划文件完成建设任务。
(二)碳汇造林的实施面积、保存面积,合格面积、待补植面积、失败面积等。
(三)整地方式及规格、树种选择及配置、栽植密度、株行距、种苗质量、栽种年限、施肥情况等与作业设计的一致情况。
(四)造林地的抚育、管护情况。
第六条自查方式核实面积、保存面积的检查验收采用现地逐个小班调绘或实测,量算小班面积。
调绘和实测的小班均需留存GPS控制点位的坐标。
采用样行或样地调查法调查株数成活率和株数保存率。
样行或样地调查的面积比例:当小班面积在100亩以下时,样行或样地面积应不少于小班面积的5%;100-500亩时应不少于3%;500亩以上时应不少于2%。
样行或样地应均匀布设在小班内有代表性的地段。
碳汇造林自查结果应按小班、行政村(林班)、乡镇(林场)逐级统计、汇总至县级单位,各项因子调查结果应制表并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
小班面积原则上应按位置、形状和范围、比例标绘在1:10000地形图上,并标注小班号。
碳汇造林技术规定(试行)(国家林业局,2010.07)
碳汇计量参数记录表,造林地权属证书复印件,碳汇造林项目任务批 准通知书,其它相关资料及相应的电子文档和地理信息管理系统。
10
附表 1 碳汇造林基线调查表
调查员:
调查时间: 年 月 日
地点
省
县
乡
村
小班
一、地表植被和土地利用状况
(一)地表植被状况
调查项目及结果
时段
乔木(含竹子) 每公顷株
优势树种 平均年龄 树
基线调查。 造林地调查按照 LY/T1607-2003、GB/T15776-2006 的规定执行。 基线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地表植被、土地利用状况、人为活动和碳
库调查等。基线调查可采用分层调查的方式,对于地表植被、土地利 用状况、人为活动和碳库等基本一致的造林地块,可作为一个类型进 行基线调查,并以小班为单位,填写《碳汇造林基线调查表》(附表 1),全面反映造林地块的基线情况,为开展碳汇计量和监测提供基础 资料。
能合理地代表在没有开展项目活动时的碳吸收或碳排放状况。本 规定的基线是指没有开展碳汇造林活动时地表植被、土地利用、人为
1
活动、碳库的状况。 3.2 碳库 指在碳循环过程中,地球系统中碳储存的形式和场所。其中,森
林生态系统碳库包括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枯落物生物量、枯死 木生物量和土壤有机质。
3.3 碳汇 指从大气中清除 CO2 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森林碳汇是指森林生 态系统吸收大气中 CO2 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3.4 碳汇造林 碳汇造林是指在确定了基线的土地上,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的, 并对造林及其林分(木)生长过程实施碳汇计量和监测而开展的有特 殊要求的营造林活动。 3.5 计入期 又称管理运行期,指对项目进行管理并可进行碳汇计量和监测以 及发证的时间周期。 3.6 碳泄漏 由项目活动引起的、发生在项目边界外的、可测量的温室气体排 放的增加量。本规定的碳泄漏主要指造林、抚育、护林过程中使用运 输工具燃烧化石燃料、施用化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引起的二氧化碳排 放。
林业碳汇标准
林业碳汇标准1. 概述林业碳汇是指通过林木生长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其转化为有机碳并储存在森林生物质和土壤中的过程。
为了规范林业碳汇的管理和交易,制定林业碳汇标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林业碳汇标准的基本原则、内容和指南。
2. 林业碳汇标准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林业碳汇标准应基于充分的科学知识和数据,确保所采用的计量方法和指标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
(2)可验证性:标准应提供明确的计量方法和数据采集要求,以便进行验证和核查。
(3)可比性:标准应具有普适性,能够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林业碳汇项目中适用,并使不同项目的碳储量和减排效果可比较。
(4)可持续性:标准应鼓励和促进可持续林业管理措施,确保碳储量的长期增长和维持。
(5)透明度:标准制定的过程应公开透明,以确保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监督。
3. 林业碳汇标准的内容(1)计算方法:标准应规定林业碳汇计量的方法和指标,包括林地面积、林木碳储量、土壤碳储量等计算要素。
(2)数据采集:标准应规定数据采集的要求和方法,包括样地设置、测量参数、采样频率等,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3)监测与验证:标准应规定监测和验证林业碳汇项目的要求,包括监测频率、报告要求和核查程序等,以确保项目的完整性和可信度。
(4)项目管理:标准应规定项目管理的要求,包括项目计划、执行、报告和审查等,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结果的可持续性。
(5)交易和认证:标准应规定林业碳汇交易和认证的要求,包括减排证书的发放、注册和交易程序等,以确保碳汇项目的合法性和交易的可追溯性。
4. 林业碳汇标准的指南(1)多方参与:标准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各方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意见,特别是林业从业者、科研机构、环保组织和政府部门等。
(2)国际协调:标准的制定应与国际碳市场和其他国家制定的碳汇标准相协调,以促进全球碳市场的互联互通和规范发展。
(3)技术支持:标准的制定应结合现有的技术支持工具和方法,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以提高林业碳汇计量的效率和准确性。
碳汇造林技术规程
碳汇造林技术规程
中国的碳汇造林(Carbon Dioxide Sequestration Forestry)技术规程,始于二十一世
纪初。
它是一项新兴的环境,主要涉及到减缓全球变暖过程,以及改善区域空气质量。
规
程旨在促进森林的二氧化碳汇积,减少一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空气污染,
延缓温室效应等大规模的环境问题。
碳汇造林技术规程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森林的植被结构,修复生物多样性,改善风沙侵蚀,
综合利用水资源,优化氮、磷等肥料减量,促进生态系统的康复,确保森林的健康生长等。
为实现森林质量改进,促进市场经济发展以及碳汇积,以改善全球环境质量,我国现行规
定有以下几项措施:首先,通过实施植被工程、森林肥料管理和森林灭火等技术手段,改
善森林植被的外部属性;其次,强调培养营造良好的森林经营文化,通过林木种植数量监控、技术服务与培训等,提高人们对于森林护理的重视;此外,要加强对混杂树种的优化
结构组合,以及提高林木种类的丰富程度,以扩大未来林木的可持续收穫量;最后,降低
裁伐量,加强相关联的林木补栽及复种以及经营及利用管理,以及进行景观建设工程,实
施再生能力监测等。
我国规定的碳汇造林技术规程,对于进一步改善森林的功能和结构,保护和恢复森林环境,减少温室效应,改善空气质量等方面均有重大作用。
另外,它还能够提升林业经济收入,
实现森林经营可持续发展,同时支持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
毫无疑问,只有我们付诸实施,不断完善这些规定,缩小碳汇与森林管理之间的差距,才能够促进森林碳减排能力的充分
发挥。
造林技术规程(试行)
造林技术规程(试行)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林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82.04.28•【文号】•【施行日期】1982.04.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造林技术规程(试行)(一九八二年四月二十八日林业部印发)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试行)》关于“植树造林要严格执行技术规程,保证成活成林”的规定,为实行科学造林,提高造林质量,加强培育管理,更有效地扩大森林资源,改善我国生态环境,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特制订本规程。
第二条国营造林(包括国营采伐迹地更新,下同)、国社合作造林、接受国家补助的合同制造林、重点用材林、经济林基地、重点防护林工程造林以及义务植树,必须贯彻执行本规程。
对一般社队集体和个人植树造林,按本规程进行技术指导。
第三条造林施工单位要有林业专业人员,建立健全生产技术责任制度和检查验收制度,不断提高造林科学技术水平。
第二章造林施工设计第四条国营造林、国社合作造林、接受国家补助的合同制造林、规模较大的义务造林,以及由县统一组织的重点造林,施工单位要按下达计划和造林调查规划设计方案(或森林经营方案),编制造林施工设计书。
施工设计应由调查设计单位或由县林业技术指导机构,与施工单位密切配合,在领导、科技人员、群众代表共同参加下进行。
国营林场造林,由本场自行设计。
第五条施工设计要在造林规划设计方案的基础上,以小班为单位,作出林种、树种、混交、整地、造林方法、密度、抚育管理、机械工具、苗木供应、施工顺序、时间、劳力安排、经费预算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具体设计。
面积较大的,还应做出林道、防火线的设计。
造林施工设计书应附有关图表。
第六条造林施工设计,必要时允许对原造林规划设计方案有某些变动。
但必须在《造林施工设计书》中申明变动理由。
第七条造林施工设计书应于造林前一年(或二年)上报主管单位审批。
主管单位经查核检验,于上报后三个月内审批下达,以利施工。
关于发布《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试行)》的公告
关于发布《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试行)》的公告为推动践行低碳理念,弘扬以低碳为荣的社会新风尚,规范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现发布《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试行)》(见附件)。
特此公告。
附件: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试行)生态环境部2019年5月29日抄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2019年6月14日印发附件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动践行低碳理念,弘扬以低碳为荣的社会新风尚,规范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所称大型活动,是指在特定时间和场所内开展的较大规模聚集行动,包括演出、赛事、会议、论坛、展览等。
第三条本指南所称碳中和,是指通过购买碳配额、碳信用的方式或通过新建林业项目产生碳汇量的方式抵消大型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第四条各级生态环境部门根据本指南指导大型活动实施碳中和,并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典型案例的经验交流和宣传推广。
第五条鼓励大型活动组织者依据本指南对大型活动实施碳中和,并主动公开相关信息,接受政府主管部门指导和社会监督。
鼓励大型活动参与者参加碳中和活动。
第二章基本要求和原则第六条做出碳中和承诺或宣传的大型活动,其组织者应结合大型活动的实际情况,优先实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再通过碳抵消等手段中和大型活动实际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碳中和。
第七条核算大型活动温室气体排放应遵循完整性、规范性和准确性原则并做到公开透明。
第三章碳中和流程第八条大型活动组织者需在大型活动的筹备阶段制订碳中和实施计划,在举办阶段开展减排行动,在收尾阶段核算温室气体排放量并采取抵消措施完成碳中和。
第九条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计划应确定温室气体排放量核算边界,预估温室气体排放量,提出减排措施,明确碳中和的抵消方式,发布碳中和实施计划的主要内容。
(一)温室气体排放量核算边界,应至少包括举办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鼓励包括筹备阶段和收尾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全国林业碳汇政策汇总
全国林业碳汇政策汇总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我国第一个林业碳汇国家标准:林业碳汇项目审定和核证指南(GB/T 41198-2021)2021年12月3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我国第一个林业碳汇国家标准《林业碳汇项目审定和核证指南》GB/T 41198-2021,并于当日正式实施。
这是我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后发布的首个涉及林业碳汇的国家标准。
该标准由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教授武曙红团队及参与单位历时3年编制而成。
参与起草的还有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等6家单位。
在国家“双碳”目标及相关政策的影响下,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成为增加生态系统碳汇和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经济价值的主要路径。
但林业碳汇项目能否进入我国碳交易市场,需要国家碳交易市场主管部门指定的机构对其审定和核证。
该标准为第三方机构审定和核证林业碳汇项目能否满足我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要求,提供了依据和指南。
该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将有效指导和规范审定和核证人员对林业碳汇项目的审定和核证工作,确保进入我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林业碳信用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为林业碳汇项目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保障。
该标准确定了审定和核证林业碳汇项目的基本原则,提供了林业碳汇项目审定和核证的术语、程序、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指导和建议。
标准适用于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市场林业碳汇项目的审定和核证。
其他碳减排机制或市场下的林业碳汇项目审定和核证可参照使用。
二、省级林业碳汇政策汇总1、福建省林业局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2022年3月31日,福建省林业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通知中提出,推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方面。
一是大力培育优势龙头企业。
到2025年,全省年产值1亿元以上科技型、创新型竹企力争突破100家,年产值10亿元以上竹企力争突破10家。
碳汇林的造林技术及要求
yuan lin sheng tai摘要:为了加快推进广东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贯彻落实“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要求,规范和强化广东省碳汇造林项目作业设计技术要求,运用恢复生态学和造林学的方法和理论,因地制宜、长远兼顾、适地适树,选用抗逆性强、稳定性好的优良乡土树种,针对目前的无立木林地,通过人工造林等营造林工程措施营建碳汇林。
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森林面积,增加森林碳储量,从而实现森林碳汇增加的目的。
关键词:碳汇造林;技术;要求中图分类号:F326.2;F205文献标识码:ADOI 编号:10.14025/ki.jlny.2019.11.051罗美健1,向红贵2(1.清远市龙坪林场,广东清远513400;2.永州市林科所,湖南永州425600)森林具有碳汇功能,通过植树造林等活动,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以减缓温室效应和气候变暖等全球性生态问题。
所谓碳汇造林项目,指的是明确土地基线,为了使碳汇增加,从而计量及监测造林及林分生长的碳汇。
1造林地选择与作业设计类型1.1造林地选择结合碳汇造林关于地点的条件与要求,建设森林碳汇项目时,通常选取具有重要生态区位的林地开展,因为林地能够连成一片,相对较为集中。
1.2造林地立地条件通常选取无立木林地作为造林地。
土地归属比较清晰,林地的树种为马尾松,存在散生木,植被主要为芒草等。
海拔100~400米,坡度25°以下,成土母岩以石灰岩为主,土壤以红壤为主,土层厚度在10厘米以上,属中壤土,立地条件对林木的生长比较适宜,其碳汇功能比较明显。
2作业设计类型所选造林地分布在龙坪林场砒矿工区内,均为无立木林地,碳汇造林按人工造林的类型进行作业设计,每亩89株,人工造林按红锥∶杉树∶枫香=5∶3∶2的树种配比进行。
3碳汇造林技术设计3.1林地清理在进行碳汇造林时,禁止全面整地与炼山,以清杂、砍杂的方式对林地进行清理,块状堆沤杂草,提升土壤的腐殖质,使土壤的肥力增加,全面清理防火林带,强力保护造林地的灌木与散生木。
碳汇造林检查验收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碳汇造林管理,提高造林质量,加强碳汇造林实施成效监测和评价,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检查验收的依据。
(一)《碳汇造林技术规定(试行)》(二)GB6000-1999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三)GB7908-1999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四)GB/T15776-2006 造林技术规程(五)LY/T1000-1991 容器育苗技术第三条碳汇造林检查验收实行县级自查、省级复查和国家级检查验收的三级检查验收方式。
第四条县级自查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抽调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全面检查;省级复查和国家级检查验收分别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具有相应资质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抽样检查。
第二章县级自查第五条自查内容碳汇造林实施单位所在的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在造林后一年内,对碳汇造林地块进行全面自查;应在林木生长稳定后开展碳汇造林的保存情况自查。
内容包括:(一)是否按照批复的碳汇造林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文件、计划文件完成建设任务。
(二)碳汇造林的实施面积、保存面积,合格面积、待补植面积、失败面积等。
(三)整地方式及规格、树种选择及配置、栽植密度、株行距、种苗质量、栽种年限、施肥情况等与作业设计的一致情况。
(四)造林地的抚育、管护情况。
第六条自查方式核实面积、保存面积的检查验收采用现地逐个小班调绘或实测,量算小班面积。
调绘和实测的小班均需留存GPS控制点位的坐标。
采用样行或样地调查法调查株数成活率和株数保存率。
样行或样地调查的面积比例:当小班面积在100亩以下时,样行或样地面积应不少于小班面积的5%;100-500亩时应不少于3%;500亩以上时应不少于2%。
样行或样地应均匀布设在小班内有代表性的地段。
碳汇造林自查结果应按小班、行政村(林班)、乡镇(林场)逐级统计、汇总至县级单位,各项因子调查结果应制表并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
小班面积原则上应按位置、形状和范围、比例标绘在1:10000地形图上,并标注小班号。
中国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造林技术暂行规定
中国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造林技术暂行规定中国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造林技术暂行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中国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的造林技术,提高造林质量,取得预期效益,根据《全国造林技术规程》,并参照《京都议定书清洁进展机制下造林再造林模式与程序》与《森林多重效益项目设计标准》等国内外技术标准与规则,结合我国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指导中国绿色碳基金资助的碳汇项目。
第三条碳汇项目应当保证在最大限度地获得碳汇的同时,与项目所在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进展、当地经济社会进展与水土保持等相结合。
坚持适地适树,提倡多树种、多林种结合。
第四条碳汇项目应当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按标准检查验收。
第五条碳汇项目的计入期(或者项目周期)确定为20年。
在项目计入期内,务必保证项目成果得到保护。
第六条碳汇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少或者避免由于项目活动本身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
这些活动排放可能来自于使用机械整地、汽车运输苗木与施肥等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
在可能导致排放的项目活动不可避免时,应当按照附件1《造林项目碳汇计量所需参数记录表》要求,全面记录有关情况。
第二章项目地点选择、调查与设计第七条碳汇项目造林应当以营造生态公益林为主。
项目实施地点应当在注重适地适树原则下,优先考虑生态区位重要与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如大江大河源头、重要水库周围、西部风沙源、革命老区、贫困地区与石油、煤炭开采矿区等。
第八条根据第七条的基本原则,选择实施碳汇项目造林的地点应当满足下列具体条件:1. 2000年1月1日往常或者2000年1月1日以来的无林地。
2. 不具有商业竞争力、存在一定造林技术难度、不具备天然更新能力的土地。
3. 适宜树木生长,相对集中连片,预期能发挥较大的碳汇功能。
4. 有助于促进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操纵水土流失、促进地方经济社会进展等多种效益。
5. 近5—10年内尚不能纳入国家造林计划。
6. 造林地权属清晰,具有当地政府部门核发土地使用权证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汇造林技术规定(试行)1 1 范围范围范围本规定对碳汇造林地点选择、调查和作业设计、树种选择、造林方式、整地栽植、未成林抚育、检查验收、档案管理等提出了技术要求。
本规定适用于中国境内的碳汇造林。
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定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定,然而鼓励根据本规定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定。
GB/T15776-2006 造林技术规程LY/T1607-2003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GB/T18337.3 生态公益林建设 技术规程GB6000-1999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7908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LY/T1000 容器育苗技术3 3 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3.1 基线能合理地代表在没有开展项目活动时的碳吸收或碳排放状况。
本规定的基线是指没有开展碳汇造林活动时地表植被、土地利用、人为活动、碳库的状况。
3.2 碳库指在碳循环过程中,地球系统中碳储存的形式和场所。
其中,森林生态系统碳库包括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枯落物生物量、枯死木生物量和土壤有机质。
3.3 碳汇指从大气中清除CO2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吸收大气中CO2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3.4 碳汇造林碳汇造林是指在确定了基线的土地上,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的,并对造林及其林分(木)生长过程实施碳汇计量和监测而开展的有特殊要求的营造林活动。
3.5 计入期又称管理运行期,指对项目进行管理并可进行碳汇计量和监测以及发证的时间周期。
3.6 碳泄漏由项目活动引起的、发生在项目边界外的、可测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量。
本规定的碳泄漏主要指造林、抚育、护林过程中使用运输工具燃烧化石燃料、施用化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
3.7项目边界指开展碳汇造林项目活动的地理范围。
如果一个碳汇造林项目涉及若干个不同的造林地块,则每个造林地块都应有确定的地理边界,该碳汇造林项目的边界不包括各个造林地块之间的土地。
4 4 总则总则总则4.1 碳汇造林在最大限度地获得碳汇的同时,应注重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保护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4.2 碳汇造林优先发展公益林。
4.3 碳汇造林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多树种、多林种结合。
4.4 碳汇造林应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按项目组织管理,按技术标准进行检查验收。
4.5 碳汇造林计入期为20年。
在计入期内,必须保证造林成果得到维护。
对于20年内进行主伐的,在实施方案、作业设计中应包括碳平衡的采伐更新方案,及时进行伐后更新,将碳排放控制在最低限度。
5 5 碳汇造林地点选择碳汇造林地点选择碳汇造林地点选择5.1一般规定碳汇造林实施地点优先考虑生态区位重要和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
5.2 碳汇造林适用条件选择实施碳汇造林的地点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至少自2000年1月1日以来一直是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和其他宜林地。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可放宽到2005年1月1日前。
(2)造林地权属清晰,具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核发的土地权属证书。
(3)适宜树木生长,预期能发挥较大的碳汇功能。
(4)有助于促进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防治土地退化、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多种效益。
6 6 碳汇造林调查和作业设计碳汇造林调查和作业设计碳汇造林调查和作业设计6.1 碳汇造林调查实施碳汇造林活动前,要对拟开展造林的地点进行造林地调查与基线调查。
造林地调查按照LY/T1607-2003、GB/T15776-2006的规定执行。
基线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地表植被、土地利用状况、人为活动和碳库调查等。
基线调查可采用分层调查的方式,对于地表植被、土地利用状况、人为活动和碳库等基本一致的造林地块,可作为一个类型进行基线调查,并以小班为单位,填写《碳汇造林基线调查表》(附表1),全面反映造林地块的基线情况,为开展碳汇计量和监测提供基础资料。
在开展基线调查的同时,应针对拟开展碳汇造林地点的典型立地状况拍摄照片或录像加以记录,以便和造林后进行对照。
6.2 在造林地调查、基线调查的基础上,按照LY/T1607- 2003规定的具体程序和内容编制造林作业设计,将相应的造林技术措施落实到造林小班。
碳汇造林作业设计应按照减少造林活动造成的碳排放和碳泄漏的要求,针对整地方式、造林栽植、施肥、抚育管护等内容提出相应的措施。
对造林地中的极小种群、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小区要设计特别的保护措施。
造林实施单位原则上要将造林小班勾绘到1:10000的地形图上,并完成造林小班信息数字化,满足可查询、可修订的碳汇造林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相关基础数据的要求。
碳汇造林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具体要求另行制定。
6.3 造林作业设计应在造林施工前报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并报国家林业局备案。
作业设计要满足以下条件:(1)造林地调查相关表格完备;(2)基线调查相关表格完备;(3)有减少碳泄漏的措施;(4)有极小种群保护、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等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没有作业设计或作业设计未经批准的,不得施工。
作业设计一经批准,应遵照执行。
因特殊情况需变更时,应在设计单位修改后,报原审批部门批准。
7 7 造林方法与技术造林方法与技术造林方法与技术7.1 树种选择碳汇造林树种选择应遵守以下原则:(1)优先选择吸收固定二氧化碳能力强的树种,同时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与造林地立地条件相适应,优先选择优良乡土树种。
(3)优先选择稳定性好、抗逆性强的树种。
(4)因地制宜确定阔叶树种和针叶树种比例,提倡多树种造林和营造混交林,防止树种单一化。
7.2 种子和苗木执行GB6000-1999、GB7908、GB1000、GB/T15776-2006的规定。
碳汇造林优先采用就地育苗或就近调苗,减少长距离运苗等活动造成的碳泄漏。
7.3 造林技术7.3.1 一般规定碳汇造林宜采用人工植苗造林,生物学特性有特殊要求的树种可采用直播造林或分殖造林。
7.3.2 整地执行GB/T15776-2006的规定。
禁止全垦整地和炼山。
对造林地的原生散生树木应加以保护,对灌木或草本植物尽量保留,在山脚、山顶应保留10—20米宽的原生植被保护带。
对造林地中的极小种群、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小区不得进行造林整地,并保留适当宽度的缓冲保护带。
7.3.3 栽植密度和种植点配置执行GB/T15776-2006的规定。
7.3.4 种苗处理和施肥执行GB/T15776-2006的规定。
碳汇造林提倡施用有机肥。
7.3.5 栽植和播种执行GB/T15776-2006的规定。
7.3.6 未成林抚育与管护执行GB/T15776-2006、GB/T18337.3的规定。
要及时开展抚育,落实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措施,维持林分的健康状况和稳定性,减少碳排放。
对碳汇造林活动中或成林后发生的病虫害,宜采用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7.4 碳汇造林活动记录碳汇造林实施过程中,应以小班为单位,详细填写《碳汇造林项目碳汇计量所需参数记录表》(附表2),准确记录造林活动中机械整地、苗木运输、浇水施肥、抚育管护等活动中使用汽车等机械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数据,为开展碳汇计量与监测提供依据。
8 8 检查验收检查验收检查验收8.1 一般规定造林施工前对作业设计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造林施工期间,造林项目管理单位要对各项作业随时进行检查监督,严格按照作业设计规定的措施施工,减少碳泄漏。
造林结束后一年或一个生长季后对造林成活率进行检查,造林3-5年后进行成林验收和造林保存率检查。
8.2 检查内容和方法8.2.1 造林作业设计按照造林作业设计,逐个小班进行核实。
检查碳汇造林作业设计是否符合本规定“6.碳汇造林调查和作业设计”的要求。
8.2.2 造林面积执行GB/T15776-2006的规定。
8.2.3 造林成活率执行GB/T15776-2006的规定。
8.2.4 造林作业质量检查造林是否按照作业设计和减少碳泄漏的要求进行施工。
8.2.5 未成林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执行GB/T15776-2006的规定。
8.2.6 生态公益林混交林比例执行GB/T15776-2006的规定。
8.3 检查验收结果评价8.3.1 评价指标和标准8.3.1.1 造林面积核实率执行GB/T15776-2006的规定。
8.3.1.2 造林合格执行GB/T15776-2006的规定。
8.3.1.3 造林综合合格除执行GB/T15776-2006的规定外,对《碳汇造林项目碳汇计量所需参数记录表》进行了完整记录的为合格。
8.3.2 结果评定8.3.2.1 造林合格面积和造林合格率达到8.3.1.2标准的造林面积为造林合格面积。
计算方法执行GB/T15776-2006的规定。
8.3.2.2 造林综合合格面积和造林综合合格率执行GB/T15776-2006的规定。
如果没有填写《碳汇造林项目碳汇计量所需参数记录表》或者记录不完整,则综合合格率为零。
8.3.3 成林验收和造林面积保存率执行GB/T15776-2006的规定。
9 9 碳汇计量与监测碳汇计量与监测碳汇计量与监测碳汇造林要定期开展碳汇计量与监测,有关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的具体要求另行制定。
10 10 技术档案技术档案技术档案10.1实施单位应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专人负责,长期保存。
10.2碳汇造林档案主要内容:除执行GB/T15776-2006的规定,还应包括碳汇造林项目实施方案,造林作业设计文件、基线调查表,碳汇计量参数记录表,造林地权属证书复印件,碳汇造林项目任务批准通知书,其它相关资料及相应的电子文档和地理信息管理系统。
附表11 碳汇造林基线调查表碳汇造林基线调查表碳汇造林基线调查表调查员: 调查时间: 年 月 日 地点 省 县 乡 村 小班一、地表植被和土地利用状况地表植被和土地利用状况(一)地表植被状况地表植被状况调查项目及结果乔木(含竹子) 灌木 草本 时段优势树种平均年龄每公顷株树平均盖度%平均高度cm平均盖度%平均高度cm历史现状(二)土地利用状况土地利用状况时段 用 途林地 农地 草地 湿地 住宅用地 其他土地 历史宜林荒山荒地 宜林沙荒地 其他宜林地 现状二、人为活动人为活动(一)放牧放牧牲畜种类 单位面积载畜量(头/公顷)(二)农作物生产农作物生产品种 单位面积产量(kg/ hm2) 单位面积生物量(kg/ hm2) 是否固氮植物(三)薪材采伐与饲料收割薪材采伐与饲料收割单位面积薪材采伐量(kg/ hm2) 单位面积饲料收割量(kg/ hm2)三、碳库调查碳库调查调查碳层 调查值(干重,kg/hm2)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枯落物生物量枯死木生物量土壤有机质填表说明填表说明::1、“地表植被状况”、“土地利用状况”中“历史”指2000年1月1日以前,“现状”指2000年1月1日以来至开展项目活动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