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开封与洛阳的当代发展轨迹及启示
风雨经年开封历史名城的变迁与发展

风雨经年开封历史名城的变迁与发展风雨经年,开封历史名城的变迁与发展河南省开封市,位于中国华北地区,是一座古老而充满韵味的历史名城。
作为中国历史上六朝之首的东京,开封承载着千年的沧桑和风云变幻。
在风雨经年的岁月中,开封历史名城经历了无数次的变迁与发展,塑造了独特的城市面貌和文化景观。
一、夏朝至宋朝:东京繁荣之始开封历史名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夏朝时期。
夏代时,这里是夏王朝的都城,是夏王所建的澧水城,为当时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
然而,开封的高度发展要追溯到两千年后的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时,开封成为刘宋政权的都城,又被称为东京。
此时,开封开始了它作为一个重要政治中心的历程。
隋唐时期,开封逐渐发展为国内经济、文化的中心。
唐代大历年间,开封成为盛唐的首都,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著名的开封事变、白居易等文人辈出的唐代,赋予了开封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灿烂的文化光辉。
二、五代至元朝:战乱与文化繁荣的交替五代十国时期,开封曾多次被不同王朝所占领,频繁的换王、战乱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动荡。
然而,五代十国时期的开封并没有因为战乱而放弃追求文化繁荣。
北宋时期,开封成为了北方的经济中心和重要的文化城市。
这一时期,开封城市的发展迅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的城市之一。
当时,开封的城区面积远远超过其他城市,人口众多,商业繁荣。
经济的繁荣也带动了社会和文化的腾飞,开封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中心之一。
然而,宋朝的繁荣并没有持续很久,金国的入侵使得开封再度陷入动荡。
金朝时期,开封成为了金国的都城,但是开封的繁荣并没有完全消失。
即便在朝代的更迭之中,开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它的经济和文化地位。
元朝时期,开封的发展遭遇了剧烈的变故。
由于元朝政策的变动和严酷的压迫,许多南方商家纷纷离开开封,使得开封的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元朝时期,开封的繁华开始步步衰落,城市的面貌也经历了较大的变化。
三、明清至今:传承与创新的城市发展明清时期,开封成为了明清政权的州府城市,经济和文化继续传承和发展。
开封未来5年发展趋势

开封未来5年发展趋势开封未来5年发展趋势开封是河南省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原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城市之一。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和河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努力,开封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未来5年,开封将继续迈向现代化城市的步伐,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首先,开封将加快居民消费水平提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开封居民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会更高。
未来5年,开封将进一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开展更多的文化活动和旅游项目,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选择。
随着消费需求的释放,开封的商业街区和购物中心将会迎来更多的机遇。
其次,开封将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未来5年,开封将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培育并吸引更多的科技企业和创新人才落户。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开封将加大创新力度,推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再次,开封将持续加强城市规划建设。
未来5年,开封将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
在建筑风貌的规划设计上,开封将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恢复传统建筑风格,打造更具特色的城市风貌。
同时,加大对城市公园和绿化带的建设力度,提升居民的生活环境。
最后,开封将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互联互通。
未来5年,随着中原城市群的形成和交通建设的不断完善,开封将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互联互通。
通过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的建设,开封将更加紧密地融入中原城市群,进一步提升对外交往和经济合作的便利性。
综上所述,开封未来5年的发展趋势将是聚焦居民消费需求提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城市规划建设以及与周边城市的互联互通。
开封将通过持续的努力,让更多的人看到开封的美丽和潜力,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为居民提供更美好的生活环境和更多的发展机会。
洛阳的历史变迁与城市发展

洛阳的历史变迁与城市发展洛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变迁与城市发展。
从古代的都城到现代的文化旅游胜地,洛阳经历了许多风雨岁月,见证了中国的历史变迁与社会进步。
本文将从洛阳的建城初衷、历史风云、文化瑰宝、城市规划等方面,探索洛阳的历史变迁与城市发展。
一、建城初衷洛阳作为古代的都城,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
据记载,洛阳最早建设于公元前207年,当时西汉王朝为了推动中原地区的统一,决定在洛阳设立都城,以便更好地管理和统治。
洛阳地处黄河流域中心,交通便利,资源丰富,这也成为了建设都城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历史风云洛阳历史上经历了许多风云变幻的时期。
在东汉时期,洛阳成为了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吸引了无数政治家、文化名流和商贾前来。
在这一时期,洛阳出现了无数重要事件和名人。
比如著名的《三国演义》中,洛阳就是曹操的都城,而董卓的辟阳台更是洛阳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随着历史的演进,洛阳逐渐衰落,城市的中心地位逐渐转移到了其他地方。
直到北魏时期,洛阳再次成为都城,这一时期的洛阳又迎来了一次繁荣期。
北魏时期的洛阳规模宏大,格局宏阔,留下了众多的建筑和文化遗迹。
然而,历史的车轮继续滚动,洛阳再次经历了动荡和变迁。
在唐宋时期,洛阳逐渐失去了政治和经济的中心地位,文化中心也转移到了其他城市。
洛阳虽然重新崛起为省会城市,但由于历史原因,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三、文化瑰宝洛阳的历史变迁与城市发展离不开它的文化瑰宝。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洛阳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产。
著名的白马寺就坐落在洛阳,白马寺是佛教的发源地之一,被誉为佛教圣地。
洛阳还有著名的龙门石窟,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造像石窟之一,被誉为"东方雕刻艺术的瑰宝"。
此外,洛阳还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庙宇、古迹和博物馆,如洛阳博物馆、关林等,这些都是洛阳丰富的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四、城市规划洛阳的城市发展也走过了一段漫长的历程。
洛阳的古今交响:从古都到现代城市

洛阳的古今交响:从古都到现代城市洛阳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承载着丰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魅力。
从古代到现代,洛阳经历了繁荣辉煌和起伏转折的历程,展现了古今交响的魅力。
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中,洛阳曾经是十三朝古都,是中国最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
东汉时期,洛阳是当时中国的首府,被誉为“三都之尊”。
在洛阳的历史长河中,曾有无数名人聚集于此,包括司马迁、贾谊、杜甫等。
这些文化名人的出现,使得洛阳成为古代文化的中心,文化氛围浓厚。
古代的洛阳城以其庞大的规模和雄伟的建筑而闻名。
如今的洛阳城已不复当年的辉煌,但依然能从保存完好的文物和建筑中窥见当年的风采。
白马寺、龙门石窟、洛阳博物馆等文化遗迹,无不展现出洛阳古代的繁华。
在白马寺中,可以看到中国佛教历史的重要遗址,为人们了解佛教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而龙门石窟则集雕塑、壁画和碑刻于一体,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
洛阳博物馆中珍藏的文物更是数不胜数,其中包括珐琅器、青铜器、陶瓷等,无不体现了古代洛阳的繁荣。
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洛阳从古都逐渐转变为现代城市。
现代的洛阳经济蓬勃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特别是近年来,洛阳以其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为主导,成为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洛阳的发展也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和人才,为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
除了经济方面的发展,洛阳也注重城市文化的建设。
洛阳国际石雕艺术博览园、嵩山少林寺武僧团、洛阳花灯艺术等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丰富了居民和游客的文化生活。
洛阳还致力于打造国际化旅游目的地,通过推广文化旅游、开展国际交流等方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感受洛阳的魅力。
当代的洛阳城市建设也赋予了古都新的面貌。
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充分融入了现代元素,同时保留了一些古代建筑风格。
洛阳的街道宽敞整洁,公园和花坛点缀其间,空气清新。
城市的发展也带来了更多的人文设施和便民服务,使居民生活更加便捷。
洛阳的古今交响体现在城市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中,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魅力。
开封过去与现在的变化对比作文

开封过去与现在的变化对比作文开封,一座时光的桥梁开封,那是一个让人一听就想起“千年古都”的地方。
记得小时候,我常跟爷爷去开封看大宋的遗址,那时候的开封,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书,翻开每一页都能闻到历史的墨香。
可是现在呢?走在开封的街头,看着那些熟悉的老建筑,我不禁想问:“这还是那个我小时候的开封吗?”现在的开封变化可大了!以前那些古老的建筑,现在都换上了新装,变成了现代化的商场、酒店和餐厅。
尤其是那座大宋城,简直就是个活生生的历史博物馆,每天都有好多游客来参观。
我还记得小时候,大宋城里只有几个卖小吃的摊位,现在却有好几家主题餐厅,还有那种可以一边吃饭一边看演出的地方,真是越来越热闹了。
说到变化,不得不提的就是开封的交通。
以前咱们出门都是走路或者骑自行车,现在有了地铁、公交,出行真的方便多了。
而且,开封的交通也越来越发达了,无论是去郑州还是洛阳,都比以前快多了。
再说说开封的美食,这可是不能错过的。
以前咱们吃的东西都是些面食,现在可不同了,什么烧烤、火锅、烤肉、海鲜……应有尽有。
特别是夜市,那才叫一个热闹,烤串、炸鸡、冰淇淋……想想都流口水。
变化最大的还是开封人的生活方式。
以前咱们大家都是朴实无华,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家开始追求时尚和品质了。
不过,这也挺好的,毕竟生活要过得开心嘛。
虽然开封的变化让人有些不适应,但我也觉得挺好的。
毕竟,时代在进步,城市也在发展。
我们应该为开封的变化感到高兴,同时也要珍惜我们曾经拥有的美好回忆。
开封这座城市就像一部活生生的历史剧,从古到今一直在上演。
它的变化让我想起了一句话:“时代在变,人也会变。
”是的,开封变了,我们也变了,但不变的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让我们一起期待开封的未来吧!。
历史文化名城开封与洛阳的当代发展轨迹及启示

石窟、 白马寺 、 千唐志斋等历史 景观和 白云 山等 自然景 观丰富 , 更有“ 阳牡丹 甲天下” 洛 的美名。两市在国内外
知名度相 当, 对人才 、 资金等生 产要 素都具有 一定 的吸
引力 。
区而 过 , 连接 京 九 、 广 、 柳 3条贯 穿南 北 的 铁路 大 动 京 焦
脉。高速公 路 和国道 干线 已经成 网, 公路运输 四通 八 达。可利用郑州和洛 阳2个机场 。同时, 两市都处于 中
的重要 内陆 联 接 点 。 良好 的 区 位 优 势 有 利 于 “ 引西 东 进 ” 略 的实施 , 战 扩散 经 济影 响 。 21 3 行政 辖 区和 土地 资 源 。15 .. 9 4年河 南 省 会 从 开封
章通过对开封和洛阳深层次 、 多因子发展条件和经济增
长 轨迹 的 比较 分 析 , 现 两 市 发 展 差 异 形 成 的 原 因 , 展 提
国辽 阔地 域 的心 脏部 位 , 亚 欧 大 陆 桥 中 国段 中西 部 结 是
开封和洛阳曾作为 当时世界 上最繁华 的都市 出现 , 近年来在 自 资源、 然 交通区位 、 发展基础 、 发展契机等基
本 条 件相 似 的情 况 下 最 终 发 展 结 果 出现 显 著 差 异 。文
合点上重要的中心城市 , 中国东西南北各地相互联系 是
中图分类号 :K 2 . 9 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0 . 33 20 )2 0 5 .5 0 3 2 6 (0 8 0 .0 1 0
1 引言
开封 和洛 阳均是 国务 院 首批 公 布 的历 史 文 化 名 城 ,
石膏等矿藏。洛阳的矿产资源 比开封更为丰富 , 经济利
河南的历史文化名城洛阳与开封

河南的历史文化名城洛阳与开封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集聚地。
其中,洛阳和开封作为两个具有悠久历史与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被誉为河南省的璀璨明珠。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洛阳与开封进行探索与介绍。
一、历史沉淀洛阳和开封作为两个千年古城,历史沉淀深厚。
洛阳,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古都之一,有着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洛阳在先秦时期即为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迹,如白马寺、龙门石窟等,这些遗迹见证了洛阳的辉煌与兴衰。
而开封也是中国重要的古代都城之一,自金代开封府建立以来,历经辽、宋、元、明等朝代的更迭,是中国一段重要历史的见证。
二、文化瑰宝洛阳和开封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还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文化瑰宝。
洛阳被称为“千古文都”,曾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中心,孕育了大量的文化名人和文化遗产。
洛阳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重要聚集地,诸如曹操、杜牧、柳永等文人皆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化作品。
而开封则有着丰富的宋代文化资源,开封府学、庐山书院等都是宋代重要的文化机构。
此外,两个城市都拥有丰富的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技艺,如洛阳的篆刻、制砚和开封的瓷器等,都体现了当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建筑之美洛阳和开封这两座城市的建筑风格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独特魅力。
洛阳的建筑多以古代宫殿、寺庙和陵墓为主。
在宫殿建筑方面,白马寺和龙门石窟是洛阳最具代表性的两大建筑,白马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座佛寺,而龙门石窟则以其壁画和石刻艺术而闻名于世。
而开封则以宋代建筑为主,例如位于开封市内的大相国寺和大观楼,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展现了宋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和壮丽气势。
四、美食文化洛阳和开封作为历史名城,也拥有独特的美食文化。
洛阳以其特色小吃和豫菜而闻名,如油茶、凉皮、杂面等,满足了广大食客的味蕾体验。
而开封则以其具有一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传统小吃而著称,如汴京炒肝、开封菜烩面等,这些美食不仅口感独特,更能让人品味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蕴。
开封过去与现在的变化对比作文

开封过去与现在的变化对比作文说起开封,那可是个历史悠久的地方。
以前啊,这儿可没现在这么繁华,但文化底蕴深厚得不得了。
记得小时候,我常常跟爷爷去开封的古城墙逛逛,那时候的城墙虽然旧,但看着那些斑驳的砖墙,我就感觉好像能穿越回古代一样。
现在呢,开封变了样,变得现代化了。
高楼大厦多得数不清,商场、电影院、餐馆啥都有,晚上的灯光特别亮堂。
走在大街上,到处都是来来往往的人群,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特别是到了节假日,开封简直就是个大舞台,人山人海的,大家都想来这里感受一下节日的气氛。
说到吃的,开封的小吃也是一绝。
比如咱们河南特色的烩面,那汤头浓郁,面条劲道,吃一口就能感受到满满的家乡味。
还有胡辣汤,辣而不燥,香而不腻,喝上一碗,整个人都暖和起来。
还有烤冷面,外焦里嫩,味道独特,好多人都爱吃到不行。
交通方面,现在变化也很大。
以前出门坐公交或者骑自行车都不方便,现在有了地铁、高铁,出行方便多了。
而且,城市的绿化也做得好,公园、绿地随处可见,让人心情都变好了。
不过,开封的变化也让我感到有点小烦恼。
以前走在街上,能看到很多老房子和传统建筑,现在好多都被拆了重建,感觉有点可惜。
希望在发展的也能保护好这些历史文化遗迹,让后人也能有机会感受到开封的魅力。
总的来说,开封的变化真是翻天覆地。
从过去的小城镇变成了现在的大都市,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城市也越来越有活力。
我为开封感到骄傲,也为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
希望开封能继续保持这种发展势头,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精彩!。
开封市今后发展方向如何

开封市今后发展方向如何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本文进行修改:开封市,这座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古都,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面临着转型与升级的巨大挑战。
作为这座城市的一员,我深入思考了开封市今后的发展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一、产业发展方向1. 文化旅游产业开封市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未来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具体措施如下:(1)整合文化资源,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如“大宋文化”、“包拯文化”等,通过举办各类文化节庆活动,提升开封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包括改善景区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提高导游素质,优化旅游环境。
(3)发展智慧旅游,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为游客提供个性化、便捷化的旅游服务。
2. 高新技术产业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开封市应抓住机遇,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具体措施如下:(1)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2)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3)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吸引国内外优秀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群。
二、城市建设方向1. 优化城市布局(1)加强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城市发展目标,优化空间布局。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2.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利用(1)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修复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历史风貌。
(2)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特色文化旅游产品。
(3)加强城市形象宣传,提升开封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社会事业发展方向1. 教育事业(1)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推进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
(3)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
2. 医疗卫生事业(1)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2)推进医疗体制改革,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八朝古都———开封读后感20字

八朝古都———开封读后感20字
摘要:
一、介绍开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二、分析开封城市建设与沿海城市的差异
三、阐述开封丰富的历史遗迹与现代文明的融合
四、表达对开封旅游事业的期待与祝愿
正文:
八朝古都——开封,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让人感受到了浓厚的历史氛围和独特的人文魅力。
因为其古城的缘故,开封的城市建设与人们的思想相对较为保守,与沿海城市的开放和开通有所差距。
然而,正是这种保守与历史积淀,使得开封拥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作为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开封拥有着众多保持着宋、元、明时代建筑风格与规模的古城墙、宋皇宫建筑遗址龙亭、高耸入云的铁塔、包龙图打坐的开封府、水浒传所描写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大相国寺、李白、杜甫、高适挥毫《梁园吟》的禹王台等等。
这些历史遗迹见证了开封曾经的辉煌,也为现代开封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历史的长河中,开封不断融合现代文明,使古老的城市焕发出新的活力。
历史遗迹与现代建筑相互映衬,呈现出别具一格的景象。
如今的开封,既保留了古都的风貌,又展现了新时代的发展成果。
游人如织,纷纷来到这座古老的城市感受历史与现实的碰撞,品味独具魅力的开封文化。
作为一名职业写手,我深感开封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信在未来,这座
八朝古都将继续焕发生机,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
开封的变化1000字

开封的变化1000字开封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河南省中部,是河南省省会。
开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发展,下面我将为您介绍开封的变化。
开封在历史上曾是中国的首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开封曾经是北宋的都城,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在这个时期,开封的城墙高大壮观,城门雄伟,城市规模庞大。
如今,虽然城墙不再完整,但仍能看到一些古老的城门和墙体遗迹,这些都是开封历史的见证。
开封也是一座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
开封有着众多的历史名胜古迹,如千年古刹大相国寺、千年古陶瓷瓷窑址官窑遗址、千年古井铁塔寺、千年古桥柳园桥等。
这些古迹不仅展示了开封的历史文化,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
此外,开封还有许多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如清明节的扫墓、端午节的赛龙舟等,这些都是开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封在经济发展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开封积极引进外资,加强与外界的经济合作,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开封发展了多个产业,包括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纺织等。
开封还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如小麦、玉米、豆类等,这些都为开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如今,开封已经成为河南省的经济中心之一,也吸引了众多的企业和投资者。
开封在城市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开封的交通发达,有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穿过,便于人们出行。
开封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强了城市绿化和环境治理。
同时,开封也注重文化建设,修建了一些现代化的文化设施,如博物馆、图书馆、体育场馆等,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文化娱乐场所。
开封在历史、文化、经济和城市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变化。
开封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的辛勤努力和政府的正确领导,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开封会变得更加美丽和繁荣。
洛阳与开封两个古都的文化对比与交融

洛阳与开封两个古都的文化对比与交融在中国的文化历史长河中,洛阳和开封这两个古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库。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建筑风格、文化遗产等方面,对洛阳和开封两个古都进行对比与交融的探究。
一、历史背景洛阳作为最早的中国都城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
自东周时期的魏国洛阳开始,到北魏、东魏、北周、隋唐等多个朝代,洛阳一直是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而开封则是北宋的都城,南宋时期,也成为了南方的支流都城。
双方都有着丰富的历史积淀,每一个朝代都留下了浓厚的历史底蕴。
二、建筑风格洛阳和开封在建筑风格上有着显著的差异。
洛阳受到古代帝王文化的影响,城市建设更偏向宏伟豪华的风格。
例如,白马寺、龙门石窟等建筑物,以它们庄严、雄伟的规模和细腻的壁画雕刻而闻名于世。
而开封则更注重民间建筑的风格,如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开封城市街道、市井风情等。
这种民间风格的建筑在南宋时期达到巅峰,形成了其独特的开封建筑风貌。
三、文化遗产洛阳和开封都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洛阳以其独特的文化符号而闻名,如洛阳白马非常有名。
洛阳白马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被誉为“东方之圣马”。
而开封则以其卓越的文人墨客和文化名人而闻名于世,如苏轼、王安石等。
他们的文学作品为开封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四、文化交融洛阳和开封的文化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交融。
历史上,随着王莽改革的失败和东汉末年的混乱,许多人文同仁迁移到洛阳,带来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和学问。
这些人文同仁为洛阳注入了新的生命,并与当地的文化相融合。
同样,随着中原地区政治转移和战争的影响,一些文化人物迁到开封,使开封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在文化交融方面,洛阳和开封还共同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
洛阳的龙门石窟和开封的大相国寺都是佛教圣地,吸引了无数信众前来朝拜。
佛教艺术对当地的文化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两地的文化更加相互渗透、交流。
中晚唐五代洛阳开封地位消长对比研究——以漕运为中心的开题报告

中晚唐五代洛阳开封地位消长对比研究——以漕运为中心
的开题报告
本文拟对中晚唐五代洛阳和开封的地位变迁进行对比研究,以漕运为研究中心,探究其原因和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背景与意义:
中晚唐五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发展的时期,洛阳和开封是当时的两个重要都市,有着相似的历史背景和地位,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二者的地位发生了明显的消长变化。
这种变化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启示意义,研究其原因和影响可以深入探讨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于理解中晚唐五代历史和今天的城市发展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文选取中晚唐五代时期的洛阳和开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它们在漕运方面的表现和变化情况来揭示其地位消长的原因和影响。
研究方法包括文献阅读和历史考证,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以及实地考察和调研,探究漕运在二者地位变迁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
三、研究内容:
1、中晚唐五代时期洛阳和开封的历史背景和地位以及漕运的地位和作用。
2、洛阳和开封在漕运方面的表现和变化情况,包括渠道的建设和维护、航运技术和船队规模、商业信用和市场繁荣等方面。
3、洛阳和开封漕运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并从中提炼出主要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
4、对洛阳和开封漕运地位变迁和影响的启示,包括对当代城市发展的借鉴和启示,以及对历史文化价值和城市规划的保护与传承的思考。
四、预期贡献:
本文将通过对中晚唐五代洛阳和开封漕运的对比研究,揭示出其地位消长的原因和影响,为当代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传承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同时也有助于完善中晚唐五代历史的研究。
我的家乡开封的历史与文化

我的家乡开封的历史与文化开封,是一座位于中国河南省中部的历史名城,也是我幸运的故乡。
作为中国六大古都之一,开封凭借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与赞美。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为您介绍开封的历史沿革以及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魅力。
一、历史沿革开封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两千多年前,开封就是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公元前179年,汉武帝设立开封县,这标志着开封作为一个行政区域的形成。
随后,开封陆续成为东汉、三国、北魏、隋朝和唐朝等多个王朝的都城,享有盛名。
然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要属开封作为北宋首都的时期。
公元960年,北宋开封建都,这一历史时期被誉为中国古代史上的“中兴之治”。
北宋的统治者注重文化建设,发展商业和手工业,使得开封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最富庶的城市之一。
而且,开封还享有“东京”之称,表明其非凡的地位。
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北宋选址开封作为首都的决策最终导致了一系列灾难。
公元1126年,金兵攻入开封,北宋王朝灭亡,这一事件被称为“靖康之变”。
开封由此失去了首都地位,但在这个过程中,它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愈发深厚。
如今的开封,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成为了一座兼具古迹和文化底蕴的城市。
二、文化遗产与名胜古迹开封以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闻名于世。
首先要提及的是开封的古城墙,这是我家乡的象征之一。
古城墙环绕整个城市,追溯到北宋时期,为木结构城墙。
虽然历经岁月,但至今仍然保持着它的雄伟与独特。
其次,必须提及的是位于开封县的龙亭。
作为我家乡最古老的建筑之一,龙亭是北宋皇家建筑的代表,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瑰宝之一。
它是一座木结构建筑,以其精美的雕刻和传统的中国建筑风格而著名。
每年,数以万计的游客涌入这里,感受着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底蕴。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名胜古迹值得提及,如清明上河图影视城、中山陵、铁塔寺等等。
这些古迹无不体现了开封丰富的历史底蕴和灿烂的文化传承。
浅析近代开封经济的发展

农业发展特点
政府扶持
近代开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 ,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为农 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市场化程度提高
近代开封农业的市场化程度逐渐 提高,农产品流通更加便捷,市
场体系逐步完善。
科技含量增加
近代开封农业引进了许多先进的 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了农业生 产的科技含量,为农业生产的发
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工业发展特点
以轻工业为主
开封的近代工业以轻工业为主,如纺织、面粉、 火柴等。
民族资本为主
开封的近代工业主要是由民族资本家投资兴建的 。
受外国资本影响
开封的近代工业受到外国资本的影响,许多工厂 是外国资本家在华投资的一部分。
工业发展影响
01
02
03
04
促进经济发展
近代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开封经 济的繁荣,为当地经济的现代
民国时期
开封成为河南省的省会,经济得到进 一步发展,出现了许多商业街和店铺 。
近代开封经济特点
01
02
03
以农业为主导
近代开封经济以农业为主 导,农业生产在经济发展 中占据重要地位。
工业发展较慢
相对于其他城市,近代开 封工业发展较慢,但也有 一些轻工业和手工业的发 展。
服务业逐渐兴起
随着城市的发展,服务业 逐渐兴起,为城市经济发 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进步的趋势。
近代开近代开封经济的发展为当地社 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带来了 积极的影响,也为后来的发展
奠定了基础。
研究展望
进一步深入研究近代开封经济 的具体发展历程和特点,探讨 其背后的历史、文化、社会等
因素。
深入研究近代开封经济与周边 地区经济的互动关系,探讨其
开封近代的发展趋势

开封近代的发展趋势开封是河南省的省会,也是一个历史名城。
近年来,开封市在不断发展变化,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趋势。
以下是关于开封近代发展趋势的描述。
首先,开封市的经济发展趋势明显。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开封市作为一个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企业落户。
城市面貌不断改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转变。
传统产业如农业和轻工业仍然是开封市的支柱产业,但服务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也逐渐兴起。
特别是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吸引了一批高科技企业入驻。
这些新兴产业的兴起带动了开封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
同时,开封市还加大了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创业创新,促进了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其次,开封市的文化发展也在不断推进。
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开封市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近年来,开封市不断加大对文化产业的开发和保护力度。
通过修缮古建筑、举办文化活动、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式,使得开封市的文化艺术水平得到了提升。
同时,开封市还积极引进各类文化展览、艺术演出等活动,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此外,开封市还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积极推动数字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文化产业与科技的融合。
再次,开封市的城市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在城市化进程中,开封市加大了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力度。
通过城市绿化、河道治理、空气质量改善等措施,开封市的城市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特别是河流水质的改善和河道水系的修复,使得开封的市容市貌焕然一新。
此外,开封市还注重推进可持续发展,加强了对环境污染控制和资源利用的管理,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
最后,开封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
近年来,开封市在交通、教育、医疗等领域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交通方面,开封市加快了城市道路建设,推进了轨道交通建设,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教育和医疗领域,开封市新增了一批学校和医疗机构,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为市民的学习和就医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开封的变化1000字

开封的变化1000字开封是河南省的省会,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在近年来,开封经历了许多变化,无论是城市建设、经济发展还是人民生活水平,都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以下是开封的变化的1000字叙述:开封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历史遗迹。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开封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和重视,城市面貌落后,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有限。
然而,近年来,开封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过去的开封城市面貌古朴而陈旧,街道狭窄,交通拥堵,环境脏乱差。
然而,如今的开封已经焕然一新。
城市道路得到了拓宽和改造,交通设施得到了大力提升。
新建的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网连接了开封与周边城市,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经济发展取得了飞速的进展。
过去的开封以农业为主,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有限。
然而,如今的开封已经成为了河南省的经济中心之一。
各类企业和工厂纷纷涌入,带动了就业和经济增长。
开封的发展区域也逐渐扩大,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资源,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过去的开封人民普遍生活水平较低,教育、医疗和文化设施相对薄弱。
然而,如今的开封人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城市中新建了许多现代化的学校、医院和文化设施,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教育、医疗和文化娱乐条件。
人们的收入也有了明显的提高,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环境保护也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过去的开封环境脏乱差,污染问题严重。
然而,如今的开封环境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城市中新建了许多绿化带和公园,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同时,开封也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强了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减少了环境污染的发生。
总的来说,开封在近年来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城市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经济发展飞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环境保护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开封的变化不仅仅是城市的变化,更是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和城市形象的改善。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开封将会继续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古都开封发展现状

古都开封发展现状古都开封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开封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人们展示了一个繁荣、现代化的城市形象。
首先,开封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开封有着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不仅是河南的交通枢纽,还是京广铁路的重要站点。
这为开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
开封积极撬动开放发展的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
近年来,一系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相继在开封落地,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伴随着经济的繁荣,居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其次,开封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业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开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历史悠久的南宋皇城遗址、千年古刹大相国寺等,都是开封独特的文化遗产。
为了保护和弘扬这些文化遗产,开封大力推进了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建设了一批主题文化旅游景区,如尧山风景区和开封城区的古建筑群等。
同时,开封还举办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再次,开封在城市建设和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近年来,开封加大了城市建设的力度,大规模投资兴建了许多现代化的建筑和设施,如机场、高铁站、商业广场等。
城市道路拓宽、景观美化、绿化覆盖率提高,让人们感受到了一个宜居、宜商的城市环境。
同时,开封还加大了环境治理的力度,启动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改善了空气质量和水质,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最后,开封在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等方面也取得了进步。
开封拥有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为城市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提供了支撑。
同时,开封的医疗服务水平也大幅提高,医院设备先进,医疗技术水平较高,为居民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
此外,开封还注重社会福利,不断加大对弱势群体的保障力度,确保了社会的平稳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古都开封在经济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城市建设、环境治理、教育医疗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随着这些方面的不断发展,开封正以一种崭新的形象走向世界。
三篇文章看开封发展变迁,值得开封人一读

三篇文章看开封发展变迁,值得开封人一读感受文化脉动体味“开”“封”潮涌——从三篇文章看开封发展变迁(一)一部《东京梦华录》,写尽了宋代开封的繁荣;三篇代表性文章,反映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封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轨迹。
000年前,“八荒争凑,万国咸通”,《东京梦华录》,让我们了解了宋代的开封有着城市规模、科技水平、文化发展等诸多方面成为世界先进的历史荣耀。
当今时代,“‘开’出活力,‘封’出优势”,《开封何时能“开封”》《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开封:激活沉睡的文化基因》,让我们感知着开封在艰难发展的历程中,以“古”与“新”相生相融、在“开”与“封”中找到自我,实现完美嬗变的生动实践。
(二)时间是标注历史的刻度。
不同时期的三篇文章,不仅见证着开封在媒体人眼中的华丽转身,更凸显出开封在经济实力和城市发展中的完美嬗变。
22年前,改革开放初期,百废俱兴,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开封对建设文化旅游名城有着无限期待。
然而,由于定位反复,机遇错失,加之思想观念不解放等诸多原因,开封发展更多的是曲折沉浮,在全省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下滑,一度跌落谷底。
1994年2月28日,《经济日报》发出《开封何时能“开封”》的诘问,被当作封闭保守的古城如何能赶上全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之典型推向全国。
顿时,开封上下引起强烈的震动。
开封,心痛了,反思了。
11年前,进入新世纪,开封更是期待能奋起直追,重现曾经的辉煌。
但“传统折射文明,也释放阻力”。
开封在创造了灿烂文化的同时,也一度把自己困在了传统文化的篱笆之内,致使相当一部分开封人总是沉湎于昔日的辉煌,难以挣脱“古城情结”,爱好虚荣,盲目自大,思想陈旧,观念滞后……2005年5月22日,美国《纽约时报》在评论版上罕见地以中文标题发表克里斯托夫的文章《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
这篇从中国开封发出的评论,回顾了1000年前全世界最繁荣的城市开封衰败的历史。
作为衰败没落的典型,国外媒体对开封发出了无情地嘲讽,让开封一时间又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开封过去与现在的变化对比作文

开封过去与现在的变化对比作文说起开封,大家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一个古色古香、历史底蕴深厚的城市。
但你有没有发现,这个城市似乎在悄悄地改变着呢?今天,我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开封过去与现在的变化对比,看看这座古城如何从过去的辉煌走向现在的繁荣。
记得小时候,我常去开封看铁塔、逛大宋御街,那时候的开封,虽然不如现在这样繁华,但那份宁静和古朴,却让人心生向往。
而现在的开封,高楼大厦林立,车水马龙,真是让人目不暇接。
说到变化,不得不提的就是开封的经济发展了。
以前,开封的经济主要依靠农业,人们的生活水平并不高。
但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开封的工业和服务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开封的城市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开封的城市道路狭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严重。
但现在,市相关部门加大了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修建了许多宽敞的道路,还引进了先进的环保技术,让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
再来说说开封的文化传承。
虽然现代化的步伐让许多传统文化逐渐被遗忘,但开封人并没有放弃。
他们积极保护和传承开封的地方文化,如大宋御街的各种小吃、开封府的历史文化等,都成为了吸引游客的亮点。
我想说的是,开封的变化不仅仅是外在的,更是内在的。
它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只要我们坚持发展,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开封过去与现在的变化是巨大的。
从经济到城市面貌,再到文化传承,每一个方面都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开封会变得更加美好,成为更多人心中的骄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2 2005年开封和洛阳经济社会主要指标 亿元 T ab. 2 Th e m ain econom ic and
social ind icators of K aifeng and L uoyan g ( 2005)
城市
年末总人 口 /万人
生产 总值
固定资 社会消费品 地方财 城镇居民 产投资 零售总额 政收入 储蓄总额
表 1 2005年开封和 洛阳土地资源和行政辖区 T ab. 1 Th e land re sources and
万 hm2
adm in istration area of K a ifeng and Luoyang ( 2005)
城市 开封 洛阳
土地总面积 64. 44
152. 08
耕地 水田及水浇地 市县数 /个 区数 /个
42. 81
28. 66
5
5
42. 89
10. 83
9
6
2. 2 发展水平的差异性 2. 2. 1 经济总 量。从总 体发展水 平看, 开 封已经全 面
# 52#
地域研究与开发
第 27卷
滞后。 2005年在河南省 18 个省辖市生产总值排名中开 封和洛阳分别为第 13位和第 2位, 人均生产总值分别为 第 14位和第 3位。从中部六省 33个主要城市综合竞争 力看, 洛阳为第 7 位, 仅次于 6个省会城市, 与太原市的 综合竞争力较 为接近, 而开封仅列第 24 位。从 1996) 2005 年开封和洛阳经济总量的平均增长 速度以及占 全 省经济总量比重的增减变化情况看, 洛阳在全省所占比 重持续上升, 开封则 不断下降, 综合 实力产生 了明显 差 距。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对比见表 2。
开封和洛阳曾作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出现, 近年来在自然资源、交通区位、发展基础、发展契机等基 本条件相似的 情况下最终 发展结果出 现显著 差异。文 章通过对开封和洛阳深层次、多因子发展条件和经济增 长轨迹的比较分析, 展现两市发展 差异形 成的原因, 提 出在中部崛起的时 代任务中如 何保持河南 城市良性 发 展的相应建议。
开封 477
408. 01 128. 86 154. 24 13. 98 247. 60
洛阳 642 1 112. 40 480. 07 340. 69 60. 96 595. 21
说明: 根据 5河南统计年鉴 ( 2006 ) 6整理。
2. 2. 2 产业结构。 2005年 开封三次产业比为 29. 7 B 40. 2 B 30. 1, 洛阳为 9. 9 B 58. 3 B 31. 8。开封第三产 业 比重虽然 达到了 全省 平均 水平, 但是 第一 产业 比重 过 高, 工业化程度 较低。对 产业内部 结构分 析发现餐 饮、 零售等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较大, 三产结构存在一定程 度的虚高现象。 2. 2. 3 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开封和洛阳的经济外向 度都不高, 2005年两市外商直接投资合计仅相当于广东 东莞的 1. 3% 。开封吸引的外商直接 投资额高于 洛阳, 但工农业产品 出口创汇能 力较弱。洛阳发挥 了工业 和 科技研发水平相对较高的优势, 出口产品中工业设备占 有相当比重, 出口贸易额较大。 2. 2. 4 经济效益。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在区域经 济发展中往往扮演新产品开发和开拓市场的角色, 其盈 利能力反映城市经济的增长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 2]。 从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上看, 2005 年, 洛阳 全部国有及 规 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开封的 1. 8 倍, 利 润总额为 4倍, 利税总额为 4. 4倍, 企业利税能力较强, 反衬出开封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容乐观, 产品在市场上缺 乏竞争力, 企业管理有待提高。 2. 2. 5 城区建设和发展。受城墙和历史文物多分布于 城区的影响, 开封城市建设受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制约 较多, 虽然形成了若 干有特色的旅 游区域, 但 是具有 现 代化气息的新 城区却发展 缓慢。洛 阳城区则 失去了 应 有的历史文化名城特征, 没有自己独有的城市特色和城 市风格。从城区空间拓展模式上看, 洛阳开始突破原有 城区东西向条状扩 张的模式, 向洛 河南岸 发展, 形成 快 速发展的洛南新区, 为新世纪城 市的发展 拓展了空 间。
摘要: 历史上河南长 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统治中心, 出现了多 个当时世界 上最繁华 的都市, 但是近年 来这些城
市的发展不仅逐渐失去历 史风貌, 落后于沿海新兴城市, 而且它们之间 的发展也 参差不齐。开 封和洛阳作 为河南两
个有代表性的历 史文化名城, 通过对这 2个城市的发展条件、发展现状、经济增长轨迹以及发展支撑条件的差异性分
此外, 重大项目投资也存在相当大的差异。重 大项 目投资往往投资金 额巨大、技术水 平较高、对 产业带 动 力较强, 项目建成以 后成为地区的 支柱企 业, 形成有 竞 争力的产业链。实施大 项目带动战 略已经成 为发展 地 区经济的共识。开封和 洛阳发展差 距的形成 和大项 目 的布局也密切相关。如 20 世纪 90年代初河南省实施了 20项振兴工程, 主体在洛阳市境 内的有 5 项, 共计投 资 200亿元, 而开封错失了机遇。
2 发展轨迹比较
2. 1 发展条件的相似性 2. 1. 1 资源 禀赋。开 封和 洛阳 同处 于黄 河中 下游 地 区, 气 候温和, 雨量和 高温 时间基 本一 致, 传统 农业 发 达, 是小麦、花生、棉 花的重 要产区, 农 业资源 丰富。都 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开封已经探明的石油资源总生成量 为 5. 6亿 ,t 天然气 485亿 m3, 还有煤炭、石 灰岩、岩盐、
图 1 1978) 2005年开封和洛阳以 1978年为 100的人均生产 总值增速比较 F ig. 1 Th e p er cap ita GDP and grow th rate of K aifeng and L uoyang dur ing 1978 and 2005
根据以 1978年为基期人均生产总值的增长指数, 将 1978) 2005 划分为 2 个阶段。其中, 1978) 1992 年, 洛 阳处于赶超开封的发展阶段, 人均生产总值累计增速达 到与开封相同的水平; 从 1993年开始, 洛阳的经济 稳定 增长, 人均生产总值指数逐步拉开了与开封的差距。因 此, 1993年成为开 封和洛阳发展差距 产生的关键 一年, 通过对 1993年及其前后几年支撑经济发展条件变 化的 比较分析, 找出发展差距产生的根本原因。
收稿日期: 2007- 03- 10; 修回日期: 2007- 11- 28 作者简介: 王新涛 ( 1981- ), 男, 河南洛阳市人, 在 读硕士, 主要 从事区域 综合发展 和城市经 济研究, ( E-m a il) w angx t2050@ sina. com. cn。
石膏等矿藏。洛阳的矿产资源比开封更为丰富, 经济利 用价值较高, 煤炭、钼、金、铝等资源 在河南 省占有重 要 地位。其中, 煤炭资源探明储量超过 20 亿 ,t 钼矿探明储 量为 280. 3万 ,t 金矿探明储量为 200. 2 ,t 铝土矿探明储 量 17 156. 9 万 t[ 1] 。两市都可以利用西气东输、西 油东 运的油气来补充快速发展需要的资源。 2. 1. 2 交通区 位。开封 和洛阳交 通可通 达性极强, 已 经形成了综合 交通运输体 系。陇海 铁路从 东到西沿 市 区而过, 连接京九、京广、焦柳 3 条贯穿南北的铁路大动 脉。高速公 路和 国道 干线 已经 成网, 公路 运输 四通 八 达。可利用郑州和洛阳 2 个机场。同时, 两市都处 于中 国辽阔地域的心脏部位, 是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中西部结 合点上重要的中心城市, 是中国东西南北各地相互联系 的重要内陆 联接点。良 好的区 位优 势有利 于 / 东引 西 进 0战略的实施, 扩散经济影响。 2. 1. 3 行政辖区和土地资源。 1954年河南省会从开封 搬迁至郑州以后, 两市行政地位相同, 辖区范围、土地资 源状况见表 1。洛阳的辖区 和土地总面积均大于 开封, 但是由于山区、丘陵面积占总面 积超过 60% , 宜耕农 用 地面积较少, 耕地资 源相对不足, 基 本建设 用地后备 资 源不如开封充裕。综合评价, 两市发展的初始条件非常 接近, 洛阳在资源储量上较开封具有一定优势。
通过人 均生 产总 值及 增速历 史数 据 比较 ( 图 1 ) , 1980 年开封的人均 生产总值为 402 元, 洛 阳在 1982 年 才达到 402元, 就起步阶段的发展水平而论, 开封和洛阳 相近。基于改革开放对经济要素配置体制的调整, 选择 1978 年为基期, 注重 1982 年以后各项指标的对比, 寻找 两市发展差距产生的转折点。
开封则停留在原有的发展模式上, 城市进一步发展受到 制约。开封城区发展滞后在经济实力上也得以显现, 城 区创造的生产总值不足洛阳的一半, 对市域经济的带动 能力不强, 影响市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2. 2. 6 人民生活水平。开封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只相 当于洛阳 的 70% , 农 民人均 纯收 入也低 于全 省平均 水 平。由于收入水平的限制, 居民用于食品方面的开支在 消费总支出中的比 重较大, 恩格 尔系数较 高, 影响了 居 民文化娱乐体育等方面的消费, 不仅制约了内需的扩大 和第三产业发展层次的提高, 而且低收入水平也影响人 力资本的积累和外来人才的引进, 成为制约区域创新能 力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2. 3 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轨迹
第 27卷 第 2期 2008年 4月
地域研究与开发 AREA L RESEARCH AND DEV ELO PM ENT
V o .l 27 N o. 2 A pr. 2008
历史文化名城开封与洛阳的当代发展轨迹及启示
王新涛 a, 王发曾 b
(河南大学 a.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b. 环境与规划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1)
析, 提出中原崛起的时代背景下河南历史文化城市发展需要注意的 5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