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中医药治疗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心病中医药治疗进展
【摘要】从冠心病(CAD)的病因病机、中医辨证分型及证型的客观化研究、中医药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着重介绍中药复方制剂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这也是目前中医药治疗该病的一个特色和亮点,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冠心病中医药治疗综述
中医辨证论治
由于冠心病的辨证分型具有多样性,其中医临床治疗也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分析众多医家的治疗方药发现,多以血府逐瘀汤、瓜蒌薤白桂枝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温胆汤、补阳还五汤、生脉散、参附汤为主方随症加减。不同的病理阶段,兼有气虚血瘀或肾虚血瘀,治疗中始终坚持活血化瘀,益气补肾用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可改善冠状动脉供血,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益气药与补肾药通过调节激素分泌及细胞代谢等,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细胞的耐缺血缺氧能力。
中药复方制剂治疗
以丹参、红花、川芎为主要成分:“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丹参在冠心病的活血化瘀治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活血与补血并行,临床中常用中成药如丹参滴丸,注射剂则以丹红注射液、冠心宁注射液为佳。组方中之丹参,其药理机制为:抑制磷酸二酯酶,升高红细胞、血小板、环磷酸腺苷(cAMP) 浓度;其水溶成分能兴奋前列腺素(PGI2)合成酶的活性,使PGI2 生成增多,血管内皮细胞中PGI2增高,血管扩张[1];丹参还是强抗氧化剂,能有效清除机体内的氧自由基,抑制脂质去氧化,稳定细胞膜,其效果与超氧化物歧化酶相似,作用与剂量呈明显正相关。此外,丹红注射液中的红花,冠心宁注射液中的川芎也在临床应用广泛,在治疗冠心病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红花中主要含红花苷、红花黄色素,其活性成分具有扩血管作用,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增加纤维蛋白的溶解活性,抑制血栓形成,并具有不同程度的降压作用。川芎中含有川芎素,具有扩张血管、增加动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有文献资料表明,川芎除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外,并对已聚集的血小板具有解聚作用,尚能扩张小动脉,改善血液循环,产生抗血栓形成和溶血栓的作用。
益气治本为主中药:临床常用药物以人参、黄芪为主组成,成药如通冠丸,注射剂常用的有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和参芪扶正注射液等。以人参为主要成分的制剂,人参的有效成分是人参皂苷,人参皂苷[2]能增加心肌细胞Ca2+浓度,从而增强心肌收
缩力,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促进衰竭心肌DNA 和蛋白质的合成,还可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保护心肌,产生正性肌力作用,纠正心衰。人参皂苷还可明显提高心肌缺氧的耐受能力,对损伤心肌超微结构有保护作用,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舒张功能,增加冠脉血流量作用。以黄芪为主的制剂,黄芪主要功能为补气升阳,并有扶正固本、托毒生肌之功效。大量研究表明,黄芪对心血管系统疾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黄芪对心血管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包括改善心肌缺血、增强心功能等功效。
以银杏叶为主要成分:银杏叶是近年来研究开发较多的心血管用药,临床常用药有银杏达莫注射液和舒血宁注射液。银杏叶提取物EGB主要活性成分为银杏黄酮类、银杏萜内酯类。银杏黄酮可通过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作用,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内皮细胞松弛因子的释放而调节血管舒缩功能,从而持久地扩张冠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促进侧支循环[3]。银杏萜内酯是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拮抗剂,抑制PAF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微血栓形成;抑制血栓素(TXA2 )生成并促进前列腺素(PGI2)生成,从而调节血管紧张素抑制血栓形成,降低血浆黏度和全血黏度,改善组织血供。
以三七为主要成分:临床常用的血塞通注射液,其主要成分是三七总皂苷。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它可以对抗由二磷酸腺苷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及黏滞血症,抑制血栓形成;有效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浆黏度、
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和纤维蛋白原,调节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脂蛋白代谢异常;增加心肌供血量,改善微循环,扩张冠状动脉,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降低外周阻力,减少心肌耗氧量,抗心肌缺血。
以灯盏花为主要成分:灯盏细辛注射液作为常用的临床药物,主要成分是灯盏花素总黄酮,化学名为 4 、5 、6-三羟黄酮-7-葡萄糖醛酸苷。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它可舒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提高心肌功能及供血,调节血脂,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流动力学,抑制血小板及红细胞聚集,促进纤溶活性,清除氧自由基,对抗脂质过氧化及缺血再灌注,增强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减低血液黏度,减低过氧化脂质的产生,提高红细胞SOD活性。
问题与展望
中医治疗冠心病,在改善临床症状、增加患者活动耐力、减少冠心病发作,甚至在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和长期预后方面,防治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的并发症,大量小样本的临床观察,显示其具有独特优势。尤其在药物剂型上做了大量研究和改进,出现了中成药和注射剂等。此外,中医药临床治疗冠心病,运用辨证和辨病结合的理念,将现代医学的病理生理变化纳入中医辨证的范畴,进行个体化、整体化的辨治,更能体现中医临床的疗效优势。但对其辨证分型仍缺乏统一的认
识和标准,缺乏权威性的诊断,中医证型的客观化指标研究较少,且样本数小、科学性低、量化性差,对药物疗效的判定尚无统一的客观标准,这些均严重阻碍冠心病中医药的治疗进展,这就需要临床工作者引进循证医学手段及远期疗效观察,使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并大力开展实验研究,为冠心病的治疗乃至中医药现代化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谭毓治,谢金生.细胞膜流动性与中药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12(11):699-701.
2 刘明,姜莉芸,周立明,等.大剂量参附注射液治疗缓慢心律失常临床食道电生理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1,21(6):455-456.
3 吴益萍.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9):2697-2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