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新策略
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
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胸痹心痛是指以胸痛憋闷、、心悸气短为主症的一种心系疾病。
轻者胸闷或胸部隐痛,发作短暂;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喘息不得卧,痛引左肩或左臂内侧。
常伴有心悸气短,呼吸不畅,甚则喘促,面色苍白,冷汗淋漓等。
多由劳累饱餐、寒冷或情绪激动而诱发;.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病理变化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其本虚可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标实为血瘀、痰浊、气滞、寒凝。
急性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
病位在心,与肝、脾、肾二脏关系密切。
本病相当西医的冠心病心绞痛。
西医病名:心绞痛是由于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以胸痛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最常见表现。
通常见于冠状动脉至少一支主要分支管腔直径狭窄在50%以上的患者,当体力或精神应激时,冠状动脉血流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导致心肌缺血,而引起心绞痛发作,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
二.中西医诊断(一)中医诊断1.诊断依据及要点①左侧胸膺或膻中处突发憋闷而痛,疼痛性质为隐痛,胀痛,刺痛,绞痛,灼痛.疼痛常可窜及肩背,前臂,咽喉,胃脘部等,甚者可沿手少阴,手厥阴经循行部位窜至中指或小指,并兼心悸;②突然发病,时作时止,反复发作.持续时间短暂,一般几秒至数十分钟,经休息或服药后可迅速缓解③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情志波动,气候变化,多饮暴食,劳累过度等而诱发.亦有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者④心电图应列为必备的常规检查,有缺血改变或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有助于诊断.2.鉴别诊断①真心痛真心痛是心痛重症,由于心脉闭塞,猝然大痛,以膻中或左胸部剧烈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伴四肢不温,舌青气冷,面白唇紫,大汗淋漓,脉微欲绝,经服芳香温通药物不能缓解,持续数小时或数天不等。
厥心痛(心绞痛)是由于心脉挛急则疼痛程度较轻,疼痛时间较短,芳香温通药物可以缓解。
②胃痛胃院痛的疼痛部位在上腹胃脘部,局部可有压痛,以胀痛、灼痛为主,持续时间较长,常因饮食不当而诱发,多伴有泛酸唆气、恶心呕吐、纳呆等症状。
冠心病的中医治疗
冠心病的中医治疗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各种危险因素(主要有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等)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临床主要以发作性胸闷胸痛、甚则心绞痛为表现,是危害中老年人群健康的常见病。
属中医“胸痹”、“胸痛”病范畴,其病因病机多为寒邪内侵、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致使瘀血闭阻心脉、气虚心脉失养所致。
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为阴阳气血的亏虚,标实为气滞、血瘀、痰浊、阴寒交互为患。
病位在心,但与肺、脾、肾、肝有关。
治疗以活血化瘀、豁痰泄浊、辛散通阳祛实邪,补气血、温阳气、滋肾阴扶正气,并需重视适寒温、调情志、节饮食、起居有常等生活的调养。
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医药治疗与调养的方法。
一、中医治疗的主要方法1、活血化瘀法:由于“瘀”是冠心病最直接的致病因素,因此,活血化瘀能推陈生新、祛瘀消滞,是临床治疗中必用大法,且疗效显著。
多选用当归尾、赤芍、川芎、丹参、三七粉、桃仁、枳壳等。
2、宣痹通阳法:即宣散痹阻、温通阳气,为汉代张仲景医圣创立的胸痹治疗大法,他认为胸痹心痛病因病机主要为“阳微阴弦”,阳气虚于上,痰湿等阴邪上乘阳位,痹阻胸阳而致。
适用于冠心病的痰湿上乘、胸阳不振者。
多选用瓜蒌、薤白、法半夏、枳实等。
3、芳香温通法:适用于冠心病感受寒邪,特别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心绞痛发作时可起到到快速止痛的效果。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寒性收引、凝滞,人体各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正常都有赖于阳气的温煦作用。
血遇寒则凝,遇热则通。
《素问.举痛论》“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
芳香温通药物具有芳香走窜、辛散温通作用,能通利血脉,通则不痛。
多选用檀香、麝香、苏合香、石菖蒲、肉桂、炮附子、炮姜等。
4、健脾疏肝法:饮食不节而致脾胃运化失健、聚湿生痰,情志失调而致肝失疏泄、气血瘀滞。
冠心病中医辨证施治
冠心病中医辨证施治冠心病中医诊治根据《中医疑难病方药手册》、《中国现代名医验方荟海》、《临床药物新用联用大全》、《中国当代名中医秘验方临证备要》及互联网上有关资料整理而成,供网民参考.辨证施治一概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粥样硬化,管腔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脏病变,以心脏供血不足为主要特征,因而又称缺血性心脏病。
世界卫生组织(WHO)确认两者为同义词。
由于病变部位、程度等的不同,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分为原发性心脏骤停、心绞痛、心肌梗塞、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5种类型。
本文主要讨论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
心绞痛是急性暂时性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综合征,以阵发性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为特点。
心肌梗塞是由于部分心肌迅速发生严重而持久的缺血、缺氧,而导致心肌坏死.二辨证施治(一)辨证要点冠心病的证候,常标本虚实错杂,寒热互见,辨证当分清标本虚实。
本病既有痰瘀痹阻、心脉不通的标证、实证,又有阴阳气血不足的本证、虚证,临床大多为本虚标实证。
所以应当审证求因、分清主次缓急,发作时或以标证为主,治当通阳豁痰、理气活血;缓解期或以虚证为主时,以补虚为主,采用益气温阳、滋阴养血。
一般主张标本兼顾、通补兼施。
胸痹心痛,临床复杂多变,疼痛的性质常可反映不同的病理。
闷痛与气滞、痰浊有关;剌痛与血瘀有关;烧灼痛与痰湿化热有关;绞痛均由阳气不足,寒凝气滞,血瘀所致;疼痛有规律、发作定时与脏腑、经络、气血流注的多寡和体内阴阳消长有关;没有规律、发作不定时,常由于劳累或情绪诱发气血失调,心脉痹阻所致。
心肌梗塞属真心痛,与一般心绞痛转归不同,应加以区别,心痛剧烈,持续不止。
伴有气短、喘促,心悸、怔忡,汗出肢冷,应警惕真心痛,要注意辩顺逆,防厥脱,治疗当标本兼顾,以解危救急.(二)辨证分型1.心气不足型心胸隐痛阵发,心悸,胸闷,动则气促,倦怠乏力,面色淡白,或易自汗:舌质淡胖有齿痕。
苔薄白,脉细弱或有结代。
中医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冠心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造成的心血管疾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冠心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给全球范围内的医疗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在传统的西方医学治疗方法之外,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人员开始关注中医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药作为我国几千年的医学传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方法。
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原则在冠心病的治疗中也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从中医药在冠心病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预防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冠心病的中医药发病机制中医药对于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有着独特的认识和解释。
在中医理论中,冠心病被归纳为“心痛”、“痰浊”、“瘀滞”、“气滞”等病机。
中医认为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是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累过度、痰浊内生、气血运行不畅和瘀阻络脉等,这与西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相关性。
中医药在治疗冠心病时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结合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运用草药、针灸、推拿等方法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消除痰浊,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治疗冠心病的目的。
二、冠心病的中医药诊断与治疗中医药在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独特的方法和经验。
中医药重视对患者的整体调理和个体化治疗,因此对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是有其独特方法的。
首先是辨证施治。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时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舌象、脉象、面色、身体状况等方面的变化来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以便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其次是方药施治。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时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用对症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丹参、川芎、桃仁、赤芍、红花等,这些药物在临床实践中已经被证明对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功能有着一定的效果。
中医药还会采用针灸、艾灸、推拿等治疗方法对冠心病进行治疗。
针灸可以调节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推拿可以调畅气血运行,艾灸可以温通经络等。
冠心病中医药指导内容(二)
冠心病中医药指导内容(二)
冠心病中医药指导内容
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是一种心血管疾病,指的是冠状动脉发生了狭窄或堵塞,
导致心脏供血不足的病症。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原理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理念是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通,以达到修复心血管功能、改善心脏供血情况的效果。
冠心病中医药的指导内容
调整饮食结构
•避免高脂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等。
•控制盐摄入:适量减少食盐的使用。
•多摄入高纤维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
•限制咖啡因摄入:咖啡、茶、巧克力等含咖啡因的食物要适量。
调节生活习惯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不吸烟,避免二手烟的接触。
•控制体重,保持适宜的BMI。
•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
中药治疗
•根据个体情况,选择适合的中药方剂服用。
•常用中药:丹参、冬凌草、山楂、三七等。
针灸治疗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改善心脏功能。
•常用穴位:太冲、神门、内关等。
推拿按摩
•按摩心区和相关穴位,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心绞痛的症状。
中医保健养生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注意情绪调节,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定期进行中医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身体问题。
以上是冠心病中医药的指导内容,但请在接受治疗前咨询专业中
医师,根据个人身体状况进行定制化的治疗方案。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而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类型之一,其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对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诊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经验。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出发,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诊疗给出一些建议。
一、病因分析与病机判断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血管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痉挛等。
中医认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病机是气滞、痰浊、血瘀等。
气滞主要指心脉气滞,导致心脏功能失调;痰浊则是指体内湿热或痰湿内阻,影响血液循环;血瘀则是指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或局部血液循环不畅。
因此,在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时,需要针对这些病机进行辨证施治。
二、中医治疗原则1. 理气活血:理气活血是中医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核心原则。
通过调理气机,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脏供血不足,达到缓解心绞痛的目的。
常用的药物有柴胡、香附、延胡索等。
2. 祛痰化湿:湿热和痰湿是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重要致病因素。
中医治疗侧重于祛除体内的湿热和痰湿,改善血液黏稠度,减轻血液循环阻力。
常用的药物有茯苓、半夏、陈皮等。
3. 温肾壮阳: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与肾阳不足密切相关。
通过温肾壮阳,可增强心脏功能,改善冠状动脉供血情况,从而缓解心绞痛。
常用的药物有杜仲、肉苁蓉、淫羊藿等。
4. 舒肝安神: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发作与情绪波动、精神紧张等密切相关。
中医治疗侧重于舒肝安神,调理心脏的功能状态。
常用的药物有龙胆草、酸枣仁、和田玉等。
三、中医药治疗方案1. 柴胡疏肝汤:适用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伴有胸闷、呼吸短促等症状的患者。
该方以柴胡为主药,能够疏肝和胃气,舒缓心脉气滞。
配合其他药物,如香附、延胡索等,可以改善冠状动脉供血情况,减轻心绞痛症状。
2. 金匮肾气丸:适用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伴有胸痛、胸闷等症状的患者。
该方以肉苁蓉、山药等药物为主,能够温肾壮阳,提高心脏功能,增强冠状动脉供血能力。
冠心病中医药健康管理实施方案.doc
冠心病中医药健康管理实施方案1冠心病中医药健康管理实施方案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规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文件要求,将中医药保健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中。
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中医称为胸痹。
冠状动脉供应心脏自身血液,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死的一种心脏病。
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心肌缺血、缺氧而导致的心绞痛、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死危及生命。
冠心病已成为当今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
对于冠心病的诊断,目前国际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其一项“金标准”,但行此有创检查者还是少数,更多的冠心病的诊断需要依据病史、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这也给冠心病的健康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一、冠心病的一级管理(一)一级管理对象对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存在,但尚未确诊冠心病人群采取预防措施,控制或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并维持稳定,以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与致残率[。
目前,已经确认的冠心病危险因素达300种以上。
主要因素分为不可变因素(如年龄、性别、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和可变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缺乏体育锻炼、饮食等)。
对可变因素的干预重点在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防止血管内皮溃疡面形成,阻止脆弱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栓,减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而干预方式除了药物治疗以外,更多的危险因素需要生活方式和行为干预。
冠心病的一级管理即危险因素的管理。
(二)一级管理措施1.戒烟临床研究显示,吸烟能增加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50%,心血管死亡的风险与吸烟量直接相关。
吸烟还与血栓形成、斑块不稳定及心律失常相关。
对于所有冠心病高危人群及患者,均需详细询问吸烟史。
对于这个危险因素的控制多用于发病前的预防性措施,对高危人群及患者宣传吸烟的危害,协助其完全戒烟并且避免被动吸烟。
已有一些行为及药物治疗措施,如尼古丁替代治疗等,可以协助其戒烟。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案例分享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案例分享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的疾病。
中医药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对于冠心病的治疗也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疗效。
以下是几个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案例分享,展示了中医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和取得的疗效。
案例一:患者李某,男性,60岁,冠心病患者,主要症状为胸闷、心悸、气短等。
通过中医辨证施治,诊断为“气滞血瘀,痰湿内阻”。
治疗方案为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祛痰化湿。
采用柴胡、香附、丹参等药物进行调理,加上针灸疗法,结合饮食调理和适量运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减轻,胸闷、心悸等症状明显改善。
案例二:患者王某,女性,55岁,冠心病患者,主要症状为胸痛、胸闷、气短等。
中医辨证施治后,诊断为“心气不足,痰湿内阻”。
治疗方案为益气健脾、化痰通络。
采用人参、陈皮、佛手等药物进行调理,同时采用拔罐疗法和推拿按摩疗法。
患者坚持治疗一段时间后,症状明显减轻,胸闷、气短等不适感明显改善。
案例三:患者张某,男性,65岁,冠心病患者,主要症状为胸闷、心悸、气短、乏力等。
中医辨证施治后,诊断为“气虚血瘀”。
治疗方案为补益气血、活血化瘀。
采用党参、白芍、川芎等药物进行调理,同时结合适量运动和心理疏导。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心悸、气短等症状减轻明显,体力逐渐恢复。
以上三个临床案例的治疗方案都是根据中医经典理论和医生的临床经验制定的。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主要侧重于辨证论治,针对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方案。
综合运用中药调理、针灸疗法、推拿按摩等多种方法,以达到调理气血、疏通经络、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的目的。
此外,中医药治疗还注重调整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整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需要强调的是,中医药治疗冠心病需要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同时,中医药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患者需要坚持治疗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心脑血管疾病的中医药物治疗方案
心脑血管疾病的中医药物治疗方案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类以心脏、脑血管及周围血管为主要受累器官的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
中医药作为传统医学的一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治疗经验,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心脑血管疾病的中医药物治疗方案,旨在为患者提供更多选择和帮助。
一、高血压的中医药物治疗方案高血压是一种以持续升高的血压为特征的心脑血管疾病。
中医药认为高血压的发生与肝阳上亢、肾阴亏虚、脾胃失调等有关。
根据中医药理论,可以采用以下药物治疗方案:1. 中成药治疗:如天麻钩藤片、降压片等,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功能,以及降低血压,达到治疗的效果。
2. 中药饮片治疗:可采用黄芪、当归、山楂等药物制成的中药饮片,通过药物的配伍和配制,调节血液循环、降低血压,起到治疗和改善患者病情的作用。
二、冠心病的中医药物治疗方案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或堵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的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
中医药在治疗冠心病方面也有丰富的经验,治疗方案如下:1. 中成药治疗:可以使用丹参片、三七糖、复方丹参等中成药,通过改善心血管的微循环、增加心肌的供氧,以及抗氧化作用来治疗冠心病。
2. 中药饮片治疗:适宜采用黄芪、山楂、首乌藤等中药饮片,通过调节心脉血管的功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心肌缺氧,起到治疗和改善症状的作用。
三、脑卒中的中医药物治疗方案脑卒中,即中风,是一种由于脑血管破裂或者堵塞导致的脑部神经细胞损伤的疾病。
中医药在脑卒中的治疗中使用的方案如下:1. 中成药治疗:可以采用脉络宁、夏桑菊、五七消栓等中成药,通过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缓解脑部神经细胞的损伤,并促进神经功能的修复。
2. 中药饮片治疗:可采用川芎、白芍、地黄等中药饮片,通过调节血液循环、增加脑部血流量,改善脑细胞供氧供血,有助于减轻脑损伤。
综上所述,心脑血管疾病的中医药物治疗方案是一种重要的治疗选择,可以通过调节机体内部环境、改善血液循环等方法来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心脏病(冠心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心脏病(冠心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背景
冠心病是一种血管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和坏死。
在西医学中,常采用药物和手术治疗,但仍有局限性。
中医具有疏通经络和调节气血的作用,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西医治疗
1.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扩血管药物、降脂药等。
这些药物可以改善血管情况,降低心肌缺血的风险。
2. 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植入术:可以疏通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
中医治疗
1. 改变饮食惯:应减少高脂、高胆固醇、高盐、高糖食品的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水果、蔬菜、全麦面包等食品。
2. 中药治疗:可以选择具有活血通络、调节气血、抗氧化等作用的中药进行治疗。
如桃仁、红花、三七、金银花等。
3. 针灸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常用穴位有心包经、内关穴、神门穴等。
注意事项
中西医结合治疗需要医生的配合和指导,不能自行使用中药治疗。
同时,需注意心理调节、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等措施,以保持良好的心脏健康。
综上所述,冠心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但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冠心病药物治疗策略及中医药的优势
冠心病现代治疗的两个ABCDE
A: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与阿司匹林(Aspirin) B:β阻滞剂(β-blocker)与控制血压(Blood pressure control) C:戒烟(Cigarette quitting)与降胆固醇(Choles-terol-lowering) D:合理饮食(Diet)与控制糖尿病(Diabetes control) E:运动(Exercise)与教育(Education)
19 20 7.6 13.2 2.1 12.4 21.1
Medical therapy
(%) 18.5 19.5 8.3 12.3 1.8 11.8
32.6
Hazard ratio
1.05 1.05 0.87 1.13 1.56 1.07 0.60
95% CI
0.87–1.27 0.87–1.27 0.65–1.16 0.89–1.43 0.80–3.04 0.84–1.37 0.51–0.71
•5
•4
•P<0.0
•3
5 •2
•4
•0
•通心络组 •对照组
•1
•2
•3
•治疗时间(周)
•P<0.0 5
•4
•60例心绞痛患者,平均年龄57岁,随机分为通心络组和对照组,采用双盲 双模拟随机对照法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的发作频次、持续时间
的变化。通心络4粒/次,3次/天,共4周
PPT文档演模板
PPT文档演模板
冠心病药物治疗策略及中医药的优势
COURAGE: Cumulative event rates
Outcome
PCI (%)
冠心病中医药治疗的饮食调理策略
冠心病中医药治疗的饮食调理策略冠心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脏疾病,它会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
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医学体系,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饮食调理方面。
本文将介绍冠心病中医药治疗的饮食调理策略。
1. 饮食禁忌冠心病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避免或限制摄入一些不利于病情控制和恢复的食物。
首先,高脂食物是冠心病患者的禁忌之一,因为高脂食物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加重血管阻塞;其次,咸食也应限制,因为过多的盐分会导致体内水分潴留,影响心脏负荷;此外,辛辣刺激性食物、咖啡因和酒精类食物也是患者应避免摄入的。
2. 饮食宜忌冠心病患者应该合理选择饮食,注重摄入有益健康的食物,以保持心脏健康。
首先,患者应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粗粮、蔬菜和水果,膳食纤维能有效降低血脂和胆固醇,减轻心脏负荷;其次,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豆类和禽肉,有助于维持心脏功能;此外,冠心病患者还应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E、镁等微量元素的食物,这些食物有助于保护心脏健康。
3. 中草药调理中草药在冠心病饮食调理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些中草药具有舒张血管、降血脂、抗氧化等作用,可以对冠心病患者的病情起到积极的调理作用。
例如,丹参具有活血化瘀、降血脂的作用,山楂具有降脂、抗心绞痛的效果,葛根能够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等。
冠心病患者可以根据中医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中草药进行调理。
4. 合理搭配冠心病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注重饮食的合理搭配。
首先,适量控制总热量的摄入,保持体重在合理范围内;其次,合理搭配各类营养素,确保身体获得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等;此外,合理安排饮食结构,多食用五谷杂粮、蔬菜和水果,少食高热能食物。
总之,冠心病中医药治疗的饮食调理策略是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治疗手段。
通过合理控制饮食,冠心病患者可以减轻症状,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饮食调理只是冠心病治疗的一部分,患者还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综合运用中西医疗法,全面管理冠心病,达到最佳效果。
冠心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冠心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冠心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1.简介冠心病是一种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心肌供血不足而引发的。
中医药在冠心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本文档旨在提供冠心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为患者提供全面的中医药干预措施。
2.冠心病的中医药病因与病机分析2.1 冠心病的中医药病因分析2.2 冠心病的中医药病机分析3.冠心病的中医药诊断与辨证分型3.1 中医药病名与病因辨证3.2 中医药辨证分型与诊断4.冠心病的中医药治疗原则4.1 统一中西医治疗原则4.2 中医药治疗原则5.冠心病的中医药治疗方案5.1 中医药内治疗方案①中药方剂治疗②中药汤剂治疗5.2 中医药外治疗方案①中药外敷治疗②中医按摩治疗5.3 中医药养生调摄方案①中药调养方案②饮食调养方案③运动调养方案6.冠心病中医药康复指导6.1 生活方式指导①合理饮食指导②药膳食疗指导③体育锻炼指导6.2 心理调适指导6.3 康复药膳指导6.4 定期随访和复查7.附件详细记录了本文档所涉及的中药方剂、中药汤剂、中药外敷治疗方法、中医按摩手法等附件。
8.法律名词及注释●冠心病:指冠状动脉供应心脏的血管出现病理性变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的疾病。
●中医药:中医药是中医理论和中药学的综合体系,包括中医临床、中药、针灸、推拿、中医养生等。
●预防:指在疾病发生之前,通过控制危险因素,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疾病的患病率。
●治疗:指对疾病症状进行干预和修复,恢复机体功能和平衡。
●康复:指通过康复措施和干预,使患者逐渐恢复到疾病前的状态,并提高生活质量和功能。
●辨证:指通过中医四诊(望、闻、问、切)来观察病情,察看病人面色、目色、舌苔、脉象等,来判断病情和病机。
●分型:指根据辨证结果,将疾病按照中医的分类方法进行归类和分析。
●合理饮食:指指导患者根据疾病特点及个体差异,选择适宜的食物和饮食方式,达到调节病情和身体健康的目标。
●心理调适:指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支持等措施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其建立积极乐观的情绪和态度。
2023年中医冠心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2023年中医冠心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2023年中医冠心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冠心病的治疗方法21.药物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减少心绞痛的发作及心肌梗死;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并减少冠心病死亡。
规范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和再缺血事件的发生,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而对于部分血管病变严重甚至完全阻塞的病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血管再建治疗可进一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1)硝酸酯类药物本类药物主要有: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5-单硝酸异山梨酯、长效硝酸甘油制剂(硝酸甘油油膏或橡皮膏贴片)等。
硝酸酯类药物是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常规用药。
心绞痛发作时可以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使用硝酸甘油气雾剂。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先静脉给药,病情稳定、症状改善后改为口服或皮肤贴剂,疼痛症状完全消失后可以停药。
硝酸酯类药物持续使用可发生耐药性,有效性下降,可间隔8~12小时服药,以减少耐药性。
(2)抗血栓药物包括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主要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波立维)、替罗非班等,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避免血栓形成而堵塞血管。
阿司匹林为首选药物,维持量为每天75~100毫克,所有冠心病患者没有禁忌证应该长期服用。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是对胃肠道的刺激,胃肠道溃疡患者要慎用。
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应坚持每日口服氯吡格雷,通常半年-1年。
抗凝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璜达肝癸钠、比伐卢定等。
通常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急性期,以及介入治疗术中。
(3)纤溶药物溶血栓药主要有链激酶、尿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可溶解冠脉闭塞处已形成的血栓,开通血管,恢复血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
(4)β-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即有康心绞痛作用,又能预防心律失常。
在无明显禁忌时,β受体阻滞剂是冠心病的一线用药。
常用药物有: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和兼有α受体阻滞作用的卡维地洛、阿罗洛尔(阿尔马尔)等,剂量应该以将心率降低到目标范围内。
中医辩证施治心脏病(冠心病)、脑梗塞、脑淤血、脑血栓!
中医辩证施治心脏病(冠心病)、脑梗塞、脑淤血、脑血栓!1【脑淤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常形成大小不等的脑内血肿.主要发生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的病人.临床表现为:卒中发作,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身瘫痪及感觉障碍,发病年龄多在50-70岁.男性多余女性,寒冷,炎热季节或乍冷乍热,气候变化剧烈时多见,暴怒兴奋,重体力劳动时主要原因.脑ct检查见高密度影.2【脑梗塞】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堵塞,致使脑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相关症状.脑梗塞青年人多见.脑梗塞的病人多在安静歇息时发病,有的病人睡醒后发现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流口水等;有的病人仅有肢体麻木感,说话模糊,一过性黑蒙,头晕目眩,恶心,这些症状一般轻微,持续时间短;起病突然,常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作数小时或1-2天达到高峰.脑ct检查:显示脑梗塞病灶的低密度影.建议积极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脑血栓及脑梗塞采用扩血管治疗一般按血栓治疗,可用扩容、扩张血管、钙离子拮抗剂等治疗,也可以用激素治疗。
缺血者用血管扩张药,出血者以降颅压、止血为主。
病因明确者应对病因积极治疗。
3【脑血栓】一般是指脑血栓形成,它与脑栓塞同属于脑梗塞,是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病。
是由脑血管内因动脉硬化,导致管腔狭窄、血流变发生改变,以致血管内有血栓形成,使管腔阻塞,局部脑组织发后缺血、损伤及坏死,使人体发生以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与表现,这就是脑血栓形成。
脑血栓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炎以及血液粘稠度高,导致脑血管局部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引起的症状。
脑血栓形成起病较缓慢,往往在睡眠或休息时发病。
部分病人症状起初较轻,以后逐渐加重,甚至有病后2~3天达到高峰的。
患者昏迷较少见,一般症状较轻,可有偏瘫及单侧肢体瘫痪,也可能有失语症,有的病人有头或肢体麻木等症状。
4【脑溢血】也称为脑出血,是一种出血性脑血管病。
是由于脑血管动脉硬化,血管壁变薄、变脆,加上高血压等原因及某些诱发因素,使脑血管突然发生破裂,引起脑部出血,产生颅压增高、神经损伤、受压等一系列脑血管急症的表现。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经验总结
柏 苦 脾 以监 制 之 , 芍 药 善 肝 , 柏 坚 肾 , 护 下 焦 , 且 黄 共 以免 下虚 之弊 . 方 益气 升 阳 , 药 配 得 , 此 用 P右 制 是 治 上 气 不 足
良方 。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经验总结
何 志 义
关 键 词 : 医药 ; 心病 中 冠
中 圈分 类 号 : 4 . R5 1 4 文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6 0 7 (0 0 1 o 6 0 10 - 9 9 2 1 ) —0 5 — 2
冠 心 病 在 中 医病 名 中 与 胸 痹 大 概 相 对 应 。 痹 除 冠 心 病 胸 外 还 包 括 其 它 原 因 引起 的 胸 痛 , 里 重 点 探 讨 由 冠 心 病 所 致 这
之 胸 痹 证 。其 症状 轻 者 仅 感 胸 闷 、 吸 欠 畅 , 者 则 有 胸 痛 , 呼 重
者需 加 通 络 药 , 鸡 血 藤 、 龙 、 蚕 、 蛭 等 , 痹 止 痛 的 效 如 地 僵 水 通
果会 更 加 显 著 。
2 益 气 养 阴 。 阳散 寒 温
布胸胁 , 也可导致胸痹 发生 ; 肾与心互 为水火 , 肾水不足 不能
上 滋 心 阴 , 阳 不足 不 能 温 养 心 阳 , 致 心 肾不 交 。具 体 每 一 肾 均 个 患 者 在 病机 上 一 般 兼 有 两 种 以上 的 情 况 , 根 据 患 者 的 四 应 诊 内容认 真分 析 , 证 施 治 , 的 原 则 是 标 本 同 治 , 补 兼 施 , 辩 总 攻 但 在 不 同 的 阶段 不 同的 病 人 治 标 治 本 可 各 有 侧 重 , 用 的 治 常
() 某 , , 5 , 2李 男 3 岁 教师 , 历 号 :6 8 7初 诊 :0 7年 7 病 5 93 20 月 2日 。头 晕 、 力 1 、 头 痛 。 因 给 高 考 毕 业 班 任 教 , 乏 月 伴 近
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
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了显著的优势。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
中医药通过调整人体的整体平衡,来达到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目的。
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原理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主要依据“辨证论治”的原则,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认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多与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治疗时注重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阴阳。
常用中药及方剂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时,中医常用的药物有丹参、川芎、红花、三七等,这些药物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作用。
常用的方剂包括血府逐瘀汤、冠心二号方、养心汤等,这些方剂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治疗方式除了中药内服,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还包括针灸、推拿、拔罐等外治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辅助药物作用,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现代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许多中药成分被证实具有改善心血管功能、降低血压、抗炎、抗氧化等作用。
此外,中医药的临床应用也在不断规范化和科学化,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预防与日常护理除了治疗,中医药还强调预防和日常护理。
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精神压力过大等。
此外,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血管疾病也是非常重要的。
结论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调整人体内在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随着现代研究的深入,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科学。
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到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和潜力。
随着对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医药将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新策略
发表时间:2019-08-14T10:58:29.23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3月下第6期作者:叶长青
[导读] 冠心病为心血管系统领域多发性疾病,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促使血管阻塞或狭窄,或(和)因冠脉痉挛,引发心肌缺氧、缺血及坏死诱导所致。
成都市武侯区第三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610043
冠心病为心血管系统领域多发性疾病,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促使血管阻塞或狭窄,或(和)因冠脉痉挛,引发心肌缺氧、缺血及坏死诱导所致。
近年来,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多,本病发生率进一步上升,且渐趋年轻化,对公众健康构成了极大威胁,如何预防和治疗,始终是医学界重点研究课题。
中医将本病归属于“胸痹”、“心痛”等范畴,认为其具本虚标实特性,病机复杂,中医药为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1 祛痰逐瘀类药物的应用
在冠心病中,本虚标实症状较多见,本虚即指血瘀、两虚,标实即指痰浊、气滞。
患者因身体体征、症状存有差异,故治疗时,首先需重视对标根治,在有效缓解病情后,再加强对本根治。
或初始即采取标本兼治的手段,依据病情对症用药。
在治疗冠心病时,“痰凝”、“血瘀”为最显著的病理变化,需善于应用“化痰”、“活血”方法,重视斑块软化,以促使痰瘀症状消除。
1.1从“痰”论治
临床通过对冠心病患者炎症机制、发病机制间的关系展开探讨时得出,相较非痰热者,痰热型细胞因子指标呈明显升高显示,表明炎症,是诱导冠心病痰热体制患者发病的因素。
临床在治疗时,取中药复降汤应用,作用较为突出。
1.2 从“瘀”论治
在对冠心病治疗时,采用活血化瘀法,效果较为理想。
所用中药包括川芎、红花、柴胡、全虫、延胡索、枳壳、丹参、赤芍等。
有研究应用养心通脉片对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作用较明显。
此药以川芎、丹参为主要成分,均为活血药物,经统计示,总有效率可>90%。
针对冠心病患者应用活血化瘀法展开治疗,可使冠状动脉痉挛体征有效缓解,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增快,促使心功能、心肌缺氧缺血有效恢复,并可提升心脏泵血功能及血管顺应性,降低血脂、血糖,减缓外周阻力。
由此,患者心率、血压可维持在稳定水平,达到预期治疗目标。
1.3 痰瘀同法治疗
从冠心病病机展开分析,为痰瘀互结疾病,痰、瘀间可实现转化。
有报道指出,针对冠心病心绞痛有肥胖症合并者,取宣痹祛痰方应用,效果理想。
此方以全瓜蒌、丹参、绿茶、姜半夏、檀香等为主要成分,总有效率可>90%,为痰瘀同法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基础。
2 清热解毒类药物的应用
研究示,冠心病的发生与炎症存在一定关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属一种特殊的炎症类型,在发病过程中,人体内积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性因子可表现热量加速释放、聚集的状态,至局部热量呈骤增显示,温度升高后,患者机体可受到程度不等的损伤,而病发过程在特征上,与中医瘀热蕴毒症具一定相似性。
《金匮要略》观点也表明,“毒,邪气蕴结不解之谓”。
即中医毒邪可按内毒、外毒划分,内毒为首要诱导冠心病发生的因素。
从中医角度来分析,炎症因子,即为中医内生之毒。
具体开展治疗时,以清热类药物为首选,以发挥凉血、泻火、解毒等作用,对于人体湿热、内热等疾病,可发挥理想的治疗效果,在临床多用于喉咙肿痛、蛇虫咬伤等病症。
西医在用药时,需从“消炎”角度开展。
多项报道均指出,针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展开治疗,清热解毒类药物作用较为突出,在抗心肌缺血、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等基础治疗后,取三黄片加用,可使患者畏寒肢冷等症状有效缓解,效果十分理想,疲倦乏力、心悸、气短、自汗等症状可明显减轻。
有研究针对所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组,分别应用常规治疗方案和在常规基础上,加用三黄片治疗方案,结果示,相较常规治疗,加用三黄片组症状积分减少程度更为明显,且白介素-6、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等炎症指标水平显著下降。
表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取清热解毒方应用,效果较为突出,作用机制与对炎症反应抑制存在直接关联。
临床也有报道显示,采用清热解毒法对冠心病治疗,在患者取大调中汤服用同时,加之连翘、金银花、野菊花等药物辅助应用,相较单用大调中汤,症状缓解更为明显。
此外,部分清热解毒类中草药,可发挥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逆转的作用,是有效的对冠心病进行治疗的用药。
3 补益类药物的应用
依据中医学观点,益气活血中药多由益气、活血药配伍而成,多项研究均表明,益气活血方具对血脂代谢调节,改善血液流变学、对脂质过氧化抑制,保护内皮细胞,调节多肽和基因表达等作用。
同时,益气活血方,还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有效降低。
具活血作用的中药较为多元,如川芎、丹参、桃仁、赤芍等,还可抑制炎症反应,使斑块保持稳定,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经中医益气活血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使心绞痛发作频率有效减少,心绞痛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并可使气短胸闷、心悸心慌等症状改善。
4小结
总之,冠心病为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的心血管疾病,采用中医药治疗,可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从根本上延缓病程,消除临床症状,改善远期预后。
临床需依据患者具体病机,对合适的给药方案和方法进行选择,以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