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淤泥固化在河道清淤中的应用
中小型河道治理中的清淤及淤泥处理技术
中小型河道治理中的清淤及淤泥处理技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中的河道和水体受到严重的污染和淤积。
清淤处理是中小型河道治理的重要环节,而淤泥处理技术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中小型河道治理的背景、清淤技术和淤泥处理技术等方面展开阐述。
一、中小型河道治理的背景中小型河道是城市中常见的水体,它们承担着排水、供水、交通、环境美化等重要功能。
由于人为污染和土地利用的不合理,中小型河道普遍存在着水质恶劣、淤积严重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城市环境的整体形象,还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河道的淤积问题更是中小型河道治理中的难题。
淤积会导致河道水流不畅、涉水事故频发、水质恶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水环境质量和城市的整体形象。
中小型河道的治理势在必行,而清淤和淤泥处理则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二、清淤技术1. 机械清淤机械清淤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清淤技术之一。
它主要通过挖掘机、吸沙船等大型设备对河道进行淤泥的清理和清运。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清淤效率高、适用范围广、操作简单等。
但同时也存在着成本高、环境影响大、对河道生态造成破坏等问题。
2. 水利工程法水利工程法是一种利用水力原理进行清淤的技术。
其主要包括水力冲淤、管流吹淤、旋流分配等方法。
这些方法在清淤过程中较少需要人工干预,且对河道生态影响较小。
但由于受到水流条件和设备限制,适用范围相对较窄。
3. 生物清淤生物清淤是一种利用生物作用去除淤泥的技术。
其主要通过植物吸泥、微生物降解等方式去除淤泥。
这种方法对河道生态影响较小,且成本低、效果持久。
但由于受水质条件和水生植物种类限制,适用范围有一定局限性。
4. 植物生态法植物生态法利用水生植物的吸泥作用和植物根系的稳固作用来达到清淤的效果。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清理淤泥,还能改善水体环境,提高水质。
但由于受水生植物生长速度、适应环境的限制,其清淤效果相对较慢。
三、中小型河道淤泥处理技术1. 泥固化技术泥固化技术是指采用化学或物理手段将泥沙进行固化处理,降低泥沙的流动性和悬浮性,防止再次淤积。
中小型河道治理中的清淤及淤泥处理技术
中小型河道治理中的清淤及淤泥处理技术中小型河道是城市和乡村中常见的河流类型,它们承担着排水、供水、灌溉、航运等多种功能。
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这些河道往往容易出现淤积现象,严重影响了水域功能。
对中小型河道进行清淤及淤泥处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讨论中小型河道治理中的清淤及淤泥处理技术。
一、清淤技术1. 机械清淤机械清淤是目前较为常见、有效的中小型河道清淤技术。
该技术主要利用挖掘机、铲运机等大型机械设备,对淤泥进行挖掘、清理和运输。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迅速清理河道内的淤泥,恢复水域的通行能力,提高水域的自净能力。
但机械清淤需要占用一定的工期和人力物力成本,且在一些环境敏感区域或水域狭窄的地方,机械清淤的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2. 水利工程清淤水利工程清淤是利用水利设施和工程手段进行河道清淤的技术。
比如通过设置冲洗泵、拆卸水利设施、疏导涵洞等方式,通过水流力量来清除河道中的淤泥。
这种清淤方式操作简单,节约成本,对水生态环境影响小,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清淤技术。
3. 生物清淤生物清淤是指利用特定的生物资源,比如水生植物、微生物等,来降解淤泥和污染物质,从而实现对河道的清淤。
这种清淤方式对环境友好,有助于提高水体的水质,改善水域生态环境。
但生物清淤需要一定的运行周期,对水域生物的选择和管理有一定的要求。
二、淤泥处理技术1. 淤泥固化处理淤泥固化处理是将淤泥通过掺杂添加物、加入草木灰、水泥等固化剂,使其形成稳定的结构,减少水分挥发和有机物氧化。
淤泥固化处理可以减少淤泥的体积和重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适合于淤泥的终端处置。
但在固化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固化剂和控制固化作用的环境条件。
淤泥填埋处理是将淤泥运输至指定的填埋场地,进行掩埋处理。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淤泥对水域环境的二次污染,并能将淤泥固定在地下,避免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扩散。
但淤泥填埋处理需要合理选择填埋场地,进行淤泥收运、运输处理,以及解决填埋场地的后续管理问题。
河道清淤方法及淤泥固化技术的应用
DO I : 1 0 . 1 6 7 9 9 / j . c n k i . c s d q y f h . 2 0 1 7 . 1 2 0 2 5
城 市道 桥 与 防 洪
2 0 1 7 年 l 2 月第 1 2 期
河 道清 淤 方法及 淤 泥 固化 技术 Hale Waihona Puke 应用 魏 月梅 , 池 丽敏
理要 求 的方 法 。 常 用 的 固化 剂 主要 有 以下 几 种 。 ( 1 ) 无 机 型 固化剂 : 水泥 、 石灰 、 粉煤 灰 等 ; ( 2 ) 离子型固化剂 : R O A D B O N DE N 1 、 C B RP L U S 、
Ro a d Pa c k e r Pl u s;
新 桥 河 为 溧 水 区南 部 的一 条 通 湖 河 道 ,为 石 臼湖
上属于工程废弃物 , 按 照 固体 废 弃 物 处 理 的 “ 减 量
化、 无 害化 、 资源化 ” 原则 , 应尽 可能考虑对 淤泥资 源化利用 。广义上讲 , 只要是能将废弃淤泥重新利 用 的 方 法 都 属 于 资 源 化 利 用 。例 如 ,利 用 淤 泥 固
( 3 ) 复合 型 固化剂 : 主 固化 剂 、 助 固化剂 ;
( 4 ) 固化 酶 ;
( 5 ) 有机高分子固化剂 : S H水溶性高分子固化
剂。
不 同 土质 固化 剂 典 型掺 入 量 见 表 2 。
3 设 计 实 例
本 工 程 位 于南 京 市 溧 水 区 新 桥 河 群 英 桥 段 。
2 0 1 7 年1 2 月第 1 2 期
城 市道 桥 与 防 洪
防洪排水
8 9
( 1 ) 适合于水深较浅 、 水量较小 的河道 、 湖泊 ;
在河道清淤疏浚工程中淤泥固化技术的应用
在河道清淤疏浚工程中淤泥固化技术的应用
黄进华
【期刊名称】《湖南水利水电》
【年(卷),期】2024()2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道污染和淤积问题日益严重,给生态环境和城市运行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河道清淤疏浚工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而淤泥处理则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文章主要探讨了河道清淤疏浚工程中淤泥固化技术的应用,分析其优势和效益,并对现有技术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总页数】3页(P65-67)
【作者】黄进华
【作者单位】湖南百舸水利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8
【相关文献】
1.脱水固化技术在黑臭河道疏浚淤泥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2.环保疏浚技术在城市河道清淤工程中的应用
3.生态清淤、淤泥固化技术在城区河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
4.淤泥固化技术在河道清淤疏浚工程中的应用
5.在河道清淤疏浚工程中淤泥固化技术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道清淤方法及淤泥固化技术的应用
河道清淤方法及淤泥固化技术的应用摘要:河道清淤主要有排干清淤法和水下清淤法。
其中,排干清淤法是通过在河道段填筑临时围堰,将河道水排干后直接清除的方法。
水下清淤则是以船舶为平台,在其上安装清淤设备,在水面上对水下淤泥开挖,并通过管道输送系统输出。
淤泥固化目前主要采用淤泥脱水固化技术,已实现淤泥快速减量化和资源化。
关键词:河道清淤;淤泥固化;方法;应用引言:河道清淤施工是水利工程常见的工作内容之一。
在防洪、排涝及旅游、通航、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等方面仍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笔者从事河道管理工作十余年,期间实施过数个不同类型的河道清淤工程,积累了一定的施工经验。
本文针对河道清淤施工及淤泥固化进行技术层面上的探讨,就河道清淤作业的技术要点、质量管理和淤泥固化技术等问题分别进行探讨。
正文:一、城市河道清淤的必要性城市河道在一定时期对城市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但由于近些年的不合理的发展模式造成了河道中各种垃圾、泥土经河水长时间的浸泡、发酵形成厚厚的淤泥层,很多城市的河道污染严重,对市容市貌及城市居民的健康都产生了很多不利影响。
尽管河道清淤工程施工中会造成诸如水土流失,施工废水污染水质,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等对环境不利的问题,但从总体着,实施河道清淤工程对一个城市的长远发展而言,其有利影响远远大于其施工期间带来的局部不利影响,因此实施河道清淤工程是很有必要的。
1.河道清淤疏浚的特点分析河道清淤疏浚作为一项较为复杂系统的工程项目,一定要根据当地情况、工程现状做好清淤疏浚工作,通过对现场的调研,编排合理计划、科学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合格。
通过对河道清淤疏浚的分析,需要注意如下几方面。
2.1 严格编制施工方案选择合适技术河道清淤疏浚工程较为复杂,在施工前,要根据河道情况做好现场调研,根据河道特点,做好方案的设定。
一般,河道在长期使用中,会有较多的沉积,同时表现出厚度不均的现象,河道底层地质复杂,常常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浅谈城市河道疏浚淤泥的修复和资源化利用
浅谈城市河道疏浚淤泥的修复和资源化利用摘要:目前,我国经济正以每年百分之六的速度迅速增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城市水环境问题尤为突出。
尤其是城市中的河流,部分区域承载周边地区生活和建筑垃圾堆放,一方面造成河道过水断面减小,形成排洪隐患,另一方面淤泥长期在河底堆积凝结,形成密闭板状结构,隔断水体与河道生态循环。
本文就河道产生的大量疏浚淤泥合理化利用问题进行简要论述,旨在帮助开展废弃淤泥合理化的利用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技术利用;淤泥;城市河道;疏浚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城镇化的大量普及,其中港口,航道,以及河口都会因为疏浚工程产生大量的淤泥,使得水体遭受严重的污染,影响整个河流水环境。
尤其是在流经城市中的河道最容易发生淤泥堵塞现象。
如果不及时处理这些淤泥,则会造成严重的污染问题。
仅仅依靠人工处理耗时耗力,且往往治标不治本,清理完成后,过一段时间又会二次复发。
因此,围绕河道淤泥的疏浚及合理化利用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疏浚淤泥的工程特性淤泥是分子引力以及静力共同作用下的细小的颗粒物质,淤泥的形成是由于流体流经低洼处,随着时间的推移沉淀而行成的产物,主要特点是压缩性大、强度较小、渗透性差。
在具体的河道工程施工过程中,淤泥对于整体工程质量影响很大,主要原因在于吸附水的粘性比较大,能动性比较小,若要淤泥迅速脱离水分,必须在高温环境下才能蒸发水分。
除此以外,淤泥往往还存在有机物以及重度金属,这些有害有毒物质往往吸附在淤泥表面,若要进行清理及分离非常困难,因此在实际处理淤泥的过程中要及时考虑二次污染的问题。
对于一般疏浚工程产生的大量淤泥,比较常见的传统处理方式是进行抛弃,但是容易产生有两方面的危害,一方面是这样不管不顾地抛弃会占用很大的空间和资源;另一方面因为淤泥中含有大量重金属及有害有毒物,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对于淤泥的处理,应尽量选择对人和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小的绿色环保方式进行处理。
另外,河道中的淤泥若不能及时清理,对于后期的防汛也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因此须多方面考虑该问题。
中小河道治理中的清淤及淤泥处理技术
中小河道治理中的清淤及淤泥处理技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中小河道的治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清淤及淤泥处理技术则成为了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本文将从淤泥的危害、清淤的方法和淤泥处理技术的种类三个方面,探讨中小河道治理中清淤及淤泥处理技术的应用和现状。
第一部分:淤泥的危害淤泥,通俗理解就是河道等水体中的泥沙、腐殖质等物质在水体中积累形成的沉淀物。
正常情况下,适量沉积的淤泥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和水生生物滋生,有利于水质的净化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然而,当淤泥的沉积速度过快,积累量过大时,就会对周边环境产生极大的危害。
淤泥的沉积会导致水流速度减缓,河道内部过于平缓,易淤积成河滩,形成堤坝,使河道的排水能力下降,从而引发水患。
此外,淤泥会向周边土壤和河床中释放毒性物质,污染环境、水源,威胁生态。
因此,及时清淤并采取适当的淤泥处理技术,成为了中小河道治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二部分:清淤的方法清淤是河道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它通常包括机械清淤和人工清淤两种方法。
机械清淤通常采用各种装备,如挖掘机、抓斗船等,可以高效快速地清理淤泥。
人工清淤则是一种精细而慢慢的过程,通常采用铁锨、苇帚等工具,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可以更好地控制淤泥的深度和范围,保证清淤后的河道长期保持通畅。
除此之外,还有水力清淤和生物清淤的方法。
水力清淤主要通过水力冲洗和水涡旋回等手段将河床上的淤泥冲刷掉。
生物清淤则是通过引入一些消化能力强的水生生物,如淡水贝类、蚯蚓等,让它们帮助分解淤泥、清理污染物,从而实现清淤目的。
第三部分:淤泥处理技术的种类清淤后的淤泥通常难以处理,如果随意堆置或倾倒,则会变成一种废弃物,对环境、生态产生极大威胁。
因此,研究淤泥处理技术,成为解决淤泥污染问题的必由之路。
淤泥处理技术一般包括物化处理和化学处理两种。
物化处理主要是通过沉淀、过滤、压实等手段,将淤泥凝固、固化成固体,达到减少体积、改善稳定性的目的。
常见的物化处理方法包括压水法、固化剂扩散法、造粒法等。
河道基础淤泥固化
河道基础淤泥固化河道基础淤泥固化是指以水泥、石灰等材料为主,通过混凝土发生的硬化反应,将河道基础淤泥固化成为一种稳定、坚硬的基础地质体,从而达到加固河岸、抗洪抗涝的目的。
淤泥是河道中的一种典型土壤,一般为淤积物中的细粒土壤,含有大量的含水率。
淤泥经过长时间的沉积和自然龟裂后,会逐渐出现河道坍塌、河槽侵蚀、支撑力不足等问题。
因此,需要对淤泥进行治理,从而达到保护河岸的目的。
在治理淤泥的过程中,淤泥固化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淤泥固化的基本原理是以水泥为主要材料,配合适量的填料和掺合剂,通过混合、振实、硬化等过程,将淤泥变为一种稳定的基础地质体。
水泥在混凝土中的作用是通过与水反应来发生硬化反应,从而形成坚固的基础结构。
同时,由于水泥本身的化学性质,可以对淤泥中的有机物质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淤泥的固化效果。
淤泥固化的的优点主要在于其能够有效地解决河道基础的稳定性问题。
相比于传统方法,固化后的淤泥具有更高的抗压、抗剪强度,从而更能够承受强烈的水流冲击和外部负载。
与此同时,淤泥固化还能够进行环境方面的调整,从而进一步降低环境污染。
淤泥中一般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及有害物质,如病菌、重金属等,固化后,这些有害物质及微生物的活性能够得到控制,对环境污染的危害降低为最低。
淤泥固化的技术流程主要包括原淤泥采样、试验室分析、混合、振实、硬化等几个步骤。
在此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定材料配合比、加固层数等要素,同时还需要关注现场环境因素,如天气、湿度、水位等。
最后,淤泥固化技术的应用需要高度重视。
由于其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和经济性,已经逐渐成为了河道治理领域中的一种标准化作业技术,在河道加固、支护、抗涝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其应用的风险和局限性,以免出现不可预期的问题。
河道生态清淤及淤泥处理处置技术的应用探究
河道生态清淤及淤泥处理处置技术的应用探究在现代社会,河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其中河道生态清淤和淤泥处理处置技术是关键。
本文将对这些技术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河道生态清淤。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人工或机械手段清除河床上的淤泥、杂草等物质,以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
这个过程就像给河流做一次“大扫除”,让它们重新焕发生机。
然而,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因为淤泥中往往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因此,我们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
目前,国内外已经研发出许多河道生态清淤和淤泥处理处置技术。
例如,生物清淤法就是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原理,将淤泥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这种方法既环保又高效,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此外,还有物理清淤法、化学清淤法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到一些其他因素。
比如,河道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水流速度等都会影响清淤效果。
因此,在进行河道生态清淤时,我们需要充分了解河道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方案。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监管力度,确保清淤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除了河道生态清淤外,淤泥处理处置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淤泥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和有机物,如果不进行处理就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会造成严重的污染。
因此,我们需要采用有效的方法对淤泥进行处理。
目前,常用的处理方法有脱水、稳定化、资源化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淤泥的体积和重量,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
总之,河道生态清淤和淤泥处理处置技术的应用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加大投入力度,研发更加先进的技术,提高清淤效果和处理效率。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监管力度,确保清淤过程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丽的家园。
浅谈生态清淤及快速固化处理一体化技术在城市河道清淤中的应用
浅谈生态清淤及快速固化处理一体化技术在城市河道清淤中的应用摘要:在城市水系中,城市河道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城市对水环境要求愈来愈高。
河道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淤积的情况,对河道的行洪,河道水质、水环境造成影响。
城市河道3-5年需要进行河道清淤,恢复河道行洪能力及河道水景观。
快速固化处理一体化技术的优势对河道清淤工程带来方便,使河道清淤工程更加快速,施工期间对城市环境及人民生产生活影响到最低。
关键词:城市河道;生态清淤;快速固化处理;一体化技术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河道的清淤问题日益凸显。
由于城市河道两岸建筑密集,河道两岸绿地遍布,没有相应宽阔的场地及运输条件,给城市河道面轮浚带来制约。
因此小型化生态清淤设备技术的成熟对河道清淤工程带来了契机。
一、主要施工方法根据该工程底泥的特点和清淤工程量大小,在原有工艺基础上进行改进,扩大生产能力和效率,增加泥浆浓缩沉淀时间,使整个工艺具有针对性,同时提高脱水设备的效率。
主要工艺流程:设备调遣→管道铺设→生态清淤→砂泥分离→机械脱水→淤泥固化→尾水净化→达标排放,工艺流程图如下:工艺流程图1 设备调遣根据工程特点和要求,可合理配备生态清淤船、接力泵船及排泥管线。
施工船舶调遣前,首先详细查勘线路,制定调遣计划及安全措施,并根据当地港监部门的有关规定提前提出申请,在得到有关部门的许可后,立即将具体的调遣线路、时间上报,组织设备的调遣。
2 管道铺设施工布设管道直径Φ300mm、Φ250mmPE管道,以水下潜管为主,配以水上浮管和岸管。
在排泥管线中途,根据实际输送能力串接接力泵船,接力泵船定位固定时在船体迎风浪面打设松木桩竹帘围栏,确保安全稳定。
陆上管道采用埋管和沉管方式,将影响降低到最小限度。
3 加压接力泵站布设按设计规定工程布设水上加压接力泵站即可,调配工程使用的接力泵站额定排距,能满足本工程的需要。
河道基础淤泥固化
河道基础淤泥固化河道基础淤泥固化是一种重要的环境修复技术,它可以有效地改善河道的水质和水生态环境,提高水域的生态功能和水质。
在河道基础淤泥固化过程中,通过添加适当的固化剂和混合物,能够将淤泥有效固化,形成稳定的固结体,从而达到减轻淤泥对河道生态和水环境的影响,保护水质和水生态环境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河道基础淤泥固化的原理、方法和应用,以及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和作用。
河道基础淤泥固化是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法处理淤泥,使其变成可固结、可耐久、可改性的混凝土状物质。
其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点:1. 添加固化剂:通过添加固化剂,使淤泥中的颗粒之间形成结合,从而提高淤泥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2. 促进化学反应:通过化学反应使淤泥中的成分发生变化,形成坚硬的物质,进而固定淤泥;3. 利用生物作用:通过微生物或生物体的作用将淤泥固化,促进淤泥中有机物的降解和稳定。
二、河道基础淤泥固化的方法1. 物理固化:采用物理手段对淤泥进行处理,如采用铺设网状材料、覆盖膜、振动加压等方式,使淤泥变得稳定和坚固;河道基础淤泥固化技术主要适用于河道底泥、沉积物、淤泥、废弃物等环境污染物的固化处理,它可以有效地改善河道的水质和水生态环境,提高水域的生态功能和水质。
具体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河道修复:对于因淤泥堆积导致的河道水质和水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可以采用淤泥固化技术进行修复,提高水域的环境质量和生态功能;2. 污染防治:对于因淤泥中有机物、重金属等环境污染物的释放对河道水质和水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可以采用淤泥固化技术进行防治,减轻淤泥对水环境的影响和污染;3. 水源保护:对于因淤泥对水源的影响而导致水源受损、水质下降的问题,可以采用淤泥固化技术进行保护,提高水源的质量和供水安全性。
四、河道基础淤泥固化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和作用1. 改善水质:通过固化淤泥,减少了淤泥对水质的影响,提高了水域的水质和水生态环境,有利于保护水质和水生态环境;3. 防治环境污染:通过固化淤泥,减少了淤泥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淤泥处理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淤泥处理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淤泥是指由水流运输所携带的固体颗粒,在河流、湖泊和水库等水体中沉积并堆积起来的泥沙。
由于淤泥的积聚不仅影响水体的水质和生态环境,还会导致水位上升、增加水体阻力和堵塞水道等问题,因此在水利工程中对淤泥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淤泥的特性及对水利工程的影响淤泥的成分主要包括泥沙、生物残渣、有机物等,其中较细的颗粒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含水量。
这些淤泥在水体中沉积后,不仅会改变水体的水质,降低其透明度和氧气含量,还容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水华等问题,从而对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在水利工程中,淤泥的堆积会导致水位上升,容易引发河道淹没和周边土地的水浸,对农田和城市建设带来威胁。
此外,淤泥还会增加水体的阻力,降低水道的通过能力,甚至堵塞航道和水利设施,给水运、发电和灌溉等方面的正常运作带来困难。
面对淤泥对水利工程的这些不良影响,研究和应用淤泥处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二、常见的淤泥处理技术1. 静力沉淀法静力沉淀法是一种常见的淤泥处理技术。
通过改变水流速度和流向,使颗粒较大、密度较大的淤泥沉降到底部,达到分离淤泥的目的。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操作成本低,但效果可能不太理想,尤其对于较细的淤泥颗粒。
2. 淤泥浓缩法淤泥浓缩法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将淤泥中的水分分离出来,达到浓缩淤泥的目的。
常见的淤泥浓缩方法包括压滤、离心、脱水等。
这些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淤泥的干燥度和减少体积,方便后续的处理和处置。
3. 生物处理法生物处理法是利用特定的微生物或植物对淤泥进行降解和处理的方法。
通过生物菌落的作用,淤泥中的有机物被分解为水和气体,从而达到减少淤泥体积和改善水质的效果。
生物处理法在淤泥处理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方法。
三、淤泥处理技术的应用实例淤泥处理技术在水利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水库治理为例,水库长期以来的淤积会导致水位升高,进而影响水库的蓄水和蓄能能力。
城市河湖环保清淤及淤泥脱水固化处理技术的应用探讨
城市河湖环保清淤及淤泥脱水固化处理技术的应用探讨摘要】本文结合目前城市河湖环保清淤泥存在的问题对环保清淤泥固化技术工艺进行了探讨,并对该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城市河湖环保清淤;淤泥脱水固化处理技术;应用效果一、序言环保清淤是为改善水质和水生态而进行的清淤,目的是减少二次污染。
相对于一般清淤工程,环保清淤的特点有以下四点:一是清除对象主要是悬浮于淤泥表层的胶体状悬浮质及表层污染淤泥;二是严禁由于施工机械的振动而造成的二次污染;三是在清除表层污染底泥的同时要保护下层底泥不被破坏,有利于水生生物种群的恢复和建立;四是清淤过程中要做好淤泥和尾水的妥善处置。
环保清淤泥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技术是采用淤泥固化技术将清理的淤泥进行固化处理,使淤泥转化成工程所需要的土方进行资源化利用。
淤泥的固化处理是利用化学方法将淤泥中有毒有害废物掺合并包容在密实的惰性基材中,使其稳定化的一种过程。
固化所用的惰性材料称为固化剂。
固化过程有的是将有害废物通过化学转变或引入某种稳定的晶格中的过程,有的是将有害废物用惰性材料加以包容的过程。
经过固化处理后的淤泥具有强度高、渗透性低的性质,可以根据工程使用要求来设计处理固化材料配方,一次处理便可以达到工程使用要求。
将清理的淤泥进行固化处理后,原先存在的污染物被包裹吸附在固化体内,不易向外界扩散,各项指标均能满足国家环境标准。
固化处理后的污泥可作为堤防加固工程、道路工程、填海工程的填方材料使用。
二、目前城市河湖环保清淤泥存在的问题(1)底泥调查的目的是为确定清理位置、范围、深度及清淤方式,为制定环保清淤方案提供依据。
底泥调查的内容包括水下地形测量、底泥勘探及淤积量计算、底泥污染状况调查,但目前底泥调查尚无成熟的技术规范可参照,一般只是参照已有的生态清淤工程经验开展调查。
(2)国内在清淤精度控制方面也与国外存在着很大差距,而且目前尚无技术规范,垂直精度只能控制在20cm之内。
生态清淤,淤泥固化技术在城区河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
生态清淤,淤泥固化技术在城区河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3-02-06T06:51:40.058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第9月18期作者:吴彬[导读] 本文针对河道淤泥出现的原因、做好河道清淤工作的意义、生态清淤技术和淤泥固化技术的概述进行了分析,探究了生态清淤技术和淤泥固化技术在城区河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策略。
吴彬(江苏兴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00)摘要:河道整治是当前我国许多城市河道管理工作的重点所在,在河道整治工作的过程中,重点内容往往就是去除河道内现有的淤泥,而为了保证工作的质量,就需要灵活地运用生态清淤技术和淤泥固化技术。
本文针对河道淤泥出现的原因、做好河道清淤工作的意义、生态清淤技术和淤泥固化技术的概述进行了分析,探究了生态清淤技术和淤泥固化技术在城区河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生态清淤?;淤泥固化技术;河道整治;引言: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当前时期我国许多地区在发展过程中所造成的污染问题也越发严重。
这就使得很多城市当中的河道内出现了大量的淤泥,这种河道中堆积大量淤泥的问题,不仅影响了河道的美观,同时还对我国国民的身体健康产生了较大的威胁。
所以在河道整治的过程中,就应当利用好生态清淤技术和淤泥固化技术,将河道内现有的淤泥进行处理,从而构建起更加良好的河道生态环境。
一、河道淤泥出现的原因河流是自然生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前我国许多地区的河道都存在一定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不仅直接导致了河道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同时还使得河道中出现了非常严重的淤泥堆积问题。
导致河道出现淤泥堆积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就是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数量也在继续增长。
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生活废水和生活垃圾直接排入河道中,这些生活垃圾在流动的过程中很容易自然沉入河底,最终成为河道中的淤泥。
第二个方面就是许多地区由于存在非常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所以在雨水多发季节河道周边就会出现水土流失,各种砂石尘土随着雨水直接进入到河道中,从而导致河道淤泥堆积。
浅谈淤泥固化在河道清淤中的应用
浅谈淤泥固化在河道清淤中的应用摘要:河道清淤工作是河道管理的重要内容,更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要素。
本文将围绕淤泥固化技术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淤泥固化;特点;方法;应用1 前言城市河道清淤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技术和生态环境等因素,同时应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实施策略。
2 河道清淤概述目前河道清淤已经从过去的仅以提高河道防洪、排涝和灌溉能力的传统水利工程目标向生态水利目标拓展,也就是说在很多河道清淤工程的目标中都含有减少河道内源污染,为河道水质改善提供保障的工程目的。
历史上,农村河道的清淤工程多是基于人工体力劳作的方式来完成,而大型清淤装备、清淤船只也基本上是为了港口、航道或大江大河的大规模疏浚工程而建造,无法进入中小河道进行施工,因此中小河流清淤工程一般没有非常合适的清淤装备进行施工。
与农村河道清淤相关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淤泥的处理问题。
过去农村河道广泛存在“挖河泥”的冬季作业,并有将挖出来的河泥进行沤肥后作为肥料使用的习惯,这种习惯很自然地解决了淤泥的去向问题。
而现在由于乡镇企业的发展导致了一些农村河道遭受了工业污水排放的污染,而农村生活方式的变化也使得一些小型工业废弃物、生活垃圾被弃置于河道之中。
由于这些原因,一些河泥成为“污泥”,其性质不再适宜直接还田或经过沤肥后作为肥料使用。
另一方面,农业生产中化肥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也使得原先用河泥沤制的肥料逐渐丧失了需求。
过去我国在航道、港口和大规模的内河疏浚工程较多,形成了相应的技术方法和机械设备。
“十五”期间,围绕河湖治理时底泥中污染物的去除问题开展了较多的“环保清淤”工程,即,指将河湖底泥中聚集的污染物通过清淤方式移出湖泊、河流的工程。
环保清淤与工程清淤的差异在于清淤的底泥厚度很薄,比如太湖环保清淤工程其底泥为20~40cm的居多,因此,对清淤设备本身的定位、操作系统的精度要求很高。
太湖、滇池等富营养化湖泊都开展了围绕去除底泥中富含的氮、磷营养而实施大规模的环保清淤工程。
河湖淤泥固化及资源化利用技术
河湖淤泥固化及资源化利用技术说起河湖的淤泥,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臭气熏天、黑乎乎的一堆废物。
这些看似令人头疼的淤泥,恰恰隐藏着一片宝藏。
你想啊,河流、湖泊的淤泥,平时往那里一堆,常常让人觉得眼前一片灰蒙蒙,心里不禁嘀咕:这东西该怎么办呢?如果不管它,慢慢的,河水不再流畅,湖面不再清澈,生活质量那是大打折扣的。
但如果我们能聪明点,做点儿文章,这些“废物”其实能变成很有用的资源呢。
咱先聊聊这玩意儿的形成。
淤泥就是河湖水中携带的各种泥沙和有机物积聚在一起的产物。
你看,这不就是我们眼里看到的“脏东西”吗?但你别小看这些淤泥,表面上看它就是一堆烂泥巴,但里头藏着不少有价值的东西。
像是有机物、矿物质,这些一旦经过处理,不但能变得无害,还能派上大用场。
嘿,想想看,咱们平时打扫卫生,弄掉的垃圾不也是有分类、有价值的吗?同样的道理。
只是淤泥处理起来比扫个地要复杂些,但这技术正在逐步成熟,已经能把这些“垃圾”变得“有用”了。
那怎么把这些淤泥变废为宝呢?你瞧,现在有一种技术叫“固化技术”。
这听起来挺高大上的,但其实就是把淤泥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材料固化起来,变得更加稳定,减少它的流动性。
就像是把一堆流沙捏成一个实心的球,不容易散开了,稳定了。
这样一来,淤泥里那些可能有害的物质也不容易溢出来,污染环境的风险就降到最低了。
这么做了之后,淤泥的体积也能减小,运输、处理都方便多了。
至于资源化利用呢,这一块儿的潜力就更大了。
想象一下,这些被固化过的淤泥,通过一些化学或者生物的方法,能够提取出其中有用的元素和物质。
比如其中的有机成分可以用来做肥料,富含矿物质的部分可以用来制作建筑材料或者填充土,甚至连水泥、砖块都能做出来。
你看,这可不就是将“废物”当成了“财富”吗?这种利用方式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减少了垃圾填埋场的负担,甚至还避免了大量的污染物进入环境。
听起来,真是相当给力对吧?固化与资源化的结合,简直是天作之合!想想那些地方,河道被淤泥堵塞,湖泊干涸,水质变差,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因此受到影响。
中小河道治理中的清淤及淤泥处理技术
中小河道治理中的清淤及淤泥处理技术【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小河道治理中清淤及淤泥处理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介绍了中小河道治理的重要性以及清淤及淤泥处理技术的必要性。
在分别介绍了清淤的工作原理,传统清淤技术,机械清淤技术,生物清淤技术以及淤泥处理技术。
在强调了清淤及淤泥处理技术综合应用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综合使用各种清淤及淤泥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中小河道的生态环境,保障水域的流畅和水质的清洁。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清淤技术将会更加高效和环保,为中小河道治理提供更好的保障。
【关键词】中小河道治理,清淤,淤泥处理技术,工作原理,传统清淤技术,机械清淤技术,生物清淤技术,综合应用,未来发展趋势1. 引言1.1 中小河道治理的重要性中小河道治理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河道不仅是城市景观的一部分,更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中小河道进行有效治理,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还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中小河道治理也有助于改善城市的水环境,净化水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水生态系统。
中小河道治理还可以改善周边的生态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中小河道治理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工作,包括清淤及淤泥处理技术。
清淤及淤泥处理技术是中小河道治理的关键环节,对于解决河道淤积、水质污染等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有效地进行清淤及淤泥处理,才能保证中小河道的通畅,净化水质,维护水生态环境的稳定。
中小河道治理中的清淤及淤泥处理技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必须引起各方的重视和关注。
1.2 清淤及淤泥处理技术的必要性清淤及淤泥处理技术在中小河道治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必要性。
河道淤积会导致河道断流、水位上涨,进而影响周边土地的排水和农作物的生长,甚至引发洪涝灾害。
清淤工作可以有效地恢复河道的水利功能,维持水流畅通。
河道淤积还会影响水环境质量,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异味等问题,对水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河道清淤方法及淤泥固化技术的应用
河道清淤方法及淤泥固化技术的应用摘要:河道清淤与淤泥固化工作实施质量可直接影响到河流径流状况,与地区可持续发展进程息息相关。
随着河道治理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清淤与淤泥固化技术应用全过程更需要得到严格管控,采用适宜技术手段,降低实施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干扰。
关键词:河道清淤方法;淤泥固化技术;应用前言:河道清淤与淤泥固化实施工作开展期间,实施单位应当基于现场地质勘查结果以及具体实施情况制定专项可行的质量管控机制,优化实施技术方案内容,采用适宜手段保障河道清淤效果。
评估各清淤方法与淤泥固化技术实施期间的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使河道清淤与淤泥固化技术应用效果能够得到根本上保障。
1、河道清淤与淤泥固化技术应用重要性河道清淤与淤泥固化技术是城市河道治理工程重要内容,传统清淤工作主要是借助挖泥船开挖河道中的污泥或水力冲挖,使用槽罐车运泥船等设施将淤泥集中运输到指定场地进行集中处理。
由于没有对淤泥进行脱水及无害化处理,不仅会严重浪费土地资源,更容易造成污染或水体环境的二次污染。
当下河道清淤工程主要以改善水质条件为目标,需要满足生态及环保青春要求。
清淤工作重点突出的是清除地尼松的污染物以及解决河道淤积问题,具有系统化施工特征。
在清淤工作开展前需要进行底泥调查,通过确定河道内低床的形状特征以及淤泥采样分析结果,判断底泥中的污染物特征。
淤泥固化技术需要从淤泥资源化、专业化角度入手,着重解决河道淤泥处理期间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将淤泥转化为能够用于城市建设的土料,从根本上提升淤泥资源利用率,避免淤泥处理工作对土地资源造成浪费。
采用适宜的淤泥固化技术手段还能够有效解决现有城市河道治理工作中的疏浚淤泥处置问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2、河道清淤与淤泥固化现状本文以某城市水利建设项目河道清淤疏浚工程为例,该工程使用到了生态清淤、淤泥固化等技术进行河道治理,借助绞吸式环保清淤一体式挖泥船开展河道清淤工作。
清理后的淤泥通过管道集中运输到固化站,配合使用板框压力机等设施进行固化处理,最后将淤泥运输到指定地区储存再利用。
中小河道治理中的清淤及淤泥处理技术
中小河道治理中的清淤及淤泥处理技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发展,我国的中小河道也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淤积问题。
淤泥的堆积不仅影响了水体的通行能力,还会导致水质恶化,威胁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安全。
中小河道的治理工作中,清淤及淤泥处理技术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清淤是解决中小河道淤积问题的第一步。
清淤工作既可以通过机械作业,也可以通过人工操作。
机械清淤主要是利用挖掘机或装载机等设备进行淤泥的清理和搬运,效率高、速度快。
而人工清淤则是利用工人进行淤泥的清理和搬运,主要适用于一些窄小的河道以及无法机械作业的部分。
清淤工作需要注意的是,要根据河道的具体情况确定清淤的深度和范围,确保彻底清除淤泥,避免再次淤积。
淤泥处理是清淤工作的延伸。
清淤后的淤泥不能直接倾倒或者填埋,需要通过科学的处理手段进行降解、稳定和资源化利用。
目前,淤泥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三种方式。
物理处理是通过物理手段对淤泥进行处理,主要包括干化、压滤和脱水等工艺。
干化是将淤泥暴露在阳光下,利用自然风干的方式使淤泥变干,然后再进行堆存或填埋。
压滤是对淤泥进行压缩处理,减少其水分含量,使其变得更加容易存储和运输。
脱水则是利用脱水设备对淤泥进行处理,将其水分含量降至最低程度。
化学处理是利用化学药剂对淤泥进行处理,主要包括固化、固废化和稳定化等技术。
固化是利用胶结材料在淤泥中形成固体化合物,使淤泥变得更加稳定,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固废化是将淤泥与其他固体废弃物进行混合,形成新的固体废弃物,减少其体积和危害性。
稳定化则是利用化学物质将淤泥中的有害物质进行稳定化处理,避免其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和植物对淤泥进行处理,主要包括生物降解、植物修复和微生物发酵等技术。
生物降解是利用微生物将淤泥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分解,降解有害物质,减少淤泥的危害性。
植物修复是利用植物吸收淤泥中的营养物质,改善淤泥质地,净化水体。
微生物发酵则是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生的酸、碱等物质对淤泥进行处理,改善淤泥的性质。
湖泊清淤泥沙的用途
湖泊清淤泥沙的用途非常广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土壤改良:淤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微量元素,是良好的土壤改良物质。
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 水生生态系统恢复:淤泥中含有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可以作为水生生物的饵料,促进水生生态系统的恢复。
同时,淤泥的保水性也利于水生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3. 建材和化工原料:淤泥中含有大量的黏土矿物,如高岭土、蒙脱土等,可以作为建材原料和化工原料,如生产水泥、陶瓷、油漆等。
4. 景观利用:淤泥清淤后,留下的湖泊底泥松散,有利于水生动植物的栖息和生长,改善湖泊的生态环境。
同时,这些淤泥中的矿物质和有机质也可以作为景观湖底的肥料,美化环境。
5. 淤泥再生利用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将清淤过程中产生的淤泥进行资源化、无害化和再利用,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约土地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6. 提高湖泊容量和综合利用效率:将淤泥用于建材、农业等领域,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湖泊的生态功能和综合利用效益。
7. 经济效益:淤泥再利用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例如,淤泥可以用于生产肥料、建筑材料等产品,这些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显著。
需要注意的是,淤泥清淤过程中需要采取一定的环保措施,防止二次污染和破坏生态。
同时,淤泥再生利用的技术和工艺也需要不断研究和改进,以提高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淤泥固化在河道清淤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7-12-12T10:41:28.9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6期作者:沈瑶平
[导读] 摘要:河道清淤工作是河道管理的重要内容,更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要素。
江苏垣泰水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泰兴 225400
摘要:河道清淤工作是河道管理的重要内容,更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要素。
本文将围绕淤泥固化技术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淤泥固化;特点;方法;应用
1 前言
城市河道清淤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技术和生态环境等因素,同时应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实施策略。
2 河道清淤概述
目前河道清淤已经从过去的仅以提高河道防洪、排涝和灌溉能力的传统水利工程目标向生态水利目标拓展,也就是说在很多河道清淤工程的目标中都含有减少河道内源污染,为河道水质改善提供保障的工程目的。
历史上,农村河道的清淤工程多是基于人工体力劳作的方式来完成,而大型清淤装备、清淤船只也基本上是为了港口、航道或大江大河的大规模疏浚工程而建造,无法进入中小河道进行施工,因此中小河流清淤工程一般没有非常合适的清淤装备进行施工。
与农村河道清淤相关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淤泥的处理问题。
过去农村河道广泛存在“挖河泥”的冬季作业,并有将挖出来的河泥进行沤肥后作为肥料使用的习惯,这种习惯很自然地解决了淤泥的去向问题。
而现在由于乡镇企业的发展导致了一些农村河道遭受了工业污水排放的污染,而农村生活方式的变化也使得一些小型工业废弃物、生活垃圾被弃置于河道之中。
由于这些原因,一些河泥成为“污泥”,其性质不再适宜直接还田或经过沤肥后作为肥料使用。
另一方面,农业生产中化肥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也使得原先用河泥沤制的肥料逐渐丧失了需求。
过去我国在航道、港口和大规模的内河疏浚工程较多,形成了相应的技术方法和机械设备。
“十五”期间,围绕河湖治理时底泥中污染物的去除问题开展了较多的“环保清淤”工程,即,指将河湖底泥中聚集的污染物通过清淤方式移出湖泊、河流的工程。
环保清淤与工程清淤的差异在于清淤的底泥厚度很薄,比如太湖环保清淤工程其底泥为20~40cm的居多,因此,对清淤设备本身的定位、操作系统的精度要求很高。
太湖、滇池等富营养化湖泊都开展了围绕去除底泥中富含的氮、磷营养而实施大规模的环保清淤工程。
而城市河道也普遍展开环保清淤工作,广州在召开亚运会之前,为了改善河道水质,对城市河涌进行了普遍清淤,上海的苏州河、南京秦淮河等城市河道都普遍实施了清淤工程。
相对于湖泊而言,城市河道的环保清淤工程可稍微粗放一些,因为河道本身的流动性和交换的特点,施工的精度和二次污染防治的要求都没有湖泊敏感。
目前环保清淤工程在淤泥的处理方面普遍采用了堆场堆放的模式,清淤产生的泥浆先进入堆场存放,在沉淀以后进行土地还原或者进行处理利用。
3 淤泥固化的主要特点
由于河湖疏浚后的底泥呈带水的粒状,其结构疏松,含水率高。
底泥的传统处理方式主要有:堆肥、填埋、焚烧利用、制造建筑材料等。
国外发达国家较重视对环保清淤后的淤泥进行脱水处理,脱水方式主要有:固化处理、分组压榨脱水、移动式连续脱水、高压脱水等。
将生态清淤的底泥固化处理后作为填土材料使用的研究最早于国外,如:日本富山港疏浚填海工程和新加坡“长基”国际机场第二跑道工程等。
我国在这方面的应用则刚刚起步,在深圳盐田港区三期工程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当今,河湖底泥的资源化利用已成为疏浚领域内关注的热点。
淤泥固化技术不仅可解决工程用土资源匮乏之虞,同时对河湖的环境保护和实现环境友好型社会有着积极的实用型意义。
4 淤泥固化的方法
河道清淤一般运用机械开挖以及水力吹填方法施工,清淤之后,其工程特性比较差,一般表现为含水率高、强度不足、渗透性不足、排水时固结慢。
导致工程特性差的原因是含水量过高。
如果可以降低含水率,其压缩性就会减少,并且能提升强度。
所以优化淤泥工程特性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减水处理。
目前淤泥固化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4.1 自然风干脱水固结
所谓自然风干就是将淤泥摊开,以蒸发的方法进行渗漓、晾晒。
这种脱水办法优点是节约资金。
缺点是:(1)占用土地面积较大;(2)江阴潮湿多雨,使用这种方式需要的时间很长;(3)只是把孔隙水部分、全部脱出,并未完全去除其中的污染物质。
4.2 高温熔融烧结
烧结处理指的就是高温处理,高温可让有机成分分散,之后让疏浚淤泥进行脱水,让颗粒间粘结或是无机物发生熔解。
冷却后让淤泥熔合成有一定强度的固体颗粒。
淤泥通过烧结可制成建材,是一种非常有效、经济的资源化方法,可生产水泥、熔解微晶玻璃等。
由于成本和商品的流通问题,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烧结处理的优势在于减污,即对有机污染物进行熔解,同时提升无机污染物惰性。
其不足之处在于运输比较麻烦。
4.3 化学固化技术
化学固化技术是向淤泥中添加一定比例与剂量的固化材料,之后通过混合、搅拌等,让水与淤泥、固化材料间发生水化、水解的反应,让原来不具有强度的淤泥形成一定力学性能的固化土。
化学固化处理通过固化材料的吸水作用,可以有效减少淤泥含水率。
同时包裹着淤泥颗粒的凝结硬化壳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活动,以此达到减污作用。
5 因地制宜的处理方法及其原理
一般堆场淤泥含水量在120%~185%左右,如直接进行固化处理,势必会增加投资且施工困难。
故在固化施工前,应先将淤泥的含水率降低后再进行固化处理。
淤泥堆场设计时增加排水系统,将水引入沉淀池。
经过沉淀后,将不含泥沙的余水排出。
场内施工时排水可在堆泥场中开挖一条主垄沟,同时设4个集水井,由主垄沟自流至集水井,再由泵站将集水井内积水抽出排到蓄水池内。
垄沟的开设对淤泥逐步降水形成了一个自然的倾泻处,同时也可将雨水泄入垄沟,保证了场地不积水。
在淤泥含水率降低到80%后,在淤泥中添加固化剂材料(按不同的淤泥及不同的设计要求配置),混合后制作成淤泥的固化土。
淤泥中因为添加了固化剂,与水发生水化反应,淤泥中大多是直径小于0.005mm的粒径土颗粒,属于一种多相散布体,和水结合后构成胶体分散系,因此会表现出一种胶体的特点。
其和化学类固化剂水化生成氢氧化钙中Ca离子进行等量吸附交换,让土颗粒表面吸附的Ca离子所形成扩散层减薄,大量的小土颗粒形成比较大的团粒,使得土
体强度有所提升。
固化剂水化之后,所生成的凝胶离子表面积比原来的水要大一千倍,所以可以产生一定的表面能,具有强烈的吸附活性,让这些颗粒可以进一步结合形成固化土团粒的结构,同时还能封闭各个土团间空隙并形成坚硬联结。
固化剂水化反应开始处在碱性硫酸钙及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当中,伴随水化反应的不断深入,溶液中析出大量Ca离子,当数量大于离子交换需求时,Ca离子可以让土矿物中的三氧化二铝、二氧化硅大部分参与化学反应,同时慢慢生成与水不融合的稳定铝酸钙、硅酸钙和钙黄长石结晶水化物。
这些化合物在水中及空气中慢慢硬化,同时增加了固化土强度,且因为结构致密水分无法侵入,具有一定的水稳性。
固化后淤泥也可分解成可利用的土木工程原料。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河道清淤工作,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
淤泥固化技术作为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在河道清淤工作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天翔,王仲旭,毛应淮.城市河流治理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17(2):73-75.
[2]曹承进,陈振楼,王军,等.城市黑臭河道底泥生态疏浚技术进展[J].华东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2016,1:3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