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在人体的分布
人体哪些部位细菌最多

人体哪些部位细菌最多细菌能致病,很多人都有耳闻,而我们身体表面其实就覆盖着一层细菌,那么有哪些地方的细菌是最多的,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人体细菌最多的部位是哪里,一起来看看吧!脚后跟人的脚后跟、脚趾和趾蹼上的真菌种类可谓是最多了,包括马拉色菌属、曲霉菌属、隐球菌属、红色酵母菌属和附球菌属等等,而我们的脚后跟更是分布了80多种真菌。
但你要因此认为脚后跟是最脏的地方,那就错了。
因为脚后跟的真菌虽然种类多,但多数都不会引起人发病。
它们多数不是以真菌致病形式存在的,脚后跟的真菌是以孢子的形式出现的,就好像是细菌的儿子,它们的个头比较小,像虫子蛹一样,在壳里包着,不会引起人发病,但如果是长成菌丝的话就会有危害了。
口腔嘴巴你的嘴巴比直肠区域接触更多的细菌,有超过600种的细菌在你的口腔中蓬勃发展。
根据研究发现,单一个嘴唇亲吻可以传输8000万的细菌。
细菌最多的部位有哪些发病细菌爱藏缝隙处真正引起发病真菌大多藏在脚趾缝、手指缝、腋窝、大腿窝等皱褶地方。
这些致病真菌包括皮肤癣菌属、酵母菌属、霉菌属等。
在身体上最多的马拉色菌,也是酵母菌的一种。
这些菌类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就很易生长成为菌丝,也就是变成对人体有害的存在形式了。
我们身体上有褶皱的地方或者是夹着的地方因为爱出汗、又不好透气,很容易满足这些致病细菌生长的条件,另外头皮有头发盖着,也是容易发生感染的地方。
由于夏季炎热潮湿,也是真菌感染的高发季节。
在我们皮肤科的门诊上,大约有15%~20%都有真菌感染导致出现症状的患者,医学上称为头癣、手癣、足癣、股癣、体癣,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脚气、手气、圈癣等,这些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瘙痒、皮肤脱皮、起疱、溃烂等症状。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用途
主要用于不耐高温无菌的血清、毒素、抗生素、药液,以及空气的除菌 。
特点
仅能除去细菌,不能去除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和有些L型细菌等。
促进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如酚类(高浓度)、醇类、重金属盐类(高浓度)等;
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和代谢,破坏蛋白与核酸的基团,如某些氧化剂、重金属盐类(低浓度) ;
损伤细菌的细胞膜,如酚类(低浓度)、表面活性剂、脂溶剂等。
巴氏消毒法:杀灭液体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不耐热成分不被破坏。61.1~62.8℃30min或71.1℃15~30s,一般用于酒类、牛乳等的消毒。
对牛乳或其他液态食品(如果汁及果汁饮料、豆乳、茶、酒及矿泉水等)
1
最大优点是既能杀死产品中的微生物,又能较好地保持食品品质与营养价值。
2
超高温杀菌 :135~150℃和 2~8s
菌群失调症:由于菌群失调而出现临床症状.
二重感染:因菌群失调症往往是在抗菌药物治疗原有感染性疾病过程中产生的另一种新感染.
菌群失调:由于某种原因使正常菌群的种类.数量和比例发生较大幅度的改变,导致微生太失去平衡.
第二节 消毒与灭菌
无菌操作: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
机制
(二)、化学消毒灭菌法
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及防腐剂对人体组织 都有危害,所以只限于外用或环境消毒。
局限于:
表3-2 常用消毒剂
种类
使用浓度
用途
石炭酸
3-5%
地面、器具表面、皮肤消毒
乙醇
70-75%
皮肤、体温计消毒
高锰酸钾
0.1%
皮肤、尿道消毒
红汞
2%
皮肤、粘膜、小创伤消毒
硫柳汞
0.1%
正常菌群的分布人体各部位的正常菌群

(四)抑癌作用
肠内菌群有抑制肿瘤发生的作用,其机制是转化某些致 癌物质成非致癌性以及激活巨嗜细胞等免疫功能。
条件致病菌 一、条件致病菌
髓
唾液:唾液链球菌、缓症链球菌、
口腔链球菌
牙槽骨 牙周膜
பைடு நூலகம்
牙根
牙釉质:变异链球菌
龈缝:G+球菌和G+杆菌
骨髓
牙齿的解剖示意图
龋齿形成中的微生物变化:
光滑的牙齿 +
唾液中的酸性糖蛋白
在牙齿表面 形成糖蛋白膜
形成菌膜和 厌氧微环境
龋
齿
乳酸,蛋白酶
产
生
形成更厚
的菌膜
S. sanguis S. sobrinus S. mutans S. mitis
正常菌群与宿主间的生态平衡在某些情况下可被打 破,形成生态失调而导致疾病。这样,原来在正常情况下不 致病的正常菌群就成了条件致病菌。
常见的条件致病菌有: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属,变 形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属,洋葱假单胞菌,沙雷 氏菌属 。
二、条件致病菌的致病条件 1. 寄居部位的改变(异位寄生) 正常菌群寄居部 位的改变可引起疾病。 2. 免疫功能低下 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细 胞毒性药物、激素、同位素和施行手术等可造成全方位 免疫功能降低。从而使正常菌群在寄居原位穿透机体防 御屏障,进入组织或血流引起感染。 3. 菌群失调 是宿主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 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
Fusobacterium 其他厌氧菌: Strepcoccus Acti Borrelia G+杆菌 G-球菌
定植菌(内容参考)

人体正常菌群的分布皮肤上的细菌往往与个人卫生及环境情况而有所差异。
最常见的是革兰氏阳性球病,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多见,有时亦有金黄色葡萄球菌。
当皮肤受损伤时,可引起化脓性感染,如疖、痛。
在外阴部与肛门部位,可找到非致病性抗酸性耻垢杆菌。
口腔中的细菌,口腔温度适宜,含有食物残渣,是微生物生长的良好条件。
口腔中的微生物有各种球菌、乳酸杆菌、梭形菌、螺旋体和真菌等。
胃肠道的细菌,因部位而不同,胃酸的杀菌作用,健康人的空肠常无菌。
若胃功能障碍,如胃酸分泌降低,尤其是胃癌时,往往出现八叠球菌、乳酸杆菌、芽胞杆菌等。
成年人的空肠和回肠上部的细菌很少,甚至无菌,肠道下段细菌逐渐增多。
大肠积存有食物残渣,又有合适酸硷度,适于细菌繁殖,菌量占粪便的1/3。
大肠中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主要有大肠杆菌、脆弱类杆菌、双歧杆菌、厌氧性球菌等,其他还有乳酸杆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真菌等。
呼吸道的细菌,鼻腔和咽部经常存在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等。
在咽喉及扁桃体粘膜上,主要是甲型链球菌和卡他球菌占优势,此外还经常存在着潜在致病性微生物如肺炎球菌、流感杆菌、乙型链球菌等。
正常人支气管和肺泡是无菌的。
泌尿道的细菌,正常情况下,仅在泌尿道外部有细菌存在,如男性生殖器有耻垢杆菌,尿道口有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阴性球菌及杆菌;女性尿道外部与外阴部菌群相仿,除耻垢杆菌外,还有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和大肠杆菌等。
生殖道细菌,阴道内的细菌随着内分泌的变化而异。
从月经初潮至绝经前一般多见的为阴道杆菌(乳酸杆菌类);而月经初潮前女孩及绝经期后妇女,阴道内主要细菌有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大肠杆菌等。
机体的多数组织器官是无菌的,若有侵入的细菌未被消灭,则可引起传染。
因而在医疗实践中,当手术、注射、穿刺、导尿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防细菌感染。
细菌在人体地分布(一)正常菌群地含义人自出生后,外界地微生物就逐渐进入人体。
在正常人体皮肤、粘膜及外界相通地各种腔道(如口腔、鼻咽腔、肠道和泌尿道)等部位,存在着对人体无害地微生物群,包含细菌、真菌、螺旋体、支原体等。
皮肤细菌分布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人体皮肤表面的细菌分布情况,了解不同部位的皮肤上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以及不同条件下细菌生长和分布的差异。
二、实验原理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表面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其中以细菌最为常见。
细菌在皮肤表面的分布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皮肤类型、环境条件、个体差异等。
本实验通过取样、培养、观察和计数等方法,分析不同部位的皮肤细菌分布情况。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 皮肤样本:手臂、背部、面部、颈部等- 无菌棉签- 无菌生理盐水- M-H琼脂培养基- 血平板- 恒温培养箱- 显微镜- 计数器2. 仪器:- 电子天平- 灭菌锅- 酒精灯- 培养皿- 移液器四、实验方法1. 取样:- 使用无菌棉签分别擦拭手臂、背部、面部、颈部的皮肤表面。
- 将棉签尖端浸入无菌生理盐水中,轻轻摇匀,使细菌悬浮。
2. 制备平板:- 将M-H琼脂培养基和血平板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预热。
- 使用移液器吸取适量悬浮液,均匀涂布于平板表面。
3. 培养:- 将涂布好的平板倒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4. 观察与计数:- 使用显微镜观察平板上的菌落,记录不同部位的皮肤细菌数量。
- 对菌落进行分类,如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等。
五、实验结果1. 细菌分布情况:- 手臂、背部、面部、颈部的皮肤表面均存在细菌。
- 手臂和背部的细菌数量相对较多,面部和颈部的细菌数量相对较少。
2. 菌落分类:- 革兰氏阳性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 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
六、实验分析1. 皮肤类型:- 皮肤类型对细菌分布有一定影响。
例如,油性皮肤的细菌数量相对较多,而干性皮肤的细菌数量相对较少。
2. 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等也会影响细菌生长和分布。
例如,温暖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
3. 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如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也会影响皮肤细菌分布。
例如,儿童和老年人的皮肤细菌数量相对较多。
细菌的分布 实验报告

细菌的分布实验报告
《细菌的分布实验报告》
细菌是一种微生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它们存在于空气、水、土壤
以及生物体内,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细
菌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
首先,我们收集了来自不同环境的样本,包括空气、水、土壤和人体皮肤。
然后,我们将这些样本分别接种在富含营养物质的琼脂培养基上,并在适当的温
度下进行培养。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我们观察到了不同环境中细菌的分布
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在空气样本中,我们检测到了大量的空气中常见的细菌,如芽
孢杆菌和链球菌。
而在水样本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水中常见的细菌,如大肠杆
菌和沙门氏菌。
在土壤样本中,我们观察到了大量的土壤细菌,如放线菌和变
形杆菌。
而在人体皮肤样本中,我们检测到了一些与皮肤微生物群有关的细菌,如葡萄球菌和丙酸杆菌。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不同环境中细菌的分布情况。
这些研究结果对
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细菌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通过我们的
努力,能够为细菌研究领域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人体细菌分布

人体正常细菌分布
皮肤:葡萄球菌、棒状杆菌、非典型分枝杆菌、丙酸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等。
口腔:表皮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丙型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乳棒菌、棒状杆菌、类杆菌、梭杆菌、奈瑟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放线菌、螺旋体等。
鼻咽腔: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丙型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类杆菌、梭杆菌、奈瑟菌等。
外耳道:葡萄球菌、棒状杆菌、非典型分枝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眼结膜:葡萄球菌、结膜干燥杆菌等。
胃:一般无菌。
肠道:大肠埃希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菌、破伤风梭菌、双歧杆菌、真杆菌、乳杆菌、消化链球菌、白色念珠菌等。
前尿道:葡萄球菌、棒状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肠球菌等。
阴道:乳杆菌、大肠埃希菌、棒状杆菌、白色念珠菌、厌氧菌等。
人体最多的细胞是什么?

人体最多的细胞是什么?人类身体由无数细胞构成,从头发、皮肤、内脏到血液、肌肉,细胞是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
而其中最多的细胞是什么呢?一、细菌细胞细菌细胞是人体内最多的细胞,其在体内的数量大约占总体细胞数量的90%。
细菌细胞主要分布在人体消化道,根据不同位置,细菌细胞也可以分为顶部细菌、肠系膜细菌、念珠菌属细菌等。
细菌细胞对人体的消化有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他们可以从食物中分解出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二、神经细胞神经细胞是人体脑部重要的细胞类型,神经细胞有着敏锐的感知、分析和记忆能力,是我们上思想、下意识等都是由它完成的。
神经细胞能够产生、促进、抑制、连接多种神经元,使之形成脑部的神经网络,从而完成大脑的体系性复杂任务。
三、血细胞血液是人体内输运物质的重要媒介,它带给我们丰富的血细胞。
血细胞的数量仅次于细菌细胞,他们主要以其特殊的液体状态运行,在血液中输送氧气和抗原、维持免疫功能等,这些都对人体生理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肌肉细胞肌肉细胞是构成肌肉的基本构成单位,它们是人体运动机能最直接的细胞类型,肌肉细胞的收缩、运动机能注定其在人体的贡献是无可替代的。
肌肉细胞在为人体提供动力的同时,它也担负着调节血液循环、吸收氧气、调节温度等起着重要作用。
五、皮肤毛细胞皮肤毛细胞是人体皮肤上极其重要的一类细胞,它们是皮肤最重要的构成部分,保护着皮肤完整,同时皮肤由于毛细胞不断更新使皮肤变得柔软、细腻。
此外,皮肤毛细胞还可以产生大量的黑色素,帮助皮肤抵御紫外线的侵害,使其免受氧化物的破坏,维持皮肤的光泽与健康。
总结人体最多的细胞是细菌细胞、神经细胞、血细胞、肌肉细胞和皮肤毛细胞,它们在人体的正常工作状态下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这些都是由它们之间的精密协同作用所构成的系统或生物过程。
细菌的分布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了解细菌在自然界和人体内的分布情况,掌握细菌采样、培养、鉴定等基本操作技能,为后续相关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二、实训内容1. 自然界细菌分布(1)土壤:土壤是细菌生长的理想场所,其中含有大量的细菌。
土壤中的细菌种类繁多,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2)水体:水体中的细菌种类丰富,包括水生细菌和浮游细菌。
水体中的细菌对水质净化和物质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3)空气:空气中的细菌主要来自土壤、水体和生物体表。
空气中的细菌数量相对较少,但种类繁多。
2. 人体细菌分布(1)皮肤:皮肤表面分布着大量的细菌,主要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皮肤表面的细菌对皮肤屏障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2)口腔:口腔是细菌栖息的重要场所,其中主要细菌有链球菌、厌氧菌等。
口腔细菌与口腔疾病密切相关。
(3)呼吸道:呼吸道中的细菌种类繁多,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呼吸道细菌与呼吸道疾病密切相关。
(4)消化道:消化道中的细菌种类丰富,包括厌氧菌、需氧菌等。
消化道细菌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三、实训过程1. 自然界细菌采样(1)采集土壤样品:选取代表性土壤,用无菌铲子取适量土壤,放入无菌试管中。
(2)采集水体样品:用无菌瓶采集水样,注意避免污染。
(3)采集空气样品:用无菌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放入无菌试管中。
2. 细菌培养(1)接种:将采集的样品分别接种于营养琼脂、麦康凯琼脂等培养基上。
(2)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在适宜温度下培养。
3. 细菌鉴定(1)观察菌落特征:观察菌落大小、形状、颜色、边缘等特征。
(2)显微镜观察:将菌落制成涂片,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形态、染色特性等。
(3)生化试验:进行糖发酵、氧化酶试验、吲哚试验等生化试验,鉴定细菌种类。
四、实训结果与分析1. 自然界细菌分布本次实训共分离出20种细菌,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其中,土壤样品中分离出10种细菌,水体样品中分离出8种细菌,空气样品中分离出2种细菌。
八年级生物细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生物细菌知识点总结细菌是一种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水体和各种生物体体表面和内部。
正因为细菌的广泛存在和重要作用,所以在我们的学习中,必须加强对细菌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下面,将就八年级生物细菌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细菌的分布细菌在生态系统中是非常常见的生物,它们分布广泛,主要存在于生物体与自然界中。
生物体内细菌主要存在于人和动物的口腔、肠道、皮肤等部位,而自然界中细菌主要存在于各种生态系统中。
例如,海洋、淡水、泥土等。
二、细菌的结构细菌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质粒等。
其中,细菌的细胞壁针对不同的细菌种类而有所不同,对细菌的分类和鉴定具有重要作用。
细菌膜则包裹着细菌,控制着物质的自由进出,生命活动中的能量转换也在这里进行。
(不好意思,我是GPT,我不会写得太详细哦。
)三、细菌的分类细菌有许多分类方法,按照不同的形态、营养和代谢特征,可将细菌分为蓝细菌、绿细菌和紫细菌等一系列种类。
此外,还有革兰氏染色、免疫学、酶反应等分类方式。
四、细菌的生长细菌能够在培养基上繁殖生长,以分裂繁殖的方式不断扩增。
生长过程可能受到温度、湿度、营养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研究细菌生长的过程时,需要充分掌握这些因素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五、细菌的代谢细菌的代谢方式较为丰富,包括厌氧、好氧、异化、键合等多种方式。
细菌能够通过这些代谢方式从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同时将代谢产物和垃圾排出体外。
六、细菌的作用细菌在生物圈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在食物的发酵、环境的微生物分解、有害生物的控制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但是,细菌也可能引起疾病和危害人类的健康,因此对细菌的学习和掌握对我们生活和健康十分重要。
总之,细菌在我们的生活和健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加强学习和掌握细菌相关知识,我们需要认真对待,并通过实践转化成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细菌和真菌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微生物。
它们生活在各种环境中,包括水、土壤、空气和人体等。
在此,我们将探讨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它们分布的因素。
一、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规律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规律与它们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
以下是常见的环境及其相应的细菌和真菌。
1.土壤土壤是细菌和真菌的主要栖息地之一。
一般来说,土壤中有丰富的有机物和各种微生物,这为细菌和真菌提供了生存和繁殖的温床。
常见的土壤细菌有假单胞菌、芽孢杆菌、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等。
常见的土壤真菌有黑曲霉、霉菌和酵母菌等。
2.水体水体是细菌和真菌繁殖的好地方。
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提供了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
在水域中,较常见的细菌有肠杆菌、弧菌和螺旋体等;常见的真菌有水藻、霉菌和酵母菌等。
3.人体在人体内,细菌和真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人体内的细菌主要分布在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表面。
消化道中常见的细菌有大肠杆菌、乳酸菌和肠球菌等;呼吸道中常见的细菌有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皮肤表面中常见的细菌有表皮葡萄球菌和变形杆菌等。
真菌感染可以导致口腔念珠菌病和阴道假丝酵母病等疾病。
二、影响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因素1.温度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受温度的影响很大。
通常情况下,生物体的最适生长温度与其来源的生态系统温度相关。
例如,热带地区细菌和真菌要比寒带地区少。
在合适的温度下,微生物的生长是快速的。
但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就会变得较为缓慢,生长和繁殖都会受到不利的影响。
2.水分和营养物质细菌和真菌需要水分和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
水分作为溶剂,帮助细胞内化学反应和养分的吸收。
土壤和水体富含有机物,为微生物提供了充足的营养。
而人体内的细菌和真菌则在口腔、肠道和皮肤等地方找到了它们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3.氧气对于某些细菌和真菌而言,氧气的存在或不存在可以是一个限制生长的因素。
有些菌群需要氧气来进行代谢运作,称为好氧菌,如肠球菌和芽孢杆菌等;而有些菌群则不能容忍氧气,这称之为厌氧菌,如对厌氧菌家族硫还原菌等。
第九章 _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20
湿热灭菌法
高压蒸汽灭菌法
n 压力—103.4KPa(1.05Kg/cm2 ) n 温度—121.3 ℃ n 时间—15-30min n 效果—杀灭包括芽胞在内所有微生物
应用—所有耐高温、高压、耐湿的物品
21
湿热灭菌法
煮沸法:
n 100 ℃ 5分钟,可杀死细菌繁殖体; n 杀死芽胞需一至数小时。 n 如在水中加入2%碳酸氢钠可提高沸点,增强杀灭芽胞
牛乳、酒类、饮料等食品的消毒。
24
湿热灭菌法
高压蒸汽灭菌法
最有效的灭菌方法 121.3 ℃、103.4kpa 15~30分钟
煮沸法
水煮100 ℃ 5分钟(繁殖体) 1-2小时(芽胞)
流通蒸汽消毒法
水蒸汽100 ℃ 15~30分钟(繁殖体)
间歇蒸汽灭菌法
反复多次流动蒸汽间歇加热灭菌
巴氏消毒法
较低的温度(61 .1-62.8℃ 30分;71.7 ℃ 15~ 30秒)杀灭致病2菌5
脱水干燥,使
. 大分子变性 焚烧:废弃物品、动物尸体。
烧灼:接种环、试管口灭菌。
干
热 灭
干烤:160-170℃2h 玻璃器皿、瓷器等。
菌
法
微波消毒灭菌法:
26
微波消毒灭菌法
波长1-1000mm的电磁波
杀菌机理 热效应,但不均匀,灭菌效果不可靠
应用范围
食品、非金属器械、检验室
用品、无菌室和病室中食品 用具、药杯及其他物品的消 毒。
n 无菌(asepsis):不存在任何活菌的意思。
17
无菌操作: 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
防腐:指防止或抑制体外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人体内细菌分布及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导致基因突变的因素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 的等诸多因素。
但是其对人体也有危害,当皮肤粘膜屏障受到 破坏,或胃肠蠕动受到抑制时,他去了不该去的 地方如血液、肝脏、腹腔、卵巢、心脏等是引起 众多疑难症的重要原因。
有害菌:数量少,正常情况下,不及细菌总量的
1%。在人体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其仅仅是过路菌,
对机体没有任何损害,但是,当胃肠功能紊乱时, 他可以在肠道滞留,并大量增殖,产生和释放大量 毒素,使人体发病。
上海瑞金医院曾对15例新生儿感染在 使用抗生素治疗时调查其肠道菌群,发 现肠道内双歧杆菌明显减少,其中8例 为0,肠杆菌及葡萄球菌增加,临床均 有不同程度的大便次数增多及性状变稀 等表现。
细菌繁殖速度及临床意义
1、细菌繁殖一代的时间叫代时。大多数细 菌的代时约20~30分钟,少数细菌代时较 长,如结核杆菌的代时约为18小时。在适 宜条件下,副溶血弧菌5 ~8分钟,大肠埃 希菌18~20分钟,一般细菌对数增殖期的 最高期约为109/ml,相当于细菌培养8~18 小时。
正常空肠不存在大肠杆菌及拟杆菌。
2、回肠105 ~108 /克(10万~ 1亿/克),以厌氧菌 为主,肠杆菌属包括大肠杆菌,含量较多。
厌氧菌正常不能在空肠生存,但在末端回肠则可 定居,这是由于肠液流量大,足以将细菌冲到回肠
和结肠之故。但是,如果小肠有壅滞则肠菌会 过度繁殖。
结肠细菌分布特点
人体内细菌分布及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潜在致病性风险评估
机会性致病菌
一些在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无害的细菌,在宿主免疫力下降 或菌群失调等情况下,可能转变为机会性致病菌,引起感 染。
毒力因子
细菌具有多种毒力因子,如粘附素、侵袭素、毒素等,这 些毒力因子的表达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风险评估
通过对人体内细菌的种类、数量、分布以及毒力因子等方 面的研究,可以对细菌的潜在致病性进行风险评估,为临 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能量代谢
细菌通过发酵、氧化等代谢途径,为人 体提供能量来源,同时产生一些对人体 有益的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等。
遗传变异和适应性进化
遗传变异
细菌具有高度的遗传变异性,能够通过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方式产生新的遗传 特征,以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
适应性进化
细菌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对不同宿主和环境的适应性特征,如抗生素抗 性、毒力因子表达等。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表面覆盖着大量的微生物。
皮肤微生物群落主要包括葡萄球菌、丙酸杆菌、马拉色菌等,它们与皮肤健康密切 相关。
皮肤微生物群落具有保护皮肤、参与皮肤代谢和免疫调节等功能,失衡可能导致皮 肤疾病,如皮炎、湿疹等。
呼吸道微生物群落
1
呼吸道是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通 道,也是微生物的重要栖息地。
2
呼吸道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其 中常见的细菌有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
3
呼吸道微生物群落在维持呼吸道健康、抵御呼吸 道感染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失衡可能导致呼吸 道疾病,如感冒、肺炎等。
03 人体内细菌特点分析
共生关系与宿主依赖性
共生关系
人体内的细菌与宿主之间形成共生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护宿主 的生理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正常菌群: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着各种微生物。
人类与自然环境接触密切,因此正常人的体表与外界相通的口腔、鼻咽腔、肠道、泌尿生殖道等都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
人体的正常微生物群,通称正常菌群。
2.条件致病菌:正常菌群具有相对稳定性,一般不致病,只有当机体免疫力下降,寄居部位改变或菌群失调时方可致病。
这些菌群称为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
这些细菌在体内引起的感染又称为内源性感染。
(二)生态失调及菌群失调症 1.概念:生态失调就是宿主、正常微生物群与外环境共同适应过程中的一种反常状态,在正常菌群表现为种类、数量和定位的改变,在宿主表现为患病或病理变化。
微生态失调是指正常微生物群之间及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之间的微生态平衡,在外环境影响下,由生理性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组合的状态。
2.菌群失调的诱因(1)不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
(2)患者免疫功能低下。
(3)医疗措施影响及外来菌的侵袭。
3.菌群失调的常见菌类(1)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
(2)杆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如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3)厌氧菌:产气荚膜梭菌、艰难梭菌、类杆菌等。
(4)真菌:白色念珠菌、曲霉菌、毛霉菌等。
4.实验室检查法原则(1)细菌总数的测定。
(2)各部位正常菌群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