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小学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小学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64790d47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de.png)
小学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瑰宝,是民族精神的体现,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中,可以增加学生的跨文化认知,提高他们的研究兴趣和英语水平。
1. 引入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介绍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文、故事或歌曲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比如,可以讲解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英语课文,例如春节、中秋节等,让学生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俗。
2. 组织传统文化活动在英语课堂中,可以组织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游戏或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表演传统节目、制作传统手工艺品或品尝传统美食等,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互动性,也能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
3. 整合传统文化与英语课程传统文化可以与英语课程有机地结合,创造一个有趣和富有内涵的研究环境。
可以选择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话题进行讨论,例如中国古代故事、古诗词等,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分析来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和写作能力。
4. 跨学科教学在小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跨学科的方式来融入传统文化的教学。
例如,可以将英语与历史、地理、美术等学科联系起来,通过研究相关的背景知识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5. 创造多元化文化氛围在学校中,可以通过举办传统文化展览、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来创造一个多元化的文化氛围。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激发他们对研究英语和传统文化的兴趣。
通过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增加他们对自己国家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同时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成效。
传统文化的渗透不仅丰富了英语教学的内容,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浅谈外语教学与文化导入
![浅谈外语教学与文化导入](https://img.taocdn.com/s3/m/4adb5a19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3a.png)
浅谈外语教学与文化导入外语教学需要将文化因素与语言知识相结合,这样才能达到教学、学习的最佳效果。
文化导入指的是在外语教学中通过讲解、展示、体验等方式将相关文化信息介绍给学生,增加学生对文化差异和多样性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首先,外语教学需要将文化元素引入到语言教学中。
语言是文化的形式之一,语言和文化是密切相关的,因此不能割裂开来。
在教授语言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与语言有关的文化因素加入到教学中,让学生知道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并且学会在合适的时候运用相关文化知识。
其次,文化导入应该以学生的背景、需求为出发点。
在设计文化导入的内容时,教师应该以学生的背景、需求为出发点,对不同程度、不同学科有不同的文化知识注入。
例如,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了解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差异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外国文化环境;对于文学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增加文学体裁和文化背景的介绍,可以更快更深地理解外国文学作品。
最后,文化导入既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文化,也要避免文化侵入的危险。
教师应该避免让学生感到文化导入只是为了简单浏览外国习俗和常规,而是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文化的精髓和本质。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文化铺张和过分夸大文化差异。
因为这样容易让学生误解、产生偏见、或者产生对外国文化的过度崇拜。
总之,文化导入在外语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学生来说,通过了解外国文化的体系构成、思维方式和交际习惯,可以更好地了解外国语言所涉及的语言意义和人际交际过程,并且增强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只有通过巧妙而正确的文化导入,才能让外语教学更有效地进行。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品格的培养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品格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e85f3549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0c.png)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品格的培养论文摘要: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得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基础教育发展策略中,把英语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
培养英语综合素养不仅依靠听、说、读、写,还要从潜意识里进行英语国家文化的教育。
因此在《英语课程标准》中,文化品格的培养被作为和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并重的一大板块,受到了空前的重视。
本文结合英语实际教学活动中的一些案例分析了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文化意识以及加强学生文化品格培养。
一、文化品格培养的意义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曾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播,这是文化得以生存的力量。
”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社团(community)的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参见胡文仲:《文化与交际》,1994)。
英语国家的文化是使用英语的各民族在生活和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并且与使用英语的各民族特定历史、生活、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
对小学生来讲,一种新鲜、独特的文化提供给他们一种新的学习氛围。
通过日常教学要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是英语课特有的一个知识层面。
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的恰当渗入往往能帮助学生了解文化、拓展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课程标准》中,对文化品格培养的分级目标具体为:1.知道英语中最简单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2.对一般的赞扬、请求等作出适当的反应;3.知道国际上最重要的文娱和体育活动;4.知道英语国家中最常见的饮料和食品名称;5.知道主要英语国家的首都和国旗;6.了解世界上主要国家的重要标志物,如英国的大本钟等;7.了解英语国家中最重要的节假日。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加强了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文化品格培养。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a0f207d6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d2.png)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普遍。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文化渗透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英语,还能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
本文将探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的重要性、现状和有效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二、文化渗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1.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文化渗透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包括风俗习惯、礼仪习俗、价值观念等,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
在跨文化交际中,只有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才能避免误解和冲突,实现有效沟通。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通过文化渗透,学生可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风土人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和价值,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三、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现状1.重视程度不够一些教师对文化渗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只需要教授语言知识和技能即可,忽略了文化背景对语言学习的影响。
这导致学生在实际运用英语时,容易出现文化误解和交际障碍。
2.教学方法单一一些教师缺乏对文化渗透的有效教学方法,往往只是简单地介绍一些文化知识,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这导致学生对所学文化知识印象不深,难以在实际运用中发挥作用。
四、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有效方法1.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文化渗透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有意识地挖掘其中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并进行适当扩展。
例如,在讲解动物词汇时,可以介绍中西方对不同动物的不同的文化含义;在讲解节日时,可以介绍西方国家的圣诞节、感恩节等重要节日的由来和风俗习惯。
2.组织文化主题活动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与文化主题相关的活动,如文化知识竞赛、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和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提高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文化的导入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文化的导入](https://img.taocdn.com/s3/m/f8a25d29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26.png)
1332020年21期总第513期ENGLISH ON CAMPUS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文化的导入文/孟 华同,所以具有各自的节日。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开展以节日为主题的文化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例如,我们会举办圣诞晚会、生日晚会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体会到节日文化。
在圣诞平安夜可以让学生听一听歌曲“Merry Chrismas”,体会圣诞节的祥和与宁静,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许一个心愿并且互相赠送礼物感受同学间的友情。
西方的万圣节也是学生们所喜爱的,这天大家可以打扮成各种奇怪的模样,挨家挨户对主人说“Trick ortreat?or something to eat?”,意思是:不给糖就捣乱。
此时,主人已经为孩子们准备好了糕点与糖果。
万圣节比较有趣,所以很多学生乐于参与其中。
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学生能够切实地感受到外国文化,了解到更为真切的英语。
3. 文化导入需要结合学生达的学习实际。
在文化导入过程中,不能将教学内容简单地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能够与学生的学习实际联系起来,根据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讲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趣事。
例如,圣诞节的时候,可以告诉学生圣诞老人的故事,圣诞节都会玩什么,还可以教学生唱一些圣诞歌曲等。
此外,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英语课外阅读中,选取一些自己喜欢又比较适合的英语书籍进行阅读,收集一些英语小知识等。
在这种长期的文化熏陶中,学生会逐渐了解国外文化,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意识。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更为深入地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容,利用多种渠道加强对文化内容的导入。
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也能够不断提升英语学习兴趣,学生在掌握英语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会更为深入地了解英语国家的相关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让学生更好地应用英语丰富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参考文献:[1]李倩.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浅谈加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导入[J].课程教育研究,2013(30):138-138.[2]李婧.小学英语语言教学中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研究[J].校园英语,2019(2):134-134.[3]尹飞飞.思考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策略[J].中华少年,2019(12).英语学科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小学英语教学就需要利用多种有效的手段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不断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
小学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元素教学
![小学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元素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14b29cb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c1.png)
小学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元素教学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跨文化交流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英语教材也开始关注到文化元素的融入,以期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学生。
本文将探讨小学英语教材中文化元素教学的意义、现状和策略,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二、文化元素教学的意义1.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通过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增强他们的跨文化意识。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文化元素往往具有趣味性和故事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通过学习不同国家的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
三、文化元素教学的现状和挑战当前,小学英语教材中已经开始逐步融入了文化元素,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1.教材编写质量不一:目前小学英语教材的质量参差不齐,一些教材对于文化元素的融入并不充分或是不准确。
2.教师缺乏跨文化教学的经验:一些教师对于如何教授文化元素缺乏经验,难以有效地将文化元素融入教学中。
3.学生缺乏实践机会: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往往只能了解一些表面的文化知识,缺乏实践的机会。
四、教学策略与建议1.丰富教材内容:教材编写者应该注重文化元素的丰富性和准确性,提供给学生更加全面、准确的文化知识。
2.加强教师培训: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对于文化元素教学的理解和能力。
3.创设跨文化情境:教师可以创设一些跨文化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交流中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
4.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书籍等途径自主学习不同的文化知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5.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将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纳入评价标准,以鼓励教师和学生更加重视文化元素的教学和学习。
6.开展国际交流活动:学校可以与国外学校开展交流活动,让学生有机会亲身感受不同的文化,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小学英语文化教学导入
![小学英语文化教学导入](https://img.taocdn.com/s3/m/eba669352af90242a895e5c4.png)
小学英语文化教学导入一) 在词汇教学中导入众所周知,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词汇在英语语言的长期使用与交流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众多英语单词、成语、短语、熟语等都与英语文化密切相关; 许多英语单词来源于典故、寓言、神话、传说或文化著作等。
教师应善于结合单词教学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
如在教学小学《英语》( PEP)五年级下册Unit3 My birthday 中有关月份名称时,教师可适当讲解其由来,帮助学生理解单词名称的真实意义,并从中渗透西方神话故事的文化熏陶。
例如,教学“五月”的单词“May”时,教师可告诉学生有趣的神话故事: May 是古罗马传说中的一位掌管春天和生命的女神,名字叫玛雅,古罗马人把“五月”称为“Mains”来纪念这位女神,May 由此演变而来。
又如,针对小学《英语》( PEP) 三年级上册Unit6Happy Birthday 一课中关于数字“three”和“seven”的教学,告诉学生: 英美人喜欢“three”“seven”,就像中国人青睐“eight”数字一样,他们认为“three”和“seven”这两个数字大吉大利,是他们心目中的“Good luck”。
这样,在词汇教学中导入学生喜闻乐见的西方人的风俗和文化,既可提高学生学习单词的积极性,又能渗透相关的文化习俗,学生乐此不疲。
二) 在语篇教学中导入小学英语教材中蕴含丰富的语篇阅读材料,其中不乏包含许多跨文化因素,这就为英语教师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
然而,教学中,有的教师淡化或忽视了文化差异现象的存在,以至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由于文化语言障碍而不能正确或完整地理解语言文化的内涵。
倘若教师能在学生阅读中,找准文化导入的切入点,适时引导学生关注文化细节,便能帮助他们更深层次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
教师若能恰如其分地把目的语国家文化知识背景介绍给学生,这对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并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大有益处的。
浅谈外语教学与文化导入
![浅谈外语教学与文化导入](https://img.taocdn.com/s3/m/70fdc230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79.png)
浅谈外语教学与文化导入外语教学与文化导入的关系密切,文化导入是外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如何进行文化导入,对外语教学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外语教学需要将文化元素纳入教学内容。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只有了解了背后的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该语言。
比如在教授英语时,可以加入英语国家的传统节日、习俗和文化背景的讲解,通过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
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技能,还可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外语教学需要借助教材和教学资源进行文化导入。
教材是外语教学的重要工具,教师可以通过选用有关文化的教材,引导学生了解和体验不同文化。
教师还可以通过影视资源、音乐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运用和交际方式。
这样的文化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外语教学需要注重文化与语言的融合。
外语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语言表达的技巧,更是学习和体验其他文化的方式。
文化导入要贯穿于外语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使用真实的语境和案例,帮助学生体验到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联系。
比如在教授外语听力时,可以选择有关文化背景的录音材料,让学生通过听取对话和讲述,了解并体验到外语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交际方式。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文化导入不仅仅是帮助学生了解和体验其他文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
在外语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跨文化交际活动、模拟跨文化交际情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实际交际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的语言和文化知识。
谈小学英语教材使用中的文化导入
![谈小学英语教材使用中的文化导入](https://img.taocdn.com/s3/m/d2d9d8edaeaad1f346933f08.png)
Primary School Teaching Research2009其他/专题研究目前,我国小学英语教学大多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PEP)》。
这套教材根据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而成,共8册,供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使用,包括教科书、活动手册、教师用书、教学卡片、教学挂图、磁带。
该套教材体系较完整,结构较合理。
一、小学英语教材使用中进行文化导入的必要性1.文化导入是实现《英语课程标准》(2001)中跨文化目标的保证。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2001)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列为重要目标之一,并具体规定了小学英语教学要实现的跨文化目标:●知道英语中最简单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对一般的赞扬、请求等作出适当的反应;●知道国际上最重要的文娱和体育活动;●知道英语国家中最常见的饮料和食品的名称;●知道主要英语国家的首都和国旗:●了解世界上主要国家的重要标志物,如英国的大本钟等;●了解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
(教育部,2001)以上诸项跨文化目标是否能够得以实现,有赖于教师是否能够挖掘出教材中的文化因素,是否能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社会生活,扩大其国际视野。
2.文化导入是学生英语后续学习能力的助推器,小学阶段是整个英语教育的起点和基础。
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跨文化交际。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关键阶段。
毋庸置疑,对小学英语教材进行文化导入,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形成良好的重视英语国家文化习俗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会影响到学生到初高中,以至到大学的后续性学习。
3.文化导入是英语言学习的组成部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与文化密不可分。
语言本身记载着人类的知识和经验,描述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和风俗习惯。
文化则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发展。
重视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因素本身就是英语教与学的组成部分。
二、目前我国小学英语教材在使用中忽视文化导入的现状分析目前,在我国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教材资源中包含丰富的跨文化知识,但课堂教学中对文化导入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对于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导入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导入](https://img.taocdn.com/s3/m/7d1ec808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4f.png)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导入摘要: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英语是不可缺少的学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英语有一定的困难,而将传统文化与英语进行结合存在的难度更是可想而知。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在英语教学中涉及的相对比较少。
这阶段的教师大部分还未曾意识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不仅仅要依靠语文,更多应该融入到各种学科中。
学生可以在各科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可以改善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缺乏信心的情况,进一步体现学校的德育教学。
关键词:小学英语传统文化导入策略1.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导入传统文化的意义1.1最大限度的弘扬传统文化英语是一门人文元素蕴含丰富的学科。
在教学的过程中导入传统文化是将中西文化进行融合的一个过程,对于弘扬传统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样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传统文化知识为后期的学习开辟蹊径,而且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也有重要意义。
1.2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文化的信心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文化意识以及思维培养都属于最初发展阶段,也是最为重要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导入传统文化,可以最大限度的让学生理解中西文化的不同,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意义重大。
而且这个时期的学习可以更好的让学生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历史魅力,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
2.将传统文化导入小学英语教学的策略2.1将传统文化导入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词汇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阅读理解以及英文写作起到关键性作用。
以往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授词汇时采用的办法一般是死记硬背,教学方法比较枯燥死板,学生很难理解词汇的真正意义,对于词汇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元素知之甚少。
于是,为了能够最大限度打好学生的文化基础,充分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在词汇教学时,可以由浅入深慢慢地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词汇的同时慢慢打开文化视野。
这就要求教师对课堂所学习的英语词汇进行分类整理分析,比如基础词汇、具有代表性的语句,分析其背后所蕴含的典故与传统文化故事相结合。
浅谈外语教学与文化导入
![浅谈外语教学与文化导入](https://img.taocdn.com/s3/m/cd16e954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30.png)
浅谈外语教学与文化导入外语教学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外语,提高他们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下面,我将从两方面浅谈外语教学与文化导入的关系。
外语教学与文化导入密不可分。
外语是一种工具,而文化是这个工具的背景和内涵。
只有将外语与文化相结合,才能真正理解和运用好外语。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经常要教授英美文化,让学生了解英美国家的历史、风俗习惯、社会制度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英语课文和对话中的文化内涵。
通过文化导入,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语言知识,还能增进对外国人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了解,从而更好地与他们进行交流和沟通。
文化导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们需要跨越文化的障碍进行交流和合作。
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能够顺利进行跨文化交流的基础。
通过文化导入,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特点,培养自己的文化识别和适应能力,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西班牙语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引导学生了解西班牙和拉美国家的文化差异,让他们能够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
文化导入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当学生了解到外语与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性后,他们会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外语,并且对学习外语的兴趣会更加浓厚。
通过文化导入,教师可以设置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和任务,使学生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文化导入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问题。
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往往是复杂而多样的,教师需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来进行文化导入。
文化导入往往需要额外的教学资源和时间,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
学生的文化背景和认知水平也会对文化导入的效果产生影响。
在外语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文化导入。
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实地考察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和体验外语与文化的结合,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交际能力。
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https://img.taocdn.com/s3/m/b6c55d65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75.png)
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一、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和实践意义人类学家早就发现,生活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人们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俗。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这就决定了语言离不开文化。
脱离了文化,语言就失去了思维性、人文性、知识性和工具性。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Sapir 在Language 一书中就指出:“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传统和信念。
”一个民族的语言必然承载了这个民族的文化和所有社会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重要特征。
要真正掌握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产生这种语言的特定社会背景。
在英语教学中,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认识文化的过程。
Brown (1987) 认为语言学习者失败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没有能够把文化学习和语言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具体地说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长期以来,在外语教学领域中社会文化因素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把文化知识导入课堂教学中,并放在与教授语言知识同等重要的地位。
2.学生缺乏文化学习的主动性。
目前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很少利用课余时间汲取相关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体验其博大而鲜活的文化空间。
而是把大量精力用于识记词汇、句型和语法规则上,以应对考试。
缺乏文化学习严重地制约着学习者在语言实际交流中的能力发挥。
教学是复杂的教与学双边活动,受各种因素影响。
英语教学又是双语并进的双边教育活动,更加受到中西方语言文化因素的复杂影响。
文化应该成为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敏感性,使英语学习植根于博大的历史文化之中,建立在生动的社会实践之上。
二、文化导入的内容及方法我国语言学家张占一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背景知识按功能划分为两种: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
知识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教育、宗教、法律、文化艺术等文化知识;交际文化是指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那些影响信息准确传达(即引起偏差或误解)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
小学英语精美论文-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_通用版
![小学英语精美论文-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_通用版](https://img.taocdn.com/s3/m/c012dd7e0066f5335b81211e.png)
小学英语精美论文-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_通用版教学是复杂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受各种因素影响。
一切人类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来自不同地域的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而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有着不同的行为准那么、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塑造语言,理解文化必须掌握语言,掌握语言必然涉及理解文化,语言的差异是由文化差异造成的。
因此,引导学生认识不同民族文化模式的共性与个性,自然成为辨别语言差异,进而掌握外语的一把金钥匙。
【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方化现象。
经过归纳总结认为,英汉习语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理环境的差异:文化的形成脱离不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特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特定的文化,特定的文化又产生特定的习语表达方式。
例如,比喻在严峻考验下才能显示出谁是最坚强者时,汉语成语为〝疾风知劲草〞。
英语那么说〝A good pilot is not known when the sea is calm and the water fair.〞〔在天气晴朗和大海平静时看不出好舵手〕;另外,由于地域条件的差异,导致英汉两个民族对〝东风〞与〝西风〞的理解截然不同。
在英汉两种文化中,〝东风〞和〝西风〞指的是相同的自然风力,但其文化内涵是不同的。
在汉语中〝东风〞常是褒义词。
东风吹后大地回春,万物吐绿,象征着进步、蓬勃向上。
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在英语中,〝东风〞与〝西风〞的象征意义与汉语恰恰相反。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夏天常与酷暑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
英国的夏季正是温馨宜人的季节,常与〝可爱〞、〝温和〞、〝美好〞相连。
莎士比亚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诗中把爱人比作夏天:Shall I compare the e to a summer’s day?Thou are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我能否把你比做夏日璀璨?虽然你比夏日更加温顺可爱。
探究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探究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https://img.taocdn.com/s3/m/46a96138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c2.png)
探究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摘要】本文从文化和语言的关系,小学英语中文化导入存在的问题,文化导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文化导入的途径及结论五大方面论述了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关健词】文化与语言,问题,小学英语教学,文化导入,途径一.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共同弊病就是轻视文化的导入,只重视学习它的语音,语法等,认为把这几个因素学好就可以驾驭英语学科,显然是行不通的。
这种方法教出来的学生虽有一些交际能力,但并没有真正理解,掌握和应用英语①。
大部分小学生刚学习这一门外语时,由于文化背景不熟悉,演化英语词汇的来龙去脉,怎样运用故事等知道得不多,从而直接影响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影响对语言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不仅如此中国人和外国人在社会活动方式,意识形态,言语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如教师在介绍中国人访友这一课时,出示两张图片,一张是三个人在晚上到WangTao家做客,另一张是白天到Li Hong家做客,接着教师提问到班级的某某同学:“哪一张是中国人访友的习惯?哪一张是外国人访友的习惯?”这时该同学回答道:“第一张是中国人访友的习惯,第二张是外国人访友的习惯。
”教师表扬该同学“yo u are well done!”并总结了:“这就是中国人与外国人在社会活动方面存在的差异一方面。
”语言离开文化不能孤立存在,它与某一既定文化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
关于小学英语教学,在过去的时间内,由于局限于对教学原理的认知,对文化因素的理解认识缺少系统性学习及盲目认知,导致大部分学生对学习英语不兴趣。
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就应该注重不同文化传统的教学,使学生不仅了解外国国家的地理、水土、人情世故等,还扎实了自己学习语言的基础知识和交际能力,并从中汲取养分提升自己的语言文化素养,培养跨文化意识。
二.小学英语中文化导入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到未进行课改前的教法所约束,小学传统英语教法重视形式和知识点的解释,而很少涉及文化教学。
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导入的方法
![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导入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7624587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9e.png)
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导入的方法概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跨文化交流和合作也越来越频繁和紧密,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了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而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将适当的文化知识融入英语教学中。
本篇论文旨在探讨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导入文化知识。
文化知识导入的重要性文化是人类自身创造的社会符号系统和文化实践活动,每个社会都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
文化知识是学生了解并积累文化方面的知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化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往能力和意识。
在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的导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语言的背景和含义,更加流利自如地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流。
文化知识导入的方法1.文化热身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采用“文化热身”的方法先让学生体验文化,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生在活动中可以了解并体验英语国家的节日、传统习俗、娱乐和游戏等文化现象。
比如在感恩节、万圣节、圣诞节等节日,开展相关的学习活动也是文化热身的一种形式。
2.真实情境训练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置真实的情境,让学生体验英语语言所在的真实情境中的文化习俗。
比如,学生可以模拟参加一次美国的家庭晚宴,用英语进行交流,学生可以学会如何礼貌地问候、用餐礼仪、向主人致谢等等细节礼仪。
3.文化对比采用文化对比的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帮助学生更加重视各种文化之间的差异,避免出现文化冲突。
比如,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将中国的中秋节与西方国家的万圣节进行对比,来引导学生更加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的魅力。
4.文化输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作文、演讲、文化展示等方式,对所学的文化知识进行输出。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展板、PPT等方式将所学的各种文化知识形式化地呈现出来,并与其他学生们分享。
文化输出也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结论英语教学需要将文化知识导入,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他国的文化,进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
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引入方法
![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引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47918f3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08.png)
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引入方法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普及。
然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仅仅注重语言技能的培养是不够的,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文化素养。
本文将探讨小学英语教学中引入文化教育的方法。
一、文化意识的培养1. 给学生创设学习英语的背景为了引导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可以通过展示英语使用的广泛领域和重要场景,让学生了解到英语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国际交流的工具。
比如,在教学中引入英语电影、英文原版故事书等多样化的资源,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英语的应用场景。
2. 引入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联系,可以在教学中引入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
比如,通过介绍英国的传统节日、美国的风土人情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习俗和文化特点,增强他们的跨文化意识。
二、文化素养的培养1. 引入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可以在英语教学中引入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
比如,通过观看英文电影、听取英语音乐、参与英语角等活动,让学生接触到丰富多样的英语语言和文化表达形式,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2. 开展跨文化交流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组织一些跨文化交流活动。
比如,与外国学校的学生进行线上或线下的英语交流,通过相互分享各自国家的文化特色,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英语,拓展他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三、文化教育的融入1.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文化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精选的课文内容来引导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比如,在学习有关英国文化的课文时,可以结合讲解英国历史、风土人情等相关知识,让学生对英国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2.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
比如,通过模拟外国人到中国旅游的情景,让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外国人来到中国所面临的文化冲击和适应过程。
四、教师角色的转变1. 从知识传授者到文化引导者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学生的文化引导者。
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初探
![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a796ed80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74.png)
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初探摘要:近年来,伴随着教育体制逐渐改革,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格外关注。
小学英语教学是培养学生外语语感、接触外来语言的关键环节,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小学英语教学一味的采取知识灌输形式而忽视了文化导入,导致小学英语教学难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基于此,在本文中对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进行分析。
前言:目前,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只是重视对于单词和段意的理解,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基于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也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思路单一。
小学语言教学的重点在于以语言知识的教学来提升学生对于世界文化的了解。
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注入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丰富学生的视野。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必要性分析(一)提升学生语言词汇运用的准确性语言实际上是文化的精华,在对于一门进行教学环节中,必然离不开对于文化的分析。
当小学英语教学中撇开文化开展强化性的单一知识教学,则会与语言教学形式背道而驰。
那么在世界文化融合的背景下,开展语言教学中的文化融入,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语言理解能力,避免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文化背景为语言文字提供应用的大环境,那么在英语教学中融入英语文化,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词汇运用正确率。
避免所用的词汇与具体的语境相互冲突[1]。
(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宽视野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文化导入,能够直接的向学生展示国外人的生活方式、语言习俗以及宗教信仰等。
由于中西方的文化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们认识到文化差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有助于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了解对象所想,有效的提升小学生的语言技能。
如果小学英语教学的课堂内容与形式只能局限于语言知识的传授上,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而在语言文化背景中开展语言教育恰好语言技巧掌握的最佳环节[2]。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教学策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词汇、对话、阅读教学是三大重点教学模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出现了太多的变化,英语课程改革在探索中不断前行,英语课程的新理念也在实践中不断走向深入,然而“乱花渐欲迷人眼,斑斓未必皆春色”,透过斑斓进行思考,我们今天的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很多情况下我们传授的仅仅是语言的知识,语言背后的文化现象恰恰被我们所忽略,很多的学生在现实的英语交际中,言不由衷或是词不达意,也就是所谓的有“知识”而没有“文化”。
所以,在单一的教学模式中注入文化因素,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下面将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本文将从文化背景、人文思想等方面入手,阐述小学英语中文化的导入的运行。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文化导入小学是培养学生对英语认知最重要的基础阶段。
它在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开阔视野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英语中,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教学模式普遍存在着教学简单化、书本化,只着重单词与段意的理解,以死记硬背作为主导教学模式,配合单一枯燥的口语训练,在降低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呆板的学习思路。
所以,在单一的教学模式中注入文化因素,使学生在认知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了解其背后所存在的文化背景,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英语新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列为重要目标之一,并具体规定了小学英语教学要实现的跨文化目标,诸项跨文化目标能否实现,有赖于我们教师是否能够挖掘出教材的文化因素,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
下面,本人将从文化导入的容、文化导入的切入点、文化导入的形式以及文化导入的实践意义来谈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一、文化导入的容我国语言学家占一(1990)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背景知识按功能划分为两种: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
知识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教育、、法律、文化艺术等文化知识;交际文化是指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在进行交际时,那些影响信息准确传达(即引起偏误或误解)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
它包括问候、致、称呼等习语和委婉语、禁忌语等。
例如“爱人”这个词,如果不懂它的特定含义,在与英美人交际时就可能被他们误解为英语里的“lover”即“情人”的意思。
这就是由于缺乏交际文化知识而导致的交际失误。
既然文化可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
那么,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既不放弃知识文化的积累,又要加强交际文化的导入。
但是对于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教学容侧重点就会有所不同。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文化导入的容可以偏向于交际文化知识。
交际文化的传授应该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人手。
教师主要向学生讲述英汉常用语在语言形式和风俗礼仪等方面的差异。
例如,英语中的禁忌语多与“privacy”有关。
许多个人情况如家庭、婚姻、信仰、年龄、薪水等都是个人隐私,所以,在与英美人进行交际时不能询问或者涉及有关他们的私人情况。
而学生由于受到母语文化的影响在交际中常犯这种错误,因为在中国文化中,我们认为对个人情况的询问体现了亲密、关怀。
又例如,教师走进教室准备上课,学生齐声说:“Good afternoon,teacher”,教师应该告诉学生,“teacher”这个词在英语里不能作为称呼语用语,这个句子应改为:“Good afternoon,Mr.Liu/Ms.Xu,Mrs.Brown”等。
当然,也可以适当的导入知识文化,来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修养,了解西方人的价值观以及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
一般来说,教学当中的文化导入容具体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与词语有关的文化;与篇章有关的文化;与交际环境有关的文化;与非语言交际有关的文化。
二、文化导入的切入点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来进行的,不同地域的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而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行为准则、不同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理解文化必须掌握语言,掌握语言必然涉及理解文化。
正所谓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塑造语言。
语言的差异是由文化的差异而造成的。
所以,让学生认识不同民族文化模式的共性与个性,引导他们去辨别语言差异,自然成为掌握外语的一把金钥匙。
利用传授文化背景知识这个切入点,来进行英语教学可以提高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能更有效地进行英语教学,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处于愉快之中在我的实际教学中,利用传授文化背景知识这个切入点,来进行英语教学,可以极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例如当我在讲解到关Thanksgiving,Ladies first,Hamburger,Sandwich,”等方面课文知识时,同学们都表现出了超强的求知欲望,这样他们不但记住了一些英语单词,而且还知道了西方的感恩节和万圣节的来源,以及这些节日的一些风俗习惯;让他们知道了我们经常吃的治、汉堡包的起源、发展和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男生也开始透露出了绅士风度。
就这样,通过传授文化背景知识来进行英语教学学生们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并且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再如在教授“food and drink”以文化背景为切入点,让他们对于中西方的饮食以及饮食习惯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让同学们自己思考总结,这时候,同学们都会积极参与,而且人人有话所讲,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高度热情。
由此可见,利用传授文化背景知识这个切入点,来进行英语教学,能更有效地进行英语教学,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处于愉快之中。
三、文化导入的形式英语文化导入主要包含词汇的文化涵、文化典故与约定俗成等文化背景知识。
如前文所述,英语课轻松的形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习压力,还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
所以,丰富的英语课堂形式,要有相适应的文化导入模式,也是英语教师应该精心设计的重要部分。
1.充分挖掘教材,让学生在过程中学得文化背景知识。
因为中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主要集中在课堂上,平时较少的接触到语言环境,遇到与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时通常会费解,有时甚至会错误地认为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完全与我们的相同。
一般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发挥其主导作用,利用现代化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多向学生展示,使学生更直观地接触到真实的语言交际情景。
在给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的同时,可以精选各种典型容与教学容相关的文化信息材料,将它们很好处地运用到课堂上去,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文化敏感性。
课余的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英语简易文学作品。
2.创设语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化对英语文化的理解。
语境就是语言的运用环境。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它是一种语言形式,是以实现交际为最终目的,因而语境尤为重要。
合理、有序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也是帮助学生发展交际能力的辅助手段。
教师应该努力创造英语文化氛围,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来提高学生其对英语运用的能力。
这些实践活动包括听、说、读、写、观察看电影和录像、阅读英语文学作品等。
运用多媒体开设试听课每周给学生播放教学录像等等。
教学活动情景交融,声情并茂,寓教于乐。
还可以开设调频广播语节目,播放录音材料,营造英语学习气氛,把英语学习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休息和娱乐等各种场合中,使他们在校外时能与英语打交道,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还可以指导、鼓励学生踊跃地去参加英语活动,帮助他们搞英语角、英语沙龙等等,让他们积极主动地与外教接触,邀请他们在课堂外进行英语话题谈论,如英美文化、英美历史背景等等,在平时生活中遇到的一些跨文化问题向他们请教,积累知识。
让其对“文化”的认识更高,更全面。
3.利用比较法,让学生感悟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差异。
在教学中直接利用本国文化,通过对比去发现两种文化的不同。
这是一个相当有效的手段,特别有利于加深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培养文化意识。
以英语为母语的重视自由、科学研究精神以及和法制,而中国文化则十分强调中庸之道。
所以,英文中有许多词都由self'构成,例如“self-help”,“self-confidence”和“self-respect”等。
另外,“I(我)”每次登场都要大写以突出自我价值。
再如对比英美人和中国人对恭维和谦虚的不同反应,对比不同两个民族对家族称谓的区别;送礼、宴请、招待、打招呼的方法和方式。
让学生既了解了英美人的风俗习惯,又知道了本民族的习俗。
就拿称谓为例,在英语亲属称谓系统中,cousin可指代所有伯父、叔父、姑妈、舅舅、姨妈的孩子,而且没有性别区分,而在中文中有明确的称谓,如堂兄、堂妹、表兄、表妹、姨兄、姨妹。
这说明了中国传统的大家庭亲属关系复杂,有明确的区分,而西方的小家庭,没有区分的必要。
四、文化导入的实践意义文化和语言血肉相连,水乳交融,彼此难分,我们应该把英语教学放在社会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中去考量。
英语教学不能把目光集于语言系统本身,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那样只能是“雨过地皮湿”,没法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这种旧的教学方法应该走进历史。
纵览诸多语言现象,就事论事显得苍白单薄,反倒说不清楚。
总而言之,语言是传承文化的工具和手段;文化是语言的载体,文化应该成为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敏感性,使英语学习根植于博大的历史文化之中,建立在生动的社会实践之中。
对于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的导入、渗透,虽然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认可,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二者却没有有机地结合起来,没有融合为一个整体,而是为传授文化而讲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离开文化,语言就没有它的存在的价值,这一点早已被人们认可。
语言为文化而创造,也因文化而发展,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因此,在文化导入问题上,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语言与文化的不可分性致使英语教学应有二者相融的指导思想,即因为人们在某种情景下,需要表达某种思想感情。
相应的语言材料才会应运而生。
语言材料此时所承载的意义远不只在它的外延容上,而更是在于其表层下的深层文化意义,即词语的社会文化色彩、民族情感、心理因素、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涵上。
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自觉地将语言与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有了这种指导思想,语言的学习才能变得容易,而且也会更具生命力。
所以,这样的英语教学首先要求师生有跨文化的意识及敏感性,教师既要了解西方文明的精神,熟悉英美文化又能从中西文化对比中凸现语言使用的差别,从而引导学生在语言与文化浑然一体的环境中学习语言交际。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导入跨文化的容,有利于学生打开眼界、开拓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得到一定的艺术修养和中外文化精髓的熏,具备一种新的文化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减少语用错误。
文化创造力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一种主动从外国文化源泉中摄取新东西的潜能,是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体现和补充;有利于知己知彼,不会使小学生对外国文化盲目崇拜,变成“哈族”、“哈日族”、“哈美族”……;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而不是脱离实际的机械的死记硬背,完全符合与时俱进的时代发展要求,使学生能够学到真正活的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