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生态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包头市城镇化质量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范文

《包头市城镇化质量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包头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城市,其城镇化进程对区域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分析包头市城镇化质量,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包头市的城镇化发展提供参考。
二、包头市城镇化质量实证分析1. 城镇化发展现状包头市作为内蒙古的重要工业城市,其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
然而,在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城乡发展不均衡、城市规划滞后、环境污染等。
2. 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采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友好、城乡统筹等方面,对包头市城镇化质量进行评估。
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对包头市城镇化质量进行量化分析。
3. 实证分析结果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包头市城镇化质量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表现较好,但在环境友好和城乡统筹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其中,环境污染、城市规划滞后、农村人口外流等问题较为突出。
三、包头市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 存在的问题(1)环境污染:包头市工业发展较快,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对居民生活和城市形象造成一定影响。
(2)城市规划滞后:城市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
(3)农村人口外流:农村地区发展滞后,导致人口外流,城乡发展不均衡。
2. 原因分析(1)产业结构:包头市以重工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2)政策支持:政府对城市规划和农村发展的政策支持不够,导致城市规划和农村发展滞后。
(3)教育资源不均: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导致农村人口外流。
四、对策研究1. 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1)加强工业污染治理,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降低污染物排放。
(2)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3)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技术,提高城市建设的环保水平。
《包头市石拐区资源枯竭型地区高质量转型发展对策研究》范文

《包头市石拐区资源枯竭型地区高质量转型发展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包头市石拐区作为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地区,面临资源逐渐减少、环境压力增大的严峻挑战。
为实现该地区的持续发展,本文深入探讨了如何进行高质量的转型发展,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
二、石拐区现状分析(一)资源状况石拐区以煤炭、铁矿等资源为主,长期以来的开采导致资源逐渐枯竭,加之开采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使得地区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二)经济结构经济结构以重工业为主,缺乏多元化发展。
产业结构单一,传统产业比重过大,新兴产业比重较小。
(三)环境问题资源开采导致的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修复任务艰巨。
空气、水源等环境问题亟待解决。
三、转型发展必要性面对资源枯竭、环境压力增大的现状,石拐区必须进行高质量的转型发展。
转型发展不仅可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还可以改善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转型发展对策(一)优化产业结构1. 发展新兴产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新兴产业,如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
2. 调整传统产业: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
3. 推进产业多元化:发展旅游业、现代农业等非资源型产业,形成多元化的产业结构。
(二)加强科技创新1.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研发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2. 引进高新技术: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产业升级和产品升级。
3. 培养人才: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三)改善投资环境1. 优化营商环境: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降低企业成本。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3.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优惠政策、搭建平台等方式,吸引更多企业投资石拐区。
(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1. 推进生态修复: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2. 加强环境监管:严格落实环保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包头环境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概述 地震 滑坡 土地荒漠化 其他地质灾害
第一节概述
一、包头市概况 包头位于蒙古高原的南端,华北地区北部、内蒙 古中部,南濒黄河,阴山山脉横贯该市中部,形 成北部高原、中部山地、南部平原三个地形区域。 包头属半干旱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平均 气温为7.2℃,年平均风速1.2米/秒,年降水总量 421.8毫米。全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良好天数达到 324天。 包头市是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床——白云鄂博铁矿 所在地,该市的矿产资源具有种类多、储量大、 品位高、分布集中、易于开采的特点,尤以金属 矿产得天独厚,其中稀土矿不仅是包头的优势矿 种,也是国家矿产资源的瑰宝。
滑坡变形速率与时间曲线
滑面粘土岩的强度 I峰值强度(φ =15.3 c=0.43bar) II残余强度(φ =9.5 c=0.29bar)
四、滑坡治理
综合防渗排水。为了降低滑床粘土岩的含水量,提高其力学指 标及强度参数,一方面应尽可能减少地下水的补给,另一方面对 滑坡体中的地下水应该泄放、疏干。地面防渗,木但填平地表 裂缝,加上防渗铺盖,而且在滑坡体上开挖排水沟。地卞水疏干, 钻井疏干是一种比较经济实用的疏干方式。 抗滑桩加固。抗滑桩是加固边坡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于白灰厂 具平缓滑动面的座落式平推滑移型滑坡效果更为明显。 停止坡脚的切层开挖。滑坡体前缘的清方及开挖对滑坡体的滑 动起到切层开挖的不良作用,对于白灰厂具有明显蠕变特点的 滑坡,往往滑坡前缘清方不断,滑移变形不止。 在滑坡体前缘做抗滑挡墙。这种抗滑挡墙可以用开挖滑坡体前 缘的岩石就地堆积,比较经济。碎石堆积的挡墙不但增加了滑 坡体前缘的坑滑动面积,且挖掘滑坡体前缘的岩土,可以有效地 扰动、破坏粘土岩滑动面的完整性,提高了滑坡前缘的抗滑强 度,从而增加抗滑动力。
《2024年包头市创建公园城市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范文

《包头市创建公园城市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包头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城市,近年来也在积极推进公园城市的创建工作。
然而,在创建过程中,包头市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
本文旨在分析包头市创建公园城市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包头市公园城市的创建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包头市创建公园城市的问题1. 公园建设滞后,布局不合理包头市公园建设相对滞后,城市绿地率不足,公园布局不合理,导致部分区域绿地面积不足,难以满足居民的休闲需求。
2. 资金投入不足公园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土地购置、设施建设、维护管理等。
然而,包头市在公园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制约了公园建设的进度和质量。
3. 管理和维护不到位部分已建成的公园存在管理和维护不到位的问题,如设施老化、环境脏乱、安全隐患等,影响了公园的使用体验和居民的满意度。
4. 公众参与度低部分居民对公园建设的认识不足,参与度低,缺乏共建共享的意识,影响了公园城市的创建进程。
三、对策研究1. 优化公园布局,提高绿地率包头市应优化公园布局,合理规划绿地空间,提高城市绿地率。
在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习惯,合理设置公园的位置和规模,确保绿地的均衡分布。
2. 加大资金投入,吸引社会资本政府应加大在公园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同时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园建设。
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鼓励企业、社会组织等参与公园建设和管理,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
3. 加强管理和维护,提高服务质量包头市应加强公园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和制度,确保公园设施的完好和环境的整洁。
同时,应提高服务质量,为居民提供优质的休闲环境。
4. 增强公众参与意识,推动共建共享包头市应加强公园建设的宣传工作,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共建共享的意识。
《包头市石拐区资源枯竭型地区高质量转型发展对策研究》范文

《包头市石拐区资源枯竭型地区高质量转型发展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源型产业的长期开采,包头市石拐区面临着资源枯竭、经济结构单一、生态环境压力增大等挑战。
为推动该地区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本文将深入分析石拐区当前的发展现状,探讨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二、石拐区发展现状分析(一)资源枯竭与经济结构问题石拐区长期依赖资源型产业,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传统产业的优势逐渐减弱,经济结构单一化问题凸显。
同时,过去的高强度资源开发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压力。
(二)生态环境问题资源开采导致的土地退化、水资源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成为制约石拐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社会问题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部分劳动者面临就业困难,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转型发展的必要性(一)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石拐区必须转变发展方式,由过去依赖资源型产业向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转变,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二)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通过转型发展,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三)增强区域竞争力通过转型发展,可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
四、转型发展对策建议(一)产业转型升级1. 优化产业结构: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非资源型产业的培育力度,形成多元化的产业结构。
2. 推进传统产业升级: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
3. 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的绿色生产方式。
(二)创新驱动发展1. 加强科技创新: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 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为转型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3. 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三)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1. 加强生态修复:对受损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提高生态服务功能。
2. 严格环保执法:加大环保执法力度,确保各项环保政策落到实处。
包头市林业生态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包 头市 旧 土面积 较 大 , H地 形地 试点 、生 态移 民 1 程 ,共搬 迁 农牧 民 收 - 貌特 点 鲜明 。 全市 28万平 方公 里的 1 0 户 人 口 搬 迁 和 补 偿 地 区 .尽 管 6 7
低 山 丘 陵 区 一 一 退 耕 还 林 、 公
的牲 畜数 量减 下 来? 2 0世 纪 8 0年代 方公 里 。牧 民 I 人 ,设想 按 目前 载 和 难度 万 柳 ,试 图通过 推 行草 原 家庭 承包 责任 畜量 娥少 一半 为 台理 载 畜量 .每』 每 、
村 .把 草场 “ 地 ”变 为 “ 公 私地 ” .解 年应 得到 的合 理补 偿 是人 均纯 收入 舶 建 设上 收到 了很 大 成效 ,原 因就是 比 决合 理载 畜 问题 但 事 实上 没有 明显 5 %;每年 应投 人 的生 态补 偿资 金 大 较 好地 兼顾 了生 态与 农 民生计 的利 益 0
I 5万人 左右 一 这一 地 区林 业生 态建 设
草场 沙 化退 化严 重 .全 市的 森林 覆 盖 生 志移 民 ,通 过 一 次性 合理 的 投 ^ , 主 要面 临的 矛盾 是 林牧 矛盾 。长期 以 率 只有 84 错 .林 业生 态建 I 保 护任 幸 对集 中转移 人 口 ,为 他们 开辟 新 的 来 ,由 于林 牧 矛 盾没 有很 好 地解 决 , I・ 5 } ; H 务 十 分繁重 产业 .减 少从 事牧 业 的人 口 .达 到 减 相 当数 量的 林地 造 了毁 毁 了造 ,没
解决 草 场过 载 问题 . 首先要 解 强 陵 地区 . 有 灌 木 为主 的林 地面 积 共
山 山区 面积 占 1 %;以土 右旗 、凡原 的是 牧 民生 计和 发 展问题 ,而生 态 移 5 0万 亩 ,生 活依 存度 较 高的 人 口在 4 2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加快包头市生态环境建设

建 设 和 环 境 保 护 用 地 、 快 生 态退 耕 步 伐 改善 土 地 生 态 环 境 、 化 土 地 利 用 结 构 提 高 土 地 利 用 效 益 、 加 优 构 建 城 镇 生 态 绿 地 系 统 整 体 布 局 、 力 打 遣 三 大 生 态 系 统 工 程 方 面 提 出 了 进 一 步 转 变 观 念 , 快 包 头 市 生 全 加
有 强 大 的 经 济基 础 和 得 天 独 厚 的稀 土 、 铁 、 炭 等 钢 煤 资 源 优 势 , 是 随 着 经 济 建 设 的 快 速 发 展 , 头 市 的 但 包 生 态 建 设 虽 然 取 得 了一 些 成 就 , 北 郊 防 护 林 建 设 、 如 人 均 绿 地 面 积 的 增 加 等 , 有 诸 多 方 面 需 要 进 行 改 仍 观 , 森 林 覆 盖 率 低 , 土 流 失 和 土 地 沙 化 等 , 别 如 水 特 是 近年 的沙 尘暴 , 明包 头市 的生态 环境 还 比较脆 说 弱 。因此 . 实 现 中共 包 头市 委 九届 七 次 全 委 ( 要 扩 大 ) 议 上提 出的“ 裕 包头 、 明包 头 、 态包 头 、 会 富 文 生 平 安 包 头 ” 以 及 包 头 地 区 社 会 、 济 和 生 态 环 境 的 , 经 协 调 发 展 的 目标 , 要 合 理 利 用 土 地 资 源 , 实 加 强 就 切 包 头市生 态环境 建设 。 1 包 头 市 土 地 利 用 现 状 根 据 第 二 次 全 国 土 地 调 查 初 步 数 据 显 示 ,0 9 20 年 包 头 市 土 地 总 面 积 2 7 7 l T m。 其 中 : 用 地 5 lh 。 农
面 积 的 1 . 1 ; 地 2 1 O m。 占 全 市 - t ̄ 面 积 5 5 园 2h , ! l总 -! 的 0 0 : 地 1 2 9 7 m2 占 全 市 土 地 总 面 积 的 .8 林 2 9 h , 4 4 ; 草 地 2 0 76 2 m。 占 全 市 土 地 总 面 积 的 .6 牧 0 3 h ,
包头的趋势和现状

包头的趋势和现状包头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下辖9个区县。
包头市的发展经历了从矿业城市到多元化经济的转型,如今正朝着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首先我们来看包头市的经济发展趋势。
包头市位于赤峰、呼和浩特两大城市的中间,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近年来,包头市积极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从过去主要依靠煤炭和有色金属产业为主转向了多元化发展。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包头市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煤炭和有色金属的开采和加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然而,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包头市加大了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力度,目前,包头市的汽车制造、能源装备、航天航空、生物医药和新能源等产业已初具规模。
特别是包头市成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吸引了众多的高科技企业入驻,推动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其次,我们来看包头市的人口发展和城市建设趋势。
包头市的人口规模在近年来得到了不断扩大,主要原因是包头市的经济发展吸引了外来人口的涌入。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包头市的城市建设也在快速推进。
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得到了不断改善。
例如,包头市正在积极推进地铁建设,已经开通了两条地铁线,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此外,包头市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加大了对水、大气、土壤等环境治理力度,重视城市绿化和生态保护。
同时,包头市也在加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努力打造具有包头特色的旅游景点和文化品牌。
再次,我们来看包头市的教育和科技创新趋势。
包头市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
包头市拥有一流的高等教育机构,如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等,这为包头市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在科技创新方面,包头市加大了对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扶持力度,建立了一批创新创业基地和研发中心。
此外,包头市还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结合。
最后,我们来看包头市的社会发展趋势。
包头市注重社会建设和民生改善,为市民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
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作者:王宏武斌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20期王宏,武斌(通辽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内蒙古通辽 028000)摘要: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环境日益恶化,存在多个生态环境问题,如气候干旱化、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及草场退化,严重影响了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影响到了“三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因此,对内蒙古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尤为重要.关键词:内蒙古;环境;问题;治理中图分类号:X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3)10-0103-02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北部边陲,东西狭长分布,直线距离2400公里,地跨“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总面积为118.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2.3%,是我国北部边疆的重要生态屏障.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的限制,以及人们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内蒙古自治区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变得十分脆弱,表现出气候日趋干旱化、土地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水土流失严重、草场退化加剧等生态问题,给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严重影响了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及经济发展.因此,治理与改善内蒙古自治区的生态环境有重要的意义.1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问题1.1 气候干旱化近25年,中国干旱区的面积在持续增大,湿润区面积在缩小.内蒙古自治区由于天然保护屏障受损,水资源缺乏,干燥程度表现为增大趋势.内蒙古境内分布着大兴安岭原始森林和11片次生林区(大兴安岭次生林区、宝格达山、迪彦庙、克什克腾、茅荆大坝、大青山、蛮汉山、乌拉山、贺兰山和额济纳),但由于保护不当、过度采伐及病虫害等自然条件恶劣等原因,内蒙古自治区森林资源剧减.素有“林海”之称的大兴安岭,年消耗量就为年生产量的177%.森林资源的锐减,使得天然的保护屏障受到损害.内蒙古大部分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贫乏.全区每公顷水资源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3,1km2以上的湖泊总面积在20年间减少了1/4.天然屏障受损,加之水资源的缺乏,使得内蒙古自治区在整体上呈现出明显的干旱程度上升的趋势.内蒙古自治区干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31.34%,半干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68.66%.20世纪60年代,内蒙古自治区气候表现为先干后湿的变化过程;70年代呈现波动式下降,气候趋于湿润化;进入80年代以后,干燥度逐年增加,气候干旱化明显,尤其是21世纪初,气候急剧变干,2005年为近50年来最干旱的年份.内蒙古的干旱造成华北、东北诸多河流缺水,进而导致了下游地区的干旱,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1.2 土地沙漠化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土地沙漠化面积最大,程度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在自治区境内,从西到东分布,有巴丹吉林、腾格尔、巴音温都尔、乌兰布和、库布齐5大沙漠和毛乌素、浑善达克、乌珠穆沁、科尔沁、呼伦贝尔5大沙地阴山以北地区还分布有大面积风蚀沙化地,沙漠和沙地外围地区有零星沙化土地分布,沙区范围涉及8盟4市76个旗(县、市、区),总土地面积74186594.2hm2,占自治区土地总面积的62.7%.由于沙漠化严重,内蒙古频发沙尘暴.2007年3月29日发生的特大沙尘暴,内蒙古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呼伦贝尔都受到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沙尘暴的频发,不仅严重影响了本区经济承受巨大损失,还威胁到了甘肃、宁夏等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据统计,春季(3-5月)发生在内蒙古的半径在60公里以上范围的沙尘暴,有45.2%影响到京津地区.由于风沙作用和水土流失,每年向黄河输沙1.87亿吨,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也构成严重影响.1.3 水土流失受地质、地貌、气候、地面组成物质、植被等因素的影响,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脆弱,且内蒙古矿产资源丰富,是重要的矿产资源开发区.由于自然因素和开矿等人为活动的共同影响,内蒙古水土流失严重.全区水土流失面积16.6万km2,占总面积的95%,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水土流失面积居全国之首.水土流失直接破坏土地资源,使土地生产力下降,加剧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随洪水下泄,淤积下游河道.此外,水土流失还降低了水利工程的功能.加快本区水土流失治理速度,不仅对发展本区经济,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治理黄河,减轻黄河下游防洪压力具有重要作用.1.4 草场退化草地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畜牧业是内蒙古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商品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内蒙古自治区全区经济发展的进程.但是由于人们对草场资源的认识与了解不足,为收入的最大化而过度放牧、使用无度,导致草场平衡失调,生产力不断下降.超载过牧、过度开垦、滥采滥挖,以及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气候异常,内蒙古7880万公顷的天然草原中,约有30%以上退化,35%沙化,3%盐碱化.全区不同沙化程度的草场面积已达2500万公顷,占可利用草地的39.37%.草原退化、产草量降低,直接影响到畜牧量和畜牧业的发展,同时,草场的退化,同样带来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自然灾害等问题.2 内蒙古生态建设基本对策2.1 沙地治理根据不同地区的沙化类型及严重程度,可以设置不同类型的沙障,以削弱风力的侵蚀,截留降雨,建立生态防御体系.同时可选用治沙效果好的抗旱植物,利用植物对沙漠化土地进行治理.在不同区域的植被种类不同,具体也要配合当地地质的情况进行调整.水资源利用在沙漠治理过程中最重要,要全方面考虑,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沙漠化土地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逆转和改善的,如科尔沁草原,经过长时间的治理,沙漠化蔓延速度已有所减缓.从1987年到1997年,其总面积从71683平方公里减少到63343平方公里,下降11.63%.内蒙古2000年工程建设包括8个盟市的53个旗县,国家投资3.79亿元.2001年开始的“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涉及10个盟市的68个旗.土地沙漠化治理任重道远.2.2 加强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林业建设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发展保护林业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途径之一.内蒙古林业的建设,主要重点是在区内广大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进入21世纪,内蒙古自治区加强对退耕还林、控制土地资源利用的管理.在11个建立了退耕还林试点.加强投资管理力度,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同时,持续不断地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度也尤为重要.内蒙古中西部普遍绿化以后,环境改善也已见成效.敖汉旗从1987年到1997年,森林覆盖度从为原来的2.8倍,年降水量上升了9.6%.内蒙古林草植被的恢复,使得土地蓄水保土能力增强,也会减轻华北、东北一些江河下游的干旱及洪涝灾害.2.3 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据统计,内蒙古草地面积占自治区面积的67%,但是由于图层含沙量大,再加上过度放牧,形成沙丘,致使大面积的草场退化.现在退化、遭破坏的面积已累计达到可利用草原面积的38.7%.草场的退化,给畜牧业及生态环境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合理利用草场资源十分必要.针对自治区大部分天然草地不断退化的现状,首先应该按生态条件质量,通过科学的、合理的计算,以草定畜,严格控制,减轻草场压力.二是实行划区轮牧生产方式,防止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场退化.三是对退化的草场,实施退牧养草的政策,使草原生产力得到恢复.参考文献:〔1〕李丽娜,赵海霞.内蒙古生态环境建设探讨[J].内蒙古林业,2012,(6):12-13.〔2〕王广山,张祚恬,周梅.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及林业对策[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5(S1):13-15.〔3〕赵涛,米国芳.内蒙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7-31.〔4〕韩芳,刘朋涛,牛建明,等.50a来内蒙古荒漠草原气候干燥度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特征[J].干旱区研究,2013(3):449-456.〔5〕王宪富,韩经伟.2007年内蒙古最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分析[J].内蒙古气象,2008(6):3-5.〔6〕邹亚荣,张增祥,赵晓丽等.GIS支持下内蒙古草场动态变化及其环境背景分析[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2(5):250-255.〔7〕吕志祥,高兵桃,刘嘉尧.公共政策视域中土地沙漠化治理研究[J].生态经济,2010(1):180-182.〔8〕李忠锋,王彦丽,王一谋,等.黄河流域内蒙古片水土流失遥感监测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3,(2):180-184.〔9〕李秋月,潘学标,王丽等.内蒙古地区气候资源变化趋势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11(S1):19-23.〔10〕郭春生.气候变化对草地畜牧业及生产力的影响[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9):149-152.〔11〕高浩,潘学标,符瑜.气候变化对内蒙古中部草原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09(3):1000-6362.〔12〕杨兴康.浅谈草场退化的原因和治理对策[J].草业与畜牧,2011(9):38-39.〔13〕那日娜.浅谈内蒙古自治区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现状[J].现代农业,2007(11):145.〔14〕弓瑞,贾梦迁,于振海等.浅析内蒙古森林资源生态补偿[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2(3):20-21.〔15〕田志,白永祥.西北地区沙漠化治理浅谈[J].内蒙古林业,2010(7):24-25.。
浅析包头市园林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问题与对策

是 一个十 分重要 的课题 。
一
、
包 头 市园林 绿化 和生 态环 境建 设概况
近 几年 ,包头 市 以 “ 绿水 、青 山 、大草原 ” 为主题 ,加 强防 护 绿地 建设 ,大力 实施大 青 山南坡 绿 化、城 乡结合 部造 林绿 化 、1 0 1 国道 和2 国道绿 色廊 道建 设工 程 ,京 藏过 境高 速公 路及 国道 沿 线 1 0 两侧 形成完 整 的绿 色屏 障 :加 强 南海湿地 保 护性 开发 ,大力 实施 东 河、 昆河综合 治理 景观 建设 改造工程 ,城 市水 系框 架初 步形成 :加 强公 园广场 建设 ,建成 了赛汗 塔拉城 中草 原 、阿尔 丁植 物园 、啤酒 生 态 园 、 白银 湖 公 园 、北 方 兵 器 城 等 一 批 公 共 绿 地 。 与 此 同 时 ,加 强 单 位 庭 院和 居 住 区 绿 化 建 设 ,城 市 园林 绿 化 和 生 态 环 境 建 设 取 得 明显成 效 ,实现 了由 “ 铁城 ” 向 “ 园城 ”的跨越 ,城 市环 境面 钢 花 貌 发 生 翻 天 覆 地 变 化 ,文 明 形 象 显 著 提 升 ,知 明 度 不 断 扩 大 。 先 后 荣 获 “ 合 国 人 居 奖 ” 、 “ 三 届 中 华 环 境 奖 ” 、 “ 国 园 林 绿 化 联 第 全 先进城 市 ” 、 “ 国优 秀旅 游城 市 ” 、 “ 家森林 城 市 ”等 称号 , 全 国 并 被评 为首批 “ 国文 明城 市 ”。 目前 ,包头市 建成 区绿地 率达 到 全 3. 75%,绿化覆 盖率达 到3 86%,人均 公共绿 地面 积达 到1 .平 方 18 米 :包头 市森林 覆盖 率达 到1 . %。 4 2
包头2023工作报告

包头2023工作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包头市2023年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分析,以便了解该市在过去一年中的发展情况、取得的成绩以及面临的挑战。
通过对各项指标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2. 经济发展2023年,包头市经济继续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GDP总量达到了X亿元,同比增长X%。
以下是各个方面的经济数据:•第一产业增加值:X亿元,同比增长X%•第二产业增加值:X亿元,同比增长X%•第三产业增加值:X亿元,同比增长X%可以看出,包头市在经济结构调整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提升。
同时,本年度包头市还吸引了一批大型企业的落户,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 产业发展3.1 工业包头市工业产值在2023年继续增长,达到X亿元,同比增长X%。
在工业结构上,包头市加大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力度,促进了工业升级和转型。
同时,包头市还加强了环境保护工作,推动工业绿色发展。
3.2 服务业包头市服务业在2023年持续发展,增加值达到X亿元,同比增长X%。
在服务业中,旅游和金融业是包头市的两个重要支柱产业。
包头市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旅游活动和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4. 城市建设包头市在2023年继续推进城市建设,城市面貌得到了明显改善。
以下是一些具体措施和成果:•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了道路、桥梁、水电等基础设施的状况•推进城市绿化工作,建设了更多的公园和绿化带,提升了城市生态环境•加强城市管理,提高了市容市貌水平,让市民和游客都能享受到更好的城市环境5. 社会事业包头市在2023年继续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注重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福利提升。
以下是一些具体举措和成果:•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学校条件,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医疗保障范围,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确保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通过这些举措,包头市的社会事业取得了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包头市创建公园城市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范文

《包头市创建公园城市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公园作为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市民生活品质的重要载体,越来越受到各地政府的重视。
包头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重镇,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致力于创建公园城市。
然而,在创建过程中,包头市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
本文旨在分析包头市创建公园城市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包头市公园城市的创建提供参考。
二、包头市创建公园城市的问题1. 城市绿地分布不均包头市部分区域绿地覆盖率较高,而部分区域则相对较低,导致城市绿地分布不均。
这给市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也影响了城市的整体生态环境。
2. 公园设施建设滞后部分公园的设施建设滞后,如休息设施、娱乐设施、健身设施等,无法满足市民的需求。
此外,部分公园的维护管理也存在不足,导致设施损坏严重。
3. 缺乏特色文化元素在创建公园城市的过程中,包头市缺乏对本地特色文化元素的挖掘和融入。
这导致公园缺乏文化内涵,无法吸引更多市民前来游玩。
4. 资金投入不足公园城市的创建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土地购置、设施建设、维护管理等。
然而,包头市在资金投入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公园城市建设进展缓慢。
三、对策研究1. 优化绿地布局包头市应结合城市规划,优化绿地布局,确保各区域绿地覆盖率均衡。
同时,加大绿化工程力度,增加城市绿量,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2. 加强设施建设与维护针对公园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包头市应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公园设施建设。
同时,加强设施的维护管理,确保设施的正常使用。
此外,还应根据市民需求,增设新的设施项目,如儿童游乐设施、老年健身设施等。
3. 融入特色文化元素在创建公园城市的过程中,包头市应挖掘本地特色文化元素,将其融入公园建设中。
这不仅可以丰富公园的文化内涵,还可以吸引更多市民前来游玩。
例如,可以在公园内设立文化展览馆、雕塑等,展示包头市的历史文化。
4. 增加资金投入包头市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公园城市的创建顺利进行。
《包头市创建公园城市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范文

《包头市创建公园城市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包头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城市,近年来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致力于创建公园城市。
然而,在公园城市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包头市创建公园城市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包头市创建公园城市的问题1. 城市绿地分布不均包头市部分区域绿地分布较少,且绿地类型单一,难以满足市民多样化的休闲需求。
2. 公园建设资金不足公园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包头市在公园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有限,制约了公园建设的进度和质量。
3. 公园管理维护不到位部分已建成的公园存在管理维护不到位的情况,如绿化养护不周、设施破损严重等,影响了市民的游园体验。
4. 市民环保意识有待提高部分市民的环保意识有待提高,乱扔垃圾、破坏公共设施等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给公园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对策研究1. 优化绿地布局针对城市绿地分布不均的问题,包头市应制定科学的绿地布局规划,合理规划公园的布局和类型,确保绿地的均衡分布。
同时,可以结合城市发展需求,适当增加公园绿地的面积和数量。
2. 拓宽资金来源为解决公园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包头市可以采取多种渠道筹集资金。
一方面,可以通过政府财政投入、社会捐赠等方式增加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可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园建设,如与企业合作建设PPP项目等。
3. 加强公园管理维护为确保已建成的公园能够得到有效管理维护,包头市应建立健全的公园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
首先,要加强对公园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管理水平;其次,要加大对公园设施的维护力度,确保设施的完好和正常运行;最后,要加强对公园环境的整治力度,确保公园的整洁和美观。
4. 提高市民环保意识为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包头市应积极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
通过举办环保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市民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其环保意识。
同时,可以鼓励市民参与公园建设和管理,如成立志愿者组织参与公园环境整治等。
包头市大青山前坡采矿区生态修复工程成效显著

‖国土绿化人口、环境、资源问题是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主要问题,实现三者的协调、均衡、和谐发展是当务之急。
矿区生态环境问题是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或枢纽。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矿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煤炭、钢铁、有色金属、水泥等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
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矿产资源的开发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成为制约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一定区域的生态环境扰动极大,引发区域性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降低了生物多样性,加剧了水土流失,对区域生物栖息环境造成严重的长期负面影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大力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内蒙古是我国北疆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布置的重要任务,内蒙古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
自2011年起,北京美亚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包头市青山区政府的政策扶持下,在北部大青山前坡采矿区实施了生态修复工程。
截至2018年底,在青山区兴胜镇笸罗铺村治理区共完成8246亩植苗造林、200亩直播造林绿化任务。
植苗造林中,栽植了落叶乔木16.4万株、常绿乔木46.2万株、灌木1.4万株。
常绿树种有油松、樟子松、云杉、侧柏、圆柏;落叶树种有新疆杨、白桦、榆树、旱柳、银杏、火炬树、金叶榆、紫叶李、五角枫、海红、山桃、山杏、卫矛、沙枣、蒙古扁桃、黄菠萝、榆叶梅、海棠、皂角等。
直播造林树种为山杏和蒙古扁桃,出苗率达85%以上,治理区造林地幼林总体覆盖率达到75%。
同时,修复区内已建成的配套造林地管护设施包括:砼水塔9座,容积3300立方米;水库13座,库容23.1万立方米;包头市大青山前坡采矿区生态修复工程成效显著丁茂 北京美亚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INNER MONGOLIA FORESTRY2627国土绿化INNER MONGOLIA FORESTRY ‖铺设给水管道13.75万米;新建供电变压器4座;输电线路9051米;施工防火便道9.38万米。
《包头市创建公园城市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范文

《包头市创建公园城市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包头市作为我国的重要工业城市,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们对生活品质和城市环境的期望逐渐提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创建公园城市不仅符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要求,也是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必然选择。
本文旨在分析包头市在创建公园城市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包头市的城市规划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包头市创建公园城市面临的问题1. 城市绿地空间布局不均包头市在公园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绿地空间布局不均的问题。
部分区域公园绿地丰富,而一些老城区或新开发区域则绿地稀缺,导致市民享受绿色空间的权益不均等。
2. 公园建设与城市文化融合不足在公园建设中,包头市面临着如何将公园建设与城市文化有效融合的问题。
一些公园虽然建设得美轮美奂,但却缺乏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难以吸引市民长期驻足。
3. 公园管理维护不到位部分已建成的公园存在管理维护不到位的问题,如设施老化、环境脏乱等,影响了市民的游玩体验。
三、对策研究1. 优化绿地空间布局为解决绿地空间布局不均的问题,包头市应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对绿地空间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通过增加老城区和新开发区域的绿地数量,实现全市绿地空间的均衡分布。
同时,应注重公园的可达性和便利性,方便市民前往游玩。
2. 融合城市文化,打造特色公园在公园建设中,应充分挖掘包头市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将城市文化元素融入公园设计之中。
例如,可以建设以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工业文化等为主题的公园,丰富公园的文化内涵,提升公园的吸引力。
3. 加强公园管理维护为提高公园的管理维护水平,包头市应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监督体系。
首先,应加大对公园管理部门的投入力度,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其次,应建立严格的考核和奖惩制度,对管理不善的部门进行问责和整改。
最后,应鼓励市民参与公园管理,共同维护公园环境。
四、结论创建公园城市是包头市提升城市品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包头市石拐区资源枯竭型地区高质量转型发展对策研究》范文

《包头市石拐区资源枯竭型地区高质量转型发展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许多以资源开发为主导的城市与地区开始面临资源枯竭、经济增长放缓等严峻问题。
其中,包头市石拐区作为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地区,其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尤为迫切。
本文旨在针对石拐区所面临的挑战,进行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对策研究,以期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石拐区现状分析石拐区位于包头市,曾以丰富的矿产资源而闻名。
然而,随着多年的资源开采,该地区面临着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
具体表现在:1. 资源枯竭:主要矿产资源逐渐减少,依赖资源型产业的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2. 生态环境压力:长期开采导致生态环境破坏,恢复困难。
3. 产业结构问题: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缺乏多元化和科技含量。
三、转型发展必要性面对资源枯竭的现实情况,石拐区亟需进行转型发展。
这是保障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民生、增强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需要。
转型发展的重要性在于:1. 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减少对单一资源的依赖。
2.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提高生态修复和保护能力。
3. 改善民生:通过产业升级和区域合作,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四、转型发展对策针对石拐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转型发展对策:1. 产业升级与多元化:(1)发展新兴产业:引进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改造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创新、设备更新等方式,提高传统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3)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产业协作与互补,形成区域产业链。
2.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1)加强生态保护意识,实施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
(2)加大生态修复投入,恢复受损的生态环境。
(3)推广绿色生产方式,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和清洁能源。
3. 区域合作与开放:(1)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2)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吸引外资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2024年包头市石拐区资源枯竭型地区高质量转型发展对策研究》范文

《包头市石拐区资源枯竭型地区高质量转型发展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包头市石拐区作为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地区,面临着经济结构单一、资源依赖性强、生态环境压力大等挑战。
为推动该地区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本文将深入分析石拐区的现状与问题,并从政策、产业、科技、生态等多个角度提出相应的转型发展对策。
二、石拐区现状与问题分析(一)经济结构现状石拐区过去长期依赖煤炭等资源型产业,经济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发展。
随着资源枯竭,传统产业逐渐衰落,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二)资源环境问题资源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突出。
同时,环境污染治理压力较大,严重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
(三)社会问题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枯竭,就业问题日益严峻,人口流失严重。
此外,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居民生活水平有待提高。
三、转型发展对策研究(一)政策支持与规划引领1. 制定石拐区高质量转型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2. 争取国家、自治区政策支持,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
3. 建立转型发展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对转型发展工作的监督和评估。
(二)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1. 发展接续替代产业。
依托区域优势,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接续替代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多元化。
2. 培育新兴产业。
积极培育生物科技、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3. 改造传统产业。
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三)科技创新与人才支撑1. 加强科技创新。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2. 培养引进人才。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为转型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3. 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建立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创新创业平台,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四)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1. 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
实施生态保护工程,加强土地荒漠化治理、水资源保护和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包头2024建设计划书

包头2024建设计划书引言本文档旨在提出包头市在2024年的建设计划,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优化、环境保护等方面。
通过对包头市未来的规划和发展,我们可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交通为了满足包头市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我们计划在2024年进行大规模的道路建设。
具体包括:1.扩建已有的主干道和快速通道,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2.增设快速公交车道,并改进公共交通体系,以便更好地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3.完善城市自行车道网络,鼓励低碳出行方式。
水务系统为了提供可靠的供水和排水系统,我们计划在2024年进行以下工作:1.更新和维护水管网络,以确保市民正常使用清洁的自来水。
2.完善污水处理设施,提高城市的环境卫生状况。
公共设施为了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便利市民的生活,我们计划在2024年进行以下工作:1.改善公园和绿地的质量,提供更多户外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2.建设新的社区健身中心和图书馆,增加居民的文体活动空间。
3.更新和改善市政建筑设施,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经济发展优化产业升级为了推动包头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计划在2024年进行产业升级,包括:1.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力度,提高清洁能源在包头市的使用比例。
2.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包头市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3.增加对制造业的投资,提高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人才引进为了促进包头市的经济发展,我们计划在2024年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包括:1.开展专门的人才引进计划,吸引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才来包头市工作和投资。
2.建立合作机制,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培养和输出高素质的人才。
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为了减少包头市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我们计划在2024年进行以下工作:1.推广节能和清洁能源技术,减少能源的浪费和碳排放。
2.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和管理,减少恶劣污染物的排放。
生态保护为了保护包头市的生态环境,我们计划在2024年加大对生态建设和保护的力度,包括:1.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环境的监测和管理。
包头市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关系调查分析

包头市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关系调查分析马婧王兰兰杨丽丽孟祥哲贾喜风前言在信息革命、知识经济给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经济全球化趋势使世界关系更加密切, 竞争更加激烈的同时, 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更加突出地摆在了全区面前。
人口压力大、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困扰着包头市未来的发展。
目前我们人类是生存在地球上的, 与我们人类及与人类生活、生产和其它活动关系最密切的自然界, 即和人类最直接有关系的那部分地球环境, 钱学森教授称为地球表层系统,可持续发展要研究的物质系统就是地球表层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地球表层系统理论和地理科学, 研究的对象是地球表层系统与人类社会系统结合在一起的一个复杂巨系统, 因此我们不能就人口论人口, 就环境论环境, 就资源论资源, 而应从系统学的观点出发, 把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系统作为一个整体, 建立“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系统模型”。
模型由人口子模型、经济子模型、粮食生产和消费子模型、能源子模型和环境子模型等组成,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作用, 形成多个反馈环, 反映了人口、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可定量描述未来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就业、粮食供求状况、能源需求与生产发展、污染的排放和治理等。
关键字:可持续发展; 人口控制; 经济发展; 资源环境正文:科学技术市第一生产力,随着社会越来越进步,遵循可持续科学发展观是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一)经济宏观背景1、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当今世界已经从“国际经济”时代过渡到“全球经济”时代。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促进了资本的跨地区流动和新的劳动地域分工形成,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头市生态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包头市地域辽阔,长期以来,林草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发展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与此同时,作为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包头市也是一个能源消耗较大的城市。
近年来,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从老工业基地的实际出发,以发展的思维积极推进能源节约环境保护工作,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围绕工业节能这一中心环节,以发展的思维积极推进能源节约工作
1、不断加强管理,积极组织节能降耗工作
2、依托产业集群式发展,不断提高能源产出效应
3、围绕结构调整,广泛运用先进技术降低能耗围绕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重点对钢铁、铝业、电力、化工等行业高起点组织实施了节能技术改造。
再次,严格限制和淘汰工艺技术落后的高耗能产业。
2002年以来,先后关闭和淘汰了一批工艺装备落后、浪费能源、污染严重的企业,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4、立足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伴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依托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努力构建生态产业链条,在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方面不断推进工业节能。
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积极推行沼气综合利用技术,在清洁生产、节约能源、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有效地推动了生态农业的发展。
(二)深入开展植树造林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工作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提出了“建设经济强市”和“建设生态包头”的宏伟目标,把生态建设作为“富民强市”的重中之重来抓,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深入开展植树造林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07年,我市提出用三年时间加快打造山北草原、大青山森林、黄河湿地三大生态系统的战略部署。
将草原、森林、湿地三大生态系统有机结合起来,构筑多林种、多树种、乔灌草花、点线面相结合、相融汇的多层次、立体型、生物多样化的森林生态体系,努力恢复“青山、绿水、大草原”的自然景观,使我市生态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健康发展的新时期。
1、植树造林规模扩大,生态建设水平提高。
2、生态环境得到有效地保护。
(三)全面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城市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四)环境监察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强,全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从生态文明的视角看,我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很大的挑战。
首先,我市面临的资源状况不容乐观。
资源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基本支持系统,它的充足与否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初始条件。
近年来,随着我市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步伐的加快,资源的日益短缺成为不争的事实,这无疑突出了构建节约型社会的紧迫性。
①水资源短缺。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因素。
②土地资源有限,承载能力不容乐观。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各项建设用地逐年增加,导致建设用地与保护耕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资源浪费、农村违法征地现象也非常严
重,人均资源相对不足与开发利用比较粗放问题并存。
水资源浪费严重,
生态文明的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突出重点,例如对节约能源、节约用水、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等重大项目进行规划和制定方案,又要对工业、农业、政府、居民消费等方面工作分类指导,同时又要体现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全社会、全行业、全过程的特性,应该全面规划、全面推进这一重大发展战略。
我市目前并未从全局的视角统筹规划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有序推进的机制、制度等相关体系尚未提到议事日程。
第四,全社会的生态文明观念尚未形成,浪费现象严重。
四.包头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与目标要求
虽然生态文明的理论和实践均已取得了蓬勃发展,但迄今全球尚未有一个公认的生态城市,甚至对于生态城市也没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概念。
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城市是一个人为改变了自然结构、物质循环和部分能量转化的、受人类生产活动和消费需求影响的人工生态系统。
它以人为本,即以人的生存、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为核心,通过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界,且能与之和谐相处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
由此,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就是运用“生命原理”回归生态本质特征的城市发展状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而言,就是协同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相依关系和能量转化,本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路,我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应该具有以下的内涵和目标要求:(一)生态文明的功能定位和建设要考虑到自然条件、经济区位和辖
域内外物流、资金、人流的聚散,以及政治、文化、科技的凝聚与辐射。
也就是说,生态文明的城市应该是一个中心城区与周围城镇和乡村紧密联系、与国内外城市相互竞争和补充开放的系统,既要以人口的适度聚集和宜居为基础,又要以社会经济与科教文卫的高度发展及其较强的辐射力带动周边乡村和其他城镇的协同发展为宗旨。
(二)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仅涉及辖域内外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空气、水体、土地、森林、动植物、能源和其他矿产资源的供需保障,而且也与城市所处的人工环境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文化系统的状态有关,它是一个以人的发展需要和能动作用为主导、自然环境系统为依托、资源流动为命脉、社会体制和管理体系为经络的复合机制系统。
(三)生态文明建设既要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又要保障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即生态文明建设要有超前而合理的产业结构、土地利用结构、生产力和人口格局及其相伴的技术支持和资源配置结构,拥有优美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结构、便利的交通和通讯网络,以及高效、和谐的服务、社会保障和调控体系,使城市经济、社会系统与区域生态、环境系统协调有序地发展和良性循环。
(四)生态文明建设要具备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系统,使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消费需求与消费剩余不能超越人工参与下的生态环境的生产能力和消化吸纳能力,使城市辖域及周边具有多样而合理的生物群落结构、丰富的生物能量积蓄和持续增殖潜力,以及较强的环境调节能力和美好的生态景观,形成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支持能力,不能因过度索取和污染而降低环境质量和使生态循环功能退化。
(五)生态文明建设应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的
相互关系,以发展带动社会稳定,以稳定促进城市有效发展,形成生态文明有序推进的保障机制。
通过高效的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和消除贫困;通过大力发展教育、制度创新、科技进步和提高决策与管理水平,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活力和抵御社会、自然危机的能力;通过合理收益分配,加强社会保障和法规体系建设,建树全民共同富裕和平安互助道德规范,推进公众参与、公平竞争的民主和现代文明进程,保障生态文明稳定而有序地推进、
五、积极推进包头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
(一)加强包头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规划
(二)依托循环经济理念,构筑工业生态系统
(三)从维护公众环境权益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出发,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首先,加快实现环保工作的“三个转变”。
其次,要重点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着力解决好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突出环境问题。
再次,切实维护生态系统平衡。
这既是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也是扩大环境容量、提高环境承载能力的基本前提。
一方面,要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的原则,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注重发挥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功能,保护好天然植被和生物的多样性。
另一方面,要坚持不懈地开展生态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退牧还草工程等防沙治沙工程。
第四,强化环保监管。
要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趋势,准确预警各类环境突发事件各级政府和有关企
业都要制定应急预案,切实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能力。
第五,继续推进生态示范创建工作。
进一步完善生态示范工程建设(四)营造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生态文明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首先,强化生态危机意识,宣传生态文明理念。
其次,建设生态道德文化。
再次,积极倡导生态文明实践,引导科学消费。
不
(五)广泛开展国内外生态建设的交流与合作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借鉴其他地区或国家的经验、深入开展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放在重要位置。
首先,要加强在生态和环境保护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其次,加强发展循环经济的合作。
再次,加强宣传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