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仔猪饲养与管理(毕业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农业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哺乳仔猪饲养与管理
学院:沈阳农业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系别:生物与环境工程系
专业:
姓名:
指导教师:
目录
摘要 (1)
前言 (2)
1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 (3)
1.1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机能不完善 (3)
1.2生长发育迅速,物质代谢旺盛 (3)
1.3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抗寒能力差 (3)
1.4缺乏先天免疫力,抗病力弱 (4)
2哺乳仔猪死亡分析 (4)
2.1死亡原因 (4)
2.2死亡时间 (5)
2.3死亡体重 (5)
3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的方法及措施 (5)
3.1抓初乳,过好出生关 (5)
3.1.1吃足初乳,固定乳头 (5)
3.1.2防冻防压,加强护仔保温 (6)
3.2抓开食,过好补料关 (6)
3.2.1训练仔猪近早开食 (6)
3.2.2训练开食方法 (6)
3.2.3饲料应有良好的适口性 (6)
3.2.4抓好旺时期的补料工作 (7)
3.3抓旺食,过好断奶关 (8)
3.3.1补料要多样化营养全面 (8)
3.3.2补料次数要多 (8)
3.3.3注意饲料卫生 (8)
3.3.4及时补铁 (8)
3.3.5做好防病工作,主要是预防仔猪下痢 (8)
4去势 (9)
5寄养 (9)
6断乳 (9)
6.1断乳时间 (9)
6.2断乳方法 (10)
7小结 (10)
致谢 (11)
2011年6月14日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12)
摘要本文介绍了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及仔猪饲养管理中的去势方法;分析了哺乳了仔猪的死亡,并且针对死亡原因提出了提高哺乳仔猪饲养管理的方法及措施。希望通过本文让读者了解如何提高仔猪的存活率。
关键词:哺乳仔猪;生理特点;饲养管理
前言中国为世界第一养猪大国,出栏生猪数占到全球的49.5%。在中国肉类食品消费结构中,近几年猪肉一直占65%左右,居于领先地位。中国人均猪肉消费量从1990年的20kg上升到2006年的39.6kg,成为名副其实的养猪大国及猪肉产品消费大国。中国养猪历史悠久,猪的饲养量占畜牧总量的55%以上,猪肉产量占到肉总量的65%以上,成为畜牧生产的主要方向。然而我国的养猪生产水平和饲养管理技术与发达国家尚有差距,而且我国的养猪规模分散。因此,本文主要介绍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方法,以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为猪的育肥、种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1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
1.1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机能不完善
仔猪出生时,消化器官虽然已经形成,但其重量和容积都比较小。如出生时胃重量只有6~8g,容积仅20~30ml;20日龄时胃重为35g,容积为100~140ml;60日龄时胃重为150g,容积为570~800ml。小肠在哺乳期内也强烈生长,长度增加5倍,容积增加50~60倍,消化器官这种强烈的生长保持到6~8月龄以后开始降低,一直到13~15月龄才能接近成年的水平。
仔猪出生时胃内仅有凝乳酶,而唾液和胃蛋白酶很少,为成年猪的1/3~1/4。出生仔猪的胃底腺不发达。缺乏游离盐酸,不能激活胃蛋白酶原的活性,因而不能很好的消化蛋白质,特别是植物蛋白。由于胃中缺乏盐酸,不能抑制或杀死进入胃中的病原微生物,这是哺乳仔猪容易发生黄痢、白痢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时只有肠腺和胃腺发育比较完全,胰蛋白酶肠淀粉酶和乳糖酶活性较高,食物主要在小肠内消化。
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和食物对胃壁的刺激,盐酸的分泌不断增加,到30~40日龄,胃蛋白才能表现出消化能力,仔猪才能利用乳汁以外的多种饲料。直到2.5~3月龄盐酸浓度才接近成年猪的水平。由于仔猪胃和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还没有完全建立,缺乏条件反射作用,即使胃内没有食物,到时同样能分泌大量唾液。
哺乳仔猪消化机能不完善的又一表现是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速度比较快,食物进入胃内排空的速度,15日龄为1.5h,30日龄为3~5h。
1.2生长发育迅速,物质代谢旺盛
仔猪出生时的体重不到成年体重的1%,与其他动物相比,是比例最小的,但出生后的生长发育速度特别快。出生体重为1.3kg左右,10日龄时体重达出生重的2倍,30日龄达5~6倍,60日龄达13倍。这是任何其他家畜不能与之相比的。
仔猪生长发育快,是因为物质代谢旺盛,特别是蛋白质代谢和钙、磷代谢要比成年猪高得多。20日龄的仔猪,每千克体重可沉积蛋白质9~14g,而成年猪只能沉积0.3~0.4g,相当于成年猪的30~35倍;仔猪对营养物质的需要,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高于成年猪,对日粮的营养不平衡特别敏感。所以,日粮除满足仔猪的营养需要外,还必须达到营养成分之间的比例平衡。
1.3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抗寒能力差
出生仔猪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机能虽已相当完善,但由于出生时的大脑皮层发育尚不健全。因此,依靠神经调节体温来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差。出生仔猪的皮毛稀薄,皮下脂肪又很少,保温、隔热能力很差。同时出生仔猪体内的能源储备也非常有限,每100ml,血液中血糖含量仅为70~100ml,若吃不到初乳,2d内血糖含量即可降至10mg,可导致因低血糖症而出现的昏迷。
仔猪正常体温是39℃,刚出生时所需要的环境温度为30~35℃,当环境温度偏底
时仔猪体温开始下降,下降到一定范围开始回升。出生仔猪如处于13~24℃环境中,体温在出生后可降低1.7~7.2℃,尤其是在出生后20min内,由于羊水的蒸发,体温降低更快,1h后体温才开始回升。体温下降的幅度与仔猪体重大小和环境温度有关。吃上出初乳的健壮仔猪,在18~24℃环境中,约2d可恢复正常。在0℃左右(-4~2℃)的环境条件下,经10d尚难达到正常体温。刚出生的仔猪如果裸露在1℃环境中2h可冻昏,甚至冻死。所以对初生仔猪保温是养好仔猪的特殊护理要求。
1.4缺乏先天免疫力,抗病力弱
仔猪出生时没有先天免疫力,是因为免疫抗体是一种大分子——球蛋白,胚胎期由于母体血管与胎儿脐带血管被6层组织隔开,限制了母体抗体通过血液向胎儿转移,因而仔猪出生时没有先天免疫力,自身也不能产生抗体,只有吃到初乳以后,通过初乳把母体的抗体传递给仔猪,以后过渡到自身产生抗体而获得免疫力。
乳猪生后24h靠吸吮母猪初乳来获得母源抗体,因为母猪初乳中蛋白质含量很高,其中60%~70%是运载免疫抗体的球蛋白,但维持的时间较短,3d后即下降至500μg以下。仔猪出生后最初24h内,这些母源抗体可从肠壁直接被吸收,24h前后仔猪血液中母源抗体达到最高浓度,此后立即迅速下降,2周后可降到能抵抗许多疾病的必需水平以下。仔猪初生10天才开始自身产生抗体,并且在3周龄以后才达到具有抗病能力的抗体水平。因此,3周龄以内是免疫球蛋白青黄不接的阶段,这一阶段仔猪已开始采食饲料,但胃液中又缺乏游离盐酸,对随饮食、饮水进入肠道中的微生物和病菌没有抑制能力,从而成为仔猪患病和易于死亡的原因,因此,应经常保持母猪乳房乳头的卫生、圈舍环境的清洁干燥、饲料饮水的卫生,以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侵袭,保证仔猪的健康[1]。2哺乳仔猪死亡分析
仔猪出生到断奶,死亡率为20%左右,不仅影响了猪群的发展,而且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2.1死亡原因
有关资料表明,压死或冻死的仔猪占死亡总数的12.8%,下痢死亡占31.3%,肺炎死亡占14.3%,发育不良死亡占8.16%,贫血死亡占8.54%,寄生虫致死占5.23%,又据赵文武的分析,哺乳仔猪非病因死亡占死亡总数的75.9%,病死的占24.1%。非病因死亡中,踩压、弱小致死的占非病因死亡总数的67%,病因死亡之中白痢死亡占病死总数的57%。以上死亡原因与仔猪的生理特点有密切关系。仔猪消化机能不完善,且胃内没有游离的盐酸,免疫力差,最容易因病菌侵害而下痢死亡。仔猪体温调节能力差,怕冷,常因环境温度不适患感冒而引发肺炎死亡。另外,刚出生的仔猪,身体软弱,活动能力差,如果护理不当,常会被母猪踩压而死。如能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加强护理。消灭大肠杆菌等肠道传染性疾病可降低死亡率(见表1)。